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8076U - 一种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8076U
CN219958076U CN202321340960.3U CN202321340960U CN219958076U CN 219958076 U CN219958076 U CN 219958076U CN 202321340960 U CN202321340960 U CN 202321340960U CN 219958076 U CN219958076 U CN 219958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ing
force
process cartridge
separating
receiv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409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颖豪
罗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409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8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8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8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处理盒,包括:鼓单元,可旋转地支撑有感光鼓;显影单元,可旋转地支撑有显影辊,显影辊沿第一方向延伸,显影辊与感光鼓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显影单元能够相对于鼓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分离件,活动设置于处理盒,用于接收分离力带动显影单元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分离件能够在接收施力件的分离力的工作位置和避让施力件的避让位置之间运动;分离件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运动时,分离件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的位置不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置有分离件的处理盒,实现在图像形成装置显影工作时感光鼓与显影辊接触,停止工作时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利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有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通过接触显影方法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接触显影方法通过在显影部件(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的状态下执行显影处理来形成图像,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辊在显影处理期间以预定压力朝向感光鼓推压,并且以预定压力与感光鼓的表面接触。处理盒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和能够作用在鼓上的处理装置(显影剂承载构件(显影辊))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设置在感光框架上,所述处理装置设置在显影框架上,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处理装置一体化构造为可拆卸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
在图像形成装置工作期间,显影辊接触并挤压感光鼓,使显影辊上的显影剂转移到形成特定静电潜像的感光鼓的表面从而完成显影过程,但当图像形成装置停止工作期间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时,承载在显影辊上的显影剂不必要地沉积到感光鼓,并且这样的显影剂沉积在记录材料上,其结果是记录材料的污染;以及由于感光鼓和显影辊彼此长时间摩擦,会加速显影辊和/或显影剂的劣化。无论是否在显影辊的表面上设置弹性层,都可能会出现上述问题。因此,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在图像形成装置停止工作期间使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以延长二者的使用寿命是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施力件,包括:
鼓单元,可旋转地支撑有感光鼓,所述感光鼓沿第一方向延伸;
显影单元,可旋转地支撑有显影辊,所述显影辊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显影辊与感光鼓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显影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鼓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
分离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处理盒,用于接收分离力带动所述显影单元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所述分离件能够在接收所述施力件的分离力的工作位置和避让所述施力件的避让位置之间运动;
