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7175A - 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7175A
CN114637175A CN202210269282.XA CN202210269282A CN114637175A CN 114637175 A CN114637175 A CN 114637175A CN 202210269282 A CN202210269282 A CN 202210269282A CN 114637175 A CN114637175 A CN 114637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force
driving
process cartridge
force receiving
br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92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Yu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u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u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uzh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37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71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拆卸地安装在设置有驱动力输出件的设备中的处理盒,驱动力输出件包括相互靠近或部分重叠的驱动部和制动部,驱动部和制动部可同向旋转,驱动部可向外部部件施加驱动力,制动部可向外部部件施加制动力;处理盒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中的旋转件以及位于旋转件末端的驱动力接收件;当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驱动部或制动部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当采用驱动部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的方式时,在处理盒从工作状态回到不工作状态的过程中,制动部被屏蔽,或者说,沿旋转件的圆周方向,制动部不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使得用于从设备中接收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件的结构和设备的结构至少之一被简化。

Description

处理盒
本发明要求本申请人在2021年11月12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的申请号为CN202122784760.4,发明名称为“处理盒”的在先申请的优先权,该优先权的所有内容在本申请中被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处理盒是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下简称“设备”)所使用的一种消耗品,显影辊和感光鼓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中,感光鼓表面在被充电和激光照射后形成显影所需的静电潜像,显影辊将碳粉供应至感光鼓,用于将静电潜像显影。
感光鼓通过设置在其纵向末端的驱动力接收件从成像设备中接收驱动力,现有成像设备中设置有可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件以及制止驱动力接收件继续旋转的制动件,在处理盒工作时,驱动件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在处理盒停止工作时,驱动力接收件的继续旋转被制动件制止。
现有的驱动件和制动件相互靠近或部分重叠,驱动力接收件设置有导引面,在处理盒向着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导引面将驱动件和制动件分开,使得驱动力接收件的一部分进入驱动件和制动件之间,驱动件向驱动力接收件施加驱动力,制动件向驱动力接收件施加制动力,当处理盒从设备中取出时,制动家再次回到与驱动件相互靠近或部分重叠的位置。
发明内容
为使得感光鼓能够接收到驱动力,所述驱动力接收件必然要设置导引面,用于将驱动件和制动件相互分离,同时,设备中也需要设置能够使得制动件回到与驱动件相互靠近或部分重叠的原始位置,无论是驱动力接收件的结构还是设备的结构,都显得过于复杂。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使得为处理盒中的旋转件接收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件的结构和设备的结构至少之一被简化,具体的方案为:
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设置有驱动力输出件的设备中,所述驱动力输出件包括相互靠近或部分重叠的驱动部和制动部,当设备工作时,驱动部和制动部同向旋转,驱动部可向外部部件施加驱动力,制动部可向外部部件施加制动力;处理盒包括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以及位于旋转件末端的驱动力接收件;当处理盒被安装至设备时,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驱动部或制动部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当采用驱动部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的方式时,在处理盒从工作状态回到不工作状态的过程中,制动部被屏蔽。
或者,当处理盒被安装至设备时,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并从驱动部或制动部接收驱动力以驱动旋转件旋转;当采用驱动部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的方式时,在旋转件从旋转状态回到不旋转状态的过程中,沿旋转件的圆周方向,制动部不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作用力。
在一些采用制动部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的实施例中,此时,沿旋转件的圆周方向,驱动部不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作用力;或者,驱动部可向驱动力接收件施加制动力,具体的,驱动力接收件设置有可同时容纳驱动部和制动部的驱动空间。
在一些采用驱动部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的实施例中,驱动力接收件设置有导引面,在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的过程中,导引面将驱动部和制动部分离;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可向驱动力接收件施加制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和制动部至少之一被设置成可沿其旋转轴线伸缩,当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时,驱动部或制动部向着设备内缩回;实际使用中,处理盒沿与旋转件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被安装,沿该安装方向,驱动力接收件的末端面压迫驱动部或制动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处理盒中,用于从设备中接收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件的结构和设备的结构至少之一可被简化。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具有第一种驱动力接收件的感光鼓立体图。
图2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一种驱动力接收件的立体图。
