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4680A - 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4680A
CN114354680A CN202111494670.XA CN202111494670A CN114354680A CN 114354680 A CN114354680 A CN 114354680A CN 202111494670 A CN202111494670 A CN 202111494670A CN 114354680 A CN114354680 A CN 114354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ag
temperature
quenching medium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946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虎群
李明桓
李勇
瞿良
刘傲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4946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46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4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46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配置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和冷却速度仪;配制预设浓度的PAG淬火介质溶液;加热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至第一温度;将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转移至所述冷却装置中;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至第二温度;保温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预设时间;使用所述冷却装置对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进行搅板;冷却所述温度传感器至第三温度;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中冷却;保持冷却时间至第二预设时间;冷却所述温度传感器至第四温度;使用所述冷却速度仪检测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的冷却性能参数。本申请可避免零件在淬火热处理过程中因浓度不稳定而产生的淬火裂纹或淬火效果差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淬火介质浓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PAG类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类水溶性淬火介质,作为淬火介质在中低合金钢领域的热处理生产中(特别是在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合金结构钢、弹簧钢等热处理领域)运用已是较成熟的工艺,与传统的油淬工艺相比,其具有淬火零件质量好、无油烟等优点。PAG淬火介质的浓度及其冷却性能是决定零件热处理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之一。
目前,对PAG类高分子聚合物淬火介质浓度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折光仪浓度法、粘度测试法等,折光仪浓度法难以避免向淬火介质中添加剂,而粘度测试法不能适用于老化变质的聚合物溶液,所以两种方法均容易造成产品批次质量问题。
折光仪浓度法是检测PAG淬火介质浓度常用方法之一,其主要的技术方案为:选取量程合适的折光仪,在测量前先用蒸馏纯净水对折光仪进行校准至零位,然后取少量淬火介质溶液至折光仪中进行测量,读出浓度值。
专利CN103589831A提供了一种悬式绝缘子超低温钢脚的生产工艺中的淬火介质配制方法,其PAG淬火介质的浓度控制方法为采用折光仪进行检测,具体配制工艺为:先在淬火槽中加入淬火液总量45%的自来水(约淬火槽正常液面的50%),再加入10%的PAG原液,搅拌均匀后加入其余35%的自来水,然后充分搅拌循环,再加入5%的W901防锈剂、0.5%的XJ-103消泡剂、1.5%的G801防腐杀菌剂和3%的RQ322H表面活性剂,再次充分搅拌,用折光仪检测浓度,适当再加入自来水或PAG原液,将PAG原液浓度调整为11%。
由于淬火介质溶液中不仅含有PAG,还含有消泡剂、杀菌剂、抑菌剂、防锈剂等高分子聚合物,利用折光仪测出的浓度是包含PAG、消泡剂、杀菌剂、抑菌剂、防锈剂等的浓度总和,当随着这些添加剂的浓度累积或变化,会造成测试的PAG的浓度不准确,造成零件热处理质量不合格,严重时会出现批量开裂的风险,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利用折光仪检测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淬火介质的浓度,在使用初期其结果较准确;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一方面,工件会带出高分子聚合物,另一方面,溶液中的水也会有蒸发;因此,淬火介质的浓度需要定期检测并进行调整。此时,淬火介质中其他成分会对浓度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会带来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配置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和冷却速度仪;
配制预设浓度的PAG淬火介质溶液;
加热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至第一温度;
将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转移至所述冷却装置中;
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至第二温度;
保温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预设时间;
使用所述冷却装置对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进行搅板;
冷却所述温度传感器至第三温度;
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中冷却;
保持冷却时间至第二预设时间;
冷却所述温度传感器至第四温度;
使用所述冷却速度仪检测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的冷却性能参数。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槽体、桨式搅拌器、回流管和导流器,其中,所述槽体具有两个腔室,所述回流管连接两个所述腔室,所述桨式搅拌器插置于所述腔室中,所述导流器设置于所述腔室内,且靠近所述桨式搅拌器。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槽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桨式搅拌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为30℃-40℃。
优选地,所述第二温度为840℃-880℃。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5min-15min。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中桨式搅拌器的转速为900rpm-1100rpm。
优选地,所述第三温度为810℃-830℃。
优选地,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60s-80s。