所述分离件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分离件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的位置不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影单元的端部设有显影护盖,所述鼓单元的端部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位于所述显影护盖外侧且与所述显影护盖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显影单元相对所述鼓单元运动时,所述显影护盖相对于所述端盖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件转动设置于所述端盖,所述分离件具有力接收部和力施加部,所述显影护盖上设有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所述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位于所述力施加部的运动轨迹中,所述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在第二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分离件的转动轴线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所述施力件与所述力接收部接触并推动所述分离件从工作位置运动至避让位置,所述力施加部对所述第一受力部施加作用力,使所述显影单元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对所述分离件施加使其从避让位置复位至工作位置的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力件与所述力接收部接触并对其施加分离力使所述分离件运动,所述力施加部对所述第二受力部施加作用力,带动显影单元相对于所述鼓单元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影单元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分离件具有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的配合部,使得所述分离件能够沿滑槽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显影单元运动的可移动部件,所述可移动部件与所述分离件传动连接,所述可移动部件能够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按压机构的作用力运动,并带动所述分离件从避让位置运动至工作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移动部件转动或滑动设置于所述显影单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复位件,用于在第一按压机构的作用力撤去后,使所述可移动部件复位,所述可移动部件复位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分离件从工作位置运动至避让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设置于所述端盖,所述显影护盖上设有与所述保持机构相配合的凸起,使所述显影单元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持机构包括套筒、弹性件和抵接件,所述套筒安装于所述端盖,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抵接件安装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抵接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至少部分伸出到套筒外与所述凸起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置有分离件的处理盒,实现在图像形成装置显影工作时感光鼓与显影辊接触,停止工作时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感光鼓和显影辊长时间接触导致的感光鼓上沉积调色剂从而污染感光鼓、以及由于感光鼓和显影辊长时间摩擦加速显影辊和/或显影剂劣化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处理盒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处理盒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显影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保持结构和凸起配合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显影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保持结构和凸起配合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处理盒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处理盒的显影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处理盒的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处理盒的分离件处于工作位置、且显影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处理盒的分离件处于避让位置、且显影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处理盒的分离件处于工作位置、且显影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处理盒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安装到位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处理盒在图像形成装置停止显影工作时的配合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处理盒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处理盒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处理盒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可移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的配合示意图一;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的配合示意图二;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处理盒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安装到位的配合示意图一;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处理盒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安装到位的配合示意图二;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处理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处理盒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可移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显影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下说明中对于方位的描述规定为:
