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3501B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3501B
CN114623501B CN202011443356.4A CN202011443356A CN114623501B CN 114623501 B CN114623501 B CN 114623501B CN 202011443356 A CN202011443356 A CN 202011443356A CN 114623501 B CN114623501 B CN 114623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heat exchange
indoor unit
j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33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23501A (zh
Inventor
何家基
詹东文
林晨
业明坤
江晨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433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35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23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3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23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3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1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in which secondary air is induced by injector action of the primary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沿第一方向,出风口设于壳体的底壁,沿第二方向,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的至少一侧;换热器,换热器设于第二腔体内;风机,风机设于第一腔体内,风机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与进风口相连通;射流喷嘴,设置于壳体,射流喷嘴的进气端与出口端相连通,射流喷嘴的出气端与第二腔体相连通,通过风机的出口端流向射流喷嘴,通过射流喷嘴的出气端喷入第二腔体内,进而由与第二腔体连通的出风口流出壳体,实现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提升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在保证制冷量的同时,还降低风机的运行噪音。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空调室内机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通过风机实现出风,若满足一定制冷量的情况下,风机负荷较大,因此导致风机运行产生的噪音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沿第一方向,出风口设于壳体的底壁,沿第二方向,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的至少一侧;换热器,换热器设于第二腔体内;风机,风机设于第一腔体内,风机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与进风口相连通;射流喷嘴,设置于壳体,射流喷嘴的进气端与出口端相连通,射流喷嘴的出气端与第二腔体相连通;其中,部分气流经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经风机进入射流喷嘴后喷入第二腔体,并从出风口排出;部分气流经进风口经位于第二腔体内的换热器换热后经出风口排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由此室内环境中的空气可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调室内机内部,空调室内机通过出风口向室内出风。进一步地,在壳体内设置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及换热器,将换热器设置于第二腔体内,并且,在第一腔体内设置风机,风机开启时,室内空气由进风口流入壳体,进入风机的进口端,然后通过风机的出口端流向射流喷嘴,通过射流喷嘴的出气端喷入第二腔体内,进而由与第二腔体连通的出风口流出壳体,实现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提升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同时,在风机的作用下,壳体内形成负压,促进了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第二腔体并与换热器换热,也就是风机的开启促进了自然对流进风量,进而增加了自然对流出风量。这样,在满足总体的制冷能力的情况下,减小了风机主动换热的气体流量,从而减小了风机的负荷,也即在保证制冷量的同时,还降低风机的运行噪音。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射流风道,射流风道与出口端和射流喷嘴的进气端连通;其中,沿空气流入方向,射流风道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机包括:电机,设于第一腔体内;第一叶轮,设于第一腔体内,与电机连接;第二叶轮,设于第一腔体内,与电机连接,沿第三方向,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位于电机的两侧,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均设有进口端和出口端;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互相垂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叶轮的旋转轴线和第二叶轮的旋转轴线沿第三方向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罩体,罩体设有进风口;底座,罩体设置于底座上,出风口设于底座上,风机和换热器设于底座上;支撑板,支撑板设于罩体与底座之间,沿第二方向,支撑板将壳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进风口包括:射流进风口,设于壳体沿空调室内机的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射流进风口与风机连通;主进风口,设于壳体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且沿第二方向,射流进风口位于主进风口的至少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的顶壁设有凹槽结构,空调室内机的射流风道设于凹槽结构内;其中,主进风口还设于壳体的顶壁,且主进风口位于凹槽结构的两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腔体的数量为两个,沿第二方向,两个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的两侧;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机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腔体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