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2683B - 内窥镜用持针器及缝合针的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持针器及缝合针的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2683B
CN114302683B CN201980099896.4A CN201980099896A CN114302683B CN 114302683 B CN114302683 B CN 114302683B CN 201980099896 A CN201980099896 A CN 201980099896A CN 114302683 B CN114302683 B CN 114302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suture needle
main body
grip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98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2683A (zh
Inventor
冈洸佑
外村正敏
梶国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02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2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2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2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2Needle manip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743Type of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treatment sites
    • A61B2017/00818Treatment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862Material properties elastic or resili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内窥镜用持针器包括护套、能够把持缝合针的把持部、能够使所述把持部进行开闭动作的操作部、以及沿着所述护套的所述长度轴线延伸的操作线,所述操作部包括主体、滑动件、以及与所述把持部的开闭位置相应地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所述把持部与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恢复力使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前进至第一位置的操作相应地释放所述缝合针的把持,所述把持部与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恢复力使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后退至第二位置的操作相应地以第一把持力把持所述缝合针,在使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恢复力与所述操作线的张力达到平衡而将所述滑动件定位,以比所述第一把持力小的第二把持力把持所述缝合针。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持针器及缝合针的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用持针器及缝合针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有在内窥镜的观察下对体腔内的部位进行手术时把持缝合针进行运针的内窥镜用持针器。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把持缝合针的手术用把持器。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手术用把持器在硬性轴的前端具有把持部,把持部能够调节把持被把持物的力,不重新将缝合针把持于把持部就能够将缝合针的方向、位置变更为期望的方向、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4810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关于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手术用把持器所具备的把持被把持物的力的调节机构,当在软性内窥镜下使用的情况下,操作把持部的操作线的张力根据插入路径的变化等而变化,因此难以使由把持部把持被把持物的力恒定。
根据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软性内窥镜下的缝合作业中调节把持被把持物的力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缝合针的方向、位置变更为期望的方向、位置的内窥镜用持针器及缝合针的操作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持针器包括:护套,其具有长度轴线;把持部,其安装于所述护套的前端部,能够把持缝合针;操作部,其安装于所述护套的基端部,能够使所述把持部进行开闭动作;以及操作线,其沿着所述护套的所述长度轴线延伸,所述操作部包括:主体,其固定于所述护套的基端部;滑动件,其以相对于所述主体沿着所述长度轴线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主体;以及弹性构件,其位于所述主体和所述滑动件之间,与所述把持部的开闭位置相应地弹性变形,所述操作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把持部,所述操作线的基端连接于所述滑动件,所述把持部与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恢复力使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前进至第一位置的操作相应地释放所述缝合针的把持,所述把持部与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恢复力使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后退至第二位置的操作相应地以第一把持力把持所述缝合针,在使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恢复力与所述操作线的张力达到平衡而将所述滑动件定位,以比所述第一把持力小的第二把持力把持所述缝合针。