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7146A - 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7146A
CN114427146A CN202210095960.5A CN202210095960A CN114427146A CN 114427146 A CN114427146 A CN 114427146A CN 202210095960 A CN202210095960 A CN 202210095960A CN 114427146 A CN114427146 A CN 114427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dimensional
sewing
rotary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59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7146B (zh
Inventor
阮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Hu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Hu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Hu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Hu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59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7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7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7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7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7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9/00Hem-stitch sew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30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纫机用自动剪线装置以及含有该种剪线装置的立体缝纫模板机,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缝纫机用自动剪线装置,所述自动剪线装置位于所述立体介质的移动轨迹上,并用于切断立体介质;其至少包括有:两个旋转剪切件,且两个所述旋转剪切件的中部具有铰接点,且两个所述旋转剪切件围绕所述铰接点实现两个所述旋转剪切件的相对张开或合拢;以及驱动构件,其用于驱动两个旋转剪切件相对张开或闭合。本发明的自动剪线装置能够应用在模板机上,而且还可以实现针对立体介质的自动剪线,极大的挺高了模板机产品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
背景技术
目前,缝纫机特别是模板机针对面线和底线都具有对应的自动剪线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剪断缝纫线,配合自动抬压脚机构能够给极大的增加生产效率。
在先申请的专利中,有发明专利,专利号为2021116113654。其具体公开了一种立体缝纫的模板机。该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不需要针对每个图案单独制作模板绷框,能实现更方便的使用体验和更高效的生产效率的立体缝纫功能的模板机。而且缝纫所得的布料还是具有立体图案效果的布料,非常适用于被套的生产制造。
但是在上述专利技术中,没有自动剪线功能,不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剪线功能的结构,以及将该种自动剪线结构引用在的立体缝纫的模板机中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用于通过移动模板绷框来进行缝纫作业;包括有:
机头缝纫装置,其至少具有面线缝纫机构和底线缝纫机构,面线缝纫机构和底线缝纫机构配合形成锁式线迹并缝纫物料;
介质输送装置,其用于输送立体介质;以及
自动剪线装置,其位于所述立体介质的移动轨迹上,并用于切断立体介质;
其中,所述面线缝纫机构至少具有:
面线往复穿刺组件,其具有针杆和多口针夹头;多口针夹头与所述针杆连接并同步移动,且多口针夹头用于固定至少两根机针;以及
针板,其具有适应机针穿刺的针孔和适应立体介质伸出针板的介质穿孔。
优选地,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包括有:
两个旋转剪切件,且两个所述旋转剪切件的中部具有铰接点,且两个所述旋转剪切件围绕所述铰接点实现两个所述旋转剪切件的相对张开或合拢;以及
驱动构件,其用于驱动两个旋转剪切件相对张开或闭合。
优选地,所述旋转剪切件至少具有斜向抵靠杆,且斜向抵靠杆沿其运动方向两侧分别成型有前抵靠面和后抵靠面;
其中所述驱动构件至少具有:
驱动动力源,其用于驱动旋转剪切件前进或者后退;
两个前触发柱,其分别位于所述前抵靠面的前侧,使得所述驱动旋转剪切件前进时,前抵靠面与所述前触发柱抵靠,使得两个旋转剪切件相对闭合;以及
两个后触发柱,其分别位于所述后抵靠面的后侧,使得所述驱动旋转剪切件后退时,后抵靠面与所述后触发柱抵靠,使得两个旋转剪切件相对张开。
优选地,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具有:
剪线安装板,其成型有调节槽;所述前触发柱和后触发柱与调节槽滑动连接;以及
剪线滑块,其一侧与所述铰接点铰接,且剪线滑块的后端与所述驱动动力源连接;
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具有:
上轴承,其套设在前触发柱和后触发柱的上端并与所述斜向抵靠杆相对应;以及
下轴承,其与剪线滑块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旋转剪切件位于旋梭构件的更换路径上;
其中,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具有剪线避让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剪切件避开旋梭构件的更换路径;
其中,剪线避让机构至少具有:
安装构件,其固定在所述底线缝纫机构上;
铰接构件,其与所述安装构件相对转动,并与所述旋转剪切件同步移动;以及
