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1991A - 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系统 - Google Patents

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1991A
CN114271991A CN202010989470.0A CN202010989470A CN114271991A CN 114271991 A CN114271991 A CN 114271991A CN 202010989470 A CN202010989470 A CN 202010989470A CN 114271991 A CN114271991 A CN 114271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stent
interventional instrument
bracket
assisted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94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均
訾振军
曾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894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19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1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19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系统,介入器械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带有镂空区的框架结构且具有空间上的一轴线,所述支架具有径向压缩的装载状态,以及径向展开的释放状态,所述介入器械还包括增摩部件,所述增摩部件为一根线体或多根线体,具体包括:锚定部,与所述支架直接相连;外凸部,与所述锚定部相连,释放状态下所述外凸部伸向支架外侧。本申请的介入器械,通过设置增摩部件并对其安装位置进行了改进,一方面提供了摩擦定位的方式,另外避免了对装载的不利影响,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见的介入器械例如瓣膜或血管支架,主要靠金属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在血管或脏器内定位,但金属支架的外周一般比较光滑,在血流的冲击下一旦发生位移不仅影响效果还存在安全隐患。某些患者在介入器械植入位的邻近组织有钙化情况,组织弹性不佳,定位问题尤为凸显。
为了解决定位问题,现有技术中,在介入器械的支架外周设置锚刺进行定位或设置附着物以填塞与邻近组织的间隙,但设置锚刺可有能带来安全隐患,而附着物会进一步增加介入器械的直径,尤其在自膨式介入器械中,直径的增加给装载带来不便,向体内介入时的通过性也会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介入器械在体内的定位效果,同时尽可能的避免增加介入器械的装载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
本申请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带有镂空区的框架结构,所述支架具有径向压缩的装载状态,以及径向展开的释放状态,所述介入器械还包括增摩部件,所述增摩部件为一根线体或多根线体,具体包括:
锚定部,与所述支架直接相连;
外凸部,与所述锚定部相连,释放状态下所述外凸部伸向支架外侧。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封闭膜,所述封闭膜包括位于支架内侧的内封闭膜和/或位于支架外侧的外封闭膜,所述外封闭膜与所述内封闭膜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外封闭膜与所述内封闭膜两者中的一者延伸至支架轴向的一端翻卷包裹支架端部;
或两者同向延伸至支架轴向的一端后相互连接包裹支架端部。
可选的,所述外封闭膜相对于支架的轴向位置固定不变;或所述外封闭膜随支架状态的切换可轴向伸展或堆叠。
可选的,所述支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连接所述锚定部和/或所述封闭膜。
可选的,装载状态下,所述外凸部经由邻近的镂空区向支架内侧延伸。
可选的,所述支架的轴向一端为流入端,另一端为流出端,所述增摩部件设置在邻近所述流入端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增摩部件为多个,释放状态下,所述增摩部且沿支架周向分布。
可选的,所述增摩部件沿支架周向分为多组,且相邻组之间在支架轴向上错位布置。
可选的,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框条,延伸方向不同的所述框条交汇于节点部位,所述增摩部件连接于所述框条上和/或所述节点部位。
可选的,所述支架在邻近流入端具有周向分布的单元格结构,单元格内部为所述镂空区,所述框条作为单元格的侧边,所述节点部位处在单元格的顶点。
可选的,所述增摩部件均连接于所述节点部位。
可选的,所述锚定部与所述支架的连接方式为绑扎、粘结、径向贯穿锚定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增摩部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外凸部和所述锚定部的连接部位。
