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0033A - 夹具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具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0033A
CN101200033A CNA2007101988297A CN200710198829A CN101200033A CN 101200033 A CN101200033 A CN 101200033A CN A2007101988297 A CNA2007101988297 A CN A2007101988297A CN 200710198829 A CN200710198829 A CN 200710198829A CN 101200033 A CN101200033 A CN 1012000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m follower
rotary body
anchor clamps
lif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88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0033B (zh
Inventor
谷口孝男
沟口健治
近藤展充
桥本邦之
富田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00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0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0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00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具升降装置,当由操作者手工操作升降夹具时,能够缓缓地升降夹具。在夹具升降装置内,当操作者旋转操作操作杆时,伴随于此,旋转体与凸轮从动件一起以上下轴为中心旋转。此时,在从旋转开始位置到旋转结束位置之间,凸轮从动件被凸轮引导而下降,伴随于此旋转体也下降。此外,夹具与该旋转体连动而下降,从离开至由工件支承台支承的工件上方的位置到达与该工件接触并向下方推压的位置。从而,由于旋转体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夹具的上下运动,所以与使夹具直接上下运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夹具缓缓地上下运动。此外,当夹具与工件接触后,向下推压时的推压力也能够增大。

Description

夹具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具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装载在汽车上的自动变速器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披露了一种具有液力变矩器和多级变速机构的自动变速器,该多级变速机构具有多个行星齿轮。在该自动变速器中,将第4制动器B4设置在壳体的后端侧,进而,在比第4制动器更靠后端侧的位置上设置了使第4制动器B4工作的油压促动器。油压促动器构成为具有复位弹簧的双活塞类型。另外,复位弹簧由卡环(snap ring)阻挡以保持压缩的状态。此外,如图14所示,复位弹簧沿着圆周设置了多个螺旋弹簧,由在内周侧具有台阶的环形状的护圈覆盖它们的头部。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161951号公报。
然而,在对这种自动变速器进行装配时,考虑通过由伺服电机使夹具从上方位置移动到下方位置而一边对复位弹簧进行推压一边由卡环阻挡护圈的内周侧的方法。另一方面,希望不使用伺服电机,而由操作者手工操作进行自动变速器的组装。
但是,在由操作者的手工操作进行组装时,必须考虑使夹具不损伤复位弹簧,此外,还存在由于复位弹簧的弹性常数大,即使用人力推压也不容易压缩的问题。此外,由操作者手工操作来进行组装的需求不仅存在于自动变速器中,在其它装置、设备、器具等中也同样存在。此外,不仅在组装期间,在使用检查工具进行检查时等,也存在该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夹具升降装置,在由操作者手工操作来使夹具升降时,能够使夹具缓缓地升降。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夹具升降装置,夹具能够将大的推压力施加在工件上。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手段。
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具有:架台;工件支承台,其设置在上述架台的下方,并对工件进行支承;夹具,其以相对于上述工件支承台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架台上,被施加向上的力而被支承;旋转体,其能够与上述夹具连动而进行上下运动,并能够与该夹具一体或独立地以上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操作杆,其与上述旋转体一体化,并由操作者操作;凸轮从动件,其与上述旋转体一体化;凸轮,其固定在上述架台上,在上述凸轮从动件从旋转开始位置以上述上下轴为中心旋转至旋转结束位置的期间,对该凸轮从动件进行引导,以使该凸轮从动件下降,当对上述操作杆进行旋转操作时,上述旋转体与上述凸轮从动件一起以上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在从旋转开始位置至旋转结束位置的期间,上述凸轮从动件被上述凸轮引导而下降,伴随于此,上述旋转体下降,上述夹具也与该旋转体连动而下降,从离开至由上述工件支承台支承的工件的上方的位置到达与该工件接触并向下方推压的位置。
