CN114953785B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53785B
CN114953785B CN202210173899.1A CN202210173899A CN114953785B CN 114953785 B CN114953785 B CN 114953785B CN 202210173899 A CN202210173899 A CN 202210173899A CN 114953785 B CN114953785 B CN 1149537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nel
printing
unit
pane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38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53785A (zh
Inventor
堀靖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53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3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53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37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88Output means providing an audible output to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41J2/11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for ink spr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7Audio in a user interface, e.g. using voice commands for navigating, audio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由于印刷装置具备大型触摸面板而产生的问题的印刷装置。在印刷装置中,印刷单元具有:印刷机构,执行印刷动作;主电路基板,具有控制面板单元的动作及印刷机构的动作的处理器;以及中继基板,对在主电路基板与面板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中继,面板单元具有:显示面板;层叠有位置检测传感器及盖板玻璃的触摸传感器;以及与触摸面板电连接的面板电路基板,面板单元以取得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的方式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印刷单元,中继基板具有安装能够基于无线通信接收来自外部的无线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面板单元与中继基板的最短距离小于面板单元与主电路基板的最短距离。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向使用者显示容易理解的信息、防止使用者的误动作的观点出发,具备大型触摸面板的印刷装置的需求不断提高。作为具备这种大型触摸面板的印刷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一体地具备大型触摸面板和近距离无线通信等的接收机的印刷装置、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一体地具备大型触摸面板和近距离无线通信等的接收机的印刷装置、且通过使大型触摸面板倾斜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的印刷装置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0770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9674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印刷装置中,由于具备大型触摸面板,所以印刷装置中的触摸面板的占有区域变大,其结果,排出印刷后的介质的排出盘与触摸面板的一部分重叠,有可能损害使用者的便利性。即,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具备大型触摸面板的印刷装置中,由于具备大型触摸面板,所以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
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一体地具备大型触摸面板和近距离无线通信等附加功能的印刷装置中,根据大型触摸面板和该附加功能的配置,大型触摸面板和该附加功能相互干扰,有可能进一步损害使用者的便利性,并且由于信号干扰等引起的噪声的影响,还有可能在印刷装置中产生误动作。即,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一体地具备大型触摸面板和近距离无线通信等附加功能的印刷装置中,有可能更显著地产生由于印刷装置具备大型触摸面板而导致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一种方式中,
具备在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印刷单元以及输入操作所述印刷单元的操作信息的面板单元,
所述印刷单元具有:印刷机构,根据所述操作信息执行印刷动作;具有处理器的主电路基板,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面板单元的动作并且基于所述操作信息控制所述印刷机构的动作;以及中继基板,对在所述主电路基板与所述面板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中继,
所述面板单元具有:显示面板;层叠有位置检测传感器及盖板玻璃的触摸传感器;以及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电连接的面板电路基板,
所述触摸传感器包括:第一边;位于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位置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边及所述第二边的双方交叉的第三边;以及位于与所述第三边相对的位置的第四边,
所述面板单元以取得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的方式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印刷单元,
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水平方向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大于铅垂方向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
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水平方向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小于铅垂方向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
在所述面板单元处于所述第二安装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触摸传感器配置成在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边比所述第二边靠向下方,
所述中继基板具有安装能够基于无线通信接收来自外部的无线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
所述面板单元与所述中继基板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面板单元与所述主电路基板的最短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2是示出面板单元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显示面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位置检测传感器及传感器驱动电路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印刷装置的外观结构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面板单元的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面板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8是从-z侧观察触摸传感器时的图。
图9是从+z侧观察触摸传感器时的图。
图10是从-z侧观察面板单元时的图。
图11是从-x侧观察面板单元时的图。
图12是从+y侧观察面板单元时的图。
图13是示出框体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面板单元与介质排出盘及无线通信单元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15是示出由设置于框体的内部的印刷机构160输送的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示出变形例中的印刷装置的外观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装置,10…印刷单元,20…面板单元,30…无线通信单元,31…NFC模块,32…WiFi模块,100…中继电路基板,101…信号转换电路,110…主电路基板,111…主控制电路,120…头电路基板,121…头控制电路,122…驱动电路,130…喷出头,140…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41…介质收纳部,142、143、144…输送辊,149…介质排出盘,150…输送电动机,160…印刷机构,170…框体,171…操作台,191、192、193、194…电缆,200…面板电路基板,201…面板控制电路,210…电缆,212…显示控制电路,214…传感器控制电路,220…显示面板,221…像素部,222…像素驱动部,223…扫描线驱动电路,224…数据线驱动电路,225…扫描线,226…数据线,227…显示面,230…位置检测传感器,231…检测线,240…传感器驱动电路,241…金属板,250…显示电路基板,251…发光元件,260…开关电路基板,261…开关,270…盖板玻璃,280…面板框体,281、282、283、284…框体侧部,285…底面,286…显示窗,287…操作开关,289…容纳空间,291、292、293、294、310、320…电缆,400…触摸传感器,401、402、403、404…边,410…操作区域,420…边框区域,500…触摸面板,AR…安装部,CN1、CN2…连接器,PA…印刷区域,Px…像素,RM…可动范围,Ts…传感器,α…安装状态,β…安装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附图是为了便于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当限定。此外,以下说明的全部构成并不一定是本发明的必要构成要件。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以通过向介质喷出液体来印刷图像的喷墨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印刷装置不限于喷墨打印机,也可以是点击打式打印机、热转印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
1.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
