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8658A - 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8658A
CN106558658A CN201610862962.7A CN201610862962A CN106558658A CN 106558658 A CN106558658 A CN 106558658A CN 201610862962 A CN201610862962 A CN 201610862962A CN 106558658 A CN106558658 A CN 106558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omer
resin
resin bed
electrical storage
mod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29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8658B (zh
Inventor
中嶋大介
唐津诚
长冈孝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shennoco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909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7436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029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405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58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8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8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8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natural rubber or synthetic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9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iron or st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aluminium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B32B25/1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synthetic rubber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2/103Sealings, e.g. for lead-in wir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1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19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1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31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e.g. gas permeability, size or heat resistance
    • H01M50/133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9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93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9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97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44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55 or mor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2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4/00Thermoplastic elastom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6Resistant to h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32B2307/518Oriented bi-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58Impact strength, tough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46Slipping, anti-blocking, low fri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5/00Closures, end caps, stoppers
    • B32B2435/02Closures, end caps, stoppers fo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0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6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蓄电装置。密封剂膜的构成为由包含第1树脂层(7)和第2树脂层(8)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形成,该第1树脂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该第2树脂层由包含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混合树脂形成,该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该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通过该构成,在蓄电装置的内压过度上升时,在密封剂层内部产生破坏(剥离),完成排气,从而可防止因内压上升而导致的外装件破裂。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蓄电 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构成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的密封剂膜(sealant film)、使用了该密封剂膜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使用该外装件构成的蓄电装置、及上述密封剂膜用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术语“熔点”是指按照JIS K7121-1987、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得的熔融峰温度,术语“结晶熔融能”是指按照JIS K7122-1987、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得的熔化热(结晶熔融能)。
另外,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术语“结晶熔融能”被规定为,在结晶熔融峰曲线存在2个以上、结晶熔融能存在2个(ΔHm1、ΔHm2)或3个以上时,是指最高的结晶熔融能的值。
另外,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术语“聚合物成分”不包括“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另外,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虽然规定了“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但含有烯烃及苯乙烯这两者的弹性体被划分(分类)为(即,属于)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
另外,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术语“铝”以包含铝及其合金的含义使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例如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移动电话、电动汽车等的电源而被广泛利用。作为该锂离子二次电池,使用了用壳体包围电池主体部(包括正极、负极及电解质在内的主体部)的周围的构成的电池。作为该壳体用材料(外装件),例如,将由耐热性树脂膜形成的外层、铝箔层、由热塑性树脂膜形成的内层依次粘接一体化的构成的壳体用材料是已知的。
而且,蓄电装置是通过以下方式构成的:用一对外装件夹持蓄电装置主体,通过将上述一对外装件彼此的周缘部相互熔接粘合(热封)从而进行密封。
然而,对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等而言,过度充电时或过度升温时,容易在电池主体部中产生气体,因此,有时气体缓缓地在被外装件包覆的内部空间中蓄积,导致外装件内部的内压上升。所述内压上升增大时,可能会导致外装件破裂,因此,提出了防止这样的外装件的破裂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带有防爆功能的蓄电装置,所述带有防爆功能的蓄电装置中,具有已成型为片状的正极和负极隔着隔膜层叠而成的电极层叠体,上述电极层叠体与电解液一同被收容在金属层压膜制的容器内,利用沿着上述容器的外周缘将上述金属层压膜以带状进行热熔接而形成的热密封部,将上述容器密封封装,所述带有防爆功能的蓄电装置具有开孔装置,所述开孔装置具有:刀具支持体,所述刀具支持体以夹持上述容器的外周缘的部位的状态被安装固定;和刀具构件,所述刀具构件被上述刀具支持体支持,并且被配置在上述容器中比上述热密封部更靠近中心部侧的位置,上述刀具支持体通过被在产生气体时膨胀变形的上述容器推挤从而沿上述容器的外周方向移动,上述刀具构件通过与上述刀具支持体一同移动从而将上述容器切开。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蓄电元件,所述蓄电元件具有含浸有电解液的蓄电元件主体、将上述蓄电元件主体密封的外装体、及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具有被设置在上述外装体的内侧的第1气体放出机构部、和被设置在上述外装体的外侧的第2气体放出机构部,通过使来自上述蓄电元件主体所位于的上述外装体的内部空间的气体依序通过上述各气体放出机构部,从而允许从上述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放出气体,并且,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利用上述各气体放出机构部阻止气体从上述外部空间进入到上述内部空间,在上述各气体放出机构部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所述缓冲空间被上述各气体放出机构部分别单独地隔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64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564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专利文献1那样设置具有刀具支持体和刀具构件的开孔装置的情况下,需要用于设置开孔装置的新工序,存在制造工序变得复杂,生产率也降低的问题。另外,由于需要设置开孔装置这样的新的构成部,因此,成本也相应增大。
另外,如专利文献2那样设置用于使在外装体内部产生的气体逸散到外装体外部的安全阀机构(气体放出机构部等)的情况下,需要用于设置该安全阀机构的新工序,存在制造工序变得复杂,生产率也降低的问题。另外,由于需要设置安全阀机构这样的新的构成部,因此,成本也相应增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背景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蓄电装置及蓄电装置外装件的密封剂膜用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生产率良好,可抑制成本,可确保充分的密封强度,并且,在蓄电装置的内压过度上升时,在密封剂层内部产生破坏(剥离),完成排气,从而可防止因内压上升而导致的外装件破裂,另外,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并且还能够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手段。
[1]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包含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形成的,所述第1树脂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
所述第2树脂层是由包含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混合树脂形成的,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
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所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
所述第2树脂层中,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和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的合计值为50质量%以上。
[2]如上述项目1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2树脂层中,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为1质量%~50质量%。
[3]如上述项目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弹性体为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rubber)。
[4]如上述项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1树脂层不仅含有所述无规共聚物,而且还含有防结块剂及增滑剂,
所述第2树脂层不仅含有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而且还含有增滑剂。
[5]如上述项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在DSC测定曲线中具有2个以上的结晶峰。
[6]如上述项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是仅由所述第1树脂层及被层叠于所述第1树脂层的单面的第2树脂层形成的。
[7]如上述项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是由下述层叠体形成的,所述层叠体是层叠包含所述第2树脂层、被层叠于所述第2树脂层的一面的第1树脂层、和被层叠于所述第2树脂层的另一面的第1树脂层在内的至少3层而形成的。
[8]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作为外侧层的基材层、由上述项目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剂膜形成的内侧密封剂层、和被配置于这两层间的金属箔层,
所述内侧密封剂层中,所述第1树脂层被配置在最内层侧。
[9]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其是由上述项目8所述的外装件的成型体形成的。
[10]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上述项目8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进行深拉深成型或鼓凸成型。
[11]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蓄电装置主体部,和
外装构件,所述外装构件由上述项目8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或上述项目9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形成,
上述蓄电装置主体部被上述外装构件封装。
[12]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包含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形成的,所述第1树脂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
所述第2树脂层是由包含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聚合物成分的组合物形成的,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
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所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
所述第2树脂层中,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为50质量%以上,
所述聚合物成分为选自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均聚聚丙烯、烯烃系弹性体及苯乙烯系弹性体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成分。
[13]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包含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形成的,所述第1树脂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
所述第2树脂层是由包含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聚合物成分的组合物形成的,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
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所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
所述第2树脂层中,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和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的合计值为50质量%以上,
所述聚合物成分为选自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均聚聚丙烯、烯烃系弹性体及苯乙烯系弹性体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成分。
[14]如上述项目13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2树脂层中,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为1质量%~50质量%。
