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8847B - 双层纵包模具 - Google Patents

双层纵包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8847B
CN114758847B CN202111383108.XA CN202111383108A CN114758847B CN 114758847 B CN114758847 B CN 114758847B CN 202111383108 A CN202111383108 A CN 202111383108A CN 114758847 B CN114758847 B CN 1147588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wrapping
necking
longitudinal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31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58847A (zh
Inventor
李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US17/548,78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631509B2/en
Publication of CN114758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8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58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8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6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10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by longitudinal l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层纵包模具,包括基座、第一纵包结构、第一压紧结构、第二纵包结构、第二压紧结构及第一缩口结构。第一纵包结构设置于基座并且开设第一引导孔、第一外层包带孔及内层包带孔。第一压紧结构设置于基座并且开设第一压紧孔及第二外层包带孔。第二纵包结构设置于基座并且开设第二引导孔及第三外层包带孔。第二压紧结构设置于基座并且开设第二压紧孔及第四外层包带孔。第一缩口结构设置于基座并且开设缩口孔。藉此,本发明能够提供第一包带纵包在导体的外表面,同时提供第二包带纵包在第一包带的外表面,防止第一包带和第二包带产生皱折。

Description

双层纵包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用以将两层包带以纵包的方式覆盖在导体的外表面的双层纵包模具。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缆包含一导体和一绝缘层,绝缘层覆盖在导体的外表面上,绝缘层能够保护导体及提供绝缘效果。
现有技术的电缆的制造方法包含押出成型和绕包等两种。押出成型方法为:一绝缘材料押出成型在一导体的外表面上,绝缘材料形成一绝缘层,以形成一条电缆。如图19所示,绕包方法为:一绝缘包带缠绕在一导体的外表面上,绝缘包带形成一绝缘层,以形成一条电缆。
为了在高速电缆追求传输效率的应用上能够降低插入损失(Insertion Loss(dB)),通常需要使用较低介电常数的材料作为绝缘层,例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缩写为PP)、聚乙烯(polyethylene,缩写为PE)、过氟烷基化物(perfluoroalkoxy,缩写为PFA)、氟化乙烯丙稀共聚物(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缩写为FEP)和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缩写为PTFE)等绝缘材料。押出成型方法的绝缘材料较常使用聚丙烯、聚乙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和过氟烷基化物等材料制成,绕包方法的绝缘包带较常使用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
然而,押出成型方法的问题在于:绝缘层的介电常数对于高频/高速传输的效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通常会使用发泡材料来降低介电常数,但发泡材料在制造过程中不易达到分布及良率的标准。
绕包方法虽可解决押出成型方法的问题,但由于聚四氟乙烯制成的绝缘包带较软,所以绕包装置难以控制绝缘包带缠绕在导体上的张力。如果绕包装置将绝缘包带拉得太紧,绝缘包带容易拉伸变形而产生皱折。如果绕包装置将绝缘包带拉得太松,绝缘包带的包覆性不佳,无法密合,与导体贴合度不良,导致绝缘包带与导体产生滑动。如图20所示,绝缘层明显变形且产生皱折且真圆度差,导体偏心,电缆的同心度差。上述问题将导致电缆的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纵包模具,能够提供第一包带以纵包的方式覆盖在导体的外表面上,同时提供第二包带以纵包的方式覆盖在第一包带的外表面上,防止第一包带和第二包带产生皱折。
为了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纵包模具,包括一基座、一第一纵包结构、一第一压紧结构、一第二纵包结构、一第二压紧结构以及一第一缩口结构。
基座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
第一纵包结构设置于基座,靠近基座的入口端,并且开设一第一引导孔、一第一外层包带孔及一内层包带孔,第一引导孔贯穿第一纵包结构的两端,第一外层包带孔贯穿第一纵包结构的两端并且位于第一引导孔的一侧,内层包带孔贯穿第一纵包结构的两端,位于第一引导孔的另一侧,并且侧向旋绕。
第一压紧结构设置于基座,位于第一纵包结构与基座的出口端之间,并且开设一第一压紧孔及一第二外层包带孔,第一压紧孔贯穿第一压紧结构的两端并且其直径小于第一引导孔的直径,第二外层包带孔贯穿第一压紧结构的两端并且位于第一压紧孔的一侧。
第二纵包结构设置于基座,位于第一压紧结构与基座的出口端之间,并且开设一第二引导孔及一第三外层包带孔,第二引导孔贯穿第二纵包结构的两端并且其直径等于第一引导孔的直径,第三外层包带孔贯穿第二纵包结构的两端,位于第二引导孔的一侧,并且侧向旋绕。
第二压紧结构设置于基座,位于第二纵包结构与基座的出口端之间,并且开设一第二压紧孔及一第四外层包带孔,第二压紧孔贯穿第二压紧结构的两端并且其直径等于第一引导孔的直径,第四外层包带孔贯穿第二压紧结构的一前端,位于第二压紧孔的另一侧,侧向旋绕,并且其一侧贯穿第二压紧孔的一内壁。
第一缩口结构设置于基座,靠近基座的出口端,并且开设一缩口孔,第一缩口结构的缩口孔贯穿第一缩口结构的两端并且其直径从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渐缩,第一缩口结构的缩口孔的入口端的直径等于第一引导孔的直径。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能够提供第一包带以纵包的方式覆盖在导体的外表面上,同时提供第二包带以纵包的方式覆盖在第一包带的外表面上,防止第一包带和第二包带产生皱折。因此,第一包带和第二包带十分平整,提升第一包带和第二包带的组合与导体的贴合性和包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A是本发明的第一纵包结构的立体图。