锁扣构件,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安装构件和铰接构件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铰接构件至少具有:
铰链座,其固定在所述安装构件上;
铰链板,其一端与所述铰链座铰接;以及
安装支架,其一端与所述铰链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安装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剪切件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锁扣构件至少具有:
锁扣板,其转动配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锁扣板具有锁扣槽;以及
限位销轴,其同时穿过所述安装支架和安装构件;且限位销轴与所述锁扣槽相对应,使得锁扣构件在锁定状态时,限位销轴锁定在所述锁扣槽内。
优选地,所述介质输送装置至少具有:
引导构件,其用于引导立体介质流向所述针板;以及
过线构件,其具有供立体介质穿过的过线孔;
其中,所述引导构件的一端至少部分延伸至针板的构件安装孔内;
其中,所述过线构件在工作状态下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构件安装孔内,使得立体介质穿过所述过线孔。
优选地,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包括有送剪机构,其用于自动剪线装置工作时,驱动立体介质朝旋转剪切件一侧运动;
其中,所述送剪机构至少具有:
旋转摆臂,其上端与所述过线构件连接;以及
送剪动力源,其与所述旋转摆臂的下端铰接,并驱动所述旋转摆臂摆动。
优选地,所述送剪机构至少还具有:
旋转转轴,其穿设在所述旋转摆臂的下端,并与所述旋转摆臂同步转动;以及
旋转连杆,其一端与旋转转轴连接,旋转连杆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送剪动力源铰接。
优选地,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具有稳定装置,其用于稳定过线构件;
其中,所述稳定装置至少具有:
稳定构件,其转动配置在过线构件的下端;以及
稳定驱动构件,其驱动所述稳定构件靠近或者远离过线构件的下端;
其中,所述稳定驱动构件至少具有:
驱动关节,其上端与所述稳定构件铰接;以及
稳定驱动动力源,其具有伸缩杆,伸缩杆与所述驱动关节的另一端铰接。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模板机能够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需要针对每个图案单独制作模板绷框,只要模板机已经具有的按照设定路径缝纫的功能就可以使用,而不需要单独为某个图形单独设计模板绷框。从而实现更方便的使用体验和更高效的生产效率。
2、本发明的自动剪线装置能够应用在模板机上,而且还可以实现针对立体介质的自动剪线,极大的提高了模板机产品的工作效率。
3、本发明通过设计剪线避让机构能够适用于现有模板机的旋梭构件的结构,保证旋梭构件更换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缝纫模板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底线缝纫机构和自动剪线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底线缝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布料与立体介质配合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旋梭构件勾线方向与机针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自动剪线装置处于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自动剪线装置处于合拢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旋转剪切件和驱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隐藏安装底座及有关配件之后的结构简图;
图11是送剪机构和介质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介质输送装置的爆炸图;
图13是剪线避让机构的功能效果图;
图14是剪线避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锁扣板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稳定装置与过线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7是针板与所述过线构件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面线缝纫机构;3-底线缝纫机构;4-旋转剪切件;5-驱动构件;6-剪线避让机构;7-介质输送装置;8-稳定装置;9-送剪机构;10-底线旋转机构;11-面线转向机构;12-布料;13-立体介质;14-台面;15-机壳;16-驱动电机;17-减速机;18-滑环;19-联轴器;20-剪线机构;21-面线往复穿刺组件;22-针板;31-旋梭构件;32-安装底座;41-斜向抵靠杆;42-剪线安装板;43-调节槽;44-剪线支撑板;51-驱动动力源;52-前触发柱;53-后触发柱;54-剪线滑块;55-上轴承;56-下轴承;61-安装构件;62-铰接构件;63-锁扣构件;71-引导构件;72-过线构件;81-稳定构件;82-稳定驱动构件;91-旋转摆臂;92-送剪动力源;93-旋转转轴;94-旋转连杆;95-关节轴承;211-针杆;212-多口针夹头;213-机针;221-针孔;222-介质穿孔;411-前抵靠面;412-后抵靠面;541-滑块槽;621-铰链座;622-铰链板;623-安装支架;624-条状孔;631-锁扣板;632-锁扣槽;633-限位销轴;634-拨动部;721-过线孔;722-连接臂;723-引导槽;724-前穿孔;821-驱动关节;822-稳定驱动动力源;823-伸缩杆;824-铰接接头;826-铰接拨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想要提供的是一种能够实现立体缝纫的模板机,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模板机不需要单独在制衣模板绷框上预先雕刻好图形的形状就可以实现立体图案的缝纫,只需要预先设计好立体图案的缝纫轨迹就可以实现针对该图案形成立体缝纫。
