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2196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2196A
CN114762196A CN202080083016.7A CN202080083016A CN114762196A CN 114762196 A CN114762196 A CN 114762196A CN 202080083016 A CN202080083016 A CN 202080083016A CN 114762196 A CN114762196 A CN 114762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er
housing
terminal fitting
connector
connec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30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村哲矢
小林丰
齐藤大亮
守安圣典
田中真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62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21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presenting a contact carrying strip, e.g. edge-like str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6Pin or blade contacts for sliding co-operation on one side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连接器(1)具备端子零件(40)插入的壳体(10)和安装于壳体(10)的止动体(70)。止动体(70)具有:后止动部(74),限制端子零件(40)的后退;和前止动部(73),限制端子零件(40)的前进。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收纳电路基板的基板收纳构件和收纳端子零件的端子收纳构件。在端子收纳构件的前表面,开口设置有基板插入部。在基板收纳构件和端子收纳构件处于嵌合状态时,电路基板插入到基板插入部,设置于电路基板板面的端子部和端子零件的接触部变为接触。
在端子收纳构件通过止动体插入口插入止动体。止动体的小突起与端子零件从后方碰触,限制端子零件向后方脱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845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端子零件通过与端子收纳构件的前表面侧碰触,从而使向前方的插入动作停止。但是,因为在端子收纳构件的前表面侧设置有基板插入部,所以有时难以确保足以限制端子零件的插入动作的强度。另外,也有可能端子零件陷入基板插入部。因此,有可能端子零件相对于端子收纳构件在正规的插入位置不停止。
因此,本公开以提供使端子零件在插入位置停止的可靠性高的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供端子零件插入的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止动体,所述止动体具有:后止动部,限制所述端子零件的后退;和前止动部,限制所述端子零件的前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使端子零件在插入位置停止的可靠性高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端子零件在连接位置上与电路基板连接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前,止动体位于临时卡止位置,连接构件在保护位置上与止动体的前止动部碰触,弹性接触部被保护构件保护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示出止动体从图3的状态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图5的C-C线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是图6的D-D线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止动体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在壳体的前表面侧通过窗部露出凸轮面的状态的放大主视图。
图10是示出在止动体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凸轮面从窗部退避而配置于壳体的内侧的状态的放大主视图。
图11是端子零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外壳体的主视图。
图13是止动体的主视图。
图14是止动体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供端子零件插入的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止动体,所述止动体具有:后止动部,限制所述端子零件的后退;和前止动部,限制所述端子零件的前进。根据该构成,因为止动体的前止动部限制端子零件的前进,所以能够从壳体省略相当于前止动部的结构,或者将相当于设置于壳体的前止动部的结构简化。特别是,即使是难以在壳体设置相当于前止动部的结构的情况,也能够限制端子零件的前进。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使端子零件在插入位置停止的可靠性。
