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0314A - 硫改性聚丙烯腈 - Google Patents

硫改性聚丙烯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0314A
CN114450314A CN202080068102.0A CN202080068102A CN114450314A CN 114450314 A CN114450314 A CN 114450314A CN 202080068102 A CN202080068102 A CN 202080068102A CN 114450314 A CN114450314 A CN 114450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lfur
modified polyacrylonitrile
electrode
polyacrylonitrile
secondary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81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0314B (zh
Inventor
竹之内宏美
搅上健二
野原雄太
青山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d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eka Corp filed Critical Ad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50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0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0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0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42Nitriles
    • C08F20/44Acrylonitri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34Introducing sulfur atoms or sulfur-containing grou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7Electrodes based on electro-active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01M4/602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01M4/602Polymers
    • H01M4/604Polymers containing aliphatic main chain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nitri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硫改性聚丙烯腈,其中,硫含量为30质量%~50质量%,将硫含量(质量%)设为x,将X射线CT中的平均CT值设为y,此时,满足式:4500<140×x-y<5200。

Description

硫改性聚丙烯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选用作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活性物质的硫改性聚丙烯腈、使用了该硫改性聚丙烯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进而,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选作为电极活性物质优异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的方法及检查硫改性聚丙烯腈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的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小型、轻量,并且能量密度高,高容量且能够反复充放电,因此,可以广泛用作便携用个人计算机、手提式摄像机、信息终端等便携电子设备的电源。此外,从环境问题的观点考虑,进行了使用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动汽车、将电力用于动力的一部分的混合动力车的实用化。
作为具有大的充放电容量、伴随反复充放电的充放电容量的降低(以下,有时称为循环特性)少的电极活性物质,已知通过将聚丙烯腈与硫的混合物在非氧化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而得到的硫改性聚丙烯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就有机硫系电极活性物质而言,主要对正极的电极活性物质进行了研究,但也对负极的电极活性物质进行了研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另一方面,向试样照射X射线而得到的X射线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能够在不破坏的前提下确认试样的内部结构、缺陷形状等,因此,以医疗领域为中心广泛使用。在电池的领域中,X射线CT例如用于观察电极的电极活性物质合剂层的剥离、脱落以及集电体的皱纹等变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44437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0221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09632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770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二次电池领域中,将能进行基于大电流的充放电的能力称为速率特性。在用于汽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在起步、加速时需要进行大电流放电,要求速率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就硫改性聚丙烯腈而言,若反复进行大电流的放电,则有时充放电容量降低,速率特性的提高成为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将测定X射线CT而得到的CT值在特定的数值范围内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用作电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能得到速率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是硫含量为30质量%~50质量%的硫改性聚丙烯腈,其中,将硫含量(质量%)设为x,将X射线CT中的平均CT值设为y,此时,满足下式(1)。
4500<140×x-y<5200……(1)。
发明效果
通过将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设为电极活性物质,能提供速率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此外,通过本发明的对硫含量和X射线CT进行测定的简便的方法,能判别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活性物质优异的硫改性聚丙烯腈。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硫改性聚丙烯腈是指,将聚丙烯腈与单质硫在非氧化性气氛中进行加热处理而得到的化合物。聚丙烯腈可以是丙烯腈的均聚物。此外,也可以是丙烯腈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在聚丙烯腈为共聚物的情况下,当丙烯腈的含量变低时,电池性能变低,因此共聚物中的丙烯腈的含量优选为至少90质量%以上。作为其他单体,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乙酸乙烯酯、N-乙烯基甲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腈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还可以使用市售的聚丙烯腈。