而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走向来进行常规缝纫是模板机的常见功能,因此本实施例所述的模板机其中一个效果在于能够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需要针对每个图案单独制作模板绷框,只要模板机已经具有的按照设定路径缝纫的功能就可以使用,而不需要单独为某个图形单独设计模板绷框,从而实现更方便的使用体验和更高效的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为了得到更高效的生产效率,进而需要设计自动剪线装置,利用该装置在立体缝纫模板机上实现自动剪线的功能。
接下来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实现的方式。
如图1所示,图1是立体缝纫模板机的立体图;从图1中可以看到,其具体公开了一种立体缝纫模板机,该模板机在实际使用中通过移动模板绷框来进行缝纫作业。所述的模板绷框是指夹有布料12的工具,模板机具有模板绷框驱动机构,模板绷框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模板绷框移动从而改变机针213刺穿布料12的位置。
接下来具体介绍模板机实现立体缝纫的结构原理。
从图1中可以看到,所述的立体缝纫模板机至少包括有机架1,机架1的上端配置有一个台面14,上述的模板绷框就是在台面14上滑动。再从台面14往上则有机壳15。
而在机壳15的上侧则对应设置有面线转向机构11,面线转向机构11用于驱动面线缝纫机构2,具体的说至少是驱动机针213或者说针杆根据路径的不同实时的旋转角度。另外对应的从图1中还可以看到,在台面14的下侧还具有底线旋转机构10,底线旋转机构10主要用于驱动底线缝纫机构3的转动,具体的说是至少驱动旋梭构件31转动。
另外还可以再看图2,图2是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同时图2也是机头缝纫装置的立体图。从图2中可以看到,所述立体缝纫的模板机至少包括有机头缝纫装置,机头缝纫装置至少具有面线缝纫机构2和底线缝纫机构3,面线缝纫机构2和底线缝纫机构3配合形成锁式线迹并缝纫物料,对应是两个机构的配合是现有模板机实现基础缝纫的工作原理,这里不多做赘述。
另外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所述面线缝纫机构2至少具有面线往复穿刺组件21,面线往复穿刺组件21至少包括有具有针杆211和多口针夹头212。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多口针夹头212与所述针杆211连接并同步移动。对应只要针杆211在往复运动就能够驱动多口针夹头212跟着运动。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所述多口针夹头212还固定有两根机针213。
另外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在机针213的下端配置有针板22,针板22具有适应两根机针213往复穿刺的针孔221和适应立体介质13伸出针板22的介质穿孔222。其中,介质输送装置7位于所述针板22下侧,并引导缝纫线穿过所述介质穿孔222。
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多口针夹头212是一个双口的针夹头,以此对应两根机针213。
对应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有一根立体介质13从所述介质穿孔222穿出,同时再匹配两根机针213的上下往复运动,这样就可以实现立体缝纫。对应需要指出的是,立体介质13是位于两根针孔221之间的位置。从而能够通过底线和面线的往复穿插实现对立体介质13的绑定,从而实现立体缝纫。
另外再看图3,图3是底线缝纫机构和自动剪线装置的装配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看到,针板22的下方配置有一个安装底座32,安装底座32下方配置有底线旋转机构10,底线旋转机构10用于驱动安装底座32的旋转,进而与行进方向实时适应。另外安装底座32的一侧还配置有用于自动剪断立体介质13的自动剪线装置。
同时再看图4,图4是底线缝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从图4中可以看到,所述底线缝纫机构3至少具有安装底座32,安装底座3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所述针板22;在图4中为了更清楚的表达两者的关系,故采用爆炸图的形式予以呈现,而在针板22的下方有一个过线构件72,同时在过线构件72的下方是安装底座32,以及在安装底座32内的旋梭构件31,旋梭构件31用于实现勾线作业;以及在实际使用中用于自动剪断常规模板机缝纫线的自动剪线机构20。特别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圆刀剪线机构。
另外从图4并结合针板22上的针孔221的位置可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立体缝纫,旋梭构件31的勾线方向是与所述机针213的排布方向是垂直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个旋梭构件31同时勾住多跟机针213上的面线,从而实现将立体介质13包裹起来,形成立体缝纫。
具体看图5,图5是布料12与立体介质13配合后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立体缝纫是指,缝纫好之后的至少其中一种情况是布料12在上,立体介质13在下的配合状态。期间需要通过现有模板机上的底线和面线的配合来往复绕设在立体介质13和布料12之间,从而实现固定立体介质13和布料12之间的相对位置,最终呈现出来的是如图5所示,在布料12的正面也叫上表面凸起的形状,从而形成立体的缝纫样式。
具体再看图6,图6是旋梭构件31勾线方向与机针213方向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6有从两根线段,分别是线段C1和线段C2,线段C1和线段C2上下两端分别配置有一个箭头。这个图案表示两根机针213带动面线上下穿刺面料的过程和穿刺的方向。另外还有虚线表示的圆圈D,圆圈D上也有一个箭头,其表示旋梭构件31勾线的方向。在圆圈D的上侧还有一个打剖面线的部件,这个部件是立体介质13。打剖面线的含义是指其是垂直于纸面的延伸方向。因此也就是于机针213的穿刺方向,以及与旋梭构件31的勾线方向都是垂直的。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应此时旋梭的勾线必须是垂直于布料12行进的方向,因此才能够时刻保证一个旋梭能够勾住两个面线的线环。才能达到如图5所示的作业结果。
