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3634A -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 Google Patents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3634A
CN114683634A CN202210385959.6A CN202210385959A CN114683634A CN 114683634 A CN114683634 A CN 114683634A CN 202210385959 A CN202210385959 A CN 202210385959A CN 114683634 A CN114683634 A CN 114683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omer
resin
film layer
resin film
mod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59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内雅规
长冈孝司
唐津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onac Packag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44337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0524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3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36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00Layered products having a non-planar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iron or st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aluminium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0Applications of laminates for particular packag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24Adaptations for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or decay of contents; Applications to the container or packaging material of food preservatives, fungicides, pesticides or animal repell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06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metal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particles
    • B32B2264/0214Particles made of 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4/0228Vinyl resin particles, e.g. polyvinyl acetate,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or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s
    • B32B2264/0235Aromatic vinyl resin, e.g. styren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particles
    • B32B2264/0214Particles made of 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4/025Acrylic resin particles, e.g.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or ethylene-acrylate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2Oxide or hydr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4Oxysalt, e.g. carbonate, sulfate, phosphate or nitrate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2Mixture of at least two particle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2/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mprising scrap, waste or recycl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5Print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9/00Containers; Receptacles
    • B32B2439/40Closed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9/00Containers; Receptacles
    • B32B2439/70Food packa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444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 B65D2543/00453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in a peripheral U-shaped channel of the container
    • B65D2543/00472Ski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Wrapp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课题为廉价地提供外观良好的、将具备金属箔层及外侧树脂膜层的层叠体成型而成的容器。成型容器用层叠体的外侧树脂膜层至少具有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第一树脂膜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或丙烯单独的聚合物,第二树脂膜层由树脂组合物形成,树脂组合物包含:熔点为15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50J/g以上的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熔点为13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30J/g以下的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Description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本申请是申请日2019年5月24日、发明名称为“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No.201910443374.3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用于对食品等进行密封包装的成型容器的材料而使用的层叠体、将该层叠体成型而成的成型容器、及对填充有内容物的该成型容器施加盖体而成的包装体,更详细而言,涉及长期保存性优异、外观良好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将例如水羊羹、果冻、辅食、护理用食品等以能够长期保存的方式包装的容器,已知有将下述层叠体成型为杯状而成的成型容器,上述层叠体具备由铝箔等形成的金属箔层、层叠于金属箔层的两个面中成为容器内侧的面上的密封层、和层叠于金属箔层的两个面中成为容器外侧的面上的外侧树脂膜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等)。
外侧树脂膜层用于防止在容器表面产生划痕、变形或防止金属箔层的腐蚀,而且用于对层叠体赋予成型性,其由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尼龙树脂、聚丙烯树脂等形成的单层或多层的膜构成。
另外,在填充有食品等内容物的成型容器的凸缘上热封在最内层具有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盖体,由此可得到包装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451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上述成型容器而言,为了提高其外观的设计性、对树脂组成赋予适当的柔软性而改善成型性、或者改善冷冻状态下的容器的外侧的层的耐冲击性,考虑使用在聚丙烯树脂等中配合弹性体而成的膜来作为成型容器用层叠体的外侧树脂膜层。