A1和A2方向为第一方向,A1所指方向为第一方向的正方向,A2方向所指为第一方向的负方向;
B1和B2方向为第二方向,B1所指方向第二方向的正方向,B2所指方向为第二方向的负方向;
C1和C2方向为第三方向,C1所指方向第三方向的正方向,C2所指方向为第三方向的负方向。
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互相交叉。
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例如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打印机型的传真机等。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处理盒包含感光鼓、用于显影形成于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等。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驱动头,驱动头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输至处理盒,使处理盒工作。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施力件910、第一按压机构920和托盘930。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盒,包括显影单元100、鼓单元200、驱动组件、保持机构、分离件。显影单元100包括显影框架110、显影辊、送粉辊、搅拌架和出粉刀,鼓单元200包括鼓框架210、端盖、感光鼓220和充电辊。处理盒大致呈长方体盒子状,其在第一方向(A1和A2方向)上具有长度,在第二方向(B1和B2方向)上具有宽度,在第三方向(C1和C2方向)上具有高度;处理盒在A1方向上的一端为驱动端,在A2方向上的一端为导电端,显影单元100和鼓单元200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由显影单元100朝向鼓单元200的方向为B1方向,处理盒沿着B1方向的一端为前端,由鼓单元200朝向显影单元100的方向为B2方向,沿着B2方向的一端为后端,处理盒沿着C1方向的一端为上端,沿着C2方向的一端为下端。
如图1和图2所示,显影框架110围成存储碳粉的粉仓,显影框架110大致为长条盒子形状,显影框架110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A1和A2方向)延伸,显影框架110在长度方向(A1和A2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侧轴承120和导电侧轴承,搅拌架、送粉辊和显影辊可旋转的支撑在显影框架110长度方向两端的驱动侧轴承120和导电侧轴承上,搅拌架、送粉辊和显影辊可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旋转,且搅拌架、送粉辊和显影辊的轴向均沿显影框架110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粉仓中的碳粉通过搅拌架搅拌,防止粉仓内的碳粉结块,同时也可以向送粉辊方向输送碳粉,送粉辊将碳粉输送到显影辊且被带电的显影辊吸附。
如图1和图2所示,鼓框架210也具有长度方向,其长度方向与显影框架110的长度方向一致(均沿A1和A2方向),鼓框架2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有端盖,分别为固定设置于鼓框架210在A1方向上的一端的驱动侧端盖230和固定设置于鼓框架210在A2方向上的一端的导电侧端盖240。感光鼓220可旋转的支撑在驱动侧端盖230和导电侧端盖240上,具体的,感光鼓220设置在鼓框架210在高度方向上的下端侧(C2方向一侧)。显影辊吸附的碳粉通过与感光鼓220之间的电势差将碳粉转移给感光鼓220,感光鼓220上的碳粉再经过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带转印后,在记录材料(如纸张)上形成图像。充电辊用于对感光鼓220表面充上均匀电荷,从而使感光鼓220能够吸附碳粉。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包括感光联轴器310、显影联轴器320、显影辊齿轮、送粉辊齿轮和搅拌架齿轮,驱动组件可以设置于处理盒在第一方向(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设置于显影单元100在长度方向上的同一端,优选为驱动端(A1方向一端)。感光联轴器310设置在感光鼓220在A1方向上的一端,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驱动头相啮合以接收驱动力,带动感光鼓220旋转。显影联轴器320、显影辊齿轮、送粉辊齿轮、搅拌架齿轮设置于驱动侧轴承120的外侧,具体的,驱动侧轴承120上设有用于支撑显影联轴器320的支撑孔,显影联轴器320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驱动头啮合并接收驱动力;显影辊齿轮套设在显影辊的轴伸出于驱动侧轴承120的一端,送粉辊齿轮套设在送粉辊的轴伸出于驱动侧轴承120的一端,搅拌架齿轮套设在搅拌架伸出于驱动侧轴承120的一端,显影辊齿轮、送粉辊齿轮和搅拌架齿轮直接或间接与显影联轴器320啮合,以使得显影联轴器320将接收到的驱动力传递,从而带动显影辊、送粉辊、搅拌架旋转。在第三方向上,显影联轴器320位于感光联轴器310的上方侧(C1方向一侧)。
如图1和图4所示,驱动侧轴承120外侧还设有显影护盖140,显影护盖140遮盖显影辊齿轮、送粉辊齿轮、搅拌架齿轮以及显影联轴器320的一部分,能够起到保护驱动组件的作用。具体的,显影护盖140上设有圆筒部,圆筒部沿远离显影框架110的一侧突出,圆筒部内部中空,其轴向沿显影框架110的长度方向延伸,显影联轴器320的一部分从圆筒部内部穿过伸出到显影护盖140外。
如图1和图2所示,导电侧端盖240罩设在导电侧轴承外侧,驱动侧端盖230罩设在显影护盖140外侧,沿处理盒的长度方向观察,驱动侧端盖230与显影护盖140至少部分重合。驱动侧端盖230和导电侧端盖240均分别遮盖鼓框架210和显影框架110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驱动侧端盖230与鼓框架210的端部固定连接。驱动侧端盖230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驱动侧端盖230安装在显影框架110和鼓框架210端部时,感光联轴器310的一部分通过第一通孔暴露,显影联轴器320的一部分通过第二通孔暴露,以便联轴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啮合接收驱动力。
