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8627B - 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8627B
CN114728627B CN202080080817.8A CN202080080817A CN114728627B CN 114728627 B CN114728627 B CN 114728627B CN 202080080817 A CN202080080817 A CN 202080080817A CN 114728627 B CN114728627 B CN 1147286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gas
group
path
airba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08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28627A (zh
Inventor
浮田信一朗
福本健二
桥爪智树
山崎征幸
胜田信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orp filed Critical Daic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28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8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28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8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1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the inflatable member formed as a belt or harness or combined with a belt or harness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09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structure
    • B60N2/42718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structure with anti-submarin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8Particular seat belt attachment and gu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7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to vent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e.g. in case of over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0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the bag being integrated in a multi-bag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9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characterised by fluid flow controlling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 B60R2021/2612Gas guiding means, e.g. ducts
    • B60R2021/2615Gas guiding means, e.g. ducts for diverting the gas into a plurality of ba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车辆用座椅薄型化并且保护乘坐者的气囊装置。气囊装置保护就座于配置在车辆内的车辆用座椅的乘坐者。气囊装置具备: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以应对来自不同的两个方向的冲击的方式配置于车辆用座椅,分别具有多个气囊;气体发生部,配置于车辆用座椅中的支承乘坐者的臀部的座椅坐垫内,产生向第一气囊组或第二气囊组供给的气体;以及切换部,对向第一气囊组或第二气囊组中的任一方供给气体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用座椅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保护车辆的乘坐者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车辆用侧面气囊装置,其在车辆用座椅搭载有:腰部气囊,在车辆用门与乘坐者的腰部之间展开;胸部气囊,在车辆用门与乘坐者的胸部之间展开;以及充气装置(inflator),向腰部气囊和胸部气囊供给气体。该车辆用侧面气囊装置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或预知侧面碰撞时,使充气装置工作而向腰部气囊和胸部气囊供给气体,展开腰部气囊和胸部气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12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车辆中有时产生来自侧面碰撞或正面碰撞之类的不同的两个方向的冲击。然而,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用侧面气囊装置仅应对来自侧面方向的冲击,因此在从与侧面不同的方向产生了冲击的情况下,无法保护乘坐者。
此外,为了扩大车辆内的空间,还要求车辆用座椅的薄型化和气囊装置的向车辆用座椅内的配置。然而,未提出在车辆用座椅内搭载气囊装置并且使车辆用座椅薄型化的技术。
本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车辆用座椅薄型化并且保护乘坐者的气囊装置。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公开的气囊装置中,采用了具备切换部的构成,所述切换部对向配置于车辆用座椅内的第一气囊组或第二气囊组中的任一方供给气体进行切换。通过这样的构成,气囊装置能使为了保护乘坐者而需要展开的气囊展开并且使车辆用座椅薄型化。
具体而言,本公开是一种气囊装置,保护就座于配置在车辆内的车辆用座椅的乘坐者,所述气囊装置具备: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以应对来自不同的两个方向的冲击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分别具有多个气囊;气体发生部,配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中的支承所述乘坐者的臀部的座椅坐垫内,产生向所述第一气囊组或所述第二气囊组供给的气体;以及切换部,对向所述第一气囊组或所述第二气囊组中的任一方供给所述气体进行切换。
