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2258B - 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2258B
CN114682258B CN202210366374.XA CN202210366374A CN114682258B CN 114682258 B CN114682258 B CN 114682258B CN 202210366374 A CN202210366374 A CN 202210366374A CN 114682258 B CN114682258 B CN 1146822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o
reaction
catalyst
washing
thermal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663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82258A (zh
Inventor
朱刚强
王亚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Xuan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Xuan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Xuan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Xuan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663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22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2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2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82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2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5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configuration
    • B01J35/51Sphe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4Removing carbon monoxide or hydrocar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72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1Surface area
    • B01J35/61310-100 m2/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50Carbon diox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将等体积的铜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2)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加入葡萄糖搅拌反应,将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然后分离取下层反应产物,经洗涤得到Cu2O样品;3)取上述Cu2O样品与H2O2混合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然后分离取下层反应产物,经洗涤洗涤,得到CuO/Cu2O热催化剂。本发明提供的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颗粒小、比表面积大,热催化活性好,性能稳定;制备方法简单易实现产业化,成本低,用于CO催化氧化。

Description

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一氧化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煤气”,它是一种典型的容易爆炸、没有颜色和气味的剧毒气体,它倾向于(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能力大约是与氧的250倍)与人体和动物血液中运载氧的血红蛋白结合,这就会阻碍氧在血液中的输送,从而导致人或动物窒息甚至死亡。一氧化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质之一,随着工业的发展,CO的排放不断增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是有害的,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减少CO排放的方法是一个紧迫的挑战。
催化氧化是一种将有毒CO氧化成无害CO2的重要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将CO转化为CO2的反应能可以通过利用工业和汽车本身产生的热量来提供。因此,选择热催化法处理CO是解决CO排放的一种可行方法。
铜是一种成本相对低廉又能对CO氧化反应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过渡金属,但铜的催化稳定性很差,催化性能降低;Cu2O作为一种传统的热催化剂因其优良的催化性能,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由于Cu2O在热力学上为亚稳态,在氧化气氛中存在不稳定性情况,催化活性低。研究发现,在CO催化氧化中铜催化剂表面存在三种热力学状态:Cu、Cu2O和CuO;其中,亚稳态的Cu2O和稳定态的CuO在催化CO氧化反应速率上有很大的差异,亚稳态的Cu2O吸附CO,而稳定态的CuO则吸附O2或O,因此,提出Cu2O/CuO催化剂增加活性位点。但是Cu2O/CuO催化剂结构大多为空心球结构和立方体结构,使得催化剂比表面积小、纳米球颗粒较大,催化性能差;而且现有的Cu2O/CuO催化剂制备大多采用水热法,反应条件苛刻,成本高,难以实现工业产业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Cu2O/CuO催化剂存在的催化性能差以及制备方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颗粒小、比表面积大,热催化活性好,性能稳定;制备方法简单易实现产业化,成本低;用于降低CO催化氧化温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等体积的铜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所述铜盐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3~3.3;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加热后,加入葡萄糖搅拌反应,将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然后分离取下层反应产物,经洗涤得到Cu2O样品,所述铜盐与葡萄糖的摩尔比为1:1.8~2;
