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02629A - 一种pvc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pvc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02629A
CN114702629A CN202110294058.1A CN202110294058A CN114702629A CN 114702629 A CN114702629 A CN 114702629A CN 202110294058 A CN202110294058 A CN 202110294058A CN 114702629 A CN114702629 A CN 114702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vc
layer
core layer
mod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40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兴路
杨柏
刘�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Jinhes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Jinhes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Jinhes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Jinhes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940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026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02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26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reformed graft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36/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F236/02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F236/04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conjugated
    • C08F236/1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conjugated with vinyl-aromatic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7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7/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7/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7/04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chlorine atoms
    • C08L27/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 chlori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VC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PVC改性剂,该改性剂从内到外依次为核层、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所述核层是在小粒径核层中加入扩径剂扩径得到的,所述核层的粒径在120‑150nm,所述该改性剂的粒径在200‑250nm。本技术方案中制备的具有三层核壳结构的PVC改性剂,不仅能够较好的提高PVC的透明性还能够提高PVC的抗冲击性能和机械性能。该技术方案中制备的PVC改性剂的粒径较均匀,提高了PVC改性剂的储存稳定性以及效能稳定性。并且所得最终产品中的残留单体较少,反应单体具有较高的转化率,使PVC改性剂具有稳定的、较佳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PVC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VC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英文简称PVC,是氯乙烯单体在一定条件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PVC是含有少量结晶结构的无定形聚合物。PVC具有较好的耐磨性、难燃性、电绝缘性、抗化学腐蚀性,但现有的PVC材料不能同时兼顾较好的透明性和抗冲击性,影响了PVC的广泛应用。
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836356.3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耐低温高抗冲PVC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该PVC改性剂具有核壳结构,内部为丙烯酸酯橡胶核,外部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壳。该PVC改性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PVC的抗冲击强度,但仍不能使材料具有较好的透明性,仍不能满足市场对材料的需求,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同时提高PVC材料透明性和抗冲击性的改性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VC改性剂,该改性剂从内到外依次为核层、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所述核层是在小粒径核层中加入扩径剂扩径得到的,所述核层的粒径在120-150nm,所述该改性剂的粒径在200-250nm。
优选的,所述小粒径核层的制备原料包括软单体、硬单体、交联剂、引发剂、pH调节剂、核层乳化剂和水。
优选的,所述软单体与硬单体之间的质量比为(2-4):1。
优选的,所述软单体选自丁二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和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硬单体选自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pH调节剂与水之间的质量比为(0.002-0.004):1。
优选的,所述扩径剂包括酸调节剂和碱调节剂。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丙烯酸烷基酯、引发剂和碱调节剂。
优选的,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3-5):1。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层的制备原料包括苯乙烯、引发剂和交联剂。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所述的PVC改性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小粒径核层;
