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0202A -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0202A
CN114440202A CN202210090316.9A CN202210090316A CN114440202A CN 114440202 A CN114440202 A CN 114440202A CN 202210090316 A CN202210090316 A CN 202210090316A CN 114440202 A CN114440202 A CN 114440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entrifugal fan
axial
motor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03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0202B (zh
Inventor
廖易仑
莫德仪
苏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03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02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0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0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0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02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6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 F21V29/67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4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4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 F21V29/77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with essentially identical diverging planar fins or blades, e.g. with fan-like or star-like cross-s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器、离心风扇以及轴流风扇,所述离心风扇中部设置有开口结构,所述轴流风扇位于所述开口结构中,所述散热器上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离心风扇与轴流风扇相连并分别驱动所述离心风扇以及轴流风扇转动以使得内部的所述轴流风扇上侧产生的风压等于外侧的所述离心风扇外侧产生的风压。在本发明中,由于离心风扇与轴流风扇分别由驱动组件驱动,且离心风扇位于轴流风扇的外周,这样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使得内侧的轴流风扇上侧所产生的风压与外侧的离心风扇外侧所产生的风压一致,从而保证内侧的轴流风扇能够有效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散热器几乎都是将发热源通过热管以较小的加热面积输入热量,而以较大的冷却面积输出热量,然后通过风冷风扇将热量带走。但由于此种方案需要铜管,散热器,风扇三种装置组合而成,整体需要的体积会很大,且散热效率不高。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包含一散热座、复数个散热鳍片、一热管与一离心轴流风扇,其中:该复数个散热鳍片设置于该散热座上;该热管具有一吸热段以及一散热段,该吸热段设置于该散热座上,该散热段设置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上;该离心轴流风扇设置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上,该离心轴流风扇包含一风扇叶轮,该风扇叶轮又包含:一扇框,具有一入风口以及一出风口,该出风口小于该入风口;复数个离心风扇,连接于该扇框的外侧壁;一轮毂,设置于该扇框中;以及复数个轴流风扇,连接于该扇框的内侧壁与该轮毂。该方案采用了离心轴流风扇进行散热,但是由于离心轴流风扇采用同一电机进行驱动,外侧的离心风扇直径较大,因此线速度较大,所以外侧离心风扇产生的风压比内侧的轴流风扇产生的风压要大,从而导致外侧的离心风扇将内侧轴流风扇的风吸入,使得内侧的轴流风扇出现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散热结构的离心轴流风扇中,离心轴流风扇采用同一电机进行驱动,外侧离心风扇产生的风压比内侧的轴流风扇产生的风压要大,导致外侧的离心风扇将内侧轴流风扇的风吸入,使得内侧的轴流风扇出现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器、离心风扇以及轴流风扇,所述离心风扇中部设置有开口结构,所述轴流风扇位于所述开口结构中,所述散热器上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离心风扇与轴流风扇相连并分别驱动所述离心风扇以及轴流风扇转动以使得内部的所述轴流风扇上侧产生的风压等于外侧的所述离心风扇外侧产生的风压。
