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66C - 生产热塑性材料挤压成形模模体的装置的改进 - Google Patents
生产热塑性材料挤压成形模模体的装置的改进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666C CN1144666C CNB998065137A CN99806513A CN1144666C CN 1144666 C CN1144666 C CN 1144666C CN B998065137 A CNB998065137 A CN B998065137A CN 99806513 A CN99806513 A CN 99806513A CN 1144666 C CN1144666 C CN 114466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half mould
- mould
- motion
- le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28—Blow-moulding apparatus
- B29C49/30—Blow-mould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parts
- B29C49/36—Blow-mould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parts rotatable about one axi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56—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blow-moulding
- B29C2949/07—Preforms or parison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figuration
- B29C2949/0715—Preforms or parison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figuration the preform having one end clos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20—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 B29C33/26—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by pivotal mov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6—Injection blow-moul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8—Biaxial stretching during blow-moulding
- B29C49/10—Biaxial stretching during blow-mould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for prestretching
- B29C49/12—Stretching ro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56—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means
- B29C49/5608—Asymmetric movement of mould parts, e.g. by moving only one mould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用于吹模生产中空塑料物体(7)的装置,它包括多对相互可连接的、能够开启和闭合的半型(2,4),并与承载半型(2,4)的适合的转动装置(10)相连接,一用来在半型(2)开启后将成型挤压成形模模体(7)移出相应的该成对半型的取出设备,一在其经过预型件给进装置位置的阶段后闭合半型,和在经过成型挤压成形模模体移出装置位置的阶段前开启半型的装置,上述多对半型(2,4)均由一固定半型(2)和一能够相对上述固定半型(2)开启和闭合的运动半型(4)构成。在一个最佳方式下,上述固定半型(2)与上述转动装置(10)相连接,并设置在一大致竖直的位置,相应运动半型(4)通过大致围绕一水平转动轴的转动运动来实现闭合。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热塑性材料挤压成形模模体(containers)的改进型装置,特别地,该挤压成形模模体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丙烯(PP)制成,用于使用时在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填满液体和/或填装二氧化碳气体,并装备有在吹模阶段中提高铸型生产率的装置。
特别是当上述装置与包括在一称为单级设备的预成型生产装置一起使用时,本发明具有特别的优点,在与装备有预先制好的预型件并仅用来进行最后的吹模阶段的装置(也就是两级设备)一起使用时,本发明同样具有优点。
在两级过程中,大致上处于无定形状态的预制好的预型件或型坯,被再次加热到择优分子取向温度,在该温度下被吹模成所需形状。在本文中,术语“两级过程”或“双级过程”应该理解为覆盖了生产预型件或型坯的任何过程,该预型件或型坯随后将被从环境温度加热到相关吹模温度。