图1是用于说明印刷装置1的功能构成的图。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印刷单元10、面板单元20及无线通信单元30。并且,印刷装置1基于从面板单元20及无线通信单元30输入的信息,通过印刷单元10使油墨着落于介质的规定的位置,在介质上印刷期望的图像。即,印刷装置1具备在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印刷单元10以及输入操作印刷单元10的操作信息的面板单元20。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由印刷装置1印刷的介质为单张纸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印刷装置所使用的介质不限于单张纸,也可以是卷筒纸。此外,介质不限于纸,也可以是布等纤维原料或塑料等树脂。
在面板单元20中,通过使用者的操作来输入操作印刷装置1的操作信息,并且显示印刷装置1的动作状态。具体地说,面板单元20通过从印刷单元10经由电缆210输入的面板控制信号PNc来控制动作,并且显示基于面板控制信号PNc传输的印刷装置1的动作状态。此外,面板单元20将由使用者输入的操作信息作为面板操作信号PNo经由电缆210输出到印刷单元10。在此,输入到面板单元20的面板控制信号PNc及面板单元20输出的面板操作信号PNo例如可以是按照由串行数据和串行时钟传输的I2C(I squared C,I方C)通信的信号,此外,也可以是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压差分信号)通信等的差动信号。另外,在后面说明面板单元20的功能构成的详细情况及结构的详细情况。
无线通信单元30是能够基于无线通信接收来自外部的无线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以数cm~数十cm的近距离进行无线通信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模块31、以及与NFC模块31相比能够进行长距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的WiFi模块32。
NFC模块31基于从印刷单元10经由连接器CN1及与连接器CN1连接的电缆310输入的NFC控制信号NCc来控制动作,并且将作为无线信号输入到NFC模块31的信息作为NFC接收信号NCo,经由连接器CN1及电缆310输出到印刷单元10。例如在由多个使用者共享印刷装置1的情况下,以这种数cm~数十cm的近距离进行无线通信的NFC模块31用于认证功能等,该认证功能等用于获得执行印刷动作的使用者与执行印刷动作的介质的相关性。
能够进行长距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的WiFi模块32基于从印刷单元10经由连接器CN2及与连接器CN2连接的电缆320输入的WiFi控制信号WFc来控制动作,并且将作为无线信号输入到WiFi模块32的信息作为WiFi接收信号WFo,经由连接器CN2及电缆320输出到印刷单元10。能够进行这种长距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的WiFi模块32也作为接口电路发挥功能,该接口电路通过无线信号连接输出印刷装置1印刷于介质的图像信息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和印刷装置1。
在此,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例如也可以经由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端子等连接成能够通信,从而能够相对于印刷装置1装拆。即,印刷装置1具备能够安装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的连接器CN1、CN2,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与连接器CN1、CN2连接,由此实现与印刷单元10的通信。
印刷单元10具有:中继电路基板100、主电路基板110、头电路基板120、多个喷出头130、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40及输送电动机150。
主电路基板110具有输出控制印刷装置1的各部分的控制信号的主控制电路111。该主控制电路111包括SoC(System On a Chip,片上系统)而构成,该SoC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主控制电路111输出控制面板单元20及无线通信单元30的动作的单元控制信号UC。单元控制信号UC经由电缆191输入到中继电路基板100所具有的信号转换电路101。信号转换电路101基于从主控制电路111输入的单元控制信号UC,生成控制面板单元20的面板控制信号PNc。并且,信号转换电路101将面板控制信号PNc经由电缆210输出到面板单元20。此外,信号转换电路101基于从主控制电路111输入的单元控制信号UC,生成控制NFC模块31的NFC控制信号NCc。并且,信号转换电路101将NFC控制信号NCc经由设置于中继电路基板100的连接器CN1及电缆310输出到NFC模块31。此外,信号转换电路101基于从主控制电路111输入的单元控制信号UC,生成控制WiFi模块32的WiFi控制信号WFc。并且,信号转换电路101将WiFi控制信号WFc经由设置于中继电路基板100的连接器CN2及电缆320输出到WiFi模块32。
此外,向信号转换电路101输入面板单元20输出的面板操作信号PNo、NFC模块31输出的NFC接收信号NCo及WiFi模块32输出的WiFi接收信号WFo。并且,信号转换电路101基于输入的面板操作信号PNo、NFC接收信号NCo及WiFi接收信号WFo,生成单元输出信号UO并输出到主控制电路111。
在此,信号转换电路101可以由一个集成电路装置构成,也可以由与面板单元20、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的每一个对应的多个集成电路装置构成。此外,在信号转换电路101与主控制电路111之间传输的单元控制信号UC及单元输出信号UO可以是与面板单元20、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的每一个对应的多个信号。即,主控制电路111可以将与面板控制信号PNc、NFC控制信号NCc及WiFi控制信号WFc的每一个对应的多个信号作为单元控制信号UC输出到信号转换电路101,信号转换电路101可以将与面板操作信号PNo、NFC接收信号NCo及WiFi接收信号WFo的每一个对应的多个信号作为单元输出信号UO输出到主控制电路111。这种中继电路基板100在主电路基板110与面板单元20、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之间对传输的信号进行中继。
此外,主控制电路111基于从信号转换电路101输入的单元输出信号UO,输送执行印刷动作的介质。具体地说,主控制电路111生成用于输送执行印刷动作的介质的输送控制信号PT,并且经由电缆194输出到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40。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40基于输入的输送控制信号PT,生成控制输送电动机150的驱动的驱动控制信号并输出到输送电动机150。由此,输送电动机150进行驱动,伴随输送电动机150的驱动,沿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介质。
此外,主控制电路111基于从信号转换电路101输入的单元输出信号UO,生成用于对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控制信号PC,并且经由电缆192输出到头电路基板120。
印刷控制信号PC输入到头电路基板120所具有的头控制电路121。头控制电路121基于输入的印刷控制信号PC,生成与具有向介质喷出油墨的多个喷嘴的多个喷出头130的每一个对应的印刷数据信号DATA,并且供给到对应的喷出头130。此外,头控制电路121基于从信号转换电路101输入的印刷控制信号PC,生成成为驱动信号COM的基础的基础驱动信号dA并输出到驱动电路122。并且,驱动电路122生成由从头控制电路121供给的基础驱动信号dA规定的波形的驱动信号COM并输出到多个喷出头130。
多个喷出头130分别包括:多个喷嘴,对介质喷出油墨;以及多个驱动元件,与多个喷嘴的每一个对应,以通过供给驱动信号COM从对应的喷嘴喷出油墨的方式进行驱动。多个喷出头130的每一个经由电缆193与头电路基板120电连接。喷出头130的每一个基于从头控制电路121供给的印刷数据信号DATA,切换是否将从驱动电路122供给的驱动信号COM供给到多个驱动元件的每一个,由此向与多个喷嘴中的向介质喷出油墨的喷嘴对应的驱动元件供给驱动信号COM,不向与多个喷嘴中的不向介质喷出油墨的喷嘴对应的驱动元件供给驱动信号COM。由此,仅从与供给了驱动信号COM的驱动元件对应的喷嘴喷出油墨,不从与未供给驱动信号COM的驱动元件对应的喷嘴喷出油墨。即,多个喷出头130基于头控制电路121输出的印刷数据信号DATA,切换是否向多个驱动元件的每一个供给驱动信号COM,由此在由印刷数据信号DATA规定的定时,并且从由印刷数据信号DATA指定的喷嘴喷出油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中,主控制电路111基于从面板单元20及无线通信单元30输入的操作信息,经由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40控制介质的输送,并且控制头电路基板120所具有的头控制电路121的动作。由此,选择向介质喷出油墨的喷嘴和不喷出油墨的喷嘴。即,主控制电路111控制介质的输送和油墨的喷出定时的双方。由此,喷出头130能够使油墨着落于介质的期望的位置。即,在介质的期望的位置形成点。由此,印刷装置1在介质上印刷期望的图像。
在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包括通过主电路基板110的控制对介质执行印刷动作的头电路基板120、多个喷出头130、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40及输送电动机150的构成统称为印刷机构160。即,印刷单元10具有:印刷机构160,根据使用者操作面板单元20、无线通信单元30而输入的操作信息,执行在介质上印刷图像的印刷动作;具有主控制电路111的主电路基板110,该主控制电路111输出控制面板单元20及无线通信单元30的动作的单元控制信号UC,并且根据基于面板单元20及无线通信单元30输出的面板操作信号PNo、NFC接收信号NCo及WiFi接收信号WFo的单元输出信号UO,控制印刷机构160的动作;以及中继电路基板100,在主电路基板110与面板单元20、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之间对传输的信号进行中继。此外,中继电路基板100具有安装能够装拆的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的连接器CN1、CN2。
另外,印刷装置1也可以具有用于通过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电缆或USB电缆连接印刷装置1和外部设备的USB端口或LAN端口等,此外,印刷装置1可以通过使用者对面板单元20的操作来读出存储于与该USB端口或LAN端口等连接的硬盘、闪存等存储介质的图像信息,并且基于读出的信息执行印刷动作。此外,印刷装置1也可以具备获取形成于介质的图像信息的扫描单元。即,印刷装置1也可以是能够在介质上形成图像并获取形成于介质的图像的所谓复合机。