在该夹具升降装置中,一旦由操作者旋转操作操作杆,则伴随于此,旋转体与凸轮从动件一起以上下轴为中心旋转。此时,伴随着在从旋转开始位置至旋转结束位置期间,凸轮从动件由凸轮引导而下降,旋转体也下降。此外,夹具也与该旋转体连动而下降,从离开到由工件支承台支承的工件上方的位置到达与该工件接触而向下方推压的位置。这样,由于旋转体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夹具的上下运动,所以与使夹具直接上下运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夹具缓缓地上下运动。此外,当夹具与工件接触后,向下推压时的推压力也能够增大。
在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中,上述旋转体从规定的上方位置直线下降,使得上述夹具离开至上述工件的上方,并且上述凸轮从动件能够移动而到达上述旋转开始位置或位于其附近的给定的下方位置,上述架台具有限制器,在上述旋转体从上述上方位置直线移动到上述下方位置时,该限制器在上述下方位置与上述夹具、上述旋转体、上述操作杆和上述凸轮从动件中的任一个接触,而使上述旋转体停止下降。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在夹具与工件碰撞之前,使夹具直线下降,因而与在此期间也将旋转体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夹具的上下运动而使夹具下降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此外,包含了夹具、旋转体、操作杆和凸轮从动件的移动体由仅比自重稍大的向上的力支撑,在非作业时,移动体由该向上的力而定位在给定的上方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中,上述凸轮对凸轮从动件进行引导,使得上述凸轮从动件从上述旋转开始位置进行旋转,而每单位旋转角的下降距离缓缓变小。这样一来,通过操作者轻轻地使操作杆旋转,从而通过夹具以很大的推压力对工件进行推压。
在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中,上述凸轮对凸轮从动件进行引导,使得在上述凸轮从动件到达上述旋转结束位置之前的区间内,上述凸轮从动件上升。这样一来,能够防止当凸轮从动件到达旋转结束位置后朝向旋转开始位置返回。
在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中,上述凸轮从动件的从上述旋转开始位置至上述旋转结束位置的旋转角以上下轴为中心设定为小于180°。这样一来,由于操作者使操作杆旋转的角度也小于180°,因而与旋转1周的情况相比,能够以单手简单地进行操作。
在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中,上述凸轮从动件设置在水平臂的两端上,该水平臂与上述旋转体垂直,且该旋转体位于其中心,上述凸轮与各凸轮从动件一一对应而设置。这样一来,能够夹具不倾斜地以稳定姿势下降。而且,虽然也考虑了从旋转体以上下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地设置臂,而将凸轮从动件设置在各个臂的前端,但是在此情况下,与将凸轮从动件设置在水平臂两端上的情况相比,结构变复杂,且凸轮从动件的旋转角变狭窄,而限制了设计的自由度。但是,本发明并不是排除这种呈放射状地设置臂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中,上述工件具有弹性部件,在被上述夹具推压时,该弹性部件对该夹具施加向上的力。关于这种工件,由于即使操作者仅从上向下对工件进行推压,也难以将充分的力赋予工件,因而应用本发明的夹具装置的意义重大。
在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中,上述夹具具有定心部件,该定心部件以与上述工件上设置的上下方向的插入孔保持间隙的方式插入到该插入孔内,并且与以和该插入孔同轴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工件支承台上的上下方向的定心孔近似内接而插入到该定心孔内。
当进行芯出时,也可以将工件的插入孔用作定心孔,但是此时,由于担心损伤工件插入孔的内壁,因而最好不使定心部件与工件的插入孔内壁接触,而使用设置在工件支承台上的定心孔。
在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中,上述夹具具有将部件组装在上述工件上的组装工具。这样一来,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可以利用在各种设备、器具、装置等的组装中。例如,在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中,在凸轮从动件从旋转开始位置至旋转结束位置期间,夹具可以向下推压复位弹簧,并且沿着轴体将对该复位弹簧进行阻挡的轴用卡环压下,而使其嵌入到在该轴体外壁上设置的周槽内。或者,也可以替代轴用卡环,而使用孔用卡环(嵌入到在孔的内壁设置的周槽的类型)。
