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6732B - 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转矩检测装置、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转矩检测装置、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6732B
CN114746732B CN202080082267.3A CN202080082267A CN114746732B CN 114746732 B CN114746732 B CN 114746732B CN 202080082267 A CN202080082267 A CN 202080082267A CN 114746732 B CN114746732 B CN 114746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oke
annular plate
tooth
plate portion
r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22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46732A (zh
Inventor
高坂成时
铃木俊朗
田中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321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1112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46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6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46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6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4Devices for sensing torque, or actuated thereb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3/00Measuring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mechanical efficiency, in general
    • G01L3/02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 G01L3/04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 G01L3/10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 G01L3/101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involv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01L3/104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involv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involving permanent mag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3/00Measuring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mechanical efficiency, in general
    • G01L3/02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 G01L3/14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is other than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 G01L3/1407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is other than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springs
    • G01L3/1428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is other than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springs using electrical transducers
    • G01L3/1435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is other than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springs using electrical transducers involv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22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he force applied to control members, e.g. control members of vehicles, triggers
    • G01L5/221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he force applied to control members, e.g. control members of vehicles, triggers to steering wheels, e.g. for power assisted ste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0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steering depending on driving conditions sensed and responded to, e.g. control circuits
    • B62D6/08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steering depending on driving conditions sensed and responded to, e.g. control circuits responsive only to driver input torque
    • B62D6/1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steering depending on driving conditions sensed and responded to, e.g. control circuits responsive only to driver input torque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nsing or determining torque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构成转矩检测装置时检测精度下降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其具备:第1磁轭部(310),具有环状的第1环板部(311)和在第1环板部(311)的内缘部侧以等间隔配置的多个第1齿部(312);及第2磁轭部(320),具有环状的第2环板部(321)和在第2环板部(321)的内缘部侧以等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齿部(322)。并且,第1磁轭部(310)在第1磁轭部(310)和第2磁轭部(320)的排列方向上,使得第1齿部(312)的最长的部分的最大宽度(L1)比第1环板部(311)的内缘部侧与外缘部侧之间的最小宽度(L2)窄;第2磁轭部(320)在排列方向上,使得第2齿部(322)的最长的部分的最大宽度(L1)比第2环板部(321)的内缘部侧与外缘部侧之间的最小宽度(L2)窄。

Description

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转矩检测装置、转向装置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9年11月2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217023号及2020年2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032101号,在此通过参照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在转矩检测装置中使用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转矩检测装置、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如下的转矩检测装置:利用磁传感器检测通过多极磁铁和磁轭部件的相对的旋转而产生的磁通的变化,基于磁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检测作用于扭杆的转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多极磁铁被形成为圆筒状,在该多极磁铁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有N极和S极。磁轭部件具备一对磁轭部,一对磁轭部为分别具备环板部和形成在环板部的内缘部侧的齿部的结构。并且,磁轭部件通过以形成在各磁轭部的齿部交替地排列的方式使各磁轭部对置配置而构成。此外,多极磁铁和磁轭部件以多极磁铁的中心轴与磁轭部件的中心轴(即,环板部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51830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构成转矩检测装置的情况下,存在因为组装时等的制造误差等而多极磁铁的中心轴和磁轭部件的中心轴偏离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在各磁轭部通过发生磁通的流动而产生磁极。因此,在多极磁铁的中心轴和磁轭部件的中心轴偏离的情况下,转矩的检测精度有可能下降。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构成转矩检测装置时抑制检测精度下降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转矩检测装置、以及转向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观点,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具备:第1磁轭部,具有环状的第1环板部、以及在第1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以等间隔配置并在针对第1环板部的面方向的法线方向上突出的多个第1齿部;以及第2磁轭部,具有环状的第2环板部、以及在第2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以等间隔配置并在针对第2环板部的面方向的法线方向上突出的多个第2齿部。并且,第1磁轭部及第2磁轭部其第1齿部和第2齿部在第1环板部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并且配置为,在第1磁轭部与第2磁轭部之间维持规定的间隔;第1磁轭部在第1磁轭部和第2磁轭部的排列方向上,第1齿部的最长的部分的最大宽度比第1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与外缘部侧之间的宽度的最窄的部分的最小宽度窄;第2磁轭部在排列方向上,第2齿部的最长的部分的最大宽度比第2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与外缘部侧之间的宽度中的最窄的部分的最小宽度窄。
