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7361U - 绝缘线缆 - Google Patents

绝缘线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7361U
CN216487361U CN202121776311.9U CN202121776311U CN216487361U CN 216487361 U CN216487361 U CN 216487361U CN 202121776311 U CN202121776311 U CN 202121776311U CN 216487361 U CN216487361 U CN 216487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conductor
insulating
insulated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63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竞争
舒钱章
梁豫超
吴鹏华
王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 Ltd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Co Ltd
LTK Electric Wire Changzhou Co Ltd
Shenzhen Woer Special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 Ltd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Co Ltd
LTK Electric Wire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 Ltd,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Co Ltd, LTK Electric Wire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63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7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7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73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绝缘线缆,包括导体、第一绝缘包带及第二绝缘包带,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包覆于所述导体上,所述第二绝缘包带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包带上。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绝缘线缆,通过将两个绝缘包带直接包覆在导体上,形成导体外部的绝缘,从而可以使得线缆的介电常数较小,具有极优良的电气传输性能,而且材料轻且软,重量小,使得线缆的耐弯折性好;另外采用聚四氟乙烯带的成本较低,无需采用挤出型整套设备,仅需一台绕包机即可,工艺简单,生产也方便。

Description

绝缘线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绝缘线缆。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线缆结构中,在导体外部的绝缘一般采用PP/PE/FEP、ETFE或PFA等材料,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上述材料通过挤出机(一整套绝缘挤出设备)挤压,然后再经过高温加热后使其成为流体,之后经过螺杆挤压使上述材料附着在导体上形成绝缘。由于上述的生产过程需要用到一整套的挤出设备,从而使得成本较高,而且挤出后需要利用高温的操作,也容易烫伤,增加了线缆生产的危险系数,降低了线缆的成品品质;另外现有的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较大,不能满足超高频的信号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绝缘线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绝缘线缆,包括:导体、第一绝缘包带及第二绝缘包带,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包覆于所述导体上,所述第二绝缘包带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包带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包带纵包包覆于所述导体上,以使所述第一绝缘包带的内侧面与所述导体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绝缘包带以螺旋缠绕方式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包带上。
优选的,所述绝缘线缆包括至少一层第一绝缘包带。
优选的,所述绝缘线缆包括至少一层第二绝缘包带。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和所述第二绝缘包带以同向缠绕的方式绕包包覆于所述导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和所述第二绝缘包带以反向缠绕的方式绕包包覆于所述导体上。
优选的,所述导体为金属导体。
优选的,所述金属导体具有圆形横截面、椭圆形横截面或方形横截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和所述第二绝缘包带均为聚四氟乙烯带。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和所述第二绝缘包带的厚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绝缘线缆,通过将两个绝缘包带直接包覆在导体上,形成导体外部的绝缘,从而可以使得线缆的介电常数较小,具有极优良的电气传输性能,而且材料轻且软,重量小,使得线缆的耐弯折性好;另外采用聚四氟乙烯带的成本较低,无需采用挤出型整套设备,仅需一台绕包机即可,工艺简单,生产也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绝缘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绝缘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绝缘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请参阅图1,一种绝缘线缆包括:导体100、第一绝缘包带200及第二绝缘包带300,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包覆于所述导体上,所述第二绝缘包带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包带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体100用于实现线缆的数据传输;所述第一绝缘包带200用于直接包覆在导体上,以实现第一层的绝缘效果;所述第二绝缘包带300用于绕包包覆在第一绝缘包带上,从而可以使得整个线缆的结构更加紧凑,不容易出现松散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体100为金属导体。具体地,所述金属导体可以为金、银、铜、铝等导体,从而使得线缆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另外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和所述第二绝缘包带均为聚四氟乙烯带。通过采用聚四氟乙烯包带,即PTFE包带,可以使得线缆的介电常数较小,具有极为优良的电气传输性能;而且由于PTFE包带材质轻软,重量小,使线缆的耐弯折性能好。
根据上述的结构,可以使得本申请的绝缘线缆具有三种实施方式,下面分别对这三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和所述第二绝缘包带以同向缠绕的方式绕包包覆于所述导体上。即当第一绝缘包带顺时针缠绕导体时,则第二绝缘包带也同样是顺时针缠绕。如果第一绝缘包带是逆时针缠绕,则第二绝缘包带也同样是逆时针缠绕。如此,同向绕包的方式可以使得包带包覆的更加紧密,结构更稳定。
