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1535A - 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 - Google Patents

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1535A
CN114261535A CN202111476494.7A CN202111476494A CN114261535A CN 114261535 A CN114261535 A CN 114261535A CN 202111476494 A CN202111476494 A CN 202111476494A CN 114261535 A CN114261535 A CN 114261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extrusion
support
piece
c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64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1535B (zh
Inventor
郇一恒
姜秀鹏
叶强
阎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in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Min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Guoyu Xingkong Technology Co Ltd
Hainan Min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Shaanxi Guoyu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n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Min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Guoyu Xingkong Technology Co Ltd
Hainan Min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Shaanxi Guoyu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n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Min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Guoyu Xingkong Technology Co Ltd, Hainan Min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Shaanxi Guoyu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n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64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1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1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1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1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1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航天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所述第一挤压件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支座设置的第一挤压端,所述第一触发件和所述第一挤压件用于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一触发件和所述第一挤压件均与所述第一支座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触发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挤压件,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挤压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挤压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触发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为保证立方星能够顺利分离释放,使导轨与立方星之间间隙较大,立方星在部署器内容易出现剧烈的晃动和振动的问题,提供一种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

Description

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航天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
背景技术
目前微纳卫星多为采用Cubesat标准进行设计,此类微纳卫星被命名为立方星,立方星的搭载部署发射基本依靠基于Cubesat标准规格的立方星部署器进行在轨发射,目前的立方星部署发射器多依靠多条导轨配合进行位置限制和分离释放导向约束,为了避免立方星在分离释放时因为多条导轨导向时出现立方星卡死现象,在导轨与立方星之间多采用较大的配合间隙,这就导致立方星在装填放入立方星部署器后,立方星在部署器内未被完全限制锁定,再发射过程中因为复杂的力学环境,立方星在部署器内会出现剧烈的晃动和振动,对立方星上的力学敏感器件和立方星整体结构造成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为保证立方星能够顺利分离释放,使导轨与立方星之间间隙较大,立方星在部署器内容易出现剧烈的晃动和振动的问题,提供一种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挤压装置,包括第一支座,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上的第一触发件和第一挤压件,所述第一挤压件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支座设置的第一挤压端,所述第一触发件和所述第一挤压件用于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一触发件和所述第一挤压件均与所述第一支座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触发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挤压件,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挤压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挤压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触发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触发部和弹性复位部,所述弹性复位部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所述触发部用于与外部结构和第一挤压件均接触以使所述弹性复位部弹性变形。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外部结构在与触发部接触时,第一挤压件在触发部的作用下挤压立方星,同时弹性复位部弹性变形,当外部结构与触发部分离后,弹性复位部恢复初始形状,进而带动触发部初始位置,当立方星释放时,使第一挤压件不会因受到第一触发件的阻碍无法做远离立方星的运动。弹性复位部优选为弹簧,当然,也可以为具有弹性的之字形片状结构等,外部结构与触发部接触时,弹性复位件被压缩。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发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挤压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然,也可以使所述第一触发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倾斜于所述第一挤压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具体的,可以在触发部和第一挤压件上均设置斜面,并通过斜面相互接触,这样在第一触发件移动时,可以通过斜面之间的配合带动第一挤压件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座为筒状,在所述第一支座内形成有内腔,所述第一触发件安装于所述内腔,所述触发部的一端从所述第一支座轴向上的一端伸出,在所述第一支座上还安装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挤压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挤压端背离所述内腔设置,在所述触发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挤压件接触的第一凸起,以使所述第一凸起带动所述第一挤压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方向移动。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挤压件在安装槽的内壁的导向下移动,使安装槽内壁的倾斜方向决定这第一挤压件的移动方向,可以使第一挤压件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一支座的轴向,也可以相对第一支座的轴向倾斜。