由此,第1磁轭部、第2磁轭部其第1齿部、第2齿部的最大宽度比第1环板部、第2环板部的最小宽度窄。因此,在构成具备多极磁铁及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的转矩检测装置时,即使多极磁铁的中心轴和磁轭部件的中心轴偏离了,也能够使被从多极磁铁引导到第1齿部、第2齿部的磁通减少,能够使被从第1齿部、第2齿部引导到第1环板部、第2环板部的磁通减少。因而,能够减小在第1环板部、第2环板部产生的磁极的强度,能够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观点,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具备:第1磁轭部,具有环状的第1环板部、以及在第1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以等间隔配置并在针对第1环板部的面方向的法线方向上突出的多个第1齿部;以及第2磁轭部,具有环状的第2环板部、以及在第2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以等间隔配置并在针对第2环板部的面方向的法线方向上突出的多个第2齿部。并且,第1磁轭部及第2磁轭部其第1齿部和第2齿部在第1环板部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并且配置为,在第1磁轭部与第2磁轭部之间维持规定的间隔;第1磁轭部形成有使从第1齿部流到第1环板部的磁通减少的减少部;第2磁轭部形成有使从第2齿部流到第2环板部的磁通减少的减少部。
由此,第1磁轭部、第2磁轭部形成有使从第1齿部、第2齿部向第1环板部、第2环板部流动的磁通减少的减少部。因此,在构成具备多极磁铁及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的转矩检测装置时,即使多极磁铁的中心轴和磁轭部件的中心轴偏离,也能够减少被从第1齿部、第2齿部向第1环板部、第2环板部引导的磁通。因而,能够降低在第1环板部、第2环板部产生的磁极的强度,能够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观点,转矩检测装置具备:多极磁铁,构成为在包围旋转中心轴的周向上磁极交替地反转,上述多极磁铁以随着相对旋转而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与扭杆同轴地配置;上述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以包围多极磁铁、并使中心轴与旋转中心轴一致的方式配置;磁检测元件,输出与在第1磁轭部和第2磁轭部之间产生的磁通对应的检测信号;以及磁通引导部件,将在第1磁轭部与第2磁轭部之间产生的磁通向磁检测元件引导。
这样,通过在具备磁检测元件和磁通引导部件的转矩检测装置中应用上述磁轭部件,能够有效地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观点,设置于车辆的转向装置具备:上述的转矩检测装置;以及马达(6),基于由转矩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信号,输出对于驾驶者所操作的操舵部(5)的操作进行辅助的驱动力。
这样,通过对具备操舵部及马达等的转向装置应用上述转矩检测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另外,对各构成要素等赋予的带括号的附图标记,表示该构成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的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第1实施方式的转矩检测装置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转矩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图2所示的转矩检测装置的组装状态下的多极磁铁及磁轭部件放大的立体图。
图4A是磁轭部件的立体图。
图4B是沿着图4A中的IVB-IVB线的磁轭部件的剖视图。
图4C是第1、第2磁轭部的平面图。
图5A是表示图3所示的多极磁铁、第1磁轭部及第2磁轭部的相对旋转状态的侧视图。
图5B是表示图3所示的多极磁铁、第1磁轭部及第2磁轭部的相对旋转状态的侧视图。
图5C是表示图3所示的多极磁铁、第1磁轭部及第2磁轭部的相对旋转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磁传感器的正视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将磁传感器安装到收容壁而构成转矩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用来说明多极磁铁的中心轴和磁轭部件的中心轴偏离的情况下的在磁轭部件中产生的磁极的平面图。
图10是用来说明多极磁铁的中心轴和磁轭部件的中心轴偏离的情况下的在磁轭部件中产生的磁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检测信号与旋转角度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磁场强度与第1、第2环板部的磁通密度的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多极磁铁的最大偏心时的第1、第2环板部的磁通密度与输出变动振幅的关系的图。
图14是用来说明在将多极磁铁设为24极时、多极磁铁的中心轴和磁轭部件的中心轴偏离的情况下在磁轭部件中产生的磁极的平面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第2磁轭部的平面图。
图16是第3实施方式的转矩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1、第2磁轭部的平面图。
图18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1、第2磁轭部的平面图。
图19是第5实施方式的第1、第2磁轭部的立体图。
图20是第6实施方式的第1、第2磁轭部的立体图。
图21是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1、第2磁轭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对于相互相同或等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而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构成转矩检测装置、使用该转矩检测装置构成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搭载在车辆上的所谓的柱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进行说明。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如图1所示,具备方向盘(转向盘)5、电动马达6、转向齿轮机构7、连杆机构8和转矩检测装置10。并且,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根据驾驶者操作的方向盘5的操作状态来驱动电动马达6,将电动马达6的驱动力向转向齿轮机构7传递。由此,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经由连杆机构8辅助用来变更车轮T的朝向的操舵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方向盘5相当于操舵部。
转矩检测装置10被设置在方向盘5与转向齿轮机构7之间,以输出与方向盘5的操作状态对应的检测信号(例如电压)。具体而言,转矩检测装置10配置在第1轴11与第2轴12的连结部分。第1轴11以与方向盘5一起旋转的方式,经由未图示的连结机构与方向盘5连结。第2轴12经由未图示的连结机构与转向齿轮机构7连结。
第1轴11和第2轴12经由扭杆13在旋转中心轴C上被同轴地连结。并且,转矩检测装置10构成为,输出与由于以旋转中心轴C为中心的第1轴11和第2轴12的相对旋转而在扭杆13中产生的转矩对应的检测信号。另外,扭杆13如后述的图2所示,相对于第1轴11及第2轴12通过固定销14被固定。
接着,一边参照图2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转矩检测装置10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在以下的各图中,适当设定Z轴与旋转中心轴C平行的右手系XYZ正交坐标系。此时,将与Z轴平行的方向也称作轴向。另外,旋转中心轴C在多数情况下不与车高方向平行。
转矩检测装置10具备多极磁铁20。多极磁铁20以随着第1轴11与第2轴12的相对旋转而以旋转中心轴C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扭杆13同轴地配置。具体而言,多极磁铁20形成为圆筒状,被固定在第1轴11的下端部。该多极磁铁20构成为,在包围旋转中心轴C的周向上磁极交替地反转。
另外,所谓周向,典型的是指以旋转中心轴C与XY平面的交点为中心而形成在XY平面内的圆的圆周方向。此外,多极磁铁20在本实施方式中,N极和S极以22.5°间隔而配置各8极、共计16极。
在多极磁铁20的径向外侧,如图2及图3所示,配置有以与多极磁铁20对置的方式配置的大致圆筒状的磁轭部件30,该磁轭部件30具有第1磁轭部310及第2磁轭部320。以下,参照图2、图3、图4A~图4C对本实施方式的磁轭部件30的结构进行具体地说明。另外,在图2及图3中,将磁轭部件30的后述的保持部件340等省略而进行了表示。此外,图4C是从后述的第1磁轭部310的第1环板部311的一面311a及后述的第2磁轭部320的第2环板部321的一面321a侧观察的平面图。
磁轭部件30具有一对第1磁轭部310及第2磁轭部320、固定用轴环330、以及将它们一体地保持的保持部件340。
第1磁轭部310使用软磁性体材料而构成,具有第1环板部311和多个第1齿部312。具体而言,第1环板部311形成为具有一面311a及另一面311b的平板状且环状。即,在第1环板部311,在中心部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多个第1齿部312在第1环板部311的内缘部侧向该第1环板部311的一面311a侧突出并在周向上以等间隔排列。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环板部311其内径及外径为大致正圆状。此外,以下也将第1齿部312中的开口部侧的面称作第1齿部312的内表面312a。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齿部312呈从根部侧朝向前端部侧宽度变窄的前端变细形状。
同样,第2磁轭部320使用软磁性体材料而构成,具有第2环板部321和多个第2齿部322。具体而言,第2环板部321形成为具有一面321a及另一面321b的平板状且环状。即,在第2环板部321,在中心部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多个第2齿部322在第2环板部321的内缘部侧向该第2环板部321的一面321a侧突出,并且在周向上以等间隔排列。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环板部321其内径及外径呈大致正圆状。此外,以下将第2齿部322中的开口部侧的面也称作第2齿部322的内表面322a。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齿部322呈从根部侧朝向前端部侧宽度变窄的前端变细形状。
并且,第1磁轭部310和第2磁轭部320相互以一面311a、321a对置的方式配置。详细地讲,第1磁轭部310和第2磁轭部320以第1齿部312和第2齿部322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并且以具有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对置而配置。即,第1磁轭部310和第2磁轭部320以沿着轴向对置的方式配置有第1环板部311和第2环板部321。换言之,第1环板部311和第2环板部321以从轴向观察时重叠的方式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C所示,对于第1磁轭部310而言,在针对一面311a的法线方向(以下也简单称作法线方向)上,第1齿部312的最大宽度L1比第1环板部311的最小宽度L2窄。同样,对于第2磁轭部320而言,在针对一面321a的法线方向(以下也简单称作法线方向)上,第2齿部322的最大宽度L1比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宽度L2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呈前端变细形状,所以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宽度L1是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根部分的宽度。换言之,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宽度L1是与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连结的部分的宽度。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宽度L2是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内缘部与外缘部之间的长度中的最短的部分的长度,是内径与外径的差为最短的部分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其内径及外径呈大致正圆状。因此,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宽度L2例如为位于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中的相邻的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之间的中心的部分的宽度。