在此,主电路基板110所具有的主控制电路111是处理器的一个例子,该中继电路基板100是中继基板的一个例子。此外,包含于无线通信单元30的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是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例子,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例子中的NFC模块31是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例子,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例子中的WiFi模块32是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例子。并且,中继电路基板100所具有的连接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的连接器CN1、CN2是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的一个例子,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的一个例子中的连接器CN1是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的一个例子,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的一个例子中的连接器CN2是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的一个例子。另外,无线通信单元30可以代替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或在此基础上具备Blutooth(注册商标)等各种无线通信设备。即,无线通信设备包括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以外的各种无线通信设备。
2.面板单元的功能构成
接着,对面板单元20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面板单元20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2所示,面板单元20具有:面板电路基板200、显示面板220、位置检测传感器230、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显示电路基板250及开关电路基板260。
面板电路基板200具有面板控制电路201。此外,面板控制电路201包括控制显示面板220的显示控制电路212以及控制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传感器控制电路214。并且,面板控制电路201基于从印刷单元10输入的面板控制信号PNc,控制显示面板220、位置检测传感器230、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显示电路基板250及开关电路基板260,并且将显示面板220、位置检测传感器230、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显示电路基板250及开关电路基板260输出的信号作为面板操作信号PNo输出到印刷单元10。这种面板控制电路201构成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装置。另外,显示电路基板250及开关电路基板260也可以不经由面板控制电路201而与中继电路基板100电连接。
显示控制电路212经由电缆291将规定显示面板220的动作的控制信号Ctr1以及表示在显示面板220中应显示的图像的图像信号Vid输出到显示面板220。由此,显示控制电路212进行控制,以在显示面板220显示基于图像信号Vid的图像。在此,图像信号Vid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
图3是示出显示面板220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220具备设置有多个像素Px的像素部221以及驱动像素部221的像素驱动部222。
像素部221具有在图3中的横向即第一方向上延伸的M行扫描线225、以及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图3中的纵向即第二方向上延伸的N列数据线226。并且,像素部221具备M×N个像素Px,该M×N个像素Px对应于M行扫描线225与N列数据线226交叉的交点,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为N列、在第二方向上为M行的矩阵状。
像素驱动部222具备扫描线驱动电路223和数据线驱动电路224。扫描线驱动电路223基于控制信号Ctr1,生成用于选择第m行扫描线225的选择信号Gw[m]。并且,扫描线驱动电路223在包含于由控制信号Ctr1规定的帧期间的M个水平扫描期间中的第m个水平扫描期间,输出选择信号Gw[m](m是满足1≤m≤M的自然数)。由此,扫描线驱动电路223能够在帧期间依次选择第1行~第M行扫描线225。
数据线驱动电路224基于图像信号Vid,生成指定在像素Px中应显示的灰度的灰度指定信号Vd[n](n是满足1≤n≤N的自然数),在扫描线驱动电路223选择了第m行扫描线225的第m个水平扫描期间,向第n列数据线226输出灰度指定信号Vd[n]。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信号Vid是包含灰度指定信号Vd[1]~Vd[N]的信号。
由此,像素驱动部222在第m个水平扫描期间,输出选择第m行扫描线225的选择信号Gw[m],并且向第n列数据线226输出灰度指定信号Vd[n],由此能够使第m行第n列像素Px显示灰度指定信号Vd[n]指定的灰度。作为这种显示面板220例如能够使用液晶面板(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或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等薄型的平板面板。
返回到图2,传感器控制电路214向作为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安装于电缆292的集成电路装置的传感器驱动电路240输出规定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的动作的控制信号Ctr2。传感器驱动电路240基于输入的控制信号Ctr2,输出用于控制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驱动的控制信号Ctr-S并输出到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即,传感器控制电路214经由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控制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驱动。如果由控制信号Ctr-S驱动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则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检测手指、笔等物体对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接触。并且,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生成表示检测结果的检测信号VSS并输出到传感器驱动电路240。传感器驱动电路240基于检测信号VSS,计算物体对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接触位置,生成表示该接触位置的接触位置信号ISS。传感器驱动电路240将生成的接触位置信号ISS输出到传感器控制电路214。
图4是示出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及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4所示,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具备:Q×R个传感器Ts,设置成在图4中的横向即第三方向上为Q列、在与第三方向正交的图4中的纵向即第四方向上为R行的矩阵状;以及Q×R根检测线231,与Q×R个传感器Ts一对一地对应。
传感器Ts分别具有电容元件。并且,如果物体接触传感器Ts,则与传感器Ts对应设置的电容元件所具有的两个电极的电位变动。
传感器驱动电路240基于控制信号Ctr2生成控制信号Ctr-S,并且将生成的控制信号Ctr-S输出到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在此,控制信号Ctr-S是指如下信号:对第q行第r列传感器Ts[q][r]指示将表示各传感器Ts所具有的两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的电位的检测信号Vs[q][r]输出到与传感器Ts[q][r]对应设置的检测线231。由此,传感器驱动电路240能够从Q×R个传感器Ts接收Q×R个检测信号Vs的供给。另外,上述检测信号VSS例如是包含Q×R个检测信号Vs的信号。并且,传感器驱动电路240基于包含于检测信号VSS的Q×R个检测信号Vs,生成接触位置信号ISS,并且将生成的接触位置信号ISS输出到面板控制电路201。即,本实施方式中的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是根据传感器Ts所具有的电容元件的电位的变化来计算物体的接触位置的所谓静电电容型传感器。
返回到图2,显示电路基板250具有发光元件251。并且,面板控制电路201输出用于控制显示电路基板250所具有的发光元件251的发光控制信号LC。发光元件251根据印刷装置1的动作状态而点亮、熄灭或亮灭。即,发光元件251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显示印刷装置1及印刷单元10的动作状态,显示电路基板250具有显示印刷装置1及印刷单元10的动作状态的发光元件251。另外,在图2中,图示了显示电路基板250仅具有一个发光元件251的情况,但是显示电路基板250也可以具有多个发光元件251。此外,作为这种发光元件251例如能够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元件。
开关电路基板260具有开关261。通过按下该开关261,开关控制信号SU被供给到面板控制电路201。并且,面板控制电路201根据开关控制信号SU的逻辑电平或时间等,启动印刷装置1,并且使印刷装置1的动作停止。即,开关261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启动印刷装置1及印刷单元10,开关电路基板260具有启动印刷装置1及印刷单元10的开关261。
如上所述,面板单元20具有:显示面板220,显示各种信息;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检测手指或笔等物体的接触位置;面板电路基板200,安装有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及显示面板220电连接的面板控制电路201;电缆292,电连接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和面板电路基板200;显示电路基板250,与安装于面板电路基板200的面板控制电路201电连接,具有显示包括印刷单元10的印刷装置1的动作状态的发光元件251;以及开关电路基板260,与安装于面板电路基板200的面板控制电路201电连接,具有启动包括印刷单元10的印刷装置1的开关261。
3.印刷装置的结构
接着,对印刷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此,在说明印刷装置1的结构时,有时将印刷装置1的前后方向称为X方向,将印刷装置1的左右方向称为Y方向,将印刷装置1的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称为Z方向。此外,在确定沿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的朝向的情况下,有时将表示图示所示的X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称为+X侧,将起点侧称为-X侧,将表示Y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称为+Y侧,将起点侧称为-Y侧,将表示Z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称为+Z侧,将起点侧称为-Z侧。
图5是示出印刷装置1的外观结构的图。如图5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印刷单元10和面板单元20。面板单元20在印刷装置1中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框体170的-X侧的侧面、且安装于+Z侧。