在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中,上述夹具具有对组装在上述工件上的部件进行检查的检查工具。这样一来,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可以利用于组装在各种设备、器具、装置等上的部件检查中。例如,在本发明的夹具升降装置中,夹具以由嵌入到在轴体外壁上设置的周槽内的卡环在压缩的状态下阻挡复位弹簧的构件作为检查对象,使用设置在该夹具上的检查件来检查该轴用卡环是否被正确地收容在周槽内。或者,也可以替代轴用卡环,而使用孔用卡环。而且,夹具也可以在组装复位弹簧后,对继续阻挡复位弹簧的卡环进行检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夹具升降装置10的主视图。
图2是夹具30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夹具升降装置10的俯视图。
图4是夹具升降装置10的侧视图。
图5是夹具升降装置10的工作台13的俯视图。
图6是凸轮57的立体图。
图7是凸轮57的展开图。
图8是安置了吊钩部件45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开始将卡环84压落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开始对复位弹簧82推压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卡环84的装配结束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卡环84的装配结束时的整体图。
图13A-图13C是表示检查状态的说明图,图13A表示正常时的状态,图13B表示使用2个卡环84时的状态,图13C表示卡环84未嵌入时的状态。
图14是复位弹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图1是本实施例的夹具升降装置10的主视图,图2是夹具30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夹具升降装置10的俯视图,图4是夹具升降装置10的侧视图,图5是夹具升降装置10的工作台13的俯视图,图6是凸轮57的立体图,图7是凸轮57的展开图。
本实施例的夹具升降装置10具有:架台12,其对夹具升降装置10的各部分进行支承;工件支承台25,其设置在该架台12的下方;夹具30,其能够相对于该工件支承台25进行上下运动;旋转体50,其能够与该夹具30连动地上下运动,且与操作杆52和凸轮从动件54一体化;凸轮57,其固定在架台12上,对凸轮从动件54进行引导。
架台12具有由四条腿23支撑的工作台13、竖立设置在工作台13上表面后方左右两侧的2个支柱14(参考图4)、竖立设置在工作台13上表面前方左右两侧的2个导杆18、安装在各个支柱14的上端和各个导杆18的上端的顶板15。在工作台13的中央沿上下方向贯通有圆孔13a,导杆18安装有与水平板即滑块19一体化的直线轴套19a,该直线轴套19a能够上下运动。因而,滑块19由导杆18引导而上下运动。在顶板15的上表面前后2处设置有滑轮17,该滑轮17架设有链条16。该链条16的一端固定在滑块19的上表面中央处,而另一端固定在比安装了各种部件后的滑块19的总重量稍重的重锤11(参考图4)上。
如图4所示,工件支承台25设置在工作台13的圆孔13a的正下方位置上,并具有:托板26,其对在内部组装了部件的自动变速器的壳体80进行支承;升降机27,其对从下方支撑该托板26的升降台28进行支承,并能够使该升降台28上下运动;定心孔29,其设置在升降台28上,用于夹具30的定心。
如图1所示,夹具30安装在圆板21的下侧,该圆板21固定在从滑块19的下表面左右两个位置向下方延伸的杆20的下端。该夹具30包括:具有弹簧推压部32a和卡环推压部31a(参考图2)的圆筒体31、以相对于圆筒体31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安装的吊钩部件45,其中,弹簧推压部32a对收容在壳体80内的复位弹簧82(参考图14)进行推压;卡环推压部31a对在固定复位弹簧82中所使用的卡环84进行推压。另外,夹具30如下述那样被支撑在圆板21上。即,如图1和2所示,在由螺栓紧固在圆筒体31的上表面上的多个夹具支承轴34上套有套管35和螺旋弹簧36,然后夹具支承轴34从下向上插通到在上下方向贯穿圆板21的直线轴套37中,并在夹具支承轴34的上表面上固定直径比轴套37的直径大的垫圈34a,从而对夹具30进行支承,以使该夹具30相对于圆板21能够上下运动。垫圈34a具有防止夹具支承轴34从直线轴套37向下方脱落的功能。此外,设置在套管35和直线轴套37之间的螺旋弹簧36的弹性常数以在平常使用时不会被压缩的方式进行设定。也就是,为了推压复位弹簧82或将卡环84压落,通过圆板21向夹具30施加向下的给定大小的力(例如1000~2000N),但是,在此时也就是通常使用时,复位弹簧82不会被压缩。另一方面,因某些原因,通过圆板21施加超过给定大小的力时,为了保护夹具30等,螺旋弹簧36会被压缩。