(2)优选的是,所述止动体相对于所述壳体能移位到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所述后止动部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上限制所述端子零件的后退,所述前止动部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上限制所述端子零件的前进。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止动体的移位操作从限制端子零件的前进的状态变化为限制端子零件的后退的状态。
(3)优选的是,所述端子零件具有连接构件和保护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相对于所述保护构件能移位到被所述保护构件保护的保护位置、和在比所述保护位置靠前方与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位置,在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连接构件构成为在所述保护位置上与所述前止动部碰触。根据该构成,因为止动体的前止动部限制连接构件的前进,所以能够防止连接构件相对于保护构件从保护位置向连接位置意外地移位。其结果是,能够良好地实现连接构件在保护位置上被保护构件保护的状态。
(4)优选的是,所述止动体在前表面侧具有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凸轮面,所述凸轮面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上配置成在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侧露出。根据该构成,在止动体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只是对凸轮面从壳体的前表面侧赋予按压力,就能使止动体向正式卡止位置侧移位。因此,在使止动体移位到正式卡止位置时,不必进行复杂的操作就能够提高作业性。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基本结构>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连接器1具备壳体10、端子零件40以及止动体70。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内壳体11和外壳体12。端子零件40为金属制的板材,如图11所示,具有连接构件41和保护构件42。止动体70为合成树脂制,是单一构件。如图2所示,连接构件41被止动体70保持于外壳体12。保护构件42保持于内壳体11。壳体10与对方连接器90嵌合。对方连接器90固定于未图示的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电路基板100。连接构件41与电路基板100电连接。
<壳体>
如图2所示,壳体10通过在外壳体12的前部组装内壳体11而构成。如图5所示,壳体10在整体上形成为在宽度方向长的扁平形状。如图1所示,内壳体11具有多个前侧腔13。各前侧腔13在内壳体11中在上下方向排列配置有两层,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
如图2所示,内壳体11在与各前侧腔13对应的位置具有矛状部14。各矛状部14成为从各前侧腔13的内壁面(上层的前侧腔13的上表面及下层的前侧腔13的下表面)向前方延伸并突出到前侧腔13内的形状。在各前侧腔13中插入保护构件42。保护构件42被矛状部14弹性地卡止,保持于内壳体11。
内壳体11在成为上下各前侧腔13间的上下中央部具有能收纳电路基板100的基板插入部15。如图1所示,基板插入部15形成沿着宽度方向的狭缝槽状,在内壳体11的前表面及两侧面开口。基板插入部15在内壳体11内与上下的各前侧腔13连通。
如图1所示,内壳体11在两侧面(宽度方向两侧的侧面)的上下中央部具有一对窗部16。各窗部16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前端开口的凹槽状。各窗部16在内侧与基板插入部15连通。
如图2所示,外壳体12具有壳体主体17、将壳体主体17的外周包围的嵌合筒部18、以及从壳体主体17向前方突出的内筒部19。在壳体主体17的外周安装密封环20。在壳体主体17与嵌合筒部18之间嵌合对方连接器90的罩部91。密封环20被夹在罩部91与壳体主体17之间,将壳体10与对方连接器90之间液密地密封。在嵌合筒部18的上壁设置有锁臂21。锁臂21将对方连接器90的罩部91卡止,将壳体10和对方连接器90保持为嵌合状态。
外壳体12在壳体主体17的前方且内筒部19的内侧具有内嵌合部22。内壳体11能与内嵌合部22嵌合。内壳体11相对于外壳体12能移位到与内嵌合部22较浅地嵌合的初期位置(参照图3及图4)、和从初期位置相对地后退并与内嵌合部22较深地嵌合的嵌合位置(参照图2)。内壳体11随着从初期位置移动到嵌合位置而使从外壳体12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量减少。在内壳体11和外壳体12设置有将内壳体11分别保持于初期位置和嵌合位置的锁定结构。当壳体10与对方连接器90嵌合时,则利用设置于对方连接器90的解锁结构来解除锁定结构的保持状态,能进行内壳体11的移位操作。
如图2所示,壳体主体17在经由内嵌合部22与各前侧腔13连通的位置具有多个后侧腔23。在各后侧腔23插入连接构件41的后部。
在壳体主体17的后部组装总括橡胶栓24。总括橡胶栓24为硅橡胶等橡胶制,收纳于在壳体主体17的后表面开口的收纳部25。总括橡胶栓24在与各后侧腔23连通的位置具有多个密封孔36。在总括橡胶栓24的各密封孔36中液密地插入与连接构件41连接的电线30。
在壳体主体17的收纳部25接续总括橡胶栓24收纳有后保持体26。后保持体26保持于壳体主体17。总括橡胶栓24被后保持体26限制从收纳部25脱离。后保持体26在与各密封孔36连通的位置具有多个插通孔27。在后保持体26的各插通孔27中具有游隙地插入电线30。
