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7942B -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7942B
CN114407942B CN202210111013.0A CN202210111013A CN114407942B CN 114407942 B CN114407942 B CN 114407942B CN 202210111013 A CN202210111013 A CN 202210111013A CN 114407942 B CN114407942 B CN 114407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light
light curtain
door
unloading
door cl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10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07942A (zh
Inventor
王剑
臧俊杰
杨成攀
闫瑞
史春江
李晓军
施磊
武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ranch of CRRC Yangtze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Group Co Ltd
CRRC Zhuzhou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ranch of CRRC Yangtze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Group Co Ltd
CRRC Zhuzhou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ranch of CRRC Yangtze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Group Co Ltd, CRRC Zhuzhou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ranch of CRRC Yangtze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10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7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7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79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1090 priority patent/WO202313870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7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7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7/00Hopper cars
    • B61D7/14Adaptations of hopper elements to railways
    • B61D7/16Closure elements for discharge openings
    • B61D7/24Opening or closing means
    • B61D7/30Opening or closing means controlled by means external to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第一开门台进入工作位第五测量光幕和第八测量光幕,驱动第一关门台进入工作位的第二测量光幕和第六测量光幕;本发明通过在轨道两侧装设可移动的多个开门台和关门台,以及多个测量光幕检测卸货车厢,并驱动开门台或关门台进入工作位,以带动卸货车厢的开门柄或关门柄旋转,进而带动底门打开或关闭,降低对车辆编组统一性的要求,也使得卸货车厢在双向移动的过程中,都可以完成底门关闭,提高适用性,提高卸货效率,降低人工参与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漏斗车卸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漏斗车的底门主轴的两端分别装有开门柄、关门柄。当车辆运行时,主轴两端的开、关门柄分别和轨旁的触碰台接触,接触力迫使开、关门柄运动,从而带动主轴转动,主轴的转动带动了连接底门的连杆运动,从而使底门打开和关闭。
当车辆向前运行时,底门主轴开门端的开门柄和触碰台接触,迫使开门柄带动主轴顺时针转动,将底门打开。打开后的底门随着车辆继续向前运行,底门主轴关门端的关门柄和触碰台接触,迫使关门柄带动主轴逆时针转动,将底门关闭。
且由于现有的漏斗车底门上的开门柄设有一个,关门柄也设有一个,所以列车编组只能朝一个固定方向运行,且全部编组为同一车型。
由于列车由机车牵引,机车和漏斗车为不同车型,同时也会存在列车里有其他不同的货车车型混编,而漏斗车的底门开启、关闭要和轨旁的触碰台作用来完成底门的开、关操作,对于非漏斗车车型,轨旁的触碰台要求处于非工作位置进行避让。因此要对列车中的机车、漏斗车及其他货车进行识别,只有当识别到漏斗车时,轨旁的触碰台才进入到工作位置,人工操作复杂,且整体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漏斗车对车组统一性高以及卸货开关门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其包括:
轨道,用于承载卸货车厢并引导所述卸货车厢移动,所述轨道一侧设置有第一开门工作位和第一关门工作位;
控制器;
第一测量光幕组件和第二测量光幕组件,并列设置在所述轨道延伸方向上,且同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第一开门台和第一关门台,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光幕组件产生的开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门台移动到所述第一开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开门柄转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测量光幕组件的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关门台移动到所述第一关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关门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卸货系统还包括:
位于所述轨道一侧设置有第二开门工作位和第二关门工作位;
第三测量光幕组件和第四测量光幕组件,并列设置在所述轨道延伸方向上,且同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第二开门台和第二关门台,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测量光幕组件产生的开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门台移动到所述第二开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开门柄转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四测量光幕组件的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关门台移动到所述第二关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关门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光幕组件包括第五测量光幕和第八测量光幕,所述第二测量光幕组件包括第二测量光幕和第六测量光幕,所述第三测量光幕组件包括第一测量光幕和第四测量光幕,所述第四测量光幕组件包括第三测量光幕和第七测量光幕。
