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72250U - 瓣膜支架及具有其的人工瓣膜 - Google Patents

瓣膜支架及具有其的人工瓣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72250U
CN210872250U CN201921428597.4U CN201921428597U CN210872250U CN 210872250 U CN210872250 U CN 210872250U CN 201921428597 U CN201921428597 U CN 201921428597U CN 210872250 U CN210872250 U CN 210872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ositioning ring
connecting wire
elastic connecting
s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85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高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nl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Shanghai Kangdelai Enterprise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nl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131048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10872250(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nl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nl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285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72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72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72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瓣膜支架及具有其的人工瓣膜,属于心脏瓣膜技术领域,其中瓣膜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定位环、弹性连接丝;定位环在压缩状态,适于与支架本体沿轴线依次串联设置,由压缩状态弹性形变至撑开状态时,通过弹性连接丝的牵引,能够同轴套设在支架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瓣膜支架,在进行植入后,定位环通过弹性形变能够自膨胀至撑开状态,并根据弹性连接丝的牵引,同轴套设在支撑本体上。因此,在进行植入手术过程中,能够将定位环和支撑本体进行同时定位。由于连接丝的牵引,支撑本体能够根据定位环进行自定位,从而节省了对定位环和支撑本体的分别定位操作,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

Description

瓣膜支架及具有其的人工瓣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脏瓣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瓣膜支架及具有其的人工瓣膜。
背景技术
主动脉瓣疾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动脉瓣疾病分为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两类。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和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预后较差,这些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等症状后死亡率很高,内科治疗效果很差,平均生存率仅为2-3年。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但是,外科手术需要开胸,手术创伤大,许多高龄或体弱多病的患者无法耐受传统的外科开胸换瓣手术。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veImplantation,TAVI)因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外科手术的替代方法应用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是指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临床TAVI手术中应用最广的产品是美国Edwards公司的球囊扩张式Sapien瓣膜支架系列和美国Medtronic公司的自膨胀式CoreValve瓣膜。这两种瓣膜的设计主要是用于治疗主动脉狭窄患者。目前TAVI术仅限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仍被列为TAVI术的禁忌症。有研究者尝试将CoreValve自膨胀支架和Sapien瓣膜支架用于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结果发现支架定位不准确、植入不到位的发生率高达20%,这两种支架已基本不再应用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
目前,用于单纯主动脉瓣膜反流的产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瓣膜支架自体设计3个定位锚定键(例如:Jenavalve、AcurateTA),但是受限于结构方面的影响,定位锚定键的张开幅度偏小,操作便捷性差,而且在瓣膜装载过程中,锚定键是重合在瓣膜上的,无形增加了瓣膜的外形尺寸,降低了产品的应用范围。另一种是外套定位键的方式(例如:J-valve),装载过程中定位键与瓣膜不重叠,可以降低瓣膜尺寸,但是通过缝线的连接方式,柔韧性大,不利于保证定位键底端与瓣膜底端的距离,同时需要手动将定位键拉到瓣膜处,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用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瓣膜支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瓣膜支架的人工瓣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为可径向撑开的环形结构,内部适于容纳人工瓣叶;
定位环,为可径向压缩的环形结构,内部适于容纳所述支架本体;
弹性连接丝,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环的上端,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中部或下部;
所述定位环在压缩状态,适于与所述支架本体沿轴线依次串联设置;所述定位环由压缩状态弹性形变至撑开状态时,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丝的牵引,能够同轴套设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环在撑开状态时,为直筒形结构的环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环的下端设有适于连接显影标记的哑铃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本体的上部,设有用于连接瓣叶的固定耳,所述固定耳具有至少一个长孔。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
