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6267B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6267B
CN114296267B CN202111581099.5A CN202111581099A CN114296267B CN 114296267 B CN114296267 B CN 114296267B CN 202111581099 A CN202111581099 A CN 202111581099A CN 114296267 B CN114296267 B CN 114296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metal
display module
support plat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10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96267A (zh
Inventor
肖士元
宋岁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810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6267B/zh
Priority to JP2021577677A priority patent/JP7490682B2/ja
Priority to US17/623,609 priority patent/US2024003642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41235 priority patent/WO20231155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6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6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96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6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4Back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4Arrangements to prevent high voltage or static electricity fail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2Antistatic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金属背架和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架上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金属背架之间,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基底和设置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薄膜晶体管层;通过将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设置于金属背架上,并将显示面板的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金属背架之间,降低了显示模组整体结构的复杂度,显然,此种将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直接设置于金属背架上的结构,省去了原有的粘胶和保护盖板等相关膜层,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厚度,以满足显示模组的薄形化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和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载显示模组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如图1所示,车载显示模组主要包括框体1、面板主体2和固定盖板3,固定盖板3与框体1通过固定胶带9对合连接形成一闭合空间400,面板主体2整体设置于闭合空间400内,并通过粘胶8与固定盖板3连接,所述面板主体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结构4、阵列基板5、彩膜基板6和第二偏光结构7,所述面板主体2设有所述第二偏光结构7的一侧与固定盖板3粘接,此种采用粘胶8连接固定盖板3和面板主体2的结构,容易导致车载显示模组的厚度过大,不适于车载显示模组薄形化的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当前车载显示模组厚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金属背架和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架上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至少一端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架上;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金属背架之间,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有液晶层;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基底和设置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薄膜晶体管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合区和围绕所述对合区的连接区;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对合区内的显示驱动部和位于所述连接区内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金属背架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金属背盖和由所述金属背盖周侧向所述第一基板方向延伸金属支撑板,所述金属支撑板位于所述连接区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区内且连接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金属背架的第一导电胶;
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区内的第一静电释放端子,所述第一导电胶电性连接所述金属支撑板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开设有位于所述连接区内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第一导电胶一端与所述金属支撑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胶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第二金属层、以及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层叠设置的绝缘层,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绝缘层上且位于所述连接区内;
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或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所述绝缘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绝缘子层;
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相对应且开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层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所述绝缘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绝缘子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子层;
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相对应且开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子层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金属支撑板上开设有位于所述连接区内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导电胶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金属支撑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胶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二凹槽呈环形开设于所述金属支撑板上且绕所述对合区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导电胶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围绕所述显示驱动部设置且与所述金属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显示驱动部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对合区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连接区包括第一连接子区和第二连接子区,所述金属支撑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内的第一支撑板和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内的第二支撑板,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到所述第一基板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到所述第一基板的间距;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内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内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内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内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导电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内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导电胶;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内的第一静电释放端子,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内的第二静电释放端子,所述第一导电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所述第二导电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静电释放端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实施例所述显示模组以及装置主体,且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装置主体组合为一体。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设置于金属背架上,并将显示面板的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金属背架之间,降低了显示模组整体结构的复杂度,显然,此种将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直接设置于金属背架上的结构,省去了原有的粘胶和保护盖板等相关膜层,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厚度,以满足显示模组的薄形化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车载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第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第二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请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金属背架10和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架10上的显示面板20,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
第一基板21,至少一端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架10上;
第二基板22,与所述第一基板21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21与所述金属背架10之间,所述第一基板21与所述第二基板22之间设有液晶层23;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21包括基底211和设置于所述基底211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2一侧的薄膜晶体管层212。
