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4807B - 雙層縱包模具 - Google Patents

雙層縱包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4807B
TWI784807B TW110143429A TW110143429A TWI784807B TW I784807 B TWI784807 B TW I784807B TW 110143429 A TW110143429 A TW 110143429A TW 110143429 A TW110143429 A TW 110143429A TW I784807 B TWI784807 B TW I7848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wrapping
tape
pressing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3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8160A (zh
Inventor
政 李
Original Assignee
政 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政 李 filed Critical 政 李
Publication of TW202228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8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80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6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10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by longitudinal l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ackag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雙層縱包模具,包括基座、第一縱包結構、第一壓緊結構、第二縱包結構、第二壓緊結構及第一縮口結構。第一縱包結構設置於基座並且開設第一引導孔、第一外層包帶孔及內層包帶孔。第一壓緊結構設置於基座並且開設第一壓緊孔及第二外層包帶孔。第二縱包結構設置於基座並且開設第二引導孔及第三外層包帶孔。第二壓緊結構設置於基座並且開設第二壓緊孔及第四外層包帶孔。第一縮口結構設置於基座並且開設縮口孔。藉此,本發明能夠提供第一包帶縱包在導體的外表面,同時提供第二包帶縱包在第一包帶的外表面,防止第一包帶和第二包帶產生皺摺。

Description

雙層縱包模具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模具,尤其是一種用以將兩層包帶以縱包的方式覆蓋在導體的外表面的雙層縱包模具。
一般來說,電纜包含一導體和一絕緣層,絕緣層覆蓋在導體的外表面上,絕緣層能夠保護導體及提供絕緣效果。
習知的電纜的製造方法包含押出成型和繞包等兩種。押出成型方法為:一絕緣材料押出成型在一導體的外表面上,絕緣材料形成一絕緣層,以形成一條電纜。如圖19所示,繞包方法為:一絕緣包帶纏繞在一導體的外表面上,絕緣包帶形成一絕緣層,以形成一條電纜。
為了在高速電纜追求傳輸效率的應用上能夠降低插入損失(Insertion Loss(dB)),通常需要使用較低介電常數的材料作為絕緣層,例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縮寫為PP)、聚乙烯(polyethylene,縮寫為PE)、過氟烷基化物(perfluoroalkoxy,縮寫為PFA)、氟化乙烯丙稀共聚物(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縮寫為FEP)和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縮寫為PTFE)等絕緣材料。押出成型方法的絕緣材料較常使用聚丙烯、聚乙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和過氟烷基化物等材料製成,繞包方法的絕緣包帶較常使用聚四氟乙烯等材料製成。
然而,押出成型方法的問題在於:絕緣層的介電常數對於高頻/高速傳輸的效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通常會使用發泡材料來降低介電常數,但發泡材料在製造過程中不易達到分布及良率的標準。
繞包方法雖可解決押出成型方法的問題,但由於聚四氟乙烯製成的絕緣包帶較軟,所以繞包裝置難以控制絕緣包帶纏繞在導體上的張力。如果繞包裝置將絕緣包帶拉得太緊,絕緣包帶容易拉伸變形而產生皺摺。如果繞包裝置將絕緣包帶拉得太鬆,絕緣包帶的包覆性不佳,無法密合,與導體貼合度不良,導致絕緣包帶與導體產生滑動。如圖20所示,絕緣層明顯變形且產生皺摺且真圓度差,導體偏心,電纜的同心度差。上述問題將導致電纜的電氣特性和機械特性變差。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雙層縱包模具,能夠提供第一包帶以縱包的方式覆蓋在導體的外表面上,同時提供第二包帶以縱包的方式覆蓋在第一包帶的外表面上,防止第一包帶和第二包帶產生皺摺。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雙層縱包模具,包括一基座、一第一縱包結構、一第一壓緊結構、一第二縱包結構、一第二壓緊結構以及一第一縮口結構。
基座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
第一縱包結構設置於基座,靠近基座的入口端,並且開設一第一引導孔、一第一外層包帶孔及一內層包帶孔,第一引導孔貫穿第一縱包結構的兩端,第一外層包帶孔貫穿第一縱包結構的兩端並且位於第一引導孔的一側, 內層包帶孔貫穿第一縱包結構的兩端,位於第一引導孔的另一側,並且側向旋繞。
第一壓緊結構設置於基座,位於第一縱包結構與基座的出口端之間,並且開設一第一壓緊孔及一第二外層包帶孔,第一壓緊孔貫穿第一壓緊結構的兩端並且其直徑小於第一引導孔的直徑,第二外層包帶孔貫穿第一壓緊結構的兩端並且位於第一壓緊孔的一側。
第二縱包結構設置於基座,位於第一壓緊結構與基座的出口端之間,並且開設一第二引導孔及一第三外層包帶孔,第二引導孔貫穿第二縱包結構的兩端並且其直徑等於第一引導孔的直徑,第三外層包帶孔貫穿第二縱包結構的兩端,位於第二引導孔的一側,並且側向旋繞。
第二壓緊結構設置於基座,位於第二縱包結構與基座的出口端之間,並且開設一第二壓緊孔及一第四外層包帶孔,第二壓緊孔貫穿第二壓緊結構的兩端並且其直徑等於第一引導孔的直徑,第四外層包帶孔貫穿第二壓緊結構的一前端,位於第二壓緊孔的另一側,側向旋繞,並且其一側貫穿第二壓緊孔的一內壁。
第一縮口結構設置於基座,靠近基座的出口端,並且開設一縮口孔,第一縮口結構的縮口孔貫穿第一縮口結構的兩端並且其直徑從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漸縮,第一縮口結構的縮口孔的入口端的直徑等於第一引導孔的直徑。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能夠提供第一包帶以縱包的方式覆蓋在導體的外表面上,同時提供第二包帶以縱包的方式覆蓋在第 一包帶的外表面上,防止第一包帶和第二包帶產生皺摺。因此,第一包帶和第二包帶十分平整,提升第一包帶和第二包帶的組合與導體的貼合性和包覆性。
