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1041B - 调整式托架 - Google Patents

调整式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1041B
CN114341041B CN201980099994.8A CN201980099994A CN114341041B CN 114341041 B CN114341041 B CN 114341041B CN 201980099994 A CN201980099994 A CN 201980099994A CN 114341041 B CN114341041 B CN 114341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wall surface
long
longitudinal
elongate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99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1041A (zh
Inventor
冈田佳宽
早野富夫
金山泰裕
渡边友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41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1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1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1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壁侧托架具备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横长孔(17A)、第二横长孔(17B)、第三横长孔(17C)、第四横长孔(17D)。轨道侧托架(14)具备沿纵向延伸的第一纵长孔(18A)、位于第一纵长孔(18A)的内侧且沿纵向延伸的第二纵长孔(18B)、位于第一纵长孔(18B)的横向且沿纵向延伸的第三纵长孔(18C)、以及沿纵向延伸的第四纵长孔(18D)。第一纵长孔(18A)和第二纵长孔(18B)在纵向上错开配置,第三纵长孔(18C)和第四纵长孔(18D)在纵向上错开配置。使第一横长孔(17A)和第二横长孔(17B)之间的纵向上的横长孔间距离与第一纵长孔(18A)和第二纵长孔(18B)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相等,使第三横长孔(17C)和第四横长孔(17D)之间的纵向上的横长孔间距离与第三纵长孔(18C)和第四纵长孔(18D)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相等。

Description

调整式托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装置等的调整式托架。
背景技术
作为电梯的导轨托架的现有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固定于升降路壁的下部托架(壁侧托架)和固定有导轨的上部托架(轨道侧托架),将电梯的导轨固定于升降路壁。下部托架形成为L字状,在垂直片上通过地脚螺栓而固定于升降路壁。上部托架形成为L字状,在垂直片上固定有导轨。在下部托架以及上部托架的水平片上形成有纵长的螺栓用孔。而且,在下部托架上形成有多个突起,在上部托架上形成有与下部托架的突起嵌合的多个嵌合孔。并且,通过改变下部托架的突起与上部托架的嵌合孔的嵌合位置,来调整升降路壁和导轨的位置,将紧固螺栓插入并固定于螺栓用孔。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通过使施加于紧固螺栓的负载分散于突起和嵌合孔,来抑制下部托架与上部托架的接合面处的偏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1025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使形成于下部托架的水平片的突起与形成于上部托架的水平片的嵌合孔嵌合来调整位置,因此难以进行使突起与嵌合孔在不一致的位置固定这样的微调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托架彼此在接合部的偏离、提高接合时的调整作业性的调整式托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调整式托架具备:第一托架,其固定于壁面;以及第二托架,其连结于所述第一托架,所述调整式托架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具备:第一横长孔,其形成为以沿着所述壁面的方式在横向上延伸;以及第二横长孔,其形成在所述第一横长孔的反壁面侧且在横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托架具备:第一纵长孔,其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横长孔及所述第二横长孔正交的纵向上延伸;以及第二纵长孔,其位于所述第一纵长孔的旁边,且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横长孔及所述第二横长孔正交的纵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与所述第二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以及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与所述第二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分别沿纵向错开配置,使所述第一横长孔的壁面侧端部和所述第二横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横长孔间距离、与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和所述第二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相等。