图2C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一种驱动力接收件沿其旋转轴线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3A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二种驱动力接收件的立体图。
图3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二种驱动力接收件沿其旋转轴线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4A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三种驱动力接收件的立体图。
图4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三种驱动力接收件沿其旋转轴线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四种驱动力接收件的立体图。
图6A和图6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四种驱动力接收件与设备中的驱动部、制动部结合前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四种驱动力接收件与设备中的驱动部、制动部结合后,沿该驱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剖切的剖视图。
图8A和图8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五种驱动力接收件与设备中的驱动部、制动部结合前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一种分离接触机构与处理盒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沿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左右方向从左向右观察时,第一种分离接触机构被安装至处理盒壳体时的侧视图。
图11是沿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左右方向从左向右观察时,第二种分离接触机构被安装至处理盒壳体时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三种分离接触机构与处理盒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13A-图13G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三种分离接触机构在分离控制机构的作用下控制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和接触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四种分离接触机构与处理盒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沿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左右方向从左向右观察时,第四种分离接触机构被安装至处理盒壳体时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五种分离接触机构与处理盒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17a和图17b是沿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左右方向从左向右观察时,第五种分离接触机构被安装至处理盒壳体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和图1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处理盒C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单元100和第二单元200以及位于处理盒两个纵向末端的第一端盖300和第二端盖400,所述第一单元100和第二单元200可通过第一端盖300和第二端盖400相互结合,也可通过诸如销钉、卡扣等方式结合,第一端盖300、第二端盖400既可以作为第一单元100或第二单元200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独立于第一单元100或第二单元200的部件,只要能够将第一单元100和第二单元200结合起来即可。显影辊11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单元100的壳体1中,感光鼓21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单元200的壳体2中,处理盒C工作时,感光鼓21与显影辊11接触,显影辊11将碳粉供应至感光鼓21。
为使得下文描述方便,在此定义,处理盒C中安装有感光鼓21和显影辊11的一侧指向未安装感光鼓21和显影辊11的一侧为上方,与上方相对的一侧为下方,由第一单元100指向第二单元200的方向为前方,与前方相对的一侧为后方,接收驱动力的一侧为左方,与左方相对的一侧为右方,处理盒C沿上下方向从上向下被安装至设备,左方也可被称为驱动端C1,右方也可被称为非驱动端C2,第一端盖300被安装在驱动端C1,第二端盖400被安装在非驱动端C2,用于为显影辊11接收驱动力的第一驱动力接收件3以及用于为感光鼓21接收驱动力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均从第一端盖300暴露。
如图1B所示,处理盒C还包括位于其中的分离接收机构5,当处理盒C在设备中不需要工作时,分离接收机构5从设备中接收分离力迫使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感光鼓21表面被污染或显影辊11的表面发生形变被抑制。其中,所述分离接收机构5靠近处理盒纵向末端设置,其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
所述第一驱动力接收件3和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分别用于从设备中接收驱动力,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驱动力分别传递至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进一步的,处理盒C中还设置有为感光鼓21表面充电的充电辊、为显影辊11供应碳粉的送粉辊、用于搅拌碳粉的搅拌件等,在处理盒C工作时,这些部件都需要被驱动而旋转,因而,这些部件可被统称为旋转件,下文中,以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被直接安装在感光鼓21的末端为例进行描述。
[第二驱动力接收件]
实施例一
图2A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具有第一种驱动力接收件的感光鼓立体图;图2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一种驱动力接收件的立体图;图2C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一种驱动力接收件沿其旋转轴线观察时的侧视图。
感光鼓21具有旋转轴线L21,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包括连接部41(如图2B所示)、底盘42、基座43和结合部44,沿旋转轴线L21,连接部41、底盘42、基座43和结合部44依次排列,连接部42通过嵌入感光鼓21内部的方式实现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与感光鼓21的连接,底盘42与感光鼓21抵接,使得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相对于感光鼓21定位,基座43从底盘42延伸,结合部44从基座43向远离底盘42的方向延伸;作为简化结构的,底盘42可被省略,基座43直接从连接部41延伸,更简化的,基座43也可被省略,结合部44从连接部41延伸。下文将对结合部44的结构进行描述,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的其他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结合部44包括中心柱45以及从中心柱45径向向外延伸的驱动力接收部46,旋转轴线L21穿过中心柱45,两个驱动力接收部46径向相对设置在中心柱45的外围。如图2A和图2B所示,每个驱动力接收部46包括与中心柱45连接的基部461以及从基部461延伸的凸块462,导引面463从基部461向着凸块462延伸,凸块462具有与导引面463相邻的第一表面464和第二表面465,且第一表面464和第二表面465均与旋转轴线L21平行。
