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6109A - 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6109A
CN114316109A CN202111468039.2A CN202111468039A CN114316109A CN 114316109 A CN114316109 A CN 114316109A CN 202111468039 A CN202111468039 A CN 202111468039A CN 114316109 A CN114316109 A CN 114316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methyl
reaction
olefin
zircon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80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6109B (zh
Inventor
黄河
李化毅
李磊
李倩
袁炜
罗志
金政伟
杨玮婧
王芳
刘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Priority to CN2021114680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61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6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6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6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6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领域,公开了一种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丙烯和α‑烯烃在催化剂组合物存在下进行催化聚合的步骤,所述α‑烯烃为选自C2、C4‑C20的α‑烯烃。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操作简单且共聚反应活性高。

Description

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茂金属催化剂是指由过渡金属元素和至少一个环戊二烯或者环戊二烯衍生物为配体络合而成的催化体系。由茂金属催化剂所制备的聚丙烯分子量分布窄,结构和性能易于调节,目前多用于合成Ziegler-Natta催化剂难以合成的具有特异功能的间规聚丙烯。茂金属催化剂技术为聚烯烃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很大活力,利用茂金属催化剂可以精确调控聚合物的性质,从而制备组成和分子结构都很均一的聚合物。此外,在聚合过程中茂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也远高于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应用于丙烯聚合时,合成的聚丙烯具有微晶较小、结晶度较低、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链均一性好、韧性和耐冲击性能优越、光泽度和透明性优异等特点。与传统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合成的聚丙烯相比,茂金属催化剂催化合成的聚丙烯的绝缘性以及耐辐射性能更好,而且它与其它树脂相容得更好。
现有的茂金属催化剂包含了普通金属茂结构、桥链金属茂结构、以及限制几何构型(CGC)的茂金属结构,过渡金属包括铁、钴、锆、钛和铪等,配体有环戊二烯、茆基、茚基和芴基等。
共聚聚丙烯是由丙烯和其他烯烃单体进行共聚而成的聚合物,具有优良抗冲性能。
一般的茂金属催化剂催化共聚聚丙烯的活性较低,现有的共聚聚丙烯催化剂主要是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然而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合成复杂,制备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共聚反应活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丙烯和α-烯烃在催化剂组合物存在下进行催化聚合的步骤,其中,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中包括具有以下式(1)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3392354930000021
式(1)中,R1-R8各自为氢原子或C1-C12的烷基,M为元素周期表第III、IV、V和VI族的过渡金属元素或镧系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α-烯烃为选自C2、C4-C20的α-烯烃。
优选地,所述丙烯与所述α-烯烃的摩尔比为0.5-30:1。
优选地,式(1)中,R1-R8各自为氢原子或C1-C4的烷基。
优选地,式(1)中,M为锆、钛、铬和铪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式(1)中,R1-R8各自为氢原子、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异丁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化合物A-1:R1-R4为H,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A-2:R1-R4为H,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A-3:R1-R4为H,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A-4:R1-R4为H,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B-1:R2-R4为H,R1和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B-2:R2-R4为H,R1和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B-3:R2-R4为H,R1和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B-4:R2-R4为H,R1和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C-1:R1-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C-2:R1-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C-3:R1-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C-4:R1-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D-1:R1-R4为异丙基,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D-2:R1-R4为异丙基,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D-3:R1-R4为异丙基,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D-4:R1-R4为异丙基,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E-1:R1-R4为乙基,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E-2:R1-R4为乙基,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E-3:R1-R4为乙基,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E-4:R1-R4为乙基,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F-1:R1-R4为甲基,R5-R8为H,M为锆;
化合物F-2:R1-R4为甲基,R5-R8为H,M为钛;
化合物F-3:R1-R4为甲基,R5-R8为H,M为铬;
化合物F-4:R1-R4为甲基,R5-R8为H,M为铪;