就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而言,硫含量为30质量%~50质量%,其特征在于,将硫含量(质量%)设为x,将X射线CT中的平均CT值设为y,此时,满足下式(1)。
4500<140×x-y<5200……(1)。
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硫含量为30质量%~50质量%。在硫含量低于30质量%的情况下,有时得不到大的充放电容量,在硫含量大于50质量%的情况下,有时得不到优异的循环特性。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硫含量优选为35质量%~45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使用了能够分析硫和氧的CHN分析装置的分析结果来计算有机硫系电极活性物质的硫含量。
在本发明中,CT值是指,将被测定物质的X射线吸收系数以相对于基准物质的相对值的形式来表示的值,是下述情况下的相对值:使用水和空气作为基准物质,将水的X射线吸收系数设为0,将空气的X射线吸收系数设为-1000。此外,平均CT值是指,被测定物质的CT值的平均。
将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具有优异的速率特性。速率特性是以高电流放电的情况下的放电容量与以低电流放电的情况下的放电容量之比,速率特性越高,表示即使以大电流使电池放电也越能够使用。例如,为了在汽车的起步时迅速地加速,需要暂时性大电流,因此,重要的是对电池提高速率特性。硫改性聚丙烯腈在不满足式(1)的情况下,得不到优异的速率特性。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优选进一步满足下式(2),进一步优选满足下式(3)。
4600<140×x-y<5150……(2)。
4700<140×x-y<5100……(3)。
为了对电极活性物质的速率特性进行评价,制作包含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组装具有该电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实际上需要反复充放电,需要许多的步骤和时间,根据本发明对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硫含量和CT值进行测定,根据是否满足式(1),能在短时间内简便地预计速率特性,本发明对于硫改性聚丙烯腈的制造中的工序管理、出厂分选等是有用的。
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粒径优选为0.1μm~50μm。粒径是体积基准的直径,通过激光衍射光散射法,测定二次粒子的直径。在本发明中,平均粒径是指,通过激光衍射光散射法测定出的50%粒径(D50)。为了使硫改性聚丙烯腈的平均粒径小于0.1μm,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无法期望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在硫改性聚丙烯腈的平均粒径大于50μm的情况下,有时变得容易发生电极合剂层的剥离等。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的平均粒径更优选为0.5μm~30μm,进一步优选为1μm~20μm。
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可以通过具有对聚丙烯腈和单质硫进行加热处理的加热处理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得到。就聚丙烯腈与单质硫的配合比例而言,相对于聚丙烯腈100质量份,单质硫优选100质量份~15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150质量份~1000质量份。从使硫改性均匀地进行的观点考虑,聚丙烯腈和单质硫优选为粉体。在聚丙烯腈和单质硫的粒径过小的情况下,微粒径化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聚丙烯腈和单质硫的粒径过大的情况下,硫改性变得不充分,因此优选的是,聚丙烯腈和单质硫的粒径以平均粒径计为1μm~1000μm。
聚丙烯腈和单质硫可以直接进行加热处理,但从使硫改性均匀地进行的观点考虑,也可以在加热处理工序之前具有将聚丙烯腈与单质硫预混合的混合工序。
加热处理工序中的加热处理的温度优选为250℃~550℃,进一步优选为350℃~450℃。在加热处理工序中,为了使硫改性均匀地进行,优选的是,将聚丙烯腈与单质硫、或将硫改性聚丙烯腈的中间体与硫一边混合一边加热。
加热处理非氧化性气氛进行。非氧化性气氛是指,气相的氧浓度为5体积%以下、优选为2体积%以下、进一步优选实质上不含氧的气氛,例如可以设为氮、氦、氩等惰性气体气氛、硫气体气氛。
由加热处理产生的硫化氢优选排出至加热容器外。为了排出硫化氢,可以向加热容器内导入惰性气体,将硫化氢与惰性气体一起排出。在硫的蒸气与硫化氢一起流出的情况下,聚丙烯腈与单质硫的反应比会变化,因此优选的是,使流出的硫回流到加热容器中,或追加流出的分量的硫。
就硫改性聚丙烯腈而言,有时即使硫的含量相同,CT值也不同。认为这是由硫改性聚丙烯腈的内部结构的差异引起的,与硫改性的均匀性有关系。聚丙烯腈与单质硫的加热处理时的混合越良好的情况下,越能得到满足式(1)的良好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特别优选使用旋转式加热容器进行加热处理。就得到良好的硫改性聚丙烯腈而言,在加热处理时,相比不混合的情况,混合的情况下能得到良好的硫改性聚丙烯腈。此外,在混合的情况中,相比使用了螺旋叶片、螺带叶片等搅拌叶片的搅拌混合的情况,使用了旋转式加热容器的情况下能得到良好的硫改性聚丙烯腈。推测其原因在于,硫改性聚丙烯腈的原料或中间体是粉体,在搅拌混合中混合不充分,但在旋转式加热容器中,由于使容器以特定的角度倾斜,因此粉体因容器的旋转而倾斜,因粉体的自重向倾斜方向移动而被混合,由此混合得以充分地进行。
通过加热处理得到的硫改性聚丙烯腈有时包含游离硫(单质硫)而给电池性能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加热处理工序之后,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的制造方法优选具有去除游离硫的脱硫工序。脱硫的方法可列举出加热法、溶剂清洗法等。
脱硫工序后,硫改性聚丙烯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粉碎。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粉碎可以使用公知的粉碎机,作为公知的粉碎机,例如可列举出:砂磨机、搅拌球磨机、珠磨机等介质搅拌磨机;旋转磨机、振动磨机、行星式磨机等以球、棒作为介质的容器驱动型磨机;喷射式磨机、辊式磨机、锤磨机、针磨机、旋风式磨机等。
作为电极活性物质,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的充放电容量大,具有优异的循环特性,可以优选用作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的电极活性物质。具体而言,将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施加于集电体,形成具有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电极合剂层。通过将在溶剂中添加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粘结剂以及导电助剂而制备出的浆料涂布于集电体上并干燥来形成电极合剂层。