图6是用于说明安装于框体170的面板单元20的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6所示,面板单元20经由安装部AR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框体170。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单元20以取得安装状态α和安装状态β的方式,在可动范围RM的范围内能够以安装部AR为旋转轴转动地安装于印刷单元10所具有框体170,该安装状态α是上述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沿作为印刷装置1的前后方向的X方向与作为印刷装置1的左右方向的Y方向所成的平面延伸的状态,该安装状态β是上述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沿作为印刷装置1的左右方向的Y方向与印刷装置1的上下方向即作为铅垂方向的Z方向所成的平面延伸的状态。
即,面板单元20在使用者能够视觉辨认面板单元20的显示面板220的显示内容的范围内,以取得安装状态α和安装状态β的方式安装成能够转动,该安装状态α在使用者从印刷装置1的上方向下方的方向即从-Z侧向+Z侧观察面板单元20时能够视觉辨认显示面板220的内容,该安装状态β在使用者从印刷装置1的前方向后方的方向即从-X侧向+X侧观察面板单元20时能够视觉辨认显示面板220的内容。
在此,从提高操作印刷装置1的使用者的便利性观点出发,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框体170的面板单元20的可动范围RM优选为大范围,具体地说,优选的是,在安装状态α下,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法线方向朝向沿着大致铅垂方向的上方、即印刷装置1的-Z侧,在安装状态β下,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法线方向朝向相当于沿水平方向在印刷装置1中使用者所处的使用者侧的印刷装置1的-X侧。
但是,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框体170的面板单元20的可动范围RM不限于上述范围,只要能够在操作印刷装置1的使用者能够视觉辨认显示于能够转动地设置的面板单元20的显示面板220的信息的范围内转动即可。具体地说,只要是如下范围即可:在安装状态α下,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面即X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平面与面板单元20所具有的显示面板220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为45度以下,并且在安装状态β下,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面即X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平面与面板单元20所具有的显示面板220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为45度以上。
即,面板单元20只要以取得安装状态α和安装状态β的方式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印刷单元10所具有的框体170即可,该安装状态α是水平方向与显示面板220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大于铅垂方向与显示面板220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的状态,该安装状态β是水平方向与显示面板220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小于铅垂方向与显示面板220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的状态。在此,安装状态α是第一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安装状态β是第二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
接着,说明以上述方式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框体170的面板单元20的具体结构的一个例子。图7是用于说明面板单元20的结构的图。在此,在说明面板单元20的结构时,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与上述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独立的方向、且相互正交的x方向、y方向及y方向。此外,在确定沿着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的朝向的情况下,有时将表示图示的x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称为+x侧,将起点侧称为-x侧,将表示y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称为+y侧,将起点侧称为-y侧,将表示z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称为+z侧,将起点侧称为-z侧。
如图7所示,面板单元20除了上述面板电路基板200、显示面板220、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显示电路基板250及开关电路基板260以外,还具有盖板玻璃270和面板框体280。
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是在x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平面上延伸的大致矩形的板状部件,如上所述,是根据电容元件的电位变化来计算物体的接触位置的所谓静电电容型的传感器。在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x侧的边安装有COF安装了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的电缆292。
盖板玻璃270位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z侧。盖板玻璃270是以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同等大小在x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平面上延伸的大致矩形的板状部件,以层叠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方式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等固定。该盖板玻璃270作为保护位置检测传感器230不受损伤或冲击的保护部件发挥功能。在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层叠有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和盖板玻璃270并通过粘接剂等固定的构成称为触摸传感器400。层叠有该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及盖板玻璃270的触摸传感器400是触摸传感器的一个例子。
在此,使用图8及图9说明触摸传感器4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8是从-z侧观察触摸传感器400时的图,图9是从+z侧观察触摸传感器400时的图。即,图8相当于从盖板玻璃270侧的面观察触摸传感器400时的图,图9相当于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侧观察触摸传感器400时的图。
如图8及图9所示,触摸传感器400是大致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包括:边401;边402,位于边401的+x侧且位于沿x方向与边401相对的位置;边403,与边401及边402的双方交叉;以及边404,位于边403的+y侧且位于沿y方向与边403相对的位置。在此,边401是第一边的一个例子,边402是第二边的一个例子,边403是第三边的一个例子,边404是第四边的一个例子。
如图8及图9所示,在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1电连接有电缆292。并且,传感器驱动电路240COF安装于电缆292的-z侧的面,金属板241位于电缆292的+z侧的面、即隔着电缆292与COF安装的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相对的位置的区域。触摸传感器400经由该电缆292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
此外,如图8及图9所示,触摸传感器400包括:操作区域410,接受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的输入;以及边框区域420,设置于操作区域410的周围,不接受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的输入。
在操作区域410设置有例如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形成的未图示的透过布线,并且上述Q×R个传感器Ts以x方向为第三方向、以y方向为第四方向而设置成矩阵状。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边框区域420设置有电连接设置于操作区域410的Q×R个传感器Ts的每一个和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的检测线231。即,传输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在操作区域410检测到的信号的布线位于边框区域420。此外,如图8所示,盖板玻璃270的边框区域420例如被着色为黑色等。由此,能够向使用者明确地通知操作区域410与边框区域420的边界。另外,盖板玻璃270的边框区域420可以不被着色,此外,也可以被着色为黑色以外的颜色。
返回到图7,显示面板220以使显示面227为-z侧的方式位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z侧。这种显示面板220是在x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平面上延伸的大致矩形的板状部件,显示面板220所具有的显示面227的大小至少比操作区域410大。并且,显示面板220以在沿着z方向的方向上操作区域410的整个区域与显示面227重叠的方式,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等固定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即,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和显示面板220沿z方向层叠。此外,在显示面板220的-x侧的边电连接有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的电缆291。
在此,在以下说明中,将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触摸传感器400和显示面板220沿z方向层叠的构成称为触摸面板50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是静电电容型的传感器。即,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传感器400是静电电容型触摸传感器,此外,包括作为该静电电容型触摸传感器的触摸传感器400和显示面板220的触摸面板500是静电电容型触摸面板。即,本实施方式的面板单元20所具有的触摸面板500构成层叠有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盖板玻璃270和显示面板220的静电电容型触摸面板。
