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7106A - 熔断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熔断器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97106A CN114597106A CN202111440014.1A CN202111440014A CN114597106A CN 114597106 A CN114597106 A CN 114597106A CN 202111440014 A CN202111440014 A CN 202111440014A CN 114597106 A CN114597106 A CN 1145971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ir
- portions
- lock member
- locking
- side wal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055—Fusible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41—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 H01H85/044—General constructions or structure of low voltage fuses, i.e. below 1000 V, or of fuses where the applicable voltage is not specifie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20—Bases for supporting the fuse;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H85/2045—Mounting means or insulating parts of the base, e.g. covers,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22—Intermediate or auxiliary parts for carrying, holding, or retaining fuse, co-operating with base or fixed holder, and removable therefrom for renewing the fus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241—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 fuse and another component or apparatus
- H01H2085/02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a binding post of a storage batter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055—Fusible members
- H01H2085/0555—Input terminal connected to a plurality of output terminals, e.g. multielectrod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20—Bases for supporting the fuse;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H2085/2075—Junction box, having holders integrated with several other holders in a particular wiring layout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熔断器单元(1),包括:锁定部件(3),其具有第一被锁定部(11)、第二被锁定部(13)和一对第一被抵接部(15);连接部(5);第一本体(7),其具有第一锁定部(19)和一对第一抵接部(21),第一本体(7)在预定方向上从第一边界(27)延伸,并且第一边界(27)是在与第一抵接部(21)的展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边界;以及第二本体(9),其具有第二锁定部(29)和一对第二抵接部(31),并且在与第一本体(7)相同的方向上从第二边界(37)延伸,第二边界(37)是在与第二抵接部(31)的展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边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断器单元。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采用可折叠结构的熔断器单元(见专利文献JP2009-76408A)。
传统的熔断器单元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接部(电路体连接部)。汇流条在第一本体与连接部之间的边界以及第二本体与连接部之间的边界处弯曲。因此,第一本体被构造为与第二本体重叠且形成可折叠结构。由于传统的熔断器单元以这种结构形成,所以防止了散热部的膨胀和扩大。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的传统的熔断器单元中,汇流条在第一本体与连接部之间的边界及第二本体与连接部之间的边界处是弯曲的。在汇流条弯曲之后,对熔断器单元进行形状保持(保持可折叠结构)。在该形状保持状态下,设置在第一本体的树脂部上的临时被锁定部被锁定到设置在第二本体的树脂部上的临时锁定部。
在传统的熔断器单元中,仅通过由树脂制成的第一本体的临时被锁定部和第二本体的临时锁定部来进行形状保持。因此,当扭转力施加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时,通过临时锁定部实现的锁定可能被解除。也就是说,当施加扭转力矩时,存在临时被锁定部从临时锁定部脱离的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可折叠结构的熔断器单元,其中,即使当扭转力施加于处于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重叠的状态下的可折叠结构时,第一本体也不容易从第二本体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熔断器单元包括: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包括第一被锁定部、第二被锁定部和一对第一被抵接部;连接部;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锁定部和一对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锁定部被构造为锁定所述第一被锁定部,所述一对第一抵接部中的每个第一抵接部被构造为抵接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被抵接部中的每一个第一被抵接部上的第一部分,并且第一本体在预定方向上从第一边界延伸,所述第一边界是第一本体与所述连接部的边界并且在与所述一对第一抵接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抵接部的展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锁定部和一对第二抵接部,该第二锁定部被构造为锁定所述第二被锁定部,所述一对第二抵接部中的每个第二抵接部被构造为抵接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被抵接部中的每一个第一被抵接部上的第二部分,并且第二本体在与所述第一本体相同的方向上从第二边界延伸,所述第二边界是第二本体与所述连接部的边界并且在与所述一对第二抵接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抵接部的展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锁定部件可以设置有一对第二被抵接部。第一本体可以设置有第三抵接部。第二本体可以设置有第四抵接部。熔断器单元可以被构造为通过使一对第二被抵接部中的一者抵接在第三抵接部上并且使一对第二被抵接部中的另一者抵接在第四抵接部上来防止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