3)将上述Cu2O样品与H2O2按照1g:10ml~150ml的比例混合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然后分离取下层反应产物,经洗涤,得到CuO/Cu2O热催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3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搅拌时间为20min~4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加热温度为50℃~60℃,搅拌反应时间为0.5h~2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混合反应时间为5h~20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分离速度均为2000r/min~3000r/min,分离时间均为8min~12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洗涤均包括一级洗涤和二级洗涤;所述一级洗涤采用纯水;所述二级洗涤采用无水乙醇。
一种基于所述的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CuO/Cu2O热催化剂为直径1.1nm的纳米花球结构;所述CuO/Cu2O热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4.39m2g-1
一种所述的CuO/Cu2O热催化剂在CO氧化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CuO/Cu2O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简单易操作,制备所需的原料均为常规试剂,原料成本低;反应温度在50℃~60℃,条件温和且容易实现,能实现产业化。
2、本发明采用H2O2作为氧化剂,与Cu2O样品制备CuO/Cu2O热催化剂,制备出的热催化剂为纳米花球状,颗粒直径为1.1nm,颗粒小,比表面积为24.39m2g-1,且表面有空氧位,能极大的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3、本发明提供的CuO/Cu2O热催化剂,在用于CO催化氧化时,能极大的降低CO催化氧化反应所需的温度,缩短反应时间,提升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催化剂活性强,催化性能稳定,为CO的催化氧化提供一种新的催化剂。
附图说明
图1为CuO、Cu2O和CuO/Cu2O催化剂的XRD图谱;
图2A为5μm对应的Cu2O催化剂的SEM图;
图2B为500nm对应的Cu2O催化剂的SEM图;
图3为H2O2氧化5min制备的CuO/Cu2O催化剂500nm对应的SEM图;
图4为H2O2氧化10min制备的CuO/Cu2O催化剂500nm对应的SEM图;
图5为H2O2氧化30min制备的CuO/Cu2O催化剂500nm对应的SEM图;
图6为实施例1制备的CuO/Cu2O催化剂500nm对应的SEM图;
图7A为实施例2制备的CuO/Cu2O催化剂5μm对应的SEM图;
图7B为实施例2制备的CuO/Cu2O催化剂500nm对应的SEM图;
图8为实施例3制备的CuO/Cu2O催化剂500nm对应的SEM图;
图9为实施例4制备的CuO/Cu2O催化剂500nm对应的SEM图;
图10A为2μm对应的CuO催化剂的SEM图;
图10B为500nm对应的CuO催化剂的SEM图;
图11为实施例2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TEM图;
图12为几种不同催化剂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
图13为Cu2O催化剂对应的BET图;
图14为实施例1制备的CuO/Cu2O催化剂对应的BET图;
图15为实施例2制备的CuO/Cu2O催化剂对应的BET图;
图16为实施例3制备的CuO/Cu2O催化剂对应的BET图;
图17为实施例4制备的CuO/Cu2O催化剂对应的BET图;
图18为CuO催化剂对应的BET图;
图19为本实施例和对比组制备的催化剂对CO催化氧化转化率变化趋势对比图;
图20为几种不同方法得到的催化剂对CO催化氧化转化率变化趋势对比图;
图21为实施例2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不同温度的稳定性图;
图22为到几组不同催化剂的H2-TPR曲线图;
图23为几组不同催化剂的CO2-TPD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等体积的铜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所述铜盐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3.3;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加热后,加入葡萄糖搅拌反应,将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然后分离取下层反应产物,经洗涤得到Cu2O样品,所述铜盐与葡萄糖的摩尔比为1:2;
3)将上述Cu2O样品与H2O2按照1g:10ml-150ml的比例混合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然后分离取下层反应产物,经洗涤,得到CuO/Cu2O热催化剂。
本发明步骤3)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30%。实施时,为了保证生成的纳米球一直处在被氧化的过程中,加入的H2O2是过量的。
本发明步骤1)中,搅拌时间为20min~40min。实施时,搅拌时间分别为20min、30min、40min,搅拌采用磁力搅拌。
本发明步骤2)中,加热温度为50℃~60℃,搅拌反应时间为0.5h~2h。实施时,加热温度分为50℃、55℃、60℃;搅拌反应时间分别为0.5h、1h、1.5h、2h。
本发明步骤3)中,混合反应时间为5h~20h。实施时,反应时间分别为5h、7h、10h、15h和20h。
本发明步骤2)和步骤3)中,分离速度均为2000r/min~3000r/min,分离时间均为8min~12min。实施时,采用离心分离,离心速度分别为2000r/min、2200r/min、2600r/min、3000r/min;分离时间分别为8min、10min、12min。
本发明步骤2)和步骤3)中,洗涤均包括一级洗涤和二级洗涤;一级洗涤采用纯水;所述二级洗涤采用无水乙醇。每级洗涤次数均为三次、四次或五次。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药品和设备为常规试剂和仪器,在实验室能容易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采用常见的原材料,反应条件温和、可控,制备方法简单,易实现产业化,且成本低。
