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8674A - 车辆侧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8674A
CN114728674A CN202080070364.0A CN202080070364A CN114728674A CN 114728674 A CN114728674 A CN 114728674A CN 202080070364 A CN202080070364 A CN 202080070364A CN 114728674 A CN114728674 A CN 114728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structure
members
vehicle
reinforcement member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03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28674B (zh
Inventor
汉斯·博丁
斯特凡·阿维德松
罗伯特·维克隆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enta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denta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enta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denta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28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8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28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8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7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for side imp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侧结构(102;202),包括沿纵向方向(106;206)延伸的侧部(104;204),其中侧部(104;204)包括沿纵向方向(106;206)延伸的第一构件(108;208)和沿纵向方向(106;206)延伸的第二构件(110;210)。第一构件(108;208)被构造成面向车辆的内部(112;212),且第二构件(110;210)被构造成面向车辆的外部(114;214)。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208;210)彼此附接以在它们之间形成基本上封闭的空间(116;216)。侧部(104;204)包括位于基本上封闭的空间(116;216)中的两个波浪形的加强构件(118、120;218、220)。加强构件(118、120;218、220)彼此附接。

Description

车辆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一种车辆侧结构,其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侧部,其中该侧部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构件和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构件。该第一构件被配置为面向车辆的内部,并且该第二构件被配置为面向车辆的外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彼此附接以形成基本上封闭的空间。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辆的车架部分的设计中,存在重量和强度之间的折中。获得良好折中的一种有利方式是用形成所需形状(例如帽子轮廓)的一个或多个金属板制成车架部分。
通常,机动车辆的车架部分形成为具有一定的刚度,因为它可能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冲击。同时,某些车架部分应允许变形以在承受过载时吸收冲击,例如由于与外部物体(例如另一辆车辆或静止物体,例如一棵树等)的碰撞。应该允许变形以吸收冲击同时仍然是刚性的车架部分的一个示例是车辆侧梁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可以进一步改进车辆侧结构。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改进车辆侧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提供一种车辆侧结构来实现,该车辆侧结构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侧部,其中侧部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构件和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构件。纵向。第一构件被构造成面向车辆的内部。第二构件被构造成面向车辆的外部。第一和第二构件彼此附接以在它们之间形成基本上封闭的空间。
进一步,侧部包括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每个加强构件位于基本上封闭的空间中,且每个加强构件沿纵向方向延伸。每个加强构件具有沿横向于纵向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脚。每个加强构件具有沿横向于纵向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支脚。第一和第二支脚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足部。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的足部彼此间隔开,其中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的足部彼此间隔开。
进一步,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接合在第一头部部分中。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接合在第二头部部分中。第一头部部分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一个,且第一加强构件的足部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第二头部部分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一个,且第二加强构件的足部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
进一步,第一和第二支脚中的每一个都是波纹状的并且包括波纹,其中第一和第二支脚的波纹包括脊部和凹槽。第一加强构件的脊部和凹槽从第一头部部分延伸到第一加强构件的相应足部。第二加强构件的脊部和凹槽从第二头部部分延伸到第二加强构件的相应足部。第一加强构件附接到第二加强构件。因此,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彼此附接。
通过该车辆侧结构的创新性的加强构件,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和/或能量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防止横向或侧面碰撞时的刺穿。通过该创新性的加强构件,可以在降低车辆侧结构的重量和成本的同时仍然保持甚至提高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通过创新性的加强构件,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通过包括创新性的加强构件的车辆侧结构,提供了改进的车辆侧结构。车辆侧结构可以是用于机动车辆(例如小汽车)的侧面结构。
车辆侧结构可以是用于具有内燃机的机动车辆、具有一个或多个电池的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例如小汽车或卡车)的车辆侧结构。车辆侧结构可以被构造成例如在碰撞时保护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车辆侧结构可以位于电池的一侧或多侧,该电池位于车辆中。车辆侧结构在碰撞时有效地保护车辆的驾驶员和/或一名或多名乘客。车辆侧结构在杆碰撞或撞车事故方面作为保护是有效的。车辆侧结构在杆碰撞时有效地防止杆侵入小汽车中。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支脚的每个脊部与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二支脚的脊部中的一个对齐。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一加强构件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并且甚至更多地提高了第一加强构件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在吸收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例如吸收更多来自碰撞的能量。因此,整个车辆侧结构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同时在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该实施例的一个优点是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支脚的每个脊部与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二支脚的脊部中的一个对齐。该实施例的一个优点在于,第二加强构件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并且甚至更多地提高了第二加强构件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在吸收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例如吸收更多的来自碰撞的能量。因此,整个车辆侧结构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同时在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该实施例的一个优点是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支脚的每个凹槽与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二支脚的凹槽中的一个对齐。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一加强构件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并且甚至更多地提高了第一加强构件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在吸收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例如吸收更多的来自碰撞的能量。因此,整个车辆侧结构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同时在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该实施例的一个优点是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支脚的每个凹槽与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二支脚的凹槽中的一个对齐。该实施例的一个优点在于,第二加强构件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并且甚至更多地提高了第二加强构件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在吸收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例如吸收更多的来自碰撞的能量。因此,整个车辆侧结构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同时在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该实施例的一个优点是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头部部分是波纹状的,其中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以及第一头部部分包括第一加强构件的波纹,该波纹包括第一加强构件的脊部和凹槽,并且其中第一加强构件的每个脊部通过第一头部部分从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支脚的足部延伸到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二支脚的足部。