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2015B -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2015B
CN108762015B CN201810941483.3A CN201810941483A CN108762015B CN 108762015 B CN108762015 B CN 108762015B CN 201810941483 A CN201810941483 A CN 201810941483A CN 108762015 B CN108762015 B CN 108762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receiving
force
receiving head
ejector ro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14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2015A (zh
Inventor
杨晓锋
何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414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20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2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2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2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2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4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on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其中,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传递齿轮、旋转力接收头、顶杆机构和旋转力传递件。传递齿轮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朝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旋转力接收头与传递齿轮连接度用于接收旋转驱动力,旋转力接收头与传递齿轮在传递齿轮的轴向上相对固定。顶杆机构包括顶杆和轴向复位件,顶杆具有受力部,受力部在外力作用下带动顶杆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移动。旋转力传递件与顶杆连接,顶杆带动旋转力传递件在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接合的位置和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轴向复位件驱动顶杆复位。该旋转力传递组件能够提高落机的顺畅性。

Description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的处理盒及其旋转力传递组件与辊。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把图像形成于打印介质如纸张上的设备,包括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一体机等,通常包括主机及可拆卸地安装于主机内的处理盒。其中,处理盒上设置有旋转元件和接收打印机等主机提供的旋转驱动力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旋转元件至少包括显影元件、感光鼓、充电元件中的一种,处理盒安装至主机之后,旋转力传递组件与主机的传动轴配合并接收驱动机构提供的旋转力,进而带动旋转元件转动。
公布号为CN102067042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处理盒,现其旋转力传递组件采用圆球式万向节。这种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从齿轮中脱出,或者偏离方向,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这种现象更易出现,此外,圆球式万向节结构比较难与主机的传动轴啮合,从而造成圆球式万向节的传输功能丧失或工作不稳定。为了使圆球式万向节能够与主机的驱动机构配合,通常需要设置扭簧及限位件来对其进行定位,这便增加了零部件的数量,使处理盒的结构复杂化。
另外,现有的另外一种处理盒,其旋转力传递组件具有伸缩功能,即旋转力传递组件的旋转力接收头可沿着感光鼓的轴线往复移动,移动到第一位置时,驱动头与打印机的传动轴啮合,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驱动头与打印机的传动轴脱离。但这种联结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将处理盒的驱动头与打印机的传动轴进行联结及脱离的过程不够顺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落机顺畅性,保证处理盒的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成像装置的驱动轴准确联接,同时旋转力传递组件与驱动轴易于脱离的旋转力传递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的辊。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辊的处理盒。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传递齿轮、旋转力接收头、顶杆机构和旋转力传递件。传递齿轮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朝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旋转力接收头与传递齿轮连接度用于接收旋转驱动力,旋转力接收头与传递齿轮在传递齿轮的轴向上相对固定。顶杆机构包括顶杆和轴向复位件,顶杆具有受力部,受力部在外力作用下带动顶杆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移动。旋转力传递件与顶杆连接,顶杆带动旋转力传递件在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接合的位置和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轴向复位件驱动顶杆复位。
由上述方案可见,处理盒装机时,初始状态下,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分离,并且旋转力传递件可以相对于传递齿轮在周向上自由转动,通过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与打印机传动轴抵接后可以转动避让以便实现顺畅就位,接着,通过顶杆的受力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旋转力传递件向远离传动轴一侧移动,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接触,从而驱动传动齿轮转动实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将处理盒从打印机中取出时,顶杆与传动轴分离,并且顶杆在轴向复位件的作用下向靠近传动轴一侧移动,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分离并且旋转力传递件可以相对于传递齿轮在周向上自由转动,从而容易实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与打印机传动轴的脱离,使处理盒从打印机中顺畅取出。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顶杆连接并向受力部施加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且背向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的作用力。