锁定部件可设置有一对第三被抵接部。第一本体可以设置有第五抵接部。第二本体可以设置有第六抵接部。熔断器单元可以被构造为通过使一对第三被抵接部中的一者抵接在第五抵接部(53)上并且使一对第三被抵接部中的另一者抵接第六抵接部(55)上来防止第一本体接近第二本体。
锁定部件可以包括底壁、一对第一侧壁和一对第二侧壁,并且可以形成为矩形的顶部开口的盒状结构。一对第一抵接部可包括一对第一抵接表面,每个第一抵接表面被构造为抵接布置在一对第一侧壁中的每个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上的第一部分。第一边界可以在与一对第一抵接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抵接表面的展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一对第二抵接部可以包括一对第二抵接表面,每个第二抵接表面被构造为抵接布置在一对第一侧壁中的每个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上的第二部分。第二边界可以与第一边界平行地延伸,并且可以在与一对第二抵接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抵接表面的展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锁定部件的第一被锁定部和第二被锁定部可以设置在锁定部件的底壁上,并且可以位于一对第一侧壁之间以及一对第二侧壁之间。
锁定部件的底壁可以设置有通孔,该通孔被构造为解除第一被锁定部到第一锁定部的锁定或解除第二被锁定部到第二锁定部的锁定。
锁定部件可以设置有安装检测部,该安装检测部被构造为检测锁定部件是否处于安装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中的过程中,或者锁定部件是否已经安装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中。
所述一对第二侧壁中的每个第二侧壁可以设置有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锁定部件向内突出。第一本体可以设置有凹部,锁定部件的一对第二侧壁中的一者上的突起进入该凹部。第二本体可以设有凹部,锁定部件的一对第二侧壁中的另一者上的突起进入该凹部。在锁定部件处于安装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的安装过程中的状态下,每个突起可以由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推压,由此一对第二侧壁中的每个第二侧壁可以向外突出。在锁定部件已经安装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的状态下,每个突起可以进入第一本体的凹部或第二本体的凹部,并且一对第二侧壁中的每一个第二侧壁可以恢复。安装检测部可以由锁定部件的一对第二侧壁构成,在锁定部件处于安装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的过程中的状态下,一对第二侧壁向外突出,并且在锁定部件已经安装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的状态下,一对第二侧壁可以恢复。
根据上文描述的构造,提供一种具有可折叠结构的熔断器单元,即使当在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重叠的状态下将扭转力施加到可折叠结构时,第一本体也不容易从第二本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的立体图,其中,锁定部件从熔断器单元本体移开;
图3是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的熔断器单元本体的平面图,示出了折叠之前的熔断器单元本体;
图4是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的熔断器单元本体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本体的立体图,主要示出了锁定部件的安装位置;
图6是类似于图5的从另一角度观看锁定部件的安装位置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的第一树脂部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的第二树脂部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的汇流条的立体图,示出了折叠之前的汇流条;
图10是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的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11A是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的锁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1B是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的锁定部件的立体图,其为局部截面图;
图12A是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的锁定部件的正面图;
图12B是沿着图12A中的箭头XIIB截取的视图;
图12C是沿着图12A中的箭头XIIC截取的视图;
图12D是沿着图12A中的箭头XIID截取的视图;
图13A是示出图1的截面XIIIA-XIIIA的视图;
图13B是图13A中的XIIIB部分的放大图;
图14A是示出图1中的截面XIVA-XIVA的视图;
图14B是图14A的XIVB部分的放大图,其中锁定部件半安装到第一本体;
图15是根据比较例的熔断器单元的立体图;以及
图16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熔断器单元的电池安装方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来描述各种实施例。
例如,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1是安装并用于车辆(未示出)中的熔断器单元。如图1至4所示,熔断器单元1包括锁定部件3、连接部5、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
为了便于说明,X方向是空间中的预定方向,Y方向是与X方向正交的预定方向,并且Z方向是与X方向和Y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1等中,Z方向上的一侧是上侧UP,而Z方向上的另一侧是下侧LW。然而,Z方向不必须是竖直方向,并且Z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或倾斜方向。
如图11A至12D所示,锁定部件3设置有第一被锁定部11、第二被锁定部13和一对第一被抵接部15。该一对第一被抵接部15由例如彼此平行的一对平面状的第一被抵接表面17形成。如图3、4、9和10等所示,连接部5形成为例如平板形状。
如图5和6所示,第一本体7设置有第一锁定部19和一对第一抵接部21。第一锁定部19被构造为将锁定部件3的第一被锁定部11锁定。锁定部件3的一对第一被抵接部15中的每一个第一被抵接部15上的一部分(第一被抵接部第一部分)23被构造为与一对第一抵接部21中的每一个第一抵接部21进行表面接触并抵接。例如,一对第一抵接部21形成为彼此平行的一对平面状的第一抵接表面25。
如图13A、图13B等所示,第一本体7从第一边界27向预定方向展开以从连接部5突出,所述第一边界27为第一本体7与连接部5的边界。第一边界27由连接部5的外边缘的一部分形成。此外,第一边界27在与一对第一抵接部21中的一个第一抵接部21的展开方向(Y方向和Z方向)相交(例如可以正交地相交)的方向(X方向)上延伸。
