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2750A - 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2750A
CN114672750A CN202210302534.4A CN202210302534A CN114672750A CN 114672750 A CN114672750 A CN 114672750A CN 202210302534 A CN202210302534 A CN 202210302534A CN 114672750 A CN114672750 A CN 114672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annealing
wheel
copper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25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世飞
王晓兵
吴晓山
谈家满
阳昆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gda Rea Special Enameled Wi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gda Rea Special Enameled Wi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gda Rea Special Enameled Wi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gda Rea Special Enameled Wi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025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27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2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27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8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copper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26Methods of ann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包括退火系统、冷却系统、吹干系统和牵引系统;所述退火系统设置有若干导电轮、若干引线轮和若干限位装置,所述冷却系统设置于所述退火系统的输出端,所述冷却系统通过冷却管与所述退火系统连接;所述吹干系统设置于所述冷却系统的输出端,所述冷却系统与所述吹干系统之间设置有刮水装置;所述牵引系统设置于所述吹干系统的输出端,用于牵引拉动铜线;采用双通道完成两根铜线同时进行退火、冷却、清洗、干燥的作业,通过限位装置解决两根铜线导电而吸引的问题,退火后的铜线迅速进行冷却,利用刮水装置刮出水分,提高铜线干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线退火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在铜线的生产过程中,同样需要对铜线进行退火处理,铜线退火是使铜线在拉丝过程中铜线导体分子排列受到外力挤压拉伸,导体表面因外部分子排列相对内部密度增大变硬,经退火一定温度加热后,导体分子得到重新排列变软。导体经退火后制得的裸铜线的柔软性、伸长率、导电率都得到了改善;目前铜线拉丝退火主要依靠退火系数控制退火电流和电压,使得铜线发热进行退火,目前的退火装置效率较低,且退火后的冷却清洗干燥处理衔接不稳定,导致铜线会在退火后会发生表面氧化,不清洁以及残留水分等问题存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解决现有技术退火装置效率低、冷却清洗干燥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包括退火系统、冷却系统、吹干系统和牵引系统;所述退火系统设置有若干导电轮、若干引线轮和若干限位装置,所述导电轮和引线轮均设置有双通道凹槽,所述限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轮或所述引线轮的输入端;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座和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排列设置在所述安装座;所述冷却系统设置于所述退火系统的输出端,所述冷却系统通过冷却管与所述退火系统连接,所述冷却管设置有两个通道;所述吹干系统设置于所述冷却系统的输出端,所述冷却系统与所述吹干系统之间设置有刮水装置;所述牵引系统设置于所述吹干系统的输出端,用于牵引拉动铜线。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输入端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设置有两个铜线通孔,所述密封塞采用耐高温的材质制备而成。
优选的,所述刮水装置包括有刮水块,所述刮水块由橡胶材质制备而成,所述刮水块贯穿设置有两个锥形通孔,所述刮水块的锥形通孔的孔径小的一侧靠近所述吹干系统。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设置为L形,所述安装座包括连接段和限位段,且所述限位段采用电木材质制备而成;所述连接段固定设置于所述退火系统,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段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退火系统包括有退火箱;所述退火箱的内部设置有密闭空腔,所述导电轮和引线轮分别设置于所述退火箱内;若干所述引线轮包括输入轮、第一引线轮、第二引线轮和输出轮;其中一个所述导电轮设置于所述输入轮的输出端,另一个所述导电轮设置于所述输出轮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引线轮和第二引线轮设置于两个所述导电轮之间。
