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9519A - 工件支承件 - Google Patents

工件支承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9519A
CN114269519A CN202080059561.2A CN202080059561A CN114269519A CN 114269519 A CN114269519 A CN 114269519A CN 202080059561 A CN202080059561 A CN 202080059561A CN 114269519 A CN114269519 A CN 114269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d
housing
distal end
end sid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95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9519B (zh
Inventor
吉村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smek KK
Original Assignee
Kosmek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smek KK filed Critical Kosmek KK
Publication of CN114269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9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9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9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00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 B23Q3/02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for mounting on a work-table, tool-slide, or analogous part
    • B23Q3/10Auxiliary devices, e.g. bolsters, extension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00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 B23Q3/02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for mounting on a work-table, tool-slide, or analogous part
    • B23Q3/10Auxiliary devices, e.g. bolsters, extension members
    • B23Q3/106Auxiliary devices, e.g. bolsters, extension members extendable members, e.g. extension members
    • B23Q3/108Auxiliary devices, e.g. bolsters, extension members extendable members, e.g. extension members with non-positive adjustment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15B15/1423Component par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5B15/1447Pistons; Piston to piston rod assembl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20Other details, e.g. assembly with regulating devices
    • F15B15/26Lock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2703/00Work clamping
    • B23Q2703/12Accessories for atta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排出路(42)具有:环状空间(2a),形成在插通孔(2)与支承杆(3)之间,该插通孔(2)形成在壳体(1)的末端部;以及排出口(42a),形成在壳体(1)的末端部。当输出构件(24)从基端侧极限位置移动到末端侧极限位置时,该输出构件(24)从出口室(32)推出的气体的排出量被设定为,比通过支承杆(3)从基端侧极限位置向末端侧位置移动而形成在该支承杆(3)的基端侧的收容室(45)的容积多。

Description

工件支承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夹头缩径而锁定支承杆的形式的工件支承件。
背景技术
工件支承件是支承工件的装置。以往,这种工件支承件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07205号公报)所记载的工件支承件。该以往技术如下那样地构成。