10:基座
11:入口端
12:出口端
13:滑槽
14:第二固定孔
15:滑軌
20:第一縱包結構
21:滑塊
211:穿孔
212:第一固定孔
213:導槽
22:引導部
221:第一引導孔
222:第一外層包帶孔
223:內層包帶孔
224:前端
225:後端
23:第一緊固件
30:第一壓緊結構
31:滑塊
311:穿孔
312:第一固定孔
313:導槽
32:引導部
321:第一壓緊孔
322:第二外層包帶孔
323:前端
324:後端
33:第一緊固件
40:第二縱包結構
41:滑塊
411:穿孔
412:第一固定孔
413:導槽
42:引導部
421:第二引導孔
422:第三外層包帶孔
423:前端
424:後端
43:第一緊固件
50:第二壓緊結構
51:滑塊
511:穿孔
512:第一固定孔
513:導槽
52:引導部
521:第二壓緊孔
522:第四外層包帶孔
523:前端
524:後端
53:第一緊固件
60:第一縮口結構
60A:第二縮口結構
61:滑塊
611:穿孔
612:第一固定孔
613:導槽
62:引導部
621:縮口孔
622:前端
623:後端
63:第一緊固件
70:第二緊固件
90:導體
91:第一包帶
92:第二包帶
93:第三包帶
94:第四包帶
100:電纜
200:電纜模組
210:導體
220:內膜
230:中膜
240:外膜
圖1是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3A是本發明的第一縱包結構的立體圖。
圖3B是本發明的第一縱包結構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3C是本發明的第一縱包結構的後視圖。
圖4A是本發明的第一壓緊結構的立體圖。
圖4B是本發明的第一壓緊結構的剖面圖。
圖5A是本發明的第二縱包結構的立體圖。
圖5B是本發明的第二縱包結構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5C是本發明的第二縱包結構的後視圖。
圖6是本發明的第二壓緊結構的立體圖。
圖7A是本發明的第一縮口結構的立體圖。
圖7B是本發明的第一縮口結構的剖面圖。
圖8顯示了雙層縱包方法的立體圖,其應用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一實施例。
圖9A至圖9C顯示了雙層縱包方法的第一縱包步驟和第一壓緊步驟的示意圖,其應用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一實施例。
圖10A至圖10C顯示了雙層縱包方法的第二縱包步驟和第二壓緊步驟的示意圖, 其應用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一實施例。
圖11A和圖11B顯示了雙層縱包方法的縮口步驟的示意圖,其應用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一實施例。
圖12是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3顯示了雙層縱包方法的立體圖,其應用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二實施例。
圖14顯示了雙層繞包方法的第一繞包步驟的示意圖。
圖15顯示了雙層繞包方法的第二繞包步驟的示意圖。
圖16是本發明的電纜的橫剖面圖。
圖17是本發明的電纜的縱剖面圖。
圖18是本發明的電纜模組的橫剖面圖。
圖19是習知的電纜的繞包照片。
圖20是習知的電纜的實際產品的剖面照片。
圖21是本發明的電纜的金相圖。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藝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能據以實施。
圖1和圖2分別是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和分解圖,圖3A至圖3C分別是本發明的第一縱包結構20的立體圖、另一角度的示意圖和後視圖,圖4A和圖4B分別是本發明的第一壓緊結構30的立體圖和剖面圖,圖5A至圖5C分別是本發明的第二縱包結構40的立體圖、另一角度的示意圖和後視圖,圖6是本發明的第二壓緊結構50的立體圖,圖7A和圖7B分別是本發明 的第一縮口結構60的立體圖和剖面圖。本發明提供一種雙層縱包模具,包括一基座10、一第一縱包結構20、一第一壓緊結構30、一第二縱包結構40、一第二壓緊結構50以及一第一縮口結構60。
如圖1及圖2所示,基座10具有一入口端11及一出口端12。
如圖1至圖3C所示,第一縱包結構20設置於基座10,靠近基座10的入口端11,並且開設一第一引導孔221、一第一外層包帶孔222及一內層包帶孔223。第一引導孔221貫穿第一縱包結構20的兩端。第一外層包帶孔222貫穿第一縱包結構20的兩端並且位於第一引導孔221的一側。內層包帶孔223貫穿第一縱包結構20的兩端,位於第一引導孔221的另一側,並且側向旋繞。
如圖1、圖2、圖4A及圖4B所示,第一壓緊結構30設置於基座10,位於第一縱包結構20與基座10的出口端12之間,並且開設一第一壓緊孔321及一第二外層包帶孔322。第一壓緊孔321貫穿第一壓緊結構30的兩端並且其直徑小於第一引導孔221的直徑。第二外層包帶孔322貫穿第一壓緊結構30的兩端並且位於第一壓緊孔321的一側。
如圖1、圖2、圖5A至圖5C所示,第二縱包結構40設置於基座10,位於第一壓緊結構30與基座10的出口端12之間,並且開設一第二引導孔421及一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第二引導孔421貫穿第二縱包結構40的兩端並且其直徑等於第一引導孔221的直徑。第三外層包帶孔422貫穿第二縱包結構40的兩端,位於第二引導孔421的一側,並且側向旋繞。
如圖1、圖2及圖6所示,第二壓緊結構50設置於基座10,位於第二縱包結構40與基座10的出口端12之間,並且開設一第二壓緊孔521及一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第二壓緊孔521貫穿第二壓緊結構50的兩端並且其直徑等於第一 引導孔221的直徑。第四外層包帶孔522貫穿第二壓緊結構50的一前端,位於第二壓緊孔521的另一側,側向旋繞,並且其一側貫穿第二壓緊孔521的一內壁。
如圖1、圖2、圖7A及圖7B所示,第一縮口結構60設置於基座10,靠近基座10的出口端12,並且開設一縮口孔621,縮口孔621貫穿第一縮口結構60的兩端並且其直徑從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漸縮,縮口孔621的入口端的直徑等於第一引導孔221的直徑。
圖8顯示了雙層縱包方法的立體圖,圖9A至圖9C顯示了雙層縱包方法的第一縱包步驟和第一壓緊步驟的示意圖,圖10A至圖10C顯示了雙層縱包方法的第二縱包步驟和第二壓緊步驟的示意圖,圖11A和圖11B顯示了雙層縱包方法的縮口步驟的示意圖,其應用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一實施例。以下將配合圖式說明如何應用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一實施例執行雙層縱包方法,雙層縱包方法包括第一縱包步驟、第一壓緊步驟、第二縱包步驟、第二壓緊步驟和縮口步驟。
