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3269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3269B
CN114613269B CN202210263597.3A CN202210263597A CN114613269B CN 114613269 B CN114613269 B CN 114613269B CN 202210263597 A CN202210263597 A CN 202210263597A CN 114613269 B CN114613269 B CN 1146132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groove
back plate
sub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35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13269A (zh
Inventor
孙绍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35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1326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6647 priority patent/WO2023173522A1/zh
Priority to US17/755,284 priority patent/US2024017240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613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3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13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3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54Ca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play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主体、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缓冲支撑结构,显示面板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部和绑定部以及连接在显示部与绑定部之间的弯折部,第一背板在显示部面向绑定部的一侧,第二背板在绑定部面向显示部的一侧,缓冲支撑结构连接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中至少一个面向缓冲支撑结构的一侧开设有凹槽,缓冲支撑结构部分位于凹槽中。本申请通过在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中至少一个上开设凹槽,使缓冲支撑结构部分位于凹槽中,能够减小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减小显示面板主体弯折部的弯折半径,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边框区域的大小,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行业技术的发展,显示产品逐渐趋向于轻薄和窄边框设计。柔性显示面板常通过弯折显示面板主体以减小下边框尺寸,同时能较好的平衡弯折线路应力,这也就对显示面板的弯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弯折部的弯折半径过大,限制了显示面板边框区的最小设计尺寸,无法满足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显示面板中弯折部弯折半径过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显示部、绑定部和弯折部,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绑定部相对设置,所述弯折部连接在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绑定部之间;
第一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部面向所述绑定部的一侧;
第二背板,设置在所述绑定部面向所述显示部的一侧;
缓冲支撑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背板与所述第二背板之间;
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中至少一个面向所述缓冲支撑结构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缓冲支撑结构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中。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支撑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背板朝向所述第二背板依次设置的缓冲层和支撑层。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背板面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子凹槽,所述支撑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凹槽中。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包括沿所述第一背板朝向所述第二背板依次设置的第一胶层、吸波层和第二胶层;
所述第二胶层位于所述第一子凹槽中;或,
所述第二胶层和所述吸波层位于所述第一子凹槽中。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全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凹槽中。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面向所述缓冲层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子凹槽,所述第二子凹槽与所述第一子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缓冲层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子凹槽中。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全部位于所述第二子凹槽中。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凹槽沿远离所述弯折部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背板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侧边面;所述缓冲层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凹槽中。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与所述第一子凹槽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和/或,
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二子凹槽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二子凹槽的侧壁之间的第二间隙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第一子凹槽的侧壁之间的第一间隙。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弯折部的弯折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背板、所述第二背板以及所述缓冲支撑结构的厚度的总和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背板以及所述第二背板的厚度的总和。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显示部背离所述第一背板的一侧;
光学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上;
盖板,设置在所述光学胶层上。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主体、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缓冲支撑结构,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显示部、绑定部和弯折部,显示部与绑定部相对设置,弯折部连接在显示部与绑定部之间,第一背板设置在显示部面向绑定部的一侧,第二背板设置在绑定部面向显示部的一侧,缓冲支撑结构连接在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之间,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中至少一个面向缓冲支撑结构的一侧开设有凹槽,缓冲支撑结构则部分位于凹槽中。通过在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中至少一个上开设凹槽,并使缓冲支撑结构部分位于凹槽中,能够减小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减小显示面板主体的弯折部的弯折半径,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主体的边框区域的大小,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面板主体140,显示面板主体140包括显示部141、绑定部142和弯折部143,弯折部143则连接在显示部141与绑定部142之间,使显示面板主体140整体呈弯折结构。