相反,一级过程被定义为该过程能够形成所谓的预型件或型坯,将它们从注模或挤压模中转移(在允许降温到合适的温度时)到调整台中,在那儿它们被均匀地维持在择优分子取向温度下。上述预型件或型坯随后被转移到一个吹模铸型中,在那儿被铸造成型为最终所需形状。根据已有技术,预型件被注射成型所在的空腔以及转移和调整预型件的装置以沿着吹模铸型的联线结构排列,这样来确保对预型件、挤压成形模模体以及与这些相关的各种部件进行更容易和更方便的处理。
根据这样一个建造原理,预型件和成型挤压成形模模体在连续的过程中被处理,具有同时发生的同样的处理和/或转移操作。
特别是吹模工具也就是铸型在该连接中相当关键,因为随着吹模压力的升高以及包括在每对吹模板中空腔数目的增加,需要更快、更有力的泵站。此外,在吹模过程中,由砂箱产生的增加的总压力必须被一个相应更大的铸型夹紧压力来对抗。
这样一个较大的压力,预计能远远超过100,000kgf施加在铸型上的夹紧力,因此需要生产所有机械和风力机构符合一定的尺寸并能承受这种压力,即相应地意味着能承受相当的载荷。
然而,这个巨大的,更重要的是脉动压力对铸型自身的抵抗力同样有负面的影响,铸型不仅暴露在较大的压力下,而且同时由于相当大数目的铸型入料孔,必须能承受更大范围的压力,这就必然使铸型的刚度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它同样使铸型很容易向外翘曲,因此以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影响了砂箱吹模的结果。
此外,当使用设有大量型腔的吹模铸型时,将所有预型件转移进相应的腔内所需的时间,随着相应周期时间的增加和引起的整个设备生产能力的降低而成正比增加。
为了消除上述缺点,一种广为人知的解决方法着眼于用小数量的单个铸型,也就是具有单一吹模型腔,来代替配置有多个并接型腔的吹模铸型,这些单个铸型沿着旋转的转盘结构的圆周排列。这类方案在例如WO95/05933,WO89/01400,US4,850,850和US4,313,720专利中都进行过描述。
特别是WO89/01400教授了上述吹模半型设计成以书页形式,围绕与预型件和成型挤压成形模模体的移动面正交的旋支点开启和闭合。
这种方案尽管有效地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然而并没有避免以下的一些缺点:
a)增加了处理和驱动两个半型的需要,这必然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并提高了成本;
b)上述两个半型的侧向旋转运动当然需要足够的侧面空间,这必然对设备的紧凑性带来极大的害处;
c)提供的处理手段必须能将预型件从半型的前区导入,同时又将各自完成的挤压成形模模体从同样的前区转移,这理所当然会显著地增加了设备的结构和操作的复杂性。
然而,利用具有更明显和快捷的已有技术,在对具有如权利要求1-5特征类型的设备进行操作试验过程中,这些技术例如有使用直接风力控制或者电磁传动装置或者象在已有技术中一般称为肘节连接的杠杆连接的方法,在该操作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许多与移动半型的开启和闭合或者夹紧相关联的问题,即:
—上述移动半型的最后开启和闭合运动是一个突然地、而不够减缓的过程,因此可能造成碰撞和卡搭声;
—由于机械装置及其部件的快速磨损(应当注意到这些装置及部件必须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负荷运转),机器寿命受到显著影响,也就是减少,因而迅速增加了计划维修和/或修复工作等问题;
—控制和驱动半型移动的整个系统所产生的噪音通常相当大,由于上述磨损的结果而倾向于进一步增大;
—因为移动着的半型必须以相对较高的速度来回开启和闭合,因此产生振动并倾向于转移到装置的整个结构,这对于机器操作和寿命来说明显是一个负面的影响;此外,铸型最后的开启和闭合状态相当短暂因而是一个被极大加速的过程,这当然更加剧了上述振动的程度。
—为了获得的这种加速,必须使用超尺寸的运动控制和驱动机构,但这不但对振动程度有着负面的影响,同样由于引起更大程度的磨损,会对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保证所需精确标准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FR-A-1430899公开了一种通过吹模预型件或型坯用于连续生产塑料挤压成形模模体的装置。
然而,上述运动半型的运动和旋转直接依靠一个液压泵,而并未涉及自动闭塞装置和有利地开发一曲柄杠杆或其他等同装置。
基于上述考虑,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生产中空体的吹模设备装置,以及其操作原理和方式,并通过加速处理预型件和最终挤压成形模模体来提高装置的生产能力,而不带来任何上述缺点,本发明能在已有技术和装置的协助下更容易地被实施,因此具有合理的低成本、并且可靠地和最好地能与逆流排列的预成型阶段结合在一起。
上述目的与本发明的其它特点一起,将在具有如所附权利要求描述的特征的吹模装置中实现,并可以在确定的组件以及其组合中具体化,同时可以从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更容易地理解,该实施例通过无限制的例子并结合如下附图给出,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对半型闭合时在闭合角度导入预型件时的侧面纵剖图;
图2是与上图相类似的侧视图,但所示的同样的半型却是处于最小张开位置来移走其中的成型挤压成形模模体;
图3为轨迹示意图,由上可以看出,该轨迹是根据已有技术预型件进入和移出以书本张开式布置的一对半型时形成的;
图4又是轨迹示意图,由上可以看出,该轨迹是根据本发明预型件进入和移出一对半型时形成的;