(2)对步骤(1)中所制备的小粒径核层进行扩径得到粒径在120-150nm的核层;
(3)在步骤(2)中所得到的核层上接枝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形成第一壳层;
(4)在第一壳层上接枝苯乙烯单体形成第二壳层
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中发明人制备了具有三层核壳结构的PVC改性剂,不仅能够较好的提高PVC的透明性还能够提高PVC的抗冲击性能和机械性能。通过在第一壳层上接枝苯乙烯单体能够较好的提高改性剂的抗冲击性能,核层为橡胶软单体与苯乙烯,壳层为MMA硬单体共同组成的弹性体,由于壳层聚合物与PVC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而核为交联的橡胶粒子,因此会重新分散为初级粒子(橡胶粒子部分)而均匀分布在PVC基体中,形成以橡胶粒子为分散的“岛”、PVC基体连续的“海”的“海-岛”结构相态结构。当材料受到应力作用时,橡胶粒子会变形但仍以分散相存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备的PVC改性剂的粒径较均匀,提高了PVC改性剂的储存稳定性以及效能稳定性。并且所得最终产品中的残留单体较少,反应单体具有较高的转化率,使PVC改性剂具有稳定的、较佳的使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下面的详细描述的目的,应当理解,本发明可采用各种替代的变化和步骤顺序,除非明确规定相反。此外,除了在任何操作实例中,或者以其他方式指出的情况下,表示例如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成分的量的所有数字应被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被术语“约”修饰。因此,除非相反指出,否则在以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数值参数是根据本发明所要获得的期望性能而变化的近似值。至少并不是试图将等同原则的适用限制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每个数值参数至少应该根据报告的有效数字的个数并通过应用普通舍入技术来解释。
尽管阐述本发明的广泛范围的数值范围和参数是近似值,但是具体实例中列出的数值尽可能精确地报告。然而,任何数值固有地包含由其各自测试测量中发现的标准偏差必然产生的某些误差。
当本文中公开一个数值范围时,上述范围视为连续,且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值。进一步地,当范围是指整数时,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此外,当提供多个范围描述特征或特性时,可以合并该范围。换言之,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中所公开之所有范围应理解为包括其中所归入的任何及所有的子范围。例如,从“1至10”的指定范围应视为包括最小值1与最大值10之间的任何及所有的子范围。范围1至10的示例性子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至6.1、3.5至7.8、5.5至10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VC改性剂,该改性剂从内到外依次为核层、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所述核层是在小粒径核层中加入扩径剂扩径得到的,所述核层的粒径在120-150nm,所述该改性剂的粒径在200-250n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小粒径核层的制备原料包括软单体、硬单体、交联剂、引发剂、pH调节剂、核层乳化剂和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单体与硬单体之间的质量比为(2-4):1。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单体与硬单体之间的质量比为(2.5-3.75):1。
制备高固乳液时,乳液的流动性能会变差,黏度上升。当软单体/硬单体小于2.5-3.75时,乳液可保持低黏度,大于2.5-3.75时,黏度会急剧增加。黏度过大不利于散热,会产生“暴聚”。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按重量份计,所述小粒径核层的制备原料包括400-450份软单体、120-150份硬单体、2-5份交联剂、2-3份引发剂、2-3份pH调节剂、10-15份核层乳化剂和800-1000份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单体选自丁二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和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硬单体选自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单体选自丁二烯,所述硬单体选自苯乙烯。
软单体使用丁二烯可以提高低温冲击性能。苯乙烯的折光指数高于PVC,苯乙烯是调节折光指数的最佳硬单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H调节剂与水之间的质量比为(0.002-0.004):1。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H调节剂与水之间的质量比为(0.002-0.00375):1。
PH值影响聚合速率。过大反应速率过快,不好控制。反之反应速率太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H调节剂包括磷酸、盐酸、无机碱和无机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机碱包括但不限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机盐包括但不限于氯化钾、氯化钠、焦磷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三钠。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扩径剂包括酸调节剂和碱调节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酸调节剂包括但不限于磷酸三钠、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焦磷酸钠。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酸调节剂包括但不限于磷酸和盐酸。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按重量份计,所述扩径剂包括150-180份酸调节剂和30~40份碱调节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酸调节剂的加入速度为5-6份/min。
滴加过快不利于酸在体系里分散,导致粒径偏大,滴加过慢会导致粒径偏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丙烯酸烷基酯、引发剂和碱调节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3-5):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3.5-5):1。