图3B是本发明的第一纵包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的第一纵包结构的后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第一压紧结构的立体图。
图4B是本发明的第一压紧结构的剖面图。
图5A是本发明的第二纵包结构的立体图。
图5B是本发明的第二纵包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C是本发明的第二纵包结构的后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压紧结构的立体图。
图7A是本发明的第一缩口结构的立体图。
图7B是本发明的第一缩口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显示了双层纵包方法的立体图,其应用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一实施例。
图9A至图9C显示了双层纵包方法的第一纵包步骤和第一压紧步骤的示意图,其应用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一实施例。
图10A至图10C显示了双层纵包方法的第二纵包步骤和第二压紧步骤的示意图,其应用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一实施例。
图11A和图11B显示了双层纵包方法的缩口步骤的示意图,其应用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一实施例。
图12是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显示了双层纵包方法的立体图,其应用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二实施例。
图14显示了双层绕包方法的第一绕包步骤的示意图。
图15显示了双层绕包方法的第二绕包步骤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电缆的横剖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电缆的纵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电缆模块的横剖面图。
图19是现有技术的电缆的绕包照片。
图20是现有技术的电缆的实际产品的剖面照片。
图21是本发明的电缆的金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座
11:入口端
12:出口端
13:滑槽
14:第二固定孔
15:滑轨
20:第一纵包结构
21:滑块
211:穿孔
212:第一固定孔
213:导槽
22:引导部
221:第一引导孔
222:第一外层包带孔
223:内层包带孔
224:前端
225:后端
23:第一紧固件
30:第一压紧结构
31:滑块
311:穿孔
312:第一固定孔
313:导槽
32:引导部
321:第一压紧孔
322:第二外层包带孔
323:前端
324:后端
33:第一紧固件
40:第二纵包结构
41:滑块
411:穿孔
412:第一固定孔
413:导槽
42:引导部
421:第二引导孔
422:第三外层包带孔
423:前端
424:后端
43:第一紧固件
50:第二压紧结构
51:滑块
511:穿孔
512:第一固定孔
513:导槽
52:引导部
521:第二压紧孔
522:第四外层包带孔
523:前端
524:后端
53:第一紧固件
60:第一缩口结构
60A:第二缩口结构
61:滑块
611:穿孔
612:第一固定孔
613:导槽
62:引导部
621:缩口孔
622:前端
623:后端
63:第一紧固件
70:第二紧固件
90:导体
91:第一包带
92:第二包带
93:第三包带
94:第四包带
100:电缆
200:电缆模块
210:导体
220:内膜
230:中膜
240:外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组件符号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和分解图,图3A至图3C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纵包结构20的立体图、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和后视图,图4A和图4B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压紧结构30的立体图和剖面图,图5A至图5C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二纵包结构40的立体图、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和后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压紧结构50的立体图,图7A和图7B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缩口结构60的立体图和剖面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纵包模具,包括一基座10、一第一纵包结构20、一第一压紧结构30、一第二纵包结构40、一第二压紧结构50以及一第一缩口结构60。
如图1及图2所示,基座10具有一入口端11及一出口端12。
如图1至图3C所示,第一纵包结构20设置于基座10,靠近基座10的入口端11,并且开设一第一引导孔221、一第一外层包带孔222及一内层包带孔223。第一引导孔221贯穿第一纵包结构20的两端。第一外层包带孔222贯穿第一纵包结构20的两端并且位于第一引导孔221的一侧。内层包带孔223贯穿第一纵包结构20的两端,位于第一引导孔221的另一侧,并且侧向旋绕。
如图1、图2、图4A及图4B所示,第一压紧结构30设置于基座10,位于第一纵包结构20与基座10的出口端12之间,并且开设一第一压紧孔321及一第二外层包带孔322。第一压紧孔321贯穿第一压紧结构30的两端并且其直径小于第一引导孔221的直径。第二外层包带孔322贯穿第一压紧结构30的两端并且位于第一压紧孔321的一侧。
如图1、图2、图5A至图5C所示,第二纵包结构40设置于基座10,位于第一压紧结构30与基座10的出口端12之间,并且开设一第二引导孔421及一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第二引导孔421贯穿第二纵包结构40的两端并且其直径等于第一引导孔221的直径。第三外层包带孔422贯穿第二纵包结构40的两端,位于第二引导孔421的一侧,并且侧向旋绕。
如图1、图2及图6所示,第二压紧结构50设置于基座10,位于第二纵包结构40与基座10的出口端12之间,并且开设一第二压紧孔521及一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第二压紧孔521贯穿第二压紧结构50的两端并且其直径等于第一引导孔221的直径。第四外层包带孔522贯穿第二压紧结构50的一前端,位于第二压紧孔521的另一侧,侧向旋绕,并且其一侧贯穿第二压紧孔521的一内壁。
如图1、图2、图7A及图7B所示,第一缩口结构60设置于基座10,靠近基座10的出口端12,并且开设一缩口孔621,缩口孔621贯穿第一缩口结构60的两端并且其直径从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渐缩,缩口孔621的入口端的直径等于第一引导孔221的直径。
