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9435U - 一种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9435U
CN212569435U CN202021699458.8U CN202021699458U CN212569435U CN 212569435 U CN212569435 U CN 212569435U CN 202021699458 U CN202021699458 U CN 202021699458U CN 212569435 U CN212569435 U CN 212569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ing
force receiving
receiving member
separation
sepa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94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文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Dinglong Huitong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Dinglong Huitong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Dinglong Huitong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Dinglong Huitong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94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9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9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9435U/zh
Priority to EP21857626.2A priority patent/EP4198637A1/en
Priority to US18/041,486 priority patent/US2023023654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2774 priority patent/WO202203753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显影盒和鼓盒;显影盒能够在显影辊与感光鼓相接触的接触位置以及显影辊与感光鼓相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转动;显影盒的第一纵向端部安装有分离力接收构件,分离力接收构件包括力接收部、力传递部以及滑动导向部;其中,力接收部用于接收使得显影盒转动至分离位置的作用力,力传递部与显影盒活动连接;滑动导向部与第一端盖之间可相对滑动地设置,当分离力接收构件相对于第一端盖滑动时,力传递部同步带动显影盒转动;具有上述结构的处理盒,在清洁分离时分离力接收构件的力传递部可同步带动显影盒转动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能分离,避免了因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延迟而导致清洁不干净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处理盒,特别是带有分离力接收构件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成像设备利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成像设备的示例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现有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此类处理盒主要包括:将鼓盒和显影盒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式处理盒,以及仅包括鼓盒或显影盒的分体式处理盒,其中鼓盒包括感光鼓,显影盒包括显影辊。在一体式处理盒中,鼓盒和显影盒通常通过可转动的方式彼此连接在一起。在成像操作期间,显影辊保持朝向感光鼓挤压。在成像设备采用将显影辊放置成与感光鼓接触以使感光鼓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方法的情况下,显影辊保持压在感光鼓的外周表面上。但在非成像操作期间,如感光鼓清洁时,需将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开(即清洁分离),通常感光鼓的清洁时长是固定的且由成像设备预先设置。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可接收来自成像设备的分离构件101的分离力而使得显影盒102的显影辊104和鼓盒103的感光鼓105分离的分离力接收构件106,该分离力接收构件106设置在处理盒的端盖107上,分离力接收构件106上设有向显影盒102施加作用力的施力部108,对应的在显影盒102上设有接收来自施力部108的作用力的受力部109,在处理盒处于成像操作期间,分离力接收构件106上的施力部108与显影盒的受力部107处于分离状态,避免分离力接收构件106上的施力部108与显影盒102的受力部109抵接而使显影盒102受力而造成感光鼓105和显影辊104接触不良。