由此可见,驱动机构用于向受力部施加作用力,从而推动顶杆移动,从而实现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的接合。
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机构位于顶杆远离旋转力接收头的一端,驱动机构包括推杆和弹性复位件,推杆垂直于顶杆设置,推杆包括受力端和施力端,受力端接受外力,施力端推动顶杆移动。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施力端具有导向槽和引导部,顶杆位于导向槽中并与引导部邻接,引导部包括推出面、缩进面以及连接于推出面和缩进面之间的连接面,推出面和缩进面在顶杆的轴向上具有高度差。
由此可见,通过推出面和缩进面之间的高度差使得顶杆实现在平行于顶杆轴向的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使得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接触,从而驱动传动齿轮转动实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顶杆包括杆部和接地销钉,接地销钉位于杆部远离旋转力接收头的一端,接地销钉位于导向槽中并与引导部邻接。
由此可见,当旋转力接收组件安装到感光鼓上时,接地销钉可同时实现感光鼓的定位和接地功能。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驱动机构位于顶杆靠近旋转力接收头的一端,驱动机构包括拨杆,拨杆包括受力端和施力端,受力端接受外力,施力端推动顶杆移动。拨杆可绕着垂直于拨杆延伸方向的旋转轴旋转,旋转轴位于受力端和施力端之间,施力端套设在顶杆上。
由此可见,拨杆的受力端接收打印机的门盖的作用力后,拨杆绕着旋转轴转动,同时,施力端推动顶杆移动,从而带动旋转力传递件向远离传动轴一侧移动,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接触,从而驱动传动齿轮转动实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接收头的一端具有凸爪,顶杆机构还包括受力杆,受力杆固定在顶杆上并在顶杆的径向上从顶杆的侧壁向外延伸,受力杆位于顶杆上靠近凸爪处,旋转力接收头上开设有两个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开口,两个第一导向开口在旋转力接收头的周壁上径向相对设置,受力杆的两端分别从两个第一导向开口伸出,受力杆可沿着第一导向开口的延伸方向移动,施力端位于凸爪与受力杆之间。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旋转力传递件包括输出臂,输出臂固定在顶杆上并在顶杆的径向上从顶杆的侧壁向外延伸。旋转力接收头的侧壁上开设有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延伸的第二导向开口,输出臂穿过第二导向开口并可沿着第二导向开口的延伸方向移动。
由此可见,第二导向开口的两端部用于限制输出臂在旋转力接收头轴向上的位移,保证输出臂能够与输入臂接合和分离。
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轴向限位件,轴向限位件在旋转力接收头的径向上从旋转力接收头的侧壁向外延伸,轴向限位件位于传递齿轮外部并与传递齿轮的端壁邻接。
由此可见,轴向限位件用于保证旋转力接收头与传递齿轮在传递齿轮的轴向上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方案是,轴向复位件为弹性件,弹性件套设在旋转力接收头外,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在输出臂上,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在传递齿轮的端壁上。
由此可见,弹性件在旋转力接收头与打印机的传动轴分离时,向顶杆施加作用力,使顶杆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输出臂与输入臂分离。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顶杆与旋转力接收头同轴设置,旋转力传递件与顶杆铰接,旋转力传递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旋转力传递件以顶杆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旋转力传递件包括相互铰接的连杆和输出臂,连杆倾斜设置,连杆的第一端与顶杆铰接,连杆的第二端与输出臂铰接,输出臂可在传递齿轮的端壁上沿着传递齿轮的径向移动,输出臂可与输入臂接合或分离。
由此可见,处理盒装机时,顶杆与传动轴抵接后向远离传动轴一侧移动,输出臂在连杆的推力作用下沿着传递齿轮的径向向靠近输入臂的方向移动并与输入臂接触,从而驱动传动齿轮转动实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将处理盒从打印机中取出时,顶杆与传动轴分离,并且顶杆在轴向复位件的作用下向靠近传动轴一侧移动,从而连杆带动输出臂沿着传递齿轮的径向向靠近传递齿轮的轴线的方向移动,输出臂与输入臂分离并且旋转力传递件可以相对于传递齿轮在周向上自由转动,从而容易实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与打印机传动轴的脱离,使处理盒从打印机中顺畅取出。
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接收头的固定端开设有贯穿旋转力接收头的径向的活动槽,连杆位于活动槽中并可在活动槽中移动。
由此可见,活动槽可对连杆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同时,便于实现驱动力的传递。
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轴向限位件,轴向限位件包括顶盖和限位凸起,顶盖位于传递齿轮靠近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限位凸起设置在容纳腔的内壁上并朝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旋转力接收头的固定端位于顶盖与限位凸起之间。
由此可见,顶盖和限位凸起的设置可防止旋转力传递组件在传递齿轮的轴向上相对于传递齿轮移动。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轴向复位件为弹性件,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在顶杆的端部,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在传递齿轮的端壁上。
由此可见,弹性件在处理盒的旋转力接收头与打印机的传动轴分离时,为顶杆提供作用力,从而使得与顶杆连接的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分离,使处理盒从打印机中顺畅取出。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辊,辊包括辊体及安装在辊体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旋转力传递组件为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
