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1259U - 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1259U
CN212181259U CN202020884450.2U CN202020884450U CN212181259U CN 212181259 U CN212181259 U CN 212181259U CN 202020884450 U CN202020884450 U CN 202020884450U CN 212181259 U CN212181259 U CN 212181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rocess cartridge
force
movable
movab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844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成昌
刘录军
田伙林
闻艺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Tuojia Technology Co ltd
Zhongshan Sanrun Printing Suppl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Tuojia Technology Co ltd
Zhongshan Sanrun Printing Suppl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Tuojia Technology Co ltd, Zhongshan Sanrun Printing Suppl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Tuojia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1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125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31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190614A1/zh
Priority to EP21774990.2A priority patent/EP3985444A4/en
Priority to US17/489,618 priority patent/US11573523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5Pivotable subunit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以及可与施力部结合并接收施力部施加的作用力的活动件;在处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状态下,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可在相互靠近和相互分离的状态之间转换;活动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处理盒中;当活动件受到施力部施加的作用力时,活动件绕轴线转动或至少活动件上接收作用力的部分沿直线运动;在活动件的运动过程中,活动件迫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互分离,由于活动件是以可活动的方式被安装,即使处理盒发生跌落或者碰撞,由于活动件存在一定的活动量,因而可大幅减小活动件被折断的机会。

Description

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尤其涉及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处理盒包括相互结合的粉仓和废粉仓,粉仓用于容纳显影所需的碳粉,用于承载碳粉的显影件可旋转地被安装在粉仓中,废粉仓用于容纳显影产生的废粉,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件可旋转地被安装在废粉仓中,处理盒工作时,显影件与感光件接触,显影件承载的碳粉将感光件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
当处理盒不需工作时,为防止显影件与感光件长期接触导致显影件表面发生变形或者感光件表面被污染,处理盒还包括固定在粉仓中的受力部,相应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例如打印机内设置有用于向受力部施加作用力的施力部。当施力部与受力部接触并向受力部施加作用力时,粉仓相对于废粉仓旋转,二者相互远离,同时,显影件与感光件也分离,当处理盒需要工作时,施力部不再向受力部施加作用力,粉仓与废粉仓相互靠近,此时,显影件与感光件再次接触。
上述施力部向受力部施加作用力迫使粉仓与废粉仓相互远离的方式可达到感光件不会被污染的目的,然而,由于受力部是被固定安装在粉仓中,为保证受力部能够与施力部结合,所述受力部被设置的较为突出,当处理盒发生跌落,或者在运输过程中,一旦碰撞,所述受力部可能会被折断,从而造成显影件与感光件不能分离导致感光件被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其中可活动地设置有用于与施力部结合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被安装,即使处理盒发生跌落或者碰撞,由于活动件存在一定的活动量,因而可大幅减小活动件被折断的机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设置有施力部的成像设备中,处理盒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以及可与施力部结合并接收施力部施加的作用力的活动件;在处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状态下,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可在相互靠近和相互分离的状态之间转换;活动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处理盒中;当活动件受到施力部施加的作用力时,活动件绕轴线转动或至少活动件上接收作用力的部分沿直线运动;在活动件的运动过程中,活动件迫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互分离。
第一单元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中的显影件,第二单元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中的感光件,当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互靠近时,显影件和感光件接触,当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互分离时,显影件和感光件不接触,活动件被安装在第二单元。
优选的,活动件可活动地被安装在感光件上,活动件沿直线运动的方向与感光件和显影件接触时二者的中心连线平行。
优选的,活动件沿直线运动的方向与施力部运动的方向不平行。
具体的,活动件包括相互结合的安装部和作用部,其中,安装部用于将活动件安装在处理盒中,作用部用于与施力部结合,且作用部相对于安装部可移动。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的,在处理盒被安装至成像设备时,活动件的自由末端不与施力部相对。
进一步的,活动件包括与施力部结合的力接收面,当处理盒被安装至成像设备时,力接收面不面向上方。
优选的,处理盒还包括用于保持活动件位于预定的力接收位置的保持件。
第二单元中容纳有显影剂,第一单元中容纳有废显影剂,活动件被安装在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单元中的旋转件上。
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作用部的长度可变,具体的,作用部包括与安装部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至少之一可变形。
