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7093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7093B
CN114747093B CN202080081777.9A CN202080081777A CN114747093B CN 114747093 B CN114747093 B CN 114747093B CN 202080081777 A CN202080081777 A CN 202080081777A CN 114747093 B CN114747093 B CN 1147470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ocking
protection
locked
protec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17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47093A (zh
Inventor
宫村哲矢
齐藤大亮
小林丰
守安圣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47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7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47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7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7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automatically by insertion of rigid printed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4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a single cantilevered bea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4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连接器(1)具备:连接构件(41),具有触点部(53);壳体(10),保持连接构件(41);以及保护构件(42),相对于连接构件(41)能移位到保护触点部(53)的保护位置、和使触点部(53)与电路基板(100)接触的连接位置。壳体(10)具有将保护构件(42)保持于保护位置的锁定部(35)。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收纳电路基板的基板收纳构件和收纳端子的端子收纳构件。在基板收纳构件和端子收纳构件处于嵌合状态时,电路基板插入到端子收纳构件的基板插入部,端子的接触部与电路基板连接。具备与电路基板连接的端子的连接器也被专利文献2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845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907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端子的接触部在与电路基板连接前露出于基板插入部。因此,有可能来自外部的异物与端子的接触部干涉,从而接触部损伤。
因此,本公开以提供能确保相对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可靠性的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连接构件,具有触点部;壳体,保持所述连接构件;以及保护构件,相对于所述连接构件能移位到保护所述触点部的保护位置、和使所述触点部与电路基板接触的连接位置,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保护构件保持于所述保护位置的锁定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能确保相对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可靠性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后保持体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第2壳体位于初期位置、保护构件位于保护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后保持体从图3的状态朝向正式卡止位置的中途从动解除部使被锁定部挠曲变形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后保持体从图4的状态达到正式卡止位置、进一步地第2壳体达到嵌合位置、并且保护构件达到连接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被锁定部的被锁定主体配置于各锁定部与限制脱离部之间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示出辅助锁定片配置于辅助止动部与各辅助限制部之间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示出限制移位部的限制主体配置于临时卡止部与正式卡止部之间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示出解除锁定部使限制移位部挠曲变形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示出限制移位部从图9的状态弹性复原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连接构件,具有触点部;壳体,保持所述连接构件;以及保护构件,相对于所述连接构件能移位到保护所述触点部的保护位置、和使所述触点部与电路基板接触的连接位置,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保护构件保持于所述保护位置的锁定部。根据该构成,在保护构件位于保护位置时,连接构件的触点部被保护构件保护,能避免异物干涉触点部。因此,在保护构件位于连接位置时,能够良好地实现连接构件的触点部与电路基板接触的状态。特别是,因为保护构件被锁定部保持于保护位置,所以能防止保护构件从保护位置意外移动。