由于成像设备的分离构件可沿M和N方向移动,当分离构件沿M方向移动时,分离构件101与分离力接收构件106接触并向分离力接收构件106施加作用力,使得分离力接收构件106在端盖107上滑动,当分离力接收构件106滑动预设距离后与显影盒102接触,进而向显影盒102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显影盒102相对鼓盒103转动,显影辊104和感光鼓105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在感光鼓清洁时使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但由于分离构件向显影盒传递力时,需要先通过推动分离力接收构件再由分离力接收构件滑动预设的距离后与显影盒接触,进而再由分离力接收构件推动显影盒转动,与分离构件直接施加作用力于显影盒上相比,在成像设备控制的清洁时长固定的情况下,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容易在清洁分离时出现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延时的问题,使得感光鼓清洁时间变短,从而导致感光鼓清洁不干净而造成打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分离力接收构件能同步带动显影盒转动的处理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处理盒,包括具有显影辊的显影盒、具有感光鼓的鼓盒、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显影盒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并能够在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相接触的接触位置以及所述显影辊与感光鼓相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转动;所述显影盒的第一纵向端部安装有分离力接收构件,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包括力接收部、力传递部以及滑动导向部;其中,所述力接收部用于接收使得所述显影盒转动至所述分离位置的作用力,所述力传递部与所述显影盒活动连接;所述滑动导向部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可相对滑动地设置,当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盖滑动时,所述力传递部同步带动所述显影盒转动。
优选地,所述显影盒的第一纵向端部具有第一连接槽,所述力传递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而与所述显影盒形成活动连接,且所述力传递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壁面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槽形成在用于支撑所述显影辊的轴承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上形成有线性延伸的引导槽,所述滑动导向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引导槽内。
优选地,所述力接收部具有与所述引导槽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力接收面。
优选地,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还包括止转部,所述止转部具有与所述引导槽相对准的初始位置;当所述显影盒位于所述接触位置时,所述止转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且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能够绕所述滑动导向部转动;当所述显影盒从所述接触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转动时,所述止转部从所述初始位置进入所述引导槽内,以阻止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转动;其中,所述显影盒和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显影盒处于所述接触位置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止转部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显影盒的第一纵向端部具有齿轮护盖,所述齿轮护盖上形成有第二连接槽,所述止转部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槽而与所述齿轮护盖形成活动连接,且所述止转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壁面相接触。也就是说,止转部也可以同时起到向显影盒传递分离力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齿轮护盖上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与所述滑动导向部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显影盒抵接。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弹性件的安装凸起,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或弹性海绵。
优选地,所述力传递部和所述滑动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的同一侧或分别设置在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的相对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当分离力接收构件相对于第一端盖滑动时,分离力接收构件的力传递部能够同步带动显影盒转动,使得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结构的处理盒其避免了在清洁分离时因感光鼓和显影辊分离延时而导致感光鼓清洁不干净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处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中分离力接收构件与成像设备的分离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影盒一端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处理盒的