优选的,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储存有冷却水,所述冷却管朝下倾斜插入所述冷却水内,所述冷却槽内设置有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所述第一导轮设置于所述冷却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导轮设置于所述刮水装置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吹干系统包括吹风箱、烘干器和两个吹干风扇;所述烘干器设置于所述吹风箱的底部中央;两个所述吹干风扇分别设置于所述烘干器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吹风箱的内部设置有烘干轮和两个导向轮,两个所述导向轮分别设置于两个吹干风扇的上方,所述烘干轮设置于所述烘干器的上方,且两个所述导向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烘干轮设置于所述导向轮的下方。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方法,应用于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方法:
往退火系统内充入氮气,排出退火系统内的空气;
牵引系统启动,将两根铜线连接并进入退火系统内,铜线绕过引线轮和导电轮,两根铜线分别限位在引线轮和导电轮的双通道凹槽内,并利用限位装置对铜线进行限位,两根铜线分别定位在两个限位块内;
铜线从退火系统输出,进入冷却管的两个通道内,沿着冷却管进入冷却系统内,冷却系统利用冷却水对铜线进行冷却和清洗;
铜线从冷却系统输出,通过刮水装置进行水分的刮除,然后进入到吹干系统中,吹干系统对铜线进行烘干和吹风后输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采用双通道完成两根铜线同时进行退火、冷却、清洗、干燥的作业,相比现有技术的单铜线退火系统效率更高,通过限位装置解决两根铜线导电而吸引靠近的问题,使得本系统退火更稳定、安全,并利用冷却管对铜线进行密封传导,退火后的铜线迅速进行冷却,避免铜线氧化,利用刮水装置将铜线表面的水分等杂质清除,保证铜线表面的清洁并初步除去水分,提高铜线进入吹干系统后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系统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系统中一个实施例的退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系统中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和吹干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系统中一个实施例的引线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出的系统中一个实施例的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出的系统中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管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提出的系统中一个实施例的刮水装置的剖视图。
其中:退火系统1、退火箱10、密闭空腔100、导电轮11、双通道凹槽111、引线轮12、输入轮121、第一引线轮122、第二引线轮123、输出轮124、限位装置13、安装座131、连接段1311、限位段1312、限位块132、冷却系统2、冷却槽21、第一导轮22、第二导轮23、吹干系统3、吹风箱31、烘干器32、吹干风扇33、烘干轮34、导向轮35、牵引系统4、冷却管5、密封塞51、铜线通孔511、刮水装置6、锥形通孔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提出的系统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7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包括退火系统1、冷却系统2、吹干系统3和牵引系统4;
所述退火系统1设置有若干导电轮11、若干引线轮12和若干限位装置13,所述导电轮11和引线轮12均设置有双通道凹槽111,所述限位装置13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轮11或所述引线轮12的输入端;所述限位装置13包括安装座131和两个限位块132,两个限位块132排列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31;所述冷却系统2设置于所述退火系统1的输出端,所述冷却系统2通过冷却管5与所述退火系统1连接,所述冷却管5设置有两个通道;所述吹干系统3设置于所述冷却系统2的输出端,所述冷却系统2与所述吹干系统3之间设置有刮水装置6;所述牵引系统4设置于所述吹干系统3的输出端,用于牵引拉动铜线。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双通道的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支持两根铜线同时进行退火处理,两根铜线分别限位在退火系统1的转轮的双通道凹槽111内,在所述牵引系统4的驱动下,将铜线拉入所述退火箱10内,退火箱10的内部充满氮气,可以将退火箱10内的空气和水分排出到退火箱10外,避免在退火过程中铜线发生氧化等反应,铜线绕过引线轮12和导电轮11,通过导电轮11导入电流电压,铜线就会经过低电压大电流退火,铜线经退火后制得的裸铜线的柔软性、伸长率、导电率都得到了改善,然后铜线就会从冷却管5进入到冷却系统2内,两根铜线分别从冷却管5的两个通道分别进入到冷却系统2的冷却水内,经过冷却水的冷却以及清洗后,铜线先经过刮水装置6将带起来的冷却水刮走,刮出来的冷却水回流至冷却系统2内,于是铜线进入到吹干系统3,通过吹干系统3将表面附有水分的铜线进行吹干和烘干的操作,从而使得从本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输出的铜线是干燥、清洁的,本系统采用双通道完成两根铜线同时进行退火、冷却、清洗、干燥的作业,相比现有技术的单铜线退火系统1效率更高,通过限位装置13解决两根铜线导电而吸引靠近的问题,使得本系统退火更稳定、安全。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5的输入端设置有密封塞51,所述密封塞51设置有两个铜线通孔511,所述密封塞51采用耐高温的材质制备而成。