一换热部沿空调室内机的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换热部的一部分设于第二腔体内,另一部分设于第一腔体内;部分气流经进风口进入经第一换热部后经风机进入射流喷嘴后喷入第二腔体,并从出风口排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两个第二换热部,两个第二换热部设于两个第一换热部之间,两个第二换热部沿第三方向分布,任一第二换热部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设置;其中,射流喷嘴设置于第一换热部与相邻的第二换热部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换热部与相邻的第一换热部合围成换热区,从壳体的顶部至壳体的底部的方向,换热区沿第三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第三方向,两个第一换热部的上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风机沿第三方向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应用于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多联机、商用风幕机、商用空调室内末端等多个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因此具有该空调室内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风机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空调室内机,10壳体,102进风口,1022射流进风口,1024主进风口,104出风口,106第一腔体,108第二腔体,109端盖,11换热器,112第一换热部,114第二换热部,12风机,120进口端,121出口端,122电机,124第一叶轮,126第二叶轮,13射流喷嘴,14射流风道,15罩体,16底座,17支撑板,18接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包括:壳体10、换热器11和风机12。
具体地,壳体10包括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4壳体10内设有第一腔体106和第二腔体108,沿第一方向,出风口104设于壳体10的底壁,沿第二方向,第一腔体106位于第二腔体108的至少一侧;换热器11,换热器11设于第二腔体108内;风机12,风机12设于第一腔体106内,风机12包括进口端120和出口端121,进口端120与进风口102相连通;射流喷嘴13,设置于壳体10,射流喷嘴13的进气端与出口端121相连通,射流喷嘴13的出气端与第二腔体108相连通。
其中,部分气流经进风口102进入第一腔体106,经风机12进入射流喷嘴13后喷入第二腔体108,并从出风口104排出;部分气流经进风口102经位于第二腔体108内的换热器11换热后经出风口104排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0设置有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4,由此室内环境中的空气可通过进风口102进入空调室内机1内部,空调室内机1通过出风口104向室内出风。进一步地,在壳体10内设置第一腔体106和第二腔体108及换热器11,将换热器11设置于第二腔体108内,并且,在第一腔体106内设置风机12,风机12开启时,室内空气由进风口102流入壳体10,进入风机12的进口端120,然后通过风机12的出口端121流向射流喷嘴13,通过射流喷嘴13的出气端喷入第二腔体108内,进而由与第二腔体108连通的出风口104流出壳体10,实现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量。同时,在风机12的作用下,壳体10内形成负压,促进了空气由进风口102进入第二腔体108并与换热器11换热,也就是风机12的开启促进了自然对流进风量,进而增加了自然对流出风量。这样,在满足总体的制冷能力的情况下,减小了风机12主动换热的气体流量,从而减小了风机12的负荷,也即在保证制冷量的同时,还降低风机12的运行噪音。
具体地,沿第二方向,第一腔体106设置于第二腔体108的至少一侧,且风机12设置在第一腔体106内,风机12向射流风道14供风,加大了射流喷嘴13所能提供的风量总和,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各个位置的风力强度,合理的利用安装空间,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的布置合理性,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的制冷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沿第二方向,第一腔体106设置于第二腔体108的至少一侧,包括多种实施方式:比如,第一腔体106的数量为一个,沿第二方向,一个第一腔体106设置在第二腔体108的左侧或右侧,相应地,风机12的数量为一个,一个风机12设置在第一腔体106内,或者第一腔体106的数量为两个,沿第二方向,两个第一腔体106设置在第二腔体108的两侧,相应地,风机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机12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腔体106内。当然,也可以设置两个第一腔体106,但只在其中一个第一腔体106内放置风机12。
在具体应用中,空调室内机1至少包括自然风模式和强风模式。
在自然风模式下,如图7所示,风机12关闭,气流经过换热器11后,变为用于制冷的冷空气,冷空气密度比空气更大,在重力的作用下冷空气换热后流向下方的出风口104,最终由出风口104进入室内进行制冷,冷空气流出后壳体10内形成负压,进而继续吸引空气从进风口102流入壳体10,形成自然对流空气循环。通过自然对流的形式为室内的空气进行换热,整个换热过程无需风机12工作,进而在保证良好的换热能力的情况下,避免了风机12工作产生的噪音。
在强风模式下,如图6所示,开启风机12,在风机12的驱动下,部分气流从进风口102进入壳体10后,经由射流喷嘴13进入第二腔体108,然后由出风口104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风机12的驱动,使得气体由射流喷嘴13喷入第二腔体108,从而加快了第二腔体108内气体的流动速度,增加了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量,进而加强了第二腔体108内的负压效果,增加了自然对流过程中第二腔体108的进风量和出风量,也就是,当风机12开启时,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包括射流风和自然对流风,通过射流风和自然对流风两种出风方式进一步地提升了出风量,并且射流风和自然对流风能够相对提升彼此的出风效果,达到了增益效应的作用。