分离力接收构件和弹性件的装配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的过程中分离力接收构件与成像设备的分离构件发生触碰前的示意图(局部透视);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的过程中分离力接收构件与成像设备的分离构件发生触碰的示意图(局部透视);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的显影辊和感光鼓处于接触状态下分离构件和分离力接收构件的配合示意图之一(局部透视);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的显影辊和感光鼓处于接触状态下分离构件和分离力接收构件的配合示意图之二(局部透视);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的显影辊和感光鼓处于分离状态下分离构件和分离力接收构件的配合示意图(局部透视)。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处理盒10包括鼓盒1、显影盒2、第一端盖3和第二端盖4,其中鼓盒1包括鼓盒框架11、感光鼓12、充电辊(未示出),其中鼓盒框架11内设有废粉仓(未示出),感光鼓12可旋转地支撑在鼓盒框架11上;显影盒2包括显影盒框架21、显影辊22、送粉辊(未示出),其中,显影盒框架21内设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粉仓,显影辊22可随显影盒框架21的移动而移动。鼓盒1和显影盒2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端盖3设在处理盒长度方向(与显影辊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的第一端5,第二端盖4设在处理盒长度方向的第二端6,第一端5和第二端6在显影盒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第一端盖3和第二端盖4可与鼓盒框架11分开设置也可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盖3与鼓盒框架11一体成型,第二端盖4与鼓盒框架11分开设置,显影盒2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一端盖3和第二端盖4上,以使得显影盒2能够在显影辊22与感光鼓12相接触的接触位置以及显影辊22与感光鼓12相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转动。
如2和图3所示,第一端盖3在面向第二端盖4的一侧设有一线性延伸的引导槽31,在本实施例中,引导槽31的延伸方向分别与处理盒10的安装方向L和处理盒的长度方向垂直,引导槽31在靠近感光鼓12的一端设有开口部311。
如图2至图4所示,鼓盒1还包括感光鼓驱动力联接件13,感光鼓驱动力联接件13一端和感光鼓12相连接,另一端可与成像设备主机内的驱动部件(未示出)相配合并从驱动部件接收驱动力。显影盒2还包括设在显影盒长度方向(即显影盒纵向)的第一纵向端部的显影辊驱动力联接件23、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22以及显影辊驱动力联接件23的轴承板24、齿轮护盖25,其中,显影辊驱动力联接件23的一端和显影辊22、送粉辊(图中未示出)连接,另一端可从成像设备的驱动部件接收驱动力,进而驱动显影辊22、送粉辊等旋转部件旋转。本实施例中,具有显影辊驱动力联接件23的处理盒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为处理盒10的第一端5,与第一端5相对的处理盒10的另一端为处理盒10的第二端6。齿轮护盖25位于第一端盖3和轴承板24之间,齿轮护盖25在处理盒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面与显影盒框架21固定连接并盖住显影辊齿轮(未示出)和送粉辊齿轮等,另一侧与第一端盖3的圆形的安装孔32连接,使得显影盒2可绕安装孔32的中心轴线转动。轴承板24位于齿轮护盖25和显影盒框架21之间,其固定安装在显影盒框架21的侧端上并可随显影盒框架21的转动而转动。
如图5所示,轴承板24在与处理盒的长度方向正交的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一连接槽241,齿轮护盖25在与显影盒长度方向正交的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二连接槽251、在沿着处理盒10的安装方向L的齿轮护盖25的底边252上形成U型槽2521。第一连接槽241和第二连接槽251彼此面对且相互平行;在处理盒10的长度方向上,在轴承板24靠近齿轮护盖25的一侧的表面上设有一支撑面243,支撑面243与轴承板24的侧面相互垂直且支撑面243从轴承板24的侧面沿处理盒10的长度方向向靠近齿轮护盖25的方向延伸。
如图3至图6所示,处理盒10还包括位于显影盒2长度方向(即显影盒纵向)的第一纵向端部的分离力接收构件7和弹性件8,本实施例中,分离力接收构件7安装在显影盒2上且位于轴承板24和齿轮护盖25之间,分离力接收构件7包括力接收部、止转部、滑动导向部以及力传递部,其中力接收部用于接收使得显影盒2从显影辊22和感光鼓12相接触的接触位置转动至显影辊22和感光鼓12相分离的分离位置的作用力,滑动导向部与引导槽31配合以引导分离力接收构件7沿预设的方向滑动,在分离力接收构件7沿引导槽31滑动时,力传递部可同步带动显影盒2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力接收部具有与引导槽3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力接收面7a。分离力接收构件7在处理盒1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侧面71和第二侧面72,其中第一侧面71面向齿轮护盖25,第二侧面72面向轴承板24,第一侧面71和第二侧面72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止转部为设置在第一侧面71上的第一凸部73,力传递部为设置在第二侧面72上的第二凸部75,滑动导向部为设置在第一侧面71上的第三凸部74,其中第一凸部73和第三凸部74在处理盒10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合。