图5为半型在开启状态,正当吹模挤压成形模模体被移走时的竖直正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多个铸型的结构和相互排列的俯视图;
图7综合地说明了根据已有技术和本发明相应处理预成型毛坯成型阶段所需时间横坐标上的两份图之间的对比;
图8至12为移动半型和相关作用部件从完全开启到完全闭合状态时的许多位置图;
图8A至12A为力集中的位置以及轴的示意图,上述力沿该轴作用在图8至12所示的活动部件上;
图13为在半型开启时,主要点矢量和作用在图8中驱动元件上的力矢量的方位示意图;
图14为移动半型相对于传动销的位置从基准位置起的特征曲线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一个特有的特征在于使用多对适于将吹模预型件1转换为成型挤压成形模模体7的半型,其中上述半型主要排列方式如图1,2和6相应所示:一对半型处于半开启状态下的侧面纵剖图,同一半型对处于几乎完全开启状态下的侧面纵剖图,根据本发明铸型24,25处于完全开启状态下,铸型26处于完全闭合状态下三者的排列方式的示意图。
在一个本身已知的旋转转盘10的外圆周设有许多成对半型,其中:
—一个半型2固定地与上述转盘紧密接合,并被设置在一竖直面上,它对应的半腔朝外,相对于转盘10径向定位。
—另一个半型4是可运动的,可以围绕设置在水平面上并且铰接在一旋转装置(未示出)的轴X旋转运动,这样当半型提升到闭合位置时,正好移动到与匹配的固定半型接合的位置,而该固定半型与上述转盘牢固接合的。这样因为另一半型2被牢固地连接在转盘上,所以事实上仅仅需要将移动半型4驱动来开启和闭合。
就此而论,应当注意图3和4的图例。特别是图3的图例说明了在极端概括的方式下,在已有技术中随后被铸成成品挤压成形模模体的预型件相对于两个处于开启状态下的两个半型21和22所遵循的轨迹a的俯视图,因此这两个半型均是可移动的。从这个图中能注意到上述轨迹a包括一深度斜坡图形,这样是为了使预型件先滑进半型,然后作为成品挤压成形模模体从里面移出来。
与这一情况相比较,图4的图解说明同样在概括的方式下,随后被铸成成品挤压成形模模体的预型件相对于固定的半型2和移动的半型4所遵循的轨迹b的相应俯视图。尽管是简要概括,但该图解仍强调出预型件轨迹b是沿着一个没有任何分岔的弧形,或者是一个弹道曲线运动的,其中没有任何可能减缓预型件/成品挤压成形模模体沿轨道的运动,和增加运动控制机构的结构复杂化的拐折。
图7的图表中以H,L,M,P和R表示的线段位置,分别示出根据已有技术预型件进入的时间,半型关闭时间,吹模时间(虚线),半型再次开启时间和成品挤压成形模模体移出时间。
相反,在本发明的过程中,主要由于移动半型的关闭阶段在与预型件进入在部分时间内同时发生,且同一移动半型的开启阶段在与成型挤压成形模模体移出的部分时间同时发生,这样整个吹模工作的工作周期将会减少。
因为上述改进使预型件进入阶段H’可以与单个半型的关闭阶段L’部分重叠,所以这两个阶段同时进行的时间等同于必须从总周期时间内扣除的时间T0。此外,相关的吹模阶段M’必须是一不变的过程,在此阶段后进行上述移动半型的开启阶段P’。即使在此情况下,在铸型完全开启前仍存在将成型挤压成形模模体的随后移出阶段R’提前T1时间开始的可能,这样移动半型的开启阶段P’可以与成型吹模挤压成形模模体的移出阶段R’部分重叠,再次带来整个工作周期的进一步减少,减少上述阶段的重叠时间,也就是上述的T1。
实践中,因为Tc=Tx-T0-T1,整个工作周期从图7中所示的Tx值减少到一较低的值Tc。
这里仅需要稍微提及的事实是实际的吹模时间Ts,也就是在图7的两表中以一短划线部分来表示的,在两个吹模过程中是常见的且没有变化,因此并没有受到影响,也就是被本发明所改进的地方。
然而,本发明带来的优点在此并未结束。实际上,本发明自身的进一步改进能够以图1和图2特别描述下的方式轻易地实现。
在图1中能够注意到预型件导入吹模半型,也就是预型件朝着上述半型的排他运动能够通过移动半型4的一个部分张开来实现,该部分张开也就是当张开角度为一小于最大张开角度的l角时。否则在上述情况下由于需满足这一目的的特定动力机械装置两半型均可移动,上述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点本技术领域的有经验人员都很清楚。
这就更为整个设备能够调整为预定型坯长度带来好处,因为很容易理解较短的预定型坯需要一个较小的张开角度,因此也需要较短的铸型插入时间。相似地,图2更好地显示出如果上述同样的挤压成形模模体的下侧的轨迹不影响移动半型,所示的成品挤压成形模模体能够在半型完全开启之前开始其移出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在于提供了一个如图4和图5所示的适当弯曲的导向部件15,该部件以稳定的方式设置以便能防止预型件颈部进入轨迹b,并能帮助其导入固定半型2的相应型腔内。
考虑到对控制移动半型运动的装置所作的技术进步,需要对图8-12,以及图8A-12A中的简图作出说明,后者可以象征性地看作是作用在设备构件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基本点,矢量代表这个力和作用力的方向。
从上述图例能注意到移动半型4的驱动部件包括:
一个设有被支点F1分隔开的臂52和53的第一级杠杆,其动力点和阻力点分别设置在上述两臂的末端,即P1和R1。
一设有相应的臂55、56,相应的支点F2,动力点P2和阻力点R2的第三级杠杆;
一个将上述第一级杠杆阻力点R1和上述第三级杠杆动力点P2连接在一起的刚性连接部件54,该阻力点和动力点与上述连接部件的末端可旋转地连接;
一个设有两个末端部的驱动部件51,其中第一个末端与上述第一级杠杆的动力点P1相连接。
上述第一级和第三级杠杆的支点F1和F2分别可旋转地作用在结构60的相应不同点上,该结构可以与上述固定半型成为一个整体,也可与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此外,上述移动半型4关于动力点P2作用在正对于相应支点F2的上述第三级杠杆的臂56上。