设备中设置有向外输出驱动力的驱动力输出件,所述驱动力输出件包括同向旋转的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在处理盒C安装至设备前,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相互靠近,或者,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部分重叠(如图4B所示),沿旋转方向,制动部92位于驱动部91的下游。随着处理盒C向着设备的预定位置安装,导引面463导引制动部92相对于驱动部91移动,使得驱动力接收部46到达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之间,驱动部91与第一表面464抵接,第二表面465与制动部92相互间隔,当驱动部91沿旋转方向r1转动时,驱动力通过第一表面464被传递至结合部44,进而,感光鼓21被驱动而绕旋转轴线L21转动。
由于第二表面465与制动部92相互间隔,也就是说,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停止工作时不再需要被制动,处理盒C从工作状态回到不工作状态的过程中或感光鼓21从旋转状态回到不旋转状态的过程中,沿感光鼓21的圆周方向,制动部92不向驱动力接收件施加作用力/制动力,相当于制动部92被屏蔽,有利于减小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工作时的磨损,进一步的,采用了本实施例涉及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后,设备中的制动部92不再需要回到与驱动部91相互靠近或部分重叠的位置,有利于简化设备的结构,对于已经处于分离状态的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来说,下一个处理盒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可不必设置导引面463,处理盒C的结构也可被简化。
实施例二
图3A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二种驱动力接收件的立体图;图3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二种驱动力接收件沿其旋转轴线观察时的侧视图。为便于理解,与上述第一种驱动力接收件4相同的结构将采用相同的编号。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的基本结构相同,但驱动力接收部46的结构不同。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力接收部46形成为至少一对相互间隔的凸块46a/46b,所述凸块46a/46b从中心柱45向着远离旋转轴线L21的方向延伸,二者之间形成驱动空间46c,每个凸块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464和第二表面465,如图3B所示,凸块46a的第二表面465与凸块46b的第一表面464形成为驱动空间46c的边缘,当处理盒C被安装时,驱动部91进入驱动空间46c,制动部92位于驱动空间46c的外部,且当处理盒C工作时,驱动部91与凸块46b的第一表面464抵接,制动部92远离凸块46b的第二表面465,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在驱动部91的驱动作用下绕旋转轴线L21沿r1所示方向旋转。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本实施例涉及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具有被制动功能,具体为,当驱动部91停止向凸块46b第一表面464施加驱动力时,感光鼓21/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可能会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沿r1所示方向转动,此时,凸块46a的第二表面465将与驱动部91抵接,由于驱动部91已停止转动,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在驱动部91的制动作用下被制动,也就是说,处理盒C从工作状态回到不工作状态的过程中或感光鼓21从旋转状态回到不旋转状态的过程中,沿感光鼓21的圆周方向,制动部92不向驱动力接收件施加作用力/制动力,相当于制动部92被屏蔽,驱动力接收件4的制动由驱动部91完成。
同样的,采用了本实施例涉及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后,设备中的制动部92不再需要回到与驱动部91相互靠近或部分重叠的位置,有利于简化设备的结构,对于已经处于分离状态的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来说,下一个处理盒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可不必设置导引面463,处理盒C的结构也可被简化。
其中,为便于区分,凸块46a可被称为第一凸块,凸块46b可被称为第二凸块,沿感光鼓21/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的旋转方向r1,第一凸块46a位于第二凸块46b的上游;可理解的,当处理盒C在设备中工作时,第一凸块46a的第二表面与驱动部91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凸块46b的第二表面与制动部92之间的最小距离,以确保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在被制动的过程中,第一凸块46a与驱动部91抵接,而第二凸块46b不会与制动部92抵接。
实施例三
图4A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三种驱动力接收件的立体图;图4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三种驱动力接收件沿其旋转轴线观察时的侧视图。为便于理解,与上述第一种驱动力接收件4相同的结构将采用相同的编号。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的基本结构相同,但驱动力接收部46的结构不同。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力接收部46被简化为至少一个独立的凸块462,所述凸块462也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464和第二表面465,沿旋转方向r1,第一表面464位于第二表面465的上游,当处理盒C被安装至设备预定位置时,第一表面464到达制动部92的下游,此时,第一表面464与制动部92相对。
当处理盒C开始工作时,制动部92随着驱动部91一起旋转,此时,制动部92与第一表面464抵接,并驱动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沿旋转方向r1转动,同实施例一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在停止工作时也不需要被制动,有利于减小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工作时的磨损;处理盒C从工作状态回到不工作状态的过程中或感光鼓21从旋转状态回到不旋转状态的过程中,沿感光鼓21的圆周方向,驱动部91不向驱动力接收件施加作用力/制动力,相当于驱动部91被屏蔽。
与上述实施例相反的,采用本实施例涉及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的处理盒C在工作过程中,设备中的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不需要被分离,二者将一直保持相互靠近或部分重叠的状态,对于处理盒C来说,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不再需要设置导引面463而使得结构被简化,对于设备来说,驱动部91不再起作用,所述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相当于一个用于驱动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旋转的部件,设备中也不再需要设置使得制动部92回到与驱动部91相互靠近或部分重叠的装置而使得结构被简化。