在本技术方案中,散热结构在使用时,将需要散热的发热源安装在散热器远离驱动组件的一侧,发热源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器,由于离心风扇与轴流风扇分别由驱动组件驱动,且离心风扇位于轴流风扇的外周,这样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使得内侧的轴流风扇上侧所产生的风压与外侧的离心风扇外侧所产生的风压一致,从而保证内侧的轴流风扇能够有效工作,避免内侧轴流风扇本应向外排出的风而被外侧的轴流风扇重新吸入,从而导致内侧轴流风扇失效的问题。本技术方案的散热结构,可以通过轴流风扇的扇叶背面和离心风扇的扇叶侧面一起散热,形成侧面和背面一起过风,增加了通风面积,提升了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散热器上的第一电机、安装架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方且远离所述散热器,所述离心风扇、轴流风扇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或所述离心风扇、轴流风扇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离心风扇位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外周。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离心风扇、轴流风扇分别由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或第二电机、第一电机驱动,这样可以使得离心风扇与轴流风扇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电机驱动,在不同的电机驱动下,内部的轴流风扇所产生的风压能够与外侧的离心风扇所产生的风压相同,从而避免了外侧的离心风扇倒吸内侧轴流风扇的风,防止了内侧的轴流风扇出现失效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底板以及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多个散热片,相邻两散热片之间形成有用于空气流动的第一流道。在本技术方案中,离心风扇、轴流风扇转动,外界的空气在离心风扇、轴流风扇的作用下,从第一流道中流入,空气与散热片接触并进行热量交换,空气带走散热片上的热量,与散热片进行热交换的一部分空气在离心风扇的作用下,从离心风扇的侧面流出;另一部分的空气在轴流风扇的作用下,从轴流风扇的背面流出,在离心风扇与轴流风扇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显著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优选地,多个所述散热片呈外圈、内圈结构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外圈的所述散热片与内圈的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有用于空气流动的第二流道。在本技术方案中,部分散热片间隔设置在底板上共同形成一外圈,部分散热片间隔设置在底板上并共同形成一内圈,且内圈位于外圈的内部,外圈的散热片与内圈的散热片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的第二流道,能够有利于从外圈的第一流道中流入的空气经第二流道后再分散至内圈的第二流道中,从而快速地带走散热片上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位于内圈的所述散热片中,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离心风扇安装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离心风扇位于外圈的所述散热片上方。在本技术方案中,安装座设置在底板上,便于第一电机安装在安装座上,这样可以使得设置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离心风扇位于外圈的散热片上方且离心风扇的下边缘与散热片上边缘之间的间隔很小,由于离心风扇与散热片之间的距离小,保证了离心风扇对散热片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轴流风扇位于内圈的所述散热片的上方。在本技术方案中,轴流风扇位于内圈的散热片的上方,在轴流风扇的作用下,与散热片进行热交换的部分空气经轴流风扇的扇叶背面导出。
优选地,所述轴流风扇沿径向方向的外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流道的上方。在本技术方案中,可以利用轴流风扇的扇叶将与散热片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轴流风扇的扇叶背面导出。
优选地,沿同一周向设置的两个相邻散热片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降低风噪的分流片。在本技术方案中,从第一流道流入的空气,越接近离心风扇、轴流风扇,其风速会越来越大,导致风噪也越大,通过分流片的设置,能够减缓流入至第一流道中的风速,使得从第一流道流入的空气的风速增速更缓慢,减小了散热结构工作时的风噪。
优选地,所述离心风扇包括安装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基板、位于散热片上方的多根辐条、第一环形片以及叶片,所述辐条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片相连,所述叶片安装在所述第一环形片上,相邻的两叶片之间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电机带动基板转动,基板带动辐条以及第一环形片转动,第一环形片带动叶片转动,由于相邻辐条与基板、第一环形片形成有第二镂空结构,叶片在转动时,将与散热片进行热交换的空气通过该第二镂空结构后、经离心风扇的叶片的侧面卷出。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支撑柱以及具有第一镂空结构的安装板,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镂空结构形成第二出风口。在本技术方案中,在轴流风扇的作用下,与散热片进行热交换的部分空气经轴流风扇的扇叶背面、第二出风口导出。