另外从图6中还可以看到,旋梭构件31勾线的方向也就是圆圈D中箭头方向与立体介质13的方向必然也是要垂直的。因此在实际缝纫之后的线迹中,立体介质13是分别被面线和底线从径向方向左右往复缠绕,当面往复缠绕的同时,面线和底线也在上下往复穿刺面料,最终能够实现立体介质13与面料的紧密结合。
于此对应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随着模板绷框移动方向的变化或者说随着线迹的走向变化,此时面线转向机构11也对应同步进行转向工作,工作的结果就是要让机头缝纫装置运行时始终垂直于布料12行进方向。也就是说,在缝纫作业的进行过程中,两个机针213需要时刻面向布料12行进的方向,或者说平行甚至说重合于布料12行进的方向。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缝纫出来的线迹如果没有立体介质13的话,是一个由两条平行的轨迹线构成的图案。当需要立体缝纫的时候,再配置立体介质13,从而形成立体缝纫的技术效果。
另外再结合图1和图3可知,所述的底线旋转机构10和面线转向机构11的结构原理主要包括有驱动电机16、减速机17、滑环18和联轴器19等部件组件。
接下来具体介绍自动剪线装置的工作原理。具体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剪线装置位于所述缝纫线的移动轨迹上,并用于切断立体介质13。从图3中可以看出自动剪线装置至少包括有两个旋转剪切件4,且两个所述旋转剪切件4的中部具有铰接点,且两个所述旋转剪切件4围绕所述铰接点实现两个所述旋转剪切件4的相对张开或合拢。
也就是说所述两个旋转剪切件4形成了类似剪刀的结构,通过张开或者合拢两个旋转剪切件4就能够实现松开立体介质13或者自动剪断立体介质13,实现自动剪线的目的。
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有一个驱动构件5,其用于驱动两个旋转剪切件4相对张开或闭合。
另外如图7所示,图7是自动剪线装置处于张开状态的示意图。相较于图3中所示的自动剪线装置;在图7中通过隐藏了针板22和旋梭构件31。
另外再看图8,图8是自动剪线装置处于合拢状态的示意图。从图8中还可以看到,相较于图3、图7中两个旋转剪切件4处于张开的状态;在图8中,两个旋转剪切件4处于闭合的状态,从而实现剪线的过程。
接下来结合图3、7和图8具体说明实现剪线的过程。从上述三幅图中可以看到,所述旋转剪切件4至少具有斜向抵靠杆41,斜向抵靠杆41是位于旋转剪切件4的下端,至少是位于铰接点下端的斜向凸出的部位。且斜向抵靠杆41沿其运动方向两侧具体可分别成型有前抵靠面411和后抵靠面412。
另外从上述三幅图中,还可以看到,其中所述驱动构件5至少具有:
两个前触发柱52,其分别位于所述前抵靠面411的前侧,使得所述旋转剪切件4前进时,前抵靠面411与所述前触发柱52抵靠,使得两个旋转剪切件4相对闭合;以及
两个后触发柱53,其分别位于所述后抵靠面412的后侧,使得所述旋转剪切件4后退时,后抵靠面412与所述后触发柱53抵靠,使得两个旋转剪切件4相对张开。
所述的所述驱动构件5至少还具有驱动动力源51,其用于驱动旋转剪切件4前进或者后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动力源51是气缸。
因此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动力源51的运动能够推动旋转剪切件4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斜向抵靠杆41的前抵靠面411会抵靠在前触发柱52上,最终实现两个旋转剪切件4实现相对合拢;而在后退的过程中,斜向抵靠杆41的后抵靠面412会抵靠在后触发柱53上,最终实现两个旋转剪切件4实现相对张开,退出剪线的状态。
再看图9,图9是旋转剪切件4和驱动构件5的结构示意图。从图9中可以看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具有剪线安装板42,剪线安装板42位于所述前触发柱52和所述后触发柱53的下方。而且剪线安装板42两侧分别成型有调节槽43;所述前触发柱52和后触发柱53与调节槽43滑动连接。同于通过调整前触发柱52和后触发柱53在调节槽43中的位置,从而能够改变旋转剪切件4张开和合拢的幅度和触发动作的时间点。
另外从图9中还能看到,所述驱动动力源51也安装在所述剪线安装板42的右侧上;同时从图9中可以看到剪线安装板42的下方还具有一个剪线支撑板44,剪线支撑板44与剪线安装板42通过紧固件实现紧固连接。
另外,从图9中可以看到,前触发柱52和后触发柱53的上端均配置有上轴承55,上轴承55与所述斜向抵靠杆41的位置相对应。因此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同一个前触发柱52或后触发柱53中上轴承55的数量不一定就只有一个,还可以同轴套接有两个的上轴承55。
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旋转剪切件4是上下叠加的状态,因此针对位于下侧的旋转剪切将对应上轴承55的位置也相应靠下;当然也可以通过增加上轴承55的宽度来同时对应两个旋转剪切件4。
另外从图9中还可以看到,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具有剪线滑块54,剪线滑块54一侧与所述铰接点铰接,且剪线滑块54的后端与所述驱动动力源51连接。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动力源51的伸缩运动,导致剪线滑块54的相对移动,继而驱动两个旋转剪切件4的前进和后退。
对应的,从图9中也可以看到,所述前触发柱52的下端还具有下轴承56,下轴承56的位置其与剪线滑块54相对应。这样的设计能让剪线滑块54的滑动更加顺畅。而且从图9中可以看到,剪线滑块54对应有个滑块槽541,所述的下轴承56部分嵌入到滑块槽541内,从而保证强度的同时,具有导向的作用。
另外再看图10,图10是图7隐藏安装底座32及有关配件之后的结构简图。从图10中可以看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剪线装置除了旋转剪切件4和驱动构件5之外,还具有送剪机构9,送剪机构9用于自动剪线装置工作时,驱动立体介质13朝旋转剪切件4一侧运动。
之所以设计这个机构是因为从图3、图7和图8可知,即便是在前进之后,旋转剪切件4与立体介质13之间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另外在实际使用中,安装底座32由于还要内置旋梭构件31和对应剪线的机构,空间是有限的。
因此为了避开上述现有的产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还设计了如图11所示的送剪机构9和介质输送装置7。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到所述介质输送装置7,其至少具有过线构件72,其具有供立体介质13穿过的过线孔721,过线孔721的位置与所述介质穿孔222相对应。