如图2所示,圆筒体31在下表面开口,其开口周缘被加工为薄壁状,而成为卡环推压部31a。另外,在该卡环推压部31a的外侧安装有带凸缘的套筒38,该带凸缘的套筒38能够沿着在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有头螺栓32的圆筒形头部而上下运动,换言之,能够相对于圆筒体31上下运动。该有头螺栓32的下端成为对复位弹簧82进行推压的弹簧推压部32a。带凸缘的套筒38通过连接棒39与安装在圆板21上表面上的数字式标尺22相连。连接棒39设置在数字式标尺22的下方,并插入沿上下方向贯穿圆板21的直线轴套40内。另外,由于在连接棒39的上端设置有直径比直线轴套40的直径大的垫圈39a,因而连接棒39不会从直线轴套40向下方脱落。另外,在连接棒39的中段固定有固定环(set collar)41,在该固定环41和直线轴套40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42。因而,带凸缘的套筒38由该螺旋弹簧42而始终向下方被加载。该带凸缘的套筒38的下端具有用于检查卡环84的嵌合情况的数字式标尺22的检查件22a的功能。
另外,在圆筒体31的上板中央处设置了沿上下方向贯通的通孔31b,在该通孔31b的上方固定有自润滑轴套43。并且,在该自润滑轴套43内插入在下方具有台阶的台阶棒44。由于在台阶棒44的上端安装有直径比自润滑轴套43的直径大的垫圈44a,因而台阶棒44不会从自润滑轴套43内向下方脱落。另外,当圆筒体31相对于台阶棒44向上方移动时,自润滑轴套43的上端与垫圈43a卡合,而举起台阶棒44。在台阶棒44的下方经由薄板状的中继部件46而连接有吊钩部件45。在该吊钩部件45的下方通过螺栓紧固有定心部件47。吊钩部件45形成为从上向下直径增大的锥形状,具体地说,从上表面至规定位置为止,锥角设置得大,从规定位置至下表面为止,锥角设置得小。在进入到上表面侧的C形卡环84由夹具30向下方推压时,该吊钩部件45具有扩张卡环84的直径的作用。另一方面,定心部件47制作成与定心孔29的内径近似相同,定心孔29的内径比衬套(hub)80a的内径小。因而,定心部件4 7与衬套80a的内周面带间隙地插入,而与定心孔29近似内接地被插入。此外,定心部件47的中心轴线设计成与吊钩部件45、台阶棒44、圆筒体31、旋转体50等同轴。
旋转体50隔着轴套插入到在圆板21上表面中央处固定的旋转体支承轴51上,并能够以旋转体支承轴51的中心轴(上下轴)为中心旋转。在此,即使旋转体50旋转,旋转体支承轴或圆板21、夹具30也不旋转,但是当旋转体50上下运动时,旋转体支承轴51、圆板21、夹具30与旋转体50成为一体进行上下运动。该旋转体50具有操作杆52,该操作杆52形成为从上表面向铅垂上方延伸后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该操作杆52的旋转范围设计为大约150°。具体地说,操作杆52通过与左右杆20接触而对其旋转范围进行限制。水平臂53通过螺栓紧固在旋转体50上。该水平臂53与旋转体50垂直,且旋转体50位于其中心,在水平臂53的两端设置了凸轮从动件54。此外,如图3所示,水平臂53设计成朝向与从操作杆52中沿径向向外延伸部分相同的方向。此外,如图5所示,由于包含凸轮从动件54的水平臂53的直径比工作台13的圆孔13a的直径长,因而在工作台13上,为了水平臂53沿上下方向能够通过,在圆孔13a的径向向外方向上形成了切槽13b。
凸轮从动件54是沿着凸轮57能够旋转的辊,并设置在水平臂53的两端,但是,如图1所示,其中一个被夹持在与工作台13垂直设置的2个导轨56(在图1中仅图示了1个导轨56)之间,伴随着旋转体50的上下运动,而被导轨56引导进行上下运动。其结果是,凸轮从动件54正确地通过形成在工作台13的圆孔13a径向上的切槽13b(参考图5)。在该切槽13b的正下方设置有限制器55,该限制器55粘接了橡胶等缓冲件55a。该限制器55与工作台13一体化,并相对凸轮从动件54而设置。
如图5所示,凸轮57在工作台13的下表面中沿着圆孔13a的圆周而设置。在水平臂53的两端设置的凸轮从动件54从上向下通过工作台13的切槽13b并与限制器55碰撞后使旋转体50轴旋转时,该凸轮57与凸轮从动件54接触。在此,以与限制器55碰撞时的位置为旋转开始位置(参考图5的点划线),凸轮从动件54从该位置轴旋转至旋转结束位置(参考图5的双点划线)。此外,凸轮从动件54的旋转范围与操作杆52的旋转范围一致。凸轮57如下形成:沿着凸轮从动件54从旋转开始位置向旋转结束位置轴旋转的方向,向下高度缓缓地变高(参考图6);而在凸轮从动件54刚要到达旋转结束位置之前的区间,沿着轴旋转方向,向下高度变低。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在从凸轮从动件54的旋转开始位置附近的起点至第1地点为止的第1区域Z1内,倾角θ1为最大的向下倾角(例如30~40°),在从第1地点至第2地点为止的第2区域Z2,倾角θ2为稍缓的向下倾角(例如1 5~25°),在从第2地点至第3地点为止的第3区域Z3,倾角θ3为更缓的向下倾角(例如1~10°),在从第3地点至凸轮从动件54的旋转结束位置即终点为止的第4区域Z4内,倾角θ4为极缓的向上倾角(例如1~5°)。
接着,除了图1~图7之外,还使用图8~12对本实施例的夹具升降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是安置了吊钩部件45时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开始将卡环84压落时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开始对复位弹簧82推压时的局部剖视图,图11和图12分别是结束对卡环84装配时的局部剖视图和整体图。