可选地,所述第一挤压件为筒状,所述第一挤压件套装于所述触发部,所述触发部上还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挤压件接触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触发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凸起用于与所述第一挤压件接触,以带动所述第一挤压端向靠近所述第一支座的方向移动。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当触发部通过弹性复位部复位时,第一凸起与第一挤压件分离,第二凸起部与第一挤压件接触,进而带动第一挤压端远离立方星,在释放立方星时,第一挤压件不易对立方星的移动形成阻碍。
可选地,所述第一挤压端上形成有直角形容槽。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直角形容槽可以与立方星的直角边或者与立方星部署器内轨道的直角边紧密配合,在两个方向上进行限位,进而能够增加对立方星紧固的程度。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支座,以及均安装在所述第二支座上的第二触发件和第二挤压件,所述第二挤压件具有远离所述第二支座设置的第二挤压端,所述第二触发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用于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二触发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均与所述第二支座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触发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挤压件,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挤压端向远离所述第二支座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挤压件相对所述第二支座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触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座的移动方向不在同二直线上;第一触发件与所述第二触发件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一触发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触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座的移动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触发件用于与外部结构接触。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触发件与外部结构接触时,第二触发件在外部结构的压力作用下带动第一触发件和第二挤压件移动,使第一挤压件挤压立方星,并使第一触发件带动第一挤压件挤压立方星,这样,通过第一挤压件和第二挤压件分别挤压立方星的两个位置,增加了对立方星的限位的范围,进而提高了对立方星定位的稳定性。
可选地,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支座,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触发件配合,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在所述第二触发件与外部结构接触时弹性变形。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第二触发件和第二挤压件不但可以通过弹性复位部实现复位,还可以通过弹性复位件实现复位,使在释放立方星时,第二挤压件不易对立方星的移动形成阻碍。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立方星部署器,包括舱门、主体和本申请所提供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内壁,所述第一触发件用于与所述舱门接触。
可选地,所述主体内形成有正方体内腔,在所述正方体内腔的至少两个相对的直角边上安装有所述挤压装置。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使至少在立方星横截面对角线上的两端上均设置挤压装置,进而较稳定的挤压限位。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通过第一触发件与外部结构接触,并在外部结构的带动下移动,使第一挤压件挤压立方星,以限定立方星的位置,使立方星在立方星部署器内不易出现相对立方星部署器的主体晃动或震动的问题,使立方星主体结构及其上部件不易损坏,当外部结构与第一触发件的接触解除时,第一挤压件与立方星之间的压力消失或者变得很小,使立方星能够根据需要沿立方星部署器内的轨道移动,达到立方星分离释放的目的。所述外部结构,在挤压装置具体应用时,主要指的是立方星部署器的舱门。
本申请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方星部署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方星部署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方星部署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状态下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状态下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状态下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状态下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主体;200-舱门;300-轨道;400-挤压装置;410-第二支座;420-传递杆;430-支撑块;440-弹性复位件;450-第一支座;460-第二触发件;460a-第三凸起;470-第二挤压件;470a-第二挤压端;480-第一挤压件;480a-第一挤压端;490-第一触发件;490a-第一凸起;4a0-弹性复位部;4b0-第二凸起;4c0-第四凸起;500-立方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挤压装置400,包括第一支座450,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450上的第一触发件490和第一挤压件480,所述第一挤压件480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支座450设置的第一挤压端480a,所述第一触发件490和所述第一挤压件480用于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一触发件490和所述第一挤压件480均与所述第一支座450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触发件490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挤压件480,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挤压端480a向远离所述第一支座450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挤压件480相对所述第一支座450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触发件490相对所述第一支座450的移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挤压装置400,在使用时,第一支座450安装在立方星部署器的主体100的内壁上,使第一触发件490靠近立方星部署器的舱门200设置,并使第一挤压端480a的端面用于面向立方星500,当立方星部署器的舱门200关闭时,舱门200挤压第一触发件490并带动第一触发件490相对第一支座450移动,使第一挤压端480a向远离第一支座450的方向移动,进而使第一挤压端480a与立方星500接触并挤压立方星500,使立方星500被压紧在立方星部署器内的轨道300和/或立方星部署器的主体100的内壁上;当舱门200打开时,舱门200与第一触发件490之间分离,舱门200通过第一触发件490作用在第一挤压件480上的作用力消失,解除了第一挤压件480对立方星500的挤压,使立方星500能够根据需要移动;挤压装置400安装后,也可以使第一挤压件480与立方星部署器内的轨道300相互作用,进而通过轨道300对立方星500的挤压实现对立方星500的限位。