另外,本发明的调整式托架具备:壁侧托架,其固定于壁面;以及轨道侧托架,其与所述壁侧托架连结,并且固定导轨,所述调整式托架的特征在于,所述壁侧托架具备:第一横长孔,其形成为以沿着所述壁面的方式在横向上延伸;第二横长孔,其形成在所述第一横长孔的反壁面侧且在横向上延伸;第三横长孔,其形成为以沿着所述壁面的方式在横向上延伸,且形成为位于所述第一横长孔的横向;以及第四横长孔,其形成在所述第三横长孔的反壁面侧且在横向上延伸,所述轨道侧托架具备:第一纵长孔,其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横长孔及所述第二横长孔正交的纵向上延伸;第二纵长孔,其位于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内侧,且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横长孔及所述第二横长孔正交的纵向上延伸;第三纵长孔,其位于所述第一纵长孔的横向,且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横长孔及所述第二横长孔正交的纵向上延伸;以及第四纵长孔,其位于所述第三纵长孔的内侧,且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横长孔及所述第二横长孔正交的纵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与所述第二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以及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与所述第二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分别沿纵向错开配置,所述第三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与所述第四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以及所述第三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与所述第四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分别沿纵向错开配置,使所述第一横长孔的壁面侧端部和所述第二横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横长孔间距离、与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和所述第二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相等,使所述第三横长孔的壁面侧端部和所述第四横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横长孔间距离、与所述第三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和所述第四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相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抑制托架彼此在接合部的偏离、提高接合时的调整作业性的调整式托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例的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壁侧托架和轨道侧托架的俯视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壁侧托架与轨道侧托架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壁侧托架与轨道侧托架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3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壁侧托架与轨道侧托架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图3A中的IV-IV向视图(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以将调整式托架作为电梯装置的调整式轨道托架而应用的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各附图所记载的那样,以纸面为基准,定义为上下、壁面·反壁面、纵向·横向(左右方向)。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在图1中,电梯装置的轿厢1以能够沿着固定于升降通道的一对导轨2A、2B升降的方式配置。另外,平衡重3以能够沿着固定于升降通道的一对导轨4A、4B升降的方式配置。
在作为电梯装置的驱动源的卷扬机5的绳轮上卷绕有主吊索6,在主吊索6的一侧设置有轿厢1,在主吊索6的另一侧设置有平衡重3。轿厢1和平衡重3通过卷绕在配置于机械室的卷扬机5的绳轮上的主吊索6而连接,两者构成为一边取得平衡一边在互不相同的方向上升降移动。