在此,预先在工件支承台25的托板26上安置在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82的壳体80,复位弹簧82的中心孔套在壳体80内部的衬套80a上。另外,在吊钩部件45以如下方式安装C形卡环84,将卡环84从其切缝部分穿到从中继部件46后,使卡环84的内周与锥面相接触。
由于重锤11仅比安装在滑块19上的各个部分的总重量稍重,因而在不进行作业时,重锤11下降至底面,夹具30上升至架台12的顶板15附近给定的上方位置(参考图4)。在此状态下,操作者向下直线按压操作杆52。伴随于此,旋转体50、水平臂53、圆板21和夹具30也直线下降。此时,由于一个凸轮从动件54沿着导轨56(参考图1)被引导,因而安装在水平臂53两端的凸轮从动件54笔直下降,从上向下可靠地通过工作台13的切槽13b,与限制器55接触。接触时的冲击由粘接在限制器55上的缓冲件55a而缓冲。这样一来,在凸轮从动件54与限制器55相接触的状态下,夹具30定位在图1的点划线所描绘的位置上。也就是,夹具30的定心部件47与衬套80a的内壁保持间隙地插入,并近似无间隙地插入到工件支承台25的定心孔29内。另外,如图8所示,圆筒体31的卡环推压部31a离开到卡环84的上方,弹簧推压部32a也离开到复位弹簧82的上方。
然后,操作者从右侧向左侧旋转操作杆52。一旦如此,旋转体50和水平臂53相应地旋转,但是,圆板21和夹具30不旋转。当开始旋转操作杆52时,安装在水平臂53两端上的凸轮从动件54以旋转体50为轴进行旋转,通过凸轮57的各个区域Z1~Z4而到达终点。在此,由于凸轮57形成为下倾,因而旋转体50的旋转运动因凸轮从动件54和凸轮57而变换为下降运动。也就是,在从旋转开始位置至旋转结束位置之间,凸轮从动件54被凸轮57引导而进行下降,伴随于此,旋转体50也下降。另外,夹具30与旋转体50连动地下降,从离开至被收容在由工件支承台25支承的自动变速器的壳体80内的复位弹簧82的上方的位置到达与其接触并向下推压的位置。下面,将对凸轮从动件54从凸轮57的起点通过各个区域Z1~Z4到达终点的情形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凸轮从动件54从凸轮57的起点开始在第1区域移动并到达第1地点的情况进行说明。当凸轮从动件54到达第1地点时,如图9所示,夹具30的旋转体的卡环推压部31a与卡环84接触,而弹簧推压部32a处于离开到复位弹簧82上方的状态。此时,卡环推压部31a不向卡环84施加很大的负荷。由于第1区域Z1的下倾角度很大,因而每单位旋转角度的旋转体50和夹具30的下降量大。这样使向下倾角变大是因为,由于从起点至第1地点为止,夹具30无需对工件(复位弹簧82、卡环84、壳体80)施加很大的负荷,故能缩短作业时间。
接着,对凸轮从动件54从凸轮57的第1地点开始在第2区域移动并到达第2地点的情况进行说明。当凸轮从动件54到达第2地点时,如图10所示,夹具30的旋转体的卡环推压部31a将卡环84向下压至吊钩部件45的下方,弹簧推压部32a与复位弹簧82接触。由于与第1区域Z1相比,第2区域Z2的下倾角度稍微变缓,因而每单位旋转角度的旋转体50和夹具30的下降量比第1区域Z1稍小。使下倾角度变缓是因为:需要下述负荷,即从第1地点至第2地点,由卡环推压部31a沿着吊钩部件45的锥面向下压卡环84并扩展其半径。
接着,对凸轮从动件54从凸轮57的第2地点开始在第3区域并到达第3地点的情况进行说明。当凸轮从动件54到达第3地点时,如图11和12所示,夹具30的旋转体的卡环推压部31a将卡环84压至刻在衬套80a上的卡槽80b的位置,弹簧推压部32a将复位弹簧82的内周缘压入比卡槽80b更靠下的位置。由于与第2区域Z2相比,第3区域Z3的下倾角度进一步变缓,因而每单位旋转角度的旋转体50和夹具30的下降量比第2区域Z2小。这样使下倾角度变缓是因为:从第2地点至第3地点,需要提高卡环推压部31a对卡环84的推压力和弹簧推压部32a对复位弹簧82的推压力。
最后,对凸轮从动件54从凸轮57的第3地点开始在第4区域移动并到达终点的情况进行说明。当凸轮从动件54到达终点时,夹具30的旋转体的卡环推压部31a维持在将卡环84压入到衬套80a的卡槽80b的位置的状态,弹簧推压部32a维持在将复位弹簧82的内周缘压入比卡槽80b更靠下的位置的状态。也就是,维持在图11的状态。第4区域Z4具有极缓的上倾角度。采用该种上倾角度是为了防止凸轮从动件54从终点返回到第3地点。
这样一来,在凸轮从动件54到达终点的状态下,由数字式标尺22对卡环84进行检查。图13A-图13C是表示检查状态的说明图,其中,图13A表示正常时的状态,图13B表示使用2个卡环84时的状态,图13C表示卡环84未嵌入时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夹具30被吊起的状态下,作为检查件22a发挥功能的带凸缘的套筒38的下端通过螺旋弹簧42而与连接棒39一起被向下加载。也就是,在以固定了数字式标尺22的圆板21的上表面为基准位置时,检查件22a处于距该基准位置向下最远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凸轮从动件54从凸轮57的起点至终点状态下,在卡环84正确地嵌入卡槽80b时(以下称为正常时),如图13(a)所示,检查件22a载置在复位弹簧82的内周侧上表面,螺旋弹簧42(参考图2)稍微被压缩。将此时的检查件22a的位置设为零点。相对于此,在使用两个卡环84时,也就是将两个卡环84重叠并进入吊钩部件45内的状态下,操作者对操作杆52进行操纵时,如图13(b)所示,由于上侧卡环84没有嵌入卡槽80b内,因而直径变大,检查件22a处于装载在上侧卡环84上的状态,因而,检查件22a的上下位置比零点高。此时的高度大概为两个卡环84的厚度和由弹簧推压部32a将复位弹簧82从卡槽80b向下推压的移动量相加后的值。