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8186A - 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8186A
CN114498186A CN202111220873.XA CN202111220873A CN114498186A CN 114498186 A CN114498186 A CN 114498186A CN 202111220873 A CN202111220873 A CN 202111220873A CN 114498186 A CN114498186 A CN 114498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engaged
lock lever
engaged portion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08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上海
牧野公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14498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8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55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supplementary/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连接器组件。阻止两个连接器的相对位置在沿锁杆的轴线的方向上因安装有连接器组件的装置的轻微振动而变化。第二连接器(C2)的锁杆(70)具有第一被接合部(73)和第二被接合部(72a)。第一连接器(C1)的框体(20)具有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二接合部(27a)。在锁杆(70)处于锁定位置的锁定状态下,第一接合部(26a)接合第一被接合部(73)。锁杆(70具有弹性部(72),弹性部(72)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弹性部(72)具有第二被接合部(72a)且在锁定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以带动第二被接合部(72a)接触第二接合部(27a)。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有限制两个连接器分离的锁杆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组件中,一个连接器具有能够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杆。杆具有在其前端的接合爪71。接合爪71能够接合形成于另一连接器的接合突起73。通过接合爪71和接合突起73的接合阻止两个连接器的分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号JP51351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两个连接器在沿杆的轴线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因安装有所述连接器的装置的轻微振动而变化时,经由所述连接器传输的信号可能产生噪声、瞬断等,且结果,信号的可靠性降低。特别是,当信号具有高频时,这样的问题变得显著。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公开提出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端子以及包围所述多个端子的框体;以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端子,在第二方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且布置于所述框体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锁杆,所述锁杆能够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所述框体的锁定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框体的接合解除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杆具有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所述框体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所述锁杆处于所述锁定位置的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所述第一被接合部,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离,所述锁杆和所述框体中的一个具有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具有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且在所述锁定状态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弹性变形,以使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接触另一个。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连接器组件,可抑制两个连接器的相对位置因安装有所述连接器组件的装置的轻微振动引起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提出的连接器组件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公开提出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构成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一连接器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5是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在该图中,锁杆处于解锁位置。
图6是沿图5所示的线VI-VI作出的第二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所示的线VI-VI作出的第一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8是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侧视图。
图9A是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连接过程中的侧视图。
图9B是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图9A所示的状态下的剖视图。剖面与图6相同。
图10A是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处于锁定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0B是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图10A所示的状态下的剖视图。剖面与图6相同。
图10C是沿图10A所示的线Xc-Xc作出的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11A是沿图10A所示的线XIa-XIa作出的剖视图。