其中,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部141为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出光侧,显示部141包括层叠设置的开关控制层和发光功能层,发光功能层与开关控制层电连接,通过开关控制层和发光功能层的结构设计能够对显示部141的显示方式及显示效果进行调控。
显示面板主体140的绑定部142背离显示部141的一侧连接有电路板190,弯折部143则用于将显示部141中的开关控制层与绑定部142上的电路板190电连接,即弯折部143上设置有导电线路结构,以将显示面板主体140显示部141的线路结构引至显示面板主体140的绑定部142,在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边框区域大小的同时便于对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方式进行调控。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第一背板110设置在显示部141面向绑定部142的一侧,第二背板120设置在绑定部142面向显示部141的一侧,即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相对设置。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作为显示面板100中的承载基板,用于承载显示面板100中的其他功能结构,保证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与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距离直接相关,通过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相对距离的调节,能够对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进行优化,以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的边框大小,从而改善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效果。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缓冲支撑结构150,缓冲支撑结构150连接在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用于对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进行支撑,同时还能屏蔽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部141与绑定部142之间的电磁干扰,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正常显示。由于缓冲支撑结构150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在显示面板主体140制作或使用过程中受到外部冲击时,缓冲支撑结构150能够通过压缩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对显示面板主体140起到保护作用。
可选的,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中至少一个面向缓冲支撑结构150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0,即第一背板110面向缓冲支撑结构150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0,或者第二背板120面向缓冲支撑结构150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0,或者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面向缓冲支撑结构150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130,缓冲支撑结构150则部分位于凹槽130中,使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缓冲支撑结构150的厚度,从而减小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距离,即有助于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从而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边框区域的大小,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中至少一个面向缓冲支撑结构150的一侧开设凹槽130,使缓冲支撑结构150部分位于凹槽130中,能够在保证缓冲支撑结构150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间距,避免直接减小缓冲支撑结构150的厚度而导致缓冲支撑结构150的可压缩距离减小,从而影响缓冲支撑结构150对外部冲击力的缓冲效果;此外,直接减小缓冲支撑结构150的厚度还可能导致缓冲支撑结构150的结构强度降低,从而影响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中至少一个面向缓冲支撑结构150的一侧开设凹槽130,并使缓冲支撑结构150部分位于凹槽130中,能够减小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的边框区域的大小,从而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缓冲支撑结构150包括沿第一背板110朝向第二背板120依次设置的缓冲层151和支撑层152,即缓冲层151连接在第一背板110面向第二背板120的一侧,支撑层152连接在第二背板120面向第一背板110的一侧,缓冲层151与支撑层152则连接在一起,以保证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部141与绑定部142的相对稳定,避免显示面板主体140的绑定部142发生反弹而导致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发生变化,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缓冲层151能够为导电泡棉,如铜箔泡棉或铝箔泡棉等。缓冲层151能够起到屏蔽的作用,防止显示面板主体140的绑定部142上的电路板190产生的电磁干扰;同时,缓冲层151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缓解显示面板主体140制作或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外部冲击,对显示面板主体140起到保护作用;此外,由于缓冲层151为泡棉结构,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因此缓冲层151还能够起到散热的作用,使得显示面板100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缓冲层151快速有效的排出,避免显示面板主体140内部过热,影响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效果及使用寿命。
可选的,第二背板120面向支撑层15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子凹槽131,支撑层152则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使得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支撑层152与缓冲层151的厚度的总和,即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距离小于缓冲支撑结构150的厚度,从而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
其中,第一子凹槽131的深度能够根据支撑层152的厚度、第二背板120的厚度以及实际设计需求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显示面板主体140弯折部143不同弯折半径的需求。只需保证第一子凹槽131的深度小于第二背板120的厚度,以确保第二背板120自身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显示面板主体140绑定部142及绑定部142上电路板190的结构稳定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子凹槽131的深度小于支撑层152的厚度时,支撑层152部分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当第一子凹槽131的深度等于支撑层152的厚度时,支撑层152全部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当第一子凹槽131的深度大于支撑层152的厚度时,除支撑层152全部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外,缓冲层151也能够部分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其中,各种情形所对应的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实施例中进行详细阐述。
