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4897A - 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4897A
CN114464897A CN202210127761.8A CN202210127761A CN114464897A CN 114464897 A CN114464897 A CN 114464897A CN 202210127761 A CN202210127761 A CN 202210127761A CN 114464897 A CN114464897 A CN 114464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carbonate
temperature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77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64897B (zh
Inventor
罗垂意
卜芳
祝媛
刘金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277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48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4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4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64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4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所述方法包括:将负极浆料涂布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后,依次进行一次热压和二次热压得到负极极片,将正极极片、隔膜和所述负极极片组装形成电芯,随后注入电解液得到锂离子电池;所述二次热压的温度高于所述一次热压的温度,所述电解液包括线状碳酸酯、环状碳酸酯和成膜添加剂。本发明优化了负极极片的制备工艺和电解液体系,并通过二者的协同作用,在保证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浮充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宽温适应性以及使用寿命;并且还兼顾了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紧急呼叫系统的主动和备用电源等新兴领域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更高,锂离子电池不仅需要具有高功率和长寿命,还需要具有宽温(-40~+85℃)适应性和安全可靠性等。然而,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一般为-30~+60℃,并且在高于60℃的条件下长期使用会导致容量衰减较快,远达不到对宽温适应性的要求。
CN102544591A公开了一种改善锂离子电池高温存储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卷绕成电芯,并将电芯装入包装袋内,注入电解液,化成,整形,容量,得到锂离子电池,所述电解液含有氟代碳酸乙烯酯和有机二腈类物质;将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满充后,置于55℃~80℃的温度下进行预热处理。该方法通过对锂离子电池进行预热处理,在不影响电芯循环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
CN103825049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耐高温电解液,包括电解质锂盐、有机溶剂、耐高温添加剂、成膜添加剂和循环稳定添加剂,电解质锂盐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0.5~2mol/L;有机溶剂的组成及其体积份比为:高介电常数的有机基础溶剂5~30、高沸点有机溶剂40~65、低粘度有机溶剂5~55;耐高温添加剂为四氟硼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双丙二酸硼酸锂、双草酸硼酸锂或丙二酸草酸硼酸锂中的至少一种,其质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1~8%;成膜添加剂的质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2~4%;循环稳定添加剂的质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5%~5%。该方案通过优化电解液,有效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耐高温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
CN101834315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高温电解液,所述高温电解液由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所述添加剂为铵盐,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锂盐11%~15%、有机溶剂82%~88%、铵盐0.5%~4%,混合均匀;所述铵盐为氟化铵、氯化铵、碳酸铵、四氟硼酸铵、六氟磷酸铵或高氯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该方案通过采用胺盐类添加剂阻碍金属离子在负极石墨表面沉积,减小电解液在负极上的还原分解,从而提高电池的高温使用寿命,但铵盐本身会分解,不能有效阻止电解液分解反应的发生。
上述文献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改进,来提高锂离子电池在高温下的性能,但是均未达到锂离子电池在85℃高温下长期使用的要求,同时,上述文献仅关注于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和高温循环性能,并未关注锂离子电池在高温下的浮充性能。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性能的方法,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对宽温的适应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通过优化负极极片的制备工艺和电解液成分,在保证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浮充性能,进一步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宽温适应性;并且还兼顾了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负极浆料涂布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后,依次进行一次热压和二次热压得到负极极片,将正极极片、隔膜和所述负极极片组装形成电芯,随后注入电解液得到锂离子电池。
所述二次热压的温度高于所述一次热压的温度,所述电解液包括线状碳酸酯、环状碳酸酯和成膜添加剂。
本发明采用分步热压工艺制备负极极片,首先采用较低的温度进行一次热压,目的是对负极极片进行预压,使负极极片的涂层变形抗力从室温较高的状态下逐渐减小,改善可塑性,初步获得均匀致密的负极表面;随后采用较高温度进行二次热压,使负极极片涂层变形抗力进一步减小,可塑性继续提升,负极极片体积密度进一步提升,获得表面厚度均匀,平整致密,比表面小、反弹系数小以及内阻小的负极极片,从而显著降低了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有效抑制了高温副反应的发生,提升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浮充性能。此外,本发明采用在高温下相对稳定的电解液溶剂和成膜添加剂,减少在高温条件下与负极的副反应。因此,通过负极热压工艺和电解液高温优化相结合,进一步减小了高温副反应速率,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浮充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优化了负极极片的制备工艺和电解液体系,并通过二者的协同作用,在保证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在-40℃下可达到10C放电)的同时,有效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浮充性能,在85℃的高温下,锂离子电池浮充1000h后容量保持率仍高于80%,并且直流内阻(DCR)的变化率小于400%,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宽温适应性(-40~85℃)以及使用寿命;并且还兼顾了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次热压的温度为40~60℃,例如可以是40℃、42℃、44℃、46℃、48℃、50℃、52℃、54℃、56℃、58℃或60℃,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发明限定了一次热压的温度为40~60℃,当温度小于40℃时,会导致负极极片预压效果不理想,这是由于温度偏低,负极极片涂层的塑形变形能力未明显改善;当温度高于60℃时,会导致负极极片在短时间内塑形变形能力过高,涂层压实密度提升,涂层厚度小于工艺范围,但不利于二次热压,这是由于在该温度条件下一次热压后涂层的孔隙明显减少,在二次热压时涂层材料颗粒间的位移空间不够,不利于残余应力释放。