实施例四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四种驱动力接收件的立体图;图6A和图6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四种驱动力接收件与设备中的驱动部、制动部结合前后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四种驱动力接收件与设备中的驱动部、制动部结合后,沿该驱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剖切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仍然包括连接部41、底盘42、基座43和结合部44,连接部41与感光鼓连接,底盘42与感光鼓抵接,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被固定在感光鼓21上,基座43从底盘42延伸,结合部44从基座43向远离底盘42的方向延伸;同实施例一的,底盘42和基座43至少之一可被省略。结合部44包括中心柱45以及从中心柱43径向向外延伸的驱动力接收部46,旋转轴线L21穿过中心柱45,两个驱动力接收部46径向相对的设置在中心柱45的外围,在设置有基座43的情况下,优选的,驱动力接收部46与基座43一体形成,沿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的圆周方向,两个驱动力接收部46之间形成两个驱动空间46c,每个驱动空间46c能够同时容纳设备中的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当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沿旋转方向r1没有重叠时,每个驱动空间46c所对应的弧度不小于驱动部91所对应的弧度和制动部92所对应的弧度之和,当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沿旋转方向r1有重叠时,每个驱动空间46c所对应的弧度将不小于驱动部91所对应的弧度和制动部92所对应的弧度之和与二者重叠部分所对应的弧度的差值。
如图6A所示,安装有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的感光鼓21随着处理盒C沿左右方向向左被安装,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的末端面/驱动力接收部46具有位于安装方向末端的末端面47,在处理盒C向着驱动部91/制动部92安装的过程中,如果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正好与驱动空间46c相对,那么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将直接进入驱动空间46c,如果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不能完全与驱动空间46c相对,随着驱动部91/制动部92的旋转,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最终可进入驱动空间46c中。
沿旋转方向r1,制动部92向驱动力接收部46传动驱动力,进而驱动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旋转,同实施例二的,当制动部92停止向驱动力接收部46传递驱动力时,驱动部91将对继续旋转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进行制动,也就是说,当处理盒C采用本实施例涉及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时,设备中的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的功能将相互对调,即在处理盒C的工作过程中,设备中的制动部92起驱动作用,在处理盒C需要回到不工作状态时或感光鼓21从旋转状态回到不旋转状态的过程中,设备中的驱动部91起制动作用,因而,在处理盒C的工作过程中以及从工作状态回到不工作状态的过程中或感光鼓21从旋转状态回到不旋转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也不必分离,而是一直保持相互靠近或部分重叠的状态,此举有助于使得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的结构和设备的结构均得到简化。
实施例五
图8A和图8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五种驱动力接收件与设备中的驱动部、制动部结合前后的状态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设备中的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至少之一被设置成可沿其旋转轴线伸缩,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的两个驱动力接收部46之间仍然具有驱动空间46c,当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随着处理盒C向左被安装时,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的末端面47将与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之一抵接,或者,所述末端面47同时与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抵接,因而,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至少之一被压迫而向着设备内缩回。
如图8B所示,当驱动部91或制动部92进入驱动空间46c时,所述驱动部91或制动部92将随着设备的启动而驱动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绕旋转轴线L21沿r1所示方向转动;当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同时被压迫时,随着设备的启动,驱动部91和制动部92同时开始旋转,但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不被驱动,直至驱动部92和制动部92之一进入驱动空间46c。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可被驱动部91或制动部92驱动,当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被驱动部91驱动时,制动部92被所述末端面47压迫而缩回,相当于制动部92被屏蔽,在处理盒C的工作过程中以及处理盒C从工作状态回到不工作状态的过程中,制动部92不再起作用,沿感光鼓21的圆周方向,制动部92不再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作用力;当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被制动部92驱动时,驱动部91被所述末端面47压迫而缩回,相当于驱动部91被屏蔽,在处理盒C的工作过程中,以及处理盒C从工作状态回到不工作状态的过程中或感光鼓21从旋转状态回到不旋转状态的过程中,沿感光鼓21的圆周方向,驱动部91不再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作用力,即驱动部91不再起作用;同样的,第二驱动力接收件4的结构和设备的结构均得到简化。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驱动力输出件中的驱动部91或制动部92均可向驱动力接收件4传递驱动力,当采用驱动部91向驱动力接收件4传递驱动力的方式时,在处理盒从工作状态回到不工作状态的过程中或感光鼓21从旋转状态回到不旋转状态的过程中,沿感光鼓21的圆周方向,制动部92不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作用力,此时,制动部92被屏蔽,具体而言,所述被屏蔽的方式可以是使得制动部92远离驱动力接收件4中的驱动力接收部44,还可以是利用驱动力接收件4的末端面47将制动部92压迫至缩回状态,同样的,所述屏蔽方式也适用于驱动部91。