优选地,所述轴流风扇沿径向的有效扇叶长度为离心风扇沿径向的有效扇叶长度的1.5倍-2倍。在本技术方案中,内侧的轴流风扇转动时能够产生更多的风压,该风压能够与外侧的离心风扇转动时所产生的风压相等。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灯具,包括光源以及如上所述的散热结构,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散热器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另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由于离心风扇与轴流风扇分别由驱动组件控制,且离心风扇位于轴流风扇的外周,这样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使得内侧的轴流风扇上侧所产生的风压与外侧的离心风扇外侧所产生的风压一致,从而保证内侧的轴流风扇能够有效工作。本发明的散热结构,可以通过轴流风扇的扇叶背面和离心风扇的扇叶侧面一起散热,形成侧面和背面一起过风,增加了通风面积,提升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散热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散热结构去除安装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散热结构去除第二电机、轴流风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散热结构去除安装架、第二电机、轴流风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散热结构去除安装架、第二电机、轴流风扇以及第二环形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散热结构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散热结构中轴流风扇上侧的风压等于离心风扇外侧的风压时,风的流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散热结构中轴流风扇上侧的风压小于离心风扇外侧的风压时,风的流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散热结构中轴流风扇上侧的风压大于离心风扇外侧的风压时,风的流动示意图。
附图中:1、散热器;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离心风扇;5、轴流风扇;6、安装架;7、安装座;8、第一出风口;9、第二出风口;11、底板;12、散热片;13、第一流道;14、第二流道;15、分流片;41、基板;42、辐条;43、第一环形片;44、叶片;45、第二环形片;46、第二支柱;47安装孔;61、支撑柱;62、第一镂空结构;63、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器1、离心风扇4以及轴流风扇5,离心风扇4中部设置有开口结构,轴流风扇5位于开口结构中,散热器1上安装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分别与离心风扇4与轴流风扇5相连并分别驱动离心风扇4以及轴流风扇5转动以使得内部的轴流风扇4产生的风压等于外侧的离心风扇5产生的风压。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在使用时,将需要散热的发热源安装在散热器1远离驱动组件的一侧,发热源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器1,由于离心风扇4与轴流风扇5分别由驱动组件驱动,离心风扇4与轴流风扇5的转速可以分别由驱动组件控制,这样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使得内侧的轴流风扇5上侧所产生的风压与外侧的离心风扇4外侧所产生的风压一致,如图7所示,外界的风从外侧进入到散热器1内部,与散热器1进行热交换后的风,一部分风在内侧的轴流风扇5的作用下,从轴流风扇5的上方排出,另一部分风在外侧的离心风扇4的作用下,从离心风扇4的外侧排出,从而保证内侧的轴流风扇5能够有效工作。本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可以通过轴流风扇5的扇叶背面和离心风扇4的扇叶侧面一起散热,形成侧面和背面一起过风,增加了通风面积,提升了散热效率。如图8所示,当内侧的轴流风扇5上侧的风压小于外侧离心风扇4外侧所产生的风压时,外界的风从外侧进入到散热器1内部,与散热器1进行热交换后的风,部分风本应该在轴流风扇5的作用下,从轴流风扇5的上方排出,但是由于轴流风扇5上侧的风压小于离心风扇4外侧的风压,使得由轴流风扇5排出的风被离心风扇4倒吸,从而使得轴流风扇出现失效的问题。如图9所示,当内侧的轴流风扇5上侧的风压大于外侧离心风扇4外侧所产生的风压时,外界的风从外侧进入到散热器1内部,与散热器1进行热交换后的风,部分风本应该在离心风扇4的作用下,从离心凤风扇4的外侧排出,但是由于轴流风扇5上侧的风压大于离心风扇4外侧的风压,使得由离心风扇4排出的风被轴流风扇5倒吸,从而使得离心风扇4出现失效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发热源可以是光源,也可以是其它需要散热的结构,比如显卡,CPU等。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可以包括两个不同的电机,离心风扇4与轴流风扇5分别安装在两个不同的电机上,离心风扇4与轴流风扇5由两个不同的电机进行驱动,以使得内部的轴流风扇5产生的风压等于外侧的离心风扇4所产生的风压。驱动组件也可以只包括一个电机,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减速结构,实现电机的多级输出,轴流风扇5连接在转速高的输出端上,离心风扇4连接在转速低的输出端上,由于离心风扇4位于轴流风扇5的外侧,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内侧的轴流风扇5所产生的风压与外侧的离心风扇4所产生的风压一致。还需要指出的是,离心风扇4上设置的开口结构是为了便于轴流风扇5的安装,使得离心风扇4与轴流风扇5均位于散热器1的上方。
其中,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散热器1上的第一电机2、安装架6以及设于安装架6上的第二电机3,第二电机3位于第一电机2上方且远离散热器1,离心风扇4、轴流风扇5分别安装在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上,且离心风扇4位于轴流风扇5的外周。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在使用时,将需要散热的发热源安装在散热器1远离第一电机2的一侧,发热源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器1,由于离心风扇4与轴流风扇5分别由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驱动,且离心风扇4位于轴流风扇5的外周,这样可以在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的驱动下,使得内侧的轴流风扇5所产生的风压与外侧的离心风扇4所产生的风压一致,从而保证内侧的轴流风扇5能够有效工作。本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可以通过轴流风扇5的扇叶背面和离心风扇4的扇叶侧面一起散热,形成侧面和背面一起过风,增加了通风面积,提升了散热效率。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只要保证驱动离心风扇4、轴流风扇5转动的是不同的电机,离心风扇4产生风压与轴流风扇5产生的风压由不同的电机控制,且离心风扇4位于轴流风扇5的外周,离心风扇4、轴流风扇5也可以分别安装在第二电机3、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上。