另外,在机械室设置有检测轿厢1的速度的调速器7,在升降通道的坑配置有张紧用重锤8,在调速器7与张紧用重锤8之间卷绕有调速器绳索9。在调速器7的调速器绳索9上,连结有在轿厢1的下降速度超过预定值时进行动作而将轿厢1紧急制动在导轨2A、2B上的紧急制动装置10。紧急制动装置10设置在轿厢1的下部。
在上述那样的一般结构的电梯装置中,导轨2A、2B以及导轨4A、4B分别通过能够进行位置调整的结构的电梯调整式轨道托架而支承固定于升降通道内壁。
接着,使用图2至图4对调整式轨道托架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电梯调整式轨道托架由壁侧托架和轨道侧托架构成。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壁侧托架和轨道侧托架的俯视图,图3A~3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壁侧托架和轨道侧托架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图3A中的IV-IV向视图(侧视图)。另外,俯视图是指在设置有电梯的升降通道内从上方朝向下方观察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设为电梯装置的调整式轨道托架将导轨2A固定而进行说明,但对于固定其他导轨2B、4A、4B的调整式轨道托架也是同样的。
壁侧托架11(第一托架)具有沿着升降通路的壁面12配置的基部11A和相对于该基部11A大致直角地弯折而大致水平地配置的水平部11B。壁侧托架11从侧面观察的形状形成为L字状。另外,就壁侧托架11而言,相对于水平部11B,基部11A向下方弯折,沿着壁面12配置。而且,基部11A使用埋入壁面的地脚螺栓13等固定于壁面12。
轨道侧托架14(第二托架)具有水平部14A和相对于该水平部14A大致直角地向上方弯折的垂直部14B。轨道侧托架14从侧面观察的形状形成为L字状。
在壁侧托架11的水平部11B的上表面侧,载置有轨道侧托架14的水平部14A,水平部11B与水平部14A的重叠部分通过第一螺栓15A和第一螺母16A(第一紧固机构)、以及第二螺栓15B和第二螺母16B(第二紧固机构)连结。这样,壁侧托架11与轨道侧托架14连结。在壁侧托架11与轨道侧托架14连结的状态下,轨道侧托架14的垂直部14B相对于水平部14A向上方弯折。
如图3A~3C所示,导轨2A以横穿长度方向的方式切断的截面呈大致T字状,T字状的头部的两端部被导轨夹19A、19B按压,利用螺栓20A和螺母21A、螺栓20B和螺母21B进行固定。
接着,对壁侧托架11及轨道侧托架14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3A~3C所示,在壁侧托架11的水平部11B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多个横长孔(第一横长孔17A、第二横长孔17B、第三横长孔17C、第四横长孔17D)。这些第一横长孔17A、第二横长孔17B、第三横长孔17C、第四横长孔17D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换言之,第一横长孔17A、第二横长孔17B、第三横长孔17C、第四横长孔17D在将壁侧托架11固定于壁面12的状态下,以与壁面12平行的方式形成。
第一横长孔17A和第二横长孔17B朝向壁面12在前后(壁面·反壁面)上排列配置。同样地,第三横长孔17C和第四横长孔17D朝向壁面12在前后(壁面·反壁面)上排列配置。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壁侧托架11的外周侧定义为外侧,将与其相比位于中央侧的定义为内侧。第三横长孔17C和第四横长孔17D的外侧端部的位置在直线L11上一致。另外,第三横长孔17C和第四横长孔17D的内侧端部的位置在直线L12上一致。虽未图示,但第一横长孔17A与第二横长孔17B的位置关系也相同。
与此相对,在轨道侧托架14的水平部14A形成有多个纵长孔(第一纵长孔18A、第二纵长孔18B、第三纵长孔18C、第四纵长孔18D)。这些第一纵长孔18A、第二纵长孔18B、第三纵长孔18C、第四纵长孔18D从壁面12朝向反壁面(纵向)延伸。换言之,多个纵长孔(第一纵长孔18A、第二纵长孔18B、第三纵长孔18C、第四纵长孔18D)形成为沿与多个横长孔(第一横长孔17A、第二横长孔17B、第三横长孔17C、第四横长孔17D)正交的纵向延伸。这样,多个横长孔(第一横长孔17A、第二横长孔17B、第三横长孔17C、第四横长孔17D)的长度方向的朝向和多个纵长孔(第一纵长孔18A、第二纵长孔18B、第三纵长孔18C、第四纵长孔18D)的长度方向的朝向成为相互正交那样的朝向。另外,第一纵长孔18A位于比第二纵长孔18B靠外侧的位置,第三纵长孔18C位于比第四纵长孔18D靠外侧的位置(第二纵长孔18B位于比第一纵长孔18A靠内侧的位置,第四纵长孔18D位于比第三纵长孔18C靠内侧的位置)。
第三纵长孔18C和第四纵长孔18D的纵向上的端部的位置沿纵向错开地配置。第三纵长孔18C的壁面12侧的端部的位置L21与第四纵长孔18D的壁面12侧的端部的位置L22相比位于壁面12侧。第三纵长孔18C的反壁面侧的端部的位置L31位于比第四纵长孔18D的反壁面侧的端部的位置L32靠壁面12侧的位置。第三纵长孔18C配置在第四纵长孔18D的外侧且比第四纵长孔18D靠壁面12侧。
这样,第三纵长孔18C和第四纵长孔18D的纵向上的端部的位置错开配置,但在横向上第三纵长孔18C和第四纵长孔18D的一部分重叠。即,在轨道侧托架14的横向上,第三纵长孔18C和第四纵长孔18D在第四纵长孔18D的壁面12侧的端部位置L22与第三纵长孔18C的反壁面侧的端部位置L31之间重叠。同样地,在轨道侧托架14的横向上,第一纵长孔18A和第二纵长孔18B在第二纵长孔18B的壁面12侧的端部位置与第一纵长孔18A的反壁面侧的端部位置之间重叠。