然而,利用这样的层叠体将成型容器成型的情况下,在所得到的成型容器的表面有时会产生白化,由此外观可能受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廉价地提供长期保存性优异且外观良好的、具备金属箔层及外侧树脂膜层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该层叠体成型而成的成型容器、及使用该成型容器将内容物密封包装而成的包装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方式。
1)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具备金属箔层和外侧树脂膜层,上述外侧树脂膜层层叠于上述金属箔层的两个面中成为容器外侧的面,
上述外侧树脂膜层为至少具有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的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上述第一树脂膜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单独的聚合物,上述第二树脂膜层由树脂组合物形成,上述树脂组合物包含:熔点为15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50J/g以上的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熔点为13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30J/g以下的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分别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形成,
上述第二树脂膜层中,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和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的合计值为50质量%以上。
2)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具备金属箔层和外侧树脂膜层,上述外侧树脂膜层层叠于上述金属箔层的两个面中成为容器外侧的面,
上述外侧树脂膜层为至少具有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的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上述第一树脂膜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单独的聚合物,上述第二树脂膜层由树脂组合物形成,上述树脂组合物包含:熔点为15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50J/g以上的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熔点为13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30J/g以下的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分别由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上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体,
上述第二树脂膜层中,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和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的合计值为50质量%以上。
3)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具备金属箔层和外侧树脂膜层,上述外侧树脂膜层层叠于上述金属箔层的两个面中成为容器外侧的面,
上述外侧树脂膜层为至少具有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的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上述第一树脂膜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单独的聚合物,上述第二树脂膜层由树脂组合物形成,上述树脂组合物包含:熔点为15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50J/g以上的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熔点为13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30J/g以下的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分别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上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体,
上述第二树脂膜层中,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和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的合计值为50质量%以上。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上述第二树脂膜层中,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为1~50质量%。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上述第二树脂膜层中,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为49~99质量%。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弹性体成分分别为乙烯-丙烯弹性体、乙烯-1-丁烯弹性体、乙烯-丙烯-1-丁烯弹性体中的至少任一者。
7)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上述外侧树脂膜层在构成上述成型容器用层叠体的外表面的层中包含无机系微粒、有机系微粒及增滑剂中的至少任一者。
8)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在差示扫描量热图中具有2个以上的结晶峰。
9)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上述外侧树脂膜层为至少具有上述第二树脂膜层、上述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三树脂膜层的3层以上的多层结构,上述第一树脂膜层介于上述第二树脂膜层与上述金属箔层之间,上述第三树脂膜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单独的聚合物且层叠于上述第二树脂膜层中的与上述金属箔层为相反侧的面。
10)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在上述金属箔层与上述外侧树脂膜层之间形成有印刷层,或在上述外侧树脂膜层添加着色成分,由此在上述外侧树脂膜层的表面呈现规定的显示或装饰。
11)成型容器,其是将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为杯状而成的,且在开口周缘具有凸缘。
12)包装体,其是在填充有内容物的上述11)所述的成型容器的凸缘以覆盖成型容器的开口的方式接合盖体而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熔点”是按照JIS K7121-1987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而测得的熔融峰温度(Tmp)。
同样地,“晶体熔融能”是按照JIS K7122-1987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而测得的熔融热(晶体熔融能,ΔH)。需要说明的是,在存在两个以上的结晶熔融峰曲线从而存在两个(ΔH1、ΔH2)或三个以上的晶体熔融能的情况下,是指晶体熔融能最高的值。
[发明的效果]
就上述1)~3)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而言,多层的外侧树脂膜层中的第二树脂膜层由将熔点为15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50J/g以上的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熔点为13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30J/g以下的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组合而得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因此,就将该层叠体成型而成的成型容器而言,上述树脂组合物的第一及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中的弹性体成分与烯烃系树脂的相容性良好,弹性体成分的分散性也变得良好,烯烃系树脂相与弹性体成分的界面的接合强度提高。因此,在将上述1)~3)的层叠体成型时,可防止因应力而导致烯烃系树脂相与弹性体成分的界面剥离从而产生被称为孔隙(void)的空隙,可防止由树脂与孔隙的折射率差异导致的透明性的恶化即白化现象。
因此,根据上述1)~3)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可廉价地得到具有外观良好的外表面的成型容器。
此外,根据上述1)~3)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由于构成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合物中的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因此,例如在将该层叠体成型而成的容器的凸缘上热封盖体时,外侧树脂膜层不易发生破损,可确保充分的形状保持性。