实质上为第一加强构件提供了非平坦的第一头部部分的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一加强构件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并且甚至更多地提高了第一加强构件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在吸收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加有效,例如吸收更多由碰撞产生的能量。因此,整个车辆侧结构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同时在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沿它们的整个公共圆周被制造得更加坚固,该公共圆周由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的头部部分和支脚(以及可能的足部)形成。该实施例的一个优点是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的每个凹槽通过第一头部部分从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支脚的足部延伸到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二支脚的足部。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一加强构件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并且甚至更多地提高了第一加强构件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在吸收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例如吸收更多的来自碰撞的能量。因此,整个车辆侧结构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同时在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沿它们的整个公共圆周被制造得更加坚固,该公共圆周由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的头部部分和支脚(以及可能的足部)形成。该实施例的一个优点是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进一步有利实施例,第二头部部分为波纹状的,其中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以及第二头部部分包括第二加强构件的波纹,该波纹包括第二加强构件的脊部和凹槽,并且其中第二加强构件的每个脊部通过第二头部部分从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支脚的足部延伸到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二支脚的足部。实质上为第二加强构件提供非平坦的第二头部部分的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二加强构件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并且甚至更多地提高了第二加强构件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在吸收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加有效,例如吸收更多由碰撞产生的能量。因此,整个车辆侧结构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同时在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沿它们的整个公共圆周被制造得更加坚固,该公共圆周由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的头部部分和支脚(以及可能的足部)形成。该实施例的一个优点是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二加强构件的每个凹槽通过第二头部部分从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支脚的足部延伸到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二支脚的足部。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二加强构件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并且甚至更多地提高了第二加强构件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在吸收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例如吸收更多的由于碰撞产生的能量。因此,整个车辆侧结构甚至更能抵抗塌陷或压缩,同时在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和/或冲击方面仍然更有效。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沿它们的整个公共圆周被制造得更加坚固,该公共圆周由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的头部部分和支脚(以及可能的足部)形成。该实施例的一个优点是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支脚的足部附接到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支脚的足部,其中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二支脚的足部附接到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二支脚的足部。通过本实施例,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的每个脊部在第一头部部分中比在第一加强构件的足部出更突出。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的每个脊部的尺寸从第一加强构件的足部到第一头部部分逐渐增大。通过本实施例,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第二加强构件的每个脊部在第二头部部分中比在第二加强构件的足部处更突出。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第二加强构件的每个脊部的尺寸从第二加强构件的足部到第二头部部分逐渐增大。通过本实施例,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限定了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之间的内部空间,其中第二加强构件至少部分地位于由第一加强构件限定的该内部空间内。通过该实施例,至少部分地位于该内部空间内的第二加强构件,在基于碰撞的冲击方向上被压缩或塌陷时以及当第二加强构件由第一加强构件向上或向下而膨胀时,都吸收冲击。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二头部部分位于由第一加强构件限定的内部空间内。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第二加强构件的足部位于由第一加强构件限定的内部空间之外。通过本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的组合结构朝着发生侧面碰撞时的冲击源延伸。因此,第一加强构件将更早地经受来自碰撞的负载。通过本实施例,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隔室,其中第一和第二构件彼此附接以使得隔室形成基本上封闭的空间,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的足部位于同一隔室中。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实施例,第一头部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一个的隔室中。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二头部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一个的隔室中。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的足部位于第二构件的隔室中。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中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附接到第一侧壁的第一凸缘和附接到第二侧壁的第二凸缘,其中第一和第二构件经由第一和第二凸缘的相对的凸缘彼此附接,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和第二支脚中的至少一个的足部附接到第一和第二凸缘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中的一个的第一和第二支脚中的一个的足部的第一足部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一个的第一凸缘上,同时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中的一个的第一和第二支脚中的一个的足部的第二足部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相同一个构件的第二凸缘。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因此,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车辆侧结构。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的足部附接至第一或第二构件中的一个的相同底表面。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的足部附接至第一或第二构件中的一个的相同底表面。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限定了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之间的内部空间,其中第二头部部分和第二加强构件的足部位于由第一加强构件限定的内部空间之外。通过本实施例,侧部在大冲击下发生的变形是对称的和可预测的,并且使侧部吸收了大量的能量。因此,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加强。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整个第二加强构件位于由第一加强构件限定的内部空间的外侧。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第二加强构件在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之间限定了内部空间,其中整个第一加强构件位于由第二加强构件限定的内部空间之外。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实施例,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隔室,每个隔室都具有底表面,其中第一和第二构件彼此附接使得隔室形成基本上封闭的空间,其中第一头部部分位于一个隔室中,且第二头部部分位于另一个隔室中。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进一步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头部部分中的一个附接到隔室的其中一个的底表面。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进一步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头部部分中的一个附接至第一构件的隔室的底表面。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中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附接到第一侧壁的第一凸缘和附接到第二侧壁的第二凸缘,其中第一和第二构件经由第一和第二凸缘的相对的凸缘彼此附接,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和第二支脚中的至少一个的足部附接到第一和第二凸缘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车辆侧结构在碰撞中的性能。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的尺寸不同。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实施例,较小加强构件的头部部分面向第一构件。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每个加强构件由板形成,例如金属板。这是生产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的有效方式。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每一个都由板形成,例如金属板。这是生产第一和第二构件的有效方式。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仍然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帽形轮廓和U形轮廓中的一种。这是生产第一和第二构件的有效方式。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又一有利实施例,侧部为侧梁部分,并且其中侧梁部分沿车身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设置在车身的侧部。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具有用于吸收冲击的侧梁部分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该创新性的加强构件对于在某些碰撞时应该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侧梁部分特别有利。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有利实施例,侧梁部分附接至车身的一个或多个横梁。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侧结构的刚度。