由于缓冲层151主要为泡棉结构,其结构强度相对较小,在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设置支撑层152,有助于提高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稳定,从而提高显示面板主体140弯折部143的稳定性,避免显示面板主体140在制作或使用过程中,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半径大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稳定性。
可选的,支撑层152包括沿第一背板110朝向第二背板120依次设置的第一胶层1521、吸波层1522和第二胶层1523。其中,吸波层1522用于屏蔽第二背板120上的电路结构对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部141的电磁干扰,保证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稳定性。第一胶层1521用于与缓冲层151进行粘接,使支撑层152与缓冲层151形成一个整体,构成缓冲支撑层152;第二胶层1523则用于与第二背板120进行粘接,以实现缓冲支撑层152与第二背板120的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胶层1523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即支撑层152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连接结构位于第二背板120上的第一子凹槽131中,使得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距离为缓冲层151、第一胶层1521和吸波层1522的厚度总和,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直径相对减小第二胶层1523的厚度值,显示面板主体140的边框区域的大小也有所减小,从而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此外,通过将第二胶层1523设置在第一子凹槽131中,能够提高第二胶层1523相对第二背板120的结构稳定性,避免第二胶层1523在显示面板100使用过程中相对第二背板120发生移动,从而提高缓冲支撑结构150相对第二背板12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显示面板10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胶层1523和吸波层1522均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即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距离为缓冲层151和第一胶层1521的厚度总和,使得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直径减小第二胶层1523和吸波层1522的厚度之和,从而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和显示面板主体140边框区域的大小,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缓冲支撑结构150相对第二背板120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将支撑层152的第一胶层1521保留在第一子凹槽131外部,便于缓冲层151通过第一胶层1521实现与支撑层152之间的连接,保证缓冲层151与支撑层152之间的连接效果,提高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稳定性。
可选的,如图2所示,支撑层152全部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即缓冲层151直接与第二背板120面向第一背板110的一侧抵接,从而使得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距离为缓冲层151的厚度,有助于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进一步缩小显示面板主体140的边框区域的大小,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其中,当支撑层152全部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时,需保证支撑层152中的第一胶层1521与缓冲层151充分接触,以确保缓冲层151与支撑层152的有效连接,避免在显示面板主体140弯折过程中,缓冲层151与支撑层152之间发生破裂脱离,甚至导致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发生反弹,使得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显示面板主体140的结构稳定性及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调节,能够将第二背板120的厚度设计为大于支撑层152的厚度,以便于在第二背板120面向支撑层152的一侧开设第一子凹槽131时,能够实现将支撑层152部分或者全部设置于第一子凹槽131中,以提高缓冲支撑结构150相对第二背板120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保证第一子凹槽131底部具有足够的厚度,以确保第二背板120自身的结构稳定性。
能够理解的是,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与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的厚度之和以及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之间的间距直接相关。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二背板120的厚度设计为大于支撑层152的厚度,是为了便于将支撑层152设置在第二背板120上的第一子凹槽131中,以减小第二背板120与第一背板110之间的间距。
此时,虽然第二背板120的厚度可能有所增加,但第二背板120与第一背板110之间的间距有所减小,通过二者改变量的调控,依然能够实现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第二背板120厚度的增加量与第二背板120和第一背板110之间间距的减少量相等,从而使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并未减小,此种结构设计仍然能够提高支撑层152相对第二背板120的结构稳定性,以改善显示面板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如图4所示,第一背板110面向缓冲层15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子凹槽132,缓冲层151则部分位于第二子凹槽132中,此种结构设计使得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距离能够进一步减小,从而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缩小显示面板主体140的边框区域的大小,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效果。
其中,第二子凹槽132与第一子凹槽131相对设置,由于支撑层152部分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缓冲层151部分位于第二子凹槽132中,将第二子凹槽132与第一子凹槽131相对设置,使得支撑层152与缓冲层151位于对应凹槽130中的部分也相对设置,从而有助于缓冲层151与支撑层152之间的位置设计以及有效连接,提高显示面板主体140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显示面板主体140的绑定部142主要用于连接电路板190,绑定部142的面积相对于显示部141的面积而言较小,而第二背板120位于绑定部142面向显示部141的一侧且起到支撑绑定部142的作用,第一背板110位于显示部141面向绑定部142的一侧且起到支撑显示部141的作用,即第二背板120的面积与绑定部142的面积相对应,第一背板110的面积与显示部141的面积相对应,故第二背板120的面积相对第一背板110的面积而言较小。
由于支撑层152位于第二背板120面向第一背板110的一侧,缓冲层151位于第一背板110面向第二背板120的一侧,即支撑层152的面积与第二背板120的面积相对应,缓冲层151的面积与第一背板110的面积相对应,从而使得支撑层152的整体面积相对缓冲层151的整体面积而言也较小。
当第二子凹槽132与第一子凹槽131相对设置时,第二子凹槽132在缓冲层15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子凹槽131在缓冲层151上的正投影,即第一子凹槽131在缓冲层151上的正投影是第二子凹槽132在缓冲层151上的正投影的一部分,此种结构设计使得缓冲层151能够完全覆盖支撑层152,以使支撑层152与缓冲层151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有利于改善缓冲层151与支撑层152之间的连接效果,提高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的相对稳定性。