图11B是图10C所示的区域XIb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组件
11前端子
11a被附接部
11b接触部
12后端子
20框体
21基座固定部
21a底部
21b钩部
22a、22b被附接部
23后壁部
23a横延伸部
23b定位部
23f上缘
24前壁部
25侧壁部
25a干涉部
25b引导部
25d上缘
26通过孔
26a第一接合部
26e通过孔
26e通过区域
26f接合区域
27嵌合孔
27a第二接合部
27c后端
30第一基座
31外壁部
31a端部
31b端面
32中央部
51前端子
52后端子
60第二基座
63基座后部
61基座上部
61a支持台
61b嵌合部
61c后面
62基座下部
62a嵌合凹部
62b定位面
62c杆附接部
62g嵌合部
63基座后部
70锁杆
71侧部
71a被附接部
72弹性部
72a第二被接合部
72b斜面
72d缘
73第一被接合部
73a冲突缘
73b前部
74横延伸部
74a被操作部
74b接合部
91、92线缆
C1第一连接器
C2第二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将说明本公开提出的连接器组件的示例。下文中,图1所示的X1方向和X2方向分别称为右方和左方,图1所示的Y1方向和Y2方向分别称为前方和后方,而图1所示的Z1方向和Z2方向分别称为上方和下方。X1-X2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或后述的“锁杆70的沿轴线Ax的方向”。左右方向为后述的端子11、12、51、52排列的方向。这些方向用于说明连接器的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但不限定连接器在安装在其它装置上时的姿势。
[概要]
如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器C1和第二连接器C2。例如,第一连接器C1为安装在电路基板(未示出)上的连接器。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器C1可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端子11、12、包围端子11、12的框体20以及处于框体20内并保持端子11、12的第一基座30。第一基座30可附接于框体20(参照图4)。第二连接器C2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端子51、52(参照图6)。例如,第二连接器C2为设置在多个线缆91、92的端部的连接器。端子51、52可分别连接于多个线缆91、92的端部。第二连接器C2可包括保持端子51、52的第二基座60(参照图2)以及附接于第二基座60的锁杆70(参照图2)。与连接器组件1不同的情况是,第一连接器C1和第二连接器C2均可为设置在线缆的端部的连接器。
第一连接器C1和第二连接器C2在上下方向上能够连接以及能够分离。框体20具有向上开口的箱状。如图1所示,当第一连接器C1和第二连接器C2连接时(即当连接器C1、C2处于后述的锁定状态下时),第二连接器C2置于第一连接器C1的框体20内。第二连接器C2相对第一连接器C1的相对位置的变化由框体20限制。例如,第二连接器C2相对第一连接器C1的第一基座30向前(或向后)倾斜由框体20限制。框体20的功能将后面详细说明。
[第二连接器的概要]
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器C2可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前端子51和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后端子52。前端子51连接于线缆91的端部且可从线缆91的端部向下延伸。后端子52连接于线缆92的端部且可从线缆92的端部向下延伸。线缆91可从前端子51的上部向后延伸。线缆91可向后且向上弯曲并从第二连接器C2的后侧向后且向上斜地延伸。与线缆91一样,线缆92可从后端子52的上部向后延伸。线缆92可向后且向上弯曲并且从第二连接器C2的后侧向后且向上斜地延伸。
因为线缆91、92如如此说明地从第二连接器C2向上斜地延伸,所以当多个连接器组件1在前后方向上排列且安装在电路基板上时,相邻的连接器组件1之间的间隔能减小。即,多个连接器组件1的布置密度能增加。此外,在确保第二连接器C2的上侧的空间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空间能增加后述的锁杆70的可动范围。
如图6所示,第二基座60收容端子51、52与线缆91、92之间的连接部分(端子51、52的上部)。第二基座60具有在下部的嵌合凹部62a。嵌合凹部62a向下开口。在第一连接器C1和第二连接器C2连接的状态下,第一基座30嵌入嵌合凹部62a内(参照图10B)。端子51、52的下部露出在嵌合凹部62a内且分别接触第一连接器C1的后述的端子11、12。
如图6所示,第二基座60可具有:基座上部61,其构成第二基座60的上部并覆盖端子51、52的上侧;以及基座下部62,其构成第二基座60的下部且具有嵌合凹部62a。此外,第二基座60可具有构成第二基座60的后部并保持线缆91、92的基座后部(保持部)63。基座后部63可与线缆91、92一起嵌件成形。即,在基座后部63的成形步骤中,在线缆91、92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置于模具内的状态下,基座后部63的树脂材料可注入到模具中以成形基座后部63。采用这种构造,线缆91、92能牢固地被保持。
如上所述,线缆91、92向后且向上弯曲并从第二连接器C2的基座后部63向后且向上斜地延伸。基座后部63可保持线缆91、92的弯曲部。基座后部63能固定线缆91、92的延伸方向并增加多个连接器组件1的布置密度。
[第一连接器的概要]
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C1可包括:多个前端子11,由第一基座30保持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以及多个后端子12,由第一基座30保持并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如图7所示,各自的端子11、12可具有:被附接部11a、12a,露出在第一基座30的下侧;以及接触部11b、12b,从被附接部11a、12a向上延伸且由第一基座30保持。当第一连接器C1安装在电路基板上时,被附接部11a、12a可焊接于在电路基板上形成的导体部。当第一连接器C1和第二连接器C2连接时(当两个连接器处于后述的锁定状态下时),第二连接器C2的端子51、52分别接触接触部11b、12b(参照图10B)。第一基座30可具有:外壁部31,包围多个端子11、12;以及中央部32,设置于前端子11和后端子12之间并保持端子11、12。端子11、12可露出在外壁部31内。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器C1可包括框体20。框体20具有在平面视图中的包围第二连接器C2的大体矩形。框体20可具有:前壁部24,沿第二基座60的前侧设置;后壁部23,沿第二基座60的后侧设置;以及左、右侧壁部25,沿第二基座60的两个侧面设置。
第一基座30可设置于框体20内且固定于框体20。如图4所示,框体20具有从侧壁部25的下缘延伸至框体20的内部的基座固定部21。基座固定部21可固定于第一基座30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部31a(外壁部31)。例如,基座固定部21可具有:底部21a,从左、右侧壁部25的下缘延伸至框体20的内部;以及钩部21b,从底部21a向上延伸。开口形成于底部21a和钩部21b中的每一个上,且第一基座30的端部31a(外壁部31)嵌入所述开口。钩部21b卡在第一基座30的上侧上并限制第一基座30(外壁部31)相对框体20的向上相对运动。采用这种构造,第一基座30的运动被框体20限制,从而可限制第一基座30(更具体地为端子51、52)与电路基板分离。槽可形成在第一基座30的端部31a。钩部21b的上部可嵌入该槽。