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缝合针的操作方法具有以下的步骤:经自然开口地向管腔器官的内部导入缝合针;以及在将位于所述管腔器官的内部的所述缝合针的一部分压靠于管壁的同时变更所述缝合针的针尖的方向。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缝合针的操作方法是被内窥镜用持针器把持着的缝合针的操作方法,该内窥镜用持针器包括:护套,其具有长度轴线;把持部,其安装于所述护套的前端部,能够把持缝合针;操作部,其安装于所述护套的基端部,能够使所述把持部进行开闭动作;以及操作线,其沿着所述护套的长度轴线延伸,其中,该操作方法具有以下的步骤:第一步骤,将所述内窥镜用持针器与所述缝合针一同经自然开口地向管腔器官的内部导入;第二步骤,调整把持所述缝合针的所述把持部的把持力,该缝合针位于所述管腔器官的内部;以及第三步骤,在调整了把持所述缝合针的所述把持部的把持力之后,在利用所述把持部把持着所述缝合针的状态下在将所述缝合针的一部分压靠于管壁的同时变更所述缝合针的针尖的方向。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内窥镜用持针器及缝合针的操作方法,在软性内窥镜下的缝合作业中能够调节把持被把持物的力从而容易地将缝合针的方向、位置变更为期望的方向、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持针器的处置系统的整体图。
图2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整体图。
图3是该持针器的护套的前端的沿轴线方向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把持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把持部的立体图。
图6是该持针器的操作部与护套间的连接部位的沿轴线方向的截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6的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操作部和护套的使用时的动作的图。
图10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把持部未把持缝合针的图。
图11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把持部把持缝合针的图。
图12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把持部较轻地把持缝合针的图。
图13是表示利用把持部把持缝合针的第一步骤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使用该持针器进行的手术的把持缝合针的第一步骤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使用该持针器进行的手术的第三步骤的一例的把持部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该第三步骤的另一例的把持部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该第三步骤的另一例的把持部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使用该持针器进行的手术的第四步骤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操作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20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操作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21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把持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22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把持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23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把持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24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把持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25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把持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26是表示该持针器的把持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2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持针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持针器(以下称为“持针器”)100。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持针器100的处置系统300的整体图。
[处置系统300]
如图1所示,处置系统300包括软性内窥镜200和持针器100。持针器100插入到软性内窥镜200来使用。
[软性内窥镜200]
如图1所示,软性内窥镜200包括从前端插入体内的插入部202和安装于插入部202的基端的操作部207。
插入部202具有摄像部203、主动弯曲部204及软性部205。从插入部202的前端开始依次分别配置有摄像部203、主动弯曲部204及软性部205。在插入部202的内部设有供持针器100插入的通道206。在插入部202的前端设有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
摄像部203例如包括CCD、CMOS,能够对成为处置对象的部位进行拍摄。摄像部203在持针器100自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突出的状态下能够对后述的持针器100的把持部3进行拍摄。主动弯曲部204能够按照操作者对操作部207进行的操作主动地弯曲。软性部205是具有挠性的管状的部位。