图像形成装置工作的过程中,显影辊与感光鼓220需要抵紧接触,当图像形成装置不工作时,显影辊与感光鼓220需要分隔开一定距离,避免显影辊与感光鼓220长时间接触而导致感光鼓220被显影辊上附着的多余显影剂污染或者显影辊变形或者感光鼓220磨损等问题。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的鼓单元200和显影单元100被设置为能够相对运动,从而使显影辊和感光鼓220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工作时接触,不工作时分离。当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鼓单元200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托盘930部件抵接,鼓单元200不可移动,显影单元100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鼓单元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显影单元100在第一位置时,显影辊与感光鼓220接触;显影单元100在第二位置时,显影辊与感光鼓220分离。本实施例中,显影单元100的运动方式为以显影联轴器320的轴线为旋转中心摆动,即显影单元100位于第一位置时,显影单元100的下端靠近鼓单元200的下端,从而使显影辊能够与感光鼓220接触,此时,显影单元100的上端则是位于远离鼓单元200的位置;当显影单元100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显影单元100的下端向远离鼓单元200的方向摆动,带动显影辊与感光鼓220分离,此时,显影单元100的上端则向靠近鼓单元200的方向摆动。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处理盒还包括保持机构,用于使显影单元100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即使显影辊与感光鼓保持接触或分离状态。保持机构设置于驱动侧端盖230,显影护盖140上设有与保持机构相配合的凸起141,使显影单元100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具体的,驱动侧端盖230上设有容置部,容置部为通槽结构,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容置部的开口设置在B2方向的一端,保持机构安装在容置部内。保持机构包括套筒510、弹性件520和抵接件530,套筒510固定安装于驱动侧端盖230的容置部内,套筒510内部中空,且其在B2方向一端开口(即朝向显影护盖140的一端开口),弹性件520和抵接件530安装在套筒510内,抵接件530位于套筒510靠近其开口的一侧(即B2方向一侧),弹性件520被限定在抵接件530和套筒510的内底壁(在B1方向的内壁)之间,弹性件520的作用力使抵接件530至少一部分突出于套筒510的开口之外,并且抵接件530与显影护盖140上的凸起141相抵接,凸起141靠近显影护盖140朝向B1方向的一侧设置,凸起141在第三方向上大致位于显影护盖140的中部位置,即凸起141在第三方向上靠近显影单元100的旋转中心设置。抵接件530优选为球状构件,球状构件的表面与凸起141相抵接并且在弹性件520的作用力下抵紧凸起141,从而使显影单元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之前,为避免显影辊和感光鼓长时间接触,将显影单元100设置成处于第二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即施力使显影单元100的下端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B2方向)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凸起141推压抵接件530克服弹性件520的作用力向B1方向回缩,凸起141越过抵接件530向下运动,即凸起141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降低,凸起141越过后,抵接件530在弹性件520的作用力下再次向B2方向伸出,并抵接在凸起141的上方侧,使得显影单元100在外力撤去后在保持机构与凸起141的配合作用下保持在第二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保持分离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当处理盒进行显影工作时,显影辊与感光鼓需要紧密接触,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力使显影单元100相对于鼓单元200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即显影单元100的下端向靠近感光鼓的方向运动(沿B1方向运动),同时,凸起141向上运动推压抵接件530向B1方向回缩并越过抵接件530,凸起141越过后,抵接件530在弹性件520的作用力下再次伸出,并抵接在凸起141的下方侧,使得显影单元保持在第一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保持接触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处理盒还包括分离件400,通过分离件400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施力件910相配合,以实现在不进行显影工作时,显影辊与感光鼓220分离。
如图1、图2、图5、图7至图10所示,分离件400转动设置于驱动侧端盖230,分离件400能够在接收施力件910的分离力的工作位置和避让施力件910的避让位置(在避让位置时分离件400不能接收分离力)之间转动。分离件400包括杆部410、力接收部420和力施加部430,力接收部420和力施加部430设置在杆部410上,杆部410转动设置在驱动侧端盖230上,且杆部410的轴线作为分离件400的转动轴线,杆部410的延伸方向沿第三方向,即分离件400的转动轴线也沿第三方向,驱动侧端盖230上设有与杆部410转动配合的安装部233,安装部233可以是通孔或通槽,安装部23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杆部410安装在安装部233上时,其在第三方向上的下端(C2方向一端)突出于处理盒的下端,力接收部420设置在杆部410突出于处理盒下端的部分,力接收部420可以是板状或片状构件,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杆部410上。力施加部430设置在杆部410上且在第三方向上位于力接收部420的上方侧,力施加部430也为板状或片状构件,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杆部410上,优选的,力施加部430与力接收部420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重合。分离件400受力以杆部410为轴线转动时,力接收部420和力施加部430同步转动,即力接收部420和力施加部430远离杆部410的一端可朝B1方向或B2方向转动,其中,朝向B1方向可转动至避让位置,朝向B2方向可转动至工作位置。分离件400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运动时,分离件400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不变。