可选的,所述增摩部件为一根线体,所述支撑部由该线体自身缠绕形成;或所述增摩部件为多根线体,所述支撑部由多根线体之间相互缠绕形成;所述线体由所述支撑部进一步延伸形成所述外凸部。
可选的,所述相互缠绕的方式为打结或加捻。
可选的,所述支撑部采用线体局部加强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外凸部具有更高的刚度。
可选的,所述局部加强的方式采用线体打结、线体增粗、线体材质变化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外凸部远离锚定部的端部呈发散状或所述外凸部整体上为发散状。
可选的,所述发散状的具体方式为线头开捻或局部热熔形变。
可选的,释放状态下,所述增摩部件伸向支架外侧用于与介入器械植入位的邻近组织摩擦定位。
可选的,所述支架的内部为轴向通道,在释放状态下,所述轴向通道保持贯通,或在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可改变所述轴向通道贯通状态的瓣叶。
可选的,所述瓣叶依据介入器械使用位置相应的为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或静脉瓣,所述支架具有与使用位置相适应的形状。
可选的,所述支架为球扩型或自膨型。
可选的,所述支架整体上采用管材切割方式制成或采用编织方式制成,或采用管材切割与编织相结合的方式制成。
可选的,所述支架设置有与邻近组织相作用的辅助定位结构,该辅助定位结构至少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所述支架带有径向起伏的波纹结构;
所述支架上带有倒刺;
所述支架的外表面带有防滑纹。
可选的,所述支架的外围设有外封闭膜,该外封闭膜为柔性的裙边,装载状态,外封闭膜轴向伸展遮蔽增摩部件,释放状态下,外封闭膜轴向堆叠并暴露出增摩部件。
可选的,所述外封闭膜上穿设有牵引索,牵引索在整体上沿支架周向穿引,同时还在支架轴向上起伏呈波浪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介入系统,包括鞘管组件、控制手柄和介入器械,所述鞘管组件具有相对的远端和近端,所述介入器械装载于所述鞘管组件的远端,所述控制手柄连接于所述鞘管组件的近端,所述控制手柄可通过驱动所述鞘管组件释放所述介入器械,所述介入器械为本申请上文所述的介入器械。
本申请的介入器械,通过设置增摩部件并对其安装位置进行了改进,一方面提供了摩擦定位的方式,另外避免了对装载的不利影响,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释放状态下的介入器械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释放状态下的介入器械(局部)与邻近组织摩擦定位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释放状态下的介入器械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释放状态下的介入器械(局部)与邻近组织摩擦定位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的增摩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的增摩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的增摩部件与支架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的增摩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的增摩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的增摩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的增摩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的增摩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的增摩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中装载状态下的介入器械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释放状态下的介入器械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例中装载状态下的介入器械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释放状态下的介入器械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以实施例中介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鞘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介入器械释放前即压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21为介入器械释放过程中远端局部扩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支架;11、框条;12、节点部位;13、定位孔;
2、内封闭膜;
3、增摩部件;31、锚定部;32、支撑部;33、外凸部;
4、邻近组织;
5、绑线;
6、外封闭膜;61、穿引孔;
7、牵引索。
8、控制手柄;81、导管;82、介入器械;83、鞘管;