化合物G-1:R1、R3为H,R2、R4和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G-2:R1、R3为H,R2、R4和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G-3:R1、R3为H,R2、R4和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G-4:R1、R3为H,R2、R4和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H-1:R1-R8为H,M为锆;
化合物H-2:R1-R8为H,M为钛;
化合物H-3:R1-R8为H,M为铬;
化合物H-4:R1-R8为H,M为铪;
化合物I-1: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I-2: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I-3: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I-4: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J-1: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J-2: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J-3: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J-4: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铪。
优选地,所述α-烯烃为C4-C8的直链α-烯烃。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组合物还包括助催化剂,所述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改性甲基铝氧烷和三异丁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以助催化剂中的Al元素和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M的摩尔数计,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中助催化剂和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0-3000:1。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与所述丙烯和α-烯烃的质量比为10-2-10-6:1。
优选地,所述催化聚合的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40-200℃,聚合时间为0.1-3h。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丙烯、α-烯烃共聚物,其由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优选地,所述共聚物的熔点为60-16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共聚反应活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在本发明中,“分子量分布”指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系数,由下式计算得到:
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丙烯和α-烯烃在催化剂组合物存在下进行催化聚合的步骤,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中包括具有以下式(1)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3392354930000051
式(1)中,R1-R8各自为氢原子或C1-C12的烷基,M为元素周期表第III、IV、V和VI族的过渡金属元素或镧系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α-烯烃为选自C2、C4-C20的α-烯烃。
根据本发明,作为R1-R8,其原子数较少时,其空间位阻更小,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活性更高,优选地,式(1)中,R1-R8各自为氢原子或C1-C4的烷基;更优选地,式(1)中,R1-R8各自为氢原子、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异丁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M例如可以举出:钪、钛、钒、铬、钇、锆、铌、钼、镧、铈、铪、钽和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当所述M为特定元素时,式(1)表示的化合物具有更高催化活性,优选地,式(1)中,M为锆、钛、铬和铪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化合物A-1:R1-R4为H,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A-2:R1-R4为H,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A-3:R1-R4为H,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A-4:R1-R4为H,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B-1:R2-R4为H,R1和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B-2:R2-R4为H,R1和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B-3:R2-R4为H,R1和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B-4:R2-R4为H,R1和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C-1:R1-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C-2:R1-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C-3:R1-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C-4:R1-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D-1:R1-R4为异丙基,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D-2:R1-R4为异丙基,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D-3:R1-R4为异丙基,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D-4:R1-R4为异丙基,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E-1:R1-R4为乙基,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E-2:R1-R4为乙基,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E-3:R1-R4为乙基,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E-4:R1-R4为乙基,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F-1:R1-R4为甲基,R5-R8为H,M为锆;
化合物F-2:R1-R4为甲基,R5-R8为H,M为钛;
化合物F-3:R1-R4为甲基,R5-R8为H,M为铬;
化合物F-4:R1-R4为甲基,R5-R8为H,M为铪;
化合物G-1:R1、R3为H,R2、R4和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G-2:R1、R3为H,R2、R4和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G-3:R1、R3为H,R2、R4和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G-4:R1、R3为H,R2、R4和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H-1:R1-R8为H,M为锆;