固定用轴环330如后述那样,是固定在第2轴12的环状的部件,夹着第2磁轭部320配置在与第1磁轭部310相反侧。
保持部件340是将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固定用轴环330一体地保持的部件,使用热塑性树脂等构成。具体而言,保持部件340呈具有内周面340a及外周面340b的大致圆筒状,以第1齿部312的内表面312a及第2齿部322的内表面322a从内周面340a侧露出的方式而形成。此外,在保持部件340,在外周面340b上形成有使第1环板部311的一面311a及第2环板部321的一面321a露出的槽部341。即,在保持部件340上,在外周面340b中的位于第1环板部311与第2环板部321之间的部分上形成有槽部341。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磁轭部件30的结构。并且,这样的磁轭部件30以第1磁轭部310及第2磁轭部320与多极磁铁20在径向上对置的方式,将固定用轴环330固定到形成在第2轴12的上端部的未图示的连结部而配置。具体而言,磁轭部件30以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与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而配置。此外,磁轭部件30其第1磁轭部310以将多极磁铁20的轴向上的一端部(即上端部)包围的方式配置,第2磁轭部320以将多极磁铁20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部(即下端部)包围的方式配置。因此,也可以说,第1磁轭部310及第2磁轭部320是形成有以旋转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形的开口部、沿着旋转中心轴C具有第1齿部312或第2齿部322的结构。另外,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也称作经过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中心的轴。
并且,磁轭部件30通过与第2轴12一体地旋转,能够相对于多极磁铁20相对地旋转。由此,第1磁轭部310及第2磁轭部320在多极磁铁20产生的磁场内形成磁回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相当于第1磁轭部310与第2磁轭部320的排列方向。
这里,在对于扭杆13没有作用扭转转矩的组装状态下,如图3及图5A所示,多极磁铁20、第1磁轭部310及第2磁轭部320在周向上相位匹配于中立状态。中立状态是全部的第1齿部312及第2齿部322的周向上的中心位置与N极和S极的边界一致的状态。另外,这里假设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与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一致。
并且,第1磁轭部310及第2磁轭部320如果由于与第1轴11、第2轴12的相对旋转而在扭杆13发生扭转转矩,则如图5B及图5C所示,相位从中立状态偏离。由此,第1磁轭部310及第2磁轭部320产生与相位偏离量对应的磁通密度B。
并且,转矩检测装置10如图2所示,通过以与第1磁轭部310及第2磁轭部320接近的方式配置具有磁检测元件70及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的磁传感器40,由此构成。磁传感器40构成为,输出与由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产生的磁通对应的检测信号、即输出与在扭杆13产生的扭转转矩对应的检测信号。以下,一边参照图6、图7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磁传感器4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图6、图7中的右手系XYZ正交坐标系与图2中的右手系XYZ正交坐标系对应。此外,在图6中将后述的覆盖件90省略而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磁传感器40如图6及图7所示,为具有传感器壳体50、电路基板60、磁检测元件70和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的结构。
传感器壳体50具备在Y轴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柱状的主部51和凸缘部52。另外,以下在传感器壳体50及主部51中,将图6中的纸面下侧也称作一端部侧,将图6中的纸面上侧也称作另一端部侧。并且,在后述的图8中,在传感器壳体50及主部51中,将位于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侧的端部也称作一端部侧,将与该一端部侧相反侧的端部也称作另一端部侧。
主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进行模成型而构成。并且,在主部51,在一端部侧形成有收容凹部53。该收容凹部53收容电路基板60,呈与电路基板60的外形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由于电路基板60呈平面矩形状,所以收容凹部53也呈平面矩形状。并且,在收容凹部53中,在侧面形成有凸部54。
主部51中的另一端部侧为与外部设备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部55,在连接器部55形成有开口部55a。另外,外部设备例如是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即电子控制单元的简称)等。
进而,在主部51,通过镶嵌成型而一体化有多条接线端56。具体而言,各接线端56以一端部从收容凹部53露出并且另一端部从开口部55a露出的方式装备在主部51。并且,接线端56中的从收容凹部53露出的一端部被插通在形成于后述的电路基板60的插通孔61中,与电路基板60电连接且机械连接。接线端56中的从开口部55a露出的另一端部与外部设备电连接。
凸缘部52由与主部51相比刚性高的金属材料构成,为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57的框状。另外,构成凸缘部52的金属材料使用铁或以铁为主成分的合金、或者铝或以铝为主成分的合金等。并且,凸缘部52以主部51贯通贯通孔57的方式而装备于该主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52装备在主部51中的比形成有收容凹部53的部分靠另一端部侧。另外,凸缘部52例如通过镶嵌成型而与主部51一体化。此外,凸缘部52例如通过在贯通孔57中插入主部51后使用粘接剂等而被固定到主部51。
此外,在凸缘部52,在外缘部形成有沿着Y轴方向贯通的固定孔58。
电路基板60呈具有一面60a及另一面60b的平面矩形状,形成有供接线端56的一端部插入的插通孔61。此外,电路基板60形成有与在收容凹部53形成的凸部54对应的凹部62。进而,电路基板60形成有供后述的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的延伸设置部82b插入的开口部63。
磁检测元件70输出与由第1磁轭部310和第2磁轭部320形成的磁回路的磁通对应的检测信号。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检测元件70在电路基板60的一面60a侧沿着X轴方向配置有两个。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具备两个磁检测元件70,即使一方由于故障等不能使用,也能够继续磁场的检测。
各磁检测元件70在内部封固霍尔元件等的磁感应元件等而构成,具有形成为平面视图中大致矩形状的主体部、以及装备于主体部的多个端子部。并且,在从相对于电路基板60的面方向的法线方向观察时,各磁检测元件70以主体部与开口部63重叠的方式被安装于电路基板60。
并且,如上述那样安装有磁检测元件70的电路基板60被配置在形成于主部51的收容凹部53。具体而言,电路基板60以另一面60b与收容凹部53的底面对置、开口部63位于传感器壳体50的一端部侧的方式而配置。此外,电路基板60以凹部62与形成在收容凹部53的凸部54嵌合(配合)并且接线端56被插通在插通孔61中的方式配置在收容凹部53。并且,电路基板60通过钎焊等与接线端56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由此被固定在收容凹部53。另外,也可以通过将凸部54热敛缝(热铆接)等,使电路基板60与传感器壳体50的机械的连接强度提高。
第1磁通引导部件81及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使用软磁性体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1磁通引导部件81为具有以X轴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方形带状的主体部81a、以及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弯折的延伸设置部81b的结构。同样,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为具有以X轴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方形带状的主体部82a、以及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弯折的延伸设置部82b的结构。
另外,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的延伸设置部81b、82b具备与磁检测元件70对应的数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两个磁检测元件70,所以在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分别具备两个延伸设置部81b、82b。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磁通引导部件81其主体部81a通过粘接剂等被固定在收容凹部53的侧面。此外,第1磁通引导部件81以延伸设置部81b的与主体部81a侧相反侧的端部(以下也称作前端部)与磁检测元件70的主体部对置并且接近的方式被弯折。
第2磁通引导部件82其主体部82a经由粘接剂等被固定在收容凹部53的底面,以使其与第1磁通引导部件81在轴向上对置。此外,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以使延伸设置部82b的与主体部82a侧相反侧的端部(以下也称作前端部)与磁检测元件70的主体部对置并且接近的方式被弯折,该前端部被插入在开口部63内。即,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以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开口部63的方式配置在收容凹部53。
由此,磁传感器40为在第1磁通引导部件81与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之间配置有磁检测元件70的结构。即,磁传感器40以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磁检测元件70、第1磁通引导部件81固定在共通的传感器壳体50的状态而构成。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磁传感器40与分别具备搭载磁检测元件70的部件、和搭载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的部件并将它们一体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磁检测元件70和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的位置关系偏离。