上述驱动部件51的第二末端57适于利用在与上述第一级杠杆上的支点F1的轴相正交的平面上的运动部件58而被可移动地驱动。
上述杠杆、连接部件和驱动部件的整个组合因为其中每个移动部件均与另一部件相连接,所以适于在两个相对极限位置之间很明显地以一种同步和协调一致的方式运动。上述两个相对极限位置中其中一个对应于上述移动半型的完全开启位置(图8,8A和12),而另一个对应于相同半型的完全闭合位置(图12,12A和16)。
图13示出铸型组合在完全开启位置时的状态。能够注意到当上述驱动部件51的第二末端57被推动开始朝上述运动半型4闭合的方向运动时,从上述第一级杠杆的阻力点R1传递到上述刚性连接部件54的力的矢量V1在上述连接部件运动的方向上,也就是连接R1到P2的直线方向上有一分力V2,该分力V2,如果考虑为作用到上述第三级杠杆的动力点P2上,在图中以V2,1表示,可以依次又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一个在图中用V2,2表示,指向F2作用,这样仅挤压相关的臂55,而实际上对整个结构内的部件并无影响,另一分力V2,3相对上述臂55沿径向分布,因此作用在支承半型4的臂56上,以这种方式使上述第三级杠杆旋转而使上述移动半型闭合。
就力矢量的空间方位和可能的分力,以及杠杆臂和其它连接/驱动部件而言,实践中可以发现当它们都处于同一平面时特别是如图8-12所示的平面时,它们获得了最有效和最符合逻辑的排列。然而,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上述矢量、部件和分量如果在一个给定的、能够反映如图所示的随后状态的合适平面上满足其设计或分量的预定条件时,也可以三维地排列。
图9-11示出对应于上述运动半型4在移动进闭合状态时随后所处的一些位置,上述杠杆、连接部件和驱动部件的整个组合,连同其各自的力矢量,接着发生的排列。上述情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就此无需进一步解释。
图12和12A代表移动半型完全闭合时的情形。因为除了代表一种最后冲程时刻外,它也代表曲柄杠杆效应有效发挥的状态,因此这是一个相当特别的情形。换句话讲,这是一个当上述半型的角位移最小时,上述半型的夹紧力到达其顶点即最大化时的状态。就该事实继续讨论,也可以采用其它任何方法来确保上述半型的完全稳定的夹紧力。
现在需要指出在图12中杠杆52和53的阻力点R1相对于连接部件54为铰接连接,这样臂53和上述连接部件54能相对于对方转动。然而,它们超出预先固定位置的转动将通过设置一机械的或强制止动器(未示出)所限制。该止动器事实上相当于一肘节,也就是使在一极限位置相互铰接的两杠杆仅能相互转动到一定角度,而不能继续转动。
所涉及的不同部件和元件的几何结构和尺寸均如此设计以便确保当到达一极限制动位置时,这一情形同时与如下两情况同时发生:
—移动半型相对于相应的固定半型处于完全闭合状态;
—如图12A所示,达到用P2、R1和F1表示的三个几何点成为一条直线的特定理想状态。
这一情况的有利特征已经在以上部分提及,并主要在以下事实得到体现:在移动半型覆盖的闭合路径的最后阶段,所产生的能用于闭合和夹紧上述半型的力为其最大值即达到顶点。实际上图14非常明显地表明了这一点:根据运动半型58或转动枢轴的逐步位移时运动半型的开启或闭合角度,最大可能地利用所谓曲柄杠杆效应而获得最佳状态,该状态通过所述杠杆机构的所示组合和联合得以实现。更确切地,能够注意到图14强调对应于图中以M点表示的、在装置或旋转枢轴58已有一定位移的曲线部分是如何进行转动的。该曲线在图中较低部分的标线为一直线,随着部件54和55之间角度递增的逐渐减小直至上述部件54和55间最后成为0角度(对应于坐标轴中的大致1值附近)。
相对于上述对应于上述运动半型闭合时的点M和同一曲线相对末端上、对应于上述运动半型完全开启时的点H,上述曲线所遵循的特定模式确保了同一半型以逐渐减慢的加速度和减速度朝各自相对应的其最后冲程位置的运动,直至当半型接近各自相对应的其最后冲程位置时实际上达到零加速度的状态。
上述半型的这一运动模式带来许多重要的实用好处,也就是:振动明显减少,防止运动半型在进入最后冲程位置时发生碰撞,有可能在简单、可靠、准确并持久的装置的作用下驱动上述运动装置,持久的含义也就是耐磨损,因为它们无需承受“力”的作用。
这一状态还通过如下事实得以强化:一旦上述运动半型移入其完全闭合位置,该半型就可以在这种容易被本技术领域人员轻易想到的附加的外部装置的作用下自动地被夹紧在上述闭合位置,上述装置与枢轴41、42相连接,枢轴41,42相应地紧密连接在固定半型和运动半型上。
可以理解当描述如图12A所示用P2、R1和F1表示的三个几何点成为一条直线时,意味着可以以最广泛的字面含义理解,因为它实际上是表达为确保达到所需的“曲柄杠杆效应”,对于以P2、R1和F1为中心的枢轴转动轴不仅达到平行,而且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是足够的。
可以通过运动半型或转动轴58的相应往复运动实现对交替地开启和闭合运动半型的上述组合进行连续操作。该往复运动可以通过如下装置来实现:一用来控制上述转动枢轴运动和位置的持续转动的凸轮装置,所述装置与用来确保开启半型、导入预型件、关闭半型,吹模上述预型件、开启半型、同时移出成型挤压成形模模体等不同阶段的其它设备、装置和驱动器完全同步。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如所述实施例中指出,可以如下事实中得出:如果如上所述,移动装置和转动枢轴58的交替往复运动被两个转动凸轮,最好围绕图6中旋转转盘10转动的垂直轴驱动,不可避免地在上述转动凸轮的驱动面和转动轴之间发生有限磨损,其仅对铸型的开启和闭合准确性具有非常有限的影响。上述事实从如下方面带来显著的优点:有可能维护或重新调整上述凸轮和与之相关联的组件使其可以以持续很久的时间间隔操作,而不给加工精确度带来任何损失。