为实现上述再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处理盒包括盒体以及可旋转地支承于盒体两端壁之间的辊,辊包括辊体及安装在辊体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旋转力传递组件为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转角限制组件,转角限制组件包括扭簧和轴承板,轴承板安装在盒体上靠近旋转力传递组件一侧,轴承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扭簧包括簧圈和两个扭臂,旋转力接收头夹持在两个扭臂之间,两个扭臂的端部伸入导向槽中,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柱,簧圈套设在定位柱上。
由此可见,旋转力接收头夹持在两个扭臂之间,两个扭臂的端部伸入导向槽中,从而实现对旋转力接收头旋转角度的控制,以便于将处理盒安装到打印机时,旋转力接收头能够顺畅地与传动轴接合。
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接收头靠近凸爪端的位置上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由自旋转力接收头的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起构成,扭簧设置在限位环远离凸爪端的一侧,扭簧与限位环邻接。
由此可见,限位环和扭臂联合作用,能够在传递齿轮的轴向上限制旋转力接收头位置,防止旋转力接收头在传递齿轮的轴向上移动,而影响旋转力传递组件功能的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打印机的传动轴啮合后的状态图。
图7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中旋转力接收头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打印机的传动头配合的第一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打印机的传动头配合的第二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打印机的传动头配合的第三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机构以及端盖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机构以及端盖的结构分解图。
图16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中推杆施力端的结构图。
图17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中推杆的施力端与顶杆的受力部在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分离状态下的位置关系图。
图18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中推杆的施力端与顶杆的受力部在旋转力传递件与输入臂接合状态下的位置关系图。
图19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21是本发明处理盒第四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五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图。
图23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五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五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25是本发明处理盒第六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处理盒第六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主要针对本发明处理盒,由于本发明处理盒采用了本发明旋转力传递组件与辊,在处理盒实施例的说明中已包含对旋转力传递组件实施例与辊实施例的说明。
处理盒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处理盒包括盒体10以及可旋转地支承于盒体10两端壁之间的辊,辊包括辊体及安装在辊体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1。本实施例中的辊是感光鼓,在其他实施例中辊也可以为显影辊或送粉辊等。旋转力传递组件1用于与打印机的传动轴100(图6示)联结而接收旋转力,并将接收的旋转力传递给鼓筒与其他旋转件。
参见图2至图4,旋转力传递组件1包括传递齿轮11、旋转力接收头12、顶杆机构13、旋转力传递件14、转角限制组件15和轴向限位件。
如图4和图5所示,传递齿轮11的外形大致为圆柱形,位于传递齿轮11的径向外壁上设有斜齿轮110,用于将传递齿轮11接收的旋转力传递给其他旋转件。传递齿轮11设有在其一轴向端敞口的容纳腔111,另一轴向端的端壁114上形成有与容纳腔111连通的定位孔113,容纳腔1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对朝传递齿轮11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112,输入臂112在平行于传递齿轮11的轴向上位于容纳腔111的内壁的中部。旋转力接收头12安装在容纳腔111内,旋转力接收头12用于接收打印机的传动轴100传输的旋转驱动力,旋转力接收头12与传递齿轮11在传递齿轮11的轴向上相对固定。
旋转力接收头12包括杆部123和位于杆部123的一个轴向端的凸爪124。杆部123为中空结构,旋转力接收头12具有凸爪124的一端为凸爪端,远离凸爪124的一端为固定端。杆部123自凸爪端至固定端依次具有颈部1231、限位环1232、被夹持部1236、盖部1233、主体部1234和固定部1235,限位环1232和盖部1233均由自旋转力接收头12的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起构成,盖部1233靠近凸爪端且覆盖在传递齿轮11的敞口侧。固定部1235穿过定位孔113并伸出传递齿轮11外,主体部1234的直径大于固定部1235的直径。
轴向限位件包括限位轴161,限位轴161贯穿并固定在旋转力接收头12的固定部1235上,限位轴161在旋转力接收头12的径向上从旋转力接收头12的侧壁向外延伸,限位轴161位于传递齿轮11外部且限位轴161与传递齿轮11的端壁114的外表面邻接。由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主体部1234的直径大于固定部1235的直径,因此在主体部1234与固定部1235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阶,该台阶与传递齿轮11的端壁114的内表面邻接,因此,限位轴161与台阶配合限制旋转力接收头12在传递齿轮11轴向上的位移,使得旋转力接收头12在传递齿轮11的轴向上与传递齿轮11相对固定。
参见图5,转角限制组件15包括扭簧151和轴承板152,扭簧151位于限位环1232和盖部1233之间并与限位环1232邻接,扭簧包括簧圈和两个扭臂,旋转力接收头12的被夹持部1236夹持在两个扭臂之间,且两个扭臂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环1232的直径。轴承板152安装在盒体的一端壁上且位于靠近旋转力传递组件1一侧,轴承板152上开设有导向槽1521,扭簧151的两个扭臂的端部伸入该导向槽1521中,导向槽1521的侧壁1522和侧壁1523构成扭臂在其转动的周向上的限位,盒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柱101,簧圈套设在定位柱101上。因此,扭簧151起到限制旋转力接收头12转动角度的作用。