优选地,所述第四温度小于等于60℃。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根据PAG类高分子聚合物溶液的冷却特性,通过模拟零件热处理过程中的加热及冷却过程,在给定的试验条件及试验参数下检测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并对各冷却特性参数值进行分析,选取典型的能够代表浓度变化的特性值来与浓度建立联系,以更加精确的反应浓度,从而实现制造过程中淬火介质浓度的有效控制,解决了热处理过程中PAG淬火介质浓度控制精度的问题,使淬火介质浓度的评价及检测更为精确,实现在特定的加热条件和冷却条件下基于冷却特性对淬火介质的浓度进行评价并进而调整,从而避免了零件在淬火热处理过程中因浓度不稳定而产生的淬火裂纹或淬火效果差的风险,在汽车转向节、曲轴、前轴等零件的热处理过程中可得到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具体阐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各种效果将由此更加清楚地呈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配置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和冷却速度仪;
配制预设浓度的PAG淬火介质溶液;
加热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至第一温度;
将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转移至所述冷却装置中;
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至第二温度;
保温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预设时间;
使用所述冷却装置对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进行搅板;
冷却所述温度传感器至第三温度;
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中冷却;
保持冷却时间至第二预设时间;
冷却所述温度传感器至第四温度;
使用所述冷却速度仪检测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的冷却性能参数。
如图1和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槽体1、桨式搅拌器2、回流管3和导流器,其中,所述槽体1具有两个腔室,所述回流管3连接两个所述腔室,所述桨式搅拌器2插置于所述腔室中,所述导流器设置于所述腔室内,且靠近所述桨式搅拌器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槽体1用于存储PAG淬火介质溶液,回流管3用于实现两个腔室内的PAG淬火介质溶液的循环回流,桨式搅拌器2可对腔室内的桨式搅拌器2进行搅板,导流器用于引导PAG淬火介质溶液沿预设方向在槽体1内循环回流。温度传感器可以插置于槽体1上并伸入PAG淬火介质溶液中,对其温度进行检测。
如图1和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支架4,所述支架4设置于所述槽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桨式搅拌器2设置于所述支架4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架4用于固定桨式搅拌器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为30℃-4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加热PAG淬火介质溶液至第一温度时,第一温度不能太高以避免高分子聚合物提前析出,此时经过试验发现第一温度为30℃-40℃较为合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温度为840℃-88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5min-15min。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对温度传感器5进行加热时,需要保证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满足需要,此时经过试验发现第二温度为840℃-880℃、保温时间的第一预设时间为5min-15min较为合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中桨式搅拌器2的转速为900rpm-1100rp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启动冷却装置对PAG淬火介质溶液进行搅板时,需要确保桨式搅拌器2的转速满足要求,此时经过试验发现桨式搅拌器2的转速为900rpm-1100rpm较为合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温度为810℃-8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暂停对温度传感器加热时,温度传感器会自动冷却降温,为了保证后续步骤温度满足需要,此时经过试验发现温度传感器需要保持第三温度为810℃-830℃较为合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60s-80s。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温度小于等于6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将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中冷却时,此时温度传感器的热电偶经历蒸汽膜、沸腾阶段及对流传热阶段温度会降低,为了保证后续步骤温度满足需要,此时经过试验发现第二预设时间为60s-80s、第四温度小于等于60℃较为合适。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配置0.5%比例的PAG淬火介质溶液;
(2)取1500ml的PAG淬火介质溶液,将溶液均匀加热至30℃;
(3)将溶液转移至冷却装置中;
(4)在圆柱形加热炉中将温度传感器加热至840℃,保温5分钟;
(5)启动冷却装置,调整桨式搅拌器2转速,确保转速在900rpm范围内;
(6)保温时间达到后,取出温度传感器,并在温度显示为810℃时放入冷却装置中;
(7)热电偶在淬火介质中冷却,冷却时间控制在60秒范围内,热电偶经历蒸汽膜、沸腾阶段及对流传热阶段,冷却至60℃以下时;
(8)使用冷却速度仪检测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的冷却性能参数;
(9)建立冷却特性参数与PAG淬火介质溶液浓度的联系。
实施例2
(1)配置1.0%比例的PAG淬火介质溶液;
(2)取2000ml的PAG淬火介质溶液,将溶液均匀加热至35℃;
(3)将溶液转移至冷却装置中;
(4)在圆柱形加热炉中将温度传感器加热至860℃,保温10分钟;
(5)启动冷却装置,调整桨式搅拌器2转速,确保转速在1000rpm范围内;
(6)保温时间达到后,取出温度传感器,并在温度显示为820℃时放入冷却装置中;
(7)热电偶在淬火介质中冷却,冷却时间控制在70秒范围内,热电偶经历蒸汽膜、沸腾阶段及对流传热阶段,冷却至60℃以下时;
(8)使用冷却速度仪检测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的冷却性能参数;
(9)建立冷却特性参数与PAG淬火介质溶液浓度的联系。
实施例3
(1)配置1.5%比例的PAG淬火介质溶液;
(2)取2500ml的PAG淬火介质溶液,将溶液均匀加热至40℃;
(3)将溶液转移至冷却装置中;
(4)在圆柱形加热炉中将温度传感器加热至880℃,保温15分钟;
(5)启动冷却装置,调整桨式搅拌器2转速,确保转速在1100rpm范围内;
(6)保温时间达到后,取出温度传感器,并在温度显示为830℃时放入冷却装置中;
(7)热电偶在淬火介质中冷却,冷却时间控制在80秒范围内,热电偶经历蒸汽膜、沸腾阶段及对流传热阶段,冷却至60℃以下时;
(8)使用冷却速度仪检测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的冷却性能参数;
(9)建立冷却特性参数与PAG淬火介质溶液浓度的联系。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根据PAG类高分子聚合物溶液的冷却特性,通过模拟零件热处理过程中的加热及冷却过程,在给定的试验条件及试验参数下检测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并对各冷却特性参数值进行分析,选取典型的能够代表浓度变化的特性值来与浓度建立联系,以更加精确的反应浓度,从而实现制造过程中淬火介质浓度的有效控制,解决了热处理过程中PAG淬火介质浓度控制精度的问题,使淬火介质浓度的评价及检测更为精确,实现在特定的加热条件和冷却条件下基于冷却特性对淬火介质的浓度进行评价并进而调整,从而避免了零件在淬火热处理过程中因浓度不稳定而产生的淬火裂纹或淬火效果差的风险,在汽车转向节、曲轴、前轴等零件的热处理过程中可得到广泛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PA6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配置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和冷却速度仪;
