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0856B - 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及调整车前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及调整车前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50856B CN114750856B CN202210532011.9A CN202210532011A CN114750856B CN 114750856 B CN114750856 B CN 114750856B CN 202210532011 A CN202210532011 A CN 202210532011A CN 114750856 B CN114750856 B CN 1147508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od
- driving device
- adjusting
- headlamp
- driv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01M11/06—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vehicle headligh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及调整车前灯设备,其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其包括机架,装设在机架上的机器人手臂、分别与机器人手臂传动连接的安装架,分别装设在安装架上并用于拨动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锁钩的拨动装置、用于提起引擎盖的抬盖装置、用于抬起引擎盖的开盖装置以及用于检测车标的车标检测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调整车前灯设备,采用了开引擎盖装置,还包括分别位于车的一侧并用于对车前灯进行调节的第一调节装置和位于车的另一侧并用于对车前灯进行调节的第二调节装置,以及位于车前灯前并用于检测车灯是否调节居中的车灯检测装置;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操作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及调整车前灯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前照灯是汽车在夜间行驶时照明前方道路的灯具,它能发出远光和近光两种光束,一般起到照明作用,也便于其它车辆观察到自身汽车,便于汽车的行驶和会车等。而在汽车制造的过程中,在出厂前或者维修时车前灯的照射方向需要进行调节,使得灯光的照射方向居中,便于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观察和照明。而车前灯调节孔设置发动机舱内并位于车身的两侧,现有的操作方式一般是采用人工先打开汽车的引擎盖,然后再用起子插入车前灯调节孔调节车前灯的照射方向。而不同的车型打开引擎盖的方式不同,则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而且都是使用人工进行开引擎盖和调节车前灯,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不高,还需要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素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及调整车前灯设备,其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操作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及调整车前灯设备,包括机架,还包括装设在机架上的机器人手臂、分别与机器人手臂传动连接的安装架,分别装设在安装架上并用于拨动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锁钩的拨动装置、用于提起引擎盖的抬盖装置、用于抬起引擎盖的开盖装置以及用于检测车标的车标检测装置。
使用本技术方案时,操作人员先拉开引擎盖拉手,使得引擎盖弹起,与发动机舱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机器人手臂带动车标检测装置移动至该汽车的车标处,车标检测装置对车标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的信息传递给机器人手臂,接着机器人手臂带动拨动装置、抬盖装置和开盖装置移动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缝隙处,拨动装置先拨开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锁钩,拨动装置解除锁钩状态后,抬盖装置从缝隙内插入引擎盖的下方并向上升,使得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缝隙增大,然后开盖装置伸入引擎盖的下方,接着机器人手臂将会带动开盖杆做上升运动,从而将引擎盖打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拨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拨