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管5内会存储有冷却水,铜线穿过密封塞51的铜线通孔511进入冷却管5内,就会迅速插入冷却水中进行冷却降温,并且利用冷却水进行清洗,在冷却管5的一端设置所述密封塞51,可以防止冷却水从冷却管5内溢出,避免冷却水进入到退火系统1中导致退火系统1的湿度升高的情况,同时退火后的铜线表面温度高,密封塞51需要采用耐高温的材质制备,提高其使用寿命,避免密封塞51融化粘在铜线表面导致铜线质量变差的问题。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刮水装置6包括有刮水块,所述刮水块由橡胶材质制备而成,所述刮水块贯穿设置有两个锥形通孔61,所述刮水块的锥形通孔61的孔径小的一侧靠近所述吹干系统3。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刮水装置6固定在冷却系统2的输出端的位置,经过冷却系统2进行冷却清洗过后的铜线就会进入经过刮水块,刮水块设置有两个锥形通孔61,两根铜线分别进入两个锥形通孔61内,铜线从锥形通孔61的孔径大的一端进入,随着孔径逐渐变小,锥形通孔61的孔壁与铜线的表面紧贴,使得铜线表面附着的水分被刮走,且水分会从孔径大的一侧重新回流至冷却系统2内,有效的将铜线表面残余的水分以及部分残余的铜粉清洗干净,保证铜线表面的清洁。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31设置为L形,所述安装座131包括连接段1311和限位段1312,且所述限位段1312采用电木材质制备而成;所述连接段1311固定设置于所述退火系统1,两个所述限位块132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段1312的两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将安装座131的连接段1311固定在所述退火系统1的内部,两个限位段1312分别排列设置在安装座131上,由于铜线导入电流电压进行退火,本实施例限位段1312与铜线接触,于是将所述限位段1312采用电木进行制备,从而隔断电流的传导,有效避免电流传递到退火系统1的其余部件造成电流泄漏等安全隐患,提高本系统的安全性能。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退火系统1包括有退火箱10;所述退火箱10的内部设置有密闭空腔100,所述导电轮11和引线轮12分别设置于所述退火箱10内;若干所述引线轮12包括输入轮121、第一引线轮122、第二引线轮123和输出轮124;其中一个所述导电轮11设置于所述输入轮121的输出端,另一个所述导电轮11设置于所述输出轮124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引线轮122和第二引线轮123设置于两个所述导电轮11之间。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退火箱10内设置的是密闭空腔100,在退火前,需要向密闭空间内充入干燥的氮气,排出密闭空腔100内的空气和空气中水分,因此需要将退火箱10的内部设置为密闭的空间,铜线进入退火箱10内就可以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进行退火,铜线经过输入轮121进入退火箱10内,依次绕过一个导电轮11、第一引线轮122、第二引线轮123和另一个导电轮11,最后从输出轮124进行输出,铜线退火在两个导电轮11之间进行,避免输出的铜线存在电流电压,保证安全。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2包括冷却槽21,所述冷却槽21内储存有冷却水,所述冷却管5朝下倾斜插入所述冷却水内,所述冷却槽21内设置有第一导轮22和第二导轮23,所述第一导轮22设置于所述冷却管5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导轮23设置于所述刮水装置6的输入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凹陷设置的冷却槽21内储存有冷却水,冷却管5的一端为敞开口,冷却水从敞开口进入到冷却管5内,铜线沿着冷却管5绕到所述第一导轮22,使得铜线也保持在与冷却管5平行的角度,避免铜线与冷却管5的内壁发生接触,避免铜线表面质量被磨损,铜线绕过第一导轮22后,绕过第二导轮23后沿水平方向进行输出,从而使得铜线可以沿水平方向进入到刮水装置6,有利于铜线能够以更好的角度进入刮水装置6进行刮水,提高刮水的效果。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吹干系统3包括吹风箱31、烘干器32和两个吹干风扇33;所述烘干器32设置于所述吹风箱31的底部中央;两个所述吹干风扇33分别设置于所述烘干器32的两侧。
具体的,铜线经过刮干装置后,表面依然会残留水分,于是本申请将铜线伸入到所述吹风箱31内,烘干器32启动后发出热量,吹干风扇33朝铜线进行吹风,吹干风扇33将烘干器32散发的热量吹向铜线,从而利用热风对铜线进行干燥,铜线表面的水分就会在热风的作用下,吸收热量并蒸发,从而使得铜线表面变得干燥。
进一步的是,所述吹风箱31的内部设置有烘干轮34和两个导向轮35,两个所述导向轮35分别设置于两个吹干风扇33的上方,所述烘干轮34设置于所述烘干器32的上方,且两个所述导向轮35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烘干轮34设置于所述导向轮35的下方。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铜线依次绕过导向轮35、烘干轮34和另一导向轮35,使得铜线呈V字形进行传递,在铜线从导向轮35往下传递到烘干轮34,以及从烘干轮34往上传递到另一导向轮35时,铜线表面的水分都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导向轮35流向烘干轮34,烘干轮34更靠近所述烘干器32,水分更快速的吸收热量,提高铜线表面水分干燥的效率,所述吹干风扇33倾斜设置,其吹干风扇33的表面与铜线的方向平行,使得吹干风扇33吹出的风向与铜线相互垂直,提高铜线吹干烘干的效率。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方法,应用于所述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方法:
往退火系统1内充入氮气,排出退火系统1内的空气;
牵引系统4启动,将两根铜线连接并进入退火系统1内,铜线绕过引线轮12和导电轮11,两根铜线分别限位在引线轮12和导电轮11的双通道凹槽111内,并利用限位装置13对铜线进行限位,两根铜线分别定位在两个限位块132内;