优选地,所述二次热压的温度为90~200℃,例如可以是90℃、100℃、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或200℃,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发明限定了二次热压的温度为90~200℃,当温度低于90℃时,不能达到二次热压的效果,一次热压后的极片孔隙较少,二次热压时极片涂层的塑形变形能力未明显改善;当温度高于200℃时,会导致涂层中的活性物质和粘结剂等成分被破坏。
本发明中一次热压的时间大于二次热压的时间,这是由于二次热压的温度较高,时间过长会破坏浆料涂层中的活性物质和粘结剂等成分。一次热压的时间可以是0~5s,且不为0;二次热压的时间可以是0~3s,且不为0。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浆料的制备过程包括:
将粘结剂与溶剂混合,随后依次加入导电剂和负极活性物质得到所述负极浆料。
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无定型碳和/或石墨。
优选地,所述负极浆料通过挤压喷涂法涂布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负极浆料涂布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后进行烘烤,得到预处理负极极片,随后依次对所述预处理负极极片进行一次热压和二次热压。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状碳酸酯与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比为1.4~1.9,例如可以是1.4、1.45、1.5、1.55、1.6、1.65、1.7、1.75、1.8、1.85或1.9,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发明限定了线状碳酸酯与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比为1.4~1.9,当质量比低于1.4时,会导致低温放电性能下降,这是由于采用的环状碳酸酯的粘度较高,不利于低温条件下锂离子迁移;当质量比高于1.9时,会导致高温性能下降,这是由于采用的线状碳酸酯的沸点较低,不利于高温性能发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以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线状碳酸酯的质量分数为50~55wt%,例如可以是50wt%、50.5wt%、51wt%、51.5wt%、52wt%、52.5wt%、53wt%、53.5wt%、54wt%、54.5wt%或55wt%,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发明限定了线状碳酸酯的质量分数为50~55wt%,当质量分数低于50wt%时,会导致低温性能下降,这是由于采用的环状碳酸酯的粘度较高;当质量分数高于55w%时,会导致高温性能下降,这是由于采用的线状碳酸酯的沸点较低,不利于高温性能发挥。
优选地,以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环状碳酸酯的质量分数为30~35wt%,例如可以是30wt%、30.5wt%、31wt%、31.5wt%、32wt%、32.5wt%、33wt%、33.5wt%、34wt%、34.5wt%或35wt%,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以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成膜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0.3~0.6wt%,例如可以是0.3wt%、0.35wt%、0.4wt%、0.45wt%、0.5wt%、0.55wt%或0.6wt%,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状碳酸酯包括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或碳酸二乙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线状碳酸酯为碳酸甲乙酯。
优选地,所述环状碳酸酯包括碳酸乙烯酯和/或碳酸丙烯酯。
优选地,所述环状碳酸酯为碳酸乙烯酯。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成膜添加剂包括亚硫酸丙烯酯、亚硫酸乙烯酯、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二甲基亚硫酸酯或二乙基亚硫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成膜添加剂为碳酸亚乙烯酯。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解液还包括锂盐。
优选地,以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锂盐的质量分数为11~14.5wt%,例如可以是11wt%、11.5wt%、12wt%、12.5wt%、13wt%、13.5wt%、14wt%或14.5wt%,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锂盐包括六氟磷酸锂。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采用优化后的负极极片制备工艺以及电解液制备锂离子电池,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高温浮充性能和低温耐久性,有效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宽温适应性和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极片的活性物质包括磷酸铁锂或三元材料。
本发明中采用高温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或三元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优化了负极极片的制备工艺和电解液体系,并通过二者的协同作用,在保证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浮充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宽温适应性以及使用寿命;并且还兼顾了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负极极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倍数为1000倍。