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挤压装置400,通过第一触发件490与外部结构接触,并在外部结构的带动下移动,使第一挤压件480挤压立方星500,以限定立方星500的位置,使立方星500在立方星部署器内不易出现相对立方星部署器的主体100晃动或震动的问题,使立方星500主体100结构及其上部件不易损坏,当外部结构与第一触发件490的接触解除时,第一挤压件480与立方星500之间的压力消失或者变得很小,使立方星500能够根据需要沿立方星部署器内的轨道300移动,达到立方星500分离释放的目的。所述外部结构,在挤压装置400具体应用时,主要指的是立方星部署器的舱门200。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发件490包括相互连接的触发部和弹性复位部4a0,所述弹性复位部4a0与所述第一支座450连接,所述触发部用于与外部结构和第一挤压件480均接触以使所述弹性复位部4a0弹性变形。这样,外部结构在与触发部接触时,第一挤压件480在触发部的作用下挤压立方星500,同时弹性复位部4a0弹性变形,当外部结构与触发部分离后,弹性复位部4a0恢复初始形状,进而带动触发部初始位置,当立方星500释放时,使第一挤压件480不会因受到第一触发件490的阻碍无法做远离立方星500的运动。弹性复位部4a0优选为弹簧,当然,也可以为具有弹性的之字形片状结构等,外部结构与触发部接触时,弹性复位部4a0被压缩。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发件490相对所述第一支座450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挤压件480相对所述第一支座450的移动方向。当然,也可以使所述第一触发件490相对所述第一支座450的移动方向倾斜于所述第一挤压件480相对所述第一支座450的移动方向,具体的,可以在触发部和第一挤压件480上均设置斜面,并通过斜面相互接触,这样在第一触发件490移动时,可以通过斜面之间的配合带动第一挤压件480移动,当然,也可以仅在触发部和第一挤压件480中一者上设置斜面,触发部的移动方向和第一挤压件480的移动方向,由第一支座450上设置的相应的导向结构决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座450为筒状,在所述第一支座450内形成有内腔,所述第一触发件490安装于所述内腔,所述触发部的一端从所述第一支座450轴向上的一端伸出,在所述第一支座450上还安装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挤压件480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挤压端480a背离所述内腔设置,在所述触发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挤压件480接触的第一凸起490a,以使所述第一凸起490a带动所述第一挤压端480a向远离所述第一支座450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触发部能够在内腔中相对第一支座450在第一支座450的轴向上移动,当第一凸起490a与第一挤压件480接触时,开始推动第一挤压件480以使第一挤压端480a向远离第一支座450的方向移动挤压立方星500,当第一凸起490a与第一挤压件480之间分离后,触发部和第一挤压件480之间形成间隙,这个间隙可供第一挤压端480a向靠近第一支座450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的,安装槽连通内腔和内腔之外的环境,第一凸起490a位于内腔中,第一挤压件480靠近触发部的一端至少有部分结构也应该能够伸入到内腔中,使第一凸起490a与第一挤压件480之间能够实现配合。第一挤压件480在安装槽的内壁的导向下移动,使安装槽内壁的倾斜方向决定这第一挤压件480的移动方向,可以使第一挤压件480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一支座450的轴向,也可以相对第一支座450的轴向倾斜。当然,也可以在第一支座450上设置导向轨,第一触发件490和/或第一挤压件480也可以通过位于第一支座450上的导向轨实现滑动配合,导向轨优选的为两条导向轨分别与第一触发件490和第一挤压件480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挤压件480为筒状,所述第一挤压件480套装于所述触发部,所述触发部上还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挤压件480接触的第二凸起4b0,所述第一凸起490a和所述第二凸起4b0位于所述触发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凸起4b0用于与所述第一挤压件480接触,以带动所述第一挤压端480a向靠近所述第一支座450的方向移动。这样,当触发部通过弹性复位部4a0复位时,第一凸起490a与第一挤压件480分离,第二凸起4b0部与第一挤压件480接触,进而带动第一挤压端480a远离立方星500,在释放立方星500时,第一挤压件480不易对立方星500的移动形成阻碍。可以理解的,第一凸起490a与第一挤压件480分离后,第二凸起4b0与第一挤压件480接触才能够带动第一挤压件480移动,当第一凸起490a与第一挤压件480配合时,第一挤压件480用于与第二凸起4b0配合的部分位于内腔中,进而使第二凸起4b0与第一挤压件480配合时能够带动第一挤压件480移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凸起490a和第二凸起4b0均能够顺利与第一挤压件480配合,在第一挤压件480上可以设置相应的倾斜导向面,使第一凸起490a和第二凸起4b0均能够在该倾斜导向面的作用下顺利的从第一支座450移动至第一挤压件480;第一凸起490a和/或第二凸起4b0可以为安装在触发部上的销结构,也可以为与触发部一体成型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挤压端480a上形成有直角形容槽。通过该直角形容槽可以与立方星500的直角边或者与立方星部署器内轨道300的直角边紧密配合,在两个方向上进行限位,进而能够增加对立方星500紧固的程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座450优选的也具有一个直角边,该直角边和上述支架容槽位于第一支座450的相对两侧,该直角边可以与立方星部署器的主体100内侧直角配合,进而使第一支座450能较稳定的固定在立方星部署器的主体100上。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挤压装置400,还包括第二支座410,以及均安装在所述第二支座410上的第二触发件460和第二挤压件470,所述第二挤压件470具有远离所述第二支座410设置的第二挤压端470a,所述第二触发件460和所述第二挤压件470用于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二触发件460和所述第二挤压件470均与所述第二支座410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触发件460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挤压件470,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挤压端470a向远离所述第二支座410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挤压件470相对所述第二支座410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触发件460相对所述第二支座410的移动方向不在同二直线上;第一触发件490与所述第二触发件460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一触发件490相对所述第一支座450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触发件460相对所述第二支座410的移动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触发件460用于与外部结构接触。