图8显示了双层纵包方法的立体图,图9A至图9C显示了双层纵包方法的第一纵包步骤和第一压紧步骤的示意图,图10A至图10C显示了双层纵包方法的第二纵包步骤和第二压紧步骤的示意图,图11A和图11B显示了双层纵包方法的缩口步骤的示意图,其应用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一实施例。以下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何应用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一实施例执行双层纵包方法,双层纵包方法包括第一纵包步骤、第一压紧步骤、第二纵包步骤、第二压紧步骤和缩口步骤。
第一纵包步骤,如图8至图9C所示,一导体90从基座10的入口端11进入并且延伸通过第一引导孔221,一第一包带91从基座10的入口端11进入并且延伸通过内层包带孔223,一第二包带92从基座10的入口端11进入并且延伸通过第一外层包带孔222。在第一包带91延伸通过内层包带孔223的过程中,第一包带91会沿着内层包带孔223的轮廓侧向旋绕。在导体90从第一引导孔221的出口端离开并且第一包带91从内层包带孔223的出口端离开以后,第一包带91沿着导体90的外表面旋绕,使得第一包带91覆盖在导体90的整个外表面上。此时,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并未十分紧密而呈现松弛的状态,因此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的直径大于一目标值并且等于第一引导孔221的直径。
第一压紧步骤,如图8至图9C所示,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延伸通过第一压紧孔321,第二包带92延伸通过第二外层包带孔322。因为第一压紧孔321的直径小于第一引导孔221的直径,所以在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延伸通过第一压紧孔321的过程中,第一压紧孔321的一内壁会将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压紧,使得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呈现紧实的状态,因此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的直径等于目标值。
第二纵包步骤,如图8及图10A至图10C所示,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延伸通过第二引导孔421,第二包带92延伸通过第三外层包带孔422。在第二包带92延伸通过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过程中,第二包带92会沿着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轮廓侧向旋绕。在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从第二引导孔421的出口端离开并且第二包带92从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出口端离开以后,第二包带92开始沿着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旋绕,但是第二包带92尚未覆盖在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上。
第二压紧步骤,如图8及图10A至图10C所示,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延伸通过第二压紧孔521,第二包带92延伸通过第四外层包带孔522。在第二包带92延伸通过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过程中,第二包带92会沿着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轮廓侧向旋绕;接着,第二包带92穿过第二压紧孔521的内壁进入第二压紧孔521内部并且继续沿着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旋绕。在第二包带92从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出口端离开以后,整个第二包带92进入第二压紧孔521内部并且沿着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旋绕,使得第二包带92覆盖在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上。此时,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并未十分紧密而呈现松弛的状态,因此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的直径大于目标值。最后,第二压紧孔521的内壁会将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压紧,使得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呈现紧实的状态,因此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的直径等于目标值。
缩口步骤,如图8、图11A和图11B所示,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延伸通过缩口孔621。在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延伸通过缩口孔621的过程中,缩口孔621的一内壁藉由其渐缩的直径逐渐将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压缩,使得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更加紧密,因此在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通过缩口孔621的出口端的时候,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的直径小于目标值。由于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可以是由具有弹性的绝缘材料所制成,例如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缩写为PTFE),因此在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从缩口孔621的出口端离开以后,受到压缩的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会藉由其弹性而恢复形状,恢复形状的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的直径恰好等于目标值。最后,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从基座10的出口端12离开。
如图1及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纵包结构20、第一压紧结构30、第二纵包结构40、第二压紧结构50和第一缩口结构60分别滑设于基座10上。藉此,第一纵包结构20、第一压紧结构30、第二纵包结构40、第二压紧结构50和第一缩口结构60能够调整其相对位置及间距,确保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同心度。
