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3045A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43045A
CN114543045A CN202111307469.6A CN202111307469A CN114543045A CN 114543045 A CN114543045 A CN 114543045A CN 202111307469 A CN202111307469 A CN 202111307469A CN 114543045 A CN114543045 A CN 114543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idth direction
vehicle width
vehicl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74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延原贤治
坂内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543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3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3/00Exteri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F21W2103/10Position ligh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7/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 F21W2107/1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for l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实现本车显示功能的提高。车辆用灯具具备具有透光罩的壳体、以及容纳于壳体的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第一发光部具有第一长条部、以及从第一长条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且比第一长条部的宽度宽的第一突出部。第二发光部具有第二长条部、以及从第二长条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且比第二长条部的宽度宽的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的前端位于比第一长条部靠铅垂方向的第一侧的位置,第二突出部的前端位于比第二长条部靠第一侧的位置。第二发光部配置于比第一长条部靠第一侧且比第一突出部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车辆用灯具具有使其他车辆、行人识别到本车辆的存在、状态的本车显示功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64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直存在想要提高车辆驾驶的安全性这样的要求。为了应对该要求,期望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的本车显示功能来唤起其他车辆、行人注意。另一方面,根据灯具壳体的形状,能够视觉辨认到发光部的范围受到限制,有时难以提高本车显示功能。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车辆用灯具的本车显示功能的提高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具备:壳体,其具有平面状的透光罩;以及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它们容纳于壳体,朝向透光罩照射光。第一发光部具有:第一长条部,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第一突出部,其从第一长条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且具有比第一长条部的宽度宽的宽度。第二发光部具有:第二长条部,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第二突出部,其从第二长条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且具有比第二长条部的宽度宽的宽度。第一突出部的前端位于比第一长条部靠铅垂方向的第一侧的位置,第二突出部的前端位于比第二长条部靠第一侧的位置。第二发光部配置于比第一长条部靠第一侧且比第一突出部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此外,将以上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本发明的表现形式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变换后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是有效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车辆用灯具的本车显示功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车辆用灯具的立体图。
图3是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灯具;2:壳体;12:透光罩;32:第一发光部;32a:第一长条部;32b:第一突出部;34:第二发光部;34a:第二长条部;34b:第二突出部;36:第三发光部;36a:第三长条部;36b:第三突出部;38:第四发光部;38a:第四长条部;38b:第四突出部;40:非发光部;42:光扩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并不对发明进行限定而是示例,实施方式中记述的所有特征、其组合未必是发明的本质内容。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素、构件、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各图所示的各部分的比例尺、形状是为了容易进行说明而方便起见设定的,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就不应进行限定性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或技术方案中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该术语就不表示任何顺序、重要度,而是用于对某一构成与其他构成进行区分。另外,在各附图中,省略示出在说明实施方式方面不重要的构件的一部分。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的分解立体图。作为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是配置于车辆的后部的后灯。在图1中,“前”表示灯具前方(车辆后方),“后”表示灯具后方(车辆前方),“内”表示车宽方向内侧,“外”表示车宽方向外侧,“上”表示铅垂方向上方,“下”表示铅垂方向下方。车辆用灯具1具备壳体2、延伸构件4、第一灯具单元6以及第二灯具单元8。