铜线从退火系统1输出,进入冷却管5的两个通道内,沿着冷却管5进入冷却系统2内,冷却系统2利用冷却水对铜线进行冷却和清洗;
铜线从冷却系统2输出,通过刮水装置6进行水分的刮除,然后进入到吹干系统3中,吹干系统3对铜线进行烘干和吹风后输出。
具体的,本方法采用双通道完成两根铜线同时进行退火、冷却、清洗、干燥的作业,相比现有技术的单铜线退火系统1效率更高,通过限位装置13解决两根铜线导电而吸引靠近的问题,使得本系统退火更稳定、安全,并利用冷却管5对铜线进行密封传导,退火后的铜线迅速进行冷却,避免铜线氧化,利用刮水装置6将铜线表面的水分等杂质清除,保证铜线表面的清洁并初步除去水分,提高铜线进入吹干系统3后干燥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双通道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退火系统、冷却系统、吹干系统和牵引系统;
所述退火系统设置有若干导电轮、若干引线轮和若干限位装置,所述导电轮和引线轮均设置有双通道凹槽,所述限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轮或所述引线轮的输入端;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座和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排列设置在所述安装座;所述冷却系统设置于所述退火系统的输出端,所述冷却系统通过冷却管与所述退火系统连接,所述冷却管设置有两个通道;所述吹干系统设置于所述冷却系统的输出端,所述冷却系统与所述吹干系统之间设置有刮水装置;所述牵引系统设置于所述吹干系统的输出端,用于牵引拉动铜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输入端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设置有两个铜线通孔,所述密封塞采用耐高温的材质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水装置包括有刮水块,所述刮水块由橡胶材质制备而成,所述刮水块贯穿设置有两个锥形通孔,所述刮水块的锥形通孔的孔径小的一侧靠近所述吹干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置为L形,所述安装座包括连接段和限位段,且所述限位段采用电木材质制备而成;所述连接段固定设置于所述退火系统,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段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系统包括有退火箱;所述退火箱的内部设置有密闭空腔,所述导电轮和引线轮分别设置于所述退火箱内;若干所述引线轮包括输入轮、第一引线轮、第二引线轮和输出轮;其中一个所述导电轮设置于所述输入轮的输出端,另一个所述导电轮设置于所述输出轮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引线轮和第二引线轮设置于两个所述导电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储存有冷却水,所述冷却管朝下倾斜插入所述冷却水内,所述冷却槽内设置有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所述第一导轮设置于所述冷却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导轮设置于所述刮水装置的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干系统包括吹风箱、烘干器和两个吹干风扇;所述烘干器设置于所述吹风箱的底部中央;两个所述吹干风扇分别设置于所述烘干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箱的内部设置有烘干轮和两个导向轮,两个所述导向轮分别设置于两个吹干风扇的上方,所述烘干轮设置于所述烘干器的上方,且两个所述导向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烘干轮设置于所述导向轮的下方。
9.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方法:
往退火系统内充入氮气,排出退火系统内的空气;
牵引系统启动,将两根铜线连接并进入退火系统内,铜线绕过引线轮和导电轮,两根铜线分别限位在引线轮和导电轮的双通道凹槽内,并利用限位装置对铜线进行限位,两根铜线分别定位在两个限位块内;
铜线从退火系统输出,进入冷却管的两个通道内,沿着冷却管进入冷却系统内,冷却系统利用冷却水对铜线进行冷却和清洗;
铜线从冷却系统输出,通过刮水装置进行水分的刮除,然后进入到吹干系统中,吹干系统对铜线进行烘干和吹风后输出。
CN202210302534.4A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46727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2534.4A CN114672750A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2534.4A CN114672750A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2750A true CN114672750A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7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2534.4A Pending CN114672750A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275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9951A (zh) * 2016-06-22 2016-09-28 安庆潜江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可清理式铜线双排退火机
CN206345886U (zh) * 2016-12-27 2017-07-21 江苏苏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大直径黄铜线退火机
CN107254580A (zh) * 2017-07-26 2017-10-17 江苏苏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线大拉退火装置