可以理解的是,目前,如图1所示,车载显示模组主要包括框体1、面板主体2和固定盖板3,固定盖板3与框体1通过固定胶带9对合连接形成一闭合空间400,面板主体2整体设置于闭合空间400内,并通过粘胶8与固定盖板3连接,所述面板主体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结构4、阵列基板5、彩膜基板6和第二偏光结构7,所述面板主体2设有所述第二偏光结构7的一侧与固定盖板3粘接,此种采用粘胶8连接固定盖板3和面板主体2的结构,容易导致车载显示模组的厚度过大,不适于车载显示模组薄形化的发展需求;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显示面板20的第一基板21设置于金属背架10上,并将显示面板20的第二基板22与所述第一基板21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21与所述金属背架10之间,降低了显示模组整体结构的复杂度,显然,此种将显示面板20的第一基板21直接设置于金属背架10上的结构,省去了原有的粘胶8和固定盖板3等相关膜层,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厚度,以满足显示模组的薄形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所示,目前,车载显示模组通过固定盖板3分别与框体1和面板主体2的连接进行组装,具体的,固定盖板3和面板主体2通过粘胶8粘接固定的结构,也容易导致车载显示模组制程难度的增加,本实施例中,通过直接将显示面板20的第一基板21设置于金属背架10上的结构,取消了原有的固定盖板3和粘胶8等功能膜层,也即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制程难度,提高了显示模组生产的良品率;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21包括基底211和设置于所述基底211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2一侧的薄膜晶体管层212,所述基底211为硬质基底,以实现对显示模组内其它各功能膜层的保护,具体的,所述基底211可以为玻璃基底。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面板20还包括第一偏光片24和第二偏光片25,所述第一偏光片24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21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2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25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2远离所述第一基板21的一侧,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20与所述金属背架10之间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00内的背光模组26,所述背光模组26至少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片261、导光板262和光学膜片263,具体的,所述背光模组26为侧入式结构或直下式结构在此不以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对合区200和围绕所述对合区200的连接区300;
所述第一基板21包括位于所述对合区200内的显示驱动部213和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的第一连接部214显示驱动部213;
所述金属背架10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21相对设置的金属背盖11和由所述金属背盖11周侧向所述第一基板21方向延伸金属支撑板12,所述金属支撑板12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4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对合区200和围绕所述对合区200的连接区300,将所述第一基板21划分为位于所述对合区200内的显示驱动部213和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的第一连接部214,并将所述金属背架10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基板21相对设置的金属背盖11和由所述金属背盖11周侧向所述第一基板21方向延伸金属支撑板12,通过所述金属支撑板12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4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基板21与所述金属背架10在所述连接区300内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214可以围绕所述显示驱动部213设置且与所述金属支撑板12连接,所述第二基板22可以与所述显示驱动部213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对合区200内,所述第一基板21、金属背盖11和所述金属支撑板12可以合围形成一容置空间10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22可以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基板22可以与所述显示驱动部213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对合区200内,也即是通过所述第二基板22与所述显示驱动部213对合,且所述液晶层23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2与所述显示驱动部213之间,以实现驱动所述液晶层23内液晶偏转的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且连接所述第一基板21与所述金属背架10的第一导电胶30;
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12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的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所述第一导电胶30电性连接所述金属支撑板12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目前,车载显示模组通过固定盖板3分别与框体1和面板主体2的连接进行组装,其中,固定盖板3通过粘胶8与所述面板主体2连接,固定盖板3通过固定胶带9与框体1连接,导致面板主体2上产生的静电无法释放到框体1,使得车载显示模组的静电释放能力较低,从而影响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且连接所述第一基板21与所述金属背架10的第一导电胶30,并且,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12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的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胶30电性连接所述金属支撑板12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从而便于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12上静电释放到所述金属背架10,提高了显示模组的静电释放能力;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电胶30可以是导电泡棉胶带,也可以是内嵌有导电金球的光学胶。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12开设有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的第一凹槽2121,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21内;
所述第一导电胶30一端与所述金属支撑板1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胶30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21内且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12包括一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的第一凹槽2121,且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21内,所述第一导电胶30一端与所述金属支撑板1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胶30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21内且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凹槽2121,并将所述第一导电胶30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21内且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电性连接,避免所述第一导电胶30在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金属背架10之间挤压,进一步降低了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同时,也保证了所述第一导电胶30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的充分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4,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12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底211上的第一金属层2122、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上的第二金属层2123、以及与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和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层叠设置的绝缘层,所述第一凹槽2121设于所述绝缘层上且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
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或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12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底211上的第一金属层2122、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上的第二金属层2123、以及与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和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层叠设置的绝缘层,所述第一凹槽2121设于所述绝缘层上且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或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也即是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和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同层设置,或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和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同层设置,从而在不额外增新的膜层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12上静电释放到所述金属背架1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对合区200内的栅极,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对合区200内的源极和漏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所述绝缘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远离所述基底211一侧的第一绝缘子层2124;
所述第一凹槽2121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相对应且开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层2124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也即是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和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同层设置,且所述绝缘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远离所述基底211一侧的第一绝缘子层2124,所述第一凹槽2121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相对应且开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层2124上,便于所述第一导电胶30穿过所述第一凹槽2121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所述绝缘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远离所述基底211一侧的第一绝缘子层212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与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之间的第二绝缘子层2125;
所述第一凹槽2121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相对应且开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层2124和所述第二绝缘子层2125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也即是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和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同层设置,且所述绝缘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远离所述基底211一侧的第一绝缘子层212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2122与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之间的第二绝缘子层2125,所述第一凹槽2121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相对应且开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层2124和所述第二绝缘子层2125上,使得所述第一凹槽2121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子层2124和所述第二绝缘子层2125,最大化的增加了所述第一凹槽2121的深度,从而使得容纳所述第一导电胶30的体积增加,相比于所述第二金属层2123和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同层设置的结构,进一步降低了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金属支撑板12上开设有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的第二凹槽121;