面板电路基板200位于显示面板220的+z侧。并且,面板电路基板200所具有的面板控制电路201控制包括显示面板220、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触摸面板500的动作。具体地说,面板电路基板200经由电缆291与显示面板220电连接,并且经由电缆292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电连接。并且,设置于面板电路基板200的面板控制电路201经由电缆291控制显示面板220的动作,并且经由电缆292控制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动作。
显示电路基板250位于面板电路基板200的-x侧。在显示电路基板250的-z侧的面设置有三个发光元件251。此外,开关电路基板260位于面板电路基板200的-x侧、且位于显示电路基板250的-y侧。在该开关电路基板260的-z侧的面设置有开关261。并且,显示电路基板250经由电缆293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开关电路基板260经由电缆294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
面板框体280是具有-z侧的一面敞开的容纳空间289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例如由成型了树脂等的形成部件构成。在面板框体280所具有的容纳空间289容纳有上述触摸面板500、面板电路基板200、显示电路基板250及开关电路基板260。在这种情况下,触摸面板500所具有的盖板玻璃270设置成覆盖容纳空间289敞开的一面。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面板单元20中,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显示面板220、面板电路基板200、显示电路基板250及开关电路基板260容纳于面板框体280。图10是从-z侧观察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显示面板220、面板电路基板200、显示电路基板250及开关电路基板260容纳于面板框体280的状态的面板单元20时的图,图11是从-x侧观察面板单元20时的图,图12是从+y侧观察面板单元20时的图。
如图10所示,在面板框体280以如下方式容纳触摸传感器400,边401和边402沿x方向且以边401为-x侧、边402为+x侧的方式位于相对的位置,边403和边404沿y方向且以边403为-y侧、边404为+y侧的方式位于相对的位置。具体地说,面板框体280具有框体侧部281、282、283、284以及由包括框体侧部281、282、283、284而构成的容纳空间289。并且,触摸传感器400以如下方式容纳于容纳空间289,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1位于沿框体侧部281的位置,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2位于沿框体侧部282的位置,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3位于沿框体侧部283的位置,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4位于沿框体侧部284的位置。
此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面板单元20中,在位于与盖板玻璃270相对的位置的面板框体280的底面285的中央部设置有安装部AR。在具有容纳有触摸传感器400的面板框体280的面板单元20中,安装部AR是位于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即沿着x方向的方向上的面板框体280的中央部并沿y方向延伸的突起部。通过将该安装部AR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框体170,面板单元20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印刷单元10。即,面板单元20通过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上的面板框体280的中央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印刷单元10。
在此,安装部AR位于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即沿着x方向的方向上的面板框体280的中央部是指优选在z方向观察面板单元20的情况下,安装部AR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距面板框体280的-x侧的侧面和+x侧的侧面的距离相等的点重叠的位置,但是安装部AR只要至少位于距面板框体280的-x侧的侧面和+x侧的侧面的距离相等的假想直线与面板框体280的-x侧的侧面的距离相等的第一假想直线、和距面板框体280的-x侧的侧面和+x侧的侧面的距离相等的假想直线与面板框体280的+x侧的侧面的距离相等的第二假想直线之间的区域即可。
即,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即沿着x方向的方向上的面板框体280的中央部是指上述第一假想直线与上述第二假想直线之间的区域。
并且,通过使电缆210穿过安装部AR的内部,面板单元20与印刷单元10电连接。即,面板电路基板200与主电路基板110通过电缆210电连接,该电缆210穿过将面板单元20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印刷单元10的安装部AR的内部。
此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面板框体280的框体侧部281设置有显示窗286和操作开关287。
显示窗286是透过光的例如透明色、乳白色等的树脂部件,在沿z方向从-z侧观察面板单元20的情况下,以能够视觉辨认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位于框体侧部281的+y侧。容纳于面板框体280的显示电路基板250所具有的发光元件251位于该显示窗286所处的面板框体280的容纳空间289。并且,如果发光元件251根据印刷装置1的动作状态而点亮、熄灭或亮灭,则由发光元件251产生的光经由显示窗286通知到面板单元20的外部。
此外,在沿z方向从-z侧观察面板单元20的情况下、即从沿着触摸传感器400的法线方向的方向观察面板单元20的情况下,操作开关287位于面板框体280的端部、即向与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面板框体280的侧面。并且,通过使用者对操作开关287进行操作,开关电路基板260所具有的开关261动作,由此,使用者的操作信息输入到面板单元20。
此外,电缆292在作为面板框体280的端部的框体侧部281的附近、且在显示电路基板250与开关电路基板260之间弯曲,电连接触摸传感器400和面板电路基板200。并且,如果通过手指或笔等物体与触摸传感器400接触而产生的检测信号VSS输入到COF安装于电缆292的传感器驱动电路240,则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生成基于检测信号VSS的接触位置信号ISS并输出到面板控制电路201所具有的传感器控制电路214。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面板单元20在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沿作为印刷装置1的前后方向的X方向与作为印刷装置1的左右方向的Y方向所成的平面延伸的安装状态α下,以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1位于-X侧、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2位于+X侧的方式安装于印刷单元10,此外,在上述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沿作为印刷装置1的左右方向的Y方向与作为印刷装置1的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的Z方向所成的平面延伸的安装状态β下,以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1位于+Z侧、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2位于-Z侧的方式安装于印刷单元10。即,在面板单元20处于安装状态β的情况下,包含于触摸面板500的触摸传感器400配置成在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上边401比边402靠向下方。
返回到图5,印刷单元10具有介质收纳部141、介质排出盘149及框体170。介质收纳部141形成收纳执行印刷动作前的介质的收纳空间。具体地说,介质收纳部141位于框体170的+Z侧,以收纳空间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拉出的状态安装在框体170的内部。介质排出盘149位于框体170的-Z侧,排出执行印刷处置后的介质。即,印刷装置1具备排出介质的介质排出盘149。该介质排出盘149是排出盘的一个例子。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印刷装置1中,如果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单元20而执行印刷动作,则收纳于介质收纳部141的介质在框体170的内部被输送,在介质在框体170的内部被输送的期间,对介质执行印刷动作。并且,执行印刷动作后的介质被排出到介质排出盘149。
在此,说明印刷单元10所具有的框体170的内部结构。图13是示出框体170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3所示,框体170容纳有中继电路基板100、主电路基板110、印刷机构160及无线通信单元30。
具体地说,无线通信单元30和中继电路基板100位于沿将面板单元20安装成能够转动的框体170的-X侧的侧面的位置。具体地说,无线通信单元30沿框体170的-X侧的侧面位于比中继电路基板100靠向+Z侧的位置,中继电路基板100沿框体170的-X侧的侧面位于比无线通信单元30靠向+Z侧的位置。即,无线通信单元30及中继电路基板100位于安装面板单元20的框体170的侧面的附近。另外,中继电路基板100的至少一部分和无线通信单元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在沿着Y方向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此外,主电路基板110位于沿与能够转动地安装面板单元20的框体170的-X侧的侧面相对位置的框体170的+X侧的侧面的位置。即,中继电路基板100在框体170的内部设置于比主电路基板110靠向面板单元20的附近。换言之,中继电路基板100设置于面板单元20与中继电路基板100的最短距离小于面板单元20与主电路基板110的最短距离的位置。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在沿Y方向观察印刷装置1的情况下,中继电路基板100位于面板单元20与主电路基板110之间。即,中继电路基板100设置于主电路基板110与中继电路基板100的最短距离小于主电路基板110与面板单元20的最短距离的位置。即,本实施方式中的中继电路基板100位于比主电路基板110靠向面板单元20的附近,并且在印刷装置1安装有面板单元20的状态下,在沿从面板单元20所具有的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4朝向边403的方向即Y方向观察印刷装置1时位于主电路基板110与面板单元20之间。