第一纵长孔18A与第二纵长孔18B的位置关系也相同。第一纵长孔18A和第二纵长孔18B的纵向上的端部的位置沿纵向错开地配置。第一纵长孔18A的壁面12侧的端部的位置位于比第二纵长孔18B的壁面12侧的端部的位置靠壁面12侧的位置。第一纵长孔18A的反壁面侧的端部的位置位于比第二纵长孔18B的反壁面侧的端部的位置靠壁面12侧的位置。第一纵长孔18A配置在第二纵长孔18B的外侧且比第二纵长孔18B靠壁面12侧。
如上所述,相对于第二纵长孔18B位于外侧的第一纵长孔18A比第二纵长孔18B向壁面12侧偏移地配置,相对于第四纵长孔18D位于外侧的第三纵长孔18C比第四纵长孔18D向壁面12侧偏移地配置。
另外,第一横长孔17A形成为其横向的长度W1(宽度)比第一纵长孔18A的纵向的长度W2(宽度)长(W1>W2)。同样地,第二横长孔17B形成为其横向的长度(宽度)比第二纵长孔18B的纵向的长度(宽度)长,第三横长孔17C形成为其横向的长度(宽度)比第三纵长孔18C的纵向的长度(宽度)长,第四横长孔17D形成为其横向的长度(宽度)比第四纵长孔18D的纵向的长度(宽度)长。
另外,第二纵长孔18B、第三纵长孔18C、第四纵长孔18D的纵向的长度(宽度)与第一纵长孔18A的纵向的长度W2(宽度)相同。
并且,第一纵长孔18A的外侧端部与第二纵长孔18B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W3等于或小于第一横长孔17A的横向的长度W1(宽度)(W3≤W1)。同样地,第三纵长孔18C的外侧端部与第四纵长孔18D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第三横长孔17C的横向的长度(宽度)。
并且,第一横长孔17A的壁面12侧的端部和第二横长孔17B的反壁面侧的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横长孔间距离D1与第一纵长孔18A的壁面12侧的端部和第二纵长孔18B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D2大致相等(D1=D2)。同样地,第三横长孔17C的壁面12侧的端部和第四横长孔17D的反壁面侧的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横长孔间距离与第三纵长孔18C的壁面12侧的端部和第四纵长孔18D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大致相等。
而且,在第一纵长孔18A与第一横长孔17A或第二横长孔17B、第二纵长孔18B与第二横长孔17B重叠的位置,从壁侧托架11侧插入第一螺栓15A,在该插入侧前端部螺合紧固第一螺母16A,由此使壁侧托架11与轨道侧托架14结合。
同样地,在第三纵长孔18C与第三横长孔17C或第四横长孔17D、第四纵长孔18D与第四横长孔17D重叠的位置,从壁侧托架11侧插入第二螺栓15B,在该插入侧前端部螺合紧固第二螺母16B,由此使壁侧托架11与轨道侧托架14结合。
接着,使用图3A~3C,对壁侧托架11与轨道侧托架14的结合状态进行说明。图3A是使壁面12与导轨2A的距离最远的状态,图3C是使壁面12与导轨2A的距离最近的状态,图3B是将壁面12与导轨2A的距离设为中间位置的状态。
在图3A中,位于比第一横长孔17A靠反壁面侧的位置的第二横长孔17B的外侧与位于比第二纵长孔18B靠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纵长孔18A的壁面12侧重叠。在该状态下,从壁侧托架11侧插入第一螺栓15A,紧固第一螺母16A,固定壁侧托架11和轨道侧托架14。
同样地,位于比第三横长孔17C靠反壁面侧的位置的第四横长孔17D的外侧与位于比第四纵长孔18D靠外侧的位置的第三纵长孔18C的壁面12侧重叠。在该状态下,从壁侧托架11侧插入第二螺栓15B,紧固第二螺母16B,固定壁侧托架11和轨道侧托架14。
如上所述,在壁面12与导轨2A的距离最远的状态下,使用第二横长孔17B和第一纵长孔18A、第四横长孔17D和第三纵长孔18C,调整横向和纵向的位置。
接着,在图3B中,位于比第一横长孔17A靠反壁面侧的位置的第二横长孔17B的内侧与位于比第一纵长孔18A靠内侧的位置的第二纵长孔18B的壁面12侧重叠。在该状态下,从壁侧托架11侧插入第一螺栓15A,紧固第一螺母16A,固定壁侧托架11和轨道侧托架14。
同样地,位于比第三横长孔17C靠反壁面侧的位置的第四横长孔17D的内侧与位于比第三纵长孔18C靠内侧的位置的第四纵长孔18D的壁面12侧重叠。在该状态下,从壁侧托架11侧插入第二螺栓15B,紧固第二螺母16B,固定壁侧托架11和轨道侧托架14。
接着,在图3C中,位于比第二横长孔17B靠壁面12侧的位置的第一横长孔17A的外侧与位于比第二纵长孔18B靠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纵长孔18A的壁面12侧重叠。在该状态下,从壁侧托架11侧插入第一螺栓15A,紧固第一螺母16A,固定壁侧托架11和轨道侧托架14。
同样地,位于比第四横长孔17D靠壁面12侧的位置的第三横长孔17C的外侧与位于比第四纵长孔18D靠外侧的位置的第三纵长孔18C的壁面12侧重叠。在该状态下,从壁侧托架11侧插入第二螺栓15B,紧固第二螺母16B,固定壁侧托架11和轨道侧托架14。
在图3B中,第二横长孔17B的内侧与第二纵长孔18B的壁面12侧重叠,并且第二横长孔17B的外侧与第一纵长孔18A的反壁面侧重叠。同样地,第四横长孔17D的内侧与第四纵长孔18D的壁面12侧重叠,并且第四横长孔17D的外侧与第三纵长孔18C的反壁面侧重叠。另外,在图3C中,第一横长孔17A的外侧与第一纵长孔18A的壁面12侧重叠,并且第二横长孔17B的内侧与第二纵长孔18B的反壁面侧重叠。同样地,第三横长孔17C的外侧与第三纵长孔18C的壁面12侧重叠,并且第四横长孔17D的内侧与第四纵长孔18D的反壁面侧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使第一横长孔17A的壁面12侧的端部和第二横长孔17B的反壁面侧的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横长孔间距离D1、与第一纵长孔18A的壁面12侧的端部和第二纵长孔18B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D2大致相等(D1=D2)。同样地,使第三横长孔17C的壁面12侧的端部和第四横长孔17D的反壁面侧的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横长孔间距离、与第三纵长孔18C的壁面12侧的端部和第四纵长孔18D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大致相等。