根据上述4)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能够针对上述1)~3)的层叠体充分地确保上述各种效果,特别是例如在将该层叠体成型而成的容器的凸缘上热封盖体时,外侧树脂膜层变得更不易破损,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白化现象。
根据上述5)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能够针对上述1)~3)的层叠体更充分地确保上述各种效果。
根据上述6)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能够针对上述1)~3)的层叠体更充分地确保上述各种效果。
根据上述7)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能够对层叠体的外表面赋予优异的滑动性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成型深度更深的成型,此外,还能充分地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根据上述8)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能够针对上述1)~3)的层叠体更充分地确保上述各种效果。
根据上述9)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能够针对上述1)~3)的层叠体更充分地确保上述各种效果。
根据上述10)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通过在金属箔层与外侧树脂膜层之间形成印刷层、或者在外侧树脂膜层中添加着色成分,从而在外侧树脂膜层的表面呈现出规定的显示或装饰,因此,将该层叠体成型而成的成型容器成为外观更优异的容器。
根据上述11)的成型容器,能够具有良好的外观。
根据上述12)的包装体,生产率良好、能够抑制成本,不仅如此,成型时的白化得到抑制从而外观良好,通过这种容器,能够带来高级感。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的两种方式的层结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为按工序顺序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包装体的制造方法的垂直剖视图。
[图3]为利用上述方法制造的包装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2:成型容器
23:凸缘
3:盖体
4:包装体
5:蒸煮杀菌装置
10:成型容器用层叠体
11:金属箔层
12:外侧树脂膜层
12A:第二树脂膜层
12B:第一树脂膜层
12C:第三树脂膜层
15:印刷层
C:内容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的层结构。图示的层叠体10具备金属箔层11、和层叠于金属箔层11的两个面中成为容器2外侧的面上的外侧树脂膜层12。此外,该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0具备层叠于金属箔层11的两个面中成为容器2的内侧的面上的内侧树脂层13。
更详细而言,在图1(a)所示的层叠体10中,外侧树脂膜层12为由第二树脂膜层12A和第一树脂膜层12B形成的2层结构,上述第二树脂膜层12A构成层叠体10的外表面,上述第一树脂膜层12B介于第二树脂膜层12A与金属箔层11之间。
另外,在图1(b)所示的层叠体10中,外侧树脂膜层12为由第二树脂膜层12A、第一树脂膜层12B和第三树脂膜层12C形成的3层结构,上述第一树脂膜层12B介于第二树脂膜层12A与金属箔层11之间,上述第三树脂膜层12C层叠于第二树脂膜层12A中的与金属箔层11为相反侧的面并构成层叠体10的外表面。
金属箔层11承担着向成型容器用层叠体10赋予阻隔性(阻止氧、水分的侵入)的作用。
作为构成金属箔层11的金属箔,可以使用铝箔、铁箔、不锈钢箔、铜箔等,优选使用铝箔。铝箔的情况下,可以为纯铝箔、铝合金箔中的任意,此外,可以为软质、硬质中的任意,例如,若是铁的含量为0.3~1.5质量%的、按照JIS H4160分类的A8000系(尤其是A8079H、A8021H)的退火处理后的软质材料(O材料),则成型性优异,因此可优选使用。
可根据需要对金属箔层11的一面或两面进行化学转化处理等基底处理。具体而言,例如,通过在进行了脱脂处理的金属箔的表面涂布下述1)~3)中任一种水溶液后进行干燥,实施化学转化处理,从而形成被膜:
1)下述混合物的水溶液,该混合物含有:
磷酸;
铬酸;和
选自由氟化物的金属盐及氟化物的非金属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化合物,
2)下述混合物的水溶液,该混合物含有:
磷酸;
选自由丙烯酸系树脂、壳聚糖(chitosan)衍生物树脂及酚醛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树脂;和
选自由铬酸及铬(III)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化合物,
3)下述混合物的水溶液,该混合物含有:
磷酸;
选自由丙烯酸系树脂、壳聚糖衍生物树脂及酚醛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树脂;
选自由铬酸和铬(III)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化合物;和
选自由氟化物的金属盐和氟化物的非金属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化合物。
就通过上述化学转化处理而形成于金属箔层11的表面的被膜而言,作为铬附着量(每一面),优选为0.1mg/m2~50mg/m2,特别优选为2mg/m2~20mg/m2
金属箔层11的厚度优选设为30~200μm,更优选设为50~150μm。通过设为上述范围,能够获得充分的阻隔性和成型加工性。
外侧树脂膜层12承担下述作用:使成型容器2的外表面具有设计性,并且防止在成型容器2的表面产生划痕、变形或防止金属箔层11的腐蚀,另外对成型容器用层叠体10赋予深拉深成型性、鼓凸成型性。
外侧树脂膜层12的第二树脂膜层12A由下述树脂组合物形成,该树脂组合物含有:熔点(Tmp)为15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ΔH)为50J/g以上的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熔点(Tmp)为13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ΔH)为30J/g以下的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分别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及/或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上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含有丙烯及除丙烯以外的单体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无规聚丙烯)的弹性体改性体。作为除丙烯以外的共聚成分(单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烃成分、除此以外,还可举出丁二烯等。作为弹性体成分,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乙烯-丙烯弹性体(EPR)、乙烯-1-丁烯弹性体(EBR)、乙烯-丙烯-1-丁烯弹性体(EPBR)中的至少任一者。
之所以由包含熔点(Tmp)为15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ΔH)为50J/g以上的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熔点(Tmp)为13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ΔH)为30J/g以下的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而得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第二树脂膜层12A,其原因如下。
即,若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小于155℃,则在将层叠体10成型时,将会在成型容器2的底部的R部的大面积范围内显著地产生白化(参见比较例4)。
另外,若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小于135℃,则在将层叠体10成型时,将会在成型容器2的底部的R部沿周向产生条纹状的白化(参见比较例5)。
另外,若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晶体熔融能(ΔH)小于50J/g,则上述热封时,外侧树脂膜层12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破损(参见比较例6)。
另外,若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晶体熔融能(ΔH)大于30J/g,则在将层叠体10成型时,将会在成型容器2的底部的R部沿周向产生条纹状的白化(参见比较例7)。
另外,若不含熔点(Tmp)为15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ΔH)为50J/g以上的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则在将层叠体10成型时,将会在成型容器2的底部的R部沿周向产生条纹状的白化,不仅如此,外侧树脂膜层12也将容易发生破损,形状保持性容易变得不充分(参见比较例2)。
