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7748B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7748B
CN114627748B CN202210249672.0A CN202210249672A CN114627748B CN 114627748 B CN114627748 B CN 114627748B CN 202210249672 A CN202210249672 A CN 202210249672A CN 114627748 B CN114627748 B CN 114627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module assembly
circuit board
supporting part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496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27748A (zh
Inventor
黄棋
冯彬峰
王佳祥
金尚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496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7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27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7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27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7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提升背板的散热效果,在显示装置工作过程中,能够避免背板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电路板与背板之间的胶层失效,从而降低电路板从背板上剥离的风险。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背板,位于显示面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与显示面板固定连接,第二支撑部弯折至第一支撑部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电路板,位于背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第二部分与第一支撑部之间留有空隙。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例如车载显示装置)中包括显示面板,背板和电路板,为了满足显示装置窄边框的需求,一般会将电路板弯折至背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并通过胶层将背板和印刷电路板粘接在一起。
在显示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显示面板和电路板都会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发散至背板,使得背板温度升高。而过高的温度会使设置在背板与电路板之间的胶层出现软化、黏性降低等问题,进而增大电路板从背板上脱落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提升支撑膜的散热效果,从而在显示模组工作过程中,能够避免支撑膜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电路板与支撑膜之间的胶层失效,从而降低电路板从支撑膜上剥离的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支撑膜,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显示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弯折至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电路板,位于所述支撑膜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留有空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留有空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膜包括多个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多个第二支撑部中,一第二支撑部由所述第一边沿中的部分凸出形成,另一第二支撑部由所述第二边沿中的部分凸出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支撑部中,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留有空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绑定区和显示区,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至所述绑定区;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二边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卡扣;所述第一部分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卡扣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并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边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边沿之间留有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边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边沿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留有空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的最大工作尺寸为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的1.1倍~1.5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电子元器件位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支撑膜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膜的材料为金属或者合金。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公开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电路板设置在支撑膜背离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支撑膜包括一体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弯折至第一支撑部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支撑膜的第二支撑部与电路板的第一部分固定连接,那么电路板的第二部分与支撑膜的第一部分之间必然会留有间隙,在显示模组的工作过程中,电路板所产生的部分热量能够通过空隙散发至空气中,从而能够减少传导至支撑膜中的热量,相应地,支撑膜中所积累的总热量也减少,从而能够减小支撑膜的升温幅度,降低因支撑膜过热而最终导致电路板从支撑膜上剥离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显示模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和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膜的平面图和剖视图;