更明确地说,如图1至图3C所示,基座10具有一滑槽13,第一纵包结构20包括一滑块21、一引导部22及一第一紧固件23。滑块21滑设于滑槽13上并且开设一穿孔211及一第一固定孔212,引导部22设置于穿孔211中,第一紧固件23穿设于第一固定孔212中并且将引导部22固定于滑块21上。引导部22开设第一引导孔221、第一外层包带孔222及内层包带孔223;换言之,第一引导孔221、第一外层包带孔222及内层包带孔223贯穿引导部22的一前端224及一后端225,第一引导孔221的入口端、第一外层包带孔222的入口端及内层包带孔223的入口端位于引导部22的前端224,第一引导孔221的出口端、第一外层包带孔222的出口端及内层包带孔223的出口端位于引导部22的后端225。如图1、图2、图4A及图4B所示,第一压紧结构30包括一滑块31、一引导部32及一第一紧固件33。滑块31滑设于滑槽13上并且开设一穿孔311及一第一固定孔312,引导部32设置于穿孔311中,第一紧固件33穿设于第一固定孔312中并且将引导部32固定于滑块31上。引导部32开设第一压紧孔321及第二外层包带孔322;换言之,第一压紧孔321及第二外层包带孔322贯穿引导部32的一前端323及一后端324,第一压紧孔321的入口端及第二外层包带孔322的入口端位于引导部32的前端323,第一压紧孔321的出口端及第二外层包带孔322的出口端位于引导部32的后端324。如图1、图2、图5A、图5B及图5C所示,第二纵包结构40包括一滑块41、一引导部42及一第一紧固件43。滑块41滑设于滑槽13上并且开设一穿孔411及一第一固定孔412,引导部42设置于穿孔411中,第一紧固件43穿设于第一固定孔412中并且将引导部42固定于滑块41上。引导部42开设第二引导孔421及第三外层包带孔422;换言之,第二引导孔421及第三外层包带孔422贯穿引导部42的一前端423及一后端424,第二引导孔421的入口端及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入口端位于引导部42的前端423,第二引导孔421的出口端及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出口端位于引导部42的后端424。如图1、图2及图6所示,第二压紧结构50包括一滑块51、一引导部52及一第一紧固件53。滑块51滑设于滑槽13上并且开设一穿孔511及一第一固定孔512,引导部52设置于穿孔511中,第一紧固件53穿设于第一固定孔512中并且将引导部52固定于滑块51上。引导部52开设第二压紧孔521及第四外层包带孔522;换言之,第二压紧孔521贯穿引导部52的一前端523及一后端524(参见图10A和图10C),第二压紧孔521的入口端位于引导部52的前端523,第二压紧孔521的出口端位于引导部52的后端524;第四外层包带孔522贯穿引导部52的前端,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入口端位于引导部52的前端523,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出口端位于引导部52内部。如图1、图2、图7A及图7B所示,第一缩口结构60包括一滑块61、一引导部62及一第一紧固件63。滑块61滑设于滑槽13上并且开设一穿孔611及一第一固定孔612,引导部62设置于穿孔611中,第一紧固件63穿设于第一固定孔612中并且将引导部62固定于滑块61上。引导部62开设缩口孔621;换言之,缩口孔621贯穿引导部62的一前端622及一后端623,缩口孔621的入口端位于引导部62的前端622,缩口孔621的出口端位于引导部62的后端623。藉此,所述滑块21、31、41、51、61都能够在滑槽13上滑移,以调整所述滑块21、31、41、51、61的相对位置及间距,同时所述引导部22、32、42、52、62能够在所述穿孔211、311、411、511、611中移动并且藉由所述第一紧固件23、33、43、53、63固定,以调整所述引导部22、32、42、52、62的相对位置及间距,进而能够确保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同心度。
较佳地,如图1及图2所示,基座10开设多个第二固定孔14,多个第二紧固件70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14中并且分别将所述滑块21、31、41、51、61固定于滑槽13中。更详而言之,如图9A、图10A及图11A所示,在所述滑块21、31、41、51、61的相对位置及间距都调整到位以后,所述第二紧固件70会抵顶于将所述滑块21、31、41、51、61的底部,使得所述滑块21、31、41、51、61固定于滑槽13中。
较佳地,如图1及图2所示,基座10的二侧分别凸设一滑轨15,各滑块21、31、41、51、61的二侧分别凹设一导槽213、313、413、513、613,所述导槽213、313、413、513、613分别滑设于该二滑轨15。藉此,所述滑块21、31、41、51、61能够沿着该二滑轨15稳固地在滑槽13上滑移,且所述第二紧固件70能够和该二滑轨15共同将所述滑块21、31、41、51、61固定在特定位置上,且所述滑块21、31、41、51、61还能够从该二滑轨15的两端脱离滑槽13,有助于组装及拆卸。
如图3A至图3C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内层包带孔223的侧向旋绕定义为,内层包带孔223从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一引导孔221,且内层包带孔223的一侧贯穿第一引导孔221的一内壁,且内层包带孔223的一弧长逐渐缩短。如图8至图9C所示,在第一包带91延伸通过内层包带孔223的过程中,第一包带91会沿着内层包带孔223的轮廓侧向旋绕,使得第一包带91从内层包带孔223的入口端往内层包带孔223的出口端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一引导孔221;接着,第一包带91穿过第一引导孔221的内壁进入第一引导孔221内部并且开始沿着导体90的外表面旋绕。如图8至图9C所示,在导体90从第一引导孔221的出口端离开并且第一包带91从内层包带孔223的出口端离开以后,第一包带91继续沿着导体90的外表面旋绕,使得第一包带91覆盖在导体90的整个外表面上。
如图5A至图5C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侧向旋绕定义为,第三外层包带孔422从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二引导孔421。如图8及图10A至图10C所示,在第二包带92延伸通过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过程中,第二包带92会沿着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轮廓侧向旋绕,使得第二包带92从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入口端往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出口端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二引导孔421。如图8及图10A至图10C所示,在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从第二引导孔421的出口端离开并且第二包带92从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出口端离开以后,第二包带92开始沿着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旋绕,但是第二包带92尚未覆盖在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上。