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测量光幕、所述第二测量光幕、所述第三测量光幕、所述第四测量光幕、所述第五测量光幕、所述第六测量光幕、所述第七测量光幕以及所述第八测量光幕依次布置在所述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关门台设有两个并位于轨道两侧,以使卸货车厢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关门台与卸货车厢的单侧关门柄位于轨道的同侧;所述第二关门台设有两个并位于轨道两侧,以使卸货车厢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关门台与卸货车厢的单侧关门柄位于轨道的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测量光幕、所述第六测量光幕、所述第七测量光幕位于第一开门台与第二关门台之间,所述第二测量光幕、所述第三测量光幕、所述第四测量光幕位于第二开门台与第一关门台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光幕上设有第一启闭传感器,所述第一启闭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测量光幕、所述第六测量光幕、所述第五测量光幕和所述第八测量光幕连接,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启闭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测量光幕、所述第六测量光幕、所述第五测量光幕和所述第八测量光幕关闭;
所述第八测量光幕上设有第二启闭传感器,所述第二启闭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测量光幕、所述第四测量光幕、所述第三测量光幕和所述第七测量光幕连接,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启闭传感器的信号,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测量光幕、所述第四测量光幕、所述第三测量光幕和所述第七测量光幕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光幕、所述第二测量光幕、所述第三测量光幕、所述第四测量光幕、所述第五测量光幕、所述第六测量光幕、所述第七测量光幕以及所述第八测量光幕分别呈水平状态布置在所述轨道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光幕、所述第二测量光幕、所述第三测量光幕、所述第四测量光幕、所述第五测量光幕、所述第六测量光幕、所述第七测量光幕以及所述第八测量光幕与底面之间各设有一个用于调整高度的升降装置。
一种卸货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卸货系统中,所述卸货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测量光幕组件产生的开门信号;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开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门台移动到所述第一开门工作位,以推动所述卸货车厢开门柄转动;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二测量光幕组件的关门信号;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关门台移动到所述第一关门工作位,以推动所述卸货车厢关门柄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在轨道一侧设置有第一开门工作位和第一关门工作位,通过沿轨道延伸方向上设置第一测量光幕组件和第二测量光幕组件,以及第一开门台和第一关门台,当第一测量光幕组件检测到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卸货车厢时,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光幕组件产生的开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门台移动到所述第一开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开门柄转动,完成卸货车厢底门打开,当第二测量光幕组件检测到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卸货车厢时,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测量光幕组件的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关门台移动到所述第一关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关门柄转动,完成卸货车厢底门关闭,利用第一测量光幕组件和第二测量光幕组件对需要卸货的卸货车厢进行识别,即便车辆组内混编有其他车型时,其中无需卸货的车型不能被第一测量光幕组件和第二测量光幕组件检测到时,就不会使得开门台或者关门台进入工作位,以降低对车辆编组统一性的要求,提高适用性,且开门台、关门台由多个测量光幕组件组合控制,避免人工进行判断并移动开门台和关门台,提高卸货效率,降低人工参与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测量光幕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测量光幕;2、第二测量光幕;3、第三测量光幕;4、第四测量光幕;5、第五测量光幕;6、第六测量光幕;7、第七测量光幕;8、第八测量光幕;9、第一开门台;10、第一关门台;11、第二开门台;12、第二关门台;13、轨道;141、第一启闭传感器;142、第二启闭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发明,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发明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其包括:
轨道13,用于承载卸货车厢并引导所述卸货车厢移动,所述轨道13一侧设置有第一开门工作位和第一关门工作位;
控制器;
第一测量光幕组件和第二测量光幕组件,并列设置在所述轨道13延伸方向上,且同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第一开门台9和第一关门台10,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光幕组件产生的开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门台9移动到所述第一开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开门柄转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测量光幕组件的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关门台10移动到所述第一关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关门柄转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轨道13一侧设置有第一开门工作位和第一关门工作位,通过沿轨道13延伸方向上设置第一测量光幕组件和第二测量光幕组件,以及第一开门台9和第一关门台10,当第一测量光幕组件检测到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卸货车厢时,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光幕组件产生的开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门台9移动到所述第一开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开门柄转动,完成卸货车厢底门打开,当第二测量光幕组件检测到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卸货车厢时,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测量光幕组件的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关门台10移动到所述第一关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关门柄转动,完成卸货车厢底门关闭,利用第一测量光幕组件和第二测量光幕组件对需要卸货的卸货车厢进行识别,即便车辆组内混编有其他车型时,其中无需卸货的车型不能被第一测量光幕组件和第二测量光幕组件检测到时,就不会使得开门台或者关门台进入工作位,以降低对车辆编组统一性的要求,提高适用性,且开门台、关门台由多个测量光幕组件组合控制,避免人工进行判断并移动开门台和关门台,提高卸货效率,降低人工参与程度。