操作部207连接于软性部205。操作部207具有把手208、输入部209、通道206的基端开口部206b和通用线缆210。把手208是由操作者把持的部位。输入部209接受用于使主动弯曲部204弯曲动作的操作输入。通用线缆210将摄像部203拍摄的图像向外部输出。通用线缆210能够经由处理器等图像处理装置连接于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
[持针器100]
图2是表示持针器100的整体图。
持针器100具有护套1、硬质部2、把持部3、操作部4以及贯穿护套1的操作线5。
护套1具有挠性,是从前端1a延伸至基端1b的纵长的构件。如图1所示,护套1具有能够向软性内窥镜200的通道206插入的外径。在护套1插入到通道206的状态下,护套1的前端1a能够相对于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突出没入。护套1的前端1a能够进入到软性内窥镜200的摄像部203的拍摄视场内,由摄像部203进行拍摄。
如图2所示,在护套1的前端1a设有硬质部2。硬质部2由不锈钢钢材(SUS)等硬质的材料形成。在硬质部2设有把持部3。在护套1的基端1b设有操作部4。
图3是护套1的前端1a的剖视图。
护套1是经内窥镜地向体腔内插入的构件,其具有贯穿有操作线5的第1螺旋护套11和贯穿有第1螺旋护套11的第2螺旋护套12。另外,第1螺旋护套11并不限于螺旋护套,也可以是PEEK等耐压缩性的优异的树脂管。
第1螺旋护套11是将1根金属线材紧密地卷成环状而形成的、所谓的单条型的螺旋护套,相对于贯穿的操作线5具有耐压缩性,将借助操作部4进行的把持部3的开闭操作恰当地传递至把持部3。
第2螺旋护套12是将多根金属线材在径向上排列并紧密地卷成环状而形成的、所谓的多条型的螺旋护套,将用于使把持部3旋转的操作恰当地传递到把持部3。第2螺旋护套12的金属线材的根数可以适当决定。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第1螺旋护套11由金属线材的横截面为矩形的金属线材形成、第2螺旋护套12由金属线材的横截面为圆形的金属线材形成的例子,但金属线材的横截面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与护套1的设计值等相应地适当选择。
如图3所示,通过切削等将第2螺旋护套12的距前端12A有预定的长度的区域加工为具有平坦的内周面12B。硬质部2的基端侧形成为筒状,在其外表面具有与第2螺旋护套12的内周面12B连接固定的外表面2A。第2螺旋护套12的内周面12B和硬质部2的基端侧的外表面2A通过激光焊接、硬钎焊等而固定。
第1螺旋护套11的前端11A通过激光焊接、硬钎焊等固定于硬质部2的基端。
第2螺旋护套12的固定于硬质部2的外表面2A的前端12A不能相对于硬质部2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不能相对于第1螺旋护套11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
另外,硬质部2与护套1的连接样态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的方式。例如也可以设为在形成为筒状的硬质部2的基端侧在外表面固定有第2螺旋护套12、在内表面固定有第1螺旋护套11的结构。此外,硬质部2中的固定有护套1的部位的形状也可以不是筒状。
图4和图5是表示持针器100的把持部3的立体图。
把持部3具有第一把持构件31、第二把持构件32及连杆机构36。第一把持构件31和第二把持构件32构成为能够进行开闭动作。图4示出第一把持构件31和第二把持构件32闭合的状态,图5示出第一把持构件31和第二把持构件32打开的状态。
第一把持构件31是硬质部2的前端部的一部分。第一把持构件31沿着护套1的长度轴线Y1延伸。在本实施方式的持针器100中,第一把持构件31和硬质部2一体成型。
第二把持构件32以能够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连结于硬质部2。具体地说,例如通过连结轴37插入到形成于第二把持构件32的贯通孔38和形成于硬质部2的贯通孔39,从而第二把持构件3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硬质部2。第二把持构件32能够绕连结轴37的长度轴线Y2转动。
第一把持构件31具有第一突起部311和第二突起部312。第一突起部311和第二突起部312设于第一把持构件31的前端部,向与长度轴线(中心轴线)Y1交叉的方向突出。第一突起部311和第二突起部312隔着护套1的长度轴线Y1设有一对,在第一把持构件31和第二把持构件32闭合的状态下,第二把持构件32的前端部位于第一突起部311和第二突起部312之间。
连杆机构36由第一连杆构件36a、第一接合构件36b、第二连杆构件36c及第二接合构件36d构成。第一连杆构件36a利用第一接合构件36b连结于第二连杆构件36c。第二连杆构件36c利用第二接合构件36d连结于第二把持构件32。
图6是操作部(手柄)4与护套1间的连接部位的放大剖视图。
操作部4具有主体40、滑动件41、固定机构42、解除按钮43、滑动构件(键)44、卡定构件(圆板)45以及弹性构件46。
第2螺旋护套12的基端12C在主体40的内部固定于滑动构件44。第1螺旋护套11的从第2螺旋护套12伸出的基端11B固定于卡定构件45。从第1螺旋护套11伸出的操作线5穿过主体40的内部与滑动件41连接。
滑动件41以能够相对于主体40进退的方式连结于该主体40,能够沿着主体40的轴线方向进退。
固定机构42是设于滑动件41的棘轮机构,具有弹簧42S和卡合部(爪)42E。固定机构42容许滑动件41相对于主体40沿着主体40的轴线方向后退,但不容许前进。
固定机构42的卡合部42E在弹簧42S的恢复力的作用下与设于主体40的被卡合部(棘轮齿)40E卡合。在卡合部42E与被卡合部40E卡合的情况下,滑动件41不能相对于主体40前进。另一方面,即使在卡合部42E与被卡合部40E卡合的情况下,滑动件41也能够相对于主体40后退。
解除按钮43是通过被按下而解除卡合部42E与被卡合部40E的卡合的按钮。手术操作者仅在按下解除按钮43的情况下能够使滑动件41相对于主体40沿着主体40的轴线方向前进。也就是说,由于通过按下解除按钮43而使卡合部42E与被卡合部40E的卡合(卡挂)脱离,因此能够使滑动件41相对于主体40沿着主体40的轴线方向前进。
图7是沿着图6的A-A线的剖视图。
滑动构件44是在主体40的内部滑动的构件,具有供第1螺旋护套11贯穿的贯通孔。由于滑动构件44在主体40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是大致长方形,因此在使主体40绕轴线旋转时滑动构件44卡挂于滑动槽40g,由此滑动构件44和第2螺旋护套12也与主体40一同绕轴线旋转。