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1中提供的负极极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倍数为1000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浆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活性物质石墨、粘结剂5130和导电剂SP三种粉料按92:4:4的质量比称取,先将粘结剂5130与90%质量溶剂NMP(溶剂质量与粉料总质量比为1:1)搅拌制胶,随后在胶液中依次加入导电剂SP和活性物质石墨,最后加入剩余的10%溶剂NMP,继续搅拌分散,获得负极浆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活性物质磷酸铁锂、粘结剂HSV900、导电剂SP和导电活性碳按照质量比88:3.5:3.5:5称量,先取粘结剂900与80%质量溶剂NMP(溶剂质量与粉料总质量比为45:55)搅拌制胶,随后在胶液中依次加入导电剂SP和导电活性炭,最后加入活性物和剩余20%溶剂NMP,继续搅拌分散,获得制胶浆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组装方法,所述组装方法包括:(将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置于卷绕设备中,卷绕获得柱式电芯,随后入壳、烘烤后进行注液、盖帽、封口、静置、化成、分容,最后获得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1
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负极浆料涂布于铜箔的表面后进行烘烤得到预处理负极极片,随后将预处理负极极片在50℃的温度下进行一次热压,然后在150℃的温度下进行二次热压得到负极极片,如图1所示;
(2)以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将质量分数为53.5wt%的碳酸甲乙酯、质量分数为33wt%的碳酸乙烯酯、质量分数为13wt%的六氟磷酸锂和质量分数为0.5wt%的碳酸亚乙烯酯混合得到电解液,其中碳酸甲乙酯与碳酸乙烯酯的质量比为1.6;
(3)将正极极片、隔膜和步骤(1)中得到负极极片组装形成电芯,随后注入步骤(2)中得到的电解液,得到高温浮充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负极浆料涂布于铜箔的表面后进行烘烤得到预处理负极极片,随后将预处理负极极片在40℃的温度下进行一次热压,然后在90℃的温度下进行二次热压得到负极极片;
(2)以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将质量分数为50wt%的碳酸二甲酯、质量分数为35wt%的碳酸丙烯酯、质量分数为14.5wt%的六氟磷酸锂和质量分数为0.6wt%的亚硫酸丙烯酯混合得到电解液,其中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丙烯酯的质量比为1.4;
(3)将正极极片、隔膜和步骤(1)中得到负极极片组装形成电芯,随后注入步骤(2)中得到的电解液,得到高温浮充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负极浆料涂布于铜箔的表面后进行烘烤得到预处理负极极片,随后将预处理负极极片在60℃的温度下进行一次热压,然后在200℃的温度下进行二次热压得到负极极片;
(2)以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将总质量分数为55wt%的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质量分数为30wt%的碳酸乙烯酯、质量分数为14.5wt%的六氟磷酸锂和质量分数为0.6wt%的亚硫酸乙烯酯混合得到电解液,其中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的总质量与碳酸乙烯酯的质量之比为1.9;
(3)将正极极片、隔膜和步骤(1)中得到负极极片组装形成电芯,随后注入步骤(2)中得到的电解液,得到高温浮充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4
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负极浆料涂布于铜箔的表面后进行烘烤得到预处理负极极片,随后将预处理负极极片在55℃的温度下进行一次热压,然后在180℃的温度下进行二次热压得到负极极片;
(2)以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将质量分数为54wt%的碳酸甲乙酯和、总质量分数为34.5wt%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质量分数为11wt%的六氟磷酸锂和总质量分数为0.6wt%的亚硫酸乙烯酯和碳酸亚乙烯酯,混合得到电解液,其中碳酸甲乙酯的质量与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的总质量之比为1.6;
(3)将正极极片、隔膜和步骤(1)中得到负极极片组装形成电芯,随后注入步骤(2)中得到的电解液,得到高温浮充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5
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负极浆料涂布于铜箔的表面后进行烘烤得到预处理负极极片,随后将预处理负极极片在45℃的温度下进行一次热压,然后在100℃的温度下进行二次热压得到负极极片;
(2)以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将质量分数为52wt%的碳酸甲乙酯和、质量分数为35wt%的碳酸乙烯酯、质量分数为12.7wt%的六氟磷酸锂和质量分数为0.3wt%的碳酸亚乙烯酯混合得到电解液,其中碳酸甲乙酯与碳酸乙烯酯的质量之比为1.5;
(3)将正极极片、隔膜和步骤(1)中得到负极极片组装形成电芯,随后注入步骤(2)中得到的电解液,得到高温浮充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一次热压的温度为80℃,其余工艺参数和操作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二次热压的温度为50℃,其余工艺参数和操作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二次热压的温度为220℃,其余工艺参数和操作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2)中碳酸甲乙酯的质量分数为45wt%,将碳酸甲乙酯减少的量按比例分配到其他组分中;其中,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乙烯酯的质量比为1.15,其余工艺参数和操作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2)中碳酸甲乙酯的质量分数为60wt%,其他组分按比例减少的总质量与碳酸甲乙酯增加的量相同;其中,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乙烯酯的质量比为2.1,其余工艺参数和操作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将预处理负极极片在室温下进行冷压得到负极极片,如图2所示,其余工艺参数和操作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2)中采用醋酸乙酯代替碳酸乙烯酯,其余工艺参数和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2)中电解液的配制过程为:以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将质量分数为53.5wt%的醋酸乙酯、质量分数为33wt%的甲酯、质量分数为0.5wt%的硫酸乙烯酯和总质量分数为13wt%的六氟磷酸锂和双乙二酸硼酸锂,混合得到电解液;其余工艺参数和操作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3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501222410000121
Figure BDA0003501222410000131
由表1的数据可得:
(1)实施例1-5中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高温浮充性能和低温放电性能,由此说明,本发明通过负极极片的二次热压工艺和优化电解液体系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在保证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同时,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浮充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宽温适应性以及使用寿命;并且兼顾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2)实施例6-8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均无法有效兼顾高温浮充性能和低温放电性能,实施例6中一次热压的温度过高,导致极片涂层压实密度过高,涂层的孔隙减少,不利于二次热压时涂层内残余应力释放,虽然高温浮充性能较好,但是低温放电性能较差。实施例7中二次热压的温度过低,二次热压时极片涂层的塑形变形能力未明显改善,二次热压后的极片与电解液反应面积未明显减少,达不到二次热压的效果,导致高温浮充性能较差。实施例8中二次热压的温度过高,涂层的压实密度过高,虽然可以保证高温浮充性能,但是低温放电性能较差。