发明人发现使用丙烯酸酯类做第一层壳可以提高韧性,再有甲基丙烯酸类和pvc的相容性好,可以更好的分散在连续相PVC中,从而提高PVC的韧性。软单体过少,成膜性差,过多成膜过粘,硬度降低。硬单体过少,硬度低,用量过大,成膜性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壳层的制备原料包括苯乙烯、引发剂和交联剂。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按重量份计,所述第二壳层的制备原料包括80-100份苯乙烯、2-3份引发剂和2-3份交联剂。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所述的PVC改性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小粒径核层;
(2)对步骤(1)中所制备的小粒径核层进行扩径得到粒径在120-150nm的核层;
(3)在步骤(2)中所得到的核层上接枝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形成第一壳层;
(4)在第一壳层上接枝苯乙烯单体形成第二壳层。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所述的PVC改性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小粒径核层:在50-80℃的条件下,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800-1000份水、10-15份核层乳化剂、2-5份DVB、120-150份苯乙烯、420-450份丁二烯、2-5份核层引发剂,加入2-3份磷酸使调至pH为6,在320-350r/min的搅拌条件下反应120分钟,即得到小粒径核层,所述核层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MS-1乳化剂的混合物,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和MS-1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1,所述核层引发剂为过硫酸钾;
(2)定向扩径:将搅拌转速调制250r/min后在小粒径核层中加入150-180份酸调节剂,所述酸调节剂的添加速度控制在5-6份/min,酸调节剂全部加完后再加入30-40份碱调节剂,即得到粒径为120-150nm的核层,所述酸调节剂为磷酸三钠,所述碱调节剂为磷酸;
(3)接枝第一壳层:在60℃、2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在扩径后的核层中加入80-100份丙烯酸烷基酯和2-3份过硫酸钾,使用50-60份磷酸将pH调至为9后反应60min,即得到,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3.5-5):1;
(4)接枝第二壳层:在60℃、220r/min、pH为9的条件下,在步骤(3)中制的得的乳液中加入80-100份苯乙烯、2-3份DVB交联剂和2-3份过硫酸钾并反应45min后,即得到,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制备的PVC改性剂的pH在12以上。
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得到的。
实施例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VC改性剂,该改性剂从内到外依次为核层和第二壳层,所述核层为软单体和硬单体的共聚物,所述核层经扩径剂定向扩径到合适粒径后,接枝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得到第一壳层,在第一壳层上接枝苯乙烯单体得到第二壳层。
本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该PVC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小粒径核层:在50℃的条件下,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800份水、10份核层乳化剂、2份DVB、120份苯乙烯、420份丁二烯、2份核层引发剂,加入2份磷酸使调至pH为6,在320r/min的搅拌条件下反应120分钟,即得到小粒径核层,所述核层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MS-1乳化剂的混合物,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和MS-1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1,所述核层引发剂为过硫酸钾;
(2)定向扩径:将搅拌转速调制250r/min后在小粒径核层中加入150份酸调节剂,所述酸调节剂的添加速度控制在5份/min,酸调节剂全部加完后再加入30份碱调节剂,即得到粒径为125nm的核层,所述酸调节剂为磷酸三钠,所述碱调节剂为磷酸;
(3)接枝第一壳层:在60℃、2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在扩径后的核层中加入80份丙烯酸烷基酯和2份过硫酸钾,使用50份磷酸将pH调至为9后反应60min,即得到,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3.5:1;
(4)接枝第二壳层:在60℃、220r/min、pH为9的条件下,在步骤(3)中制的得的乳液中加入80份苯乙烯、2份DVB交联剂和2份过硫酸钾并反应45min后,即得到,该实施例中所制备的改性剂的固含量在35%、粒径为210nm、pH为12.3、残留单体为40ppm,所述粒径通过激光粒度仪测定,所述残留单体量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
实施例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VC改性剂,该改性剂从内到外依次为核层、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所述核层为软单体和硬单体的共聚物,所述核层经扩径剂定向扩径到合适粒径后,接枝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得到第一壳层,在第一壳层上接枝苯乙烯单体得到第二壳层。
本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该PVC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小粒径核层:在50℃的条件下,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1000份水、15份核层乳化剂、5份DVB、150份苯乙烯、450份丁二烯、3份核层引发剂,加入3份磷酸使调至pH为6,在350r/min的搅拌条件下反应120分钟,即得到小粒径核层,所述核层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MS-1乳化剂的混合物,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和MS-1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1,所述核层引发剂为过硫酸钾;
(2)定向扩径:将搅拌转速调制250r/min后在小粒径核层中加入180份酸调节剂,所述酸调节剂的添加速度控制在5份/min,酸调节剂全部加完后再加入40份碱调节剂,即得到粒径为132nm的核层,所述酸调节剂为磷酸三钠,所述碱调节剂为磷酸;
(3)接枝第一壳层:在60℃、2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在扩径后的核层中加入100份丙烯酸烷基酯和2份过硫酸钾,使用50份磷酸将pH调至为9后反应60min,即得到,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5:1;