此外,滑动构件44能够在滑动槽40g的内部滑动,该滑动槽40g以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于主体40的内部。即,第2螺旋护套12的基端12C以不能相对于主体40绕轴线转动且能够相对于主体40和第1螺旋护套11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安装。
图8是沿着图6的B-B线的剖视图。
卡定构件45为大致圆筒状或环状,具有比第1螺旋护套11大的外径。第1螺旋护套11的固定于卡定构件45的基端11B以能够相对于主体40绕轴线旋转且不能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安装。
图9是表示操作部4和护套1的使用时的动作的图。
根据体腔内的脏器等的形状、患者的姿势等,软性内窥镜200的纵长的插入部202、持针器100的贯穿于插入部202的护套1有时产生曲折、弯曲等。但是,即使在由护套1的曲折等引起构成护套1的第1螺旋护套11和第2螺旋护套12相对地移动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也能通过连接有第2螺旋护套12的基端12C的滑动构件44在主体40内部的滑动槽40g内向轴线方向的前端侧(图9中记载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滑动来抵消因第2螺旋护套12的基端12C相对于第1螺旋护套11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而产生的、第1螺旋护套11与第2螺旋护套12的长度差。
滑动槽40g中的滑动构件44的位置关系优选设定为使滑动构件44始终不与滑动槽40g的长度方向的端面接触,使得即使在护套1最大限度弯曲的情况下护套1也不产生挠曲。
如图6所示,弹性构件46是沿着主体40的轴线方向配置的压缩弹簧,其前端安装于主体40,其基端安装于滑动件41。弹性构件46的伸缩方向是主体40的轴线方向。
如图3所示,操作线5在护套1的内部沿着护套1的长度轴线Y1配置。操作线5是柔软的线,能够传递来自操作部4的操作力量。
如图3所示,操作线5的前端固定于连杆机构36的第一连杆构件36a。如图6所示,操作线5的基端连接于操作部4的滑动件41。即,操作线5的前端和第二把持构件32经由连杆机构36相互连接。因此,用于操作第二把持构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进行的开闭动作的操作力量从操作部4经由操作线5和连杆机构36向第二把持构件32传递。
通过使滑动件41沿着主体40进行进退动作,从而能够使操作线5沿着护套1的长度轴线Y1进退。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滑动件41沿着主体40向基端侧移动,从而能够将操作线5向操作部4侧牵引。
在滑动件41牵引操作线5的状态下使卡合部42E和被卡合部40E卡合时,能够维持牵引着操作线5的状态。
通过向操作部4侧牵引操作线5,从而第二把持构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向闭合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通过向把持部3侧推出操作线5,从而第二把持构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向打开的方向移动。
[持针器100的作用]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持针器100的作用。图10~图12是表示使滑动件41进退时的持针器100的图。
图10是表示持针器100的把持部3未把持缝合针N的图。
手术操作者维持按下解除按钮43的状态,使滑动件41相对于主体40沿着主体40的轴线方向前进。其结果,如图10所示,第二把持构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向打开的方向移动。
如图10所示,在打开了把持部3(第一把持构件31和第二把持构件32)的状态(之后称为“开放状态”)下,随着滑动件41的前进而推入操作线5并且弹性构件46承受压缩力,因此在弹性构件46产生的弹性力变得比操作线5的张力大。弹性构件46从初始状态成为在伸缩方向上收缩的状态。将由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状态成为开放状态的滑动件41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P1”。手术操作者在使滑动件41移动至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需要克服弹性构件46的恢复力使滑动件41前进。
图11是表示持针器100的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图。
手术操作者使滑动件41相对于主体40沿着主体40的轴线方向后退。其结果,如图11所示,第二把持构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向闭合的方向移动。缝合针N由第二把持构件32和第一把持构件31把持,固定为不能改变方向、位置。具体地说,缝合针N保持为不能绕缝合针N的长度轴线转动。将此时的把持部3的把持力称为“第一把持力”。
另外,手术操作者在使滑动件41后退时,既可以维持按下解除按钮43的状态,也可以不维持按下解除按钮43的状态。无论解除按钮43的状态如何,手术操作者都能够使滑动件41相对于主体40沿着主体40的轴线方向后退。
如图11所示,在把持部3以第一把持力把持缝合针N、缝合针N固定为不能绕缝合针N的长度轴线转动的状态(之后称为“第1把持状态”)下,通过使滑动件41后退而以比在弹性构件46产生的恢复力大的力拉伸操作线5。弹性构件46从初始状态成为在伸缩方向上伸长的状态。将由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状态成为第1把持状态的滑动件41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P2”。手术操作者需要克服弹性构件46的恢复力使滑动件41后退。
图12是表示持针器100的把持部3以较轻的把持力量把持缝合针N的图。
手术操作者使滑动件41移动到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位置。通过弹性构件46的恢复力与操作线5的张力达到平衡来将滑动件41定位。利用第二把持构件32和第一把持构件31将缝合针N以能够变更方向、位置的方式把持。具体地说,缝合针N保持为绕缝合针N的长度轴线转动自如。将此时的把持部3的把持力称为“第二把持力”。第二把持力比第一把持力小。
如图12所示,在把持部3以第二把持力把持缝合针N、缝合针N保持为绕缝合针N的长度轴线转动自如的状态(之后称为“第2把持状态”)下,弹性构件46的弹性力与操作线5的张力达到平衡。弹性构件46从初始状态成为在伸缩方向上几乎不伸缩、几乎不产生恢复力的状态。