[15]如上述项目13或14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在DSC测定曲线中具有2个以上的结晶峰。
[16]如上述项目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2树脂层中,所述聚合物成分的含有率为1质量%以上且低于50质量%。
[17]如上述项目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中的弹性体为乙丙橡胶,
所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中的弹性体为乙丙橡胶。
[18]如上述项目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1树脂层还含有防结块剂及增滑剂,所述第2树脂层还含有增滑剂。
[19]如上述项目12~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是仅由所述第1树脂层及被层叠于所述第1树脂层的单面的第2树脂层形成的。
[20]如上述项目12~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是由下述层叠体形成的,所述层叠体是层叠包含所述第2树脂层、被层叠于所述第2树脂层的一面的第1树脂层、和被层叠于所述第2树脂层的另一面的第1树脂层在内的至少3层而形成的。
[21]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作为外侧层的基材层、由上述项目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剂膜形成的内侧密封剂层、和被配置于这两层间的金属箔层,
所述内侧密封剂层中,所述第1树脂层被配置在最内层侧。
[22]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其是由上述项目21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成型体形成的。
[23]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上述项目21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进行深拉深成型或鼓凸成型。
[24]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蓄电装置主体部,和
外装构件,所述外装构件是由上述项目21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或上述项目22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形成的,
上述蓄电装置主体部被上述外装构件封装。
[25]蓄电装置外装件的密封剂膜用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预熔融混炼工序,将1种或2种以上的弹性体成分、和1种或2种以上的塑性体成分熔融混炼而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和
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混合而得到树脂组合物的工序,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
[26]如上述项目25所述的蓄电装置外装件的密封剂膜用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使用的上述弹性体成分为选自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及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弹性体成分,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
[27]如上述项目25或26所述的蓄电装置外装件的密封剂膜用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使用的上述塑性体成分为选自无规聚丙烯、均聚聚丙烯、及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塑性体成分,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
[28]如上述项目25所述的蓄电装置外装件的密封剂膜用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使用的上述弹性体成分为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
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使用的上述塑性体成分含有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且还含有无规聚丙烯或/及均聚聚丙烯,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
[29]蓄电装置外装件的密封剂膜用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预熔融混炼工序,将1种或2种以上的弹性体成分、和1种或2种以上的塑性体成分熔融混炼而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和
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和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混合而得到树脂组合物的工序,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
[30]如上述项目29所述的蓄电装置外装件的密封剂膜用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使用的上述弹性体成分为选自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及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弹性体成分,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
[31]如上述项目29或30所述的蓄电装置外装件的密封剂膜用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使用的上述塑性体成分为选自无规聚丙烯、均聚聚丙烯、及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塑性体成分,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
[32]如上述项目25~31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外装件的密封剂膜用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将弹性体成分/塑性体成分的混合质量比设定为5/95~70/30的范围。
发明的效果
通过[1]的发明,具有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第1树脂层,因此,通过将该第1树脂层配置在外装件中的内侧密封剂层的最内层侧,从而即使在较低温度下也可充分进行密封(可确保充分的密封强度)。另外,第2树脂层是将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组合而成的组成,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因此,弹性体成分与烯烃系树脂的相容性良好,弹性体成分的分散性也变得良好,由此,具有以下这样的优点:对于彼此的内侧密封剂层被相互热封接合的一对外装件,在由于内压过度上升而导致密封部破坏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难以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产生破坏(剥离),因此,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剥离)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
另外,由于弹性体相与烯烃系树脂相的界面的相容性良好,因此,不容易产生孔隙(在成型品的内部产生的空洞),另外,还可抑制成型时的白化。另外,由于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因此,在热封时第2树脂层难以破溃,可确保充分的绝缘性。
此外,不需要为了使气体向外部逸散而另行设置新的构成部(现有技术那样的开孔装置、气体放出机构部),因此,可相应地抑制成本,可进一步实现紧凑(compact)化,另外生产率也良好。
通过[2]的发明,可充分确保上述各种效果。尤其是在热封时,第2树脂层更加难以破溃,可进一步确保充分的绝缘性。
通过[3]的发明,可更充分地确保上述各种效果。
通过[4]的发明,可向外装件的表面赋予优异的滑动性,在将外装件成型时,可良好地进行成型深度更深的成型,而且也可充分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通过[5]的发明,可进一步充分确保上述各种效果。
通过[6]及[7]的发明,可更充分地确保上述各种效果。
通过[8]的发明,可提供下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所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生产率良好,可抑制成本,可确保充分的密封强度,而且,在蓄电装置的内压过度上升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因此,完成排气,从而可防止因内压上升而导致的外装件破裂,并且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并且还可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通过[9]的发明,可提供下述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所述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的生产率良好,可抑制成本,可确保充分的密封强度,而且,在蓄电装置的内压过度上升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因此,完成排气,从而可防止因内压上升而导致的外装件破裂,并且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并且还可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通过[10]的发明,可生产效率良好地制造下述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所述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可抑制成本,可确保充分的密封强度,而且,在蓄电装置的内压过度上升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完成排气,从而可防止因内压上升而导致的外装件破裂,并且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并且还可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通过[11]的发明,可提供下述蓄电装置,对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装件而言,其可确保充分的密封强度,而且,在蓄电装置的内压过度上升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完成排气,从而可防止因内压上升而导致的外装件破裂,并且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并且还可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通过[12]的发明,具有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第1树脂层,因此,通过将该第1树脂层配置在外装件中的内侧密封剂层的最内层侧,从而即使在较低温度下也可充分进行密封(可确保充分的密封强度)。另外,第2树脂层含有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因此,弹性体相与烯烃系树脂相的相容性良好,弹性体相的分散性也良好,由此,具有以下这样的优点:对于彼此的内侧密封剂层被相互热封接合的一对外装件,在由于内压过度上升而导致密封部破坏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难以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产生破坏(剥离),因此,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剥离)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
另外,由于弹性体相与烯烃系树脂相的界面的相容性良好,因此,不容易产生孔隙(在成型品的内部产生的空洞),另外还可抑制成型时的白化。另外,由于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因此,在热封时第2树脂层难以破溃,可确保充分的绝缘性。
此外,第2树脂层不仅含有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而且还含有上述特定的聚合物成分,因此,不仅可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在由于内压过度上升而导致上述密封部破坏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充分发生凝集破坏,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剥离)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更加难以进展;而且还可更充分地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此外,不需要为了使气体向外部逸散而另行设置新的构成部(现有技术那样的开孔装置、气体放出机构部),因此,可相应地抑制成本,可进一步实现紧凑化,另外生产率也良好。
通过[13]的发明,具有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第1树脂层,因此,通过将该第1树脂层配置在外装件中的内侧密封剂层的最内层侧,从而即使在较低温度下也可充分进行密封(可确保充分的密封强度)。另外,第2树脂层是将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组合而成的组成,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因此,弹性体相与烯烃系树脂相的相容性良好,弹性体相的分散性也良好,由此,具有以下这样的优点:对于彼此的内侧密封剂层被相互热封接合的一对外装件,在由于内压过度上升而导致密封部破坏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难以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产生破坏(剥离),因此,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剥离)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
另外,由于弹性体相与烯烃系树脂相的界面的相容性良好,因此,不容易产生孔隙(在成型品的内部产生的空洞),另外还可抑制成型时的白化。另外,由于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因此,在热封时第2树脂层难以破溃,可确保充分的绝缘性。
另外,由于第2树脂层还含有上述特定的聚合物成分,因此,不仅可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在由于内压过度上升而导致上述密封部破坏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充分发生凝集破坏,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剥离)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更加难以进展;而且还可更充分地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此外,不需要为了使气体向外部逸散而另行设置新的构成部(现有技术那样的开孔装置、气体放出机构部),因此,可相应地抑制成本,可进一步实现紧凑化,另外生产率也良好。
通过[14]的发明,可充分确保上述各种效果。尤其是在热封时,第2树脂层更加难以破溃,可进一步确保充分的绝缘性。
通过[15]的发明,可进一步充分确保上述各种效果。
通过[16]的发明,可更充分地确保上述各种效果。
通过[17]的发明,可更充分地确保上述各种效果。
通过[18]的发明,可向外装件的表面赋予优异的滑动性,在将外装件成型时,可良好地进行成型深度更深的成型,而且也可充分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通过[19]及[20]的发明,可更充分地确保上述各种效果。