(2)优选的是,具备能与所述壳体嵌合的对方壳体,所述对方壳体具有将所述锁定部的保持状态解除的解除锁定部。根据该构成,能伴随壳体与对方壳体嵌合而将锁定部的保持状态解除,能省略用于将保持状态解除的特别工序。
(3)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有保持所述连接构件的第1壳体和保持所述保护构件的第2壳体,所述锁定部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第2壳体设置有与所述锁定部卡止的被锁定部。根据该构成,不必在保护构件设置被锁定部,能避免保护构件的结构变得复杂。
(4)优选的是,具备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能移位到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的解除构件,所述解除构件具有:限制移位部,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上限制向所述正式卡止位置的移位;和从动解除部,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上将所述锁定部和所述被锁定部的卡止状态解除,所述解除锁定部将所述限制移位部的限制移位状态解除。根据该构成,在壳体和对方壳体嵌合时,限制移位部的限制移位状态被解除锁定部解除,解除构件能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位。当解除构件达到正式卡止位置时,则从动解除部将锁定部和被锁定部的卡止状态解除,保护构件能从保护位置向连接位置移位。解除锁定部不将锁定部和被锁定部的卡止状态直接解除,因此能避免对方壳体的结构变得复杂。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基本结构>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连接器1具备相互能嵌合的壳体10及对方壳体90、收纳于壳体10的端子零件40、以及组装于壳体10的后保持体70。壳体10、对方壳体90以及后保持体70为合成树脂制。壳体10具有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端子零件40是导电金属制的板材。如图3所示,端子零件40具有连接构件41和保护构件42。连接构件41保持于第1壳体11。保护构件42保持于第2壳体12。对方壳体90固定于未图示的箱体。在箱体内设置有电路基板100。连接构件41的后述的触点部53与电路基板100电连接。
保护构件42相对于连接构件41能相对移位到保护触点部53的保护位置、和使触点部53与电路基板100连接的连接位置。在壳体10与对方壳体90嵌合时,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借助后保持体70相互相对移位,连接构件41能从保护位置达到连接位置。后保持体70构成为容许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的相对移位的解除构件。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壳体10及对方壳体90在嵌合开始时相互相向的面侧作为前侧。
<对方壳体>
如图1所示,对方壳体90具有与未图示的箱体相连的凸缘部91和从凸缘部91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罩部92。对方壳体90在整体上成为在宽度方向扁平的形状。罩部92在上壁的上表面具有对方壳体锁定部93及解除锁定部94。对方壳体锁定部93在上壁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在宽度方向成对地突设。解除锁定部94在上壁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一侧沿前后方向呈肋状突设。在解除锁定部94的前端部高出一级地突设有解除锁定主体95。如图9所示,解除锁定主体95的前表面倾斜地配置,位于罩部92的前端侧(开口端侧)。解除锁定主体95的后表面倾斜地配置,与解除锁定部94的肋状的突条部96相连。
<壳体>
壳体10通过在第1壳体11的前部组装第2壳体12而构成。壳体10在整体上成为在宽度方向长的扁平形状。
如图4所示,第2壳体12具有第2壳体主体13和将第2壳体主体13的外周包围的筒状部14。第2壳体主体13具有多个前侧腔15。各前侧腔15以在高度方向排列两层且在宽度方向排列多个的方式配置。
第2壳体主体13具有多个矛状部16。各矛状部16从前侧腔15的内侧面(上层的前侧腔15的上表面及下层的前侧腔15的下表面)向前方延伸,具有突出到前侧腔15内的部分。在前侧腔15插入保护构件42。保护构件42被矛状部16弹性地卡止,保持于第2壳体12。
第2壳体12在成为上下的各前侧腔15之间的上下中央部具有基板插入部17。如图2所示,基板插入部17形成沿着宽度方向的狭缝槽状,在第2壳体12的前表面及两侧面开口。基板插入部17在第2壳体12内与上下的各前侧腔15连通。
如图1及图3所示,第2壳体12具有向后方突出的被锁定部18。被锁定部18成为在第2壳体主体13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设、进一步向后方延伸的形状。被锁定部18形成为门型框状。被锁定部18在后端部具有在宽度方向架设的形态的被锁定主体19。被锁定主体19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
如图7所示,第2壳体12在第2壳体主体13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突起状的辅助止动部21。辅助止动部21的前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辅助止动部21的后表面倾斜地配置。另外,第2壳体12在第2壳体主体13的下表面中的比辅助止动部21靠前方具有在宽度方向成对的辅助限制部22。各辅助限制部22的前后表面倾斜地配置。如图4所示,被锁定部18的前部、辅助止动部21以及各辅助限制部22配置于第2壳体主体13与筒状部14之间。