另外,如图1至6所示,散热器1包括底板11以及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底板11上的多个散热片12,相邻两散热片12之间形成有用于空气流动的第一流道13。在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扇4、轴流风扇5转动,外界的空气在离心风扇4、轴流风扇5的作用下,从第一流道13中流入,空气与散热片12接触并进行热量交换,空气带走散热片12上的热量,与散热片12进行热交换的一部分空气在离心风扇4的作用下,从离心风扇4的侧面流出;另一部分的空气在轴流风扇5的作用下,从轴流风扇5的背面流出,在离心风扇4与轴流风扇5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显著提高散热器1的散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散热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底板11上,并不局限于多个散热片12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也可以是沿环形的周向间隔设置。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底板11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片12,底板11的另一相对侧面可以安装需要散热的构件,比如光源、CPU、显卡等。第一电机2可以安装在散热片12上,用于安装第二电机3的安装架6可以安装在底板11上,通过安装架6的支撑,使得第二电机3安装在第一电机2的上方(此处所说的上方,是指以底板11作为参考方向的下方,第二电机3位于第一电机2的上方)。在上述实施例中,散热片12最好垂直安装于底板11上,散热片12可以与底板11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其它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散热片12可以是平面的片状结构,也可以是弧形的片状结构。
其中,如图4至图6所示,多个散热片12呈外圈、内圈结构依次设置在底板11上,外圈的散热片12与内圈的散热片12之间形成有用于空气流动的第二流道14。在本实施例中,部分散热片12间隔设置在底板11上共同形成一外圈,部分散热片12间隔设置在底板11上并共同形成一内圈,且内圈位于外圈的内部,外圈的散热片12与内圈的散热片12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的第二流道14,能够有利于从外圈的第一流道13中流入的空气经第二流道14后再分散至内圈的第二流道14中,从而快速地带走散热片12上的热量。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需要,在外圈的散热片12中可以设置多层的内圈散热片12,以增加散热片12的面积,从而增加散热片1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效率。
另外,如图5、图6所示,底板11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安装座7,安装座7位于内圈的散热片12中,第一电机2安装在安装座7上,离心风扇4安装在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上且离心风扇4位于外圈的散热片12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7设置在底板11上,便于第一电机2安装在安装座7上,这样可以使得设置在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上的离心风扇4位于外圈的散热片12上方且离心风扇4的下边缘与散热片12上边缘之间的间隔很小,由于离心风扇4与散热片12之间的距离小,保证了离心风扇4对散热片12的散热效果。在离心风扇4的作用下,与散热片12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离心风扇4的扇叶侧面流出。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座7可以是设有内螺纹孔的第一支柱,该第一支柱可以通过螺钉结构与第一电机2进行相连。
其中,如图2、图5、图6所示,轴流风扇5位于内圈的散热片12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轴流风扇5位于内圈的散热片12的上方,在轴流风扇5的作用下,与散热片12进行热交换的部分空气经轴流风扇5的扇叶背面导出。
另外,如图2、图5、图6所示,轴流风扇5沿径向方向的外边缘延伸至第二流道14的上方。这样可以利用轴流风扇5的扇叶将与散热片12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轴流风扇5的扇叶背面导出。
其中,如图5、图6所示,沿同一周向设置的两个相邻散热片1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降低风噪的分流片15。在本实施例中,从第一流道13流入的空气,越接近离心风扇4、轴流风扇5,其风速会越来越大,导致风噪也越大,通过分流片15的设置,能够减缓流入至第一流道13中的风速,使得从第一流道13流入的空气的风速增速更缓慢,减小了散热结构工作时的风噪。