如图6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侧向旋绕定义为,第四外层包带孔522从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二压紧孔521,且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一侧从其入口端至其出口端贯穿第二压紧孔521的内壁,且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一弧长逐渐缩短。如图8及图10A至图10C所示,在第二包带92延伸通过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过程中,第二包带92会沿着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轮廓侧向旋绕,使得第二包带92从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入口端往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出口端的方向靠近第二压紧孔521;接着,第二包带92穿过第二压紧孔521的内壁进入第二压紧孔521内部并且继续沿着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旋绕。如图8及图10A至图10C所示,在第二包带92从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出口端离开以后,整个第二包带92进入第二压紧孔521内部并且沿着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旋绕,使得第二包带92覆盖在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上。
如图3A至图7B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孔221的横截面、第一压紧孔321的横截面、第二引导孔421的横截面、第二压紧孔521的横截面和缩口孔621的横截面均呈圆形。如图8至图11B所示,第一引导孔221的形状恰好能够让横截面呈圆形的导体90延伸通过,第一压紧孔321和第二引导孔421的形状恰好能够让横截面呈圆形的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延伸通过,第二压紧孔521和缩口孔621的形状恰好能够让横截面呈圆形的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延伸通过。
如图3A至图7B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内层包带孔223、第一外层包带孔222、第二外层包带孔322、第三外层包带孔422和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横截面均呈弧形。如图8至图9C所示,第一包带91能够弯折成弧形以延伸通过内层包带孔223,弧形的第一包带91能够较为顺利地沿着内层包带孔223的轮廓侧向旋绕。如图8及图10A至图10C所示,第二包带92能够弯折成弧形以延伸通过第一外层包带孔222、第二外层包带孔322、第三外层包带孔422和第四外层包带孔522,弧形的第二包带92能够较为顺利地沿着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轮廓和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轮廓侧向旋绕。
较佳地,如图3A、图4A及图5A所示,第一外层包带孔222的弧长、第二外层包带孔322的弧长和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弧长相等。因此,如图8所示,第二包带92能够以相同的形状连续延伸通过第一外层包带孔222、第二外层包带孔322与第三外层包带孔422,从而第二包带92在覆盖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以前,较能够维持其形状,不会变形。
如图5B及图6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出口端的位置与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入口端的位置彼此相对。具体来说,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出口端位于第二引导孔421的上方至侧边的范围,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入口端位于第二压紧孔521的下方至侧边的范围。如图8及图10A至图10C所示,在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从第二引导孔421的出口端离开并且第二包带92从第三外层包带孔422的出口端离开以后,第二包带92从第一包带91的一侧往第一包带91的另一侧旋绕,并且进入第四外层包带孔522的入口端,从而第二包带92开始沿着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旋绕,但是第二包带92尚未覆盖在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上。
如图1、图2、图7A及图7B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引导部62突出于滑块61面向基座10的出口端12的一侧。更明确地说,引导部62能够提供长度较长的缩口孔621,因而缩口孔621的内壁的一斜度从其入口端至其出口端较为平缓。如图8、图11A及图11B所示,在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延伸通过缩口孔621的过程中,缩口孔621的内壁能够藉由其平缓的斜度压缩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确保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被适度压缩而具有恢复形状的能力,防止导体90、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被过度压缩而变形。
图12是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更包括一第二缩口结构60A,第二缩口结构60A设置于基座10,位于第二纵包结构40与第二压紧结构50之间。第二缩口结构60A与第一缩口结构60的结构特征完全相同。
图13显示了双层纵包方法的立体图,其应用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的第二实施例。如图13所示,双层纵包方法在第二纵包步骤与第二压紧步骤之间进一步包括前缩口步骤,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及第二包带92同时延伸通过第二缩口结构60A的缩口孔621。在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延伸通过第二缩口结构60A的缩口孔621的过程中,第二缩口结构60A的缩口孔621的内壁藉由其渐缩的直径逐渐将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压缩,使得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更加紧密,因此在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组合通过第二缩口结构60A的缩口孔621的出口端的时候,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的直径小于目标值。由于第一包带91可以是由具有弹性的绝缘材料所制成,例如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缩写为PTFE),因此在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从第二缩口结构60A的缩口孔621的出口端离开以后,受到压缩的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会藉由其弹性而恢复形状,恢复形状的导体90和第一包带91的组合的直径恰好等于目标值。