第一縱包步驟,如圖8至圖9C所示,一導體90從基座10的入口端11進入並且延伸通過第一引導孔221,一第一包帶91從基座10的入口端11進入並且延伸通過內層包帶孔223,一第二包帶92從基座10的入口端11進入並且延伸通過第一外層包帶孔222。在第一包帶91延伸通過內層包帶孔223的過程中,第一包帶91會沿著內層包帶孔223的輪廓側向旋繞。在導體90從第一引導孔221的出口端離開並且第一包帶91從內層包帶孔223的出口端離開以後,第一包帶91沿著導體90的外表面旋繞,使得第一包帶91覆蓋在導體90的整個外表面上。此時,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並未十分緊密而呈現鬆弛的狀態,因此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的直徑大於一目標值並且等於第一引導孔221的直徑。
第一壓緊步驟,如圖8至圖9C所示,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延伸通過第一壓緊孔321,第二包帶92延伸通過第二外層包帶孔322。因為第一壓緊孔321的直徑小於第一引導孔221的直徑,所以在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延伸通過第一壓緊孔321的過程中,第一壓緊孔321的一內壁會將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壓緊,使得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呈現緊實的狀態,因此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的直徑等於目標值。
第二縱包步驟,如圖8及圖10A至圖10C所示,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延伸通過第二引導孔421,第二包帶92延伸通過第三外層包帶孔422。在第二包帶92延伸通過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過程中,第二包帶92會沿著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輪廓側向旋繞。在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從第二引導孔421的出口端離開並且第二包帶92從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出口端離開以後,第二包帶92開始沿著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旋繞,但是第二包帶92尚未覆蓋在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上。
第二壓緊步驟,如圖8及圖10A至圖10C所示,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延伸通過第二壓緊孔521,第二包帶92延伸通過第四外層包帶孔522。在第二包帶92延伸通過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過程中,第二包帶92會沿著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輪廓側向旋繞;接著,第二包帶92穿過第二壓緊孔521的內壁進入第二壓緊孔521內部並且繼續沿著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旋繞。在第二包帶92從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出口端離開以後,整個第二包帶92進入第二壓緊孔521內部並且沿著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旋繞,使得第二包帶92覆蓋在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上。此時,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並未十分緊密而呈現鬆弛的狀態,因此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的直徑大於目標值。 最後,第二壓緊孔521的內壁會將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壓緊,使得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呈現緊實的狀態,因此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的直徑等於目標值。
縮口步驟,如圖8、圖11A和圖11B所示,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延伸通過縮口孔621。在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延伸通過縮口孔621的過程中,縮口孔621的一內壁藉由其漸縮的直徑逐漸將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壓縮,使得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更加緊密,因此在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通過縮口孔621的出口端的時候,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的直徑小於目標值。由於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可以是由具有彈性的絕緣材料所製成,例如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縮寫為PTFE),因此在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從縮口孔621的出口端離開以後,受到壓縮的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會藉由其彈性而恢復形狀,恢復形狀的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的直徑恰好等於目標值。最後,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從基座10的出口端12離開。
如圖1及圖2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縱包結構20、第一壓緊結構30、第二縱包結構40、第二壓緊結構50和第一縮口結構60分別滑設於基座10上。藉此,第一縱包結構20、第一壓緊結構30、第二縱包結構40、第二壓緊結構50和第一縮口結構60能夠調整其相對位置及間距,確保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同心度。
