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6753A - 热转印印刷装置、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以及中间转印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热转印印刷装置、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以及中间转印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6753A
CN114286753A CN201980099334.XA CN201980099334A CN114286753A CN 114286753 A CN114286753 A CN 114286753A CN 201980099334 A CN201980099334 A CN 201980099334A CN 114286753 A CN114286753 A CN 114286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medium
layer
image
side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93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86753B (zh
Inventor
于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86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6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86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6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27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protective coatings or layers by lamination or by fusion of the coatings or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10Post-imaging transfer of imaged layer; transfer of the whole imaged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热转印印刷装置具备:第1供给部(70),其供给在支承体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接受层的中间转印介质(10);第2供给部(51),其供给在基材的一个面上设置有色材层的热转印片(20);印刷部(50),其基于图像数据对所述热转印片(20)进行加热,并将所述色材层的油墨转印到所述接受层上而印刷图像;以及转印部(60),其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10)的包括印刷了所述图像的所述接受层在内的至少一部分层转印到被转印体(40)上,所述印刷部(50)针对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10)在短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每个分割区域印刷图像。

Description

热转印印刷装置、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以及中间转印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印刷装置、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以及中间转印介质。
背景技术
作为将热转印图像形成于任意的对象物的打印机的1种,提出了如下的热转印打印机:使用在基材上以能够剥离的方式设置有接受层的中间转印介质、和具有色材层的热转印片,从热转印片向中间转印介质的接受层转印油墨而形成图像,然后,将包含形成有图像的接受层的转印层从中间转印介质转印到被转印体上。
在以往的热转印打印机中,形成于被转印体的图像的尺寸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例如,图像的一边的尺寸受到对热转印片进行加热的热敏头的发热体的宽度限制。另外,图像的一边的尺寸也受到热转印片的宽度限制。若增大热敏头的发热体的宽度,则存在装置重量、消耗增加的问题。如果增大热转印片的宽度,则形成小图像时的未使用区域变大,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
在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转印面)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位置检测用的检测标记的情况较多。在该情况下,当对检测标记部分进行加热时,检测标记被转印到被转印体上。因此,形成于被转印体的图像的一边的尺寸被限制为检测标记之间的距离以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88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热转印印刷装置以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无论热转印片、热敏头等的尺寸如何,其都能够在被转印体上形成任意尺寸的图像。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热转印印刷装置中使用的中间转印介质。
本发明的热转印印刷装置具备:第1供给部,其供给在支承体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接受层的中间转印介质;第2供给部,其供给在基材的一个面上设置有色材层的热转印片;印刷部,其基于图像数据对所述热转印片进行加热,将所述色材层的油墨转印至所述接受层而印刷图像;以及转印部,其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包含印刷有所述图像的所述接受层在内的至少一部分层转印到被转印体上,所述印刷部对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短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每个分割区域印刷图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所述印刷部对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长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每个分割区域印刷图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对所述分割区域印刷的图像是将1个图像分割所得到的分割图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所述印刷部能够沿着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短边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中设置有检测标记,所述检测标记用于检测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分割区域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所述检测标记