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6899A - 盘式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制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6899A
CN114286899A CN202080060935.2A CN202080060935A CN114286899A CN 114286899 A CN114286899 A CN 114286899A CN 202080060935 A CN202080060935 A CN 202080060935A CN 114286899 A CN114286899 A CN 114286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pad
brake
radial direction
gui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09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映
桥本空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86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68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7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 F16D65/0973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not subjected to brake forces
    • F16D65/0974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not subjected to brake forces acting on o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ad rim in a direction substantially transverse to the brake disc axis
    • F16D65/0975Springs made from wire
    • F16D65/0976Springs made from wire acting on one pad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7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 F16D65/0972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transmitting brake reaction force, e.g. elements interposed between torque support plate and p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00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 B60T1/02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 B60T1/06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 tread, e.g. employing rim, drum, disc, or transmission or on double wheels
    • B60T1/065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 tread, e.g. employing rim, drum, disc, or transmission or on double wheels employing dis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 F16D55/22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 F16D55/226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 F16D55/22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 F16D55/226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 F16D55/226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the axial movement being guided by one or more pins engaging bores in the brake support or the brake housing
    • F16D55/227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the axial movement being guided by one or more pins engaging bores in the brake support or the brake housing by two or more p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该盘式制动器具备:具有衬块导部的安装部件、一对摩擦衬块、制动钳、衬块弹簧。所述衬块导部具有凹形部,所述凹形部在所述衬块导部的底部中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区域、与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区域的底面相比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凹,所述衬块弹簧具有引导部和嵌合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衬块导部的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壁面和所述底面能够抵接地设置,并且对突出部的沿着所述制动盘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所述嵌合部从所述引导部向制动盘旋转方向突出,并且相对于所述凹形部弹性嵌合。

Description

盘式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式制动器。
本申请基于申请日为2019年8月28日,申请号为特愿第2019-155490号的日本专利申请要求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将摩擦衬块的突出部插入安装部件的凹形的衬块导部并支撑的构造的盘式制动器中,存在通过衬块弹簧来对摩擦衬块施力的部件(例如参照以下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264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62127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盘式制动器中·,期望对在微压制动时产生的制动噪声即微压噪声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在微压制动时产生的微压噪声进行抑制的盘式制动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即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盘式制动器,其对与车辆的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旋转进行制动,在以所述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为制动盘旋转方向、以所述制动盘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为制动盘轴线方向、以沿着所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的中心侧为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以与沿着所述制动盘的所述半径方向的所述中心侧相反的一侧为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时,该盘式制动器具备:安装部件,其构成为在所述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安装,并且具有在所述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凹陷的形状的衬块导部;一对摩擦衬块,具有插入所述衬块导部的突出部,并且通过所述突出部被所述衬块导部引导从而在所述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能够移动;制动钳,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能够滑动地设置,并且将所述一对摩擦衬块向所述制动盘的两面挤压;衬块弹簧,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并且弹性支撑所述摩擦衬块;所述衬块导部具有凹形部,所述凹形部在所述衬块导部的底部中的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区域、与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区域的底面相比在所述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凹,所述衬块弹簧具有引导部和嵌合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衬块导部的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壁面和所述底面能够抵接地设置,并且对所述突出部的沿着所述制动盘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所述嵌合部从所述引导部向所述制动盘旋转方向突出,并且相对于所述凹形部弹性嵌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能够对在微压制动时产生的微压噪声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A方向观察同一盘式制动器的图、是去掉制动钳之后的背视图。
图3是从图1的箭头B方向观察同一盘式制动器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同一盘式制动器的图2的C部分的放大背视图。
图5是表示同一盘式制动器的衬块弹簧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同一盘式制动器的衬块弹簧的图、是省略了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重要部分的图、是与图4对应的放大背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3所示的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用于汽车等车辆,向车辆施加制动力,具体能够用于四轮汽车的前轮制动。盘式制动器10通过阻止对与省略图示的车轮一起旋转的圆板状的制动盘11的旋转从而对车辆的行驶进行制动。
如图1所示,盘式制动器10具备安装部件21、制动钳22、一对护罩23。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盘式制动器10具备一对摩擦衬块25和四个衬块弹簧26。