另外,在卡环84没有嵌入卡槽80b的情况下,如图13c所示,卡环84直径变大,检查件22a处于装载在卡环84上的状态。因此,检查件22a的上下位置比零点高。此时的高度大概为卡槽80b的高度、卡环84的厚度以及由弹簧推压部32a将复位弹簧82从卡槽80b向下推压的移动量相加后的值。因而,当由数字式标尺22测量的检查件22a的上下位置很高,超过从零点起考虑了误差的范围时,存在下述可能性,即使用两个卡环84或卡环84未嵌入,因而判定出现异常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由弹簧推压部32a将复位弹簧82从卡槽80b向下推压,因而在正常时和异常时,检查件22a的上下位置之差很大,而能够提高检查精度。此外,零点也可以特定在某个位置上,例如可以设在卡槽80b下表面的上下位置。
根据上文详述的本实施例的夹具升降装置10,当操作者对操作杆52进行旋转操作时,伴随于此,旋转体50与凸轮从动件54一起以上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但是由于旋转体50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夹具30的上下运动,因而与使夹具30直接上下运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夹具30缓缓地上下运动。此外,也能够增大夹具30与复位弹簧82或卡环84接触后向下推压时的推压力。
另外,通过设置限制器55,从而在夹具30要与复位弹簧82或卡环84碰撞之前,能够使夹具30直线下降,因而与在此期间也将旋转体50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夹具30的上下运动地使夹具30下降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进而,在凸轮57的第1区域Z1至第3区域Z3中,由于旋转体50的每单位旋转角的夹具30的下降距离缓缓变小,因而通过操作者轻轻地使操作杆52旋转,就能够由夹具3以很大的推压力对复位弹簧82等进行推压。
另外,由于在凸轮57的第4区域Z4中仅使凸轮从动件54稍微升高,因而能够防止在凸轮从动件54到达旋转结束位置后朝向旋转开始位置返回。
并且,由于将操作者使操作杆52旋转的角度设定为150°左右,因而与使操作杆旋转1周相比,能够由单手简单进行操作。
此外,由于在水平臂53的两端上设置凸轮从动件54,因而,能够使夹具30不倾斜以稳定姿势下降。
另外,由于在进行定心时,使定心部件47以不与壳体80的衬套80的内壁接触的方式插入,并且以与设置在其下方的工件支承台25上的定心孔29近似内接的方式插入,因而不担心衬套80a的内壁定心部件47损伤。
上文虽然使用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
例如,上述实施例的夹具升降装置10具有组装工具的功能和检查工具的功能,其中,组装工具的功能是指,在将复位弹簧8插入壳体80的衬套80a内并被压缩状态下,将卡环84嵌入在卡槽80b内,对复位弹簧82进行阻挡;检查工具的功能是指,对卡环84进行检查。但是,也可以仅具有组装工具的功能,也可以仅具有检查工具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工件,而例示了以自动变速器的壳体80或收容在该壳体内的复位弹簧82、阻挡该复位弹簧82的卡环,但是工件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需要推压的工件,可以是任意工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凸轮57的中心角为比较宽广的角,但是根据所需推压力等,也可以适当地减小。另外,凸轮57的倾斜角比较缓和,但是根据所需推压力等,也可以适合地变陡峭。
在上述实施例中,凸轮57的第4区域Z4为向上倾斜,从而防止凸轮从动件54从旋转结束位置返回,但是也可以在第3地点设置向下的小突起。这样一来,则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凸轮从动件54从旋转结束位置返回。
在上述实施例中,凸轮从动件54设置在水平臂53的两端上,但是也可以使该水平臂53为左或右任一个臂,在其前端上仅设置1个凸轮从动件54。即使如此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几乎相同的效果,但是,如果考虑使夹具30不倾斜以稳定姿势下降,最好在水平臂5的两端上设置凸轮从动件54。
在上述实施例中,旋转体50可以与夹具30独立地旋转,但也可以根据组装对象或检查对象,旋转体50和夹具30成为一体地旋转。

Claims (10)

1.一种夹具升降装置,具有:
架台;
工件支承台,其设置在上述架台的下方,并对工件进行支承;
夹具,其以相对于上述工件支承台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架台上,被施加向上的力而被支承;
旋转体,其能够与上述夹具连动而进行上下运动,并能够与该夹具一体或独立地以上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操作杆,其与上述旋转体一体化,并由操作者操作;
凸轮从动件,其与上述旋转体一体化;
凸轮,其固定在上述架台上,在上述凸轮从动件从旋转开始位置以上述上下轴为中心旋转至旋转结束位置的期间,对该凸轮从动件进行引导,以使该凸轮从动件下降,