框体20可向下开口(参照图7)。当连接器C1、C2连接时(当连接器处于锁定状态下时),第二连接器C2的下端可接触安装有第一连接器C1的电路基板。
如图3所示,框体20可具有在下缘的多个被附接部22a、22b。被附接部22a、22b是焊接于安装有第一基座30的电路基板的部分。如图7所示,例如,框体20可具有从前壁部24的下缘向前弯曲的被附接部22a。例如,框体20可具有从后壁部23的下缘向后弯曲的被附接部22b。被附接部22a、22b可形成在前壁部24和后壁部23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部的下缘。
[第一连接器的框体]
框体20的前壁部24和后壁部23之间的距离可对应于第二基座60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由此,第二连接器C2相对第一基座30的向前倾斜能由框体20的前壁部24限制,且相反地,第二连接器C2的向后倾斜能由框体20的后壁部23限制。
如图2所示,第二基座60具有在前表面的定位面62b。定位面62b从第二基座60的前表面的其它部分向前突出,且定位面62b与框体20的前壁部24之间的距离可小于第二基座60的前表面的其它部分与前壁部24之间的距离(参照图5)。第二连接器C2相对第一基座30的向前倾斜能通过框体20的前壁部24与定位面62b之间的冲突被限制。例如,定位面62b与框体20的前壁部24之间的距离可小于框体20的前壁部24的厚度。定位面62b可位于第二基座60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部。
如图5所示,框体20的后壁部23可具有定位部23b。定位部23b与第二基座60的后面61c之间的距离小于后壁部23的其它部分与第二基座60的后面61c之间的距离。结果,第二连接器C2相对第一基座30的向后倾斜能通过框体20的定位部23b与第二基座60的后面61c之间的冲突被限制。例如,框体20的定位部23b与第二基座60的后面61c之间的距离可小于框体20的厚度。
定位部23b可形成在相对第二基座60中的保持线缆91、92的部分(在第二连接器C2的示例为基座后部63)向左或向右偏移的位置。例如,定位部23b可位于后壁部23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部。
框体20的后壁部23可具有位于左、右定位部23b之间且沿第二基座60的基座后部63设置的横延伸部23a。横延伸部23a从一个定位部23b延伸至另一定位部23b。横延伸部23a相对左、右定位部23b向后突出。后壁部23可具有在横延伸部23a的下侧的开口(参照图3)。
如图10B所示,在第一连接器C1连接于第二连接器C2的状态下(在两个连接器的锁定状态下),框体20的前壁部24的上部位于第二基座60的上部(基座上部61)的前表面的前侧。即,框体20的前壁部24的高度对应第二基座60的高度。框体20的后壁部23(更具体地,参照图5中的定位部23b)还位于第二基座60的上部(基座上部61)的后侧。框体20的后壁部23的高度对应第二基座60的高度。同样地,框体20的侧壁部25的高度也对应第二基座60的高度。由此,第二基座60的大部分在上下、前后以及左右方向上处于框体20内,且第二连接器C2在前后以及左右方向上相对第一基座30的倾斜能有效地被框体20限制。
如图6所示,连接于后端子52的线缆92的末端部(从后端子52向后延伸的部分)低于连接于前端子51的线缆91的末端部(从前端子51向后延伸的部分)。这能使线缆91、92的布置密度增加。如图10B所示,在第一连接器C1连接于第二连接器C2的状态下(在后述的锁定状态下),框体20的前壁部24和后壁部23的高度高于上侧的线缆91的末端部(从前端子51向后延伸的部分)的位置。由此,第二连接器C2相对第一基座30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能被框体20有效地限制。端子51、52和线缆91、92的布置不限于连接器组件1的示例。例如,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端子的列数可为一或三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框体的上缘可高于线缆的端部(从端子向后延伸的部分)。
[第二连接器的锁杆]
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器C2包括锁杆70。锁杆70能够在锁杆70接合框体20的锁定位置(锁杆70在图1所示的位置)与锁杆70和框体20的接合解除的解锁位置(锁杆70在图2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锁杆70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以与第一连接器C1和第二连接器C2的连接方向(两个连接器C1、C2在上下方向上彼此接近的方向)相交的轴线Ax为中心旋转。更具体地,锁杆70可能够以沿左右方向的轴线Ax为中心旋转。当从第二连接器C2的右侧面(参照图8)观察时,锁定位置限定为相对解锁位置以轴线Ax为中心处于逆时针旋转方向上。处于锁定位置的锁杆70接合第一连接器C1,以限制第一连接器C1和第二连接器C2的分离。在下面的说明中,从解锁位置到锁定位置的旋转方向称为“锁定方向”,而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的旋转方向称为“解锁方向”。
如图2所示,锁杆70具有沿第二基座60的左、右侧面设置的侧部71。位于轴线Ax上的杆附接部62c将侧部71安装在第二基座60的侧面上,以允许侧部71以轴线Ax为中心旋转。杆附接部62c可为与第二基座60一体形成的部分或可为螺钉。锁杆70具有在左、右侧部71之间延伸的横延伸部74。当锁杆70处于解锁位置时(参照图2),横延伸部74位于第二基座60的上侧。当锁杆70处于锁定位置时(参照图1),横延伸部74位于第二基座60的前侧。
[接合部和被接合部]
如图2所示,锁杆70可具有在侧部71上的第一被接合部73和第二被接合部72a。第一连接器C1可包括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二接合部27a。在第一连接器C1的示例中,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二接合部27a形成在框体20的侧壁部25上。如上所述,因为被接合部73、72a形成在侧部71上而不是横延伸部74上且接合部26a、27a形成在侧壁部25而不是前壁部24上,所以可使连接器组件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
如图2所示,第二接合部27a可为形成于侧壁部25的孔、凹穴或缺口的缘的一部分。第一接合部26a也可为形成于侧壁部25的孔、凹穴或缺口的缘的一部分。在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C1的示例中,孔27和孔26形成于侧壁部25。下文中,孔27称为“嵌合孔”。嵌合孔27的上缘为第二接合部27a。孔26称为“通过孔”。在第一连接器C1的示例中,通过孔26的缘的一部分为第一接合部26a。如后所述,通过孔26具有在两个连接器C1、C2的连接方向(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通过区域26e(参照图8)和限定在通过区域26e后方的接合区域26f(参照图8)。接合区域26f的缘的上侧部分用作第一接合部26a并限制第一被接合部73的向上运动。
在锁杆70处于锁定位置(参照图1)的状态下,第一接合部26a接合锁杆70的第一被接合部73以限制第一连接器C1和第二连接器C2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在锁杆70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参照图1),第一被接合部73处于形成于侧壁部25的通过孔26的后部(参照图8中的接合区域26f)内并位于第一接合部26a的下侧(通过孔26的后缘的上部)。因此,第一接合部26a限制第一被接合部73在第一连接器C1和第二连接器C2的分离方向上的运动。更具体地,第一接合部26a限制第一被接合部73的向上运动(在此,分离方向为第一连接器C1和第二连接器C2彼此分离的方向且对于连接器C1为向下方向而对于连接器C2为向上方向)。在下面的说明中,锁杆70处于锁定位置(参照图1)的状态称为“锁定状态”。在此,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一被接合部73彼此接合指的是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一被接合部73处于第一接合部26a限制第一被接合部73向上运动的位置关系。