如图12所示,壳体主体17在前表面(面向内嵌合部22的面)具有止动体安装面28。止动体安装面28是沿着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壁面。各后侧腔23的前端在止动体安装面28开口。止动体70能沿着止动体安装面28移位到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壳体主体17在隔着各后侧腔23的上下端部具有容许止动体70的组装的空间部29。空间部29在壳体主体17的上下端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在前后方向贯穿,与内嵌合部22及收纳部25连通。
壳体主体17在空间部29的内侧面(与壳体主体17的上下中央接近侧的平坦面)具有上下一对突起31。如图2所示,各突起31能与止动体70的后述的防脱部76卡止。
如图12所示,内筒部19在面向内嵌合部22的上下内表面的宽度方向一侧(图12的右侧)具有临时卡止接纳部32及正式卡止接纳部33。临时卡止接纳部32及正式卡止接纳部33均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内筒部19的前端开口的凹槽状。临时卡止接纳部32及正式卡止接纳部33在宽度方向排列设置。临时卡止接纳部32及正式卡止接纳部33能与止动体70的后述的卡止部78卡止。
内筒部19在两侧壁(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壁)具有在前端开口的一对凹部34。当内壳体11插入到内嵌合部22时,凹部34与窗部16连通地配置。此外,内筒部19的前端配置于比嵌合筒部18的前端靠前方。
<端子零件>
如图11所示,端子零件40通过在连接构件41的前部配置保护构件42而构成。连接构件41相对于保护构件42能在前后方向移位到保护位置(参照图3、图4以及图11)和连接位置(参照图2)。
连接构件41通过对一片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为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连接构件41在前部具有弹性接触部43,在后部具有电线连接部44,在弹性接触部43与电线连接部44之间具有基部45。
如图11所示,电线连接部44在前部具有线筒部46,在后部具有绝缘筒部47。绝缘筒部47呈开放筒状,以比线筒部46短的前后尺寸构成。线筒部46呈开放筒状,与电线30的导体部分(芯线部)压接连接。绝缘筒部47与电线30的绝缘包覆部压接连接。
基部45形成为使板面沿着宽度方向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带板状。
连接构件41具有从基部45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两端向上突出的一对突片部48、49。各突片部48、49具有作为引导端子零件40相对于壳体10的插入动作的稳定器的功能。
各突片部48、49形成在上端折回的双层板结构。各突片部48、49的前端及后端以沿着上下方向竖立的方式配置。各突片部48、49中的一方突片部(是图11的左侧的突片部,以下称为第1突片部48。)的前后尺寸比另一方突片部(是图11的右侧的突片部,以下称为第2突片部49。)的前后尺寸小。详细地讲,如图7所示,第1突片部48的前端配置于比第2突片部49的前端靠后方,第1突片部48的后端配置于与第2突片部49的后端相同的前后位置。如图6所示,第1突片部48的上端配置于与第2突片部49的上端相同的高度位置。
如图11所示,连接构件41具有在比各突片部48、49靠前方从基部45的宽度方向两端向下突出的一对侧部51(在图11中仅图示一方侧部51)。两侧部51成为使板面沿着上下方向而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连接构件41的前后中间部通过基部45和两侧部51形成门型的截面形状。在侧部51的前端下部设置有台阶部63。
连接构件41具有在前后方向呈轨状延伸的支点接纳部52。支点接纳部52成为在基部45的前后中间部向下折弯成加强筋状的形状。
如图2所示,弹性接触部43具有向下弯曲的侧视为半圆弧状的触点部53。触点部53的下端与电路基板100的导电部101(参照图1)电接触。
保护构件42在整体上呈箱状、详细为方筒状,具有前壁、上壁、下壁以及一对侧壁。连接构件41的前部配置于保护构件42的内侧。
在保护构件42的上壁,如图11所示,开口设置有俯视为矩形的矛状部孔54。另外,在保护构件42的上壁设置有在矛状部孔54的前缘向上方折弯的形态的卡止突起55。矛状部14的前端部进入矛状部孔54。如图2所示,卡止突起55被矛状部14的前端部卡止。
如图11所示,保护构件42具有在上壁的后部向下突出的压花状的支点部56。支点部56配置成在支点接纳部52内能向前后方向移位。
保护构件42在侧壁的后部具有保持部57。保持部57以与对置的上壁之间夹持连接构件41的前后中间部的方式配置(参照图3)。连接构件41的前后中间部在保持部57与上壁之间保持为被容许移动的状态。
保护构件42在下壁的前后方向的中途具有朝向前方以上坡倾斜的斜坡部58。如图2所示,保护构件42中的下壁的前部经由斜坡部58成为比下壁的后部配置得高一级的上层部59。在上层部59且斜坡部58的前方,开口设置有连接孔61。电路基板100沿着上层部59配置。弹性接触部43的触点部53在连接位置上通过连接孔61与电路基板100的导电部101接触。
<止动体>
如图13及图14所示,止动体70具有在宽度方向长的主视为矩形的板状的止动体主体71。止动体主体71在与各后侧腔23连通的位置具有多个贯穿孔72。如图13所示,止动体主体71在各贯穿孔72的方形的开口缘处的外侧边部83(是从止动体主体71的上下中央离开侧的一边部,是上层的贯穿孔72的上边部及下层的贯穿孔72的下边部)具有前止动部73及后止动部74。
后止动部74呈矩形的板片状,使前后的板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后止动部74横跨经由贯穿孔72的开口缘处的宽度方向一侧的外侧角部(在图13中为上层的贯穿孔72的右上角部及下层的贯穿孔72的右下角部)相邻的外侧边部83和一侧边部84而突出。另外,后止动部74配置于贯穿孔72的后端部。后止动部74的后表面(后侧的板面)与止动体主体71的周围的后表面齐平地相连。