车辆侧结构的上述特征和实施例可以以各种可能的方式组合,从而提供进一步有利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进一步有利实施例和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他优点从从属权利要求和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显现。
附图简要说明
出于示例性目的,现在将通过实施例并参考所附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两个加强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两个加强构件从不同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其包括图1和图2的两个加强构件;
图4是图3的车辆侧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其示出了车辆侧结构的加强构件的位置;
图5是图6的车辆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包括两个加强构件的图5的车辆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已组装的侧部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两个加强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两个加强构件从不同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其包括图7和图8的两个加强构件;
图10是图9的车辆侧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其示出了车辆侧结构的加强构件的位置。
图11是图12的车辆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和
图12是包括两个加强构件的图5的车辆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组装后的侧部的剖视图。
具体描述
参考图1、2和6,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侧结构102的侧部104包括第一加强构件118和第二加强构件120。每个加强构件118、120在相同的纵向方向106上延伸。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的每个加强构件118、120由板形成,例如金属板,例如铝板,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其可以通过模压淬火处理。每个加强构件118、120在纵向方向106上是平滑的波浪形。
每个加强构件118、120具有沿横向于纵向方向106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脚122、124。每个加强构件118、120具有沿横向于纵向方向106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支脚126、128。每个支脚122、124、126、128具有在纵向方向106上延伸的足部130、132、134、136。每个足部130、132、134、136可以以各种方式配置。参考图1至图6的第一实施例,每个足部130、132、134、136可以是相应支脚122、124、126、128的末端的弯曲部分。然而,足部也可以是相应支脚122、124、126、128的末端的笔直部分。
参考图6,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第一支脚122和第二支脚126的足部130、134彼此间隔开,使得在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第一支脚122和第二支脚126之间形成内部空间158。第二加强构件120的第一支脚124和第二支脚128的足部132、136彼此间隔开,使得在第二加强构件120的第一支脚124和第二支脚128之间形成内部空间159。
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第一支脚122和第二支脚126接合在第一头部部分138中,第一头部部分138也可以称为第一头部。第二加强构件120的第一支脚124和第二支脚128接合在第二头部部分140中,第二头部部分140也可以称为第二头部。关于每个头部部分138、140与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4、126、128“接合”是指两个支脚122、124、126、128,即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4、128、128在第一或第二头部部分138、140中彼此连接或附接。每个加强构件118、120的头部部分138、140和支脚122、124、126、128可以被描述为形成U形,在U形的每一端处有足部130、132、134、136。因此,每个加强构件118、120具有U形横截面。然而,其他形状也是可能的,例如V形横截面。
每个支脚122、124、126、128在纵向方向106上呈波纹状以形成平滑的波浪形状并且包括波纹。每个支脚122、124、126、128可以基本上沿着其整个纵向延伸或长度呈波纹状。每个加强构件118、120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4、126、128的波纹包括脊部142、144、146、148和凹槽150、152、154、156。每个支脚122、124、126、128可以包括多个脊部142、144、146、148,例如五个脊部142、144、146、148或更多,以及多个凹槽150、152、154、156,例如五个凹槽150、152、154、156或更多。第一加强构件118的脊部142、144和凹槽150、152从第一头部部分138延伸到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相应足部130、134。第二加强构件120的脊部146、148和凹槽154、156从第二头部部分140延伸到第二加强构件120的相应足部132、136。因此,每个支脚122、124、126、128具有平滑的波浪形状。通过这些创新的波纹,获得了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102的有利变形,同时保持或提高了车辆侧结构102的刚度和加强。
第一加强构件118附接至第二加强构件120。因此,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彼此附接。例如通过焊接、粘合剂或机械锁定结构(例如铆钉或任何其它合适的紧固装置等),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第一支脚122的足部130可以附接到第二加强构件120的第一支脚124的足部132。例如通过焊接、粘合剂或机械锁定结构(例如铆钉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装置等),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第二支脚126的足部134可以附接到第二加强构件120的第二支脚128的足部136。足部130、134可以在纵向方向106上沿其整个纵向长度或延伸部附接到相对的足部132、136。
参考图6,第一加强构件118在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6之间限定了内部空间158。第二加强构件120至少部分地位于由第一加强构件118限定的内部空间158内。第二头部部分140位于由第一加强构件118限定的内部空间158内。然而,第二加强构件120的足部132、136位于由第一加强构件118限定的内部空间158之外。参考图1、2和6,第一加强构件118具有多个附接舌部157a-157g,其被构造成附接至下文更详细公开的第一和/或第二构件108、110。多个附接舌部157a-157g可以设置在第一加强构件118的足部130、134处。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构件120可设置有附接舌部157a-157g。附接舌部157a-157g可以与第一加强构件118成一体(即与第一加强构件118形成为一个单元)或者例如通过焊接、粘合剂或机械锁定结构(例如铆钉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装置等)附接到第一加强构件118。
参考图3至图6,车辆侧结构102包括沿纵向方向106延伸的侧部104。侧部104具有沿纵向方向106延伸的第一构件108。侧部104具有沿纵向方向106延伸的第二构件110。第一构件108被配置为面向车辆(例如机动车辆,例如汽车)的内部112。第二构件110被配置为面向同一车辆的外部114。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彼此附接以在它们之间形成基本上封闭的空间116。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可以例如通过焊接、粘合剂或机械锁定结构(例如铆钉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装置等)彼此附接。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每一个可以由板形成,例如金属板,例如铝板,其可以通过模压淬火进行处理。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每一个都是帽形轮廓,但也可以是U形轮廓。应当理解,一个或多个附加部分或者一个或多个附加构件可以被放置在第一或第二构件108、110与车辆的内部112或外部114之间,尤其是在车辆组装时。
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第一头部部分138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一个108、110,而第一加强构件118的足部130、134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另一个108、110。参考图6,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第一头部部分138面向第一构件108,而第一加强构件118的足部130、134面向第二构件110。然而,它可能是相反的。第二加强构件120的第二头部部分140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一个108、110,而第二加强构件120的足部132、136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另一个108、110。参考图6,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构件120的第二头部部分140面向第一构件108,而第二加强构件120的足部132、136面向第二构件110。然而,它可能是相反的。第一头部部分138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一个108、110且第一加强构件118的足部130、134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另一个108、110的事实并不一定意味着第一头部部分138或足部130、134与第一构件108或第二构件110之间存在空的空间。相反,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其他构件或单元。第二头部部分140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一个108、110且第二加强构件120的足部132、136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另一个108、110的事实并不一定意味着第二头部部分138或足部132、136与第一构件108或第二构件110之间存在空的空间。相反,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其他构件或单元。