9、鞘芯组件;91、芯管;92、锁件;93、引导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各附图,本申请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包括支架1,支架1为带有镂空区的框架结构,支架1具有径向压缩的装载状态,以及径向展开的释放状态,介入器械还包括增摩部件3,增摩部件3为一根线体或多根线体,具体包括:
锚定部31,与支架1直接相连;
外凸部33,与锚定部31相连,释放状态下外凸部33伸向支架外侧。
本申请中就支架1本身而言可采用常规技术,采用可径向压缩的结构,便于装载和输送,到达体内预定位置后,利用球扩或自身弹性得以释放,靠近操作者一侧为近端,进入体内靠近病灶的一侧为远端。
就增摩部件3本身而言可以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优选带有一定弹性,这样也可以在释放状态下更好的保持与邻近组织4相贴合张紧。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释放状态下,增摩部件3伸向支架外侧,例如图4中,增摩部件3填充或张紧在支架1与邻近组织4之间,通过增加摩擦力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定位效果。
本申请中增摩部件3的锚定部31与支架1直接相连,不需要通过额外的连接件或间隔物,以便减小装载状态下介入器械的径向尺寸。
支架1大致为网筒状,采用不锈钢或镍钛合金材质,支架1的内部为轴向通道,不同的实施例中,在释放状态下,轴向通道保持贯通,或在支架1内设置有可改变轴向通道贯通状态的瓣叶。若介入器械仅仅起到支撑作用,无需对血流进行控制和干涉,则释放状态下轴向通道可始终保持贯通,如需血流方向进行控制,例如防止逆流等,则可以在支架内设置瓣叶,常见的可以是单叶、两叶或三叶瓣,采用缝缀或粘结的方式固定在支架内,对轴向通道的开闭与否或开闭程度施以干涉。瓣叶的形状特点以及功能,可以根据介入器械使用位置相应配置,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瓣叶依据介入器械使用位置相应的为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或静脉瓣,支架具有与使用位置相适应的形状。
介入器械使用位置不同,支架也具有相应的形状特点,以适应周边组织,例如介入器械使用位置为主动脉瓣时,以图1为例,则支架1以及瓣叶则与之相适应。
根据支架在体内的释放方式,其中一实施例中支架为球扩型,而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架为自膨型。针对自膨型的支架,其装载空间有限,对装载状态下的外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在自膨型的支架中,本申请中采用的增摩部件方式其优点更为突出。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支架整体上采用管材切割方式制成或采用编织方式制成,或采用管材切割与编织相结合的方式制成。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效果,在采用增摩部件的基础上,不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对支架进一步改进。
其中一实施例中支架设置有与邻近组织相作用的辅助定位结构,该辅助定位结构的方式为支架上带有倒刺,倒刺可沿支架的周向布置多个,释放状态下倒刺可以锚定邻近组织,防止介入器械移位。
其中一实施例中辅助定位结构的方式为支架上带有防滑纹,防滑纹可设置于支架的周向局部或全部,轴向上至少其中一段设置防滑纹,防滑纹可在支架切割过程中同时加工,释放状态下防滑纹可以作用于邻近组织提高摩擦力,防止介入器械移位。
其中一实施例中辅助定位结构的方式为支架上带有波纹结构,波纹结构至少具有径向上的起伏,其可设置于支架的周向局部或全部,轴向上至少其中一段设置波纹结构,波纹结构可以通过热定型的方式获得,释放状态下波纹结构可以作用于邻近组织提高摩擦力,防止介入器械移位。
结合图1~图4,支架1的框架结构包括框条11,延伸方向不同的框条11交汇于节点部位12,增摩部件3连接于框条11上和/或节点部位12。
例如图2的实施例中,增摩部件3连接于框条11上,而图4的实施例中,增摩部件3连接于节点部位12。
为了便于径向的压缩和装载,其中一实施例中,支架1在邻近流入端具有周向分布的单元格结构,单元格内部为镂空区,框条11作为单元格的侧边,节点部位12处在单元格的顶点,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例如图4),增摩部件3均连接于节点部位。
在介入器械置入血流通道时,邻近流入端的一侧首先承受血流冲击,因此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架1的轴向一端为流入端,另一端为流出端,增摩部件3 设置在邻近流入端的一侧。
其中一实施例中增摩部件3为多个,释放状态下,增摩部件3沿支架1周向分布,在周向上,平均每个单元格对应一增摩部件3,或者增摩部件3间隔分布,例如图5中平均每两个单元格对应一增摩部件3。
参见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增摩部件3沿支架周向分为多组,图中方框中的两个增摩部件可视为一组,且相邻组之间在支架轴向上错位布置,即相邻两方框的轴向位置是不同的,这样在装载时相邻组的增摩部件轴向上错开布置,避免相互挤压干涉。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支架1上设置有封闭膜,例如封闭膜采用位于支架内侧的内封闭膜2,内封闭膜2可采用缝缀的方式固定于支架1.