如图4所示,第1壳体11具有第1壳体主体23、将第1壳体主体23的外周包围的嵌合筒部24、以及从第1壳体主体23向前方突出的内筒部25。在第1壳体主体23的外周安装密封环20。在第1壳体主体23与嵌合筒部24之间嵌合对方壳体90的罩部92。密封环20被夹在罩部92与第1壳体主体23之间,将壳体10与对方壳体90之间液密地密封。
第1壳体11在第1壳体主体23的前方且内筒部25的内侧具有第2壳体插入部26。第2壳体主体13插入到第2壳体插入部26。第2壳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1能移位到较浅地插入到第2壳体插入部26的初期位置(参照图3及图4)、与从初期位置相对地后退并较深地插入到第2壳体插入部26的嵌合位置(参照图5)。第2壳体12随着从初期位置向嵌合位置移位,使从第1壳体11向前方的突出量减少。
第1壳体主体23在经由第2壳体插入部26与各前侧腔15连通的位置具有多个后侧腔27。在各后侧腔27插入连接构件41的后部。
在第1壳体主体23的后部组装总括橡胶栓30。总括橡胶栓30为硅橡胶等橡胶制,收纳于在第1壳体主体23的后表面开口的收纳部28。总括橡胶栓30在与各后侧腔27连通的位置具有多个密封孔29。在总括橡胶栓30的各密封孔29液密地插入与连接构件41连接的电线W。
在第1壳体主体23的收纳部28接续总括橡胶栓30收纳后保持体70。后保持体70保持于第1壳体主体23。总括橡胶栓30被后保持体70限制从收纳部28脱离。此外,关于后保持体70的结构将在后面详述。
在第1壳体11组装止动体32。止动体32能沿着第1壳体主体23的前表面在宽度方向移动。止动体32将连接构件41卡止。连接构件41被止动体32保持于第1壳体11。
如图4所示,第1壳体11具有上下一对空间部33。各空间部33在第1壳体主体2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配置于隔着各后侧腔27的上下端部。各空间部33在第1壳体主体23中在前后方向贯穿,与第2壳体插入部26及收纳部28连通。
第1壳体主体23在各空间部33的内侧面(离第1壳体主体23的上下中央近的一侧的壁面)具有突起状的止动体保持部34。止动体32被止动体保持部34限制从第1壳体主体23向前方脱离。
另外,第1壳体主体23在上层的空间部33的外侧面(离第1壳体主体23的上下中央远的一侧的壁面)具有突起状的锁定部35。如图6所示,锁定部35在上层的空间部33的外侧面中在宽度方向成对地设置。
第1壳体主体23在上层的空间部33的外侧面中且在比锁定部35靠前方的位置具有突起状的限制脱离部36。限制脱离部36位于在宽度方向成对的锁定部35之间。各锁定部35的前后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限制脱离部36的前后表面也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在各锁定部35及限制脱离部36能卡止第2壳体12的被锁定部18的被锁定主体19。
另外,如图6所示,第1壳体主体23在上层的空间部33的外侧面中,在比限制脱离部36靠后方且成对的锁定部35之间的位置具有从动导槽37。从动导槽37凹设于上层的空间部33的外侧面,与收纳部28连通。在从动导槽37能插入后保持体70的后述的从动解除部75。
如图1及图7所示,第1壳体主体23具有跨越下层的空间部33向前方突出的辅助锁定片38。辅助锁定片38呈门型框状,能卡止于第2壳体12的辅助止动部21及各辅助限制部22。
如图2所示,第1壳体11在嵌合筒部24的上壁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能挠曲变形的锁臂39。锁臂39将对方壳体锁定部93卡止,将壳体10和对方壳体90保持为嵌合状态。
在嵌合筒部24的上壁,在隔着锁臂39的宽度方向两侧突设有一对保护壁31。在嵌合筒部24的上壁的宽度方向一侧,如图1所示,突设有门型的插通部9。插通部9与配置于宽度方向一侧的保护壁31的前部连结。
如图8所示,第1壳体11在嵌合筒部24的上壁的宽度方向一侧具有临时卡止部8及正式卡止部7。临时卡止部8及正式卡止部7均形成为突起状。临时卡止部8配置于比正式卡止部7靠后方、且比正式卡止部7靠近第1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中央。临时卡止部8及正式卡止部7配置于保护壁31的侧方且插通部9的后方。
临时卡止部8的前表面倾斜地配置。临时卡止部8的后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正式卡止部7的前后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
第1壳体11在嵌合筒部24的上壁的宽度方向一侧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嵌合筒部24的前端开口的解除导槽6。解除导槽6将嵌合筒部24的上壁在上下方向(壁厚方向)贯穿地设置。解除导槽6与正式卡止部7的宽度方向一侧邻接地配置。解除导槽6的前部与插通部9的内侧连通地配置。如图9所示,对方壳体90的解除锁定部94能穿过插通部9插入到解除导槽6。
<后保持体>
后保持体7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4所示,以前部71能与收纳部28嵌合的尺寸构成。后保持体70的后部72比前部71大一圈,与前部71之间具有台阶73。后保持体70在与各密封孔29连通的位置具有多个插通孔74。在后保持体70的各插通孔74具有游隙地插入电线W。
如图1及图4所示,后保持体70具有向前方细长地突出的从动解除部75。从动解除部75在前部71的前表面上端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设。从动解除部75形成矩形的横截面形状。在从动解除部75的前端部向下突出地设置有爪状的按压部76。按压部76的前表面倾斜地配置。按压部76的后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