本公开的气囊装置具备配置于车辆用座椅的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以及配置于座椅坐垫内的气体发生部和切换部。对于来自一个方向的冲击,该气囊装置通过展开第一气囊组中所含的气囊来保护乘坐者。此外,对于来自与一个方向不同的另一个方向的冲击,该气囊装置通过展开第二气囊组中所含的气囊来保护乘坐者。因此,该气囊装置能保护乘坐者免受来自不同的两个方向的冲击。此外,该气囊装置只要根据冲击的方向展开乘坐者保护所需的气囊即可,因此各气囊只要具有能保护乘坐者免受一个方向的冲击的程度的容积即可,能通过多个气囊分配乘坐者的保护部位,减小各气囊的容积。此外,气囊装置能减小各气囊的容积,因此能减少气囊的展开所需的气体量,也能使气体发生部小型化。因此,气囊装置能使搭载各气囊和气体发生部的车辆用座椅薄型化。像这样,该气囊装置能使车辆用座椅薄型化并且保护乘坐者。
在上述的气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气囊组配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中的支承所述乘坐者的背部的座椅靠背内,构成所述第二气囊组的所述多个气囊中的至少一个配置于所述座椅坐垫内。根据具备该构成的气囊装置,通过将第一气囊组中所含的多个气囊折叠来减小体积并配置于座椅靠背内,由此能使座椅靠背薄型化。
在上述的气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气体发生部由一个气体发生器构成,所述气囊装置还具备:主气体路径,将所述气体发生部与所述切换部连接;第一气体路径,将所述切换部与所述第一气囊组连接;以及第二气体路径,将所述切换部与所述第二气囊组连接,使所述第一气囊组或所述第二气囊组中的任一方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离所述切换部的距离不同且直列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气体路径或所述第二气体路径中的至少任一方。根据该构成的气囊装置,能为了保护乘坐者而对多个气囊的展开顺序进行设定。因此,该气囊装置能保护乘坐者。
在所述的气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切换部是配置于所述座椅坐垫内的烟火式阀。烟火式阀能够仅通过火药的点火电流进行工作,能作为对气体的流路进行切换的阀使用。
在上述的气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气囊组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组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的合计容积不同,在将所述第一气囊组和所述第二气囊组中的所述合计容积小的一方与所述切换部连接的所述第一气体路径或所述第二气体路径中,配置有在路径内变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使该路径内部与其外部连通的阀。在利用一个气体发生器向第一气囊组或第二气囊组中的任一方供给气体的情况下,气体发生器根据合计容积更大的气囊组来设定气体的供给量(气体的发生量)。因此,当从气体发生器向合计容积更小的气囊组供给气体时,会对该气囊组中所含的各气囊施加负荷,不优选。因此,通过在任一气体路径设置在路径内变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将过量的气体向外部排出的阀,能降低对该各气囊的负荷。
在上述的气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来自两个方向的冲击中的来自一个方向的冲击通过所述车辆的侧面碰撞而产生,所述第一气囊组具有:第一侧面气囊,在所述侧面碰撞的发生侧展开;以及第二侧面气囊,在与该发生侧相反的一侧展开,所述第一气囊组的所述合计容积比所述第二气囊组的所述合计容积小,所述第一气体路径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二气体路径的截面积大。在具备该构成的气囊装置中,使第一侧面气囊在侧面碰撞的发生侧展开,使第二侧面气囊在与该发生侧相反的一侧展开。此外,第一气囊组中所含的多个气囊的合计容积比第二气囊组中所含的多个气囊的合计容积小。在使第一气囊组展开的情况和使第二气囊组展开的情况下,无法变更从气体发生部供给来的气体的容积,因此能使第一气囊组的合计容积比第二气囊组的合计容积小,能使第一侧面气囊比第二气囊组的各气囊在短时间内展开。此外,通过使第一气体路径比第二气体路径截面积大,能增大每单位时间的气体的流量,因此能在短时间内供给大量的气体,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展开第一气囊组中所含的各气囊。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截面积是与气体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的面积。
在此,在上述的气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气体发生部配置为包括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所述切换部是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表示受到了来自所述两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的冲击的信息,使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或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独立地工作,所述气囊装置还具备:第一气体路径,将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与所述第一气囊组连接;第二气体路径,将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与所述第二气囊组连接,使所述第一气囊组或所述第二气囊组中的任一方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离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或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的距离不同且直列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气体路径或所述第二气体路径中的至少任一方。
如该构成那样,气囊装置也可以具备两个气体发生器。由此,气囊装置能在车辆受到了来自不同的两个方向这两方向的冲击的情况下,使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双方展开,因此即使在车辆受到了来自该两个方向的冲击的情况下也能保护乘坐者。
在上述的气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来自两个方向的冲击中的来自一个方向的冲击通过所述车辆的侧面碰撞而产生,所述第一气囊组具有:第一侧面气囊,在所述侧面碰撞的发生侧展开;以及第二侧面气囊,在与该发生侧相反的一侧展开,所述第一气囊组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的合计容积比所述第二气囊组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的合计容积小,所述第一气体路径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二气体路径的截面积大,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所产生的气体的容积比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所产生的气体的容积小。根据具备该构成的气囊装置,能使第二气囊组中所含的各气囊比第一气囊组中所含的各气囊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展开,保护乘坐者。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能够使车辆用座椅薄型化并且保护乘坐者。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置有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所具备的烟火式阀的剖视图(其1)。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所具备的烟火式阀的剖视图(其2)。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所具备的烟火式阀的剖视图(其3)。
