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7157B -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7157B
CN107357157B CN201710667176.6A CN201710667176A CN107357157B CN 107357157 B CN107357157 B CN 107357157B CN 201710667176 A CN201710667176 A CN 201710667176A CN 107357157 B CN107357157 B CN 1073571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frame
photosensitive
rotational force
d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671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57157A (zh
Inventor
苏健强
杨晓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671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71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7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7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57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7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该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拆卸步骤:拆卸处理盒;清洁步骤:对处理盒进行清洁处理;改装步骤包括:去除感光框架,安装新的感光框架,新的感光框架具有废粉仓;增设清洁刮刀在废粉仓上,清洁刮刀与感光鼓抵接;装配步骤:将处理盒装配,并向粉仓中灌粉。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处理盒的再生方法获得的处理盒。本发明解决了处理盒的感光单元残余的碳粉污染处理盒和主机的问题,能够方便处理盒多次回收再利用,有效地节约资源,经济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成像打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的处理盒的再生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获得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把图像形成于打印介质如纸张上的设备,包括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一体机等,通常包括主机及可拆卸地安装于主机内的处理盒。
参见图1,现有处理盒包括相互邻接的感光单元01和显影单元02,显影单元02包括显影框架020、设置在显影框架020上的粉仓以及分别可绕自身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粉仓的端壁021和端壁022之间的显影辊和搅拌架,显影辊的一端设有显影辊齿轮024,搅拌架的一端设有搅拌架齿轮027,端壁021外设置有旋转力传递组件03,旋转力传递组件03包括旋转力接收头04和驱动齿轮033,显影辊齿轮024及搅拌架齿轮027均与驱动齿轮033啮合。感光单元01包括感光框架010以及可绕第二旋转轴线003旋转地支承于感光框架010的两端壁之间的感光鼓011,感光鼓011包括鼓筒0111及安装在鼓筒0111的一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09,旋转力传递组件09包括鼓齿轮092和第二旋转力接收头091,鼓齿轮092与显影辊齿轮024啮合。旋转力传递组件03和旋转力传递组件09位于处理盒的同侧。
参见图2,感光框架010包括盖部件0101、固定在盖部件0101第一端的轴承件0103以及保护罩0104,盖部件0101与保护罩0104通过铰轴铰接,盖部件0103与保护罩0104围成一容置空间,感光鼓011位于容置空间中,轴承件0103上开设有第一支承01031孔,盖部件0101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支承孔01011,感光鼓011的两端分别支承在第一支承孔01031和第二支承孔01011内。
旋转力接收头04采用圆球式万向节,在旋转力接收头04与主机的驱动轴脱离时,旋转力接收头04的中心轴与驱动齿轮033的中心轴之间具有夹角;在旋转力接收头04与主机的驱动轴联结时,旋转力接收头04的中心轴与驱动齿轮033的中心轴共线。该处理盒需要设置一个扭簧05和一个限位件06来限定旋转力接收头04的位置,以便于与主机的驱动轴配合,这样不仅增加了零部件的数量且处理盒的结构复杂。另外,这种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从驱动齿轮033中脱出,或者偏离方向,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这种现象更易出现,从而造成圆球式万向节的传输功能丧失或工作不稳定。