如图1所示,后保持体70在比从动解除部75靠上方具有向前方突出的限制移位部77。限制移位部77成为在后部72的上端的宽度方向一侧突设、进一步向前方延伸的形状。限制移位部77形成为门型框状。限制移位部77在前端部具有在宽度方向架设的形态的限制主体78。如图9所示,限制主体78的前后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此外,限制主体78沿着后部72的外周形状向宽度方向稍微弯曲。
后保持体70相对于第1壳体11能相对移位到临时卡止位置(参照图3)和正式卡止位置(参照图4及图5)。在后保持体70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如图8所示,限制主体78配置于正式卡止部7与临时卡止部8之间。在后保持体70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限制主体78从临时卡止部8离开而与正式卡止部7的前表面对置地配置。
<端子零件>
如图3所示,端子零件40通过在连接构件41的前部配置保护构件42而构成。保护构件42相对于连接构件41能相对移位到保护位置(参照图3及图4)和连接位置(参照图5)。
连接构件41通过对一片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为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连接构件41在前部具有弹性接触部43,在后部具有电线连接部44,在弹性接触部43与电线连接部44之间具有基部45。电线连接部44与电线W的导体部分(芯线部)及绝缘包覆部分别压接连接。
基部45形成为使板面沿着宽度方向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带板状。
连接构件41具有从基部45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两端向上突出的一对突片部48。各突片部48作为对端子零件40相对于壳体10的插入动作进行导向的稳定器执行功能。
止动体32能卡止于各突片部48。通过止动体32与突片部48的前端碰触,从而可限制保护构件42相对于连接构件41移位到连接位置。另外,通过止动体32向宽度方向移位而与突片部48的后端碰触,从而可限制保护构件42相对于连接构件41脱离。
连接构件41具有在比突片部48靠前方从基部45的宽度方向两端向下突出的一对侧部51(在图3中仅图示一方侧部51)。两侧部51成为使板面沿着上下方向并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连接构件41的前后中间部利用基部45和两侧部51形成门型的截面形状。在侧部51的前部下端设置有台阶部63。
保护构件42在整体上呈箱状、详细为方筒状,具有前壁、上壁、下壁以及一对侧壁。连接构件41的前部配置于保护构件42的内侧。
如图3所示,在保护构件42的上壁开口设置有俯视为矩形的矛状部孔54。另外,在保护构件42的上壁设置有在矛状部孔54的前缘向上方弯折的形态的卡止突起55。矛状部16的前端部进入矛状部孔54。卡止突起55被矛状部16的前端部卡止。
保护构件42在侧壁的后部具有保持部57。保持部57以与对置的上壁之间夹入连接构件41的前后中间部的方式配置。连接构件41的前后中间部在保持部57与上壁之间保持为容许移动的状态。
保护构件42在下壁的前后方向的中途具有朝向前方上坡倾斜的斜面部58。保护构件42中的下壁的前部成为经由斜面部58配置得比下壁的后部高一级的上层部59。在上层部59,在斜面部58的前方开口设置有连接孔61。电路基板100沿着上层部59配置。如图5所示,弹性接触部43的触点部53在连接位置上通过连接孔61与电路基板100的导电部101接触。
<连接器的组装结构>
在端子零件40插入到壳体10之前,保护构件42相对于连接构件41保持于保护位置。在保护构件42位于保护位置时,通过触点部53与斜面部58碰触,从而可限制连接构件41相对于保护构件42向前方移位(参照图3)。另外,在保护构件42位于保护位置时,通过侧部51的台阶部63与保持部57碰触,从而可限制连接构件41相对于保护构件42向后方移位。并且,在保护构件42位于保护位置时,弹性接触部43的触点部53在斜面部58的后方且在保护构件42的内侧配置成保护状态。因此,能避免异物与触点部53干涉。
另外,在端子零件40插入到壳体10之前,第2壳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1留在初期位置。在被锁定部18挠曲变形后,第2壳体12达到初期位置,被锁定主体19嵌入到各锁定部35与限制脱离部36之间(参照图3及图6)。另外,当第2壳体12达到初期位置时,则辅助锁定片38的前端部嵌入到各辅助限制部22与辅助止动部21之间(参照图7)。
通过被锁定主体19与各锁定部35的前表面碰触,而且辅助锁定片38的前端部与各辅助限制部22的后表面碰触,从而可限制第2壳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1移位到嵌合位置。通过被锁定主体19与限制脱离部36的后表面碰触,而且辅助锁定片38的前端部与辅助止动部21的前表面碰触,从而可限制第2壳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1从初期位置脱离。第2壳体主体13在初期位置上向比止动体32的前表面靠前方离开地配置(参照图3)。
在端子零件40插入到壳体10之前,后保持体70相对于第1壳体11留在临时卡止位置。当后保持体70达到临时卡止位置时,则限制移位部77的限制主体78嵌入到临时卡止部8与正式卡止部7之间(参照图8)。通过限制主体78与正式卡止部7的后表面碰触,从而可限制后保持体70相对于第1壳体11移位到正式卡止位置。通过限制主体78与临时卡止部8的前表面碰触,从而可限制后保持体70相对于第1壳体11从临时卡止位置脱离。后保持体70的前部71在临时卡止位置上以仅使一部分进入收纳部28的状态配置(参照图3)。后保持体70的后部72在临时卡止位置上在第1壳体11的后方露出地配置。
从动解除部75的后部将设置于总括橡胶栓30的通孔5贯穿。从动解除部75的前部插入到第1壳体11的空间部33,进入从动导槽37而被其导向。从动解除部75的按压部76配置于限制脱离部36的后方的各锁定部35间的位置(参照图6)。
在保护构件42位于保护位置的状态下,端子零件40从后方插入到壳体10。上下各层的端子零件40以相互上下反向的姿势插入到壳体10(未图示下层的端子零件40)。上层的端子零件40使各突片部48朝向上方配置,下层的端子零件40使各突片部48朝向下方配置。