(4)接枝第二壳层:在60℃、220r/min、pH为9的条件下,在步骤(3)中制的得的乳液中加入100份苯乙烯、2份DVB交联剂和2份过硫酸钾并反应45min后,即得到,该实施例中所制备的改性剂的固含量在36%、粒径为218nm、pH为12.7、残留单体为35ppm。
实施例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VC改性剂,该改性剂从内到外依次为核层、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所述核层为软单体和硬单体的共聚物,所述核层经扩径剂定向扩径到合适粒径后,接枝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得到第一壳层,在第一壳层上接枝苯乙烯单体得到第二壳层。
本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该PVC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小粒径核层:在60℃的条件下,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1000份水、15份核层乳化剂、5份DVB、150份苯乙烯、450份丁二烯、3份核层引发剂,加入3份磷酸使调至pH为6,在320r/min的搅拌条件下反应120分钟,即得到小粒径核层,所述核层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MS-1乳化剂的混合物,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和MS-1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1,所述核层引发剂为过硫酸钾;
(2)定向扩径:将搅拌转速调制250r/min后在小粒径核层中加入180份酸调节剂,所述酸调节剂的添加速度控制在6份/min,酸调节剂全部加完后再加入40份碱调节剂,即得到粒径为135nm的核层,所述酸调节剂为磷酸三钠,所述碱调节剂为磷酸;
(3)接枝第一壳层:在60℃、260r/min的搅拌条件下,在扩径后的核层中加入100份丙烯酸烷基酯和3份过硫酸钾,使用60份磷酸将pH调至为9后反应60min,即得到,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5:1;
(4)接枝第二壳层:在60℃、260r/min、pH为9的条件下,在步骤(3)中制的得的乳液中加入100份苯乙烯、3份DVB交联剂和3份过硫酸钾并反应45min后,即得到,该实施例中所制备的改性剂的固含量在36.5%、粒径为225nm、pH为12.8、残留单体为40ppm。
实施例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VC改性剂,该改性剂从内到外依次为核层、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所述核层为软单体和硬单体的共聚物,所述核层经扩径剂定向扩径到合适粒径后,接枝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得到第一壳层,在第一壳层上接枝苯乙烯单体得到第二壳层。
本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该PVC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小粒径核层:在55℃的条件下,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900份水、13份核层乳化剂、3份DVB、120份苯乙烯、430份丁二烯、2.5份核层引发剂,加入3份磷酸使调至pH为6,在320r/min的搅拌条件下反应120分钟,即得到小粒径核层,所述核层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MS-1乳化剂的混合物,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和MS-1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1,所述核层引发剂为过硫酸钾;
(2)定向扩径:将搅拌转速调制250r/min后在小粒径核层中加入180份酸调节剂,所述酸调节剂的添加速度控制在6份/min,酸调节剂全部加完后再加入40份碱调节剂,即得到粒径为138nm的核层,所述酸调节剂为磷酸三钠,所述碱调节剂为磷酸;
(3)接枝第一壳层:在60℃、260r/min的搅拌条件下,在扩径后的核层中加入90份丙烯酸烷基酯和3份过硫酸钾,使用60份磷酸将pH调至为9后反应60min,即得到,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5:1;
(4)接枝第二壳层:在60℃、260r/min、pH为9的条件下,在步骤(3)中制的得的乳液中加入90份苯乙烯、3份DVB交联剂和2.5份过硫酸钾并反应45min后,即得到,该实施例中所制备的改性剂的固含量在36.8%、粒径为228nm、pH为12.5、残留单体为20ppm。
实施例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VC改性剂,该改性剂从内到外依次为核层、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所述核层为软单体和硬单体的共聚物,所述核层经扩径剂定向扩径到合适粒径后,接枝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得到第一壳层,在第一壳层上接枝苯乙烯单体得到第二壳层。
本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该PVC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小粒径核层:在60℃的条件下,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900份水、13份核层乳化剂、3份DVB、120份苯乙烯、430份丁二烯、2.5份核层引发剂,加入3份磷酸使调至pH为6,在350r/min的搅拌条件下反应120分钟,即得到小粒径核层,所述核层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MS-1乳化剂的混合物,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和MS-1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1,所述核层引发剂为过硫酸钾;
(2)定向扩径:将搅拌转速调制250r/min后在小粒径核层中加入180份酸调节剂,所述酸调节剂的添加速度控制在6份/min,酸调节剂全部加完后再加入40份碱调节剂,即得到粒径为142nm的核层,所述酸调节剂为磷酸三钠,所述碱调节剂为磷酸;
(3)接枝第一壳层:在60℃、280r/min的搅拌条件下,在扩径后的核层中加入90份丙烯酸烷基酯和3份过硫酸钾,使用60份磷酸将pH调至为9后反应60min,即得到,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5:1;
(4)接枝第二壳层:在60℃、280r/min、pH为9的条件下,在步骤(3)中制的得的乳液中加入90份苯乙烯、3份DVB交联剂和2.5份过硫酸钾并反应45min后,即得到,该实施例中所制备的改性剂的固含量在37.2%、粒径为235nm、pH为12.7、残留单体为25ppm。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一
PVC改性剂的热稳定性实验
PVC改性剂热稳定性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施例
(1)使用实施例1中的PVC改性剂58g,双辊机190℃熔炼混合5分钟。
(2)观察PVC改性剂是否变色。
对比例1
(1)使用实施例1中的PVC改性剂58g,双辊机190℃熔炼混合10分钟。
(2)观察PVC改性剂是否变色。
对比例2
(1)使用实施例1中的PVC改性剂58g,双辊机190℃熔炼混合15分钟。
(2)观察PVC改性剂是否变色。