参考图6,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附接至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二加强构件120可通过第一加强构件118被间接附接至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的其中一个。或者,第一加强构件118可以通过第二加强构件120被间接地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一个。参考图1、图2和图6,第一加强构件118例如通过多个附接舌部157a-157g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的其中一个。
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每一个具有隔室160、162。每个隔室160、162具有底表面164、166并且在纵向方向106上延伸。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彼此附接使得隔室160、162形成基本上封闭的空间116。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的足部130、132、134、136位于相同的隔室160、162中,例如在第二构件110的隔室162中。第一头部部分138位于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的其中一个108、110的隔室160、162中,例如在第一构件108的隔室160中。第二头部部分140位于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的其中一个108、110的隔室160、162中,例如在第二构件110的隔室162中。
参考图5和图6,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第一侧壁168、170和第二侧壁172、174。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第一凸缘176、178,其附接到第一侧壁168、170。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附接到第二侧壁172、174的第二凸缘180、182。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例如通过焊接、粘合剂或机械锁定结构(例如铆钉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方式等)经由第一和第二凸缘176、178、180、182的相对的凸缘176、178、180、182彼此附接。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实施例中所示出的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4、126、128中的至少一个的足部130、132、134、136,通过多个附接舌部157a-157g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凸缘176、178、180、182中的至少一个176、178、180、182。更具体地,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的其中一个(例如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4、126、128的其中一个的足部130、132、134、136的第一足部130、132、134、136,通过多个附接舌部157a-157g中的一些附接至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的其中一个108、110的第一凸缘176、178,并且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的其中一个(例如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4、126、128的其中一个的足部130、132、134、136的第二足部130、132、134、136,通过多个附接舌部157a-157g中的一些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相同一个构件108、110的第二凸缘180、182。
有利地是,侧部104的组装可以通过首先将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彼此附接并且随后将它们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一个,然后将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附接至彼此。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头部部分138也可以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其中一个,例如附接到第一构件108。
参考图7、图8和图12,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辆侧结构202的侧部204具有第一加强构件218和第二加强构件220。每个加强构件218、220沿相同的纵向方向206延伸。每个加强构件218、220由板形成,例如金属板,例如铝板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其可以通过模压淬火进行加工。每个加强构件218、220在纵向方向206上是平滑的波浪形。
每个加强构件218、220具有沿横向于纵向方向206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脚222、224。每个加强构件218、220具有沿横向于纵向方向206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支脚226、228。每个支脚222、224、226、228具有在纵向方向206上延伸的足部230、232、234、236。可以以各种方式配置每个足部230、232、234、236。参考图7至图12的第二实施例,每个足部230、232、234、236可以是相应支脚222、224、226、228的端部的弯曲部分。然而,足部也可以是相应支脚222、224、226、228的端部的笔直部分。参考图7和8,足部230、232、234、236可以形成包括多个翼片的波浪形状,但这不是必须的。
参考图12,第一加强构件2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2、226的足部230、234彼此间隔开,使得在第一加强构件2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2、226之间形成内部空间258。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4、228的足部232、236彼此间隔开,使得在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4、228之间形成内部空间259。
第一加强构件2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2、226接合在第一头部部分238中,第一头部部分238也可以称为第一头部。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4、228接合在第二头部部分240中,第二头部部分240也可以称为第二头部。因此,每个加强构件218、220具有U形横截面。然而,其他形状也是可能的,例如V形横截面。
每个支脚222、224、226、228在纵向方向206上形成波纹以形成平滑的波浪形状并且包括波纹242、244、246、248、250、252、254、256。每个支脚222、224、226、228可以基本上沿其整个纵向延伸或长度呈波纹。每个加强构件218、220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2、224、226、228的波纹242、244、246、248、250、252、254、256包括脊部242、244、246、248和凹槽250、252、254、256。每个支脚222、224、226、228可以包括多个脊部242、244、246、248,例如五个脊部242、244、246、248或更多,以及多个凹槽250、252、254、256,例如五个凹槽250、252、254、256或更多。第一加强构件218的脊部242、244和凹槽250、252从第一头部部分238延伸到第一加强构件218的相应足部230、234。第二加强构件220的脊部246、248和凹槽254、256从第二头部部分240延伸到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相应足部232、236。因此,每个支脚222、224、226、228具有平滑的波浪形状。
第一加强构件218附接到第二加强构件220。第一加强构件218的第一支脚222的足部230可以例如通过焊接、粘合剂或机械锁定结构(例如铆钉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装置等)附接到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一支脚224的足部232。第一加强构件218的第二支脚226的足部234可以例如通过焊接、粘合剂或机械锁定结构(例如铆钉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装置等)附接到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二支脚228的足部236。足部230、234可以在纵向方向206上沿着其整个纵向长度或延伸连接到相对的足部232、236。
参考图12,第一加强构件218在第一加强构件2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2、226之间限定了内部空间258。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二头部部分240和足部232、236位于由第一加强构件218限定的内部空间258的外侧。更具体地,在图7至图1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整个第二加强构件220位于由第一加强构件218限定的内部空间258的外侧。参考图12,第二加强构件220在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4、228之间限定了内部空间259。整个第一加强构件218可以位于由第二加强构件220限定的内部空间259的外侧,这是图7至图1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情况。
参考图7、图8和图12,第一加强构件218具有多个附接舌部257a、257b,其被构造成附接至下文更详细揭露的第一和/或第二构件208、210。第一加强构件218的多个附接舌部257a、257b可以设置在第一加强构件218的足部230、234中的至少一个处。第二加强构件220在第一端处具有第一附接舌部261a并且在第二端处具有第二附接舌部261b以用于附接到下文中更详细揭露的第一和/或第二构件208、210。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一和第二附接舌部261a、261b可以设置在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二头部部分240处。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构件220可以设置有附接舌部257a、257b,和/或第一加强构件218可以设置有第一和第二附接舌部261a、261b。附接舌部257a、257b、261a、261b可以与相应的加强构件218、220成一体(即与相应的加强构件218、220形成为一个单元)或例如通过焊接、粘合剂或机械锁定结构(例如铆钉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方式等)附接到相应的加强构件218、220。
参考图9至图12,车辆侧结构202包括沿纵向方向206延伸的侧部204。侧部104具有沿纵向方向106延伸的第一构件208。侧部204具有沿纵向方向206延伸的第二构件210。第一构件208被配置为面向车辆(例如机动车辆,例如汽车)的内部212。第二构件210被配置为面向同一车辆的外部214。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彼此附接以在它们之间形成基本上封闭的空间216,例如封闭的空间216。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可以例如通过焊接、粘合剂或机械锁定结构(例如铆钉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方式等)彼此附接。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每一个可以由板形成,例如金属板,例如铝板,其可以通过模压淬火进行处理。在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每一个都是帽形轮廓,但也可以是U形轮廓。