图5是配置有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气囊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和各构成的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构成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本公开不由实施方式限定,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搭载有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1的外观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车辆用座椅1的前后方向(深度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各方向以从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的乘坐者(就座者)观察到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
车辆用座椅1是车辆的供乘坐者就座的座椅。车辆用座椅1具备:座椅坐垫2,支承乘坐者的臀部;以及座椅靠背3,支承乘坐者的背部。座椅靠背3以能相对于座椅坐垫2倾倒的方式与座椅坐垫2连接。此外,车辆用座椅1具备头枕4,所述头枕4装配于座椅靠背3的上端部并支承乘坐者的头部。需要说明的是,头枕4可以与座椅靠背3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固定于座椅靠背3,还可以能从座椅靠背3拆卸。
此外,车辆用座椅1具备座椅安全带5,所述座椅安全带5将乘坐者约束于车辆用座椅1。座椅安全带5具有:肩部安全带5A,从乘坐者的右肩延伸至左下腹部而约束该乘坐者的上半身;以及腰部安全带5B,从乘坐者的右下腹部延伸至左下腹部而约束该乘坐者的下腹部。此外,车辆用座椅1具备卷收器6,所述卷收器6固定于座椅靠背3的右上部。卷收器6在不使用座椅安全带5时卷取并收纳座椅安全带5。此外,车辆用座椅1具备:固定部7,固定于座椅坐垫2的右侧部,将腰部安全带5B的末端固定于车辆用座椅1;锚定(anchor)部(未图示),以能滑动的方式装配于座椅安全带5;以及带扣部(未图示),固定于车辆用座椅1的左侧部,固定该锚定部。在使用座椅安全带5时,该锚定部被固定于该带扣部。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锚定部,其右上方成为肩部安全带5A,其右侧成为腰部安全带5B。
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为了保护就座于配置在车辆内的车辆用座椅1的乘坐者而搭载于车辆用座椅1。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具备第一气囊组8和第二气囊组9,所述第一气囊组8和第二气囊组9以应对来自不同的两个方向的冲击的方式配置于车辆用座椅1,分别具有多个气囊。
第一气囊组8被设置为应对来自车辆的侧面方向的冲击。第一气囊组8具有第一侧面气囊8A和第二侧面气囊8B。第一侧面气囊8A和第二侧面气囊8B储存于座椅靠背3内。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而从该车辆的侧面方向产生了冲击的情况下,向第一侧面气囊8A和第二侧面气囊8B供给气体,展开这些气囊来保护乘坐者。第一侧面气囊8A配置于座椅靠背3的右侧,第二侧面气囊8B配置于座椅靠背3的左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座椅1配置于车辆的右侧,第一侧面气囊8A通过供给气体在乘坐者的腰部与车身侧面之间展开来保持乘坐者的腰部,抑制该腰部与该车身侧面发生碰撞。另一方面,第二侧面气囊8B通过供给气体在乘坐者与旁边的乘坐者之间展开,抑制该旁边的乘坐者的头部与该乘坐者发生碰撞,该乘坐者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该旁边的乘坐者就座于设置在该车辆用座椅1的左侧的旁边的车辆用座椅。
第二气囊组9被设置为应对来自车辆的正面方向的冲击。第二气囊组9具有座椅气囊9A和座椅安全带气囊9B,所述座椅气囊9A和座椅安全带气囊9B用于保护乘坐者免受车辆发生正面碰撞而来自车辆的正面方向的冲击。座椅气囊9A储存于座椅坐垫2内,座椅安全带气囊9B储存于座椅安全带5的腰部安全带5B内。构成第二气囊组9的多个气囊中的至少一个配置于座椅坐垫2内。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在车辆发生了正面碰撞的情况下,向座椅气囊9A和座椅安全带气囊9B供给气体而展开这些气囊来保护乘坐者。座椅气囊9A通过供给气体在座椅坐垫2内展开,抬起乘坐者的大腿部,抑制乘坐者的臀部向前方移动。由此,座椅气囊9A抑制乘坐者的身体从车辆用座椅1的座椅坐垫2滑出而钻入仪表板的下方的下潜现象。座椅安全带气囊9B通过供给气体从乘坐者的胸部向腹部的前方展开,抑制乘坐者与配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前方的构造物等发生碰撞。需要说明的是,座椅安全带气囊9B也可以储存于肩部安全带5A内,抑制在展开时从乘坐者的头部到胸部与该构造物发生碰撞。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具备气体发生器10,所述气体发生器10产生向第一气囊组8或第二气囊组9供给的气体。气体发生器10容纳于座椅坐垫2内。气体发生器10是气体发生部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发生部由一个气体发生器10构成。气体发生器10由金属形成,具有点火器(未图示)和气体发生剂(未图示),所述气体发生剂填充在形成于点火器的内部的燃烧室中,通过该点火器进行燃烧。气体发生器10通过使气体发生剂燃烧来使气体产生。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通过将由气体发生器10产生的气体向第一气囊组8或第二气囊组9供给来使各气囊展开。需要说明的是,气体发生器10也可以是在内部封入压缩空气和气体发生剂而供给压缩气体和燃烧气体的混合式、仅由压缩气体构成的储存(stored)式。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具备烟火式(pyro-type)阀11,所述烟火式阀11对向第一气囊组8或第二气囊组9中的任一方供给气体进行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烟火式阀11是切换部的一个例子。烟火式阀11瞬间获得大的动能。烟火式阀11可以仅通过使火药点燃的电流进行工作,与电磁阀相比,烟火式阀11以小的电力进行工作。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切换部使用电磁阀。此外,关于烟火式阀11的详细构成将在后文加以记述。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具备:主气体路径12,将气体发生器10与烟火式阀11连接;第一气体路径13,将烟火式阀11与第一气囊组8连接;以及第二气体路径14,将烟火式阀11与第二气囊组9连接。主气体路径12配置于座椅坐垫2内,第一气体路径13和第二气体路径14以从座椅坐垫2向座椅靠背3的方式配置于它们的内部。从气体发生器10供给来的气体通过主气体路径12并向烟火式阀11移动。烟火式阀11能对向第一气囊组8或第二气囊组9中的任一方供给气体进行切换。通过第一气体路径13向第一气囊组8供给气体,通过第二气体路径14向第二气囊组9供给气体。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在从车辆的侧面方向产生了冲击的情况下,展开第一气囊组8的第一侧面气囊8A和第二侧面气囊8B,在从车辆的正面方向产生了冲击的情况下,展开第二气囊组9的座椅气囊9A和座椅安全带气囊9B。由此,气囊装置在发生了侧面碰撞或正面碰撞中的任意碰撞的情况下均能保护乘坐者。
