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2498A - 电梯门和电梯门的维护部件 - Google Patents

电梯门和电梯门的维护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2498A
CN114502498A CN201980101032.1A CN201980101032A CN114502498A CN 114502498 A CN114502498 A CN 114502498A CN 201980101032 A CN201980101032 A CN 201980101032A CN 114502498 A CN114502498 A CN 114502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l
door
door panel
cover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10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02498B (zh
Inventor
桥爪哲朗
安部雅哉
岸元邦充
菅原正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502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2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02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24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防止异物侵入地坎槽以及门的下部的遮烟的电梯门以及电梯门的维护部件。电梯门(1)具有间隙遮蔽部(7)。间隙遮蔽部(7)的一部分或全部是维护部件。间隙遮蔽部(7)在门板(2)全开时从上方覆盖地坎(4)的地坎槽(5)。间隙遮蔽部(7)在门板(2)全闭时堵塞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

Description

电梯门和电梯门的维护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门和电梯门的维护部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电梯门的例子。门具备门靴和地坎。门靴设置在门板的下端。地坎具有引导门靴的地坎槽。门具有固定于地坎槽的槽罩。槽罩从地坎槽的两侧的侧壁相互隔开微小的间隙而对置。槽罩防止异物侵入地坎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2-711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门中,在门板的下端与地坎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设置有电梯的建筑物例如发生火灾等时,有时烟在井道和层站之间流动。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防止异物侵入地坎槽以及门的下部的遮烟的电梯门以及电梯门的维护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门具有间隙遮蔽部,该间隙遮蔽部在电梯的门板全开时从上方覆盖电梯的地坎的地坎槽,在门板全闭时堵塞门板的下端与地坎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的电梯门的维护部件具有:门靴,其具有:滑动部,其在电梯的门板开闭时在电梯的地坎的地坎槽的内侧被地坎槽引导;以及安装件,其将滑动部安装于门板的下端,安装件的长度是遍及整个门板的长度;以及地坎槽罩,其从上方覆盖地坎槽,并具有缝隙,在门板开闭时安装件一边移动一边与该缝隙的边缘接触,在门板全开时缝隙闭合,在门板全闭时缝隙的边缘与安装件接触。
本发明的电梯门的维护部件具有地坎槽罩,该地坎槽罩从上方覆盖电梯的地坎的地坎槽,该地坎槽在电梯的门板开闭时对通过安装件安装于门板的下端的滑动部进行引导,该地坎槽罩具有缝隙,在门板开闭时安装件一边移动一边与该缝隙的边缘接触,在门板全开时缝隙闭合,在门板全闭时缝隙的边缘抬起而与门板的下端接触。
发明效果
如果是本发明的电梯门和电梯门的维护部件,则能够同时实现防止异物侵入地坎槽以及在电梯门下部的遮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门的后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间隙遮蔽部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门的后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地坎槽罩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间隙遮蔽部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门的后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门的铅垂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门的后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门的铅垂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电梯门的铅垂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电梯门的铅垂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地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门的后视图。