参见图7,为了便于内封闭膜2以及增摩部件3的定位,一实施例中,支架 1上设有定位孔13,内封闭膜2可以通过绑线5缝缀于支架1,开设定位孔13 的框条11可适当加宽,以便于定位孔13的加工。
增摩部件3也可以直接通过位置相应的定位孔13绑扎于支架1,当然内封闭膜2以及增摩部件3可也共用位置相应的定位孔13。
参见8~图13,为了使增摩部件与周边邻近组织有更好的接触,保持必要的相互作用,在一实施例中,增摩部件还包括支撑部32,支撑部32位于外凸部 33和锚定部31的连接部位。为了更好的扶持外凸部33,相对于外凸部33,支撑部具有更高的刚度。例如采用线体打结、线体增粗、线体材质变化中的至少一种。
增摩部件为线体,就线体本身而言并非本申请改进重点,例如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线体为单股线、包芯线或加捻的多股线。考虑到具体的应用环境和性能要求,线体表面应具有一定粗糙度,这一点既可以通过线体的表面处理获得,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材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线体为涤纶材料。
线体作为增摩部件,其自身具有一定弹性,针对介入器械在生物体的使用场景尤为匹配,介入器械的周边组织(若没有明显的钙化)也具有一定弹性,能够与增摩部件之间实现相互的自适应形变,在常用的使用场景中,以主动脉瓣为例,其内周相对光滑且容易产生周漏,采用本申请带有增摩部件的介入器械,不仅进一步保证定位效果,也直接或间接的减少周漏的风险。
线体之间相互缠绕固定是简单易行的方式,可省去额外的连接件或锁定件,就此而言,线体的截面形状对缠绕固定的牢固度也具有一定影响,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线体为扁条状。
图中可见增锚定部31、支撑部32、外凸部33这三部分的具体布置,三者均采用线体结构,由于线体便于相互缠绕、搭接、连接,因此就整体而言增摩部件内包括的线体数量并没有严格限制。例如锚定部31、支撑部32、外凸部33 三者各自独立的采用一根或多根线体,或其中两者之间共用至少一根线体,或三者为一体结构,即为一根线体。
参见图8,其中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包括支架1,支架1上的增摩部件为线体结构,包括绑扎在支架1上的锚定部31;释放状态下位于支架外侧的支撑部32;由支撑部32向外侧延伸、用于与邻近组织摩擦定位的外凸部33,其中支撑部32处线体打结因而刚度更高,对外凸部33起到进一步的扶持作用。外凸部33远离锚定部31的端部呈发散状或外凸部33整体上为发散状,发散状的具体方式为线头开捻或局部热熔形变,本实施例中为线头开捻。
参见图9,其中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包括支架1,支架1上的增摩部件为线体结构,包括连接在支架1上的锚定部31;释放状态下位于支架外侧的支撑部32;由支撑部32向外侧延伸、用于与邻近组织摩擦定位的外凸部33。
支架1上开设通孔,锚定部31径向贯穿支架1上的通孔后,在支架1的内侧膨大锚定,在不同的实施例中锚定部31与支架1的连接方式为绑扎、粘结、径向贯穿锚定中的至少一种。支撑部32处线体加粗因而刚度更高,对外凸部33 起到进一步的扶持作用。
参见图10,其中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包括支架1,支架1上的增摩部件为线体结构,包括连接在支架1上的锚定部31;释放状态下位于支架外侧的支撑部32;由支撑部32向外侧延伸、用于与邻近组织摩擦定位的外凸部33。相对于图9中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2处线体打结因而刚度更高,对外凸部33起到进一步的扶持作用。
参见图11,其中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包括支架1,支架1上的增摩部件为线体结构,包括绑扎在支架1上的锚定部31;释放状态下位于支架外侧的支撑部32;由支撑部32向外侧延伸、用于与邻近组织摩擦定位的外凸部33,其中支撑部32处线体打结,且打结数量为多个,因而刚度更高,对外凸部33起到进一步的扶持作用。
参见图12~图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介入器械包括支架1,支架1上的增摩部件为线体结构,包括连接在支架1上的锚定部31;释放状态下位于支架外侧的支撑部32;由支撑部32向外侧延伸、用于与邻近组织摩擦定位的外凸部 33。
支架1在邻近流入端具有周向分布的单元格结构,单元格内部为镂空区,框条作为单元格的侧边,节点部位处在单元格的顶点,增摩部件均连接于节点部位,且装载状态下,支撑部32和外凸部33经由邻近的镂空区向支架内侧延伸。
图12~图13为不同的实施例区别在于支撑部32打结的数量,图中示意了压缩装载的过程,且支架1尚没有完全收拢,此时支撑部32和外凸部33都朝流入端一侧倒伏,该流入端也是后装载的一端,当支架1进一步压缩后,为了减少径向尺寸,支撑部32和外凸部33尽可能的由镂空区进一步向支架内侧延伸。
参见图14~图17,支架1不仅可以设置内覆膜2,还可以设置外覆膜6,内覆膜2和外覆膜6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外封闭膜6与内封闭膜2两者中的一者延伸至支架轴向的一端翻卷包裹支架端部;或两者同向延伸至支架轴向的一端后相互连接包裹支架端部。
支架端部有可能会有尖刺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通过外封闭膜6或内封闭膜2的包裹可以提高安全性,外封闭膜6与内封闭膜2还可以采用一体结构,例如内封闭膜2在支架内延伸至支架端部,再向外翻卷形成外封闭膜6,可减少缝缀时的裁切,保持产品的完整性。