事实证明,凸轮,可能也有与之相关联的转动轴或移动装置,它们的磨损效果仅对运动半型最后冲程位置的精确度有一非常有限的影响,在再次观察图14时可以轻易地得出:事实上,状况发生在一定不能忽视的位移也就是转动轴围绕上述点M和H的振动之前,运动半型的转动角度几乎是无意义的,可以被忽略。结果,如果这一振动是由于磨损而发生,这实际上不会对上述运动半型的最后冲程位置产生重要的影响。
Claims (13)
1.用于吹模生产中空塑料物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若干对相互可以连接的、并与承载其的适当转动装置(10)相连接的、能够开启和闭合的半型;
用于承载对应于上述半型的预型件的支承装置;
一用于将处于适当吹模温度下的预型件有序序列送进相应的成对半型中的预型件进给装置,该成对半型与上述转动装置相连接,并为达到此目的而处于其开启位置;
一用来在半型开启后将成型挤压成形模模体移出相应成对半型的取出设备;
一用来在其经过预型件进给装置位置的阶段后关闭半型,和在经过成型挤压成形模模体移出装置位置的阶段前开启半型的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多对半型均由一固定半型(2)和一能够相对上述固定半型开启和闭合的运动半型(4)构成,上述固定半型(2)设置在一大致竖直的位置,相应运动半型(4)通过大致围绕一水平转动轴的转动运动来达到闭合,其特征为上述任何运动半型(4)的开启和闭合装置包括:
一个第一级杠杆(52、53)和一个第三级杠杆(55、56);与上述固定半型(2)牢固连接的结构(60);
一个将上述第一级杠杆的阻力点(R1)和上述第三级杠杆的动力点(P2)相连接的连接部件(54),该阻力点和动力点可旋转地与上述连接部件的末端相连接;
一个设有两个末端的驱动部件(51),其中第一个末端与上述第一级杠杆(52、53)的动力点(P1)相连接;
在上述第一级杠杆和第三级杠杆上可旋转地设有支点(F1、F2),可旋转地应用在牢固地连接在上述固定半型上的上述结构的相应不同点上;
上述运动半型应用在上述第三级杠杆的臂(56)上,该臂相对于对应点(P2)正对相关的上述支点(F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上述驱动装置(51)的第二末端部分(57)是由一运动装置(58)强行推动在与上述第一级杠杆支点(F1)的旋支点正交的平面上移动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上述杠杆和上述连接和驱动装置都是在两个相应的极限位置运动,其中一个极限位置对应于上述运动半型的完全开启状态,而另一极限位置对应于上述运动半型的完全闭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当上述驱动装置的第二末端部分(57)是通过将上述运动半型(4)从完全开启位置开始其闭合运动的方式来驱动的,从上述第一级杠杆的阻力点(R1)传递到上述连接部件(54)的力矢量(V1)在上述连接部件的方向上具有一分力(V2),该分力当作用到上述第三级杠杆的动力点上时,又具有一个分力(V2,3),该分力(V2,3)的方向使上述第三级杠杆在上述运动半型的闭合方向上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何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上述运动半型(4)处于完全闭合位置上时,上述动力点(P2)和上述第三级杠杆的支点(F2),以及上述第一级杠杆的阻力点(R1)或者是成直线分布或者是各自的旋支点相互平行并且处在同一平面上。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上述运动装置(58)被一围绕正交于上述两杠杆旋支点的轴转动的一凸轮装置所驱动,在两个分别对应于上述运动半型完全开启和完全闭合的极限位置之间进行交替位移。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完全闭合位置上,设有一用来防止上述运动半型(4)进一步旋转而超过上述完全闭合位置的制动装置。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可选择地提供了各种可驱动的装置,该装置用来防止上述运动半型(4)从上述完全闭合位置旋转回开启位置。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运动半型的最大开启位置,上述第一级杠杆(52,53)的动力点(P1)与上述驱动部件(51)的第二末端部分(57)以及上述移动部件(58)处于同一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运动类型(4)处于完全闭合位置上时,上述第三级杠杆的动力点(P2)和上述第一级杠杆的阻力点(R1)和支点(F1)或者是成直线分布或者是各自的旋支点相互平行并且处在同一平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上述直线运动正交于在如下直线的方向:
—上述动力点(P1),
—上述驱动部件(51)的第二末端部分(57),
—上述移动部件(58)。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所述的任何一种装置,其特征为其包括两个不同曲柄杠杆(51,57,58)和(53,R1,5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当上述运动半型完全开启时,上述曲柄杠杆(51,57,58)完全伸展,而当上述运动半型完全闭合时,上述曲柄杠杆(53,R1,54)完全伸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PN98A000042 | 1998-06-03 | ||