[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接触机构]
在对分离接触机构5进行描述前,先结合图6对设备中与其配合的分离控制机构93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分离控制机构93整体呈“凹”字型,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包括位于前方的分离力施加部93a和位于后方的回复力施加部93b,二者之间形成活动腔93c。
当处理盒C到达设备的预定位置时,分离接触机构5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活动腔93c,但分离接触机构5不与分离控制机构93接触。当处理盒C在设备中不需要工作时,分离控制机构93开始从前向后移动,分离力施加部93a与分离接触机构5接触,并向分离接触机构5施加分离力,随后,分离控制机构93开始从后向前移动,此时,分离力施加部93a与分离接触机构5分离,直至分离控制机构93与分离接触机构5再次不接触,但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仍然保持相互分离状态;当处理盒C在设备中再次需要工作时,分离控制机构93继续从后向前移动,回复力施加部93b与分离接触机构5接触,并向分离接触机构5施加回复力,随后,分离控制机构93开始向前向后移动,此时,回复力施加部93b与分离接触机构5再次分离,直至分离控制机构93与分离接触机构5再次不接触,但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回到相互接触状态。
也就是说,分离控制机构93可沿前后方向在中间位置、分离力施加位置和回复力施加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中,分离力施加位置和回复力施加位置分别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侧。具体为,处理盒C在设备中工作时,分离控制机构93位于中间位置,此时,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接触;处理盒C在设备中不需要工作时,分离控制机构93先从中间位置移动至分离力施加位置,然后再由分离力施加位置回到中间位置,此时,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接触;处理盒C在设备中再次需要工作时,分离控制机构93先从中间位置移动至回复力施加位置,然后再由回复力施加位置回到中间位置,此时,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回到相互接触的状态。
实施例一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一种分离接触机构与处理盒壳体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沿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左右方向从左向右观察时,第一种分离接触机构被安装至处理盒壳体时的侧视图。
分离接触机构5可活动的设置在处理盒C的左侧和/或右侧,如图5所示,分离接触机构5为可转动的安装在处理盒C中的转动杆,包括作用部51、主体52和锁定部53,所述作用部51用于与分离控制机构93相互作用,具有相对设置的分离力接收部511和回复力接收部512,其中,分离力接收部511用于从分离控制机构93接收使得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的分离力,回复力接收部512用于从分离控制机构93接收使得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接触的回复力;当作用部51接收到分离力或回复力时,主体52带动作用部51和锁定部53转动,进而,锁定部53与处理盒C中设置的被锁定部结合,同时,转动杆5迫使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
本实施例中,转动杆5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单元壳体1的末端,位于第一单元壳体1和端盖300/400之间,如图所示,第一单元壳体1在其末端设置有圆弧状导引轨道12,转动杆5的主体52设置有与导引轨道12配合的导引槽54,导引槽54包围导引轨道12;在分离控制机构93的作用下,转动杆5沿导引轨道12转动,导引槽54的下表面541挤压导引轨道12的下表面121,从而带动第一单元100绕第一动力接收件3的旋转轴线L转动,此时,显影辊11与感光鼓21相互分离;如图6所示,优选的,导引槽54和导引轨道12均与第一驱动力接收件3同心设置,沿处理盒C的前后方向经过旋转轴线L做一条直线D,该直线D经过导引轨道12,以确保转动杆5稳定的转动,更优选的,直线D经过导引轨道12的圆弧中点,当转动杆5转动时,沿上下方向,导引轨道12的受力更均匀,不仅有利于第一单元100和转动杆5稳定的转动,还可确保转动杆5的转动更平滑。
相反的,导引轨道12和导引槽54的位置可互换,即导引轨道12被设置在主体52上,导引槽54被设置在壳体1上,当转动杆5转动时,导引轨道12的上表面推动导引槽54的上表面,同样可使得第一单元100转动,实现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的相互分离。
可实现的,转动杆5还可设置迫推部,相应的,第一单元100设置有与迫推部对应的被迫推部,在转动杆5转动的同时,通过迫推部迫推被迫推部,使得第一单元100绕旋转轴线L转动,显影辊11与感光鼓21相互分离;所述迫推部和被迫推部可以是相互接触的实体,例如,上述导引槽54可被视为迫推部,导引轨道12可被视为被迫推部,当然,迫推部和被迫推部还可以是具有磁性的磁体,二者极性相同的一端相对,随着转动杆5的转动,迫推部和被迫推部之间的斥力逐渐增大,直至使得第一单元100绕旋转轴线L转动。
根据本实施例的发明构思,导引轨道12还可以被设置在端盖300上,通过在转动杆5上设置的迫推部和第一单元100设置的被迫推部相互作用实现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的相互分离;反过来,还可利用转动杆5的转动使得第二单元200绕第二动力接收件4的旋转轴线L21转动而实现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的相互分离,具体方式可借鉴上述迫使第一单元100转动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锁定部53包括设置在主体52上的第一突出部531,被锁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一单元100或第二单元200或端盖300上的基板22以及从基板22上突出的第二突出部23。当分离控制机构93从中间位置向分离力施加位置移动时,转动杆5沿r2所示方向转动,迫推部迫推被迫推部,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同时,第一突出部531越过第二突出部23并到达第二突出部23的前方,进而实现锁定部53与被锁定部的结合,此时,即使分离控制机构93从分离力施加位置回到中间位置,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仍然保持相互分离的状态;当分离控制机构93从中间位置向回复力施加位置移动时,转动杆5沿r2所示方向的反方向转动,第一突出部531再次越过第二突出部23并到达第二突出部23的后方,实现锁定部53与被锁定部的解锁,在第一单元100和第二单元200之间的压缩弹簧C3的作用下,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回到相互接触的状态。
优选的,基板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单元100、第二单元200和端盖300其中之一上,另一端处于悬空状态,因而,基本22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所述锁定和解除锁定更易实现,锁定部53与被锁定部之间的摩擦力更小。
实施例二
图7是沿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左右方向从左向右观察时,第二种分离接触机构被安装至处理盒壳体时的侧视图。