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呈点状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所述检测标记具有在所述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1检测标记和在所述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2检测标记,被所述第1检测标记和所述第2检测标记包围的区域成为所述分割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中,以能够从所述支承体剥离的方式设置有转印层,所述转印层包含所述接受层,所述转印部将所述转印层转印到所述被转印体上,所述检测标记未被转印到所述被转印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所述转印部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层叠并固定于所述被转印体,所述热转印印刷装置还具备沿着所述被转印体的周缘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切断的切断部。
本发明的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具备:供给在支承体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接受层的中间转印介质的工序;供给在基材的一个面上设置有色材层的热转印片的工序;根据图像数据对所述热转印片进行加热,并对所述接受层转印所述色材层的油墨而印刷图像的工序;以及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包含印刷有所述图像的所述接受层在内的至少一部分层转印到被转印体上而制造出印刷物的工序,对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短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每个分割区域印刷图像。
本发明的中间转印介质是在支承体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接受层的中间转印介质,其中,在所述支承体上设置有检测标记,所述检测标记用于检测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分割区域的位置,所述检测标记具有在所述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1检测标记和在所述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2检测标记,所述支承体的包含有所述检测标记的至少一部分层能够剥离。
本发明的中间转印介质是在支承体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接受层的中间转印介质,其中,在所述支承体上设置有检测标记,所述检测标记用于检测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分割区域的位置,所述检测标记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呈点状形成,所述支承体的包含有所述检测标记的至少一部分层能够剥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无论热转印片、热敏头等的尺寸如何,都能够在被转印体上形成任意尺寸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印刷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中间转印介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热转印片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印刷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7中的图7a至图7c是说明图像印刷方法的图。
图8是变形例的中间转印介质的俯视图。
图9是说明基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说明基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印刷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所示,热转印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50,其使用热转印片20在设置于中间转印介质10的接受层13(参照图3)上印刷图像;转印部60,其将中间转印介质10的转印层14(参照图3)转印到被转印体40上;以及控制部30,其控制各部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宽度比热转印片20大的中间转印介质10,在宽度比热转印片20大的被转印体40上形成图像。
图2是中间转印介质10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中间转印介质10具备支承体11和设置在支承体11的一个面上的转印层14。转印层14形成为这样的层叠结构:其具有设置在支承体11上的剥离层12和层叠在剥离层12上的接受层13。接受层13位于中间转印介质10的最表面,且位于构成转印层14的层中的离支承体11最远的位置。油墨被热转印到接受层13上而印刷图像。印刷图像后,转印层14的包含图像的区域被转印到被转印体40上。
在中间转印介质10中,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有沿中间转印介质1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多个检测标记15a和沿中间转印介质10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延伸的多个检测标记15b。检测标记15a与检测标记15b正交,由检测标记15a以及15b包围的各区域成为后述的转印块TB。
检测标记15a、15b形成于与转印层14不同的层,例如形成于支承体11中或支承体11上、在支承体11与转印层14之间任意设置的脱模层、或者支承体11的未设置转印层14的一侧的面上,检测标记15a、15b不会被转印至被转印体40。
图4是热转印片20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如图4、图5所示,热转印片20具有:基材21;染料层25,其包含设置在基材21的同一面上的黄色(Y)层22、品红色(M)层23、青色(C)层24;以及黑色(BK)的熔融层26。重复设置由染料层25和熔融层26构成的色材层27的组。熔融层26可以设置于Y层22、M层23、C层24的前后的至少任一方。熔融层26也可以是金属色、荧光色等特色层。
对基材21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塑料的拉伸或未拉伸的膜。
染料层25含有染料和用于承载染料的粘合剂树脂。对于染料和粘合剂树脂,可以适当地选择在升华型热转印领域中以往公知的染料和粘合剂树脂来使用。
熔融层26只要是满足通过加热而熔融软化从而能够转印到转印层14上的条件的层即可,例如包含热熔融性油墨和粘合剂树脂。也可以省略熔融层26。
热转印片2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4、图5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热转印片20的与形成有色材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背面层(省略图示)。