当对上述操作杆进行旋转操作时,上述旋转体与上述凸轮从动件一起以上下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在从旋转开始位置至旋转结束位置的期间,上述凸轮从动件被上述凸轮引导而下降,伴随于此,上述旋转体下降,上述夹具也与该旋转体连动而下降,从离开至由上述工件支承台支承的工件的上方的位置到达与该工件接触并向下方推压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体从规定的上方位置直线下降,使得上述夹具离开至上述工件的上方,并且上述凸轮从动件能够移动而到达上述旋转开始位置或位于其附近的给定的下方位置,
上述架台具有限制器,在上述旋转体从上述上方位置直线移动到上述下方位置时,该限制器在上述下方位置与上述夹具、上述旋转体、上述操作杆和上述凸轮从动件中的任一个接触,而使上述旋转体停止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轮对凸轮从动件进行引导,使得上述凸轮从动件伴随着从上述旋转开始位置进行旋转,而每单位旋转角的下降距离缓缓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轮对凸轮从动件进行引导,使得在上述凸轮从动件到达上述旋转结束位置之前的区间内,上述凸轮从动件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轮从动件从上述旋转开始位置至上述旋转结束位置的旋转角以上述上下轴为中心设定为小于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轮从动件设置在水平臂的两端上,该水平臂与上述旋转体垂直,且该旋转体位于其中心,
上述凸轮与各凸轮从动件一一对应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工件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在被上述夹具推压时,对该夹具施加向上的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具具有定心部件,该定心部件以与上述工件上设置的上下方向的插入孔保持间隙的方式插入到该插入孔内,并且与以和该插入孔同轴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工件支承台上的上下方向的定心孔近似内接而插入到该定心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具具有将部件组装在上述工件上的组装工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具具有对组装在上述工件上的部件进行检查的检查工具。
CN2007101988297A 2006-12-12 2007-12-07 夹具升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00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34761 2006-12-12
JP2006334761A JP2008143678A (ja) 2006-12-12 2006-12-12 治具昇降装置
JP2006-334761 2006-1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0033A true CN101200033A (zh) 2008-06-18
CN101200033B CN101200033B (zh) 2011-02-02

Family

ID=39515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882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0033B (zh) 2006-12-12 2007-12-07 夹具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143678A (zh)
CN (1) CN10120003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1053A (zh) * 2013-09-13 2014-01-01 常州工学院 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压入机
CN106040094A (zh) * 2015-04-15 2016-10-26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干式造粒装置中的压缩辊组装夹具以及压缩辊组装方法
CN110802406A (zh) * 2019-12-13 2020-02-18 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滑柱带制动器总成装配台
CN114269519A (zh) * 2019-08-30 2022-04-01 克斯美库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支承件
CN114434408A (zh) * 2021-12-28 2022-05-0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板卡的操作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5186B (zh) * 2012-08-20 2015-09-02 昆山洺九机电有限公司 升降平台系统