此外,中继电路基板100与面板单元20的最短距离设置成小于中继电路基板100与主电路基板110的最短距离,电连接面板单元20和中继电路基板100的电缆210的布线长度优选比电连接中继电路基板100和主电路基板110的电缆191的布线长度短。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印刷装置1中,用于印刷装置1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30及连接无线通信单元30的连接器CN1、CN2与具有使用者输入操作信息的触摸面板500的面板单元20不同,设置于框体170的内部。由此,即使在使触摸面板500大型化的情况下,也降低了面板单元20的尺寸因触摸面板以外的功能而变大的可能性。即,即使在印刷装置1具备大型触摸面板500的情况下,也降低了面板单元20大型化的可能性。其结果,在使用者操作印刷装置1所具备的现有构成时,面板单元20妨碍该操作的可能性降低。
此外,连接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30的连接器CN1、CN2设置于配置在面板单元20附近的中继电路基板100,因此能够将无线通信单元30配置在面板单元20的附近。由此,即使在印刷装置1具备以数cm~数十cm的近距离进行无线通信的NFC模块31作为无线通信单元30的情况下,也能够将NFC模块31设置于进行面板单元20的操作的操作者的附近,并且能够将面板单元20设置于不妨碍NFC模块31中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位置,由此,能够降低面板单元20与NFC模块31的信号的相互干扰,此外,能够降低因面板单元20和NFC模块31而妨碍操作性的可能性。
此外,通过将无线通信单元30经由中继电路基板100与主电路基板110电连接,即使在主电路基板110设置于印刷装置1的+X侧的侧面、且远离进行面板单元20的操作的操作者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无线通信单元30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中继电路基板100中转换为不易受到噪声的影响的任意信号。由此,印刷装置1的动作的稳定性提高。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中,通过将具有连接无线通信单元30的连接器CN1、CN2的中继电路基板100设置于面板单元20与中继电路基板100的最短距离小于面板单元20与主电路基板110的最短距离的位置,能够同时解决由面板单元20大型化引起的多种问题。由此,即使在印刷装置1具备面板单元20所具有的触摸面板500所包含的触摸传感器400的对角方向的大小为10英寸以上的大型触摸面板500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印刷装置1的操作性及动作的稳定性。
接着,说明面板单元20与介质排出盘149及无线通信单元30的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图14是用于说明面板单元20与介质排出盘149及无线通信单元30的配置关系的图。在图14中,在说明面板单元20与介质排出盘149及无线通信单元30的配置关系时,由实线示出容纳于框体170的内部的无线通信单元30所包含的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由虚线示出位于比无线通信单元30靠向印刷装置1的前表面即-X侧的面板单元20。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中,即使在面板单元20处于安装状态β的状态下,在沿着印刷装置1的前后方向即X方向的方向上,介质排出盘149与面板单元20也位于不重叠的位置。即,在面板单元20处于安装状态α的情况下,在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上,介质排出盘149与面板单元20不重叠。由此,与能够转动的面板单元20的角度无关,降低了面板单元20妨碍使用者取出排出到介质排出盘149的介质时的动作的可能性。即,即使在具备大型触摸面板500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印刷装置1的操作性。
此外,如图14所示,在中继电路基板100的连接器CN1安装有NFC模块31的情况下,以及在中继电路基板100的连接器CN2安装有WiFi模块32的情况下,即使在面板单元20处于安装状态β的状态下,在沿着印刷装置1的前后方向即X方向的方向上,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与面板单元20也位于不重叠的位置。即,在面板单元20处于安装状态α的情况下,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与面板单元20在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上不重叠。
由此,降低了大型的面板单元20妨碍以数cm~数十cm的近距离进行无线通信的NFC模块31的操作性的可能性,并且降低了面板单元20屏蔽从WiFi模块32输出的无线信号及输入到WiFi模块32的无线信号的可能性。即,能够同时实现无线通信单元30的操作性的提高以及无线通信的可靠性的提高。
此外,如图14所示,在中继电路基板100的连接器CN1安装有NFC模块31的情况下,以及在中继电路基板100的连接器CN2安装有WiFi模块32的情况下,在沿着印刷装置1的前后方向即X方向的方向上,NFC模块31与WiFi模块32位于不重叠的位置。在将包括NFC模块31、WiFi模块32的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配置于框体170的内侧的情况下,该设备输出的无线信号以及输入到该设备的无线信号的强度降低,其结果,无线通信的质量降低。即,包括NFC模块31、WiFi模块32的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优选沿框体170的侧面设置。在沿着印刷装置1的前后方向即X方向的方向上,NFC模块31与WiFi模块32位于不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将NFC模块31和WiFi模块32的双方配置在框体170的侧面的附近,其结果,无线通信单元30进行的无线通信的质量提高。
返回到图13,在框体170的内部,在无线通信单元30及中继电路基板100与主电路基板110之间容纳有印刷机构160,该印刷机构160输送收纳于介质收纳部141的介质,并且对输送的介质执行印刷动作。
图15是示出由设置于框体170的内部的印刷机构160输送的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5所示,在框体170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辊142、143、144。该输送辊142~144是分别包括驱动辊和从动辊的一对辊对。并且,输送辊142~144由驱动辊和从动辊夹持介质,并且驱动辊通过上述输送电动机150的驱动而旋转,由此沿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介质。
具体地说,收纳于介质收纳部141的介质通过输送辊142一张张地被排出。该输送辊142将收纳于介质收纳部141的介质一张张地排出,因此例如可以设置成沿Z方向从-Z侧朝向+侧对介质施加压力。从介质收纳部141排出的介质在被输送辊143夹持的状态下,沿输送路径被输送到与喷出头130相对的印刷区域PA。如果介质到达印刷区域PA,则喷出头130在基于印刷数据信号DATA的定时向介质喷出油墨。此后,着落有油墨的介质在被输送辊144夹持的状态下,沿输送路径向介质排出盘149输送,并且从框体170的内部排出到介质排出盘149。
4.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中,用于印刷装置1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30及连接无线通信单元30的连接器CN1、CN2与具有使用者输入操作信息的触摸面板500的面板单元20不同,设置于框体170的内部。由此,即使在使触摸面板500大型化的情况下,也降低了面板单元20的尺寸变大的可能性。即,即使在印刷装置1具备大型触摸面板500的情况下,也降低了面板单元20大型化的可能性。其结果,在使用者操作印刷装置1所具备的现有构成时,面板单元20妨碍该操作的可能性降低。
此外,连接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30的连接器CN1、CN2设置于配置在面板单元20附近的中继电路基板100,因此能够将无线通信单元30配置在面板单元20的附近。由此,即使在印刷装置1具备以数cm~数十cm的近距离进行无线通信的NFC模块31作为无线通信单元30的情况下,也能够将NFC模块31设置于进行面板单元20的操作的操作者的附近,并且将面板单元20设置于不妨碍NFC模块31中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位置。由此,能够降低面板单元20与NFC模块31的信号的相互干扰,降低了在面板单元20与NFC模块31之间妨碍操作性的可能性。
此外,通过将无线通信单元30经由中继电路基板100与主电路基板110电连接,即使在主电路基板110设置于印刷装置1的+X侧的侧面、且远离进行面板单元20的操作的操作者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无线通信单元30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中继电路基板100中转换为不易受到噪声的影响的任意信号,因此印刷装置1的动作的稳定性提高。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中,通过将具有连接无线通信单元30的连接器CN1、CN2的中继电路基板100设置于面板单元20与中继电路基板100的最短距离小于面板单元20与主电路基板110的最短距离的位置,能够同时解决由面板单元20大型化引起的多种问题。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将中继电路基板100配置于面板单元20与主电路基板110之间,并且使电连接中继电路基板100和面板单元20的电缆210的布线长度比电连接中继电路基板100和主电路基板110的电缆191的布线长度短,降低了在面板单元20与中继电路基板100之间传输的信号产生劣化的可能性。即,面板单元20与中继电路基板100之间的通信质量提高,其结果,印刷装置1的可靠性提高。
5.变形例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中,说明了包含于无线通信单元30的NFC模块31设置于框体170的内部、且沿安装面板单元20的+X侧的侧面设置,但是NFC模块31也可以在位于与框体170的+X侧的侧面相邻的位置的+Y侧的侧面设置成NFC模块31能够沿铅垂方向朝向上方接收无线信号。
图16是示出变形例中的印刷装置1的外观结构的图。如图16所示,变形例中的印刷装置1在印刷单元10所具有的框体170的+Y侧的侧面具有沿Y方向突出的操作台171。并且,在变形例中的印刷装置1中,NFC模块31在框体170的内部、且在操作台171的内部,位于沿-Z侧的侧面的位置。即,在沿X方向观察印刷装置1的情况下,NFC模块31位于与面板单元20不重叠的位置、且位于面板单元20的+Y侧。
如上所述,NFC模块31用于认证功能等,该认证功能等用于获得执行印刷动作的使用者与执行印刷动作的介质的相关性。具体地说,使用者将规定的卡等保持在NFC模块31的上方,由此执行该认证功能。在这种印刷装置1中,通过将NFC模块31配置成能够从框体170的上表面接触,即使面板单元20具有大型触摸面板500,也进一步降低损害使用者的便利性的可能性。
即,在变形例中的印刷装置1中,除了上述作用效果以外,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以上,对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及结果相同的构成或目的及效果相同的构成)。此外,本发明包括置换了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的非本质部分的构成。此外,本发明包括能够起到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实现相同目的的构成。此外,本发明包括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中附加了公知技术的构成。
从上述实施方式导出以下内容。
在印刷装置的一种方式中,