锁杆70可由金属材料形成。锁杆70可通过钣金加工形成。框体20可也由金属材料形成。框体20可也通过钣金加工形成。与连接器C1、C2的示例不同的情况是,锁杆70和框体20的其中之一或两者可由树脂制成。
如图2所示,第一被接合部73可为在左右方向上(沿轴线Ax的方向)弯曲的部分。即,右侧的第一被接合部73可为向右弯曲的部分,而左侧的第一被接合部73可为向左弯曲的部分。第一被接合部73可具有朝向在与轴线Ax相交的方向上的缘73a(参照图8)。缘73a为锁杆70的材料的板的缘。如图10A所示,当锁杆70处于锁定位置时,缘73a朝向斜向上。下文中,该缘73a称为“冲突缘”。第一接合部26a(通过孔26的缘的一部分)可位于冲突缘73a的上方。采用以这种形状形成的第一被接合部73,第一被接合部73抵抗使第二连接器C2与第一连接器C1分离的力的强度能增加。即,能防止第一被接合部73的变形。当锁杆70处于锁定位置时,冲突缘73a可接触第一接合部26a。
在连接器C1、C2的示例中,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一被接合部73的冲突缘73a向后且向上斜地朝向。如上所述,线缆91、92也从第二基座60向后且向上斜地朝向。因此,在锁定状态下,第一被接合部73具有抵抗在线缆91、92延伸方向上拉拽线缆91、92的力的高强度。
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一被接合部73的形状不限于连接器C1、C2的示例。例如,与连接器C1、C2的示例相反,第一接合部26a可为在左右方向上(沿轴线Ax的方向)向内(朝向框体20的内部)弯曲的部分,以替代第一被接合部73。锁杆70可具有像第一被接合部73一样位于第一接合部26a的下侧且向上运动被第一接合部26a限制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合部26a可具有在与轴线Ax相交的方向上朝向的缘,且该缘可接触第一被接合部73,以限制第一被接合部73的向上运动。
如图2所示,锁杆70可具有在侧部71上的弹性部72。弹性部72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在连接器组件1的示例中,弹性部72能够在沿轴线Ax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例如,弹性部72可具有在与轴线Ax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第二被接合部72a形成于弹性部72。由此,第二被接合部72a能通过弹性部72的弹性变形在左右方向(沿轴线Ax的方向)上位移。
如图10C所示,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弹性部72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且第二被接合部72a被带动到接触框体20的第二接合部27a。例如,与弹性部72的自由状态(无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相比,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弹性部72可朝向框体20的内部弯曲。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二被接合部72a可通过弹性部72的变形产生的弹性力来压抵第二接合部27a。采用这种构造,可有效地阻止连接器C1、C2的相对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变化。例如,可阻止连接器C1、C2的相对位置因轻微振动在左右方向上变化。
第一被接合部73、第二被接合部72a以及弹性部72可形成在位于左右方向上的相反侧的两个侧部71(左、右侧部71)的每一个上。此外,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二接合部27a可形成在位于左右方向上的相反侧的两个侧壁部25(左、右侧壁部25)中的每一个上。采用这种构造,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二连接器C2定位在第一连接器C1的框体20的左右方向(沿轴线Ax的方向)上的中心。
注意的是,上述的第一被接合部73形成于在左右方向上具有比弹性部72高的刚性的部分。由此,在左右方向上,与第二被接合部72a的位移相比,第一被接合部73的位移较为不可能发生。因此,当分离连接器C1、C2的力作用在连接器C1、C2上时,第一被接合部73和第一接合部26a之间的接合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第一连接器C1的示例中,锁杆70的侧部71具有从杆附接部62c朝向第一被接合部73延伸的部分71b(参照图8)。部分71b的宽度W1确保与第二被接合部72a的位移相比第一被接合部73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较为不可能发生。用于确保部分71b的刚性的手段不限于在此示出的示例。例如,部分71b可由不同于其它部分的材料形成,或为用于确保部分71b的刚性的肋可形成于部分71b。
如图10C所示,第二基座60具有嵌入第一基座30的端面31b(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面)与侧壁部25之间的间隙中的嵌合部62g。嵌合部62g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可根据侧壁部25与端面31b之间的距离设定。据此,侧壁部25也限制连接器C1、C2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变化。
注意的是,在左右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连接器组件1中的弹性部72)可形成于框体20而不是形成于锁杆70。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合部27a可形成于弹性部且能够在左右方向上位移。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合部27a嵌入的孔、凹穴或缺口可形成于锁杆70的侧部71。
如图10C所示,锁杆70的第二被接合部72a可为在左右方向(沿轴线Ax的方向)上突出的凸部。更详细地,形成在右侧的侧部71上的第二被接合部72a可向右突出,而形成在左侧的侧部71上的第二被接合部72a可向左突出。框体20的第二接合部27a相对第二被接合部72a位于解锁方向(从锁定位置朝向解锁位置的方向)。当在左右方向(与轴线Ax相交的方向)上观察连接器C1、C2时,第二被接合部72a与至少部分地第二接合部27a重叠。由此,第二被接合部72a在解锁方向上的运动被第二接合部27a限制,且能有效地阻止锁杆70旋转。
如图10A所示,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二接合部27a和第二被接合部72a位于轴线Ax的前方。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框体20的第二接合部27a位于第二被接合部72a的上方。
第二接合部27a和第二被接合部72a的位置不限于连接器C1、C2的示例。例如,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二接合部27a和第二被接合部72a可位于轴线Ax的下方。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合部27a可位于第二被接合部72a的前方。也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合部27a能限制第二被接合部72a在解锁方向上的运动。