手术操作者通过使滑动件41移动到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位置,利用把持部3以较轻的把持力量把持缝合针N(第2把持状态),从而能够变更缝合针N的方向、位置。手术操作者例如将以第2把持状态把持着的缝合针N压靠于消化管内的管壁,从而变更缝合针N的方向、位置。
即使手术操作者自主体40松开手,若按压解除按钮43,则滑动件41被施力为向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位置移动,因此由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状态成为第2把持状态。因此,能够防止缝合针N无意地自把持部3落下。
手术操作者在将缝合针N的方向、位置变更为期望的方向、位置之后使滑动件41后退至第二位置P2。其结果,由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状态成为第1把持状态,缝合针N以不能改变方向、位置的状态固定。
[持针器100的使用方法]
接着,参照图13~图18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持针器100进行的手术(使用方法)。图13~图18是表示持针器100的使用方法的一个过程的图。
手术操作者在向消化管内插入软性内窥镜200之前使持针器100的把持部3自软性内窥镜200的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突出。手术操作者利用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另外,手术操作者也可以利用把持部3把持安装于缝合针N的缝合线S。
[第一步骤]
手术操作者在第一步骤中从患者的自然开口向消化管内插入软性内窥镜200。将缝合针N或缝合线S以被自前端开口部206a突出的把持部3把持着的状态向消化管内导入。
手术操作者在未将导入到消化管内的缝合针N的方向、位置把持在期望的方向、位置的情况下,将缝合针N暂时放在管壁T上,利用把持部3重新把持缝合针N。在向消化管内导入缝合针N时把持着缝合线S的情况下,也将缝合针N暂时放在管壁T上,利用把持部3重新把持缝合针N。
图13是表示利用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第一步骤的一例的图。
手术操作者在第二步骤之前在克服弹性构件46的恢复力使滑动件41相对于主体40前进至第一位置P1的状态(参照图10)下一边观察摄像部203拍摄的图像一边使把持部3靠近配置在管壁上的缝合针N,并且利用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
图14是表示把持缝合针N的第一步骤的一例的图。
手术操作者例如在使缝合针N的前端N1和后端N2自把持部3向护套1的长度轴线Y1的前方突出的状态下,把持部3以第一把持力把持缝合针。
[第二步骤]
手术操作者在第二步骤中调整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部3的把持力,该缝合针N位于管腔器官(消化管)的内部。具体地说,通过随着弹性构件46的恢复力使滑动件41相对于主体40后退至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位置,从而把持部3以第二把持力把持缝合针(参照图12)。由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状态成为第2把持状态。在第二步骤中,弹性构件46的恢复力与操作线5的张力达到平衡,并且将滑动件41定位,利用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
[第三步骤]
手术操作者在第三步骤中将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部3的把持力调整为第二把持力之后在利用把持部3把持着缝合针N的状态下将缝合针N的一部分压靠于管壁T的同时变更缝合针N的针尖的方向。
图15是表示第三步骤的一例的把持部3的主视图。
手术操作者在利用把持部3以第二把持力把持着缝合针N的状态下将缝合针N的前端N1和后端N2中的至少一者压靠于管壁T的同时调整缝合针N的前端的方向。压靠的管壁T只要是消化管的壁,部位就没有限制。在图15所示的第三步骤的一例中,从利用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中间部并使缝合针N沿着管壁T的表面的切线方向的状态(参照图14)转变为在将缝合针N的前端N1侧和后端N2侧的两处压靠于管壁T的同时使缝合针N的前端朝向与管壁T的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的状态。
图16是表示第三步骤的另一例的把持部3的主视图。
在图16所示的第三步骤的一例中,利用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中间部,在将缝合针N的后端N2侧的一处压靠于管壁T的同时调整缝合针N的前端的方向。
图17是表示第三步骤的另一例的把持部3的主视图。
在第三步骤中,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部位没有限制。如图17所示,在利用把持部3把持着缝合针N的后端N2侧的情况下,在将缝合针N的前端N1侧或处于前端N1和后端N2之间的中间部压靠于管壁T的同时调整缝合针N的前端的方向。
[第四步骤]
图18是表示第四步骤的一例的图。
在调整了缝合针N的前端的方向之后,通过克服弹性构件46的恢复力使滑动件41相对于主体40后退至第二位置P2,从而利用把持部3以第一把持力把持缝合针N(参照图11)。如图18所示,由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状态成为第1状态。
手术操作者在将缝合针N的方向、位置固定在期望的方向、位置之后进行处置对象的缝合。在欲进一步变更缝合针N的方向、位置的情况下,手术操作者从第二步骤再次实施第四步骤。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持针器100,在软性内窥镜下的缝合作业中,能够调节把持缝合针N的力从而容易地将缝合针N的方向、位置变更为期望的方向、位置。手术操作者通过使滑动件41移动到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位置,使由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状态成为第2把持状态,从而能够容易地变更缝合针N的方向、位置。