进一步地,换热器11的一部分可以设置于第一腔体106内,在风机12运行时,气流通过进风口102进入第一腔体106,在第一腔体106内的换热器11的作用下进行换热,再通过射流喷嘴13喷入第二腔体108,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的制冷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制热模式,通过风机12驱动空气在室内与壳体10之间进行循环,同时通过换热器11的换热作用,实现空调室内机1的制热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可以是长方体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即,空调室内机1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外形。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射流风道14,射流风道14与出口端121和射流喷嘴13的进气端连通;其中,沿空气流入方向,射流风道14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射流风道14,射流风道14与射流喷嘴13连通,这样,气流由射流风道14流向射流喷嘴13,进而由射流喷嘴13喷向第二腔体108。其中,沿空气流入方向,射流风道14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风机12的驱动下,气流经进风口102进入壳体10,经由风机12进入射流风道14,最终由射流风道14上的多个射流喷嘴13喷出,由于射流风道14具有一定长度,会导致在射流风道14由靠近风机12一端至远离风机12的一端,气体的流量会逐渐减小,气体的压强也会减小,从而导致射流喷嘴13的喷出气体的强度会逐渐减小,因此,通过将射流风道14设置为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形状,从而使得射流风道14内的气流量逐渐减小的同时,逐渐减小射流风道14的容积,进而使得风道内气体的压强保持相同或相近,使得空调室内机1出风口104的不同部分的出风量保持相同或相近,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效果。
具体地,射流喷嘴13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孔、条形孔或者多边形孔,并且射流喷嘴13的数量为多个,或者,射流喷嘴13为一条沿射流风道14延伸方向一致的长条形开口结构,通过设置射流喷嘴13,可以进一步地调整进入壳体10的气流的喷射速度,再通过射流喷嘴13射入到腔体内,实现对自然对流进风的气流进行导流的作用,加速换热效率。
实施例三
如图3、图5和图9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风机12包括:电机122,设于第一腔体106内;第一叶轮124,设于第一腔体106内,与电机122连接;第二叶轮126,设于第一腔体106内,与电机122连接,沿第三方向,第一叶轮124和第二叶轮126位于电机122的两侧,第一叶轮124和第二叶轮126均设有进口端120和出口端121;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互相垂直。
在该实施例中,风机12包括电机122、第一叶轮124和第二叶轮126。风机12运行时,通过电机122带动第一叶轮124及第二叶轮126转动,使得空气由进风口102进入第一腔体106,并流动至第一叶轮124及第二叶轮126内,然后由第一叶轮124及第二叶轮126的出口端121流动至射流风道14内。进一步地,气流经射流喷嘴13喷喷入第二腔体108,最终由出风口104排出空调室内机1外部,从而实现了空调室内机1的气体循环。通过电机122、第一叶轮124以及第二叶轮126的设置,一个电机122同时驱动第一叶轮124和第二叶轮126转动,从而减少了电机122的数量,降低了风机12开启时的噪音。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叶轮124的旋转轴线和第二叶轮126的旋转轴线沿第三方向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叶轮124的旋转轴线和第二叶轮126的旋转轴线沿第三方向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叶轮124的旋转轴线和第二叶轮126的旋转轴线沿进风方向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叶轮124的进风端和第二叶轮126的进风端均与进风口102平行,从而增加了第一叶轮124和第二叶轮126的进风面积,减小了第一叶轮124和第二叶轮126的进风阻力,提升了风机12的进风量。
实施例五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壳体10包括:罩体15,罩体15设有进风口102;底座16,罩体15设置于底座16上,出风口104设于底座16上,风机12和换热器11设于底座16上;支撑板17,支撑板17设于罩体15与底座16之间,沿第二方向,支撑板17将壳体10分隔为第一腔体106和第二腔体108。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罩体15、底座16和支撑板17。其中,罩体15设置于底座16上,进风口102开设于罩体15。空气可经由罩体15进入壳体10内参与换热,同时,罩体15还能保护设于壳体10内侧的换热器11。经换热器11换热后的气流会经开设于底座16上的出风口104流向室内。沿第二方向,罩体15与底座16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板17,通过支撑板17的设置,一方面对换热器11起到了支撑作用,保证了换热器11位置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对于流经换热器11的其他换热作用的均匀性。另一方面,通过支撑板17与罩体15以及底座16之间的位置配置,实现了将壳体10分隔为第一腔体106和第二腔体108,从而使得风机12运行时,防止风机12将第二腔体108内经过换热之后的空气吸入第一腔体106而造成换热效率降低,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底座包括:第一安装座,换热器设于第一安装座上,出风口104设于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沿第二方向,第二安装座设于第一安装座的两端,风机12设于第二安装座,保证了风机12的稳定性;罩体15的一部分、第一安装座合围成第二腔体108,罩体15的另一部分、第二安装座合围成第一腔体106。
进一步地,罩体15还包括罩壳和端盖109,罩壳罩设在底座16上,沿第二方向,罩壳的两端设置有开口,端盖109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罩壳的两端,用于封堵开口。当风机12运行时,端盖109可以防止热空气从两侧进入风机12,保证空气进入风机12前先经过第一换热部112,提升空调室内机1可靠性,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外观美观性。
实施例六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进风口102包括:射流进风口1022,设于壳体10沿空调室内机1的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射流进风口1022与风机12连通;主进风口1024,设于壳体10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且沿第二方向,射流进风口1022位于主进风口1024的至少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进风口102包括射流进风口1022和主进风口1024,其中,射流进风口1022设置在壳体10沿空调室内机1的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上,并且,射流进风口1022与风机12连通,在风机12运行时,气流通过射流进风口1022进入第一腔体106,经由风机12输送至射流风道14,进而由出风口104流出壳体10,实现主动送风。主进风口1024设置于壳体10沿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上,并且,沿第二方向射流进风口1022位于主进风口1024的至少一侧,部分气流经主进风口1024进入第二腔体108,并与第二腔体108内的换热器11换热后有由出风口104流出壳体10,从而实现自然对流送风,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的无风感无噪音制冷运行。