第二接合部27a和第二被接合部72a的结构不限于连接器C1、C2的示例。例如,框体20的第二接合部27a可为朝向框体20的内部突出的凸部。另一方,锁杆70的第二被接合部72a可为作为凸部的第二接合部27a嵌入的孔、凹穴或缺口。也在该结构下,框体20的第二接合部27a可相对第二被接合部72a位于解锁方向上。这有效地阻止处于锁定位置的锁杆70朝向解锁位置旋转。
如图10C所示,第二被接合部72a可具有斜面72b。斜面72b可相对框体20的第二接合部27a(嵌合孔27的所述缘)位于锁定方向上(在连接器C1、C2的示例中,可位于第二接合部27a的“下方”)。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弹性部72可在左右方向(沿轴线Ax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更具体地,弹性部72可在左右方向上朝向中心弯曲。斜面72b通过弹性部72的弹性力压抵第二接合部27a,且产生将第二被接合部72a压制在锁定方向上的力。结果,如图10A所示,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一被接合部73压抵第一接合部26a,以有效地抑制连接器C1、C2的相对运动(例如第二连接器C2的向上运动)。
如上所述,第一被接合部73的缘73a(锁杆70的材料的板的缘)接触第一接合部26a。在另一方面,在第二被接合部72a中,斜面72b(锁杆70的材料的板的表面)接触第二接合部27a。
如图11A所示,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第一被接合部73超出第一接合部26a第一宽度W1。详细地,第一被接合部73超出框体20的侧壁部25的内表面第一宽度W1。在另一方面,如图11B所示,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第二被接合部72a超出第二接合部27a第二宽度W2。详细地,第二被接合部72a超出框体20的侧壁部25的内表面第二宽度W2。第一宽度W1大于第二宽度W2。采用这种构造,可更有效地防止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一被接合部73的接合非有意地被解除。
如图8所示,通过孔26形成于框体20的侧壁部25。通过孔26具有在连接器C1、C2的连接方向上延伸的通过区域26e以及限定在通过区域26e后方的接合区域26f。如图9A所示,当锁杆70处于解锁位置的第二连接器C2嵌入框体20时,第一被接合部73通过所述通过区域26e且与所述通过区域26e的下缘26g(止挡部)冲突。下文中,图9A所示的该状态称为“中间停止状态”。如图9B所示,在该中间停止状态,第二连接器C2的端子51、52未到达第一连接器C1的端子11、12。
如图4所示,框体20的左、右侧壁部25具有在最上部的引导部25b。引导部25b向上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向外张开。如图5所示,当在俯视视图中观察处于解锁位置的锁杆70时,第二被接合部72a与引导部25b部分地重叠。因此,在使锁杆70朝向锁定位置旋转的过程中,第二被接合部72a接触引导部25b并被向框体20的内部引导。第二连接器C2被朝向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沿轴线Ax方向的中心)推挤。
当锁杆70从解锁位置朝向锁定位置旋转时,第一被接合部73以轴线Ax为中心朝向接合区域26f移动(参照图8),且第二被接合部72a以轴线Ax为中心朝向嵌合孔27移动。当锁杆70到达锁定位置时,第一被接合部73处于接合区域26f中,且第二被接合部72a处于嵌合孔27中。此时,如图10B所示,第二连接器C2的端子51、52接触第一连接器C1的端子11、12。
如图8所示,框体20具有在侧壁部25上的干涉部25a。干涉部25a位于锁杆70从解锁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的过程中第二被接合部72a通过的区域。在第二连接器C2的示例中,干涉部25a限定在嵌合孔27的上方。干涉部25a和接合部27a、26a形成在左、右侧壁部25中的每一个上。在中间停止状态下在锁杆70朝向锁定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左、右第二被接合部72a与干涉部25a干涉并朝向嵌合孔27移动同时在干涉部25a的内表面上滑动。在该过程中,第二连接器C2被引导至左右方向(沿轴线Ax的方向)上的中心。
弹性部72和第二被接合部72a在框体20内以轴线Ax为中心旋转。弹性部72的长度和第二被接合部72a的位置及形状可形成为在弹性部72和第二被接合部72a旋转的过程中不与框体20的前壁部24的内表面干涉。具体地,第二被接合部72a的缘72d(参照图8)可斜地形成,以避免与前壁部24的内表面干涉。
如图9A所示,在中间停止状态下,第一被接合部73的前部73b位于锁杆70的轴线Ax的前方。即,第一被接合部73的前部73b位于通过轴线Ax且沿连接器C1、C2的连接方向的竖直平面Pv的前方。在另一方面,如图10A所示,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一被接合部73的前部(下部)73b位于轴线Ax的后方。即,第一被接合部73的前部(下部)73b位于通过轴线Ax且沿连接器C1、C2的连接方向的竖直平面Pv的后方。采用这种构造,当在中间停止状态下第二连接器C2被朝向第一连接器C1推时,力矩产生于锁杆70,且能在未受到由操作者的旋转操作时阻止锁杆70向接合区域26f旋转。
如图10A所示,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一被接合部73之间的接触位置以及第二接合部27a和第二被接合部72a之间的接触位置位于通过轴线Ax且沿连接器C1、C2的连接方向的平面Pv的相反侧。由此,当作用使第二连接器C2与第一连接器C1分离的力时,相反方向上的力矩产生于锁杆70。即,因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一被接合部73之间的接触,顺时针力矩产生于锁杆70。在另一方面,因第二接合部27a和第二被接合部72a之间的接触,逆时针力矩产生于锁杆70。因此,当作用使第二连接器C2与第一连接器C1分离的力时,能阻止锁杆70朝向解锁位置旋转。
在图10A中,距离L3为从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一被接合部73之间的接触位置到轴线Ax的距离。距离L4为从第二接合部27a和第二被接合部72a之间的接触位置到轴线Ax的距离。更详细地,距离L3为在第一被接合部73中最远离轴线Ax的部分与轴线Ax之间的距离。距离L4大于距离L3。在该位置关系下,当作用使第二连接器C2与第一连接器C1分离的力时,通过第二接合部27a和第二被接合部72a之间的接触引起的力矩变为大于通过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一被接合部73之间的接触引起的力矩。结果,可更可靠地阻止锁杆70朝向解锁位置旋转。
如图10A所示,第二被接合部72a和第一被接合部73位于不同的高度。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二被接合部72a的位置低于第一被接合部73的位置。更详细地,第二被接合部72a的位置低于第一被接合部73的下端。在该位置关系下,容易使上述距离L4大于距离L3同时防止第二连接器C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增加。因为第二被接合部72a的位置低于第一被接合部73,所以容易确保锁杆70的弹性部72的长度(连接器C1、C2的连接方向上的长度)同时防止第二连接器C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增加。