(3)实施例9和10中的锂离子电池也均无法有效兼顾高温浮充性能和低温放电性能,这是由于实施例9的电解液中碳酸甲乙酯的质量分数过低,实施例10的电解液中碳酸甲乙酯的质量分数过高。当质量分数过低时,由于碳酸甲乙酯的粘度较高导致低温性能下降;当质量分数过高时,由于碳酸甲乙酯的沸点较低,不利于高温性能发挥导致高温性能下降。
(4)对比例1-3中的锂离子电池也均无法有效兼顾高温浮充性能和低温放电性能,宽温适应性远低于实施例1,这是由于对比例1在制备极片的过程中采用冷压工艺代替二次热压工艺,对比例2中采用醋酸乙酯代替碳酸乙烯酯,对比例3中采用醋酸乙酯/甲酯电解液体系代替本申请提供的电解液体系。由此说明,本申请在负极极片的二次热压工艺和优化电解液体系之间的协同作用下,能够更好地在保证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浮充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宽温适应性以及使用寿命;并且还兼顾了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负极浆料涂布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后,依次进行一次热压和二次热压得到负极极片,将正极极片、隔膜和所述负极极片组装形成电芯,随后注入电解液得到锂离子电池;
所述二次热压的温度高于所述一次热压的温度,所述电解液包括线状碳酸酯、环状碳酸酯和成膜添加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热压的温度为40~60℃;
优选地,所述二次热压的温度为90~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浆料的制备过程包括:
将粘结剂与溶剂混合,随后依次加入导电剂和负极活性物质得到所述负极浆料;
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无定型碳和/或石墨;
优选地,所述负极浆料通过挤压喷涂法涂布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负极浆料涂布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后进行烘烤,得到预处理负极极片,随后依次对所述预处理负极极片进行一次热压和二次热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碳酸酯与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比为1.4~1.9。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线状碳酸酯的质量分数为50~55wt%;
优选地,以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环状碳酸酯的质量分数为30~35wt%;
优选地,以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成膜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0.3~0.6wt%。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碳酸酯包括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或碳酸二乙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线状碳酸酯为碳酸甲乙酯;
优选地,所述环状碳酸酯包括碳酸乙烯酯和/或碳酸丙烯酯;
优选地,所述环状碳酸酯为碳酸乙烯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添加剂包括亚硫酸丙烯酯、亚硫酸乙烯酯、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二甲基亚硫酸酯或二乙基亚硫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成膜添加剂为碳酸亚乙烯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还包括锂盐;
优选地,以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锂盐的质量分数为11~14.5wt%;
优选地,所述锂盐包括六氟磷酸锂。
9.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极片的活性物质包括磷酸铁锂或三元材料。
CN202210127761.8A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14464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7761.8A CN114464897B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7761.8A CN114464897B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4897A true CN114464897A (zh) 2022-05-10
CN114464897B CN114464897B (zh) 2023-06-30

Family

ID=81413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7761.8A Active CN114464897B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489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2887A (zh) * 2022-07-16 2022-10-11 深圳市誉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分段热压机
CN115172857A (zh) * 2022-07-16 2022-10-11 深圳市誉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分段热压法
CN117199342A (zh) * 2023-11-07 2023-12-08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2996A (ja) * 2000-02-08 2001-08-17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US20050271798A1 (en) * 2004-04-02 2005-12-08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de formation by lamination of particles onto a current collector
JP2007265890A (ja) * 2006-03-29 2007-10-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電極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2324496A (zh) * 2011-09-19 2012-01-18 江苏乐能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压片方法
CN104009207A (zh) * 2014-06-16 2014-08-27 浙江金开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两次辊压的锂电池极片轧机
JP2015041470A (ja) * 2013-08-21 2015-03-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極製造方法、電極製造装置、電極、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CN106804115A (zh) * 2014-09-12 2017-06-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的方法
CN108023083A (zh) * 2017-12-04 2018-05-1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电池高温储存性能和过充安全性能的方法