通过[21]的发明,可提供下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所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生产率良好,可抑制成本,可确保充分的密封强度,而且,在蓄电装置的内压过度上升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因此,完成排气,从而可防止因内压上升而导致的外装件破裂,并且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并且还可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通过[22]的发明,可提供下述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所述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的生产率良好,可抑制成本,可确保充分的密封强度,而且,在蓄电装置的内压过度上升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因此,完成排气,从而可防止因内压上升而导致的外装件破裂,并且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并且还可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通过[23]的发明,可生产效率良好地制造下述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所述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可抑制成本,可确保充分的密封强度,而且,在蓄电装置的内压过度上升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完成排气,从而可防止因内压上升而导致的外装件破裂,并且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并且还可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通过[24]的发明,可提供下述蓄电装置,对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装件而言,其可确保充分的密封强度,而且,在蓄电装置的内压过度上升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完成排气,从而可防止因内压上升而导致的外装件破裂,并且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上述破坏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并且还可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通过[25]的发明,在预熔融混炼工序中,将弹性体成分和塑性体成分熔融混炼而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该第1熔融混炼物中,弹性体成分和塑性体成分相互以高分散性被混合,因此,通过将该第1熔融混炼物、特定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塑性体相)、和特定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弹性体相)混合,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弹性体相和塑性体相(非弹性体相)的界面的相容性非常优异。因此,对于使用包含由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第2树脂层的密封剂膜而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而言,不仅可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对于彼此的内侧密封剂层被相互热封接合的一对外装件,在由于内压过度上升而导致密封部破坏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充分发生凝集破坏,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非常难以产生破坏(剥离),因此,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破坏(剥离)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非常难以进展;而且还可更充分地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通过[26]的发明,可得到弹性体相与塑性体相(非弹性体相)的界面的相容性更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通过[27]的发明,可得到弹性体相与塑性体相(非弹性体相)的界面的相容性更加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通过[28]的发明,可得到弹性体相与塑性体相(非弹性体相)的界面的相容性愈发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通过[29]的发明,在预熔融混炼工序中,将弹性体成分和塑性体成分熔融混炼而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该第1熔融混炼物中,弹性体成分和塑性体成分相互以高分散性被混合,因此,通过将该第1熔融混炼物、和特定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塑性体相)混合,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弹性体相和塑性体相(非弹性体相)的界面的相容性非常优异。因此,对于使用包含由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第2树脂层的密封剂膜而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而言,不仅可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对于彼此的内侧密封剂层被相互热封接合的一对外装件,在由于内压过度上升而导致密封部破坏时,在第2树脂层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充分发生凝集破坏,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非常难以产生破坏(剥离),因此,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破坏(剥离)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非常难以进展;而且还可更充分地抑制成型时的白化。
通过[30]的发明,可得到弹性体相与塑性体相(非弹性体相)的界面的相容性更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通过[31]的发明,可得到弹性体相与塑性体相(非弹性体相)的界面的相容性更加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通过[32]的发明,可得到弹性体相与塑性体相(非弹性体相)的界面的相容性愈发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4为以进行热封前的分离的状态表示构成图3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平面状)、蓄电装置主体部及外装壳体(已成型为立体形状的成型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2...基材层(外侧层)
3...内侧密封剂层(密封剂膜)
4...金属箔层
7...第1树脂层
8...第2树脂层
10...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成型体)
15...外装构件
30...蓄电装置
31...蓄电装置主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将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的一个实施方式示于图1。该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例如可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外装件使用。可不实施成型而直接将上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作为外装件使用,也可将上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供于例如深拉深成型、鼓凸成型等成型而以外装壳体10的形式使用(参照图4)。
上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包括下述构成:在金属箔层4的一面上介由第1粘接剂层5将基材层(外侧层)2层叠一体化,并且,在上述金属箔层4的另一面上介由第2粘接剂层6将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层叠一体化(参照图1、2)。
图1的外装件1中,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的构成为仅由第1树脂层7及被层叠于该第1树脂层的单面的第2树脂层8形成,上述第1树脂层7被配置在最内层侧。
另外,图2的外装件1中,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是由第2树脂层8、被层叠于该第2树脂层8的一面的第1树脂层7、和被层叠于上述第2树脂层8的另一面的第1树脂层7形成的3层层叠构成,一侧的第1树脂层7被配置在在最内层侧。
作为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密封剂膜)(内侧层)3,可使用以下说明的第1发明涉及的密封剂膜或第2发明涉及的密封剂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1树脂层7及上述第2树脂层8的详细构成如下文所述。
本发明中,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具有即使针对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中使用的腐蚀性强的电解液等也优异的耐化学药品性,并且,起到向外装件赋予热封性的作用。
[第1发明涉及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
以下说明第1发明涉及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第1发明中,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密封剂膜)(内侧层)3是由2层以上的层叠体形成的,所述2层以上的层叠体包含第1树脂层7和第2树脂层8,所述第1树脂层7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所述第2树脂层8是由包含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混合树脂形成的,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Tmp)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ΔHm)为50J/g以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Tmp)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ΔHm)为30J/g以下。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的最内层优选由上述第1树脂层7形成(参照图1、2)。
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第1聚丙烯嵌段共聚物)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该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作为上述“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除了可举出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烃成分之外,还可举出丁二烯等。作为上述弹性体,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使用EPR(乙丙橡胶)。
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第2聚丙烯嵌段共聚物)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该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作为上述“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除了可举出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烃成分之外,还可举出丁二烯等。作为上述弹性体,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使用EPR(乙丙橡胶)。
上述第1树脂层7的构成为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作为上述“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除了可举出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烃成分之外,还可举出丁二烯等。通过使上述无规共聚物的含有率为50质量%以上,可确保充分的热封强度。其中,优选将上述第1树脂层7中的上述无规共聚物的含有率设定为70质量%以上。上述无规共聚物(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优选为具有2个以上熔点的无规共聚物,这种情况下,可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不仅可利用低熔点的无规共聚物成分更进一步提高热封性能(可更进一步增大热封强度),而且,利用高熔点的无规共聚物成分,使得热封时上述第1树脂层7难以破溃,可确保更充分的绝缘性。
上述第2树脂层8由包含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混合树脂形成,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Tmp)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ΔHm)为50J/g以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Tmp)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ΔHm)为30J/g以下。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低于155℃时,在成型时显著发生白化,在热封时第2树脂层8容易破溃,绝缘性容易变得不充分(参照比较例4)。另外,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低于135℃时,在成型时显著发生白化(参照比较例5)。另外,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结晶熔融能(ΔHm)低于50J/g时,剥离界面的凝集度为中等程度,剥离界面的凝集破坏难以发生,即,在剥离时容易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发生剥离,以该界面的剥离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剥离容易进展,而且,第2树脂层8容易破溃,绝缘性容易变得不充分(参照比较例6)。另外,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结晶熔融能(ΔHm)高于30J/g时,在成型时产生一定程度的白化,而且,剥离界面的凝集度为中等程度,剥离界面的凝集破坏难以发生,即,在剥离时容易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发生剥离,以该界面的剥离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剥离容易进展(参照比较例7)。另外,在不含有熔点(Tmp)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Hm)为50J/g以上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时,在成型时产生一定程度的白化,而且,剥离界面的凝集度为中等程度,剥离界面的凝集破坏难以发生,即,在剥离时容易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发生剥离,以该界面的剥离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剥离容易进展,而且,第2树脂层8容易破溃,绝缘性容易变得不充分(参照比较例2)。另外,在不含有熔点(Tmp)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ΔHm)为30J/g以下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时,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在成型时显著发生白化,而且,剥离界面的凝集度为中等程度,剥离界面的凝集破坏难以发生,即,在剥离时容易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发生剥离,以该界面的剥离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剥离容易进展(参照比较例3)。
因此,本发明中,第2树脂层8由包含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混合树脂形成,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Tmp)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ΔHm)为50J/g以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Tmp)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ΔHm)为30J/g以下。
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优选为155℃以上185℃以下。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结晶熔融能优选为50J/g以上75J/g以下,更优选为53J/g以上70J/g以下。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优选为135℃以上175℃以下。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结晶熔融能优选为5J/g以上30J/g以下,其中,更优选为10J/g以上25J/g以下,特别优选为10J/g以上20J/g以下。
关于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作为“弹性体改性”的方式,可以是接枝聚合,也可以是其他改性方式。
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例如可通过下述这样的反应器制造法(reactor-made method)制造。其只不过是示出的一个例子,并不特别限定于利用上述制法制造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首先,向第1反应器中供给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催化助剂、丙烯和氢,聚合成均聚聚丙烯。以包含未反应的丙烯和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状态,将得到的均聚聚丙烯移至第2反应器。在第2反应器中,进一步添加丙烯和氢,聚合成均聚聚丙烯。以包含未反应的丙烯和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状态,将得到的均聚聚丙烯移至第3反应器。在第3反应器中,进一步添加乙烯、丙烯和氢,聚合成将乙烯和丙烯共聚而得到的乙烯-丙烯橡胶(EPR),由此,可制造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或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例如,通过添加溶剂而在液相中制造,可制造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通过不使用溶剂而在气相中进行反应,可制造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上述第2树脂层8中,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优选为1质量%~50质量%,其中,更优选为5质量%~30质量%,特别优选为10质量%~25质量%。
上述第2树脂层8中,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优选为99质量%~50质量%,其中,更优选为95质量%~70质量%,特别优选为90质量%~75质量%。
上述第2树脂层8优选形成为海岛结构的形态。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海岛结构,从而在由于内压过度上升而导致密封部破坏时,在第2树脂层8内,在烯烃系树脂相与弹性体相的界面处产生破坏,在第2树脂层8的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因此,可充分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不容易发生破坏(剥离),因此,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破坏(剥离)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上述海岛结构中,弹性体(成分)形成岛的形态是优选的。
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优选在DSC(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曲线中具有2个以上的结晶峰。在具有2个结晶峰时,优选高温侧的结晶峰(结晶温度)为90℃以上,低温侧的结晶峰(结晶温度)为80℃以下。在具有3个以上的结晶峰时,优选最高温侧的结晶峰(结晶温度)为90℃以上,最低温侧的结晶峰(结晶温度)为80℃以下。