以下,将制动盘11的中心轴线称为制动盘轴线、将制动盘轴线的延伸方向称为制动盘轴线方向、将制动盘11的半径方向称为制动盘半径方向、将制动盘11的周向即旋转方向称为制动盘旋转方向。并且,将制动盘半径方向中的制动盘11的中心侧称为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将制动盘半径方向中的与制动盘11的中心相反的一侧称为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并且,将制动盘旋转方向中的中央侧称为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将制动盘旋转方向中的与中央相反的一侧称为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并且,将车辆(未图示)前进时制动盘旋转方向R中的盘式制动器10的、制动盘11进入的入口侧称为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并且,将车辆前进时制动盘旋转方向R中的盘式制动器10的、制动盘11退出的出口侧称为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并且,将通过制动盘轴线和沿着安装部件21与制动钳22各自的制动盘旋转方向的长度的中央位置的、沿着制动盘半径方向的线称为半径方向基准线。该半径方向基准线与制动盘轴线正交。并且,车辆的车宽方向外侧称为外部侧,车宽方向内侧称为内部侧。
如图2所示,安装部件21具有内梁部31、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一对销插嵌部33。并且,如图3所示,安装部件21还具有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和外梁部37。安装部件21为以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中央为基准的镜面对称的形状。
如图1所示,内梁部31在对于制动盘11在制动盘轴线方向的一侧配置的状态下,在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安装。在这里,安装有安装部件21的车辆的非旋转部分比制动盘11更靠内部侧配置。在非旋转部分安装的内梁部31也比制动盘11更靠内部侧配置。如图2所示,内梁部31以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内梁部31的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具有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的安装孔41的一对安装轮毂部42。内梁部31安装在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在一对安装轮毂部42中。
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中的一个从内梁部31的制动盘旋转方向一侧的端部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并且,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中的另一个从内梁部31的制动盘旋转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延伸。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与内梁部31同样,比制动盘11更靠内部侧配置。
如图1所示,一对销插嵌部33的一者从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一侧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跨制动盘11的外周侧而向外部侧延伸。并且,一对销插嵌部33的另一从制动盘旋转方向另一侧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跨制动盘11的外周侧而向外部侧延伸。
如图2所示,在一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和与其相连的一处销插嵌部33、和另一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和与其相连的另一处销插嵌部33各自形成有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延伸的销插入孔43。这一对销插入孔43各自从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的内部侧的端面到销插嵌部33的中途位置形成。
在图1所示的制动钳22的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两侧的一对滑动销45能够滑动地嵌合于安装部件21所具备的一对销插入孔43。由此,安装部件21在该一对销插嵌部33中,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能够滑动地对制动钳22进行支撑。换言之,在制动钳22中,设于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两侧的一对滑动销45分别能够滑动地嵌合于图2所示的安装部件21对应的销插入孔43。由此,图1所示的制动钳22相对于安装部件21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可变位地设置。
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中的一个向与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一侧的销插嵌部33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相反的一侧(即从外部侧的端部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延伸。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中的另一个从在制动盘旋转方向另一侧的销插嵌部33的外部侧的端部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延伸。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比制动盘11更靠外部侧配置。
外梁部37在制动盘旋转方向延伸并将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彼此连结。外梁部37与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同样,比制动盘11更靠外部侧配置。
通过以上说明的构成,安装部件21在跨制动盘11的外周侧配置的状态下,安装在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内梁部31和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配置在为朝向车辆的非旋转部分的安装侧的内部侧、在安装部件21中。另一方面,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和外梁部37配置在与内部侧相反的外部侧、在安装部件21中。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和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分别形成有呈相同凹形的衬块导部48。
即图2所示,在一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形成有从朝向其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内面46和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内面47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凹陷的形状的衬块导部48。在另一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也形成有从朝向其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内面46和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内面47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凹陷的形状的衬块导部48。因而在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彼此相对的一侧形成有沿着制动盘旋转方向在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凹陷的凹形的衬块导部48。衬块导部48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贯通其形成对象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一对摩擦衬块25中的一个被在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设置的一对衬块导部48支撑。内面46和内面47均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且沿着半径方向基准线。
并且,如图3所示,在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的一者形成有从朝向其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内面46和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内面47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凹陷的形状的衬块导部48。在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的另一者也形成有从朝向其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内面46和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内面47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凹陷的形状的衬块导部48。因而在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彼此相对的部分形成有沿着制动盘旋转方向在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凹陷的凹形的衬块导部48。衬块导部48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贯穿形成有它们的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一对摩擦衬块25中的另一个被在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设置的一对衬块导部48支撑。
因而安装部件21具有四处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凹陷的形状的衬块导部48。参照图4对具有共通形状的四处衬块导部48中的一个进一步进行说明。图4表示在制动盘旋转方向出口侧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的周围。