所述活动件以可转动或直线运动的活动方式被安装,即使处理盒发生跌落或者碰撞,由于活动件存在一定的活动量,因而可大幅减小活动件被折断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活动件与显影件结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活动件在与施力部未结合时,沿处理盒的纵向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6A和图6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活动件在与施力部结合时,沿处理盒的纵向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活动件、感光件、显影件之间相对运动的简化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处理盒倒置后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处理盒中粉仓的部分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处理盒中活动件的立体图。
图14A和图1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处理盒与施力部结合前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涉及的处理盒被安装至成像设备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涉及的活动件在与施力部结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涉及的活动件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涉及的处理盒与施力部结合前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定义处理盒1的长度方向为纵向X,宽度方向为横向Y,安装方向为竖向Z;下面结合图1和图2描述处理盒1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处理盒1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相互结合并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以及分别位于两个纵向末端的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通过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结合;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既可以分别以独立部件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作为粉仓3或废粉仓2的一部分的形式存在,进一步的,由第一端盖4指向第二端盖5的方向为+X方向,由粉仓3指向废粉仓2的方向为+Y方向。
结合图1和图2,第二单元3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第二单元壳体30、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单元壳体30中的显影件32、固定安装在第二单元壳体30的支架31以及可旋转地被支架31支撑的第一动力接收件33;所述第一动力接收件33穿过第二端盖5用于从外部接收驱动力,第二单元壳体30用于容纳碳粉,因而,第二单元3也可被认为是粉仓,第二单元壳体30也可被认为是粉仓壳体;显影件32被支架31可旋转地支撑,包括旋转轴321、包覆在旋转轴321圆周表面的覆盖层322、以及设置在旋转轴321一个纵向末端的动力接收部323,所述动力接收部323接收第一动力接收件33的驱动力而驱动显影件32旋转,覆盖层322沿旋转轴321的纵向方向延伸,且在纵向方向上,旋转轴321未全部被覆盖层322覆盖。
第一单元2包括用于容纳废显影剂的第一单元壳体20和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单元壳体20中的感光件21,进一步定义,定义处理盒1中未安装感光件的一端指向安装感光件的一端为+Z方向。第一单元壳体20用于容纳显影过程中产生的废粉,因而,第一单元2也可被称为废粉仓,第一单元壳体20也可被称为废粉仓壳体;感光件21包括感光圆筒211、位于感光圆筒211一个纵向末端的基部213以及安装在基部213上的第二动力接收件212,所述第二动力接收件212也穿过第二端盖5用于从外部接收驱动力,进而驱动感光圆筒211旋转;感光圆筒211的直径为f1,基部213的直径为f2,满足f1>f2。
同时,处理盒1还包括安装在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之间的压缩弹簧7,处理盒1工作时,第一动力接收件33和第二动力接收件212分别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接收驱动力以驱动显影件32和感光件21旋转,在压缩弹簧7提供的迫推力作用下,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相互靠近,感光件21和显影件32接触;处理盒1不工作时,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施力部9(如图6A所示)的作用下,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相对转动而分离,感光件21和显影件32脱离接触;当然,用于迫使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相互靠近的并不限于压缩弹簧7,例如,还可以是安装在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之间的拉簧,或安装在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之间的弹性橡胶。
所述第一动力接收件33和第二动力接收件212均穿过第二端盖5,在此将处理盒1中设置有第一动力接收件33和第二动力接收件212的一端称为驱动端,其纵向相对的另一端为非驱动端,因而,第一端盖4也可被称为非驱动端盖,第二端盖5也可被称为驱动端盖;从非驱动端盖4指向驱动端盖5的方向为+X方向,从第二单元3指向第一单元2的方向为+Y方向,处理盒1的安装方向为+Z方向;所述第二单元3和第一单元2均与驱动端盖5和非驱动端盖4结合,进而实现处理盒1的组装,其中,第一单元2、非驱动端盖4和驱动端盖5以固定安装的方式结合,三者不能相对移动,第二单元3相对于前述三者可移动,具体的移动方式为第二单元3与第一动力接收件33以同轴的方式旋转。
进一步的,处理盒1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活动件6,所述活动件6的至少一部分可在初始位置与终端位置之间移动,活动件6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单元2与第二单元3相互靠近,感光件21与显影件32接触,此时,活动件6不受外力处于可活动状态;活动件6接收到施力部9的作用力时,可从初始位置向终端位置移动,活动件6位于终端位置时,第一单元2与第二单元3相互分离,感光件21与显影件32脱离接触,此时,活动件6由于受到施力部9的作用力而处于不可活动状态;当施力部9的作用力撤销时,随着第二单元3回到与第一单元2相互靠近的位置,活动件6从终端位置回到初始位置,或者说,活动件6从不可活动状态回到可活动状态;活动件6可活动或不可活动均是指活动件6相对于其安装位置而言。
实施例一
[活动件]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
活动件6包括主体部61、与主体部61连接的受力部62以及与受力部62连接的迫推部63,活动件6通过主体部61可活动地设置在处理盒1中,受力部62用于接收施力部9的作用力,并将作用力传递至迫推部63,迫推部63用于在受力部62受到作用力时迫使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分离,并在作用在受力部62的作用力撤销后迫使活动件6从终端位置回到初始位置,或者说,迫使活动件6从不可活动状态回到可活动状态。