更明確地說,如圖1至圖3C所示,基座10具有一滑槽13,第一縱包結構20包括一滑塊21、一引導部22及一第一緊固件23。滑塊21滑設於滑槽13 上並且開設一穿孔211及一第一固定孔212,引導部22設置於穿孔211中,第一緊固件23穿設於第一固定孔212中並且將引導部22固定於滑塊21上。引導部22開設第一引導孔221、第一外層包帶孔222及內層包帶孔223;換言之,第一引導孔221、第一外層包帶孔222及內層包帶孔223貫穿引導部22的一前端224及一後端225,第一引導孔221的入口端、第一外層包帶孔222的入口端及內層包帶孔223的入口端位於引導部22的前端224,第一引導孔221的出口端、第一外層包帶孔222的出口端及內層包帶孔223的出口端位於引導部22的後端225。如圖1、圖2、圖4A及圖4B所示,第一壓緊結構30包括一滑塊31、一引導部32及一第一緊固件33。滑塊31滑設於滑槽13上並且開設一穿孔311及一第一固定孔312,引導部32設置於穿孔311中,第一緊固件33穿設於第一固定孔312中並且將引導部32固定於滑塊31上。引導部32開設第一壓緊孔321及第二外層包帶孔322;換言之,第一壓緊孔321及第二外層包帶孔322貫穿引導部32的一前端323及一後端324,第一壓緊孔321的入口端及第二外層包帶孔322的入口端位於引導部32的前端323,第一壓緊孔321的出口端及第二外層包帶孔322的出口端位於引導部32的後端324。如圖1、圖2、圖5A、圖5B及圖5C所示,第二縱包結構40包括一滑塊41、一引導部42及一第一緊固件43。滑塊41滑設於滑槽13上並且開設一穿孔411及一第一固定孔412,引導部42設置於穿孔411中,第一緊固件43穿設於第一固定孔412中並且將引導部42固定於滑塊41上。引導部42開設第二引導孔421及第三外層包帶孔422;換言之,第二引導孔421及第三外層包帶孔422貫穿引導部42的一前端423及一後端424,第二引導孔421的入口端及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入口端位於引導部42的前端423,第二引導孔421的出口端及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出口端位於引導部42的後端424。如圖1、圖2及圖6所示,第二壓緊結構50包括一滑 塊51、一引導部52及一第一緊固件53。滑塊51滑設於滑槽13上並且開設一穿孔511及一第一固定孔512,引導部52設置於穿孔511中,第一緊固件53穿設於第一固定孔512中並且將引導部52固定於滑塊51上。引導部52開設第二壓緊孔521及第四外層包帶孔522;換言之,第二壓緊孔521貫穿引導部52的一前端523及一後端524(參見圖10A和圖10C),第二壓緊孔521的入口端位於引導部52的前端523,第二壓緊孔521的出口端位於引導部52的後端524;第四外層包帶孔522貫穿引導部52的前端,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入口端位於引導部52的前端523,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出口端位於引導部52內部。如圖1、圖2、圖7A及圖7B所示,第一縮口結構60包括一滑塊61、一引導部62及一第一緊固件63。滑塊61滑設於滑槽13上並且開設一穿孔611及一第一固定孔612,引導部62設置於穿孔611中,第一緊固件63穿設於第一固定孔612中並且將引導部62固定於滑塊61上。引導部62開設縮口孔621;換言之,縮口孔621貫穿引導部62的一前端622及一後端623,縮口孔621的入口端位於引導部62的前端622,縮口孔621的出口端位於引導部62的後端623。藉此,該等滑塊21、31、41、51、61都能夠在滑槽13上滑移,以調整該等滑塊21、31、41、51、61的相對位置及間距,同時該等引導部22、32、42、52、62能夠在該等穿孔211、311、411、511、611中移動並且藉由該等第一緊固件23、33、43、53、63固定,以調整該等引導部22、32、42、52、62的相對位置及間距,進而能夠確保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同心度。
較佳地,如圖1及圖2所示,基座10開設複數第二固定孔14,複數第二緊固件70分別穿設於該等第二固定孔14中並且分別將該等滑塊21、31、41、51、61固定於滑槽13中。更詳而言之,如圖9A、圖10A及圖11A所示,在該等滑塊21、31、41、51、61的相對位置及間距都調整到位以後,該等第二緊固件70 會抵頂於將該等滑塊21、31、41、51、61的底部,使得該等滑塊21、31、41、51、61固定於滑槽13中。
較佳地,如圖1及圖2所示,基座10的二側分別凸設一滑軌15,各滑塊21、31、41、51、61的二側分別凹設一導槽213、313、413、513、613,該等導槽213、313、413、513、613分別滑設於該二滑軌15。藉此,該等滑塊21、31、41、51、61能夠沿著該二滑軌15穩固地在滑槽13上滑移,且該等第二緊固件70能夠和該二滑軌15共同將該等滑塊21、31、41、51、61固定在特定位置上,且該等滑塊21、31、41、51、61還能夠從該二滑軌15的兩端脫離滑槽13,有助於組裝及拆卸。
如圖3A至圖3C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內層包帶孔223的側向旋繞定義為,內層包帶孔223從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逐漸靠近第一引導孔221,且內層包帶孔223的一側貫穿第一引導孔221的一內壁,且內層包帶孔223的一弧長逐漸縮短。如圖8至圖9C所示,在第一包帶91延伸通過內層包帶孔223的過程中,第一包帶91會沿著內層包帶孔223的輪廓側向旋繞,使得第一包帶91從內層包帶孔223的入口端往內層包帶孔223的出口端的方向逐漸靠近第一引導孔221;接著,第一包帶91穿過第一引導孔221的內壁進入第一引導孔221內部並且開始沿著導體90的外表面旋繞。如圖8至圖9C所示,在導體90從第一引導孔221的出口端離開並且第一包帶91從內層包帶孔223的出口端離開以後,第一包帶91繼續沿著導體90的外表面旋繞,使得第一包帶91覆蓋在導體90的整個外表面上。
如圖5A至圖5C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側向旋繞定義為,第三外層包帶孔422從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逐漸靠近第二引導孔421。如圖8及圖10A至圖10C所示,在第二包帶92延伸通過第三外層包帶 孔422的過程中,第二包帶92會沿著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輪廓側向旋繞,使得第二包帶92從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入口端往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出口端的方向逐漸靠近第二引導孔421。如圖8及圖10A至圖10C所示,在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從第二引導孔421的出口端離開並且第二包帶92從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出口端離開以後,第二包帶92開始沿著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旋繞,但是第二包帶92尚未覆蓋在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上。