前止动部73与后止动部74同样,呈矩形的板片状,使前后的板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前止动部73横跨经由贯穿孔72的开口缘处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外侧角部(在图13中为上层的贯穿孔72的左上角部及下层的贯穿孔72的左下角部)相邻的外侧边部83和另一侧边部85而突出。另外,前止动部73配置于贯穿孔72的前端部。前止动部73的前表面(前侧的板面)与止动体主体71的周围的前表面齐平地相连。
在前止动部73与后止动部74之间,在贯穿孔72内形成有宽度方向的间隙。如后所述,前止动部73能够使连接构件41停止前进。后止动部74能够使连接构件41停止后退。
另外,如图13所示,止动体主体71在各贯穿孔72的方形的开口缘处的内侧边部86(是离止动体主体71的上下中央近侧的一边部,是上层的贯穿孔72的下边部及下层的贯穿孔72的上边部)具有限制部75。限制部75在贯穿孔72内配置于前止动部73的对角位置。限制部75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肋状,遍及贯穿孔72的前后方向的全长而设置。
限制部75横跨经由贯穿孔72的开口缘处的宽度方向一侧的内侧角部(在图13中为上层的贯穿孔72的右下角部及下层的贯穿孔72的右上角部)相邻的内侧边部86和一侧边部84而突出。如后所述,限制部75能够使保护构件42防脱。
止动体70在止动体主体71的上下缘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一对防脱部76。如图1所示,防脱部76在俯视时呈门型,从止动体主体71向后方突出。防脱部76具有在前端开口的卡合孔77。在卡合孔77中以能向宽度方向移位的方式插入外壳体12的突起31(参照图5及图6)。
止动体70具有从止动体主体71的上下缘的宽度方向一侧(图13的右侧)突出的上下一对卡止部78。各卡止部78成为与止动体主体71的上下缘平行地在宽度方向悬臂状延伸的形态。卡止部78能以与止动体主体71的上下缘连结的部位为支点向上下挠曲变形。卡止部78的顶端部形成向外侧突出的爪形状。
止动体70在止动体主体71的两侧缘(宽度方向两侧的侧缘)具有一对凸轮部81。各凸轮部81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肋状,在止动体主体71的两侧缘的上下中央部突出设置。凸轮部81的前表面成为随着向宽度方向外侧去而朝向后方倾斜的凸轮面82。如图9所示,凸轮面82在临时卡止位置上配置成通过窗部16在壳体10的前表面侧露出。
<连接器的组装结构>
在端子零件40插入到壳体10之前,连接构件41相对于保护构件42保持于保护位置。在连接构件41位于保护位置时,通过触点部53与斜坡部58碰触,从而限制连接构件41相对于保护构件42向前方移动(参照图3)。另外,在连接构件41位于保护位置时,通过侧部51的台阶部63与保持部57碰触,从而限制连接构件41相对于保护构件42向后方移动。并且,在连接构件41位于保护位置时,弹性接触部43的触点部53在斜坡部58的后方且在保护构件42的内侧配置成保护状态。因此,能够避免异物与触点部53干涉。
止动体70相对于外壳体12沿着止动体安装面28配置。防脱部76进入外壳体12的空间部29,外壳体12的突起31向防脱部76的卡合孔77内的宽度方向另一侧插入(参照图5)。通过突起31与防脱部76的卡合孔77的后端碰触,从而限制止动体70从止动体安装面28向前方脱离(参照图3)。
另外,在卡止部78挠曲变形后,通过卡止部78的顶端部插入到外壳体12的临时卡止接纳部32,从而止动体70相对于外壳体12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参照图5)。在止动体70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贯穿孔72与后侧腔23连通,前止动部73配置于连接构件41的插通路径(连接构件41在移动时通过的路径)内。另外,在止动体70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限制部75及后止动部74配置成向连接构件41的插通路径的外侧退避。前止动部73在临时卡止位置上将后侧腔23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外侧角部(上层的后侧腔23的左上角部及下层的后侧腔23的左下角部)遮盖。
内壳体11插入到外壳体12的内嵌合部22,内壳体11相对于外壳体12保持于初期位置(参照图3)。在内壳体11位于初期位置时,内壳体11配置成向比止动体70的前表面靠前方离开。宽度方向一侧的凸轮部81的凸轮面82以通过窗部16面向壳体10的前表面侧的方式配置(参照图9)。
接着,端子零件40从后方插入到壳体10。上下各层的端子零件40以相互上下反向的姿势插入到壳体10(下层的端子零件40未图示)。上层的端子零件40将各突片部48、49朝向上方配置,下层的端子零件40将各突片部48、49朝向下方配置。
保护构件42经由插通孔27、密封孔36以及后侧腔23插入到前侧腔13。当端子零件40正规插入到壳体10时,如图3所示,卡止突起55与矛状部14卡止,保护构件42在内壳体11保持为防脱状态。保护构件42的连接孔61与基板插入部15连通地配置。另外,连接构件41中的电线连接部44侧的后部配置于后侧腔23,弹性接触部43侧的前部与保护构件42一起配置于前侧腔13。电线30液密地插入到密封孔36,通过插通孔27引出到外部。
当端子零件40正规插入到壳体10时,保护构件42的前壁与内壳体11的前表面部38对置地配置。另外,如图7所示,第1突片部48的前端与前止动部73的后表面(后侧的板面)对置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即使针对连接构件41作用向前方的较大的挤压力,也通过第1突片部48的前端与前止动部73碰触,从而限制连接构件41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因此,可防止连接构件41相对于保护构件42从保护位置向连接位置意外地移位。
在壳体10与对方连接器90嵌合之前,止动体70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此时,未图示的棒状的治具插入到宽度方向一侧的窗部16。治具的顶端在窗部16内向后方移位,与对置的凸轮面82从前方碰触。当治具按压凸轮面82时,对凸轮部81赋予向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移动力(将来自前方的按压力变换成止动体70向宽度方向移动的凸轮的作用力),止动体70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参照图9及图10)。