上述第1树脂层7的构成优选为未成为海岛结构的形态。这种情况下,将蓄电装置主体部31收容在外装件1或/及外装壳体10中,进行周缘部(包含凸缘部29)彼此的热封,在封入蓄电装置主体部31后,将该周缘部(包含凸缘部29)折弯时,具有以下优点:可充分抑制在第1树脂层7中在烯烃树脂相与弹性体相的界面处产生孔隙(空间),可充分确保绝缘性。尤其是,在上述第1树脂层7被配置在与金属箔层4相邻的位置的构成(参照图2)的情况下,上述效果变得显著。
上述第1树脂层7优选不仅含有上述无规共聚物,而且还含有防结块剂及增滑剂。另外,上述第2树脂层8优选不仅含有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而且还含有增滑剂。
作为上述防结块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硅、硅酸铝等。作为上述增滑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芥酸酰胺、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等脂肪酸酰胺、结晶蜡、聚乙烯蜡等蜡类等。
构成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的密封剂膜优选利用多层挤出成型、吹胀成型、T模流延膜(T-die cast film)成型等成型法制造。
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的厚度优选被设定为20um~80μm。通过使厚度为20μm以上,可充分防止产生针孔,而且通过将厚度设定为80μm以下,可降低树脂使用量从而实现成本降低。其中,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的厚度特别优选被设定为30μm~50μm。
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为由第2树脂层8、被层叠于该第2树脂层8的一面的第1树脂层7、和被层叠于上述第2树脂层8的另一面的第1树脂层7形成的3层层叠构成(参照图2)的情况下,第1树脂层7/第2树脂层8/第1树脂层7的厚度比优选为0.5/9/0.53/4/3的范围。
作为将构成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的密封剂膜层叠于金属箔层4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干式层压法、夹芯层压法(挤出酸改性聚丙烯等粘接膜,将其夹在金属箔与上述密封剂膜之间而进行层压,然后用热辊进行热层压的方法)等。
[第2发明涉及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
接着,在下文中说明第2发明涉及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所述第2发明中,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密封剂膜)(内侧层)3由包含第1树脂层7和第2树脂层8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形成。上述第1树脂层7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
另外,第2发明涉及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中,上述第2树脂层8由下述的a)、b)中任一种组合物形成。
a)包含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特定的聚合物成分的组合物,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Tmp)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ΔHm)为50J/g以上。
b)包含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特定的聚合物成分的组合物,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Tmp)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ΔHm)为50J/g以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Tmp)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ΔHm)为30J/g以下。
作为上述特定的聚合物成分,使用选自下述物质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成分,
·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
·均聚聚丙烯,
·烯烃系弹性体,以及
·苯乙烯系弹性体。
作为上述无规共聚物中的上述“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除了可举出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烃成分之外,还可举出丁二烯等。作为上述烯烃系弹性体,例如,可举出乙丙橡胶(EPR)、乙烯丁烯橡胶(EBR)、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异戊二烯橡胶(IR)、丁二烯橡胶(BR)、丁基橡胶(IIR)等。另外,作为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例如,可举出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等。
第2发明的密封剂膜中,第2树脂层8中,a)、b)中的任一构成均含有上述特定的聚合物成分,因此,与不含有该特定的聚合物成分的体系(实施例1、4、5)相比较,对于彼此的内侧密封剂层被相互热封接合的一对外装件,在由于内压过度上升而导致密封部破坏时,在第2树脂层8中(在密封剂层内部)充分发生凝集破坏(由实施例1、4、5、与实施例10~38的对比可知),而且还可更充分地抑制成型时的白化(由实施例1、4、5、与实施例10~38的对比可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的最内层优选由上述第1树脂层7形成(参照图1、2)。
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第1聚丙烯嵌段共聚物)优选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上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作为上述“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除了可举出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烃成分之外,还可举出丁二烯等。作为上述弹性体,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使用EPR(乙丙橡胶)。
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第2聚丙烯嵌段共聚物)优选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上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作为上述“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除了可举出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烃成分之外,还可举出丁二烯等。作为上述弹性体,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使用EPR(乙丙橡胶)。
上述第1树脂层7的构成为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作为上述“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除了可举出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烃成分之外,还可举出丁二烯等。通过使上述无规共聚物的含有率为50质量%以上,可确保充分的热封强度。其中,优选将上述第1树脂层7中的上述无规共聚物的含有率设定为70质量%以上。上述无规共聚物(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优选为具有2个以上熔点的无规共聚物,这种情况下,可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不仅可利用低熔点的无规共聚物成分更进一步提高热封性能(可更进一步增大热封强度),而且,利用高熔点的无规共聚物成分,使得热封时上述第1树脂层7难以破溃,可确保更充分的绝缘性。
上述第2树脂层8由上述a)、b)中任一种组合物形成的情况下,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低于155℃时,在成型时产生一定程度的白化,在热封时第2树脂层8容易破溃,绝缘性容易变得不充分(参照比较例14)。另外,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结晶熔融能(ΔHm)低于50J/g时,剥离界面的凝集度为中等程度,剥离界面的凝集破坏难以发生,即,在剥离时容易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发生剥离,以该界面的剥离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剥离容易进展,而且,第2树脂层8容易破溃,绝缘性容易变得不充分(参照比较例16)。
上述第2树脂层8由上述b)的组合物形成的情况下,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低于135℃时,在成型时产生一定程度的白化(参照比较例15)。另外,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结晶熔融能(ΔHm)高于30J/g时,在成型时产生一定程度的白化(参照比较例17)。
另外,上述第2树脂层8中,不含有熔点(Tmp)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ΔHm)为50J/g以上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时,在成型时产生一定程度的白化,而且,剥离界面的凝集度为中等程度,剥离界面的凝集破坏难以发生,即,在剥离时容易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发生剥离,以该界面的剥离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剥离容易进展,而且,第2树脂层8容易破溃,绝缘性容易变得不充分(参照比较例13)。
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优选为155℃以上185℃以下。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结晶熔融能优选为50J/g以上75J/g以下,更优选为53J/g以上70J/g以下。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优选为135℃以上175℃以下。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结晶熔融能优选为5J/g以上30J/g以下,其中,更优选为10J/g以上25J/g以下,特别优选为10J/g以上20J/g以下。
关于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作为“弹性体改性”的方式,可以是接枝聚合,也可以是其他改性方式。
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例如可通过下述这样的反应器制造法制造。其只不过是示出的一个例子,并不特别限定于利用上述制法制造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首先,向第1反应器中供给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催化助剂、丙烯及氢,聚合成均聚聚丙烯。以包含未反应的丙烯和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状态,将得到的均聚聚丙烯移至第2反应器。在第2反应器中,进一步添加丙烯和氢,聚合成均聚聚丙烯。以包含未反应的丙烯和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状态,将得到的均聚聚丙烯移至第3反应器。在第3反应器中,进一步添加乙烯、丙烯及氢,聚合成将乙烯和丙烯共聚而得到的乙烯-丙烯橡胶(EPR),由此,可制造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或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例如,通过添加溶剂而在液相中制造,可制造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通过不使用溶剂而在气相中进行反应,可制造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上述第2树脂层8中,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优选为99质量%~50质量%,其中,更优选为95质量%~70质量%,特别优选为90质量%~75质量%。
上述第2树脂层8中,上述聚合物成分的含有率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低于50质量%,其中,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4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
上述第2树脂层8中含有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时,上述第2树脂层8中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优选为1质量%~50质量%,其中,更优选为5质量%~30质量%,特别优选为10质量%~25质量%。
上述第2树脂层8优选形成为海岛结构的形态。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海岛结构,从而在由于内压过度上升而导致密封部破坏时,在第2树脂层8内,在烯烃系树脂相与弹性体相的界面处产生破坏,在第2树脂层8的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因此,可充分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在金属箔层与内侧密封剂层的界面处不容易发生破坏(剥离),因此,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破坏(剥离)部位时,以该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上述海岛结构中,弹性体(成分)形成岛的形态是优选的。
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优选在DSC(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曲线中具有2个以上的结晶峰。在具有2个结晶峰时,优选高温侧的结晶峰(结晶温度)为90℃以上,低温侧的结晶峰(结晶温度)为80℃以下。在具有3个以上的结晶峰时,优选最高温侧的结晶峰(结晶温度)为90℃以上,最低温侧的结晶峰(结晶温度)为80℃以下。
上述第1树脂层7的构成优选为未成为海岛结构的形态。这种情况下,将蓄电装置主体部31收容在外装件1或/及外装壳体10中,进行周缘部(包含凸缘部29)彼此的热封,在封入蓄电装置主体部31后,将该周缘部(包含凸缘部29)折弯时,具有以下优点:可充分抑制在第1树脂层7中在烯烃树脂相与弹性体相的界面处产生孔隙(空间),可充分确保绝缘性。尤其是,在上述第1树脂层7被配置在与金属箔层4相邻的位置的构成(参照图2)的情况下,上述效果变得显著。
上述第1树脂层7优选不仅含有上述无规共聚物,而且还含有防结块剂及增滑剂。另外,优选地,上述第2树脂层8不仅含有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而且还含有增滑剂;或者,不仅含有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而且还含有增滑剂。
作为上述防结块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硅、硅酸铝等。作为上述增滑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芥酸酰胺、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等脂肪酸酰胺、结晶蜡、聚乙烯蜡等蜡类等。
构成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的密封剂膜优选利用多层挤出成型、吹胀成型、T模流延膜成型等成型法制造。
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的厚度优选被设定为20μm~80μm。通过使厚度为20μm以上,可充分防止产生针孔,而且通过将厚度设定为80μm以下,可降低树脂使用量从而实现成本降低。其中,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的厚度特别优选被设定为30μm~50μm。
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为由第2树脂层8、被层叠于该第2树脂层8的一面的第1树脂层7、和被层叠于上述第2树脂层8的另一面的第1树脂层7形成的3层层叠构成(参照图2)的情况下,第1树脂层7/第2树脂层8/第1树脂层7的厚度比优选为0.5/9/0.5~3/4/3的范围。
作为将构成上述内侧密封剂层(内侧层)3的密封剂膜层叠于金属箔层4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干式层压法、夹芯层压法(挤出酸改性聚丙烯等粘接膜,将其夹在金属箔与上述密封剂膜之间而进行层压,然后用热辊进行热层压的方法)等。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中,上述基材层(外侧层)2优选由耐热性树脂层形成。作为构成上述耐热性树脂层2的耐热性树脂,使用在对外装件进行热封时的热封温度不熔融的耐热性树脂。作为上述耐热性树脂,优选使用具有比构成内侧密封剂层3的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10℃以上的熔点的耐热性树脂,特别优选使用具有比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20℃以上的熔点的耐热性树脂。
作为上述耐热性树脂层(外侧层)2,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尼龙膜等聚酰胺膜、聚酯膜等,可优选使用它们的拉伸膜。其中,作为上述耐热性树脂层2,特别优选使用双轴拉伸尼龙膜等双轴拉伸聚酰胺膜、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或双轴拉伸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膜。作为上述尼龙膜,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尼龙6膜、尼龙6,6膜、MXD尼龙膜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耐热性树脂层2可由单层形成,或者,也可由例如由聚酯膜/聚酰胺膜形成的多层(由PET膜/尼龙膜形成的多层等)形成。