另外,如图3至图5所示,离心风扇4包括安装在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上的基板41、位于散热片12上方的多根辐条42、第一环形片43以及叶片44,辐条42的一端与基板41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环形片43相连,叶片44安装在第一环形片43上,相邻的两叶片44之间形成有第一出风口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2带动基板41转动,基板41带动辐条42以及第一环形片43转动,第一环形片43带动叶片44转动,由于相邻辐条42与基板41、第一环形片43形成有第二镂空结构,叶片44在转动时,将与散热片12进行热交换的空气通过该第二镂空结构后、经离心风扇4的叶片44的侧面卷出。需要说明的是,离心风扇4的叶片44呈弧形结构,各叶片44呈顺时针方向偏转并设在第一环形片43上。
其中,如图3、图4所示,扇叶远离第一环形片4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环形片4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环形片45是为了将各扇叶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强整个扇叶之间连接的牢固性。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第一环形片43上设置有内螺纹孔的第二支柱46,该第二支柱46可以与扇叶44的侧壁相连,从而增加扇叶44与第一环形片4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第二环形片45上设置有相应的安装孔47,通过螺钉结构将安装孔47与第二支柱46上的内螺纹孔相连,从而实现第二环形片45的安装。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环形片45叶可以采用其它的安装方式与扇叶进行相连。
另外,如图2、图3所示,安装架6包括支撑柱61以及具有第一镂空结构62的安装板63,支撑柱61的一端与散热器1相连,另一端与安装板63相连,第二电机3安装在安装板63上,安装板63上的第一镂空结构62形成第二出风口9。在本实施例中,在轴流风扇5的作用下,与散热片12进行热交换的部分空气经轴流风扇5的扇叶背面、第二出风口9导出。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轴流风扇5沿径向的有效扇叶长度为离心风扇4沿径向的有效扇叶长度的1.5倍-2倍。在本实施例中,内侧的轴流风扇5转动时能够产生更多的风压,该风压能够与外侧的离心风扇转动时所产生的风压相等。
实施例3
一种灯具,包括光源以及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散热结构,光源安装在散热器1远离第一电机2的另一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1)、离心风扇(4)以及轴流风扇(5),所述离心风扇(4)中部设置有开口结构,所述轴流风扇(5)位于所述开口结构中,所述散热器(1)上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离心风扇(4)与轴流风扇(5)相连并分别驱动所述离心风扇(4)以及轴流风扇(5)转动以使得内部的所述轴流风扇(5)上侧产生的风压等于外侧的所述离心风扇(4)外侧产生的风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散热器(1)上的第一电机(2)、安装架(6)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架(6)上的第二电机(3),所述第二电机(3)位于所述第一电机(2)上方且远离所述散热器(1),所述离心风扇(4)、轴流风扇(5)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上或所述离心风扇(4)、轴流风扇(5)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3)、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离心风扇(4)位于所述轴流风扇(5)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包括底板(11)以及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的多个散热片(12),相邻两散热片(12)之间形成有用于空气流动的第一流道(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片(12)呈外圈、内圈结构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外圈的所述散热片(12)与内圈的所述散热片(12)之间形成有用于空气流动的第二流道(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位于内圈的所述散热片(12)中,所述第一电机(2)安装在所述安装座(7)上,离心风扇(4)安装在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离心风扇(4)位于外圈的所述散热片(12)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5)位于内圈的所述散热片(12)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5)沿径向方向的外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流道(14)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同一周向设置的两个相邻散热片(1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降低风噪的分流片(15)。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扇(4)包括安装在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上的基板(41)、位于散热片(12)上方的多根辐条(42)、第一环形片(43)以及叶片(44),所述辐条(42)的一端与所述基板(4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片(43)相连,所述叶片(44)安装在所述第一环形片(42)上,相邻的两叶片(44)之间形成有第一出风口(8)。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6)包括支撑柱(61)以及具有第一镂空结构(62)的安装板(63),所述支撑柱(61)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63)相连,所述第二电机(3)安装在所述安装板(63)上,所述安装板(63)上的第一镂空结构(62)形成第二出风口(9)。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5)沿径向的有效扇叶长度为离心风扇(4)沿径向的有效扇叶长度的1.5倍-2倍。
