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1021B - 隔热袋、保温袋和隔热袋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隔热袋、保温袋和隔热袋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1021B
CN114341021B CN202080061483.XA CN202080061483A CN114341021B CN 114341021 B CN114341021 B CN 114341021B CN 202080061483 A CN202080061483 A CN 202080061483A CN 114341021 B CN114341021 B CN 114341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ng
bag
heat
vacuum heat
cor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14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1021A (zh
Inventor
宅岛司
秦裕一
坂内里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41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1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1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1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9/00Sack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fabrics; Flexible containers of open-work, e.g. net-like constr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1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 B65D81/2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under vacuum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or in a special atmosphere, e.g. of inert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6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 F16L59/065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using vacuum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隔热性能的隔热袋。本发明的隔热袋具有通过使具有挠性的板状的芯材(13)和收纳芯材(13)并在减压状态下进行密封的外覆件(12)的片状的真空隔热件(11)形成为袋状而形成的开口部(2)。

Description

隔热袋、保温袋和隔热袋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热袋、保温袋和隔热袋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收纳食品等并保温运送时,由于轻量且容易携带,消费者、配送公司等会使用隔热袋。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由聚乙烯、聚乙烯泡沫、和蒸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3层构造的片材形成为袋状的隔热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56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隔热袋要求提高隔热性能。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隔热袋中,仅层叠由聚乙烯、聚乙烯泡沫、以及蒸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片材,因此提高隔热性能存在极限。
另外,作为隔热性能高的材料,存在真空隔热件。
但是,真空隔热件厚度比较厚,因此难以成形,为了得到袋状的真空隔热件,需要准备多片真空隔热件,或者实施用于使真空隔热件容易成形的加工。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真空隔热件来提高隔热性能的隔热袋、保温袋和隔热袋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袋,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使具有挠性的板状的芯材和收纳所述芯材且在减压状态下密封的外覆件的片状的真空隔热件形成为袋状而形成的开口部。
由此,能够降低由真空隔热件构成的隔热袋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热传递。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包含在2019年12月2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9-233165号的全部内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隔热袋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热传递由真空隔热件减少,因此能够提高隔热袋的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隔热袋的立体图。