第一锁定部19和第一抵接部21布置在第一本体7的与第一边界27相反的一侧上的端部处。即,在Y方向上,第一边界27位于一侧上,并且第一锁定部19和第一抵接部21位于另一侧上。
如图5和6所示,第二本体9设置有第二锁定部29和一对第二抵接部31。锁定部件3的第二被锁定部13被构造为锁定到第二锁定部29。锁定部件3的一对第一被抵接部15中的每一个第一被抵接部15上的其它部分(第一被抵接部第二部分)33被构造为与一对第二抵接部31中的每一个第二抵接部进行表面接触和抵接。一对第二抵接部31形成为例如彼此平行的一对平面状的第二抵接表面35。
如图13A、13B等所示,第二本体9在与第一本体7相同的方向上从第二边界37展开以从连接部5突出,第二边界37是第二本体9与连接部5的边界。第二边界37由连接部5的外边缘的一部分形成。此外,第二边界37在与一对第二抵接部之中的一个第二抵接部31的展开方向(例如,Y方向和Z方向)相交(例如可以正交地相交)的方向(X方向)上延伸。
更具体地,第一边界27和第二边界37彼此平行并且在同一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31彼此平行地展开。第一边界27布置在第一本体7的Y方向上的一端处,且第二边界37布置在第二本体9的Y方向上的一端处。与第一本体7的情况一样地,第二锁定部29和第二抵接部31在Y方向上布置在第二本体9的与第二边界37相反的一侧。
熔断器单元1具有可折叠结构,该可折叠结构被构造为使得第一本体7与第二本体9重叠。因此,熔断器单元1可以被称为具有可折叠结构的熔断器单元。
这里,第一被锁定部11锁定到第一锁定部19并且第二被锁定部13锁定到第二锁定部29的状态被定义为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第一被抵接部第一部分23抵接第一抵接部21,并且第一被抵接部第二部分33抵接第二抵接部31。
熔断器单元本体39由连接部5、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形成。锁定部件3与熔断器单元本体39分离。即,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锁定部件3与熔断器单元本体39一体化。另一方面,当锁定部件3未安装在熔断器单元本体39中时,锁定部件3与熔断器单元本体39分离。
锁定部件3和熔断器单元本体39可以不彼此分离。例如,第二本体9和锁定部件3可以形成为使得第二本体9与锁定部件3始终彼此连接,并且锁定部件3可以在锁定部件3与第二本体9之间的边界处相对于第二本体9转动。通过上述锁定部件3的转动,锁定部件3可以被置于非安装状态或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
锁定部件3设置有一对第二被抵接部41,第一本体7设置有第三抵接部43,并且第二本体9设置有第四抵接部45。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一对第二被抵接部41中的一个第二被抵接部(第二被抵接部第一部分)47抵接第三抵接部43。此外,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一对第二被抵接部41中的另一个第二被抵接部(第二被抵接部第二部分)49抵接第四抵接部45。
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防止第一本体7与第二本体9分离。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通过第一被锁定部11被锁定到第一锁定部19并且第二被锁定部13被锁定到第二锁定部29的构造来维持第一本体7与第二本体9之间的位置关系。
此外,通过第二被抵接部第一部分47抵接第三抵接部43并且第二被抵接部第二部分49抵接第四抵接部45的构造来维持第一边界27和第二边界37处的折叠状态并且维持可折叠结构。
锁定部件3还设置有一对第三被抵接部51,第一本体7设置有第五抵接部53,并且第二本体9设置有第六抵接部55。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一对第三被抵接部51中的一个第三被抵接部(第三抵接部第一部分)57抵接第五抵接部53。此外,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一对第三被抵接部51中的另一个第三被抵接部(第三抵接部第二部分)59抵接第六抵接部55。
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防止第一本体7接近第二本体9。通过第一被锁定部11被锁定到第一锁定部19并且第二被锁定部13被锁定到第二锁定部29的构造而维持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
此外,通过第三被抵接部第一部分57抵接第五抵接部53并且第三抵接部第二部分59抵接第六抵接部55的构造,来维持第一边界27和第二边界37处的折叠状态并且维持可折叠结构。
这里,将进一步描述熔断器单元1。
如上所述,锁定部件3设置有第一被锁定部11和第二被锁定部13。如图11A、11B等所示,锁定部件3形成为矩形的顶部开口的盒状结构,具有底壁61、一对第一侧壁63和一对第二侧壁65。
底壁61形成为矩形平板形状,并且厚度方向沿Y方向。每个第一侧壁63均同样形成为矩形平板形状,并且厚度方向沿X方向。
每个第一侧壁63均在Y方向上从底壁61的一对侧边竖立。每个第二侧壁65也均以矩形平板形状形成,并且厚度方向沿Z方向。每个第二侧壁65均在与第一侧壁63相同的方向上分别从底壁61的另一对侧边竖立。连接部5例如以矩形平板形状形成。
一对第一抵接部21的一对第一抵接表面25中的每一个第一抵接表面被构造为抵接一对第一侧壁63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第一被抵接部第一部分)23。
第一边界27在与第一抵接表面25的展开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上延伸。
一对第二抵接部31的一对第二抵接表面35中的每一个第二抵接表面被构造为抵接一对第一侧壁63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第一被抵接部第二部分)33。
第二边界37在与第二抵接表面35的展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与第一边界27平行地延伸。
第一本体7设置有长方体凹部67。第一抵接表面25由长方体凹部67的壁表面的一部分形成。第二本体9也以与第一本体7相同的方式设置有长方体凹部69。第二抵接表面35也由长方体凹部69的壁表面的一部分形成。
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锁定部件3的Z方向上的一端(第一端;上端)配合到第一本体7的长方体凹部67中。此外,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锁定部件3的Z方向上的另一端(第二端;下端)配合到第二本体9的长方体凹部69中。凹部67和69仅由锁定部件3填充。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锁定部件3在X方向上被保持在第一本体7之间,并且在X方向上被保持在第二本体9之间。
第一本体7的第三抵接部43包括第三抵接表面71。第三抵接表面71与第一本体7的展开方向平行地展开。锁定部件3的一对第二侧壁65中的一个侧壁(第二侧壁第一部分)73的内表面75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为抵接在第三抵接表面71上。
第二本体9的第四抵接部45包括第四抵接表面77。第四抵接表面77与第二本体9的展开方向平行地展开。锁定部件3的一对第二侧壁65中的另一个侧壁(第二侧壁第二部分)79的内表面81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为抵接在第四抵接表面77上。第二本体9的展开方向与第一本体7的展开方向相同。
如图11A、11B等所示,锁定部件3设置有一对中间壁部83。一对中间壁部83在Z方向上位于一对第二侧壁65之间,并且在平行于一对第二侧壁65的方向上展开。即,中间壁部83在Z方向上设置在一对第二侧壁65内侧,并且与一对第二侧壁65中的每一个第二侧壁分离。中间壁部83形成为矩形板状,并且厚度方向沿Z方向。一对中间壁部83也在Z方向上彼此分离。