如图1、图2、图5、图8至图10所示,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复位件610,用于对分离件400施加使其从避让位置复位至工作位置的力。优选的,第一复位件610具有弹性,当分离件400转动至避让位置时,第一复位件610产生形变并储存弹性势能,第一复位件610形变恢复时弹性势能可带动分离件400转动复位至工作位置。优选的,第一复位件610为扭簧,其套设在驱动侧端盖230的安装部233上,扭簧的其中一臂抵接在驱动侧端盖230上,另一臂抵接在分离件400的力施加部430上,力施加部430上可以开设一凹槽431,供扭簧的另一臂插入并抵接,防止扭簧脱出。扭簧被构建成始终对分离件400施加朝向B2方向的力,使得分离件400在未受到其他外力作用下,保持在工作位置,此时分离件400的接收部和力施加部430远离杆部410的一端朝向显影框架,此状态也为分离件400的初始状态。可选择的,第一复位件610可以是压缩弹簧、拉伸弹簧、弹性橡胶、弹性海绵等其他弹性部件,还可以是其他采用非弹性方式的复位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6、图8至图10所示,显影护盖140上设有第一受力部142和第二受力部143,第一受力部142和第二受力部143位于力施加部430的运动轨迹中,第一受力部142和第二受力部143在第二方向上分别位于分离件400的转动轴线的两侧,其中第一受力部142位于分离件400的转动轴线的B1方向一侧,第二受力部143位于分离件400的转动轴线的B2方向一侧,第一受力部142和第二受力部143在第三方向上均靠近显影护盖140的下端设置,第一受力部142和第二受力部143均为突起,从显影护盖140背向显影框架110的表面朝向A1方向突出,第一受力部142和第二受力部143优选为圆柱状突起。
如图1、图2、图9和图11所示,在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施力件910与力接收部420接触并推动分离件400从工作位置运动至避让位置,力施加部430对第一受力部142施加作用力,使显影单元100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具体的,处理盒安装时,先将处理盒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托盘930上,再推动托盘930将处理盒移入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处理盒随着托盘930移动时,相对于施力件910沿B2方向移动,处于工作位置的分离件400的力接收部420与施力件910接触,施力件910对力接收部420的推压力,使分离件400从工作位置向B1方向转动至避让位置,避让施力件910,防止施力件910与分离件400碰撞造成损坏,分离件400运动至避让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复位件610产生形变,同时,分离件400的力施加部430与第一受力部142接触并对第一受力部142施加朝向B1方向的推压力,该推压力也作用于整个显影单元,使显影单元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同时,保持机构的抵接件530相对于凸起141从其上方侧移动到其下方侧,从而使显影单元保持鼓辊接触状态(即保持在第一位置)。
如图11至图13所示,施力件910上设有中空部911,中空部911为一凹槽结构,随着装机过程中处理盒向B2方向继续移动,分离件400的力接收部420相对于施力件910移动至中空部911内,施力件910对力接收部420的推压力消失,第一复位件610形变恢复,带动分离件400从避让位置向B2方向转动复位至工作位置,此时处理盒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安装到位。
如图12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开始进行显影工作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旋转,带动显影联轴器320和感光联轴器310旋转,施力件910向B1方向移动,与分离件400的力接收部420接触并带动分离件400向B1方向转动,此时处理盒已经处于鼓辊接触状态,因此显影单元100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如图10和图13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停止显影工作时,施力件910向B2方向移动,与力接收部420接触并带动分离件400向B2方向转动,在分离件400转动的过程中,力施加部430与第二受力部143接触并对第二受力部143施加朝向B2方向的推压力,该推压力也作用于显影单元100,使显影单元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同时,保持机构的抵接件530相对于凸起141从其下方侧移动至其上方侧,从而使显影单元100保持鼓辊分离状态(即保持在第二位置)。
本实施例的处理盒设置可转动的分离件400,实现在图像形成装置显影工作时感光鼓与显影辊接触,停止工作时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感光鼓和显影辊长时间接触导致的感光鼓上沉积调色剂从而污染感光鼓、以及由于感光鼓和显影辊长时间摩擦加速显影辊和/或显影剂劣化的技术问题。此外,在处理盒装机阶段,可转动的分离件400可在第二方向上转动以避让施力件910,分离件400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也可以防止施力件910与分离件400发生干涉造成损坏,能保证分离件400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二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处理盒,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分离件400的结构不同,处理盒还包括可移动部件700。
如图14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分离件400滑动设置在显影单元上,具体的,驱动侧轴承120在第三方向的下端处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121,分离件400上设有滑动设置于滑槽121内的配合部440,使得分离件400能够沿滑槽121在第一方向上滑动,分离件400可沿A1方向滑动至避让施力件910的避让位置,分离件400可以沿A2方向滑动至能够接收施力件910分离力的工作位置。