在止动体70朝向正式卡止位置的过程中,卡止部78的顶端部从临时卡止接纳部32脱离,卡止部78挠曲变形。当止动体70达到正式卡止位置时,则卡止部78弹性复原,如图6所示,卡止部78的顶端部插入到正式卡止接纳部33。由此,止动体70相对于外壳体12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
外壳体12的突起31在止动体70向正式卡止位置的移动过程中,在防脱部76的卡合孔77内朝向宽度方向一侧移位,在止动体70到达正式卡止位置时,配置于防脱部76的卡合孔77内的宽度方向一侧。
在止动体70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如图8所示,前止动部73配置成向宽度方向另一侧离开第1突片部48。另外,在止动体70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后止动部74的前表面(前侧的板面)与第2突片部49的后端及第1突片部48的一部分(构成第1突片部48的双层板结构的内外板片部分中的内侧的板片部分)的后端对置地配置。另外,当止动体70达到正式卡止位置时,则限制部75相对于保护构件42以从后方离开的状态对置地配置(参照图4)。
接着,壳体10与对方连接器90嵌合。由此,电路基板100的一端部插入到基板插入部15。电路基板100的板面沿着宽度方向配置。另外,伴随壳体10与对方连接器90嵌合,将内壳体11和外壳体12保持于初期位置的锁定被解除,外壳体12相对于内壳体11能相对地前进。当进行壳体10的嵌合动作时,则内壳体11较深地插入到内嵌合部22。
在此,保护构件42保持于内壳体11,连接构件41保持于外壳体12。另外,如上所述,前止动部73离开第1突片部48而向插通路径的外侧退避,因此连接构件41相对于保护构件42前进的移位动作被容许。因此,当外壳体12和内壳体11相对地接近时,连接构件41和保护构件42也相对地接近。由此,连接构件41相对于保护构件从保护位置向连接位置侧移位。
在连接构件41的移动过程中,弹性接触部43挠曲变形,触点部53在斜坡部58滑动,进一步地,触点部53的下端暂时跨上上层部59。并且,支点部56从支点接纳部52的前端侧向后端侧相对地移位。
当内壳体11相对于外壳体12达到嵌合位置时,则连接构件41也达到连接位置(参照图2)。触点部53在连接位置上从上层部59落下,通过连接孔61与电路基板100的导电部101接触。弹性接触部43维持挠曲变形的状态。
另外,当内壳体11相对于外壳体12达到嵌合位置时,如图2所示,内壳体11以与止动体70的前表面碰触的方式配置。于是,保持于内壳体11的保护构件42的后端与限制部75的前表面对置地配置。
在此,当电线30被向后方强烈拉拽等而对端子零件40作用向后方的拉拔力时,则通过第2突片部49及第1突片部48的一部分与后止动部74的前表面碰触,从而限制连接构件41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另外,通过保护构件42的后端与限制部75的前表面碰触,从而也限制保护构件42进一步向后方移动。特别是,保护构件42与限制部75一起通过矛状部14的卡止而双重防脱。因此,在端子零件40正规插入到壳体10的状态下,连接构件41及保护构件42分别向后方移动被可靠地限制。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前止动部73设置于止动体70,所以即使是内壳体11的前表面部38作为端子零件40的前止动结构不能确保充分的强度等的情况,也能够使端子零件40在插入位置停止。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使端子零件40在插入位置停止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止动体70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前止动部73限制端子零件40的前进。另外,在止动体70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后止动部74限制端子零件40的后退。因此,根据止动体70的移位操作,能够简单地实现端子零件40的前止动状态及后止动状态。
在止动体70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连接构件41在保护位置上与前止动部73碰触,从而限制连接构件41相对于保护构件42前进。因此,能够良好地实现连接构件41在保护位置上由保护构件42保护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凸轮部81设置于止动体70,凸轮部81的前表面形成为朝向相对于前后方向向外侧倾斜的方向的凸轮面82,凸轮面82在临时卡止位置上配置成在壳体10的前表面侧露出。因此,通过从壳体10的前表面侧通过窗部16插入治具,从而凸轮面82被治具的顶端按压,能够使止动体70向正式卡止位置侧移位。因此,在使止动体70移位到正式卡止位置时,不必进行两阶段操作等复杂的操作,能够提高作业性。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端子零件由相互相对移位的连接构件及保护构件构成,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端子零件也可以由不能分离的单一构件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壳体由内壳体及外壳体构成,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壳体也可以由不能分离的单一构件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壳体作为端子零件的前止动结构具有前表面部,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壳体也可以不具有端子零件的前止动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