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卸货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轨道一侧设置有第二开门工作位和第二关门工作位;第三测量光幕组件和第四测量光幕组件,并列设置在所述轨道13延伸方向上,且同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第二开门台11和第二关门台12,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测量光幕组件产生的开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门台11移动到所述第二开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开门柄转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四测量光幕组件的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关门台12移动到所述第二关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关门柄转动。
轨道13用于承载卸货车厢并引导所述卸货车厢移动。
通过设置第一测量光幕组件、第二测量光幕组件、第三测量光幕组件和第四测量光幕组件组合使用,以使在轨道延伸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上,从而不用约束卸货车厢的移动方向,不论是卸货车厢是否掉头,不论卸货车厢以第一方向行驶还是第二方向行驶,都可以检测卸货车厢,使得卸货车厢在双向移动的过程中,都可以完成底门关闭,避免更改原有卸货车厢的底门结构,提高适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光幕组件包括第五测量光幕5和第八测量光幕8,所述第二测量光幕组件包括第二测量光幕2和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三测量光幕组件包括第一测量光幕1和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四测量光幕组件包括第三测量光幕3和第七测量光幕7。
上述测量光幕是一种光电传感器,是一种感应接收光信号变化的电子器件。所有光电传感器都使用调制光以排除周围光源可能的影响,工作时,光电传感器发射光线,当被检测物体经过时,根据检测模式的不同,物体或吸收光线或将光线反射到光电传感器的收光器,从而导致收光器接收的光线强度产生变化,其变化值触发开关信号输出,实现检测功能。
测量光幕传感器与普通的对射式光电传感器一样,包含相互分离且相对放置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但其外形尺寸较大,为长管状。测量光幕发射器产生的检测光线并非如普通传感器般只有一束,而是沿长度方向定间距生成光线阵列,形成一个“光幕”,以一种扫描的方式,配合控制器及其软件,实现监控和测量物体外形尺寸的功能。
测量光幕的原理是:发射器和接收器通电后,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直射到接收器形成光幕系统,目标物体放置(或运行)在形成的光幕系统里,将会阻挡一部分红外光线使其对应接收器不能接收到相对应的接收器件。测量光幕使用同步扫描来识别被挡光线,首先一个发射器通道发出光脉冲而对应的接收器同时来寻找该对应的脉冲,当找到后即完成一个通道的扫描,接着转向下一个通道直到所有的通道扫描完成即为一个扫描周期,而这个周期中记录着哪束通光,哪束光被遮挡,根据系统输出一个信号。
当漏斗车的卸货车厢以第一方向在轨道13上移动,且卸货车厢恰好处于第五测量光幕5与第八测量光幕8之间,并同时通过第五测量光幕5和第八测量光幕8触发第一开门台9移动至工作位,此时,第一开门台9所处的工作位位于该状态下卸货车厢的开门柄一侧,并伴随卸货车厢的继续移动,完成卸货,此时,卸货车厢处于第二测量光幕2与第六测量光幕6之间,并同时通过第二测量光幕2与第六测量光幕6触发第一关门台10移动至工作位,此时,第一关门台10所处的工作位位于该状态下卸货车厢的关门柄一侧,并伴随卸货车厢的继续移动,完成卸货后的底门关闭。
值得说明的是,现有的漏斗车卸货车厢下的底门上设置有两个开门柄,也就是不论该漏斗车厢沿第一方向前进或者以第一方向后退,也就是不论卸货车厢的自身前后为什么状态,设在卸货车厢两侧的开门柄,都可以与处于工作位的第一开门台9接触,并在第一开门台9上的引导斜面上旋转并打开底门。
而卸货车厢下的底门上只有一侧设置有一个关门柄,也就是只有,第一关门台10处于工作位时,卸货车厢一侧的关门闭需要与第一关门台10处于同侧,才能通过第一关门台10带动关门柄旋转而驱动底门关闭,在不改变卸货车厢的前提下,设置两个第一关门柄,以使不论该漏斗车厢沿第一方向前进或者以第一方向后退,也就是不论卸货车厢的自身前后为什么状态,设在卸货车厢一侧的关门柄,都可以与处于工作位的两个第一关门台10中的一个第一关门台10接触,并在第一关门台10上的引导斜面上旋转并关闭底门。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开门台9与第一关门台10之间的卸货位,和第二关门台12与第二关门台12之间的卸货位为同一个卸货位,提高卸货统一性,以便于不论卸货车厢以第一方向还是第二方向移动,都可以在预设的卸货位进行卸货。
当漏斗车的卸货车厢以第二方向在轨道13上移动,且卸货车厢恰好处于第一测量光幕1与第四测量光幕4之间,并同时通过第一测量光幕1与第四测量光幕4触发第二开门台11移动至工作位,此时,第二开门台11所处的工作位位于该状态下卸货车厢的开门柄一侧,并伴随卸货车厢的继续移动,完成卸货,此时,卸货车厢处于第三测量光幕3与第七测量光幕7之间,并同时通过第三测量光幕3与第七测量光幕7触发第二关门台12移动至工作位,此时,第二关门台12所处的工作位位于该状态下卸货车厢的关门柄一侧,并伴随卸货车厢的继续移动,完成卸货后的底门关闭。
通过第一测量光幕1和第四测量光幕4检测到沿第二方向移动的卸货车厢,并驱动第二开门台11进入工作位,以带动第二方向移动的卸货车厢的开门柄旋转,底门打开开始卸货;通过第三测量光幕3和第七测量光幕7检测到沿第二方向移动的卸货车厢,驱动第二关门台12进入工作位,以带动第二方向移动的卸货车厢的关门柄旋转,底门关闭,从而不用约束卸货车厢的移动方向,不论是卸货车厢是否掉头,都可以通过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测量光幕检测卸货车厢,即便车辆组内混编有其他车型时,其中无需开门的车型不能同时被第五测量光幕5和第八测量光幕8、第二测量光幕2和第六测量光幕6、第一测量光幕1和第四测量光幕4或第三测量光幕3和第七测量光幕7检测到时,就不会使得开门台或者关门台进入工作位,以降低对车辆编组统一性的要求;
且通过在轨道13两侧均设有第一关门台10和第二关门台12,进一步使得卸货车厢在双向移动的过程中,都可以完成底门关闭,避免更改原有卸货车厢的底门结构,提高适用性,且多个开门台和关门台由多个测量光幕组合控制,避免人工进行判断并移动开门台和关门台,提高卸货效率,降低人工参与程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以及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依次布置在所述轨道13上。