图14显示了双层绕包方法的第一绕包步骤的示意图,图15显示了双层绕包方法的第二绕包步骤的示意图。以下将配合图式说明双层绕包方法,双层绕包方法包括第一绕包步骤和第二绕包步骤。
第一绕包步骤,如图14所示,一第三包带93一边沿着圆周方向一边沿着导体90的长度方向连续缠绕在第二包带92的外表面上。
第二绕包步骤,如图15所示,一第四包带94一边沿着圆周方向一边沿着导体90的长度方向连续缠绕在第三包带93的外表面上。
较佳地,第三包带93和第四包带94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提供绝缘效果。其中,绝缘材料以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缩写为PTFE)为佳。
图16是本发明的电缆100的横剖面图,图17是本发明的电缆100的纵剖面图。在经过前述双层纵包方法和双层绕包方法以后,导体90、第一包带91、第二包带92、第三包带93和第四包带94的组合即形成一条电缆100。
图18是本发明的电缆模块200的横剖面图。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电缆模块包括二条电缆100、一导体210、一内膜220、一中膜230及一外膜240。该二条电缆100的内侧互相接触。导体210接触该二条电缆100的外表面。内膜220以纵包的方式绕过该二条电缆100的一侧和导体210的一侧并且互相结合,使得内膜220覆盖该二条电缆100与导体210。中膜230一边沿着圆周方向一边沿着该二条电缆100的长度方向连续缠绕在内膜220的一外表面上。外膜240一边沿着圆周方向一边沿着该二条电缆100的长度方向连续缠绕中膜230的一外表面上。较佳地,内膜220和中膜230的材料为铝箔麦拉(Al-Mylar),外膜240的材料为热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麦拉(Hot-melt-PET Mylar)。
申请人进一步对本发明的电缆100与现有技术的绕包方法制成的电缆进行各种电气特性和各种机械特性的测试。电气特性的测试包括阻抗值(Differential Impedance)、插入损失(Insertion Loss@13.28G/Hz)及时差(Skew),阻抗值的设计目标值为105±5Ω。机械特性的测试包括真圆度、皱褶及可挠性/弯折性,可挠性/弯折性的测试条件包括(1)弯折半径为10×R及(2)弯折角度为180°±90°及(3)弯折速度为13cycles/min及(4)负载为50g)。兹将测试结果整理在下列表格中:
从上述表格可知,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绕包方法制成的电缆,本发明的电缆100具有以下数个优点:其一,真圆度明显比较高,更趋近于圆形;其二,阻抗值更接近设计目标值105Ω,阻抗值更为稳定;其三,插入耗损较少,传输讯号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较佳;其四,时差较小,较不易产生误判,误码率降低;其五,可挠性/弯折性较佳,使用寿命较长;其六,无皱褶,能够提升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与导体90的贴合性和包覆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双层纵包模具能够提供第一包带91以纵包的方式覆盖在导体90的外表面上,同时提供第二包带92以纵包的方式覆盖在第一包带91的外表面上,防止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产生皱折。因此,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十分平整,提升第一包带91和第二包带92的组合与导体90的贴合性和包覆性。上述结果可从图21的金相图明显观察到。
再者,第三包带93连续缠绕在第二包带92的外表面上,第四包带94连续缠绕在第三包带93的外表面上。因此,第三包带93和第四包带94能够共同增加电缆100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还能够避免第一包带91、第二包带92、第三包带93和第四包带94变形以及导体90偏心等问题,提升电缆100的真圆度和同心度。上述结果可从图21的金相图明显观察到。
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绕包方法制成的电缆,本发明的电缆100的电气特性(例如,阻抗值、插入耗损、时差)以及机械特性(例如,真圆度、皱褶、可挠性/弯折性)更为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电缆100进一步制成的电缆模块200拥有电缆100的全部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双层纵包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
一第一纵包结构,设置于该基座,靠近该基座的该入口端,并且开设一第一引导孔、一第一外层包带孔及一内层包带孔,该第一引导孔贯穿该第一纵包结构的两端,该第一外层包带孔贯穿该第一纵包结构的两端并且位于该第一引导孔的一侧,该内层包带孔贯穿该第一纵包结构的两端,位于该第一引导孔的另一侧,并且侧向旋绕;
一第一压紧结构,设置于该基座,位于该第一纵包结构与该基座的该出口端之间,并且开设一第一压紧孔及一第二外层包带孔,该第一压紧孔贯穿该第一压紧结构的两端并且其直径小于该第一引导孔的直径,该第二外层包带孔贯穿该第一压紧结构的两端并且位于该第一压紧孔的一侧;
一第二纵包结构,设置于该基座,位于该第一压紧结构与该基座的该出口端之间,并且开设一第二引导孔及一第三外层包带孔,该第二引导孔贯穿该第二纵包结构的两端并且其直径等于该第一引导孔的直径,该第三外层包带孔贯穿该第二纵包结构的两端,位于该第二引导孔的一侧,并且侧向旋绕;
一第二压紧结构,设置于该基座,位于该第二纵包结构与该基座的该出口端之间,并且开设一第二压紧孔及一第四外层包带孔,该第二压紧孔贯穿该第二压紧结构的两端并且其直径等于该第一引导孔的直径,该第四外层包带孔贯穿该第二压紧结构的一前端,位于该第二压紧孔的另一侧,侧向旋绕,并且其一侧贯穿该第二压紧孔的一内壁;以及
一第一缩口结构,设置于该基座,靠近该基座的该出口端,并且开设一缩口孔,该第一缩口结构的该缩口孔贯穿该第一缩口结构的两端并且其直径从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渐缩,该第一缩口结构的该缩口孔的该入口端的直径等于该第一引导孔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纵包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纵包结构、该第一压紧结构、该第二纵包结构、该第二压紧结构和该第一缩口结构分别滑设于该基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纵包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滑槽,该第一纵包结构、该第一压紧结构、该第二纵包结构、该第二压紧结构和该第一缩口结构各包括一滑块、一引导部及一第一紧固件,所述滑块滑设于该滑槽上并且分别开设一穿孔及一第一固定孔,所述引导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块的所述穿孔