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驱动装置在水平X轴方向上进行横移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拨杆在水平Y轴方向上进行横移运动,便于拨动装置拨动对不同车型,不同牌子的汽车的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锁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抬盖装置包括装设在安装架上的第三驱动装置,与第三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第四驱动装置,与第四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抬盖板,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四驱动装置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横移,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抬盖板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开盖装置包括装设在安装架上的第五驱动装置,与第五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开盖杆,所述第五驱动装置驱动开盖杆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横移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车前轮两侧并用于测试车距的激光测距仪,便于识别车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使用本技术方案时,先拉开引擎盖拉手,使得引擎盖弹起并与发动机舱之间存在缝隙,机器人手臂带动车标检测装置移动到汽车的车标处,车标检测装置识别车标并将识别的信息传递给机器人手臂,接着机器人手臂带动拨动装置、抬盖装置和开盖装置移动到缝隙处,拨动装置先拨开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锁钩,接着抬盖装置从缝隙内插入引擎盖的下方并向上升,使得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缝隙增大,然后开盖装置伸入引擎盖的下方,接着机器人手臂将会带动开盖杆做上升运动,从而将引擎盖打开,本技术方案可以自动开引擎盖,而且即使是不同车型、不同牌子的汽车都能使用,其具有兼容性较强,机器设备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解决现有使用人工开引擎盖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调整车前灯设备,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开引擎盖装置,还包括分别位于车的一侧并用于对车前灯进行调节的第一调节装置和位于车的另一侧并用于对车前灯进行调节的第二调节装置,以及位于车前灯前并用于检测车灯是否调节居中的车灯检测装置。
使用本技术方案时,操作人员把汽车开至本技术方案前,开引擎盖装置将会位于汽车引擎盖的前方,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分别位于汽车车前灯的两侧,开引擎盖装置先将汽车的引擎盖打开,然后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对车前灯调节孔进行调节控制,在车前灯调节的过程中,车前灯将会照射在车灯检测装置上,车灯检测装置上会先设定好灯光调整好时居中照射的位置,只有当灯光调整到该位置,才是调整成功。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均包括机台,装设在机台上的机械手,分别与机械手传动连接的电动起子、定位检测装置以及用于感应电动起子是否插入到位的感应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机械手传动连接的固定座,所述电动起子、定位检测装置以及感应装置均装设在固定座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装设在固定座上的滑轨和用于感应电动起子伸入车前灯调节孔内并到位的感应器,在滑轨上滑动并用于固定电动起子的安装座,设置在固定座上并位于安装座一侧且远离电动起子批头一端的弹性装置,设置在固定座上并位于安装座另一侧且靠近电动起子批头一端的限位块,所述弹性装置驱使固定座抵靠在限位块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灯检测装置包括位于车前灯前的灯箱,以及与灯箱电及信号连接的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使用本技术方案时,开引擎盖装置将会位于汽车引擎盖的前方,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分别位于汽车车灯的两侧,开引擎盖装置先将汽车的引擎盖打开,一个车前灯有两个车前灯调节孔进行调节控制,其中一个用于调节车前灯照射的左右方向,另一个用于调节车前灯照射的上下方向,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可以先对其中一个车前灯调节孔进行调节控制,然后再对另一个车前灯调节孔进行调节控制,在车前灯调节的过程中,车前灯将会照射在车灯检测装置上,车灯检测装置上会先设定好灯光调整好时居中照射的位置,只有当