在形成于作为固定台的工作台的安装孔中固定有工件支承件的壳体。在壳体内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支承杆插入到该壳体的上端壁。夹头外嵌于支承杆的外周。通过供给到工作室的压缩空气使第一活塞在壳体内向下方移动,该第一活塞经由夹头将支承杆锁定。输出构件以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于壳体的缸孔。该输出构件具有从下侧依次形成的第二活塞和活塞杆。在该活塞杆的末端形成有直径比活塞杆的本体部分大的凸缘部。弹簧施加作用力以使支承杆和凸缘部分离。在该缸孔内,在第二活塞的下侧设置有入口室,该入口室与形成于工作台的给排路连通。另外,在第二活塞的上侧设置有出口室。连通孔在缸孔的周壁面上开口。由连通孔和输出构件的外周面构成切换部件。通过输出构件的外周面跨过该切换部件的开口部移动,切换成工作室经由连通孔与入口室连通的状态和工作室经由连通孔与出口室连通的状态。并且,当第二活塞上升时,出口室内的压缩空气被供给到形成在支承杆的下侧的收容室。此时,若收容室的增加容量多于从出口室排出的空气排出量,则外部空气从形成于工作台内的通路和形成于壳体的下壁的透气孔被供给到壳体内。若收容室的容量增加少于从出口室排出的空气排出量,则外部空气通过工作台内的通路和呼吸路被排出到外部。另外,在第二活塞下降并且第一活塞下降时,工作室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一活塞的作用,通过出口室和呼吸路排出到外部。
在先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072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工件支承件中,由于需要在工作台内设置给排路和排出路,所以成为复杂的构造。另外,由于在壳体的下壁内设置有呼吸路,因此壳体的径向尺寸增大与该排出路的尺寸相应的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构造提供小型的工件支承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例如如图1~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如下那样地构成工件支承件。
支承杆3插入形成在壳体1的末端部的插通孔2。在所述壳体1内支承杆3能够向该支承杆3的轴向的末端侧和基端侧移动。夹头5外嵌于所述支承杆3的外周壁。活塞12以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的方式插入到所述壳体1内。活塞12利用供给到工作室13的压缩气体,经由所述夹头5对所述支承杆3进行锁定驱动。输出构件24以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的方式插入到形成在所述壳体1的基端部的缸孔22。施力部件进行施力以使所述支承杆3与所述输出构件24分离。入口室29形成于所述缸孔22内且所述输出构件24的所述轴向的基端侧。出口室32形成于所述缸孔22内且所述输出构件24的所述轴向的末端侧。切换部件40由在所述缸孔22的周壁面开口的连通孔41和所述输出构件24的外周面构成。通过所述输出构件24的外周面跨越所述连通孔41地移动,在所述工作室13经由所述连通孔41与所述入口室29连通的状态和所述工作室13经由所述连通孔41与所述出口室32连通的状态之间切换。排出路42具有形成在所述插通孔2与所述支承杆3之间的环状空间2a和形成在所述壳体1的末端部的排出口42a。使所述出口室32的压缩空气通过所述排出路42的所述环状空间2a从所述排出路42的所述排出口42a向所述壳体1的外部排出。在所述输出构件24从所述轴向的基端侧极限位置移动到末端侧极限位置时,该输出构件24从所述出口室32推出的气体的排出量被设定为,比通过使所述支承杆3从基端侧极限位置向末端侧位置移动而形成在该支承杆3的基端侧的收容室45的容积多。
上述发明具有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本发明的工件支承件中,排出路具有:环状空间,形成在形成于壳体的末端部的插通孔与支承杆之间;以及排出口,形成在壳体的末端部。因此,当工件支承件被锁定驱动以使输出构件从基端侧极限位置向末端侧极限位置移动时,该输出构件推出出口室的气体,并将推出的气体供给到形成在支承杆的基端侧的收容室。支承杆与工件的基端面抵接而被停止,但是输出构件继续移动到末端侧极限位置。于是,由于从出口室被推出的气体超过收容室的容积地被供给,因此,该过剩供给量的气体通过排出路的环状空间从排出路的排出口排出到壳体的外部。此外,当释放驱动工件支承件而使活塞向基端侧移动时,活塞将工作室的气体通过出口室和环状空间从排气口排出到壳体的外部。因此,在本发明的工件支承件中,不需要如上述以往技术那样将壳体外部的气体取入到壳体内或者在基端壁设置排出的呼吸孔,另外,不需要在工作台内设置与该呼吸孔相连的通路。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将工件支承件制作得较小。
上述的本发明优选添加下述(1)~(3)的结构。
(1)例如,如图1~图3所示,在所述排出路42上设置有开闭阀44。所述开闭阀44由安装在所述插通孔2的内周壁的防尘密封件43和供该防尘密封件43的唇部43a能够滑动地贴紧的所述支承杆3的外周面构成。
在该情况下,出口室的气体通过环状空间和形成于唇部与支承杆之间的开阀间隙而向壳体的外部排出,由此排出气体吹跑堆积于防尘密封件与支承杆之间的切屑等异物,从而能够清洁唇部。
(2)例如,如图4及图5所示,使所述环状空间2a和所述壳体1的外部连通的通路47、52形成在所述壳体1的末端部。该通路47、52构成所述排出路42的一部分。在所述通路47、52上设置有开闭阀48、53。所述开闭阀48、53容许压缩气体从所述环状空间2a向所述壳体1的外部的流动,并且限制其反向的流动。