在图1中,示出了电梯门1。电梯设置于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在建筑物中,井道设置在多个楼层。电梯是通过在井道的内部沿铅垂方向行进的轿厢在多个楼层之间输送使用者等的装置。轿厢例如是通过未图示的曳引机等在井道的内部行进的设备。曳引机例如设置于井道的上部或下部、或者井道的上方的机房等。曳引机例如是借助设置于轿厢的绳索使轿厢行进的设备。轿厢具备轿厢门。轿厢门是以使用者能够上下轿厢的方式进行开闭的设备。轿厢门通过将轿厢的内侧与井道在空间上分离来防止使用者等滚落到井道。轿厢门是电梯门1的例子。在该例子中,电梯门1是单侧打开的门。
在建筑物的多个楼层分别设置有层站。在层站设置有层站门。层站门通过将层站与井道在空间上分离来防止使用者等滚落到井道。层站门是以使用者能够上下停靠于设置有层站的楼层的轿厢的方式与轿厢门的开闭联动地进行开闭的设备。层站门是电梯门1的例子。
以下,使用如下设定的xyz正交坐标系进行说明。y轴的方向是铅垂方向。xz平面是水平面。z轴的方向是门1的开闭方向。在电梯门1中,x轴的正方向是电梯门1关闭时乘客所在的方向。即,在门1是层站门的情况下,x轴的正方向是朝向层站的方向。或者,在门1为轿厢门的情况下,x轴的正方向是朝向轿厢的内侧的方向。
门1具备2个门板2、门吊架3以及地坎4。2个门板2分别是板状的设备。2个门板2各自的厚度方向朝向x轴的方向。2个门板2是在门1开闭时通过在z轴的方向上移动而开闭的设备。即,门板2的开闭方向是门1的开闭方向。在门1开闭时,2个门板2彼此向相同的方向移动。门吊架3设置在门1的上部。门吊架3在门板2的开闭方向上较长。门吊架3对各自的上端部施加的2个门吊架3的载荷进行支承。地坎4设置在比门板2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地坎4在门板2的开闭方向上较长。地坎4具有地坎槽5。地坎槽5是在门板2的开闭方向上较长的槽。地坎槽5是在门板2开闭时引导门板2的槽。
在图1中,示出了门板2全闭的状态下的门1。在门板2全闭时,门板2与门挡6接触。例如在门1为层站门的情况下,门挡6设置于层站的三边框。或者,例如在门1为轿厢门的情况下,门挡6设置于轿厢。
门1具备间隙遮蔽部7。间隙遮蔽部7具备门靴8和地坎槽罩9。在此,间隙遮蔽部7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在维护作业等中能够更换。间隙遮蔽部7是电梯门1的维护部件的例子。
门靴8设置于2个门板2各自的下端部。门靴8具备安装件10和滑动部11。
安装件10设置于门板2的下端部。安装件10例如是通过螺钉等安装于门板2的单一的金属板。门板2的开闭方向上的安装件10的长度遍及安装有该安装件10的门板2的整体。即,安装件10的z轴方向的长度是门板2的z轴方向的宽度。
滑动部11是以从上方插入到地坎槽5的方式配置的部分。滑动部11例如由树脂形成。滑动部11的下端配置在比地坎槽5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滑动部11的下表面与地坎槽5的底面5b对置。滑动部11的侧面与地坎槽5的侧壁5a对置。滑动部11粘接于安装件10的下端。滑动部11借助安装件10安装于门板2。此外,滑动部11的z轴方向的长度也可以比门板2的z轴方向的宽度短。门靴8也可以具有多个滑动部11。
地坎槽罩9配置于地坎4。地坎槽罩9从上方覆盖地坎槽5。地坎槽罩9是在门板2的开闭方向上较长的器具。地坎槽罩9由具有挠性的材质形成。地坎槽罩9例如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地坎槽罩9具有缝隙12。缝隙12以沿着地坎槽5的方式设置。
图2是实施方式1的间隙遮蔽部的立体图。
在图2中,示出了门板2全闭时的间隙遮蔽部7。
在该例子中,地坎槽罩9从上方覆盖地坎4的整个上表面。地坎槽罩9由第一罩13a和第二罩13b构成。第一罩13a是地坎槽罩9的x轴方向的正侧的部分。第二罩13b是地坎槽罩9的x轴方向的负侧的部分。第一罩13a以及第二罩13b关于通过地坎槽5的中心线的铅垂面对称地配置。第一罩13a以及第二罩13b在地坎槽5的上方对置。地坎槽罩9通过第一罩13a与第二罩13b之间的间隙形成缝隙12。即,第一罩13a的与第二罩13b对置的端部、以及第二罩13b的与第一罩13a对置的端部构成缝隙12的边缘14。缝隙12的边缘14朝向上方弯曲。在门板2全闭时,缝隙12的边缘14通过弹性等以从上方向下方按压的方式与安装件10接触。
这样,间隙遮蔽部7堵塞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在此,安装件10以及地坎槽罩9相互紧贴。因此,在比门板2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门板2的厚度方向上的气体的流动被阻断。
接着,使用图3和图4说明间隙遮蔽部7的动作的例子。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门的后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地坎槽罩的立体图。
在图3中,示出了门板2打开时的门1。此时,门板2向离开门挡6的方向移动。滑动部11一边被地坎槽5引导一边移动。与地坎槽罩9接触的安装件10一边与缝隙12的边缘14接触一边向离开门挡6的方向移动。