如图7所示,处理盒C还包括安装在第一单元100一个末端的护盖14,第一驱动力接收件3位于第一单元壳体1与护盖14之间而被保护,所述护盖14被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分离接触机构5从护盖14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分离接触机构5的下部形成作用部51,在前后方向相对分布的分离力接收部511和回复力接收部512位于作用部上,因而,当分离力或回复力被施加至分离接触机构时,分离接触机构5可带动护盖14一起运动,然后,护盖14带动第一单元壳体1运动,最后,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的分离和接触被实现。
其中,分离接触机构5与护盖14可一体形成,也可分体形成,进一步的,护盖14也可被认为是分离接触机构5的一部分,例如,护盖14由分离接触机构5的主体52变形而来。当分离接触机构5和护盖14分体形成时,二者之前既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活动连接,只要分离接触机构5能够将接收到的分离力或回复力传递至护盖14,并使得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或接触即可。
同实施例一的,护盖14的上方设置有锁定部53,第一单元100或第二单元200或端盖300上设置有被锁定部,所述锁定部53包括第一突起531,被锁定部包括基板22以及从基板22上突出的第二突起23,随着分离力接收部511接收到分离力,锁定部53与被锁定部相互结合而使得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保持在相互分离的状态;随着回复力接收部512接收到回复力,锁定部53与被锁定部之间的锁定被解除而使得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回到相互接触的状态。
实施例三
图8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三种分离接触机构与处理盒壳体的分解示意图;图9A-图9G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三种分离接触机构在分离控制机构的作用下控制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和接触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涉及的分离接触机构5以可活动的方式被安装,包括主体52以及设置在主体上的作用部51,当作用部51从分离控制机构93接收到所述分离力时,作用部51自身或与作用部联动的部件使得第一单元100绕旋转轴线L沿r2所示方向转动,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且作用部51的一部分与分离控制机构93抵接而被锁定,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保持相互分离的状态;当作用部51从控制分离机构93接收到所述回复力时,作用部51的锁定状态将被解除,第一单元100绕旋转轴线L沿r2所示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接触。具体的,分离接触机构5还包括设置在作用部51中的锁定组件6,下面结合附图9A-图9G描述锁定组件6的运动过程。
锁定组件6包括第一活动件61、第二活动件62和转动件63,其中,第一活动件61和第二活动件6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可在受到分离控制机构93的作用力后在前后方向运动,转动件63用于连接第一活动件61和第二活动件62,当第一活动件61和第二活动件62其中之一受到作用力时,转动件63将作用力传递至另一个活动件,整体上,锁定组件6形成为一个联动机构,且当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接触以及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时,转动件63与第一活动件61和第二活动件62至少之一保持锁定,下文中,以转动件63与第一活动件61可保持锁定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锁定组件6还包括与第一活动件61抵接的第一弹性件64以及与第二活动件62抵接的第二弹性件65,在处理盒C被到达设备预定位置时,作用部51进入所述活动腔93c,第一活动件61和第二活动件62均不与设备中的分离控制机构93接触,所述第一活动件61和第二活动件62至少之一为齿条,转动件63包括能够与齿条啮合的齿轮以及与齿轮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止动部632,与止动部632相邻设置有避让部631,所述止动部632能够随着齿轮的旋转而转动。
第一活动件61设置有相邻分布的齿部611和缺齿部612,第二活动件62设置有齿部621,在图9A所示的初始阶段,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接触,第一活动件61的前方末端(第一受力端)6a和第二活动件62的后方末端(第二受力端)6b位于作用部51的外部,沿前后方向,第一受力端6a和第二受力端6b之间的距离为d1,或者说锁定组件6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为d1;转动件的齿轮同时与第一活动件齿部611和第二活动件齿部621啮合,第一弹性件64和第二弹性件65中至少第一弹性件64处于弹性变形状态,止动部632在转动件的齿轮后方与第一活动件齿部611卡接,虽然,第一弹性件64具有将第一活动件61向前推动的趋势,或第二弹性件65具有将第二活动件62向后推动的趋势,但在止动部632与第一活动件齿部611的相互作用下,锁定组件6整体上处于自锁状态而保持静止。
当处理盒C在设备中不需要工作时,分离控制机构93从中间位置向着分离力施加位置运动,如图9B所示,分离力施加部93a开始与第一活动件61的前方末端(第一受力端)6a接触,此时,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仍然保持相互接触状态,随着分离控制机构93向后推压第一受力端6a,第一活动件61向后运动,第一弹性件64发生弹性变形。当止动部632与缺齿部612相对时,转动件63沿图9C中r3所示方向转动,如图9C所示,第一活动件61在第一弹性件64的弹力作用力具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同时,转动件的齿轮以及第二弹性件65的弹力均带动第二活动件62向后运动,第二受力端6b与第一单元100设置的被抵接部15抵接,进而,第一单元100可绕旋转轴线L沿r2所示方向转动,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二者之间形成第一间隔g1,显然,第二弹性件65的弹力大于压缩弹簧C3的弹力。
如图9D所示,分离控制机构93在向锁定组件6施加分离力后,开始由分离力施加位置向着中间位置运动,第一弹性件64释放弹力,第一活动件61跟随分离控制机构93向前运动,在止动部632经过缺齿部612的过程中,在第一单元100的反作用力作用下,第二活动件62稍微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仍然保持相互分离,但二者之间的距离减小为g1,直至到达图9E所示的状态,止动部632在转动件的齿轮前方与第一活动件齿部611卡接,第一受力端6a与分离力施加部93a保持抵接,第一活动件61被锁定,相应的,第二活动件62也不再移动,此时,锁定组件6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为d2,满足d2>d1。
当处理盒C在设备中需要再次开始工作时,如图9E所示,分离控制机构93开始从中间位置向着回复力施加位置运动,此时,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仍然保持在相互分离状态止动部632与第一活动件上设置的配合槽613相对。如图9F所示,回复力施加部93b开始与第二活动件62抵接,在回复力施加部93b的作用下,第二活动件62带动转动件63沿图中r4所示方向转动,同时,转动件63带动第一活动件61向后运动,第二弹性件65再次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单元100不再被抵接,因而,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再次回到相互接触的位置。