壳体2具有灯体10和透光罩12。灯体10是不具有透光性的长方体状的箱体。灯体10在朝向灯具前方的一面具有开口。透光罩12将灯体10的开口覆盖。透光罩12是具有透光性的平面状的板体。因而,壳体2的朝向车宽方向的侧面不透明,难以从车宽方向(正侧方)直接视觉辨认到容纳于壳体2的第一灯具单元6以及第二灯具单元8。
由灯体10和透光罩12形成灯室。在灯室中容纳有延伸构件4、第一灯具单元6和第二灯具单元8。延伸构件4是用于使车辆用灯具1的内部结构从灯具外部看不到的遮蔽用的构件。延伸构件4为框状,在从灯具前方侧观察时,在框内配置有第一灯具单元6以及第二灯具单元8。
第一灯具单元6具有第一光源14~第五光源22、基座构件24、控制基板26、内透镜28和光反射构件30。第一光源14~第五光源22例如具有在配线基板上铺设有多个发光元件的结构。发光元件例如是LED(发光二极管)。此外,发光元件也可以是LD(激光二极管)、有机或无机EL(电致发光)等的LED以外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另外,第一光源14~第五光源22也可以是白炽灯泡、卤素灯、放电灯泡等。
第一光源14以及第二光源16是在车宽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彼此沿车宽方向排列。第一光源14配置于比第二光源16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第三光源18以越趋向车宽方向外侧则越靠向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弯曲。第四光源20以越趋向车宽方向外侧则越靠向铅垂方向下方的方式弯曲。第三光源18以及第四光源20沿铅垂方向排列,且配置于比第二光源16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第三光源18配置于比第四光源20靠上方的位置。第一光源14~第四光源20相互集合而形成旋转了90度的Y形。
第五光源22具有第一部分22a、第二部分22b和第三部分22c。第一部分22a沿车宽方向延伸。第二部分22b从第一部分22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第三部分22c从第一部分22a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向上方延伸。第五光源22配置于第一光源14以及第二光源16的上方。
基座构件24是相对于透光罩12大致平行地扩展的扁平的构件。基座构件24配置于第一光源14~第五光源22的灯具后方,在朝向灯具前方的面上搭载有第一光源14~第五光源22。
控制基板26对第一光源14~第五光源22的点亮熄灭进行控制。控制基板26具有以计算机的CPU、存储器为代表的元件、电路这样的硬件构成。另外,具有通过计算机程序等实现的软件构成。控制基板26配置于基座构件24的灯具后方,且搭载于基座构件24。
内透镜28具有透光性,配置于第一光源14~第五光源22的灯具前方并将第一光源14~第五光源22覆盖。从第一光源14~第五光源22射出的光透过内透镜28以及透光罩12而向灯具前方照射。
光反射构件30具有线状部30a和三角形状部30b。线状部30a沿车宽方向延伸。三角形状部30b的一个顶点与线状部30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连接,三角形状部30b随着趋向车宽方向外侧而上下扩展。线状部30a配置为在从灯具前方侧观察时将第一光源14以及第二光源16沿上下而一分为二。在从灯具前方侧观察时三角形状部30b配置于第三光源18与第四光源20之间。
线状部30a在朝向灯具前方的面的大致整体具有光反射面30a1。三角形状部30b在从线状部30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斜上方延伸的缘部和从该端部向斜下方延伸的缘部具有光反射面30b1。光反射面30b1从光反射面30a1的端部连续。因而,光反射面30a1以及光反射面30b1相互集合而形成旋转了90度的Y形。例如,线状部30a以及三角形状部30b由树脂制成,光反射面30a1、30b1通过铝蒸镀等形成。
另外,三角形状部30b具有将从灯具外部进入的光向灯具外部反射的回复反射器30b2。回复反射器30b2呈旋转了90度的V形,V形的顶点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三角形状部30b在比回复反射器30b2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具有三角形状的开口部30b3。在开口部30b3中嵌入有三角形状的倒车灯31。倒车灯31搭载于基座构件24。
第二灯具单元8具有将光源8a和内透镜8b组装而成的结构。光源8a例如具有在配线基板铺设有多个发光元件的结构。内透镜8b具有透光性,配置于光源8a的灯具前方并将光源8a覆盖。第二灯具单元8配置于基座构件24的灯具后方,并组装于基座构件24。第二灯具单元8的一部分配置于比第五光源22的第一部分22a靠上方且比第三部分22c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能够从灯具前方侧被视觉辨认到。另外,第二灯具单元8的另一部分配置于第五光源22的第二部分22b与第三部分22c之间,能够从灯具前方侧被视觉辨认到。另外,第二灯具单元8的再另一部分配置于第五光源22的第二部分22b与第三光源18之间,能够从灯具前方侧被视觉辨认到。
接着,对车辆用灯具1所具备的发光部的形状进行说明。图2是车辆用灯具1的立体图。图3是车辆用灯具1的主视图。车辆用灯具1具备第一发光部32、第二发光部34、第三发光部36以及第四发光部38。第一发光部32~第四发光部38容纳于壳体2并朝向透光罩12照射光。因而,从各发光部射出的光透过透光罩12而朝向灯具前方照射。
第一发光部32具有第一长条部32a和第一突出部32b。第一长条部32a沿车宽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一突出部32b从第一长条部32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第一突出部32b的前端位于比第一长条部32a靠铅垂方向的第一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为上方,第一突出部32b从第一长条部32a的端部向上方突出。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突出部32b以越趋向前端则越靠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地延伸。
另外,第一突出部32b的宽度W1b比第一长条部32a的宽度W1a宽。第一长条部32a的宽度W1a是与车宽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大小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第一突出部32b的宽度W1b是与第一突出部32b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大小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例如是将突出部的基端侧的边S1(与长条部的边界线)的中心和前端侧的边S2的中心连接的直线的延伸方向。
第一长条部32a主要使从第一光源14的比线状部30a靠上方的部分射出的光和从第二光源16的比线状部30a靠上方的部分射出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第一突出部32b主要使从第三光源18射出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此外,第一发光部32大致整体位于同一平面上,构成平坦的发光面。