采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持针器100进行的手术(使用方法),手术操作者能够将第2把持状态的缝合针N压靠于消化管内的管壁从而容易地变更缝合针N的方向、位置。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示出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而构成。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部4具有棘轮机构的固定机构42,但操作部的样态并不限定于此。操作部也可以不具有固定机构42。图19是表示作为操作部4的变形例的操作部4B的图。即使在像操作部4B这样操作部不具有固定机构42的情况下,滑动件41也被施力为移动到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位置,因此在手术操作者自滑动件41松开手的情况下,由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状态成为第2把持状态。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卡合部40E在滑动件41进退移动的范围的整个区域中设于主体40,但被卡合部的样态并不限定于此。被卡合部也可以仅设于滑动件41进退移动的范围的一部分。图20是表示作为操作部4的变形例的操作部4C的图。也可以像操作部4C的被卡合部40EC那样,被卡合部被设于以下范围:仅在滑动件41处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与卡合部42E卡合。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把持部3是通过第二把持构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开闭来把持缝合针N的,但把持部的样态并不限定于此。图21~图24是把持部的变形例,(A)示出把持状态是开放状态的把持部,(B)示出把持状态是第2把持状态的把持部。
图21所示的作为把持部的变形例的把持部3B通过第一把持构件31B和第二把持构件32B这两者进行开闭动作来把持缝合针N。
图22所示的作为把持部的变形例的把持部3C通过第二把持构件32C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C沿着长度轴线Y1进行进退动作来把持缝合针N。
图23所示的作为把持部的变形例的把持部3D通过第二把持构件32D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D沿着与长度轴线Y1垂直的方向进行缩放动作来把持缝合针N。
图24所示的作为把持部的变形例的把持部3E在第一把持构件31E具有能够供缝合针N穿过的贯通孔31H。把持部3E在将缝合针N穿入贯通孔31H的状态下通过第二把持构件32E沿着长度轴线Y1进行进退动作来把持缝合针N。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向操作部4侧牵引操作线5而使第二把持构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向闭合的方向移动,但把持部3的样态并不限定于此。图25~图26是把持部的变形例,(A)示出闭合的状态的把持部,(B)示出打开的状态的把持部。
也可以像图25所示的作为把持部的变形例的把持部3F这样,具有通过向操作部4侧牵引操作线5而使第二把持构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向打开的方向移动这样的连杆机构36F。
也可以像图26所示的作为把持部的变形例的把持部3G这样,具有通过向操作部4侧牵引操作线5而使第二把持构件32相对于第一把持构件31向打开的方向移动这样的凸轮机构36G。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27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持针器100K。在之后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结构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图27是表示持针器100K的图。
持针器100K具有护套1、硬质部2、把持部3、操作部4K以及贯穿护套1的操作线5。
操作部4K具有主体40、滑动件41、固定机构42、解除按钮43、滑动构件44、卡定构件45以及弹性构件46K。
弹性构件46K是沿着主体40的轴线方向配置的拉伸弹簧,其前端安装于滑动件41,其基端安装于主体40。弹性构件46K的伸缩方向是主体40的轴线方向。另外,弹性构件46K也可以是多根拉伸弹簧。此外,弹性构件46K也可以并不一定是压缩弹簧,只要是在滑动件41和主体40之间产生弹性力的弹性体即可。
在打开了把持部3的状态下,随着滑动件41的前进而推入操作线5并且弹性构件46K承受拉伸力,因此弹性构件46K的弹性力变得比操作线5的张力大。
在由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状态是第1把持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滑动件41后退而以比在弹性构件46K产生的恢复力大的力拉伸操作线5。
在由把持部3把持缝合针N的把持状态是第2把持状态的情况下,弹性构件46K的弹性力与操作线5的张力达到平衡。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持针器100K,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持针器100同样,在软性内窥镜下的缝合作业中,能够调节把持缝合针N的力从而容易地将缝合针N的方向、位置变更为期望的方向、位置。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示出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而构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缝合人体的管状的部分等的医疗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护套;11、第1螺旋护套;12、第2螺旋护套;2、硬质部;3、3B、3C、3D、3E、3F、3G、把持部;31、31B、31C、31D、31E、第一把持构件;32、32B、32C、32D、32E、第二把持构件;36、36F、连杆机构;36G、凸轮机构;37、连结轴;4、4B、4C、4K、操作部;40、主体;40E、被卡合部;40g、滑动槽;41、滑动件;42、固定机构;42E、卡合部;42S、弹簧;43、解除按钮;44、滑动构件;45、卡定构件;46、46K、弹性构件;5、操作线;100、100K、持针器(内窥镜用持针器);200、软性内窥镜;300、处置系统。

Claims (8)

1.一种内窥镜用持针器,其中,
该内窥镜用持针器包括:
护套,其具有长度轴线;
把持部,其安装于所述护套的前端部,能够把持缝合针;
操作部,其安装于所述护套的基端部,能够使所述把持部进行开闭动作;以及
操作线,其沿着所述护套的所述长度轴线延伸,
所述操作部包括:
主体,其固定于所述护套的基端部;