如图1所示,在热转印印刷装置的供给部70(第1供给部)装填有将中间转印介质10卷绕成带状的绕卷。供给部70使中间转印介质10的绕卷旋转,将中间转印介质10以长条带状依次向印刷部50以及转印部60输送。
印刷部50具有热敏头53、设置于热敏头53的下方侧的旋转驱动自如的压辊54、以及使热敏头53相对于压辊54升降自如的升降单元(省略图示)。从供给部70供给的中间转印介质10通过热敏头53与压辊54之间。
在印刷部50中,热转印片20从供给辊51(第2供给部)侧经由导辊55在热敏头53与压辊54之间通过,并经由导辊56而被卷取在卷取辊52上。在热敏头53与压辊54之间,热转印片20的染料层25及熔融层26与中间转印介质10的接受层13对置。
热敏头53从热转印片20的基材21侧对染料层25进行加热,将染料转移到中间转印介质10的接受层13,形成图像。另外,热敏头53从热转印片20的基材21侧对熔融层26进行加热,向中间转印介质10的接受层13转印热熔融性油墨等,形成图像(文字)。
在图像印刷工序中,首先,使中间转印介质10与热转印片20的Y层22对位,热敏头53朝向压辊54下降,热敏头53隔着热转印片20以及中间转印介质10而与压辊54抵接。中间转印介质10的卷取部71和热转印片20的卷取辊52被旋转驱动,从而热转印片20和中间转印介质10被输送。在此期间,根据被发送至热敏头53的图像数据,通过热敏头53而选择性地对热转印片20的Y层22的区域进行加热,从而使黄色染料从热转印片20转移至接受层13。
在转印了黄色之后,热敏头53上升而从压辊54离开。接下来,使中间转印介质10与热转印片20的M层23对位。然后,与将黄色染料转移到接受层13的方法同样地对M层23和C层24进行加热,将品红色染料和青色染料依次转移到接受层13。
接着,热敏头53上升而从压辊54离开。接下来,使中间转印介质10和热转印片20的熔融层26对位。热敏头53朝向压辊54下降,热敏头53隔着热转印片20以及中间转印介质10而与压辊54抵接。中间转印介质10的卷取部71和热转印片20的卷取辊52被旋转驱动,从而热转印片20和中间转印介质10被输送。在此期间,根据被发送至热敏头53的图像数据,通过热敏头53而选择性地对热转印片20的熔融层26的区域进行加热。由此,在中间转印介质10上印刷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转印片20成为能够通过1次印刷处理在1个转印块TB上印刷图像的尺寸。如图6所示,包括热敏头53和压辊54的印刷部50能够在热转印片20(中间转印介质10)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使用检测标记15a和15b进行对位,能够对相邻的转印块TB连续地印刷图像。例如,中间转印介质10的宽度成为热转印片20(色材层25)的宽度的n倍(n为2以上的整数)。与印刷部50的移动相应地,输送中间转印介质10的输送辊R也移动。输送辊R优选为与热敏头53相同程度的宽度。也可以是,将输送辊R设为与中间转印介质10相同程度的宽度,且不需要移动。
将印刷部50的移动和中间转印介质10的输送组合起来,例如,如图7a~图7c所示,将分割了大图像所得到的分割图像依次印刷到转印块TB1、TB2、TB3、···、TB11、TB12。分割图像也被印刷在检测标记15a以及15b上。被印刷于各转印块TB上的分割图像相连,从而能够在中间转印介质10上印刷无法通过1次印刷处理印刷的大尺寸的图像G。在图7a至图7c所示的示例中,中间转印介质10的宽度为热转印片20(色材层25)的宽度的4倍左右,并且在中间转印介质10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4个转印块。
例如,控制部30基于转印块TB的尺寸、转印块TB的配置数量将图像G呈网格状分割为多个,并将分割图像数据依次传送到热敏头53,对印刷处理进行控制。
另外,控制部30优选以印刷分割图像的转印块TB的数量(所使用的转印块TB的数量)变少的方式来设定中间转印介质10的长边方向上的分割图像的印刷位置。
在印刷部50中被在多个转印块TB的接受层13上印刷了图像的中间转印介质10经由导辊72向转印部60输送。
转印部60包括加热辊61和设置在加热辊61下方的加压辊62。转印部60向从被转印体供给部42(第3供给部)供给的被转印体40转印中间转印介质10的转印层14。加热辊61、加压辊62以及被转印体40成为与中间转印介质10的宽度对应的尺寸。
被转印体供给部42具有:与中间转印介质10的输送相配合地将单张状的被转印体40一张一张地送出的送出装置;和对送出的被转印体40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等。
被转印体40例如是以聚氯乙烯、聚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纤维素二乙酸酯、聚纤维素三乙酸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为母材的卡片基材。
转印部60使印刷有图像的中间转印介质10的多个转印块TB的接受层13在加热辊61与加压辊62之间与被转印体40重叠并对其加热。由此,转印层14被从支承体11剥离而转印至被转印体40,在被转印体40上形成图像。检测标记15a和15b未被转印到被转印体40上,而是保留在中间转印介质10上。转印了转印层14后的中间转印介质10被卷取部71卷取并回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尺寸(宽度)小的热转印片20和热敏头53,基于格子状的检测标记15a以及15b进行对位,以将中间转印介质10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分割区域(转印块)单位来印刷图像。在各转印块上印刷将大图像分割后的分割图像。由此,能够在中间转印介质10上印刷通过使用了尺寸小的热转印片20和热敏头53的1次印刷处理所无法印刷的大尺寸的图像。大尺寸的图像被从中间转印介质10转印到被转印体40。通过改变在图像的印刷中使用的转印块的数量,能够容易地变更形成于被转印体40的图像的尺寸。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无论热转印片20、热敏头53等的尺寸如何,都能够在被转印体40上形成任意尺寸的图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能够使印刷部50以及热转印片20相对于中间转印介质10移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印刷部50以及热转印片20的位置固定,并使中间转印介质10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中间转印介质10中形成格子状的检测标记15a以及15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检测标记来说,只要能够检测各转印块TB的位置即可,并不限定于格子状。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中间转印介质10的长边方向以及短边方向上分别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形成多个检测标记15c以及15d。通过检测标记15c以及15d,也能够表示将中间转印介质10在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上分别分割(划分)为多个的转印块的位置。
另外,检测标记也可以不是线状,可以是点。例如,也可以在中间转印介质10的长边方向以及短边方向上分别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呈点状形成多个检测标记。例如,点状的检测标记与转印块TB的顶点对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中间转印介质10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的转印层14转印到被转印体40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宽度方向的一部分的转印块TB的转印层14转印到被转印体40。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9所示,可以仅对与中间转印介质10的宽度同等或这以上的尺寸的加热辊61的一部分进行加热。