图7为图4中FD区的放大图;
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与支撑膜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多个”是指至少两个。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被配置为显示图像,例如,可以显示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等。该显示装置例如可以包括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笔记本电脑、电视、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显示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显示设备或车载显示装置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显示装置的类型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参见图1,显示装置DP中可以包括能够实现图像显示的显示模组1,还可以包括用于对显示模组1进行保护和支撑的壳体2和盖板3等部件。
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参见图2和图3,显示模组1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0、支撑膜20和电路板30。显示面板10具有出光面,具体地,显示面板10能够进行图像显示且所显示的图像能够为用户所看到的表面,即为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支撑膜20位于显示面板10背离出光面的一侧,用于对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电路板30位于支撑膜20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电路板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例如多个)电子元器件EC,多个电子元器件EC与电路板30固定连接,并最终与显示面板10耦接,从而实现对显示面板10的驱动控制,其中,多个电子元器件EC可以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电子管、开关等。多个电子元器件EC可以通过焊接、安装、或固定件固定等方式与电路板30固定连接。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固定连接的两个结构彼此的相对位置固定,不会发生变化。
示例性地,对多个电子元器件EC与电路板30的相对位置不作过多限制。例如,多个电子元器件EC可以在电路板30靠近和远离支撑膜20的两侧均有设置;又例如,参见图1和图2,多个电子元器件EC位于电路板30远离支撑膜20的一侧。由于在显示模组1工作过程中电子元器件EC会发热,所产生的热量也会直接或间接地传导至支撑膜20使得支撑膜20升温,因此本公开中避免将多个电子元器件EC均设置在电路板30靠近支撑膜20的一侧,而是将多个电子元器件EC分散地设置在电路板30的两侧,或者均设置在电路板30远离支撑膜20的一侧,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子元器件EC传导至支撑膜20的热量,减小支撑膜20的升温速度和升温幅度,降低因支撑膜20过热而最终导致电路板30从支撑膜20上剥离的风险,相应地,也能够降低因电路板30剥离所导致的显示模组1出现异响的风险。
示例性地,显示模组1还可以包括偏光层、触控层、盖板玻璃和光学传感器等(图中未示出)。偏光层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所在的一侧,被配置为减轻外界环境光的入射和反射对显示模组1的显示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触控层的设置可以采用表面式(OnCell)触控技术、内嵌式(In Cell)触控技术或外挂式触控技术。盖板玻璃设置于显示模组1的最顶层,用于对显示模组1中的其他结构进行保护。光学传感器可以是用于进行纹路识别以提高使用安全性的纹路传感器,和/或,可以是图像传感器,被配置为采集图像。其中,纹路识别可以包括:指纹识别和掌纹识别等中的至少一者。该显示模组1所采用的光学传感器可以为屏下光学传感器,使得光学传感器所对应的显示面板10区域仍能实现正常显示,从而满足消费者对于全面屏的需求。
此外,显示模组1还可以包括实现其基本功能所必须的、相关技术中通用的结构部件及其他膜层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过多限制。下面,对显示模组1中的各个关键部件进行详细介绍。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显示面板和微发光二极管(miniLED或microLED)显示面板等自发光显示面板中的任一种,还可以是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面板,本公开对此不作过多限制。
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和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图,参见图5,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AA(Active Area)和周边区S。其中,周边区S位于显示区AA至少一侧。示例性地,周边区S可以围绕显示区AA一圈设置。显示区AA为能够显示图像的区域,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图中未示出),多个子像素位于显示区AA中。示例性地,多个子像素可以呈阵列排布。例如,沿第一方向Y排列成一排的子像素称为同一行子像素,沿第二方向X排列成一排的子像素称为同一列子像素,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交叉(例如垂直)。多个子像素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发出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颜色子像素、被配置为发出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颜色子像素和被配置为发出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颜色子像素。例如,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
继续参见图5,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一个)绑定区BD,绑定区BD和显示区沿第一方向Y依次排布。显示面板10中位于绑定区BD的部分用于与外部电路(显示面板10以外的电路)电连接。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设置于绑定区BD中的多个信号输入点(例如PAD,即焊盘),多个信号输入点可以用于接收信号。每个子像素可以与一些(即一个或多个)信号输入点电连接,这些信号输入点提供的信号可以控制该子像素发光的亮度。