第一加强构件218的第一头部部分238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一个208、210,且第一加强构件218的足部230、234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208、210。参考图12,在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构件218的第一头部部分238面向第二构件210,且第一加强构件218的足部230、234面向第一构件208。然而,它可能是相反的。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二头部部分240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一个208、210,且第二加强构件220的足部232、236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208、210。参考图12,在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二头部部分240面向第一构件208,且第二加强构件220的足部232、236面向第二构件210。然而,它可能是相反的。第一头部部分238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一个208、210且第一加强构件218的足部230、234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另一个208、210的事实并不一定意味着在第一头部部分238或足部230、234与第一构件208或第二构件210之间存在空的空间。相反,在它们之间可以有其他构件或单元。第二头部部分240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一个208、210且第二加强构件220的足部232、236面向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另一个208、210的事实并不一定意味着第二头部部分238或足部232、236与第一构件208或第二构件210之间存在空的空间。相反,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其他构件或单元。
参考图12,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218、220附接至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加强构件220可经由第一加强构件218间接附接至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一个。或者,第一加强构件218可经由第二加强构件220间接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一个。参照图7、图8和图12,第一加强构件218通过多个附接舌部257a、257b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一个,其中第二加强构件220通过第一和第二附接舌部261a、261b直接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一个。
参考图12,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隔室260、262。每个隔室260、262具有底表面264、266并且在纵向方向206上延伸。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彼此附接,使得隔室260、262形成基本封闭的空间216。第一加强构件218的第一头部部分238位于隔室260、262中的一个260、262中,且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二头部部分240位于隔室260、262的另一个260、262中。在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头部部分238位于第二构件210的隔室262中,且第二头部部分240位于第一构件208的隔室260中。
参考图11和图12,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第一侧壁268、270和第二侧壁272、274。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附接到第一侧壁268、270的第一凸缘276、278。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附接到第二侧壁272、274的第二凸缘280、282。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例如通过焊接、粘合剂或机械锁定结构(例如铆钉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方式等)经由第一和第二凸缘276、278、280、282的相对的凸缘276、278、280、282附接至彼此。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218、220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在所示出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加强构件2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2、224、226、228中的至少一个的足部230、232、234、236通过多个附接舌部257a、257b附接至第一和第二凸缘276、278、280、282中的至少一个276、278、280、282。此外,第一和第二头部部分238、240中的一个(例如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头部部分240)附接到隔室260、262的其中一个的底表面264、266。更具体地,第一和第二头部部分238、240的其中一个可以附接到第一构件208的隔室260的底表面264。更具体地,第二头部部分240可以例如通过第一和第二附接舌部261a、261b附接到第一构件208的隔室260的底表面264。
有利地是,侧部204的组装可以通过首先将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218、220彼此附接并随后将它们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一个,然后将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附接至彼此来进行。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头部部分238也可以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一个,例如附接到第二构件210。
参考图2、图6、图7和图12,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第一支脚122(或222)的每个脊部142(或242)可以与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第二支脚126(或226)的脊部144(或244)的其中一个对齐。由此,可以定义相同的(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第一支脚122(或222)的脊部142(或242)与第二支脚126(或226)的脊部144(或244)之间存在非Z字形关系。
参考图1、图4、图6、图8和图12,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第一支脚124(或224)的每个脊部146(或246)可以与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第二支脚128(或228)的脊部148(或248)的其中一个对齐。由此,可以定义相同的(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第一支脚124(或224)的脊部146(或246)与第二支脚128(或228)的脊部148(或248)之间存在非Z字形关系。
参考图2、图6、图7和图12,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第一支脚122(或222)的每个凹槽150(或250)可以与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第二支脚126(或226)的凹槽152(或252)的其中一个对齐。由此,可以定义相同的(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第一支脚122(或222)的凹槽150(或250)与第二支脚126(或226)的凹槽152(或252)之间存在非Z字形关系。
参考图1、图4、图6、图8和图12,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第一支脚124(或224)的每个凹槽154(或254)可以与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第二支脚128(或228)的凹槽156(或256)的其中一个对齐。由此,可以定义相同的(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第一支脚124(或224)的凹槽154(或254)与第二支脚128(或228)的凹槽156(或256)之间存在非Z字形关系。
参考图1、图2和图7,第一头部部分138(或238)可以是波纹状的,其中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6(或222、226)和第一头部部分138(或238)可以包括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波纹,其包括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脊部142、144(或242、244)和凹槽150、152(或250、252)。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每个脊部142、144(或242、244)可以从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第一支脚122(或222)的足部130(或230)通过第一头部部分138(或238)延伸至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第二支脚126(或226)的足部134(或234)。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每个凹槽150、152(或250、252)可以从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第一支脚122(或222)的足部130(或230)通过第一头部部分138(或238)延伸至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的第二支脚126(或226)的足部134(或234)。可以定义第一头部部分138(或238)是非平坦的。
参考图1和图8,第二头部部分140(或240)可以是波纹状的,其中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4、128(或224、228)和第二头部部分140(或240)可以包括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波纹,其包括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脊部146、148(或246、248)和凹槽154、156(或254、256)。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每个脊部146、148(或246、248)可以通过第二头部部分140(或240)从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第一支脚124(或224)的足部132(或232)延伸至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第二支脚128(或228)的足部136(或236)。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每个凹槽154、156(或254、256)可以通过第二头部部分140(或240)从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第一支脚124(或224)足部132(或232)延伸至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第二支脚128(或228)的足部136(或236)。可以定义第二头部部分140(或240)为非平坦的。
参考图12,在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构件220的每个脊部246、248在第二头部部分240中比在第二加强构件220的足部232、236处更突出。“突出”是指头部部分240中的每个脊部246、248比足部232、236处的大。此外,在图12中,第二加强构件220的每个脊部246、248的尺寸从第二加强构件220的足部232、236到第二头部部分240逐渐增大。从纵向方向206观察时,第二加强构件220的波浪形状形成第二加强构件220的构件厚度d。在图12中,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二头部部分240中的构件厚度d大于第二加强构件220的足部232、236处的构件厚度d。这是有利的,因为与在第二加强构件220的足部232、236处相比,碰撞冲击时的应力在第二头部部分240处最大。然而,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没有如图12中所示并且如上所揭示和讨论的那样变化的构件厚度d的情况下提供第二加强构件220。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构件218的每个脊部242、244在第一头部部分238中可以比在第一加强构件218的足部230、234处更突出。进一步,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构件218的每个脊部242、244的尺寸可以从第一加强构件218的足部230、234到第一头部部分238逐渐增大。具有更突出的脊部和不太突出的脊部的波浪形状也可以可选地应用于图1至图6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和/或第二加强构件118、120。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构件118(或218)和第二加强构件120(或220)的大小可能不同。因此,用于吸收冲击的车辆侧结构的变形行为以及车辆侧结构的刚度和加强可以进一步定制和适应特定应用。有利地是,更小加强构件120(或220)的头部部分140(或240)面向第一构件108(或208)。