灯光调整到该位置,才是调整成功,本技术方案可以汽车进行自动化开引擎盖和自动化调节车前灯的照射方向,本技术方案可以兼容不同的汽车,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开引擎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拨动装置、抬盖装置、开盖装置、车标检测装置和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拨动装置、抬盖装置、开盖装置、车标检测装置和安装架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调整车前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调整车前灯设备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去掉机台和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去掉机台和机械手的分解图。
附图的标记为:1、机架;2、机器人手臂;3、拨动装置;31、第一驱动装置;32、第二驱动装置;33、拨杆;4、抬盖装置;41、第三驱动装置;42、第四驱动装置;43、抬盖板;5、开盖装置;51、第五驱动装置;52、开盖杆;521、包胶部;6、车标检测装置;61、第一相机;62、第一光源;7、安装架;8、第一调节装置;81、机台;82、机械手;83、电动起子;84、定位检测装置;841、第二相机;842、第二光源;85、感应装置;851、滑轨;852、感应器;853、安装座;854、弹性装置;855、限位块;9、第二调节装置;10、固定座;11、激光测距仪;12、车灯检测装置;121、灯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及调整车前灯设备,其包括机架1,装设在机架1上的机器人手臂2、分别与机器人手臂2传动连接的拨动装置3、抬盖装置4、开盖装置5和车标检测装置6。本实施例还优选设置有与机器人手臂2传动连接的安装架7,其中拨动装置3、抬盖装置4、开盖装置5和车标检测装置6均设置在安装架7上。
拨动装置3用于拨动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锁钩。抬盖装置4用于提起引擎盖。开盖装置5用于抬起引擎盖的以及车标检测装置6用于检测车标的。
拨动装置3包括设置在安装架7上的第一驱动装置31,与第一驱动装置31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32,与第二驱动装置32传动连接的拨杆33,具体而言,操作人员先拉动引擎盖拉手,此时引擎盖将会弹起,引擎盖与发动机舱之间虽然会弹起一定的缝隙,但是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会有锁钩锁住。此时第一驱动装置31驱动第二驱动装置32在水平X轴方向上进行横移运动,以使与第二驱动装置32传动连接的拨杆33从引擎盖与发动机舱的缝隙中插进并位于锁钩的一侧,接着第二驱动装置32驱动拨杆33在水平Y轴方向上进行横移运动,使得拨杆33在水平Y轴方向上拨动锁钩,以使锁钩解锁。
抬盖装置4包括装设在安装架7上的第三驱动装置41,与第三驱动装置41传动连接的第四驱动装置42,与第四驱动装置42传动连接的抬盖板43。具体而言,虽然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锁钩被拨动装置3解锁,但是引擎盖还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在发动机舱的顶部。此时第三驱动装置41驱动第四驱动装置42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横移,以使与第四驱动装置42传动连接的抬盖板43从缝隙内插入引擎盖的下方,接着第四驱动装置42驱动抬盖板43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将引擎盖抬起。原本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存在的一定缝隙,引擎盖被抬盖板43抬起后,使得缝隙变大。其中,抬盖板43由于需要插入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缝隙,所以需要设置得较薄。
开盖装置5包括装设在安装架7上的第五驱动装置51,与第五驱动装置51传动连接的开盖杆52。引擎盖被抬盖装置4抬起一定的距离后,第五驱动装置51驱动开盖杆52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横移运动,以使开盖杆52伸入引擎盖的下方,接着机器人手臂2将会带动开盖杆52做上升运动,从而将引擎盖打开。其中,开盖杆52的顶部设置有包胶部521,在开盖的过程中,包胶部521由于其自身的柔软度可以保护引擎盖不被划伤。包胶部521可以设置为塑胶、橡胶或者海绵等等,故不以此为限。
车标检测装置6包括设置在设置在安装架7上的第一相机61和第一光源62。具体而言,机器人手臂2带动安装架7移动到车标处,然后第一相机61对车标进行拍摄和识别,第一光源62主要用于在相机拍摄的过程中进行补光,便于第一相机61对车标的识别。由于市面上具有许多不同品牌的汽车,而不同的汽车的引擎盖开盖方式不同,引擎盖与发动机舱之间的缝隙位置不同,其锁钩的位置也不同,锁钩的开锁方式也会不同。例如有的锁钩需要设置在较后的位置,此时则需要拨杆33伸入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缝隙的长度较长;有的锁钩设置在较前的位置,则拨杆33伸入的长度不需要过长;有的锁钩需要由左向右拨动,有的则需要由右到左拨动等等。所以在开引擎盖前,先由车标检测装置6识别检测需要开引擎盖的车标,识别结束后,由主控系统控制机器人手臂2带动安装架7上的拨动装置3、抬盖装置4、开盖装置5移动到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缝隙处,然后主控系统再控制拨动装置3移动的距离,从而将锁住状态进行解除。