上述结构的处理盒的感光单元01没有设置废粉仓和清洁刮刀,这样没有参与显影的碳粉会污染处理盒和主机,影响打印效果。另外,显影单元02不具备灌装碳粉的灌粉口,当显影单元02内的碳粉使用完毕后,简单地丢弃或者焚毁处理盒将造成极大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出于环保和充分利用现有成像器材的使用价值的需要,有必要回收利用处理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工艺过程简单,且方便处理盒多次回收再利用的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处理盒的再生方法获得的处理盒。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处理盒包括相互邻接的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显影单元包括显影框架、设置在显影框架上的粉仓以及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粉仓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之间的显影辊和搅拌架,显影辊的一端设有显影辊齿轮,搅拌架的一端设有搅拌架齿轮,第一端壁外设置有第一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第一旋转力接收头和驱动齿轮,显影辊齿轮及搅拌架齿轮均与驱动齿轮啮合;感光单元包括感光框架以及可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感光框架的两端壁之间的感光鼓,感光鼓包括鼓筒及安装在鼓筒的一轴向端的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和第二旋转力接收头,鼓齿轮与显影辊齿轮啮合;第一旋转力传递组件和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位于处理盒的同侧;再生方法包括:拆卸步骤:拆卸处理盒;清洁步骤:对处理盒进行清洁处理;改装步骤包括:去除感光框架,安装新的感光框架,新的感光框架具有废粉仓,增设清洁刮刀在废粉仓上,清洁刮刀与感光鼓抵接;装配步骤:将处理盒装配,并向粉仓中灌粉。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感光框架包括盖部件、固定在盖部件第一端的轴承件以及保护罩,盖部件与保护罩通过铰轴铰接,盖部件与保护罩围成一容置空间,感光鼓位于容置空间中,轴承件上开设有第一支承孔,盖部件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支承孔,感光鼓的两端分别支承在第一支承孔和第二支承孔内;安装新的感光框架的步骤包括:将废粉仓通过铰轴铰接至盖部件,再将感光鼓的两端安装在第一支承孔和第二支承孔内。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增设清洁刮刀的步骤包括:将清洁刮刀的固定端固定在盖部件与废粉仓之间,并使清洁刮刀的自由端与鼓筒的外表面抵接。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改装步骤还包括:拆除第一旋转力传递组件,将新的驱动齿轮安装在第一端壁外,并使新的驱动齿轮与显影辊齿轮以及搅拌架齿轮啮合。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改装步骤还包括:在粉仓上设置清洁口及灌粉口,在清洁口及灌粉口处均可拆卸地安装密封件。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相互邻接的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显影单元包括显影框架、设置显影框架上的粉仓以及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粉仓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之间的显影辊和搅拌架,所述显影辊的一端设有显影辊齿轮,搅拌架的一端设有搅拌架齿轮,第一端壁外设置有内端盖及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内端盖上,显影辊齿轮及搅拌架齿轮均与驱动齿轮啮合;粉仓上开设有清洁口及灌粉口,在清洁口及灌粉口处均可拆卸地安装有密封件;感光单元包括感光框架以及可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感光框架的两端壁之间的感光鼓,感光框架具有废粉仓,废粉仓上设有清洁刮刀,清洁刮刀与感光鼓抵接,感光鼓包括鼓筒及安装在鼓筒的一轴向端的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清洁刮刀在感光鼓的轴向上延伸,清洁刮刀的固定端固定在盖部件与废粉仓之间,清洁刮刀的自由端与鼓筒的外表面抵接。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和第二旋转力接收头,鼓齿轮与显影辊齿轮啮合,驱动齿轮和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位于处理盒的同侧。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新的驱动齿轮,显影辊的一端设有显影辊齿轮,搅拌架的一端设有搅拌架齿轮,显影辊齿轮及搅拌架齿轮均与新的驱动齿轮啮合。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感光框架还包括盖部件和固定在盖部件第一端的轴承件,废粉仓通过铰轴铰接至盖部件;轴承件上开设有第一支承孔,盖部件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支承孔,感光鼓的两端分别支承在第一支承孔和第二支承孔内。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处理盒的再生方法的工艺过程简单;能够有效避免废粉污染处理盒和主机;能够方便处理盒的多次回收再利用;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且经济环保。