另外,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的延伸设置部81b的前端部及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的延伸设置部82b的前端部既可以与磁检测元件70相离地配置,也可以与磁检测元件70抵接。此外,第1磁通引导部件81及第2磁通引导部件82其主体部81a、82a配置在传感器壳体50的一端部侧,延伸设置部81b、82b以从主体部81a、82a朝向传感器壳体50的另一端部侧延伸的方式配置。
并且,在收容凹部53配置有将电路基板60、磁检测元件70及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一体地覆盖并固定的防水性的覆盖件90。由此,抑制电路基板60等暴露在水中,并且抑制磁检测元件70、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的位置关系变化。另外,这样的覆盖件90例如由环氧树脂构成。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磁传感器40的结构。并且,磁传感器40在构成转矩检测装置10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传感器壳体50的一端部侧朝向第1磁轭部310及第2磁轭部320侧而配置。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多极磁铁20及磁轭部件30被收容在收容壁W内。另外,在图8中,为了容易理解,表示磁轭部件30中的第1磁轭部310及第2磁轭部320,并且将第1磁轭部310及第2磁轭部320简略化表示。在图8中,对N极、扭杆13及第1齿部312施以了阴影。此外,收容壁W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构成图1所示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的机壳的壁材,形成为,将第1轴11或第2轴12可旋转地支承并覆盖。并且,在收容壁W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安装孔W1。
磁传感器40以传感器壳体50的一端部侧从安装孔W1插入到收容壁W的内部的方式被固定在收容壁W。具体而言,磁传感器40以凸缘部52的下端面抵接在安装孔W1的周围的收容壁W的外壁面(即,图8中的上侧的表面)的方式而配置。另外,凸缘部52的下端面是凸缘部52中的传感器壳体50的一端部侧的面。并且,磁传感器40通过将未图示的螺栓等穿过固定孔58而固定到收容壁W,由此被固定在收容壁W。
此外,磁传感器40以第1磁通引导部件81与第1磁轭部310磁耦合并且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与第2磁轭部320磁耦合的方式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传感器40以在轴向上第1磁通引导部件81与第1磁轭部310的第1环板部311对置、并且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与第2磁轭部320的第2环板部321对置的方式而配置。即,磁传感器40以第1磁通引导部件81及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位于在磁轭部件30形成的槽部341内的方式而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这样配置第1磁通引导部件81及第2磁通引导部件82,在磁轭部件30,在外周面340b形成有槽部341。并且,转矩检测装置10成为第1磁通引导部件81及第2磁通引导部件82被配置在第1磁轭部310的第1环板部311与第2磁轭部320的第2环板部321之间的部分中的一部分的状态。
由此,如果如上述那样在扭杆13产生扭转转矩,则在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之间产生与该扭转对应的磁通,该磁通穿过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被向磁检测元件70引导。因此,从磁检测元件70输出与磁通对应的检测信号。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转矩检测装置10的结构。这样的转矩检测装置10能够抑制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与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偏离的情况下的检测精度下降。以下,设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为中心轴C20,设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为中心轴C30,一边参照图9~图11一边对能够抑制检测精度下降的原理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9及图10中,将磁轭部件30的保持部件340等省略而表示。此外,在图9及图10中,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表示了使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宽度L1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321的最小宽度L2宽的以往的磁轭部件30的例子。以下,将这样的磁轭部件30也称作以往的磁轭部件30。
首先,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C20和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C30偏离的情况下,通过在第1环板部311及第2环板部321产生磁通的路径,构成N极和S极的磁极。磁通的路径也可以说是磁通的流动。具体而言,在第1环板部311及第2环板部321,以与经过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C20和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C30的假想直线K交叉的部分为边界,在一方的区域构成N极,在另一方的区域构成S极。
另外,第1磁轭部310和第2磁轭部320以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在周向上交替的状态对置而配置。因此,在第1环板部311产生的S极及N极的位置关系与在第2环板部321产生的S极及N极的位置关系相反。
在此情况下,从转矩检测装置10的磁传感器40输出的检测信号受到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产生的磁极的影响。例如,理想的是在假设多极磁铁20和磁轭部件30同时旋转的情况下,从磁传感器40输出的检测信号为一定。但是,如果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产生磁极,则如图11所示,成为发生360deg周期的输出变动(即振摆回转)的状态。另外,多极磁铁20和磁轭部件30同时旋转,也可以说是在多极磁铁20和磁轭部件30的相对位置不变化的状态下旋转。
因此,在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C20和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C30偏离的情况下,即使在检测到扭杆13的扭转转矩的情况下,也在从磁传感器40输出的检测信号添加图11所示的输出变动。因而,在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C20和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C30偏离的情况下,由于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产生的磁极的影响而检测精度下降。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其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宽度L1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宽度L2窄。因此,能够降低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产生的磁极的强度。
即,在如上述那样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C20和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C30偏离的情况下,磁通的路径成为从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流动至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路径。因此,通过使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宽度L1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宽度L2窄,能够减少被从多极磁铁20引导到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磁通。并且,能够减少被从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引导到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磁通。因而,能够降低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产生的磁极的强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使最大宽度L1比最小宽度L2窄,减少了被从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引导到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磁通。因此,也可以说通过使最大宽度L1比最小宽度L2窄而构成使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流动的磁通的磁通密度减小的减少部。
由此,从本实施方式的磁传感器40输出的检测信号,例如在多极磁铁20和磁轭部件30同时旋转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与以往的磁轭部件30相比输出变动变小。因而,本实施方式的转矩检测装置10能够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此外,在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C20和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C30偏离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例如在第1磁轭部310,第1环板部311的作为N极的部分中的距假想直线K较近的第2齿部322的附近的区域A磁通密度最容易变高。同样,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在第2磁轭部320,在第2环板部321的作为N极的部分中的距假想直线K较近的第1齿部312的附近磁通密度最容易变高。