另外,若不含熔点(Tmp)为13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ΔH)为30J/g以下的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则在将层叠体10成型时,将会在成型容器2的底部的R部的大面积范围内显著地产生白化(参见比较例1)。
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优选为155℃以上且185℃以下。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晶体熔融能优选为50J/g以上且75J/g以下,更优选为53J/g以上且70J/g以下。
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优选为135℃以上且175℃以下。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晶体熔融能优选为5J/g以上且30J/g以下,其中更优选为10J/g以上且25J/g以下,特别优选为10J/g以上且20J/g以下。
关于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作为弹性体改性方式,可举出接枝聚合,也可以为其他改性方式。
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可利用例如以下这样的反应器制备法(reactor-made method)进行制造。
即,首先,向第一反应器供给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助催化剂、丙烯及氢,聚合得到均聚聚丙烯。
接下来,使得到的均聚聚丙烯以包含未反应的丙烯和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状态向第二反应器转移。在第二反应器中,进一步加入丙烯和氢,聚合得到均聚聚丙烯。
然后,使得到的均聚聚丙烯以包含未反应的丙烯和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状态向第三反应器转移。在第三反应器中,进一步加入乙烯、丙烯及氢,使乙烯与丙烯共聚,聚合得到乙烯-丙烯弹性体(EPR)。
通过这样的方式,生成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或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就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而言,例如,可以添加溶剂而在液相中制造。此外,就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而言,例如能够不使用溶剂而在气相中进行反应来制造。
但是,上述只不过是示出了制法的一例,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并不限定于由这样的制法制得的物质。
层叠体10的第二树脂膜层12A中,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优选为1~50质量%,其中更优选为5~30质量%,特别优选为10~25质量%。若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小于1质量%,则在将层叠体10成型时可能会产生白化。另一方面,若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超过50质量%,则耐热性降低。
上述第二树脂膜层12A中,上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优选为49~99质量%,其中更优选为70~95质量%,特别优选为75~90质量%。若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超过99质量%,则在将层叠体10成型时可能会产生白化。另一方面,若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小于49质量%,则耐热性降低。
上述第二树脂膜层12A优选成为海岛结构的形态。通过成为这样的海岛结构,能够使第二树脂膜层12A呈现耐热性和柔软性这样的相反性质。上述海岛结构中,优选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弹性体成分为形成微细的岛的形态。
优选上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为在差示扫描量热(DSC)图中具有2个以上的结晶峰的物质。在具有2个的结晶峰的情况下,优选的是,高温侧的结晶峰(结晶化温度)为90℃以上,低温侧的结晶峰(结晶化温度)为80℃以下。另外,在为具有3个以上的结晶峰的物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最高温侧的结晶峰(结晶化温度)为90℃以上,最低温侧的结晶峰(结晶化温度)为80℃以下。
在图1(a)所示的层叠体10中,就构成层叠体10的外表面的第二树脂膜层12A而言,优选除了含有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以外,还含有无机系微粒、有机系微粒及增滑剂中的至少任一者。通过在第二树脂膜层12A中添加无机系微粒、有机系微粒、增滑剂,可在层叠体10的外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从而使得成型时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滑动性提高,能够良好地进行成型深度更深的成型,此外,可获得成型时的白化也被充分抑制这样的效果。
作为上述无机系微粒,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二氧化硅、硅酸铝、硫酸钡等。作为上述有机系微粒,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丙烯酸树脂珠、聚苯乙烯树脂珠等。作为上述增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芥酸酰胺、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等脂肪酸酰胺、结晶蜡、聚乙烯蜡等蜡类等。此外,也可代替添加增滑剂、或在添加增滑剂的基础上在成型时于层叠体10的表面进一步涂布硅油、菜籽油等润滑油。
如图1(a)(b)所示,具有2层或3层结构的外侧树脂膜层12的层叠体10中,配置于金属箔层11侧的第一树脂膜层12B优选由下述树脂组合物形成,该树脂组合物包含50质量%以上的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或丙烯单独的聚合物(均聚聚丙烯)。上述无规共聚物中,作为除丙烯以外的共聚成分(单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烃成分、除此以外,还可举出丁二烯等。通过使上述无规共聚物或均聚聚丙烯的含有率为50质量%以上,在将层叠体10成型而成的容器2的凸缘23上热封盖体3时(参见图2),第一树脂膜层12B变得不易破损、能够确保充分的容器2的形状保持性,并且能够确保充分的耐蒸煮性。更优选第一树脂膜层12B中的上述无规共聚物或均聚聚丙烯的含有率设定为70质量%以上。此外,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上述无规共聚物优选为具有两个以上熔点的无规共聚物。在该情况下,利用低熔点的无规共聚物成分,能够更进一步地增大与金属箔层11的粘接强度,进一步提高粘接性能,并且利用高熔点的无规共聚物成分,在将层叠体10成型而成的容器2的凸缘23上热封盖体3时(参见图2),第一树脂膜层12B变得不易发生破损,能够确保更充分的容器2的形状保持性。
此外,优选第一树脂膜层12B是不成为海岛结构的形态的构成。若形成为这样的构成,则具有下述优点:在将层叠体10进行深拉深成型而形成成型容器2时,能够充分地抑制在第一树脂膜层12B中于烯烃树脂相与弹性体相的界面产生孔隙(空间)。特别地,在第一树脂膜层12B配置于与金属箔层11邻接的位置的情况下,上述效果变得显著。
如图1(b)所示,在具有3层结构的外侧树脂膜层12的层叠体10中,构成层叠体10的外表面的第三树脂膜层12C与第一树脂膜层12B为相同的构成,即由包含50质量%以上的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单独的聚合物(均聚聚丙烯)的树脂组合物形成。通过在层叠体10的外表面配置第三树脂膜层12C,能够得到光泽感更强的外观的容器。另外,通过使上述无规共聚物或均聚聚丙烯的含有率为50质量%以上,在将层叠体10成型而成的容器2的凸缘23上热封盖体3时(参见图2),第三树脂膜层12C变得不易破损、能够确保充分的容器2的形状保持性,并且能够确保充分的耐蒸煮性。更优选的是,第三树脂膜层12C中的上述无规共聚物或均聚聚丙烯的含有率设定为70质量%以上。此外,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上述无规共聚物优选为具有两个以上熔点的无规共聚物。在该情况下,利用高熔点的无规共聚物成分,在将层叠体10成型而成的容器2的凸缘23上热封盖体3时(参见图2),第三树脂膜层12C变得不易发生破损,能够确保更充分的容器2的形状保持性。
由于第三树脂膜层12C也构成层叠体10的外表面,因此优选添加无机系微粒、有机系微粒及增滑剂中的至少任一者,由此可对层叠体10的外表面赋予优异的滑动性,能够良好地进行成型深度更深的成型,此外,可获得成型时的白化也被充分抑制这样的效果。
构成外侧树脂膜层12的膜优选利用多层挤出成型、吹胀成型、T模流延膜成型等成型法进行制造。
外侧树脂膜层12的整体厚度优选设定为20~80μm。通过使上述厚度为20μm以上,能够充分地防止针孔的产生,此外,通过将上述厚度设定为80μm以下,树脂使用量降低,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外侧树脂膜层12的整体厚度更优选设定为30~50μm。
