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4187A - 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4187A
CN114304187A CN202210168390.8A CN202210168390A CN114304187A CN 114304187 A CN114304187 A CN 114304187A CN 202210168390 A CN202210168390 A CN 202210168390A CN 114304187 A CN114304187 A CN 114304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drought
cfu
saline
a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683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4187B (zh
Inventor
李丽艳
徐延平
孙杉杉
李婧
葛振宇
徐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ADING BIO-AGRICULTUR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ADING BIO-AGRICULTUR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ADING BIO-AGRICULTUR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ADING BIO-AGRICULTUR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683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41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4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4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4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4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Landscapes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苜蓿根瘤菌、功能性保水肽和耐旱菌;其中,耐旱菌为内生弯曲芽孢杆菌CGMCC No.21705,功能性保水肽由地衣芽孢杆菌CGMCC No.8821发酵制得。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提高作物根系活力及作物抗旱、抗盐碱能力,特别适用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作物种植,明显提高了作物在干旱条件下的固氮性能,显著改善了作物根系在水分干旱、盐碱胁迫下的适应能力,提高了作物抗逆性,达到了改善土壤性能以及增产的目的,对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生态种植环境以及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盐类富积的土地种类,导致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碳酸盐累积,因而土壤的碱化度较高,在严重的盐碱土地上,植物几乎不能生存。我国盐碱地面积约为9913万公顷,主要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开发盐碱地不仅可以扩大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还能改良生态环境、增加绿地面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盐碱地的改良和防治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研究内容。
目前,耕地盐碱改良的主要手段是对土地进行冲洗、淋洗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然后种植耐盐碱的作物,然而这种方法对水源、灌溉条件要求较高,应用范围受限,陕甘宁新等地区的水资源难以满足盐碱改良需求。因此,水资源缺乏地区的盐碱改良应以土壤调理为主,种植耐碱植物的同时配合施用肥料;然而,目前盐碱改良专用肥料品类较少,且效果不佳,该现状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生态环境与粮食安全,找到一种合适且具有生态效益的改良方法已迫在眉睫。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该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提高作物根系活力以及作物抗旱、抗盐碱能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苜蓿根瘤菌、功能性保水肽和耐旱菌;其中,耐旱菌为内生弯曲芽孢杆菌CGMCC No.21705,功能性保水肽由地衣芽孢杆菌CGMCC No.8821发酵制得;优选地,功能性保水肽由地衣芽孢杆菌CGMCC No.8821经发酵培养和提取纯化制得。
本发明对苜蓿根瘤菌不作严格限制,可以采用普通市购获得的苜蓿根瘤菌;优选地,本发明的苜蓿根瘤菌可以采用苜蓿根瘤菌GDMCC 1.50,其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1.50。研究表明:相对于其它苜蓿根瘤菌,苜蓿根瘤菌GDMCC 1.50具有更佳的耐干旱、耐盐碱能力。