如图所示,主体部61中形成有用于与处理盒1的部件结合的结合部611,优选的,结合部611为具有相对的第一长轴末端612和第二长轴末端613的椭圆孔,其长轴的长度为h2,短轴的长度为h1;受力部62从主体部61突出,并形成有用于接收作用力的力接收面621;迫推部63为与受力部62连接并向着结合孔611的方向凹陷的凹槽,更优选的,迫推部63、结合部62和主体部61一体形成,因而,当活动件6位于初始位置时,活动件6整体可活动,当活动件6位于终端位置时,活动件6整体不可活动。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活动件与显影件结合的状态示意图。
如上所述,当受力部62受到作用力时,将迫使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分离,下面以活动件6与显影件32结合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盒1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动力接收部323上的显影齿轮324,用于接收驱动力,当活动件6受到作用力作用时,所述活动件6与位于显影齿轮324和覆盖层322之间的旋转轴321结合,通过迫推该旋转轴321,进而带动整个第二单元3旋转,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分离,最终实现显影件32与感光件21的分离。
当然,所述活动件6还可以与第二单元3中的其他部件结合,例如用于向显影件32供应碳粉的碳粉供应件34(图2所示),一般的,所述碳粉供应件类似显影件32的结构,也是在一旋转轴外表面包覆一层覆盖层,且在碳粉供应件的一个纵向末端安装有用于接收驱动力的碳粉供应件齿轮,不同的是,碳粉供应件34所包覆的材料与显影件32所包覆的材料不同,但二者所包覆的材料均具有弹性,在此将显影件32和碳粉供应件34统称为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包括旋转轴以及包覆在旋转轴圆周外表面的覆盖层,活动件6与该旋转轴结合,且活动件6与旋转轴结合的部位位于驱动齿轮(显影齿轮324与碳粉供应件齿轮的统称)与覆盖层之间。
进一步的,为防止活动件6在向旋转轴施加迫推力时,旋转轴从迫推部63滑脱,如图3所示,活动件6还包括与迫推部63相邻设置的耳部64,具体的,耳部64可被认为是从主体部61或迫推部63延伸而出的突起,优选的,沿结合孔61的短轴方向或者说处理盒1的安装方向,耳部64和受力部62分别位于迫推部62的两侧,更优选的,受力部62位于迫推部63的上方,耳部64位于迫推部63的下方,当迫推部63与旋转轴结合时,耳部64可以从旋转轴的下部将旋转轴支撑。
[活动件的运动过程]
图5A和图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活动件在与施力部未结合时,沿处理盒的纵向观察时的侧视图;图6A和图6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活动件在与施力部结合时,沿处理盒的纵向观察时的侧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活动件、感光件、显影件之间相对运动的简化状态示意图。
如图5A和图5B所示,活动件6位于初始位置,此时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相互靠近,显影件32与感光件21接触,活动件6未受到作用力作用,而保持与旋转轴处于可接触或不接触的活动状态,即使活动件6与旋转轴接触,活动件6也不会向旋转轴施加迫推力,力接收面621与位于处理盒1外部的施力部9相对。
如图6A和图6B所示,当施力部9沿M方向向着受力部62的方向运动并开始向力接收面621施加作用力时,活动件6/迫推部63向着第二单元3的方向移动,随着活动件6的移动,迫推部63开始向旋转轴施加作用力,通过旋转轴将作用力传递至支架31,再由支架31传递至第二单元壳体30,迫使第二单元3相对于第一单元2、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沿图5A中r所示方向旋转,第二单元3与第一单元2相互分离,最终显影件32与感光件21分离,二者之间形成间隙g,活动件6到达终端位置;在施力部9持续向着受力部62施加作用力的情况下,显影件32与感光件21保持相互分离状态,活动件6在作用力的作用下保持不可活动的状态,同时,位于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之间的压缩弹簧7被压缩。
当施加在受力部62的作用力撤销后,在压缩弹簧7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第二单元3再次相对于第一单元2、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沿与r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二单元3回到图5A和图5B所示与第一单元2相互靠近的状态,此时,显影件32与感光件21再次接触;随着第二单元3的旋转,活动件6的迫推部63被旋转轴迫推,并带动活动件6从终端位置向着初始位置移动;当显影件32回到与感光件21接触的位置时,活动件6从终端位置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活动件6再次处于可活动状态。
所述处理盒1是以倒置的方式被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即以图5A、图5B、图6A和图6B所示的状态为基准旋转180°,此时,+Z方向被称为下方,-Z方向被称为上方,感光件21的旋转轴线位于显影件32的旋转轴线的下方,力接收面621不面向上方,具体的,力接收面621面向+Y方向或+Z方向。
如图7所示,显影件32与感光件21在相互接触时,二者的中心连线为EF,活动件6在受到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后的运动方向与连线EF平行,也就是说,在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作用下,活动件6沿直线运动,施力部9沿M所示方向向受力部62施加作用力,连线EF与施力部9的运动方向所在的直线不平行,为防止施力部9在向受力部62施力时滑脱,活动件6还包括与力接收面621相邻设置的防脱面622,如图3、图5A和图6A所示,沿+Z方向,防脱面622位于力接收面621的下游,且防脱面622至少部分面向主体部61/-Z方向,因而,防脱面622相对于力接收面621形成一个勾面,施力部9从力接收面621的脱落被限制。
以上描述了活动件6在受到作用力以及作用力被撤销后的运动过程,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描述的受力部被固定安装在粉仓中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活动件6以可活动的方式被安装,因而,即使处理盒1受到碰撞或跌落,所述活动件6也不会轻易的被折断;此种安装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对处理盒1的结构做改动,直接利用现有感光件21的结构,将活动件6可活动地安装在基部213上,对于处理盒1的生产厂家而言,此种方式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物流仓储成本和组装成本,并保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1与常规处理盒在生产时的良好衔接。
优选的,活动件6可活动地被安装在感光件21的基部213上,且活动件6的运动方向与显影件32和感光件21接触时二者的中心连线EF平行,因而,在感光件21的圆周方向上不必为活动件6的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处理盒1的结构得以简化,且显影件32与感光件21相互分离所需的作用力最小,有利于减小施力部9的负载,进而降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功耗。
进一步的,结合图5A和图7,在活动件6迫推第二单元3旋转的过程中,活动件6与旋转轴的接触点由P点运动至Q点,在活动件6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连线EF平行的情况下,P点和Q点分别位于连线EF的两侧,活动件6不会对旋转轴施加向着处理盒1的+Z方向的力,因而,显影件32与第二单元壳体30之间的密封状态得以保持;同样的,由于活动件6不会相对于感光件21旋转,因而,活动件6也不会对第一单元壳体20的密封状态造成影响。
继续如图7所示,活动件6可活动地被安装在感光件21的基部213上,因此,活动件6的椭圆形结合孔611的尺寸与感光件21的尺寸满足如下关系:
结合孔611长轴的长度h2大于感光圆筒211的直径f1;