本实施例还优选包括设置在车前轮两侧并用于测试车距的激光测距仪11,当然还可以在车后轮的两侧增加设置测试车距的激光测距仪11,这样,即可将整个车身的车距进行测量,便于本实施例对引擎盖开盖前,先识别车距。由于本实施例可以相对固定在一定区域,需要开引擎盖时,可以通过操作人员将汽车开至本实施例装置前,而操作人员不能保证每次将汽车开的距离相等,所以激光测距仪11可以进行检测车距,便于本实施例进行开引擎盖。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为:操作人员先将汽车开至机架1前,并拉开引擎盖拉手,使得引擎盖弹起,与发动机舱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接着激光测距仪11对车前轮和车后轮进行测距并传递给主控系统,主控系统控制机器人手臂2带动车标检测装置6移动至该汽车的车标处,车标检测装置6对车标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的信息传递给主控系统,接着主控系统控制机器人手臂2带动拨动装置3、抬盖装置4和开盖装置5移动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缝隙处,然后主控系统控制拨动装置3的第一驱动装置31和第二驱动装置32,以使拨杆33拨开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锁钩,拨动装置3解除锁钩状态后,第三驱动装置41驱动抬盖板43从缝隙内插入引擎盖的下方,接着第四驱动装置42驱动抬盖板43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运动,使得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缝隙增大,然后第五驱动装置51驱动开盖杆52伸入引擎盖的下方,接着机器人手臂2将会带动开盖杆52做上升运动,从而将引擎盖打开。当需要将引擎盖进行关闭的时候,机器人手臂2将会带动开盖杆52移动至引擎盖的顶端,然后带动开盖杆52对引擎盖进行下压,从而将引擎盖关闭。本实施例可以自动开引擎盖,而且即使是不同车型、不同牌子的汽车都能使用,其具有兼容性较强,机器设备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实施例二
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调整车前灯设备,其采用了实施例一所述的开引擎盖装置,还包括分别位于车的一侧并用于对车前灯进行调节的第一调节装置8和位于车的另一侧并用于对车前灯进行调节的第二调节装置9,以及位于车前灯前并用于检测车灯是否调节居中的车灯检测装置12。
请参阅图4-图5,第一调节装置8和第二调节装置9均包括机台81,装设在机台81上的机械手82,分别与机械手82传动连接的电动起子83、定位检测装置84以及用于感应电动起子83是否插入到位的感应装置85。本实施例还优选设置有与机械手82传动连接的固定座10,电动起子83、定位检测装置84以及感应装置85均装设在固定座10上。
感应装置85包括装设在固定座10上的滑轨851、感应器852、安装座853、弹性装置854和限位块855。安装座853在滑轨851上滑动并用于固定电动起子83。弹性装置854并位于安装座853一侧且远离电动起子83批头的一端,限位块855位于安装座853另一侧且靠近电动起子83批头的一端,弹性装置854驱使固定座10抵靠在限位块855上。定位检测装置84包括用于拍摄检测的第二相机841和第二光源842。第二相机841用于对车前灯调节孔进行检测定位,第二光源842用于补光,便于第二相机841的拍摄和检测。车灯检测装置12包括位于车前灯前的灯箱121,以及与灯箱121电及信号连接的显示屏(图中未示出)。
具体而言,当操作人员把汽车开至本实施例的设备前时,开引擎盖装置将会位于汽车引擎盖的前方,第一调节装置8和第二调节装置9分别位于汽车车灯的两侧,接着,激光测距仪11先对汽车车距进行检测,然后开引擎盖装置将会先将汽车的引擎盖打开,然后第一调节装置8和第二调节装置9上的定位检测装置84先对汽车两侧的车前灯调节孔进行定位检测。这是由于不同车型的车前灯调节孔的位置不同,形状会不同,所以机械手82带动电动起子83对车前灯调节孔进行调节之前,先检测定位车前灯调节孔的位置。其中,定位检测装置84连接主控系统并将检测到车前灯调节孔位置发送给主控系统,定位检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9点定位法”对车前灯调节孔进行定位,其定位效果更加精准。定位结束后,主控系统控制机械手82移动的方向和距离,使得电动起子83的批头刚好插入车前灯调节孔内。插入的过程中,机械手82带动电动起子83下降,当电动起子83插入到位后,机械手82将还会继续下降,从而使得与机械手82连接的固定座10继续下降,而由于电动起子83插入到位,批头将会受到向上的力,使得电动起子83不运动,而固定在电动起子83外壳的安装座853将会随着电动起子83不运动。而固定座10即固定座10上的滑轨851进行运动,而电动起子83和安装座853不运动的过程中,安装座853将会与固定座10进行相对运动,从而在滑轨851上滑动,当安装座853滑动到位后,感应器852将会感应到安装座853即说明电动起子83插入到位,从而传递信号给机械手82,接着机械手82不再进行下降,而电动起子83即可对车前灯调节孔进行转动调节。而一个车前灯将会有两个车前灯调节孔进行调节控制,一个用于调节车前灯的左右方向,一个用于调节车前灯的上下方向,故而第一调节装置8和第二调节装置9先对其中一个车前灯调节孔进行调节控制,然后再对另一个车前灯调节孔进行调节控制。在车前灯调节的过程中,车前灯将会照射在灯箱121上,灯箱121检测到的车灯将会在显示屏上显示,灯箱121上会先设定好灯光调整好时居中照射的位置,只有当灯光调整到该位置,才是调整成功。而显示屏上将会显示平面矩阵形状,事先设定好的灯光位置将会显示“□”,而灯箱121检测到的车灯发出来的灯光在显示屏上显示“十”,当车前灯灯光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十”将会刚好位于“□”内。