所述第一导电胶30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21内且与所述金属支撑板1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胶30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21内且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金属支撑板12上开设有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的第二凹槽121,结合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12开设有位于所述连接区300内的第一凹槽2121的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导电胶30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21内且与所述金属支撑板1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胶30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21内且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电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导电胶30两端尽可能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21和所述第二凹槽121内,降低了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也实现了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12上静电释放到所述金属背架1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121呈环形开设于所述金属支撑板12上且绕所述对合区200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将所述第二凹槽121设置呈环形,且围绕所述对合区200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电胶30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21内,从而便于所述第一基板21和所述金属背架10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胶30粘接,同时,也增加了所述金属背架10与所述第一导电胶30电性连接的面积,便于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12上静电释放到所述金属背架1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第一导电胶30在所述基底2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在所述基底211上的正投影。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导电胶30在所述基底2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在所述基底211上的正投影,也即使得所述第一导电胶30完全覆盖在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上,使得所述第一导电胶30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充分的电性连接,便于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12上静电释放到所述金属背架10。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连接区300包括第一连接子区310和第二连接子区320,所述金属支撑板1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310内的第一支撑板121和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320内的第二支撑板122,且所述第二支撑板122到所述第一基板21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到所述第一基板21的间距;
所述第二基板2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320内的第二连接部221,所述第一支撑板1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4在所述第一连接子区310内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2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在所述第二连接子区320内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区300包括第一连接子区310和第二连接子区320,所述金属支撑板1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310内的第一支撑板121和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320内的第二支撑板122,且将所述第二支撑板122到所述第一基板21的间距设置成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到所述第一基板21的间距,便于所述第一基板21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子区320内,可以使得所述金属支撑板12在所述第一连接子区310内与所述第一基板21连接,并且,所述金属支撑板12在所述第二连接子区320内与所述第二基板22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基板2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320内的第二连接部221,所述第一支撑板1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4在所述第一连接子区310内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2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在所述第二连接子区320内连接,从而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厚度,以满足显示模组的薄形化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310内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4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第一导电胶30、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320内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22的第二导电胶40;
所述第一基板2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310内的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所述第二基板2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320内的第二静电释放端子2200,所述第一导电胶3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21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所述第二导电胶4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22与所述第二静电释放端子2200。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目前,车载显示模组通过固定盖板3分别与框体1和面板主体2的连接进行组装,其中,固定盖板3通过粘胶8与所述面板主体2连接,固定盖板3通过固定胶带9与框体1连接,导致面板主体2上产生的静电无法释放到框体1,使得车载显示模组的静电释放能力较低,从而影响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310内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4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第一导电胶30、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320内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22的第二导电胶40,并且,所述第一基板2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310内的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所述第二基板2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320内的第二静电释放端子2200,所述第一导电胶3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21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所述第二导电胶4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22与所述第二静电释放端子2200,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胶3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21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2120,从而便于将所述第一基板21上的静电释放到所述金属背架10,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胶4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22与所述第二静电释放端子2200,从而便于将所述第二基板22上的静电释放到所述金属背架,提高了显示模组的静电释放能力;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电胶30和所述第二导电胶40可以是导电泡棉胶带,也可以是内嵌有导电金球的光学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导电胶40在所述第一基板21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所述第二静电释放端子2200在所述第一基板21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静电释放端子2200可以与所述第二基板22内的金属层电性连接,具体连接结构在此不以为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实施例所述显示模组以及装置主体,且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装置主体组合为一体。
本申请通过将显示面板20的第一基板21设置于金属背架10上,并将显示面板20的第二基板22与所述第一基板21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21与所述金属背架10之间,降低了显示模组整体结构的复杂度,显然,此种将显示面板20的第一基板21直接设置于金属背架10上的结构,省去了原有的粘胶8和固定盖板3等相关膜层,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厚度,以满足显示模组的薄形化需求。第一基板21第一基板21第二基板22第一基板21第一基板21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背架和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架上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合区和围绕所述对合区的连接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至少一端设置于所述金属背架上,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对合区内的显示驱动部和位于所述连接区内的第一连接部;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金属背架之间,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有液晶层;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基底和设置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薄膜晶体管层;
所述金属背架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金属背盖和由所述金属背盖周侧向所述第一基板方向延伸的金属支撑板,所述金属支撑板位于所述连接区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区内且连接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金属背架的第一导电胶;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区内的第一静电释放端子,所述第一导电胶电性连接所述金属支撑板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
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开设有位于所述连接区内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第一导电胶一端与所述金属支撑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胶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第二金属层、以及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层叠设置的绝缘层,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绝缘层上且位于所述连接区内;