接着,对第一气囊组8相对于第一气体路径13的连接方式和第二气囊组9相对于第二气体路径14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使第一气囊组8中所含的第一侧面气囊8A和第二侧面气囊8B离烟火式阀11的距离不同且直列地连接于第一气体路径13。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距离是沿着第一气体路径13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沿着第一气体路径13的与烟火式阀11距离近的一侧按照第一侧面气囊8A、第二侧面气囊8B的顺序连接于第一气体路径13。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在车辆产生了来自侧面方向(图1的右侧方向)的冲击的情况下,能首先使第一侧面气囊8A展开,接着使第二侧面气囊8B展开。气囊装置为了保持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的乘坐者的腰部而使第一侧面气囊8A先展开,接着为了抑制旁边的乘坐者的头部与该乘坐者碰撞而使第二侧面气囊8B展开。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能保护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的乘坐者。
使第二气囊组9中所含的座椅气囊9A和座椅安全带气囊9B离烟火式阀11的距离不同且直列地连接于第二气体路径14。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距离是沿着第二气体路径14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沿着第二气体路径14的与烟火式阀11距离近的一侧按照座椅气囊9A、座椅安全带气囊9B的顺序连接于第二气体路径14。具体而言,第二气体路径14具有:上游侧气体路径14A,将烟火式阀11与座椅气囊9A连接;以及下游侧气体路径14B,将座椅气囊9A与座椅安全带气囊9B连接。在向第二气囊组9供给气体的情况下,通过上游侧气体路径14A向座椅气囊9A供给气体,经由座椅气囊9A向下游侧气体路径14B供给气体。然后,从下游侧气体路径14B向座椅安全带气囊9B供给气体。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在车辆产生了来自正面方向的冲击的情况下,首先使座椅气囊9A展开,接着使座椅安全带气囊9B展开。由此,气囊装置在车辆产生了来自正面方向的冲击的情况下,使座椅气囊9A先于座椅安全带气囊9B展开,固定乘坐者的臀部来抑制该乘坐者向前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气囊组9中,也可以是,从与烟火式阀11距离近的一侧按照座椅安全带气囊9B、座椅气囊9A的顺序连接于第二气体路径14。在该情况下,气囊装置也可以在车辆产生了来自正面方向的冲击的情况下,使座椅安全带气囊9B先于座椅气囊9A展开而先保持乘坐者的胸部至腹部。
需要说明的是,主气体路径12、第一气体路径13以及第二气体路径14例如由规定的金属形成,但也可以由橡胶等可挠性构件形成,也可以使用车辆用座椅1的框架管。此外,第一气体路径13中的座椅坐垫2与座椅靠背3的连接部分由橡胶等可挠性构件形成,即使在座椅靠背3从初始位置倾倒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各气体路径断线。
此外,在第一气囊组8中,第一侧面气囊8A配置于车身的侧面侧,因此在侧面碰撞的发生侧展开,第二侧面气囊8B在与该发生侧相反的一侧展开。此外,第一气囊组8中所含的第一侧面气囊8A和第二侧面气囊8B的合计容积比第二气囊组9中所含的座椅气囊9A和座椅安全带气囊9B的合计容积小。其原因在于,在车辆侧面与乘坐者的间隔和该乘坐者与其前方的构造物的间隔中,车辆侧面与乘坐者的间隔相对更窄,在车辆侧面与乘坐者之间展开的第一侧面气囊8A需要比第二气囊组9的各气囊更迅速地展开。在使第一气囊组8展开的情况和使第二气囊组9展开的情况下,无法变更从气体产生器10供给来的气体的容积,因此使第一气囊组8的合计容积比第二气囊组9的合计容积小,能够使第一侧面气囊8A比第二气囊组9的各气囊在短时间内展开。
此外,在将作为第一气囊组8和第二气囊组9中的合计容积更小者的第一气囊组8与烟火式阀11连接的第一气体路径13中,配置有在该路径内变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使该路径内与其外部连通的阀15。阀15例如使用电磁阀。在配置于第一气体路径13内的压力传感器(未图示)感测到变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阀15被控制电路控制而被打开。该控制电路例如是后文记述的ECU16。在该情况下,该压力传感器与ECU16电连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利用一个气体发生器10向第一气囊组8或第二气囊组9中的任一方供给气体的情况下,气体发生器10根据合计容积更大的第二气囊组9来设定气体的供给量。因此,当从气体发生器10向合计容积更小的第一气囊组8供给气体时,会对第一气囊组8中所含的各气囊施加负荷,不优选。因此,通过在第一气体路径13设置在路径内变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将过量的气体向外部排出的阀15,能降低对该各气囊的负荷。此外,也可以使在第一气体路径13内变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开口的脆弱部形成于第一气体路径13来代替阀1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中,第一气体路径13形成为截面积比第二气体路径14大。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截面积是与气体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的面积。气体路径的截面积越大,越能增大每单位时间的气体的流量,因此能在短时间内供给大量的气体,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展开与该气体路径连接的气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气体路径13形成为截面积比第二气体路径14大,在展开第一气囊组8中所含的各气囊的情况下,能使各气囊比展开第二气囊组9中所含的各气囊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展开。
接着,使用图2至图4,对烟火式阀11进行说明。图2至图4是沿烟火式阀11的轴向剖切的剖视图。图2和图3表示向第一气囊组8供给气体的状态的烟火式阀11,图4表示向第二气囊组9供给气体的状态的烟火式阀11。
烟火式阀11具有缸筒111,所述缸筒111由金属形成并具有中空圆柱形状。缸筒111具有:筒状的周壁部111B;堵住周壁部111B的轴向一端部的顶面部111A;以及堵住周壁部111B的轴向的另一端部的底面部111C,在缸筒111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图3是表示烟火式阀11的截面的立体图,为了图示出缸筒111的内部空间而省略了顶面部111A的图示。在周壁部111B形成有气体入口112。此外,在周壁部111B的以隔着周壁部111B的轴的方式与气体入口112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气体出口113和第二气体出口114。第一气体出口113形成于顶面部111A侧,第二气体出口114形成于底面部111C侧。