另外从图10中可以看到,所述送剪机构9至少具有旋转摆臂91,其上端与所述过线构件72连接,也就是说通过旋转摆臂91的转动,就可以驱动过线构件72的转动,并通过转动的方向靠近旋转剪切件4。
从图10中可以看到,所述送剪机构9还具有送剪动力源92,送剪动力源92与所述旋转摆臂91的下端铰接,并驱动所述旋转摆臂91摆动。具体的说,所述送剪机构9至少还具有旋转转轴93,其穿设在所述旋转摆臂91的下端,并与所述旋转摆臂91同步转动。送剪机构9还具有旋转连杆94,其一端与旋转转轴93,旋转连杆94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95与所述送剪动力源92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送剪动力源92是气缸,因此送剪动力源92的伸缩运动会驱动关节821轴承95移动,对应会导致旋转连杆94,以与关节轴承95铰接处为圆心摆动,对应旋转连杆94另一端连接的旋转转轴93也同步转动。因此对应旋转摆臂91也对应摆动。
另外结合图9和图10可以看到,所述剪线支撑板44整体截面呈L形,其一边支撑了所述剪线安装板42,其另一边则连接了剪线避让机构6的安装支架623。
而且从图11可知,旋转摆臂91上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有所述过线构件72,同时所述立体介质13穿过了介质输送装置7的过线构件72。为了具体了解介质输送装置7的结构,具体看图12,图12是介质输送装置7的爆炸图。从图12中可以看到,所述介质输送装置7至少具有过线构件72,过线构件72具有供立体介质13穿过的过线孔721;然后在过线孔721的左侧还具有连接臂722,连接臂722上有沉孔,沉孔与图10中的旋转摆臂91连接,从而实现能够过线构件72的移动。这样设计至少有一个好处在于能够让立体介质13,更加接近旋转剪切件4从而能够增加剪线的成功率。
另外从图12中还可以看到,过线构件72中部还有一个引导槽723,引导槽723中间也有沉孔,引导槽723再过去就是所述过线孔721。另外从图12中还可以看到,所述引导槽723的前方还具有一个供机针213穿过的前穿孔724。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前穿孔724还会伸出到针孔221,而且前穿孔724也会被机针所穿过。
另外从图12中还可以看到,所述介质输送装置7至少还具有引导构件71,其用于引导立体介质13流向所述针板22。另外从图7、图10和图12中可以得知,在本实施例中,引导构件71是穿设在过线构件72的引导槽723内。而且引导构件71上面有两个孔,这两个孔是跟引导槽723中间的沉孔也是对应的。
另外在实际使用中,旋梭构件31中具有梭芯,梭芯内缠绕有底线。而在实际使用中,底线是一直被消耗的,因此需要针对梭芯进行更换。但是从图3、图4、图7和图8等多个图中可以看到,所述旋转剪切件4和驱动构件5的位置是挡住了梭芯被取出的路径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图13是剪线避让机构6的功能效果图。从图13中可以看到,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具有剪线避让机构6,剪线避让机构6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剪切件4避开旋梭构件31的更换路径。
也就是从图13可知,剪线避让机构6的功能是通过转动从而让旋转剪切件4和驱动构件5避开了旋梭构件31的更换路径。而且转动的过程中也不会影响到送剪机构9的运作。
具体看图14,图14是剪线避让机构6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4中可以看到,所述剪线避让机构6的结构至少具有安装构件61和铰接构件62。其中安装构件61是固定在所述底线缝纫机构3上。具体的说,结合图13可知,安装构件61是通过固定在安装底座32上,从而实现与底线缝纫机构3的固定连接。另外结合图2、图10和图14中看到,所述铰接构件62的左侧与所述安装构件61相对转动,而且所述铰接构件62的右侧又与旋转剪切件4固定连接。最终实现通过剪线避让机构6,让旋转剪切件4及其动力源挡住了旋梭更换的路线。
接下来具体看图14,从图14中可以看到,完成上述功能的所述铰接构件62至少具有两个铰链座621,每个所述铰链座62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构件61上。同时两个所述铰链座621中部还铰接有一个铰链板622,铰链板622的左边与所述铰链座621铰接;铰链板622的右边固定安装有一个安装支架623,而且安装支架623位于所述铰链板622和安装构件61之间。同时所述安装支架623,其一端与所述铰链板6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安装支架623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剪切件4同步转动。
因此可以通过铰链座621与铰链板622之间的铰接作用,从而能够移动旋转剪切件4和驱动构件5。也就是说所述铰接构件62与所述旋转剪切件4同步移动。
另外虽然实现了移动,还要实现移动的可控制性。当需要锁紧的时候,就需要让旋转剪切件4和驱动构件5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标,在本实施例中,还增加了锁扣构件63,锁扣构件63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安装构件61和铰接构件62的相对位置。
具体看图14,所述锁扣构件63至少具有:
锁扣板631,其转动配置在所述安装支架623上;且所述锁扣板631具有锁扣槽632;以及
限位销轴633,其同时穿过所述安装支架623和安装构件61;且限位销轴633与所述锁扣槽632相对应,使得锁扣构件63在锁定状态时,限位销轴633锁定在所述锁扣槽632内。而当限位销轴633锁定在所述锁扣槽632内时,此时限位销轴633被锁扣板631挡住无法移动。
而且由于限位销轴633同时穿过所述安装支架623和安装构件61,又因为安装构件61是相对固定不动的。因此就能够实现针对旋转剪切件4和驱动构件5的固定。
再看图15,图15是锁扣板631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5中可以看到,所述安装支架623上的供限位销轴633穿过的孔位是一个条状孔624,通过这个条状孔624就能够实现旋转剪切件4的转动,而且条状孔624的长度决定了旋转剪切件4转动的角度。因此对应的当锁扣板631的锁扣槽632挡住了限位销轴633之后也就对应挡住了旋转剪切件4的转动的路径,实现对旋转剪切件4的锁紧。
因此对应的所述安装构件61上与所述限位销轴633连接的孔位可以是一个螺纹孔,通过与限位销轴633的螺纹连接实现限位销轴633位置的固定。