图2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隔热袋中使用的真空隔热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隔热袋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隔热袋的保温袋的局部截断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是一种隔热袋,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使具有挠性的板状的芯材和收纳所述芯材且在减压状态下进行密封的外覆件的片状的真空隔热件形成为袋状而形成的开口部。
由此,能够降低由真空隔热件构成的隔热袋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热传递,能够提高隔热袋的隔热性能。
第二发明中,所述真空隔热件为矩形,沿着与所述真空隔热件的一边和与所述一边相对的另一边交叉的直线,在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大致中央折弯。
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真空隔热件成形为袋状。另外,由于真空隔热件折弯,因此隔热袋的底面由真空隔热件形成。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袋的隔热性能。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真空隔热件在所述芯材的外侧具有由所述外覆件形成的非隔热部,通过折弯而彼此相对的所述非隔热部重叠后被折叠而粘结于所述外覆件的外表面。
由此,在隔热袋的侧面,2重的非隔热部被折弯而与外覆件的外表面粘结,因此能够提高隔热袋的侧面的隔热性能。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袋的隔热性能。
第四发明中,形成所述真空隔热件的所述开口部的所述非隔热部向所述外覆件的外侧弯折而粘接于所述外覆件的外表面。
由此,能够平滑地形成开口部的内侧,因此物品向隔热袋的出入变得容易。
第五发明是一种保温袋,具有将所述隔热袋收纳在内部进行保护的保护袋,所述隔热袋以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的方向与所述保护袋的开口的方向一致的方式粘接于所述保护袋内。
由此,能够提供使用隔热袋而保温性高的保温袋。另外,隔热袋的真空隔热件被保护袋保护。因此能够抑制隔热袋的损伤。
第六发明是一种隔热袋的制造方法,其将具有挠性的板状的芯材和收纳所述芯材且在减压状态下进行密封的外覆件的形成为矩形的片状的真空隔热件,沿着与所述真空隔热件的一边和与所述一边相对的另一边交叉的直线,在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大致中央折弯,折弯后,在所述芯材的外侧粘接由所述外覆件形成的非隔热部,形成为袋状。
由此,能够将真空隔热件折弯而制造隔热袋,因此能够提高隔热袋的隔热性能,并且能够容易地制造隔热袋。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隔热袋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隔热袋中使用的真空隔热件的立体图。
另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真空隔热件11的芯材13的厚度表示得比实物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隔热袋1具有构成为袋状的主体8,主体8分别具有图1中的两侧边3、4、底部5和外表面6、7,且在上部具有开口部2。
隔热袋1经由开口部2在主体8的内部收纳例如食品等物品并进行保温。
如图2所示,形成隔热袋1的真空隔热件11具有外覆件12、芯材13和水分吸附材料14。
外覆件12在俯视观察时具有矩形形状,外覆件12形成为1边敞开的袋状。
外覆件只要是抑制外部空气侵入真空隔热件11的内部、具有弯曲性的部件即可。外覆件12例如可以使用将热熔接膜、作为中间层的阻气膜和作为最外层的表面保护膜层压而成的部件。
作为热熔接膜没有特别指定,能够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等树脂膜。
作为阻气膜,能够适用具有阻气性的公知的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为隔热袋1的内侧的真空隔热件11的上表面,作为阻气膜使用在树脂膜上蒸镀铝而成的膜,在成为隔热袋1的外侧的真空隔热件11的下表面使用铝箔作为阻气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热熔接膜没有特别指定,能够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膜、直链低密度聚乙烯膜、高密度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丙烯腈膜、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等热塑性树脂、或者它们的混合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阻气膜,例如能够举出铝箔、铜箔、不锈钢箔等金属箔;具有对作为基材的树脂膜蒸镀有金属或无机氧化物等而得到的蒸镀层的蒸镀膜;在该蒸镀膜的表面进一步实施了公知的涂层处理的膜(涂层蒸镀膜)等,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蒸镀膜或涂层蒸镀膜中使用的金属或无机氧化物,能够举出铝、铜、氧化铝、二氧化硅等,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作为构成蒸镀膜或涂层蒸镀膜的基材的树脂膜的树脂,能够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等,没有特别限定。另外,该树脂膜可以仅由树脂构成,也可以构成为包含树脂以外的成分的树脂组成物。在阻气膜由金属箔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该金属箔层叠树脂层等。由此,阻气膜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