可以理解的,第二触发件460直接与外部结构接触,第一触发件490通过第二触发件460间接与外部结构接触,当使第一触发件490包括触发部和弹性复位部4a0时,在外部结构的作用力作用在第二触发件460上并将作用力传递给弹性复位部4a0,在外部结构与第二触发件460分离时,弹性复位部4a0可以使触发部和第二触发件460均实现复位。第二触发件460与外部结构接触时,第二触发件460在外部结构的压力作用下带动第一触发件490和第二挤压件470移动,使第一挤压件480挤压立方星500,并使第一触发件490带动第一挤压件480挤压立方星500,这样,通过第一挤压件480和第二挤压件470分别挤压立方星500的两个位置,增加了对立方星500的限位的范围,进而提高了对立方星500定位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发件490和第二触发件460均可以为杆件,第一挤压件480和第二挤压件470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第一支座450和第二支座410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可以使第二支座410和第二挤压件470均为套装在第二第一触发件上的筒状件,并在第一触发件490上可以设置相应的第三凸起460a和第四凸起4c0以通过该第三凸起460a和第四凸起4c0与第二挤压件470配合,带动第二挤压件470移动。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挤压装置400,还包括弹性复位件440,所述弹性复位件44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支座450,所述弹性复位件4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触发件460配合,所述弹性复位件440用于在所述第二触发件460与外部结构接触时弹性变形。这样,第二触发件460和第二挤压件470不但可以通过弹性复位部4a0实现复位,还可以通过弹性复位件440实现复位,使在释放立方星500时,第二挤压件470不易对立方星500的移动形成阻碍。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使挤压装置400包括传递杆420和支撑块430,支撑块430套装在传递杆420上,传递杆4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触发件490和第二触发件460配合,并使弹性复位件440套装在传递杆420上,使弹性复位件440的作用力通过传递杆420传递给第二触发件460,通过支撑块430与立方星部署器的主体100的内壁连接。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立方星部署器,包括舱门200、主体100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挤压装置400,所述挤压装置400安装于所述主体100的内壁,所述第一触发件490用于与所述舱门200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立方星部署器,采用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挤压装置400,通过第一触发件490与外部结构接触,并在外部结构的带动下移动,使第一挤压件480挤压立方星500,以限定立方星500的位置,使立方星500在立方星部署器内不易出现相对立方星部署器的主体100晃动或震动的问题,使立方星500主体100结构及其上部件不易损坏,当外部结构与第一触发件490的接触解除时,第一挤压件480与立方星500之间的压力消失或者变得很小,使立方星500能够根据需要沿立方星部署器内的轨道300移动,达到卫星分离释放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具有第二接触部的情况下,当舱门200关闭时,第一触发部需要与舱门200能够直接接触,在具有第二接触部的情况下,当舱门200关闭时,舱门200直接与第二接触部接触,并通过第二接触部与第一触发部间接接触。
可选地,所述主体100内形成有正方体内腔,在所述正方体内腔的至少两个相对的直角边上安装有所述挤压装置400。这样,使至少在立方星500横截面对角线上的两端上均设置挤压装置400,进而较稳定的挤压限位,优选的,可以在立方星500横截面的四个端点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挤压装置400。可以理解的,挤压装置400安装与直角边必须要保证第一触发部能够与舱门200接触,当具有第二接触部时,必须保证第二接触部能够与舱门200直接接触以使第一触发件490能通过第二触发件460与舱门200间接接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座,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上的第一触发件和第一挤压件,所述第一挤压件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支座设置的第一挤压端,所述第一触发件和所述第一挤压件用于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一触发件和所述第一挤压件均与所述第一支座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触发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挤压件,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挤压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挤压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触发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触发部和弹性复位部,所述弹性复位部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所述触发部用于与外部结构和第一挤压件均接触以使所述弹性复位部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挤压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为筒状,在所述第一支座内形成有内腔,所述第一触发件安装于所述内腔,所述触发部的一端从所述第一支座轴向上的一端伸出,在所述第一支座上还安装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挤压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挤压端背离所述内腔设置,在所述触发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挤压件接触的第一凸起,以使所述第一凸起带动所述第一挤压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件为筒状,所述第一挤压件套装于所述触发部,所述触发部上还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挤压件接触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触发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凸起用于与所述第一挤压件接触,以带动所述第一挤压端向靠近所述第一支座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端上形成有直角形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座,以及均安装在所述第二支座上的第二触发件和第二挤压件,所述第二挤压件具有远离所述第二支座设置的第二挤压端,所述第二触发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用于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二触发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均与所述第二支座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触发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