在从壁面12向反壁面(纵向)的位置调整时,例如也能够使第一纵长孔18A的纵向的长度W2(宽度)与上述的纵长孔间距离D2相等,但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一纵长孔18A的纵向的长度W2(宽度)比纵长孔间距离D2短,与第二纵长孔18B的纵向的长度相匹配地确保纵长孔间距离D2。即,在本实施例中,将进行纵向的位置调整的纵长孔分割为第一纵长孔18A和第二纵长孔18B,将第一纵长孔18A的壁面12侧的端部的位置和第二纵长孔18B的壁面12侧的端部的位置沿纵向错开配置,另外,错开配置第一纵长孔18A的反壁面侧的端部的位置和第二纵长孔18B的反壁面侧的端部的位置。而且,以能够通过被分割的纵长孔即第一纵长孔18A和第二纵长孔18B连续地进行纵向的位置调整的方式,设有在第一纵长孔18A的反壁面侧端部与第二纵长孔18B的壁面12侧端部之间的横向上重叠的部分。其结果是,纵长孔间距离D2比第一纵长孔18A的纵向的长度W2的2倍小(D2<W2×2)。
壁侧托架11和轨道侧托架14由第一螺栓15A和第一螺母16A、第二螺栓15B和第二螺母16B固定,但由于导轨2A受到的载荷,有时轨道侧托架14会滑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进行纵向的位置调整的纵长孔分割成第一纵长孔18A和第二纵长孔18B,缩短第一纵长孔18A、第二纵长孔18B各自的纵向长度。
根据本实施例,在轨道侧托架14的纵向的纵长孔间距离D2内,将纵长孔分割为多个的第一纵长孔18A和第二纵长孔18B,使分割后的第一纵长孔18A的纵向的孔的长度W2比纵长孔间距离D2短,因此即使在轨道侧托架14发生了滑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轨道侧托架14的偏离收敛于比纵长孔间距离D2短的距离W2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长孔18A位于比第二纵长孔18B靠外侧,第三纵长孔18C位于比第四纵长孔18D靠外侧。固定于轨道侧托架14的导轨2A的导轨的中心位于轨道侧托架14的横向的中央线上。位于轨道侧托架14的外侧的第一纵长孔18A配置在比第二纵长孔18B更靠近壁面12侧,同样地,第三纵长孔18C配置在比第四纵长孔18D更靠近壁面12侧。
为了抑制因导轨2A受到的载荷而产生的轨道侧托架14的滑动,固定壁侧托架11和轨道侧托架14的第一螺栓15A、第二螺栓15B的位置优选尽可能接近与承受载荷的导轨2A的距离。另一方面,第一螺栓15A与第二螺栓15B之间的距离优选尽可能地分离。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距导轨2A的距离更远的第一纵长孔18A位于比第二纵长孔18B靠外侧,同样地,第三纵长孔18C位于比第四纵长孔18D靠外侧。
在图3A所示的壁面12与导轨2A的距离最远的状态下,在图3C所示的壁面12与导轨2A的距离最近的状态下,第一螺栓15A、第二螺栓15B的位置成为距离导轨2A最远的位置,但第一螺栓15A与第二螺栓15B之间的距离也成为最远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轨道侧托架14的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壁侧托架11和轨道侧托架14的紧固机构,使用第一螺栓15A和第一螺母16A、第二螺栓15B和第二螺母16B,但紧固机构的形态不限。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的例子,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中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符号说明
1—轿厢;2A、2B、4A、4B—导轨;3—平衡重;5—卷扬机;6—主吊索;7—调速器;8—张紧用重锤;9—调速器绳索;10—紧急制动装置;11—壁侧托架;11A—基部;11B—水平部;12—壁面;13—地脚螺栓;14—轨道侧托架;14A—水平部;14B—垂直部;15A—第一螺栓;15B—第二螺栓;16A—第一螺母;16B—第二螺母;17A—第一横长孔;17B—第二横长孔;17C—第三横长孔;17D—第四横长孔;18A—第一纵长孔;18B—第二纵长孔;18C—第三纵长孔;18D—第四纵长孔;19A、19B—导轨夹;20A、20B—螺栓;21A、21B—螺母。

Claims (3)

1.一种调整式托架,其具备:壁侧托架,其固定于壁面;以及轨道侧托架,其与所述壁侧托架连结,并且固定导轨,
所述调整式托架的特征在于,
所述壁侧托架具备:
第一横长孔,其形成为以沿着所述壁面的方式在横向上延伸;
第二横长孔,其形成在所述第一横长孔的反壁面侧且在横向上延伸;
第三横长孔,其形成为以沿着所述壁面的方式在横向上延伸,且形成为位于所述第一横长孔的横向;以及
第四横长孔,其形成在所述第三横长孔的反壁面侧且在横向上延伸,
所述轨道侧托架具备:
第一纵长孔,其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横长孔及所述第二横长孔正交的纵向上延伸;