本发明的功能性保水肽由保藏编号CGMCC No.8821的地衣芽孢杆菌采用CN104694437A公开方法制备获得,其中可以通过改变发酵碳源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功能性保水肽。本发明的功能性保水肽的分子量大小可以为 (3.0-7.0)×105Da,优选为(4.5-5.5)×105Da;研究表明,分子量较小的功能性保水肽更易被作物吸收利用,本发明的功能性保水肽除了具有市售保水剂的保水、抗旱等效果之外,还具有较强的促生性能。
本发明的耐旱菌由保藏编号CGMCC No.21705的内生弯曲芽孢杆菌经液体深层发酵、喷雾干燥后获得;其中,液体深层发酵、喷雾干燥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特别是,本发明的耐旱菌是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705的内生弯曲芽孢杆菌采用可溶性培养基配方经过液体深层发酵,加入可溶性载体喷雾干燥后获得的700-1500亿/g的可溶性粉剂。
本发明对苜蓿根瘤菌、功能性保水肽和耐旱菌之间的比例关系不作严格限制;具体地,苜蓿根瘤菌、功能性保水肽和耐旱菌之间的比例可以为 (4×1011cfu-9×1011cfu):(100g-200g):(28×1012cfu-75×1012cfu),优选为 (7×1011cfu-8×1011cfu):(150g-200g):(30×1012cfu-40×1012cfu),进一步优选为7.5×1011cfu:200g:35×1012cfu。
研究表明,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组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互协同作用,在应用于盐碱土苜蓿种植上具有显著的抗干旱、耐盐碱及促生效果,株高、根长、地上鲜重及根鲜重明显提高,此外可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弯曲芽孢杆菌的数量,效果显著优于单一组分或两两组分以及其它组合方式。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还包括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研究表明,添加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能够进一步提升苜蓿的抗干旱、耐盐碱、促生效果。
对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的添加量不作严格限制;具体地,苜蓿根瘤菌、耐旱菌和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之间的活菌数比可以为 (4×1011cfu-9×1011cfu):(28×1012cfu-75×1012cfu):(4×1012cfu-12×1012cfu) 优选为(7×1011cfu-8×1011cfu):(30×1012cfu-40×1012cfu): (5×1012cfu-10×1012cfu),进一步优选为7.5×1011cfu:35×1012cfu:8×1012cfu。
本发明对上述各组分的具体形态不作严格限制;具体地,苜蓿根瘤菌可以为液态菌剂,且液态菌剂中苜蓿根瘤菌的活菌数为(1-1.5)×1010cfu/mL;耐旱菌可以为固态菌剂,且固态菌剂中内生弯曲芽孢杆菌CGMCC No.21705的活菌数为700-1500亿/g;荧光假单胞菌可以为液态菌剂,且液态菌剂中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的活菌数为50-100亿/mL。
此外,耐旱菌可以是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705的内生弯曲芽孢杆菌采用可溶性培养基配方经过液体深层发酵,加入可溶性载体喷雾干燥后获得的700-1500亿/g的可溶性粉剂。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作物抗旱和/或抗盐碱中的应用;对作物不作严格限制,可以是豆科作物,如大豆、花生、紫云英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作物抗旱和/或抗盐碱方法,采用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苜蓿根瘤菌对作物种子进行拌种,获得拌种种子;
S2:将耐旱菌与功能性保水肽混合,得到菌肽混合物;
S3:将拌种种子和菌肽混合物播种到土壤中。
具体地,拌种时苜蓿根瘤菌与作物种子的用量比可以为1:(100-150);播种时可以控制功能性保水肽的用量为100-200g/亩,耐旱菌的用量为 400-500g/亩。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作物抗旱和/或抗盐碱方法还包括步骤S4:播种后施加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
具体地地,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为液态菌剂,且液态菌剂中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的活菌数为50-100亿/mL;荧光假单胞菌 CGMCC No.8820的施加量为0.8-1.2L/亩。
本发明的实施,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至少含有苜蓿根瘤菌、功能性保水肽与耐旱菌弯曲芽孢杆菌CGMCC No.21705三种组分,该三种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可显著提高豆科作物苜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时的抗旱、耐盐碱等特性,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或两两组分;
2、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进一步添加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添加该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可使根际土壤弯曲芽孢杆菌数量显著提升,并且进一步提高作物的抗干旱、耐盐碱、促生效果;