在图4中,示出了门板2全开时的间隙遮蔽部7的地坎槽罩9。地坎槽罩9的缝隙12的边缘14通过弹性等以从上方向下方按压的方式与相反侧的边缘14接触。此时,缝隙12闭合。
另一方面,在门板2关闭时,门板2向接近门挡6的方向移动。此时,滑动部11一边被地坎槽5引导一边移动。与地坎槽罩9接触的安装件10一边与缝隙12的边缘14接触一边向接近门挡6的方向移动。
之后,在门板2全闭时,缝隙12的边缘14再次与安装件10接触。由此,间隙遮蔽部7堵塞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1的电梯门1具有间隙遮蔽部7。间隙遮蔽部7在门板2全开时从上方覆盖地坎4的地坎槽5。间隙遮蔽部7在门板2全闭时堵塞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
侵入地坎槽5的异物例如是附着于上下梯的使用者的鞋上的小石子等。因此,异物的侵入在门板2全开时容易发生。此时,由于间隙遮蔽部7从上方覆盖地坎槽5,因此能够防止异物侵入地坎槽5。另外,例如由于法律限制或防灾上的原因等,有时在井道的防火区域需要具有遮烟性能的防火设备。遮烟性能例如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等的情况下在门板2全闭时在井道与层站之间阻断烟的性能。在此,在门板2全闭时,间隙遮蔽部7堵塞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因此电梯门1本身能够具有遮烟性能。由此,电梯门1能够同时实现防止异物进入地坎槽5以及电梯门1的下部的遮烟。
另外,间隙遮蔽部7具备门靴8和地坎槽罩9。门靴8具有滑动部11和安装件10。滑动部11在门板2开闭时在地坎槽5的内侧被地坎槽5引导。安装件10将滑动部11安装于门板2的下端。安装件10的长度是遍及整个门板2的长度。地坎槽罩9具有缝隙12。在门板2开闭时,安装件10一边移动一边与缝隙12的边缘14接触。在门板2全开时,缝隙12闭合。在门板2全闭时,缝隙12的边缘14与安装件10接触。
由于安装件10的长度是遍及门板2的整个宽度的长度,因此,在门板2全闭时,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被安装件10堵塞。即,间隙遮蔽部7通过安装件10与缝隙12的边缘14的接触来堵塞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由此,在比门板2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门板2的厚度方向上的气体的流动被切断。因此,能够利用电梯门1本身在门1的下部阻断烟的流动。
另外,地坎槽罩9从上方覆盖地坎4。由此,地坎槽罩9向地坎4的设置变得容易。
此外,电梯门1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门板2。电梯门1也可以是具有1个门板2的单扇门。电梯门1也可以是在开闭时门板2彼此向相反方向移动的两侧打开的门。
另外,地坎槽罩9的缝隙12的边缘14的形状也可以不是直线状。缝隙12的边缘14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波纹、圆弧或三角形等。地坎槽罩9的缝隙12的边缘14也可以以从下方向上方按压的方式与相反侧的边缘14接触。或者,地坎槽罩9的缝隙12的边缘14也可以以相互在水平方向上按压的方式与相反侧的边缘14接触。
另外,形成安装件10的材料也可以不是金属。安装件10也可以由树脂材料等形成。另外,安装件10只要是通过堵塞门板2的下端部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来阻断气体的流动的部件即可,也可以不是单一的板。安装件10例如也可以是将多个板状部件等组合而形成的。
另外,地坎槽罩9也可以不分割为第一罩13a以及第二罩13b。地坎槽罩9也可以是在门挡6的相反侧的端部等处连接的单一的部件。
接着,使用图5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5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间隙遮蔽部的立体图。
第二罩13b在缝隙12的相反侧的端部具有防脱部15。在该例子中,防脱部15是从地坎4的上表面到侧面的部分。在该例子中,地坎4在侧面具有檐部16。檐部16是从地坎4的上表面向侧方伸出的部分。此时,防脱部15也可以设置成到达檐部16的下表面。或者,防脱部15也可以设置成到达地坎4的下表面。通过防脱部15,地坎槽罩9不易从地坎4脱落。
地坎槽罩9具有水平固定部17。水平固定部17设置于缝隙12的边缘14的下方。在该例子中,水平固定部17设置于第一罩13a和第二罩13b。水平固定部17是与地坎槽5的侧壁5a的上端部接触的部分。缝隙12的边缘14的下方的水平固定部17与相反侧的缝隙12的下方的水平固定部17对置。两侧的缝隙12的边缘14的下方的水平固定部17之间的间隔比安装件10的厚度宽。通过水平固定部17,地坎槽罩9的缝隙12的位置难以相对于地坎槽5移动。由此,防止了缝隙12被安装件10的移动拖拽而较大地打开。
此外,防脱部15只要是对地坎槽罩9的端部进行固定的部分即可。防脱部15例如也可以是利用粘接剂实现的地坎槽罩9与地坎4之间的粘接部。防脱部15例如也可以是利用螺钉等实现的地坎槽罩9与地坎4之间的紧固部。防脱部15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罩13a和第二罩13b这两者或一者。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特别详细地说明与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例子不同的点。关于在实施方式2中未说明的特征,可以采用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例子中的任意特征。