外侧树脂膜层为由第二树脂膜层12A及第一树脂膜层12B形成的2层结构的情况下(参见图1(a)),优选第二树脂膜层12A的厚度与第一树脂膜层12B的厚度之比为9:1~4:6的范围。若第二树脂膜层12A的厚度之比大于9,则双层12A、12B间的层压强度降低而可能发生剥离。另一方面,若第二树脂膜层12A的厚度之比小于4,则热封时外侧树脂膜层变得不易破损。另外,外侧树脂膜层为由第二树脂膜层12A、第一树脂膜层12B及第三树脂膜层12C形成的3层结构的情况下(参见图1(b)),优选第二树脂膜层12A的厚度与第一树脂膜层12B的厚度与第三树脂膜层12C的厚度之比为0.5:9:0.5~3:4:3的范围。
作为将构成图1(a)、图1(b)的第一树脂膜层12B的膜层叠于构成金属箔层11的金属箔上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干式层压法、夹层层压法(将由酸改性聚丙烯树脂等形成的粘接膜挤出、并将其夹层层压于金属箔与上述膜之间,然后用热辊进行热层压的方法)等。干式层压法的情况下,例如,介由由二液固化型的聚酯-聚氨酯树脂系粘接剂、聚醚-聚氨酯树脂系粘接剂等形成的粘接剂层14来进行(参见图1)。粘接剂层14的厚度优选设定为1~5μm,从成型容器用层叠体10的薄膜化、轻质化的观点考虑,更优选设定为1~3μm。
在外侧树脂膜层12的内表面上,利用凹版印刷等在整个表面上或局部地形成印刷层15。利用该印刷层15而在成型容器2的外表面上呈现规定的显示或装饰。印刷层15没有特别限定,从使其具有高级感的意图考虑,优选使底色为黄(金)色等浅色。由此,可得到具有金属光泽的色调。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印刷层15而在外侧树脂膜层12中添加颜料等着色成分。
内侧树脂层13构成成型容器2的内表面(包括凸缘部23的上表面),并由例如具有热熔接性的聚丙烯树脂(PP)膜、聚乙烯树脂(PE)膜等通用性膜、或将它们贴合而成的复合片材构成。其中,通过用贴合了聚丙烯树脂(PP)膜和聚乙烯树脂(PE)膜等通用性膜的复合片材构成内侧树脂层13,在将包装体的盖体开封时,在聚丙烯树脂(PP)膜与聚乙烯树脂(PE)膜等之间易于剥离,从而用较小的力即可开封。
构成内侧树脂层13的膜或复合片材的厚度优选为100~500μm、更优选为200~400μm。
就构成金属箔层11的金属箔与构成内侧树脂层13的膜或复合片材的层叠而言,例如可介由粘接剂层16并利用干式层压法进行。粘接剂层16可使用例如二液固化型的聚酯-聚氨酯树脂系粘接剂、聚醚-聚氨酯树脂系粘接剂。粘接剂层16的厚度优选设定为1~5μm,从成型容器用层叠体10的薄膜化、轻质化的观点考虑,更优选设定为1~3μm。
此外,内侧树脂层13也可由环氧树脂、紫胶树脂等的涂层来代替上述膜或复合片材而形成。
图2按工序顺序示出了包装体4的制造方法,其中,包装体4是使用由上述层叠体10成型而成的成型容器2和盖体3对食品等内容物C进行密封包装而成的。
首先,将上述层叠体10切割成规定的形状及尺寸,将其成型为杯状。层叠体10的成型利用深拉深成型、鼓凸成型等冷成型来进行。由此,可得到如图2(a)所示那样的成型容器2。
成型容器2具备:底壁21;自底壁21的周缘立起的周壁22;和从周壁22的上端缘朝径向外侧延伸的水平环状的凸缘23。
作为成型容器2的形状,可举出具有圆形、椭圆形、长圆形、近正方形、近长方形等的横截面、且直径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增大的锥筒状、或直筒状等。
此外,成型容器2的深度通常设为15~50mm。
在由上述层叠体10形成的成型容器2的外表面部、即外侧树脂膜层12上,几乎观察不到白化。其原因在于,通过使构成层叠体10的第二树脂膜层12A的树脂组成为前述那样,可有效地抑制成型时的应力所导致的烯烃系树脂相与弹性体成分的界面剥离而产生孔隙(空隙)。
接下来,如图2(b)所示,将食品等内容物C填充于成型容器2,然后将盖体3的下表面的周缘部热封(热熔接)于成型容器2的凸缘23的上表面。
此处,作为盖体3,可使用具备例如下述层的盖体:由铝箔等形成的金属箔层;由聚丙烯树脂(PP)膜、聚乙烯树脂(PE)膜等形成且层叠于金属箔层的下表面的热熔接性树脂膜层;由聚酯树脂(PEs)膜、聚酰胺树脂(PA)膜等形成且层叠于金属箔层的上表面的外侧树脂膜层。此外,在盖体3的外周缘的一部分上,以比成型容器2的凸缘23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而一体形成有开封用引片31(参见图3)。
将盖体3热封(热熔接)于成型容器2的凸缘23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通过例如下述方法进行:使盖体3的下表面周缘部与凸缘23的上表面重合,利用已加热至规定温度(例如180℃左右)的热板,一边施加规定压力一边以规定时间对该重合部分进行加热。
接着,将上述工序中得到的包装体4导入蒸煮杀菌装置5内,进行蒸煮杀菌处理。
该蒸煮杀菌处理工序能够兼作为用于使在成型容器2的外侧树脂膜层12的一部分产生的白化消失的加热处理工序。即,在将根据本发明的层叠体10成型为杯状而成的成型容器2中,如前文所述,利用层叠体10的第二树脂膜层12A的特有的树脂组成,可抑制在外侧树脂膜层12上产生白化,即使万一在外侧树脂膜层12的一部分(尤其是由成型带来的变形程度大的底壁21与周壁22的边界的角落部分等)中,因在烯烃系树脂的基体与烯烃系弹性体的界面生成的孔隙(空隙)而导致产生少许白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进行该加热处理而使白化完全消失。
该工序中的包装体4的加热温度为层叠体10的第二树脂膜层12A的树脂的软化点以上的温度。更优选的是,加热温度为上述树脂的软化点以上且低于熔点的温度。通过使加热温度为上述树脂的软化点以上的温度,从而由成型导致的层叠体10的应变得以松弛,孔隙变得容易被填充。此外,通过使加热温度为低于上述树脂的熔点的温度,从而即使在加热后也能够保持成型容器2的形状。具体而言,为约80℃以上,优选为约100~180℃。加热时间设为5分钟~3小时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处理工序当然可以是利用蒸煮杀菌处理的工序以外的其他工序,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烘箱的加热处理、在热水中的浸渍处理等来进行。在蒸煮杀菌处理以外的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可在制成包装体4之前的工序中,仅对成型容器2进行加热处理。
图3示出蒸煮杀菌处理后的包装体4。
对于图示的包装体4而言,未观察到由成型导致的白化,为具备整体外观良好的成型容器2的包装体,能够给消费者带来高级感。
实施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作为金属箔层,准备下述厚度为120μm的铝箔:其由按照JIS H4160分类的A8021H-O形成,且在铝箔的两个面上涂布包含聚丙烯酸、三价铬化合物、水及醇的化学转化处理液并于180℃进行干燥,从而形成在每单面的铬附着量为5mg/m2的化学转化处理被膜。
作为外侧树脂膜层,准备厚度为30μm的3层结构的未拉伸聚丙烯树脂膜(CPP)。该膜以依次形成厚度为4μm的第一树脂膜层、厚度为22μm的第二树脂膜层和厚度为4μm的第三树脂膜层的方式使用T模成型机进行共挤出而形成,上述第一树脂膜层由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R-PP、熔点152℃、144℃、晶体熔融能57J/g)形成,上述第二树脂膜层由树脂组合物形成,该树脂组合物包含:99质量%的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其是将乙烯与丙烯进行共聚而得到的)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1质量%的熔点为144℃且晶体熔融能为19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其是将乙烯与丙烯进行共聚而得到的)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上述第三树脂膜层由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R-PP、熔点152℃、144℃、晶体熔融能57J/g)形成。另外,分别地,在第二树脂膜层中添加芥酸酰胺2000ppm,在第一树脂膜层及第三树脂膜层中添加芥酸酰胺1000ppm及二氧化硅5000ppm。
此处,上述各树脂的熔点(Tmp)及晶体熔融能(ΔH)按照下述测定条件测得。
·升降温速度:在从23℃至210℃之间为10℃/分钟的升降温速度
·样品量:将量调节为5mg
·容器:使用铝盘
·装置:岛津制作所制“DSC-60A”
接下来,使用凹版印刷机,并利用黄色油墨在未拉伸聚丙烯树脂膜的两个面中的金属箔层侧的整个面上形成单色的印刷层。
此外,作为内侧树脂层,准备厚度为300μm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膜(HDPE)与聚丙烯树脂膜(PP)的复合片材(层比:50μm/250μm)。
然后,以印刷层处于内侧的方式,使用二液固化型聚酯-聚氨酯树脂系粘接剂将未拉伸聚丙烯树脂膜(CPP)干式层压于铝箔的一面,以高密度聚乙烯树脂膜侧处于内侧的方式,使用二液固化型聚酯-聚氨酯树脂系粘接剂将上述复合片材干式层压于铝箔的另一面,于40℃的环境下熟化5天,由此制作实施例1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
<实施例2>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实施例2,该组成为:90质量%的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10质量%的熔点为144℃且晶体熔融能为19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
<实施例3>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实施例3,该组成为:90质量%的熔点为155℃且晶体熔融能为51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10质量%的熔点为144℃且晶体熔融能为19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