或者,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一边使与1个转印块TB的宽度对应的小尺寸的加热辊61A移动,一边对中间转印介质10的必要的区域进行加热,将印刷有图像的1个或多个转印块TB的转印层14转印到被转印体40。
在图9、图10所示的例子中,被转印体40的尺寸(宽度)也可以比中间转印介质10的尺寸(宽度)小。
如上所述,中间转印介质10为层叠有支承体11、剥离层12以及接受层13的构成。对支承体1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耐热性高的聚酯、聚丙烯、聚碳酸酯、醋酸纤维素、聚乙烯衍生物、聚酰胺、聚甲基戊烯等塑料的拉伸膜或未拉伸膜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将这些材料层叠2种以上而成的复合膜。支承体11的厚度可以根据材料适当选择,以使其强度和耐热性等适当,通常为3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范围,优选为4μm以上且15μm以下的范围。在将支承体11设为层叠体的情况下,多个层可以能够剥离(分离),也可以不能剥离。
对于接受层13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地选择在中间转印介质的领域中以往公知的接受层来使用。例如可列举出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等卤化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聚丙烯酸酯等乙烯基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乙烯或丙烯等烯烃与其它乙烯基聚合物的共聚物、离聚物或纤维素酸酶等纤维素树脂、聚碳酸酯、丙烯酸类树脂等溶剂系的树脂。另外,接受层13可以单独含有这些成分中的1种,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
接受层13可以在含有上述树脂成分的同时还含有脱模剂。作为脱模剂,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蜡、酰胺蜡、特氟隆(注册商标)粉末等固体蜡类、氟系或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硅油、反应性硅油、固化型硅油等各种改性硅油、以及各种有机硅树脂等。
接受层13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一例,为1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范围。
剥离层12用于提高转印层14的转印性(剥离性),且位于构成转印层14的层中的最靠近支承体11的位置。作为剥离层12的成分,例如可举出蜡类、硅酮蜡、硅酮树脂、硅酮改性树脂、氟树脂、氟改性树脂、聚乙烯醇、丙烯酸树脂、热交联性环氧-氨基树脂以及热交联性醇酸-氨基树脂等。另外,剥离层12可以单独含有这些成分中的1种,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
对剥离层1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一例,为0.5μm以上且5μm以下的范围。
未转印到被转印体40上的检测标记15a、15b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由炭黑、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蜡形成。
中间转印介质10的结构不限于图3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剥离层12与接受层13之间设置保护层(省略图示)等任意的层。另外,也可以形成从支承体11侧起依次层叠保护层、接受层13而成的转印层14。另外,也可以在支承体11与转印层14之间设置任意的层。另外,也可以在支承体11的另一个面上设置背面层(省略图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中间转印介质加热和加压而向被转印体转印转印层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省略加热处理,对中间转印介质加压,将转印层按压于被转印体来转印转印层。
中间转印介质并不限定于将包含接受层的转印层从支承体剥离并转印至被转印体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是:将包含支承体的中间转印介质的整体层叠并固定于被转印体,然后,利用切割器等沿着被转印体的周缘将中间转印介质切断。在该情况下,由能够剥离的多个层构成支承体,并将设置有检测标记的层剥离。对于设置有检测标记的层的剥离,可以在向被转印体转印之前进行,也可以在转印后且切断前进行,还可以在切断后进行。中间转印介质的转印也可以是将中间转印介质与被转印体隔着粘合层贴合在一起。
在中间转印介质的支承体由能够剥离的多个层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是:在接受层上形成图像后,将支承体的一部分层(脱模纸)剥离,然后将转印层转印到被转印体上。在将转印层转印到被转印体上时,可以将残留的支承体剥离,也可以使不含检测标记的支承体保持残留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图像G在中间转印介质10的宽度方向和长边方向上分别分割为多个、并以转印块TB为单位对分割图像进行印刷的例子,但也可以将图像G仅在宽度方向上分割,在长边方向上一并进行印刷。即,将图像G分割为沿中间转印介质1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多个带状的分割图像。带状的分割图像被分配给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多个转印块TB。检测标记15a、15b对应于图像尺寸以多个间隔被用于对位。
利用特定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更。
本申请基于在2018年4月26日申请的日本特许出愿2018-085486引用了其整体。
标号说明
10:中间转印介质;
11:支承体;
12:剥离层;
13:接收层;
14:转印层;
15a、15b、15c、15d:检测标记;
20:热转印片;
21:基材;
22:黄色层;
23:品红色层;
24:青色层;
25:染料层;
26:熔融层;
27:色材层;
30:控制部;
40:被转印体;
50:印刷部;
60:转印部。

Claims (12)

1.一种热转印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转印印刷装置具备:
第1供给部,其供给在支承体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接受层的中间转印介质;
第2供给部,其供给在基材的一个面上设置有色材层的热转印片;
印刷部,其基于图像数据对所述热转印片进行加热,将所述色材层的油墨转印至所述接受层而印刷图像;以及
转印部,其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包含印刷有所述图像的所述接受层在内的至少一部分层转印到被转印体上,