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再生处理盒的结构简单实用,能够实现处理盒与主机驱动轴之间良好配合,并且具有良好的打印效果,满足打印的要求,保证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处理盒中感光单元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隐藏外端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隐藏外端盖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隐藏显影框架后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感光单元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接收头与轴向限位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头、销轴、固定轴及旋转力接收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头、销轴、旋转力接收齿及扭簧的结构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隐藏外端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处理盒及处理盒的再生方法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3至图5,图3和图4是本发明的处理盒隐藏外端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处理盒包括相互邻接的感光单元1和显影单元2,显影单元2包括显影框架20、设置在显影框架20上并与显影框架20一体成型的粉仓以及分别可绕自身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粉仓的端壁21和端壁22之间的显影辊28和搅拌架29,端壁21外设置有旋转力传递组件3,显影辊28的一端设有显影辊齿轮24,搅拌架29的一端设有搅拌架齿轮27。感光单元1包括感光框架10以及可绕自身旋转轴线003旋转地支承于感光框架10的端壁13和端壁14之间的感光鼓11,感光框架10具有废粉仓16,废粉仓16上设有清洁刮刀161,清洁刮刀161与感光鼓11抵接。感光单元1与显影单元2之间采用一体设置,显影框架20与感光框架10之间采用销钉进行固定连接后形成一体式处理盒。
如图3所示,粉仓的端壁21外设置有相扣合的内端盖25和外端盖(未图示),且内端盖25位于外端盖与端壁21之间,内端盖25和外端盖通过螺钉固定在端壁21上,旋转力传递组件3可旋转地并可拆卸地安装在内端盖25上。粉仓的底部开设有清洁口201及灌粉口202,在清洁口201及灌粉口202处均可拆卸地安装有密封件203,可选地,密封件203可以采用密封盖或密封胶条等。
感光鼓11包括鼓筒111及安装在鼓筒111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9,旋转力传递组件9包括鼓齿轮92和旋转力接收头91,鼓齿轮92与显影辊齿轮24啮合,旋转力接收头91与主机第二驱动轴的端部具有相配合的形状,本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头91的横截面为多角形。旋转力传递组件3和旋转力传递组件9位于处理盒的同侧,用于与主机第一驱动轴以及第二驱动轴联结而接收旋转驱动力,并将接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鼓筒111、显影辊23以及其他旋转件。
参见图6,感光框架10包括盖部件101、固定在盖部件101第一端的轴承件103以及废粉仓16,盖部件101与废粉仓16通过铰轴铰接,感光鼓11与废粉仓16邻接,轴承件103上开设有第一支承孔1031,盖部件101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支承孔1011,感光鼓11的两端分别支承在第一支承孔1031和第二支承孔1011内。
参见图7至图11,旋转力传递组件3由旋转力接收头4、限位机构及驱动齿轮33构成。显影辊齿轮24及搅拌架齿轮27均与驱动齿轮33啮合。
旋转力接收头4由旋转力传递头5、传递轴41、扭簧、固定轴43、第一销轴61、第二销轴62、第一旋转力接收齿71及第二旋转力接收齿72构成。旋转力接收头4相对于驱动齿轮33可沿驱动齿轮33的轴向往复移动。
限位机构由轴向限位件31和弹簧32构成。弹簧32构成本实施例的轴向复位件。限位机构用于在驱动齿轮33的轴向上限制旋转力接收头4的位移。
旋转力传递头5由圆柱状的导杆51及位于导杆51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接收部52构成,导杆51的中部沿径向形成有与传递轴41相配合的通孔511。旋转力接收部52上设有沿导杆51的径向贯通旋转力接收部52的安装槽521,即安装槽521沿驱动齿轮33的径向布置,安装槽521远离导杆51的端部设有连接安装槽521两侧壁的连接部522,用于提高旋转力接收部52的结构强度,连接部522与安装槽521的两侧壁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旋转力接收52远离导杆51的端面520为平面。导杆51邻近旋转力接收部52的一段为受力段512,用于接收迫使旋转力传递头5相对驱动齿轮33绕旋转轴线001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的力。
如图7及图8所示,驱动齿轮33的外形大致为圆柱形,位于驱动齿轮33的径向外壁上设有斜齿轮330,用于将驱动齿轮33接收的旋转力传递给显影辊齿轮24和搅拌架齿轮27等其他旋转件;斜齿轮330位于内端盖25和外端盖26之间,位于驱动齿轮33的径向外壁上还设有支撑部334,旋转力传递组件3通过支撑部334支撑在内端盖25上。驱动齿轮33设有在其一轴向端敞口的容纳腔331,另一轴向端形成有与容纳腔331连通的导向孔332;容纳腔331平行于驱动齿轮33轴向的内壁设有朝驱动齿轮33的径向中心延伸的凸条333。