在此,阻气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根据这些阻气膜的材质等发挥阻气性的范围的厚度即可。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阻气膜的阻气性大致为气体透过度为104[cm3/m2·day·atm]以下即可,优选为103[cm3/m2·day·atm]以下,更优选为102[cm3/m2·day·atm]以下。
作为表面保护膜,能够使用尼龙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丙烯膜等。
芯材13在俯视时具有矩形形状。
芯材13例如将短切毡(chopped strand mat)层叠而形成为片状。短切毡是将玻璃纤维的线料切断,使纤维方向不规则地均匀分散,使用结合剂成形为片状而成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芯材13例如通过层叠厚度为0.5mm的短切毡而形成,减压状态下的厚度例如形成为2mm~3mm。
通过使用层叠有短切毡的芯材13,芯材13的纤维方向与芯材13的厚度方向正交,不易在芯材13的厚度方向传递热量。即,能够降低芯材13的热传递率。
另外,通过将减压状态下的芯材13的厚度设为2mm~3mm,能够构成具有挠性的真空隔热件11。
另外,作为芯材13,并不限定于短切毡,只要具有隔热性、具有可挠性,则可以使用任意材料。
具体而言,能够举出纤维材料、发泡材料等公知的材料。作为无机纤维,例如能够举出玻璃纤维、陶瓷纤维、渣棉纤维、岩棉纤维等。另外,芯材13也可以成形为板状而使用,因此除了这些无机纤维以外,还可以包含公知的粘合材料、粉体等。
作为无机纤维以外的能够用作芯材13的材料,能够举出热固化性发泡体。热固性发泡体只要是利用公知的方法使热固性树脂或含有其的树脂组成物(热固性树脂组成物)发泡而形成的即可。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举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酰亚胺、聚氨酯等,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发泡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使用公知的发泡剂在公知的条件下使其发泡即可。另外,作为除了无机纤维和热固化性发泡体以外还能够用作芯材13的材料,能够举出公知的有机纤维(具有有机类材料的纤维),但其具体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
水分吸附材料14吸附外覆件12内的水分,维持真空隔热件11的隔热性能。
水分吸附材料14与芯材13一起被封入于外覆件12的内部,吸附在外覆件12的内部、即真空隔热构造的内部残存的水分、或者从外部随时间经过而渗透侵入的水分以将其除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分吸附材料14的具体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代表性的能够举出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金属类吸附材料、沸石等发挥物理水分吸附性的材料(物理吸附剂)。进而,作为水分吸附材料,例如能够举出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发挥化学水分吸附性的材料(化学吸附剂)。这些材料可以仅使用1种作为水分吸附材料14,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而用作水分吸附材料14。
另外,也可以与水分吸附材料14一起在外覆件12的内部封入气体吸附材料。气体吸附材料只要是将在外覆件12的内部、即真空隔热构造的内部残存的气体成分、或者从外部随时间经过而渗透侵入的气体成分吸附除去的材料即可。在此,气体吸附材料只要至少具有气体吸附性即可,但不仅可以具有气体吸附性,还可以具有水分吸附性。气体吸附材料的水分吸附性基本上是吸附水蒸气的性质,可以视为气体吸附性的一部分。
气体吸附材料的具体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与前述的水分吸附材料14同样,能够适用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金属类吸附材料、沸石等公知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仅使用1种作为气体吸附材料,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而用作气体吸附材料。特别是,在本发明中,作为气体吸附材料,能够适用经铜离子交换而成的ZSM-5型沸石(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
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不仅对作为空气成分的氮和氧、而且对水分(水蒸气)也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因此,如果气体吸附材料使用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则能够兼用作水分吸附材料14,因此能够良好地吸附除去在真空隔热件11的制造时在真空泵中未完全排气的空气成分、在真空隔热件11的内部随时间经过产生的微量的气体、从真空隔热件11的外部向内部随时间经过而渗透侵入的空气成分或水分等。其结果是,真空隔热件11能够长期实现优异的隔热性能。