CN103199407B (zh) * 2013-04-07 2015-04-15 昆山市韦锐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剥线机用夹线模组
CN112450864B (zh) * 2020-12-09 2023-05-09 上海小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内镜检查用安全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1053A (zh) * 2013-09-13 2014-01-01 常州工学院 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压入机
CN106040094A (zh) * 2015-04-15 2016-10-26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干式造粒装置中的压缩辊组装夹具以及压缩辊组装方法
CN106040094B (zh) * 2015-04-15 2020-07-28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干式造粒装置中的压缩辊组装夹具以及压缩辊组装方法
CN114269519A (zh) * 2019-08-30 2022-04-01 克斯美库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支承件
CN114269519B (zh) * 2019-08-30 2024-03-12 克斯美库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支承件
CN110802406A (zh) * 2019-12-13 2020-02-18 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滑柱带制动器总成装配台
CN114434408A (zh) * 2021-12-28 2022-05-0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板卡的操作装置
CN114434408B (zh) * 2021-12-28 2024-03-0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板卡的操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43678A (ja) 2008-06-26
CN101200033B (zh) 201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0033B (zh) 夹具升降装置
EP1676670B1 (en) Automatic pallet exchanger of machine tool
JP2007330999A (ja) 防振ブッシュの外筒絞り加工装置
KR100889664B1 (ko) 베어링 압입 장치
US10513087B2 (en) Press machine
KR20160107555A (ko) 차량 브레이크용 디스크와 너클 결합장치
KR101613631B1 (ko) 프레스의 트리밍장치
EP0881028B1 (en) Tool for motor reducer assembly machines
EP3575012B1 (en) Conveyance system, rocking-die forging method, rocking-die forging apparatus, bear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veh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532864B2 (ja) カルダン継手組立装置
KR100922197B1 (ko) 유압 단조 프레스를 이용한 고압 플랜지 제조 장치
KR102195543B1 (ko) 소형 자동차 부품의 성형을 위한 프레스 금형 및 그에 의한 소형 자동차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JP2548931B2 (ja) カルダン継手組立装置
KR100774972B1 (ko) 주축 승강형 나사잭의 유격 방지 장치
KR102008115B1 (ko) 금형 장치 및 그 사용 방법
KR102311730B1 (ko) 스티어링 휠 가공장치
CN111195686B (zh) 手扳葫芦扳手内板与制动器罩的铆接方法
KR20160099230A (ko) 프레스용 피어싱 다이세트
KR200429421Y1 (ko) 주축 승강형 나사잭의 유격 방지 장치
JP3454198B2 (ja) プレス用カム型
KR200351493Y1 (ko) 플랜지용 자동드릴머신
SU1366372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дорновани деталей
CN205651098U (zh) 一种用于加工凸轮轴减压孔的工装
JP5463829B2 (ja) ブローチ盤
CN220554976U (zh) 一种金属衬套压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