本实施例可以对不同车型的汽车进行自动化开引擎盖,还可以自动化调节车前灯的照射方向,其主控系统中设定不同车型的信息参数,可以兼容不同的汽车,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从而可以替代人工,也不需要像人工操作方式那样,需要较高的技术素养。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设在机架(1)上的机器人手臂(2)、分别与机器人手臂(2)传动连接的安装架(7),分别装设在安装架(7)上并用于拨动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间的锁钩的拨动装置(3)、用于提起引擎盖的抬盖装置(4)、用于抬起引擎盖的开盖装置(5)以及用于检测车标的车标检测装置(6);所述拨动装置(3)包括设置在安装架(7)上的第一驱动装置(31),与第一驱动装置(31)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32),与第二驱动装置(32)传动连接的拨杆(3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驱动第二驱动装置(32)在水平X轴方向上进行横移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驱动拨杆(33)在水平Y轴方向上进行横移运动;所述抬盖装置(4)包括装设在安装架(7)上的第三驱动装置(41),与第三驱动装置(41)传动连接的第四驱动装置(42),与第四驱动装置(42)传动连接的抬盖板(43),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1)驱动第四驱动装置(42)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横移,所述第四驱动装置(42)驱动抬盖板(43)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运动;所述开盖装置(5)包括装设在安装架(7)上的第五驱动装置(51),与第五驱动装置(51)传动连接的开盖杆(52),所述第五驱动装置(51)驱动开盖杆(52)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横移运动,所述车标检测装置(6)包括设置在安装架(7)上的第一相机(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车前轮两侧并用于测试车距的激光测距仪(11)。
3.一种调整车前灯设备,其特征在于,采用了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开引擎盖装置,还包括分别位于车的一侧并用于对车前灯进行调节的第一调节装置(8)和位于车的另一侧并用于对车前灯进行调节的第二调节装置(9),以及位于车前灯前并用于检测车灯是否调节居中的车灯检测装置(12);所述第一调节装置(8)和第二调节装置(9)均包括机台(81),装设在机台(81)上的机械手(82),分别与机械手(82)传动连接的电动起子(83)、定位检测装置(84)以及用于感应电动起子(83)是否插入到位的感应装置(85);所述感应装置(85)包括装设在固定座(10)上的滑轨(851)和用于感应电动起子(83)伸入车前灯调节孔内并到位的感应器(852),在滑轨(851)上滑动并用于固定电动起子(83)的安装座(853),设置在固定座(10)上并位于安装座(853)一侧且远离电动起子(83)批头一端的弹性装置(854),设置在固定座(10)上并位于安装座(853)另一侧且靠近电动起子(83)批头一端的限位块(855),所述弹性装置(854)驱使固定座(10)抵靠在限位块(855)上;所述车灯检测装置(12)包括位于车前灯前的灯箱(121),以及与灯箱(121)电及信号连接的显示屏,所述定位检测装置(84)包括用于拍摄检测的第二相机(8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整车前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机械手(82)传动连接的固定座(10),所述电动起子(83)、定位检测装置(84)以及感应装置(85)均装设在固定座(10)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32011.9A CN114750856B (zh) | 2022-05-17 | 2022-05-17 | 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及调整车前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32011.9A CN114750856B (zh) | 2022-05-17 | 2022-05-17 | 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及调整车前灯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50856A CN114750856A (zh) | 2022-07-15 |