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二接合部27a的后端部27c位于第一被接合部73通过的通过孔26的前缘26h的后方。由此可阻止第二连接器C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增加。
在图10A中,距离L5为到后述的形成于锁杆70的横延伸部74的被操作部74a的距离。距离L5还大于上述的距离L4。因此,操作者能比较容易地操作锁杆70。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被操作部74a位于框体20的前壁部24的上方。被操作部74a可位于前壁部24的前表面的后方,或者被操作部74a的前表面和前壁部24的前表面可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该方式下,可阻止连接器组件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增加。
[锁杆的运动]
如图2所示,当锁杆70处于解锁位置时,锁杆70的横延伸部74可处于第二基座60的上侧。第二基座60可具有在其上表面的支持处于解锁位置的锁杆70的横延伸部74的支持台61a(参照图1)。锁杆70和支持台61a的这种配置通过使线缆91、92从第二连接器C2的后侧延伸而不是从第二连接器C2的上侧延伸是可行的。此外,将解锁位置限定在第二基座60的上侧可充分地确保锁杆70的可动范围。在连接器组件1中,锁杆70的可动范围为约90度。
支持台61a限定在轴线Ax的后方,且当锁杆70处于解锁位置时,横延伸部74位于轴线Ax的后方。在另一方面,当锁杆70处于锁定位置时,横延伸部74位于第二基座60的前侧(参照图1)。
如图2所示,凸状的嵌合部61b形成在支持台61a上。在另一方面,锁杆70的横延伸部74可具有当锁杆70处于解锁位置时嵌合部61b嵌入的如孔的接合部74b。采用这种构造,可有效地阻止处于解锁位置的锁杆70在左右方向上的振动。与连接器C1、C2的示例相反的情况是,凹部可形成于支持台61a,而用作接合部74b的凸部可形成于横延伸部74。如图1所示,横延伸部74可还具有在沿轴线Ax(左右方向)的方向的中心的被操作部74a。被操作部74a从横延伸部74的缘突出。
[锁杆的详细形状]
如图8所示,弹性部72的长度L1大于从轴线Ax到弹性部72的距离L2。在此,长度L1为弹性变形的部分的长度。距离L2为从轴线Ax到弹性部72的缘的距离。采用这种构造,能充分地确保弹性部72的弹性变形的量(第二被接合部72a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如图8所示,锁杆70的侧部71具有通过杆附接部62c固定于第二基座60的被附接部71a。缝隙S1形成在被附接部71a和弹性部72之间。在第一连接器C1的示例中,缝隙S1的长度与弹性部72的长度L1一致。
如图10A所示,当锁杆70处于锁定位置时,弹性部72在连接器C1、C2的连接方向(对于连接器C2为向下方向)上延伸。采用以这种形状形成的锁杆70,可确保弹性部72的长度,同时减小连接器C1、C2在与连接器C1、C2的连接方向和沿轴线Ax方向相交的方向(在连接器组件1的示例中为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10A所示,第二连接器C2将线缆91、92保持在后部(基座后部63)。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一被接合部73的位置和第二被接合部72a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分离开。更详细地,第一被接合部73位于轴线Ax的后方,而第二被接合部72a位于轴线Ax的前方。采用这种配置,例如,当提升线缆91、92使第二连接器C2向前倾斜的力作用在线缆91、92上时,第一被接合部73和第一接合部26a阻止第二连接器C2的后部因该力被提升。在另一方面,当降低线缆91、92使第二连接器C2向后倾斜的力作用在线缆91、92上时,第二被接合部72a和第二接合部27a能阻止第二连接器C2的前部因该力被提升。
如图10A所示,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一被接合部73和保持线缆91、92的基座后部63位于第二被接合部72a的后方且高于第二被接合部72a的位置。采用这种配置,基座后部63和第一被接合部73之间的距离变短。结果,当线缆91、92被向上拉拽时,可阻止第一连接器C1向前或向后倾斜。
在连接器组件1的示例中,在连接器C1、C2的锁定状态下,第一被接合部73接触第一接合部26a。第一被接合部73在左右方向上弯曲并在冲突缘73a(朝向在与左右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缘,更具体地,斜地向上朝向的缘)处接触第一接合部26a。因此,与第二被接合部72a相比,第一被接合部73具有抵抗第一被接合部73和第二被接合部72a受到的力的高刚性。结果,当线缆91、92被向上拉拽时,可更有效地阻止第一连接器C1倾斜。
如图10A所示,当锁杆70处于锁定位置时,锁杆70的轴线Ax的位置低于框体20的上缘25d(具体地,引导部25b的上表面)在连接器C1、C2的连接方向(对于连接器C1为向上方向)上的位置。由此,能由框体20有效地阻止第二连接器C2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倾斜)。此外,因为被接合部73、72a能设置在与框体20的上缘25d向下分离开的位置,所以能容易地确保限制被接合部73、72a的向上运动的部分(侧壁部25中的接合部26a、27a的上方的部分)的强度。在连接器C1、C2的示例中,整个杆附接部62c低于框体20的上缘25d。
[线缆与其它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上所述,框体20具有沿保持线缆91、92的第二基座60的基座后部63的后侧延伸的横延伸部23a(参照图10B)。左、右侧壁部25经由横延伸部23a连接。线缆91、92通过横延伸部23a的上缘23f和处于解锁位置的锁杆70之间且从基座后部63向后且向上斜地延伸。换句话说,线缆91、92通过横延伸部23a的上缘23f和第二基座60的支持台61a之间并从基座后部63向后且向上斜地延伸。采用这种构造,能增加多个连接器组件1在前后方向上的布置密度,能通过横延伸部23a确保框体20的刚性,且能确保可动范围的锁杆70。
[总结]
如上所述,连接器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器C1,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端子11、12以及包围多个端子11、12的框体20;以及第二连接器C2,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多个端子51、52,在上下方向上连接于第一连接器C1,且布置于框体20内部。第二连接器C2包括锁杆70,锁杆70能够在第二连接器C2接合框体20的锁定位置和第二连接器C2与框体20的接合解除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锁杆70具有第一被接合部73和第二被接合部72a。框体20具有第一接合部26a和第二接合部27a。在锁杆70处于锁定位置的锁定状态下,第一接合部26a接合第一被接合部73,并限制第一连接器C1和第二连接器C2在上下方向上分离。锁杆70具有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72。弹性部72具有第二被接合部72a且在锁定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以将第二被接合部72a带动到接触第二接合部27a。根据连接器组件1,可阻止两个连接器C1、C2的相对位置因安装有连接器组件1的装置轻微振动在左右方向上变化。
[变型例]
注意的是,本公开提出的连接器组件不限于迄今为止说明的连接器组件1。
在连接器组件1,锁杆70能够以轴线Ax为中心旋转,且轴线Ax的位置固定。锁杆70的运动不限于此。例如,在锁杆70旋转的过程中,锁杆70的旋转中心(第二连接器C2中的轴线Ax)能够在与轴线Ax正交的方向(例如向前或向后)上滑动。在还有的另一示例中,锁杆70能够在平行于上下方向和/或前后方向移动而不旋转。