当分离控制机构93向前运动预定行程后开始从回复力施加位置向着中间位置运动,如图9G所示,第二活动件62停止向前运动,转动件63和第一活动件61也同步停止运动,且止动部632再次在转动件的齿轮后方与第一活动件齿部611卡接,锁定组件整体上再次处于自锁状态而保持静止。
如上所述,止动部632还可与第二活动件62的齿部621卡接实现将第二活动件62锁定的功能,此时,还需要在第二活动件62上设置缺齿部,当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接触时,止动部632在转动件的齿轮前方与第二活动件齿部621卡接,当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时,止动部632在转动件的齿轮后方与第二活动件齿部621卡接。
可选的,止动部632和避让部631可被设置在与转动件齿轮同轴设置的旋转体上,该旋转体的直径大于转动件齿轮的直径,或者,避让部631不必设置,将旋转体的直径设置的比转动件齿轮的直径小,止动部632从旋转体上突出,只要确保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接触和相互分离时,止动部632能够与第一活动件61或第二活动件62卡接,使得锁定组件6保持在自锁状态即可。
同样的,分离接触机构5还可被设置在第二单元200或端盖300上,当分离接触机构5被设置在第二单元200时,所述锁定组件6将使得第二单元200绕旋转轴线L21转动,而实现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的相互分离;当分离接触机构5被设置在端盖300时,所述锁定组件6既能够使得第一单元100绕旋转轴线L转动,也能够使得第二单元200绕旋转轴线L21转动,但均能实现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的相互分离。
所述第一活动件61和第二活动件62设置成具有齿条为优选方案,可替换的,第一活动件61和第二活动件62还可被设置成具有诸如磨砂面、橡胶面等,转动件63齿轮的齿也可以被替换为外表面具有磨砂面、橡胶面等,只要能够将作用力在第一活动件61和第二活动件62之间传递,且当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接触或相互分离时,止动部632与第一活动件61或第二活动件62抵接使得锁定组件6整体保持在自锁状态即可。
进一步的,为防止处理盒C在向着设备预定位置运动过程中,所述分离接触机构5与设备内壁发生干涉,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C在到达预定位置前,分离接触机构5处于“缩回”状态,这样,不管处理盒C是向下直接到达预定位置,还是先向下被预安装,然后再向前到达预定位置,分离接触结构5均不会与设备内壁触碰。
如图8所示,主体52的上方末端形成被按压部57,且主体52上还设置有活动槽55以及安装在活动槽55中的迫推件(未示出),第一单元壳体1的纵向末端设置有支撑体13,迫推件一端与支撑体13抵接,另一端与活动槽55的末端抵接,在迫推件的迫推作用下,分离接触机构5整体被向上迫推至不超过第一单元100、第二单元200和端盖300的最下方,当处理盒C到达预定位置时,利用设备内预设的按压机构按压所述被按压部57,分离接触机构57克服迫推件的迫推力而使得至少作用部51“伸出”,即作用部51超出第一单元100、第二单元200和端盖300的最下方。可理解的,将分离接触机构5设置成可在上下方向伸缩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分离接触机构。
实施例四
图10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四种分离接触机构与处理盒壳体的分解示意图;图11是沿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左右方向从左向右观察时,第四种分离接触机构被安装至处理盒壳体时的侧视图。
本实施例涉及的分离接触机构5与实施例三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分离接触机构5与护盖14连接,当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需要相互分离时,锁定组件6的第二活动件62所抵接的位置不同。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活动件61和第二活动件62均从作用部51伸出,分别用于与分离控制机构93的分离力施加部93a和回复力施加部93b结合。在实现本实施例的过程中,第二活动件62还需设置传动突起622(如图9A-图9G)所示,且本实施例中锁定组件6的运动过程与实施例三相同,故在此不再描述锁定组件6的运动过程,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分离力施加部93a施加的分离力由传动突起622传递至作用部51,再由作用部51将分离力传递至护盖14,最后由护盖14带动第一单元100绕旋转轴线L沿r2所示方向转动,实现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
实施例五
图12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中第五种分离接触机构与处理盒壳体的分解示意图;图13a和图13b是沿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左右方向从左向右观察时,第五种分离接触机构被安装至处理盒壳体时的侧视图。
本实施例中,分离力施加部93a施加的分离力仍然由作用部51先传递至护盖14,然后由护盖14带动第一单元100绕旋转轴线L沿r2所示方向转动,实现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
如上所述,为防止处理盒C在向着设备预定位置安装的过程中,分离接触机构5与设备内壁产生干涉,所述分离接触机构5被设置成可在处理盒C的上下方向运动,在处理盒C被安装至设备预定位置前,分离接触机构5处于缩回状态,在处理盒C到达设备预定位置并受到设备内壁挤压时,分离接触机构5伸出,至少作用部51进入所述活动腔93c。
如图12所示,主体52上也设置有如图8所示的活动槽55和被按压部57,未示出的迫推件一端与活动槽55,另一端与支撑体13抵接,被按压部57稍长,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当被按压部57受到设备内壁向下的按压力时,被按压部57可与护盖14上的肋条17抵接。当分离力施加部93c向锁定组件6施加分离力时,第一活动件61被锁定,分离力通过传动突起622,分离力被传递至主体52,使得主体52绕支撑体13逆时针转动,同时,被按压部57推动肋条17使得第一单元100绕旋转轴线L沿r2所示方向转动,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相反,当回复力施加部93b向锁定组件6施加回复力时,第一活动件61的锁定被解除,在压缩弹簧C3的作用下,第一单元100绕旋转轴线L沿与r2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回到相互接触的状态。
如上所述,设备中的分离控制机构93在向分离接触机构5施加分离力和回复力后均会回到不再与分离接触机构5接触的中间位置,当分离控制机构93向分离接触机构5施加作用力(包括分离力和回复力)时,分离控制机构93的相应部件(分离力施加部93a和回复力施加部93b)行程可缩短,有利于减小设备的尺寸;进一步的,本发明涉及的分离接触机构5具有锁定功能,在将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相互分离后,该分离接触机构5被锁定,即使设备受到外力而晃动,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也能稳定的保持在相互分离的状态。

Claims (9)

1.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设置有驱动力输出件的设备中,所述驱动力输出件包括相互靠近或部分重叠的驱动部和制动部,当设备工作时,驱动部和制动部同向旋转,驱动部可向外部部件施加驱动力,制动部可向外部部件施加制动力;
处理盒包括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以及位于旋转件末端的驱动力接收件;
其特征在于,
当处理盒被安装至设备时,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驱动部或制动部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
当采用驱动部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的方式时,在处理盒从工作状态回到不工作状态的过程中,制动部被屏蔽。