水分吸附材料14和气体吸附材料的使用方式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举出粉末、粉末的包装体、粉末的成形体等。如果气体吸附材料为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则能够举出将粉末成形为规定形状的成形体。水分吸附材料14和气体吸附材料的使用量也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良好地保持真空隔热件11的外覆件12内部的减压状态(大致真空状态)的程度的量即可。
在将芯材13和水分吸附材料14收纳在外覆件12的内部大致中央部的状态下,对外覆件12的内部进行减压后,通过热熔接等将外覆件12的开口封闭,由此能够得到内部成为减压状态的真空隔热件11。
在真空隔热件11中,在芯材13的外侧的区域,外覆件12彼此由于减压而紧贴,形成不存在芯材13的非隔热部20。
非隔热部20由沿着真空隔热件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部非隔热部24、25和在与侧部非隔热部24、25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端部非隔热部21、22构成。
接着,对隔热袋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隔热袋1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如图3所示,真空隔热件11通过工序A~工序D形成隔热袋1。
在工序A中,真空隔热件11从图2所示的状态将端部非隔热部21、22分向真空隔热件11的下方弯折,粘接于真空隔热件11的存在芯材13的部位的外表面。
接着,在工序B和工序C中,沿着与真空隔热件11的右边12a和与右边12a相对的另一边即左边12b交叉的直线即二等分线12c,在真空隔热件11的大致中央折弯大致180°。真空隔热件11的弯折方向是分别粘接有端部非隔热部21、22的面朝向外侧的方向。
在该状态下,真空隔热件11的侧部非隔热部24、25被保持为互相重叠的状态。
另外,为了表示真空隔热件11的折弯方法,为了方便,将折弯真空隔热件11的工序分为工序B和工序C这2个工序来表示。
接着,在工序D中,将互相重叠的侧部非隔热部24、25内的一个侧部非隔热部24向真空隔热件11的一面侧弯折而粘接。另外,将另一个侧部非隔热部25向真空隔热件11的另一面侧弯折而粘接。
通过这些工序,如图1所示,通过真空隔热件11的弯折而形成底部5,并且通过侧部非隔热部24、25的粘接形成两侧边3、4,能够制造具有开口部2的袋状的隔热袋1。
另外,端部非隔热部21、22和侧部非隔热部24、25的粘接例如通过用粘接带粘接来进行。这样,通过利用粘接带粘接,在将端部非隔热部21、22和侧部非隔热部24、25弯折而粘接时产生的台阶被粘接带覆盖,因此能够使隔热袋1的外表面顺滑地形成。
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粘接剂、熔接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端部非隔热部21、22粘接于真空隔热件11的外侧,但也可以将端部非隔热部21、22粘接在真空隔热件11的内侧。
另外,将各侧部非隔热部24、25分别粘接于真空隔热件11的一面和另一面,但也可以将各侧部非隔热部24、25分别粘接于真空隔热件11的相同面。
另外,在制造隔热袋1时,也可以以将一个侧部非隔热部24弯折而粘接于真空隔热件11的状态,将真空隔热件11沿着二等分线12c弯折,将另一个侧部非隔热部25和端部非隔热部21弯折而粘接于真空隔热件11,从而形成为在一个侧部非隔热部24形成有开口的袋状。
接着,对使用了隔热袋1的保温袋51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隔热袋1的保温袋51的局部截断立体图。
如图4所示,保温袋51具有在内部收纳隔热袋1而对其进行保护的保护袋53。
保护袋53形成为在一边形成有开口52的矩形的袋状。保护袋53的内表面的宽度尺寸形成为与隔热袋1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
从保护袋53的内底部55到开口52的长度形成为比从隔热袋1的底部5至开口部2的长度长。
另外,保护袋53的具体结构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举出由具有缓冲性的片构成并且具有挠性、且构成为能够保护隔热袋1的袋体。例如,可以层叠铝蒸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发泡聚乙烯片、高密度聚乙烯膜,利用厚度约1~2mm的片形成保护袋53。
在保护袋53的内部,以使开口部2的开口方向与保护袋53的开口52的开口方向一致的方式收纳隔热袋1。
然后,在使隔热袋1的底部5与保护袋53的内底部55抵接的状态下,将隔热袋1与保护袋53粘接,将隔热袋1与保护袋53固定。
隔热袋1与保护袋53的粘接例如通过粘贴于隔热袋1的开口部2的外周的双面胶带57进行。另外,也可以利用粘接剂将隔热袋1与保护袋53粘接。
在将隔热袋1粘接于保护袋53的状态下,保护袋53的比隔热袋1长的部分成为折叠部56,折叠部56能够在将隔热袋1收纳于保护袋53内的状态下折叠。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向隔热袋1插入物品时,开口部2打开,物品插入隔热袋1的内部。
在该情况下,由于端部非隔热部21和端部非隔热部22分别向开口部2的外侧弯折,因此能够平滑地形成开口部2的内侧,能够顺畅地进行物品向隔热袋1的内侧的出入。
另外,由于将芯材13的厚度较薄地形成为2mm~3mm左右,因此隔热袋1容易挠曲,能够根据所收纳的物品的形状容易地使隔热袋1变形,能够容易地进行物品向隔热袋1的取放。
另外,由于隔热袋1挠曲,与被收纳的物体相匹配地变形,因此能够减少存在于隔热袋1内的空间的气体,能够提高隔热袋1的保温性。
由于物品被真空隔热件11覆盖,因此能够减少热量向物品的传递。由于隔热袋1的底部5也是真空隔热件11,因此能够抑制来自底部5的热量的传递。
另外,真空隔热件11被折弯的部分仅是底部5,能够容易地将真空隔热件11成形为袋状。