可选的,如图3所示,第一子凹槽131沿远离弯折部143的方向延伸并贯穿第二背板120远离弯折部143的侧边面,即第一子凹槽131远离弯折部143的一侧开设有开口135。当支撑层152全部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时,在第一子凹槽131远离弯折部143的一侧开设开口135,使得缓冲层151能够进一步向支撑层152靠近,以便于缓冲层151与支撑层152上的第一胶层1521充分接触,提高缓冲层151与支撑层152的连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层151部分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由于支撑层152连接在缓冲层151与第二背板120之间,当缓冲层151部分位于第二背板120上的第一子凹槽131中时,说明此时第一子凹槽131的深度大于支撑层152的厚度,且支撑层152全部位于第二背板120上的第一子凹槽131中,以确保支撑层152与缓冲层151和第二背板120的有效连接,此种结构设计在保证缓冲层151与支撑层152充分接触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降低显示面板主体140边框区域的大小,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层15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缓冲层151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子凹槽132中,支撑层152全部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或者,缓冲层151全部位于第二子凹槽132中,支撑层152全部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此时,缓冲层151和支撑层152全部位于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上对应的凹槽结构中,即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直接接触,使得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仅与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的厚度相关。此种结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降低显示面板主体140边框区域的大小。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背板110面向缓冲层151的一侧不开设第二子凹槽132,缓冲层151仅部分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即支撑层152全部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同时缓冲层151也部分位于第一子凹槽131中。此种结构设计在保证缓冲层151与支撑层152的有效连接以及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弯折部143的弯折半径的同时,能够保证第一背板110的结构完整性,避免在第一背板110上开槽可能对显示面板主体140显示部141的显示效果的影响。
可选的,如图4所示,支撑层152与第一子凹槽131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33,即支撑层152与第一子凹槽131底部通过第二胶层1523连接后,支撑层152与第一子凹槽131侧壁之间留有缓冲区间。当显示面板主体140从第一背板110弯折至第二背板120时,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存在应力,且具有将绑定部142从第二背板120向第一背板110反弹的作用力,通过在支撑层152与第一子凹槽131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一间隙133,当绑定部142上的反弹作用力作用至第二背板120上时,能够避免第二背板120与支撑层152之间发生挤压,从而起到缓解显示面板主体140弯折部143的应力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层151与第二子凹槽132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34,即缓冲层151与第二子凹槽132的底部连接后,缓冲层151与第二子凹槽132的侧壁之间留有缓冲区间。当显示面板主体140从第一背板110弯折至第二背板120时,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存在应力,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部141与弯折部143连接,使得显示部141上也会存在作用力,通过在缓冲层151与第二子凹槽132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二间隙134,当显示部141上的作用力作用至第一背板110上时,能够避免第一背板110与缓冲层151之间发生挤压,从而起到缓解显示面板主体140弯折部143的应力的作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层152与第一子凹槽131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33,同时,缓冲层151与第二子凹槽132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34。当显示面板主体140从第一背板110弯折至第二背板120时,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上产生的应力作用至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部141和绑定部142,然后由显示部141作用至第一背板110,由绑定部142作用至第二背板120,此种结构设计能够避免第一背板110与缓冲层151之间发生挤压以及第二背板120与支撑层152之间发生挤压,从而进一步缓解显示面板主体140弯折部143的应力,保证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整体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隙133与第二间隙134的大小能够根据实际制作过程中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产生的应力大小进行调整,只需保证弯折部143产生的应力作用至显示部141和绑定部142,然后由显示部141作用至第一背板110,由绑定部142作用至第二背板120时,第一背板110与缓冲层151之间以及第二背板120与支撑层152之间具有足够的缓冲空间即可。
其中,缓冲层151与第二子凹槽132侧壁之间的第二间隙134小于或等于支撑层152与第一子凹槽131侧壁之间的第一间隙133。由于缓冲层151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在缓冲层151与第二子凹槽132侧壁之间发生挤压时,缓冲层151自身能够进行压缩,以缓解缓冲层151与第二子凹槽132之间的挤压力。将第二间隙134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第一间隙133,有助于减小第一背板110上第二子凹槽132的面积,以便于保持第一背板110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直径小于第一背板110、第二背板120以及缓冲支撑结构150的厚度的总和且大于或等于第一背板110以及第二背板120的厚度的总和。即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为半圆形状,弯折部143的直径为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的厚度之和。
由于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中的至少一个面向缓冲支撑结构150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0,使得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间距小于缓冲支撑结构150的厚度,因此,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直径小于第一背板110、第二背板120以及缓冲支撑结构150的厚度的总和。当缓冲支撑结构150全部位于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上开设的凹槽130中时,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直接接触,即第一背板110与第二背板120之间的间距为零,因此,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的弯折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背板110以及第二背板120的厚度的总和。