粘结剂可以使用作为电极的粘结剂而公知的物质,例如,可列举出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丙烯腈、聚氨酯、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乙烯-丙烯-二烯橡胶、氟橡胶、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橡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基醚、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纤维素纳米纤维、聚氧乙烯、淀粉、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氯乙烯、聚丙烯酸等。
作为粘结剂,由于环境负荷低、粘结力优异,因此优选水系粘合剂,进一步优选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粘合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相对于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100质量份,浆料中的粘合剂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3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20质量份。
作为导电助剂,可以使用作为电极的导电助剂而公知的物质,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炭黑、科琴黑、乙炔黑、槽法炭黑、炉黑、灯黑、热裂解炭黑、碳纳米管、气相法碳纤维(Vapor Grown Carbon Fiber:VGCF)、剥片化石墨、膨胀化石墨、石墨烯、富勒烯、针状焦炭等碳材料;铝粉、镍粉、钛粉等金属粉末;氧化锌、氧化钛等导电性金属氧化物;La2S3、Sm2S3、Ce2S3、TiS2等硫化物。就导电助剂的粒径而言,平均粒径优选为0.0001μm~100μm,更优选为0.01μm~50μm。相对于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100质量份,浆料中的导电助剂的含量通常为0.1质量份~50质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30质量份,更优选为2质量份~20质量份。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用于制备浆料的溶剂,例如可列举出: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乙腈、丙腈、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二噁烷、1,3-二氧戊环、硝基甲烷、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甲基乙基酮、环己酮、乙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二乙基三胺、N,N-二甲基氨基丙胺、聚氧乙烯、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环丁砜、γ-丁内酯、水、酒精等。溶剂的使用量可以根据浆料的涂布方法来调整,例如,在刮刀法的情况下,相对于硫改性聚丙烯腈、粘合剂以及导电助剂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优选为20质量份~3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份~200质量份。
除此以外,浆料有时含有其他成分。作为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出粘度调整剂、加强材料、抗氧化剂等。
作为制备浆料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通常的球磨机、砂磨机、珠磨机、颜料分散机、擂溃机、超声波分散机、均化器、自转/公转混合机、行星混合机(planetarymixer)、费尔混合器(Filmix)、高速分散装置(JET-PASTER)等。
作为集电体,可以使用钛、钛合金、铝、铝合金、铜、镍、不锈钢、镀镍钢等导电材料。这些导电材料中,有时用碳涂布其表面。作为集电体的形状,可列举出箔状、板状、网孔状等。这些当中,从导电性、价格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铝,形状优选为箔状。在箔状的情况下的箔的厚度通常为1μm~100μm。
将浆料涂布于集电体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模涂法、逗号涂布法、帘涂法、喷涂法、凹版涂布法、柔版涂布法、刀涂法、刮刀法、逆转辊涂法、刷涂法、浸渍法等各手法。根据浆料的粘性等物性和干燥性,从能够得到良好的涂布层的表面状态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模涂法、刮刀法、刀涂法。涂布可以施加于集电体的单面,也可以施加于集电体的两面,在涂布于集电体的两面的情况下,可以依次涂布每个单面,也可以同时涂布于两面。此外,可以连续地涂布或间歇地涂布于集电体的表面,可以条纹状地涂布。涂布层的厚度、长度、宽度可以根据电池的大小适当决定。
作为对涂布于集电体上的浆料进行干燥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静置在利用温风、热风、低湿风的干燥、真空干燥、加热炉中等;照射远红外线、红外线、电子束等;等各种手法。通过该干燥,溶剂等挥发成分从浆料的涂膜挥发,在集电体上形成电极合剂层。之后,可以根据需要对电极进行压制处理。
本发明的电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用于具备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系的蓄电装置。作为蓄电装置,例如,可列举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非水电解质可以是液体电解质、凝胶电解质、固体电解质等中的任一种。本发明的电极可以优选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可以更优选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的电极可以用作蓄电装置的正极,也可以用作蓄电装置的负极。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通常由正极、负极、非水电解质、隔膜构成。在将本发明的电极用作正极的情况下,使用具有公知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电极作为负极即可,在用作负极的情况下,使用具有公知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电极作为正极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将本发明的电极用作正极的情况下将负极称为对置电极,将本发明的电极用作负极的情况下将正极称为对置电极。
将以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用作正极,对置电极为负极,作为该情况所使用的公知的负极活性物质,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例如,除了天然石墨、人造石墨、难石墨化碳、易石墨化碳、锂、锂合金、硅、硅合金、氧化硅、锡、锡合金、氧化锡、磷、锗、铟、氧化铜、硫化锑、氧化钛、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铅、氧化钌、氧化钨、氧化锌以外,可列举出LiVO2、Li2VO4、Li4Ti5O12等复合氧化物。这些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在钠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使用前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的负极活性物质中不含锂原子的负极活性物质、以及将锂原子用钠原子置换而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负极活性物质为锂或锂合金、以及在负极活性物质为钠或钠合金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集电体而将其本身作为电极。