示例性地,参见图4,支撑膜20与显示面板10固定连接,支撑膜20不仅能对显示面板10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还可以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在显示模组的使用过程中,支撑膜20能够对显示面板10、电路板30和电子元器件EC等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和扩散,以实现显示模组的散热。因此,支撑膜20可以由具有优异导热性的材料(下文简称为导热材料)形成,导热材料是指通常被称为良好导热体或已知具有热传递作用的材料。例如,支撑膜20可以由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的金属材料形成,金属材料可以包括诸如铜(Cu)、金(Au)、银(Ag)、铝(Al)、镁(Mg)或镍(Ni)等的金属,还可以是包含上述至少一种金属的合金,如不锈钢片。又例如,支撑膜20可以由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的碳基材料形成,碳基材料可以包括石墨、金刚石、碳纤维等。还例如,支撑膜20可以有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的聚合物材料形成,聚合物材料可以是导热硅脂等。可以理解的是,支撑膜20的材料并不仅限于上述,还可以包括上述材料的组合或以上未提及的其他材料。
示例性地,支撑膜20可以为单层结构,该支撑膜20可由以上列出的导热材料之一或组合形成。
又示例地,支撑膜20还可以为具有与导热材料相似的热传导性能的组件。例如,支撑膜2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层;其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一个或每个)层可以由以上列出的导热材料之一或组合形成。作为一种示例,支撑膜20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主体层,以及位于主体层的表面上的黑化层,该设置有利于提升支撑膜20的热辐射能力。具体地,可以先形成金属材料层,对金属材料层的表面进行黑化处理得到黑化层;其中,黑化层可以位于主体层的部分表面,也可以将该主体层包裹。或者,可以对金属材料层的表面进行渗碳处理,此时金属材料层的靠近表面的部分形成黑化层,其余部分作为主体层。又如,可以在金属材料层的表面上喷涂碳黑或者电镀碳黑,此时金属材料层为主体层,碳黑形成的层为黑化层。
参见图3和图4,支撑膜20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部21和至少一个(例如两个)第二支撑部22,第一支撑部21与显示面板1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部22弯折至第一支撑部21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第二支撑部22与电路板30固定连接。其中,固定连接的目的为使不同部件之间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对固定连接所采用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过多限制,例如,可以采用机械连接或者粘接等。沿显示模组1的厚度方向(以下称为第三方向Z),显示面板10的边沿与第一支撑部21的边沿完全重合,除第一支撑部21外,支撑膜20中的其他部分为第二支撑部22。对第一支撑部21与显示面板10实现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不作过多限制,例如,参见图4,第一支撑部21与显示面板10之间设置有粘接层SL,粘接层SL通过将第一支撑部21与显示面板10粘接在一起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粘接层SL的材料可以为有机硅胶、丙烯酸型树脂及不饱和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示例性地,继续参见图2、图3和图4,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即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的材料相同,两者可以通过模压成型或注塑成型等方法形成表面完整无接缝的整体,从而无需对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采用额外的固定方式使两者固定连接,有利于显示模组的结构设计,降低制备的工艺难度。
示例性地,对第二支撑部22的形状也不作过多限制,例如,第二支撑部22在第一支撑部2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正方向、三角形等中的任意一种。图6中的(a)为支撑膜20的平面图,该图以第二支撑部22在第一支撑部2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进行示例。图6中的(b)为一些实施例中图6中的(a)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6中的(c)为另一些实施例中图6中的(a)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6中的(d)为又一些实施例中图6中的(a)沿B-B’方向的剖视图。其中,第二支撑部22的剖面的形状可以如图6中的(b)所示,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大致平行;也可以如图6中(c)所示,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近似形成“J”形;还可以如图6中的(d)所示,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近似形成“b”形。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所构成的整体的剖视图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6中的(b),沿第三方向Z,具有重叠区域(也即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相靠近的表面可以彼此接触。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即沿第三方向Z,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之间留有间隙。例如,参见图6中的(c),沿第三方向Z,第二支撑部22中的部分与第一支撑部21相接触,第二支撑部22中的其他部分与第一支撑部21中的其他部分之间留有空隙。又例如,参见图6中的(d),多个第二支撑部22中,至少一个(例如每个)第二支撑部2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端部,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留有空隙。沿第三方向Z,第二支撑部22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可以处处留有空隙。从而能够避免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相接触的部分过热,使得支撑膜20上的各处的温度较为均一,降低局部过热对电路板的固定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5,显示模组1还可以包括柔性连接板40。沿第一方向Y,柔性连接板40设置在显示面板10和电路板30之间。柔性连接板40的一个端部电连接到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BD,具体地,该端部绑定到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BD,与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BD中的多个信号输入点电连接。柔性连接板40的另一个端部与电路板30电连接。示例性地,柔性连接板40可以是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为FPC)、覆晶薄膜(Chip On Flex或者Chip On Film,简称COF)等能够弯折的连接结构,以便将电路板30弯折到背离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一侧。