化合物H-2:R1-R8为H,M为钛;
化合物H-3:R1-R8为H,M为铬;
化合物H-4:R1-R8为H,M为铪;
化合物I-1: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I-2: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I-3: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I-4: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J-1: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J-2: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J-3: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J-4: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铪。
根据本发明,所述茂金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有机溶剂存在下,使化合物1与有机锂试剂和/或Turbogrignard试剂和酰胺进行甲酰化反应,得到化合物2;
2)在第二有机溶剂和碱存在下,使化合物2与维蒂希试剂和/或维蒂希-霍纳试剂进行维蒂希反应,得到化合物3;
3)在第三有机溶剂和加氢催化剂存在下,使化合物3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后再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4;
4)在多聚磷酸存在下,使化合物4进行傅-克酰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5;
5)在第五有机溶剂存在下,使化合物5进行羰基还原反应和消除反应得到化合物6;
6)在第七有机溶剂存在下,使化合物6与脱质子试剂反应再与卤代烃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再使所得亲核加成产物与二卤代二甲基硅烷进行硅桥化反应,得到化合物7;
7)在第八有机溶剂存在下,使化合物7与脱质子试剂反应,再与金属M的盐反应,得到茂金属化合物8,
其中,化合物1-8分别为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3392354930000081
Figure BDA0003392354930000091
化合物1-8中,R1、R2、R5和R6可以相同或不同,各自为氢原子或C1-C12的烷基,M为元素周期表第III、IV、V和VI族的过渡金属元素或镧系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化合物7和8的结构中存在两个被硅桥结构连接的单体,以上化合物1-6用于表示取代基为R1、R2、R5、R6的单体,将化合物1-6以及下述合成路线中的R1、R2、R5、R6分别替换为R3、R4、R8、R7即可制备另一单体。
作为所述R1-R8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和辛基等。
优选地,式(1)中,R1-R8各自为氢原子或C1-C4的烷基;更优选地,式(1)中,R1-R8各自为氢原子、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异丁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所述M例如可以举出:钪、钛、钒、铬、钇、锆、铌、钼、镧、铈、铪、钽和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式(1)中,M为锆、钛、铬和铪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面对各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
1)甲酰化反应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第一有机溶剂存在下,使化合物1与有机锂试剂和/或Turbogrignard试剂和酰胺进行甲酰化反应,得到化合物2。
作为所述酰胺可以为DMF(N,N-二甲基甲酰胺)。
作为化合物1与所述酰胺的摩尔用量例如可以为1:1-3,优选为1:2-2.5。
作为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可以为四氢呋喃、甲苯、正己烷和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溶剂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反应顺利进行即可,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用量。
使用有机锂试剂时,化合物1与有机锂试剂的摩尔用量比可以为1:1-1.5,优选为1:1.1-1.3。
此外,使用有TurboGringnard试剂时,化合物1与TurboGringnard试剂的摩尔用量比可以为1:1.0-1.5,优选为1:1.1-1.3。
所述甲酰化反应可以为本领域通常使用的各种条件,例如,所述甲酰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可以包括:反应温度为-78~0℃,反应时间为8-12h。
反应结束后,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各种纯化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纯化,例如,可以采用稀盐酸淬灭反应,使用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为乙酸乙酯)萃取,除去溶剂后将粗产物通过层析柱分离或者重结晶等进行纯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碘代N-苯基咪唑为起始原料,在有机锂试剂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作用下,进行甲酰化,得到化合物2。
2)维蒂希反应
在本发明中,在第二有机溶剂和碱存在下,使化合物2与维蒂希试剂或维蒂希-霍纳试剂进行维蒂希反应,得到化合物3。
作为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可以为四氢呋喃、甲苯、正己烷和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溶剂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反应顺利进行即可,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用量。
作为所述碱例如可以为NaH、烷基锂、醇钠和氨基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NaH。
化合物2与所述碱的摩尔比例如可以为1:1-1.5,优选为1:1.1-1.3。
作为所述维蒂希试剂可以为:Ph3P=CR6COOEt。
作为维蒂希-霍纳试剂可以为(EtO)2POCHR6CO2Et和/或(EtO)2POCHR6CO2Me,优选为(EtO)2POCHR6CO2Et。
以上化学式中的R6可以相应替换为R7,以制备取代基为R7的化合物。
化合物2与维蒂希试剂或维蒂希-霍纳试剂的摩尔比为1:1-1.5,优选为1:1-1.3。
所述维蒂希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45℃,反应时间为5-20h;优选地,所述维蒂希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40℃,反应时间为8-15h。
反应结束后,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各种纯化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纯化,例如,可以采用水淬灭反应,使用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为乙酸乙酯)萃取,除去溶剂后将粗产物通过层析柱分离或者重结晶等进行纯化。
3)氢化反应与水解反应
在本发明中,在第三有机溶剂和加氢催化剂存在下,使化合物3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后再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4。
具体地,化合物3进行氢化反应得到以下化合物9,化合物9再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4。