将以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用作负极,对置电极为正极,作为该情况所使用的公知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列举出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含锂的过渡金属磷酸化合物、含锂的硅酸盐化合物等。作为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过渡金属,优选钒、钛、铬、锰、铁、钴、镍、铜等。作为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LiCoO2等锂钴复合氧化物;LiNiO2等锂镍复合氧化物;LiMnO2、LiMn2O4、Li2MnO3等锂锰复合氧化物;将成为这些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主体的过渡金属原子的一部分用铝、钛、钒、铬、锰、铁、钴、锂、镍、铜、锌、镁、镓、锆等其他金属置换而成的物质等。作为置换而成的物质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出:Li1.1Mn1.8Mg0.1O4、Li1.1Mn1.85Al0.05O4、LiNi0.5Co0.2Mn0.3O2、LiNi0.8Co0.1Mn0.1O2、LiNi0.5Mn0.5O2、LiNi0.80Co0.17Al0.03O2、LiNi0.80Co0.15Al0.05O2、LiNi1/3Co1/ 3Mn1/3O2、LiNi0.6Co0.2Mn0.2O2、LiMn1.8Al0.2O4、LiMn1.5Ni0.5O4、Li2MnO3-LiMO2(M=Co、Ni、Mn)等。作为所述含锂的过渡金属磷酸化合物的过渡金属,优选钒、钛、锰、铁、钴、镍等,作为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出:LiFePO4、LiMnXFe1-XPO4等磷酸铁化合物类;LiCoPO4等磷酸钴化合物类;将成为这些锂过渡金属磷酸化合物的主体的过渡金属原子的一部分用铝、钛、钒、铬、锰、铁、钴、锂、镍、铜、锌、镁、镓、锆、铌等其他金属置换而成的物质;Li3V2(PO4)3等磷酸钒化合物类等。作为含锂的硅酸盐化合物,可列举出Li2FeSiO4等。它们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对置电极可以通过将前述的本发明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置换为所述公知的负极活性物质或公知的正极活性物质来制造。
作为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例如可列举出:将电解质溶解于有机溶剂而得到的液体电解质;将电解质溶解于有机溶剂并以高分子凝胶化的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不含有机溶剂且电解质被分散于高分子的纯正高分子电解质;氢化物系固体电解质;无机固体电解质等。
作为用于液体电解质和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支持电解质,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锂盐,例如可列举出:LiPF6、LiBF4、LiAsF6、LiCF3SO3、LiCF3CO2、LiN(CF3SO2)2、LiN(C2F5SO2)2、LiN(SO2F)2、LiC(CF3SO2)3、LiB(CF3SO3)4、LiB(C2O4)2、LiBF2(C2O4)、LiSbF6、LiSiF5、LiSCN、LiClO4、LiCl、LiF、LiBr、LiI、LiAlF4、LiAlCl4、LiPO2F2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等,这些当中,优选使用选自由LiPF6、LiBF4、LiClO4、LiAsF6、LiCF3SO3或其衍生物、LiN(CF3SO2)2、LiN(C2F5SO2)2、LiN(SO2F)2、以及LiC(CF3SO2)3或其衍生物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液体电解质和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中的支持电解质的含量优选为0.5mol/L~7mol/L,更优选为0.8mol/L~1.8mol/L。
作为用于纯正高分子电解质的支持电解质,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例如可列举出:LiN(CF3SO2)2、LiN(C2F5SO2)2、LiN(SO2F)2、LiC(CF3SO2)3、LiB(CF3SO3)4、LiB(C2O4)2
作为氢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可列举出:LiBH4、LiBH4-LiI、LiBH4-P2S5LiAlH4、Li3AlH6等。
作为无机固体电解质,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可列举出:Li1+XAXB2-y(PO4)3(x=Al、Ge、Sn、Hf、Zr、Sc、Y,B=Ti、Ge、Zn,0<x<0.5)、LiMPO4(M=Mn、Fe、Co、Ni)、Li3PO4等磷酸系材料;Li3XO4(X=As、V)、Li3+XAXB1-XO4(A=Si、Ge、Ti,B=P、As、V,0<x<0.6)、Li4+ XAxSi1-XO4(A=B、Al、Ga、Cr、Fe,0<x<0.4)(A=Ni、Co,0<x<0.1)、Li4-3yAlySiO4(0<y<0.06)、Li4-2yZnyGeO4(0<y<0.25)、LiAlO2、Li2BO4、Li4XO4(X=Si、Ge、Ti)、钛酸锂(LiTiO2、LiTi2O4、Li4TiO4、Li2TiO3、Li2Ti3O7、Li4Ti5O12)等锂复合氧化物;LiBr、LiF、LiCl、LiPF6、LiBF4等含锂和卤素的化合物;LiPON、LiN(SO2CF3)2、LiN(SO2C2F5)2、Li3N、LiN(SO2C3F7)2等含锂和氮的化合物;La0.55Li0.35TiO3等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晶体;Li7-La3Zr2O13等具有石榴石型结构的晶体;50Li4SiO4·50Li3BO33、90Li3BO3·10Li2SO4等玻璃;70Li2S·30P2S5、75Li2S·25P2S5、Li6PS5Cl、Li9.54Si1.74P1.44S11.7Cl0.3、Li6PS5P1.44Cl3、Li10GeP2S12、Li3.25Ge0.25P0.75S4等锂·磷硫化物系的晶体;30Li2S·26B2S3·44LiI、50Li2S·17P2S5·33LiBH、50Li2S·50GeS2、63Li2S·36SiS2·1Li3PO4、57Li2S·38SiS2·5Li4SiO4、70Li2S·50GeS2等锂·磷硫化物系的玻璃;Li7P3S11、Li3.25P0.95S4、Li10GeP2S12、Li9.6P3S12、Li9.54Si1.74P1.44S11.7Cl0.3等玻璃陶瓷等。需要说明的是,无机固体电解质可以由高分子凝胶电解质被覆。此外,在使用无机固体电解质的情况下,可以在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层与电极之间设置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层。
在钠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使用将前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的锂原子用钠原子置换而成的支持电解质即可。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用于液状非水电解质的制备的有机溶剂,可以仅使用一种液状非水电解质所通常使用的溶剂,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饱和环状碳酸酯化合物、饱和环状酯化合物、亚砜化合物、砜化合物、酰胺化合物、饱和链状碳酸酯化合物、链状醚化合物、环状醚化合物、饱和链状酯化合物等。