在该情况下,在壳体的末端部的期望的位置设置排出口,以使来自排出路的气体朝向需要的部位排出。或者,在壳体上设置排出口,以使来自排出路的气体避开不需要的部位而排出。
(3)例如,如图6所示,在所述支承杆3的末端部形成有入口路66,该入口路66使形成在所述支承杆3的筒孔3c与所述支承杆3的末端部的外部连通。该入口路66及所述筒孔3c构成所述排出路42的一部分。在所述入口路66上设置有开闭阀61。所述开闭阀61容许压缩气体从所述筒孔3c向所述支承杆3的末端部的外部的流动,并且限制其反向的流动。
在该情况下,排出口设置在支承杆的末端部的期望的位置,以使来自排出路的气体朝向需要的部位排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提供小型的工件支承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且表示工件支承件的释放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上述工件支承件的动作的主视剖视图,是与上述图1类似的图。
图3是表示上述工件支承件的锁定状态的主视剖视图,是与上述图1类似的图。
图4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且与图3类似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且与图3类似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且与图3类似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空压式的工件支承件的情况。首先,说明上述工件支承件的构造。
在作为固定台的工作台T上形成有收容孔,在收容孔的内周壁形成有内螺纹部。形成在壳体1的外周壁上的外螺纹部被拧入该内螺纹部,从而该壳体1被固定于收容孔。该壳体1具有上壁(末端部)1a、筒状的主干部1b、支承构件1c和下块1d。在该主干部1b的筒孔的下部固定有筒状的支承构件1c。在该支承构件1c的筒孔固定有下块(基端部)1d。插通孔2在壳体1的上壁1a向上下方向形成,支承杆3以能够向上下方向(该支承杆3的轴向的末端侧和基端侧)移动的方式插入到该插通孔2中。该支承杆3具有筒状的杆本体3a和螺纹接合于该杆本体3a的上端部的按压螺栓3b。杆本体3a具备沿上下方向形成的筒孔3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上壁1a、主干部1b、支承构件1c、下块1d中的2个或3个构件一体形成,来代替由不同的构件设置这些构件。
夹持固定区域R设置在上述支承杆3的外周面的下半部分,且筒状的夹头5外嵌于该夹持固定区域R。该夹头5具备上部越来越细的锥形外周面5a,利用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一个狭缝5b而弹性地缩径。在该夹头5的外周侧配置有环状的传动件6,该传动件6的锥形内周面6a从上侧与夹头5的锥形外周面5a相向。在形成于该锥形外周面5a与锥形内周面6a之间的环状锥形间隙7中插入有多个滚珠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件6和后述的第一活塞(活塞)12分别设置,但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将传动件6和第一活塞12形成为一体。
工作用的第一缸体10具备形成于壳体1的主干部1b内的第一缸孔(缸孔)11、插入于该第一缸孔11与传动件6之间的环状的第一活塞(活塞)12、使该第一活塞12下降的工作室13、以及使该第一活塞12上升的第一弹簧14。该第一弹簧14安装于形成在传动件6的下侧的弹簧室15。
更详细地说,上述第一活塞12的上部由密封构件16呈密封状地引导到上壁1a,并且第一活塞12的下部由另一密封构件17呈密封状地引导到支承构件1c。而且,通过向工作室13供给压缩空气(压缩气体),向下的力作用于形成在第一活塞12的上端部的大面积的环状受压面,并且向上的力作用于形成在第一活塞12的下端部的小面积的环状受压面,由于这些上下的力差,第一活塞12下降(向基端侧移动)。
上述第一弹簧14在这里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安装在上弹簧座19与下弹簧座20之间,该上弹簧座19安装在传动件6的下表面,该下弹簧座20安装在夹头5的下端部。另外,上弹簧座19承接多个滚珠8。另外,第一弹簧14经由下弹簧座20使夹头5的下端面与支承构件1c抵接。
在上述支承构件1c的筒孔内和下块1d的筒孔内设置有进退用的第二缸体21。该第二缸体21如下那样地构成。在下块1d的筒孔形成有大径的第二缸孔(缸孔)22,在支承构件1c的筒孔内形成有比第二缸孔22小径的杆孔23。输出构件24的第二活塞25以经由密封构件25a呈密封状地能够在上下方向(支承杆3的轴向)的下限位置(基端侧极限位置)与上限位置(末端侧极限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插入该第二缸孔22,并且输出构件24的活塞杆26插入杆孔23。输出构件24以能够向上下方向(支承杆3的轴向)移动的方式插入形成在壳体1的基端部的上述第二缸孔22。输出构件24由第二活塞25和活塞杆26构成。
在上述第二缸孔22内且输出构件24的轴向(支承杆3的轴向)的基端侧形成有入口室29。压缩空气的给排口30与该入口室29连通。此外,在第二缸孔22内且输出构件24的轴向(支承杆3的轴向)的末端侧形成有出口室32。使第二活塞25向下后退的第二弹簧33安装在杆孔23的上壁31与第二活塞25的上表面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33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