结合孔611短轴的长度h1大于基部213的直径f2,但小于感光圆筒211的直径f1;
通过将结合孔611的尺寸限定在上述范围,可有效确保活动件6以可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基部213上,且不会对感光圆筒211的工作造成影响。
具体到本实施例,当活动件6位于初始位置时,显影件32与感光件21接触,感光件21的基部213更靠近活动件结合孔611的第二长轴末端613;如图7中长虚线所示,当活动件6位于终端位置时,显影件32与感光件21分离,感光件21的基部213更靠近活动件结合孔的第一长轴末端612。
如图7所示,活动件6位于初始位置时,迫推部63与旋转轴321在P点结合,活动件6位于终端位置时,迫推部63与旋转轴321在Q点结合。尤其是活动件6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当活动件6被施力部9施力而迫推旋转轴321时,所述旋转轴321可能会从迫推部63的底部(沿+Z方向,位于迫推部63上游的位置)滑脱,造成第一单元2(感光件21)和第二单元3(显影件32)分离失败,而当活动件6设置有耳部64时,所述耳部64可从旋转轴321的底部对旋转轴321进行支撑,从而有效防止旋转轴321从迫推部63滑脱的现象产生。
进一步如图7所示,由于活动件6的运动方向与连线EF平行,因而,当活动件6到达终端位置时,沿+Z方向,活动件6与旋转轴321的结合点Q比上述P点更远离耳部64。
实施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部件采用相同的编号。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活动件6不再设置防脱面622,力接收面621被设置成为光面,活动件6还包括与力接收面621结合的摩擦件623。优选的,摩擦件623为可以产生较大摩擦力的部件,例如砂纸、海绵等,且摩擦件623以粘贴的方式与力接收面621结合。
当施力部9向力接收面621运动时,施力部9将与摩擦件623结合,通过施力部9与摩擦件623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防止施力部9与活动件6脱离接触。
实施例三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部件采用相同的编号。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活动件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涉及的活动件的区别主要在于活动件6的结合部611不再呈椭圆形,而是为具有直径r1的圆形,并满足,直径r1介于感光圆筒211的直径f1与基部213的直径f2之间,具体为:f2<r1<f1,此实施例中,活动件6不再沿直线运动,而是绕结合部611的圆心做圆周运动;沿处理盒1的安装方向,耳部64和受力部62分别位于迫推部63的两侧。
同样的,本实施例涉及的活动件依然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活动件的功能,即活动件6在受到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前处于活动状态,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相互靠近,感光件21和显影件32接触;活动件在被施力部9施加作用力后处于不可活动状态,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相互分离,感光件21和显影件32脱离接触。
实施例四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
如上所述,活动件6一体形成,然而,实际中,主体部61还可以与受力部62和迫推部63分体形成,参考图3,活动件6可被认为包括分体设置的安装部6a和作用部6b,其中,安装部6a对应上述主体部61,用于使得活动件6与处理盒的其他部件结合,作用部6b对应上述受力部62、迫推部63至少之一,当施力部9施加作用力时,作用部6b向处理盒的相应部件作用,使得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相互分离,同时,感光件21和显影件32脱离接触。
优选的,作用部6b相对于安装部6a可移动,当作用部6b受到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时,作用部6b的运动方向所在的直线与上述连线EF平行,因而,活动件6整体的活动量更大,当处理盒1发生跌落或者碰撞时,更有利于防止活动件6被折断。
对于作用部6b相对于安装部6a可移动的活动件6,其安装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安装部6a本身被可活动地安装,当活动件6位于初始位置时,安装部6a和作用部6b均可活动,当活动件6位于终端位置时,安装部6a可活动,作用部6b不可活动;如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安装部6a为椭圆的情形,以及如实施例三中安装部6a为圆形,且满足:f2<r1<f1的情形。
二、安装部6a本身被固定地安装,当活动件6位于初始位置时,安装部6a不可活动,作用部6b可活动,当活动件6位于终端位置时,安装部6a和作用部6b均不可活动;此时,无论安装部6a为椭圆还是圆形,处理盒中与安装部6a结合的部件总是与安装部6a匹配,使得安装部6a可被固定安装。
对于上述第二种安装方式,作用部6b未接收到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时,作用部6b位于可活动的初始位置;作用部6b接收到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时,作用部6b相对于安装部6a移动,在施力部9的进一步作用下,作用部6b迫使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相互分离,同时,感光件21和显影件32脱离接触,此时,作用部6b位于不可活动的终端位置;当施力部9不再向作用部6b施加作用力时,作用部6b从不可活动的终端位置回到可活动的初始位置。
此种方式中,作用部6b和安装部6a之间可采用弹性连接、齿条连接、磁性连接、轨道连接等连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如图10所示,安装部6a和作用部6b之间由弹性件6c连接,使得二者可相对移动,进一步的,安装部6a还设置有导槽6e,作用部6b还设置有突起6d,突起6d可在导槽6e内滑动,因而,安装部6a和作用部6b的相对运动轨迹可被精确控制。
实施例五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针对活动件6的安装位置做进一步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思路,所述活动件6的安装位置并不被限定在感光件21上,只要活动件6能够接收到来自施力部9的作用力,并将接收到的作用力施加至第二单元3,迫使第二单元3可相对于第一单元2旋转而分离,最终使得显影件32与感光件21分离,例如活动件6可以以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第一单元2的壳体20、感光件21、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5、第二单元的壳体30、显影件32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
例如,当活动件6可活动地被安装在处理盒1中的其他部件或者壳体上时,具体的,在第一单元壳体20中设置一个用于与结合部611结合的被结合部,或者在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5中设置所述被结合部,若采用此种方式,则需要对现有处理盒1的结构进行改动,虽然不利于处理盒1的生产衔接,还会增加上述各种成本,但对于解决背景技术中面临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涉及的技术方案仍然有效。
实施例六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处理盒倒置后的示意图。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活动件6(作用部6b)具有末端面624,在处理盒1被安装至成像设备时,末端面624与施力部9相对,并将施力部9压迫至缩回位置,然而,在处理盒1不工作时,施力部9还需要向力接收面622施加作用力迫使显影件32与感光件21分离,因此,施力部9需要沿与所述M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一段距离以不再被末端面624压迫,很明显,在需要将显影件32和感光件21分离时,施力部9首先需要沿M方向运动较长的距离才能够向力接收面622施加作用力,总体而言,施力部9的运动过程较为复杂,成像设备的结构不够简化。