所述有机溶剂中,饱和环状碳酸酯化合物、饱和环状酯化合物、亚砜化合物、砜化合物以及酰胺化合物的相对介电常数高,因此起到提高非水电解质的介电常数的作用,特别优选饱和环状碳酸酯化合物。作为所述饱和环状碳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碳酸亚乙酯、碳酸1,2-亚丙酯、碳酸1,3-亚丙酯、碳酸1,2-亚丁酯、碳酸1,3-亚丁酯、碳酸1,1-二甲基亚乙酯等。作为所述饱和环状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γ-丁内酯、γ-戊内酯、γ-己内酯、δ-己内酯、δ-辛内酯等。作为所述亚砜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二甲基亚砜、二乙基亚砜、二丙基亚砜、二苯基亚砜、噻吩等。作为所述砜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二甲基砜、二乙基砜、二丙基砜、二苯基砜、环丁砜(也称为四亚甲基砜)、3-甲基环丁砜、3,4-二甲基环丁砜、3,4-二苯基甲基环丁砜、环丁烯砜、3-甲基环丁烯砜、3-乙基环丁烯砜、3-溴甲基环丁烯砜等,优选环丁砜、四甲基环丁砜。作为所述酰胺化合物,可列举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
所述有机溶剂中,饱和链状碳酸酯化合物、链状醚化合物、环状醚化合物以及饱和链状酯化合物能使非水电解质的粘度降低,能提高电解质离子的移动性等,能使功率密度等电池特性优异。此外,由于为低粘度且能使低温下的非水电解质的性能提高,特别优选饱和链状碳酸酯化合物。作为饱和链状碳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乙丁酯、碳酸甲基叔丁酯、碳酸二异丙酯、碳酸叔丁基丙酯等。作为所述的链状醚化合物或环状醚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二甲氧基乙烷、甲氧基乙氧基乙烷、二乙氧基乙烷、四氢呋喃、二氧戊环、二噁烷、1,2-双(甲氧基羰氧基)乙烷、1,2-双(乙氧基羰氧基)乙烷、1,2-双(乙氧基羰氧基)丙烷、乙二醇双(三氟乙基)醚、丙二醇双(三氟乙基)醚、乙二醇双(三氟甲基)醚、二乙二醇双(三氟乙基)醚等,这些当中优选二氧戊环。
作为所述饱和链状酯化合物,优选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的合计为2~8的单酯化合物和二酯化合物,作为具体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丁酸甲酯、异丁酸甲酯、三甲基乙酸甲酯、三甲基乙酸乙酯、丙二酸甲酯、丙二酸乙酯、琥珀酸甲酯、琥珀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乙二醇二乙酰酯、丙二醇二乙酰酯等,优选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
另外,作为用于制备非水电解质的有机溶剂,例如,也可以使用乙腈、丙腈、硝基甲烷、它们的衍生物、各种离子液体。
作为用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高分子,可列举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六氟丙烯等。作为用于纯正高分子电解质的高分子,可列举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苯乙烯磺酸。对于凝胶电解质中的配合比率、复合化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采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配合比率、公知的复合化方法即可。
为了电池寿命的提高/安全性提高等,非水电解质例如还可以包含电极被膜形成剂、抗氧化剂、阻燃剂、过度充电防止剂等公知的添加剂。在使用所述添加剂的情况下,相对于非水电解质整体,通常为0.01质量份~10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5质量份。
本发明能够应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可以具有隔膜。作为隔膜,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通常所使用的高分子的微多孔性的膜。作为膜,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聚四氟乙烯、聚砜、聚醚砜、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氧乙烯或聚氧丙烯等聚醚类、羧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纤维素等各种纤维素类、聚(甲基)丙烯酸及其各种酯类等为主体的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它们的共聚物、混合物所形成的膜等,这些膜可以由氧化铝、二氧化硅等陶瓷材料、氧化镁、芳纶树脂、聚偏氟乙烯涂布。
这些膜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这些膜叠合作为多层膜使用。进而,这些膜中可以使用各种添加剂,其种类、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在这些膜中,由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二次电池中优选使用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砜或它们的混合物形成的膜。需要说明的是,在非水溶剂电解质为纯性高分子电解质、无机固体电解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含隔膜。
作为外壳构件,可以使用层压膜或金属制容器。外壳构件的厚度通常为0.5mm以下,优选为0.3mm以下。作为外壳构件的形状,可列举出扁平型(薄型)、方型、圆筒型、硬币型、纽扣型等。
层压膜可以使用在树脂膜间具有金属层的多层膜。金属层为了轻量化而优选为铝箔或铝合金箔。树脂膜例如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乙烯、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高分子材料。层压膜可以通过热熔接进行密封,形成为外壳构件的形状。
金属制容器例如可以由不锈钢、铝或铝合金等形成。作为铝合金,优选包含镁、锌、硅等元素的合金。在铝或铝合金中,通过将铁、铜、镍、铬等过渡金属的含量设为1%以下,使在高温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和散热性飞跃性地提高。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过,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例等任何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中的“份”和“%”基于质量。此外,在平均粒径的测定中,以水作为分散介质,使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径分布测定装置(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型号:LA-950V2)而测定。
原料PAN混合物:使用乳钵对聚丙烯腈粉末(Sigma Aldrich制,平均粒径200μm,重均分子量:约15万)10质量份和硫粉末(Sigma Aldrich制,平均粒径200μm)30质量份进行混合,制成制造例1~3中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的原料。
〔制造例1〕
通过依据日本特开2013-054957号公报的制造例的方法制造出硫改性聚丙烯腈。即,将原料PAN混合物20g收纳于外径45mm、长度120mm的有底圆筒状玻璃管中后,在玻璃管的开口部安装具有气体导入管和气体排气管的硅塞。用氮置换了玻璃管内部的空气后,将玻璃管的下部放入坩埚型电炉,一边从气体导入管导入氮来去除产生的硫化氢,一边在400℃下加热1小时。需要说明的是,硫蒸气在玻璃管的上部或盖部凝结并回流。冷却后,将中间产物放入玻璃管烘箱,抽真空并在250℃下加热1小时,由此去除掉单质硫。使用球磨机对所得到的硫改性产物进行粉碎后,使用网眼40μm的筛去除粗粒,得到了平均粒径为10μm的硫改性聚丙烯腈SPAN1。
〔制造例2〕