如圖6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側向旋繞定義為,第四外層包帶孔522從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逐漸靠近第二壓緊孔521,且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一側從其入口端至其出口端貫穿第二壓緊孔521的內壁,且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一弧長逐漸縮短。如圖8及圖10A至圖10C所示,在第二包帶92延伸通過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過程中,第二包帶92會沿著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輪廓側向旋繞,使得第二包帶92從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入口端往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出口端的方向靠近第二壓緊孔521;接著,第二包帶92穿過第二壓緊孔521的內壁進入第二壓緊孔521內部並且繼續沿著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旋繞。如圖8及圖10A至圖10C所示,在第二包帶92從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出口端離開以後,整個第二包帶92進入第二壓緊孔521內部並且沿著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旋繞,使得第二包帶92覆蓋在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上。
如圖3A至圖7B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引導孔221的橫截面、第一壓緊孔321的橫截面、第二引導孔421的橫截面、第二壓緊孔521的橫截面和縮口孔621的橫截面均呈圓形。如圖8至圖11B所示,第一引導孔221的形狀恰好能夠讓橫截面呈圓形的導體90延伸通過,第一壓緊孔321和第二引導孔421的形狀恰好能夠讓橫截面呈圓形的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延伸通過,第二壓緊 孔521和縮口孔621的形狀恰好能夠讓橫截面呈圓形的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延伸通過。
如圖3A至圖7B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內層包帶孔223、第一外層包帶孔222、第二外層包帶孔322、第三外層包帶孔422和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橫截面均呈弧形。如圖8至圖9C所示,第一包帶91能夠彎折成弧形以延伸通過內層包帶孔223,弧形的第一包帶91能夠較為順利地沿著內層包帶孔223的輪廓側向旋繞。如圖8及圖10A至圖10C所示,第二包帶92能夠彎折成弧形以延伸通過第一外層包帶孔222、第二外層包帶孔322、第三外層包帶孔422和第四外層包帶孔522,弧形的第二包帶92能夠較為順利地沿著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輪廓和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輪廓側向旋繞。
較佳地,如圖3A、圖4A及圖5A所示,第一外層包帶孔222的弧長、第二外層包帶孔322的弧長和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弧長相等。因此,如圖8所示,第二包帶92能夠以相同的形狀連續延伸通過第一外層包帶孔222、第二外層包帶孔322與第三外層包帶孔422,從而第二包帶92在覆蓋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以前,較能夠維持其形狀,不會變形。
如圖5B及圖6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出口端的位置與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入口端的位置彼此相對。具體來說,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出口端位於第二引導孔421的上方至側邊的範圍,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入口端位於第二壓緊孔521的下方至側邊的範圍。如圖8及圖10A至圖10C所示,在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從第二引導孔421的出口端離開並且第二包帶92從第三外層包帶孔422的出口端離開以後,第二包帶92從第一包帶91的一側往第一包帶91的另一側旋繞,並且進入第四外層包帶孔522的入口端,從而第二 包帶92開始沿著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旋繞,但是第二包帶92尚未覆蓋在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上。
如圖1、圖2、圖7A及圖7B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引導部62突出於滑塊61面向基座10的出口端12的一側。更明確地說,引導部62能夠提供長度較長的縮口孔621,因而縮口孔621的內壁的一斜度從其入口端至其出口端較為平緩。如圖8、圖11A及圖11B所示,在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延伸通過縮口孔621的過程中,縮口孔621的內壁能夠藉由其平緩的斜度壓縮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確保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被適度壓縮而具有恢復形狀的能力,防止導體90、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被過度壓縮而變形。
圖12是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如圖12所示,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更包括一第二縮口結構60A,第二縮口結構60A設置於基座10,位於第二縱包結構40與第二壓緊結構50之間。第二縮口結構60A與第一縮口結構60的結構特徵完全相同。