为此,本实施例涉及的活动件6仍以至少部分可活动的方式被安装,且其结构被进一步优化,在有效防止因处理盒1受到碰撞或跌落导致活动件6被折断的同时,还可简化施力部9的运动过程,从而简化成像设备的结构。
当处理盒1被安装至成像设备时,相对于显影件32的旋转轴线,感光件21的旋转轴线位于下方,活动件6用于与施力部9结合的力接收面6b1不面向上方,优选的,力接收面6b1面向+Z和+Y方向,如此,施力部9可顺利的与力接收面6b1接触。
沿Z方向,活动件6的自由末端6h不与施力部9相对,而是力接收面6b1与施力部9相对,因而,处理盒1沿Z方向被安装和取出的过程中,施力部9不必伸缩,也不需要沿与M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避免与处理盒1干涉,只需沿着M所示方向移动以向活动件6施加作用力以及与M所示方向相反方向移动以与活动件6脱离接触即可,成像设备的结构得以简化。更优选的,当处理盒1向+Z方向运动时,自由末端6h位于施力部9的-Y方向,不仅活动件6不会与施力部9干涉,而且当处理盒1不工作时,施力部9沿M所示方向移动即可与活动件6结合,当处理盒1工作时,施力部9沿与M所示方向相反方向移动至处理盒1向+Z方向运动之前的位置即可,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施力部9的运动距离,本实施例中的施力部9的运动距离更小。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处理盒中粉仓的部分部件分解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处理盒中活动件的立体图。
粉仓3还包括与第二端盖5同侧安装的支架31、动力接收件33、显影件齿轮324和供应件齿轮341,其中,动力接收件33同时与显影件齿轮324和供应件齿轮341啮合,动力接收件将从外部接收到的驱动力通过显影件齿轮324和供应件齿轮341传递至显影件32和供应件34,以驱动显影件32和供应件34旋转;动力接收件33、显影件32和供应件34均被支架31支撑,显影件齿轮324和供应件齿轮341分别固定安装在显影件32和供应件34的纵向末端。
相应的,粉仓3中设置有用于与活动件6结合的传递部,当活动件6接收到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时,活动件6通过传递部将作用力传递至粉仓3,进而迫使粉仓3与废粉仓2分离。具体的,传递部可以是设置在支架31上的传递面311,也可以是设置在粉仓壳体30上的传递面。
可选的,粉仓3还包括设置在支架+X方向的护盖35,该护盖35用于防止所述动力接收件33、显影件齿轮324和供应件齿轮341脱落,传递部还可以是设置在护盖35上的传递面351,优选的,传递面311/351设置为斜面,如图14A所示,传递面311/351向着-Y和+Z方向倾斜,或者说,沿-Y方向,传递面311/351逐渐远离显影件32。
所述传递面311/351的设置,可使得活动件6与粉仓3的结合更平滑,活动件6的磨损得以降低,因而,传递面311/351非必需设置;当不设置所述传递面311/351时,活动件6直接与粉仓3的对应位置结合,同样可将作用力传递至粉仓3,达到迫使显影件32和感光件21相互分离的目的。
如上所述,活动件6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6a和作用部6b,所述安装部6a用于将活动件6安装,例如,活动件6通过安装部6a被安装在废粉仓2中,或者被安装在第一端盖4上,或者被安装在第二端盖5上,下文中,以活动件6通过安装部6a被安装在废粉仓2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的,活动件6通过安装部6a被安装在感光件21上,作用部6b从安装部6a突出形成,优选的,安装部6a形成有用于与感光件21结合的圆611,作用部6b为从安装部6a突出形成的平板,安装部6a被安装后,作用部6b可随着安装部6a转动。如图11所示,当活动件6被安装至感光件21时,二者呈同心布置,作用部6b的一个面形成为用于与施力部9结合的力接收面6b1,所述力接收面6b1可以为光面,也可以是在光面上贴附的摩擦件,以增大与施力部9结合时的摩擦力,当作用部6b接收到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时,安装部6a绕感光件21的旋转轴线转动,作用部6b将作用力传递至传递部。
更进一步的,活动件6还设置有限制件6f,用于限制活动件6的旋转,防止在极端情况下,作用部6b(力接收面6b1)不能到达预定的位置;优选的,限制件6f为从安装部6a径向向外突出的突起,可变换的,限制件6f还可以是从安装部6f沿其旋转轴线向外突出的突起。
图14A和图14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与施力部结合前后的状态示意图。
为使得处理盒1的状态变化能够更清楚的展现,图14A和图14B中的废粉仓2仅保留了感光件21和活动件6。处理盒1工作时,如图14A所示,显影件32表面和感光件21表面接触,此时,施力部9不与活动件6的作用部6b接触,作用部6b与传递部接触或不接触。
处理盒1不工作时,如图14B所示,施力部9沿M所示方向逐渐靠近力接收面6b1,当施力部9开始压迫力接收面6b1而施加作用力时,作用部6b带动安装部6a绕感光件21的旋转轴线转动,位于作用部6b上与力接收面6b1相对的一个面与传递面311/351接触,作用力被传递至粉仓3,最终,粉仓3绕轴线L沿r所示方向转动而与废粉仓2分离,同时,显影件32与感光件21也相互分离。
当处理盒1需再次开始工作时,施力部9沿与M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而解除对力接收面6b1的压迫,在位于粉仓3和废粉仓2之间的弹性件7作用下,粉仓3沿与r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而回到与废粉仓2相互靠近的位置,此时,显影件32也回到与感光件21相互接触的位置。
当活动件6被安装在第二端盖5时,例如第二端盖5上设置有用于与安装部6a配合的配合部,当安装部6a设置有圆611时,配合部为从第二端盖5突出的圆柱,安装部6a套接在圆柱上。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相同的部件将采用相同的编号,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活动件6的结构,如图11所示,作用部6b包括从安装部6a突出的第一突出部6g1以及从第一突出部突出的第二突出部6g2,其中第一突出部6g1具有第一力接收面6b1,第二突出部6g2具有第二力接收面6b2。
当处理盒1如图11所示倒置放置时,第一力接收面6b1和第二力接收面6b2均不面向上方,具体的,第一力接收面6b1面向下方,第二力接收面6b2面向+Y方向,即第二力接收面6b2与处理盒1的上下方向(竖直方向)平行;同样的,沿Z方向,活动件6的自由末端6h(第二突出部6g2的自由末端)不与施力部9相对,且当处理盒1沿+Z方向运动时,自由末端6h位于施力部9的-Y方向,因而,施力部9不必伸缩,也不需要沿与M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避免与处理盒1干涉,只需沿着M所示方向移动以向活动件6施加作用力以及与M所示方向相反方向移动以与活动件6脱离接触即可,成像设备的结构得以简化,且相对于现有施力部9的运动距离,本实施例中的施力部9的运动距离更小。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相同的部件将采用相同的编号,由于活动件6可绕其旋转轴线转动,因而,当施力部9向着活动件6(作用部6b)运动时,活动件6(作用部6b)位于预定的力接收位置。优选的,活动件6一直保持与粉仓3结合,如图11所示,处理盒1还包括用于保持作用部6b(力接收面6b1)位于预定的力接收位置的保持件36。
如图所示,保持件36位于活动件6与粉仓3(粉仓壳体30)之间或位于活动件6与废粉仓2(废粉仓壳体20)之间,优选的,保持件36为弹性件,例如压缩弹簧、拉簧、弹性橡胶等,预定的力接收位置为作用部6b与传递部接触的位置,一旦施力部9开始与作用部6b接触,即可将作用力传递至粉仓3;同时,在处理盒1沿+Z方向运动时,作用部6b被保持在预定的力接收位置还可有效防止活动件6与施力部9之间产生干涉。