通过一次布置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以及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且将第五测量光幕5和第八测量光幕8驱动第一开门台9进入工作位;第二测量光幕2和第六测量光幕6驱动第一关门台10进入工作位;第一测量光幕1和第四测量光幕4驱动第二开门台11进入工作位;第三测量光幕3和第七测量光幕7驱动第二关门台12进入工作位;提高轨道13上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整体系统需要占据的空间,便于操作,也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与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与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与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与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之间的间距分别设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为卸货车厢的长度。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现存卸货车厢的长度并不是统一的,且卸货车厢的生产设计厂商都一致的前提下,也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容易出现一个车辆编组里面同时具有不同尺寸的卸货车厢,为了避免第一开门台9、第一关门台10、第二开门台11、第二关门台12与不同规格的卸货车厢出现干涉或者不适用的情况,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与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与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与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与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之间的间距,以控制该间距与待控制的卸货车厢的长度相同,进而提高适用性,也提高了该控制系统的控制稳定性,避免出现误操作,提高控制一致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间距设置与不同规格的卸货车厢长度相同,在同一个控制系统内,通过调整第一间距与不同的卸货车厢长度相同,提高适用性,避免人工介入。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位于第一开门台9与第二关门台12之间,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位于第二开门台11与第一关门台10之间,提高卸货位置的空间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卸货行程增加,提高卸货效率。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上设有第一启闭传感器141,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上设有第二启闭传感器14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启闭传感器141与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和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和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关闭;所述第二启闭传感器142与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和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和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关闭。
当卸货车厢经过第一启闭传感器141的时候,第一启闭传感器141控制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和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关闭,避免此时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和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工作导致第二开门台11与第二关门台12移动至工作位,导致与卸货车辆的移动干涉,提高稳定性。
相同的,当卸货车厢经过第二启闭传感器142的时候,第二启闭传感器142控制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和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关闭,避免此时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和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导致第一开门台9与第一关门台10移动至工作位,导致与卸货车辆的移动干涉,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启闭传感器141与所述第二启闭传感器142为对射超声波传感器。
对射超声波传感器是将超声波信号转换成其它能量信号(通常是电信号)的传感器。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波。它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绕射现象小,特别是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传播等特点,提高第一启闭传感器141与第二启闭传感器142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以及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分别呈水平状态布置在所述轨道13上方。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以及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与底面之间各设有一个用于调整高度的升降装置。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现存卸货车厢的长度并不是统一的,且卸货车厢的生产设计厂商都一致的前提下,也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容易出现具有不同高度尺寸的卸货车厢,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以及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的相对位置高度,弥补卸货车厢的高度变化,确保不同高度的卸货车厢都可以稳定的穿过第一测量光幕1、第二测量光幕2、第三测量光幕3、第四测量光幕4、第五测量光幕5、第六测量光幕6、第七测量光幕7以及第八测量光幕8,进一步提高适用性。