上述活塞杆26的末端部插入支承杆3的筒孔3c。在该活塞杆26的末端侧的外周壁向上下方向形成有引导槽35。销36安装在形成于支承杆3的筒壁的贯穿孔中,且该销36插入到引导槽35中。在该引导槽35的上端壁形成有上卡合部35a,在其下端壁形成有下卡合部35b。另外,在销36的上侧壁面形成有能够与上卡合部35a卡合的上卡止部36a,在销36的下侧壁面形成有能够与下卡合部35b卡合的下卡止部36b。在该活塞杆26的末端面与按压螺栓3b的下端面之间,安装有推进弹簧(施力部件)38,该推进弹簧(施力部件)38在使支承杆3和活塞杆26分离的方向上施力。本实施方式的推进弹簧38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杆3的外径的尺寸和第二活塞25的外径的尺寸形成为基本相同。此外,活塞杆26的外径的尺寸和支承杆3的筒孔3c的内径的尺寸形成为基本相同。
而且,使入口室29和出口室32中的一方与工作室13连通的切换部件40设置在工件支承件的基端侧部分。更详细地说,连通孔41贯穿下块1d的筒壁。连通孔41在第二缸孔22的周壁面开口。在支承构件1c上形成有使该连通孔41与工作室13连通的通路。由连通孔41和第二活塞25(输出构件24)的外周面构成切换部件40。
上述出口室32内的压缩空气通过形成于壳体1内的排出路42向该壳体1的外部排出。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排出路42具有形成在活塞杆26与支承构件1c的筒孔之间的环状空间、形成在支承杆3的下端部的连通槽3d、夹头5的狭缝5b、形成在上壁1a的插通孔2与支承杆3之间的环状空间2a等和形成在壳体1的末端部的排出口42a。防尘密封件43安装在该排出路42的上端部(末端部)且上壁1a的插通孔2的内周壁,该防尘密封件43的唇部43a与支承杆3的外周面贴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上述防尘密封件43和供防尘密封件43的唇部43a能够滑动地贴紧的支承杆3的外周面构成开闭阀44。并且,当排出路42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时,该排出路42的压缩空气使唇部43a自支承杆3的外周面分离。由此,开闭阀44开阀,排出路42内的压缩空气从排出口42a向壳体1的外部排出。
参照图1~图3说明上述工件支承件的动作。在图1所示的释放状态下,第一活塞12和传动件6通过第一弹簧14而上升,由此夹头5通过该夹头5的弹性恢复力而扩径。另外,第二活塞25及活塞杆26通过第二弹簧33下降。由此,活塞杆26克服推进弹簧38,经由上卡合部35a和上卡止部36a使支承杆3降低到下限位置。
在上述释放状态下,将工件W沿水平方向搬入到按压螺栓3b的上方位置。
并且,当将上述工件支承件从图1的释放状态向图3的锁定状态驱动时,将压缩空气从给排口30向入口室29供给。于是,首先,入口室29的压缩空气使第二活塞25和活塞杆26克服第二弹簧33而上升。然后,活塞杆26经由推进弹簧38使支承杆3上升。此时,出口室32内的空气被第二活塞25向该出口室32的外部推出。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活塞25从出口室32向后述的收容室45推出的空气的排出量被设定为,比通过使支承杆3从基端侧极限位置向末端侧位置上升而形成在该支承杆3的基端侧的收容室45的容量多。由此,从出口室32被推出的空气流入形成在支承杆3的下端面与支承构件1c的上端面之间的收容室45,并且超过收容室45的容量的空气通过排出路42排出到壳体1的外部。之后,如图2所示,按压螺栓3b的上端面与工件W抵接。
通过上述第二活塞25向上限位置移动,第二活塞25的密封构件25a越过连通孔41的开口部。于是,给排口30的压缩空气依次通过入口室29和连通孔41向工作室13供给。而且,当该工作室13的压力超过规定的设定压力(相当于第一弹簧14的向上方的施力的按压力)时,从该工作室13向第一活塞12作用的空气压力的上下方向的力差作用于传动件6。当该向下的力差使传动件6向下方移动时,该传动件6的锥形内周面6a一边使滚珠8向下方滚动,一边与夹头5的锥形外周面5a顺畅地卡合,使该夹头5缩径。因此,该缩颈了的夹头5将支承杆3的夹持固定区域R朝向该支承杆3的轴心按压,在图3所示的高度位置将该支承杆3夹持固定。在锁定状态下,对工件W的上表面进行机械加工,该加工时的下压力被支承杆3的支承力从下方强力地承接。
在上述机械加工结束后,入口室29的压缩空气通过给排口30被排出。于是,首先,第二活塞25和活塞杆26下降。此后,解除支承杆3的锁定状态。更详细地说,如下所述。
通过上述压缩空气的排出,首先,第二活塞25和活塞杆26由于第二弹簧33而下降,第二活塞25的密封构件25a越过连通孔41的开口部。此时,工作室13的压缩空气通过上述连通孔41、出口室32和上述排出路42向外部排出。而且,当工作室13的压力低于规定的设定压力时,第一活塞12及传动件6被第一弹簧14向上侧按压,该传动件6一边经由锥形内周面6a使滚珠8滚动一边顺畅地向上方移动。由此,夹头5通过自身的弹性恢复力而扩径,从而解除支承杆3的锁定状态。因此,第二活塞25和活塞杆26进一步下降,该活塞杆26经由上卡合部35a和上卡止部36a使支承杆3返回到图1的下限位置。