3、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组分之一功能性保水肽分子量较小 (3.0-7.0×105Da),更易被作物吸收,与市售保水剂相比在提高作物抗干旱、促生性能方面尤为突出,作物株高、鲜重显著提高,说明功能性保水肽除了具有市售保水剂的保水、抗旱效果,还具有较强的促生性能;
4、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组分之一苜蓿根瘤菌可在高氮条件下结瘤固氮,具有耐干旱、盐碱胁迫等特性,应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豆科作物拌种上,可显著提高豆科作物的结瘤率及对干旱、盐碱等逆境条件的抗性;
5、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应用时可以采用作物拌种苜蓿根瘤菌并且功能性保水肽和耐旱菌弯曲芽孢杆菌混合后紧贴种子的施用方法,在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豆科作物种植时可提高豆科作物在干旱条件下的固氮性能,同时能显著改善豆科作物根系在水分干旱、盐碱胁迫下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豆科作物抗逆性,达到改善土壤性能、增产等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不同功能性保水肽的抗旱促生效果对比图;
图2为试验例1盆栽抗干旱、耐盐碱促生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制备不同分子量的功能性保水肽
参照CN104694437A公开方法,利用地衣芽孢杆菌CGMCC No.8821 发酵制备不同分子量的功能性保水肽γ-PGA,通过改变发酵碳源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功能性保水肽γ-PGA;其中,采用葡萄糖制备分子量为3.0×105Da 的功能性保水肽γ-PGA,采用甘油制备分子量为5.0×105Da的功能性保水肽γ-PGA,采用糖蜜制备分子量为7.0×105Da的功能性保水肽γ-PGA。
对上述三种不同分子量的功能性保水肽γ-PGA进行吸水倍数测定,方法如下:
分别称取各分子量的功能性保水肽,此时质量记为W1;将各功能性保水肽放入蒸馏水中,均匀分散并静置一定时间,使功能性保水肽充分吸水后,将其放置在80-100目的网筛或滤布上,使自由水从功能性保水肽上滤去,然后称量,此时质量记为W2。
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吸水倍数:吸水倍数=(W2-W1)/W1。
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大小分子量的功能性保水肽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数差距不大,吸水倍数分别为65倍(分子量3.0×105Da)、72倍(分子量 5.0×105Da)和75倍(分子量7.0×105Da),说明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功能性保水肽在保水方面效果基本一致。
实施例2功能性保水肽的抗旱促生效果
采用实施例1的功能性保水肽(分子量5.0×105Da)在小白菜上进行抗干旱胁迫试验。
试验处理分别为:A处理为空白对照,B处理为市售保水剂,C处理为实施例1的功能性保水肽(分子量5.0×105Da),处理B和处理C的施用量均为100g/亩。
试验方法如下:先将少量土分别与市售保水剂及功能性保水肽充分混合,均匀撒施到土壤表面,再播种小白菜。按照50%田间持水量的浇水量进行浇灌,待小白菜出苗长至2片真叶后,对各处理进行干旱处理,各处理均浇水100mL,直至对照出现萎蔫,调查各处理小白菜的株高及鲜重。
试验结果如表1、图1所示。
表1功能性保水肽的抗旱促生效果
处理 株高cm 鲜重g/棵
空白对照 13.2 3.62
市售保水剂 16.8 4.96
功能性保水肽 19.7 7.83
结果表明:
市售保水剂和功能性保水肽均具有保水效果,其中功能性保水肽在提高小白菜抗干旱、促生效果尤为显著。市售保水剂可使小白菜株高、鲜重提高27.27%和37.02%,而功能性保水肽可使株高、鲜重提高49.24%和 116.30%,说明功能性保水肽在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及促进作物生长方面效果显著。
实施例3抗干旱、耐盐碱苜蓿根瘤菌筛选
市购获取5株苜蓿根瘤菌,依次编号为1号至5号,对5株苜蓿根瘤菌进行抗干旱、耐盐碱筛选;方法如下:
分别对5株苜蓿根瘤菌进行活化,制备5株苜蓿根瘤菌种子液,按照5%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不同pH条件(pH7.5、pH8.5、pH9.5)、NaCl含量 (1%、3%、5%)、PEG6000(10%、15%、20%)的YMB液体培养基中,于 28℃培养3-5天,测定其在不同干旱、盐分、pH水平下的光密度值(OD600)。
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苜蓿根瘤菌的耐干旱、盐碱试验
Figure BDA0003517557720000081
结果表明:
5株苜蓿根瘤菌中,4号根瘤菌随着PEG6000浓度、pH及NaCl浓度升高,OD值下降幅度最小,说明4号根瘤菌具有一定的耐干旱、耐盐碱能力,可以用于新疆盐渍化土壤等地区苜蓿生产上大面积的推广施用,因此选取4号苜蓿根瘤菌(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 GDMCC 1.50)作为复合微生物菌剂组分之一苜蓿根瘤菌的有效菌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包括苜蓿根瘤菌(A剂)、功能性保水肽(B剂)和耐旱菌(C剂)。其中:A剂是由苜蓿根瘤菌GDMCC 1.50经常规发酵后获得的 1.0×1010cfu/mL的苜蓿根瘤菌液态菌剂,B剂是实施例1制备的分子量大小为5.0×105Da的功能性保水肽,C剂是内生弯曲芽孢杆菌CGMCC No.21705 经液体深层发酵、喷雾干燥后获得的1000亿/g的内生弯曲芽孢杆菌粉剂。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法如下:
S1:采用上述A剂拌种苜蓿种子,拌种比例为A剂:种子=1:100,用量为50mL/亩;
S2:将上述B剂与C剂充分混匀获得菌肽混合物,B剂用量为100g/ 亩,C剂用量为400g/亩;
S3:将拌种A剂的种子和B剂、C剂菌肽混合物播种到土壤中。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包括苜蓿根瘤菌(A剂)、功能性保水肽(B剂)和耐旱菌(C剂)。其中:A剂是由苜蓿根瘤菌GDMCC 1.50经常规发酵后获得的 1.2×1010cfu/mL的苜蓿根瘤菌液态菌剂,B剂是实施例1制备的分子量大小为7.0×105Da的功能性保水肽,C剂是内生弯曲芽孢杆菌CGMCC No.21705 经液体深层发酵、喷雾干燥后获得的800亿/g的内生弯曲芽孢杆菌粉剂。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法如下:
S1:采用上述A剂拌种苜蓿种子,拌种比例为A剂:种子=1:150,用量为50mL/亩;
S2:将上述B剂与C剂充分混匀获得菌肽混合物,B剂用量为150g/ 亩,C剂用量为450g/亩;
S3:将拌种A剂的种子和B剂、C剂菌肽混合物播种到土壤中。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包括苜蓿根瘤菌(A剂)、功能性保水肽(B剂)和耐旱菌(C剂)。其中:A剂是由苜蓿根瘤菌GDMCC 1.50经常规发酵后获得的 1.5×1010cfu/mL的苜蓿根瘤菌液态菌剂,B剂是实施例1制备的分子量大小为5.0×105Da的功能性保水肽,C剂是内生弯曲芽孢杆菌CGMCC No.21705 经液体深层发酵、喷雾干燥后获得的700亿/g的内生弯曲芽孢杆菌粉剂。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法如下:
S1:采用上述A剂拌种苜蓿种子,拌种比例为A剂:种子=1:120,用量为50mL/亩;
S2:将上述B剂与C剂充分混匀获得菌肽混合物,B剂用量为200g/ 亩,C剂用量为500g/亩(即每亩C剂活菌数为35×1012cfu);
S3:将拌种A剂的种子和B剂、C剂菌肽混合物播种到土壤中。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包括苜蓿根瘤菌苜蓿根瘤菌(A剂)、功能性保水肽(B剂)、耐旱菌 (C剂)和荧光假单胞菌CGMCCNo.8820(D剂)。其中:A剂是由苜蓿根瘤菌GDMCC 1.50经常规发酵后获得的1.5×1010cfu/mL的苜蓿根瘤菌液态菌剂,B剂是实施例1制备的分子量大小为5.0×105Da的功能性保水肽,C剂是内生弯曲芽孢杆菌CGMCC No.21705经液体深层发酵、喷雾干燥后获得的700亿/g的内生弯曲芽孢杆菌粉剂,D剂是由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经常规发酵后获得的80亿/mL的荧光假单胞菌液态菌剂。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法如下:
S1:采用上述A剂拌种苜蓿种子,拌种比例为A剂:种子=1:120,用量为50mL/亩;
S2:将上述B剂与C剂充分混匀获得菌肽混合物,B剂用量为200g/ 亩,C剂用量为385g/亩;
S3:将拌种A剂的种子和B剂、C剂菌肽混合物播种到土壤中;
S4:在播种覆土后的土壤中浇灌D剂,D剂用量为1L/亩(即每亩C 剂和D剂的总活菌数为35×1012cfu)。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包括苜蓿根瘤菌(A剂)、功能性保水肽(B剂)和耐旱菌(C剂)。其中:A剂是由苜蓿根瘤菌GDMCC 1.50经常规发酵后获得的 1.5×1010cfu/mL的苜蓿根瘤菌液态菌剂,B剂是实施例1制备的分子量大小为5.0×105Da的功能性保水肽,C剂是内生弯曲芽孢杆菌CGMCC No.21705 经液体深层发酵、喷雾干燥后获得的700亿/g的内生弯曲芽孢杆菌粉剂。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法如下:
S1:将上述A剂、B剂与C剂充分混匀,撒施到播种区域,其中:A 剂用量为50mL/亩,B剂用量为200g/亩,C剂用量为500g/亩;
S2:将苜蓿种子播种到撒施含有A剂、B剂和C剂混合体系的土壤表面,覆土即可。
对照例1
本对照例的微生物菌剂仅包括苜蓿根瘤菌(A剂),该A剂是由苜蓿根瘤菌GDMCC1.50经常规发酵后获得的1.5×1010cfu/mL的苜蓿根瘤菌液态菌剂。
上述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法为:采用上述A剂拌种苜蓿种子,拌种比例为A剂:种子=1:120,用量为50mL/亩;将拌种A剂的种子播种到土壤表面,覆土。
对照例2
本对照例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苜蓿根瘤菌(A剂)和耐旱菌(C剂);其中:A剂是由苜蓿根瘤菌GDMCC 1.50经常规发酵后获得的 1.5×1010cfu/mL的苜蓿根瘤菌液态菌剂,C剂是内生弯曲芽孢杆菌CGMCC No.21705经液体深层发酵、喷雾干燥后获得的700亿/g的内生弯曲芽孢杆菌粉剂。
本对照例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法如下:
S1:采用上述A剂拌种苜蓿种子,拌种比例为A剂:种子=1:120,用量为50mL/亩;
S2:将上述C剂撒施到播种区域,C剂用量为700g/亩;
S3:将拌种A剂的种子播种到撒施C剂的土壤表面,覆土。
对照例3
本对照例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苜蓿根瘤菌(A剂)和功能性保水肽 (B剂);其中:A剂是由苜蓿根瘤菌GDMCC 1.50经常规发酵后获得的 1.5×1010cfu/mL的苜蓿根瘤菌液态菌剂,B剂是实施例1制备的分子量大小为5.0×105Da的功能性保水肽。
本对照例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法如下:
S1:采用上述A剂拌种苜蓿种子,拌种比例为A剂:种子=1:120,用量为50mL/亩;
S2:将上述B剂撒施到播种区域,B剂用量为700g/亩;
S3:将拌种A剂的种子播种到撒施B剂的土壤表面,覆土即可。
对照例4