具备在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印刷单元以及输入操作所述印刷单元的操作信息的面板单元,
所述印刷单元具有:印刷机构,根据所述操作信息执行印刷动作;具有处理器的主电路基板,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面板单元的动作,并且基于所述操作信息控制所述印刷机构的动作;以及中继基板,对在所述主电路基板与所述面板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中继,
所述面板单元具有:显示面板;层叠有位置检测传感器及盖板玻璃的触摸传感器;以及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电连接的面板电路基板,
所述触摸传感器包括:第一边;位于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位置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边及所述第二边的双方交叉的第三边;以及位于与所述第三边相对的位置的第四边,
所述面板单元以取得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的方式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印刷单元,
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水平方向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大于铅垂方向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
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水平方向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小于铅垂方向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
在所述面板单元处于所述第二安装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触摸传感器配置成在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边比所述第二边靠向下方,
所述中继基板具有安装能够基于无线通信接收来自外部的无线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
所述面板单元与所述中继基板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面板单元与所述主电路基板的最短距离。
根据印刷装置,经由中继基板电连接面板单元和具有处理器的主电路基板,该面板单元输入操作印刷单元的操作信息,该处理器控制面板单元的动作,并且基于操作信息控制印刷机构的动作,该中继基板具有安装能够基于无线通信接收来自外部的无线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并且将中继基板配置成面板单元与中继基板的最短距离小于面板单元与主电路基板的最短距离,由此能够接收无线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设置于面板单元的附近、且设置于面板单元的外部。由此,从对使用者显示容易理解的信息、防止使用者的误动作,并且提高使用者对印刷装置的操作性的观点出发,即使在面板单元具备大型触摸面板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无线通信设备在面板单元的外部且在附近配置成不妨碍无线通信设备及面板单元的操作性。
此外,通过经由具有安装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的中继基板电连接面板单元和主电路基板,即使在主电路基板与面板单元分开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中继基板中转换为不易受到噪声等的影响的信号,在主电路基板与中继基板之间以高可靠性进行信号的传输。因此,印刷装置的动作的稳定性提高。
即,根据该印刷装置,即使在印刷装置具有无线通信等附加功能,并且具备具有大型触摸面板的面板单元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降低信号的相互干扰来提高印刷装置的动作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兼顾面板单元的优异的操作性以及无线通信的高可靠性的双方。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种方式中,
可以是所述主电路基板与所述中继基板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主电路基板与所述面板单元的最短距离。
根据该印刷装置,能够将中继基板配置于面板单元与主电路基板之间。由此,即使在印刷装置具有无线通信等附加功能,并且具备具有大型触摸面板的面板单元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降低信号的相互干扰来提高印刷装置的动作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兼顾面板单元的优异的操作性以及无线通信的高可靠性的双方。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种方式中,
可以是电连接所述面板电路基板和所述中继基板的第一布线;以及
电连接所述中继基板和所述主电路基板的第二布线,
所述第一布线的布线长度比所述第二布线的布线长度短。
根据该印刷装置,通过使电连接中继基板和面板单元的第一布线的布线长度比电连接中继基板和主电路基板的第二布线的布线长度短,降低了噪声等干扰从面板单元输入的操作信息的可能性。由此,印刷装置的动作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种方式中,
可以是所述触摸传感器的对角方向的大小为10英寸以上。
根据该印刷装置,
即使在印刷装置具有无线通信等附加功能,并且具备具有大型触摸面板的面板单元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降低信号的相互干扰来提高印刷装置的动作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兼顾面板单元的优异的操作性以及无线通信的高可靠性的双方,因此即使面板单元所具有的触摸传感器的对角方向的大小为10英寸以上,在印刷装置中,也能够兼顾面板单元的优异的操作性以及无线通信的高可靠性的双方。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种方式中,
可以是具备供所述介质排出的排出盘,
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在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上,所述排出盘与所述面板单元不重叠。
根据该印刷装置,在使用者取出排出到排出盘的介质的情况下,面板单元不会妨碍取出动作。由此,利用者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种方式中,
可以是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安装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的情况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面板单元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在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上不重叠。
根据该印刷装置,降低了面板单元妨碍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的信号的可能性。由此,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的可靠性提高。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种方式中,
可以是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进行近距离的无线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
所述中继基板包括安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作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种方式中,
可以是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相比能够进行长距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所述中继基板包括安装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作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种方式中,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及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安装于所述中继基板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在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上不重叠。
根据该印刷装置,能够将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及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双方配置于主框体的侧面附近。由此,提高了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及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双方的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种方式中,
可以是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是静电电容型的传感器,
由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摸传感器构成静电电容触摸面板。

Claims (10)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印刷单元以及输入操作所述印刷单元的操作信息的面板单元,
所述印刷单元具有:
印刷机构,根据所述操作信息执行印刷动作;
具有处理器的主电路基板,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面板单元的动作并且基于所述操作信息控制所述印刷机构的动作;以及
中继基板,对在所述主电路基板与所述面板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中继,
所述面板单元具有:
显示面板;
层叠有位置检测传感器及盖板玻璃的触摸传感器;以及
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电连接的面板电路基板,
所述触摸传感器包括:
第一边;
位于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位置的第二边;
与所述第一边及所述第二边的双方交叉的第三边;以及
位于与所述第三边相对的位置的第四边,
所述面板单元以取得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的方式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印刷单元,
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水平方向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大于铅垂方向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