滑动件,其以相对于所述主体沿着所述长度轴线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主体;以及
弹性构件,其位于所述主体和所述滑动件之间,与所述把持部的开闭位置相应地弹性变形,
所述操作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把持部,
所述操作线的基端连接于所述滑动件,
所述把持部与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恢复力使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操作相应地释放所述缝合针的把持,
所述把持部与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恢复力使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操作相应地以第一把持力把持所述缝合针,
在使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恢复力与所述操作线的张力达到平衡而将所述滑动件定位,以比所述第一把持力小的第二把持力把持所述缝合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持针器,其中,
所述把持部在以所述第一把持力把持着所述缝合针的状态下将所述缝合针保持为不能相对于所述把持部绕所述缝合针的长度轴线转动,
在以所述第二把持力把持着所述缝合针的状态下将所述缝合针保持为相对于所述把持部绕所述缝合针的长度轴线转动自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持针器,其中,
在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力比所述操作线的张力大,
在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力比所述操作线的张力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持针器,其中,
所述操作部具有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具有弹簧和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与设于所述主体的被卡合部卡合,
从而容许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沿着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后退,不容许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沿着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前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用持针器,其中,
所述操作部具有解除按钮,
通过按下所述解除按钮而解除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持针器,其中,
所述护套具有贯穿有所述操作线的第1螺旋护套和贯穿有所述第1螺旋护套的第2螺旋护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持针器,其中,
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恢复力与所述操作线的张力达到平衡来将所述滑动件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持针器,其中,
所述内窥镜用持针器构成为,在使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利用所述把持部以所述第二把持力把持所述缝合针。
CN201980099896.4A 2019-10-24 2019-10-24 内窥镜用持针器及缝合针的操作方法 Active CN1143026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41694 WO2021079461A1 (ja) 2019-10-24 2019-10-24 内視鏡用持針器および縫合針の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2683A CN114302683A (zh) 2022-04-08
CN114302683B true CN114302683B (zh) 2024-04-26

Family

ID=75619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9896.4A Active CN114302683B (zh) 2019-10-24 2019-10-24 内窥镜用持针器及缝合针的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18330A1 (zh)
JP (1) JP7233562B2 (zh)
CN (1) CN114302683B (zh)
WO (1) WO2021079461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1330A (en) * 1983-05-19 1988-05-03 Hayhurst John 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choring and manipulating cartilage
US5250056A (en) * 1992-02-04 1993-10-05 Hasson Harrith M Forceps-type surgical instrument
JPH0889508A (ja) * 1994-09-22 1996-04-09 Terumo Corp 縫合針
US5628757A (en) * 1992-02-04 1997-05-13 Hasson; Harrith M.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holding a needle
JP2002272756A (ja) * 2001-03-16 2002-09-24 Yoshio Koga 膝関節の前十字靱帯再建手術用器具およびその再建靱帯脛骨側固定器具
JP2005278681A (ja) * 2004-03-26 2005-10-13 Olympus Corp 手術用把持器
JP2014014624A (ja) * 2012-07-11 2014-01-30 Nihon Covidien Kk 医療用縫合具
WO2015125826A1 (ja) * 2014-02-18 2015-08-27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医療用回収バッグ