将制造例1中的中间产物的单质硫去除的条件从250℃下1小时变更为250℃下2小时,除此以外,进行与制造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平均粒径为10μm的硫改性聚丙烯腈SPAN2。
〔制造例3〕
将制造例1中的中间产物的单质硫去除的条件从250℃下1小时变更为250℃下6小时,除此以外,进行与制造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平均粒径为10μm的硫改性聚丙烯腈SPAN3。
〔制造例4〕
通过依据日本特开2014-022123号公报的实施例的方法制造出硫改性聚丙烯腈。即,在外径50mm、内径45mm、长度500mm的耐热玻璃制的玻璃管中放入轴的直径5mm、长度600mm、且螺杆直径42mm、螺杆长度450mm、螺杆间距30mm的螺带型螺杆,在玻璃管的两端安装硅胶塞,所述硅胶塞在中央部具有螺杆用的孔,以及在远离中央部的位置具有气体导入用或排气用的两个孔,进而在硅胶塞的气体导入用或排气用的孔,安装外径7mm、内径5mm、长度100mm的耐热玻璃制的玻璃细管,作为反应器。将反应器安装于加热部分为300mm的管状电炉,以反应器成为5°的倾斜的方式倾斜电炉。从倾斜的反应器的上部装入原料PAN混合物30g,将反应器内用氮气置换后,将电炉的温度设为420℃,一边以每分钟0.5转使其旋转一边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加热中,从反应器的下端的玻璃细管以100ml/分钟的流速输送氮气,从上端的玻璃细管排出产生的硫化氢气体。此外,升华并附着于上端的玻璃细管的硫通过适当加热而使其熔解回流。
穿过了反应器的加热部分的中间产物在冷却后进行与制造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平均粒径为10μm的硫改性聚丙烯腈SPAN4。
〔制造例5〕
将制造例3中的中间产物的单质硫去除的条件从250℃下1小时变更为250℃下2小时,除此以外,进行与制造例4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平均粒径为10μm的硫改性聚丙烯腈SPAN5。
〔制造例6〕
将制造例3中的中间产物的单质硫去除的条件从250℃下1小时变更为250℃下6小时,除此以外,进行与制造例4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平均粒径为10μm的硫改性聚丙烯腈SPAN6。
〔制造例7〕
一边对外径10mm、内径6mm的耐热玻璃制的玻璃管的中央部分进行加热一边使其膨胀,制作出中央部具有外径30mm、长度50mm的膨胀部分、两端具有外径10mm、长度150mm的细管的全容吸移管型的玻璃制炉心管。
将原料PAN混合物5g加入所述炉心管的膨胀部分中,以炉心管成为5°的倾斜的方式设置,将炉心管内用氮气置换后,一边以每分钟1转使其旋转一边在400℃下加热1小时,得到了中间产物。需要说明的是,在加热中,设为能够从炉心管的下部端以100ml/分钟的流速输送氮气、从炉心管的上部端排出产生的硫化氢气体。此外,炉心管的加热部位设为整个膨胀部分,但升华并附着于细管部分的硫通过适当加热而使其熔解并回流到膨胀部分。
所得到的中间产物进行与制造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平均粒径为10μm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粉末SPAN7。
〔制造例8〕
将制造例7中的中间产物的单质硫去除的条件从250℃下1小时变更为250℃下2小时,除此以外,进行与制造例7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平均粒径为10μm的硫改性聚丙烯腈SPAN8。
〔制造例9〕
将制造例7中的中间产物的单质硫去除的条件从250℃下1小时变更为250℃下6小时,除此以外,进行与制造例7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平均粒径为10μm的硫改性聚丙烯腈SPAN9。
通过下述的方法对SPAN1~9的硫含量(质量%)和平均CT值进行测定,计算出140×x-y的值。将结果示于表1。
〔硫含量〕
使用能够对硫和氧进行分析的CHN分析装置(Elementar Analysensysteme GmbH制型号:varioMICROcube)对SPAN1~SPAN9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出硫含量。
〔平均CT值〕
使用X射线CT装置(株式会社Rigaku制,型号:CT Lab GX130),在下述的条件下对SPAN1~SPAN9的CT值进行测定,将样品的中央部分10mm2的CT值取平均而设为平均CT值。
测定样品:在直径20mm圆形的样品导槽中加入试样250mg,在30MPa下施加5分钟压力,制作出测定样品。
管电流:177μA。
管电压:90kV。
体素尺寸:0.09mm×0.09mm×0.09mm。
[表1]
硫含量(质量%):x 平均CT值:y 140×x-y
SPAN1 比较例1 42.3 652 5270
SPAN2 比较例2 38.1 44.9 5290
SPAN3 比较例3 37.3 10.1 5210
SPAN4 实施例1 42.0 1290 4590
SPAN5 比较例4 36.9 817 4350
SPAN6 实施例2 36.2 492 4580
SPAN7 实施例3 42.9 1130 4880
SPAN8 实施例4 38.8 622 4810
SPAN9 实施例5 37.2 310 4900
SPAN1~9中的SPAN4、SPAN6~9是满足式(1)的硫改性聚丙烯腈,因此分别作为实施例1~5的硫改性聚丙烯腈。此外,不满足式(1)的SPAN1~3、SPAN5作为比较例1~4的硫改性聚丙烯腈。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旋转式加热容器对聚丙烯腈和硫进行加热处理而制造出的实施例3~5(SPAN7~9)的140×x-y的值满足式(2)和式(3)。
〔电极的制造〕
使用实施例1~5、比较例1~4的硫改性聚丙烯腈,通过下述的方法制作出实施例6~10、比较例5~8的电极。
使用自转/公转混合机将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的硫改性聚丙烯腈92.0质量份、作为导电助剂的乙炔黑(电气化学工业制)3.5质量份、以及碳纳米管(昭和电工制,商品名VGCF)1.5质量份、作为粘合剂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水分散液,日本Zeon制)1.5质量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Daicel FineChem制)1.5质量份、以及作为溶剂的水120质量份混合,制备出浆料。将该浆料组合物通过刮刀法涂布于不锈钢箔(厚度20μm)的集电体,90℃下干燥3小时。之后,将该电极切成规定的大小,在120℃下进行2小时真空干燥,制作出圆盘状电极。
〔正极1的制造〕
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90.0质量份的Li(Ni1/3Co1/3Mn1/3)O2(日本化学产业制,商品名:NCM111,以下称为NCM)、作为导电助剂的5.0质量份的乙炔黑(电气化学工业制)、作为粘合剂的5.0质量份的聚偏氟乙烯(KUREHA制)与100质量份的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使用自转/公转混合机进行分散,制备出浆料。将该浆料组合物通过刮刀法涂布于铝箔(厚度20μm)的集电体,90℃下干燥3小时。之后,将该电极切成规定的大小,在120℃下进行2小时真空干燥,制作出圆盘状的正极1。
〔负极1的制造〕
将厚度500μm的锂金属切成规定的大小,制作出圆盘状的负极1。
〔非水电解质的制备〕
在由碳酸亚乙酯50体积%、碳酸二乙酯50体积%组成的混合溶剂中,以1.0mol/L的浓度溶解LiPF6,制备出电解质溶液。
〔电池的组装〕
将实施例6~10、比较例5~8的电极设为正极,将负极1设为负极,隔着作为隔膜的玻璃过滤器保持于壳内。之后,将刚才制备出的非水电解质注入到壳内,将壳密闭、密封,制作出实施例11~15和比较例9~12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Figure BDA0003568120160000171
厚度3.2mm的硬币型)。此外,将正极1设为正极,将实施例6~10、比较例5~8的电极设为负极,隔着作为隔膜的玻璃过滤器保持于壳内。之后,将刚才制备出的非水电解质注入到壳内,将壳密闭、密封,制作出实施例16~20和比较例13~16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Figure BDA0003568120160000172