图6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门的后视图。
在图6中,示出了门板2全闭的状态下的门1。门1具备间隙遮蔽部7。间隙遮蔽部7具备门靴8和地坎槽罩9。在此,间隙遮蔽部7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在维护作业等中能够更换。间隙遮蔽部7的一部分或全部是电梯门1的维护部件的例子。例如,门靴8或地坎槽罩9分别是维护部件的例子。
在该例子中,间隙遮蔽部7具备2个门靴8。2个门靴8分别设置于门板2的下端部。2个门靴8分别具备安装件10和滑动部11。安装件10的z轴方向的长度也可以比门板2的z轴方向的宽度短。
地坎槽罩9具有突起部18。突起部18设置于缝隙12的边缘14的下方。在该例子中,地坎槽罩9具有多个突起部18。突起部18与门靴8的滑动部11中的任一个对应。突起部18设置在门板2全闭时的对应的滑动部11的位置。突起部18具有倾斜部18a。倾斜部18a是从突起部18的底部18c朝向突起部18的顶部18b倾斜的部分。突起部18的底部18c是突起部18在门板2的开闭方向上的端部。突起部18的顶部18b是在门板2的开闭方向上比周围更大地突出的部分。突起部18的顶部18b也可以具有平坦的部分。突起部18的顶部18b设置在门板2全闭时的对应的滑动部11的位置。门板2的开闭方向上的突起部18的长度是在门板2全闭时不与滑动部11接触的长度。
图7是实施方式2的间隙遮蔽部的铅垂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A-A剖视图。
在图7中,示出了门板2全闭时的间隙遮蔽部7。突起部18设置于缝隙12的两侧的边缘14的下方。在该例子中,突起部18设置于第一罩13a中的缝隙12的边缘14的下方以及第二罩13b中的缝隙12的边缘14的下方双方。突起部18驶上对应的滑动部11的上表面。突起部18被滑动部11上推。由此,缝隙12的边缘14被抬起至门板2的下端。
这样,间隙遮蔽部7堵塞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在该例子中,安装件10和地坎槽罩9相互紧贴。因此,在比门板2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门板2的厚度方向上的气体的流动被阻断。此外,只要间隙遮蔽部7堵塞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则安装件10与地坎槽罩9也可以不必相互紧贴。
接着,使用图8和图9说明间隙遮蔽部7的动作的例子。
图8是实施方式2的电梯门的后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2的地坎槽罩的铅垂剖视图。
在图8中,示出了门板2打开时的门1。此时,门板2向离开门挡6的方向移动。滑动部11一边被地坎槽5引导一边移动。与地坎槽罩9接触的安装件10一边与缝隙12的边缘14接触一边向离开门挡6的方向移动。
门靴8的滑动部11从地坎槽罩9的突起部18的下方移动。由此,不与滑动部11接触的突起部18向下方下降。此时,突起部18的顶部18b下降至比滑动部11的上表面的高度靠下方的位置。缝隙12的边缘14与突起部18一起下降至比门板2的下端的高度靠下方的位置。
图9是图8中的B-B剖视图。在图9中,示出了门板2打开时的间隙遮蔽部7的地坎槽罩9。地坎槽罩9的缝隙12的边缘14通过弹性等以从上方向下方按压的方式与相反侧的边缘14接触。此时,缝隙12闭合。在该例子中,缝隙12的边缘14的高度下降至比地坎槽罩9的上表面的高度靠下方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门板2关闭时,门板2向接近门挡6的方向移动。此时,滑动部11一边被地坎槽5引导一边移动。与地坎槽罩9接触的安装件10一边与缝隙12的边缘14接触一边向接近门挡6的方向移动。
然后,门靴8的滑动部11与地坎槽罩9的突起部18接触。在门板2的开闭方向上滑动部11与突起部18抵接的力通过突起部18的倾斜部18a而转换为将突起部18向上方抬起的力。由此,突起部18被向上方推起。
之后,在门板2全闭时,缝隙12的边缘14再次被抬起至门板2的下端。由此,间隙遮蔽部7堵塞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2的间隙遮蔽部7具备门靴8和地坎槽罩9。门靴8具有滑动部11和安装件10。滑动部11在门板2开闭时在地坎槽5的内侧被地坎槽5引导。安装件10将滑动部11安装于门板2的下端。地坎槽罩9具有缝隙12。在门板2开闭时,安装件10一边移动一边与缝隙12的边缘14接触。在门板2全开时,缝隙12闭合。在门板2全闭时,缝隙12的边缘14抬起而与门板2的下端接触。
地坎槽罩9从上方覆盖地坎槽5。因此,地坎槽罩9的长度比门板2的开闭方向上的长度长。在门板2全闭时,地坎槽罩9的缝隙12的边缘14抬起至门板2的下端,因此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被地坎槽罩9堵塞。即,间隙遮蔽部7通过抬起的缝隙12的边缘14与门板2的下端的接触,堵塞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由此,在比门板2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门板2的厚度方向上的气体的流动被切断。因此,能够利用电梯门1本身在门1的下部阻断烟的流动。
另外,地坎槽罩9在缝隙12的边缘14具有突起部18。突起部18在门板2全闭时与滑动部11接触。缝隙12的边缘14由于突起部18被滑动部11上推而抬起至门板2的下端。