衬块导部48在其凹陷方向里侧的底部51中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区域,具有比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区域的底面52更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凹的凹形部53。底面52是朝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的平面状。凹形部53比底面52更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凹。凹形部53也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贯穿形成有该凹形部53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
衬块导部48具有底面52、在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并且朝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壁面61、在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并且朝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壁面62、在制动盘半径方向上的壁面61与壁面62之间并且朝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侧面63、比底面52更靠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且朝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的内底面64、在壁面62的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并且与壁面62在同一平面配置的侧面65、将底面52与侧面63连结的斜面66。底面52、壁面61、壁面62、侧面63、内底面64、侧面65、斜面66均为平面状。
壁面61从底面5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端缘部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扩展。斜面66从底面5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缘部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且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扩展。侧面63从与斜面66的底面52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扩展。内底面64从侧面63的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端缘部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扩展。侧面65从内底面64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缘部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扩展,进而与壁面62相连。凹形部53具有侧面63、内底面64、侧面65、斜面66。
底面52和内底面64均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且沿着半径方向基准线。壁面61、壁面62、侧面63、侧面65均配置在与半径方向基准线正交的平面内。因而壁面61、壁面62、侧面63、侧面65相互平行,而底面52和内底面64对于它们垂直。壁面61、壁面62、侧面63、侧面65、底面52、内底面64、斜面66均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凹形部53从底面52向相对于该底面52的垂直方向凹。
如图2、图3所示,在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和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各自的衬块导部48的位置分别安装衬块弹簧26。即对于一个安装部件21安装四个衬块弹簧26。在这里,在内部侧的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配置的衬块弹簧26和在外部侧的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配置的衬块弹簧26是具有相同形状的共通部件。在内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配置的衬块弹簧26和在外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配置的衬块弹簧26是具有同形状的共通部件。内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和外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衬块弹簧26与内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和外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的衬块弹簧26是相互镜面对称的形状。
衬块弹簧26是由一张板材通过冲压成型而形成的部件。以呈相互镜面对称的形状的衬块弹簧26中的一个为例,参照图5和图6进行说明。图5和图6所示的衬块弹簧26是在内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和外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配置的部件。
如图5所示,衬块弹簧26具有凹形的引导部82和从引导部82向引导部82的外侧突出的嵌合部101。引导部82均为平板状,且具有基板部83(底面抵接部)、板部84、板部85。基板部83为矩形,板部84为从基板部83的一端缘部相对于基板部83垂直延伸的矩形。嵌合部101的一端缘部与基板部83的与该一端缘部平行的另一端缘部相连。板部85以从嵌合部101的与该一端缘部平行的另一端缘部与板部84平行的方式延伸。板部85为矩形状,并在基板部83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基板部83与板部84同侧配置。
衬块弹簧26具有延伸部91、接合板部92、突片板部93、突出板部94、弹簧板部95、弹簧板部96。延伸部91呈S形。延伸部91从在与设有基板部83的板部84的一端缘部正交的端缘部中的一处端缘部的嵌合部101的附近位置向基板部83的大致延长方向延伸后,在与基板部83的厚度方向上的板部84、85相反的一侧折返,并且再在与基板部83的板厚方向上的板部84,85相反的一侧折返,从而形成S形。接合板部92从在与设有基板部83的板部84的一端缘部正交的端缘部中的另一处端缘部的嵌合部101的附近位置,在基板部83的板厚方向上向与板部84、85相反的方向突出。突片板部93从与设有基板部83的延伸部91的连续的板部84的端缘部沿着与板部84同一平面延伸后,向与板部85相反的方向且倾斜地突出。
突出板部94从板部84的与基板部83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与基板部83平行并且向与板部85相反的方向突出。弹簧板部95从与设有板部84的突片板部93的端缘部连续的突出板部94的端缘部向与板部84相反的一侧折返。弹簧板部96从与设有基板部83的延伸部91的端缘部连续的板部85的端缘部沿着与板部85同一平面延伸后,向板部84一侧折返。弹簧板部96与基板部83、板部84、板部85共同构成凹形的引导部82。
其中,图5和图6所示的弹簧板部95和弹簧板部96表示衬块弹簧26安装在安装部件21并且支撑摩擦衬块25时的变形状态。弹簧板部95在自然状态下以对于突出板部94以折返点侧为中心比图示成更大角度的锐角的方式张开。弹簧板部96在自然状态下以对于板部85以折返点侧为中心成锐角的方式张开。
嵌合部101呈从引导部82的板部85一侧沿着板部85比基板部83更向与板部85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形状。嵌合部101具有从基板部83的板部85一侧的端缘部向与基板部83的板厚方向上的板部84,85存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平板状的延伸板部102、从板部85并与其在同一平面,比基板部83的位置更向与基板部83的板厚方向上的板部84、85存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平板状的延伸板部103、将在这些延伸板部102和延伸板部103的延伸方向前端侧的两端缘部彼此连结的平板状的连结板部104。延伸板部102和延伸板部103相互平行,它们相对于基板部83垂直。延伸板部102与板部84和板部85平行。延伸板部103与板部84平行,并且配置在与板部85同一平面上。连结板部104相对于延伸板部102和延伸板部103的两者垂直。
换言之,嵌合部101为从基板部83的板部85一侧的端缘部在相对于基板部83垂直且与板部84和板部85平行的状态下,沿着基板部83的板厚方向向与板部84、85存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之后,以向板部85存在的一侧折返并且与板部85在同一平面的方式相连的卷曲形状。延伸板部102和延伸板部103的沿着制动盘半径方向彼此朝向相反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比图4所示的凹形部53的彼此相对的侧面63与侧面65之间的距离大规定的过盈量。
各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嵌合于分别在图2所示的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和图3所示的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的凹形的衬块导部48。此时,四个衬块弹簧26如图4所例示的内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衬块弹簧26那样,其各自的嵌合部101一边在制动盘半径方向上弹性变形一边嵌合于对应的凹形部53。因而关于各个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其相对于各自对应的衬块导部48,板部84以面接触的方式与壁面61抵接、基板部83以面接触的方式与底面52抵接、板部85以面接触的方式与壁面62抵接。并且,关于各个衬块弹簧26的嵌合部101,延伸板部102以面接触的方式与侧面63抵接,延伸板部103以面接触的方式与侧面65抵接。换言之,各个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与对应的衬块导部48弹性嵌合,此时,各个衬块弹簧26的嵌合部101与对应的凹形部53弹性嵌合。在此状态下,嵌合部101从凹形部53的内底面64离开。
因而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相对于具有对应凹形的衬块导部48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壁面61和凹陷方向里侧的底面52能够抵接地设置。并且,衬块弹簧26的嵌合部101相对于从引导部8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向制动盘旋转方向突出并且在衬块导部48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的凹形部53弹性嵌合。通过嵌合部101这样在制动盘半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嵌合于凹形部53内,来对于凹形部53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侧面63和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侧面65施加弹性力。