顶杆机构13包括顶杆131和轴向复位件,本实施例中,顶杆131、旋转力接收头12以及传递齿轮11同轴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顶杆131也可以与旋转力接收头12平行设置。顶杆131穿设在旋转力接收头12的杆部123中,顶杆131的一端具有受力部,受力部可从旋转力接收头12的凸爪端伸出,该受力部接受打印机的传动轴100对其施加的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且背向旋转力接收头12的凸爪端的作用力(如图4中箭头F所示方向)后,带动顶杆131沿着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移动并带动旋转力传递件14在旋转力传递件14与输入臂112接合的位置和旋转力传递件14与输入臂112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本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件14与输入臂112接合的位置是指旋转力传递件14在顶杆131轴线的投影与输入臂112在顶杆131轴线的投影相重合的位置;旋转力传递件14与输入臂112分离的位置指旋转力传递件14在顶杆131轴线的投影与输入臂112在顶杆131轴线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隙的位置。
旋转力传递件14包括输出臂141,输出臂141固定在顶杆131上并在顶杆131的径向上从顶杆131的侧壁向外延伸。旋转力接收头12的侧壁上开设有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延伸的导向开口121,输出臂141穿过导向开口121并可沿着导向开口121的延伸方向移动。
轴向复位件在传动轴100释放对顶杆131的受力部的作用力后,用于驱动顶杆131复位。轴向复位件为弹性件,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132。弹簧132套设在旋转力接收头12外,弹簧132的第一端抵接在输出臂141上,弹簧132的第二端抵接在传递齿轮11的端壁114上。
参见图6,下面对本实施例中处理盒的装机和取出过程作如下描述。
处理盒的装机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处理盒装入打印机后,顶杆131向远离传动轴100一侧移动,同时,顶杆131带动输出臂141移动并向弹簧132施加作用力,弹簧132受力压缩。
在输出臂141移动至与输入臂112接合的位置之前,输出臂141在顶杆131轴线的投影与输入臂112在顶杆131轴线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隙,旋转力接收头12相对于传递齿轮11在周向上自由转动,扭簧151限制了旋转力接收头12在周向上转动的角度,从而当凸爪124与打印机的传动轴100发生抵碰干涉时,旋转力接收头12转动一定角度进行避让,从而使得旋转力接收头12能够顺畅地与打印机的传动轴100接合,保证了处理盒落机的顺畅性。
接着,顶杆131带动输出臂141移动至输出臂141与输入臂112等高的位置,也即输出臂141与输入臂112接合的位置上,此时,在传递齿轮11的周向上,输出臂141于输入臂112的位置处与输入臂112抵靠接触。
处理盒安装到打印机以后,旋转力接收头12接收传动轴100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后通过输入臂112传递给传递齿轮11,从而驱动传递齿轮11转动。
处理盒从打印机中取出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当处理盒中的碳粉打印完后,需要从打印机中取出,拉出处理盒时,由于顶杆131与打印机的传动轴100分离,顶杆131在弹簧132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沿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线方向从旋转力接收头12的端部伸出,同时,输出臂141与输入臂112分离,输出臂141在传递齿轮11内部可以空转,当继续拉动处理盒时,旋转力接收头12可以自由转动一定角度,同时扭簧151限制了旋转力接收头12在周向上转动的角度,从而使处理盒的旋转力接收头12与打印机的传动轴100完全脱离,使得处理盒能够顺畅地取出。
此外,顶杆也可以设置在旋转力接收头的外部,并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线呈基本平行设置。
处理盒第二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参见图7至图9,旋转力传递件24与顶杆231铰接,旋转力传递件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旋转力传递件24以顶杆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旋转力传递件24包括相互铰接的连杆241和输出臂242,连杆241倾斜设置,连杆241的第一端与顶杆231铰接,连杆241的第二端与输出臂242铰接,输出臂242可在传递齿轮21的端壁上沿着传递齿轮21的径向移动,输出臂242能够与输入臂212接合或分离。本实施例中,输出臂242与输入臂212接合的位置是指输出臂242上到顶杆231的轴线最远的距离大于输入臂212上到顶杆231的轴线最近的距离时,输出臂242所处的位置;输出臂242与输入臂212接合的位置是指输出臂242上到顶杆231的轴线最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输入臂212上到顶杆231的轴线最近的距离时,输出臂242所处的位置。
旋转力接收头22的固定端开设有贯穿旋转力接收头22的径向的活动槽221,连杆241位于活动槽221中并可在活动槽221中移动。
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轴向限位件,轴向限位件包括顶盖261和限位凸起262,顶盖261位于传递齿轮21的敞口侧,也即位于传递齿轮21靠近旋转力接收头22的凸爪端。容纳腔211平行于传递齿轮21轴向上内壁设有朝传递齿轮21的径向中心延伸的凸条(未图示),顶盖261的周壁上设有与凸条相配合的卡槽2611,卡槽2611与凸条之间形成卡扣卡槽配合,从而将顶盖261固定在传递齿轮21上。
限位凸起262设置在容纳腔211的内壁上并朝传递齿轮21的径向中心延伸,旋转力接收头22的固定端具有固定部222,固定部222位于顶盖261与限位凸起262之间,顶盖261和限位凸起262配合限制旋转力接收头22在传递齿轮21轴向上的位移,使得旋转力接收头22在传递齿轮21的轴向上与传递齿轮21相对固定。
传递齿轮21的封闭侧设置有底盖214,所述底盖214可以与传递齿轮21一体成型,也可以与传递齿轮21分体成型。底盖214靠近容纳腔21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弹簧安装槽2141,作为轴向复位件的弹簧232位于弹簧安装槽2141中,且弹簧232的第一端抵接在顶杆231的端部,弹簧232的第二端抵接在弹簧安装槽2414的底壁上。
参见图10至图12,下面对本实施例中处理盒的装机和取出过程作如下描述。
处理盒的装机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处理盒装入打印机后,顶杆231向远离传动轴200一侧移动,并向弹簧232施加作用力,弹簧232受力压缩。同时,顶杆231带动连杆241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臂242沿着传递齿轮21的径向向靠近输入臂212一侧移动。
在输出臂242移动至与输入臂212接合的位置之前,输出臂242上距离顶杆231的轴线最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输入臂212上距离顶杆231的轴线最近的距离,旋转力接收头22相对于传递齿轮21在周向上自由转动,扭簧(未图示)限制了旋转力接收头22在周向上转动的角度,从而当凸爪224与打印机的传动轴200发生抵碰干涉时,旋转力接收头22转动一定角度进行避让,从而使得旋转力接收头22能够顺畅地与打印机的传动轴200接合,保证了处理盒落机的顺畅性。
接着,顶杆231带动输出臂242移动至输出臂242与输入臂212接合的位置上,此时,在传递齿轮21的周向上,输出臂242于输入臂212的位置处与输入臂212抵靠接触。