保护构件42经由插通孔74、密封孔29以及后侧腔27插入到前侧腔15。当端子零件40正规插入到壳体10时,卡止突起55与矛状部16卡止,保护构件42在第2壳体12保持为防脱状态(参照图3)。保护构件42的连接孔61与基板插入部17连通地配置。另外,连接构件41中、电线连接部44侧的后部配置于后侧腔27,弹性接触部43侧的前部与保护构件42一起配置于前侧腔15。电线W液密地插入到密封孔29,通过插通孔74引出到外部。
保护构件42通过连接构件41的突片部48与止动体32碰触,从而被限制从保护位置向连接位置相对移位。
如上所述,在第2壳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1位于初期位置时,通过各锁定部35的卡止可限制第2壳体12向嵌合位置侧移位。保护构件42保持于第2壳体12,连接构件41保持于第1壳体11。因此,保护构件42通过各锁定部35的卡止,相对于连接构件41保持于保护位置。
接着,壳体10与对方壳体90嵌合。由此,电路基板100的一端部插入到基板插入部17。电路基板100的板面沿着宽度方向配置。在壳体10及对方壳体90的嵌合过程中,后保持体70的后部72向对方壳体90侧按压。
在壳体10与对方壳体90嵌合的过程中,解除锁定部94进入解除导槽6而被其导向。解除锁定主体95通过插通部9而与限制主体78碰触,使限制移位部77向上方挠曲变形(参照图9)。由此,限制主体78离开临时卡止部8的前表面及正式卡止部7的后表面,后保持体70相对于第1壳体11的限制移位状态解除。在壳体及对方壳体90的嵌合过程中,后保持体70维持向对方壳体90侧按压的状态。因此,后保持体70伴随限制移位状态解除,而相对于第1壳体11向正式卡止位置侧移位。
当后保持体70达到正式卡止位置时,则限制移位部77弹性复原,限制主体78与突条部96碰触并且与正式卡止部7的前表面对置地配置(参照图10)。后保持体70的台阶73在正式卡止位置上以与第1壳体11的后端碰触的方式配置。由此,后保持体70相对于壳体10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
另外,当后保持体70达到正式卡止位置时,从动解除部75的按压部76与被锁定主体19碰触,使被锁定部18向空间部33的下方挠曲变形(参照图4)。于是,被锁定主体19离开各锁定部35的前表面,第2壳体12变为相对于第1壳体11能向嵌合位置移位的状态。
这样,通过后保持体70移位到正式卡止位置,从而第2壳体12也能相对于第1壳体11向嵌合位置侧移位。当第2壳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1向嵌合位置侧移位时,则辅助锁定片38的前端部跨上各辅助限制部22的后表面,辅助锁定片38挠曲变形。
并且,当第2壳体12达到嵌合位置时,则被锁定部18弹性复原,被锁定主体19与按压部76的后表面对置地配置(参照图5)。辅助锁定片38也弹性复原,辅助锁定片38的前端部与各辅助限制部22的前表面对置地配置。这样,第2壳体12借助后保持体70相对于第1壳体11保持于嵌合位置。另外,锁臂39将对方壳体锁定部93弹性地卡止,壳体10及对方壳体90保持为嵌合状态。第2壳体主体13在嵌合位置上较深地插入到第2壳体插入部26,以与止动体32的前表面碰触的方式配置。
伴随第2壳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1向嵌合位置侧移位,保护构件42也相对于连接构件41向连接位置侧移位。当从连接构件41侧观看时,连接构件41相对于保护构件42相对地前进。
在连接构件41及保护构件42相对移位的过程中,弹性接触部43挠曲变形,触点部53在斜面部58滑动,进一步地,触点部53的下端暂且跨上上层部59。
当第2壳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1达到嵌合位置时,则保护构件42也相对于连接构件41达到连接位置。触点部53在连接位置上从上层部59落下,通过连接孔61与电路基板100的导电部101接触(参照图5)。弹性接触部43维持挠曲变形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保护构件42位于保护位置时,连接构件41的触点部53被保护构件42保护,能避免异物干涉触点部53。因此,在保护构件42位于连接位置时,能良好地实现触点部53与电路基板100接触的状态。特别是,因为保护构件42被各锁定部35保持于保护位置,所以能防止保护构件42从保护位置意外移位。
另外,根据壳体10和对方壳体90的嵌合动作,对方壳体90的解除锁定部94将各锁定部35的保持状态(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的相对移位被限制、保护构件42相对于连接构件41保持于保护位置的状态)解除,因此能省略用于将各锁定部35的保持状态解除的特别工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各锁定部35设置于第1壳体11,与各锁定部35卡止的被锁定部18设置于第2壳体12,在保护构件42设置被锁定部18。因此,能避免保护构件42的结构由于形成被锁定部18的原因而变得复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解除构件的后保持体70具有:限制移位部77,在临时卡止位置上限制向正式卡止位置的移位;和从动解除部75,在正式卡止位置上将锁定部35和被锁定部18的卡止状态解除,解除锁定部94构成为将限制移位部77的限制移位状态解除。因此,通过限制移位部77的限制移位状态被解除锁定部94解除,从而后保持体70能移位到正式卡止位置。进一步地,在正式卡止位置上,从动解除部75将锁定部35和被锁定部18的卡止状态解除,第2壳体12能移位到嵌合位置,并且保护构件42也能移位到连接位置。解除锁定部94不直接将锁定部35和被锁定部18的卡止状态解除,因此能将解除锁定部94设为简单的结构,进而能避免对方壳体90的结构变得复杂。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解除构件是具有总括橡胶栓的防脱功能的后保持体,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取代后保持体而设置专用的解除构件。另外,例如在电线盖装配于壳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后保持体,将电线盖设为解除构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解除锁定部构成为借助后保持体将锁定部和被锁定部的卡止间接地解除,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为由解除锁定部将锁定部和被锁定部的卡止直接解除。