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还能够为圆弧形状,由于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与两端分别与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平齐,但弯折部143与缓冲支撑结构150之间留有孔隙,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通过增加显示面板主体140弯折时的驱动力,能够进一步压缩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弯折部143与缓冲支撑结构150之间的空隙,以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主体140边框区域的大小,改善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偏光片160,偏光片160设置在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部141背离第一背板110的一侧,即偏光片160贴附在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出光侧,通过在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部141上贴附偏光片160,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主体140显示画面的对比度,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提高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显示视角,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整体显示效果。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盖板180,盖板180设置在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出光侧,且覆盖整个显示面板主体140,以对显示面板主体140进行保护,防止外界水分或氧气对显示面板主体140产生侵蚀,从而确保显示面板主体140的正常显示。由于盖板180位于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出光侧,在制作盖板180时,选用透光率较大的材质,如玻璃材质等,以使盖板180在对显示面板主体140进行保护的同时确保显示面板主体140具有足够的出光量,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整体显示效果。
其中,盖板180通过设置在偏光片160上的光学胶层170粘贴在偏光片160上,所用光学胶层170也具有较大的透光率,在保证盖板180与偏光片160粘贴稳定性的同时避免对显示面板主体140的出光量产生影响,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正常显示。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00、控制电路200及壳体300。其中,壳体300与显示面板100连接以对显示面板100进行支撑和固定,控制电路200设置在壳体300内,且控制电路200与显示面板100电连接,以控制显示面板100进行画面显示。
其中,显示面板100可以固定到壳体300上,与壳体300形成一个整体,显示面板100和壳体300形成密闭空间,用以容纳控制电路200。控制电路200可以为显示装置10的主板,同时,控制电路200上还可以集成有电池、天线结构、麦克风、扬声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受话器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显示装置10能适应于各种应用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10并不限于以上内容,其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比如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天线结构、指纹解锁模块等,以扩大其使用范围,此处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电视机、电脑、移动电话、可折叠以及可卷曲显示屏等柔性显示及照明,以及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所属应用领域范围内。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显示部、绑定部和弯折部,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绑定部相对设置,所述弯折部连接在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绑定部之间;
第一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部面向所述绑定部的一侧;
第二背板,设置在所述绑定部面向所述显示部的一侧;
缓冲支撑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背板与所述第二背板之间,所述缓冲支撑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背板朝向所述第二背板依次设置的缓冲层和支撑层,所述缓冲层在显示部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第一背板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正投影的边界,所述支撑层在所述绑定部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第二背板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正投影的边界,所述缓冲层的组成材料包括泡棉,所述支撑层至少用于屏蔽所述第二背板上的电路结构对所述显示部的电磁干扰;
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中至少一个面向所述缓冲支撑结构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缓冲支撑结构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中;
其中,所述凹槽包括正对所述缓冲支撑结构的凹槽底部以及至少靠近所述弯折部且连接于所述凹槽底部的凹槽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板面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子凹槽,所述支撑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沿所述第一背板朝向所述第二背板依次设置的第一胶层、吸波层和第二胶层;
所述第二胶层位于所述第一子凹槽中;或,
所述第二胶层和所述吸波层位于所述第一子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全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面向所述缓冲层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子凹槽,所述第二子凹槽与所述第一子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缓冲层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子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全部位于所述第二子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凹槽沿远离所述弯折部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背板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侧边面;所述缓冲层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第一子凹槽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和/或,
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二子凹槽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二子凹槽的侧壁之间的第二间隙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第一子凹槽的侧壁之间的第一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弯折部的弯折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背板、所述第二背板以及所述缓冲支撑结构的厚度的总和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背板以及所述第二背板的厚度的总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显示部背离所述第一背板的一侧;
光学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上;
盖板,设置在所述光学胶层上。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263597.3A 2022-03-17 2022-03-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613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3597.3A CN114613269B (zh) 2022-03-17 2022-03-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2/086647 WO2023173522A1 (zh) 2022-03-17 2022-04-1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755,284 US20240172404A1 (en) 2022-03-17 2022-04-13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3597.3A CN114613269B (zh) 2022-03-17 2022-03-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3269A CN114613269A (zh) 2022-06-10