在隔热袋1的两侧边3、4,将外覆件12的侧部侧非隔热部24、25重叠2片而覆盖,因此能够防止空气从隔热袋1的侧边3、4进出,能够提高保温性能。
隔热袋1也可以在内部保持着物品的状态下关闭开口部2。
通过关闭开口部2,也能够抑制外部空气从开口部2流入,提高保温性能。
由于在隔热袋1的内侧的阻气膜中使用在树脂膜上蒸镀铝而成的膜,因此内侧的阻气膜的金属层构成得较薄。因此,热传递到阻气膜的金属层的热桥现象与采用使用了金属箔的阻气膜的情况相比降低。
由于在保护袋53内收纳有隔热袋1,因此隔热袋1的外表面6、7被保护袋53覆盖,能够降低在隔热袋1产生的热桥现象的影响。
通过关闭开口52并将折叠部56折叠,能够抑制空气经由开口52流入到保护袋53内。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热袋1具有通过将由具有挠性的板状的芯材13和收纳芯材13并在减压状态下密封的外覆件12形成的片状的真空隔热件11形成为袋状而形成的开口部2。
据此,由于隔热袋1由真空隔热件11构成,因此能够利用真空隔热件11减少隔热袋1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热量的传递,能够提高隔热袋1的隔热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隔热件11为矩形形状,沿着与作为真空隔热件11的一边的右边12a和与右边12a相对的另一边即左边12b交叉的直线即二等分线12c在大致中央弯折。
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真空隔热件11成形为袋状。另外,由于真空隔热件11在中央被折弯,因此隔热袋1的底部5由真空隔热件11形成。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袋1的隔热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隔热件11在芯材13的外侧具有由外覆件12形成的非隔热部20,通过弯折而彼此相对的非隔热部20的侧部侧非隔热部24重叠后被折叠,粘接在作为外覆件12的外表面的外表面6,通过弯折而彼此相对的侧部侧非隔热部25重叠后被折叠,粘接在作为外覆件12的外表面的外表面7。
由此,在隔热袋1的侧面,2重的侧部侧非隔热部24、25被折弯而与外覆件12的外表面粘结,因此能够提高隔热袋1的侧边3、4的隔热性能。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袋1的隔热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开口部2的非隔热部20即端部非隔热部21、22分别向外覆件12的外侧折弯,与作为外覆件12的外表面的外表面6、7粘接,而形成开口部2。
据此,能够平滑地形成开口部2的内侧,因此物品向隔热袋1的取放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将隔热袋1收纳并内部以进行保护的保护袋53,隔热袋1使开口部2的开口的方向与保护袋53的开口52的方向一致,粘接于保护袋53内。
由此,能够使用隔热袋1提供保温性高的保温袋51。另外,隔热袋1的真空隔热件11被保护袋53保护,由此能够抑制隔热袋1的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热袋1的制造方法中,将具有挠性的板状的芯材13和收纳芯材13并在减压状态下进行密封的外覆件12的形成为矩形形状的片状的真空隔热件11,沿着作为与真空隔热件11的一边即右边12a和与右边12a相对的另一边即左边12b交叉的直的二等分线12c,在真空隔热件11的大致中央折弯,在折弯后,在所述芯材13的外侧粘接由外覆件12形成的非隔热部20而形成为袋状。
据此,能够将真空隔热件11折弯而制造隔热袋1,因此能够提高隔热袋1的隔热性能,并且能够容易地制造隔热袋1。
另外,本实施方式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隔热袋将片状的真空隔热件折弯而形成为袋状,能够适用于能够容易且制造成本少地制造的隔热袋。
附图标记说明
1 隔热袋
2 开口部
3、4 侧边
6、7 外表面
11 真空隔热件
12 外覆件
12c 二等分线
13 芯材
20 非隔热部
21、22 侧部非隔热部
24、25 端部非隔热部
51 保温袋
52 开口
53 保护袋。

Claims (3)

1.一种隔热袋,其特征在于:
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通过使具有挠性的板状的芯材和收纳所述芯材且在减压状态下进行密封的外覆件的片状的真空隔热件形成为袋状而形成,
所述真空隔热件为矩形形状,在所述真空隔热件中,在所述芯材的外侧的区域形成有不存在所述芯材的非隔热部,所述非隔热部由沿着所述真空隔热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部非隔热部和在与所述侧部非隔热部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端部非隔热部构成,
形成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端部非隔热部,向所述外覆件的外侧或内侧弯折且粘接于所述外覆件,
沿着与所述真空隔热件的一边和与所述一边相对的另一边交叉的直线,在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大致中央折弯所述真空隔热件,
通过折弯而彼此相对的所述侧部非隔热部重叠后被折叠,且粘结于所述外覆件的外表面。
2.一种保温袋,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袋收纳在内部进行保护的保护袋,
所述隔热袋以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的方向与所述保护袋的开口的方向一致的方式粘接在所述保护袋内。
3.一种隔热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具有挠性的板状的芯材和收纳所述芯材且在减压状态下进行密封的外覆件的矩形的片状的真空隔热件,在所述真空隔热件中,在所述芯材的外侧的区域形成有不存在所述芯材的非隔热部,所述非隔热部由沿着所述真空隔热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部非隔热部和在与所述侧部非隔热部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端部非隔热部构成,