圖13顯示了雙層縱包方法的立體圖,其應用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的第二實施例。如圖13所示,雙層縱包方法在第二縱包步驟與第二壓緊步驟之間進一步包括前縮口步驟,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及第二包帶92同時延伸通過第二縮口結構60A的縮口孔621。在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延伸通過第二縮口結構60A的縮口孔621的過程中,第二縮口結構60A的縮口孔621的內壁藉由其漸縮的直徑逐漸將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壓縮,使得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更加緊密,因此在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組合通過第二縮口結構60A的縮口孔621的出口端的時候,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的直徑小於目標值。 由於第一包帶91可以是由具有彈性的絕緣材料所製成,例如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縮寫為PTFE),因此在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從第二縮口結構60A的縮口孔621的出口端離開以後,受到壓縮的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會藉由其彈性而恢復形狀,恢復形狀的導體90和第一包帶91的組合的直徑恰好等於目標值。
圖14顯示了雙層繞包方法的第一繞包步驟的示意圖,圖15顯示了雙層繞包方法的第二繞包步驟的示意圖。以下將配合圖式說明雙層繞包方法,雙層繞包方法包括第一繞包步驟和第二繞包步驟。
第一繞包步驟,如圖14所示,一第三包帶93一邊沿著圓周方向一邊沿著導體90的長度方向連續纏繞在第二包帶92的外表面上。
第二繞包步驟,如圖15所示,一第四包帶94一邊沿著圓周方向一邊沿著導體90的長度方向連續纏繞在第三包帶93的外表面上。
較佳地,第三包帶93和第四包帶94的材料為絕緣材料,提供絕緣效果。其中,絕緣材料以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縮寫為PTFE)為佳。
圖16是本發明的電纜100的橫剖面圖,圖17是本發明的電纜100的縱剖面圖。在經過前述雙層縱包方法和雙層繞包方法以後,導體90、第一包帶91、第二包帶92、第三包帶93和第四包帶94的組合即形成一條電纜100。
圖18是本發明的電纜模組200的橫剖面圖。如圖18所示,本發明的電纜模組包括二條電纜100、一導體210、一內膜220、一中膜230及一外膜240。該二條電纜100的內側互相接觸。導體210接觸該二條電纜100的外表面。內膜220以縱包的方式繞過該二條電纜100的一側和導體210的一側並且互相結合,使得內膜220覆蓋該二條電纜100與導體210。中膜230一邊沿著圓周方向一邊沿著該 二條電纜100的長度方向連續纏繞在內膜220的一外表面上。外膜240一邊沿著圓周方向一邊沿著該二條電纜100的長度方向連續纏繞中膜230的一外表面上。較佳地,內膜220和中膜230的材料為鋁箔麥拉(Al-Mylar),外膜240的材料為熱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麥拉(Hot-melt-PET Mylar)。
申請人進一步對本發明的電纜100與習知的繞包方法製成的電纜進行各種電氣特性和各種機械特性的測試。電氣特性的測試包括阻抗值(Differential Impedance)、插入損失(Insertion Loss @ 13.28G/Hz)及時差(Skew),阻抗值的設計目標值為105±5Ω。機械特性的測試包括真圓度、皺褶及可撓性/彎折性,可撓性/彎折性的測試條件包括(1)彎折半徑為10×R及(2)彎折角度為180°±90°及(3)彎折速度為13cycles/min及(4)負載為50g)。茲將測試結果整理在下列表格中:
Figure 110143429-A0305-02-0019-1
從上述表格可知,相較於習知的繞包方法製成的電纜,本發明的電纜100具有以下數個優點:其一,真圓度明顯比較高,更趨近於圓形;其二,阻抗值更接近設計目標值105Ω,阻抗值更為穩定;其三,插入耗損較少,傳輸訊號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較佳;其四,時差較小,較不易產生誤判,誤碼率降低; 其五,可撓性/彎折性較佳,使用壽命較長;其六,無皺褶,能夠提升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與導體90的貼合性和包覆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雙層縱包模具能夠提供第一包帶91以縱包的方式覆蓋在導體90的外表面上,同時提供第二包帶92以縱包的方式覆蓋在第一包帶91的外表面上,防止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產生皺摺。因此,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十分平整,提升第一包帶91和第二包帶92的組合與導體90的貼合性和包覆性。上述結果可從圖21的金相圖明顯觀察到。
再者,第三包帶93連續纏繞在第二包帶92的外表面上,第四包帶94連續纏繞在第三包帶93的外表面上。因此,第三包帶93和第四包帶94能夠共同增加電纜100的整體結構強度,同時還能夠避免第一包帶91、第二包帶92、第三包帶93和第四包帶94變形以及導體90偏心等問題,提升電纜100的真圓度和同心度。上述結果可從圖21的金相圖明顯觀察到。
此外,相較於習知的繞包方法製成的電纜,本發明的電纜100的電氣特性(例如,阻抗值、插入耗損、時差)以及機械特性(例如,真圓度、皺褶、可撓性/彎折性)更為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電纜100進一步製成的電纜模組200擁有電纜100的全部優點。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發明精神下所作有關本發明的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的範疇。
10:基座
11:入口端
12:出口端
13:滑槽
14:第二固定孔
15:滑軌
20:第一縱包結構
30:第一壓緊結構
40:第二縱包結構
50:第二壓緊結構
60:第一縮口結構

Claims (10)