本对照例仅包括功能性保水肽(B剂),该B剂是实施例1制备的分子量大小为5.0×105Da的功能性保水肽;施用方法如下:将上述B剂撒施到播种区域,B剂用量为700g/亩,将苜蓿种子播种到撒施B剂的土壤表面,覆土即可。
对照例5
本对照例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功能性保水肽(B剂)和耐旱菌(C剂);其中:B剂是实施例1制备的分子量大小为5.0×105Da的功能性保水肽,C 剂是内生弯曲芽孢杆菌CGMCCNo.21705经液体深层发酵、喷雾干燥后获得的700亿/g的内生弯曲芽孢杆菌粉剂。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法如下:
S1:将上述B剂与C剂充分混匀,撒施到播种区域,B剂用量为200g/ 亩,C剂用量为511g/亩;
S2:将苜蓿种子播种到撒施含有B剂和C剂混合体系的土壤表面,覆土即可。
对照例6
除采用巨大芽孢杆菌ACCC11107(E剂)替换实施例6的耐旱菌(C 剂)之外,其余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其中,E剂是巨大芽孢杆菌ACCC11107 经液体深层发酵、喷雾干燥后获得的700亿/g的巨大芽孢杆菌粉剂。
对照例7
除采用大豆根瘤菌(F剂)替换实施例6的苜蓿根瘤菌(A剂)之外,其余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其中,F剂是大豆根瘤菌经常规发酵后获得的 1.5×1010cfu/mL的大豆根瘤菌液态菌剂。
对照例8
除采用地衣芽孢杆菌CGMCC No.8821固态菌剂(G剂)替换实施例6 的功能性保水肽(B剂)之外,其余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其中,G剂是地衣芽孢杆菌CGMCC No.8821经常规发酵培养、喷雾干燥后获得的地衣芽孢杆菌粉剂。
试验例1盆栽抗干旱、耐盐碱促生效果
采用上述实施例和对照例制备的微生物菌剂及其施用方法,在盆栽试验中验证其在盐碱及干旱胁迫下对苜蓿的促生效果。
试验土样来自河北唐山曹妃甸滨海盐碱土(理化性状),加入1%的细沙增加其透气性,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CK;
处理2:A剂拌种处理(对照例1);
处理3:A剂拌种+C剂(对照例2);
处理4:A剂拌种+B剂(对照例3);
处理5:B剂(对照例4);
处理6:B剂+C剂(对照例5);
处理7:A剂拌种+B剂+C剂(实施例6);
处理8:A剂拌种+B剂+C剂+D剂(实施例7)。
施用方法参见对应的实施例和对照例;前期按照50%田间持水量的浇水量进行浇灌,待苜蓿出苗长至2片真叶后,对各处理进行干旱处理,每盆每天浇水20mL,调查各处理苜蓿株高、鲜重及根系长势情况,并对根际土壤弯曲芽孢杆菌数量进行测定。
试验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各复合微生物菌剂抗旱促生效果
Figure BDA0003517557720000141
Figure BDA0003517557720000151
注:表3中不同符号a、b、c代表在0.05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4各试验处理苜蓿根际土壤弯曲芽孢杆菌数量
处理 根际土壤弯曲芽孢杆菌数量(×10<sup>5</sup>cfu/g)
CK 0
A剂拌种 0
A剂拌种+C剂 2.56
A剂拌种+B剂 0
B剂 0
B剂+C剂 5.78
A剂拌种+B剂+C剂 6.21
A剂拌种+B剂+C剂+D剂 12.69
上述结果表明:
1、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A剂+B剂+C剂)应用在盐碱土苜蓿种植上具有显著的抗干旱、耐盐碱及促生效果,株高、根长、地上鲜重及根鲜重较CK处理分别提高115.58%、36.24%、372.46%和133.93%,效果显著优于单一组分或两两组分;
2、根际土壤弯曲芽孢杆菌数量检测结果表明内生弯曲芽孢杆菌 CGMCC No.21705与功能性保水肽混合一起施用较单独施用可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弯曲芽孢杆菌的数量(142.58%);
3、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A剂+B剂+C剂+D剂)可进一步提升苜蓿的抗干旱、耐盐碱、促生效果,株高、根长、地上鲜重及根鲜重较复合微生物菌剂(A剂+B剂+C剂)处理分别提高3.68%、6.90%、6.44%和 18.18%;同时可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弯曲芽孢杆菌数量(104.35%)。
试验例2
试验方法同试验例1,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9:A剂拌种+B剂+C剂(实施例4);
处理10:A剂拌种+B剂+C剂(实施例5);
处理11:A剂不拌种+B剂+C剂(实施例8);
处理12:A剂拌种+B剂+E剂(对照例6);
处理13:F剂拌种+B剂+C剂(对照例7);
处理14:A剂拌种+G剂+C剂(对照例8)。
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各复合微生物菌剂抗旱促生效果
处理 株高(cm) 根长(cm) 地上鲜重(g/20株) 根鲜重(g/20株)
处理9 7.49a 9.72a 3.19a 1.33a
处理10 7.55a 9.80a 3.22a 1.31a
处理11 7.46a 9.69a 3.11a 1.28a
处理12 6.94b 8.93b 2.87ab 0.95ab
处理13 6.56b 7.96b 2.91ab 1.06a
处理14 5.97c 9.43ab 1.37b 1.03a
注:表5中不同符号a、b、c代表在0.05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