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中并且将所述引导部固定在所述滑块上;以及其中,该第一纵包结构的该引导部开设该第一引导孔、该第一外层包带孔及该内层包带孔,该第一压紧结构的该引导部开设该第一压紧孔及该第二外层包带孔,该第二纵包结构的该引导部开设该第二引导孔及该第三外层包带孔,该第二压紧结构的该引导部开设该第二压紧孔及该第四外层包带孔,该第一缩口结构的该引导部开设该缩口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纵包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开设多个第二固定孔,多个第二紧固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中并且分别将该第一纵包结构、该第一压紧结构、该第二纵包结构、该第二压紧结构和该第一缩口结构固定于该基座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纵包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二侧分别凸设一滑轨,该第一纵包结构的二侧、该第一压紧结构的二侧、该第二纵包结构的二侧、该第二压紧结构的二侧和该第一缩口结构的二侧各凹设一导槽,所述导槽分别滑设于两个该滑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纵包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内层包带孔的侧向旋绕定义为,该内层包带孔从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逐渐靠近该第一引导孔,且该内层包带孔的一侧贯穿该第一引导孔的一内壁,且该内层包带孔的一弧长逐渐缩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纵包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外层包带孔的侧向旋绕定义为,该第三外层包带孔从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逐渐靠近该第二引导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纵包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外层包带孔的侧向旋绕定义为,该第四外层包带孔从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逐渐靠近该第二压紧孔,且该第四外层包带孔的一侧从其入口端至其出口端贯穿该第二压紧孔的该内壁,且该第四外层包带孔的一弧长逐渐缩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纵包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外层包带孔的该出口端的位置与该第四外层包带的该入口端的位置彼此相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纵包模具,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缩口结构,设置于该基座,位于该第二纵包结构与该第二压紧结构之间,并且开设一缩口孔,该第二缩口结构的该缩口孔贯穿该第二缩口结构的两端并且其直径从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渐缩,该第二缩口结构的该缩口孔的该入口端的直径等于该第一引导孔的直径。
CN202111383108.XA 2021-01-08 2021-11-22 双层纵包模具 Active CN1147588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548,781 US11631509B2 (en) 2021-01-08 2021-12-13 Double-layer longitudinal wrapping mol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34982P 2021-01-08 2021-01-08
US63/134,982 2021-0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8847A CN114758847A (zh) 2022-07-15
CN114758847B true CN114758847B (zh) 2024-02-20

Family

ID=82326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3108.XA Active CN114758847B (zh) 2021-01-08 2021-11-22 双层纵包模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8847B (zh)
TW (1) TWI78480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2584A (en) * 1979-09-24 1981-02-24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rapp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s
JPS60158512A (ja) * 1984-01-27 1985-08-1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テ−プの縦添え円筒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4644098A (en) * 1980-05-19 1987-02-17 Southwire Company Longitudinally wrapped cable
US5621842A (en) * 1994-09-26 1997-04-15 Alcatel Cable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cable of this kind
EP0822562A2 (de) * 1996-08-01 1998-02-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sowie Vorrichtung zum Längsaufbringen von mindestens einer Folie auf ein Kabelprodukt
DE19631119A1 (de) * 1996-08-01 1998-02-05 Siemens Ag Verfahren sowie Vorrichtung zum Längsaufbringen von mindestens einer Folie auf ein Kabelprodukt
CN101154484A (zh) * 2007-09-07 2008-04-02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电缆屏蔽带高速纵包用模具
JP2010175761A (ja) * 2009-01-29 2010-08-12 Advanced Cable Systems Corp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形成方法
CN102623090A (zh) * 2011-01-27 2012-08-01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差动信号传送用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70261A (zh) * 2009-12-18 2012-11-07 梅西耶-布加蒂-道提公司 用于生产由通过将加强纤维层存放在心轴上而获得的合成材料制成的部件的方法