地坎槽罩9通过门板2的开闭动作而抬起至门板2的下端。因此,与门板2的全闭联动地,门板2的下端与地坎4之间的间隙被堵塞。另外,与门板2的打开动作联动地,缝隙12的边缘14向下方下降。因此,地坎槽罩9不易妨碍通过地坎4的上方的使用者等的通行。
另外,突起部18具有倾斜部18a。倾斜部18a是从底部18c朝向顶部18b倾斜的部分。通过倾斜部18a,滑动部11从开闭方向与突起部18抵接的力被转换为将突起部18向上方推起的力。因此,缝隙12的边缘14与门板2的全闭联动地被顺利上推。
另外,突起部18也可以不具有倾斜部18a。突起部18也可以是从缝隙12的边缘14垂直地向下方突出的部分。此时,例如滑动部11也可以具有从上表面朝向开闭方向的端部下降的倾斜。即,滑动部11与突起部18抵接的力也可以通过滑动部11的倾斜而转换为将突起部18向上方推起的力。
接着,使用图10和图11,说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图10和图11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间隙遮蔽部的铅垂剖视图。
在图10中,示出了门板2全闭时的间隙遮蔽部7的地坎槽罩9。地坎槽罩9具有插入部19。插入部19是插入到地坎槽5中的部分。插入部19在与门板2的开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例如是沿着地坎槽5的侧壁5a和底面5b的凵字状的形状。插入部19例如连接第一罩13a和第二罩13b。此时,插入部19、第一罩13a以及第二罩13b也可以形成为一体。插入部19也可以在门板2的开闭方向上遍及地坎槽罩9的全长地设置。或者,插入部19也可以在门板2的开闭方向上设置于地坎槽罩9的一部分。插入部19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地坎槽罩9的端部。插入部19与地坎槽5的侧壁5a和底面5b中的至少一方接触。在该例子中,插入部19与地坎槽5的侧壁5a和底面5b双方接触。另外,插入部19配置在滑动部11的下表面与地坎槽5的底面5b之间。插入部19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半长圆状或半椭圆状等形状。
在图11中,示出了门板2打开时的间隙遮蔽部7的地坎槽罩9。地坎槽罩9的缝隙12的边缘14通过弹性等以从上方向下方按压的方式与相反侧的边缘14接触。此时,缝隙12闭合。在该例子中,缝隙12的边缘14的高度下降至比地坎槽罩9的上端的高度靠下方的位置。
另外,地坎槽罩9通过插入部19与地坎槽5的侧壁5a或底面5b的接触而受到摩擦力。由于摩擦力,地坎槽罩9难以在水平方向以及铅垂方向上移动。
这样,地坎槽罩9插入到地坎槽5的内侧。由此,地坎槽罩9的缝隙12的位置难以相对于地坎槽5移动。另外,地坎槽罩9通过插入部19与地坎槽5的侧壁5a或底面5b的接触而难以在铅垂方向上移动。由此,地坎槽罩9例如不通过基于螺钉的紧固、或者基于粘接剂的粘接等,就能够固定于地坎槽5。另外,地坎槽罩9通过与滑动部11的下表面的接触而难以从地坎槽5沿铅垂方向脱离。
此外,地坎槽罩9也可以固定于地坎槽5的底面5b。地坎槽罩9例如也可以通过螺钉紧固于地坎槽5的底面5b。地坎槽罩9例如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于地坎槽5的底面5b。由此,地坎槽罩9更可靠地固定于地坎槽5。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门能够应用于电梯。本发明的维护部件能够应用于电梯。
标号说明
1:门;2:门板;3:门吊架;4:地坎;5:地坎槽;6:门挡;7:间隙遮蔽部;8:门靴;9:地坎槽罩;10:安装件;11:滑动部;5a:侧壁;5b:底面;12:缝隙;13a:第一罩;13b:第二罩;14:边缘;15:防脱部;16:檐部;17:水平固定部;18:突起部;18a:倾斜部;18b:顶部;18c:底部;19:插入部。

Claims (17)

1.一种电梯门,其具有间隙遮蔽部,该间隙遮蔽部在电梯的门板全开时从上方覆盖电梯的地坎的地坎槽,在所述门板全闭时堵塞所述门板的下端与所述地坎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其中,
所述间隙遮蔽部具有:
门靴,其具有:滑动部,其在所述门板开闭时在所述地坎槽的内侧被所述地坎槽引导;以及安装件,其将所述滑动部安装于所述门板的下端,所述安装件的长度是遍及整个所述门板的长度;以及
地坎槽罩,其从上方覆盖所述地坎槽,并具有缝隙,在所述门板开闭时所述安装件一边移动一边与该缝隙的边缘接触,在所述门板全开时所述缝隙闭合,在所述门板全闭时所述缝隙的边缘与所述安装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其中,
所述间隙遮蔽部具有:
门靴,其具有:滑动部,其在所述门板开闭时在所述地坎槽的内侧被所述地坎槽引导;以及安装件,其将所述滑动部安装于所述门板的下端;以及
地坎槽罩,其从上方覆盖所述地坎槽,并具有缝隙,在所述门板开闭时所述安装件一边移动一边与该缝隙的边缘接触,在所述门板全开时所述缝隙闭合,在所述门板全闭时所述缝隙的边缘抬起而与所述门板的下端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门,其中,
所述地坎槽罩在所述缝隙的边缘具有在所述门板全闭时与所述滑动部接触的突起部,由于所述突起部被所述滑动部上推,所述缝隙的边缘抬起至所述门板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门,其中,
所述突起部具有从底部朝向顶部倾斜的倾斜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门,其中,
所述地坎槽罩从上方覆盖所述地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门,其中,