挤压件,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挤压端向远离所述第二支座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挤压件相对所述第二支座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触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座的移动方向不在同二直线上;第一触发件与所述第二触发件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一触发件相对所述第一支座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触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座的移动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触发件用于与外部结构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支座,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触发件配合,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在所述第二触发件与外部结构接触时弹性变形。
9.立方星部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舱门、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内壁,所述第一触发件用于与所述舱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方星部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形成有正方体内腔,在所述正方体内腔的至少两个相对的直角边上安装有所述挤压装置。
CN202111476494.7A 2021-12-06 2021-12-06 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 Active CN114261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6494.7A CN114261535B (zh) 2021-12-06 2021-12-06 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6494.7A CN114261535B (zh) 2021-12-06 2021-12-06 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1535A true CN114261535A (zh) 2022-04-01
CN114261535B CN114261535B (zh) 2023-06-02

Family

ID=80826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6494.7A Active CN114261535B (zh) 2021-12-06 2021-12-06 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1535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9640A (ja) * 1996-11-20 1998-06-02 Natl Space Dev Agency Japan<Nasda> 人工衛星搭載型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15600A (ja) * 1997-06-17 1999-01-12 Nissan Motor Co Ltd ブースタロケットの結合装置
DE202014008902U1 (de) * 2014-11-10 2015-01-20 Astro- Und Feinwerktechnik Adlershof Gmbh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und Auswurf von Nanosatelliten
CN104554826A (zh) * 2014-12-01 2015-04-29 南京理工大学 分离轨道式立方星发射装置
US20150353211A1 (en) * 2014-06-04 2015-12-10 Ventions, Llc Pneumatic cubesat payload deployment system utilizing launch vehicle tank pressure
CN106628274A (zh) * 2017-01-23 2017-05-10 浙江大学 一种立方星通用的锁紧及分离装置
MX2016005549A (es) * 2016-04-28 2017-10-27 Univ Autonoma De Nuevo Leon Nanosatélite tipo "cubesat".
US20170327253A1 (en) * 2016-05-10 2017-11-16 ECM Space Technologies GmbH Ejection unit for a satellite
CN209051577U (zh) * 2018-10-15 2019-07-02 上海歌尔泰克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快拆式锁紧结构、机臂折叠结构以及飞行器
US20190210745A1 (en) * 2018-01-08 2019-07-11 Virtual Lab Co.,Ltd. Cubesat space deployer
CN110127087A (zh) * 2019-05-17 2019-08-16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立方星多星轨道释放装置
CN210793684U (zh) * 2019-05-08 2020-06-19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连体轨道框架式立方星发射装置
JP2021024313A (ja) * 2019-07-31 2021-02-22 株式会社Ihiエアロスペース 飛翔体の高動圧分離装置
CN112455732A (zh) * 2020-11-13 2021-03-09 星众空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d打印的立方星部署器
CN113212799A (zh) * 2021-06-22 2021-08-06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锁定释放装置
CN113581500A (zh) * 2021-08-13 2021-11-02 北京零重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立方星分离间隙补偿机构
CN113692169A (zh) * 2021-07-23 2021-11-23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锁紧器和电子设备
CN113697133A (zh) * 2021-09-01 2021-11-26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立方体微纳卫星的轨道部署器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9640A (ja) * 1996-11-20 1998-06-02 Natl Space Dev Agency Japan<Nasda> 人工衛星搭載型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15600A (ja) * 1997-06-17 1999-01-12 Nissan Motor Co Ltd ブースタロケットの結合装置
US20150353211A1 (en) * 2014-06-04 2015-12-10 Ventions, Llc Pneumatic cubesat payload deployment system utilizing launch vehicle tank pressure
DE202014008902U1 (de) * 2014-11-10 2015-01-20 Astro- Und Feinwerktechnik Adlershof Gmbh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und Auswurf von Nanosatelliten
CN104554826A (zh) * 2014-12-01 2015-04-29 南京理工大学 分离轨道式立方星发射装置
MX2016005549A (es) * 2016-04-28 2017-10-27 Univ Autonoma De Nuevo Leon Nanosatélite tipo "cubesat".