进一步的,限制件6f用于限制活动件6的旋转,因而,限制件6f也可以被认为是保持件36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将限制件6f布置成,当处理盒1被安装时,活动件6被保持在作用部6b位于预定的力接收位置。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将采用相同的编号,以上描述了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以独立部件的形式存在,粉仓3和废粉仓2通过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结合起来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将对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的变形方式进行描述,即第一端盖4被分解为分别与粉仓3和废粉仓2结合的两个子端盖,第二端盖5也被分成分别与粉仓3和废粉仓2结合的两个子端盖的形式,此时,第一端盖4分别与粉仓3和废粉仓2结合的子端盖将分别成为粉仓3的一部分和废粉仓2的一部分,相应的,第二端盖5分别与粉仓3和废粉仓2结合的子端盖将分别成为粉仓3的一部分和废粉仓2的一部分。
本实施例中,粉仓3和废粉仓2依然通过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结合,具体的,粉仓3和废粉仓2通过第一端盖4的两个子端盖以及第二端盖5的两个子端盖结合,其结合方式优选为销钉结合,因而,粉仓3和废粉仓2可相对转动。可选的,第二端盖5与粉仓结合的子端盖可与护盖35等同,二者择一即可。
本实施例中,活动件6可被安装在废粉仓壳体20、第一端盖4与废粉仓结合的子端盖、第二端盖5与废粉仓结合的子端盖、感光件其中之一上。
如图11所示,处理盒1还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废粉仓壳体20中的充电件22,所述充电件22与感光件21接触,用于为感光件21表面充电,可选的,活动件6的安装部6a也可被安装在充电件22上。进一步的,由于感光件21和充电件22均以可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废粉仓壳体20中,因而,感光件21和充电件22可被统称为旋转件,活动件6的安装部6a被安装在废粉仓2中的旋转件上。
实施例十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涉及的处理盒被安装至成像设备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涉及的活动件在与施力部结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活动件6的结构改进进行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将采用相同的编号。
对于安装有实施例六涉及的活动件6的处理盒1,实践中,发明人发现施力部9在向力接收面6b1施加作用力的过程中,可能会越过自由末端6h而造成与力接收面6b1脱离结合,为此,将作用部6b延伸的更长是常用的方法,然而,作用部6b被延长后,当处理盒1被安装至成像设备时,活动件的自由末端6b可能会与成像设备中的导轨10干涉,如图14B中虚线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活动件6的作用部6b被设置成长度可变,以克服伸长后的作用部6b与导轨10干涉的缺陷。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活动件6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6a和作用部6b,安装部6a用于将活动件6安装至相应的部件,作用部6b从安装部6a向外延伸,用于与成像设备中的施力部9结合,并接收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迫使显影件32和感光件21相互分离,或者说迫使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相互分离。
作用部6b包括与安装部6a连接的第一部分6m以及与第一部分6m连接的第二部分6n,所述第一部分6m和第二部分6n至少之一可变形,进而使得作用部6b的长度s可变;此处作用部6b的长度s是指沿作用部6b的延伸方向测量,从作用部6b与安装部6a的连接处开始直至活动件的自由末端6h的长度。
其中,第一部分6m和第二部分6n一体形成,第一部分6m形成有力接收面6b1,第二部分6n可变形,具体的,第二部分6n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弯折部6p、阻挡面6n1和压迫面6n2,如图16中虚线所示,处理盒1被安装时,所述力接收面6b1、阻挡面6n1和压迫面6n2均不面向上方,活动件自由末端6h与导轨10接触,在处理盒1的重力挤压下,弯折部6p发生弹性变形,活动件6与导轨10的干涉消失,处理盒1可以顺利的被安装,此时,活动件6位于不可活动的初始位置。
如图17所示,图中仅示出了感光件21、活动件6和施力部9,当施力部9开始与作用部6b结合时,一旦施力部9越过力接收面6b1,施力部9将开始与第二部分6n接触,直至施力部9与阻挡面6n1抵接,即活动件6开始从初始位置向终端位置移动,具体的,活动件6绕旋转轴线转动。在此过程中,施力部9挤压弯折部6p,由于第一部分6m已经与传递面351/311抵接,因而,第二部分6n将随着弯折部6p沿图17中k所示方向转动,当阻挡面6n1与施力部9抵接时,第二部分6n停止转动,施力部9也停止移动,此时,活动件6到达终端位置,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还可通过压迫面6n2向第二单元3传递,最终,第二单元3沿图14A中r所示方向转动,第一单元2与第二单元3相互分离,同时,感光件21与显影件32相互分离。当施力部9沿与M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消失,在弹性件7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第二单元3通过传递面351/311迫推活动件6复位,即活动件6从终端位置回到初始位置,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再次回到相互靠近的位置,感光件21与显影件32也再次接触。
在实现作用部6b的长度s可变且作用部6b一体形成的前提下,本实施例还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第一部分6m和第二部分6n的位置互换,进一步的,弯折部6p与安装部6a连接,或者弯折部6p由弹性材料代替等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实施例十一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针对实施例十中的作用部6b做变换,其中,作用部6b分体形成,并仍然包括第一部分6m和第二部分6n,但沿作用部6b的延伸方向,第一部分6m和第二部分6n可相对伸缩,如图18所示,第一部分6m与安装部6a固定连接,第二部分6n可相对于第一部分6m伸缩,因而,沿作用部6b的延伸方向,其长度s可变。
同样的,安装有本实施例涉及的活动件6的处理盒1被安装至成像设备后,活动件的自由末端6h与导轨10产生干涉,在处理盒1自身重力作用下,第二部分6n向第一部分6m内部缩回,使得处理盒1可被顺利的安装,此时,形成在第一部分6m上的力接收面6b1以及形成在第二部分6n上的阻挡面6n1均不面向上方。
当施力部9开始与作用部6b接触时,安装部6a开始绕其结合部611的中心转动,第一部分6m与力接收面6b1相对的面开始迫推传递面351/311,进而使得第二单元3相对于第一单元2转动而相互分离,同时,感光件21和显影件32也相互分离。
当施力部9不再与作用部6b接触时,在弹性件7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第二单元3迫使活动件6绕相反方向转动而复位,同时,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再次相互靠近,感光件21和显影件32也再次接触。
实施例十二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涉及的活动件的立体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涉及的活动件的部件分解示意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涉及的处理盒与施力部结合前的状态示意图。