实施例七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壳体10的顶壁设有凹槽结构,空调室内机1的射流风道14设于凹槽结构内;其中,主进风口1024还设于壳体10的顶壁,且主进风口1024位于凹槽结构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的顶壁设置凹槽结构,可以通过凹槽结构将射流风道14与壳体10相连接,使得射流风道14整体位于空调室内机1的轮廓内部,实现了射流风道14的稳定安装的同时,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整体的美观。同时,将主进风口1024设置于壳体10的顶壁,并且设置在凹槽结构的两侧,使得空气可以直接由凹槽结构两侧的主进风口1024进入第二腔体108,使得气流能够进入位于中部的换热器11并与换热器11换热,保证了位于中部的换热器11的进风量和换热效果,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可以将凹槽结构的横截面积设置为沿射流风道14的空气流入方向逐渐减小,与射流风道14的形状相适配,使得空调室内机1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的美观性。
可以理解的是,凹槽结构的横截面积沿射流风道14的空气流入方向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凹槽结构两侧的部分的面积逐渐增大,相应地,可以将位于凹槽结构两侧的主进风口1024的面积沿气体流入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合理地利用空间结构,保证自然对流的循环效率。
实施例八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腔体106的数量为两个,沿第二方向,两个第一腔体106位于第二腔体108的两侧;风机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机1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腔体106内。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06设置在第二腔体108的两侧,将风机12分别放置在两个第一腔体106内,通过两侧的风机12同时向中间送风,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口,并且在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范围的同时,减小了空气的运行路径,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各个位置的风力强度,合理的利用安装空间,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的布置合理性。具体地,支撑板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板17设于罩体15与底座16之间,沿第二方向,两个支撑板17将壳体10分隔为两个第一腔体106和设置在两个第一腔体106之间的第二腔体108。
具体地,射流进风口1022的数量为两个,且沿第二方向,两个射流进风口1022位于主进风口1024的至少一侧。
实施例九
如图4至图8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换热器11包括:第一换热部112,第一换热部112沿空调室内机1的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换热部112的一部分设于第二腔体108内,另一部分设于第一腔体106内;部分气流经进风口102进入经第一换热部112后经风机12进入射流喷嘴13后喷入第二腔体108,并从出风口104排出。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11包括沿空调室内机1的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部112,并且,第一换热部112的一部分位于第二腔体108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一腔体106内。从而使得由空调室内机1的射流进风口1022和主进风口1024进入壳体10的空气,均能与第一换热部112换热后再由出风口104排出壳体10,提升了换热效果。
实施例十
如图4至图8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换热器11还包括:两个第二换热部114,两个第二换热部114设于两个第一换热部112之间,两个第二换热部114沿第三方向分布,任一第二换热部114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设置;其中,射流喷嘴13设置于第一换热部112与相邻的第二换热部114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11还包括两个第二换热部114,两个第二换热部114位于两个第一换热部112之间,且沿第三方向分布,且任一第二换热部114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设置。这样的设置方式在壳体10的体积确定的情况下,提高了换热效率,进而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的换热能力,并且,任一第二换热部114倾斜设置的方式还能够使得冷凝水沿第二换热部114的翅片流下,避免冷凝水直接滴落,便于冷凝水的收集。
进一步地,通过将射流喷嘴13设置于第一换热部112与相邻的第二换热部114之间,可以使得射流喷嘴13与换热器11的上端部紧密连接,进而避免空气未经第二换热部114换热后流入壳体10,保证了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通过将换热器11沿重力方向倾斜设置,使得射流喷嘴13以及位于顶壁上的主进风口1024进入的空气能够在换热器11的外壁上沿倾斜方向逐渐下沉,增加了气体与换热器11之间接触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换热器11热能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的运行效率。
实施例十一
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二换热部114与相邻的第一换热部112合围成换热区,从壳体10的顶部至壳体10的底部的方向,换热区沿第三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大。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换热部114与相邻的第一换热部112合围形成换热区,沿第三方向,换热区的宽度由壳体10的顶部至壳体10的底部的方向逐渐增大,也就是说,换热区由上至下逐渐扩大,因此换热部上的冷凝水会沿翅片流下,避免冷凝水直接滴落,便于冷凝水的收集。
进一步地,沿第三方向进行截面,在得到的截面内,两个第一换热部112的截面形状和两个第二换热部114的截面形状组合成M型,M型的开口朝向出风口104,一方面,使得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10内存在四个可用于降温的换热部,且四个换热部均为倾斜地设置于壳体10内,进而使得进入到换热区内的气流方向包括两个方向。且第一换热部112和第二换热部114的换热表面均朝向进风口102,从至少两个方向进入的空气可直接与第一换热部112和第二换热部114进行换热,相比于采用单一换热平面和单一方向进风换热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换热效率。另一方面,M型结构,便于冷凝水的收集,避免冷凝水直接滴落在室内的地面上。