示例性地,继续参见图5,电路板30通过柔性连接板40电连接至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BD,从而实现与显示面板10的耦接。具体地,电路板30可以与绑定区BD中的多个信号输入点电连接。其中,电路板3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为PCB)或柔性电路板等,对此不作过多限制。
参见图4,电路板30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一个)第一部分31和至少一个(例如一个或多个)第二部分32,沿第三方向Z,电路板30的第一部分31与支撑膜20的第二支撑部22具有重叠区域,电路板30中除第一部分31以外的部分即为第二部分32,电路板30的第一部分31与支撑膜20的第二支撑部22固定连接,第二部分32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留有空隙。具体地,可以是第二部分32中的部分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留有空隙,也可以是第二部分32整体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处处留有空隙。如前所述,在显示模组的工作过程中,电路板30和显示面板10都会产生热量,其中一部分热量可通过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散出,另一部分热量则会传导至支撑膜20,导致支撑膜20温度升高。由于空气近似于绝热材料,空气的传热速度小于支撑膜20的固体传热速度,因此当电路板30的第一部分31与支撑膜20的第二支撑部22固定连接,支撑膜20的第二部分32中与电路板30的第一支撑部21之间留有空隙时,第二部分32所产生的部分热量能够通过空隙散发至空气中,而不是直接传导至支撑膜20中,能够减少传导至支撑膜20中的热量,相应地,支撑膜20中所积累的总热量也减少,从而能够减小支撑膜20的升温速度和升温幅度,降低因支撑膜20过热而最终导致电路板30从支撑膜20上剥离的风险。
此外,由于电路板30的第一部分31与支撑膜20的第二支撑部22固定连接,因此电路板30所产生的热量中的部分可以直接传导至第二支撑部22中。在此前提下,设置沿第三方向Z,第二支撑部22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留有空隙,使得第二支撑部22能够通过空隙将部分热量发散至空气中,同样有利于降低支撑膜20过热的风险。同时,空气的传热速度小于支撑膜20的固体传热速度,因此当沿第三方向Z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之间处处留有空隙时,两者间各位置处的传热速度均相等(均为空气的传热速度),使得支撑膜20中各部分的温度较为均衡,从而能够降低支撑膜20局部过热对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
示例性地,支撑膜20可以包括一个第二支撑部22,也可以包括多个(例如两个)第二支撑部22,每个第二支撑部22可以由第一支撑部21的边沿中的部分凸出形成。在此情况下,电路板30可以仅与一个第二支撑部22固定连接,也可以与多个第二支撑部22均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电路板30与多个第二支撑部22均固定连接时,当某一第二支撑部22与电路板30的连接失效无法起到固定作用时,其他第二支撑部22仍能够起到固定作用,从而能够提升电路板30与支撑膜20连接的可靠性,保证显示模组1的使用寿命。
当支撑膜20包括多个第二支撑部22时,多个第二支撑部22可以由第一支撑部21的同一个边沿中的不同部分凸出形成,也可以由不同边沿中的不同部分凸出形成。示例性地,支撑膜20包括两个第二支撑部22,这两个第二支撑部22由两个边沿中的两个部分分别凸出形成,这两个边沿可以是端部相连接的两边沿,也可以是相对设置、端部彼此不连接的两边沿。
例如,参见图3和图4,支撑膜20包括两个第二支撑部22,第一支撑部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L1和第二边沿L2,第一边沿L1和第二边沿L2可以是第一支撑部21的边沿中沿第一方向Y依次排布的两个边沿,也可以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边沿L1和第二边沿L2为沿第二方向X依次排布的两个边沿,图中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撑部22由第一边沿L1中的部分凸出形成,位于右侧的第二支撑部22由第二边沿L2中的部分凸出形成。继续参见图4,沿第三方向Z,两个第二支撑部22远离第一支撑部21的端部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均处处留有空隙,当电路板30与图4所示的支撑膜20固定连接时,电路板30具有两个第一部分31,每个第一部分31与一个第二支撑部22固定连接,这样不仅每个第一部分31与支撑膜20的第一支撑部21之间处处留有空隙,第二部分32与支撑膜20的第一支撑部21之间也处处留有空隙,也即电路板30整体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处处留有空隙,从而使得电路板30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空隙发散至空隙中,能够进一步减轻支撑膜20的热量堆积,更有利于规避出现前述的各种问题的风险。同时,参见图3和图4,设置第一边沿L1和第二边沿L2为沿第二方向X依次排布的两个边沿,能够简化支撑膜20的结构设计,降低支撑膜20的制备工艺难度,有利于进行生产成本的控制和优化。此外,上述设置使得形成的两个第二支撑部22沿第二方向X位于柔性连接板40两侧,不会对柔性连接板40的弯折造成影响,有利于简化显示模组1的整体结构。