第二发光部34具有第二长条部34a和第二突出部34b。第二长条部34a沿车宽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二突出部34b从第二长条部34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第二突出部34b的前端位于比第二长条部34a靠铅垂方向的第一侧即上方的位置。因而,第二突出部34b在铅垂方向上向与第一突出部32b相同的一侧突出。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突出部34b以越趋向前端则越靠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地延伸。
另外,第二突出部34b的宽度W2b比第二长条部34a的宽度W2a宽。第二长条部34a的宽度W2a是与车宽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大小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第二突出部34b的宽度W2b是与第二突出部34b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大小的平均值或最大值。
第二发光部34配置于比第一长条部32a靠第一侧即上方且比第一突出部32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第二长条部34a在第一长条部32a的上方相对于第一长条部32a平行地延伸。第二突出部34b在比第一突出部32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突出部32b大致平行地延伸。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发光部32配置为相对于第二发光部34向靠近透光罩12的方向偏移。另外,第二长条部34a比第一长条部32a短,第二长条部34a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一长条部32a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第二长条部34a主要使从第五光源22的第一部分22a射出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第二突出部34b主要使从第五光源22的第二部分22b射出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此外,第二发光部34大致整体位于同一平面上,构成平坦的发光面。
第三发光部36具有第三长条部36a和第三突出部36b。第三长条部36a沿车宽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三突出部36b从第三长条部36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第三突出部36b的前端位于比第三长条部36a靠第一侧即上方的位置。因而,第三突出部36b在铅垂方向上向与第一突出部32b以及第二突出部34b相同的一侧突出。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三突出部36b以越趋向前端则越靠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地延伸。
另外,第三突出部36b的宽度W3b比第三长条部36a的宽度W3a宽。第三长条部36a的宽度W3a是与车宽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大小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第三突出部36b的宽度W3b是与第三突出部36b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大小的平均值或最大值。
第三发光部36配置于比第二长条部34a靠第一侧即上方且比第二突出部34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第三长条部36a在第二长条部34a的上方相对于第二长条部34a平行地延伸。第三突出部36b在比第二突出部34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相对于第二突出部34b大致平行地延伸。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发光部34配置为相对于第三发光部36向靠近透光罩12的方向偏移。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在灯具的进深方向上,第一发光部32位于最跟前,第二发光部34位于中间,第三发光部36位于最里侧。另外,第三长条部36a比第二长条部34a短,第三长条部36a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二长条部34a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第三长条部36a主要使从第五光源22的第一部分22a射出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第三突出部36b主要使从第五光源22的第三部分22c射出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此外,第三发光部36大致整体位于同一平面上,构成平坦的发光面。
第四发光部38具有第四长条部38a和第四突出部38b。第四长条部38a在比第一长条部32a靠铅垂方向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位置沿着第一长条部32a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侧为下方。第四突出部38b从第四长条部38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第四突出部38b的前端位于比第四长条部38a靠第二侧即下方的位置。因而,第四突出部38b在铅垂方向上向与第一突出部32b、第二突出部34b以及第三突出部36b相反的一侧突出。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四突出部38b以越趋向前端则越靠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延伸。
另外,第四突出部38b的宽度W4b比第四长条部38a的宽度W4a宽。第四长条部38a的宽度W4a是与车宽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大小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第四突出部38b的宽度W4b是与第四突出部38b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大小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第一长条部32a以及第四长条部38a为大致相同的长度,相对于透光罩12的距离也大致相同。因而,第一发光部32以及第四发光部38相互集合而形成旋转了90度的Y形。
第四长条部38a主要使从第一光源14的比线状部30a靠下方的部分射出的光和从第二光源16的比线状部30a靠下方的部分射出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第四突出部38b主要使从第四光源20射出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此外,第四发光部38大致整体位于同一平面上,构成平坦的发光面。