进一步地,通过在壳体10内相对壳体10侧壁倾斜地设置换热器11,相比于水平或垂直设置换热器11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了空气与换热器11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的输出能力,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的换热效率,以尽快的到达用户的设定温度,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进一步地,第一换热部112和第二换热部114均设置有多个翅片和多个换热管,多个翅片套设在换热管上。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部112和第二换热部114均包括多个翅片和多个换热管,多个翅片套设于换热管上,第一换热部112或第二换热部中的相邻两个翅片的片距,与单个翅片的片宽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1至0.45,第二换热部114中的相邻两个翅片的片距,与单个翅片的片宽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1至0.45。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增大经换热器11换热前后的温度差,可以有效提升自然对流效果,提升空调室内机1的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第一换热部112的上端部与下端部的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α1设置在0°至45°之间;第二换热部114的上端部与下端部的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α2设置在0°至45°之间。一方面可以根据壳体10内的容积合理的设置第一换热部112和第二换热部114的倾斜角度,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的换热面积的最大化,并且有利于保证气流经倾斜设置的第一换热部112和第二换热部114后具有良好的下沉效果,同时,倾斜地设置第一换热部112和第二换热部114,并合理地设置倾斜角度,可以使得第一换热部112和第二换热部114上的冷凝水沿着倾斜地第一换热部112和第二换热部114流动到底端对应的冷凝水的收集位置内,避免了第一换热部112和第二换热部114的冷凝水从出风口104滴落到室内而造成环境污染,进而在提高空调室内机1的换热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可靠性和清洁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沿第二方向,第一换热部112的长度为L1,第二换热部114的长度为L2,L2与L1之比取值范围为0.5≤L2/L1<1,一方面,防止比值过小造成的自然对流能力衰减,另一方面,防止比值过大而造成的出风口104两侧回流。通过比值的合理设定,有利于提升空调室内机1的工作性能。
实施例十二
如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沿第三方向,两个第一换热部112的上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风机12沿第三方向的宽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第一换热部112沿第三方向上的上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风机12沿第三方向的宽度,从而保证了风机12能够放置在第一腔体106内,缩短了空调器室内机的整体长度,并且减少了空气流动损失。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部112的端部伸入第一腔体106内,因此两个第一换热部112的上端部之间的距离影响风机12的放置方式,本申请提出的实施例中,将两个第一换热部112的上端部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风机12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使得风机12能够由两个第一换热部112之间的间距放入第一腔体106内,进而风机12开启时,气流能够由射流进风口1022经第一换热部112换热后流入风机12,在提升空调器风量的同时,避免气流经过弯折后进入风机12,减少了气流的流动损失,保证了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同时,由于风机12能够插入两个第一换热部112之间,因此不需要将风机12设置在两个第一换热部112的两端,从而缩小了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实施例十三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1,因此具有该空调室内机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指令,并根据工作模式指令控制空调室内机1进行自然对流换热,或自然对流换热和射流换热共同进行,也即自然风模式或强风模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并最大程度地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实施例十四
如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由换热器11、底座16、壳体10、接水槽18、射流喷嘴13、射流风道14、风机12、电机122、支撑板17等部件组成。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风机12布置在空调室内机1的两端,第一换热部112之间的突出于第二换热部114的位置。其中风机12的进口端120与进风口102平行,并且,风机12可实现双侧进风的效果。电机122开启时,双侧的电机122各驱动第一叶轮124和第二叶轮126,使空气经过第一换热部112后进入风机12,再通过射流风道14,往射流喷嘴13中送风。与此同时,从射流喷嘴13中出来的高速气流会使换热器11下方形成一个低压的区域,因此环境中的空气会被吸引,通过换热器11降温,最后通过出风口104进入房间。另外,两个电机122的外侧各有一个端盖109,当风机12运行时,端盖109可以防止热空气从两侧进入风机12,保证空气进入风机12前先经过第一换热部112。开启射流引流模式时,需要风机12将空气输送到四个射流风道14,再经过射流喷嘴13喷射到第二腔体108中。进一步地,换热器11由两个第一换热部112和两个第二换热部114组成,且第一换热部112比第二换热部114长,第一换热部112相对第二换热部114突出部分设置有支撑板17,用于分隔主动进风区域和引风区域,也即支撑板17分隔射流进风口1022和主进风口1024,并且支撑板17分隔第一腔体106和第二腔体108。当风机12开启时,设置在支撑板17靠近风机12侧的换热器11用于与风机12的主动进风换热,而设置在支撑板17另一侧的换热器11则与被引风换热。换热器11的布置形式呈M型,且每个第一换热部112和第二换热部114组成的单元下方有一个出风口104。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1至少包括自然风模式和强风模式。
在强风模式下,如图6所示,箭头所示方向为气流的流动方向,用于引流的气流经风机12从进风口102送入壳体10后,再经射流喷嘴13射出,在被第二换热部114包围的第二腔体108空间中产生一个负压区,因而会促进更多的回风从进风口102进入壳体10,与第二换热部114进行换热。此外,在强风模式时,可以进行制热运行,此时换热器11内工质温度较高,被引流风经过换热器11加热后混合射流风送入室内,实现室内空调机的制热作用。
在自然风模式为下,如图7所示,箭头所示方向为气流的流动方向,停止气流从进风口102进入射流喷嘴13,室内的回风从进风口102进入壳体10和换热器11进行热交换,降温后的冷空气由于密度增大,会在重力作用下从出风口104流出送入室内,而室内的热空气又会以回风的形式再进入,完成空气的循环。