在处理盒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凸部73插入第二连接槽251中并与齿轮护盖25形成活动连接,第一凸部73与第二连接槽251的壁面相接触;第二凸部75插入第一连接槽241中并与轴承板24形成活动连接,第二凸部75与第一连接槽241的壁面相接触以能够在分离力接收构件7沿引导槽31滑动时同步带动显影盒2转动。第三凸部74穿过U型槽2521并与U型槽2521抵接,第三凸部74的端部设置在引导槽31内,以使得第三凸部74可沿引导槽31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部73具有与引导槽31相对准的初始位置,当显影盒10位于接触位置时,第一凸部73位于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由于第一凸部7未受引导槽31的限制且另一侧的第二凸部75与第一连接槽24活动连接,以使得分离力接收构件73能够绕第三凸部74转动;当显影盒10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转动时,第一凸部73从初始位置经开口部311进入引导槽31内,以阻止分离力接收构件7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部73可插入到引导槽31中,其可与第三凸部74一起起到引导分离力接收构件7沿引导槽31滑动的作用;此外,第一凸部73与第二连接槽251的壁面相接触,在分离力接收构件7沿引导槽31滑动时,其可与设置在另一侧的第二凸部75一起同步带动显影盒2转动。当然,第一凸部73可不与第二连接槽251的壁面接触并同步带动显影盒2转动,也即第一凸部73可不起到向显影盒2传递分离力的作用,而仅由第二凸部75向显影盒2传递分离力。
分离力接收构件7还设有一用于安装弹性件的容纳腔76,容纳腔76开口朝向轴承板24的支撑面243,容纳腔76的底面设有一安装凸起77,安装凸起77从容纳腔76的底面761向靠近轴承板24的支撑面243的方向凸出。处理盒10还包括对分离接收构件7具有弹性力的弹性件,弹性件可以是压缩弹簧亦可以是弹性海绵,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构件为一压缩弹簧8,压缩弹簧8套设在安装凸起77上,其一自由端位于容纳腔76内并抵压在容纳腔76的底面,另一端抵压在轴承板24的支撑面243上,压缩弹簧8处于被分离力接收构件7和支撑面243压缩的状态,其对分离力接收构件7具有弹性力,显影盒10处于接触位置时,分离力接收构件7在压缩弹簧8的作用下,第一凸部73保持在初始位置。压缩弹簧8配置成在分离力接收构件7受到沿处理盒的安装方向L的反方向的作用力时被进一步压缩,在外力消失时压缩弹簧8可弹性恢复而使得第一凸部73恢复至初始位置。
如图4至图6所示,在分离力接收构件7安装在处理盒上的状态下,分离力接收构件7的第一凸部73、第二凸部75、第三凸部74分别受到第二连接槽251、第一连接槽241以及第一端盖3的限制,避免分离力接收构件7脱离处理盒,使得分离力接收构件7处于保持在一初始状态。在处理盒10的组装过程中,可依次将轴承板24、分离力接收构件7以及齿轮护盖25安装在显影盒2上,具体的,可先将轴承板24固定安装在显影盒框架21上,再将安装有压缩弹簧8的分离力接收构件7的第二凸部75对准插入第一连接槽241,进一步地将齿轮护盖25安装在显影盒框架21上并使得分离力接收构件7的第一凸部73穿过第二连接槽251从而使得分离力接收构件7保持在轴承板24和齿轮护盖25之间,最后再安装第一端盖3,使得分离力接收构件7的第三凸部74插入第一端盖3上的引导槽31,第一凸部73对准引导槽31(即在显影盒2转动时第一凸部73可对准插入引导槽31)。可见此种结构的分离力接收构件7组装方便,可适用于自动化生产工艺。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处理盒10,其可拆卸地安装于具有分离构件101的成像设备(图中未示出)中。分离构件101在成像设备的控制下可沿水平的M和N方向移动,当分离构件101向M方向移动时,分离构件101可向处理盒10施加分离力。结合参考图5和图6,当处理盒10沿安装方向L安装至成像设备过程中,分离力接收构件7与分离构件101触碰,此时分离力接收构件7受到沿安装方向L的反方向的抵压力,由于的分离力接收构件7的第一凸部73处于与引导槽31相对准的初始位置,第一凸部73不受引导槽31限制。结合参考图7和图8,在分离构件101的力的作用下分离力接收构件7的第一凸部73和第二凸部75分别沿第二连接槽251和第一连接槽241滑动,第三凸部74的端部受到引导槽31的限制,使得分离力接收构件7绕第三凸部74转动,分离力接收构件7与分离构件101触碰的一侧克服压缩弹簧8的弹性力向显影盒2的内部缩进。结合参考图9,当分离构件101沿N方向移动,分离构件101的上端越过分离力接收构件7后,分离力接收构件7在压缩弹簧8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弹出。分离力接收构件7在与分离构件101触碰时分离力接收构件7绕第三凸部74向显影盒内部转动,避免了分离构件101沿N方向移动时与分离力接收构件7发生干涉;此外,分离力接收构件7在装机过程中存在与机器内部的部件发生碰撞的情形,分离力接收构件7在与分离构件101触碰时分离力接收构件7绕第三凸部74向显影盒内部转动,可起到缓冲碰撞的作用,避免分离力接收构件7损坏。
如图3至图5、图9至图11所示,在处理盒10处于在形成图像的工作状态时,显影盒2处于显影辊22与感光鼓12相互接触的接触位置。在清洁分离时,结合参考图10和图11,分离构件101沿M方向移动,分离构件101与受力面7a接触并向受力面7a施加分离力,使分离力接收构件7沿M方向滑动时第一凸部73和第二凸部75同步带动显影盒2相对鼓盒1旋转使得显影辊22和感光鼓12分离。具体的,在分离力接收构7接收来自分离构件101的分离力而滑动时,分离力接收构件7沿引导槽31滑动,由于第一凸部73和第二凸部75分别与与齿轮护盖25和轴承板24抵接,第一凸部73和第二凸部75同步推动显影盒2转动,分离力接收构件7的第一凸部73从初始位置经引导槽31的开口部311移动到与引导槽31滑接,防止分离力接收构件7发生转动。分离力接收构件7的第一凸部73和第三凸部74沿着滑槽31滑动同步带动显影盒2转动,使得显影辊22和感光鼓12分离,如图11所示,显影辊22与感光鼓12具有分离间隙e,显影盒2处于显影辊22与感光鼓12相分离的分离位置。在分离力接收构件7接收分离构件101的分离力而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凸部73与第二连接槽251、第二凸部75与第一连接槽241、第三凸部74与U型槽2521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分离力接收构件7的第一凸部73和第三凸部74插入到引导槽31与引导槽31滑动连接,因此在分离构件101推动处理盒10移动的过程中,分离力接收构件7可保持沿着M方向移动且不随显影盒框架21的转动而转动。当分离构件沿N方向移动时,分离力接收构件7在设置在显影盒2和鼓盒1的弹性部件(图中未出)的作用下,可沿引导槽31沿N方向滑动并回到初始状态,此时显影辊22和感光鼓12恢复接触。