外封闭膜6在堆叠时,既可以是顶缘固定、底缘向上运动实现轴向收拢堆叠,还可以是底缘固定、顶缘向下运动实现轴向收拢堆叠。
外封闭膜6材质上可以与内封闭膜2相同或不同,外封闭膜6一方面可以在所处部位阻挡血流,另外、外封闭膜6还可以是至少局部悬浮在支架外周的裙边结构,该裙边结构与支架状态的切换相联动。
例如,其中一实施例中,支架1外围设有外封闭膜6,该外封闭膜6为柔性的裙边,装载状态,外封闭膜6轴向伸展遮蔽增摩部件3,释放状态下,外封闭膜6轴向堆叠并暴露出增摩部件3。
在支架1释放前裙边为铺展状态,轴向伸展且围在支架1的外周,支架1 释放后,裙边呈堆叠状态,沿释放后支架的轴向收拢堆叠且构成环形的周漏封堵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外封闭膜6上还穿设有牵引索7,牵引索7在整体上沿支架周向穿引,同时还在支架轴向上起伏呈波浪结构,具有相应的波峰波谷结构。铺展状态下各波峰轴向位置相同,各波谷的轴向位置相同,当然也可以适当交错。
为了便于牵引索7穿引,外封闭膜6上对应各波峰处设置一组穿引孔61,对应各波谷处设置另一组穿引孔,牵引索7交替的穿过不同组的各个穿引孔形成波浪结构,牵引索7在穿引过程中交替沉浮在外封闭膜6的内外表面。
相邻两波峰在支架释放前、后具有周向跨度的变化,支架释放时,在支架形变的牵引下,各波峰在周向上相对远离,带动波谷上提,实现外封闭膜6轴向的堆叠。
所谓的波峰和波谷仅仅是相对而言,即一者为波峰另一者为波谷,支架释放时,在支架形变的牵引下,各波谷也在周向上相对远离带动波峰,因此两者运动是相对的,目的是在轴向上相互拉近。
参见图18~图21,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介入系统,包括鞘管组件、控制手柄8和介入器械82,鞘管组件具有相对的远端和近端,介入器械82 装载于鞘管组件的远端,控制手柄8连接于鞘管组件的近端,控制手柄可通过驱动鞘管组件释放介入器械82,其中介入器械82可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介入器械。
其中鞘管组件包括鞘管83和鞘芯组件9,其中鞘管83滑动配合于鞘芯组件 9的外周。其中鞘芯组件9包括芯管91,以及固定于芯管91且用于连接介入器械82的锁件92。芯管91远端进一步延伸出锁件92并固定有引导头93。引导头93远端具有形状收敛的圆头结构以便于在体内穿引行进,在引导头93与锁件92之间的位置作为介入器械82的装载位,压缩状态的介入器械82处于该位置并与锁件92限位配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介入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控制手柄8相对固定的导管81,导管81用于建立通道,防止鞘管83往复运动时伤及体内组织。
介入器械82装载于鞘芯组件9并在鞘管83的包裹下随导管81一同进入体内,而后鞘管83在控制手柄8的带动下可相对鞘芯组件9向近端滑动回撤,则介入器械82逐渐暴露释放。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带有镂空区的框架结构,所述支架具有径向压缩的装载状态,以及径向展开的释放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器械还包括增摩部件,所述增摩部件为一根线体或多根线体,具体包括:
锚定部,与所述支架直接相连;
外凸部,与所述锚定部相连,释放状态下所述外凸部伸向支架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封闭膜,所述封闭膜包括位于支架内侧的内封闭膜和/或位于支架外侧的外封闭膜,所述外封闭膜与所述内封闭膜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所述外封闭膜与所述内封闭膜两者中的一者延伸至支架轴向的一端翻卷包裹支架端部;或两者同向延伸至支架轴向的一端后相互连接包裹支架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封闭膜相对于支架的轴向位置固定不变;或所述外封闭膜随支架状态的切换可轴向伸展或堆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装载状态下,所述外凸部经由邻近的镂空区向支架内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轴向一端为流入端,另一端为流出端,所述增摩部件设置在邻近所述流入端的一侧;
所述增摩部件为多个,释放状态下,所述增摩部且沿支架周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摩部件沿支架周向分为多组,且相邻组之间在支架轴向上错位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框条,延伸方向不同的所述框条交汇于节点部位,所述增摩部件连接于所述框条上和/或所述节点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在邻近流入端具有周向分布的单元格结构,单元格内部为所述镂空区,所述框条作为单元格的侧边,所述节点部位处在单元格的顶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部与所述支架的连接方式为绑扎、粘结、径向贯穿锚定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摩部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外凸部和所述锚定部的连接部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摩部件为一根线体,所述支撑部由该线体自身缠绕形成;或所述增摩部件为多根线体,所述支撑部由多根线体之间相互缠绕形成;所述线体由所述支撑部进一步延伸形成所述外凸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互缠绕的方式为打结或加捻。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采用线体局部加强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外凸部具有更高的刚度;