紧固件,紧固连接在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弹性连接丝的连接端,和/或紧固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弹性连接丝的连接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环和/或所述支架本体上,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连接丝一端的插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插槽的两侧的外侧边上,具有用于连接所述紧固件的卡接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连接丝与所述定位环上的第二插槽通过卡接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紧固件通过包裹与所述定位环和所述弹性连接丝紧固连接,和/或所述紧固件通过包裹与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弹性连接丝紧固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紧固件具有用于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丝的插入孔,和用于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卡接体;所述支架本体上具有用于卡接所述紧固件的卡接体的卡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丝为单丝或多丝,其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丝为双丝,其一端连接,另一端相互远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瓣膜,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瓣膜支架,还包括:
人工瓣叶,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的内侧;
显影标记,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环的下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瓣叶的上部两侧,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支架本体的固定耳的长孔内的缝合耳。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影标记为片状结构或丝材,适于包裹在所述定位环下端的哑铃结构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支架,在进行植入后,定位环通过弹性形变能够自膨胀至撑开状态,并根据弹性连接丝的牵引,同轴套设在支撑本体上。因此,在进行植入手术过程中,能够将定位环和支撑本体进行同时定位。由于连接丝的牵引,支撑本体能够根据定位环进行自定位,从而节省了对定位环和支撑本体的分别定位操作,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
并且,本申请的定位环在压缩状态,可与支架本体沿轴线依次串联设置,这种非重叠的设计,可使瓣膜在血管内输送时,减小整体装载的外径,降低传导阻滞,提高瓣膜的可通过性。
另外,定位环通过弹性连接丝始终与支架本体连接,从而在植入手术过程中,不必进行定位环与支架本体的连接,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用于连接定位环与支架本体的弹性连接丝,由于两端均为固定连接,能够提供更加稳固和硬直的连接,从而保证支架本体与定位环之间的距离,使定位环与支架本体保持同心。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支架,定位环膨胀为撑开状态后,为直筒形结构,因此能够完全展开,能够更加容易的抓取运动中的人体瓣叶,使定位环更加便于定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支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架本体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裙边的展开示意图。
图4为支架本体上部的固定耳的主视图。
图5为将人工瓣叶与固定耳连接时,固定耳的横截面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插槽的主视图。
图7为弹性连接丝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定位环的展开示意图。
图9为紧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支架本体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展开示意图。
图11为支架本体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展开示意图。
图12为支架本体上固定耳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3为固定耳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4为固定耳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5为固定耳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6为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插槽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7为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8为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9为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0为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1为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2为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3为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4为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5为弹性连接丝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弹性连接丝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弹性连接丝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弹性连接丝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弹性连接丝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弹性连接丝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弹性连接丝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定位环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展开示意图。