并且,在使各个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与分别在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和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的凹形的衬块导部48嵌合时,在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安装的衬块弹簧26中,通过延伸部91和接合板部92,将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夹持。并且,在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安装的衬块弹簧26中,通过延伸部91和接合板部92,将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夹持。
如图2所示,此时,在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安装的两个衬块弹簧26均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将延伸部91配置在内部侧、即将延伸部91配置在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的状态下安装。如图3所示,在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安装的两个衬块弹簧26均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将延伸部91配置在外部侧、即将延伸部91配置在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的状态下安装。
如图4所示,在安装在衬块导部48的状态下的衬块弹簧26中,其嵌合部101从引导部8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半径方向基准线正交且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在衬块导部48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同样凹陷的凹形部53内弹性嵌合。对于嵌合部101,其延伸板部102从基板部83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缘部与半径方向基准线正交且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并且,延伸板部103从板部85的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端缘部与半径方向基准线正交且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与板部85成同一平面而延伸。并且,嵌合部101的连结板部104将延伸板部102和延伸板部103各自的在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的两端缘部彼此在对于它们正交的方向上相连。
换言之,嵌合部101具有从引导部82的基板部83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缘部与半径方向基准线正交且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之后,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折返从而与板部85成同一平面而相连的卷曲形状。嵌合部101相对于与引导部82的底面52能够抵接的基板部83垂直并且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突出。嵌合部101在引导部8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
图2和图3所示的一对摩擦衬块25是共通部件。摩擦衬块25具有金属制的背板121和摩擦件即省略图示的内衬。所述内衬贴合于背板121板厚方向的一侧。与在背板121的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内衬相反的一侧的挤压面126以将其覆盖的方式设有垫片128。垫片128卡合于背板121。
一对摩擦衬块25在背板121中经由衬块弹簧26被安装部件21支撑。一对摩擦衬块25在所述内衬中各自与制动盘11相对。因而摩擦衬块25的所述内衬与制动盘11接触。背板121的挤压面126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朝向与制动盘11所在侧相反的一侧。
背板121为镜面对称的形状,具有所述内衬贴合的主板部131和从主板部1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沿着主板部131的长度方向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32。如图4所示,一对突出部132为大致矩形,并且具有前端面部141、面部142、面部143、倒角144、倒角145。前端面部141、面部142、面部143、倒角144、倒角145均为平面状,并且向背板121的厚度方向扩展。面部142和面部143相互平行,并且相对于前端面部141垂直。倒角144将前端面部141与面部142之间以对它们成相同角度的方式倾斜相连。倒角145将前端面部141与面部143之间以对它们成相同角度的方式倾斜相连。
如图2所示,在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中,一对突出部132插入在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安装的一对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此时,背板121使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两侧设置的一对弹簧板部95和一对弹簧板部96弹性变形。这样做使经由一对衬块弹簧26在安装部件21安装的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在位于制动盘11的一面侧的状态下,相对于安装部件21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能够移动。各个衬块弹簧26在安装部件21安装,并且对对应的摩擦衬块25弹性地进行支撑。
在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的凹形的衬块导部48,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的一对突出部132经由一对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配置成嵌入状态。因而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的衬块导部48对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具备的一对突出部13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的衬块导部48从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突出部132经由引导部82承受制动盘旋转方向的制动转矩。
换言之,对于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其背板121的一处突出部132经由对应的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在一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的衬块导部48内配置。并且,背板121的另一处突出部132经由对应的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在另一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的衬块导部48内配置。因此,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相对于安装部件21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能够移动地被支撑。
而且,对于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在其背板121两侧的突出部132被各自抵接的衬块弹簧26的弹簧板部96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挤压。因此,对于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如图4所示,在两侧的突出部132的面部142对于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的板部84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在这里,对于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基本上在两侧的突出部132的前端面部141各自对于嵌合对象的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的基板部83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而且,对于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其背板121的主板部131由抵接的一对衬块弹簧26的弹簧板部95向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中央侧被施力。
因而在内部侧的制动盘旋转方向两侧配置的衬块弹簧26各自的引导部82与在嵌合对象的衬块导部48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壁面61和底面52能够抵接地设置,并且对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的对应的突出部132的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对于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在其两侧的突出部132的面部142对于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的板部84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的状态下,突出部132从嵌合部101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和制动盘旋转方向离开并与嵌合部101完全不抵接。
在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中,如图3所示,一对突出部132插入在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安装的一对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此时,背板121使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两侧设置的一对弹簧板部95和一对弹簧板部96弹性变形。这样做使经由一对衬块弹簧26在安装部件21安装的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在位于制动盘11的另一面侧的状态下,相对于安装部件21在制动盘轴线方向能够移动。各个衬块弹簧26在安装部件21安装,并且对对应的摩擦衬块25弹性地进行支撑。