Claims (12)

1.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端子以及包围所述多个端子的框体;以及
第二连接器,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端子,在第二方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且布置于所述框体内部,
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锁杆,所述锁杆能够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合所述框体的锁定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框体的接合解除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锁杆具有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
所述框体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
在所述锁杆处于所述锁定位置的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所述第一被接合部,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离,
所述锁杆和所述框体中的一个具有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以及
所述弹性部具有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且在所述锁定状态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弹性变形,使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接触另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突出的凸部,以及
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另一个相对所述凸部位于从所述锁定位置朝向所述解锁位置的方向上并限制所述凸部在从所述锁定位置朝向所述解锁位置的所述方向上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具有斜面,以及
所述斜面通过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力压抵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另一个的一部分并产生将所述第二被接合部朝向所述锁定位置压制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框体具有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及相反侧的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以及
所述锁杆具有在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及相反侧的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被接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弹性部形成于所述锁杆,
所述框体具有干涉部,以及
在所述锁杆从所述解锁位置朝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干涉部与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干涉,以将所述锁杆压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锁杆能够以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线为中心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弹性部的长度大于从所述轴线到所述弹性部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一接合部中的一个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弯曲的部分,
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一个具有朝向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缘,以及
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一接合部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缘接触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一接合部中的另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止挡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过程中,所述止挡部与处于所述解锁位置的所述锁杆的第一被接合部冲突,
所述第一被接合部的接触所述止挡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相对所述轴线位于一侧,以及
所述第一被接合部的接合所述第一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相对所述轴线位于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被接合部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被接合部中的另一个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朝向一侧分离,
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保持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线缆,以及
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线缆从所述第二连接器在相对所述第二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锁杆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以及
当所述锁杆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延伸部相对所述第二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在所述锁定状态下,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轴线的位置低于所述框体的上缘。
CN202111220873.XA 2020-10-26 2021-10-20 连接器组件 Pending CN1144981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8847 2020-10-26