第一本体7的第五抵接部53包括第五抵接表面85。第五抵接表面85与第一本体7的展开方向平行地展开。锁定部件3的一对中间壁部83中的一个中间壁部(中间壁部第一部分)87的外表面89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为抵接在第五抵接表面85上。
第二本体9的第六抵接部55包括第六抵接表面91。第六抵接表面91与第二本体9的展开方向平行地展开。锁定部件3的一对中间壁部83中的另一个中间壁部(中间壁部第二部分)93的外表面95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为抵接在第六抵接表面91上。第二本体9的展开方向与第一本体7的展开方向相同。
如图11A、11B等所示,锁定部件3的一对第二侧壁65的各自的末端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突起97。如图5和6所示,第一本体7设置有凹部99,锁定部件3的一对第二侧壁65中的一个侧壁(第二侧壁第一部分)73的突起97进入该凹部99内。第二本体9设置有凹部101,锁定部件3的一对第二侧壁65中的另一个侧壁(第二侧壁第二部分)79的突起97进入该凹部101中。
在下文中,锁定部件3半安装到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的状态被定义为锁定部件半安装状态。在锁定部件半安装状态下,每个突起97分别被第一本体7的厚部和第二本体9的厚部推动。因此,一对第二侧壁65(被构造成与突起97相对的各个部分)中的每一个第二侧壁被构造成略微向外弹性变形并且向外突出(参照图14B中由附图标记100指示的部分)。
另一方面,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各突起97分别进入第一本体7的凹部99和第二本体9的凹部101,并且一对第二侧壁65分别恢复。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锁定部件3的第二侧壁65的外表面是平坦的。锁定部件3被构造成通过进入到凹部99和101中的突起97而锁定到各个本体7和9。
这里,附图14A和14B中的由参考标号100指示的部分可以被理解为设置在锁定部件3中的安装检测部(锁定部件安装检测部)。安装检测部被构造为检测锁定部件3到各个本体7、9的安装是否处于安装的过程中或者锁定部件3到各个本体7、9的安装是否完成。
更具体地,安装检测部由锁定部件3的一对第二侧壁65中的每个侧壁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当锁定部件3到各个本体7、9的安装处于半安装状态(在安装过程中)时,由锁定部件3的一个侧壁(第一本体7侧的侧壁)65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的第一安装检测部相对于锁定部件3的一个侧壁65的外表面的其它部分向外突出。当锁定部件3到各个本体7、9上的安装处于半安装状态时,由锁定部件3的另一个侧壁(第二本体9侧的侧壁)65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的第二安装检测部相对于锁定部件3的另一个侧壁65的外表面的其它部分向外突出。
另一方面,当完成了锁定部件3到各个本体7、9的安装时,侧壁(第一本体7侧的侧壁)65恢复,并且锁定部件3的第一安装检测部不向外突出。设置有第一安装检测部的锁定部件3的第一本体7侧上的一个外表面是平坦的。此外,当锁定部件31安装在各个本体7、9上时,侧壁(第二本体9侧的侧壁)65恢复,并且锁定部件3的第二安装检测部不向外突出。设置有第二安装检测部的锁定部件3的第二本体9侧上的一个外表面是平坦的。
在熔断器单元1中,锁定部件3的第一被锁定部11和第二被锁定部13设置在锁定部件3的底壁61上。锁定部件3的第一被锁定部11和第二被锁定部13位于一对第一侧壁63之间以及一对第二侧壁65之间。此外,如图11A、11B等所示,锁定部件3的底壁61具有通孔103,形成该通孔103以用于解除被锁定部11和13到锁定部19和29的锁定状态。
锁定部件3的一对第二侧壁65从底壁61的竖立高度高于一对第一侧壁63从底壁61的竖立高度。当锁定部件3安装在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上时,一对第二侧壁65在一对第一侧壁63之前分别与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卡合。
也就是说,当锁定部件3安装在各本体7和9上时,第二侧壁65相对于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在X和Z方向上定位锁定部件3。当锁定部件3安装在各本体7和9上时,锁定部件3由第二侧壁65引导。
这里,将更详细地描述熔断器单元1。
熔断器单元1包括汇流条105、第一树脂部(第一壳体)107和第二树脂部(第二壳体)109。汇流条105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树脂部107和109由诸如合成树脂这样的绝缘材料制成。
如图9、10等所示,汇流条105具有扁平的条带部分(连接部位;第一部位)5、扁平的第二部位(第一熔断器电路板部位)111和扁平的第三部位(第二熔断器电路板部位)113。
第一部位5与第二部位111之间的边界是第一边界27。第一部位5与第三部位113之间的边界是第二边界37。在图10中,第一部位5的厚度方向在Y方向上,且第二部位111的厚度方向及第三部位113的厚度方向在Z方向上。
第一树脂部107例如通过插入成型而在汇流条105的第二部位111处一体成型。第一树脂部107覆盖汇流条105的第二部位111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树脂部109例如通过插入成型而在汇流条105的第三部位113处一体成型。第二树脂部109覆盖汇流条105的第三部位113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本体7包括第一树脂部107和汇流条105的第二部位111。第二本体9包括第二树脂部109和汇流条105的第三部位113。第一边界27和第二边界37不被树脂部107和109覆盖并且露出。
如图9等所示,汇流条105的第二部位111设置有可熔部(熔断元件)115、负载端子连接部117和电池端子连接部119。汇流条105的第三部位113设置有可熔部115和负载端子连接部117。
除了第一锁定部19、第一抵接部21、第三抵接部43、第五抵接部53和凹部67之外,第一树脂部107还设置有如图7所示的临时被锁定部121。第一锁定部19、第一抵接部21、第三抵接部43、第五抵接部53和凹部67位于Y方向上的与第一边界27相反的一侧上,而临时被锁定部121位于Y方向上的第一边界27侧上。
临时被锁定部121包括一对突部123。一对突部123在Y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在Z方向上朝向第二本体9突出。突部123由长方体基部125和四棱台形状的末端部127形成。
如图5所示,第一锁定部19形成在凹部67中,并且由从凹部67的底表面129沿Y方向突出的方柱状突起131形成。长方体形状的凹部133形成在突起131的Z方向上的两端。此外,每个凹部133设置有突起135。
第一抵接部21的第一抵接表面25由凹部67的侧表面形成。第三抵接部43的第三抵接表面71由突起131的一个侧表面(不包括凹部133的侧表面)形成。如图6等中所示,第五抵接部53的第五抵接表面85由突起131的另一个侧表面(不包括凹部133的侧表面)形成。
除了第二锁定部29、第二抵接部31、第四抵接部45、第六抵接部55和凹部69之外,第二树脂部109还设置有如图8所示的临时锁定部137。在第二树脂部109中,第二锁定部29、第二抵接部31、第四抵接部45、第六抵接部55和凹部69位于Y方向上的与第二边界37相反的一侧上,而临时锁定部137位于Y方向上的第二边界37侧上。
临时锁定部137包括一对突起139。一对突起139在Y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在Z方向上朝向第一本体7突出。突起139由长方体本体部141和四棱台形状的凹部143形成。凹部143在本体部141的末端表面上凹入。
第二锁定部29与第一本体7的第一锁定部19类似地构成。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二锁定部29形成在凹部69中并且由方柱状突起131形成,该突起131在Y方向上从凹部69的底表面129突出,形成为与凹部67相同的形状。长方体形状的凹部133形成在突起131的Z方向上的两端。此外,每个凹部133设置有突起135。