上述实施方式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工件支承件中,排出路42具有形成在支承杆3的外周面与壳体1的插通孔2的内周面之间的环状空间2a和形成在该壳体1的末端部的排出口42a。当该工件支承件3被锁定驱动而使第二活塞25上升时,该第二活塞25推出出口室32的空气,将推出了的空气向形成在支承杆3的下侧的收容室45供给。支承杆3与工件W的背面抵接而停止,但第二活塞25继续上升到上限位置。于是,由于从出口室32被推出的空气超过收容室45的容积地被供给,因此,该过剩供给量的空气通过排出路42的环状空间2a与开闭阀44的开阀间隙从排出口42a排出到壳体1的外部。此外,当释放驱动工件支承件3而使第一活塞12下降时,第一活塞12将工作室13的空气通过出口室32、环状空间2a和开闭阀44的开阀间隙从排出口42a排出到壳体1的外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工件支承件中,不需要如上述以往技术那样将壳体外部的空气取入到壳体内或将排出的呼吸孔设置在基端壁,另外,不需要在工作台内设置与该呼吸孔相连的通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将工件支承件制作得较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工件支承件如上所述,省略了以往技术的呼吸路,为了在使壳体1的下块1d及支承构件1c的直径尺寸缩小与该呼吸路相应的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工件支承件,如下那样地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活塞杆26形成为圆柱状,在活塞杆的末端部不具有以往技术的活塞杆那样的形成为直径比活塞杆本体部大的凸缘部。因此,能够将活塞杆26和支承杆3的半径方向的尺寸制作得较小。由于通过支承杆3变小而该支承杆3的自重也降低,因此,能够将使支承杆3和输出构件24下降的第二弹簧33变细(变弱)或/和变短。由此,能够减小从第二活塞25的上表面到支承构件1c的上端部为止的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活塞25相对于变小的支承杆3具有与以往基本相同的大小。如上所述,活塞25的直径尺寸和支承杆3的外径尺寸形成为基本相同,并且活塞25的最大行程和支承杆3的最大行程被设定为相同。此外,在锁定驱动时,支承杆3与工件W抵接,在行程的中途停止(不移动最大行程),但是由于第二活塞25移动整个行程,因此,第二活塞25推出出口室32的空气的排出量超过形成在支承杆3的下侧的收容室45的容量。因此,与释放状态的停止时相比,锁定驱动时的排出路42内的压力上升。并且,当排出路42内的上升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时,排出路42的压缩空气使构成开闭阀44的防尘密封件43的唇部43a自支承杆3的外周面分离,并排出到壳体1的外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活塞25的直径尺寸和支承杆3的外径尺寸被设定为基本相同,但是第二活塞25的直径尺寸可以被设定为大于支承杆3的外径尺寸。此外,第二活塞25的直径尺寸也可以被设定为小于支承杆3的外径尺寸。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第二活塞25的整个行程比支承杆3的行程长,在锁定驱动时,第二活塞25推出出口室32的空气的排出量只要超过形成在支承杆3的下侧的收容室45的增加容积即可。
图4和图5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构件原则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与该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如下。
在图4的工件支承件中,防尘密封件51安装在形成于壳体1的上壁1a的插通孔2。该防尘密封件51具有能够与支承杆3的外周面滑动地贴紧的第一唇部51a和与插通孔2的内周面贴紧的第二唇部51b。在该防尘密封件51的下壁沿支承杆3的半径方向形成有槽状的通路52。该通路52构成排出路42的一部分。在该通路52上设置有开闭阀53,该开闭阀53由上述防尘密封件51和供防尘密封件51的第二唇部51b贴紧的插通孔2的内周面构成。因此,当排出路42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压力时,排出路42的压缩空气通过通路52,并通过防尘密封件51的第二唇部51b与插通孔2的内周面之间的开阀间隙,从排出口42a向壳体1的外部排出。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件支承件中,在形成于支承杆3的周壁的贯穿孔中安装有销36,并且在活塞杆26的外周壁形成有引导槽35。取而代之,在图4所示的变形例中,销49从活塞杆26的外周壁向支承杆3的半径方向的外方突出设置,并且长孔50沿上下方向形成在支承杆3的周壁。该销49插入长孔50。另外,在该长孔50的上端壁形成有上卡止部50a,并且在长孔50的下端壁形成有下卡止部50b。另外,在销49的上侧壁面形成有能够与上卡止部50a抵接的上卡合部49a,并且在销49的下侧壁面形成有能够与下卡止部50b抵接的下卡合部49b。
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如下。
在图5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进行施力以使支承杆3自活塞杆26分离的施力部件如下那样地构成。在活塞杆26的末端部的外周壁沿周向形成有安装槽,在该安装槽中安装有密封构件46。该活塞杆26呈密封状地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地插入支承杆3的筒孔3c。由支承杆3的筒孔3c、活塞杆26和密封构件46划分形成空气室(流体室)54。因此,当活塞杆26向靠近支承杆3的方向移动时,空气室54内的空气被压缩。其结果,通过空气室54内的压缩空气(空气弹簧)相对于活塞杆26向上对支承杆3施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在流体室54中封入空气(air),而在流体室54中封入其它的流体、例如氮气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施力以使支承杆3和输出构件24分离的施力部件由密封构件46和由密封构件46等划分形成的上述空气室54构成。