厚度3.2mm的硬币型)。
〔充放电试验方法〕
将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放入30℃的恒温槽,将充电终止电压设为3.0V,将放电终止电压设为1.0V,使充电速率0.1C、放电速率0.1C的充放电进行5个循环,接着使充电速率0.1C、放电速率2C的充放电进行5个循环,共计进行10个循环的充放电,对各循环的充电容量和放电容量(单位:mAh/g)进行测定,将第10个循环的放电容量相对于第5个循环的放电容量的比例设为容量维持率(%)。需要说明的是,本试验的放电速率在1~5个循环中为0.1C,在6~10个循环中为2C,由此来看,本试验的容量维持率越高,则表示速率特性越优异。将实施例11~15和比较例9~12的结果示于表2,将实施例16~20和比较例13~16示于表3。
[表2]
Figure BDA0003568120160000181
[表3]
Figure BDA0003568120160000191
可知:以满足式(1)的实施例1~5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的实施例6~10的电极与以不满足式(1)的比较例1~4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的比较例5~8的电极相比,在负极、正极的情况下都为容量维持率高、速率特性优异。其中,实施例8~10的电极的容量维持率高,它们都使用了利用旋转式加热容器对聚丙烯腈与硫进行加热处理而制造出的实施例3~5(SPAN7~9)的硫改性聚丙烯腈。

Claims (7)

1.一种硫改性聚丙烯腈,其是硫含量为30质量%~50质量%的硫改性聚丙烯腈,其中,
将所述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硫含量设为x,单位设为质量%,将所述硫改性聚丙烯腈的X射线CT中的平均CT值设为y,此时,满足下式(1):
4500<140×x-y<5200……(1)。
2.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改性聚丙烯腈作为电极活性物质。
3.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将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设为正极。
4.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将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设为负极。
5.一种硫改性聚丙烯腈的分选方法,其包括:
对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硫含量和X射线CT进行测定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硫含量设为x,单位设为质量%,将所述硫改性聚丙烯腈的X射线CT中的平均CT值设为y,此时,x为30~50,分选满足下式(1)的硫改性聚丙烯腈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的电极活性物质的工序,
4500<140×x-y<5200……(1)。
6.一种对硫改性聚丙烯腈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的电极活性物质的性能进行检查的方法,其包括:
对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硫含量和X射线CT进行测定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硫含量设为x,单位设为质量%,将所述硫改性聚丙烯腈的X射线CT中的平均CT值设为y,此时,x为30~50,对y是否满足下式(1)进行判别,
4500<140×x-y<5200……(1)。
7.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对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硫含量和X射线CT进行测定的工序;
检查工序,将所述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硫含量设为x,单位设为质量%,将所述硫改性聚丙烯腈的X射线CT中的平均CT值设为y,此时,x为30~50,对y是否满足下式(1)进行判别;以及
将在所述检查工序中合格的硫改性聚丙烯腈用作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的电极活性物质的工序,
4500<140×x-y<5200……(1)。
CN202080068102.0A 2019-09-27 2020-09-14 硫改性聚丙烯腈 Active CN114450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6319 2019-09-27
JP2019-176319 2019-09-27
PCT/JP2020/034673 WO2021060043A1 (ja) 2019-09-27 2020-09-14 硫黄変性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0314A true CN114450314A (zh) 2022-05-06
CN114450314B CN114450314B (zh) 2023-10-03

Family

ID=75166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8102.0A Active CN114450314B (zh) 2019-09-27 2020-09-14 硫改性聚丙烯腈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76257A1 (zh)
EP (1) EP4036122A4 (zh)
JP (1) JPWO2021060043A1 (zh)
KR (1) KR20220070486A (zh)
CN (1) CN114450314B (zh)
WO (1) WO20210600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5245A1 (ja) * 2021-11-11 2023-05-19 株式会社Adeka 組成物、電極、電池及び電極活物質材料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22123A (ja) * 2012-07-13 2014-02-0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二次電池用有機硫黄系正極材料連続製造装置
JPWO2012114651A1 (ja) * 2011-02-25 2014-07-0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硫黄変性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およびその評価方法ならびに硫黄変性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を用いた正極、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車両
JP2018174136A (ja) * 2017-03-31 2018-11-08 株式会社Adek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
WO2019167875A1 (ja) * 2018-03-01 2019-09-06 株式会社Adeka 有機硫黄系電極活物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3003A (ja) * 2000-01-20 2001-07-27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二次電池の状態評価方法
JP5250998B2 (ja) 2007-04-26 2013-07-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素子用電極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化学素子