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和所述第二绝缘包带以反向缠绕的方式绕包包覆于所述导体上。即当第一绝缘包带顺时针缠绕导体时,则第二绝缘包带也同样是逆时针缠绕。如果第一绝缘包带是逆时针缠绕,则第二绝缘包带也同样是顺时针缠绕。如此,通过反向缠绕包带,则可以平衡单向绕包产生的阻力,能够实现绝缘层包覆的平整性、满足传输介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第三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绝缘包带纵包包覆于所述导体上,以使所述第一绝缘包带的内侧面与所述导体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绝缘包带以螺旋缠绕方式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包带上。如此,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第一绝缘包带则可以先对导体进行纵向包覆,纵包的包覆则可以使得PTFE带和导体密切接触,解决直接绕包包覆的产生的间隙,减少空气杂质的影响。然后第二绝缘包带再绕包包覆,从而可以使得线缆的结构更稳定更紧凑,不容易出现散乱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绝缘线缆包括至少一层第一绝缘包带。所述绝缘线缆包括至少一层第二绝缘包带。如此,通过设置一层或多层的第一绝缘包带或者一层或多层的第二绝缘包带,实际生产中则可以根据线材的OD来调整,从而可以保证线缆的结构包覆的平整性和结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中,所述金属导体具有圆形横截面、椭圆形横截面或方形横截面。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设定导体的形状和外观。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和所述第二绝缘包带可以实现厚度相等,以保证线缆的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绝缘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第一绝缘包带及第二绝缘包带,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包覆于所述导体上,所述第二绝缘包带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包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包带纵包包覆于所述导体上,以使所述第一绝缘包带的内侧面与所述导体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绝缘包带以螺旋缠绕方式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包带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线缆包括至少一层第一绝缘包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线缆包括至少一层第二绝缘包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和所述第二绝缘包带以同向缠绕的方式绕包包覆于所述导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和所述第二绝缘包带以反向缠绕的方式绕包包覆于所述导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绝缘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金属导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具有圆形横截面、椭圆形横截面或方形横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和所述第二绝缘包带均为聚四氟乙烯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包带和所述第二绝缘包带的厚度相等。
CN202121776311.9U 2021-07-30 2021-07-30 绝缘线缆 Active CN216487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6311.9U CN216487361U (zh) 2021-07-30 2021-07-30 绝缘线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6311.9U CN216487361U (zh) 2021-07-30 2021-07-30 绝缘线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7361U true CN216487361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2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6311.9U Active CN216487361U (zh) 2021-07-30 2021-07-30 绝缘线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73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26417B1 (en) Foam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0035762A1 (ja) 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多心同軸ケーブル
CN207337967U (zh) 高速数字信号传输电缆
JP2003036740A (ja) 2重横巻2心平行極細同軸ケーブル
CN108320840A (zh) 高速数字信号传输电缆
US6495759B1 (en) Two-core parallel extra-fine coaxial cable
US11087904B2 (en) Multicore cable
JPH09510318A (ja) 高密度のインターフェイス接続を与える高性能同軸ケーブ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KR20090105922A (ko) 동축 케이블
CN216487361U (zh) 绝缘线缆
CN207895884U (zh) 差分信号电缆
JP2008016400A (ja) 線材入りリブ付き中心介在および該介在を用いた丸型多対ケーブル
JP7340384B2 (ja) 屈曲性に優れる細径同軸ケーブル
JPH03219505A (ja) 同軸ケーブル
JP3957522B2 (ja) 高精度発泡同軸ケーブル
CN108288517A (zh) 差分信号电缆
CN220627428U (zh) 线缆
JP2003031046A (ja) 蒸着テープ縦添え2心平行極細同軸ケーブル
JP2005071891A (ja) 細径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30154652A1 (en) Coaxial cable
CN210489271U (zh) 一种高空气间隙低损耗电缆
JP4198002B2 (ja) 同軸ケーブル
JP2003051220A (ja) 同軸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352640A (ja) 極細同軸ケーブル
JPH04337209A (ja) 発泡絶縁電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No.6, Qingli Second Road, Shuikou Street, Huicheng District, Hui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6000

Patentee after: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Ltd.

Patentee after: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OER SPECIAL CABLE Co.,Ltd.

Patentee after: LTK ELECTRIC WIRE (CHANGZHOU) Ltd.

Address before: 516006 Desai third industrial zone, Zhongkai Avenue, Chenjiang, Hui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Ltd.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LTK ELECTRIC WIRE (CHANGZHOU)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