在气体入口112连接有主气体路径12,从气体发生器10供给来的气体经由气体入口112被导入至缸筒111的内部空间。此外,在第一气体出口113连接有第一气体路径13,在第二气体出口114连接有第二气体路径14的上游侧气体路径14A。在向第一气囊组8供给气体的情况下,气体从第一气体出口113趋向第一气体路径13而移动。在向第二气囊组9供给气体的情况下,气体从第二气体出口114趋向第二气体路径14而移动。
烟火式阀11具有活塞115,所述活塞115由金属形成,能够在缸筒111的内部空间内沿其轴向移动。活塞115具有:扩径部115A,配置于顶面部111A侧,直径比周壁部111B的内径稍小;以及缩径部115B,配置于底面部111C侧,直径比扩径部115A小。此外,烟火式阀11具有筒状的内筒构件116,所述内筒构件116配置于缸筒111的内部空间,通过焊接固定于底面部111C。内筒构件116与缸筒111的各中心轴一致,在内筒构件116内配置有活塞115的缩径部115B。内筒构件116的内径比缩径部115B的直径稍大,缩径部115B能够在内筒构件116内沿缸筒111的轴向移动。此外,内筒构件116形成有连通孔116A、116B。连通孔116A、116B是为了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形成从气体入口112向第二气体出口114的气体的流路而设置的。
此外,在烟火式阀11中,在内筒构件116的底面部111C侧形成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嵌入有点火器117。烟火式阀11通过将焊接于底面部111C的金属制的固定部118铆接于点火器117来固定点火器117。
烟火式阀11以活塞115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图1所示的座椅坐垫2内。如图2所示,就烟火式阀11而言,在工作前,活塞115被树脂制的剪切销(shear pin)119固定于周壁部111B。就烟火式阀11而言,在图2和图3所示的工作前的状态下,缩径部115B在与点火器117抵接的位置静止,从气体入口112至第二气体出口114的路径被扩径部115A切断,形成气体从气体入口112向第一气体出口113移动的气体的流路。此外,在烟火式阀11工作前的状态下,连通孔116A、116B被活塞115的缩径部115B堵塞。
当点火器117中流过点火电流时,点火器117工作而产生趋向缸筒111的轴向顶面部111A侧的冲击波。由此,活塞115向顶面部111A侧移动。图4表示烟火式阀11工作后的状态。就烟火式阀11而言,在图4所示的工作后的状态下,扩径部115A在与顶面部111A抵接的位置静止,第一气体出口113被扩径部115A堵塞,形成气体从气体入口112经由连通孔116A、116B向第二气体出口114移动的气体的流路。
像这样,烟火式阀11通过点火器117使活塞115移动,由此能将来自气体发生器10的气体导入第一气体路径13或第二气体路径14中的任一方。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设置活塞的固定单元,使得在烟火式阀11工作时,活塞115不会从图4的状态向图2的状态逆行。
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10和烟火式阀11的各点火器与气囊装置控制用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16电连接。ECU16与搭载于车辆并感测正面碰撞的传感器17和搭载于车辆并感测侧面碰撞的传感器18电连接。在传感器17感测到侧面碰撞的情况或传感器18感测到正面碰撞的情况下,ECU16向气囊装置发送控制信号。具体而言,该控制信号是气体发生器10和烟火式阀11的各点火器的点火电流。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基于来自ECU16的控制信号,在侧面碰撞时使气体发生器10工作而向第一气囊组8供给气体,在正面碰撞时使气体发生器10和烟火式阀11工作而向第二气囊组9供给气体。由此,气囊装置在侧面碰撞时和正面碰撞时均能保护乘坐者。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17、18也可以是预知车辆的碰撞的预碰撞传感器等,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在实际发生碰撞前第一气囊组8或第二气囊组9展开的构成。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具备配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第一气囊组8和第二气囊组9以及配置于座椅坐垫2内的气体产生器10和烟火式阀11。气囊装置将能通过折叠来减小体积的第一侧面气囊8A和第二侧面气囊8B配置于座椅靠背3内,将气体发生器10和烟火式阀11配置于座椅坐垫2内,由此能使座椅靠背3薄型化。此外,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即使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的后方的车辆用座椅的乘坐者因惯性力而向前方移动并与座椅靠背3碰撞,由于相对硬的金属制的气体发生器10、烟火式阀11未配置于座椅靠背3,因此也能将该乘坐者的负伤程度抑制为最小限度。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只要根据冲击的方向展开乘坐者保护所需的气囊即可,因此各气囊只要具有能保护乘坐者免受一个方向的冲击的程度的容积即可,能减小各气囊的容积。此外,气囊装置利用独立的气囊保护需要的保护部位,因此能减小各气囊的容积。由此,能减少气囊的展开所需的气体量,也能使气体发生器10小型化。因此,气囊装置能使搭载各气囊和气体发生器10的车辆用座椅1薄型化。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能使车辆用座椅薄型化1并且保护乘坐者。
<实施方式2>
接着,使用图5对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进行说明。图5是搭载有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1的外观立体图。在图5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具备第一气体发生器2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21。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发生部配置为包括第一气体发生器2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21。第一气体发生器20是为了向第一气囊组8供给气体而设置的。第二气体发生器21是为了向第二气囊组9供给气体而设置的。第一气体发生器2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21配置于座椅坐垫2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体发生器2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21能使用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气体发生器10相同的气体发生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具备控制部22,所述控制部22基于表示受到了来自侧面方向或正面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的冲击的信息,使第一气体发生器20或第二气体发生器21独立地工作。控制部22配置于座椅坐垫2内,与ECU16、以及第一气体发生器2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21的各点火器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2是切换部的一个例子。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具备:第一气体路径23,将第一气体发生器20与第一气囊组8连接;以及第二气体路径24,将第二气体发生器21与第二气囊组9连接。使第一气囊组8中所含的第一侧面气囊8A和第二侧面气囊8B离第一气体发生器20的距离不同且直列地连接于第一气体路径23。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距离是沿着第一气体路径23的距离。从沿着第一气体路径23的与第一气体发生器20距离近的一侧按照第一侧面气囊8A、第二侧面气囊8B的顺序连接于第一气体路径23。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在车辆产生了来自侧面方向的冲击的情况下,能首先使第一侧面气囊8A展开,接着使第二侧面气囊8B展开。