并且,如图12所示,如果多极磁铁20的偏离量(即偏心量)变大而磁场强度变大,则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磁通密度逐渐变大。在此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的研究,如图13所示,在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C20和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C30偏离最多时(即最大偏心时),确认了以下情况。即,确认了如果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产生的磁通的最大密度是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饱和磁通密度的50%以下,则能够大幅地抑制输出变动。即,确认了能够大幅地抑制检测精度下降。因此,优选的是对于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调整最大宽度L1和最小宽度L2,以使得在多极磁铁20的最大偏心时,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产生的磁通的最大密度是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饱和磁通密度的50%以下。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轭部件30其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宽度L1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宽度L2窄。因此,能够减少被从多极磁铁20引导到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磁通,能够减少被从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引导到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磁通。因而,能够减少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产生的磁极的强度,即使在构成了转矩检测装置10时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C20和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C30偏离了,也能够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转矩检测装置10是在第1磁轭部310的第1环板部311与第2磁轭部320的第2环板部321之间的部分中的一部分上配置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的结构。即,本实施方式的转矩检测装置10与以下结构相比,使得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小型化,上述结构是配置将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包围并且在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的径向上与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对置且呈环状的磁通引导部件的结构。因此,与这样的结构相比,本实施方式的转矩检测装置10,由于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与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的对置面积变小,所以由中心轴C20、C30的偏离带来的影响容易变大。因而,如上述那样,通过使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宽度L1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宽度L2窄,从而本实施方式的转矩检测装置10能够有效地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并且,如上述那样,通过使得在多极磁铁20的最大偏心时,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产生的磁通的最大密度是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饱和磁通密度的50%以下,从而能够大幅地抑制输出变动。具体而言,通过以满足磁通密度的关系的方式成为调整了最大宽度L1和最小宽度L2的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从而能够大幅地抑制输出变动。即,能够大幅地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多极磁铁20的极数是16极的例子,但多极磁铁20的极数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多极磁铁20也可以为N极和S极各12极的合计24极。在此情况下,如图14所示,在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C20和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C30偏离的情况下也发生同样的现象。即,在第1环板部311及第2环板部321中,以与经过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C20和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C30的假想直线K交叉的部分为边界,在一方的区域构成N极,在另一方的区域构成S极。因此,通过做成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宽度L1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宽度L2窄的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从而能够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第2实施方式)
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在第1环板部311及第2环板部321形成有环板部侧固定部。关于其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上,在外缘部形成有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一部分被去除后的定位用凹部311c、321c。另外,该定位用凹部311c、321c是在将第1、第2环板部311、321配置到成形模内并使熔融树脂流入到该成形模内来构成上述保持部件340时,用来使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与形成于成形模的成形模侧固定部嵌合(配合)而进行固定的结构。即,定位用凹部311c、321c用来在将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配置到成形模内时抑制第1环板部311和第2环板部321的位置偏离。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用凹部311c、321c相当于环板部侧固定部。
并且,在这样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形成有定位用凹部311c、321c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宽度L2为以下这样。即,如上述那样,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其内径及外径被做成大致正圆状。因此,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宽度L2成为形成有定位用凹部311c、321c的部分的宽度,成为去除定位用凹部311c、321c后的部分的宽度。即,本实施方式的最小宽度L2为内径与定位用凹部311c、321c的底面之间的长度。
这样,在形成有定位用凹部311c、321c的部分的宽度为最小宽度L2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内径及外径没有被做成大致正圆状、形成有定位用凹部311c、321c的部分的宽度不为最小宽度的情况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规定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宽度L2。
此外,在上述中,说明了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双方形成有定位用凹部311c、321c的例子,但也可以仅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某一方形成定位用凹部。进而,作为环板部侧固定部的定位用凹部311c、321c也可以不是形成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外缘部,而是形成在内缘部,也可以形成在内缘部与外缘部之间的中间部。另外,在环板部侧固定部形成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中间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环板部侧固定部称作定位用孔部。
(第3实施方式)
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变更了第1磁通引导部件81及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的结构。关于其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第1、第2磁通引导部件81、82呈具有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外径大的直径的环状。并且,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以与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在径向上对置的方式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与传感器壳体50为分体而具备。
这样,即使为以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与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在径向上对置的方式配置的转矩检测装置10,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在上述中,说明了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为完全的环状,但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也可以不为完全的环状,例如也可以为半圆状。此外,在这样以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与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在径向上对置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保持部件340的外周面340b上不形成槽部341。
(第4实施方式)
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2实施方式,在第1环板部311及第2环板部321追加了凸部。关于其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上,在外缘部形成有将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一部分去除后的定位用凹部311c、321c。并且,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上,在内缘部形成有用来增加由于定位用凹部311c、321c而被减少的部分的凸部311d、321d。
具体而言,凸部311d、321d形成在与经过定位用凹部311c、321c的沿着径向的假想直线交叉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11d、321d形成为,在与形成有定位用凹部311c、321c的外缘部对置的内缘部上向内缘部侧突出。
由此,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形成定位用凹部311c、321c从而被除去的部分通过凸部311d、321d被填补。因此,对于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而言,能够使形成有定位用凹部311c、321c的部分的与周向正交的截面积增加。即,凸部311d、321d作为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截面积增加部发挥功能。因而,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使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饱和磁通密度增加,能够抑制发生输出变动。