  1. 一種雙層縱包模具,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一第一縱包結構,設置於該基座,靠近該基座的該入口端,並且開設一第一引導孔、一第一外層包帶孔及一內層包帶孔,該第一引導孔貫穿該第一縱包結構的兩端,該第一外層包帶孔貫穿該第一縱包結構的兩端並且位於該第一引導孔的一側,該內層包帶孔貫穿該第一縱包結構的兩端,位於該第一引導孔的另一側,並且側向旋繞;一第一壓緊結構,設置於該基座,位於該第一縱包結構與該基座的該出口端之間,並且開設一第一壓緊孔及一第二外層包帶孔,該第一壓緊孔貫穿該第一壓緊結構的兩端並且其直徑小於該第一引導孔的直徑,該第二外層包帶孔貫穿該第一壓緊結構的兩端並且位於該第一壓緊孔的一側;一第二縱包結構,設置於該基座,位於該第一壓緊結構與該基座的該出口端之間,並且開設一第二引導孔及一第三外層包帶孔,該第二引導孔貫穿該第二縱包結構的兩端並且其直徑等於該第一引導孔的直徑,該第三外層包帶孔貫穿該第二縱包結構的兩端,位於該第二引導孔的一側,並且側向旋繞;一第二壓緊結構,設置於該基座,位於該第二縱包結構與該基座的該出口端之間,並且開設一第二壓緊孔及一第四外層包帶孔,該第二壓緊孔貫穿該第二壓緊結構的兩端並且其直徑等於該第一引導孔的直徑,該 第四外層包帶孔貫穿該第二壓緊結構的一前端,位於該第二壓緊孔的另一側,側向旋繞,並且其一側貫穿該第二壓緊孔的一內壁;以及一第一縮口結構,設置於該基座,靠近該基座的該出口端,並且開設一縮口孔,該第一縮口結構的該縮口孔貫穿該第一縮口結構的兩端並且其直徑從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漸縮,該第一縮口結構的該縮口孔的該入口端的直徑等於該第一引導孔的直徑。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層縱包模具,其中,該第一縱包結構、該第一壓緊結構、該第二縱包結構、該第二壓緊結構和該第一縮口結構分別滑設於該基座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雙層縱包模具,其中,該基座具有一滑槽,該第一縱包結構、該第一壓緊結構、該第二縱包結構、該第二壓緊結構和該第一縮口結構各包括一滑塊、一引導部及一第一緊固件,該等滑塊滑設於該滑槽上並且分別開設一穿孔及一第一固定孔,該等引導部分別設置於該等滑塊的該等穿孔中,該等第一緊固件分別穿設於該等第一固定孔中並且將該等引導部固定在該等滑塊上;以及其中,該第一縱包結構的該引導部開設該第一引導孔、該第一外層包帶孔及該內層包帶孔,該第一壓緊結構的該引導部開設該第一壓緊孔及該第二外層包帶孔,該第二縱包結構的該引導部開設該第二引導孔及該第三外層包帶孔,該第二壓緊結構的該引導部開設該第二壓緊孔及該第四外層包帶孔,該第一縮口結構的該引導部開設該縮口孔。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雙層縱包模具,其中,該基座開設複數第二固定孔,複數第二緊固件分別穿設於該等第二固定孔中並且分別將 該第一縱包結構、該第一壓緊結構、該第二縱包結構、該第二壓緊結構和該第一縮口結構固定於該基座上。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雙層縱包模具,其中,該基座的二側分別凸設一滑軌,該第一縱包結構的二側、該第一壓緊結構的二側、該第二縱包結構的二側、該第二壓緊結構的二側和該第一縮口結構的二側各凹設一導槽,該等導槽分別滑設於該二滑軌。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層縱包模具,其中,該內層包帶孔的側向旋繞定義為,該內層包帶孔從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逐漸靠近該第一引導孔,且該內層包帶孔的一側貫穿該第一引導孔的一內壁,且該內層包帶孔的一弧長逐漸縮短。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層縱包模具,其中,該第三外層包帶孔的側向旋繞定義為,該第三外層包帶孔從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逐漸靠近該第二引導孔。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層縱包模具,其中,該第四外層包帶孔的側向旋繞定義為,該第四外層包帶孔從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逐漸靠近該第二壓緊孔,且該第四外層包帶孔的一側從其入口端至其出口端貫穿該第二壓緊孔的該內壁,且該第四外層包帶孔的一弧長逐漸縮短。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層縱包模具,其中,該第三外層包帶孔的該出口端的位置與該第四外層包帶孔的該入口端的位置彼此相對。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層縱包模具,更包括一第二縮口結構,設置於該基座,位於該第二縱包結構與該第二壓緊結構之間,並且 開設一縮口孔,該第二縮口結構的該縮口孔貫穿該第二縮口結構的兩端並且其直徑從其入口端往其出口端的方向漸縮,該第二縮口結構的該縮口孔的該入口端的直徑等於該第一引導孔的直徑。
TW110143429A 2021-01-08 2021-11-22 雙層縱包模具 TWI784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34982P 2021-01-08 2021-01-08
US63/134,982 2021-0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8160A TW202228160A (zh) 2022-07-16
TWI784807B true TWI784807B (zh) 2022-11-21

Family

ID=82326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3429A TWI784807B (zh) 2021-01-08 2021-11-22 雙層縱包模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8847B (zh)
TW (1) TWI78480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8909Y (zh) * 1995-04-08 1997-03-05 麻庆祝 市话电缆纵包弹性压紧模具
CN102024531A (zh) * 2010-12-21 2011-04-20 河南省通信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纵包方法及其纵包模具以及市话电缆生产方法
CN107887078A (zh) * 2017-10-30 2018-04-06 安徽明都电力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式收线纵包纸袋装置
CN209641440U (zh) * 2019-05-27 2019-11-15 安徽英杰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纵包绕包复合的双轮卧式绕包机
CN212062019U (zh) * 2019-12-03 2020-12-01 江苏汉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包带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2584A (en) * 1979-09-24 1981-02-24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rapp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s