CN114613269B true CN114613269B (zh) 2024-02-06

Family

ID=81864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3597.3A Active CN114613269B (zh) 2022-03-17 2022-03-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72404A1 (zh)
CN (1) CN114613269B (zh)
WO (1) WO20231735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321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691324A (zh) * 2022-08-24 2023-0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9449A (zh) * 2016-05-27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膜层、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12089A (zh) * 2019-05-15 2019-09-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oled显示面板
CN112086573A (zh) * 2020-09-09 2020-12-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89185A (zh) * 2020-10-26 2021-01-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N112599019A (zh) * 2021-01-05 2021-04-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967606A (zh) * 2021-02-10 2021-06-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80148A (zh) * 2021-06-22 2021-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幕模组、制备柔性屏幕模组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888977A (zh) * 2021-10-19 2022-01-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77239B1 (ko) * 2015-12-16 2023-09-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711183B (zh) * 2017-02-16 2019-11-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256414B (zh) * 2018-10-16 2020-12-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显示器
CN109979327B (zh) * 2019-04-22 2021-04-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器
KR20210069830A (ko) * 2019-12-04 2021-06-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CN111951683B (zh) * 2020-08-24 2022-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823196B (zh) * 2021-09-28 2023-05-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9449A (zh) * 2016-05-27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膜层、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12089A (zh) * 2019-05-15 2019-09-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oled显示面板
CN112086573A (zh) * 2020-09-09 2020-12-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89185A (zh) * 2020-10-26 2021-01-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N112599019A (zh) * 2021-01-05 2021-04-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967606A (zh) * 2021-02-10 2021-06-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80148A (zh) * 2021-06-22 2021-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幕模组、制备柔性屏幕模组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888977A (zh) * 2021-10-19 2022-01-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3522A1 (zh) 2023-09-21
CN114613269A (zh) 2022-06-10
US20240172404A1 (en) 2024-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1326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795776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supporting frame for a display
CN110491882B (zh) 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18797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245207B2 (en) Stack 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ing interpos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9052332A1 (zh)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718159A (zh) Oled显示屏及oled显示装置
CN216697668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08014426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7180218A (ja)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用撮像装置ユニット
US8107259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P4187923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loudspeaker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781313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49018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503064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103450A1 (zh)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1197313A1 (zh) 电子设备
US11757173B2 (en)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
US2020034487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flexible boards
CN213423800U (zh) 电子设备
JP2020187471A (ja) 電子機器
CN220559702U (zh) 一种挤压治具、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4093560A1 (zh) 电子设备
TWI504338B (zh) 電子裝置
CN114546077B (zh) 散热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