根据实际测试情况,本实施例涉及的活动件进一步进行了改进,如图19所示,活动件6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6a和作用部6b,安装部通过结合部611被安装,作用部6b用于与施力部9结合并接收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迫使第一单元2和第二单元3相互分离;所述作用部6b相对于安装部6a可移动,具体的,作用部6b可相对于安装部6a伸缩,因而,沿作用部6b的延伸方向,其长度可变。
如图20所示,安装部6a设置有安装孔6a1,作用部6b包括相互连接的作用块6b5和导引块6b6,导引块6b6被安装孔6a1容纳,并在可安装孔6a1中运动,作用块6b5形成有力接收面6b1和力输出面6b3,其中,力接收面6b1用于接收施力部9施加的作用力,力输出面6b3将作用力传递至粉仓上的传递面351/311。
为防止导引块6b6从安装孔6a1中滑出,活动件6通过销钉结合的方式达到该目的,进一步参考图20,安装部6a设置销钉孔6a2,导引块6b6上设置长条孔6a7,销钉(未示出)同时穿过销钉孔6a2和长条孔6a7,进而防止作用部6b与安装部6a脱离结合。
如图21所示,为更清楚显示处理盒1中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结构,隐藏了第一单元壳体20和第二端盖5。处理盒1被安装至成像设备后,所述力接收面6b1、力输出面6b3和传递面311不面向上方,优选的,力接收面6b1和传递面311面向+Y方向,或者说面向与施力部9运动方向M相反的方向,力输出面6b3面向-Y方向,或者说面向与施力部9运动方向M相同的方向,因而,当施力部9运动至力接收面6b1时,二者可更顺利的结合。
当施力部9向力接收面6b1施加作用力时,作用部6b开始沿M所示方向运动,由于作用部6b在导引块6b6和安装孔6a1的作用下可实现长度可变,因而,作用部6b可随着施力部9的运动而运动,在此过程中,安装部6a可不受作用部6b的运动影响而保持稳定;进一步的,即使施力部9的行程过长,作用部6b受到销钉的限制而不能继续沿M所示方向运动,但作用部6b可随着安装部6a绕轴线转动,而不会出现作用部6b与安装部6a脱离结合的不利结果。
进一步的,在活动件6受到施力部9的过程中,为防止活动件6发生摆动导致运行不稳定,如图19和图20所示,活动件6还包括设置安装部6a上的限位柱6i,所述限位柱6i用于与处理盒1中活动件6之外的部件抵接,例如限位柱6i与第二端盖5抵接;更进一步的,力输出面6b3和传递面311被设置成相互配合的弧面,因而,即使作用部6b发生偏摆,活动件6最终也能稳定的将作用力传递至第二单元3。
如上所述,活动件6的至少一部分以可活动的方式被安装,即使处理盒1发生跌落或者碰撞,由于活动件6存在一定的活动量,因而可大幅减小活动件6被折断的机会。

Claims (11)

1.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设置有施力部的成像设备中,处理盒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以及可与施力部结合并接收施力部施加的作用力的活动件;
在处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状态下,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可在相互靠近和相互分离的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
活动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处理盒中;
当活动件受到施力部施加的作用力时,活动件绕轴线转动或至少活动件上接收作用力的部分沿直线运动;
在活动件的运动过程中,活动件迫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互分离;
活动件包括相互结合的安装部和作用部,其中,安装部用于将活动件安装在处理盒中,作用部用于与施力部结合,且作用部相对于安装部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第一单元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中的显影件,第二单元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中的感光件,当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互靠近时,显影件和感光件接触,当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互分离时,显影件和感光件不接触,活动件被安装在第二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活动件可活动地被安装在感光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活动件沿直线运动的方向与感光件和显影件接触时二者的中心连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活动件沿直线运动的方向与施力部运动的方向不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处理盒被安装至成像设备时,活动件的自由末端不与施力部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活动件包括与施力部结合的力接收面,当处理盒被安装至成像设备时,力接收面不面向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处理盒还包括用于保持活动件位于预定的力接收位置的保持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第二单元中容纳有显影剂,第一单元中容纳有废显影剂,活动件被安装在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单元中的旋转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作用部的长度可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作用部包括与安装部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至少之一可变形。
CN202020884450.2U 2019-03-31 2020-05-22 处理盒 Active CN212181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83114 WO2021190614A1 (zh) 2020-03-27 2021-03-26 处理盒
EP21774990.2A EP3985444A4 (en) 2020-03-27 2021-03-26 PROCESSING CARTRIDGE
US17/489,618 US11573523B2 (en) 2019-03-31 2021-09-29 Processing cartridg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6614.7 2020-03-27
CN2020204266147 2020-03-27
CN2020205715406 2020-04-16
CN202020571540 2020-04-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1259U true CN212181259U (zh) 2020-12-18

Family

ID=7149250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84450.2U Active CN212181259U (zh) 2019-03-31 2020-05-22 处理盒
CN202010442624.4A Pending CN111413857A (zh) 2020-03-27 2020-05-22 处理盒
CN202110322724.8A Pending CN114326348A (zh) 2020-03-27 2021-03-26 处理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2624.4A Pending CN111413857A (zh) 2020-03-27 2020-05-22 处理盒
CN202110322724.8A Pending CN114326348A (zh) 2020-03-27 2021-03-26 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985444A4 (zh)