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水平方向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小于铅垂方向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
在所述面板单元处于所述第二安装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触摸传感器配置成在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边比所述第二边靠向下方,
所述中继基板具有安装能够基于无线通信接收来自外部的无线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
所述面板单元与所述中继基板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面板单元与所述主电路基板的最短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电路基板与所述中继基板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主电路基板与所述面板单元的最短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具备:
电连接所述面板电路基板和所述中继基板的第一布线;以及
电连接所述中继基板和所述主电路基板的第二布线,
所述第一布线的布线长度比所述第二布线的布线长度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传感器的对角方向的大小为10英寸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供所述介质排出的排出盘,
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在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上,所述排出盘与所述面板单元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安装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的情况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面板单元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在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上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进行近距离的无线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
所述中继基板包括安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作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相比能够进行长距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所述中继基板包括安装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作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安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及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安装于所述中继基板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在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上不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是静电电容型的传感器,
由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摸传感器构成静电电容触摸面板。
CN202210173899.1A 2021-02-26 2022-02-24 印刷装置 Active CN1149537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0430 2021-02-26
JP2021030430A JP2022131470A (ja) 2021-02-26 2021-02-26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3785A CN114953785A (zh) 2022-08-30
CN114953785B true CN114953785B (zh) 2023-06-13

Family

ID=82976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3899.1A Active CN114953785B (zh) 2021-02-26 2022-02-24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52934B2 (zh)
JP (1) JP2022131470A (zh)
CN (1) CN1149537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16879A (ja) 2021-01-29 2022-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22116881A (ja) * 2021-01-29 2022-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0346A (zh) * 2013-01-30 2014-08-06 瑞萨Sp驱动器公司 半导体器件
CN105900045A (zh) * 2013-09-27 2016-08-24 森赛尔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检测器系统及方法
CN106371620A (zh) * 2015-07-22 2017-02-01 佳能株式会社 操作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6489112A (zh) * 2015-03-08 2017-03-08 苹果公司 用于利用视觉和/或触觉反馈操纵用户界面对象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JP2017196747A (ja) * 2016-04-25 2017-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278428A (zh) * 2017-07-21 2019-01-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052055A (zh) * 2017-08-18 2020-04-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触摸感测信号的电子装置和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JP2020077010A (ja) * 2015-07-22 2020-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9528B2 (ja) * 2015-01-21 2017-08-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79531B2 (ja) * 2015-01-29 2017-08-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46979A (ja) * 2019-03-15 2020-09-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0346A (zh) * 2013-01-30 2014-08-06 瑞萨Sp驱动器公司 半导体器件
CN105900045A (zh) * 2013-09-27 2016-08-24 森赛尔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检测器系统及方法
CN106489112A (zh) * 2015-03-08 2017-03-08 苹果公司 用于利用视觉和/或触觉反馈操纵用户界面对象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06371620A (zh) * 2015-07-22 2017-02-01 佳能株式会社 操作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20077010A (ja) * 2015-07-22 2020-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96747A (ja) * 2016-04-25 2017-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278428A (zh) * 2017-07-21 2019-01-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052055A (zh) * 2017-08-18 2020-04-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触摸感测信号的电子装置和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79082A1 (en) 2022-09-01
CN114953785A (zh) 2022-08-30
JP2022131470A (ja) 2022-09-07
US11652934B2 (en)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53785B (zh) 印刷装置
CN114801524B (zh) 印刷装置
CN114801525B (zh) 印刷装置
CN114801475B (zh) 印刷装置
CN114953786B (zh) 印刷装置
US20130155450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US20180272701A1 (en) Inkjet head control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er
JP6047872B2 (ja) 印刷装置
US8899707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US10913299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driving circuit
US11059286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driving circuit
JP2002321351A (ja) 記録装置
US10232609B2 (en) Ink jet head and ink jet printer
US8179398B2 (en) Screen display control device
US20230286303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printing apparatus
US20230286307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15202593A (zh)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JP2023034653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