第二纵长孔,其位于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内侧,且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横长孔及所述第二横长孔正交的纵向上延伸;
第三纵长孔,其位于所述第一纵长孔的横向,且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横长孔及所述第二横长孔正交的纵向上延伸;以及
第四纵长孔,其位于所述第三纵长孔的内侧,且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横长孔及所述第二横长孔正交的纵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与所述第二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以及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与所述第二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分别沿纵向错开配置,
所述第三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与所述第四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以及所述第三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与所述第四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分别沿纵向错开配置,
使所述第一横长孔的壁面侧端部和所述第二横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横长孔间距离、与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和所述第二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相等,
使所述第三横长孔的壁面侧端部和所述第四横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横长孔间距离、与所述第三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和所述第四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相等,
所述第一纵长孔配置在所述第二纵长孔的外侧且比所述第二纵长孔靠壁面侧,
所述第三纵长孔配置在所述第四纵长孔的外侧且比所述第四纵长孔靠壁面侧,
在所述轨道侧托架的横向上,所述第一纵长孔和所述第二纵长孔在所述第二纵长孔的所述壁面侧的端部位置与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的端部位置之间重叠,
在所述轨道侧托架的横向上,所述第三纵长孔和所述第四纵长孔在所述第四纵长孔的所述壁面侧的端部位置与所述第三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的端部位置之间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式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与所述第二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比所述第一纵长孔或所述第二纵长孔的纵向长度的2倍小,
所述第三纵长孔的壁面侧端部与所述第四纵长孔的反壁面侧端部之间的纵向上的纵长孔间距离比所述第三纵长孔或所述第四纵长孔的纵向长度的2倍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式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纵长孔的外侧端部与所述第二纵长孔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横长孔的横向长度,
所述第三纵长孔的外侧端部与所述第四纵长孔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三横长孔的横向的长度。
CN201980099994.8A 2019-09-25 2019-09-25 调整式托架 Active CN114341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37564 WO2021059394A1 (ja) 2019-09-25 2019-09-25 調整式ブラケ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1041A CN114341041A (zh) 2022-04-12
CN114341041B true CN114341041B (zh) 2023-05-12

Family

ID=75164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9994.8A Active CN114341041B (zh) 2019-09-25 2019-09-25 调整式托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57538B2 (zh)
CN (1) CN114341041B (zh)
WO (1) WO202105939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7249A (en) * 1974-08-09 1976-03-06 Hitachi Ltd Erebeetano gaidoreerushijisochi
JPH01271385A (ja) * 1988-04-21 1989-10-30 Toshiba Corp ガイドレール固定装置