在解除锁定部将锁定部和被锁定部的卡止直接解除的情况下,后保持体也可以相对于壳体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而不是留在临时卡止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持保护构件的第2壳体具有被锁定部,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保护构件也可以具有被锁定部。在保护构件具有被锁定部的情况下,能从壳体省略第2壳体,将壳体设为单一构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护构件构成为端子零件的一部分,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保护构件也可以与端子零件独立地设置,例如保护构件也可以为合成树脂制,构成壳体的一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
5:通孔
6:解除导槽
7:正式卡止部
8:临时卡止部
9:插通部
10:壳体
11:第1壳体
12:第2壳体
13:第2壳体主体
14:筒状部
15:前侧腔
16:矛状部
17:基板插入部
18:被锁定部
19:被锁定主体
20:密封环
21:辅助止动部
22:辅助限制部
23:第1壳体主体
24:嵌合筒部
25:内筒部
26:第2壳体插入部
27:后侧腔
28:收纳部
29:密封孔
30:总括橡胶栓
31:保护壁
32:止动体
33:空间部
34:止动体保持部
35:锁定部
36:限制脱离部
37:从动导槽
38:辅助锁定片
39:锁臂
40:端子零件
41:连接构件
42:保护构件
43:弹性接触部
44:电线连接部
45:基部
48:突片部
51:侧部
53:触点部
54:矛状部孔
55:卡止突起
57:保持部
58:斜面部
59:上层部
61:连接孔
63:台阶部
70:后保持体
71:前部
72:后部
73:台阶
74:插通孔
75:从动解除部
76:按压部
77:限制移位部
78:限制主体
90:对方壳体
91:凸缘部
92:罩部
93:对方壳体锁定部
94:解除锁定部
95:解除锁定主体
96:突条部
100:电路基板
101:导电部
W:电线

Claims (1)

1.一种连接器,具备:
连接构件,具有触点部;
壳体,保持所述连接构件;以及
保护构件,相对于所述连接构件能移位到保护所述触点部的保护位置、和使所述触点部与电路基板接触的连接位置,
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保护构件保持于所述保护位置的锁定部,
所述连接器还具备能与所述壳体嵌合的对方壳体,
所述对方壳体具有将基于所述锁定部的保持状态解除的解除锁定部,
所述壳体具有保持所述连接构件的第1壳体和保持所述保护构件的第2壳体,
所述锁定部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第2壳体设置有与所述锁定部卡止的被锁定部,
所述连接器还具备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能移位到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的解除构件,
所述解除构件具有:
限制移位部,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上限制向所述正式卡止位置的移位;和
从动解除部,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上将所述锁定部和所述被锁定部的卡止状态解除,
所述解除锁定部将基于所述限制移位部的限制移位状态解除。
CN202080081777.9A 2019-12-02 2020-11-11 连接器 Active CN114747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7846A JP7303985B2 (ja) 2019-12-02 2019-12-02 コネクタ
JP2019-217846 2019-12-02
PCT/JP2020/041993 WO2021111827A1 (ja) 2019-12-02 2020-11-1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7093A CN114747093A (zh) 2022-07-12
CN114747093B true CN114747093B (zh) 2024-04-19

Family

ID=76220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1777.9A Active CN114747093B (zh) 2019-12-02 2020-11-1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6382A1 (zh)
JP (1) JP7303985B2 (zh)
CN (1) CN114747093B (zh)
WO (1) WO2021111827A1 (zh)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847U (zh) * 1988-02-01 1989-11-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能开盖的电器连接器
JPH0329280A (ja) * 1989-06-27 1991-02-07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US5037319A (en) * 1989-05-15 1991-08-06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with slide cover