所述地坎槽罩具有与所述地坎槽的侧壁接触的水平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门,其中,
所述地坎槽罩插入到所述地坎槽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门,其中,
所述地坎槽罩固定于所述地坎槽的底面。
10.一种电梯门的维护部件,其具有:
门靴,其具有:滑动部,其在电梯的门板开闭时在电梯的地坎的地坎槽的内侧被所述地坎槽引导;以及安装件,其将所述滑动部安装于所述门板的下端,所述安装件的长度是遍及整个所述门板的长度;以及
地坎槽罩,其从上方覆盖所述地坎槽,并具有缝隙,在所述门板开闭时所述安装件一边移动一边与该缝隙的边缘接触,在所述门板全开时所述缝隙闭合,在所述门板全闭时所述缝隙的边缘与所述安装件接触。
11.一种电梯门的维护部件,其具有地坎槽罩,该地坎槽罩从上方覆盖电梯的地坎的地坎槽,该地坎槽在电梯的门板开闭时对通过安装件安装于所述门板的下端的滑动部进行引导,该地坎槽罩具有缝隙,在所述门板开闭时所述安装件一边移动一边与该缝隙的边缘接触,在所述门板全开时所述缝隙闭合,在所述门板全闭时所述缝隙的边缘抬起而与所述门板的下端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门的维护部件,其中,
所述地坎槽罩在所述缝隙的边缘具有在所述门板全闭时与所述滑动部接触的突起部,由于所述突起部被所述滑动部上推,所述缝隙的边缘抬起至所述门板的下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门的维护部件,其中,
所述突起部具有从底部朝向顶部倾斜的倾斜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门的维护部件,其中,
所述地坎槽罩从上方覆盖所述地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门的维护部件,其中,
所述地坎槽罩具有与所述地坎槽的侧壁接触的水平固定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门的维护部件,其中,
所述地坎槽罩插入到所述地坎槽的内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门的维护部件,其中,
所述地坎槽罩固定于所述地坎槽的底面。
CN201980101032.1A 2019-12-16 2019-12-16 电梯门和电梯门的维护部件 Active CN1145024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49180 WO2021124396A1 (ja) 2019-12-16 2019-12-16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の保守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2498A true CN114502498A (zh) 2022-05-13
CN114502498B CN114502498B (zh) 2023-08-11

Family

ID=72745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1032.1A Active CN114502498B (zh) 2019-12-16 2019-12-16 电梯门和电梯门的维护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69585B1 (zh)
CN (1) CN114502498B (zh)
WO (1) WO2021124396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971U (zh) * 1978-06-23 1980-01-10
JPH07157254A (ja) * 1993-12-01 1995-06-20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JP2003002570A (ja) * 2001-06-15 2003-0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戸当り装置
JP2005015076A (ja) * 2003-06-23 2005-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JP2005306578A (ja) * 2004-04-23 2005-11-0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遮煙装置
JP2005335887A (ja) * 2004-05-27 2005-1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出入口の遮煙装置
CN102105383A (zh) * 2008-06-02 2011-06-22 司橡胶电材股份有限公司 遮烟构造
CN102101621A (zh) * 2009-12-22 2011-06-2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N202967821U (zh) * 2012-12-21 2013-06-0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新型电梯厅门防风隔音结构
CN204675585U (zh) * 2015-04-02 2015-09-30 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电梯地坎门滑块结构