对电路板30与支撑膜20实现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不作过多限制,例如两者可以通过胶接、焊接、固定件固定等多种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示例性地,参见图3和图4,电路板30和第二支撑部22可以通过固定件50实现固定连接,所采用的固定件50可以为螺栓、销钉、卡扣等中的任一者。例如,参见图4和图7,支撑膜20包括两个第二支撑部22,电路板30包括两个第二部分32,每个第二部分32与一个第二支撑部22通过一个固定件50(该固定件50为卡扣)实现固定连接。具体地,电路板30的每个第一部分31具有一个第一安装孔H1,支撑膜20的每个第二支撑部22上具有一个第二安装孔H2,卡扣穿设在第一安装孔H1和第二安装孔H2中,使电路板30的第一部分32和支撑膜20的第二支撑部22固定连接。所采用的卡扣可以为推入式卡扣(也可以称为膨胀卡扣或者穿心卡扣等),在使用时仅需推动卡扣使其穿入第一安装孔H1和第二安装孔H2即可,操作简便且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同时由于卡扣具有较小的尺寸,因此卡扣的使用还有利于实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对第一安装孔H1和第二安装孔H2的孔径的大小关系不作过多限制,两者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例如,第一安装孔H1和第二安装孔H2的孔径不相等,第二安装孔H2的孔径D2大于第一安装孔H1的孔径D1。此外,为了保证卡扣的固定效果,避免卡扣从第一安装孔H1和第二安装孔H2中脱出,继续参见图7,还可以设置卡扣的最大工作尺寸s为第二安装孔H2的孔径的1.1倍~1.5倍,例如1.2倍、1.35倍、1.4倍等。其中,卡扣的最大工作尺寸s,即为穿过第一安装孔H1和第二安装孔H2的卡扣部分,沿垂直于第三方向Z的方向上所具有的最大尺寸。又示例地,为了保证设置有第二安装孔H2的支撑膜20的第二支撑部22仍具有足够的强度,在后续进行卡扣的安装过程中不会过度形变,卡扣安装完成后仍旧能够实现良好的紧固效果,参见图8,还可以设置第二安装孔H2的边沿,与环绕该第二安装孔H2的第二支撑部22的边沿之间处处留有间距,且第二安装孔H2的边沿与环绕该第二安装孔H2的第二支撑部22的边沿的最小距离d,不小于第二安装孔H2的孔径D2。例如,该最小距离d可以等于第二安装孔H2的孔径D2,还可以为第二安装孔H2的孔径D2的1.1倍、1.5倍、1.7倍、2倍、2.2倍等。
示例性地,参见图4,卡扣靠近第一支撑部21的端部,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留有空隙。当存在外界因素导致显示模组剧烈震荡时,卡扣靠近第一支撑部21的端部可能会与第一支撑部21相撞,猛烈的撞击除了可能会导致支撑膜20局部变形,还可能导致卡扣从第一安装孔H1和第二安装孔H2中脱出而无法实现电路板30的固定,进而造成显示模组出现异响、显示面板显示异常等不良。因此本公开中设置卡扣靠近第一支撑部21的端部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留有余量,从而能够降低前述问题出现的风险,提升显示模组的可靠性、耐用性。
示例性地,继续参见图4,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缓冲层60,缓冲层60位于第二支撑部22与电路板30之间,具体地,缓冲层60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2与电路板30的第二部分32之间。当显示模组震荡时,缓冲层60能够缓释支撑膜20与电路板30之间的冲击力,减轻剧烈震荡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显示模组使用寿命的提升。此外,缓冲层60还可以选用具有粘性的胶体材料,使其能够对电路板30与支撑膜20起到粘接作用,从而能够在发挥前述有益效果的前提下,加固电路板30与支撑膜20的固定连接。具体地,缓冲层60的材料可以为有机硅胶、丙烯酸型树脂及不饱和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示例性地,缓冲层60可以为单层结构,例如,缓冲层60为由有机硅胶形成的单层结构。
又示例地,缓冲层60也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层。例如,缓冲层60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子缓冲层、第二子缓冲层和第三子缓冲层,第一子缓冲层与支撑膜20的第二支撑部22粘接,第三子缓冲层与电路板30的第一部分31粘接,第二子缓冲层与第一子缓冲层和第三子缓冲层均固定连接(例如粘接)。第一子缓冲层和第三子缓冲层的材料可以为任一种胶体材料,第二子缓冲层的材料可以为泡棉等任一种弹性材料,从而使缓冲层60具有更优良的缓冲效果。
本公开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参见图3和图4,电路板30设置在支撑膜20背离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一侧,支撑膜20包括一体的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2弯折至第一支撑部21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电路板30包括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支撑膜20的第二支撑部22与电路板30的第一部分31固定连接,那么电路板30的第二部分32与支撑膜20的第一部分31之间必然会留有间隙,在显示模组的工作过程中,电路板30所产生的部分热量能够通过空隙散发至空气中,从而能够减少传导至支撑膜20中的热量,相应地,支撑膜20中所积累的总热量也减少,从而能够减小支撑膜20的升温幅度,降低因支撑膜20过热而最终导致电路板30从支撑膜20上剥离的风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支撑膜,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包括固定连接且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显示面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二支撑部弯折至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多个第二支撑部中,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由所述第一边沿中的部分凸出形成,其他第二支撑部由所述第二边沿中的部分凸出形成;
电路板,位于所述支撑膜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留有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留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支撑部中,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留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绑定区和显示区,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至所述绑定区;
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二边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为卡扣;