10:壳体
11:内壳体
12:外壳体
13:前侧腔
14:矛状部
15:基板插入部
16:窗部
17:壳体主体
18:嵌合筒部
19:内筒部
20:密封环
21:锁臂
22:内嵌合部
23:后侧腔
24:总括橡胶栓
25:收纳部
26:后保持体
27:插通孔
28:止动体安装面
29:空间部
30:电线
31:突起
32:临时卡止接纳部
33:正式卡止接纳部
34:凹部
36:密封孔
38:前表面部
40:端子零件
41:连接构件
42:保护构件
43:弹性接触部
44:电线连接部
45:基部
46:线筒部
47:绝缘筒部
48:第1突片部
49:第2突片部
51:侧部
52:支点接纳部
53:触点部
54:矛状部孔
55:卡止突起
56:支点部
57:保持部
58:斜坡部
59:上层部
61:连接孔
63:台阶部
70:止动体
71:止动体主体
72:贯穿孔
73:前止动部
74:后止动部
75:限制部
76:防脱部
77:卡合孔
78:卡止部
81:凸轮部
82:凸轮面
83:外侧边部
84:一侧边部
85:另一侧边部
86:内侧边部
90:对方连接器
91:罩部
100:电路基板
101:导电部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其中,
具备供端子零件插入的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止动体,
所述止动体具有:
后止动部,限制所述端子零件的后退;和
前止动部,限制所述端子零件的前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止动体相对于所述壳体能移位到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
所述后止动部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上限制所述端子零件的后退,
所述前止动部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上限制所述端子零件的前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零件具有连接构件和保护构件,
所述连接构件相对于所述保护构件能移位到被所述保护构件保护的保护位置、和在比所述保护位置靠前方与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位置,
在所述止动体位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连接构件构成为在所述保护位置上与所述前止动部碰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止动体在前表面侧具有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凸轮面,
所述凸轮面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上配置成在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侧露出。
CN202080083016.7A 2019-12-02 2020-11-11 连接器 Pending CN1147621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7842 2019-12-02
JP2019217842A JP7312360B2 (ja) 2019-12-02 2019-12-02 コネクタ
PCT/JP2020/041992 WO2021111826A1 (ja) 2019-12-02 2020-11-1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2196A true CN114762196A (zh) 2022-07-15

Family

ID=76220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3016.7A Pending CN114762196A (zh) 2019-12-02 2020-11-1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23447A1 (zh)
JP (1) JP7312360B2 (zh)
CN (1) CN114762196A (zh)
WO (1) WO20211118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36001A (ja) * 2022-09-05 2024-03-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19445A (en) * 1988-05-05 1989-12-06 Amp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JP2006344538A (ja) * 2005-06-10 2006-12-21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コネクタ
CN104348035A (zh) * 2013-08-05 2015-02-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638451A (zh) * 2013-11-11 2015-05-20 亚萨基北美有限公司 带有双重主锁定加固和独立副锁定的端子位置保证件
JP2017084570A (ja) * 2015-10-27 2017-05-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CN106797087A (zh) * 2014-10-15 2017-05-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7069299A (zh) * 2015-09-09 2017-08-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346891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WO2018215026A1 (de) * 2017-05-23 2018-11-29 Fep Fahrzeugelektrik Pirna Gmbh & Co. Kg Kontaktträger zur aufnahme und fixierung von kontaktelementen