Figure BDA0003392354930000121
作为所述加氢催化剂可以为钯碳催化剂。
作为所述加氢催化剂的用量可以为氢化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5质量%~1.5质量%。
作为所述第三有机溶剂可以为醇类溶剂,具体可以为乙醇、甲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乙醇。所述溶剂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反应顺利进行即可,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用量。
所述氢化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5-40℃、反应时间为10-48h;优选地,所述氢化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5-30℃、反应时间为20-30h。
所述氢化反应结束后,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各种纯化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纯化,例如,可以通过过滤除去催化剂,再除去溶剂后,将得到的固体产物用于下一步的水解反应。
所述水解反应可以为在第四有机溶剂和酸存在下的水解反应,作为所述酸可以为盐酸。所述酸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用于水解的常规用量。
作为所述第四有机溶剂可以为醇类溶剂,所述醇类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甲醇。
所述水解反应的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所述水解反应充分进行即可,优选所述水解反应在回流下进行,反应时间例如可以为10-50小时。
作为所述水解反应的酸的浓度可以为15-40质量%,优选为25-37质量%。
作为所述水解反应的后处理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为:除去溶剂后加水洗涤,然后使用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为乙酸乙酯)萃取,除去溶剂后将粗产物通过层析柱分离或者重结晶等进行纯化。
4)傅-克酰基化反应
在本发明中,在多聚磷酸存在下,使化合物4进行傅-克酰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5。
所述多聚磷酸的用量只要能够使反应充分进行即可,可以过量使用,例如,相对于1重量份的所述化合物4,所述多聚磷酸的用量可以为1-10重量份,优选为1-5重量份,更优选为1.5-2重量份。
所述傅-克酰基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50-90℃、反应时间为3-20h;优选地,所述傅-克酰基化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70-90℃、反应时间为5-10h。
作为所述傅-克酰基化反应的后处理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为: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进行稀释后,使用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为乙酸乙酯)萃取,除去溶剂后将粗产物通过层析柱分离或者重结晶等进行纯化。
5)羰基还原反应和消除反应
在本发明中,在第五有机溶剂存在下,使化合物5进行羰基还原反应和消除反应得到化合物6。
具体地,所述羰基还原反应得到以下化合物10,化合物10进行消除反应得到化合物6。
Figure BDA0003392354930000131
作为所述第五有机溶剂可以为四氢呋喃、甲苯、正己烷和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乙醚。所述溶剂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反应顺利进行即可,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用量。
作为所述羰基还原反应的还原剂可以使用本领域通常用于还原羰基的还原剂,例如可以使用LiAlH4
所述化合物5与所述还原剂的摩尔比例如可以为1:1-5,优选为1:1-3,更优选为1:2-2.5。
所述羰基还原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0-40℃,反应时间为10-50h;优选地,所述羰基还原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0-30℃,反应时间为20-30h。
作为所述羰基还原反应的后处理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为:过滤除去固体物质,滤饼用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为乙醚)洗涤后,将洗涤液和过滤液相合并并除去溶剂后用于下一步反应。
所述消除反应为在第六有机溶剂和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消除反应,作为所述第六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为甲苯。所述溶剂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反应顺利进行即可,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用量。
作为所述消除反应的催化剂可以为TsOH、H2SO4、H3PO4和Al2O3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TsOH。
所述消除反应的催化剂与化合物5的摩尔比可以为0.05-0.3:1,优选为0.08-0.15:1。
所述消除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80-130℃,反应时间为10-48h;优选地,所述消除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05-125℃,反应时间为20-30h。
作为所述消除反应的后处理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为:去除溶剂后,加入水洗涤,然后用使用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为乙酸乙酯)萃取,除去溶剂后将粗产物通过层析柱分离或者重结晶等进行纯化。
6)脱质子加成反应和硅烷桥联反应。
在本发明中,在第七有机溶剂存在下,使化合物6与脱质子试剂反应再与卤代烃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再使所得反应产物与二卤代二甲基硅烷进行硅桥化反应,得到化合物7;
具体地,化合物6与脱质子试剂反应再与卤代烃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得到化合物11,化合物11与二卤代二甲基硅烷进行硅桥化反应,得到以下化合物7。
Figure BDA0003392354930000151
作为所述脱质子试剂可以为正丁基锂、异丁基锂和叔丁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正丁基锂。
所述卤代烃为下式(2)表示的化合物:
R6X式(2),
其中,X为氯、溴和碘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脱质子试剂与化合物6的摩尔比可以为1-1.5:1,优选为1-1.3:1。
所述第七有机溶剂可以为四氢呋喃、甲苯、正己烷和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四氢呋喃。所述溶剂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反应顺利进行即可,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用量。
所述脱质子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78℃~0℃、反应时间为5-50min,优选为25-35min。
所述卤代烃与化合物6的摩尔比可以为1-1.5:1,优选为1-1.3:1。
所述与卤代烃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5-40℃、反应时间为0.5-5h;优选地,所述与卤代烃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0-30℃、反应时间为1-2h。