US4644098A (en) * 1980-05-19 1987-02-17 Southwire Company Longitudinally wrapped cable
JPS60158512A (ja) * 1984-01-27 1985-08-1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テ−プの縦添え円筒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FR2725042B1 (fr) * 1994-09-26 1996-12-27 Alcatel Cable Cable a fibres optiques et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d'un tel cable
DE19631119A1 (de) * 1996-08-01 1998-02-05 Siemens Ag Verfahren sowie Vorrichtung zum Längsaufbringen von mindestens einer Folie auf ein Kabelprodukt
EP0822562B1 (de) * 1996-08-01 2003-01-1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sowie Vorrichtung zum Längsaufbringen von mindestens einer Folie auf ein Kabelprodukt
CN101154484B (zh) * 2007-09-07 2010-09-22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电缆屏蔽带高速纵包用模具
JP2010175761A (ja) * 2009-01-29 2010-08-12 Advanced Cable Systems Corp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形成方法
FR2954210B1 (fr) * 2009-12-18 2012-06-15 Messier Dowty Sa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piece en materiau composite obtenue par depot de couches de fibres renforcantes plaquees sur un mandrin
US8653373B2 (en) * 2011-01-27 2014-02-18 Hitachi Cable, Ltd.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203838383U (zh) * 2014-05-15 2014-09-17 吴江通信电缆厂 光缆钢带纵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8909Y (zh) * 1995-04-08 1997-03-05 麻庆祝 市话电缆纵包弹性压紧模具
CN102024531A (zh) * 2010-12-21 2011-04-20 河南省通信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纵包方法及其纵包模具以及市话电缆生产方法
CN107887078A (zh) * 2017-10-30 2018-04-06 安徽明都电力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式收线纵包纸袋装置
CN209641440U (zh) * 2019-05-27 2019-11-15 安徽英杰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纵包绕包复合的双轮卧式绕包机
CN212062019U (zh) * 2019-12-03 2020-12-01 江苏汉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包带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8847B (zh) 2024-02-20
TW202228160A (zh) 2022-07-16
CN114758847A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53361B2 (en)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US7355123B2 (en) Foam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982132B2 (en) Reduced size in twisted pair cabling
US8026441B2 (en) Coaxial cable shielding
WO2010035762A1 (ja) 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多心同軸ケーブル
JP7423938B2 (ja) シールド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5900275B2 (ja) 多対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
TWI784807B (zh) 雙層縱包模具
CN207895884U (zh) 差分信号电缆
US11631509B2 (en) Double-layer longitudinal wrapping mold
US20230154652A1 (en) Coaxial cable
JP3957522B2 (ja) 高精度発泡同軸ケーブル
JP7340384B2 (ja) 屈曲性に優れる細径同軸ケーブル
JP2008263264A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配線用ハーネス
CN216487361U (zh) 绝缘线缆
CN113921190A (zh) 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138898A1 (ja) 通信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98002B2 (ja) 同軸ケーブル
JPH04127918U (ja) 同軸ケーブル
JP2000509897A (ja) ラミネーションプロセス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電気信号伝送ライン
JP5387512B2 (ja) 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23146624A (ja) 電線、及びケーブル
JP2022112173A (ja) ケーブル
KR20210123976A (ko) 동축 케이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