此外,使第二气囊组9中所含的座椅气囊9A和座椅安全带气囊9B离第二气体发生器21的距离不同且直列地连接于第二气体路径24。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距离是沿着第二气体路径24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与第二气体路径21近的一侧按照座椅气囊9A、座椅安全带气囊9B的顺序连接于第二气体路径14。具体而言,第二气体路径24具有:上游侧气体路径24A,将第二气体发生器21与座椅气囊9A连接;以及下游侧气体路径24B,将座椅气囊9A与座椅安全带气囊9B连接。在向第二气囊组9供给气体的情况下,通过上游侧气体路径24A向座椅气囊9A供给气体,经由座椅气囊9A向下游侧气体路径24B输送气体。然后,从下游侧气体路径24B向座椅安全带气囊9B供给气体。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在车辆发生了正面碰撞的情况下,首先使座椅气囊9A展开,接着使座椅安全带气囊9B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体路径23和第二气体路径24例如由规定的金属形成,但也可以由橡胶等可挠性构件形成,也可以使用车辆用座椅1的框架管。此外,第一气体路径23中的座椅坐垫2与座椅靠背3的连接部分由橡胶等可挠性构件形成,即使在座椅靠背3从初始位置倾倒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各气体路径断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中,第一气体路径23形成为截面积比第二气体路径24大。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截面积是与气体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的面积。就气囊装置而言,通过将第一气体路径23形成为截面积比第二气体路径24大,从而第一气囊组8中所含的各气囊能比第二气囊组9中所含的各气囊在短时间内展开。
ECU16基于来自传感器17、18的感测信号来判定车辆从侧面方向或正面方向或者这两个方向受到冲击,向控制部22发送表示从侧面方向或正面方向或者这两个方向受到冲击的信息。控制部22能基于该信息,使第一气体发生器20或第二气体发生器21中的任一方或双方工作。例如,在ECU16判定为车辆受到了来自侧面方向的冲击而控制部22接收到该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22为了使第一气囊组8的各气囊展开而使第一气体发生器20工作。此外,在ECU16判定为车辆受到了来自正面方向的冲击而控制部22接收到该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22为了使第二气囊组9的各气囊展开而使第二气体发生器21工作。进而,在ECU16判定为车辆受到了来自侧面方向和正面方向这两个方向的冲击而控制部22接收到该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22为了使第一气囊组8的各气囊和第二气囊组9的各气囊双方展开而使第一气体发生器2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21工作。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使第一气囊组8和第二气囊组9同时展开,或使任一气囊组先展开来决定第一气体发生器2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21的工作定时,也可以基于之后展开的一方的气囊组的展开定时来决定向该气囊组供给气体的气体发生器的工作定时。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例如在车辆发生了多重碰撞的情况下,在受到了来自侧面方向和正面方向这两个方向的冲击的情况下,能使第一气囊组8和第二气囊组9双方展开。因此,气囊装置即使在受到了来自侧面方向和正面方向这两个方向的冲击的情况下,也能保护乘坐者。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具备:配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第一气囊组8和第二气囊组9;以及配置于座椅坐垫2内的第一气体发生器20、第二气体发生器21以及控制部22。气囊装置将能通过折叠来减小体积的第一侧面气囊8A和第二侧面气囊8B配置于座椅靠背3内,将第一气体发生器20、第二气体发生器21以及控制部22配置于座椅坐垫2内,由此能使座椅靠背3薄型化。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能使车辆用座椅1薄型化并且保护乘坐者。
<其他实施例>
以上,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能尽可能地组合。此外,也可以使第二气囊组9中所含的多个气囊一方的合计容积比第一气囊组8中所含的多个气囊的合计容积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二气体路径14配置有阀15,第二气体路径14、24也可以形成为截面积比第一气体路径13、23的大。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各方案能够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其他任何特征进行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座椅
2座椅坐垫
3座椅靠背
4头枕
5座椅安全带
6卷收器
7固定部
8第一气囊组
9第二气囊组
10气体发生器
11烟火式阀
12主气体路径
13第一气体路径
14第二气体路径
15阀
16ECU
17传感器
18传感器
20第一气体发生器
21第二气体发生器
22控制部
23第一气体路径
24第二气体路径
111缸筒
112气体入口
113第一气体出口
114第二气体出口
115活塞
116内筒构件
117点火器
118固定部

Claims (9)

1.一种气囊装置,保护就座于配置在车辆内的车辆用座椅的乘坐者,所述气囊装置具备:
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以应对来自不同的两个方向的冲击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分别具有多个气囊;
气体发生部,配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中的支承所述乘坐者的臀部的座椅坐垫内,产生向所述第一气囊组或所述第二气囊组供给的气体;以及
切换部,对向所述第一气囊组或所述第二气囊组中的任一方供给所述气体进行切换,