本发明制备的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结构为纳米花球状,纳米球的直径为1.1nm,颗粒小,CuO/Cu2O热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4.39m2g-1,比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能用于CO氧化催化反应中,改善反应条件,提高催化速率。
下面以具体的几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铜盐溶液置于烧杯中,并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铜盐溶液中,搅拌20min后得到混合溶液;
本实施例中,铜盐溶液是由五水硫酸铜配制而成的,具体的,取3g五水硫酸铜加入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搅拌,形成均一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体积用量为40ml。
本实施例中,铜盐摩尔数3/250=0.012mol,氢氧化钠摩尔数为0.04mol,铜盐与氢氧化钠摩尔比为=0.012:0.04=1:3.3。
2)将含有混合溶液的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并且加热至50℃,向混合溶液中加入4g葡萄糖C6H12O6(摩尔数为4/180=0.024mol,铜盐:葡萄糖为1:2),并搅拌1h;搅拌反应完成之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速度3000r/min下离心10min,取下层反应产物,先用纯水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一级洗涤),再用无水乙醇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二级洗涤),得到产物Cu2O样品。
3)上述Cu2O样品,取0.21g Cu2O样品放入30ml、质量分数30%的H2O2中反应5h;等反应完之后,迅速用离心机进行离心,速度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下层反应产物,先用纯水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一级洗涤),再用无水乙醇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二级洗涤),得到CuO/Cu2O热催化剂。
实施例2~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3)中Cu2O样品与H2O2的反应时间不同,其余均相同。实施例2反应时间为7h;实施例3反应时间为10h;实施例4反应时间为15h。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铜盐溶液置于烧杯中,并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铜盐溶液中,搅拌30min后得到混合溶液;
本实施例中,铜盐溶液是由五水硫酸铜配制而成的,具体的,取3.75g五水硫酸铜(0.015mol)加入装有5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并且搅拌,形成均一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9mol/L,体积用量为50ml。
本实施例中,铜盐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3。
2)将含有混合溶液的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并加热到55℃,向混合溶液中加入5.4g葡萄糖(摩尔数为5.4/180=0.03mol,铜盐与葡萄糖摩尔比为1:2),并搅拌2h;搅拌完之后,待其冷却至室温;速度2000r/min,离心12min,取下层反应产物,先用纯水将反应产物清洗4次(一级洗涤),再用无水乙醇将反应产物清洗4次(二级洗涤),得到产物Cu2O样品;
3)将得到的Cu2O样品,取0.5g放入50ml、浓度30%的H2O2中混合反应20小时;等反应完之后,迅速用离心机进行离心,速度2000r/min,离心12min后,取下层反应产物,先用纯水将反应产物清洗4次(一级洗涤),再用无水乙醇将反应产物清洗4次(二级洗涤),得到CuO/Cu2O纳米花状球催化剂。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铜盐溶液置于烧杯中,并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铜盐溶液中,搅拌40min后得到混合溶液;
本实施例中,铜盐溶液是由五水硫酸铜配制而成的,具体的,取7.75g五水硫酸铜(0.031mol)加入装有10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并且搅拌,形成均一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体积用量为100ml。
本实施例中,铜盐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0.031:0.1=1:3.226。
2)将含有混合溶液的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并加热到60℃,向混合溶液中加入10.044g葡萄糖(摩尔数为10.044/180=0.0558mol,铜盐与葡萄糖摩尔比为1:1.8),并搅拌0.5h;搅拌完之后,待其冷却至室温;速度2600r/min,离心8min,取下层反应产物,先用纯水将反应产物清洗5次(一级洗涤),再用无水乙醇将反应产物清洗5次(二级洗涤),得到产物Cu2O样品;
3)将得到的Cu2O样品,取0.1g放入150ml、浓度30%的H2O2中反应12h;等反应完之后,迅速用离心机进行离心,速度2600r/min,离心8min后,取下层反应产物,先用纯水将反应产物清洗5次(一级洗涤),再用无水乙醇将反应产物清洗5次(二级洗涤),得到CuO/Cu2O纳米花状球催化剂。
对比例1
本对比例采用硝酸进行氧化。
本对比例提供的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铜盐溶液置于烧杯中,并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铜盐溶液中,搅拌20min后得到混合溶液。
本对比例中,铜盐溶液是由五水硫酸铜配制而成的,具体的,取3g五水硫酸铜加入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搅拌,形成均一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体积用量为40ml。