<实施例4>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实施例4,该组成为:90质量%的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10质量%的熔点为136℃且晶体熔融能为1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
<实施例5>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实施例5,该组成为:80质量%的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20质量%的熔点为144℃且晶体熔融能为19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
<实施例6>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实施例6,该组成为:70质量%的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30质量%的熔点为144℃且晶体熔融能为19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
<实施例7>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实施例7,该组成为:80质量%的熔点为166℃且晶体熔融能为65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20质量%的熔点为144℃且晶体熔融能为19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
<实施例8>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实施例8,该组成为:70质量%的熔点为166℃且晶体熔融能为65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30质量%的熔点为144℃且晶体熔融能为19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
<实施例9>
作为外侧树脂膜层,使用厚度为26μm的2层结构的未拉伸聚丙烯树脂膜(CPP)。该膜以依次形成厚度为4μm的第一树脂膜层和厚度为22μm的第二树脂膜层的方式使用T模成型机进行共挤出而形成,上述第一树脂膜层由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R-PP、熔点152℃、144℃、晶体熔融能57J/g)形成,上述第二树脂膜层由下述树脂组合物形成,该树脂组合物包含:90质量%的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其是将乙烯与丙烯进行共聚而得到的)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10质量%的熔点为144℃且晶体熔融能为19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
然后,除上述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实施例9。
<实施例10>
第一树脂膜层及第三树脂膜层分别为由均聚聚丙烯(H-PP、熔点:165℃、晶体熔融能63J/g)形成的厚度4μm的层。另外,第一树脂膜层及第三树脂膜层中分别添加有芥酸酰胺1000ppm及二氧化硅5000ppm。
然后,除上述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实施例10。
<比较例1>
作为第一树脂膜层、第二树脂膜层及第三树脂膜层,使用厚度30μm的3层结构的未拉伸聚丙烯树脂膜(CPP)(其为将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B-PP1)膜层叠而成的),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比较例1。
<比较例2>
将第二树脂膜层设定为不添加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树脂(B-PP1),而是由100质量%的熔点为144℃且晶体熔融能为19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来形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比较例2。
<比较例3>
将第二树脂膜层设定为不添加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树脂(B-PP2),而是由100质量%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来形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比较例3。
<比较例4>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比较例4,该组成为:90质量%的熔点为145℃且晶体熔融能为50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10质量%的熔点为144℃且晶体熔融能为19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
<比较例5>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比较例5,该组成为:90质量%的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10质量%的熔点为130℃且晶体熔融能为14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
<比较例6>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比较例6,该组成为:90质量%的熔点为155℃且晶体熔融能为49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10质量%的熔点为144℃且晶体熔融能为19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
<比较例7>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比较例7,该组成为:90质量%的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10质量%的熔点为158℃且晶体熔融能为44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作为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2)。
<比较例8>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比较例8,该组成为:99质量%的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1质量%的熔点为40~70℃且晶体熔融能为15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EPR)作为烯烃系弹性体。
<比较例9>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比较例9,该组成为:90质量%的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10质量%的熔点为40~70℃且晶体熔融能为15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EPR)作为烯烃系弹性体。
<比较例10>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比较例10,该组成为:80质量%的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20质量%的熔点为40~70℃且晶体熔融能为15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EPR)作为烯烃系弹性体。
<比较例11>
除了使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组成为下述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制作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将其作为比较例11,该组成为:70质量%的熔点为163℃且晶体熔融能为58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作为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B-PP1);30质量%的熔点为40~70℃且晶体熔融能为15J/g的乙烯-丙烯弹性体(EPR)作为烯烃系弹性体。
[容器的制作]
接下来,将实施例1~10及比较例1~11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分别切割成规定的形状及尺寸,制作坯料,预先在各坯料的两个面上涂布微量的硅氧烷,然后使用由阳模及阴模组成的模具(株式会社Amada制)进行深拉深加工,由此制作具有凸缘的圆形杯状的容器(底径为φ52mm,口径为φ65mm,高度为30mm,凸缘宽度为8mm)。
[盖体的制作]
另一方面,使用二液固化型聚酯-聚氨酯树脂系粘合剂,将厚度为12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膜作为外侧树脂层而干式层压于厚度为20μm的铝箔(其由按照JISH4160分类的A1N30H-O形成)的一个面上,并且,使用二液固化型聚酯-聚氨酯树脂系粘合剂,将厚度为30μm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LDPE)膜作为热熔接性树脂层而干式层压于铝箔的另一个面上,于40℃的环境下熟化5天,由此制作盖体用层叠体。