CN109314336A (zh) * 2016-06-15 2019-02-0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9962358A (zh) * 2017-12-26 2019-07-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021854A (zh) * 2017-12-26 2019-07-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2933B2 (ja) * 2000-01-14 2009-11-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の端子係止構造
JP6574680B2 (ja) * 2015-10-28 2019-09-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19445A (en) * 1988-05-05 1989-12-06 Amp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JP2006344538A (ja) * 2005-06-10 2006-12-21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コネクタ
CN104348035A (zh) * 2013-08-05 2015-02-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638451A (zh) * 2013-11-11 2015-05-20 亚萨基北美有限公司 带有双重主锁定加固和独立副锁定的端子位置保证件
CN106797087A (zh) * 2014-10-15 2017-05-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7069299A (zh) * 2015-09-09 2017-08-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7084570A (ja) * 2015-10-27 2017-05-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CN109314336A (zh) * 2016-06-15 2019-02-0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8346891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WO2018215026A1 (de) * 2017-05-23 2018-11-29 Fep Fahrzeugelektrik Pirna Gmbh & Co. Kg Kontaktträger zur aufnahme und fixierung von kontaktelementen
CN109962358A (zh) * 2017-12-26 2019-07-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021854A (zh) * 2017-12-26 2019-07-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11826A1 (ja) 2021-06-10
US20230023447A1 (en) 2023-01-26
JP7312360B2 (ja) 2023-07-21
JP2021089794A (ja) 2021-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6891B (zh) 连接器
EP2362498B1 (en)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137285A1 (en)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s
JP2008543026A (ja) 端子位置保証装置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2436317B (zh) 连接器
KR20100027008A (ko) 전기 커넥터를 위한 단자 위치 확정 부재
CN114175405A (zh) 连接器
CN113517605B (zh) 连接器锁定结构
CN112821116B (zh) 连接器
CN114762196A (zh) 连接器
CN113169479A (zh) 连接器
CN112821134B (zh) 连接器
US11095064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CN114586243A (zh) 连接器
JP4987624B2 (ja) 分割式コネクタ
CN114747093B (zh) 连接器
US11108184B2 (en) Electical connector housing with guide portion for a retainer that locks in terminals
CN111509448B (zh) 接头连接器
CN112952410B (zh) 连接器
CN113228425B (zh) 连接器
JP7371465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端子金具
CN114586246A (zh) 连接器
CN116266683A (zh) 连接器
CN112563834A (zh) 连接器
CN114830458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