JPH11162582A (ja) * 1997-11-27 1999-06-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1135400A (ja) * 1999-11-08 2001-05-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EP1137110A2 (en) * 2000-03-20 2001-09-26 Tyco Electronics France SAS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protection
JP2003068387A (ja) * 2001-08-28 2003-03-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443963A (zh) * 2006-05-15 2009-05-27 3M创新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2015015A (zh) * 2008-05-02 2011-04-13 泰尔茂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装体
CN102484333A (zh) * 2009-09-01 2012-05-3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和内窥镜
CN202362816U (zh) * 2011-09-28 2012-08-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
EP2557635A1 (en) * 2011-08-10 2013-02-1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omprising a housing including an inner housing having a seal portion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2957003A (zh) * 2011-08-25 2013-03-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6532332A (zh) * 2015-09-11 2017-03-22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端子接触保护的直角连接器
JP2017103160A (ja) * 2015-12-03 2017-06-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7408783A (zh) * 2015-02-06 2017-11-2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7453138A (zh) * 2016-05-30 2017-12-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879204A (zh) * 2017-05-09 2018-1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428203A (zh) * 2017-08-29 2019-03-0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装置以及阳型连接器
JP2019079667A (ja) * 2017-10-24 2019-05-2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CN110383595A (zh) * 2017-03-15 2019-10-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0462940A (zh) * 2017-03-21 2019-11-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914Y2 (ja) * 1981-02-02 1985-07-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無插抜力コネクタ
FR2570550B1 (fr) * 1984-09-18 1986-12-05 Bonhomme F R Perfectionnements aux dispositifs de connexion pour cartes de circuits imprimes
JPH0386581U (zh) * 1989-12-25 1991-09-02
JP3693859B2 (ja) 1999-07-15 2005-09-14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2014182901A (ja) 2013-03-18 2014-09-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DE102013225513A1 (de) 2013-05-29 2014-12-04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Anordnung zur elektrischen Kontaktierung und Steckverbindung umfassend eine solche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Zusammenstecken einer solchen Anordnung mit einer Gegen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847U (zh) * 1988-02-01 1989-11-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能开盖的电器连接器
US4940430A (en) * 1988-02-01 1990-07-1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openable cover
US5037319A (en) * 1989-05-15 1991-08-06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with slide cover