通路47形成在壳体1的末端部,该通路47使形成在上述支承杆3的外周面与形成在上壁1a的插通孔2的内周面之间的环状空间2a同壳体1的外部连通。该通路47构成排出路42的一部分。在该通路47的中途部横跨上壁1a和主干部1b的上部设置有开闭阀48。当上述环状空间2a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时,由该压缩空气的压力产生的向右方的按压力克服开闭阀48的闭阀弹簧的向左方的作用力而使作为阀芯的滚珠向右方移动,从而使开闭阀48开阀。当环状空间2a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低于规定的压力时,通过闭阀弹簧的向左方的作用力,滚珠与阀座卡合,开闭阀48闭阀。
图6表示了第三实施方式。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构件原则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与该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作为固定台的工作台T上形成有收容孔,在该收容孔中插入壳体1的主干部1b并进行固定。在壳体1的主干部1b的上部设置有凸缘部1e。在该凸缘部1e形成有给排端口60。该给排端口60通过形成在壳体1内的给排路30与入口室29连通。来自压缩空气源的压缩空气通过给排端口60和给排路30被供给到入口室29。
使形成在支承杆3的杆本体3a的筒孔3c与支承杆3的末端部的外部连通的入口路66形成在按压螺栓3b内。在该入口路66设置有开闭阀61。开闭阀61容许压缩空气从筒孔3c向支承杆3的末端部的外部的流动,并且限制其反向的流动,例如如下那样地构成。
在开闭阀61的阀室62的下端面形成有锥状的阀面63。为了能够与该阀面63卡合,作为阀构件的滚珠64以能够沿阀室62的轴向移动的方式插入该阀室62内。在该阀室62内且阀室62的顶面与滚珠64之间安装有闭阀弹簧65,该闭阀弹簧65朝向阀面63对滚珠64施力。另外,上述入口路66经由出口路67与工件支承件的外部连通。
除了上述环状空间2a和形成在壳体1的末端部的排出口42a等之外,本实施方式的排出路42还具有形成在支承杆3的杆本体3a的筒孔3c和上述入口路66。由此,在排出路42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时,该排出路42的压缩空气使滚珠64从阀面63离开。其结果,开闭阀61开阀,排出路42内的压缩空气从排出口67a向工件支承件的外部排出。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那样地变更。
作为供给到上述入口室29的压缩气体,也可以使用压缩氮气等其它的压缩气体来代替压缩空气。使上述输出构件24向下方移动的驱动部件也可以是橡胶等弹性体,以代替例示的第二弹簧33。
也可以代替上述多个滚珠8而使用具备低摩擦功能的圆柱构件。
上述切换部件40只要是在工作室13与入口室29连通的状态和工作室13与出口室32连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部件即可。因此,即使存在第二活塞25的外周面完全关闭连通孔41的开口部的瞬间也没有问题,或者即使存在连通孔41与入口室29和出口室32双方连通的瞬间也没有问题。另外,该切换部件40当然不限定于连通孔41的开口部和第二活塞25的外周面的组合。
也可以在上述连通孔41设置节流路。在该情况下,由于形成在第一缸孔11与第一活塞12之间的环状间隙和连通孔41的流动阻力增大,所以工作室13的升压时间和降压时间变长。由此,第一活塞12的下降开始及上升开始延迟。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延迟基于第一活塞12的支承杆3的锁定开始和锁定解除开始,因此能够在活塞杆26上升和下降之后将支承杆3可靠地锁定和解除锁定。
也可以省略上述的开闭阀44、48、53。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上述排出路42的端部向壳体1的外部直接开口。
本发明能够代替应用于例示的构造的工件支承件,而应用于其它的构造的工件支承件,而且,也能够应用于与工件支承件不同的用途。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壳体;1a:上壁(末端部);1d:下块(基端部);2:插通孔;2a:环状空间;3:支承杆;5:夹头;12:第一活塞(活塞);13:工作室;22:第二缸孔(缸孔);24:输出构件;29:入口室;32:出口室;38:推进弹簧(施力部件);40:切换部件;41:连通孔;42:排出路;42a:排出口;43:防尘密封件;43a:唇部;44:开闭阀;47:通路;48:开闭阀;52:通路;53:开闭阀;61:开闭阀;66:入口路。

Claims (4)

1.一种工件支承件,其特征在于,
该工件支承件具备:
支承杆(3),插入形成在壳体(1)的末端部的插通孔(2),且在所述壳体(1)内能够向该支承杆(3)的轴向的末端侧和基端侧移动;
夹头(5),外嵌于所述支承杆(3)的外周壁;
活塞(12),以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的方式插入到所述壳体(1)内,且利用供给到工作室(13)的压缩气体,经由所述夹头(5)对所述支承杆(3)进行锁定驱动;
输出构件(24),以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的方式插入到形成在所述壳体(1)的基端部的缸孔(22);
施力部件,进行施力以使所述支承杆(3)与所述输出构件(24)分离;
入口室(29),形成于所述缸孔(22)内且所述输出构件(24)的所述轴向的基端侧;