本对比例中,铜盐摩尔数3/250=0.012mol,氢氧化钠摩尔数为0.04mol,铜盐与氢氧化钠摩尔比为=0.012:0.04=1:3.3。
2)将含有混合溶液的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并且加热至50℃,向混合溶液中加入4g葡萄糖C6H12O6(摩尔数为4/180=0.024mol,铜盐:葡萄糖为1:2),并搅拌1h;搅拌反应完成之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速度3000r/min下离心10min,取下层反应产物,先用纯水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一级洗涤),再用无水乙醇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二级洗涤),得到产物Cu2O样品。
3)将上述Cu2O样品,取0.21gCu2O样品放入30ml硝酸(2M)中反应5个小时。
本对比例中,步骤3)反应完之后,并未发现无沉淀物,仅有蓝色透明溶液。这是因为硝酸虽然有强氧化性,但是因为其酸性会腐蚀Cu2O,所以产生是蓝色溶液(Cu2+)而不是绿色溶液(Cu+)。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的Cu2O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铜盐溶液置于烧杯中,并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铜盐溶液中,搅拌20min后得到混合溶液。
本对比例中,铜盐溶液是由五水硫酸铜配制而成的,具体的,取3g五水硫酸铜加入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搅拌,形成均一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体积用量为40ml。
本对比例中,铜盐摩尔数3/250=0.012mol,氢氧化钠摩尔数为0.04mol,铜盐与氢氧化钠摩尔比为=0.012:0.04=1:3.3。
2)将含有混合溶液的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并且加热至50℃,向混合溶液中加入4g葡萄糖C6H12O6(摩尔数为4/180=0.024mol,铜盐:葡萄糖为1:2),并搅拌1h;搅拌反应完成之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速度3000r/min下离心10min,取下层反应产物,先用纯水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一级洗涤),再用无水乙醇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二级洗涤),得到产物Cu2O样品。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的CuO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铜盐溶液置于烧杯中,并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铜盐溶液中,搅拌20min后得到混合溶液。
本对比例中,铜盐溶液是由五水硫酸铜配制而成的,具体的,取3g五水硫酸铜加入装有4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搅拌,形成均一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体积用量为40ml。
本对比例中,铜盐摩尔数3/250=0.012mol,氢氧化钠摩尔数为0.04mol,铜盐与氢氧化钠摩尔比为=0.012:0.04=1:3.3。
2)将含有混合溶液的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并且加热至50℃,向混合溶液中加入4g葡萄糖C6H12O6(摩尔数为4/180=0.024mol,铜盐:葡萄糖为1:2),并搅拌1h;搅拌反应完成之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速度3000r/min下离心10min,取下层反应产物,先用纯水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一级洗涤),再用无水乙醇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二级洗涤),得到产物Cu2O样品。
3)上述Cu2O样品,取0.21g Cu2O样品放入30ml、质量分数30%的H2O2中反应5h;等反应完之后,迅速用离心机进行离心,速度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下层反应产物,先用纯水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一级洗涤),再用无水乙醇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二级洗涤),得到CuO/Cu2O热催化剂。
4)将取一定量步骤3)得到的CuO/Cu2O纳米球催化剂放于磁舟内,再将磁舟放置于马弗炉中,在空气氛围下,温度500℃,煅烧5小时,得到CuO催化剂。
进一步的,对本发明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性能进行研究。
试验1
实验组:取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依次记为CC-5h、CC-7h、CC-10h和CC-15h。
上述四个样品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Model D8 Advance,Bruker,Germany),在石墨高强度Cu Kα(λ=0.15418nm)辐射下分析了四种催化剂的晶体结构。以0.02°/min的扫描速率,在2θ角度10°~80°范围内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加速电压为40kv,电流为40mA。得到四个催化剂的XRD谱图,并与CuO和Cu2O的XRD谱图进行对比,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CuO的特征峰强度越来越高;根据XRD峰为38.6°(CuO(111))的谢勒公式,CuO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结晶度也逐渐整理。这一结论可以被SEM图像的变化所证实。Cu2O的特征峰没有消失,但CuO的峰逐渐增大,因此,通过XRD可以证实CuO/Cu2O是Cu2O和CuO的异质结复合相;Cu2O和CuO对应的PDF卡分别为PDF#77-0199和PDF#89-5895;Cu2O为典型的立方晶系,CuO为单斜晶系。
试验2
为了观察CuO/Cu2O花状球的形成过程,对Cu2O与H2O2混合反应时间为5min、10min和30min时的产物进行观察。