第二抵接部31的第二抵接表面35由凹部69的侧表面形成。第四抵接部45的第四抵接表面77由突起131的一个侧表面(不包括凹部133的侧表面)形成。第六抵接部55的第六抵接表面91由突起131的另一个侧表面(不包括凹部133的侧表面)形成。
如图3所示,汇流条105未弯曲并且未在第一边界27和第二边界37处折叠的状态被定义为折叠前状态。从折叠前状态开始进行在第一边界27和第二边界37处的弯曲的中途的状态被定义为弯曲中途状态。从弯曲中途状态开始完成了在第一边界27和第二边界37处的折叠的状态被定义为折叠完成状态(参见图1等)。
在弯曲中途状态下,以滑动副,第一本体7的临时被锁定部121的末端部127的末端抵接第二本体9的临时锁定部137的凹部143的斜面,并且第一本体7被导向到第二本体9。
在折叠完成状态下,第一本体7的临时被锁定部121的末端部127配合到第二本体9的临时锁定部137的凹部143中,以相对于第二本体9定位第一本体7。在折叠完成状态下,第一本体7的基部125的前端表面与第二本体9的本体部141的前端表面彼此表面接触。此外,锁定部件3被构造成在折叠完成状态下安装在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上。
锁定部件3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具有如上所述的底壁61以及侧壁63和65的、矩形的顶部开口的盒状结构。锁定部件3的底壁61和侧壁63、65用作扭转防止壁。例如,当仅使用板状的侧壁63时,侧壁63的刚度可能是低的。然而,当底壁61和侧壁65装接到侧壁63时,底壁61和侧壁65用作侧壁63的加强肋。
因此,侧壁63的刚度增强。类似地,底壁61和侧壁65的刚度增强。此外,由于锁定部件3形成为顶部开口的盒状结构,因此底壁61以及侧壁63和65处于所谓的闭合形式,并且锁定部件3的刚度进一步增强。因此,锁定部件3难以被外力扭转和变形。
锁定部件3的内部被一对中间壁部83分隔。因此,在锁定部件3内部形成三个长方体空间145、147和149。三个长方体空间145、147和149在Z方向上依次排列。
如图11等所示,锁定部件3的第一被锁定部11由突起151形成,该突起151在空间145内从底壁61竖立。突起151形成为字母“U”形状。因此,在突起151中形成通孔153。
锁定部件3的第二被锁定部13与第一被锁定部11类似地由字母“U”形的突起151形成。然而,第二被锁定部13的突起151在空间149内从底壁61竖立。
在图11A中,仅示出了两个字母“U”形的突起151。然而,为了匹配第一本体7的第一被锁定部11的构造和第二本体9的第二被锁定部13的构造,实际上,如图11B所示,设置四个字母“U”形的突起151。也就是说,在空间145中设置有一对突起151,并且在空间149中也设置有一对突起151。
如图14B所示,在锁定部件半安装状态下,突起151适当地弹性变形。如图13B所示,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突起151恢复。第一本体7的各突起135进入一对突起151的各通孔153,并且第二本体9的各突起135进入另一对突起151的各通孔153。
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一对突起151在Z方向上夹持第一本体7的第一锁定部19的突起131(突起131的形成有凹部133的部分)。此外,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另一对突起151在Z方向上夹持第二本体9的第二锁定部29的突起131(突起131的形成有凹部133的部分)。
因此,第一被锁定部11由第一锁定部19锁定,并且第二被锁定部13由第二锁定部29锁定。
锁定部件3的第一被抵接部15形成在第一侧壁63的外表面上。锁定部件3的第二被抵接部41形成在第二侧壁65的内表面(空间145侧的表面和空间149侧的表面)上。锁定部件3的第三被抵接部51形成在中间壁部83的外表面(空间145侧的表面和空间149侧的表面)上。
形成在底壁61上的通孔103与设置有四个字母“U”形的突起151的位置一致地在厚度方向上穿透底壁61。
当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从熔断器单元1移出锁定部件3时,从通孔103插入治具(未示出)。
该插入使得例如字母“U”形的突起151变形。第一被锁定部11锁定到第一锁定部19的锁定状态和第二被锁定部13锁定到第二锁定部29的锁定状态是能够被解除的锁定状态。
如上所述,锁定部件3的一对第二侧壁65从底壁61的突出量大于一对第一侧壁63的突出量(参见图11A至图12D)。因此,锁定部件3相对于各个本体7、9定位,并且提高了锁定部件3的组装特性。
如图16所示,传统的熔断器单元301经由电池端子303安装在电池305中。相比之下,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1不需要直接连接到电池和电池端子。因此,熔断器单元1不仅能够安装在发动机室和行李室中,而且也能够安装在室内空间中。
接下来,将描述锁定部件3在各本体7和9上的安装。
如图2所示,将锁定部件3适当地向在第一边界27和第二边界37处弯曲的熔断器单元本体39移动,并且使锁定部件3安装在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上。
在锁定部件3半安装到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这样的锁定部件半安装状态下,锁定部件3的第二侧壁65和U形的突起151适当地弹性变形。
在锁定部件3被安装在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中的状态下,锁定部件3的第二侧壁65和字母“U”形的突起151恢复。锁定部件3的突起97进入第一本体7的凹部99,并且锁定部件3的突起97进入第二本体9的凹部101。本体7、9和锁定部件3通过例如使锁定部件3的突起135进入U形的突起151的通孔153而一体化。
在熔断器单元1中,锁定部件3设置有一对第一被抵接部15,第一本体7设置有一对第一抵接部21,并且第二本体9设置有一对第二抵接部31。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一对第一被抵接部15的一部分(第一被抵接部第一部分)23分别抵接在一对第一抵接部21中的每一个第一抵接部上。此外,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一对第一被抵接部15中的另一部分(第一抵接部第二部分)33分别抵接在一对第二抵接部31中的每一个第二抵接部上。此外,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用作第一本体7与连接部5之间的边界的第一边界27在与第一抵接部21的展开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上延伸。此外,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用作第二本体9与连接部5之间的边界的第二边界37也在与第二抵接部31的展开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延伸。
因此,在可折叠结构的熔断器单元1中,即使当施加了扭转方向上的力时,第一本体7也不容易脱离第二本体9。
更具体地,第一边界27和第二边界37在X方向上延伸。第一被抵接部15、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31在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和Y方向)上展开。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本体9被固定,并且围绕在Y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的扭转力矩(旋转力矩)被施加到第一本体7。即使该扭转力矩施加到第一本体7,由于第一被抵接部15抵接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31,因此也能够承受该扭转力矩。另外,即使第二本体9被固定并且围绕在Z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的扭转力矩被施加到第一本体7,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承受该扭转力矩。因此,即使当施加扭力时,第一本体7也不容易从第二本体9脱落。