出口室(32),形成于所述缸孔(22)内且所述输出构件(24)的所述轴向的末端侧;
切换部件(40),由在所述缸孔(22)的周壁面开口的连通孔(41)和所述输出构件(24)的外周面构成,通过所述输出构件(24)的外周面跨越所述连通孔(41)地移动,在所述工作室(13)经由所述连通孔(41)与所述入口室(29)连通的状态和所述工作室(13)经由所述连通孔(41)与所述出口室(32)连通的状态之间切换;以及
排出路(42),具有形成在所述插通孔(2)与所述支承杆(3)之间的环状空间(2a)和形成在所述壳体(1)的末端部的排出口(42a),且使所述出口室(32)的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环状空间(2a)从所述排出口(42a)向所述壳体(1)的外部排出,
在所述输出构件(24)从所述轴向的基端侧极限位置移动到末端侧极限位置时,该输出构件(24)从所述出口室(32)推出的气体的排出量被设定为,比通过使所述支承杆(3)从基端侧极限位置向末端侧位置移动而形成在该支承杆(3)的基端侧的收容室(45)的容积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支承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路(42)设置有开闭阀(44),
所述开闭阀(44)由安装于所述插通孔(2)的内周壁的防尘密封件(43)和供该防尘密封件(43)的唇部(43a)能够滑动地贴紧的所述支承杆(3)的外周面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支承件,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环状空间(2a)与所述壳体(1)的外部连通的通路(47、52)形成于所述壳体(1)的末端部,该通路(47、52)构成所述排出路(42)的一部分,
在所述通路(47、52)上设置有开闭阀(48、53),
所述开闭阀(48、53)容许压缩气体从所述环状空间(2a)向所述壳体(1)的外部的流动,并且限制其反向的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支承件,其特征在于,
使形成于所述支承杆(3)的筒孔(3c)与所述支承杆(3)的末端部的外部连通的入口路(66)形成在所述支承杆(3)的末端部,该入口路(66)和所述筒孔(3c)构成所述排出路(42)的一部分,
在所述入口路(66)设置有开闭阀(61),
所述开闭阀(61)容许压缩气体从所述筒孔(3c)向所述支承杆(3)的末端部的外部的流动,并且限制其反向的流动。
CN202080059561.2A 2019-08-30 2020-08-03 工件支承件 Active CN1142695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9123 2019-08-30
JP2019-159123 2019-08-30
PCT/JP2020/029604 WO2021039293A1 (ja) 2019-08-30 2020-08-03 ワークサポ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9519A true CN114269519A (zh) 2022-04-01
CN114269519B CN114269519B (zh) 2024-03-12

Family

ID=74684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9561.2A Active CN114269519B (zh) 2019-08-30 2020-08-03 工件支承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14383A1 (zh)
EP (1) EP3991912B1 (zh)
JP (1) JP7482535B2 (zh)
KR (1) KR102550086B1 (zh)
CN (1) CN114269519B (zh)
TW (1) TWI733553B (zh)
WO (1) WO20210392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2535B2 (ja) * 2019-08-30 2024-05-14 株式会社コスメック ワークサポート
DE102022119899A1 (de) 2022-08-08 2024-02-08 Frank Entzmann Vorrichtung zur Abstützung eines zu bearbeitenden Werkstück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6553B1 (en) * 1997-04-02 2001-10-02 Nippei Toyama Corporation Grinding method, surface grinder, workpiece support, mechanism and work rest
CN1438091A (zh) * 2002-02-13 2003-08-27 克斯美库股份有限公司 汽缸组件
KR20040047916A (ko) * 2001-10-15 2004-06-05 파스칼 엔지니어링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공물 서포트
JP2004276216A (ja) * 2003-01-21 2004-10-07 Pascal Engineering Corp 軸部材ロック用のロック装置及び筒部材ロック用のロック装置
CN1558808A (zh) * 2000-07-14 2004-12-29 巴斯卡尔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支架