CN206622461U (zh) * 2017-03-20 2017-11-10 江西兴成铜业有限公司 16芯带退火的铜线拉拔机
CN210826241U (zh) * 2019-08-16 2020-06-23 广东创新发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铜线退火装置
CN111363891A (zh) * 2020-04-29 2020-07-03 砀山红旗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铜线芯连续退火生产线
CN211284475U (zh) * 2019-12-06 2020-08-18 东莞市成就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清理式铜线双排退火机
CN211394571U (zh) * 2019-12-14 2020-09-01 江苏天之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线生产用铜线退火装置
CN212247109U (zh) * 2019-11-18 2020-12-29 太仓市林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电工铜线退火装置
CN212833879U (zh) * 2020-08-08 2021-03-30 鹰潭安禄洪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线生产用低温退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9951A (zh) * 2016-06-22 2016-09-28 安庆潜江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可清理式铜线双排退火机
CN206345886U (zh) * 2016-12-27 2017-07-21 江苏苏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大直径黄铜线退火机
CN206622461U (zh) * 2017-03-20 2017-11-10 江西兴成铜业有限公司 16芯带退火的铜线拉拔机
CN107254580A (zh) * 2017-07-26 2017-10-17 江苏苏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线大拉退火装置
CN210826241U (zh) * 2019-08-16 2020-06-23 广东创新发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铜线退火装置
CN212247109U (zh) * 2019-11-18 2020-12-29 太仓市林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电工铜线退火装置
CN211284475U (zh) * 2019-12-06 2020-08-18 东莞市成就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清理式铜线双排退火机
CN211394571U (zh) * 2019-12-14 2020-09-01 江苏天之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线生产用铜线退火装置
CN111363891A (zh) * 2020-04-29 2020-07-03 砀山红旗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铜线芯连续退火生产线
CN212833879U (zh) * 2020-08-08 2021-03-30 鹰潭安禄洪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线生产用低温退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72750A (zh) 一种铜线退火冷却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15320026U (zh) 一种三元乙丙橡胶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3277623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风力可调的条状挤出料风干装置
CN210528788U (zh) 一种改良型高性能玻璃纤维代铂炉三分拉丝设备
CN210048791U (zh) 一种淀粉糖生产用连续糖化装置
CN211620374U (zh) 化学强化玻璃的生产装置
CN212512309U (zh)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加工用干燥装置
CN218238202U (zh) 一种高效率电泳涂装用的烘干装置
CN211290774U (zh) 一种金属零件清洗装置
CN207852381U (zh) 用于高速铁路和地铁接触网的高强度软铜绞线
CN220723112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输送装置
CN113644341B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导热结构
CN219315019U (zh) 一种用于电线电缆加工的退火装置
CN215886809U (zh) 一种玻璃生产用的快速冷却装置
CN214620694U (zh) 一种智能输电线束生产用熔炼装置
CN218384618U (zh) 一种护套线缆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2619689U (zh) 一种电缆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19713882U (zh) 一种连续式烘干装置
CN113161080B (zh) 电缆加工干燥装置
CN211471507U (zh) 一种新型退火机
CN220907591U (zh) 一种铜丝生产用预热装置
CN217258284U (zh) 一种高效电缆生产装置
CN220148918U (zh) 一种石油电缆试井绞车上的除冰装置
CN217844812U (zh) 一种防冻大型逆流闭式塔
CN212587359U (zh) 一种新型沉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