US20170327253A1 (en) * 2016-05-10 2017-11-16 ECM Space Technologies GmbH Ejection unit for a satellite
CN106628274A (zh) * 2017-01-23 2017-05-10 浙江大学 一种立方星通用的锁紧及分离装置
US20190210745A1 (en) * 2018-01-08 2019-07-11 Virtual Lab Co.,Ltd. Cubesat space deployer
CN209051577U (zh) * 2018-10-15 2019-07-02 上海歌尔泰克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快拆式锁紧结构、机臂折叠结构以及飞行器
CN210793684U (zh) * 2019-05-08 2020-06-19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连体轨道框架式立方星发射装置
CN110127087A (zh) * 2019-05-17 2019-08-16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立方星多星轨道释放装置
JP2021024313A (ja) * 2019-07-31 2021-02-22 株式会社Ihiエアロスペース 飛翔体の高動圧分離装置
CN112455732A (zh) * 2020-11-13 2021-03-09 星众空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d打印的立方星部署器
CN113212799A (zh) * 2021-06-22 2021-08-06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锁定释放装置
CN113692169A (zh) * 2021-07-23 2021-11-23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锁紧器和电子设备
CN113581500A (zh) * 2021-08-13 2021-11-02 北京零重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立方星分离间隙补偿机构
CN113697133A (zh) * 2021-09-01 2021-11-26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立方体微纳卫星的轨道部署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屠其晨: "多发间隔式皮卫星在轨部署器的研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I辑》 *
张佼龙;周军;: "立方星星箭分离电磁解锁机构" *
张佼龙等: "立方星星箭分离机构运动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光学精密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1535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3963B (zh) 用于将电子模块固定在支撑导轨上的固定装置和一种电子模块
US2010024851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usb connector
CN111268284B (zh) 一种避免剧烈碰撞损坏的硬盘运输保护装置
CN114261535A (zh) 挤压装置及立方星部署器
CN104896265A (zh) 固定装置、设备的固定结构和设备的固定方法
CN210793684U (zh) 一种简易连体轨道框架式立方星发射装置
WO2017166414A1 (zh) 一种除湿机用水满报警装置
EP2463578A1 (en) Device for securing fixtures
CN213512917U (zh) 一种云台断电锁止机构和一种云台
CN203872505U (zh) 一种手机贴片用扁头吸嘴装置
CN217060155U (zh) 一种具有防震结构的气体检测传感器
CN210371828U (zh) 一种燃气压缩机控制柜显示屏减振安装架
CN209823823U (zh) 一种自锁式手机支架
CN113560234A (zh) 一种生产矿山用的安全报警设备
CN214042216U (zh) 一种驱动器安装用防震结构
JP6999669B2 (ja) Memsデバイスの可動質量体のための減衰システム
CN117068752B (zh) 一种硅片翻转输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6003110U (zh) 一种无人机全景相机保护结构
CN214566146U (zh) 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
TWI812413B (zh) 用於將一影像擷取裝置設置於一移動載具之減震裝置以及具有前述減震裝置之影像擷取系統
CN216509024U (zh) 一种带有缓落装置的测绘无人机
CN211702665U (zh) 机柜抗震底座和户外机柜
CN214870117U (zh) 一种用于固定惯导与速率陀螺组件的夹具
CN104320948A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11946183U (zh) 限位机构以及吊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