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或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所述绝缘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绝缘子层;
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相对应且开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所述绝缘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绝缘子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子层;
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相对应且开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子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板上开设有位于所述连接区内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导电胶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金属支撑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胶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呈环形开设于所述金属支撑板上且绕所述对合区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胶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围绕所述显示驱动部设置且与所述金属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显示驱动部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对合区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包括第一连接子区和第二连接子区,所述金属支撑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内的第一支撑板和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内的第二支撑板,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到所述第一基板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到所述第一基板的间距;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内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内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内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内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导电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内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导电胶;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内的第一静电释放端子,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内的第二静电释放端子,所述第一导电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静电释放端子,所述第二导电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静电释放端子。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显示模组以及装置主体,且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装置主体组合为一体。
CN202111581099.5A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296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1099.5A CN114296267B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21577677A JP7490682B2 (ja) 2021-12-22 2021-12-24 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US17/623,609 US20240036425A1 (en) 2021-12-22 2021-12-24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21/141235 WO2023115546A1 (zh) 2021-12-22 2021-12-24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1099.5A CN114296267B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6267A CN114296267A (zh) 2022-04-08
CN114296267B true CN114296267B (zh) 2023-09-05

Family

ID=80969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1099.5A Active CN114296267B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6425A1 (zh)
JP (1) JP7490682B2 (zh)
CN (1) CN114296267B (zh)
WO (1) WO202311554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4349A (ja) * 2004-12-27 2006-07-13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03424A (zh) * 2011-07-01 2013-01-16 Au Optronics Corp 承載座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CN106526943A (zh) * 2017-01-12 2017-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06833100U (zh) * 2017-06-27 2018-0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4122615U (zh) * 2020-10-23 2021-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0124B2 (ja) 1995-01-11 2007-1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0137446A (ja) 1998-11-02 2000-05-1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354606A (ja) 2003-05-28 2004-12-16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53266B2 (ja) 2007-04-05 2009-10-28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079715B2 (ja) * 2009-01-16 2012-11-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JP5544749B2 (ja) 2009-04-27 2014-07-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456586B2 (en) * 2009-06-11 2013-06-04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 display structures
TWI442361B (zh) 2011-03-22 2014-06-21 Innolux Corp 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US9274359B2 (en) * 2012-06-20 2016-03-0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chassis
JP6627447B2 (ja) * 2015-11-19 2020-0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205193388U (zh) * 2015-11-25 2016-04-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KR102599883B1 (ko) * 2016-11-15 2023-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90034368A (ko) * 2017-09-22 2019-04-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8254961A (zh) * 2018-02-12 2018-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00363673A1 (en) * 2019-05-17 2020-11-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703500A (zh) * 2019-10-25 2020-0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928061B (zh) * 2019-11-29 2022-04-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79504B (zh) * 2020-06-28 2022-06-1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4349A (ja) * 2004-12-27 2006-07-13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03424A (zh) * 2011-07-01 2013-01-16 Au Optronics Corp 承載座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CN106526943A (zh) * 2017-01-12 2017-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06833100U (zh) * 2017-06-27 2018-0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4122615U (zh) * 2020-10-23 2021-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36425A1 (en) 2024-02-01
CN114296267A (zh) 2022-04-08
JP7490682B2 (ja) 2024-05-27
JP2024502910A (ja) 2024-01-24
WO2023115546A1 (zh)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5362B2 (en) Curved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WO2019205923A9 (zh) 触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透明光学胶层结构
WO2018196272A1 (zh)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CN205581451U (zh) 显示装置
CN11001858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790319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1352270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WO2019047151A1 (zh)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9034671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WO2019052543A1 (zh) 指纹识别模组、触控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208689316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111650685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30135045A1 (en)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01228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4464753A (zh) 显示面板及盖板组件
CN114296267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0023324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7966858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03199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H10268268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209746974U (zh) 屏幕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0890808B2 (en) Cell assembly,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806679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3411939B (zh) 一种显示模组
CN110945419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