另外从图15中可以看到,所述的锁扣板631的端部还具有一个拨动部634,拨动部634用于方便使用者拨动锁扣板631。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存在送剪机构9以及剪线避让机构6等功能部件,所以从图10、图11和图13中可以看到,过线构件72所能得到的支撑都是靠位于一侧的旋转摆臂91实现支撑。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存在多种动作;同时立体介质13本身又比较粗壮,日常使用中过线构件72会受到较大的压力,而如果没有一个平衡的承压的方案容易导致过线构件72的断裂或者变形,导致过线构件72无法正常伸入到针板22上,导致设备运行故障,既影响工作效率也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设计了稳定装置8,稳定装置8用于稳定过线构件72。具体看图16,图16是稳定装置8与过线构件72的装配示意图。
首先关于稳定装置8的位置,如图3和图13所示,稳定装置8是位于所示安装底座32的一侧,具体的说是位于相对于送剪机构9来说的另一侧。再看图16,从图16中可以看到所述稳定装置8至少具有:
稳定构件81,其转动配置在过线构件72的下端;以及
稳定驱动构件82,其驱动所述稳定构件81靠近或者远离过线构件72的下端。
其中,所述稳定驱动构件82至少具有:
驱动关节821,其上端与所述稳定构件81铰接;以及
稳定驱动动力源822,其具有伸缩杆823,伸缩杆823与所述驱动关节821的另一端铰接。
而且从图16中还可以看到,所述稳定驱动动力源822的右侧还具有一个铰接接头824,铰接接头824的一侧铰接有一个铰接拨叉826,铰接拨叉826的一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底座32的一侧。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实现对驱动动力源51固定又能够利用铰接实现一定的缓冲,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至少能够达到如图16所示的,在所述稳定构件81转动到设定角度之后,能够位于所述过线构件72的下端增加稳定性。
另外再看图17,图17是针板22与引导构件71的示意图,从图17中可以看到,所述针板22上具有一个针孔221,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针孔221同时也是一个构件安装孔,构件安装内用于配置所述的过线构件72和引导构件71。而且从图3、图4和图13可以看到,当处于缝纫状态下,所述过线构件72是要处于构件安装孔内并且,过线构件72的最上端要超过构件安装孔,使得过线构件72上的过线孔721能够顺畅的被带出。另外从图17还可以看到,所述的引导构件71所处的一个位置是基本上顶到了构件安装孔或者说针孔221的端面上,或者说到了底线的缝纫轨迹。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引导构件71在实际使用中,要至少保证穿过所述过线孔721,同时至少还要伸出一端长度,伸出的长度要能够至少到达机针213所处的位置。
也就是说,在机针213下降的过程中,至少在某个时间段引导构件71的两侧应该要有所述的两根机针213。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单个线环所用到的底线的长度增加,从而能够达到松线的效果,最终让缝纫线缠绕在立体介质13上时不至于过紧,影响产品效果。
对于底线松线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包缝机和绷缝机中有松线结构实现类似的功能。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位于两个机针213之间的整体呈杆件的引导构件71来实现松线的效果,既能够很好的利用立体缝纫的针板22的设计,又能实现松线的效果,一举多得。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稳定装置8还有一个作用在于能够通过稳定过线构件72的位置,使得过线构件72每次运动之后,都能准确的进入到构件安装孔内。
同时看图4和图17,可知,所述针孔221还具有一个过线条形部,这个过线条形部也就是所述的介质穿孔222,其用于实现引导立体介质13的移动,同时具有一定的深度能保持立体介质13移动的稳定。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送剪动力源92是旋转气缸,通过旋转的方式来驱动旋转摆臂的旋转。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少旋转转轴93、旋转连杆94和关节轴承95等零件,从而结构更加简单。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故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用于通过移动模板绷框来进行缝纫作业;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机头缝纫装置,其至少具有面线缝纫机构(2)和底线缝纫机构(3),面线缝纫机构(2)和底线缝纫机构(3)配合形成锁式线迹并缝纫物料;
介质输送装置(7),其用于输送立体介质(13);以及
自动剪线装置,其位于所述立体介质(13)的移动轨迹上,并用于切断立体介质(13);
其中,所述面线缝纫机构(2)至少具有:
面线往复穿刺组件(21),其具有针杆(211)和多口针夹头(212);多口针夹头(212)与所述针杆(211)连接并同步移动,且多口针夹头(212)用于固定至少两根机针(213);以及
针板(22),其具有适应机针(213)穿刺的针孔(221)和适应立体介质(13)伸出针板(22)的介质穿孔(2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包括有:
两个旋转剪切件(4),且两个所述旋转剪切件(4)的中部具有铰接点,且两个所述旋转剪切件(4)围绕所述铰接点实现两个所述旋转剪切件(4)的相对张开或合拢;以及
驱动构件(5),其用于驱动两个旋转剪切件(4)相对张开或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剪切件(4)至少具有斜向抵靠杆(41),且斜向抵靠杆(41)沿其运动方向两侧分别成型有前抵靠面(411)和后抵靠面(412);
其中所述驱动构件(5)至少具有:
驱动动力源(51),其用于驱动旋转剪切件(4)前进或者后退;
两个前触发柱(52),其分别位于所述前抵靠面(411)的前侧,使得所述驱动旋转剪切件(4)前进时,前抵靠面(411)与所述前触发柱(52)抵靠,使得两个旋转剪切件(4)相对闭合;以及