JP2016124645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気密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971A (en) * 1978-06-23 1980-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m thickness measu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971U (zh) * 1978-06-23 1980-01-10
JPH07157254A (ja) * 1993-12-01 1995-06-20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JP2003002570A (ja) * 2001-06-15 2003-0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戸当り装置
JP2005015076A (ja) * 2003-06-23 2005-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JP2005306578A (ja) * 2004-04-23 2005-11-0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遮煙装置
JP2005335887A (ja) * 2004-05-27 2005-1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出入口の遮煙装置
CN102105383A (zh) * 2008-06-02 2011-06-22 司橡胶电材股份有限公司 遮烟构造
CN102101621A (zh) * 2009-12-22 2011-06-2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N202967821U (zh) * 2012-12-21 2013-06-0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新型电梯厅门防风隔音结构
JP2016124645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気密部材
CN204675585U (zh) * 2015-04-02 2015-09-30 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电梯地坎门滑块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69585B1 (ja) 2020-10-14
CN114502498B (zh) 2023-08-11
WO2021124396A1 (ja) 2021-06-24
JPWO2021124396A1 (ja) 2021-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4573B2 (en) Elevator door sill assembly
KR20130124367A (ko) 엘리베이터의 승강장 도어장치
US5715913A (en) Door sill for an elevator car
JP4913511B2 (ja) エレベータ乗降口の扉装置
CN114502498B (zh) 电梯门和电梯门的维护部件
JPH0672681A (ja) エレベーター出入口装置
JP487671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JP5572500B2 (ja)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の移動規制具
JP2004026316A (ja)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装置
JP4430079B2 (ja) 防火装置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の乗り場ドア装置
JPWO2016006018A1 (ja)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JP622994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開閉装置
CN111065597B (zh) 电梯的门装置
CN114787070B (zh) 电梯的门靴
CN113966309B (zh) 电梯门
KR100946678B1 (ko) 스크린 도어의 이탈방지장치
CN110461754B (zh) 电梯的出入口装置
CN110214123B (zh) 电梯装置
JP4614720B2 (ja) エレベータ乗場
JPS63112389A (ja) エレベ−タ−の防煙装置
JP565804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扉装置
JPS5929025Y2 (ja) エレベ−タ用引き戸装置
CN219429447U (zh) 电梯的门顶箱
JP2012162370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ドア装置
JP2012166880A (ja) 屋外設置型エレベー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SERVICE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