将形成所述隔热袋的开口部的所述端部非隔热部,向所述外覆件的外侧或内侧弯折且粘接于所述外覆件,
将所述真空隔热件沿着与所述真空隔热件的一边和与所述一边相对的另一边交叉的直线,在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大致中央折弯,
将通过折弯而彼此相对的所述侧部非隔热部重叠地折叠,且粘结于所述外覆件的外表面,而形成为袋状。
CN202080061483.XA 2019-12-24 2020-12-24 隔热袋、保温袋和隔热袋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43410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3165 2019-12-24
JP2019233165 2019-12-24
PCT/JP2020/048430 WO2021132457A1 (ja) 2019-12-24 2020-12-24 断熱袋、保温袋、および断熱袋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1021A CN114341021A (zh) 2022-04-12
CN114341021B true CN114341021B (zh) 2023-09-26

Family

ID=76573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1483.XA Active CN114341021B (zh) 2019-12-24 2020-12-24 隔热袋、保温袋和隔热袋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25053B2 (zh)
CN (1) CN114341021B (zh)
WO (1) WO2021132457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5673A (en) * 1978-03-13 1980-01-29 Daniello Margaret M Unitary article-carrying bag and cushion
JPS60126571A (ja) * 1983-12-08 1985-07-06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断熱体
JP2001317686A (ja) * 2000-05-11 2001-11-1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真空断熱容器
JP2003314786A (ja) * 2002-04-25 2003-11-0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真空断熱材、並びに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冷凍機器及び冷温機器
JP2005231178A (ja) * 2004-02-19 2005-09-02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保冷保温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40178U (ja) * 2007-12-27 2008-03-13 株式会社オオバ 巾着袋
CN101754898A (zh) * 2007-04-23 2010-06-23 科尔德基佩尔斯有限责任公司 隔热运输袋
JP2012163138A (ja) * 2011-02-04 2012-08-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断熱箱
JP2017003119A (ja) * 2016-07-14 2017-01-05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断熱体
WO2017047701A1 (ja) * 2015-09-15 2017-03-23 株式会社クラレ 真空断熱材、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及び真空断熱材用外包材
JP2019142582A (ja) * 2018-02-19 2019-08-29 奈津子 小川 保冷用包装材の製造方法
JP2019172364A (ja) * 2018-03-28 2019-10-10 奈津子 小川 保冷用包装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9027B2 (ja) 1999-11-17 2010-06-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
JP2002284256A (ja) 2001-03-22 2002-10-03 Toho Gas Co Ltd 加熱アスファルト混合物用保温袋
JP4549565B2 (ja) 2001-03-29 2010-09-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JP4774628B2 (ja) 2001-05-18 2011-09-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JP2003172493A (ja) 2001-12-06 2003-06-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真空断熱材
JP2006070908A (ja) 2004-08-31 2006-03-16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冷蔵庫