在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的凹形的衬块导部48,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的一对突出部132经由一对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配置成嵌入。因而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的衬块导部48对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具备的一对突出部13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的衬块导部48从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的突出部132经由引导部82承受制动盘旋转方向的制动转矩。
换言之,对于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其背板121的一处突出部132经由对应的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在一侧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的衬块导部48内配置。并且,背板121的另一处突出部132经由对应的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在另一处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的衬块导部48内配置。因此,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相对于安装部件21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能够移动地被支撑。
而且,外部侧地摩擦衬块25经由与内部侧的一对衬块弹簧26相同的外部侧的一对衬块弹簧26,被与内部侧的一对衬块导部48相同的外部侧的一对衬块导部48与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同样地支撑。
由此,如图2所示,在安装部件21,为了使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承受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的制动转矩,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分别在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和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形成。并且,如图3所示,在安装部件21,为了使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承受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的制动转矩,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分别在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和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形成。
背板121在挤压面126一侧具有一对弹簧安装突起部152和一对传感器安装突起部153。它们均沿着背板121的厚度方向从挤压面126突出。一对弹簧安装突起部152在两侧的突出部132设置。一对传感器安装突起部153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分离并且在主板部131设置。
如图2所示,在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与一对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中的对应的一者抵接并且向将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从制动盘11分离的方向施力的弹簧件161分别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两侧安装。一处弹簧件161在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的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的弹簧安装突起部152安装,通过对该弹簧安装突起部152进行铆接的方式。另一处弹簧件161在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的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弹簧安装突起部152安装,通过对该弹簧安装突起部152进行铆接的方式。并且,在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如果所述内衬的厚度减薄至规定厚度以下则与制动盘11接触并发出警报声的磨损传感器162在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的传感器安装突起部153安装,通过对该传感器安装突起部153进行铆接的方式。
如图3所示,也在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与一对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中的对应的一者抵接并且向将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从制动盘11分离的方向施力的弹簧件161分别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两侧安装。一处弹簧件161在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的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的弹簧安装突起部152安装,通过对该弹簧安装突起部152进行铆接的方式。另一处弹簧件161在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的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弹簧安装突起部152安装,通过对该弹簧安装突起部152进行铆接的方式。
如图1所示,制动钳22为近乎镜面对称的形状。制动钳22具备制动钳身171和图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活塞172。
制动钳身171通过铸造而一体成型,并且具有相对于制动盘11在制动盘轴线方向的内部侧配置的筒部181、从筒部181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以跨制动盘11的外周的方式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向外部侧延伸的桥部182、从与桥部182的筒部181相反的一侧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延伸并且在制动盘11的制动盘轴线方向的外部侧配置的挤压爪183、从筒部181向制动盘旋转方向两侧延伸的一对销安装部184。
对于制动钳身171,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一侧的销安装部184安装有滑动销45。并且在制动盘旋转方向另一侧的销安装部184也安装有滑动销45。在图1所示的制动钳22的制动盘旋转方向两侧的一对滑动销45与图2所示的一对销插入孔43能够滑动地嵌合。一对护罩23将对应的滑动销45的从安装部件21突出的部分覆盖。
筒部181以图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活塞172在制动盘轴线方向能够移动的方式容纳活塞172。一对活塞172彼此形状相同,并且配合制动盘半径方向的位置,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并排设置。
在盘式制动器10,经由省略图示的制动配管向制动钳22的筒部181导入制动液。这时,在筒部181中制动液压作用于一对活塞172。其结果一对活塞172向制动盘11侧前进,并且将在这些活塞172与制动盘11之间配置的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向制动盘11挤压。这时,对于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一对突出部132经由一对内部侧的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由一对内部侧的衬块导部48引导而向制动盘轴线方向移动,并且在省略图示的内衬中与制动盘11接触。这时,以使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与制动盘11共同向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移动,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突出部132经由在内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的基板部83,与在内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衬块导部48的底部51碰触。因此,内部侧的摩擦衬块25的制动转矩从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突出部132经由在内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基板部83,向在内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底部51传递。
并且,在该挤压的反作用力下,制动钳身171相对于安装部件21使滑动销45滑动而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移动。其结果使挤压爪183将在挤压爪183与制动盘11之间配置的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向制动盘11挤压。这时,对于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一对突出部132经由一对外部侧的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通过一对外部侧的衬块导部48被引导而向制动盘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在所述内衬与制动盘11接触。这时,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与制动盘11共同欲向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移动。其结果使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突出部132经由在外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的基板部83,与外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衬块导部48的底部51碰触。因此,外部侧的摩擦衬块25的制动转矩从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突出部132经由外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基板部83,向在外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底部51传递。
对于在安装部件21能够滑动地设置的制动钳22,通过这样的多个活塞172的工作,将一对摩擦衬块25通过这些活塞172与挤压爪183从制动盘轴线方向的两侧夹持从而将这些摩擦衬块25向制动盘11的两面挤压。其结果使制动钳22向制动盘11施加摩擦阻力,从而使制动力产生。制动钳22是所谓的拳式(滑动式)制动钳。