所述第一部分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卡扣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边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边沿之间留有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边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边沿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小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留有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的最大工作尺寸为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的1.1倍~1.5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电子元器件位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支撑膜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膜的材料为金属或者合金。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10249672.0A 2022-03-14 2022-03-14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627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9672.0A CN114627748B (zh) 2022-03-14 2022-03-14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9672.0A CN114627748B (zh) 2022-03-14 2022-03-14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7748A CN114627748A (zh) 2022-06-14
CN114627748B true CN114627748B (zh) 2023-11-14

Family

ID=81901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49672.0A Active CN114627748B (zh) 2022-03-14 2022-03-14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27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3066B (zh) * 2023-07-11 2023-11-2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机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5241A (zh) * 2012-12-20 2014-06-25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238180A (zh) * 2013-06-17 2014-12-24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KR20190043766A (ko) * 2017-10-19 2019-04-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10379322A (zh) * 2019-07-15 2019-10-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419895A (zh) * 2020-11-18 2021-02-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24125A (zh) * 2021-05-26 2021-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14120837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5241A (zh) * 2012-12-20 2014-06-25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238180A (zh) * 2013-06-17 2014-12-24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KR20190043766A (ko) * 2017-10-19 2019-04-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10379322A (zh) * 2019-07-15 2019-10-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419895A (zh) * 2020-11-18 2021-02-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24125A (zh) * 2021-05-26 2021-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14120837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7748A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1389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機器
CN114627748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1175320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3149720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7639338B2 (en) LCD device having external terminals
CN11433359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093274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08966485B (zh) 电路板组件、电子设备、显示屏器件及其装配方法
US10190758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source device
US9173335B2 (en) Complex circuit board fabrication method
CN111477099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082392A (zh) 背光源装置
JP2007292901A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
US6303874B1 (en) Electronic parts modul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KR20110022204A (ko) 백라이트 모듈
CN113220149A (zh) 触控模组及终端设备
US10925156B2 (en)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CN217008180U (zh) 显示模组及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CN217007909U (zh) 一种具有fpc弯折区的lcm结构
JP374310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実装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216291553U (zh) 软性电路板的贴合结构及电子装置
CN217116496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器件及电子设备
CN104240609A (zh) 显示装置
CN221101612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H0515025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