如图16和图17所示,分离件400包括力接收部420、配合部440和第一连接部450,力接收部420位于分离件400在第三方向的下端且突出于处理盒的下端,配合部440为一凸块状结构,在第三方向上位于力接收部420的上方侧,配合部440在分离件400上沿B1方向凸出,装配时,配合部440(凸块)嵌入到驱动侧轴承120的滑槽121内,将分离件400滑动设置在驱动侧轴承120上,第一连接部450设置在分离件400在B2方向上的一侧,第一连接部450为凸柱结构,用于与可移动部件700连接。
如图14至图16、图18所示,可移动部件700为大致为杆状件,可移动部件700能够相对于显影框架110运动,具体的,可移动部件700摆动设置于驱动侧轴承120与显影护盖140之间,可移动部件700包括转动部710、受压部720和第二连接部730。
如图16和图18所示,转动部710设置在可移动部件700在第三方向上大致中部的位置,转动部710可以是通孔结构,通孔的贯通方向大致沿第二方向,显影护盖140上可以设置转轴145,转轴145插入到转动部710内,使可移动部件700以转轴145为摆动中心摆动,即可移动部件700的摆动轴线沿第二方向,摆动时,可移动部件700在第三方向上的两端具有相反的摆动轨迹。
可选择的,转动部710可以是转轴,显影护盖140上设置于转轴相配合的通孔也可实现可移动部件700相对于显影框架110摆动运动。
如图15、图16和图18所示,可移动部件700在第三方向上的上端为受压部720,受压部720的至少一部分突出于驱动侧轴承120和显影护盖140的上端,使得在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时,受压部720能够被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第一按压机构920按压,进而使整个可移动部件700相对于显影框架110摆动。本实施例中,受压部720为相对于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倾斜的杆件。
如图18所示,可移动部件700在第三方向上的下端为第二连接部730,第二连接部730为孔或槽,其与分离件400上的第一连接部450(凸柱结构)相连接,可移动部件700与分离件400之间形成传动连接,即可移动部件700摆动时,可带动分离件400在避让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
在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之前,显影单元100处于第二位置(即鼓辊分离状态),分离件400处于避让位置,即分离件400在第一方向上处于远离显影框架110的一侧(A1方向一侧)。
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先将处理盒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托盘930上,再推动托盘930将处理盒移入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处理盒随着托盘930移动时,相对于施力件910沿B2方向移动,由于分离件400处于避让位置,力接收部420在A1方向上与施力件910是错开的,即力接收部420位于施力件910在A1方向一侧,两者不会形成干涉,处理盒随着托盘930移动到位后,沿第一方向观察,力接收部420处于施力件910的中空部911的投影范围内。
如图21和图22所示,处理盒移动到位后,关闭图像形成装置的门盖,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第一按压机构920下压可移动部件700的受压部720,受压部720受力后向A1、C2方向摆动,整个可移动部件700绕转动部710摆动,可移动部件700下端的第二连接部730则具有向A2、C1方向摆动的趋势,同样的,与第二连接部730传动连接的分离件400也具有向A2、C1方向运动的趋势,但由于分离件400被滑槽121限制了运动方向,分离件400仅沿着A2方向运动至工作位置,在第三方向上无移动分量。分离件400向A2方向移动,力接收部420进入到施力件910的中空部911内,到达能够接收施力件910的分离力的工作位置,此时处理盒显影前的准备状态完成。
如图15和图16所示,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复位件620,用于在第一按压机构920的作用力撤去后,使可移动部件700复位,可移动部件700复位的过程中带动分离件400从工作位置运动至避让位置。第二复位件620为拉簧,其一端连接在可移动部件700靠近受压部720的位置处,另一端连接在显影框架110上,可移动部件700和显影框架110上可以设置供拉簧连接的安装位。
当受压部720受第一按压机构920下压的力向A1、C2方向摆动时,第二复位件620被拉伸形变,可移动部件700带动分离件400从避让位置移动至工作位置,当第一按压机构920的力撤去后(如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门盖后),第二复位件620形变恢复,带动受压部720向A2、C1方向复位至初始位置,可移动部件700被带动摆动,带动分离件400沿滑槽121向A1方向滑动至避让位置,此后,可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处理盒。
可选择的,第二复位件620也可以是压缩弹簧、扭簧、弹性橡胶、弹性海绵等构件,也可以采用非弹力的方式使可移动部件700复位。
当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显影工作时,施力件910向B1方向移动,与分离件400的力接收部420接触对其施加朝向B1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也作用于整个显影单元100,使显影单元100相对于鼓单元200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可以进行显影工作。
当图像形成装置停止工作时,施力件910向B2方向移动,对分离件400的力接收部420施加朝向B2方向的作用力,使显影单元100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可移动部件700、分离件400、第二复位件620也可以设置在处理盒的导电端(A2方向一端),还可以同时设置在处理盒的驱动端和导电端。