另外,在图17中,设形成有定位用凹部311c、321c和凸部311d、321d的部分的宽度为最小宽度L2。但是,最小宽度L2也可以是与形成有这些定位用凹部311c、321c及凸部311d、321d的部分不同的部分的宽度。
(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对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也可以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上,在内缘部与外缘部之间的中间部形成作为环侧固定部的定位用孔部311e、321e。在此情况下,凸部311d、321d只要形成在与经过定位用孔部311e、321e的沿着径向的假想直线交叉的部分上即可。另外,在图18中,由于定位用孔部311e、321e形成在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与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外缘部之间,所以在外缘部形成凸部311d、321d。但是,在定位用孔部311e、321e形成在与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和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外缘部之间的部分不同的部分上的情况下,凸部311d、321d也可以形成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内缘部。
(第5实施方式)
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构成有使从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向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流动的磁通减少的减少部。关于其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形成有使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流动的磁通的磁通密度减小的减少部。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为具有辅助板部311f、321f的结构。辅助板部311f、321f使用与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相同的材料构成,呈与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同样的环板状。并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其厚度t2比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厚度t1厚。
另外,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厚度t1,是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内表面312a、322a和与该内表面312a、322a相反侧的外表面之间的长度。此外,辅助板部311f、321f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为,构成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另一面311b、321b。但是,辅助板部311f、321f也可以配置为,构成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一面311a、321a。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使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为具有辅助板部311f、321f的结构。并且,使得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与法线方向正交的部分的截面积的最大截面积S1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与周向正交的部分的截面积的最小截面积S2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呈从根本部分侧朝向前端部侧宽度变窄的前端变细形状,所以最大截面积S1为根部分的面积。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使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截面积S1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截面积S2小,从而构成减少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制造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时的加工性等,将最大宽度L1及最小宽度L2设为3~4mm。此外,将具有辅助板部311f、321f的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厚度t2设为0.8~1.2mm。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设定最大宽度L1及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厚度t2,以使最大宽度L1相对于厚度t2的比率为2.5以上。此外,对于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设定最小宽度L2以及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厚度t2,以使最小宽度L2相对于厚度t2的比率为2.5以上。并且,将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截面积S1(即,根部分的截面积)设为2.4mm2以上。但是,如上述那样,使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截面积S1比第1、第2环板部311、321的最小截面积S2小。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使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截面积S1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截面积S2小。因此,与使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截面积S1为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截面积S2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被从多极磁铁20引导到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磁通。并且,能够减少被从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引导到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磁通。因而,能够降低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产生的磁极的强度,即使在构成转矩检测装置10时多极磁铁20的中心轴C20与磁轭部件30的中心轴C30偏离,也能够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配置辅助板部311f、321f,使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厚度t2变化。即,使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截面积S2变化。因此,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只要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截面积S1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截面积S2小,最大宽度L1也可以比最小宽度L2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优选的是,在多极磁铁20的最大偏心时,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产生的磁通的最大密度为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饱和磁通密度的50%以下。因此,优选的是调整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截面积S1及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截面积S2以满足磁通密度的关系。
(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对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厚度t1较薄,从而使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厚度t2比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厚度t1厚。此外,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也可以不具备辅助板部311f、321f,而是使作为基本材料(母材)的材料本身较厚。在此情况下,只要满足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关系,也可以使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厚度较厚。
(第6实施方式)
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5实施方式,变更了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的减少部。关于其他,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在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形成有使该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与法线方向正交的部分的截面积减小的颈缩部312b、322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的颈缩部312b、322b形成在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中的与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连结的根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颈缩部312b、322b相当于减少部。
