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6146U - 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66146U
CN214566146U CN202120732534.9U CN202120732534U CN214566146U CN 214566146 U CN214566146 U CN 214566146U CN 202120732534 U CN202120732534 U CN 202120732534U CN 214566146 U CN214566146 U CN 214566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arc
fixing base
arc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325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佳伟
邓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moda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moda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moda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moda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325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66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66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66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包括弧形卡箍和固定座,弧形卡箍开口处两端向外弯折并延伸形成弯折部,固定座为直径大于弧形卡箍开口处两端间距的环形壳体,弧形卡箍和固定座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弧形卡箍在纵向上位移的限位组件,通过弧形卡箍和固定座之间配合,弧形卡箍为弹性件,在安装的时候,由于固定座为直径大于弧形卡箍开口处两端间距的环形壳体,弧形卡箍可以通过形变卡入并抱住固定座,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而且在拓展的时候只需在拓展部件上设置弧形卡箍即可安装在固定座上。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消费级无人机机臂拓展附件一般多为桨保护罩,因为需要拓展的只是功能较为单一的桨叶保护结构,所以其拓展结构通用性较低,大都只能满足安装桨保护罩的要求,如若有其他的功能性配件需要进行拓展,其结构普遍复杂了起来,导致制造成本升高,而且现有一般为抱扣安装,操作很不便捷(抱扣一般都非常紧,拆卸很费力,使用也不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太过复杂且操作不方便、拓展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包括弧形卡箍和固定座,所述弧形卡箍开口处两端向外弯折并延伸形成弯折部,所述固定座为直径大于弧形卡箍开口处两端间距的环形壳体,所述弧形卡箍和所述固定座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弧形卡箍在纵向上位移的限位组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旋翼和所述拓展固定结构,所述固定座设于无人机旋翼架上,所述固定座的内侧通过若干筋条连接所述无人机旋翼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包括弧形卡箍和固定座,所述弧形卡箍开口处两端向外弯折并延伸形成弯折部,所述固定座为直径大于弧形卡箍开口处两端间距的环形壳体,所述弧形卡箍和所述固定座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弧形卡箍在纵向上位移的限位组件,通过弧形卡箍和固定座之间配合,弧形卡箍为弹性件,在安装的时候,由于固定座为直径大于弧形卡箍开口处两端间距的环形壳体,弧形卡箍可以通过形变卡入并抱住固定座,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而且在拓展的时候只需在拓展部件上设置弧形卡箍即可安装在固定座上;通过限位组件限制弧形卡箍在纵向上进行位移,既避免了弧形卡箍在固定座中纵向移动导致外部拓展在无人机旋翼上晃动,影响无人机飞行,又方便取下弧形卡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旋翼拓展固定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旋翼拓展固定结构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4,一种无人机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包括弧形卡箍200和固定座100,所述弧形卡箍200开口处两端向外弯折并延伸形成弯折部220,所述固定座100为直径大于弧形卡箍200开口处两端间距的环形壳体,所述弧形卡箍200和所述固定座100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弧形卡箍200在纵向上位移的限位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弧形卡箍200和固定座100之间配合,弧形卡箍200为弹性件,在安装的时候,由于固定座100为直径大于弧形卡箍200开口处两端间距的环形壳体,弧形卡箍200可以通过形变卡入并抱住固定座100,并通过限位组件限制弧形卡箍200在纵向上进行位移,既避免了弧形卡箍200在固定座100中纵向移动导致外部拓展在无人机旋翼上晃动,影响无人机飞行,又方便取下弧形卡箍20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弧形卡箍200上的凸起210和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00上的内凹110,所述凸起210沿所述弧形卡箍200内壁弧形设置,所述内凹110对应