在上述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在将摩擦衬块的突出部向安装部件的凹形的衬块导部插入并支撑的构造的盘式制动器中,通过衬块弹簧对摩擦衬块施力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盘式制动器中,在比衬块弹簧的安装部件更靠制动盘轴线方向外侧的位置设有卷曲部。
综上所述,在盘式制动器中,期望对在微压制动时产生的制动噪声即微压噪声进行抑制。由于微压制动时活塞172的挤压力小,因而在制动盘11与摩擦衬块25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也小。因此,摩擦衬块25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与衬块弹簧26抵接的力变小。在这里,对于衬块弹簧26,基本上引导部82的基板部83由摩擦衬块25的突出部132和衬块导部48的底部51夹着。但是,如果在基板部83与突出部132之间或者基板部83与底部51之间存在由衬块弹簧26安装的偏差等引起的微小间隙,则在不具有嵌合部101的构造的衬块弹簧中会产生弯曲,从而成为以比较弱的弹簧对摩擦衬块25进行支撑的状态。因此,存在成为因摩擦振动而使摩擦衬块25容易振动的状态,从而带来微压噪声的可能性。
即在衬块弹簧26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存在对摩擦衬块25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施力的弹簧板部95,通过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两侧的衬块弹簧26的弹簧板部95将摩擦衬块25固定在中立位置。在制动时,与制动盘11之间的摩擦力欲使摩擦衬块25向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变位,而弹簧板部95以对其抵抗的方式使与变位相应的反作用力产生。由于微压制动时摩擦力小,因而来自摩擦衬块25的向衬块弹簧26的衬块导部48的作用力变小。衬块弹簧26通过较在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延伸部91和接合板部92将安装部件21夹着并且在安装部件21安装。因此,该安装位置和对弹簧板部95的作用力点位置在制动盘半径方向上错开。因此,以沿着制动盘轴线的线为中心的力矩作用于衬块弹簧26。因此,对于衬块弹簧26,在微压制动时,引导部8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部分欲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上浮。
通过来自摩擦衬块25的作用力小和因上述力矩的上浮,如果衬块弹簧26没有嵌合部101,则在微压制动时,摩擦衬块25不能经由衬块弹簧26与安装部件21刚性抵接。因此,作为振动系统,成为摩擦衬块25由比较弱的弹簧支撑的状态,存在产生微压噪声的可能性。
对此,对于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安装部件21的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凹陷的形状的衬块导部48在衬块导部48的底部51中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区域,具有比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区域的底面52更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凹的凹形部53。而且,衬块弹簧26具有与衬块导部48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壁面61和底面52能够抵接地设置、从对摩擦衬块25的突出部132的制动盘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82向制动盘旋转方向突出、并且与凹形部53弹性嵌合的嵌合部101。
由于像这样嵌合部101在凹形部53内弹性嵌合,因而通过摩擦力对从嵌合部101的凹形部53的脱离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因而能够对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部分欲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的上浮进行抑制。于是,能够对这样的因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的上浮而引起的微压噪声进行抑制。即摩擦衬块25的突出部132、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安装部件21的衬块导部48密接从而提高接触刚性,其结果使摩擦衬块25的支撑为刚性,因而能够对因摩擦衬块25的振动导致的微压噪声进行抑制。
并且,嵌合部101具有从引导部82的基板部83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延伸后,在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折返的卷曲形状。而且,嵌合部101通过在制动盘半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与凹形部53嵌合,来对凹形部53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侧面63和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侧面65施加弹性力。因此,能够通过简化的构造对因衬块弹簧26的引导部82的上浮引起的微压噪声进行抑制。
并且,由于嵌合部101具有在从引导部82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延伸后,具有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折返的卷曲形状,因而能够将因制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排去,从而能够对摩擦衬块25的滑动性能的下降进行抑制,并且能够对由此引起的摩擦衬块25的拖拽和制动噪声进行抑制。即引导部82的基板部83的性质和状态影响摩擦衬块25的制动盘轴线方向的滑动性能。对于重复制动的摩擦衬块25,磨损粉末容易附着在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引导部82的基板部83。如果磨损粉末附着在基板部83,则滑动性能会下降。对此,由于通过设置卷曲形状的嵌合部101,能够将磨损粉末排至嵌合部101内,因而能够对磨损粉末向基板部83的附着进行抑制。因此能够对摩擦衬块25的滑动性能的下降进行抑制。
并且,由于卷曲形状的嵌合部101在引导部8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因而能够对嵌合部101与摩擦衬块25的抵接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对微压噪声进一步进行抑制。即由于嵌合部101是卷曲形状,因而如果嵌合部101与摩擦衬块25抵接,则因嵌合部101的卷曲形状所具有的微小曲率变化,摩擦衬块25与衬块弹簧26不会为面接触,而是局部相碰触,导致接触刚性下降,从而成为微压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此,由于能够对卷曲形状的嵌合部101与摩擦衬块25的抵接进行抑制,因而能够对摩擦衬块25与衬块弹簧26的局部相碰触进行抑制。
并且,由于卷曲形状的嵌合部101在引导部8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因而能够高效地将上述磨损粉末排出。即在制动盘11的旋转中,制动盘11的外周侧的线速度快,内周侧的线速度慢。因此,在引导部82中,磨损粉末容易在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蓄积。由于卷曲形状的嵌合部101在引导部8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因而能够高效地将上述磨损粉末排出。摩擦衬块25的所述内衬成分之中,比较硬且大的磨损成分剥离时,如果其卡入引导部82与摩擦衬块25之间,则引导部82与摩擦衬块25之间的接触刚性下降从而存在引起制动噪声的可能性。通过将磨损成分从卷曲形状的嵌合部101排出,能够对接触刚性的低下进行抑制。
并且,衬块导部48的凹形部53相对于衬块导部48的底面52垂直地凹,衬块弹簧26的嵌合部101相对于与底面52能够抵接的基板部83垂直地突出。因此,安装部件21中凹形部53的形成和衬块弹簧26中嵌合部101的形成变得容易。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其中,关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部位,以同一名称和同一符号表示。
本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A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21部分不同的安装部件21A。图7表示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A。该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A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部分不同。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A具有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衬块导部48部分改变的衬块导部48A。其中,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21A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21,关于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参照图2)、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参照图3)、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的外部侧转矩承受部36(参照图3),也是将衬块导部48进行了与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同样改变的结构。
衬块导部48A在其凹陷方向里侧的底部51A中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区域,具有与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区域的底面52相比向制动盘旋转方向陷入的凹形部53A。凹形部53A与底面52相比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陷入。凹形部53A也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贯通其形成对象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A。
衬块导部48A具有在制动盘半径方向上的壁面61与壁面62之间并且朝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平面状的侧面63A、比底面52更在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并且朝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的平面状的内底面64A、在壁面62的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并且壁面62倾斜延伸的平面状的侧面65A。