线体局部加强的方式采用线体打结、线体增粗、线体材质变化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部远离锚定部的端部呈发散状或所述外凸部整体上为发散状;所述发散状的具体方式为线头开捻或局部热熔形变。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围设有外封闭膜,该外封闭膜为柔性的裙边,装载状态,外封闭膜轴向伸展遮蔽增摩部件,释放状态下,外封闭膜轴向堆叠并暴露出增摩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封闭膜上穿设有牵引索,牵引索在整体上沿支架周向穿引,同时还在支架轴向上起伏呈波浪结构。
17.介入系统,包括鞘管组件、控制手柄和介入器械,所述鞘管组件具有相对的远端和近端,所述介入器械装载于所述鞘管组件的远端,所述控制手柄连接于所述鞘管组件的近端,所述控制手柄可通过驱动所述鞘管组件释放所述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器械为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介入器械。
CN202010989470.0A 2020-09-18 2020-09-18 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系统 Pending CN1142719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9470.0A CN114271991A (zh) 2020-09-18 2020-09-18 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9470.0A CN114271991A (zh) 2020-09-18 2020-09-18 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1991A true CN114271991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7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9470.0A Pending CN114271991A (zh) 2020-09-18 2020-09-18 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19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8214B (zh) 一种具有裙边的防周漏支架装置及加工方法、裙边褶皱方法、心脏瓣膜
US9949827B2 (en) Replacement heart valves, delivery devices and methods
EP1615593B1 (en) Intraluminal support device with graft
CN111050700A (zh) 用于人工心脏瓣膜的密封构件
EP3142604A1 (en) Transcatheter valve with paravalvular leak sealing ring
CN109843221B (zh) 心脏瓣膜
CN111067664B (zh) 覆膜支架
CN112754733A (zh) 心脏瓣膜
KR102573483B1 (ko) 판막 스텐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인공 판막
CN215080274U (zh) 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系统
JP2023540252A (ja) 人工心臓弁
CN214387792U (zh) 用于介入器械的封闭膜制品
CN114271991A (zh) 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系统
CN212522083U (zh) 心脏瓣膜
CN219109848U (zh) 人工瓣膜假体及其瓣膜支架
CN210872250U (zh) 瓣膜支架及具有其的人工瓣膜
CN115887068B (zh) 人工心脏瓣膜
CN212066943U (zh) 心脏瓣膜
CN218220396U (zh) 二尖瓣环缩装置
KR20230160297A (ko) 세장형 밀봉 부재를 갖는 인공 심장 판막
CN117942201A (zh) 人工瓣膜
CN116459040A (zh) 人工瓣膜
CN116456938A (zh) 人工心脏瓣膜
CN115737201A (zh) 二尖瓣环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