图33为定位环上的第二插槽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4为定位环上的第二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5为定位环上的第二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6为定位环上的第二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7为定位环上的第二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8为定位环上的第二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9为定位环上的第二插槽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40为紧固件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1为紧固件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2为紧固件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3为紧固件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植入过程中,定位环与支架本体在输送导管内的主视图。
图45为输送导管到达病变位置的主视图。
图46为在病变位置,释放瓣膜支架的主视图。
图47为调整瓣膜支架到达定位位置的主视图。
图48为将瓣膜支架固定设置在病变位置的主视图。
图49为人工瓣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本体;101、锯齿杆;102、竖杆;103、固定耳;104、长孔;2、裙边;3、缝合线;4、第一插槽;401、卡接区;5、弹性连接丝;501、紧固环;6、定位环;601、哑铃结构;7、第二插槽;8、紧固件;9、人工瓣叶;901、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瓣膜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本体1、定位环6和弹性连接丝5。所述支架本体1为可再进一步地进行径向撑开的环形结构,当支架本体1完全撑开后,与定位环6一起可将人体瓣膜夹紧,从而完成瓣膜支架的定位。
在支架本体1的内部适于容纳人工瓣叶9,从而替代人的自体瓣膜进行阻止血液回流。
所述定位环6通过弹性连接丝5与支架本体1连接,弹性连接丝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环6的上端,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中部或下部。
所述定位环6目前处于撑开状态,但输送过程中应为压缩状态。在输送时,压缩状态的定位环6,与所述支架本体1沿轴线依次串联设置;这种非重叠的设计,可使瓣膜在血管内输送时,减小整体装载的外径,降低传导阻滞,提高瓣膜的可通过性。到达位置进行释放时,所述定位环6由压缩状态,通过弹性形变,自膨胀至撑开状态,并根据所述弹性连接丝5的牵引,能够同轴套设在所述支架本体1上;因此,在进行植入手术过程中,能够将定位环6和支撑本体进行同时定位,由于连接丝的牵引,支撑本体能够根据定位环6进行自定位,从而节省了对定位环6和支撑本体的分别定位操作,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
所述定位环6在撑开状态为直筒形结构,所述直筒形结构指的是定位环6在撑开状态,其上端与下端具有相同的直径大小,即上下同宽。直筒型结构能够使定位环6完全展开,能够更加容易的抓取运动中的人体瓣叶,使定位环6更加便于定位。
如图2所示,为所述支架本体1展开后的结构。支架本体1由横向布置的多根锯齿杆101和竖直设置的多根竖杆102连接构成框架。在支架本体1的上部的第一层竖杆102上,设有用于连接瓣叶的固定耳103,所述固定耳103内具有一个长孔104,通过所述长孔104与人工瓣叶9的连接耳901绑接。所述支架本体1的中部的第二层竖直杆采用加强杆设置,所述加强杆即为较为粗的竖杆102,可提高支架本体1的整体强度。所述支架本体1的下部采用锯齿杆101相对直接连接。
如图3所示,为具有柔性的裙边2,可采用高分子材料或生物组织。用于包裹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下部的下边上,用于对人工瓣叶9进行自适应地密封,对于结构病变复杂的患者或应用于钙化病变的患者时,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反流的发生。
如图4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部的固定耳103的一种实施方式,该固定耳103的四周为规则的矩形,中间具有一个长孔104。
如图5所示,为图4中固定耳103的横截面示意图。固定耳103用于与人工瓣叶9两端的连接耳901连接,将人工瓣叶9的两端的连接耳901中的其中一个绑接在固定耳103上时,首先将人工瓣叶9的连接耳901穿过长条孔,然后在端部进行分叉,将分叉后的连接耳901从固定耳103的两侧绕回到连接耳901的尾部,最后用缝合线3将连接耳901的首尾绑接固定。
如图6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设置在加强杆上的第一插槽4的一种实施方式,该第一插槽4用于与弹性连接丝5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插槽4的两侧的外侧边上具有向内凹陷的卡接区401,用于连接紧固件8。将弹性连接丝5与支架本体1连接时,将弹性连接丝5的一端插设在上述第一插槽4内,然后将紧固件8包裹缠绕在卡接区401,从而能够将弹性连接丝5与支架本体1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7所示,为弹性连接丝5的一种实施方式,该弹性连接丝5为双丝结构,双丝使其横截面为扁形。该弹性连接丝5采用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丝,每根弹性连接丝5均经过热处理定型成具有两个反向圆弧的S形。在弹性连接丝5的两端分别设有紧固环501,紧固环501通过焊接、铆压或粘接等方式与连接丝连接。
如图8所示,为定位环6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展开图,该定位环6的展开结构为类正弦曲线的结构,在上端具有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的一个第二插槽7,可将弹性连接丝5的端部插设在该第二插槽7内,然后将紧固件8包裹缠绕在外部,从而进行进一步固定。该定位环6的下端具有用于连接显影标记的哑铃结构601,所述哑铃结构601指的是一种中间小、两头大的结构,可将片状的显影标记缠绕在哑铃结构601的中间,以便于在手术中进行瓣膜支架的定位,进一步的,可用缝合线3对显影标记进行固定。
如图9所示,为紧固件8的一种实施方式,该紧固件8通过包裹可连接支架本体1和弹性连接丝5,也可通过包裹连接定位环6和弹性连接丝5;将弹性连接丝5插设在定位环6上的第二插槽7内,将紧固件8包裹定位环6上的第二插槽7上,可将定位环6与弹性连接丝5进行紧固连接;将弹性连接丝5插设在支架本体1上的第一插槽4内,将紧固件8包裹在支架本体1上的第一插槽4上,可将支架本体1与弹性连接丝5进行紧固连接。该紧固件8可为刚性可变形材料。
使用方法
上述实施方式的瓣膜支架,在使用时,弹性连接丝5的一端插设在支架本体1的中部的第一插槽4内,另一端插设在定位环6的上端的第二插槽7内,并通过紧固件8包裹在定位环6与弹性连接丝5的连接端、以及包裹在支架本体1与弹性连接丝5的连接端。其中,支架本体1的上部,用于连接瓣叶的固定耳103,采用如图5所示的缠绕方法,将三片瓣叶连接在环形结构的支架本体1内部。其中定位环6的下端的哑铃结构601,用于缠绕片状或丝状的显影标记,从而在手术中,能够准确的定位瓣膜位置。