另外,也可以不进行上述脱质子和亲核加成反应以得到R6为氢原子的化合物。
优选地,在亲核加成反应结束后,用水淬灭反应,采用有机溶剂(优选为乙酸乙酯)萃取后,去除溶剂后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优选地,与二卤代二甲基硅烷进行硅桥化反应包括:在溶剂存在下,使脱质子试剂与化合物11进行反应后再滴入二卤代二甲基硅烷进行硅桥化反应。在此,脱质子试剂、溶剂以及反应条件可以与化合物6与脱质子试剂反应时使用的脱质子试剂、溶剂以及反应条件相同。
作为所述二卤代二甲基硅烷可以为二氯二甲基硅烷和/或二溴二甲基硅烷。
由于是在化合物6与脱质子试剂反应再与卤代烃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后经过萃取等简单处理就将反应产物用于硅桥化反应,因此,所述二卤代二甲基硅烷的用量可以根据化合物6的用量来选择,优选地,所述二卤代二甲基硅烷与化合物6的摩尔比可以为1-1.5:1,更优选为1-1.3:1。
所述硅桥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5-40℃、反应时间为0.5-5h;优选地,所述硅桥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0-30℃、反应时间为1-2h。
作为所述硅桥化反应的后处理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为:用水淬灭反应,采用有机溶剂(优选为乙酸乙酯)萃取,除去溶剂后将粗产物通过层析柱分离或者重结晶等进行纯化。
7)茂金属化合物制备
在本发明中,在第八有机溶剂存在下,使化合物7与脱质子试剂反应,再与金属M的盐反应,得到化合物8。
作为所述第八有机溶剂可以为四氢呋喃、甲苯、正己烷和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四氢呋喃。所述溶剂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反应顺利进行即可,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用量。
所述化合物7与脱质子试剂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78℃~0℃、反应时间为5-50min,优选为25-35min。
作为所述脱质子试剂可以为正丁基锂、异丁基锂和叔丁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正丁基锂。
所述脱质子试剂与化合物7的摩尔比可以为1-1.5:1,优选为1-1.3:1。
作为所述金属M的盐例如可以为盐酸盐。
作为所述金属M具体可以举出MCl4
所述金属M的盐与化合物7的摩尔比可以为0.5-2:1,优选为0.5-1.5:1,更优选为0.5-1:1。
在与所述脱质子试剂反应后,再与金属M的盐反应的条件例如可以包括:反应温度为5-40℃、反应时间为10-48h;优选地,再与金属M的盐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0-30℃、反应时间为20-30h。
作为与金属M的盐反应的后处理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为:将反应液进行过滤,用甲苯洗涤沉淀,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部分溶剂,逐滴加入正己烷直到产生沉淀,然后加入少量的甲苯使沉淀溶解,将溶液将-30℃~0℃下结晶。
优选地,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制备可以按照以下合成线路(1)所表示的方法进行制备。
Figure BDA0003392354930000181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丙烯与所述α-烯烃的摩尔比可根据对产品性能的需要任意调整,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地,所述丙烯与所述α-烯烃的摩尔比为0.5-30:1;更优选地,所述丙烯与所述α-烯烃的摩尔比为1-20:1。当所述丙烯与所述α-烯烃的摩尔比为上述值时,聚合反应进行更充分,且所得共聚产物的机械性能更优异。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C4-C20的α-烯烃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直链烯烃,也可以为支链烯烃,还可以为具有环状基团的α-烯烃。作为所述C4-C20的α-烯烃例如可以举出: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一烯、1-十二烯、1-十四烯、1-十六烯、1-二十碳烯、降冰片烯、降冰片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苯基降冰片烯、乙烯基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1,4-丁二烯、1,5-戊二烯、1,6-己二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3-氯甲基苯乙烯等;从所得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机械性能考虑,优选地,所述α-烯烃为C4-C8的直链α-烯烃。作为所述C4-C8的直链α-烯烃例如可以为: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和1-辛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当以上述C4-C8的直链α-烯烃与丙烯共聚时,所得共聚产物具有更优异的机械性能。
根据本发明,所述催化剂组合物还包括助催化剂,所述助催化剂用于活化茂金属催化剂,作为所述助催化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聚烯烃合成中通常使用的助催化剂,例如可以为甲基铝氧烷、改性甲基铝氧烷、三异丁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改性甲基铝氧烷和三异丁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为了提高反应效率并促进α-烯烃与丙烯的聚合,以助催化剂中的Al元素和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M的摩尔数计,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中助催化剂和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0-3000:1;优选地,以助催化剂中的Al元素和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M的摩尔数计,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中助催化剂和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500-2000:1。
根据本发明,从促进聚合反应,改善反应速率和所得共聚产物性能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与所述丙烯和α-烯烃的质量比为10-2-10-6:1;更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与所述丙烯的质量比为10-3-10-7:1。
根据本发明,当所述催化聚合处于特定条件下时,可进一步提升所得共聚产物的机械性能,优选地,所述催化聚合的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40-200℃,聚合时间为0.1-3h;更优选地,所述催化聚合的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60-200℃,聚合时间为0.1-2h。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丙烯、α-烯烃共聚物,其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丙烯、α-烯烃共聚物,所述共聚物的熔点为60-160℃;优选地,所述共聚物的熔点为60-140℃。当熔点为上述范围时,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的效果。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C6-C12混合α-烯烃来自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混合α-烯烃A的组成为:15重量%的C6烯烃,24重量%的C7烯烃,2重量6%的C8烯烃以及35重量%的饱和C6-C8烷烃;