为了保证在自然风模式下的强化自然对流效果,且确保空气能够沿进风口102进入出风口104流出;同时增强强风模式下的引风效果,本发明的换热器11的换热管采用M型布置形式。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一换热部112的换热管的中心平面与竖直方向呈倾斜角度α1,第二换热部114的换热管的中心平面与第三方向呈倾斜角度α2。为避免第一换热部112上的冷凝水从出风口104滴落到室内,第一换热部112倾斜角度α1取值范围为0°至45°,第二换热部114的倾斜角度α2取值范围为0°至45°。另外,第一换热部112长度L1与第二换热部114长度L2间的关系为0.5≤L2/L1<1。为了提高自然对流效果,换热器11本身的参数满足以下关系:翅片的片距与翅片的片宽之比的取值范围为0.1至0.45。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沿第一方向,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底壁,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至少一侧;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风机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
射流喷嘴,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射流喷嘴的进气端与所述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射流喷嘴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
其中,部分气流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经所述风机进入所述射流喷嘴后喷入所述第二腔体,并从所述出风口排出;部分气流经所述进风口经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经所述出风口排出;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
射流风道,所述射流风道与所述出口端和所述射流喷嘴的进气端连通;
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气流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经由所述风机进入所述射流风道,并由所述射流风道上的多个所述射流喷嘴喷出;
所述第一腔体的数量为两个,沿所述第二方向,两个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两侧;
所述换热器包括:
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部分气流经所述进风口进入经所述第一换热部后经所述风机进入所述射流喷嘴后喷入所述第二腔体,并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两个第二换热部,所述两个第二换热部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换热部之间,所述两个第二换热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任一所述第二换热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射流喷嘴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互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沿空气流入方向,所述射流风道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
电机,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第一叶轮,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与所述电机连接;
第二叶轮,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与所述电机连接,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位于所述电机的两侧,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均设有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轮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叶轮的旋转轴线沿第三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设有所述进风口;
底座,所述罩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风机和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底座上;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罩体与所述底座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支撑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包括:
射流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所述射流进风口与所述风机连通;
主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射流进风口位于所述主进风口的至少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顶壁设有凹槽结构,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射流风道设于所述凹槽结构内;
其中,所述主进风口还设于所述壳体的顶壁,且所述主进风口位于所述凹槽结构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风机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腔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换热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换热部合围成换热区,从所述壳体的顶部至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方向,所述换热区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三方向,两个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上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风机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宽度。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011443356.4A 2020-12-11 2020-12-11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1146235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3356.4A CN114623501B (zh) 2020-12-11 2020-12-11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3356.4A CN114623501B (zh) 2020-12-11 2020-12-11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3501A CN114623501A (zh) 2022-06-14
CN114623501B true CN114623501B (zh) 2023-07-21

Family