CN1558809A (zh) * 2001-10-19 2004-12-29 巴斯卡尔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支架
JP2006102885A (ja) * 2004-10-06 2006-04-20 Honda Motor Co Ltd ワークサポート装置
JP2006118690A (ja) * 2004-10-25 2006-05-11 Kosmek Ltd シリンダ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利用したワークサポート
CN101200033A (zh) * 2006-12-12 2008-06-18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夹具升降装置
CN110131235A (zh) * 2019-05-27 2019-08-16 燕山大学 一种新型液压支撑缸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2535B2 (ja) * 2019-08-30 2024-05-14 株式会社コスメック ワークサポート
WO2021049244A1 (ja) * 2019-09-15 2021-03-18 株式会社コスメック ワークサポート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6553B1 (en) * 1997-04-02 2001-10-02 Nippei Toyama Corporation Grinding method, surface grinder, workpiece support, mechanism and work rest
CN1558808A (zh) * 2000-07-14 2004-12-29 巴斯卡尔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支架
KR20040047916A (ko) * 2001-10-15 2004-06-05 파스칼 엔지니어링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공물 서포트
CN1558809A (zh) * 2001-10-19 2004-12-29 巴斯卡尔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支架
CN1438091A (zh) * 2002-02-13 2003-08-27 克斯美库股份有限公司 汽缸组件
JP2004276216A (ja) * 2003-01-21 2004-10-07 Pascal Engineering Corp 軸部材ロック用のロック装置及び筒部材ロック用のロック装置
JP2006102885A (ja) * 2004-10-06 2006-04-20 Honda Motor Co Ltd ワークサポート装置
JP2006118690A (ja) * 2004-10-25 2006-05-11 Kosmek Ltd シリンダ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利用したワークサポート
CN101200033A (zh) * 2006-12-12 2008-06-18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夹具升降装置
CN110131235A (zh) * 2019-05-27 2019-08-16 燕山大学 一种新型液压支撑缸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39293A1 (ja) 2021-03-04
EP3991912A4 (en) 2022-08-10
JPWO2021039293A1 (zh) 2021-03-04
US20220314383A1 (en) 2022-10-06
KR20220042215A (ko) 2022-04-04
KR102550086B1 (ko) 2023-06-30
TW202113238A (zh) 2021-04-01
EP3991912B1 (en) 2023-05-10
JP7482535B2 (ja) 2024-05-14
EP3991912A1 (en) 2022-05-04
CN114269519B (zh) 2024-03-12
TWI733553B (zh) 2021-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69519B (zh) 工件支承件
JP3881589B2 (ja) シリンダ装置
US6691994B2 (en) Hydraulic lock device
CN113165126B (zh) 夹紧装置
JP4156641B2 (ja) ワークサポート
CN214816838U (zh) 工件支架
TWI745043B (zh) 工件支架
EP1445064A1 (en) Work support
KR102414133B1 (ko) 워크 서포트
KR102669589B1 (ko) 워크 서포트
WO2023162801A1 (ja) クランプ装置
JP3342929B2 (ja) 高圧流体発生装置
KR20210073576A (ko) 보지밸브 부착 공기압 실린더 장치
JPH10184947A (ja) ダイヤフラム弁
JPH0755045A (ja) 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6118690A (ja) シリンダ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利用したワークサポ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