JPH0329280A (ja) * 1989-06-27 1991-02-07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H11162582A (ja) * 1997-11-27 1999-06-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1135400A (ja) * 1999-11-08 2001-05-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EP1137110A2 (en) * 2000-03-20 2001-09-26 Tyco Electronics France SAS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protection
JP2003068387A (ja) * 2001-08-28 2003-03-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443963A (zh) * 2006-05-15 2009-05-27 3M创新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2015015A (zh) * 2008-05-02 2011-04-13 泰尔茂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装体
CN102484333A (zh) * 2009-09-01 2012-05-3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和内窥镜
EP2557635A1 (en) * 2011-08-10 2013-02-1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omprising a housing including an inner housing having a seal portion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2957003A (zh) * 2011-08-25 2013-03-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2362816U (zh) * 2011-09-28 2012-08-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
CN107408783A (zh) * 2015-02-06 2017-11-2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6532332A (zh) * 2015-09-11 2017-03-22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端子接触保护的直角连接器
JP2017103160A (ja) * 2015-12-03 2017-06-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7453138A (zh) * 2016-05-30 2017-12-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383595A (zh) * 2017-03-15 2019-10-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0462940A (zh) * 2017-03-21 2019-11-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8879204A (zh) * 2017-05-09 2018-1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428203A (zh) * 2017-08-29 2019-03-0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装置以及阳型连接器
JP2019079667A (ja) * 2017-10-24 2019-05-2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7093A (zh) 2022-07-12
JP7303985B2 (ja) 2023-07-06
US20230006382A1 (en) 2023-01-05
JP2021089796A (ja) 2021-06-10
WO2021111827A1 (ja) 2021-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0784B (zh) 连接器
US11600948B2 (en) Connector
CN110350357B (zh) 连接器
MX2007015451A (es) Ensamble conector con dispositivo que asegura la posicion de terminal.
CN109616829B (zh) 连接器
JP5510346B2 (ja) コネクタ
EP3678263B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CN112821116B (zh) 连接器
CN114747093B (zh) 连接器
CN114586243B (zh) 连接器
CN215645170U (zh) 电气连接组件
US11095064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CN112821102B (zh) 连接器
CN114762196B (zh) 连接器
CN114846698A (zh) 连接器
CN112821134A (zh) 连接器
CN114762196A (zh) 连接器
CN112952410B (zh) 连接器
EP3748782B1 (en) Housing
CN114830458B (zh) 连接器
CN112952450B (zh) 连接器
CN114628937B (zh) 连接器
US20230335949A1 (en) Connector
CN116941139A (zh) 连接器
CN116848733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