将得到的层叠体根据凸缘而切割成所需要的形状及尺寸,由此制作带开封用引片的盖体
[包装体的制作]
向上述各容器中加入70ml水,然后将上述盖体以与未拉伸聚丙烯树脂膜(CPP)面相接触的方式与容器的凸缘上表面重叠,将加热至200℃的环状热板(外径为φ90mm,内径为φ74mm)以150kgf的加压力按压它们的重合面3秒,由此进行热封(热熔接)。
如此,得到包装体。
[包装体的外观的验证]
对得到的各包装体的容器进行目视观察,由此验证是否在其外侧树脂膜层中产生白化、及是否在凸缘的外侧树脂膜层中发生破损。将验证结果与各容器的成型材料即层叠体的第二树脂膜层的组成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2。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2的“成型时的白化”一栏中,将在容器的外侧树脂膜层未观察到白化或者基本没有白化的情况评价为“◎”,将白化少的情况评价为“○”,将在容器的底部的R部沿周向产生条纹状白化的情况评价为“△”,将在容器的底部的R部的大面积范围内产生显著白化的情况评价为“×”。此外,在表1、2的“凸缘的破损”一栏中,将伴随盖体的热封而未在容器的凸缘的外侧树脂膜层观察到破损发生的情况评价为“◎”,将基本没有破损的情况作为“○”,将发生一定程度破损的情况作为“△”,将发生显著破损的情况作为“×”。此外,表1、2中,将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表示为“R-PP”,将均聚聚丙烯表示为“H-PP”,将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表示为“B-PP1”,将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表示为“B-PP2”,将乙烯-丙烯弹性体表示为“EPR”。
[表1]
Figure BDA0003593692860000261
[表2]
Figure BDA0003593692860000271
由表1可知,就实施例1~10的层叠体而言,成型时的白化现象得到改善。此外,实施例1~10的情况下,在将盖体热封后的容器的凸缘的外侧树脂膜层未发生破损。
另一方面,如表2所示,就比较例1、3及8~11的层叠体而言,在成型后的容器的底部的R部的大面积范围内观察到了强的白化现象。
就比较例2的层叠体而言,将盖体热封后的容器的凸缘的外侧树脂膜层发生破损,形状保持性不充分。另外,在比较例2的层叠体中,在成型后的容器的底部的R部沿周向产生了条纹状的白化。
就比较例4的层叠体而言,在成型后的容器的底部的R部的大面积范围内观察到了强的白化现象,另外,将盖体热封后的容器的凸缘的外侧树脂膜层发生一定程度的破损。
在比较例5、7的层叠体中,在将盖体热封后的容器的凸缘的外侧树脂膜层中未发生破损,但在成型后的容器的底部的R部沿周向产生条纹状的白化。
在比较例6的层叠体的情况下,由成型导致的白化基本得到抑制,但将盖体热封后的容器的凸缘的外侧树脂膜层发生一定程度的破损。
由以上的验证结果来看,关于容器的凸缘的外侧树脂膜层的破损,认为受到树脂成分的熔点及晶体熔融能这两者的影响,可知在熔点(含有B-PP1及B-PP2时,为较高的熔点)为15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含有B-PP1及B-PP2时,为以含量比将两者的晶体熔融能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值)为40J/g以上(更优选为50J/g以上)的情况下,不易发生破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就用于对食品等进行密封包装且长期保存性优异、外观良好的成型容器及作为其成型材料的层叠体而言,本发明可合适地使用。

Claims (11)

1.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具备金属箔层和外侧树脂膜层,所述外侧树脂膜层层叠于所述金属箔层的两个面中成为容器外侧的面,
所述外侧树脂膜层为至少具有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的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所述第一树脂膜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单独的聚合物,所述第二树脂膜层由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树脂组合物包含:熔点为15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50J/g以上的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熔点为13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30J/g以下的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所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所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中的任一方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形成,另一方由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所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体,
所述第二树脂膜层中,所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和所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的合计值为50质量%以上。
2.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具备金属箔层和外侧树脂膜层,所述外侧树脂膜层层叠于所述金属箔层的两个面中成为容器外侧的面,
所述外侧树脂膜层为至少具有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的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所述第一树脂膜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单独的聚合物,所述第二树脂膜层由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树脂组合物包含:熔点为15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50J/g以上的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熔点为135℃以上且晶体熔融能为30J/g以下的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所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所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中的任一方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另一方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树脂或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所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体,
所述第二树脂膜层中,所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和所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的合计值为50质量%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二树脂膜层中,所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为1~50质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二树脂膜层中,所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为49~99质量%。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所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弹性体成分分别为乙烯-丙烯弹性体、乙烯-1-丁烯弹性体、乙烯-丙烯-1-丁烯弹性体中的至少任一者。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所述外侧树脂膜层在构成所述成型容器用层叠体的外表面的层中包含无机系微粒、有机系微粒及增滑剂中的至少任一者。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在差示扫描量热图中具有2个以上的结晶峰。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所述外侧树脂膜层为至少具有所述第二树脂膜层、所述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三树脂膜层的3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所述第一树脂膜层介于所述第二树脂膜层与所述金属箔层之间,所述第三树脂膜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含有丙烯作为共聚成分之一的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单独的聚合物且层叠于所述第二树脂膜层中的与所述金属箔层为相反侧的面。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其中,在所述金属箔层与所述外侧树脂膜层之间形成有印刷层,或者,在所述外侧树脂膜层中添加着色成分,由此在所述外侧树脂膜层的表面呈现规定的显示或装饰。