CN114750856B true CN114750856B (zh) | 2023-03-24 |
Family
ID=82334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32011.9A Active CN114750856B (zh) | 2022-05-17 | 2022-05-17 | 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及调整车前灯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50856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823574B4 (de) * | 1998-05-27 | 2006-06-29 | Schloß- und Metallwarenfabrik Böddecker & Co. GmbH & Co. KG | Motorhaubenverschluß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N201511873U (zh) * | 2009-10-19 | 2010-06-23 | 秀山交通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车灯照射角度的调整装置 |
CN202452389U (zh) * | 2012-02-24 | 2012-09-26 | 重庆秦川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Led前雾灯-外置调光结构 |
CN103112501B (zh) * | 2013-03-18 | 2015-04-01 |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引擎盖打开装置 |
CN209689906U (zh) * | 2019-04-22 | 2019-11-26 | 长春工业大学 | 一种汽车引擎盖开启关闭结构 |
CN210665075U (zh) * | 2019-07-25 | 2020-06-02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拉锁汽车引擎盖耐久试验检测装置 |
CN211201524U (zh) * | 2019-09-12 | 2020-08-07 | 杨跃良 | 一种车辆引擎盖开启装置 |
CN111025179A (zh) * | 2019-12-12 | 2020-04-17 | 湖北环宇车灯有限公司 | 组合前照灯电检台 |
-
2022
- 2022-05-17 CN CN202210532011.9A patent/CN11475085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50856A (zh) | 2022-07-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16448B1 (ko) | 자동차 리어램프용 자동 검사 시스템 | |
CN111595588A (zh) | 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的成像系统 | |
CN114750856B (zh) | 一种开引擎盖装置及调整车前灯设备 | |
CN101973229A (zh) | 一种自适应坡道辅助照明装置及方法 | |
US5003289A (en) | U-turn signal attachment | |
JP5567441B2 (ja) | 車載カメラの光軸検査方法及び光軸検査装置 | |
AT522637A1 (de) | Scheinwerfer mit Sensor | |
CN209764128U (zh) | 多方位视觉检测模组 | |
KR101440083B1 (ko) | 크러쉬 패드의 비전 검사기 | |
TWI681167B (zh) | 汽車內裝檢測系統 | |
CN213456061U (zh) | 一种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 | |
CN214322403U (zh) | 一种全自动灯泡调节焊接装置 | |
CN212486633U (zh) | 一种智能led补光装置 | |
CN207456738U (zh) | 后视镜摄像头检测工装 | |
CN208254774U (zh) | 一种多功能光型检测机 | |
CN209336633U (zh) | 一种碰撞试验用车载摄像装置 | |
CN210836212U (zh) | Ldw标定辅助装置 | |
CN211809401U (zh) | 车载摄像设备及车载图像分析系统 | |
CN217716951U (zh) | 一种车辆质量检测用多功能检测装置 | |
CN218156513U (zh) | 一种路面标线逆反射检测装置 | |
KR101371490B1 (ko) | 완성차의 안티치핑 필름 부착 유무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4441136B (zh) | 基于plc采集控制机动车前照灯的安全检测平台 | |
CN114234823B (zh) | 汽车模具镶块智能视觉检测装置 | |
CN117227471A (zh) | 一种前风挡玻璃区域虚像的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 |
CN219584097U (zh) | 一种危险品货运车运输中的监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