混合α-烯烃B的组成为:6重量%的C8烯烃,13重量%的C9烯烃,30重量%的C10烯烃,14重量%的C11烯烃,5重量%的C12烯烃,以及32重量%的饱和C8-C12烷烃。
以下实施例中,数均分子量Mw及其分子量分布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方法测定得到,熔融指数通过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公司制造的MFI-2322S型熔体流动速率仪测定得到。共聚物中α-烯烃含量通过13CNMR测定得到。
制备例1
按照以下合成线路(2)合成茂金属化合物(式(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R1-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锆)
(1)甲酰化反应
取1000mL三口烧瓶加入100g(0.37mol)碘代N-苯基咪唑,充分置换氮气后加入200mL无水四氢呋喃,冷却至-78℃;然后缓慢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48mL(2.5M正己烷溶液);接着滴加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54g(0.74mol);最后缓慢升温到室温,过夜反应。后处理:加入100mL稀盐酸(10wt%)淬灭反应,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有机相,经干燥处理后,采用层析柱分离。获得化合物1-2为45.2g,收率为71%。
(2)维蒂希反应
取500mL三口烧瓶,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氢化钠4.8g(0.12mol,60wt%分散于矿物油中)和100mL经干燥处理的四氢呋喃,冷却到0℃;然后滴加(EtO)2POCH(CH3)CO2Et为28.6g(0.12mol),再反应半小时;接着滴加化合物1-2(17.2g,0.1mol)的四氢呋喃溶液(100mL);最后缓慢升温到室温反应10小时。后处理:加水淬灭反应,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有机相,经干燥处理后,采用层析柱分离。获得化合物1-3为25.3g,收率为99%。
(3)氢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取500mL单支管烧瓶加入化合物1-3为20.5g(0.08mol)、100mL乙醇和1.0g钯/碳(钯含量为10%),然后连接上氢气球,室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后处理:过滤除去催化剂,蒸干溶剂。获得的固体化合物不再进一步纯化,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
将上一步获得的产物溶解到200mL的甲醇中,加入20mL浓盐酸(37wt%),加热回流48小时。后处理:蒸干溶剂,水洗,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有机相,经干燥处理后,采用层析柱分离。获得化合物1-4为15.6g,两步收率为85%。
(4)傅-克酰基化反应
取250mL单口烧瓶加入化合物1-4为11.5g(0.05mol)和多聚磷酸20g,升温到80℃反应8小时。后处理: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用乙酸乙酯提取,经干燥处理后,采用层析柱分离。获得化合物1-5为9.5g,收率为90%。
(5)羰基还原反应和消除反应
取100mL单口烧瓶加入化合物1-5为8.5g(0.04mol)和100mL无水乙醚,冷却到0℃;然后分批加入氢化铝锂3.0g(0.08mol);最后在室温下反应过夜。后处理:过滤除去固体物质,滤饼用乙醚洗三次,合并滤液,蒸干溶剂待用。
将上述产物溶解到100mL甲苯中,加入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0.76g(0.004mol),加热回流24小时。后处理:蒸干溶剂,水洗,乙酸乙酯提取,采用层析柱分离。获得化合物1-6为5.7g,收率为73%。
(6)脱质子亲核加成反应和硅桥化反应
在氮气保护下,向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化合物1-6为19.6g(0.1mol)和100mL经干燥处理的四氢呋喃,冷却至-78℃;然后滴加正丁基锂40mL(2.5M,正己烷溶液),搅拌30分钟后加入碘甲烷14.2g(0.1mol);最后缓慢升温到室温,反应1小时。后处理:加水淬灭反应,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蒸干溶剂待用。
在氮气保护下,将上述产物溶解到100mL经干燥处理的四氢呋喃,冷却至-78℃;然后滴加正丁基锂40mL(2.5M,正己烷溶液),搅拌30分钟后加入二氯二甲基硅烷6.45g(0.05mol);最后缓慢升温到室温,反应1小时。后处理:加水淬灭反应,采用乙酸乙酯提取,采用层析柱分离。获得化合物1-7为12.2g,收率为51%。
(7)茂金属化合物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取化合物1-7为4.79g(0.01mol)溶解到50mL经干燥处理的四氢呋喃,冷却至-78℃;然后滴加正丁基锂4mL(2.5M,正己烷溶液),搅拌30分钟后加入四氯化锆1.17g(0.005mol);缓慢升至室温反应24小时。后处理:过滤,用50mL甲苯洗涤沉淀,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部分溶剂,逐滴加入正己烷直到产生沉淀,然后加入非常少量的甲苯使沉淀溶解。将溶液将-20℃下结晶,过滤得到橙红色晶体,干燥,获得化合物1-8为3.35g,收率为60%。结构经过单晶衍射确认无误。
Figure BDA0003392354930000231
制备例2-5:分别合成式(3)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6)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式(3)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R1-R4为甲基,R5-R8为甲基,M为锆;
式(4)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锆;
式(5)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R1-R4为甲基,R5-R8为氢,M为锆;
式(6)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锆;
制备例2-5按照制备例1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是,在各原料中分别使用与得到的目标产物中R1-R8相对应的原料,分别得到式(3)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6)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实施例1
在经充分氮气置换的1L聚合装置中,加入干燥甲苯200ml,然后将聚合装置内温升温至50℃,之后将含有2μmol作为茂金属催化剂的式(2)表示的化合物与1mmol的作为助催化剂的甲基铝氧烷的甲苯溶液1ml添加到聚合器内(也既,以助催化剂中的Al元素和由式(2)表示的化合物中M的摩尔数计,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中助催化剂和由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500:1),然后加入1-己烯10ml于内温90℃进行聚合,加入丙烯气至压力为0.4Mpa。聚合2h后加入酸醇终止聚合。卸压后,将装置内溶液加入甲醇得到析出的聚合物,于60℃下真空干燥8h。得到丙烯/己烯共聚物13.08g,所得丙烯/己烯共聚物的物性见表2所示。
实施例2-8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备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不同之处在于,所用的茂金属催化剂种类、助催化剂种类、茂金属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量、α-烯烃种类,聚合的温度和时间为表1所示的值。所得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物性见表2所示。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不同之处在于,所用的茂金属催化剂为二甲基硅基双(2-甲基-4-苯基茚基)二氯化锆(购于伊诺凯,其结构如下式所示,以下也称为式D)。。所得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物性见表2所示。