对比例3
(1)使用实施例1中的PVC改性剂58g,双辊机190℃熔炼混合20分钟。
(2)观察PVC改性剂是否变色。
性能测试二
PVC改性剂透明性实验
PVC改性剂的透明性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施例
(1)PVC100份、外滑剂0.5份、内滑剂0.5份、有机锡稳定剂1.8份、K1750.5份、实施例1中的PVC改性剂0份,混匀。
(2)把(1)步骤物料倒入196℃的双辊机上,熔炼混合3分钟,制备成厚度为0.4mm薄片。
(3)使用透光率雾度仪测试。
对比例1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不同的点在于,该对比例中的PVC改性剂的添加份数为3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相同。
对比例2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不同的点在于,该对比例中的PVC改性剂的添加份数为5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相同。
对比例3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不同的点在于,该对比例中的PVC改性剂的添加份数为7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相同。
性能测试三
PVC改性剂抗冲击性实验
PVC改性剂抗冲击性能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施例
(1)PVC100份、外滑剂0.5份、内滑剂0.5份、有机锡稳定剂1.8份、K1750.5份、实施例1中的PVC改性剂0份。
(2)把(1)步骤物料混匀,倒入196℃的双辊机上,熔炼混合3分钟,制备成厚度为0.4mm薄片。
(3)称取125g薄片放入模具中(260mm*80mm*4mm)
(4)把模具放入压板机中,温度196℃排气三次,压3分钟。
(5)把压好的板材切割成(80mm*10mm*4mm的样条。
(6)使用样条缺口机,在样条宽面中间处打出缺口(缺口剩余8mm)。
(7)样条使用简支梁试验机,击打样条缺口出,计算样条承受冲击能量。
对比例1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不同的点在于,该对比例中的PVC改性剂的添加份数为3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相同。
对比例2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不同的点在于,该对比例中的PVC改性剂的添加份数为5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相同。
对比例3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不同的点在于,该对比例中的PVC改性剂的添加份数为7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相同。
性能测试四
PVC改性剂折白实验
PVC改性剂折白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施例
(1)PVC 100份、内滑0.4份、外滑0.75份、有机锡稳定剂1.3份、K1251份、钛白粉6份、碳酸钙10份、硬脂酸钙0.35份、M51 8份、实施例1中的PVC改性剂0份。
(2)把(1)步骤物料混匀,倒入196℃的双辊机上,熔炼混合3分钟,制备成厚度为0.4mm薄片。
(3)对折样片,观察样片折痕处是否有白色折痕。
对比例1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不同的点在于,该对比例中的PVC改性剂的添加份数为3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相同。
对比例2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不同的点在于,该对比例中的PVC改性剂的添加份数为5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相同。
对比例3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不同的点在于,该对比例中的PVC改性剂的添加份数为7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相同。
Figure BDA000298364180000012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更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PVC改性剂,其特征在于,该改性剂从内到外依次为核层、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所述核层是在小粒径核层中加入扩径剂扩径得到的,所述核层的粒径在120-150nm,所述该改性剂的粒径在200-25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核层的制备原料包括软单体、硬单体、交联剂、引发剂、pH调节剂、核层乳化剂和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VC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与硬单体之间的质量比为(2-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VC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选自丁二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和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硬单体选自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VC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与水之间的质量比为(0.002-0.00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剂包括酸调节剂和碱调节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PVC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丙烯酸烷基酯、引发剂和碱调节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VC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3-5):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层的制备原料包括苯乙烯、引发剂和交联剂。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PVC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小粒径核层;
(2)对步骤(1)中所制备的小粒径核层进行扩径得到粒径在120-150nm的核层;
(3)在步骤(2)中所得到的核层上接枝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形成第一壳层;
(4)在第一壳层上接枝苯乙烯单体形成第二壳层。