JP3503113B2 (ja) * 1999-09-09 2004-03-02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構造
JP3961872B2 (ja) 2002-05-14 2007-08-22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ガイドレールの固定装置
JP2004043135A (ja) * 2002-07-12 2004-02-12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固定装置
JP2011063433A (ja) 2009-09-18 2011-03-3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用レールブラケット
CN202953653U (zh) 2012-10-26 2013-05-29 天津艾瑞斯集团有限公司 伸缩型电梯导轨支架
CN103342267A (zh) * 2013-06-27 2013-10-09 南通通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新型电梯轿厢导轨支架
CN105492361B (zh) 2013-08-29 2017-08-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
CN204096830U (zh) 2014-09-25 2015-01-14 希姆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可调节导轨支架
CN207016308U (zh) * 2017-07-10 2018-02-16 江苏展博电扶梯成套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电梯井道导轨固定结构
CN208829059U (zh) 2017-12-27 2019-05-07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变尺寸导轨支架
CN208843516U (zh) 2018-08-29 2019-05-10 四川三品电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用于不同圈梁间距的电梯导轨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59394A1 (zh) 2021-04-01
WO2021059394A1 (ja) 2021-04-01
CN114341041A (zh) 2022-04-12
JP7257538B2 (ja) 2023-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2889B2 (en) Method of installing a machine in an elevator system
EP1754680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CN114341041B (zh) 调整式托架
EA018002B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крепления уравновешивающих канатов лифта
US20070170005A1 (en)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CN108377647B (zh) 电梯装置的对重和电梯装置
EP1057769B1 (en) Elevator
CN110546098B (zh) 电梯装置
JP2012153467A (ja) エレベーター
CN113811505A (zh) 调整式轨道托架以及具备该调整式轨道托架的电梯装置
JP2017137154A (ja) エレベーター
US10689229B2 (en) Elevator system suspension member termination
CN111936408B (zh) 电梯曳引机用机座固定装置
WO201810061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釣合いおもり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717184B1 (en) Elevator
JP7449218B2 (ja) ガイドレール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2006151625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20240044485A (ko) 엘리베이터의 가이드 레일 장치 및 그 설치 방법
JP4265837B2 (ja) 免震建築用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5858414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CN118062691A (zh) 电梯装置的导轨高度调整装置及其导轨对芯方法及其导轨安装施工方法
JP658027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20169085A (ja) カウンターウェ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5205736A (ja) 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懸架体支持装置
KR20220051475A (ko) 로프리스 엘리베이터의 레일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