本试验中,首先用水热法合成均匀的直径约1.1μm的体表面相对光滑的Cu2O固体球体;然后取三份0.21g Cu2O固体球体,分别与30ml、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混合反应5min、10min和30min后迅速用离心机进行离心,速度3000r/min,离心10min,取下层反应产物,先用纯水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一级洗涤),再用无水乙醇将反应产物清洗3次(二级洗涤),得到三份不同反应时间的CuO/Cu2O热催化剂,分别记为CC-5min、CC-10min和CC-30min。
对Cu2O固体球体、三个反应不同时间得到的CuO/Cu2O热催化剂,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NOVA Nanosem 450,FEI),得到SEM图,如图2~5所示。图2A为5μm下Cu2O固体球体SEM图;图2B为500nm下Cu2O固体球体SEM图;图3为500nm下反应5min生成的CuO/Cu2O热催化剂的SEM图;图4为500nm下反应5min生成的CuO/Cu2O热催化剂的SEM图;图5为500nm下反应5min生成的CuO/Cu2O热催化剂的SEM图。
从图2~图5可知,在第一次氧化5分钟内,一层Cu2O薄片从Cu2O表面剥落,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从球上剥落的薄片体积逐渐增大;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花状球的形状逐渐成形。
试验3
实验组:取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依次记为CC-5h、CC-7h、CC-10h和CC-15h。
上述四个样品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NOVA Nanosem 450,FEI)得到四个催化剂的SEM谱图,参见图6~图9。图6为实施例1中反应5h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SEM谱图;图7为实施例2中反应7h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SEM谱图(图7A为5μm下,图7B为500nm下),图8为实施例2中反应10h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SEM谱图;图9为实施例2中反应15h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SEM谱图。
从图6~图9表明,在短时间内,花状微球中的薄片经过H2O2的氧化和剥离变得更厚;随着反应时间增加,反应7h剥离下来的片在所有SEM图像中都更薄;而反应15h表面的薄片则非常规则、厚实;根据柯肯达尔效应,H2O2也氧化了被剥离的花瓣,并在此过程中在花瓣上形成了Cu2O和CuO的异质结。
试验4
根据试验3可知,反应7h时剥离下来的片在所有SEM图像中都更薄,因此,取实施例2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在500℃煅烧2h冷却后,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NOVANanosem 450,FEI)得到煅烧产物的的SEM谱图,结果入图10所示(图10A为2μm下SEM谱图,图10B为500nm下SEM谱图)。
由图10可知,500℃煅烧后CuO/Cu2O热催化剂的花状表层塌陷,在球体表面形成哑铃状结构。
试验5
取实施例2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样品,利用透射电镜(TEM,JEM-ARM200F,JEOL)对样品的微观形貌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11所示,(a)为100nm下的TEM图;(b)为10nm下的TEM图;(c)为5nm下的TEM图。
由图11可知,CuO/Cu2O热催化剂的微球表面有更多的纳米片和薄片,证实上述SEM图的描述;同时图11显示CuO/Cu2O热催化剂表面有许多界面,且呈弯曲状且数量非常多,将界面放大,Cu2O(110)和CuO(111)暴露在表面,面间距分别为0.301nm和0.232nm;进一步表明,这些界面由Cu2+和Cu+组成,因此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叫做异质结的新界面。
试验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主要表征样品官能团的振动。
试验组:实施例2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样品(记为CC-7h)。
对比组:对比例3制备的CuO样品和对比例2制备的Cu2O样品。
对上述试验组和对比组的样品,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得到(FT IR)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结果如图12所示。
由图12可以看出Cu2O在629cm-1处的振动是由Cu(I)-O的拉伸振动引起的;同时,516和538的峰值主要是CuO中Cu(II)-O键的振动;在CuO/Cu2O热催化剂样品中,Cu和O的两种不同价态振动明显,说明CuO/Cu2O由Cu的两种不同价态组成。
试验7
实验组:取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依次记为CC-5h、CC-7h、CC-10h和CC-15h。
对比组:对比例3制备的CuO样品和对比例2制备的Cu2O样品。
上述实验组和对比组样品分别采用孔径仪得到对应的BET图和孔径,结果如表1和图13~图18所示。
由表1和图13~18可以看出,本样本的滞回线均为H1型。H1磁滞回线通常是由聚合相对均匀的球形粒子,可以观察到在前面的SEM;同时,在BET中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节,即H2O2处理后样品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加;比表面积最大的CC-7h比表面积约为Cu2O的7倍;同时可以明显发现,随着H2O2处理时间的增加,比表面积先增大,在氧化7h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小;当处理时间超过10h时,比表面积几乎没有变化。
马弗炉CC-7h烧结制备的CuO微球比表面积最小,仅为0.52m2g-1;本发明制备的CC-7h表面积最大,为24.39m2g-1;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使催化剂更好地与反应气体接触,因此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CC-7h具有成为优良催化剂的潜力。
表1样品的BET结果对比
样品 比表面积(m2g-1)
Cu2O 3.69
Cu2O-CuO 5h 20.25
Cu2O-CuO 7h 24.39
Cu2O-CuO 10h 12.91
Cu2O-CuO 15h 13.01
CuO 0.52
试验8