CN (3) CN212181259U (zh)
WO (1) WO202119061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12749B1 (en) 2020-06-30 2021-09-07 Jiangxi Yibo E-Tech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WO2021190614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US11573523B2 (en) 2019-03-31 2023-02-07 Topjet Technology Co., Ltd Processing cartri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7499B2 (ja) * 2003-01-17 2009-0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弾性部材、弾性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量産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280770B2 (ja) *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78B2 (ja) *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24694B2 (ja) * 2007-09-20 2010-08-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保護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8064872A1 (zh) * 2016-10-06 2018-04-12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机构和处理盒
CN206369915U (zh) * 2016-12-24 2017-08-01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单元以及包含该显影单元的处理盒
JP2019159043A (ja) * 2018-03-12 2019-09-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機構、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12181259U (zh) * 2020-03-27 2020-12-18 中山市三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210534540U (zh) * 2019-03-31 2020-05-15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CN110161824B (zh) * 2019-03-31 2022-10-14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CN212675366U (zh) * 2019-03-31 2021-03-09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CN209707915U (zh) * 2019-04-13 2019-11-29 中山源鹏电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0161825A (zh) * 2019-06-03 2019-08-23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0850698A (zh) * 2019-11-28 2020-02-2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73523B2 (en) 2019-03-31 2023-02-07 Topjet Technology Co., Ltd Processing cartridge
WO2021190614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4326348A (zh) * 2020-03-27 2022-04-12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US11112749B1 (en) 2020-06-30 2021-09-07 Jiangxi Yibo E-Tech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3857A (zh) 2020-07-14
EP3985444A1 (en) 2022-04-20
CN114326348A (zh) 2022-04-12
EP3985444A4 (en) 2023-07-19
WO2021190614A1 (zh)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81259U (zh) 处理盒
CN107918266B (zh) 带有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US6351620B1 (en)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guide projection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US7865115B2 (en)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rocess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a process cartridge
CN111190333B (zh)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CN210534540U (zh)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CN212675366U (zh)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US6366746B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electric energy supply part for applying developing bias voltage
CN211015028U (zh) 一种处理盒
CN114077175A (zh) 一种显影盒、鼓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US11573523B2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CN210514944U (zh) 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CN110727186A (zh) 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CN111413856B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210514945U (zh) 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CN220855457U (zh) 一种处理盒
CN113608420A (zh) 处理盒
CN108614404B (zh) 处理盒
CN220252394U (zh) 一种显影装置
CN219958076U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271737U (zh) 显影盒
CN217484706U (zh) 一种显影盒
CN220491185U (zh) 处理盒
CN220855448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9715934U (zh) 显影盒和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