CN106659497A (zh) * 2014-07-03 2017-05-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缝合持针器及内窥镜系统
CN106714703A (zh) * 2014-09-29 2017-05-2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缝合器
WO2017145337A1 (ja) * 2016-02-25 2017-08-3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持針器及び縫合セット
CN108601591A (zh) * 2016-02-25 2018-09-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持针器、缝合套装以及缝合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1330A (en) * 1983-05-19 1988-05-03 Hayhurst John 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choring and manipulating cartilage
US5250056A (en) * 1992-02-04 1993-10-05 Hasson Harrith M Forceps-type surgical instrument
US5628757A (en) * 1992-02-04 1997-05-13 Hasson; Harrith M.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holding a needle
JPH0889508A (ja) * 1994-09-22 1996-04-09 Terumo Corp 縫合針
JP2002272756A (ja) * 2001-03-16 2002-09-24 Yoshio Koga 膝関節の前十字靱帯再建手術用器具およびその再建靱帯脛骨側固定器具
JP2005278681A (ja) * 2004-03-26 2005-10-13 Olympus Corp 手術用把持器
JP2014014624A (ja) * 2012-07-11 2014-01-30 Nihon Covidien Kk 医療用縫合具
WO2015125826A1 (ja) * 2014-02-18 2015-08-27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医療用回収バッグ
CN106659497A (zh) * 2014-07-03 2017-05-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缝合持针器及内窥镜系统
CN106714703A (zh) * 2014-09-29 2017-05-2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缝合器
WO2017145337A1 (ja) * 2016-02-25 2017-08-3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持針器及び縫合セット
CN108601591A (zh) * 2016-02-25 2018-09-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持针器、缝合套装以及缝合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79461A1 (zh) 2021-04-29
CN114302683A (zh) 2022-04-08
JP7233562B2 (ja) 2023-03-06
US20220218330A1 (en) 2022-07-14
WO2021079461A1 (ja) 2021-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6736B2 (en) Endoscope, and treatmen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JP4652005B2 (ja) 可撓性内視鏡装置の作動機構
US11304726B2 (en) Tissue-fastening tool indwel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welling tissue-fastening tool
EP3351188B1 (en) Endoscope treatment instrument
CN106999187B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CN107072662B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JP2005131373A (ja) 内視鏡装置用のハンドル
WO2012040442A1 (en) Cable-driven morphable manipulator
US11701498B2 (en) Guide wire gripping unit
US20180146958A1 (en) Tissue collecting tool and tissue collecting system
CN110996752A (zh) 医疗系统、装置和相关方法
JPWO2016002932A1 (ja) 縫合持針器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EP2083715B1 (en) Removable handle for medical device
CN114302683B (zh) 内窥镜用持针器及缝合针的操作方法
JP7247218B2 (ja) 医療機器およびクリップユニットをリリースする方法
JP4140978B2 (ja) 内視鏡、胃鏡または結腸鏡などとともに使用される指向性外科用デバイス
CN116077252A (zh) 输送器件
JP2010207340A (ja) 内視鏡案内管装置
WO2020121523A1 (ja) アプリケータ、医療機器、および医療機器の装着方法
CN217365958U (zh) 内窥镜用持针器
JP2001321328A (ja) 内視鏡用挿入補助具
JP6996000B2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6926593B2 (ja) 縫合装置
JP7349553B2 (ja) 内視鏡用持針器
US2023017261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emoclip deploy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