两个后触发柱(53),其分别位于所述后抵靠面(412)的后侧,使得所述驱动旋转剪切件(4)后退时,后抵靠面(412)与所述后触发柱(53)抵靠,使得两个旋转剪切件(4)相对张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具有:
剪线安装板(42),其成型有调节槽(43);所述前触发柱(52)和后触发柱(53)与调节槽(43)滑动连接;以及
剪线滑块(54),其一侧与所述铰接点铰接,且剪线滑块(54)的后端与所述驱动动力源(51)连接;
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具有:
上轴承(55),其套设在前触发柱(52)和后触发柱(53)的上端并与所述斜向抵靠杆(41)相对应;以及
下轴承(56),其与剪线滑块(54)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剪线装置位于旋梭构件(31)的更换路径上;
其中,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具有剪线避让机构(6),其用于驱动自动剪线装置避开旋梭构件(31)的更换路径;
其中,剪线避让机构(6)至少具有:
安装构件(61),其固定在所述底线缝纫机构(3)上;
铰接构件(62),其与所述安装构件(61)相对转动,并与所述自动剪线装置同步移动;以及
锁扣构件(63),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安装构件(61)和铰接构件(62)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铰接构件(62)至少具有:
铰链座(621),其固定在所述安装构件(61)上;
铰链板(622),其一端与所述铰链座(621)铰接;以及
安装支架(623),其一端与所述铰链板(6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安装支架(623)的另一端与所述自动剪线装置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锁扣构件(63)至少具有:
锁扣板(631),其转动配置在所述安装支架(623)上;且所述锁扣板(631)具有锁扣槽(632);以及
限位销轴(633),其同时穿过所述安装支架(623)和安装构件(61);且限位销轴(633)与所述锁扣槽(632)相对应,使得锁扣构件(63)在锁定状态时,限位销轴(633)锁定在所述锁扣槽(63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7)至少具有:
引导构件(71),其用于引导立体介质(13)流向所述针板(22);以及
过线构件(72),其具有供立体介质(13)穿过的过线孔(721);
其中,所述引导构件(71)的一端至少部分延伸至针板(22)的构件安装孔(223)内;
其中,所述过线构件(72)在工作状态下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构件安装孔(223)内,使得立体介质(13)穿过所述过线孔(7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包括有送剪机构(9),其用于自动剪线装置工作时,驱动立体介质(13)朝旋转剪切件(4)一侧运动;
其中,所述送剪机构(9)至少具有:
旋转摆臂(91),其上端与所述过线构件(72)连接;以及
送剪动力源(92),其与所述旋转摆臂(91)的下端铰接,并驱动所述旋转摆臂(91)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剪机构(9)至少还具有:
旋转转轴(93),其穿设在所述旋转摆臂(91)的下端,并与所述旋转摆臂(91)同步转动;以及
旋转连杆(94),其一端与旋转转轴(93)连接,旋转连杆(94)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95)与所述送剪动力源(92)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其特征在于,自动剪线装置至少还具有稳定装置(8),其用于稳定过线构件(72);
其中,所述稳定装置(8)至少具有:
稳定构件(81),其转动配置在过线构件(72)的下端;以及
稳定驱动构件(82),其驱动所述稳定构件(81)靠近或者远离过线构件(72)的下端;
其中,所述稳定驱动构件(82)至少具有:
驱动关节(821),其上端与所述稳定构件(81)铰接;以及
稳定驱动动力源(822),其具有伸缩杆(823),伸缩杆(823)与所述驱动关节(821)的另一端铰接。
CN202210095960.5A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 Active CN114427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5960.5A CN114427146B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5960.5A CN114427146B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7146A true CN114427146A (zh) 2022-05-03
CN114427146B CN114427146B (zh) 2023-06-20

Family

ID=81313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5960.5A Active CN114427146B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7146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89686A (en) * 1927-08-24 1928-05-03 Union Special Machine Co Improvements in a supporting frame for a sewing machine
JPH05247808A (ja) * 1992-03-02 1993-09-24 Jirou Naeshiro 立体柄地付布地
JP2001055613A (ja) * 1999-06-08 2001-02-27 Mitsuru Ito 立体形、布地の製造方法
JP2001232086A (ja) * 1999-12-16 2001-08-28 Juki Corp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2002115116A (ja) * 2000-08-02 2002-04-19 Mitsuru Ito 布帛布地・伸縮性布地・カットソー・皮・バイヤス表布地に左バイヤスと右バイヤスの交差張力を活用した、芯地・テープ・裏地の裁断と接着と縫製方法。