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A剂+B剂+C剂)应用在盐碱土苜蓿种植上具有显著的抗干旱、耐盐碱及促生效果,3种组分配比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组合方式,3种组分显示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苜蓿根瘤菌、功能性保水肽和耐旱菌;其中,耐旱菌为内生弯曲芽孢杆菌CGMCC No.21705,功能性保水肽由地衣芽孢杆菌CGMCC No.8821经发酵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苜蓿根瘤菌、功能性保水肽和耐旱菌之间的比例为(4×1011cfu-9×1011cfu):(100g-200g):(28×1012cfu-75×1012cfu)。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荧光假单胞菌CGMCCNo.88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苜蓿根瘤菌、耐旱菌和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之间的活菌数比为(4×1011cfu-9×1011cfu):(28×1012cfu-75×1012cfu):(4×1012cfu-12×1012cf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苜蓿根瘤菌为液态菌剂,且液态菌剂中苜蓿根瘤菌的活菌数为(1-1.5)×1010cfu/mL;耐旱菌为固态菌剂,且固态菌剂中内生弯曲芽孢杆菌CGMCC No.21705的活菌数为700-1500亿/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功能性保水肽的分子量大小为(3.0-7.0)×105Da,优选为(4.5-5.5)×105Da。
7.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作物抗旱和/或抗盐碱中的应用。
8.一种作物抗旱和/或抗盐碱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苜蓿根瘤菌对作物种子进行拌种,获得拌种种子;
S2:将耐旱菌与功能性保水肽混合,得到菌肽混合物;
S3:将拌种种子和菌肽混合物播种到土壤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物抗旱和/或抗盐碱方法,其特征在于,拌种时苜蓿根瘤菌与作物种子的用量比为1:(100-150);播种时控制功能性保水肽的用量为100-200g/亩,耐旱菌的用量为400-500g/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物抗旱和/或抗盐碱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4:播种后施加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
优选地,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为液态菌剂,且液态菌剂中荧光假单胞菌CGMCCNo.8820的活菌数为50-100亿/mL;
优选地,荧光假单胞菌CGMCC No.8820的施加量为0.8-1.2L/亩。
CN202210168390.8A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143041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8390.8A CN114304187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8390.8A CN114304187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4187A true CN114304187A (zh) 2022-04-12
CN114304187B CN114304187B (zh) 2023-03-24

Family

ID=81030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68390.8A Active CN114304187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41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1033A (zh) * 2022-07-22 2022-10-11 山东金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水剂及其在干旱、半干旱的土壤中的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9549A (zh) * 2011-12-27 2012-07-11 兰州大学 干旱荒漠嗜盐碱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152380A (zh) * 2014-08-07 2014-11-19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及其用途
CN104694437A (zh) * 2015-03-23 2015-06-10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在生产γ-聚谷氨酸中的用途
CN106929443A (zh) * 2017-03-13 2017-07-07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弧菌lx6‑2及其在制备生物海藻肥中的用途
CN112980728A (zh) * 2021-03-08 2021-06-18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耐盐碱解硅磷钾的内生弯曲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US20210368807A1 (en) * 2018-12-17 2021-12-02 Agrivalle Brasil Ind E Comercio De Produtos Agricolas Ltd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moting growth and reducing hydric stress in cultivated plants and use thereof