Figure BDA0003392354930000251
表1
Figure BDA0003392354930000252
表中,改性甲基铝氧烷购于伊诺凯(Innochem),为7重量%的庚烷溶液。
表2
Figure BDA0003392354930000261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丙烯和α-烯烃在催化剂组合物存在下进行催化聚合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中包括具有以下式(1)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3392354920000011
式(1)中,R1-R8各自为氢原子或C1-C12的烷基,M为元素周期表第III、IV、V和VI族的过渡金属元素或镧系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α-烯烃为选自C2、C4-C20的α-烯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丙烯与所述α-烯烃的摩尔比为0.5-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式(1)中,R1-R8各自为氢原子或C1-C4的烷基;
优选地,式(1)中,M为锆、钛、铬和铪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式(1)中,R1-R8各自为氢原子、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异丁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化合物A-1:R1-R4为H,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A-2:R1-R4为H,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A-3:R1-R4为H,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A-4:R1-R4为H,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B-1:R2-R4为H,R1和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B-2:R2-R4为H,R1和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B-3:R2-R4为H,R1和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B-4:R2-R4为H,R1和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C-1:R1-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C-2:R1-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C-3:R1-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C-4:R1-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D-1:R1-R4为异丙基,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D-2:R1-R4为异丙基,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D-3:R1-R4为异丙基,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D-4:R1-R4为异丙基,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E-1:R1-R4为乙基,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E-2:R1-R4为乙基,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E-3:R1-R4为乙基,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E-4:R1-R4为乙基,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F-1:R1-R4为甲基,R5-R8为H,M为锆;
化合物F-2:R1-R4为甲基,R5-R8为H,M为钛;
化合物F-3:R1-R4为甲基,R5-R8为H,M为铬;
化合物F-4:R1-R4为甲基,R5-R8为H,M为铪;
化合物G-1:R1、R3为H,R2、R4和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G-2:R1、R3为H,R2、R4和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G-3:R1、R3为H,R2、R4和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G-4:R1、R3为H,R2、R4和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H-1:R1-R8为H,M为锆;
化合物H-2:R1-R8为H,M为钛;
化合物H-3:R1-R8为H,M为铬;
化合物H-4:R1-R8为H,M为铪;
化合物I-1: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I-2: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I-3: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I-4:R1、R3为异丙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铪;
化合物J-1: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锆;
化合物J-2: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钛;
化合物J-3: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铬;
化合物J-4:R1、R3为甲基,R2、R4为氢,R5-R8为甲基,M为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α-烯烃为C4-C8的直链α-烯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组合物还包括助催化剂,所述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改性甲基铝氧烷和三异丁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以助催化剂中的Al元素和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M的摩尔数计,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中助催化剂和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0-3000:1;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与所述丙烯和α-烯烃的质量比为10-2-10-6: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催化聚合的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40-200℃,聚合时间为0.1-3h。
9.一种丙烯、α-烯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中,所述共聚物的熔点为60-160℃。