基于一个相同的发明构思,还提供一种卸货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卸货系统中,所述卸货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测量光幕组件产生的开门信号;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开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门台9移动到所述第一开门工作位,以推动所述卸货车厢开门柄转动;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二测量光幕组件的关门信号;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关门台10移动到所述第一关门工作位,以推动所述卸货车厢关门柄转动。
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轨道(13),用于承载卸货车厢并引导所述卸货车厢移动,所述轨道(13)一侧设置有第一开门工作位和第一关门工作位;
控制器;
第一测量光幕组件和第二测量光幕组件,并列设置在所述轨道(13)延伸方向上,且同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第一开门台(9)和第一关门台(10),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光幕组件产生的开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门台(9)移动到所述第一开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开门柄转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测量光幕组件的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关门台(10)移动到所述第一关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关门柄转动;
位于所述轨道(13)一侧设置有第二开门工作位和第二关门工作位;
第三测量光幕组件和第四测量光幕组件,并列设置在所述轨道(13)延伸方向上,且同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第二开门台(11)和第二关门台(12),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测量光幕组件产生的开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门台(11)移动到所述第二开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开门柄转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四测量光幕组件的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关门台(12)移动到所述第二关门工作位,推动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所述卸货车厢关门柄转动;
所述第一测量光幕组件包括第五测量光幕(5)和第八测量光幕(8),所述第二测量光幕组件包括第二测量光幕(2)和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三测量光幕组件包括第一测量光幕(1)和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四测量光幕组件包括第三测量光幕(3)和第七测量光幕(7);
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与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与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与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与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之间的间距分别设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为卸货车厢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以及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依次布置在所述轨道(1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门台(10)设有两个并位于轨道(13)两侧,以使卸货车厢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关门台(10)与卸货车厢的单侧关门柄位于轨道的同侧;所述第二关门台(12)设有两个并位于轨道(13)两侧,以使卸货车厢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关门台(12)与卸货车厢的单侧关门柄位于轨道的同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位于第一开门台(9)与第二关门台(12)之间,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位于第二开门台(11)与第一关门台(10)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上设有第一启闭传感器(141),所述第一启闭传感器(141)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和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连接,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启闭传感器(141)的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和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关闭;
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上设有第二启闭传感器(142),所述第二启闭传感器(142)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和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连接,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启闭传感器(142)的信号,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和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关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以及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分别呈水平状态布置在所述轨道(13)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光幕(1)、所述第二测量光幕(2)、所述第三测量光幕(3)、所述第四测量光幕(4)、所述第五测量光幕(5)、所述第六测量光幕(6)、所述第七测量光幕(7)以及所述第八测量光幕(8)与底面之间各设有一个用于调整高度的升降装置。
8.一种卸货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卸货系统中,所述卸货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测量光幕组件产生的开门信号;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开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门台移动到所述第一开门工作位,以推动所述卸货车厢开门柄转动;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二测量光幕组件的关门信号;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关门台移动到所述第一关门工作位,以推动所述卸货车厢关门柄转动。