如图8及图9所示,轴向限位件31的外形大致为圆柱形,其设有在其一轴向端敞口的容纳腔311,另一轴向端形成有与容纳腔311连通的导向孔310;位于其径向外壁上设有与凸条333相配合的卡槽312,卡槽312与凸条333之间形成卡扣卡槽配合,从而将轴向限位件31与驱动齿轮33之间在周向上相互定位,以传递旋转力。容纳腔311平行于轴向限位件31轴向的内壁设有朝轴向限位件31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313。
如图8及图9所示,导杆51的另一个轴向端依次穿过与之间隙配合的导向孔310、容纳腔311、弹簧32、容纳腔331到达与之间隙配合的导向孔332,从而使旋转力传递头5相对驱动齿轮33可沿导杆51的轴向往复移动;在轴向限位件31的周向上,传递轴41于输入臂313的位置处与输入臂313抵靠接触,从而将旋转力传递头5接收的旋转力传递给轴向限位件31;在受力段512受周向转矩作用时,旋转力传递头5相对驱动齿轮33可绕旋转轴线001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转动,预定角度范围受输入臂313、传递轴41的结构、尺寸与数量的调控。
如图8所示,弹簧32的一端抵靠传递轴41,另一端抵靠容纳腔331的底面。轴向限位件31盖于容纳腔331的敞口端上,弹簧32沿轴向的弹性恢复力迫使传递轴41抵靠轴向限位件31。
参见图10和图11,第一旋转力接收齿71与第二旋转力接收齿72的结构相同,以下以第二旋转力接收齿72为例对它们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二旋转力接收齿72的齿顶部722形成有耦合面720,齿根部721形成有与第二销轴62相匹配的轴孔723,齿根部721朝向旋转力接收部52的径向中心的侧面内凹形成有与扭簧42的第二扭臂422相配合的抵靠面7210。
安装槽521的两侧壁设有与第一销轴61、第二销轴62及固定轴43相匹配的安装孔,且第一销轴61、第二销轴62及固定轴43的轴线相互平行,可以通过将第一销轴61、第二销轴62及固定轴43中的至少一者的两端与安装槽521的两侧壁固定连接,以提高旋转力接收部52的结构强度。第一销轴61、第二销轴62均位于固定轴43背对导杆51的一侧,且三者轴心的连线构成以固定轴43的轴心为顶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通过第一销轴61与轴孔713的配合,将第一旋转力接收齿71铰接至安装槽521内,即通过铰轴铰接至旋转力传递头5,并可绕第一销轴61在第一联结位置与第一脱离位置间切换;通过第二销轴62与轴孔723的配合,将第二旋转力接收齿72铰接至安装槽521内,即通过铰轴铰接至旋转力传递头5,并可绕第二销轴62在第二联结位置与第二脱离位置间切换;第一销轴61与第二销轴62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均与如图8所示的旋转轴线001为在空间内相垂直且异面;通过将扭簧42的簧圈420套于固定轴43上而将扭簧43固定至安装槽521内,扭簧42的第一扭臂421抵靠抵靠面7110,第二扭臂422抵靠抵靠面7210。固定轴43构成本实施例中用于安置簧圈420的固定位。
在安装槽521的两侧,旋转力接收部52自其端面520朝背离导杆51的方向凸起形成有第一限位部524与第二限位部525,扭簧42的弹性恢复力迫使齿根部712的下端面7120抵靠第一限位部524,以使第一旋转力接收齿71被保持于第一联结位置处,即第一限位部524限制第一旋转力接收齿71自第一联结位置转向远离第一脱离位置的方向;扭簧42的弹性恢复力还迫使齿根部722的下端面7220抵靠第二限位部525,以使第二旋转力接收齿72被保持于第二联结位置处,即第二限位部525限制第二旋转力接收齿72自第二联结位置转向远离第二脱离位置的方向。此外,扭簧42的弹性恢复力还迫使旋转力接收齿从脱离位置复位至联结位置处。
如图3所示,驱动齿轮33的斜齿轮330与显影辊齿轮24啮合,旋转力接收头4接收主机第一驱动轴传输的旋转驱动力后,通过斜齿轮330传输给显影辊齿轮24等其他旋转件,进而带动显影辊23等旋转件转动。旋转力接收头91接收主机第二驱动轴传输的旋转驱动力后,将接收的旋转力传递给鼓筒111,旋转力传递组件3和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9同时带动各旋转件转动,并分摊了主机提供的旋转驱动力,旋转力传递组件3和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9各自承载的作用力较小,不易造成损坏,可延长处理盒的使用寿命。另外,旋转力接收头4相对于驱动齿轮33在驱动齿轮33的轴向保持往复移动的配合关系,以与主机的第一驱动轴配合实现旋转驱动力的平稳传递,限位机构限定了旋转力接收头4在驱动齿轮33的轴向上的位移,解决了现有用来传输旋转驱动力的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从齿轮中脱落或偏离方向的问题,旋转力传递组件3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旋转力传递组件3可旋转地安装在端壁21上;感光单元1与显影单元2之间也可采用分体设置,将处理盒安装到主机时,先将感光单元1装入主机上的感光单元预设安装位上,再将显影单元2装入主机上的显影单元预设安装位上;显影单元2还可设置一个单独的粉仓,用于装填碳粉,该粉仓可拆卸地固定在显影框架20内。
另外,参见图2、图3、图5和图6,还可以通过现有的处理盒01再生获得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盒,再生方法由拆卸步骤、清洁步骤、改装步骤及装配步骤构成。
拆卸步骤:卸下显影框架20与感光框架010间的销钉,从显影框架20上拆下出粉刀、显影辊、搅拌架、外端盖26、内端盖25及旋转力传递组件03等,从感光框架010上拆下充电辊15和感光鼓11等零部件。
清洁步骤:对拆卸得到的零部件进行清洁处理。
改装步骤包括:
去除感光框架010,安装新的感光框架10,新的感光框架10具有废粉仓16,将废粉仓16通过铰轴铰接至盖部件105,再将感光鼓11的两端安装在第一支承孔1031和第二支承孔1011内;
增设清洁刮刀161在废粉仓16上,将清洁刮刀161的固定端固定在盖部件101与废粉仓16之间,并使清洁刮刀161的自由端与鼓筒111的外表面抵接;
拆除旋转力传递组件03,将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3安装在端壁21外的内端盖25上,并使驱动齿轮33与显影辊齿轮24以及搅拌架齿轮27啮合;
在粉仓的底部挖两个孔分别作为清洁口201及灌粉口202,在清洁口201及灌粉口202处均可拆卸地安装密封件203。
装配步骤:将出粉刀、显影辊装入粉仓内,将内端盖25装在粉仓的端壁21的外壁上,将驱动齿轮33安装到内端盖25上并使显影辊齿轮24及搅拌架齿轮27均与斜齿轮330啮合,同时感光鼓11端部的鼓齿轮92与显影辊齿轮24啮合,通过销钉将显影框架20与新的感光框架10连接起来,并通过灌粉口202向粉仓中灌粉。
处理盒粉仓内的碳粉使用完成后,可以通过清洁口201对粉仓的内部进行清洁,以便于对显影单元2或处理盒进行回收;或者将位于灌粉口202处的密封件203打开,通过灌粉口202向粉仓内进行灌粉操作,延长处理盒的使用寿命。
处理盒及处理盒的再生方法第二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处理盒及处理盒的再生方法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处理盒及处理盒的再生方法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参见图1和图12,旋转力传递组件303由新的驱动齿轮3033构成,新的驱动齿轮3033可旋转地支承在内端盖325上,新的驱动齿轮3033与显影辊齿轮324以及搅拌架齿轮327啮合。新的驱动齿轮3033可以是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驱动齿轮33、也可以是一个新的且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驱动齿轮33结构相同的驱动齿轮、还可以是一个内部为实心结构且径向的外壁上设有斜齿轮3330的驱动齿轮,斜齿轮3330用于将新的驱动齿轮3033接收的旋转力传递给显影辊齿轮和搅拌架齿轮等其他旋转件。
再生方法中,改装步骤中安装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3的步骤替换为:
拆除旋转力传递组件03,将新的驱动齿轮3033安装在粉仓的端壁3021外,并使新的驱动齿轮3033与显影辊齿轮324以及搅拌架齿轮327啮合。
装配步骤替换为:
将出粉刀、显影辊装入粉仓内,将内端盖325装在粉仓的端壁3021的外壁上,将新的驱动齿轮安装到内端盖325上并使显影辊齿轮324及搅拌架齿轮327均与新的驱动齿轮3033啮合,同时感光鼓3011端部的鼓齿轮392与显影辊齿轮324以及充电辊315端部的充电辊齿轮3151啮合,通过销钉将显影框架3020与新的感光框架3010连接起来,并向粉仓中灌粉。
采用上述再生方法针对处理盒进行再生得到的处理盒中,感光鼓3011端部的鼓齿轮392、充电辊315端部的充电辊齿轮3151、显影辊端部的显影齿轮324、驱动齿轮3033以及搅拌架端部的搅拌架齿轮327共同组成传动齿轮组,感光鼓3011的轴向端的旋转力接收头391接收到主机提供旋转驱动力后通过传动齿轮组带动感光鼓3011、充电辊315、显影辊、搅拌架等旋转部件进行转动。
由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处理盒的再生方法的工艺过程简单;能够有效避免废粉污染处理盒和主机;能够方便处理盒的多次回收再利用;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且经济环保。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再生处理盒的结构简单实用,能够实现处理盒与主机驱动轴之间良好配合,并且处理盒具有良好的打印效果,可以满足打印的要求,保证打印质量。另外,本发明通过再生方法获得的处理盒取消了旋转力接收头和限位机构,处理盒的结构简单实用,另外,感光单元增加了废粉仓及清洁刮刀,有效地避免了废粉污染处理盒和主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所述处理盒包括相互邻接的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包括显影框架、设置在所述显影框架上的粉仓以及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所述粉仓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之间的显影辊和搅拌架,所述显影辊的一端设有显影辊齿轮,所述搅拌架的一端设有搅拌架齿轮,所述第一端壁外设置有第一旋转力传递组件,所述第一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第一旋转力接收头和驱动齿轮,所述显影辊齿轮及所述搅拌架齿轮均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感光单元包括感光框架以及可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感光框架的两端壁之间的感光鼓,所述感光鼓包括鼓筒及安装在所述鼓筒的一轴向端的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所述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和第二旋转力接收头,所述鼓齿轮与所述显影辊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旋转力传递组件和所述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位于所述处理盒的同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方法包括:
拆卸步骤:拆卸所述处理盒;
清洁步骤:对所述处理盒进行清洁处理;
改装步骤包括:
去除所述感光框架,安装新的感光框架,所述新的感光框架具有废粉仓,将所述废粉仓通过铰轴铰接至所述感光框架的盖部件,再将所述感光鼓的两端安装在所述感光框架上;
增设清洁刮刀在所述废粉仓上,将所述清洁刮刀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盖部件与所述废粉仓之间,并使所述清洁刮刀的自由端与所述鼓筒的外表面抵接;
拆除所述第一旋转力传递组件,将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壁外,并使所述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中的驱动齿轮与所述显影辊齿轮以及所述搅拌架齿轮啮合;或者
拆除所述第一旋转力传递组件,将新的驱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壁外,并使所述新的驱动齿轮与所述显影辊齿轮以及所述搅拌架齿轮啮合;
装配步骤:将所述处理盒装配,并向所述粉仓中灌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光框架包括所述盖部件、固定在所述盖部件第一端的轴承件以及保护罩,所述盖部件与所述保护罩通过铰轴铰接,所述盖部件与所述保护罩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感光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轴承件上开设有第一支承孔,所述盖部件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支承孔,所述感光鼓的两端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孔和所述第二支承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装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粉仓上设置清洁口及灌粉口,在所述清洁口及所述灌粉口处均可拆卸地安装密封件。
4.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邻接的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包括显影框架、设置所述显影框架上的粉仓以及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所述粉仓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之间的显影辊和搅拌架,所述显影辊的一端设有显影辊齿轮,所述搅拌架的一端设有搅拌架齿轮,所述第一端壁外设置有内端盖及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内端盖上,所述显影辊齿轮及所述搅拌架齿轮均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所述粉仓上开设有清洁口及灌粉口,在所述清洁口及所述灌粉口处均可拆卸地安装有密封件;
所述感光单元包括感光框架以及可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感光框架的两端壁之间的感光鼓,所述感光框架具有废粉仓,所述废粉仓上设有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感光鼓抵接,所述感光鼓包括鼓筒及安装在所述鼓筒的一轴向端的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所述清洁刮刀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上延伸,所述清洁刮刀的固定端固定在盖部件与所述废粉仓之间,所述清洁刮刀的自由端与所述鼓筒的外表面抵接;
所述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和第二旋转力接收头,所述鼓齿轮与所述显影辊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旋转力传递组件位于所述处理盒的同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光框架还包括盖部件和固定在所述盖部件第一端的轴承件,所述废粉仓通过铰轴铰接至所述盖部件;
所述轴承件上开设有第一支承孔,所述盖部件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支承孔,所述感光鼓的两端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孔和所述第二支承孔内。
CN201710667176.6A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Active CN1073571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7176.6A CN107357157B (zh)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7176.6A CN107357157B (zh)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7157A CN107357157A (zh) 2017-11-17
CN107357157B true CN107357157B (zh) 2023-05-23

Family