2.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设置有驱动力输出件的设备中,所述驱动力输出件包括相互靠近或部分重叠的驱动部和制动部,当设备工作时,驱动部和制动部同向旋转,驱动部可向外部部件施加驱动力,制动部可向外部部件施加制动力;
处理盒包括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以及位于旋转件末端的驱动力接收件;
其特征在于,
当处理盒被安装至设备时,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并从驱动部或制动部接收驱动力以驱动旋转件旋转;
当采用驱动部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的方式时,在旋转件从旋转状态回到不旋转状态的过程中,沿旋转件的圆周方向,制动部不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制动部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时,沿旋转件的圆周方向,驱动部不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制动部向驱动力接收件传递驱动力时,驱动部可向驱动力接收件施加制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驱动力接收件设置有可同时容纳驱动部和制动部的驱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驱动力接收件设置有导引面,在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的过程中,导引面将驱动部和制动部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驱动部可向驱动力接收件施加制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驱动部和制动部至少之一被设置成可沿其旋转轴线伸缩,当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时,驱动部或制动部向着设备内缩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处理盒沿与旋转件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被安装,沿该安装方向,驱动力接收件的末端面压迫驱动部或制动部。
CN202210269282.XA 2021-11-12 2022-03-18 处理盒 Pending CN1146371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4760 2021-11-12
CN2021227847604 2021-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7175A true CN114637175A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059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9282.XA Pending CN114637175A (zh) 2021-11-12 2022-03-18 处理盒
CN202220611605.4U Active CN217034518U (zh) 2021-11-12 2022-03-18 处理盒
CN202223016137.5U Active CN219392473U (zh) 2021-11-12 2022-11-12 处理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11605.4U Active CN217034518U (zh) 2021-11-12 2022-03-18 处理盒
CN202223016137.5U Active CN219392473U (zh) 2021-11-12 2022-11-12 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463717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458A1 (zh) * 2022-08-20 2024-02-29 王微娜 动力接收单元和处理盒
WO2024046333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WO2024067875A1 (zh) * 2022-10-01 2024-04-04 珠海益之印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力接收件和处理盒
WO2024083165A1 (zh) * 2022-10-18 2024-04-25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3339A1 (zh) * 2021-11-12 2023-05-19 珠海益之印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力接收件、旋转组件和处理盒
WO2023174432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珠海益之印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力接收件、旋转组件和处理盒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458A1 (zh) * 2022-08-20 2024-02-29 王微娜 动力接收单元和处理盒
WO2024046333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WO2024067875A1 (zh) * 2022-10-01 2024-04-04 珠海益之印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力接收件和处理盒
WO2024083165A1 (zh) * 2022-10-18 2024-04-25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4518U (zh) 2022-07-22
CN219392473U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34518U (zh) 处理盒
CN114384778B (zh) 处理盒
CN209746358U (zh) 处理盒以及成像设备
CN107402509B (zh)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CN107918259B (zh) 一种控制机构以及显影盒
CN212569435U (zh) 一种处理盒
WO2023083339A9 (zh) 驱动力接收件、旋转组件和处理盒
CN108153128B (zh) 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处理盒
CN219590676U (zh)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CN105676607B (zh) 显影盒
CN115202169A (zh) 计数件、显影盒和处理盒
CN107621768B (zh) 处理盒及驱动组件
CN211015028U (zh) 一种处理盒
CN214225685U (zh) 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盒
CN210005862U (zh) 动力接收部件、粉仓、废粉仓以及处理盒
CN218957026U (zh) 计数组件和显影盒
KR20230069205A (ko)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218848578U (zh) 处理盒
CN220367525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9872141U (zh) 一种处理盒
CN116449667A (zh) 处理盒
CN219143286U (zh) 一种处理盒
JP69191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19658010U (zh) 显影盒和处理盒
CN219245944U (zh) 显影盒和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