上述基材层(外侧层)2的厚度优选为2μm~50μm。在使用聚酯膜的情况下,厚度优选为2μm~50μm,在使用尼龙膜的情况下,厚度优选为7μm~50μm。通过设定为上述优选下限值以上,可确保作为外装件充分的强度,而且,通过设定为上述优选上限值以下,可减小鼓凸成型、拉深成型等成型时的应力,可提高成型性。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中,上述金属箔层4起到向外装件1赋予阻止氧、水分侵入的阻气性的作用。作为上述金属箔层4,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铝箔、SUS箔(不锈钢箔)、铜箔等,其中,优选使用铝箔、SUS箔(不锈钢箔)。上述金属箔层4的厚度优选为20μm~100μm。通过使厚度为20μm以上,可防止在制造金属箔时的压延时产生针孔,而且,通过使厚度为100μm以下,可减小鼓凸成型、拉深成型等成型时的应力,可提高成型性。
对于上述金属箔层4而言,优选至少对内侧的面(第2粘接剂层6侧的面)实施化学转化处理。通过实施这样的化学转化处理,可充分防止因内容物(电池的电解液等)而导致的金属箔表面的腐蚀。通过进行例如下述这样的处理,而对金属箔实施化学转化处理。即,例如,在进行了脱脂处理的金属箔的表面上,涂布下述1)~3)中任一种水溶液,然后进行干燥,由此,实施化学转化处理。
1)含有下述物质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磷酸,
铬酸,和
选自氟化物的金属盐及氟化物的非金属盐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2)含有下述物质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磷酸,
选自丙烯酸系树脂、壳聚糖衍生物树脂及酚醛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和
选自铬酸及铬(III)盐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3)含有下述物质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磷酸,
选自丙烯酸系树脂、壳聚糖衍生物树脂及酚醛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
选自铬酸及铬(III)盐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和
选自氟化物的金属盐及氟化物的非金属盐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对于上述化学转化被膜而言,作为铬附着量(每一面),优选为0.1mg/m2~50mg/m2,特别优选为2mg/m2~20mg/m2
作为上述第1粘接剂层5,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聚氨酯粘接剂层、聚酯聚氨酯粘接剂层、聚醚聚氨酯粘接剂层等。上述第1粘接剂层5的厚度优选被设定为1μm~5μm。其中,从外装件1的薄膜化、轻质化的观点考虑,上述第1粘接剂层5的厚度特别优选被设定为1μm~3μm。
作为上述第2粘接剂层6,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也可使用作为上述第1粘接剂层5而例举的粘接剂层,优选使用由电解液导致的溶胀少的聚烯烃系粘接剂。上述第2粘接剂层6的厚度优选被设定为1μm~5μm。其中,从外装件1的薄膜化、轻质化的观点考虑,上述第2粘接剂层6的厚度特别优选被设定为1μm~3μm。
通过将本发明的外装件1成型(深拉深成型、鼓凸成型等),可得到外装壳体(电池壳体等)10(图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外装件1也可不进行成型而直接使用(图4)。
将使用本发明的外装件1构成的蓄电装置30的一个实施方式示于图3。该蓄电装置30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由将外装件1成型而得到的外装壳体10、和平面状的外装件1构成外装构件15。然后,在将本发明的外装件1成型而得到的外装壳体10的收容凹部内,收容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蓄电装置主体部(电化学元件等)31,在该蓄电装置主体部31上,配置未经成型的本发明的外装件1,使其内侧密封剂层3侧位于内部(下侧),通过热封,将该平面状外装件1的内侧密封剂层3的周缘部、与上述外装壳体10的凸缘部(密封用周缘部)29的内侧密封剂层3密封接合而进行封装,由此,构成本发明的蓄电装置30(参照图3、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装壳体10的收容凹部的内侧的表面是内侧密封剂层3,收容凹部的外表面是基材层(外侧层)2(参照图4)。
图3中,39是将上述外装件1的周缘部、与上述外装壳体10的凸缘部(密封用周缘部)29接合(熔接)而形成的热封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蓄电装置30中,连接于蓄电装置主体部31的极耳的前端部被导出至外装构件15的外部,但省略图示。
作为上述蓄电装置主体部31,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电池主体部、电容器(capacitor)主体部、电容(condenser)主体部等。
优选将上述热封部39的宽度设定为0.5mm以上。通过使宽度为0.5mm以上,能可靠地进行密封。其中,优选将上述热封部39的宽度设定为3mm~15mm。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外装构件15的构成为由将外装件1成型而得到的外装壳体10、和平面状的外装件1形成(参照图3、4),但并不特别受到这种组合的限制,例如,外装构件15也可以是由一对平面状的外装件1形成的构成,或者,也可以是由一对外装壳体10形成的构成。
接着,在下文中说明上述第2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外装件的密封剂膜用的树脂组合物(第2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的优选例。
第1制造方法中,将1种或2种以上的弹性体成分、和1种或2种以上的塑性体成分熔融混炼而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预熔融混炼工序)。
接下来,将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得到的第1熔融混炼物、和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混合(除了通常的混合之外,也可利用熔融混炼等进行混合),得到树脂组合物。所述第1制造方法中,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优选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上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是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关于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更详细的构成如上文所述)。
第2制造方法中,将1种或2种以上的弹性体成分、和1种或2种以上的塑性体成分熔融混炼而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预熔融混炼工序)。
接下来,将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得到的第1熔融混炼物、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混合(除了通常的混合之外,也可利用熔融混炼等进行混合),得到树脂组合物。所述第2制造方法中,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优选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优选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上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是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关于上述第1、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更详细的构成如上文所述)。
上述第1及第2制造方法中,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使用的上述弹性体成分优选为选自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及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弹性体成分,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可使用的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优选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上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是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关于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更详细的构成如上文所述)。作为上述烯烃系弹性体,例如,可举出乙丙橡胶(EPR)、乙烯丁烯橡胶(EBR)、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异戊二烯橡胶(IR)、丁二烯橡胶(BR)、丁基橡胶(IIR)等。另外,作为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例如,可举出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等。
上述第1及第2制造方法中,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使用的上述塑性体成分优选为选自无规聚丙烯、均聚聚丙烯、及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塑性体成分,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可使用的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优选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上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是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关于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更详细的构成如上文所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可使用的上述无规聚丙烯是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作为上述“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除了可举出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烃成分之外,还可举出丁二烯等。
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中,优选将弹性体成分/塑性体成分的混合质量比设定为5/95~70/30的范围。
另外,第1制造方法中,优选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混合质量比设定为5/95~40/60的范围。
另外,第2制造方法中,相对于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100质量份,优选混合95质量份~50质量份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5质量份~50质量份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上述制造方法中,可将下述物质作为上述预熔融混炼工序的混炼材料利用:切断在制造上述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包含上述第1树脂层7、和第2树脂层8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时产生的耳部、厚度不均(off-gauge)部分等不被制成产品的部位并将其粉碎,进一步以半熔融状态将得到的粉碎物进行造粒而得到的物质等。
实施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特别限制。
<实施例1>
在厚度35μm的铝箔4的两面上,涂布由磷酸、聚丙烯酸(丙烯酸系树脂)、铬(III)盐化合物、水、醇形成的化学转化处理液,然后于180℃进行干燥,形成化学转化被膜。该化学转化被膜的铬附着量为每一面10mg/m2
接下来,在上述化学转化处理完毕的铝箔4的一面上,介由2液固化型的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5干式层压(贴合)厚度15μm的双轴拉伸尼龙6膜2。
接下来,以依次层叠由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形成的厚度4μm的第1树脂层7、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8(由99质量%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质量%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8)、由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形成的厚度4μm的第1树脂层7这3层的方式,使用T模进行共挤出,由此,得到层叠这3层而形成的厚度30μm的密封剂膜(第1树脂层/第2树脂层/第1树脂层)3,然后,介由2液固化型的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粘接剂6,将该密封剂膜3的一侧的第1树脂层7面叠合于上述干式层压后的铝箔4的另一面,将其夹入到橡胶压辊(rubbernip roll)、和已加热至100℃的层压辊之间,进行压接,由此进行干式层压,随后,于50℃老化(aging)(进行加热)5天,由此,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2液固化型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粘接剂,使用将100质量份作为主剂的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熔点80℃,酸值10mgKOH/g)、8质量份作为固化剂的1,6-己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NCO含有率:20质量%)、以及溶剂混合而形成的粘接剂溶液,以固态成分涂布量成为2g/m2的量,将该粘接剂溶液涂布于上述铝箔4的另一面,进行加热干燥,然后将其叠合于上述密封剂膜3的一侧的第1树脂层7面。
<实施例2>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90质量%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0质量%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比较例1>
作为构成第1树脂层7的树脂,代替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而使用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2>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3>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实施例3>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90质量%熔点为155℃、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0质量%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比较例4>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90质量%熔点为145℃、结晶熔融能为57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0质量%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实施例4>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90质量%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0质量%熔点为136℃、结晶熔融能为18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比较例5>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90质量%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0质量%熔点为130℃、结晶熔融能为14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6>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90质量%熔点为155℃、结晶熔融能为49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0质量%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实施例5>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80质量%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0质量%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6>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70质量%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30质量%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7>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80质量%熔点为166℃、结晶熔融能为65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0质量%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8>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70质量%熔点为166℃、结晶熔融能为65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30质量%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比较例7>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90质量%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0质量%熔点为158℃、结晶熔融能为44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8>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99质量%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质量%熔点为40~70℃、结晶熔融能为15J/g的EPR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9>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90质量%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0质量%熔点为40~70℃、结晶熔融能为15J/g的EPR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0>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80质量%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0质量%熔点为40~70℃、结晶熔融能为15J/g的EPR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1>