12.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散热器(1)远离所述第一电机(2)的另一侧。
CN202210090316.9A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 Active CN1144402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0316.9A CN114440202B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0316.9A CN114440202B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0202A true CN114440202A (zh) 2022-05-06
CN114440202B CN114440202B (zh) 2023-08-08

Family

ID=81368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0316.9A Active CN114440202B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0202B (zh)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9388A (ja) * 1992-10-16 1994-05-1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送風機
JP2001271793A (ja) * 2000-03-27 2001-10-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却ファン
CN2512115Y (zh) * 2001-10-30 2002-09-18 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2639575Y (zh) * 2003-09-10 2004-09-08 伍佰就 轴流-离心混合风机
US20060051221A1 (en) * 2004-09-06 2006-03-09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motor
CN1784537A (zh) * 2003-04-07 2006-06-07 美蓓亚株式会社 离心式风扇
CN1862027A (zh) * 2005-05-13 2006-11-1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系统
TW200803710A (en) * 2007-01-02 2008-01-01 Sheng-An Yang Turbine set
CN202170897U (zh) * 2011-07-29 2012-03-21 苏州工业园区星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散热风扇
TW201228585A (en) * 2010-12-31 2012-07-01 Giga Byte Tech Co Ltd Heat dissipater having stacking fans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M460321U (zh) * 2013-02-21 2013-08-21 Cooler Master Co Ltd 風扇葉輪、離心軸流風扇、散熱裝置及顯示卡模組
CN203214406U (zh) * 2013-02-21 2013-09-25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叶轮、离心轴流风扇、散热装置及显示卡模块
CN203317187U (zh) * 2013-06-28 2013-12-04 浙江博大实业有限公司 手提式角向磨光机
CN203453116U (zh) * 2013-05-20 2014-02-26 张正坤 一种双风向散热风扇
CN203655704U (zh) * 2013-11-07 2014-06-1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扇叶以及具有该扇叶的风机和电磁炉
CN103967835A (zh) * 2014-05-29 2014-08-06 浙江鸿友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风扇及带有该风扇的压缩机
TWM487367U (zh) * 2014-05-22 2014-10-01 Cooler Master Co Ltd 複合式散熱風扇結構改良
CN104302928A (zh) * 2012-04-26 2015-01-21 Sdmo工业有限公司 具有向心导向的定子轮叶的轴流冷却风扇
CN105258227A (zh) * 2015-11-16 2016-0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风叶送风系统及空调
CN209370110U (zh) * 2018-10-25 2019-09-10 丹尼尔·李·桑德斯 一种两级真空风扇及具有该两级真空风扇的吸尘器
CN111156605A (zh) * 2020-03-02 2020-05-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风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JP2020079612A (ja) * 2018-11-12 2020-05-28 Nok株式会社 気流発生構造体及び密封構造
CN211924509U (zh) * 2019-12-24 2020-11-1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空调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9388A (ja) * 1992-10-16 1994-05-1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送風機
JP2001271793A (ja) * 2000-03-27 2001-10-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却ファン