JP2007135872A (ja) * 2005-11-18 2007-06-07 Toshihiko Kobayashi 衣料品用等の布地
CN101139781A (zh) * 2007-10-18 2008-03-12 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JP3152523U (ja) * 2009-04-13 2009-08-06 小西マーク株式会社 立体的なワッペン
JP2019201742A (ja) * 2018-05-21 2019-11-28 Juki株式会社 縫製システム及び3次元計測装置
CN111593506A (zh) * 2020-06-19 2020-08-28 珠海运控瑞奇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刀联动剪线的缝纫机
CN214724744U (zh) * 2021-04-27 2021-11-16 台州辉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床身
CN215209964U (zh) * 2021-07-16 2021-12-17 台州辉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鸟巢和防脱线两用装置及缝纫机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89686A (en) * 1927-08-24 1928-05-03 Union Special Machine Co Improvements in a supporting frame for a sewing machine
JPH05247808A (ja) * 1992-03-02 1993-09-24 Jirou Naeshiro 立体柄地付布地
JP2001055613A (ja) * 1999-06-08 2001-02-27 Mitsuru Ito 立体形、布地の製造方法
JP2001232086A (ja) * 1999-12-16 2001-08-28 Juki Corp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2002115116A (ja) * 2000-08-02 2002-04-19 Mitsuru Ito 布帛布地・伸縮性布地・カットソー・皮・バイヤス表布地に左バイヤスと右バイヤスの交差張力を活用した、芯地・テープ・裏地の裁断と接着と縫製方法。
JP2007135872A (ja) * 2005-11-18 2007-06-07 Toshihiko Kobayashi 衣料品用等の布地
CN101139781A (zh) * 2007-10-18 2008-03-12 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JP3152523U (ja) * 2009-04-13 2009-08-06 小西マーク株式会社 立体的なワッペン
JP2019201742A (ja) * 2018-05-21 2019-11-28 Juki株式会社 縫製システム及び3次元計測装置
CN111593506A (zh) * 2020-06-19 2020-08-28 珠海运控瑞奇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刀联动剪线的缝纫机
CN214724744U (zh) * 2021-04-27 2021-11-16 台州辉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床身
CN215209964U (zh) * 2021-07-16 2021-12-17 台州辉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鸟巢和防脱线两用装置及缝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7146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88895Y (zh) 装饰片进给装置
CN101831768B (zh)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JP4686025B2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4919111B2 (ja) ミシンの押え装置
KR100539607B1 (ko) 재봉기,그중에서도특히바늘용실의클램프와커터를가지는단추구멍용재봉기
JP3186538U (ja) ミシン用の糸引きブレード、糸切断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の種の糸引きブレードを備えたミシン
CN217149549U (zh) 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
CN217149547U (zh) 一种缝纫机用自动剪线装置及立体缝纫模板机
CN217149548U (zh) 一种可移动缝纫机剪线系统以及立体缝纫模板机
CN111020902A (zh) 一种针杆旋转模板机
US5333565A (en) Thread cutting via reciprocating arm with pockets and a trimming plate
CN114427146A (zh) 一种能自动剪线的立体缝纫模板机
CN101545177B (zh) 缝纫机
JP3499407B2 (ja)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4769534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の大押さえ装置
JP4782526B2 (ja) ミシン
CN107938192A (zh) 切底线装置、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KR20110023738A (ko) 재봉기
JP2010246706A (ja) ミシン
JPH1170281A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縫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5059482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7938189B (zh) 一种具有自动切料功能的包边缝纫机
JP2961319B2 (ja) 刺繍ミシンの糸切断装置
CN108251974B (zh) 高头柱型的多针缝纫机
US660617A (en) Sewing and cutt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