本实施例的处理盒设有可移动的分离件400与施力件910配合,实现图像形成装置在显影工作时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不进行显影工作时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此外,分离件40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至避让位置能够在装机过程成避让施力件910,分离件400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也可以防止施力件910与分离件400发生干涉造成损坏,能保证分离件400的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的处理盒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又一种处理盒,与实施例二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分离件400和可移动部件700的结构不同。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分离件400滑动设置在驱动侧轴承120上,分离件400包括力接收部420、配合部440和斜槽部460,力接收部420与配合部440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二相同。
如图23至图25所示,斜槽部460位于力接收部420的上方侧,斜槽部460相对于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倾斜,斜槽部460从C1、A2侧向C2、A1侧倾斜。
如图23、图24、图26所示,可移动部件700滑动设置于驱动侧轴承120与显影护盖140之间,可移动部件700能够在第三方向上滑动,可以移动部件为杆状件或条状件,可移动部件700包括受压部720和第三连接部740。
如图23、图24、图26所示,受压部720设置在可移动部件700在第三方向上的上端,且至少部分突出于驱动侧轴承120和显影护盖140的上端。
如图24和图26所示,第三连接部740设置在可移动部件700的下端,第三连接部740为凸柱结构,其至少一部分嵌入到分离件400的斜槽部460内。
在处理盒未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之前,显影单元100处于第二位置(即鼓辊分离状态),分离件400处于避让位置,即分离件400在第一方向上处于远离显影框架110的一侧(A1方向一侧),第三连接部740位于斜槽部460靠近上端的位置处。
当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第一按压机构920下压受压部720时,使得整个可移动部件700相对于显影框架110向下移动,第三连接部740沿着斜槽部460移动并对斜槽部460施加推压力,使得分离件400具有向C2和A2方向运动的趋势,但由于分离件400被滑槽121限制了运动方向,分离件400仅沿着A2方向运动至工作位置,在第三方向上无移动分量。分离件400向A2方向移动,力接收部420进入到施力件910的中空部911内,到达能够接收施力件910的分离力的工作位置,此时处理盒显影前的准备状态完成。
如图23和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620设置在受压部720与显影护盖140之间,第二复位件620优选为压缩弹簧,受压部720被第一按压机构920压下时,第二复位件620被压缩形变,可移动部件700带动分离件400从避让位置移动至工作位置,当第一按压机构920的力撤去后(如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门盖后),第二复位件620形变恢复,带动受压部720向上复位至初始位置,可移动部件700向上移动,第三连接部740沿着斜槽部460移动并对斜槽部460施加推压力,使得分离件400具有向C1和A1方向运动的趋势,但由于分离件400被滑槽121限制了第三方向的运动,分离件400仅沿着A1方向移动至避让位置,此后,可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处理盒。
如图23、图24、图26和图27所示,可移动部件700上还可以设置被引导部750,显影护盖140上可以设置与被引导部750相配合的引导部144,被引导部750和引导部144中的一者为导槽,另一者为导柱,导槽可以设置为沿第三方向延伸,导柱可以是圆柱状凸柱,安装时,导柱插入到导槽内,能够对可移动部件700的运动起到引导和限制作用。
被引导部750和引导部144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被引导部750和引导部144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部件700和显影护盖140在第三方向的上下两端,位于可移动部件700上端的被引导部750为导槽,位于显影护盖140上端的引导部144为导柱;位于可移动部件700下端的被引导部750为导柱,位于显影护盖140下端的引导部144为导槽。
可选择的,也可以将可移动部件700上下两端的被引导部750均设置为导槽或导柱,显影护盖140上下两端的引导部144均设为导柱或导槽,只要能起到引导定位可移动部件700的移动的作用即可。
可选择的,被引导部750还可以设置于可移动部件700除上下两端外的其他位置,显影护盖140上的引导部144也适应性地调整位置使两者能够配合即可。
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显影工作时和停止工作时的鼓辊接触和鼓辊分离的过程与实施例二相同。
本实施例的处理盒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施力件,包括:
鼓单元,可旋转地支撑有感光鼓,所述感光鼓沿第一方向延伸;
显影单元,可旋转地支撑有显影辊,所述显影辊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显影辊与感光鼓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显影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鼓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
分离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处理盒,用于接收分离力带动所述显影单元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所述分离件能够在接收所述施力件的分离力的工作位置和避让所述施力件的避让位置之间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件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分离件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的位置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单元的端部设有显影护盖,所述鼓单元的端部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位于所述显影护盖外侧且与所述显影护盖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显影单元相对所述鼓单元运动时,所述显影护盖相对于所述端盖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件转动设置于所述端盖,所述分离件具有力接收部和力施加部,所述显影护盖上设有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