JP2021131163A (ja) * 2018-05-31 2021-09-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梱包容器、保冷対象物の輸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5673A (en) * 1978-03-13 1980-01-29 Daniello Margaret M Unitary article-carrying bag and cushion
JPS60126571A (ja) * 1983-12-08 1985-07-06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断熱体
JP2001317686A (ja) * 2000-05-11 2001-11-1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真空断熱容器
JP2003314786A (ja) * 2002-04-25 2003-11-0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真空断熱材、並びに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冷凍機器及び冷温機器
JP2005231178A (ja) * 2004-02-19 2005-09-02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保冷保温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54898A (zh) * 2007-04-23 2010-06-23 科尔德基佩尔斯有限责任公司 隔热运输袋
JP3140178U (ja) * 2007-12-27 2008-03-13 株式会社オオバ 巾着袋
JP2012163138A (ja) * 2011-02-04 2012-08-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断熱箱
WO2017047701A1 (ja) * 2015-09-15 2017-03-23 株式会社クラレ 真空断熱材、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及び真空断熱材用外包材
JP2017003119A (ja) * 2016-07-14 2017-01-05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断熱体
JP2019142582A (ja) * 2018-02-19 2019-08-29 奈津子 小川 保冷用包装材の製造方法
JP2019172364A (ja) * 2018-03-28 2019-10-10 奈津子 小川 保冷用包装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25053B2 (ja) 2023-08-14
WO2021132457A1 (ja) 2021-07-01
CN114341021A (zh) 2022-04-12
JPWO2021132457A1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50834B1 (ko) 진공 단열재, 진공 단열재를 이용한 급탕 기기 및 전기식수가열 기기
KR101017776B1 (ko) 진공 단열재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냉장고
KR101283728B1 (ko) 진공 단열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08011423A2 (en) Aerogel insulation systems for pipelines
KR101560442B1 (ko) 진공단열재용 외피재, 진공단열재 및 단열 벽체
JP3507776B2 (ja) 冷蔵庫
CN114341021B (zh) 隔热袋、保温袋和隔热袋的制造方法
JP2016084833A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断熱箱
JP2015007450A (ja) 2重に真空包装された真空断熱材
WO2020066849A1 (ja) 保冷保温袋
JP2010138956A (ja) 真空断熱材
JP2007138976A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816601B (zh) 真空隔热件
JP7482437B2 (ja) 真空断熱材の生産方法、真空断熱容器の生産方法、および、保温袋の生産方法
JP2021134819A (ja)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断熱容器
CN111373190B (zh) 具有真空隔热件的隔热结构体、以及使用该隔热结构体的家电制品、住宅墙壁和运输设备
JPWO2017159120A1 (ja)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家電製品、住宅壁または輸送機器
JP6742076B2 (ja)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CN108779890B (zh) 真空隔热件和具有其的家电制品、住宅墙壁或运输设备
JP2021133940A (ja) 保温容器、保温袋、及び真空断熱材
JP6874529B2 (ja) 真空断熱材
CN111771078A (zh) 真空隔热件、使用它的隔热结构体、以及使用该材料或结构的家电产品、住宅墙壁和运输设备
JP2010203538A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断熱ボード
WO2019124284A1 (ja) 真空断熱材を備えた断熱構造体、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家電製品、住宅壁および輸送機器
CN114829828B (zh) 真空隔热件以及隔热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