处理盒安装到打印机以后,旋转力接收头22接收传动轴200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后通过输入臂212传递给传递齿轮21,从而驱动传递齿轮21转动。
处理盒从打印机中取出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当处理盒中的碳粉打印完后,需要从打印机中取出,拉出处理盒时,由于顶杆231与打印机的传动轴200分离,顶杆231在弹簧232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沿旋转力接收头22的轴线方向从旋转力接收头22的端部伸出,同时连杆241转动并带动输出臂242沿着传递齿轮21的径向向靠近传递齿轮21的轴线方向移动。接着,输出臂242与输入臂212分离,输出臂242在传递齿轮21内部可以空转,当继续拉动处理盒时,旋转力接收头22可以自由转动一定角度,同时扭簧限制了旋转力接收头22在周向上转动的角度,从而使处理盒的旋转力接收头22与打印机的传动轴200完全脱离,使得处理盒能够顺畅地取出。
处理盒第三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参见图13和图20,本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37,盒体30远离旋转力传递组件3一侧具有端盖302,驱动机构37安装在端盖302上,并且驱动机构37与顶杆331连接并向顶杆331的受力部3310施加作用力。
参见图14和图15,驱动机构37包括推杆371和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为弹簧372,推杆371垂直于顶杆331设置,推杆371包括受力端3711和施力端3712,受力端3711用于接受打印机门盖的作用力,施力端3712可推动顶杆331移动。端盖302上开设有弹簧安装槽3021,弹簧372设置在弹簧安装槽3021中,推杆371的中部设置有弹簧固定部3711,弹簧固定部3711垂直于推杆371的延伸方向且弹簧固定部3711伸入弹簧安装槽3021中,弹簧372的一端固定在弹簧固定部3711上,弹簧372的另一端抵接在弹簧安装槽3021的侧壁上,弹簧37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推杆371。
参见图15至图18,推杆371的施力端3712具有导向槽3713和两个引导部3714,导向槽3713位于两个引导部3714之间,引导部3714包括推出面37141、缩进面37142以及连接于推出面37141和缩进面37142之间的连接面37143,缩进面37142和推出面37141为沿感光鼓径向延伸的平面,连接面37143为连接与推出面37141和缩进面37142之间的平面,缩进面37142、连接面37143和推出面37141组成了本实施例中推杆371的引导面,顶杆位于导向槽3713中并与该引导面邻接。
推出面37141和缩进面37142在顶杆331的轴向上具有高度差L1,推出面37141在轴向上与推杆371底面的距离大于缩进面37142在轴向上与推杆371底面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推杆371的底面为推杆371朝向盒体30的面。
参见图14、图19和图20,本实施例中的顶杆331自旋转力接收头32的内部延伸到感光鼓301的内部并从感光鼓301远离旋转力传递组件3的一端伸出,顶杆331包括杆部3311和位于杆部3311远离旋转力传递组件3的一端的接地销钉3312,感光鼓301远离旋转力传递组件3的一端通过接地销钉3312同时实现感光鼓301的定位和接地,而且受力部3310位于接地销钉3312上。
接地销钉3312包括沿着轴向依次设置的销头33121、第一圆柱段33122以及用于支撑感光鼓301的第二圆柱段33123,第二圆柱段33123与杆部连接,接地销钉3312的第一圆柱段33122与盒体30间隙配合,且销头33121的直径大于第一圆柱段33122的直径,第一圆柱段33122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段33123的直径,受力部3310位于第一圆柱段33122靠近第二圆柱段33123一侧的端壁,第二圆柱段33123位于导向槽中,受力部3310与引导面邻接。
本实施例中旋转力接收头32的固定部3235远离凸爪324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361,限位部361在旋转力接收头32的径向上自固定部3235的侧壁向外延伸,限位部361与传递齿轮31的端壁314的外表面邻接,另外主体部3234与固定部3235的连接处形成的台阶与传递齿轮31的端壁314的内表面邻接,因此,限位部361与台阶配合限制旋转力接收头32在传递齿轮31轴向上的位移。
处理盒的装机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处理盒装机时,将处理盒放入打印机后且盖上门盖之前,输出臂341与输入臂312分离,输出臂341在顶杆331轴线的投影与输入臂312在顶杆331轴线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隙,旋转力接收头32相对于传递齿轮31在周向上可自由转动,此时,推杆371的缩进面37142与受力部3310接触。
盖上门盖后,门盖沿图14中的x方向推动推杆371,弹簧372在推杆371推力的作用下压缩,同时,推杆371向前移动,受力部3310通过连接面37143滑动到与推出面37141邻接的位置上,由于推出面37141和缩进面37142在轴向上具有高度差L1,所以在平行于感光鼓301轴向的方向上,推出面37141推动顶杆331移动,进而顶杆131带动输出臂341移动至输出臂341与输入臂312等高的位置,也即输出臂341与输入臂312接合的位置上。处理盒落机完成。
处理盒第四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处理盒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处理盒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参见图21,本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4还包括处理盒第三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37。
本实施例中的顶杆自旋转力接收头42的内部延伸到感光鼓的内部并从感光鼓远离旋转力传递组件4的一端伸出,顶杆431包括杆部4311和位于杆部4311远离旋转力传递组件4的一端的接地销钉4312。接地销钉4312的结构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中接地销钉3312的结构相同。
杆部4311上设置有弹簧定位部43111,弹簧定位部43111自杆部4311的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弹簧432的第一端抵接在弹簧定位部43111上,弹簧432的第二端抵接在弹簧安装槽4414的底壁上。
处理盒第五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处理盒第五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参见图22至图24,本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5还包括驱动机构57,驱动机构57安装在盒体靠近旋转力传递组件5一侧的端盖上,并且驱动机构57与顶杆531连接并向受力部5310施加作用力。
驱动机构包括拨杆571和旋转轴572,拨杆571通过旋转轴572铰接在端盖上,拨杆571垂直于顶杆531设置。拨杆571包括受力端5711和施力端5712,受力端5711接受打印机门盖501的作用力,施力端5712可推动顶杆531移动。拨杆571可绕着垂直于拨杆571延伸方向的旋转轴572旋转,该旋转轴572同时垂直于旋转力接收头52的轴线,旋转轴572位于受力端5711和施力端5712之间。