JP2020178847A JP2022069904A (ja) 2020-10-26 2020-10-26 コネクタ組立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8186A true CN114498186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257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0873.XA Pending CN114498186A (zh) 2020-10-26 2021-10-20 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37821B2 (zh)
JP (1) JP2022069904A (zh)
CN (1) CN11449818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69904A (ja) * 2020-10-26 2022-05-1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組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87693A (en) * 1957-09-03 1961-06-06 Itt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5174785A (en) * 1990-07-17 1992-12-29 Yazaki Corporation Low insertion-withdrawal force electric connector
US5230635A (en) * 1991-06-25 1993-07-27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with lever
JP3027487B2 (ja) * 1992-08-19 2000-04-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低挿抜力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US5938458A (en) * 1998-06-17 1999-08-17 Molex Incorporated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422763B1 (en) * 2000-05-04 2002-07-2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Fiber optic cable for connection to a mating connector
US6551118B2 (en) * 2001-07-26 2003-04-22 Molex Incorporated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804524B2 (ja) * 2001-12-07 2006-08-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285376B2 (ja) * 2004-09-06 2009-06-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6324227A (ja) * 2005-04-18 2006-11-30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4593480B2 (ja) * 2006-01-11 2010-12-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US7726988B2 (en) * 2008-03-26 2010-06-0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disconnection assist
DE102008028367B3 (de) * 2008-06-13 2010-01-28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Steckverbindergehäuse
JP5135173B2 (ja) 2008-11-13 2013-01-30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407960B2 (ja) * 2010-03-17 2014-02-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707166B2 (ja) * 2010-11-09 2015-04-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2019091610A (ja) * 2017-11-14 2019-06-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2069904A (ja) * 2020-10-26 2022-05-1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組立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69904A (ja) 2022-05-12
US11837821B2 (en) 2023-12-05
US20220131316A1 (en)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97858B2 (ja)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EP1571734A1 (en) Connector apparatus with a mating detecting member called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KR20090013735A (ko) 커넥터,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접속 방법
US9331428B2 (en) Connector mateable with mating connector and having lock structure including lock member and operation member which is operable to move lock member
JP2018181499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3228427B (zh) 连接器
CN114498186A (zh) 连接器组件
KR100933260B1 (ko) 잠금 구조, 이 잠금 구조가 마련된 커넥터 및 잠금 해제방법
EP1168522B1 (en) Connector with cam holder
CN108574182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WO2021145171A1 (ja) コネクタ
JP718115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387448B1 (ja) ハーネス側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CN115803974A (zh) 线缆端子及连接器
JP7091749B2 (ja) コネクタ
JP5594008B2 (ja) コネクタ
WO2021192928A1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
CN113228426B (zh) 连接器
JP7440371B2 (ja) コネクタ
US20230268690A1 (en) Connector
JP7230753B2 (ja) コネクタ
JP7243551B2 (ja) コネクタ
CN111755865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16191095A (zh) 连接器
JP2023074201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