实验组:取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依次记为CC-5h、CC-7h、CC-10h和CC-15h。
对比组:对比例3制备的CuO样品和对比例2制备的Cu2O样品。
试验方法:用CEL-GPPCM和气相色谱法(GC-7920)进行催化剂性能测试。工艺为:将0.1g样品和1g石英砂样品混合,置于石英管中,石英管安装在反应体系中;反应气体的组成为1vol%CO,20vol%O2,其余气体为N2。反应气体流速为50mL/min(30000mL·gcat-1·h-1)。反应先用反射气体吹扫1h,然后程序升温反应启动,在线气相色谱仪检测CO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气体浓度的变化,然后以温度为横坐标,CO催化氧化的转化率为纵坐标,得到催化氧化转化率变化趋势。结果如图19所示。
从图19可知,在所有样品中,CC-7h的氧化温度最低,完全氧化温度仅为140℃,Cu2O的性能最差,在250℃时完全氧化。本实施例制备的CuO/Cu2O纳米花状球催化剂极大的降低了CO完全转化CO2所需要的反应温度,从另一方方面来看,缩短了CO催化氧化的时间,提升催化速率,表明本发明提供的CuO/Cu2O纳米花状球催化剂有很强的催化活性。
试验9
实验组:实施例2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记为CC-7h。
对比组1:对比例3制备的CuO样品。
对比组2:对比例2制备的Cu2O样品。
对比组3:对比例2制备的Cu2O和对比例3制备CuO按照质量比1:1物理混合得到混合样品。
上述各组样品,采用与试验8相同的方法,得到不同样品的催化氧化转化率变化趋势。结果如图20所示。
由图20可知,在对CO进行催化氧化时,CC-7h的催化温度远低于物理混合和其他化学环境样品的催化温度,这是由于Cu+和Cu2+在界面处的协同作用;综上所述,本实施例2制备的CC-7h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原因是其比表面积大,活化能低,且在界面上有协同作用。
试验10
实验组:实施例2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记为CC-7h。
为了测试CC-7h的催化的稳定性,如图21显示了在催化剂在140℃和121℃之间交替循环100小时,具体的,先升温至140℃维持28h(第0h~第28h),再降温至121℃维持24h(第28h~第52h);接着再升温至140℃维持270h(第52h~第79h),再次降温至121℃再维持21h(第79h~第100h);得到不同温度下催化剂对CO的转化率,结果如图21所示。
从图21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多次升温和降温循环过程中,催化剂的性能没有出现下降;所以,本实施例制备的催化剂CC-7h的性能非常稳定。
试验11
实验组:实施例2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记为CC-7h。
对比组1:对比例3制备的CuO样品。
对比组2:对比例2制备的Cu2O样品。
由于氢温程序还原(H2-TPR)一般用于判断样品的还原性能,也可用于分析金属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上述样品进行氢温程序还原。
仪器测试方法:用于程序升温解吸(TPD)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的仪器是全自动程序升温化学吸附装置(AutoChem II 2920)。测试方法,在测试的样品管中放置0.05g样品。再把样品管子置于测试机器中。先用氮气升温到150预处理半个小时,降温到50℃。开始测试阶段用H2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吹扫样品并且测试出来气体的含量。得到H2-TPR曲线。结果如图22所示。
从图22可以看出,Cu2O在215处的峰值更尖,这是由于Cu+还原为CuO造成的,CuO的峰值分别为201和219,这是由Cu2+还原为Cu+,以及Cu+还原为CuO引起的,可以观察到Cu2O的峰值更宽。更有趣的是,本实施例制备的催化剂CC-7h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两个还原峰,一个是138,是Cu2+还原为Cu+,另一个是156,是Cu+还原为CuO,由于界面的作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催化剂CC-7h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即在较低温度下氧化CO的能力。
试验12
实验组:实施例2制备的CuO/Cu2O热催化剂,记为CC-7h。
对比组1:对比例3制备的CuO样品。
对比组2:对比例2制备的Cu2O样品。
测试方法,在测试的样品管中放置0.05g样品。再把样品管子置于测试机器中。先用氮气升温到150预处理半个小时,降温到50℃。用CO2吹扫1小时,开始测试阶段用氮气吹扫样品并且检测CO2气体的含量。得到CO2-TPD曲线。结果如图23所示。
由图23可知,CO2的解吸峰分别为145℃(CC-7h)、204℃(CC-7h)、233℃(CuO)、267℃(Cu2O)和278℃(CC-7h);其中,本实施例制备的CC-7h催化剂在145℃时产生的新峰应该是由于Cu2O和CuO的界面产生了新的反应位点,而且反应位点的CO2解吸温度低于其他位点;事实上,容易解吸的反应位点可以投入到新的催化反应中,这导致催化剂加快了反应的速度。总之,CO2解吸曲线表明,本实施例制备的CC-7h具有较低温度的解吸峰,是一种活性较好的催化剂。

Claims (6)

1.一种CuO/Cu2O热催化剂在CO氧化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等体积的铜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所述铜盐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3~3.3;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加热后,加入葡萄糖搅拌反应,将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然后分离取下层反应产物,经洗涤得到Cu2O样品,所述铜盐与葡萄糖的摩尔比为1:1.8~2;所述加热温度为50℃~60℃;