ID=60288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7176.6A Active CN107357157B (zh)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71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9424A (zh) * 2018-01-26 2018-05-2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9445261A (zh) * 2018-12-19 2019-03-0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及再生处理盒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1580A (zh) * 2007-12-13 2008-06-1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处理盒再生方法
CN101216694A (zh) * 2008-01-05 2008-07-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处理盒制备方法
CN203224718U (zh) * 2013-04-26 2013-10-02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粉仓组件及处理盒
CN103913977A (zh) * 2014-04-14 2014-07-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碳粉盒的再生方法及再生碳粉盒
CN105404125A (zh) * 2015-12-29 2016-03-16 徐文欢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1580A (zh) * 2007-12-13 2008-06-1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处理盒再生方法
CN101216694A (zh) * 2008-01-05 2008-07-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处理盒制备方法
CN203224718U (zh) * 2013-04-26 2013-10-02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粉仓组件及处理盒
CN103913977A (zh) * 2014-04-14 2014-07-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碳粉盒的再生方法及再生碳粉盒
CN105404125A (zh) * 2015-12-29 2016-03-16 徐文欢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05446110A (zh) * 2015-12-29 2016-03-30 徐文欢 一种再生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7157A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45047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207096695U (zh) 处理盒
EP1843216A1 (en) Photosensitive drum for printer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same
CN109946940B (zh) 一种处理盒的工作方法、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7357157B (zh)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CN210666366U (zh) 处理盒
CN107479345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7272387A (zh)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CN103885306B (zh)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WO2019144770A1 (zh) 处理盒
CN209606790U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210666367U (zh) 处理盒
CN108227448B (zh) 处理盒及其装机方法和拆卸方法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209821594U (zh) 一种碳粉盒
CN107219736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和处理盒
CN207882670U (zh) 处理盒及图像成形设备
CN109917623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碳粉容器、成像设备及装取方法
CN208477304U (zh) 处理盒
CN110647022A (zh) 处理盒
WO2020007327A1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7390493A (zh) 处理盒和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210323778U (zh) 处理盒
CN207164479U (zh) 处理盒
CN107748488B (zh) 显影组件、处理盒及其工作方法
CN110275417A (zh) 处理盒及图像成形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