所述气囊装置还具备:
主气体路径,将所述气体发生部与所述切换部连接;
第一气体路径,将所述切换部与所述第一气囊组连接;以及
第二气体路径,将所述切换部与所述第二气囊组连接,
在所述第一气体路径或所述第二气体路径中,配置有在路径内变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路径内部与其外部连通的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气囊组配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中的支承所述乘坐者的背部的座椅靠背内,
构成所述第二气囊组的所述多个气囊中的至少一个配置于所述座椅坐垫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气体发生部由一个气体发生器构成,
使所述第一气囊组或所述第二气囊组中的任一方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离所述切换部的距离不同且直列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气体路径或所述第二气体路径中的至少任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部是配置于所述座椅坐垫内的烟火式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气囊组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组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的合计容积不同,
在路径内变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路径内部与其外部连通的所述阀,配置在将所述第一气囊组和所述第二气囊组中的所述合计容积小的一方与所述切换部连接的所述第一气体路径或所述第二气体路径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来自不同的两个方向的冲击中的来自一个方向的冲击通过所述车辆的侧面碰撞而产生,
所述第一气囊组具有:第一侧面气囊,在所述侧面碰撞的发生侧展开;以及第二侧面气囊,在与所述发生侧相反的一侧展开,
所述第一气囊组的所述合计容积比所述第二气囊组的所述合计容积小,
所述第一气体路径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二气体路径的截面积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气体发生部配置为包括产生向所述第一气囊组供给的气体的第一气体发生器、和产生向所述第二气囊组供给的气体的第二气体发生器,
所述切换部是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表示受到了来自所述两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的冲击的信息,使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或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独立地工作,
使所述第一气囊组或所述第二气囊组中的任一方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离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或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的距离不同且直列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气体路径或所述第二气体路径中的至少任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来自不同的两个方向的冲击中的来自一个方向的冲击通过所述车辆的侧面碰撞而产生,
所述第一气囊组具有:第一侧面气囊,在所述侧面碰撞的发生侧展开;以及第二侧面气囊,在与所述发生侧相反的一侧展开,
所述第一气囊组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的合计容积比所述第二气囊组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的合计容积小,
所述第一气体路径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二气体路径的截面积大,
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所产生的气体的容积比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所产生的气体的容积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气囊组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组中所含的所述多个气囊的合计容积不同,
在路径内变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路径内部与其外部连通的阀,配置在将所述第一气囊组和所述第二气囊组中的所述合计容积小的一方与所述切换部连接的所述第一气体路径或所述第二气体路径中。
CN202080080817.8A 2019-11-22 2020-10-16 气囊装置 Active CN1147286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1628 2019-11-22
JP2019211628A JP2021079918A (ja) 2019-11-22 2019-11-22 エアバッグ装置
PCT/JP2020/039177 WO2021100382A1 (ja) 2019-11-22 2020-10-16 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8627A CN114728627A (zh) 2022-07-08
CN114728627B true CN114728627B (zh) 2024-05-03

Family

ID=75964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0817.8A Active CN114728627B (zh) 2019-11-22 2020-10-16 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0397B2 (zh)
JP (1) JP2021079918A (zh)
CN (1) CN114728627B (zh)
DE (1) DE112020005806T5 (zh)
WO (1) WO20211003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17983A (ja) * 2020-07-14 2022-01-2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乗員拘束装置
JPWO2022210077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JP2023092111A (ja) 2021-12-21 2023-07-03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安全装置、及び安全装置の作動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6595A (ja) * 1995-11-15 1997-05-27 Tokai Rika Co Ltd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947514A (en) * 1998-02-20 1999-09-07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Valve controlled automotive pyrotechnic systems