可选择的,将分离力接收构件沿引导槽滑动的轨迹可以配置成在处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状态下,与分离构件的水平M和N方向平行亦可以配置成与水平M和N方向成一角度的方向,只要能够实现显影盒与感光鼓分离即可。可选择的,也可取消第一凸部,将第三凸部设置成与引导槽配合的块状体,其同样能够引导分离力接收构件沿引导槽滑动。可选择的,分离力接收构件上设置凸部与轴承板上的槽配合只是一个较佳的方案,若在分离力接收构件设置槽,在轴承板设置与分离力接收构件上的槽配合的凸部也同样可以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可选择的,力传递部(本实施例为第二凸部)还可与滑动导向部(本实施例为第三凸部)同侧设置,或在分离力接收构件的其它与显影盒接触的位置,只要能够同步带动显影盒转动即可。
与现有的处理盒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将与成像设备中的分离构件配合的分离力接收构件设置在显影盒上且分离力接收构件具有与显影盒接触的力传递部,该力传递部能够在分离力接收构件的力接收部接收分离构件的分离力时同步带动显影盒转动,同步使得显影辊和感光鼓能够分离,避免在清洁分离时出现延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分离力接收构件需要滑动一定距离与显影盒接触再进一步推动显影盒,其在清洁分离时容易出现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延迟,使得感光鼓清洁时间变短,从而容易出现感光鼓清洁不干净的情况。
分离力接收构件设置成沿引导槽滑动,其不随显影盒的转动而转动,能够使得分离力接收构件的力接收部与分离构件接触稳定,若分离力接收构件随着显影盒的转动而转动的情况下,则容易出现在显影盒转动过程中力接收面脱离分离构件的情况。
以上实施例只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及原理还有诸多变换,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该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因此,任何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处理盒,包括具有显影辊的显影盒、具有感光鼓的鼓盒、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显影盒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并能够在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相接触的接触位置以及所述显影辊与感光鼓相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转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盒的第一纵向端部安装有分离力接收构件,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包括力接收部、力传递部以及滑动导向部;其中,所述力接收部用于接收使得所述显影盒转动至所述分离位置的作用力,所述力传递部与所述显影盒活动连接;所述滑动导向部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可相对滑动地设置,当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盖滑动时,所述力传递部同步带动所述显影盒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盒的第一纵向端部具有第一连接槽,所述力传递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而与所述显影盒形成活动连接,且所述力传递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壁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槽形成在用于支撑所述显影辊的轴承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盖上形成有线性延伸的引导槽,所述滑动导向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引导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接收部具有与所述引导槽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力接收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还包括止转部,所述止转部具有与所述引导槽相对准的初始位置;当所述显影盒位于所述接触位置时,所述止转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且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能够绕所述滑动导向部转动;当所述显影盒从所述接触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转动时,所述止转部从所述初始位置进入所述引导槽内,以阻止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转动;