另外,车辆用灯具1具有在第一长条部32a与第四长条部38a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非发光部40。非发光部40由线状部30a的光反射面30a1构成。此外,第一长条部32a以及第四长条部38a延伸到比非发光部4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并相互连接。在第一突出部32b以及第四突出部38b的车宽方向外侧依次配置有三角形状部30b的光反射面30b1、回复反射器30b2以及倒车灯3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突出部32b具有光扩散部42。光扩散部42例如由设置于内透镜28的狭缝、反射台阶等光学要素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部34b以及第三突出部36b也具有光扩散部42。从各突出部照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光扩散部42改变行进方向。此外,也可以在第四突出部38b也设置光扩散部4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具有第五发光部44、第六发光部46以及第七发光部48。第五发光部44配置于比第三长条部36a靠上方且比第三突出部36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第六发光部46配置于第二突出部34b与第三突出部36b之间。第七发光部48配置于第一突出部32b与第二突出部34b之间。第五发光部44、第六发光部46以及第七发光部48使从第二灯具单元8的光源8a射出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
作为一个例子,第一发光部32以及第四发光部38发挥尾灯功能以及转向灯功能。另外,第二发光部34以及第三发光部36发挥尾灯功能以及刹车灯功能。第五发光部44~第七发光部48发挥刹车灯功能。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具备:壳体2,其具有平面状的透光罩12;以及第一发光部32和第二发光部34,它们容纳于壳体2,朝向透光罩12照射光。第一发光部32具有:第一长条部32a,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第一突出部32b,其从第一长条部32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且具有比第一长条部32a的宽度W1a宽的宽度W1b。第二发光部34具有:第二长条部34a,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第二突出部34b,其从第二长条部34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且具有比第二长条部34a的宽度W2a宽的宽度W2b。第一突出部32b的前端位于比第一长条部32a靠铅垂方向的第一侧的位置,第二突出部34b的前端位于比第二长条部34a靠第一侧的位置。第二发光部34配置于比第一长条部32a靠第一侧且比第一突出部32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若透光罩12为平面状,则难以从车辆用灯具1的正侧方视觉辨认到发光部。与此相对,在第一发光部32中,从第一长条部32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突出的第一突出部32b的宽度W1b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一长条部32a的宽度W1a宽。由此,能够容易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亮度。其结果是,能够使位于车辆的侧方的其他车辆、行人容易识别到本车辆的存在、状态。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本车显示功能。
另外,车辆用灯具1除了第一发光部32之外还具备第二发光部34。第二发光部34与第一发光部32同样为大致L形,配置于比第一长条部32a靠上方且比第一突出部32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即,在第一发光部32的L形的凹陷中容纳有与第一发光部32相似形状的第二发光部34。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醒目性而进一步提高本车显示功能。另外,通过设置第二发光部34,能够增加车辆用灯具1整体的发光面积。由此,也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本车显示功能。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二发光部34配置于第一发光部32的L形的凹陷,能够抑制车辆用灯具1的大型化并且增加发光面积。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发光部32配置为相对于第二发光部34向靠近透光罩12的方向偏移。由此,能够使车辆用灯具1具有纵深感,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醒目性。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本车显示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突出部32b具有光扩散部42。由此,能够使位于车辆的侧方的其他车辆、行人容易视觉辨认到第一突出部32b的发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本车显示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还具备第三发光部36。第三发光部36具有:第三长条部36a,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第三突出部36b,其从第三长条部36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且具有比第三长条部36a的宽度W3a宽的宽度W3b。第三突出部36b的前端位于比第三长条部36a靠第一侧的位置。第三发光部36配置于比第二长条部34a靠第一侧且比第二突出部34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第三发光部36与第一发光部32以及第二发光部34同样为大致L形,配置于比第二长条部34a靠上方且比第二突出部34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即,在第二发光部34的L形的凹陷中容纳有与第二发光部34相似形状的第三发光部36。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醒目性而进一步提高本车显示功能。另外,通过设置第三发光部36,能够进一步增加车辆用灯具1整体的发光面积。由此,也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本车显示功能。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三发光部36配置于第二发光部34的L形的凹陷,能够抑制车辆用灯具1的大型化并且增加发光面积。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发光部34配置为相对于第三发光部36向靠近透光罩12的方向偏移。由此,能够使车辆用灯具1具有纵深感,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醒目性。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本车显示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具备第四发光部38。