侧面63A在从底面5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缘部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相对于底面52成135°的钝角而扩展。内底面64A从侧面63A的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端缘部相对于侧面63A垂直而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扩展。侧面65A从内底面64A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缘部相对于内底面64A垂直而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扩展,并且相对于壁面62成135°的钝角相连。凹形部53A具有侧面63A、内底面64A、侧面65A。
侧面63A、内底面64A、侧面65A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且相对于半径方向基准线倾斜。侧面63A和侧面65A以相对于径向基准线大致在其延伸方向的制动盘11的中心侧位于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内底面64A以相对于径向基准线大致在其延伸方向的制动盘11的中心侧位于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侧面63A和侧面65A相互平行,而内底面64A对于它们垂直。凹形部53A相对于底面52倾斜地凹。凹形部53A相对于底面52越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越以位于在径方向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制动盘11的中心侧的方式倾斜地凹。
对于本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A,在内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设有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衬块弹簧26部分改变的衬块弹簧26A。关于本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A,是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内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的衬块弹簧26、外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衬块弹簧26、外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进入侧的衬块弹簧26也进行了与内部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衬块弹簧26同样改变的结构。
衬块弹簧26A是由一张板材通过冲压成型而形成的部件,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嵌合部101A。嵌合部101A从引导部82的基板部83和板部85的接近侧相对于基板部83和板部85倾斜而向引导部82的外侧突出。
嵌合部101A具有,从基板部83的板部85侧的端缘部相对于基板部83以135°的角度倾斜而向与在基板部83的厚度方向上的板部84,85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平板状的延伸板部102A、从板部85的基板部83侧的端缘部相对于板部85以135°的角度倾斜而向与在基板部83的厚度方向上的板部84、85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平板状的延伸板部103A、将在与这些延伸板部102A和延伸板部103A的引导部82相反的一侧的两端缘部彼此连结的平板状的连结板部104A。
换言之,嵌合部101A具有从引导部82的基板部83的板部85侧的端缘部相对于基板部83成钝角、并且在基板部83的厚度方向上向从板部85离开的方向延伸后向与基板部83相反的一侧折返从而与板部85成钝角相连的卷曲形状。延伸板部102A与延伸板部103A相互平行。延伸板部102A和延伸板部103A的在制动盘半径方向上朝向相反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比凹形部53A的侧面63A与侧面65A之间的距离大规定的过盈量。
对于衬块弹簧26A,引导部82嵌合于制动盘旋转方向退出侧的内部侧转矩承受部32A的衬块导部48A。此时,对于衬块弹簧26A,嵌合部101A一边在制动盘半径方向上弹性变形一边嵌合于凹形部53A。因此,衬块弹簧26A的引导部82相对于衬块导部48A,板部84以面接触的方式与壁面61抵接,基板部83以面接触的方式与底面52抵接,板部85以面接触的方式与壁面62抵接。并且,对于衬块弹簧26A的嵌合部101A,延伸板部102A以面接触的方式与侧面63A抵接,延伸板部103A以面接触的方式与侧面65A抵接。换言之,对于衬块弹簧26A,其引导部82与衬块导部48A弹性嵌合,此时,嵌合部101A在凹形部53A内弹性嵌合。在该状态下,嵌合部101A从凹形部53A的内底面64A离开。
因此,衬块弹簧26A的引导部82与衬块导部48A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壁面61和底面52能够抵接地设置。并且,衬块弹簧26A的嵌合部101A从引导部82向制动盘旋转方向突出并且与衬块导部48A的凹形部53A弹性嵌合。换言之,嵌合部101A通过在制动盘半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嵌合于凹形部53A,来对凹形部53A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侧面63A和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侧面65A施加弹性力。
对于安装在衬块导部48A的状态的衬块弹簧26A,嵌合部101A从引导部82向在半径方向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制动盘11的中心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在衬块导部48A中在以同样形状凹陷的凹形部53A内弹性嵌合。对于嵌合部101A,延伸板部102A从基板部83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缘部向在半径方向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制动盘11的中心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而且,延伸板部103A从板部85的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的端缘部向在半径方向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制动盘11的中心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并且,连结板部104A将延伸板部102A和延伸板部103A的与引导部82相反的一侧的两端缘部在与它们正交的方向上相连。
换言之,嵌合部101A具有从引导部82的基板部83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缘部向在半径方向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制动盘11的中心侧且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延伸后,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折返从而与板部85相连的卷曲形状。嵌合部101A相对于与底面52能够抵接的基板部83,向在半径方向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制动盘11的中心侧且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外侧倾斜地突出。嵌合部101A在引导部8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
本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A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如上所述除了将全部凹形部53改变为凹形部53A、全部嵌合部101改变为嵌合部101A之外,为同样的构成。
对于本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A,衬块导部48A的凹形部53A相对于衬块导部48A的底面52倾斜地凹。并且,衬块弹簧26A的嵌合部101A相对于与底面52能够抵接的基板部83倾斜地突出,嵌合部101A在凹形部53A内弹性嵌合。因此,能够将衬块弹簧26A的引导部8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部分欲向制动盘旋转方向内侧上浮的情况通过相对于该方向倾斜而嵌合的凹形部53A和嵌合部101A进行进一步抑制。因此,能够对因这样的衬块弹簧26A的引导部82的上浮引起的微压噪声进行进一步抑制。
将以上所述的各实施方式的要点总结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盘式制动器,其对与车辆的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旋转进行制动,在以所述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为制动盘旋转方向、以所述制动盘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为制动盘轴线方向、以沿着所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的中心侧为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以与沿着所述制动盘的所述半径方向的所述中心侧相反的一侧为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时,该盘式制动器具备:安装部件,其构成为在所述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安装,并且具有在所述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凹陷的形状的衬块导部;一对摩擦衬块,具有插入所述衬块导部的突出部,并且通过所述突出部被所述衬块导部引导从而在所述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能够移动;制动钳,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能够滑动地设置,并且将所述一对摩擦衬块向所述制动盘的两面挤压;衬块弹簧,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并且弹性支撑所述摩擦衬块;所述衬块导部具有凹形部,所述凹形部在所述衬块导部的底部中的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区域、与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区域的底面相比在所述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凹,所述衬块弹簧具有引导部和嵌合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衬块导部的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壁面和所述底面能够抵接地设置,并且对所述突出部的沿着所述制动盘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所述嵌合部从所述引导部向所述制动盘旋转方向突出,并且相对于所述凹形部弹性嵌合。