US6425602B1 (en) * 2000-03-16 2002-07-30 Trw Inc. Vehicle safety seat with fluid manifold
CN1663851A (zh) * 2004-02-27 2005-09-07 高田株式会社 一种车辆乘客保护系统和充气机
JP2006143045A (ja) * 2004-11-22 2006-06-08 Toyota Motor Corp 乗員保護装置
JP2007050835A (ja) * 2005-08-19 2007-03-01 Daicel Chem Ind Ltd 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CN103917404A (zh) * 2011-09-02 2014-07-0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装置的执行器的激活系统
CN104554121A (zh) * 2013-10-17 2015-04-2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集成的侧面撞击和后排乘员正面撞击保护垫式安全气囊
JP2019172034A (ja) * 2018-03-28 2019-10-10 株式会社Subaru 乗員保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7790Y1 (zh) * 1970-12-28 1974-02-23
JPH1086787A (ja) * 1996-09-18 1998-04-07 Denso Corp 乗員保護装置の起動装置
JP2004136861A (ja) * 2002-10-17 2004-05-13 Nippon Denshi Kogyo Kk 自動車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201298A (ja) 2007-02-21 2008-09-0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446790B2 (ja) * 2019-11-22 2024-03-1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7377129B2 (ja) * 2020-02-21 2023-11-0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連結構造、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6595A (ja) * 1995-11-15 1997-05-27 Tokai Rika Co Ltd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947514A (en) * 1998-02-20 1999-09-07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Valve controlled automotive pyrotechnic systems
US6425602B1 (en) * 2000-03-16 2002-07-30 Trw Inc. Vehicle safety seat with fluid manifold
CN1663851A (zh) * 2004-02-27 2005-09-07 高田株式会社 一种车辆乘客保护系统和充气机
JP2006143045A (ja) * 2004-11-22 2006-06-08 Toyota Motor Corp 乗員保護装置
JP2007050835A (ja) * 2005-08-19 2007-03-01 Daicel Chem Ind Ltd 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CN103917404A (zh) * 2011-09-02 2014-07-0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装置的执行器的激活系统
CN104554121A (zh) * 2013-10-17 2015-04-2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集成的侧面撞击和后排乘员正面撞击保护垫式安全气囊
JP2019172034A (ja) * 2018-03-28 2019-10-10 株式会社Subaru 乗員保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0005806T5 (de) 2022-10-06
WO2021100382A1 (ja) 2021-05-27
US20230001875A1 (en) 2023-01-05
US11780397B2 (en) 2023-10-10
CN114728627A (zh) 2022-07-08
JP2021079918A (ja)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28627B (zh) 气囊装置
JP684876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634450B2 (ja)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JP4075680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EP1960236B1 (en) Airbag apparatus
JP2017222331A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JP4453480B2 (ja) 乗員保護装置および乗員保護方法
EP2682311A1 (en) Side airbag device for automobile
JP5907135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230406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9018715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4174127B (zh) 安全气囊装置、车辆座椅及安全气囊装置的点火方法
CN113002475A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2021079918A5 (zh)
JP2011051526A (ja) 頭部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047223A (ja) 乗員保護装置
CN113173138B (zh) 远侧气囊装置
JP5343947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775397B2 (ja) 乗員拘束装置及びシート
JP2008183993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056092A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4365285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137456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2533798A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WO2024095697A1 (ja) 乗員拘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