所述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位于所述力施加部的运动轨迹中,所述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在第二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分离件的转动轴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所述施力件与所述力接收部接触并推动所述分离件从工作位置运动至避让位置,所述力施加部对所述第一受力部施加作用力,使所述显影单元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对所述分离件施加使其从避让位置复位至工作位置的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件与所述力接收部接触并对其施加分离力使所述分离件运动,所述力施加部对所述第二受力部施加作用力,带动显影单元相对于所述鼓单元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单元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分离件具有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的配合部,使得所述分离件能够沿滑槽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显影单元运动的可移动部件,所述可移动部件与所述分离件传动连接,所述可移动部件能够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按压机构的作用力运动,并带动所述分离件从避让位置运动至工作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转动或滑动设置于所述显影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复位件,用于在第一按压机构的作用力撤去后,使所述可移动部件复位,所述可移动部件复位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分离件从工作位置运动至避让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设置于所述端盖,所述显影护盖上设有与所述保持机构相配合的凸起,使所述显影单元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包括套筒、弹性件和抵接件,所述套筒安装于所述端盖,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抵接件安装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抵接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至少部分伸出到套筒外与所述凸起相抵接。
CN202321340960.3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处理盒 Active CN219958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0960.3U CN219958076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0960.3U CN219958076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处理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8076U true CN219958076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0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40960.3U Active CN219958076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8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48382A1 (en)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rocess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a process cartridge
WO2020200065A1 (zh)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CN109765773B (zh) 处理盒
CN212569435U (zh) 一种处理盒
CN212181259U (zh) 处理盒
CN210534540U (zh)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CN108762015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219958076U (zh) 一种处理盒
CN108021011B (zh) 一种显影盒、处理盒及电子成像装置
CN212675366U (zh)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CN220491185U (zh) 处理盒
CN220455673U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855448U (zh) 一种显影盒
CN112782956A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10488238U (zh) 处理盒
CN220691263U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962149U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543261U (zh) 一种处理盒
CN111413856B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220438759U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8255041B (zh) 处理盒以及处理盒的装机方法和取出方法
CN218974785U (zh) 一种处理盒
CN219872140U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10874045A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584559U (zh) 一种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