如图10所示,为支架本体1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支架本体1为四层结构,用于连接瓣叶的固定耳103依然设置在第一层,第二层采用锯齿杆101相对直接连接,而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的第一插槽4设置在第三层,第四层依然采用锯齿杆101相对直接连接。
如图11所示,为支架本体1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支架本体1为三层,而上层和中层的结构基本不变,下层的竖直杆采用加强杆,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的第一插槽4设置在下层。
如图12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瓣叶的固定耳103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在固定耳103的长孔104两侧具有多个并列的通孔,用于缝合线3的穿过,从而更好的连接固定耳103与人工瓣叶9。
如图13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瓣叶的固定耳103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在固定耳103中间的长孔104两侧具有波浪形侧边,波浪形的侧边具有一个波谷,可用于更好的连接缝合线3,避免缝合线3窜动。
如图14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瓣叶的固定耳103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固定耳103的结构与上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长孔104的两侧的波浪线侧边上,具有两个波谷,可用于固定更多的缝合线3。
如图15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瓣叶的固定耳103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时方式中,在固定耳的长孔104两侧,具有对称的另外两个长孔,用于固定耳103折叠稳固,使固定耳103更具耐久性,缝合更牢靠。
如图16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一端的第一插槽4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4的两侧的外侧边上具有向内凹陷的卡接区401,用于连接紧固件8。第一插槽4的中间具有的槽口用于插入弹性连接丝5的一端,并且槽口的形状为在竖直长条形的基础上,在顶端具有椭圆形扩大。
如图17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一端的第一插槽4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4两侧的卡接区401结构不变。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槽口的形状,为在竖直长条形的基础上,在顶端具有朝向一侧的横向水平折弯。
如图18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一端的第一插槽4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4两侧的卡接区401结构不变。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槽口的形状,为在竖直长条形的基础上,在顶端具有朝向一侧的弧形折弯。
如图19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一端的第一插槽4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4两侧的卡接区401结构不变。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槽口的形状,为在竖直长条形的基础上,在顶端具有斜向两侧上方的倾斜折弯。
如图20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一端的第一插槽4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4两侧的卡接区401结构不变。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槽口的形状,为在竖直长条形的基础上,在顶端具有倒三角形扩大。
如图21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一端的第一插槽4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4两侧的卡接区401结构不变。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槽口的形状,为在竖直长条形的基础上,在顶端具有朝向两侧的横向折弯。
如图22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一端的第一插槽4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4两侧的卡接区401结构不变。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槽口的形状,为在竖直长条形的基础上,在顶端具有朝向两侧的弧形折弯。
如图23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一端的第一插槽4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4两侧的卡接区401结构不变。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槽口的形状,为一在顶端的横条。
如图24所示,为支架本体1上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一端的第一插槽4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4两侧的卡接区401结构不变。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槽口的形状,为一在顶端的圆形槽。
如图25所示,为弹性连接丝5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弹性连接丝5为双丝,并且一端连接,另一端分开。相互连接的一端用于与定位环6连接,而相互分开的一端用于与支架本体1连接,并且分别连接在支架本体1上的两个不同位置的第一插槽4上。在弹性连接丝5的顶端,具有直径稍大的圆球体,当弹性连接丝5插入到支架本体1上的第一插槽4内后,其圆球体能够与第一插槽4上的折弯相互阻挡,从而使弹性连接丝5与支架本体1能连接的更加稳固。
如图26所示,为弹性连接丝5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弹性连接丝5同样为双丝,一端连接,另一端分开。不同之处在于,在用于与定位环6连接的一端具有直径稍大的矩形条,该矩形条可卡接进入到定位环6的第二插槽7内,从而进行定位环6与弹性连接丝5的连接。
如图27所示,为弹性连接丝5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弹性连接丝5同样为双丝,一端连接,另一端分开。不同之处在于,在三个自由端均设有直径稍大的矩形条,除了用于与定位环6连接的一端,另外两对的矩形条可卡接进入到支架本体1上的第一插槽4内,从而实现弹性连接丝5与支架本体1的连接。
如图28所示,为弹性连接丝5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弹性连接丝5同样为双丝,一端连接,另一端分开。不同之处在于,用于连接定位环6的一端,其弯折方向为向上,因此可以从下朝上与定位环6连接,以满足不同实际需要。
如图29所示,为弹性连接丝5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弹性连接丝5同样为双丝。不同之处在于,该弹性连接丝5没有分开端,并且用于连接支架本体1的一端朝上延伸有较长的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连接支架本体1的不同位置。