第四发光部38具有:第四长条部38a,其在比第一长条部32a靠铅垂方向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位置沿着第一长条部32a延伸;以及第四突出部38b,其从第四长条部38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且具有比第四长条部38a的宽度W4a宽的宽度W4b。第四突出部38b的前端位于比第四长条部38a靠第二侧的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醒目性而进一步提高本车显示功能。另外,通过设置第四发光部38,能够进一步增加车辆用灯具1整体的发光面积。由此,也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本车显示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突出部32b以越趋向前端则越靠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延伸。第四突出部38b以越趋向前端则越靠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延伸。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醒目性而进一步提高本车显示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具有在第一长条部32a与第四长条部38a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非发光部40。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醒目性而进一步提高本车显示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铅垂方向的第一侧设为上方,将第二侧设为下方,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侧设为下方,将第二侧设为上方。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例而已。实施方式的内容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定,可以在不脱离技术方案所规定的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进行构成要素的变更、追加、删除等多种设计变更。施加了设计变更的新的实施方式兼具所组合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各自的效果。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能够进行这样的设计变更的内容,附加“本实施方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等表述来进行强调,但即使是没有这样的表述的内容,也允许进行设计变更。以上的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是有效的。在附图的截面中施加的阴影线并非对施加有阴影线的对象的材质进行限定。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灯具具备:
壳体,其具有平面状的透光罩;以及
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它们容纳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透光罩照射光,
所述第一发光部具有:
第一长条部,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
第一突出部,其从所述第一长条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且具有比所述第一长条部的宽度宽的宽度,
所述第二发光部具有:
第二长条部,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突出部,其从所述第二长条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且具有比所述第二长条部的宽度宽的宽度,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前端位于比所述第一长条部靠铅垂方向的第一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前端位于比所述第二长条部靠所述第一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发光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长条部靠所述第一侧且比所述第一突出部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光部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发光部向靠近所述透光罩的方向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光扩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灯具具备第三发光部,
所述第三发光部具有:
第三长条部,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
第三突出部,其从所述第三长条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且具有比所述第三长条部的宽度宽的宽度,
所述第三突出部的前端位于比所述第三长条部靠所述第一侧的位置,
所述第三发光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长条部靠所述第一侧且比所述第二突出部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光部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三发光部向靠近所述透光罩的方向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灯具具备第四发光部,
所述第四发光部具有:
第四长条部,其在比所述第一长条部靠铅垂方向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沿着所述第一长条部延伸;以及
第四突出部,其从所述第四长条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与车宽方向相交的方向突出,且具有比所述第四长条部的宽度宽的宽度,
所述第四突出部的前端位于比所述第四长条部靠所述第二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出部以越趋向前端则越靠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延伸,
所述第四突出部以越趋向前端则越靠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灯具具有非发光部,所述非发光部在所述第一长条部与所述第四长条部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
CN202111307469.6A 2020-11-26 2021-11-05 车辆用灯具 Pending CN114543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6107A JP2022084313A (ja) 2020-11-26 2020-11-26 車両用灯具