所述印刷部对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短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每个分割区域印刷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分割区域印刷的图像是将1个图像分割所得到的分割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转印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部能够沿着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短边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转印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部对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长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每个分割区域印刷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转印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设置有检测标记,所述检测标记用于检测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分割区域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转印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标记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呈点状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转印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标记具有在所述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1检测标记和在所述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2检测标记,
被所述第1检测标记和所述第2检测标记包围的区域成为所述分割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转印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印介质以能够从所述支承体剥离的方式设置有转印层,所述转印层包含所述接受层,
所述转印部将所述转印层转印到所述被转印体上,
所述检测标记未被转印到所述被转印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转印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部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层叠并固定于所述被转印体,
所述热转印印刷装置还具备沿着所述被转印体的周缘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切断的切断部。
10.一种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具备:
供给在支承体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接受层的中间转印介质的工序;
供给在基材的一个面上设置有色材层的热转印片的工序;
根据图像数据对所述热转印片进行加热,将所述色材层的油墨转印至所述接受层而印刷图像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包含印刷有所述图像的所述接受层在内的至少一部分层转印到被转印体上而制造出印刷物的工序,
对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短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每个分割区域印刷图像。
11.一种中间转印介质,其在支承体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接受层,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体上设置有检测标记,所述检测标记用于检测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分割区域的位置,
所述检测标记具有在所述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1检测标记和在所述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2检测标记,
所述支承体的包含有所述检测标记的至少一部分层能够剥离。
12.一种中间转印介质,其在支承体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接受层,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体设置有检测标记,所述检测标记用于检测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所得到的分割区域的位置,
所述检测标记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呈点状形成,
所述支承体的包含有所述检测标记的至少一部分层能够剥离。
CN201980099334.XA 2019-09-13 2019-09-13 热转印印刷装置、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以及中间转印介质 Active CN1142867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36120 WO2021049009A1 (ja) 2019-09-13 2019-09-13 熱転写印画装置、印画物の製造方法、及び中間転写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6753A true CN114286753A (zh) 2022-04-05
CN114286753B CN114286753B (zh) 2023-06-13

Family

ID=74866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9334.XA Active CN114286753B (zh) 2019-09-13 2019-09-13 热转印印刷装置、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以及中间转印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32127A1 (zh)
EP (1) EP4029698A4 (zh)
KR (1) KR20220039807A (zh)
CN (1) CN114286753B (zh)
WO (1) WO2021049009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2268A (ja) * 1985-07-10 1987-01-21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S6345065A (ja) * 1986-08-12 1988-02-26 Fuji Xerox Co Ltd 感熱記録装置
US6019527A (en) * 1996-10-15 2000-02-01 Itw Limited Method of operating a thermal printer
JP2002059668A (ja) * 2000-08-23 2002-02-26 Alps Electric Co Ltd マルチカラーインクフィルムおよび熱転写ラインプリンタ
CN101223568A (zh) * 2005-04-14 2008-07-16 杜拉马克科技公司 包括具备特定形状并可移除地固定于载片上的标签的载片的标签组件的制作方法及设备