由此,在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上,在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形成有颈缩部312b、322b。因此,与在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没有形成颈缩部312b、322b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被从多极磁铁20引导到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磁通。并且,能够减少被从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引导到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磁通。因而,能够得到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颈缩部312b、322b形成在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根部分处。因此,例如,与颈缩部312b、322b形成在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前端部分处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减少被从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引导到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磁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优选的是,在多极磁铁20的最大偏心时,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产生的磁通的最大密度为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饱和磁通密度的50%以下。因此,优选的是调整形成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上的颈缩部312b、322b的形状以满足磁通密度的关系。
(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对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首先,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为具有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和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结构。在此情况下,更详细地讲,如图21所示,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还具有将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与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连结的第1连结部313、第2连结部323。并且,颈缩部312b、322b也可以形成在第1连结部313、第2连结部323。即,颈缩部312b、322b也可以形成在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与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之间。即使这样构成第1磁轭部310、第2磁轭部320,由于在第1连结部313、第2连结部323上形成有颈缩部312b、322b,所以也能够减少被从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引导到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磁通。
此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形成于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颈缩部312b、322b也可以不是形成在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中的根部分、而是形成在前端部部分与根部分之间的中间部等。
(其他实施方式)
将本公开依据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述,但应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或构造。本公开也包含各种变形例或等同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以外,各种的组合或形态、进而在它们中仅包含一要素、包含其以上或其以下的其他的组合或形态也落入在本公开的范畴或思想范围中。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柱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各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架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方向是为了方便说明实施方式而设定的。因此,旋转中心轴C在多数情况下为与车高方向交叉的方向。
进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将电路基板60搭载在传感器壳体50上,将磁检测元件70直接配置到传感器壳体50上。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电路基板60上不形成开口部63。
并且,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适当组合。例如,也可以将上述第2实施方式与上述第3、第5、第6实施方式组合,在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环板部侧固定部。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第3实施方式与上述第4~第6实施方式组合,将第1磁通引导部件81、第2磁通引导部件82的结构变更。也可以将上述第5实施方式与上述第6实施方式组合,使第1齿部312、第2齿部322的最大截面积S1比第1环板部311、第2环板部321的最小截面积S2小,并且形成颈缩部312b、322b。除此以外,也可以将组合了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形态彼此适当组合。

Claims (16)

1.一种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一对第1磁轭部与第2磁轭部对置地配置,
上述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具备:
上述第1磁轭部,具有环状的第1环板部、以及在上述第1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以等间隔配置并在针对上述第1环板部的面方向的法线方向上突出的多个第1齿部;以及
上述第2磁轭部,具有环状的第2环板部、以及在上述第2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以等间隔配置并在针对上述第2环板部的面方向的法线方向上突出的多个第2齿部,
上述第1磁轭部中的上述第1齿部与上述第2磁轭部中的上述第2齿部在上述第1环板部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并且上述第1磁轭部及上述第2磁轭部配置为,在上述第1磁轭部与上述第2磁轭部之间维持规定的间隔,
上述第1磁轭部在上述第1磁轭部和上述第2磁轭部的排列方向上,上述第1齿部的最长的部分的最大宽度比上述第1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与外缘部侧之间的宽度中的成为最窄的部分的最小宽度窄,
上述第2磁轭部在上述排列方向上,上述第2齿部的最长的部分的最大宽度比上述第2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与外缘部侧之间的宽度中的成为最窄的部分的最小宽度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
在上述第1环板部及上述第2环板部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一部分被除去的环板部侧固定部,
上述第1环板部及上述第2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与外缘部侧之间的最小宽度,在形成有上述环板部侧固定部的部分处是除了上述环板部侧固定部以外的部分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
在上述第1环板部及上述第2环板部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一部分被除去的环板部侧固定部,
在上述第1环板部及上述第2环板部中的形成有上述环板部侧固定部的至少一方上,在与经过形成有上述环板部侧固定部的部分且沿着径向的假想直线交叉的部分形成有凸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
上述第1齿部的最大宽度是上述第1齿部与上述第1环板部连结的根部分的宽度,
上述第2齿部的最大宽度是上述第2齿部与上述第2环板部连结的根部分的宽度。
5.一种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一对第1磁轭部和第2磁轭部对置地配置,
上述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具备:
上述第1磁轭部,具有环状的第1环板部、以及在上述第1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以等间隔配置并在针对上述第1环板部的面方向的法线方向上突出的多个第1齿部;以及
上述第2磁轭部,具有环状的第2环板部、以及在上述第2环板部的内缘部侧以等间隔配置并在针对上述第2环板部的面方向的法线方向上突出的多个第2齿部,
上述第1磁轭部中的上述第1齿部与上述第2磁轭部中的上述第2齿部在上述第1环板部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并且上述第1磁轭部及上述第2磁轭部配置为,在上述第1磁轭部与上述第2磁轭部之间维持规定的间隔,
上述第1磁轭部形成有使从上述第1齿部流到上述第1环板部的磁通减少的减少部,
上述第2磁轭部形成有使从上述第2齿部流到上述第2环板部的磁通减少的减少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
上述第1磁轭部的减少部通过使上述第1齿部的与上述法线方向正交的部分的截面积中的最大截面积比上述第1环板部的与上述周向正交的部分的截面积中的最小截面积小而构成,
上述第2磁轭部的减少部通过使上述第2齿部的与上述法线方向正交的部分的截面积中的最大截面积比上述第2环板部的与上述周向正交的部分的截面积中的最小截面积小而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
上述第1齿部的最大截面积存在于上述第1齿部中的位于上述第1环板部侧的根部分,
上述第2齿部的最大截面积存在于上述第2齿部中的位于上述第2环板部侧的根部分。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
上述第1齿部的最大截面积及上述第2齿部的最大截面积为2.4mm2以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
上述第1环板部的厚度比上述第1齿部的厚度厚,
上述第2环板部的厚度比上述第2齿部的厚度厚。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
上述第1磁轭部的减少部由在上述第1齿部或连结上述第1齿部与上述第1环板部的第1连结部形成的颈缩部构成,
上述第2磁轭部的减少部由在上述第2齿部或连结上述第2齿部与上述第2环板部的第2连结部形成的颈缩部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
上述第1磁轭部的颈缩部形成在上述第1齿部中的位于上述第1环板部侧的根部分,
上述第2磁轭部的颈缩部形成在上述第2齿部中的位于上述第2环板部侧的根部分。
12.一种转矩检测装置,构成为,输出与由于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的第1轴和第2轴的相对旋转而在扭杆产生的扭转转矩对应的检测信号,上述扭杆将上述第1轴与上述第2轴在上述旋转中心轴上同轴地连结,
上述转矩检测装置具备:
多极磁铁,构成为在包围上述旋转中心轴的周向上磁极交替地反转,以随着上述相对旋转而以上述旋转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扭杆同轴地配置;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以包围上述多极磁铁、且中心轴与上述旋转中心轴一致的方式配置;
磁检测元件,输出与在上述第1磁轭部和上述第2磁轭部之间产生的磁通对应的上述检测信号;以及
磁通引导部件,将在上述第1磁轭部与上述第2磁轭部之间产生的磁通向上述磁检测元件引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
上述磁通引导部件配置在上述第1环板部与上述第2环板部之间的部分中的一部分上。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