CN202111468039.2A 2021-12-03 2021-12-03 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316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8039.2A CN114316109B (zh) 2021-12-03 2021-12-03 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8039.2A CN114316109B (zh) 2021-12-03 2021-12-03 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6109A true CN114316109A (zh) 2022-04-12
CN114316109B CN114316109B (zh) 2023-07-25

Family

ID=81049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8039.2A Active CN114316109B (zh) 2021-12-03 2021-12-03 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610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6126A (ja) * 2001-09-26 2003-04-03 Japan Polychem Corp プロピレン重合用触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4018644A (ja) * 2002-06-14 2004-01-22 Tosoh Corp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JP2004331805A (ja) * 2003-05-07 2004-11-25 Chisso Corp 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それを含む触媒を用いる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たオレフィン重合体
CN1727353A (zh) * 2005-04-19 2006-02-01 常州华钛化学有限公司 带有骈式结构的钛茂光引发剂和合成催化剂及光敏组合物
CN103044599A (zh) * 2011-10-17 2013-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共聚物和一种薄膜制品
CN105985478A (zh) * 2015-03-04 2016-10-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乙烯共聚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6126A (ja) * 2001-09-26 2003-04-03 Japan Polychem Corp プロピレン重合用触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4018644A (ja) * 2002-06-14 2004-01-22 Tosoh Corp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JP2004331805A (ja) * 2003-05-07 2004-11-25 Chisso Corp 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それを含む触媒を用いる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たオレフィン重合体
CN1727353A (zh) * 2005-04-19 2006-02-01 常州华钛化学有限公司 带有骈式结构的钛茂光引发剂和合成催化剂及光敏组合物
CN103044599A (zh) * 2011-10-17 2013-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共聚物和一种薄膜制品
CN105985478A (zh) * 2015-03-04 2016-10-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乙烯共聚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6109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73671B1 (en)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catalyst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mer by using same
KR101699269B1 (ko) 에틸렌/부타디엔 공중합체
KR101503002B1 (ko) 메탈로센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올레핀계 중합체
HU212903B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ic fluorenyl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in olefin polymerizing method
JP2009504888A (ja)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四置換フルオレニル触媒の製造および使用
CN113039218A (zh) 用于丙烯聚合的负载催化剂及利用它的聚丙烯树脂制备方法
EP3000817B1 (en) Catalyst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olefins using same
CN114316109B (zh) 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KR100958676B1 (ko) 이핵으로 구속된 배열을 갖는 균일계 촉매의 합성방법 및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선형알파올레핀 공중합체
JP4528526B2 (ja) 多環状縮合複素環化合物、金属錯体及び重合方法
CN108026208B (zh) 制备长纤维增强烯烃聚合物和长纤维的方法
CN114316111B (zh) 共聚α-烯烃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6103B (zh) 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KR20150017309A (ko) 이핵 메탈로센 화합물, 촉매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올레핀의 제조방법
CN114249775B (zh) 茂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组合物和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
EP3611177B1 (en) Novel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KR100964501B1 (ko) 이중 조성 분포를 가지는 에틸렌과 α-올레핀의 엘라스토머공중합체
JP2775706B2 (ja) 幅広い分子量分布を有するシンジオタクチックポリ―α―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WO2015194777A1 (ko) 전이금속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촉매 조성물 및 폴리올레핀의 제조방법
KR100601089B1 (ko) 메탈로센 촉매의 제조 방법
CN111094307B (zh) 配体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包含其的催化剂组合物
JP6986138B2 (ja) 遷移金属化合物、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11731123B2 (en) Method of preparing supported metallocene catalyst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propylene using catalyst prepared thereby
JP4166324B2 (ja) 遷移金属化合物、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及び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11225495B2 (en)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