车辆侧结构102、202可以例如用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但当然也可以用在仅具有内燃机的常规车辆中。车辆侧结构102、202可以被配置为保护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一个或多个电池。车辆侧结构102、202可以位于电池的一侧或多侧。
所描述的侧部104(或204)中的每一个有利地用作侧梁部分104(或204)。因此,所描述的侧部104(或204)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侧梁部分104(或204)。侧梁部分104(或204)沿车身的纵向方向106(或206)延伸并设置在车身的侧面。有利地是,侧梁部分104(或204)附接到一根或多根横梁184、186(或284、286),例如车身的两个横梁184、186(或284、286)。
上面揭示的车辆侧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可能的方式组合,从而提供进一步的有利实施例。本发明不应被认为限于所示出的实施例,而是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以多种方式修改和改变。

Claims (38)

1.一种车辆侧结构(102;202),包括沿纵向方向(106;206)延伸的侧部(104;204),其中所述侧部(104;204)包括沿纵向方向(106;206)延伸的第一构件(108;208)和沿纵向方向(106)延伸的第二构件(110;210),所述第一构件(108;208)被构造为面向车辆的内部(112;212),所述第二构件(110;210)被构造为面向车辆的外部(114;214),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208、210)彼此附接以在它们之间形成基本上封闭的空间(116;216),其中
所述侧部(104;204)包括第一加强构件(118;218)和第二加强构件(120;220),每个加强构件(118、120;218、220)位于基本上封闭的空间(116;216)中,每个加强构件(118、120;218、220)沿纵向方向(106;206)延伸,其中
每个加强构件(118、120;218、220)具有沿横向于纵向方向(106;206)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脚(122、124;222、224),其中每个加强构件(118、120;218、220)具有沿横向于纵向方向(106;206)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支脚(126、128;226、228),其中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4、126、128;222、224、226、228)具有沿纵向方向(106;206)延伸的足部(130、132、134、136;230、232、234、236),其中
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6;222、226)的足部(130、134;230、234)彼此间隔开,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4、128;224、228)的足部(132、136;232、236)彼此间隔开,其中
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6;222、226)连接在第一头部部分(138;238)中,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4、128;224、228)接合在第二头部部分(140;240)中,其中
所述第一头部部分(138;238)面向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208、210)中的一个(108、110;208、210),且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足部(130、134;230、234)面向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208、210)中的另一个(108、110;208、210),其中
所述第二头部部分(140;240)面向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208、210)中的一个(108、110;208;210),且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足部(132、136;232、236)面向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208、210)中的另一个(108、110;208、210),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4、126、128;222、224、226、228)中的每一个都是波纹状的并且包括波纹,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4、126、128;222、224、226、228)的波纹包括脊部(142、144、146、148;242、244、246、248)和凹槽(150、152、154、156;250、252、254、256),其中
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脊部(142、144;242、244)和凹槽(150、152;250、252)从所述第一头部部分(138;238)延伸到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相应的足部(130、134;230、234),其中
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脊部(146、148;246、248)和凹槽(154、156;254、256)从所述第二头部部分(140;240)延伸到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相应的足部(132、136;232、236),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附接到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所述第一支脚(122;222)的每个脊部(142;242)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第二支脚(126;226)的脊部(144;244)中的一个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所述第一支脚(124;224)的每个脊部(146;246)与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第二支脚(128;228)的脊部(148;248)中的一个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第一支脚(122;222)的每个凹槽(150;250)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第二支脚(126;226)的凹槽(152;252)中的一个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第一支脚(124;224)的每个凹槽(154;254)与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第二支脚(128;228)的凹槽(156;256)中的一个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一头部部分(138;238)是波纹状的,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6;222、226)和所述第一头部部分(138;238)包括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波纹,所述波纹包括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脊部(142、144;242、244)和凹槽(150、152;250、252),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每个脊部(142、144;242、244)通过所述第一头部部分(138;238)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第一支脚(122;222)的足部(130;230)延伸到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第二支脚(126;226)的足部(134;2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每个凹槽(150、152;250、252)通过所述第一头部部分(138;238)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第一支脚(122;222)的足部(130;230)延伸到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第二支脚(126;226)的足部(134;23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二头部部分(140;240)为波纹状的,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4、128;224、228)和所述第二头部部分(140;240)包括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波纹,所述波纹包括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脊部(146、148;246、248)和凹槽(154、156;254、256),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每个脊部(146、148;246、248)通过所述第二头部部分(140;240)从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第一支脚(124;224)的足部(132;232)延伸到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第二支脚(128;228)的足部(136;23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每个凹槽(154、156;254、256)通过所述第二头部部分(140;240)从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第一支脚(124;224)的足部(132;232)延伸到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第二支脚(128;228)的足部(136;236)。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第一支脚(122;222)的足部(130;230)附接到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第一支脚(124;224)的足部(132;232),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第二支脚(126;226)的足部(134;234)附接到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第二支脚(128;228)的足部(136;236)。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每个脊部(142、144;242、244)在所述第一头部部分(138;238)中比在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足部(130、134;230、234)处更加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每个脊部(142、144;242、244)的尺寸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的足部(130、134;230、234)到所述第一头部部分(138;238)逐渐增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每个脊部(146、148;246、248)在所述第二头部部分(140;240)中比在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足部(132、136;232、236)处更加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每个脊部(146、148;246、248)的尺寸从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足部(132、136;232、236)到所述第二头部部分(140;240)逐渐增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218、220)附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208、210)中的至少一个(108、110;208、210)。