上述磁通引导部件配置为,具有与上述第1环板部及上述第2环板部在上述第1环板部及上述第2环板部的径向上对置的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
上述第1环板部及上述第2环板部构成为,当上述多极磁铁的偏心成为最大时,在上述第1环板部及上述第2环板部产生的磁通的最大密度为上述第1环板部及上述第2环板部的饱和磁通密度的50%以下。
16.一种转向装置,被设置于车辆,
上述转向装置具备: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以及
马达,基于上述转矩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上述检测信号,输出对驾驶者操作的操舵部的操作进行辅助的驱动力。
CN202080082267.3A 2019-11-29 2020-11-27 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转矩检测装置、转向装置 Active CN114746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7023 2019-11-29
JP2019-217023 2019-11-29
JP2020032101A JP7111120B2 (ja) 2019-11-29 2020-02-27 トルク検出装置用ヨーク部材、トルク検出装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20-032101 2020-02-27
PCT/JP2020/044315 WO2021107124A1 (ja) 2019-11-29 2020-11-27 トルク検出装置用ヨーク部材、トルク検出装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6732A CN114746732A (zh) 2022-07-12
CN114746732B true CN114746732B (zh) 2024-04-09

Family

ID=76129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2267.3A Active CN114746732B (zh) 2019-11-29 2020-11-27 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转矩检测装置、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47277A1 (zh)
CN (1) CN114746732B (zh)
DE (1) DE112020005854T5 (zh)
WO (1) WO2021107124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9062A (ja) * 2001-05-18 2003-05-21 Denso Corp トルクセンサ及びこのトルクセンサを具備する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085873A (zh) * 2011-11-08 2013-05-08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矩检测装置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JP2013250227A (ja) * 2012-06-04 2013-12-12 Nakanishi Metal Works Co Ltd トルク検出装置用ヨーク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54507A1 (ja) * 2012-10-01 2014-04-1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角計測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機械
CN104139799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扭矩检测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5092128A (zh) * 2014-05-19 2015-11-25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矩传感器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WO2018024126A1 (zh) * 2016-07-31 2018-02-08 青岛三祥高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扭矩传感器
CN108225633A (zh) * 2016-12-22 2018-06-29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检测力矩值的设备
WO2018198576A1 (ja) * 2017-04-28 2018-11-01 株式会社Soken トルク検出装置及び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CN110402376A (zh) * 2017-03-31 2019-11-01 株式会社电装 转矩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3036B2 (ja) 2006-06-23 2013-04-1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トルク検出装置及びヨーク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JP6031960B2 (ja) * 2012-11-20 2016-11-2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2055800B1 (ko) * 2013-09-27 2019-12-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토크센서
JP7118763B2 (ja) 2018-06-20 2022-08-16 ダイコク電機株式会社 遊技機
JP7015763B2 (ja) 2018-08-31 2022-02-03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遊技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9062A (ja) * 2001-05-18 2003-05-21 Denso Corp トルクセンサ及びこのトルクセンサを具備する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085873A (zh) * 2011-11-08 2013-05-08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矩检测装置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JP2013250227A (ja) * 2012-06-04 2013-12-12 Nakanishi Metal Works Co Ltd トルク検出装置用ヨーク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54507A1 (ja) * 2012-10-01 2014-04-1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角計測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機械
CN104139799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扭矩检测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5092128A (zh) * 2014-05-19 2015-11-25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矩传感器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WO2018024126A1 (zh) * 2016-07-31 2018-02-08 青岛三祥高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扭矩传感器
CN108225633A (zh) * 2016-12-22 2018-06-29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检测力矩值的设备
CN110402376A (zh) * 2017-03-31 2019-11-01 株式会社电装 转矩传感器
WO2018198576A1 (ja) * 2017-04-28 2018-11-01 株式会社Soken トルク検出装置及び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0005854T5 (de) 2022-09-29
US20220247277A1 (en) 2022-08-04
CN114746732A (zh) 2022-07-12
WO2021107124A1 (ja)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87851B2 (ja) 車両用回転検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1958555B2 (en) Torque sensor
US20130220030A1 (en) Torque detection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rque detection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including torque detection device
US11187601B2 (en) Sensor device
JP2004251885A (ja) 回転検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905945A (zh) 感测装置
JP4738889B2 (ja) トルクセンサ
CN114746732B (zh) 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转矩检测装置、转向装置
US8579071B2 (en) Power stee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power steering system
JP4617794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49180A (ja) トルクセンサ
CN112601943B (zh) 感测装置
JP7111120B2 (ja) トルク検出装置用ヨーク部材、トルク検出装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1808648B2 (en) Magnetic sensor and torque sens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4867997B (zh) 感测装置
JP7420306B2 (ja) トルク検出装置用ヨーク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930140B (zh) 感测装置
JP7322811B2 (ja) 磁気センサ、トルク検出装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210380161A1 (en) Magnetic sensor, torque sensing device and steering apparatus
JP2019160739A (ja) 車両搭載機器のコネクタ構造
JPH0739337Y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20170211995A1 (en) Torque sens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2019200135A (ja) トルク検出装置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155550B2 (ja) トルク検知センサにおけるカバー体の固定構造
KR20190086149A (ko) 회전 센싱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