ID=81895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3356.4A Active CN114623501B (zh) 2020-12-11 2020-12-11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23501B (zh)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06429A (ja) * 1991-04-03 1992-10-29 Kubota Corp 空調用熱交換装置
DE19729794A1 (de) * 1997-07-11 1999-01-14 Reiner Lubitz Kühleinrichtung
CN1298080A (zh) * 1999-11-24 2001-06-06 欧阳才峰 无水耗蒸发式水冷空调器
JP2003185168A (ja) * 2001-12-20 2003-07-0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4325038A (ja) * 2003-04-28 2004-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温風暖房機
CN1746575A (zh) * 2004-09-06 2006-03-15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1382322A (zh) * 2008-10-20 2009-03-11 徐国风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系统
RU2363892C1 (ru) * 2008-04-30 2009-08-10 Олег Савельевич Кочетов Способ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воздуха с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м косвен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и кондиционер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KR20110060222A (ko) * 2009-11-30 2011-06-08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공조시스템용 송풍기
CN102207311A (zh) * 2010-04-24 2011-10-05 叶可 冷热兼顾的窗式空调器
CN202835578U (zh) * 2012-09-29 2013-03-2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3628884U (zh) * 2013-10-28 2014-06-04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立管式间接-直接两级蒸发冷气机
CN103939989A (zh) * 2014-03-31 2014-07-2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103939993A (zh) * 2014-03-31 2014-07-2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104456883A (zh) * 2014-10-31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CN104456882A (zh) * 2014-10-31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CN104456881A (zh) * 2014-10-31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调器
CN104807077A (zh) * 2014-08-29 2015-07-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4555040U (zh) * 2015-03-16 2015-08-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4930635A (zh) * 2015-05-20 2015-09-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均匀送风用变截面均流装置
CN105020870A (zh) * 2015-06-30 2015-11-04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换新风装置、诱导风喷嘴
CN105091090A (zh) * 2014-04-30 2015-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气调节器
CN105605685A (zh) * 2016-03-15 2016-05-25 李丹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5689467U (zh) * 2016-06-24 2016-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塔扇结构
CN107238135A (zh) * 2017-07-21 2017-10-10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干式风机盘管
CN206803378U (zh) * 2017-04-10 2017-12-26 大连冰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冷风机
CN108534228A (zh) * 2018-04-13 2018-09-14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天花机
CN109441860A (zh) * 2018-12-27 2019-03-08 宁波贝德尔电讯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用散热风扇及其组装工艺
CN111497561A (zh) * 2020-05-25 2020-08-07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诱导式车用顶置空调室外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47040B1 (fr) * 2009-06-23 2014-01-03 Cinier Radiateurs Radiateur reversible

Patent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06429A (ja) * 1991-04-03 1992-10-29 Kubota Corp 空調用熱交換装置
DE19729794A1 (de) * 1997-07-11 1999-01-14 Reiner Lubitz Kühleinrichtung
CN1298080A (zh) * 1999-11-24 2001-06-06 欧阳才峰 无水耗蒸发式水冷空调器
JP2003185168A (ja) * 2001-12-20 2003-07-0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4325038A (ja) * 2003-04-28 2004-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温風暖房機
CN1746575A (zh) * 2004-09-06 2006-03-15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RU2363892C1 (ru) * 2008-04-30 2009-08-10 Олег Савельевич Кочетов Способ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воздуха с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м косвен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и кондиционер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1382322A (zh) * 2008-10-20 2009-03-11 徐国风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系统