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在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6)之间限定了内部空间(158),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至少部分地位于由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限定的内部空间(158)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其中,所述第二头部部分(140)位于由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限定的内部空间(158)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的足部(132、136)位于由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限定的内部空间(158)之外。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沿纵向方向(106)延伸的隔室(160、16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彼此附接使得所述隔室(160、162)形成基本上封闭的空间(116),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的足部(130、132、134、136)位于同一隔室(160、162)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其中,所述第一头部部分(138)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一个(108、110)的隔室(160、162)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其中,所述第二头部部分(140)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一个(108、110)的隔室(160、162)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的足部(130、132、134、136)位于所述第二构件(108)的隔室(162)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6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第一侧壁(168、170)和第二侧壁(172、174),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附接到所述第一侧壁(168、170)的第一凸缘(176、178)和附接到所述第二侧壁(172、174)的第二凸缘(180、18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176、178、180、182)的相对的凸缘(176、178、180、182)彼此附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4、126、128)中的至少一个的足部(130、132、134、136)附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176、178、180、182)中的至少一个(176、178、180、182)。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中的一个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4、126、128)中的一个的足部(130、132、134、136)的第一足部(130、132、134、136)附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一个(108、110)的第一凸缘(176、178),同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118、120)中的一个的第一和第二支脚(122、124、126、128)中的一个的足部(130、132、134、136)的第二足部(130、132、134、136)附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相同一个构件(108、110)的第二凸缘(168、170、172、174)。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202),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218)在所述第一加强构件(218)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2、226)之间限定了内部空间(258),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头部部分(240)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220)的足部(232、236)位于由所述第一加强构件(218)限定的内部空间(258)之外。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辆侧结构(202),其中,整个所述第二加强构件(220)位于由所述第一加强构件(218)限定的内部空间(258)的外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车辆侧结构(202),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220)在所述第二加强构件(220)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4、228)之间限定了内部空间(259),并且其中整个所述第一加强构件(218)位于由所述第二加强构件(220)限定的内部空间(259)的外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20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沿纵向方向(206)延伸的隔室(260、262),每个隔室(260、262)具有底表面(264、266),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彼此附接使得所述隔室(260、262)形成基本上封闭的空间(216),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头部部分(238)位于所述隔室(260、262)的一个(260、262)中并且所述第二头部部分(240)位于所述隔室(260、262)的另一个(260、262)中。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车辆侧结构(20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头部部分(238、240)中的一个附接到所述隔室(260、262)中的一个的底表面(264、266)。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车辆侧结构(20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头部部分(238、240)中的一个附接至所述第一构件(208)的隔室(260)的底表面(264)。
31.根据权利要求25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20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第一侧壁(268、270)和第二侧壁(272、274),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附接到所述第一侧壁(268、270)的第一凸缘(276、278)和附接到所述第二侧壁(272、274)的第二凸缘(280、28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208、210)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276、278、280、282)的相对的凸缘(276、278、280、282)彼此附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加强构件(218、220)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和第二支脚(222、224、226、228)中的至少一个的足部(230、232、234、236)附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276、278、280、282)中的至少一个(276、278、280、282)。
32.根据权利要求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202),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118;218)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120;220)的大小不同。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车辆侧结构(202),其中,较小加强构件(120;220)的头部部分(140;240)面向所述第一构件(108;208)。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其中,每个加强构件(118、120;218、220)由板形成,例如金属板。
35.根据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208、210)中的每一个都由板形成,例如金属板。
36.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108、110)中的每一个都为帽形轮廓和U形轮廓中的一种。
37.根据权利要求1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侧部(104;204)为侧梁部分(104;204),并且其中所述侧梁部分(104;204)沿车身的纵向方向(106;206)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车身的侧面。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车辆侧结构(102;202),其中,所述侧梁部分(104;204)附接到所述车身的一个或多个横梁(184、186;284、286)。
CN202080070364.0A 2019-10-08 2020-10-06 车辆侧结构 Active CN114728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1951145-0 2019-10-08
SE1951145 2019-10-08
PCT/SE2020/050950 WO2021071410A1 (en) 2019-10-08 2020-10-06 A vehicle side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8674A true CN114728674A (zh) 2022-07-08
CN114728674B CN114728674B (zh) 2023-11-14

Family

ID=72826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0364.0A Active CN114728674B (zh) 2019-10-08 2020-10-06 车辆侧结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3318A1 (zh)
EP (1) EP4041619B1 (zh)
JP (1) JP2022551701A (zh)
CN (1) CN114728674B (zh)
CA (1) CA3156488A1 (zh)
MX (1) MX2022003910A (zh)
WO (1) WO20210714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61111B2 (en) 2020-09-01 2023-05-30 Shape Corp. Rocker assembly insert with opposed crush channels
DE102021002367B4 (de) * 2021-05-04 2023-08-17 Mercedes-Benz Group AG Bodenstruktur für einen Personenkraftwagen
FR3124477B1 (fr) * 2021-06-23 2023-05-12 Psa Automobiles Sa Longeron renforcé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CN116457267A (zh) * 2021-09-01 2023-07-18 形状集团 具有相对的挤压凹槽的踏脚组件插入件
DE102021004896A1 (de) * 2021-09-28 2022-09-08 Mercedes-Benz Group AG Seitenschweller für eine Kraftwagenkarosserie sowie Baukastensystem