拨杆571的受力端5711具有引导面5713,引导面5713设置在拨杆571靠近盒体的一侧且该引导面5713朝向打印机的门盖501倾斜设置,门盖501上设置在被引导部5011,关闭门盖501时,引导面5713与被引导部5011接触并相对滑动,同时,门盖501的被引导部5011推动拨杆571的受力端5711向远离盒体的方向(如图22中箭头R所示方向)转动。
顶杆机构53还包括受力杆533,受力杆533固定在顶杆531上并在顶杆531的径向上从顶杆531的侧壁向外延伸。旋转力接收头52的颈部5231上开设有两个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52的轴向延伸的导向开口52311,两个导向开口52311在旋转力接收头52的周壁上径向相对设置,受力杆533的两端分别从两个导向开口52311伸出,受力杆533可沿着导向开口52311的延伸方向移动,受力部5310位于受力杆533靠近凸爪524一侧,拨杆571的施力端5712套设在顶杆531的颈部5231上并位于凸爪524与受力杆533之间,具体地,施力端5712开设有沿旋转力接收头52的径向延伸的开口5714,颈部5231位于开口5714中。
处理盒的装机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处理盒装机时,将处理盒放入打印机后且盖上门盖501之前,输出臂541与输入臂512分离,输出臂541在顶杆531轴线的投影与输入臂512在顶杆531轴线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隙,旋转力接收头52相对于传递齿轮51在周向上可自由转动。
盖上门盖501后,门盖501推动拨杆571的受力端5711,受力端5711沿图22中的R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由于杠杆原理,施力端5712向受力杆533施加作用力并推动受力杆533沿着导向开口52311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受力杆533带动顶杆531沿着顶杆531的轴向移动,进而顶杆531带动输出臂541移动至输出臂541与输入臂512等高的位置,也即输出臂541与输入臂512接合的位置上。处理盒落机完成。
处理盒第六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处理盒第六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处理盒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参见图25和图26,本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6还包括处理盒第五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57。
顶杆机构63还包括受力杆633,受力杆633固定在顶杆631上并在顶杆631的径向上从顶杆631的侧壁向外延伸。旋转力接收头62的颈部6231上开设有两个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62的轴向延伸的导向开口62311,两个导向开口62311在旋转力接收头62的周壁上径向相对设置,受力杆633的两端分别从两个导向开口62311伸出,受力杆633可沿着导向开口62311的延伸方向移动,受力部6310位于受力杆633靠近凸爪624一侧,拨杆671的施力端6712套设在顶杆631的颈部6231上并位于凸爪624与受力杆633之间,具体地,施力端6712开设有沿旋转力接收头62的径向延伸的开口6714,颈部6231位于开口6714中。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递齿轮,所述传递齿轮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朝所述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
旋转力接收头,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与所述传递齿轮连接并用于接收旋转驱动力,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与所述传递齿轮在所述传递齿轮的轴向上相对固定;
顶杆机构,所述顶杆机构包括顶杆和轴向复位件,所述顶杆具有受力部,所述受力部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顶杆沿着平行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移动;
旋转力传递件,所述旋转力传递件与所述顶杆连接,所述顶杆带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与所述输入臂接合的位置和所述旋转力传递件与所述输入臂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轴向复位件驱动所述顶杆复位;
所述顶杆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同轴设置,所述旋转力传递件与所述顶杆铰接,所述旋转力传递件包括相互铰接的连杆和输出臂,所述连杆倾斜设置,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顶杆铰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臂铰接,所述输出臂可在所述传递齿轮的端壁上沿着所述传递齿轮的径向移动,所述输出臂可与所述输入臂接合或分离;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顶杆连接并向所述受力部施加沿着平行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且背向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顶杆远离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杆和弹性复位件,所述推杆垂直于所述顶杆设置,所述推杆包括受力端和施力端,所述受力端接受外力,所述施力端推动所述顶杆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端具有导向槽和引导部,所述顶杆位于所述导向槽中并与所述引导部邻接,所述引导部包括推出面、缩进面以及连接于所述推出面和所述缩进面之间的连接面,所述推出面和所述缩进面在所述顶杆的轴向上具有高度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杆包括杆部和接地销钉,所述接地销钉位于所述杆部远离旋转力接收头的一端,所述接地销钉位于所述导向槽中并与所述引导部邻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顶杆靠近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拨杆,所述拨杆包括受力端和施力端,所述受力端接受外力,所述施力端推动所述顶杆移动;