CN2512115Y (zh) * 2001-10-30 2002-09-18 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784537A (zh) * 2003-04-07 2006-06-07 美蓓亚株式会社 离心式风扇
CN2639575Y (zh) * 2003-09-10 2004-09-08 伍佰就 轴流-离心混合风机
US20060051221A1 (en) * 2004-09-06 2006-03-09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motor
CN1862027A (zh) * 2005-05-13 2006-11-1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系统
TW200803710A (en) * 2007-01-02 2008-01-01 Sheng-An Yang Turbine set
TW201228585A (en) * 2010-12-31 2012-07-01 Giga Byte Tech Co Ltd Heat dissipater having stacking fans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2170897U (zh) * 2011-07-29 2012-03-21 苏州工业园区星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散热风扇
CN104302928A (zh) * 2012-04-26 2015-01-21 Sdmo工业有限公司 具有向心导向的定子轮叶的轴流冷却风扇
TWM460321U (zh) * 2013-02-21 2013-08-21 Cooler Master Co Ltd 風扇葉輪、離心軸流風扇、散熱裝置及顯示卡模組
CN203214406U (zh) * 2013-02-21 2013-09-25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叶轮、离心轴流风扇、散热装置及显示卡模块
CN203453116U (zh) * 2013-05-20 2014-02-26 张正坤 一种双风向散热风扇
CN203317187U (zh) * 2013-06-28 2013-12-04 浙江博大实业有限公司 手提式角向磨光机
CN203655704U (zh) * 2013-11-07 2014-06-1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扇叶以及具有该扇叶的风机和电磁炉
TWM487367U (zh) * 2014-05-22 2014-10-01 Cooler Master Co Ltd 複合式散熱風扇結構改良
CN103967835A (zh) * 2014-05-29 2014-08-06 浙江鸿友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风扇及带有该风扇的压缩机
CN105258227A (zh) * 2015-11-16 2016-0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风叶送风系统及空调
CN209370110U (zh) * 2018-10-25 2019-09-10 丹尼尔·李·桑德斯 一种两级真空风扇及具有该两级真空风扇的吸尘器
JP2020079612A (ja) * 2018-11-12 2020-05-28 Nok株式会社 気流発生構造体及び密封構造
CN211924509U (zh) * 2019-12-24 2020-11-1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空调
CN111156605A (zh) * 2020-03-02 2020-05-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风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0202B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3803C (zh) 涡轮风机及应用这种涡轮风机的空调机
CN100559032C (zh) 离心式风扇以及使用该离心式风扇的空调机
US10052931B2 (en) Outdoor cooling unit i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2656370A (zh) 车辆用热交换组件
KR102120183B1 (ko) 팬쉬라우드 조립체
JP2004169680A (ja) 羽根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放熱装置
CN101832276B (zh) 风扇及其导流结构
CN201639903U (zh) 散热模块
CN102083292A (zh) 散热模块
JP3095007U (ja) 軸流式送風装置および送風装置
US7275910B2 (en) Outlet airflow direction control unit
WO2022001620A1 (zh) 色轮散热装置及应用其的投影设备
CN114440202A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
CN112303008A (zh) 具有散热效果的风机结构及制冷设备
US20050002793A1 (en) Fan blade
CN114623422B (zh)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及摄影灯
JP3974886B2 (ja) 放熱ファンの風排出口の気流導引構造
KR20120075942A (ko) 팬 슈라우드 조립체
CN216930667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灯
US7094028B2 (en) Outlet airflow direction control device
CN217178456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灯具
CN220487945U (zh) 散热风扇用底座及散热风扇
CN215292946U (zh) 轴流散热风扇
CN217763352U (zh) 一种灯具
JPH08189334A (ja) 自動車の排気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