10.成型容器,其是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为杯状而成的,且在开口周缘具有凸缘。
11.包装体,其是在填充有内容物的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型容器的凸缘以覆盖成型容器的开口的方式接合盖体而成的。
CN202210385959.6A 2018-05-25 2019-05-24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Pending CN1146836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0203 2018-05-25
JP2018100203 2018-05-25
JP2019-085256 2019-04-26
JP2019085256A JP7324611B2 (ja) 2018-05-25 2019-04-26 成形容器用積層体、成形容器および包装体
CN201910443374.3A CN110524976B (zh) 2018-05-25 2019-05-24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3374.3A Division CN110524976B (zh) 2018-05-25 2019-05-24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3634A true CN114683634A (zh) 2022-07-01

Family

ID=68766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5959.6A Pending CN114683634A (zh) 2018-05-25 2019-05-24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7324611B2 (zh)
KR (1) KR102519756B1 (zh)
CN (1) CN114683634A (zh)
TW (1) TWI81270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97435A (ja) * 1989-05-12 1990-12-07 Chisso Corp 金属蒸着積層体
JP2000095879A (ja) * 1998-07-21 2000-04-04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シ―ト及び樹脂被覆金属板
CN103155207A (zh) * 2010-10-14 2013-06-1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锂离子电池用外包装材料
CN103534085A (zh) * 2011-03-29 2014-01-22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成型用包装材料和电池用外壳
CN106558658A (zh) * 2015-09-29 2017-04-05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蓄电装置
JP2018032616A (ja) * 2016-08-17 2018-03-01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66916B2 (ja) 1993-06-11 1999-03-08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ハイバリアー成形容器
JP6640523B2 (ja) 2015-10-14 2020-02-05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外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蓄電デバイス及び蓄電デバイス外装材の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用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6574365B2 (ja) 2015-09-29 2019-09-11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外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6738171B2 (ja) * 2016-03-17 2020-08-12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EP3434442A4 (en) * 2016-03-22 2019-08-07 Kuraray Co., Ltd. SEALING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10173813B2 (en) * 2016-09-29 2019-01-0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lexible container with pop-up spou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97435A (ja) * 1989-05-12 1990-12-07 Chisso Corp 金属蒸着積層体
JP2000095879A (ja) * 1998-07-21 2000-04-04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シ―ト及び樹脂被覆金属板
CN103155207A (zh) * 2010-10-14 2013-06-1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锂离子电池用外包装材料
CN103534085A (zh) * 2011-03-29 2014-01-22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成型用包装材料和电池用外壳
CN106558658A (zh) * 2015-09-29 2017-04-05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蓄电装置
JP2018032616A (ja) * 2016-08-17 2018-03-01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89041A (ja) 2023-06-27
TW202003349A (zh) 2020-01-16
TWI812707B (zh) 2023-08-21
KR102519756B1 (ko) 2023-04-10
JP2019206175A (ja) 2019-12-05
JP7324611B2 (ja) 2023-08-10
KR20190134483A (ko) 2019-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137159A1 (en) Deep Draw Container Forming Method and Nutritional Product Containers
TWI714765B (zh) 容器用積層片材及容器
TWI801583B (zh) 噴口袋及製造其之方法
CN110524976B (zh)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JP7291494B2 (ja) 成形容器用積層体、成形容器および包装体
CN110341260B (zh)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CN114683634A (zh)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WO2019112051A1 (ja) ヒートシール蓋及び缶
JP7250482B2 (ja) 成形容器用積層体、成形容器および包装体、ならびに成形容器および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CN110271237B (zh)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JP2983715B2 (ja) 密封容器
CH700284A2 (de) Laminat und durch Tiefziehen aus dem Laminat hergestellter Behälter.
WO2022270157A1 (ja) 成形容器用積層体、成形容器および包装体
JP2023090705A (ja) 成形容器および包装体
WO2023127621A1 (ja) 成形容器
JP7493075B2 (ja) 成形容器および包装体
JPS59199444A (ja) 易開封性ヒ−トシ−ル蓋
JP2020104877A (ja) 容器用蓋材および包装体
JPH0219277A (ja) 易開封性密封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higa

Applicant after: Lesonac Packag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unty

Applicant before: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higa

Applicant after: Lishennoco Packag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Shiga

Applicant before: Lesonac Packaging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