在根据图15A和图15B所示的比较例的熔断器单元301中,汇流条317在第一本体307与连接部309之间的边界311处以及在第二本体313与连接部309之间的边界315处弯曲。在汇流条317弯曲之后,对熔断器单元301进行形状保持(保持可折叠结构)。在保持该结构的状态下,设置在第一本体307的树脂部上的临时被锁定部319被锁定到设置在第二本体313的树脂部上的临时锁定部321。
在根据比较例的熔断器单元301中,仅由树脂临时锁定部(第一本体307的临时被锁定部319和第二本体313的临时锁定部321)执行形状保持。因此,当向第一本体307和第二本体313施加扭力时,存在临时锁定被解除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当施加扭转力矩时,存在临时被锁定部319从临时锁定部321脱离的可能性。
在熔断器单元1中,第二被抵接部第一部分47抵接在第三抵接部43上,第二被抵接部第二部分49抵接在第四抵接部45上,并且防止了第一本体7与第二本体9分离。因此,能够防止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容易地从熔断器单元1的折叠状态打开。
更具体地,即使第二本体9被固定并且图13A和13B中所示的围绕第一边界27的逆时针旋转力矩被施加到第一本体7,第一本体7也不容易旋转。因此,第一本体7不与第二本体9分离。这同样适用于在图13A和图13B中示出的围绕第二边界37的逆时针旋转力矩施加到第一本体7的情况。
在熔断器单元1中,第三被抵接部第一部分57抵接在第五抵接部53上,第三被抵接部第二部分59抵接在第六抵接部55上,并且防止第一本体7接近第二本体9。
更具体地,即使第二本体9被固定并且图13A和13B中所示的围绕第一边界27的顺时针旋转力矩被施加到第一本体7,第一本体7也不容易旋转。于是,第一本体7不接近第二本体9。这同样适用于图13中示出的围绕第二边界37的顺时针旋转力矩被施加到第一本体7的情况。
在熔断器单元1中,由于锁定部件3形成为矩形的顶部开口的盒状结构,所以一对第一侧壁63和一对第二侧壁65难以弯曲,并且锁定部件3的刚性增强。因此,在可折叠结构的熔断器单元1中,即使当施加了扭转方向上的力时,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第一本体7脱离第二本体9。
在熔断器单元1中,第三抵接表面71设置在第一本体7上,并且第四抵接表面77设置在第二本体9上。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锁定部件3的第二侧壁第一部分73的内表面抵接在第三抵接表面71上,并且锁定部件3的第二侧壁第二部分79的内表面抵接在第四抵接表面77上。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易于从熔断器单元1的折叠状态打开。
在熔断器单元1中,在锁定部件半安装状态下,锁定部件3的每个突起97由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推动,使得一对第二侧壁65分别向外突出。对于从一对第二侧壁65向外突出的部分,参见附图14A和14B中的附图标记100。因此,能够容易地视觉识别出锁定部件3到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的安装未完成。
在熔断器单元1中,第一本体7设置有第五抵接表面85,而第二本体9设置有第六抵接表面91。在锁定部件安装完成状态下,锁定部件3的中间壁部第一部分87的外表面抵接第五抵接表面85,并且锁定部件3的中间壁部第二部分93的外表面抵接第六抵接表面91。因此,能更可靠地防止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在熔断器单元1的折叠状态下过度闭合。
在熔断器单元1中,锁定部件3的第一被锁定部11和第二被锁定部13位于一对第一侧壁63和一对第二侧壁65的内侧。因此,能够防止锁定部件3的第一被锁定部11和第二被锁定部13损坏。也就是说,锁定部件3的第一被锁定部11和第二被锁定部13被布置成被一对第一侧壁63和一对第二侧壁65包围。因此,即使当锁定部件3错误地撞击障碍物等时,第一被锁定部11和第二被锁定部13也不会与障碍物等碰撞。能够保护被构造成通过减小刚度而弹性变形的第一被锁定部11和第二被锁定部13。
在熔断器单元1中,被构造为解除锁定部件3的被锁定部11和13到本体7和9的锁定部19和29的锁定状态的通孔103设置在锁定部件3的底壁61上。因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锁定部件3的刚度的降低,被锁定部11、13被锁定到锁定部19、29的状态能够被解除,并且曾经安装在本体7、9上的锁定部件3能够从本体7、9移出。
在熔断器单元1中,当将锁定部件3安装在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中时,一对第二侧壁65分别与各个本体7、9接合。当将锁定部件3安装在各个本体7、9上时,锁定部件3受到引导。因此,当将锁定部件3安装到第一本体7和第二本体9时,锁定部件3被引导到各本体7、9,并且锁定部件3易于被安装到各本体7、9。
将进一步描述熔断器单元本体39与锁定部件3之间的关系。从图13A中所示的状态可知,锁定部件(锁止部件)3在箭头A1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并且锁定部件3从熔断器单元本体39移出。结果,第一本体7如箭头A2所示地相对于第二本体9移动,并且熔断器单元本体39如图3等所示地扩张。
为了进一步说明图13A中所示的状态,即使临时被锁定部121被锁定到临时锁定部137,也能够适当地设置两个本体7、9之间的间隔,并且减小了连接部5的不必要的变形风险。
此外,由于临时被锁定部121被锁定到临时锁定部137,因此在临时被锁定部121和临时锁定部137之间产生压缩力,并且在连接部5中产生由箭头A3指示的张力。因此,能够防止连接部5变形。
熔断器单元1是以下熔断器单元的实例。熔断器单元具有锁定部件和熔断器单元本体。熔断器单元本体设置有连接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设置有第一锁定部件安装部,锁定部件安装在该第一锁定部件安装部。第一本体在预定方向上从连接部的第一部分展开。第二本体设置有第二锁定部件安装部,锁定部件安装在该第二锁定部件安装部。第二本体在与第一本体相同的方向上从连接部的第二部分延伸。另外,在锁定部件安装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的状态下,增强了第一本体抵抗位置变化的刚性和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姿态。
在这样的熔断器单元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设置有锁定部件,使得第一本体具有加强的抵抗位置变化的刚性和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姿态。因此,即使当力施加到折叠类型结构的熔断器单元时,第一本体也不会轻易地从第二本体脱落。
尽管上面描述了本实施例,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在本实施例的主旨的范围内做出各种修改。
虽然已经描述了某些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作为示例呈现,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本文描述的新颖实施例可以以各种其他形式实施;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形式中做出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旨在覆盖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这些形式或修改。
Claims (8)
1.一种熔断器单元(1),包括:
锁定部件(3),该锁定部件包括第一被锁定部(11)、第二被锁定部(13)和一对第一被抵接部(15);
连接部(5);