配制预设浓度的PAG淬火介质溶液;
加热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至第一温度;
将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转移至所述冷却装置中;
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至第二温度;
保温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预设时间;
使用所述冷却装置对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进行搅板;
冷却所述温度传感器至第三温度;
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中冷却;
保持冷却时间至第二预设时间;
冷却所述温度传感器至第四温度;
使用所述冷却速度仪检测所述PAG淬火介质溶液的冷却性能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槽体、桨式搅拌器、回流管和导流器,其中,所述槽体具有两个腔室,所述回流管连接两个所述腔室,所述桨式搅拌器插置于所述腔室中,所述导流器设置于所述腔室内,且靠近所述桨式搅拌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槽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桨式搅拌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为30℃-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为840℃-8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5min-15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中桨式搅拌器的转速为900rpm-1100rp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温度为810℃-8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60s-80s。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温度小于等于60℃。
CN202111494670.XA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 Pending CN1143546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4670.XA CN114354680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4670.XA CN114354680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4680A true CN114354680A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97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94670.XA Pending CN114354680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46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4830A (zh) * 2023-01-09 2023-05-16 季华实验室 冷却介质的冷却性能测试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2611A (en) * 1986-03-13 1988-02-02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monitoring the cooling properties of liquid quenchants and restoring used quenchants
JP2006342377A (ja) * 2005-06-07 2006-12-21 Daido Steel Co Ltd 大物金型の焼入れ方法
CN101275179A (zh) * 2007-03-27 2008-10-01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驱动桥桥壳热处理工艺
CN101575666A (zh) * 2009-06-19 2009-11-11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42CrMo轴承低温冲击功的热处理工艺
CN102534159A (zh) * 2011-12-14 2012-07-04 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支撑桥壳体热处理工艺
CN204882428U (zh) * 2015-07-08 2015-12-16 天津市热处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淬火介质的检测系统
CN105183022A (zh) * 2015-10-10 2015-12-23 十堰双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pag水基淬火介质现场浓度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06566919A (zh) * 2015-10-10 2017-04-19 十堰双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对pag水基淬火介质冷却性能进行监控的装置
CN108866293A (zh) * 2018-09-29 2018-11-23 上海颐柏热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淬火热处理装置及在线智能调控淬火液冷却特性的方法
CN111257368A (zh) * 2020-02-27 2020-06-09 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淬火介质热稳定性的测试装置
CN111398336A (zh) * 2020-02-27 2020-07-10 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淬火介质冷却性能的在线监测系统
CN211199288U (zh) * 2019-03-07 2020-08-07 湖北神力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淬火介质浓度调节的装置
CN112359174A (zh) * 2020-11-06 2021-02-12 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锻件热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2611A (en) * 1986-03-13 1988-02-02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monitoring the cooling properties of liquid quenchants and restoring used quenchants
JP2006342377A (ja) * 2005-06-07 2006-12-21 Daido Steel Co Ltd 大物金型の焼入れ方法
CN101275179A (zh) * 2007-03-27 2008-10-01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驱动桥桥壳热处理工艺
CN101575666A (zh) * 2009-06-19 2009-11-11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42CrMo轴承低温冲击功的热处理工艺
CN102534159A (zh) * 2011-12-14 2012-07-04 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支撑桥壳体热处理工艺