CN113773141A (zh) * 2021-09-24 2021-12-10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9549A (zh) * 2011-12-27 2012-07-11 兰州大学 干旱荒漠嗜盐碱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152380A (zh) * 2014-08-07 2014-11-19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及其用途
CN104694437A (zh) * 2015-03-23 2015-06-10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在生产γ-聚谷氨酸中的用途
CN106929443A (zh) * 2017-03-13 2017-07-07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弧菌lx6‑2及其在制备生物海藻肥中的用途
US20210368807A1 (en) * 2018-12-17 2021-12-02 Agrivalle Brasil Ind E Comercio De Produtos Agricolas Ltd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moting growth and reducing hydric stress in cultivated plants and use thereof
CN112980728A (zh) * 2021-03-08 2021-06-18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耐盐碱解硅磷钾的内生弯曲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3773141A (zh) * 2021-09-24 2021-12-10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1033A (zh) * 2022-07-22 2022-10-11 山东金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水剂及其在干旱、半干旱的土壤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4187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97186A (en) Flocculated microbial inoculants for delivery of agriculturally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CN112501061B (zh) 一种用于小麦种植的微生物菌剂
CN109971680B (zh) 一种具有抗病促生长功能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及应用
EP0485229B1 (en) Water-dispersible granules comprising va mycorrhizal fungi,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CN105601360A (zh) 微生物生态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CN113337421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12342173B (zh) 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4304187B (zh) 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07371724B (zh) 一种菠菜栽培基质及栽培方法
CN108124566A (zh) 接种根瘤菌的箭筈豌豆在烟地轮作中减施增效的方法
CN110249737A (zh) 一种设施条件下蔬菜栽培土壤的改良方法
CN107278575B (zh) 一种经过土壤改良的烤烟有机种植方法
CN110452071A (zh) 一种基于超细微粉碎技术的盐碱地改良用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16375519A (zh) 一种大豆根瘤菌生物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86002A (zh) 一种浸种液在缓解香稻幼苗砷胁迫和提高稻香方面的应用
El-Khateeb et al.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of faba bean plants inoculated with salt-tolerant rhizobium isolates
CN105175195A (zh) 一种促进烟草生长的复合促生长剂
CN114350559B (zh) 一株耐盐促生的辽宁慢生根瘤菌ry6菌株及其应用
WO1994019924A1 (en) Flocculated microbial inoculants for delivery of agriculturally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CN112430558B (zh) 一株具有抑菌能力的丝状芽孢杆菌gbw-f006及其应用
CN113243157B (zh) 丛枝菌根真菌与印度梨形孢联用进行水稻育苗的方法
CN113430233B (zh) 荧光假单胞杆菌的纳米硒合成活性菌液、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338022B (zh) 一种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花生种植方法
CN117802012B (zh) 一株嗜氨菌及其菌剂与应用
CN115747122B (zh) 一种短小芽孢杆菌lx4400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