IT1998PN000042A IT1305267B1 (it) | 1998-06-03 | 1998-06-03 | Impianto perfezionato per la produzione di contenitori in resinatermoplastica.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02251A CN1302251A (zh) | 2001-07-04 |
CN1144666C true CN1144666C (zh) | 2004-04-07 |
Family
ID=11395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8065137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4666C (zh) | 1998-06-03 | 1999-05-17 | 生产热塑性材料挤压成形模模体的装置的改进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390802B1 (zh) |
EP (1) | EP1084020B1 (zh) |
JP (1) | JP2002516769A (zh) |
CN (1) | CN1144666C (zh) |
AT (1) | ATE270951T1 (zh) |
AU (1) | AU744651B2 (zh) |
BR (1) | BR9910881B1 (zh) |
DE (1) | DE69918692T2 (zh) |
ES (1) | ES2221747T3 (zh) |
IT (1) | IT1305267B1 (zh) |
RU (1) | RU2201867C2 (zh) |
TR (1) | TR200003546T2 (zh) |
WO (1) | WO199906269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311703B1 (it) | 1999-07-23 | 2002-03-19 | Sipa Spa | Impianto ad alta efficienza di soffiaggio di preforme |
US6749419B2 (en) * | 2002-06-13 | 2004-06-15 | Pechiney Emballage Flexible Europe | Mold clamping apparatus |
ITRM20040107A1 (it) | 2004-03-02 | 2004-06-02 | Sipa Societa Industrializzazio | Dispositivo e metodo di condizionamento di oggetti in plastica. |
ITRM20040163A1 (it) * | 2004-03-30 | 2004-06-30 | Sipa Societa Industrializzazio | Apparato di stampaggio per soffiaggio di oggetti in plastica. |
DE202004021865U1 (de) | 2004-11-26 | 2012-01-18 | Krones Ag | Formblasmaschine |
DE202004021755U1 (de) | 2004-11-26 | 2010-09-30 | Krones Ag | Formblasmaschine |
DE202004021863U1 (de) | 2004-11-26 | 2012-01-18 | Krones Aktiengesellschaft | Formblasmaschine |
FR2881678B1 (fr) * | 2005-02-08 | 2009-04-24 | Sidel Sas | Procede de commande d'ouverture et de fermeture d'un moule de soufflage et dispositif de soufflage agence pour sa mise en oeuvre |
DE102005017540A1 (de) * | 2005-04-16 | 2006-10-26 | Sig Technology Ltd.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lasformung von Behältern |
DE102005034541A1 (de) * | 2005-07-23 | 2007-02-01 | Sig Technology Ltd.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lasformung von Behältern |
FR2912952B1 (fr) * | 2007-02-27 | 2013-08-16 | Sidel Participations | Dispositif de moulage pour la fabrication de recipients en materiau thermoplastique |
DE102007022638A1 (de) * | 2007-05-15 | 2008-11-20 | Sig Technology Ag | Vorrichtung zur Blasformung von Behältern |