所述拨杆可绕着垂直于所述拨杆延伸方向的旋转轴旋转,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受力端和所述施力端之间,所述施力端套设在所述顶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一端具有凸爪,所述顶杆机构还包括受力杆,所述受力杆固定在所述顶杆上并在所述顶杆的径向上从所述顶杆的侧壁向外延伸,所述受力杆位于所述顶杆上靠近所述凸爪处,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上开设有两个沿着平行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开口,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开口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周壁上径向相对设置,所述受力杆的两端分别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开口伸出,所述受力杆可沿着所述第一导向开口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施力端位于所述凸爪与所述受力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固定端开设有贯穿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径向的活动槽,所述连杆位于所述活动槽中并可在所述活动槽中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轴向限位件,所述轴向限位件包括顶盖和限位凸起,所述顶盖位于所述传递齿轮靠近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并朝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固定端位于所述顶盖与所述限位凸起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复位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顶杆的端部,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传递齿轮的端壁上。
10.辊,所述辊包括辊体及安装在所述辊体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
11.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盒体以及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盒体两端壁之间的辊,所述辊包括辊体及安装在所述辊体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转角限制组件,所述转角限制组件包括扭簧和轴承板,所述轴承板安装在所述盒体上靠近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一侧,所述轴承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扭簧包括簧圈和两个扭臂,所述旋转力接收头夹持在两个所述扭臂之间,两个所述扭臂的端部伸入所述导向槽中,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簧圈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接收头靠近所述凸爪端的位置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由自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起构成,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限位环远离所述凸爪端的一侧,所述扭簧与所述限位环邻接。
CN201810941483.3A 2018-08-17 2018-08-17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Active CN1087620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1483.3A CN108762015B (zh) 2018-08-17 2018-08-17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1483.3A CN108762015B (zh) 2018-08-17 2018-08-17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2015A CN108762015A (zh) 2018-11-06
CN108762015B true CN108762015B (zh) 2024-04-26

Family

ID=63966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1483.3A Active CN108762015B (zh) 2018-08-17 2018-08-17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20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7448B (zh) * 2018-01-26 2023-08-2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其装机方法和拆卸方法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9407493B (zh) * 2018-12-07 2023-12-2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
KR20230011398A (ko) * 2020-09-17 2023-01-20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카트리지, 드럼 유닛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77208A (en) * 1954-12-16 1957-06-19 Teletype Corp Printing telegraph receiver
GB1150461A (en) * 1965-06-30 1969-04-30 Rank Xerox Ltd Microfiche Projection Machine
US3539238A (en) * 1969-01-29 1970-11-10 Ibm Multiple cover control and latch assembly
US3609028A (en) * 1969-11-14 1971-09-28 Xerox Corp Imaging apparatus
AU2002218395A1 (en) * 2000-11-24 2002-08-08 Air Liquide Sante (International) Separation of living particles from a gas under pressure
AU2005201134A1 (en) * 2001-02-19 2005-04-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aling member, toner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87208A (ja) * 2003-12-03 2005-07-14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16694A (zh) * 2008-01-05 2008-07-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处理盒制备方法
JP2009198885A (ja) * 2008-02-22 2009-09-0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イメージング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87231A (zh) * 2010-04-20 2010-11-1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1950142A (zh) * 2009-07-08 2011-01-19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69316A (zh) * 2011-05-06 2011-08-3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AU2012200109A1 (en) * 2006-12-22 2012-0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CN104749919A (zh) * 2014-06-20 2015-07-0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动件以及具有该传动件的感光鼓单元