CN202110294058.1A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pvc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7026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4058.1A CN114702629A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pvc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4058.1A CN114702629A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pvc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2629A true CN114702629A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67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4058.1A Pending CN114702629A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pvc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0262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8442A (zh) * 1997-05-04 1998-11-11 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一种聚氯乙烯用高抗冲型改性剂的合成方法
CN1358779A (zh) * 2000-12-09 2002-07-17 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聚氯乙烯树脂用抗冲改性剂的合成方法
KR20080060751A (ko) * 2006-12-27 2008-07-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염화비닐수지의 충격보강제용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 및 이의제조방법
KR20180033653A (ko) * 2016-09-26 2018-04-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Mbs계 충격보강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리염화비닐 수지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8442A (zh) * 1997-05-04 1998-11-11 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一种聚氯乙烯用高抗冲型改性剂的合成方法
CN1358779A (zh) * 2000-12-09 2002-07-17 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聚氯乙烯树脂用抗冲改性剂的合成方法
KR20080060751A (ko) * 2006-12-27 2008-07-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염화비닐수지의 충격보강제용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 및 이의제조방법
KR20180033653A (ko) * 2016-09-26 2018-04-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Mbs계 충격보강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리염화비닐 수지 조성물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860001374B1 (ko) 염화 비닐계 수지조성물
US6235810B1 (en)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ollow polymer particle latex
KR101391048B1 (ko) 메틸메타크릴레이트­부타디엔­스티렌계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pvc 조성물
EP1081111A1 (en) Acrylic premix, acrylic artificial marbl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6319966B1 (en) Polymethylmethacrylate resin with an impact modifier capsulated therein and a process of preparing for the same
JPS592704B2 (ja) 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
US8008397B2 (en) Impact strength modifiers for polyvinyl chloride resin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m
JPH0251445B2 (zh)
EP3597674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copolymer
JPS59221315A (ja) メタクリル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4808724B2 (ja) Absの製造に使用される小粒径ポリブタジエンラテックスの調製方法
CN114702629A (zh) 一种pvc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524718A (ja) ゴムラテックス及びこれの製造方法
CN1053202C (zh) 高透明耐冲击聚氯乙烯的制造方法
KR100423873B1 (ko) 압출쉬트용 투명수지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KR20080017780A (ko) 열가소성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열가소성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KR100785613B1 (ko) 염화비닐계 수지의 아크릴계 공중합체 조성물, 이를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염화비닐계 수지 조성물
JP3561410B2 (ja) (メタ)アクリル系プレミックス、(メタ)アクリル系smc又はbmc、及び(メタ)アクリル系人工大理石の製造方法
KR100429062B1 (ko) 투명성 및 내충격성이 우수한 열가소성 수지조성물 및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417065B1 (ko) 메틸메타크릴레이트-부타디엔-스티렌 수지용 고무라텍스의제조방법
JPH041762B2 (zh)
JP2707458B2 (ja) アクリルシロップ組成物
KR20120076826A (ko) 투명성 및 내충격성이 우수한 아크릴계 수지용 충격보강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아크릴계 수지 조성물
KR100522299B1 (ko) 열가소성 니트릴계 공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KR100582657B1 (ko) 열가소성 니트릴계 공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