JP2020-196107 2020-1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3045A true CN114543045A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68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7469.6A Pending CN114543045A (zh) 2020-11-26 2021-11-05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84313A (zh)
CN (1) CN114543045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6510A (ja) * 2001-01-22 2002-08-02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信号灯具
JP2006202689A (ja) * 2005-01-24 2006-08-03 Murakami Corp 車両用灯具及びターンランプ付きドアミラー
CN104235721A (zh) * 2013-06-20 2014-12-24 汽车照明罗伊特林根有限公司 机动车的照明装置
CN104344315A (zh) * 2013-08-02 2015-02-11 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
CN104654170A (zh) * 2013-11-18 2015-05-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具结构
CN106627874A (zh) * 2015-10-30 2017-05-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后灯组合单元、及具备其的跨乘型车辆
WO2017220749A1 (de) * 2016-06-22 2017-12-28 Designquadrat Gbr Leuchtmodul zur bereitstellung von mindestens einer rückleuchtfunktion bei einem fahrzeug
CN209744280U (zh) * 2019-06-12 2019-12-06 重庆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能呈现3d纵深视觉效果的隧道式车灯
DE202020103998U1 (de) * 2019-07-16 2020-07-17 Hyundai Mobis Co., Ltd. Kombinations-Rückleucht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6510A (ja) * 2001-01-22 2002-08-02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信号灯具
JP2006202689A (ja) * 2005-01-24 2006-08-03 Murakami Corp 車両用灯具及びターンランプ付きドアミラー
CN104235721A (zh) * 2013-06-20 2014-12-24 汽车照明罗伊特林根有限公司 机动车的照明装置
CN104344315A (zh) * 2013-08-02 2015-02-11 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
CN104654170A (zh) * 2013-11-18 2015-05-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具结构
CN106627874A (zh) * 2015-10-30 2017-05-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后灯组合单元、及具备其的跨乘型车辆
WO2017220749A1 (de) * 2016-06-22 2017-12-28 Designquadrat Gbr Leuchtmodul zur bereitstellung von mindestens einer rückleuchtfunktion bei einem fahrzeug
CN209744280U (zh) * 2019-06-12 2019-12-06 重庆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能呈现3d纵深视觉效果的隧道式车灯
DE202020103998U1 (de) * 2019-07-16 2020-07-17 Hyundai Mobis Co., Ltd. Kombinations-Rückleuch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84313A (ja)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7838B (zh) 车辆用灯具
US9989697B2 (en) Vehicle lamp
US9416935B2 (en) Vehicle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 having a light emitting body including an outer emitting surface, an inner emitting surface, a tip surface, and a light guide body
CN109844404B (zh) 车辆用灯具
US10661699B2 (en) Lighting tool for vehicle including light sources and light guide body
US11320112B2 (en) Optical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vehicle
US9248776B2 (en) Vehicular light unit with multiple light sources
US20080273345A1 (en) Lamp for vehicle
JP7211903B2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5215946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9160750A (ja) 車両用灯具
US9644812B2 (en) High-contrast miniature headlamp
US10598335B2 (en) Lighting tool for vehicle
US8777467B2 (en) Vehicle interior lighting system
CN109642712B (zh) 车辆用灯具
JP7483523B2 (ja) 車両用灯具
EP3712492B1 (en) Lighting device for vehicle signal lamp
CN114543045A (zh) 车辆用灯具
KR20180061928A (ko) 차량용 램프
KR101491989B1 (ko) 차량용 헤드램프
JP2015060797A (ja) 車両用灯具
JP6221117B2 (ja) 車両用灯具
US11566766B2 (en) Vehicle lamp
CN217816533U (zh) 车辆用灯具
JP7490514B2 (ja) 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