作为第2树脂层8,使用了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由70质量%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30质量%熔点为40~70℃、结晶熔融能为15J/g的EPR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实施例9>
在厚度35μm的铝箔4的两面上,涂布由磷酸、聚丙烯酸(丙烯酸系树脂)、铬(III)盐化合物、水、醇形成的化学转化处理液,然后于180℃进行干燥,形成化学转化被膜。该化学转化被膜的铬附着量为每一面10mg/m2
接下来,在上述化学转化处理完毕的铝箔4的一面上,介由2液固化型的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5干式层压(贴合)厚度15μm的双轴拉伸尼龙6膜2。
接下来,以层叠由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形成的厚度8μm的第1树脂层7、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8(由90质量%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0质量%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形成的第2树脂层8)的方式,使用T模进行共挤出,由此,得到层叠这2层而形成的厚度30μm的密封剂膜(第1树脂层7/第2树脂层8)3,然后,介由2液固化型的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粘接剂6,将该密封剂膜3的一侧的第1树脂层7面叠合于上述干式层压后的铝箔4的另一面,将其夹入到橡胶压辊、和已加热至100℃的层压辊之间,进行压接,由此进行干式层压,随后,于50℃老化(aging)(进行加热)5天,由此,得到图1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2液固化型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粘接剂,使用将100质量份作为主剂的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熔点80℃,酸值10mgKOH/g)、8质量份作为固化剂的1,6-己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NCO含有率:20质量%)、以及溶剂混合而形成的粘接剂溶液,以固态成分涂布量成为2g/m2的量,将该粘接剂溶液涂布于上述铝箔4的另一面,进行加热干燥,然后将其叠合于上述密封剂膜3的一侧的第1树脂层7面。
实施例1~9及比较例1~11中,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EPR改性均聚聚丙烯及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EPR改性物形成,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EPR改性均聚聚丙烯及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EPR改性物形成。上述EPR是指乙烯-丙烯橡胶。
而且,表1、2中,表示第1、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下述缩写分别表示下述树脂。
“B-PP1A”...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ΔHm)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1B”...熔点为166℃、结晶熔融能(ΔHm)为65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1C”...熔点为155℃、结晶熔融能(ΔHm)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1D”...熔点为145℃、结晶熔融能(ΔHm)为57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1E”...熔点为155℃、结晶熔融能(ΔHm)为49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2A”...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ΔHm)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2B”...熔点为136℃、结晶熔融能(ΔHm)为18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2C”...熔点为130℃、结晶熔融能(ΔHm)为14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2D”...熔点为158℃、结晶熔融能(ΔHm)为44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另外,表中,下述缩写分别表示下述树脂。
“EPR”...乙烯-丙烯橡胶
“r-PPA”...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
“r-PPB”...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树脂的“熔点”是按照JIS K7121-1987、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得的熔融峰温度(Tmp),另外,各树脂的“结晶熔融能”是按照JIS K7122-1987、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得的熔化热(结晶熔融能;ΔHm),均在下述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
升降温速度:在23℃至210℃之间为10℃/分钟的升降温速度
样品量:调节为5mg的量
容器:使用铝皿
装置:岛津制作所制“DSC-60A”
[表3]
<实施例10>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于210℃,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3.5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3.5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1质量份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8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85.5质量份、和熔点为136℃、结晶熔融能为18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9.5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1>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于210℃,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7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2质量份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1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72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8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2>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于210℃,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4质量份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3>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于210℃,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1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3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6质量份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3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70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4>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35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5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10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5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50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5>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1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3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3质量份、均聚聚丙烯3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3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56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6>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8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1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72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8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7>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2质量份、乙丙橡胶2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8>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并且,作为构成第1树脂层7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16质量份、乙丙橡胶(EPR)4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6℃、结晶熔融能为65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56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4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
<实施例19>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并且,作为构成第1树脂层7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均聚聚丙烯14质量份、乙烯丁烯橡胶(EBR)4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6℃、结晶熔融能为65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56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4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
<实施例20>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1>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乙丙橡胶(EPR)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2>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3>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14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4>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14质量份、乙烯丁烯橡胶(EBR)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5>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14质量份、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6>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均聚聚丙烯14质量份、熔点为136℃、结晶熔融能为18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7>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均聚聚丙烯14质量份、乙丙橡胶(EPR)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8>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均聚聚丙烯14质量份、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9>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80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0>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乙丙橡胶(EPR)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80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1>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80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2>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14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80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3>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14质量份、乙烯丁烯橡胶(EBR)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80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4>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14质量份、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80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5>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均聚聚丙烯14质量份、熔点为136℃、结晶熔融能为18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80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6>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均聚聚丙烯14质量份、乙丙橡胶(EPR)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80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7>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首先,将均聚聚丙烯14质量份、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6质量份混合,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80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比较例12>
作为构成第1树脂层7的树脂,代替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而使用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3>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首先,于210℃,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4质量份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80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4>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首先,于210℃,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4质量份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45℃、结晶熔融能为57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5>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首先,于210℃,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4质量份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30℃、结晶熔融能为14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6>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首先,于210℃,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4质量份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55℃、结晶熔融能为49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7>