其中,所述显影盒和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显影盒处于所述接触位置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止转部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盒的第一纵向端部具有齿轮护盖,所述齿轮护盖上形成有第二连接槽,所述止转部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槽而与所述齿轮护盖形成活动连接,且所述止转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壁面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护盖上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与所述滑动导向部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显影盒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传递部和所述滑动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的同一侧或分别设置在所述分离力接收构件的相对两侧。
CN202021699458.8U 2020-08-15 2020-08-15 一种处理盒 Active CN212569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9458.8U CN212569435U (zh) 2020-08-15 2020-08-15 一种处理盒
EP21857626.2A EP4198637A1 (en) 2020-08-15 2021-08-16 Process cartridge
US18/041,486 US20230236540A1 (en) 2020-08-15 2021-08-16 Process cartridge
PCT/CN2021/112774 WO2022037532A1 (zh) 2020-08-15 2021-08-16 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9458.8U CN212569435U (zh) 2020-08-15 2020-08-15 一种处理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9435U true CN212569435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6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9458.8U Active CN212569435U (zh) 2020-08-15 2020-08-15 一种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943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12749B1 (en) 2020-06-30 2021-09-07 Jiangxi Yibo E-Tech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WO2022037532A1 (zh) * 2020-08-15 2022-02-24 珠海鼎龙汇通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4384778A (zh) * 2021-11-12 2022-04-22 珠海瑧挚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12749B1 (en) 2020-06-30 2021-09-07 Jiangxi Yibo E-Tech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WO2022037532A1 (zh) * 2020-08-15 2022-02-24 珠海鼎龙汇通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4384778A (zh) * 2021-11-12 2022-04-22 珠海瑧挚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69435U (zh) 一种处理盒
CN217034518U (zh) 处理盒
CN212569436U (zh) 一种处理盒
CN214375852U (zh) 显影盒
CN107621768B (zh) 处理盒及驱动组件
CN210776192U (zh) 处理盒
EP4198637A1 (en) Process cartridge
CN115061345A (zh) 处理盒
WO2019242485A1 (zh)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处理盒
CN210488238U (zh) 处理盒
CN213365266U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9191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18068582U (zh) 一种处理盒
CN219872140U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220651070U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543259U (zh) 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存储介质复位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15986905U (zh) 显影盒和处理盒
CN215181427U (zh) 处理盒
CN210666362U (zh) 处理盒
CN220252394U (zh) 一种显影装置
CN219658012U (zh) 显影盒和处理盒
CN219958076U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455673U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730640U (zh) 处理盒
CN220491185U (zh) 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