JP2009083139A (ja) * 2007-09-27 2009-04-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中間転写記録媒体
CN101746173A (zh) * 2008-12-18 2010-06-23 索尼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材
JP2017071065A (ja) * 2015-10-05 2017-04-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19188730A (ja) * 2018-04-26 2019-10-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印画装置、印画物の製造方法、及び中間転写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08551B1 (en) * 1998-08-26 2004-08-1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 and object with image transferred
JP2008188865A (ja) 2007-02-05 2008-08-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転写装置
JP2018085486A (ja) 2016-11-25 2018-05-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学検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2268A (ja) * 1985-07-10 1987-01-21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S6345065A (ja) * 1986-08-12 1988-02-26 Fuji Xerox Co Ltd 感熱記録装置
US6019527A (en) * 1996-10-15 2000-02-01 Itw Limited Method of operating a thermal printer
JP2002059668A (ja) * 2000-08-23 2002-02-26 Alps Electric Co Ltd マルチカラーインクフィルムおよび熱転写ラインプリンタ
CN101223568A (zh) * 2005-04-14 2008-07-16 杜拉马克科技公司 包括具备特定形状并可移除地固定于载片上的标签的载片的标签组件的制作方法及设备
JP2009083139A (ja) * 2007-09-27 2009-04-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中間転写記録媒体
CN101746173A (zh) * 2008-12-18 2010-06-23 索尼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材
JP2017071065A (ja) * 2015-10-05 2017-04-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19188730A (ja) * 2018-04-26 2019-10-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印画装置、印画物の製造方法、及び中間転写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39807A (ko) 2022-03-29
EP4029698A4 (en) 2023-05-17
EP4029698A1 (en) 2022-07-20
US20220332127A1 (en) 2022-10-20
CN114286753B (zh) 2023-06-13
WO2021049009A1 (ja) 2021-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5576B (zh) 印相物的形成方法、转印层的剥离方法、及热转印打印机
JP6191713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及び熱転写方法
US20220184971A1 (en)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ed product, printed product, combination of thermal transfer sheet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dium,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dium, and thermal transfer sheet
JP5055917B2 (ja) カード,カ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ド製造装置
JPH09300673A (ja) 中間転写記録媒体を用いた熱転写記録方法及び熱転写記録装置
JP7077749B2 (ja) 熱転写印画装置
CN114286753B (zh) 热转印印刷装置、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以及中间转印介质
JP4439717B2 (ja) 転写物の製造方法
US6795104B2 (en)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apparatus,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process and ink sheet
JP2021054093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及び熱転写方法
EP3505354B1 (en) Thermal printhead having asymmetric recording elements
JP2729992B2 (ja) 転写記録方法,転写記録装置及び転写シート
US11247484B2 (en)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ed product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ard set
JP2017030306A (ja) 熱転写印画方法及び熱転写印画装置
JP2019123218A (ja) 中間転写媒体、熱転写プリンタ及び印画物の製造方法
JP6996170B2 (ja) 熱転写印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047443B2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印画物の製造方法
JP2019171610A (ja) 熱転写印画装置及び印画物の製造方法
JP2020163781A (ja) 印画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中間転写媒体
JP2019130692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及び熱転写方法
JP2006263978A (ja) 熱転写記録方法および熱転写記録装置
JP2016117244A (ja) 熱転写印画装置及び熱転写印画方法
EP2105310B1 (en)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JPH0416358A (ja) 熱転写印字方法
JP2010105322A (ja) 間接転写印刷装置及び間接転写印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