作为构成第2树脂层8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如下所述地操作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首先,于210℃,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4质量份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58℃、结晶熔融能为44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第2树脂层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实施例38>
在厚度35μm的铝箔4的两面上,涂布由磷酸、聚丙烯酸(丙烯酸系树脂)、铬(III)盐化合物、水、醇形成的化学转化处理液,然后于180℃进行干燥,形成化学转化被膜。该化学转化被膜的铬附着量为每一面10mg/m2
接下来,在上述化学转化处理完毕的铝箔4的一面上,介由2液固化型的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5干式层压(贴合)厚度15μm的双轴拉伸尼龙6膜2。
接下来,于210℃,将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4质量份、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2质量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Tmp:144℃,152℃)4质量份熔融混炼,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接下来,将上述第1熔融混炼物20质量份、和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64质量份、和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16质量份混合,由此,得到第2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
接下来,以层叠由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形成的厚度8μm的第1树脂层7、厚度22μm的第2树脂层8(由上述第2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第2树脂层8)的方式,使用T模进行共挤出,由此,得到层叠这2层而形成的厚度30μm的密封剂膜(第1树脂层7/第2树脂层8)3,然后,介由2液固化型的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粘接剂6,将该密封剂膜3的一侧的第1树脂层7面叠合于上述干式层压后的铝箔4的另一面,将其夹入到橡胶压辊、和已加热至100℃的层压辊之间,进行压接,由此进行干式层压,随后,于50℃老化(aging)(进行加热)5天,由此,得到图1所示的构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2液固化型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粘接剂,使用将100质量份作为主剂的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熔点80℃,酸值10mgKOH/g)、8质量份作为固化剂的1,6-己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NCO含有率:20质量%)、以及溶剂混合而形成的粘接剂溶液,以固态成分涂布量成为2g/m2的量,将该粘接剂溶液涂布于上述铝箔4的另一面,进行加热干燥,然后将其叠合于上述密封剂膜3的一侧的第1树脂层7面。
实施例10~38及比较例12~17中,对于熔融混炼而言,使用具有前端杜尔麦基(Dulmage)式螺杆及线束(strand)形成模的40φ挤出机(L/D=24),于210℃进行熔融混炼,在水槽中于水冷却下使形成的线束固化,用切割器进行切割,由此,得到第1熔融混炼物的颗粒(长径4mm~5mm的粒状)。
实施例10~38及比较例12~17中,上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EPR改性均聚聚丙烯及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EPR改性物形成,上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EPR改性均聚聚丙烯及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EPR改性物形成。上述EPR是指乙烯-丙烯橡胶。
而且,表4~7中,表示第1、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下述缩写分别表示下述树脂。
“B-PP1A”...熔点为163℃、结晶熔融能(ΔHm)为58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1B”...熔点为166℃、结晶熔融能(ΔHm)为65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1D”...熔点为145℃、结晶熔融能(ΔHm)为57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1E”...熔点为155℃、结晶熔融能(ΔHm)为49J/g的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2A”...熔点为144℃、结晶熔融能(ΔHm)为19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2B”...熔点为136℃、结晶熔融能(ΔHm)为18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2C”...熔点为130℃、结晶熔融能(ΔHm)为14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B-PP2D”...熔点为158℃、结晶熔融能(ΔHm)为44J/g的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
另外,表中,下述缩写分别表示下述树脂。
“EPR”...乙烯-丙烯橡胶
“EBR”...乙烯-丁烯橡胶
“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
“均聚PP”...均聚聚丙烯
“r-PPA”...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熔点:144℃、152℃)
“r-PPB”...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熔点:14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树脂的“熔点”是按照JIS K7121-1987、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得的熔融峰温度(Tmp),另外,各树脂的“结晶熔融能”是按照JIS K7122-1987、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得的熔化热(结晶熔融能;ΔHm),均在下述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
升降温速度:在23℃至210℃之间为10℃/分钟的升降温速度
样品量:调节为5mg的量
容器:使用铝皿
装置:岛津制作所制“DSC-60A”
[表8]
[表9]
对于如上所述地得到的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基于下述测定方法、评价方法,测定密封强度,并且,对剥离时的剥离界面的凝集度进行评价,对成型时有无白化进行评价。
<密封强度测定方法>
从得到的外装件切出2片宽15mm×长150mm的试验体,然后,在以彼此的内侧密封剂层相互接触的方式将这2片试验体叠合的状态下,使用TESTER SANGYO CO.,LTD.制的热封装置(TP-701-A),在热封温度为200℃、密封压力为0.2MPa(表显示压)、密封时间为2秒的条件下,通过单面加热进行热封。
接下来,对于如上所述地将内侧密封剂层彼此热封接合而得到的一对外装件,按照JIS Z0238-1998,使用Shimadzu Access Corporation制拉伸试验机(Strograph)(AGS-5kNX),针对该外装件(试验体),在密封部分的内侧密封剂层之间,以1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90度剥离,测定此时的剥离强度,将其作为密封强度(N/15mm宽)。
将该密封强度为30N/15mm宽以上时视为合格。上述密封强度为40N/15mm宽以上是理想的。
<剥离界面的凝集度的评价方法>
目视观察测定了上述密封强度(剥离强度)后的外装件的内侧密封剂层的剥离部(破坏部)的两面,基于下述判定基准,对在剥离部(破坏部)的两面有无白化、及其程度(白化越强,可判断为凝集度越大)进行评价。
(判定基准)
将未发现白化或几乎没有白化、凝集度低的情况评价为“×”,将产生一定程度的白化、凝集度为中等程度的情况评价为“△”,将显著产生白化、凝集度大的情况评价为“○”,将更显著地产生白化、凝集度更大的情况评价为“◎”。
<成型时有无白化的评价方法>
使用Amada Co.,Ltd.制的深拉深成型工具,在下述成型条件下,进行深拉深成型,使得在外装件中形成深度5mm的长方体形状,然后,目视观察得到的成型体的收容凹部的内侧的表面(内侧密封剂层3面),基于下述判定基准对白化的有无及其程度进行评价。
(判定基准)
目视观察进行了成型后的成型体,将未发现白化或几乎没有白化的情况评价为“◎”,将白化少的情况评价为“○”,将产生一定程度的白化的情况评价为“△”,将显著产生白化的情况评价为“×”。
(成型条件)
成型模具...冲头(Punch):33.3mm×53.9mm,模:80mm×120mm,角(Corner)R:2mm,冲头R:1.3mm,模R:1mm
压边压力...表压:0.475MPa,实际压力(计算值):0.7MPa
材质...SC(碳钢)材料,仅冲头R镀铬。
<综合评价>
综合判断上述3个评价结果,以4级进行评价,将在该综合评价中特别优异的情况记为“◎”,将在综合评价中优异的情况记为“○”,将在综合评价中稍差的情况记为“△”,将在综合评价中差的情况记为“×”。
由表格表明,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9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使用本发明的密封剂膜形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而言,不仅得到了充分的密封强度,而且,剥离界面的白化的程度大,因此,剥离界面的凝集度高,在剥离时,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另外,还抑制了成型时的白化。如上所述,在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9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情况下,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因此,具有以下这样的优点:在剥离(破坏)时,在金属箔层4与内侧密封剂层3的界面处难以发生剥离(破坏),因此,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剥离部位(破坏部位)时,以该剥离部位(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
与此相对,对于不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规定范围的比较例1~11而言,综合评价均为“×”。
另外,由表格表明,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0~38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使用本发明的密封剂膜形成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而言,不仅得到了充分的密封强度,而且,剥离界面的白化的程度足够大,因此,剥离界面的凝集度高,在剥离时,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另外,还充分抑制了成型时的白化。如上所述,在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0~38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情况下,在密封剂层内部发生凝集破坏,因此,具有以下这样的优点:在剥离(破坏)时在金属箔层4与内侧密封剂层3的界面处难以发生剥离(破坏),因此,在产生用于防止破裂的剥离部位(破坏部位)时,以该剥离部位(破坏部位)为起点的连续的破坏难以进展。
与此相对,对于不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规定范围的比较例12~17而言,综合评价均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可作为移动设备(mobile)用蓄电池、车载用蓄电池、再生能量回收用蓄电池、电容器(condenser/capacitor)、全固态电池等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使用。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可作为移动设备用蓄电池、车载用蓄电池、再生能量回收用蓄电池、电容器(condenser/capacitor)、全固态电池等蓄电装置的外装件使用。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可作为移动设备用蓄电池、车载用蓄电池、再生能量回收用蓄电池、电容器(condenser/capacitor)、全固态电池等使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9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5-190977号及于2015年10月1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5-202965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直接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及说明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而使用的,本发明不受其限制。本发明允许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任何设计变更,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即可。

Claims (18)

1.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包含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形成的,所述第1树脂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
所述第2树脂层是由包含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混合树脂形成的,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
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所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
所述第2树脂层中,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和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的合计值为50质量%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2树脂层中,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为1质量%~50质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弹性体为乙丙橡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1树脂层不仅含有所述无规共聚物,而且还含有防结块剂及增滑剂,
所述第2树脂层不仅含有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而且还含有增滑剂。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在DSC测定曲线中具有2个以上的结晶峰。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是仅由所述第1树脂层及被层叠于所述第1树脂层的单面的第2树脂层形成的。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是由下述层叠体形成的,所述层叠体是层叠包含所述第2树脂层、被层叠于所述第2树脂层的一面的第1树脂层、和被层叠于所述第2树脂层的另一面的第1树脂层在内的至少3层而形成的。
8.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作为外侧层的基材层、由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剂膜形成的内侧密封剂层、和被配置于这两层间的金属箔层,
所述内侧密封剂层中,所述第1树脂层被配置在最内层侧。
9.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包含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形成的,所述第1树脂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
所述第2树脂层是由包含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聚合物成分的组合物形成的,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
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所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
所述第2树脂层中,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为50质量%以上,
所述聚合物成分为选自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均聚聚丙烯、烯烃系弹性体及苯乙烯系弹性体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成分。
10.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包含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形成的,所述第1树脂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
所述第2树脂层是由包含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和聚合物成分的组合物形成的,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5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50J/g以上,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为135℃以上且结晶熔融能为30J/g以下,