如图30所示,为弹性连接丝5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弹性连接丝5采用片结构构成,在两端设有用于连接支架本体1和定位环6连接的包裹结构;所述弹性连接丝5在与支架本体1和定位环6连接时,可将包裹结构展开,分别插入到支架本体1的第一插槽4和定位环的第二插槽7内后,包裹结构通过弹性连接丝5的弹性可自动回弹到原来的状态,从而完成弹性连接丝5与支架本体1和定位环连接。
如图31所示,为弹性连接丝5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弹性连接丝5采用间隔平行设置的双丝,然后两端连接。在弹性连接丝5的两端还设有用于与支架本体1和定位环6连接的块体,所述块体的中间具有通孔,可与支架本体1和定位环6进一步的固定连接。
如图32所示,为定位环6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展开图,该定位环6的展开结构同样为类正弦曲线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上端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的第二插槽7具有两个,可将弹性连接丝5的端部依次插设在这两个第二插槽7内,从而使弹性连接丝5变形,从而与弹性连接丝5形成卡接。
如图33所示,为定位环6上端的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的第二插槽7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第二插槽7与定位环6的连接处位于更靠近第二插槽7上端的两侧,并向下具有两个槽口,可依次插设弹性连接丝5,从而与弹性连接丝5形成卡接。
如图34所示,为第二插槽7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第二插槽7的与定位环6的连接处同样位于更靠近第二插槽7上端的两侧,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插槽7为一个槽口,在槽口的下端为开口状,且在开口的一侧具有倒勾,可用于与紧固件8更好的连接。该第二插槽7的槽口能够为第二插槽7的变形提供更大的形变量,使第二插槽7与紧固件8能够更好的卡接。
如图35所示,为第二插槽7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第二插槽7的与定位环6的连接处同样位于更靠近第二插槽7上端的两侧,并且在第二插槽7的下端同样具有开口,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插槽7的开口更大,且在开口的两侧均具有倒钩,可用于与紧固件8更好的卡接。
如图36所示,为第二插槽7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第二插槽7的下端同样具有开口,且开口的两侧同样均具有倒钩,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插槽7的与定位环6的连接处位于第二插槽7的中部靠上位置,在第二插槽7的上端具有卡位孔,可用于通过容纳弹性连接丝5,以对弹性连接丝5进行卡位,从而提高对弹性连接丝5的连接稳固性。
如图37所示,为第二插槽7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第二插槽7的下端同样具有开口,开口的两侧同样均具有倒钩,且与定位环6的连接处同样位于第二插槽7的中部靠上位置。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插槽7的下端的开口较小且位于中间位置,并且该第二插槽7的上端具有插孔,用于通过弹性连接丝5,从而使弹性连接丝5发送弹性变形,以更好的稳固在第二插槽7内。
如图38所示,为第二插槽7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第二插槽7的与定位环6的连接处位于第二插槽7上端两侧位置,具有一个横向的槽口。
如图39所示,为第二插槽7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第二插槽7的与定位环6的连接处位于第二插槽7的中部靠上的两侧位置,具有上部一个宽度较大的槽口,以及与之相连的下部一个长度较大的槽口。
如图40所示,为紧固件8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紧固件8的结构同样适于包裹连接,不同之处在于:该紧固件8为不可展开的封闭环结构,可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制作,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变形可对被连接体进行包裹。
如图41所示,为紧固件8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紧固件8的两侧具有卡接槽,可通过插入槽口与插槽形成卡接连接;该紧固件8还具有贯穿上下两端的两个通孔,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
如图42所示,为紧固件8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紧固件8的中部具有适于包裹的槽结构,并且在槽结构的壁上具有通孔,可穿过柱形紧固件8与被连接单元进行进一步的连接;该紧固件8的两侧还具有贯穿上下两端的两个通孔,用于连接弹性连接丝5。
如图43所示,为紧固件8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该紧固件8的结构与上述紧固件8的结构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该紧固件8的中部的包裹结构为封闭的环柱形,可通过弹性变形对被连接单元进行包裹连接。
如图44~48所示,为瓣膜支架在的植入过程示意图。
如图44所示,定位环6与支架本体1保持压缩状态依次设置在输送导管内,并且定位环6位于支架本体1的前方,通过弹性连接丝5与支架本体1连接。
如图45所示,通过导丝和血管鞘将导管送入病变位置后,将导管的顶端穿过病变的自体瓣膜。
同时,如图46所示,将瓣膜支架从导管的末端进行释放,使定位环6自动弹性复原至撑开状态,同时在弹性连接丝5的牵引作用下,定位环6向后轴向窜动,以同轴套设在所述支架本体1上。
如图47所示,驱动瓣膜支架朝向病变的自体瓣膜移动,使完全扩张的定位环6卡在所有自体瓣叶的外侧,抵达自体瓣叶的根部;并使支架本体1从中间穿过自体瓣膜。
如图48所示,将支架本体1采用球囊扩张的方式进行扩张,将自体瓣叶夹在支架本体1与定位环6之间,从而完成瓣膜支架的定位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瓣膜,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瓣膜支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1内侧的人工瓣叶9,以及固定连接在定位环6下端的显影标记。
如图49所示,为人工瓣叶9的主视结构示意图,该瓣叶在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三片,均连接支架本体1的内部。该人工瓣叶9的左右两侧具有用于与固定耳103连接的连接耳901,该连接耳901的端部具有两个分叉。该人工瓣叶9的底端具有向下的凸起部,用于阻止血液的回流,并且该凸起部为弧形,使三组人工瓣叶9能够完全的配合在一起。该人工瓣叶9的顶端还具有向上的凸起部,用于有效的阻止血液从侧边回流。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5)

1.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1),为可径向撑开的环形结构,内部适于容纳人工瓣叶(9);
定位环(6),为可径向压缩的环形结构,内部适于容纳所述支架本体(1);