WO2023133563A1 (en) * 2022-01-07 2023-07-13 Shape Corp. Rocker insert with corrugated structure
EP4316952A1 (en) * 2022-08-04 2024-02-07 Autotech Engineering S.L. A vehicle structure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9457A (ja) * 2000-07-17 2002-01-29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KR20020028790A (ko) * 2000-10-11 2002-04-17 나까무라히로까즈 차량의 사이드 실 구조
SE0400435D0 (sv) * 2004-02-25 2004-02-25 Ssab Hardtech Ab Stötfångare för fordon
JP2007131148A (ja) * 2005-11-10 2007-05-31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下部構造
CN101306699A (zh) * 2007-12-28 2008-11-1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碰撞缓冲吸能车架结构
CN101353061A (zh) * 2007-07-24 2009-01-2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内部夹层结构的车辆发动机罩
FR2922508A1 (fr) * 2007-10-23 2009-04-2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tructu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20090206634A1 (en) * 2008-02-14 2009-08-20 Peter Stoeckl Vehicle body of a motor vehicle with a side sill
CN101549675A (zh) * 2008-04-03 2009-10-0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可扩展的对开加固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62609A (zh) * 2011-07-07 2013-01-09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用于车辆结构、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门槛底梁的加强件
EP3090923A1 (en) * 2015-05-08 2016-11-09 Volvo Car Corporation Sill 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US9493190B1 (en) * 2015-09-17 2016-11-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ill reinforcement
CN106132813A (zh) * 2014-03-31 2016-11-16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白车身的梁
US20180065680A1 (en) * 2016-09-08 2018-03-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structure
WO2019059821A1 (en) * 2017-09-20 2019-03-28 Gestamp Hardtech Ab LATERAL VEHICLE STRUCTURE
US20190225276A1 (en) * 2018-01-24 2019-07-2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structure
US20190232903A1 (en) * 2018-01-31 2019-08-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component composite energy-absorbing structure having a corrugated joi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08690B1 (fr) * 1993-08-05 1995-10-27 Lorraine Laminage Poutre d'absorption d'énergie notamment pour longerons ou traverses de véhicules.
EP1331160B1 (en) * 2002-01-16 2007-04-04 Nissan Motor Co., Ltd.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body frame of vehicle
JP2003335267A (ja) * 2002-05-17 2003-11-25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骨格フレームの補強構造
US7963378B2 (en) * 2006-08-10 2011-06-21 O-Flex Group, Inc. Corrugated tubular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JP4367543B2 (ja) * 2007-09-21 2009-11-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材用成形品
FR3010379B1 (fr) * 2013-09-11 2016-10-21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oubasse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longeron renforce a l'egard des chocs lateraux de type choc poteau
US10370040B1 (en) * 2018-02-20 2019-08-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impact absorbing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9457A (ja) * 2000-07-17 2002-01-29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KR20020028790A (ko) * 2000-10-11 2002-04-17 나까무라히로까즈 차량의 사이드 실 구조
SE0400435D0 (sv) * 2004-02-25 2004-02-25 Ssab Hardtech Ab Stötfångare för fordon
JP2007131148A (ja) * 2005-11-10 2007-05-31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下部構造
CN101353061A (zh) * 2007-07-24 2009-01-2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内部夹层结构的车辆发动机罩
FR2922508A1 (fr) * 2007-10-23 2009-04-2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tructu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1306699A (zh) * 2007-12-28 2008-11-1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碰撞缓冲吸能车架结构
US20090206634A1 (en) * 2008-02-14 2009-08-20 Peter Stoeckl Vehicle body of a motor vehicle with a side sill
CN101549675A (zh) * 2008-04-03 2009-10-0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可扩展的对开加固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62609A (zh) * 2011-07-07 2013-01-09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用于车辆结构、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门槛底梁的加强件
CN106132813A (zh) * 2014-03-31 2016-11-16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白车身的梁
EP3090923A1 (en) * 2015-05-08 2016-11-09 Volvo Car Corporation Sill 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US9493190B1 (en) * 2015-09-17 2016-11-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ill reinforcement
US20180065680A1 (en) * 2016-09-08 2018-03-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structure
WO2019059821A1 (en) * 2017-09-20 2019-03-28 Gestamp Hardtech Ab LATERAL VEHICLE STRUCTURE
US20190225276A1 (en) * 2018-01-24 2019-07-2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structure
US20190232903A1 (en) * 2018-01-31 2019-08-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component composite energy-absorbing structure having a corrugated joi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71410A1 (en) 2021-04-15
JP2022551701A (ja) 2022-12-13
MX2022003910A (es) 2022-06-16
CA3156488A1 (en) 2021-04-15
EP4041619A1 (en) 2022-08-17
CN114728674B (zh) 2023-11-14
US20220363318A1 (en) 2022-11-17
EP4041619B1 (en) 202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28674B (zh) 车辆侧结构
US9180828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JP5979084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US9073582B2 (en) Multi-cornered strengthening members
CN113544048B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结构及其获得方法
CN111108036B (zh) 车辆侧部结构
US6398275B1 (en) Bumper arrangement
CN106347466B (zh) 车身组装结构
CN107792183B (zh) 车辆的后部车体构造
CN115667057A (zh) 车辆结构
CN111483420A (zh) 车辆的结构
US20040135384A1 (en) Bumper assembly
CN115279649B (zh) 车辆结构
JP601624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20150042124A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RU2814533C1 (ru) Боков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RU2817102C1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14450791U (zh) 吸能盒、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EP4161819B1 (en) A vehicle structure
JP7255657B1 (ja) サイドシルの内部構造
JP4583214B2 (ja) 自動車のバンパー構造体
WO2023090112A1 (ja) 自動車の車体下部構造及びサイドシル構造
JP2024038910A (ja) 自動車の車体下部構造
CN114132386A (zh) 车体后部结构
KR20240098356A (ko) 전기차용 프레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