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由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或/及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形成,
所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为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的弹性体改性物,
所述第2树脂层中,所述第1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和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的合计值为50质量%以上,
所述聚合物成分为选自包含丙烯及除丙烯之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均聚聚丙烯、烯烃系弹性体及苯乙烯系弹性体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成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2树脂层中,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的含有率为1质量%~50质量%。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2弹性体改性烯烃系树脂在DSC测定曲线中具有2个以上的结晶峰。
13.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2树脂层中,所述聚合物成分的含有率为1质量%以上且低于50质量%。
14.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弹性体改性均聚聚丙烯中的弹性体为乙丙橡胶,
所述弹性体改性无规共聚物中的弹性体为乙丙橡胶。
15.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中,所述第1树脂层还含有防结块剂及增滑剂,所述第2树脂层还含有增滑剂。
16.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是仅由所述第1树脂层及被层叠于所述第1树脂层的单面的第2树脂层形成的。
17.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其是由下述层叠体形成的,所述层叠体是层叠包含所述第2树脂层、被层叠于所述第2树脂层的一面的第1树脂层、和被层叠于所述第2树脂层的另一面的第1树脂层在内的至少3层而形成的。
18.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作为外侧层的基材层、由权利要求9~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剂膜形成的内侧密封剂层、和被配置于这两层间的金属箔层,
所述内侧密封剂层中,所述第1树脂层被配置在最内层侧。
CN201610862962.7A 2015-09-29 2016-09-28 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蓄电装置 Active CN1065586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0977 2015-09-29
JP2015190977A JP6574365B2 (ja) 2015-09-29 2015-09-29 蓄電デバイスの外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2015-202965 2015-10-14
JP2015202965A JP6640523B2 (ja) 2015-10-14 2015-10-14 蓄電デバイスの外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蓄電デバイス及び蓄電デバイス外装材の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用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8658A true CN106558658A (zh) 2017-04-05
CN106558658B CN106558658B (zh) 2020-12-08

Family

ID=58282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2962.7A Active CN106558658B (zh) 2015-09-29 2016-09-28 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17974B2 (zh)
KR (1) KR102583507B1 (zh)
CN (1) CN106558658B (zh)
DE (1) DE102016218700A1 (zh)
TW (1) TWI70603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5706A (zh) * 2017-09-28 2019-04-05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蓄电设备用外包装壳体及蓄电设备
CN109671876A (zh) * 2018-11-29 2019-04-23 明基材料(芜湖)有限公司 电池包装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24976A (zh) * 2018-05-25 2019-12-03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CN114474927A (zh) * 2022-01-11 2022-05-13 江苏睿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材料
CN114683634A (zh) * 2018-05-25 2022-07-01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4016A1 (ja) * 2017-10-11 2019-04-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フィルム、電池用包装材料、電池用包装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
KR20220023292A (ko) * 2020-08-20 2022-03-02 쇼와 덴코 패키징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지용 포장재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22798A3 (en) * 1999-01-22 2001-09-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465108A (zh) * 2001-06-20 2003-12-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电池用包装材料
JP2005280298A (ja) * 2004-03-31 2005-10-13 Nippon Steel Corp 耐デント性に優れた金属缶成形加工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フィルム被覆金属板及び金属缶
JP2009073014A (ja) * 2007-09-20 2009-04-09 Riken Technos Corp 複合多層フィルム
JP2012203982A (ja) * 2011-03-23 2012-10-2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外装材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2013101778A (ja) * 2011-11-07 2013-05-23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電池用外装体、電池用外装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WO2014123164A1 (ja) * 2013-02-06 2014-08-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池用包装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4257B2 (ja) * 2001-09-28 2012-02-01 オカモト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及び包装体
EP1446288A1 (en) * 2001-09-28 2004-08-18 Showa Denko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Laminate film, sealant film and package
JP2006305886A (ja) * 2005-04-28 2006-11-09 Okamoto Ind Inc 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包装材料、蓋材及び容器
JP5114260B2 (ja) * 2007-03-30 2013-01-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扁平型電気化学セル用包装材料
JP2012156489A (ja) 2011-01-06 2012-08-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蓄電素子
JP2012156404A (ja) 2011-01-27 2012-08-16 Fdk Corp 防爆機能付き蓄電デバイス
JP5798595B2 (ja) 2012-06-22 2015-10-21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樹脂組成物
JP6381234B2 (ja) * 2014-03-06 2018-08-29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タブ封止用絶縁フィルム及び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JP6479323B2 (ja) * 2014-03-14 2019-03-06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包装材、電池用外装ケース及び電池
JP2015190977A (ja) 2014-03-28 2015-11-02 軍生 木本 プローブカード
JP2015202965A (ja) 2014-04-10 2015-11-16 テイカ株式会社 改質黒鉛およびこの改質黒鉛を含有する電池用電極材、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リチウムイオンキャパシタ
TWI707026B (zh) * 2015-09-29 2020-10-11 日商昭和電工包裝股份有限公司 蓄電裝置之外裝材用密封薄膜、蓄電裝置用外裝材及蓄電裝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22798A3 (en) * 1999-01-22 2001-09-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465108A (zh) * 2001-06-20 2003-12-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电池用包装材料
JP2005280298A (ja) * 2004-03-31 2005-10-13 Nippon Steel Corp 耐デント性に優れた金属缶成形加工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フィルム被覆金属板及び金属缶
JP2009073014A (ja) * 2007-09-20 2009-04-09 Riken Technos Corp 複合多層フィルム
JP2012203982A (ja) * 2011-03-23 2012-10-2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外装材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2013101778A (ja) * 2011-11-07 2013-05-23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電池用外装体、電池用外装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WO2014123164A1 (ja) * 2013-02-06 2014-08-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池用包装材料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5706A (zh) * 2017-09-28 2019-04-05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蓄电设备用外包装壳体及蓄电设备
CN109585706B (zh) * 2017-09-28 2022-12-16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蓄电设备用外包装壳体及蓄电设备
CN110524976A (zh) * 2018-05-25 2019-12-03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CN114683634A (zh) * 2018-05-25 2022-07-01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CN110524976B (zh) * 2018-05-25 2022-12-16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CN109671876A (zh) * 2018-11-29 2019-04-23 明基材料(芜湖)有限公司 电池包装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4474927A (zh) * 2022-01-11 2022-05-13 江苏睿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2096A (zh) 2017-04-01
US20170092904A1 (en) 2017-03-30
CN106558658B (zh) 2020-12-08
TWI706030B (zh) 2020-10-01
KR102583507B1 (ko) 2023-09-27
DE102016218700A1 (de) 2017-03-30
KR20170038150A (ko) 2017-04-06
US10217974B2 (en)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8658A (zh) 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蓄电装置
CN104916791A (zh) 包装材料、电池用外装壳体及电池
CN106558657A (zh) 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剂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蓄电装置
EP2849245B1 (en) Lithium ion cell outer package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thium ion cell in which lithium ion cell outer package material is used
CN208400887U (zh) 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蓄电设备用外包装壳体及蓄电设备
CN106233490B (zh) 电池用包装材料
WO2014123164A1 (ja) 電池用包装材料
CN107768553A (zh) 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及蓄电装置
CN109986855A (zh) 电池用包装材料
JP6574365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外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2017076510A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外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蓄電デバイス及び蓄電デバイス外装材の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用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6640523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外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蓄電デバイス及び蓄電デバイス外装材の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用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6233492A (zh) 蓄电装置用封装材料及使用其的蓄电装置
JP7066227B2 (ja) 封止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タブリード及び二次電池
CN107528018A (zh) 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JP6038600B2 (ja) 電池外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574366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外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6936301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外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蓄電デバイス及び蓄電デバイス外装材の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用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20167169A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外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蓄電デバイス及び蓄電デバイス外装材の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用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23164862A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Lesonac Packag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Lishennoco Packag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Shiga

Patentee before: Lesonac Packag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