弹性连接丝(5),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环(6)的上端,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中部或下部;
所述定位环(6)在压缩状态,适于与所述支架本体(1)沿轴线依次串联设置;所述定位环(6)由压缩状态弹性形变至撑开状态时,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丝(5)的牵引,能够同轴套设在所述支架本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6)在撑开状态时,为直筒形结构的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6)的下端设有适于连接显影标记的哑铃结构(6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上部,设有用于连接瓣叶的固定耳(103),所述固定耳(103)具有至少一个长孔(1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紧固件(8),紧固连接在所述定位环(6)与所述弹性连接丝(5)的连接端,和/或紧固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1)与所述弹性连接丝(5)的连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6)和/或所述支架本体(1)上,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连接丝(5)一端的插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上的第一插槽(4)的两侧的外侧边上,具有用于连接所述紧固件(8)的卡接区(40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丝(5)与所述定位环(6)上的第二插槽(7)通过卡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8)通过包裹与所述定位环(6)和所述弹性连接丝(5)紧固连接,和/或所述紧固件(8)通过包裹与所述支架本体(1)和所述弹性连接丝(5)紧固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8)具有用于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丝(5)的插入孔,和用于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的卡接体;所述支架本体(1)上具有用于卡接所述紧固件(8)的卡接体的卡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丝为单丝或多丝,其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丝为双丝,其一端连接,另一端相互远离。
13.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瓣膜支架,还包括:
人工瓣叶(9),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内侧;
显影标记,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环(6)的下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瓣叶的上部两侧,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支架本体(1)的固定耳(103)的长孔(104)内的缝合耳。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标记为片状结构或丝材,适于包裹在所述定位环(6)下端的哑铃结构(601)的中间。
CN201921428597.4U 2019-08-29 2019-08-29 瓣膜支架及具有其的人工瓣膜 Active CN210872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8597.4U CN210872250U (zh) 2019-08-29 2019-08-29 瓣膜支架及具有其的人工瓣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8597.4U CN210872250U (zh) 2019-08-29 2019-08-29 瓣膜支架及具有其的人工瓣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72250U true CN210872250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10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8597.4U Active CN210872250U (zh) 2019-08-29 2019-08-29 瓣膜支架及具有其的人工瓣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722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0039A (zh) * 2021-10-08 2021-12-03 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瓣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0039A (zh) * 2021-10-08 2021-12-03 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瓣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6119B2 (en) Vascular implant and delivery system
CN111163730B (zh) 用于人工心脏瓣膜的密封构件
US1014976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diac valve repair and replacement
EP1926455B1 (en) Apparatus for endovascular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comprising tissue grasping elements
US8932343B2 (en) Blunt ended stent for prosthetic heart valve
US7670366B2 (en) Intraluminal support device with graft
EP3001978A1 (en) Replacement heart valves, delivery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9303626A (zh) 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修复设备及方法
JP2003505146A (ja) 弾性的に変形可能な維持部材を有する心臓弁プロテーゼ
CN113893068B (zh) 一种治疗三尖瓣返流的修复装置
JP2007526011A (ja) 僧帽弁逆流を治療するための引張り装置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
CA3109395C (en) Valve stent and presthetic valve having the same
CN210872250U (zh) 瓣膜支架及具有其的人工瓣膜
CN112754732B (zh) 一种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及医用装置
CN219109848U (zh) 人工瓣膜假体及其瓣膜支架
CN115227451A (zh) 一种经导管置换瓣膜装置及其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