JP5534227B2 (ja) * 2008-10-17 2014-06-25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硫黄変性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JP5164286B2 (ja) * 2010-11-02 2013-03-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硫黄系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硫黄系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
JP5263557B2 (ja) 2011-09-05 2013-08-1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の製造方法、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なら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DE102011084724A1 (de) * 2011-10-18 2013-04-18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agnetischen Trennung für ein Magnetventil
JPWO2013084445A1 (ja) * 2011-12-08 2015-04-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4096326A (ja) * 2012-11-12 2014-05-2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負極及び二次電池
JP6099247B2 (ja) 2012-11-12 2017-03-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硫黄系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極
EP3171430B1 (en) * 2014-07-15 2021-05-19 Toray Industries, Inc. Electrode material, lithium-sulfur battery electrode, lithium-sulfur battery and battery material production method
JP6908435B2 (ja) * 2016-06-02 2021-07-28 株式会社Adeka 硫黄変性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の製造方法
EP3706215A4 (en) * 2017-10-31 2021-08-11 Adeka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CTIVE ORGANOSULFUROUS ELECTRODE MATERIAL
JPWO2019181703A1 (ja) * 2018-03-23 2021-03-18 株式会社Adeka 内部短絡による熱暴走の抑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2114651A1 (ja) * 2011-02-25 2014-07-0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硫黄変性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およびその評価方法ならびに硫黄変性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を用いた正極、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車両
JP2014022123A (ja) * 2012-07-13 2014-02-0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二次電池用有機硫黄系正極材料連続製造装置
JP2018174136A (ja) * 2017-03-31 2018-11-08 株式会社Adek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
WO2019167875A1 (ja) * 2018-03-01 2019-09-06 株式会社Adeka 有機硫黄系電極活物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70486A (ko) 2022-05-31
JPWO2021060043A1 (zh) 2021-04-01
EP4036122A1 (en) 2022-08-03
EP4036122A4 (en) 2023-10-04
CN114450314B (zh) 2023-10-03
US20220376257A1 (en) 2022-11-24
WO2021060043A1 (ja)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5987B2 (ja) 正極活物質
KR20150090751A (ko) 양극 활물질 및 그 제조방법, 상기 양극 활물질을 채용한 양극과 리튬 전지
WO2019167875A1 (ja) 有機硫黄系電極活物質
WO2019181703A1 (ja) 内部短絡による熱暴走の抑制方法
WO2018110263A1 (ja) 複合黒鉛粒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CN115836093A (zh) 硫改性聚丙烯腈、包含该硫改性聚丙烯腈的电极活性物质、包含该电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用电极、该电极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电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KR20200081362A (ko) 유기 황계 전극 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CN114450314B (zh) 硫改性聚丙烯腈
JP7304339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WO2021060045A1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当該電極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4450315B (zh) 硫改性聚丙烯腈的制造方法
JP2021118031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WO2022004697A1 (ja) 硫黄変性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それを含む電極活物質、該電極活物質を含む二次電池用電極、該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該電極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EP4167313A1 (en) Electrode an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WO2024057992A1 (ja) 硫黄含有材料、硫黄含有電池材料、電極及び電池
CN106848188B (zh)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WO2021124522A1 (ja) 電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極合剤層形成用組成物、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21051854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