CN203838383U (zh) * 2014-05-15 2014-09-17 吴江通信电缆厂 光缆钢带纵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8909Y (zh) * 1995-04-08 1997-03-05 麻庆祝 市话电缆纵包弹性压紧模具
CN102024531B (zh) * 2010-12-21 2012-06-27 河南省通信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纵包方法及其纵包模具以及市话电缆生产方法
CN107887078A (zh) * 2017-10-30 2018-04-06 安徽明都电力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式收线纵包纸袋装置
CN209641440U (zh) * 2019-05-27 2019-11-15 安徽英杰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纵包绕包复合的双轮卧式绕包机
CN212062019U (zh) * 2019-12-03 2020-12-01 江苏汉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包带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2584A (en) * 1979-09-24 1981-02-24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rapp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s
US4644098A (en) * 1980-05-19 1987-02-17 Southwire Company Longitudinally wrapped cable
JPS60158512A (ja) * 1984-01-27 1985-08-1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テ−プの縦添え円筒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5621842A (en) * 1994-09-26 1997-04-15 Alcatel Cable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cable of this kind
EP0822562A2 (de) * 1996-08-01 1998-02-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sowie Vorrichtung zum Längsaufbringen von mindestens einer Folie auf ein Kabelprodukt
DE19631119A1 (de) * 1996-08-01 1998-02-05 Siemens Ag Verfahren sowie Vorrichtung zum Längsaufbringen von mindestens einer Folie auf ein Kabelprodukt
CN101154484A (zh) * 2007-09-07 2008-04-02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电缆屏蔽带高速纵包用模具
JP2010175761A (ja) * 2009-01-29 2010-08-12 Advanced Cable Systems Corp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形成方法
CN102770261A (zh) * 2009-12-18 2012-11-07 梅西耶-布加蒂-道提公司 用于生产由通过将加强纤维层存放在心轴上而获得的合成材料制成的部件的方法
CN102623090A (zh) * 2011-01-27 2012-08-01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差动信号传送用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203838383U (zh) * 2014-05-15 2014-09-17 吴江通信电缆厂 光缆钢带纵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8847A (zh) 2022-07-15
TW202228160A (zh) 2022-07-16
TWI784807B (zh) 202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5123B2 (en) Foam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026441B2 (en) Coaxial cable shielding
WO2017213007A1 (ja) 複合管
US10957466B1 (en) Shielded flat cable
CN118262951A (zh) 具有介电泡沫的电缆
US6337443B1 (en) High-frequency coaxial cable
CN114758847B (zh) 双层纵包模具
JP4190779B2 (ja) 樹脂絶縁被覆エッジワイズ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US5227742A (en) Stripline cable having a porous dielectric tape with openings disposed therethrough
TW200837778A (en) A coaxial cable
CN111724929A (zh) 用于可动部的同轴电缆
US11631509B2 (en) Double-layer longitudinal wrapping mold
US20220285046A1 (en) Cab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921190A (zh) 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216487361U (zh) 绝缘线缆
US10481356B2 (en) Submarine communications cabl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EP0655751A2 (en) A coaxial cable and cor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9203466U (zh) 一种射频稳相同轴电缆
US12009120B2 (en) Cable cross-web
EP0912982A1 (en) 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made by a laminations process
JP2022014885A (ja) 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149787A1 (ja) 通信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98002B2 (ja) 同軸ケーブル
JP5387512B2 (ja) 電線の製造方法
JPH04127918U (ja) 同軸ケ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