3)将上述Cu2O样品与H2O2按照1g:10ml~150ml的比例混合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然后分离取下层反应产物,经洗涤,得到CuO/Cu2O热催化剂;所述步骤3)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30%;所述步骤3)中,混合反应时间为5 h ~7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uO/Cu2O热催化剂在CO氧化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搅拌时间为20 min ~4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uO/Cu2O热催化剂在CO氧化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搅拌反应时间为0.5 h ~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uO/Cu2O热催化剂在CO氧化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分离速度均为2000 r/min ~3000r/min,分离时间均为8 min ~12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uO/Cu2O热催化剂在CO氧化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洗涤均包括一级洗涤和二级洗涤;所述一级洗涤采用纯水;所述二级洗涤采用无水乙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uO/Cu2O热催化剂在CO氧化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CuO/Cu2O热催化剂为直径1.1nm的纳米花球结构,所述CuO/Cu2O热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4.39m2g-1
CN202210366374.XA 2022-04-08 2022-04-08 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14682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6374.XA CN114682258B (zh) 2022-04-08 2022-04-08 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6374.XA CN114682258B (zh) 2022-04-08 2022-04-08 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2258A CN114682258A (zh) 2022-07-01
CN114682258B true CN114682258B (zh) 2024-04-09

Family

ID=82143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66374.XA Active CN114682258B (zh) 2022-04-08 2022-04-08 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225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6109A (ja) * 1990-09-06 1992-04-16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銅微粉末の製造方法
WO2006119549A1 (en) * 2005-05-12 2006-11-16 Very Small Particle Company Pty Ltd Improved catalyst
CN103466682A (zh) * 2013-09-07 2013-12-25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Cu2O-CuO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JP2014156626A (ja) * 2013-02-15 2014-08-2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銅微粒子分散溶液、焼結導電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導電接続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4692445A (zh) * 2015-02-03 2015-06-10 合肥师范学院 一种氧化铜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6238050A (zh) * 2015-06-12 2016-12-2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氧化铜/氧化亚铜复合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98498A (zh) * 2016-11-18 2017-05-24 沈阳师范大学 一种纳米氧化亚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7088413A (zh) * 2017-06-23 2017-08-25 闽南师范大学 一种CuO/Cu2O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463223A (zh) * 2021-07-02 2021-10-01 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氧化亚铜@氧化铜/砭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44846B2 (en) * 2005-03-11 2010-06-29 Philip Morris Usa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ctivated copper oxide catalysts
US20130143402A1 (en) * 2010-08-20 2013-06-06 Nanmat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forming Cu thin film
US10913056B2 (en) * 2017-07-31 2021-02-09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copper/copper oxide nanocrystal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6109A (ja) * 1990-09-06 1992-04-16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銅微粉末の製造方法
WO2006119549A1 (en) * 2005-05-12 2006-11-16 Very Small Particle Company Pty Ltd Improved catalyst