AU2017228653A1 (en) * 2008-06-10 2017-10-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uses cartridge
CN208721981U (zh) * 2018-08-17 2019-04-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17167B1 (fr) * 2000-11-24 2003-01-31 Air Liquide Procede de separation de particules vivantes d'un gaz sous pression et sa variante, determination de sa qualite microbiologique, dispositif apte a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et utilisation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77208A (en) * 1954-12-16 1957-06-19 Teletype Corp Printing telegraph receiver
GB1150461A (en) * 1965-06-30 1969-04-30 Rank Xerox Ltd Microfiche Projection Machine
US3539238A (en) * 1969-01-29 1970-11-10 Ibm Multiple cover control and latch assembly
US3609028A (en) * 1969-11-14 1971-09-28 Xerox Corp Imaging apparatus
AU2002218395A1 (en) * 2000-11-24 2002-08-08 Air Liquide Sante (International) Separation of living particles from a gas under pressure
AU2005201134A1 (en) * 2001-02-19 2005-04-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aling member, toner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87208A (ja) * 2003-12-03 2005-07-14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U2012200109A1 (en) * 2006-12-22 2012-0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CN101216694A (zh) * 2008-01-05 2008-07-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处理盒制备方法
JP2009198885A (ja) * 2008-02-22 2009-09-0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イメージング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U2017228653A1 (en) * 2008-06-10 2017-10-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uses cartridge
CN101950142A (zh) * 2009-07-08 2011-01-19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87231A (zh) * 2010-04-20 2010-11-1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2169316A (zh) * 2011-05-06 2011-08-3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4749919A (zh) * 2014-06-20 2015-07-0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动件以及具有该传动件的感光鼓单元
CN208721981U (zh) * 2018-08-17 2019-04-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机载光电跟踪成像消旋高精度测角系统研究;周阳 等;《现代科学仪器》;20100415(第2期);第54-5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2015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2015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EP3176649B1 (en) Cartridge
EP3367179B1 (en) Driving assembly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11367156A (zh) 显影盒
CN105700305B (zh)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227448B (zh) 处理盒及其装机方法和拆卸方法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8153128B (zh) 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处理盒
CN109407484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
US10203656B2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CN209118075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9917623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碳粉容器、成像设备及装取方法
CN108762016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9001966B (zh) 处理盒
CN107621768B (zh) 处理盒及驱动组件
US20190346810A1 (en) Process cartridge
CN209086672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208654547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9407493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
WO2020007327A1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208721981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7357157B (zh)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CN107991850B (zh) 一种处理盒
CN108255041B (zh) 处理盒以及处理盒的装机方法和取出方法
CN210864327U (zh) 处理盒
CN108388094B (zh) 处理盒以及处理盒的装机方法和取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