DE102008021526A1 (de) * | 2008-04-30 | 2009-11-05 | Krones Ag | Vorrichtung zum Expandieren von Kunststoffbehältnissen |
WO2010029848A1 (ja) | 2008-09-12 | 2010-03-18 |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 ロータリ型ブロー成形装置 |
JP5340694B2 (ja) * | 2008-11-07 | 2013-11-13 |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 ロータリ型ブロー成形装置 |
FR2969955B1 (fr) * | 2011-01-04 | 2013-02-01 | Serac Group | Dispositif de soufflage de recipients |
DE102011007280A1 (de) | 2011-04-13 | 2012-10-18 | Krones Aktiengesellschaft | Behälterbehandlungs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Behälterbehandlung |
DE102011079078A1 (de) | 2011-07-13 | 2013-01-17 | Krones Ag | Einsternzuführung für Behandlungsmaschinen |
ITUB20160870A1 (it) * | 2016-02-19 | 2017-08-19 | Sipa Progettazione Automaz | Stampo di soffiaggio |
CN109774105B (zh) * | 2018-12-10 | 2020-10-20 | 德玛克(长兴)注塑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开合模导轨的曲线轨迹生成方法 |
USD1003725S1 (en) | 2021-09-03 | 2023-11-07 |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 Container |
USD1010454S1 (en) | 2021-09-03 | 2024-01-09 |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 Contain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50625A (en) * | 1950-09-25 | 1956-06-19 | Royal Mfg Company Inc |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moulding of synthetic resins |
FR1430899A (fr) | 1964-09-10 | 1966-03-11 | Tuboplast France | Machine pour la fabrication en continu de corps creux |
BE656716A (zh) * | 1964-12-07 | 1965-06-08 | ||
US3624672A (en) * | 1968-06-13 | 1971-11-30 | Phillips Petroleum Co | Molding of cellular objects |
DE1909050C3 (de) * | 1969-02-22 | 1988-03-24 | Klöckner-Werke AG, 4100 Duisburg | Formenstraße in einer Anlage zur Verarbeitung von schäumenden Mehrkomponenten-Kunststoffen |
DE2146245C3 (de) * | 1971-09-16 | 1975-09-04 | Desma-Werke Gmbh, 2807 Uesen | Formwerkzeuge, Insbesondere zum Herstellen von Formungen aus Polyurethan |
FR2235788B1 (zh) * | 1973-07-06 | 1976-05-07 | Solvay | |
FR2413196A1 (fr) * | 1977-12-27 | 1979-07-27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Machine de moulage avec orientation par soufflage |
US4752206A (en) * | 1987-04-06 | 1988-06-21 | Johnson Service Company | Take-out assembly for blow molding machine |
US5225216A (en) * | 1991-06-13 | 1993-07-06 | Nrm Corporation | Mold opening apparatus for blow molding machine |
-
1998
- 1998-06-03 IT IT1998PN000042A patent/IT1305267B1/it active
-
1999