CN204882428U (zh) * 2015-07-08 2015-12-16 天津市热处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淬火介质的检测系统
CN105183022A (zh) * 2015-10-10 2015-12-23 十堰双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pag水基淬火介质现场浓度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06566919A (zh) * 2015-10-10 2017-04-19 十堰双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对pag水基淬火介质冷却性能进行监控的装置
CN108866293A (zh) * 2018-09-29 2018-11-23 上海颐柏热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淬火热处理装置及在线智能调控淬火液冷却特性的方法
EP3628752A1 (en) * 2018-09-29 2020-04-01 Shanghai Yibai Industrial Furnaces Co., Ltd. Quenching heat treatment device and on-line intelligent control method for the cooling characteristics of quenching liquid
CN211199288U (zh) * 2019-03-07 2020-08-07 湖北神力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淬火介质浓度调节的装置
CN111257368A (zh) * 2020-02-27 2020-06-09 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淬火介质热稳定性的测试装置
CN111398336A (zh) * 2020-02-27 2020-07-10 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淬火介质冷却性能的在线监测系统
CN112359174A (zh) * 2020-11-06 2021-02-12 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锻件热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W.HEINS等: "应用冷却曲线表示聚合物淬火液的特性",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no. 03, pages 38 - 4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0823-2014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 24 June 2014,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pages: 48 - 49 *
张先鸣等: "PAG淬火液在紧固件热处理中的应用", 《金属制品》, vol. 36, no. 5, pages 46 - 48 *
张克俭, 聂晓霖, 郝学志, 邵一泉: "PAG淬火液使用中的变化规律", 金属热处理, no. 05, 25 May 1999 (1999-05-25), pages 39 - 41 *
李敬民等: "淬火温度对液体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的影响", 《材料热处理学报》, vol. 32, pages 30 - 32 *
王迎春等: "《热处理工艺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pages: 48 - 49 *
陈希原;官伟;: "使用PAG聚合物淬火液常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金属热处理, no. 01, 25 January 2020 (2020-01-25), pages 48 - 5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4830A (zh) * 2023-01-09 2023-05-16 季华实验室 冷却介质的冷却性能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4450B (zh) 基于粘度—温度曲线的改性沥青中聚合物剂量检测方法
CN114354680A (zh) 一种pag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分析方法
RU2057326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термоокислительной стабильности смазоч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CN111307662B (zh) 一种玻璃粘度的测试方法
CN114384106A (zh) 一种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评价方法
US406615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control of pitch still operation
CN111521526B (zh) 一种表面活性温拌沥青添加状况的快速质检方法
JPH09184815A (ja) 石炭の軟化溶融性の測定方法およびその測定装置
Patrick et al. The strength of industrial cokes. 5. Influence of coke breeze in a coal charge on tensile strength of coke
Briggs Viscosity of coal tar pitch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Yang et al. Oxidation of lubricating oil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aging behaviors of fluorine rubber
US6419767B2 (en) Distor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oling power measuring device
CN103808626A (zh)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污泥处理剂质量检测方法
JPH0459921A (ja) 冷却溶液の冷却能試験方法及び装置
CN113203767B (zh) 一种玻璃退火温度范围测试方法
CN220508716U (zh) 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度测试装置
Davis The plastometer: A new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plastic properties of coal
Proctor et al. The measurement of the viscosity of glass at high temperatures by the rotating cylinder viscometer
CN117146984B (zh) 一种用于物料灭菌的料液温度检测方法
CN117740713A (zh) 一种在线监测聚丙烯腈纺丝液固含量的方法
SU133675A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 в маслах совместимости полимерных присадок, например полиакрилатных с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ми или другими присадками
CN114324830B (zh) 一种精制棉聚合度快速测定方法
CN102507379A (zh) 一种检验食用油中是否有地沟油的检测方法
JPH11349957A (ja) コークス強度の推定方法
DK167121B1 (da) Fremgangsmaade til fremstilling af polyphenylenox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