第一本体(7),该第一本体(7)包括:第一锁定部(19),该第一锁定部(19)被构造为锁定所述第一被锁定部(11);以及一对第一抵接部(21),该一对第一抵接部(21)中的每个第一抵接部(21)被构造为与在所述一对第一被抵接部(15)中的每个第一被抵接部(15)上设置的第一部分(23)相抵接,并且所述第一本体(7)在预定方向上从第一边界(27)延伸,所述第一边界(27)是所述第一本体(7)与所述连接部(5)的边界并且在与所述一对第一抵接部(2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抵接部(21)的展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本体(9),该第二本体包括:第二锁定部(29),所述第二锁定部(29)被构造为锁定所述第二被锁定部(13);和一对第二抵接部(31),所述一对第二抵接部(31)中的每个第二抵接部(31)被构造为与在所述一对第一被抵接部(15)中的每个第一被抵接部(15)上设置的第二部分(33)相抵接,并且所述第二本体(9)在与所述第一本体(7)相同的方向上从第二边界(37)延伸,所述第二边界(37)是所述第二本体(9)与所述连接部(5)的边界并且在与所述一对第二抵接部(31)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抵接部(31)的展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单元(1),其中,
所述锁定部件(3)设置有一对第二被抵接部(41),
所述第一本体(7)设置有第三抵接部(43),
所述第二本体(9)设置有第四抵接部(45),并且
所述熔断器单元(1)被构造为通过使所述一对第二被抵接部(41)中的一个第二被抵接部(41)抵接在所述第三抵接部(43)上并且使所述一对第二被抵接部(41)中的另一个第二被抵接部(41)抵接在所述第四抵接部(45)上而防止所述第一本体(7)与所述第二本体(9)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熔断器单元(1),其中,
所述锁定部件(3)设置有一对第三被抵接部(51),
所述第一本体(7)设置有第五抵接部(53),
所述第二本体(9)设置有第六抵接部(55),并且
所述熔断器单元(1)被构造为通过使所述一对第三被抵接部(51)中的一个第三被抵接部(51)抵接在所述第五抵接部(53)上并且使所述一对第三被抵接部(51)中的另一个第三被抵接部(51)抵接在所述第六抵接部(55)上而防止所述第一本体(7)接近所述第二本体(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熔断器单元(1),其中,
所述锁定部件(3)包括底壁(61)、一对第一侧壁(63)和一对第二侧壁(65),并且所述锁定部件(3)形成为矩形的顶部开口的盒状结构,
所述一对第一抵接部(21)包括一对第一抵接表面(25),每个所述第一抵接表面(25)均被构造为与布置在所述一对第一侧壁(63)中的每个第一侧壁(63)的外表面上的所述第一部分(23)相抵接,
所述第一边界(27)在与所述一对第一抵接表面(25)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抵接表面(25)的展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一对第二抵接部(31)包括一对第二抵接表面(35),每个所述第二抵接表面(35)被构造为与布置在所述一对第一侧壁(63)中的每个第一侧壁(63)的外表面上的所述第二部分(33)相抵接,并且
所述第二边界(37)平行于所述第一边界(27)而延伸,并且在与所述一对第二抵接表面(35)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抵接表面(35)的展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断器单元(1),其中,
所述锁定部件(3)的所述第一被锁定部(11)和所述第二被锁定部(13)设置在所述锁定部件(3)的所述底壁(61)上,并且位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63)之间以及所述一对第二侧壁(6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断器单元(1)其中,
所述锁定部件(3)的所述底壁(61)设置有通孔(103),所述通孔(103)被构造为解除所述第一被锁定部(11)到所述第一锁定部(19)的锁定或解除所述第二被锁定部(13)到所述第二锁定部(29)的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断器单元(1),其中,
所述锁定部件(3)设置有安装检测部(100),该安装检测部(100)被构造为检测所述锁定部件(3)是否处于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7)和所述第二本体(9)上的过程中,或者所述锁定部件(3)是否已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7)和所述第二本体(9)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熔断器单元(1),其中,
所述一对第二侧壁(65)中的每个第二侧壁(65)均设置有突起(97),所述突起(97)向所述锁定部件(3)的内侧突出,
所述第一本体(7)设置有凹部(99),所述锁定部件(3)的所述一对第二侧壁(65)中的一个第二侧壁(65)上的所述突起(97)进入该凹部(99)中,
所述第二本体(9)设置有凹部(101),所述锁定部件(3)的所述一对第二侧壁(65)中的另一个第二侧壁(65)上的所述突起(97)进入该凹部(101),
在所述锁定部件(3)处于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7)和所述第二本体(9)上的过程中的状态下,每个所述突起(97)被所述第一本体(7)和所述第二本体(9)推压,由此所述一对第二侧壁(65)中的每个第二侧壁(65)均向外突出;
在所述锁定部件(3)已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7)和所述第二本体(9)上的状态下,每个所述突起(97)进入所述第一本体(7)的所述凹部(99)或所述第二本体(9)的所述凹部(101)中,并且所述一对第二侧壁(65)中的每个第二侧壁(65)均恢复,
所述安装检测部件(100)由所述锁定部件(3)的所述一对第二侧壁(65)构成,在所述锁定部件(3)处于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7)和所述第二本体(9)的过程中的状态下,所述一对第二侧壁(65)向外突出,并且在所述锁定部件(3)已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7)和所述第二本体(9)上的状态下,所述一对第二侧壁(65)恢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201593A JP7212026B2 (ja) | 2020-12-04 | 2020-12-04 |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ユニット |
JP2020-201593 | 2020-12-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97106A true CN114597106A (zh) | 2022-06-07 |
CN114597106B CN114597106B (zh) | 2024-05-31 |
Family
ID=78806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40014.1A Active CN114597106B (zh) | 2020-12-04 | 2021-11-30 | 熔断器单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24094B2 (zh) |
EP (1) | EP4009346B1 (zh) |
JP (1) | JP7212026B2 (zh) |
CN (1) | CN114597106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30295A1 (en) * | 2006-08-04 | 2008-02-07 | Yusuke Matsumoto | Fusible Link Unit |