KR20110060222A (ko) * 2009-11-30 2011-06-08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공조시스템용 송풍기
CN102207311A (zh) * 2010-04-24 2011-10-05 叶可 冷热兼顾的窗式空调器
CN202835578U (zh) * 2012-09-29 2013-03-2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3628884U (zh) * 2013-10-28 2014-06-04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立管式间接-直接两级蒸发冷气机
CN103939989A (zh) * 2014-03-31 2014-07-2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103939993A (zh) * 2014-03-31 2014-07-2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105091090A (zh) * 2014-04-30 2015-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气调节器
CN104807077A (zh) * 2014-08-29 2015-07-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4456883A (zh) * 2014-10-31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CN104456881A (zh) * 2014-10-31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调器
CN104456882A (zh) * 2014-10-31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CN204555040U (zh) * 2015-03-16 2015-08-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4930635A (zh) * 2015-05-20 2015-09-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均匀送风用变截面均流装置
CN105020870A (zh) * 2015-06-30 2015-11-04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换新风装置、诱导风喷嘴
CN105605685A (zh) * 2016-03-15 2016-05-25 李丹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5689467U (zh) * 2016-06-24 2016-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塔扇结构
CN206803378U (zh) * 2017-04-10 2017-12-26 大连冰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冷风机
CN107238135A (zh) * 2017-07-21 2017-10-10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干式风机盘管
CN108534228A (zh) * 2018-04-13 2018-09-14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天花机
CN109441860A (zh) * 2018-12-27 2019-03-08 宁波贝德尔电讯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用散热风扇及其组装工艺
CN111497561A (zh) * 2020-05-25 2020-08-07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诱导式车用顶置空调室外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客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改善方案;杨亚军;朱广栋;;客车技术与研究(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3501A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675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623501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57083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6976964U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1129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526517A (zh) 室外机及热泵系统
CN114623504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4623499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081529U (zh) 半导体空调
CN21773735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6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6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143923U (zh) 空气净化装置、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114623506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74704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84629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02675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62707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01996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299150U (zh) 电暖器
CN218864337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5929820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76857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539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94940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