- 1999-05-17 BR BRPI9910881-0A patent/BR9910881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5-17 ES ES99924997T patent/ES2221747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5-17 DE DE69918692T patent/DE69918692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5-17 JP JP2000551933A patent/JP2002516769A/ja active Pending
- 1999-05-17 EP EP99924997A patent/EP108402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5-17 CN CNB998065137A patent/CN114466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5-17 AT AT99924997T patent/ATE270951T1/de active
- 1999-05-17 WO PCT/EP1999/003397 patent/WO1999062692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9-05-17 TR TR2000/03546T patent/TR200003546T2/xx unknown
- 1999-05-17 AU AU41445/99A patent/AU744651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9-05-17 US US09/701,614 patent/US639080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5-17 RU RU2000133312/12A patent/RU2201867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9910881A (pt) | 2001-02-28 |
BR9910881B1 (pt) | 2008-11-18 |
ES2221747T3 (es) | 2005-01-01 |
DE69918692D1 (de) | 2004-08-19 |
ITPN980042A1 (it) | 1999-12-03 |
AU744651B2 (en) | 2002-02-28 |
AU4144599A (en) | 1999-12-20 |
IT1305267B1 (it) | 2001-04-19 |
JP2002516769A (ja) | 2002-06-11 |
TR200003546T2 (tr) | 2001-04-20 |
RU2201867C2 (ru) | 2003-04-10 |
DE69918692T2 (de) | 2005-01-13 |
EP1084020B1 (en) | 2004-07-14 |
WO1999062692A1 (en) | 1999-12-09 |
CN1302251A (zh) | 2001-07-04 |
US6390802B1 (en) | 2002-05-21 |
EP1084020A1 (en) | 2001-03-21 |
ATE270951T1 (de) | 2004-07-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4666C (zh) | 生产热塑性材料挤压成形模模体的装置的改进 | |
CN101844396B (zh) | 电驱动吹塑机 | |
CN1102492C (zh) | 模制一组装物品的工序和机器 | |
CN101823328B (zh) | 用于生产塑料容器的设备 | |
US20060275525A1 (en) | Moulding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ntainers in thermoplastic material | |
CN1906005A (zh) | 用于制造热塑性容器的模制装置 | |
JPH10323873A (ja) | 射出成形機 | |
CN1116980C (zh) | 在高效吹气模制设备的模具中送入喷射模制的预成形料 | |
CN101065235A (zh) | 吹塑机 | |
CN1009632B (zh) | 吹塑机半模具的锁紧装置 | |
CN109093956A (zh) | 一种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86478A (zh) | 注射拉伸吹制成型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001151B (zh) | 一种多工位注塑成型产品生产方法及其注塑模具 | |
CN1129492C (zh) | 控制串式造型装置压实板的运动的方法及串式造型装置 | |
CN109955462B (zh) | 吹瓶机 | |
CN216267221U (zh) | 一种旋转式双色注塑机 | |
CN1651221A (zh) | 用于吹制成型容器的装置 | |
CN1028081C (zh) | 型坯的传送装置 | |
CN1726122A (zh) | 拉伸吹塑成型机的拉伸杆延伸装置和底部模具提升装置 | |
CN108859035A (zh) | 一种注塑模具用数控开模车 | |
CN214646069U (zh) | 一种镜片热成型机用石墨模具夹持装置 | |
CN1717309A (zh) | 注塑装置及打开和闭合注塑装置中可分开的型模的方法 | |
CN1056649A (zh) | 吹塑模 | |
CN1267264C (zh) | 模内贴标塑料制品中空成型模具 | |
CN221497384U (zh) | 一种塑胶制品烫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