CN103384908A (zh) * | 2011-02-23 | 2013-11-0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熔断器盒 |
JP2017004872A (ja) * | 2015-06-12 | 2017-01-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ブロッ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76838B2 (en) * | 2001-03-07 | 2003-06-10 | Yazaki Corporation | Protective cover and fuse box |
JP3845266B2 (ja) * | 2001-05-01 | 2006-11-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
JP5028200B2 (ja) * | 2007-09-25 | 2012-09-1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ユニット |
JP5081581B2 (ja) * | 2007-10-30 | 2012-11-2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ユニット |
JP5501018B2 (ja) * | 2010-02-15 | 2014-05-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に直付けされる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の斜め締め防止保護キャップ |
JP6103549B2 (ja) * | 2015-01-14 | 2017-03-2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被固定物、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及び固定構造 |
JP6262159B2 (ja) * | 2015-01-14 | 2018-01-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
JP6200439B2 (ja) * | 2015-01-14 | 2017-09-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部品ユニット、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ユニット、及び固定構造 |
US10062536B2 (en) * | 2015-07-30 | 2018-08-28 | Yazaki Corporation | Fusible link unit |
JP6513612B2 (ja) * | 2016-08-12 | 2019-05-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
-
2020
- 2020-12-04 JP JP2020201593A patent/JP7212026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1-26 EP EP21210733.8A patent/EP4009346B1/en active Active
- 2021-11-30 CN CN202111440014.1A patent/CN114597106B/zh active Active
- 2021-12-02 US US17/540,996 patent/US1142409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30295A1 (en) * | 2006-08-04 | 2008-02-07 | Yusuke Matsumoto | Fusible Link Unit |
CN103384908A (zh) * | 2011-02-23 | 2013-11-0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熔断器盒 |
JP2017004872A (ja) * | 2015-06-12 | 2017-01-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ブロッ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181110A1 (en) | 2022-06-09 |
EP4009346A1 (en) | 2022-06-08 |
CN114597106B (zh) | 2024-05-31 |
EP4009346B1 (en) | 2023-02-08 |
US11424094B2 (en) | 2022-08-23 |
JP2022089298A (ja) | 2022-06-16 |
JP7212026B2 (ja) | 2023-0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124239B1 (en) | Multiple fuse device for vehicle | |
EP1675222B1 (en) |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equipped therewith | |
JP5160936B2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JP6028718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EP2785564A1 (en) | Tether clip and garnish attachment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JP5060849B2 (ja) | コネクタ | |
EP2483902B1 (en) | Fuse unit | |
US7771228B2 (en) | Terminal cover with restriction | |
CN114597106B (zh) | 熔断器单元 | |
JP3209939B2 (ja) | 電気接続箱のブロック構造 | |
EP2579408B1 (en) |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 |
JP4238763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EP3037304B1 (en) |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for vehicle | |
CN111384696B (zh) | 电连接盒 | |
JP5211937B2 (ja) | バッテリ端子ユニット及びバッテリ端子の取付構造 | |
CN110473753B (zh) | 带保险丝座的蓄电池端子 | |
CN104245439B (zh) | 转向锁定装置 | |
JP7453055B2 (ja) |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のカバー | |
JP5024946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2006019076A (ja) |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 |
JP5028200B2 (ja) |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ユニット | |
JP3233814B2 (ja) |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ブロック | |
JP5308908B2 (ja) |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 |
JP2501977Y2 (ja) | ヒュ―ズボックス | |
JP7567691B2 (ja) | 筐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