JP2014156626A (ja) * 2013-02-15 2014-08-2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銅微粒子分散溶液、焼結導電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導電接続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3466682A (zh) * 2013-09-07 2013-12-25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Cu2O-CuO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4692445A (zh) * 2015-02-03 2015-06-10 合肥师范学院 一种氧化铜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6238050A (zh) * 2015-06-12 2016-12-2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氧化铜/氧化亚铜复合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98498A (zh) * 2016-11-18 2017-05-24 沈阳师范大学 一种纳米氧化亚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7088413A (zh) * 2017-06-23 2017-08-25 闽南师范大学 一种CuO/Cu2O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463223A (zh) * 2021-07-02 2021-10-01 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氧化亚铜@氧化铜/砭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u/AC催化剂制备方法对气相甲醇氧化羰基化的影响;孟凡会;秦瑶;郑华艳;王佳臻;徐腈蔓;李忠;;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44卷(第04期);第409-413页 *
Cu2O−CuO Hollow Nanospheres as a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Synergetic Oxidation of CO;Bo Wei et al.;《J. Phys. Chem. C》;第122卷;结论部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2258A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4201B (zh) 碳包覆过渡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25228B (zh) 一种镍基核壳结构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Xing et al. Characteristic of macroporous CeO2-ZrO2 oxygen carrier for chemical-looping steam methane reforming
CN109395735B (zh) 一种甲烷化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制备甲烷的方法
CN112705235B (zh) 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97119B (zh) 抗积碳型钴基低温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75871A (zh) 一种介孔碳材料负载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5597B (zh) 一种多孔碳化钴的制备方法
CN109926048B (zh) 一种单组分双活性位Cu2O-CuO纳米混相结构铜氧化物催化剂、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713238A (zh) 一种CuO/CeO2纳米棒催化剂及其合成和应用
CN114682258B (zh) CuO/Cu2O纳米花球状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468118A (zh) 碳包覆过渡金属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58264A (zh) 花瓣状铜铝类水滑石载体及负载型纳米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0961109A (zh) 一种超声-微波协同辅助制备Ni-Al2O3催化剂的方法及其在CO2加氢中的应用
CN113751042B (zh) 碳包覆氧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68154A (zh) 碳包覆过渡金属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14696A (zh) 一种复合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乙烯的制备方法
CN112705237B (zh) 碳包覆碳化镍和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17932A (zh) 一种用于co2光还原合成co和h2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705236B (zh) 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948143A (zh) 对称生长螺旋碳管的方法
CN114425339A (zh) 碳基六方密堆积相钴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03466A (zh) 一种用于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的核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3751041B (zh) 碳包覆氧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603478A (zh) 手性螺旋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1

Address after: 725029 Big Data of Feidi New Economic Industrial Park and No. V-4 Plant of Internet Economic Zone in Ank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anxi Xuan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199, Chang'an South Road, changyanbao office, Yanta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64

Applicant befo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