CN202210111013.0A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407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1013.0A CN114407942B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
PCT/CN2023/081090 WO2023138701A1 (zh) 2022-01-21 2023-03-13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1013.0A CN114407942B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7942A CN114407942A (zh) 2022-04-29
CN114407942B true CN114407942B (zh) 2024-01-23

Family

ID=81279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1013.0A Active CN114407942B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7942B (zh)
WO (1) WO20231387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7942B (zh) * 2022-01-21 2024-01-23 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15144A2 (en) * 2009-04-02 2010-10-07 Concept Systems Inc. Railcar unloading system
CN104325985A (zh) * 2014-10-15 2015-02-04 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自动卸货漏斗车
CN104442854A (zh) * 2014-11-26 2015-03-25 忌赛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漏斗车自动卸货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A2866056A1 (en) * 2013-10-07 2015-04-07 American Railcar Industries, Inc. Door and door operating assembly for a railca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7585170A (zh) * 2017-09-20 2018-0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光电对射传感技术的漏斗车自动卸煤系统及方法
CN207173604U (zh) * 2017-09-19 2018-04-0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光电扩散反射的底开门漏斗车关门状态检测系统
CN207225349U (zh) * 2017-09-20 2018-04-1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格雷母线的漏斗车自动卸煤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3022B1 (en) * 2003-08-28 2006-06-20 Marchiori Ralph A Trackside railcar door opener and closer
CN114407942B (zh) * 2022-01-21 2024-01-23 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15144A2 (en) * 2009-04-02 2010-10-07 Concept Systems Inc. Railcar unloading system
CA2866056A1 (en) * 2013-10-07 2015-04-07 American Railcar Industries, Inc. Door and door operating assembly for a railca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4325985A (zh) * 2014-10-15 2015-02-04 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自动卸货漏斗车
CN104442854A (zh) * 2014-11-26 2015-03-25 忌赛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漏斗车自动卸货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173604U (zh) * 2017-09-19 2018-04-0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光电扩散反射的底开门漏斗车关门状态检测系统
CN107585170A (zh) * 2017-09-20 2018-0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光电对射传感技术的漏斗车自动卸煤系统及方法
CN207225349U (zh) * 2017-09-20 2018-04-1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格雷母线的漏斗车自动卸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7942A (zh) 2022-04-29
WO2023138701A1 (zh)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07942B (zh) 一种自动卸货漏斗车的卸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595804B (zh) 铁路货车走行部故障智能检测系统
CN101966928A (zh) 一种自动输送装置
JPH01285451A (ja) 車輌の車輪の洗浄装置
CN107600926B (zh) 自动快递小车的投递系统
CN211857510U (zh) 一种无牌商品车的出/入库系统
CN210454807U (zh) 一种单轨接触式轨道检测车
CN219488653U (zh) 一种自动测宽测径的子母车
CN108943849B (zh) 一种自适应瓦楞纸纸板尺寸的折箱设备
CN109533836B (zh) 物流系统
CN114034194A (zh) 跨门运输装置
CN210618117U (zh) 一种空轨列车辅助停车装置
JPH05170054A (ja) 洗車機における車種判別装置
CN108749832B (zh) 铁路漏斗车开闭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442120A (zh) 一种铁路驼峰作业提钩机器人的伸缩装置
CN202970080U (zh) 一种升降横移停车装置的控制系统
CN201890590U (zh) 一种自动输送装置
KR100905621B1 (ko) 코크스 공장의 압출기 무인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16185027U (zh) 一种车胎清洗装置
CN218619261U (zh) 自动装车粮食漏斗
CN219031091U (zh) 一种细小颗粒物料装车装置
KR101032530B1 (ko) 코크스 공장의 트랜스퍼 카 무인제어 시스템
JPS62187789A (ja) コ−クス炉移動機械の自動制御方法
CN216969600U (zh) 一种移动导轨装置
CN214269470U (zh) 敞车车钩扶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