CN108155379A (zh) * 2017-12-25 2018-06-12 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低温环境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09865A (zh) * 2018-12-13 2019-03-22 无锡凯帕德瑞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机
CN110289393A (zh) * 2019-07-26 2019-09-27 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24067A (zh) * 2019-11-18 2020-06-02 淮北市锂动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高温与倍率性能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123542A (ja) * 2019-01-31 2020-08-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負極の製造方法
CN113036081A (zh) * 2021-03-05 2021-06-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2996A (ja) * 2000-02-08 2001-08-17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US20050271798A1 (en) * 2004-04-02 2005-12-08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de formation by lamination of particles onto a current collector
JP2007265890A (ja) * 2006-03-29 2007-10-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電極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2324496A (zh) * 2011-09-19 2012-01-18 江苏乐能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压片方法
JP2015041470A (ja) * 2013-08-21 2015-03-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極製造方法、電極製造装置、電極、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CN104009207A (zh) * 2014-06-16 2014-08-27 浙江金开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两次辊压的锂电池极片轧机
CN106804115A (zh) * 2014-09-12 2017-06-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的方法
CN108023083A (zh) * 2017-12-04 2018-05-1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电池高温储存性能和过充安全性能的方法
CN108155379A (zh) * 2017-12-25 2018-06-12 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低温环境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09865A (zh) * 2018-12-13 2019-03-22 无锡凯帕德瑞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机
JP2020123542A (ja) * 2019-01-31 2020-08-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負極の製造方法
CN110289393A (zh) * 2019-07-26 2019-09-27 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24067A (zh) * 2019-11-18 2020-06-02 淮北市锂动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高温与倍率性能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36081A (zh) * 2021-03-05 2021-06-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2887A (zh) * 2022-07-16 2022-10-11 深圳市誉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分段热压机
CN115172857A (zh) * 2022-07-16 2022-10-11 深圳市誉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分段热压法
CN117199342A (zh) * 2023-11-07 2023-12-08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4897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64897B (zh) 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4156543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钠离子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12133961B (zh) 一种凝胶电解质前驱体及其应用
CN112467203A (zh) 耐高电压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三元高电压锂离子电池
CN114447333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
CN114373982A (zh) 一种基于液态醚类有机电解液的少负极二次钠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99990A (zh) 一种在金属锂负极表面预制sei膜的方法
CN113830747B (zh) 一种低温启动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0265A (zh) 一种碳纳米管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05949A (zh) 一种疏水层保护的锌电池负极和制备方法及电池
CN110690500A (zh) 一种高电压窗口的聚合物电解质
CN114551982B (zh) 一种双盐peo基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2705B (zh)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JP4161437B2 (ja) リチウム電池
CN112768768B (zh) 一种含有碘化铵添加剂的电池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0811A (zh) 一种高电压电解液及含有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1430799B (zh) 一种用于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高压电解液
CN100372162C (zh) 锂电池组
CN112467131A (zh) 一种镁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554895A (zh) 一种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7543075B (zh) 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20200033704A (ko) 수계 전해질을 포함하는 아연 이온 이차전지
CN114874439B (zh) 一种三维导电网络聚吡咯材料、硫正极材料和锂硫电池
CN113140809B (zh) 一种基于二维材料MoS2下的高性能可充电溴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51785A (zh) 一种FeNi合金复合CNTs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