根据该构成,能够对微压制动时产生的制动噪声即微压噪声进行抑制。
第二方案是,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嵌合部具有从所述引导部向所述制动盘旋转方向延伸后,向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折返的卷曲形状,并且通过在所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嵌合于所述凹形部,来对所述凹形部的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侧面和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侧面施加弹性力。
第三方案是,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凹形部相对于所述底面垂直地凹,所述嵌合部相对于所述引导部中的与所述底面能够抵接的底面抵接部垂直地突出。
第四方案是,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凹形部相对于所述底面倾斜地凹,所述嵌合部相对于所述引导部中的与所述底面能够抵接的底面抵接部倾斜地突出。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微压制动时产生的微压噪声进行抑制。因此工业实用性大。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 盘式制动器;
11 制动盘;
21、21A 安装部件;
22 制动钳;
25 摩擦衬块;
26、26A 衬块弹簧;
48、48A 衬块导部;
51、51A 底部;
52 底面;
53、53A 凹形部;
61 壁面;
63、63A 侧面;
65、65A 侧面;
82 引导部;
83 基板部(底面抵接部);
101、101A 嵌合部;
132 突出部。

Claims (4)

1.一种盘式制动器,其对与车辆的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旋转进行制动,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为制动盘旋转方向、以所述制动盘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为制动盘轴线方向、以沿着所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的中心侧为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以与沿着所述制动盘的所述半径方向的所述中心侧相反的一侧为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时,该盘式制动器具备:
安装部件,其构成为在所述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安装,并且具有在所述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凹陷的形状的衬块导部;
一对摩擦衬块,其具有插入所述衬块导部的突出部,并且通过所述突出部被所述衬块导部引导从而在所述制动盘轴线方向上能够移动;
制动钳,其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能够滑动地设置,并且将所述一对摩擦衬块向所述制动盘的两面挤压;
衬块弹簧,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并且弹性支撑所述摩擦衬块;
所述衬块导部具有凹形部,
所述凹形部在所述衬块导部的底部中的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区域、与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区域的底面相比在所述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凹,
所述衬块弹簧具有引导部和嵌合部,
所述引导部与所述衬块导部的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壁面和所述底面能够抵接地设置,并且对所述突出部的沿着所述制动盘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
所述嵌合部从所述引导部向所述制动盘旋转方向突出,并且相对于所述凹形部弹性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
所述嵌合部具有从所述引导部向所述制动盘旋转方向延伸后,向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折返的卷曲形状,并且,
所述嵌合部通过在所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嵌合于所述凹形部,来对所述凹形部的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侧面和所述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侧面施加弹性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
所述凹形部相对于所述底面垂直地凹,
所述嵌合部相对于所述引导部中的与所述底面能够抵接的底面抵接部垂直地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
所述凹形部相对于所述底面倾斜地凹,
所述嵌合部相对于所述引导部中的与所述底面能够抵接的底面抵接部倾斜地突出。
CN202080060935.2A 2019-08-28 2020-08-13 盘式制动器 Pending CN1142868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5490 2019-08-28
JP2019155490 2019-08-28
PCT/JP2020/030748 WO2021039413A1 (ja) 2019-08-28 2020-08-13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6899A true CN114286899A (zh) 2022-04-05

Family

ID=74684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0935.2A Pending CN114286899A (zh) 2019-08-28 2020-08-13 盘式制动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75842A1 (zh)
JP (1) JP7213994B2 (zh)
CN (1) CN114286899A (zh)
DE (1) DE112020004058T5 (zh)
WO (1) WO202103941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17487A (en) 1979-02-28 1980-09-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ontrolling device for electric motor
DE3364842D1 (en) * 1982-04-15 1986-09-04 Automotive Prod Plc Disc brakes
JP3232365B2 (ja) 1995-02-20 2001-11-26 トキ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4263146B2 (ja) * 2004-07-28 2009-05-13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2010236615A (ja) * 2009-03-31 2010-10-21 Nissin Kogyo Co Ltd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7015494B2 (ja) 2018-03-08 2022-02-03 東洋刃物株式会社 スリッ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39413A1 (zh) 2021-03-04
WO2021039413A1 (ja) 2021-03-04
JP7213994B2 (ja) 2023-01-27
DE112020004058T5 (de) 2022-08-18
US20220275842A1 (en) 2022-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70736B2 (en) Laminated shim for disc brake and pad unit having the laminated shim
JP3213191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H10318301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4765888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セット
JPH05193466A (ja) スポットタイプ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CN108291597B (zh) 盘式制动器
US6971486B2 (en) Caliper spring clip with axial force direction
JP7271722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およびカバー部品
CN108700148B (zh) 盘式制动器
US4722424A (en) Anti-squeal shim in a disc brake
US11754133B2 (en) Disc brake pad spring and disc brake device
CZ77196A3 (en) Brake lining for disk brakes
US11204071B2 (en) Disc brake
CN108626273B (zh) 用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
CN114286899A (zh) 盘式制动器
JP2000145841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WO2020105611A1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摩擦パッドおよびシム
JP3964180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3986837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7313295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WO2023062843A1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およびカバー部品
JP2587547Y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WO2022260004A1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及びパッドスプリング
JP7361653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WO2023048000A1 (ja) 戻しばね及び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