所述凸起210沿所述固定座100外壁弧形设置,所述凸起210卡设于所述内凹110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凸起210和内凹110设置成配合的弧形结构,在将弧形卡箍200推向固定座100并抱紧固定座100的过程中,凸起210可以沿着弧形卡箍200的推动方向渐渐滑入所述内凹110中,无需额外的卡扣结构即可相对固定住弧形卡箍200,而且方便取出弧形卡箍20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凹110纵向两端和所述凸起210纵向两端的接触面均为水平的平面,所述内凹110远离所述弯折部220的一端与所述凸起210之间的接触面为倾斜的斜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内凹110纵向两端和所述凸起210纵向两端的接触面设置为水平的平面,所述平面与所在位置上凸起210和内凹11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垂直的,使得凸起210和内凹110之间的作用力呈现为在相对方向上相抵的状态,保证了弧形卡箍200不会在固定座100上纵向位移。
通过将内凹110远离所述弯折部220的一端与所述凸起210之间的接触面设置为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使得在将弧形卡箍200推向固定座100时凸起210可以从斜面一侧滑入内凹110中,在取出弧形卡箍200时,可以将弧形卡箍200上的弯折部220掰开并从推入的反方向退出,此时凸起210可以从所述斜面的一侧内凹110中滑出内凹110,拆卸便捷。
如图,具体的,所述内凹110远离所述弯折部220的一端为第一斜面111,所述凸起210远离开口一端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斜面111面接触的第二斜面21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210为U形,且所述凸起210的开口朝向所述弧形卡箍200开口,所述内凹110为方形。
在本实施例中,将凸起210设置成U形,可以节省材料,凸起210只需纵向两端起到抵住内凹110纵向两端的目的即可。
而且U形的凸起210底部设置为第二斜面211,用于配合第一斜面111,第一斜面111和第二斜面211在将弧形卡箍200安装在固定坐后相抵,由于都是相抵的面是倾斜的斜面,而弧形卡箍200的移动方向不在这个斜面的垂直方向上,故可以通过斜面的受力特性,使得弧形卡箍200取下时更加方便。
当然,凸起210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状,只需达到凸起210纵向两端抵住内凹110纵向两端的目的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210的开口两端外侧设置成向内的弧角。
在本实施例中,内凹110的角均设置为弧角,在凸起210安装在内凹110中时,凸起210上开口两端的弧角可以对应内凹110安装,使得安装后的凸起210和内凹110更紧密的贴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210和所述内凹110均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凸起210对称设置于所述弧形卡箍200内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将凸起210和内凹110设置成对称的两组,使得弧形卡箍200安装更加稳固。
具体的,所述弧形卡箍200的弧度大于180°且小于36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220的外侧一端设置成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弯折部220的外侧一端设置成弧形,避免了弯折部220上的尖锐对无人机或操作人员造成损失,而且在取下弧形卡箍200时,操作人员的手不容易被刮伤,便于施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卡箍200侧壁对应U形的所述凸起210镂空处设置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弧形卡箍200侧壁对应U形的所述凸起210镂空处设置通孔,方便对操作人员持握弧形卡箍200,避免在安装和拆卸的时候由于弧形卡箍200外侧壁太光滑没有着力点而抓持不住。
一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旋翼和所述拓展固定结构,所述固定座100设于无人机旋翼架上,所述固定座100的内侧通过若干筋条连接所述无人机旋翼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的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卡箍(200)和固定座(100),所述弧形卡箍(200)开口处两端向外弯折并延伸形成弯折部(220),所述固定座(100)为直径大于弧形卡箍(200)开口处两端间距的环形壳体,所述弧形卡箍(200)和所述固定座(100)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弧形卡箍(200)在纵向上位移的限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的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弧形卡箍(200)上的凸起(210)和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00)上的内凹(110),所述凸起(210)沿所述弧形卡箍(200)内壁弧形设置,所述内凹(110)对应所述凸起(210)沿所述固定座(100)外壁弧形设置,所述凸起(210)卡设于所述内凹(11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的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110)纵向两端和所述凸起(210)纵向两端的接触面均为水平的平面,所述内凹(110)远离所述弯折部(220)的一端与所述凸起(210)之间的接触面为倾斜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的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10)为U形,且所述凸起(210)的开口朝向所述弧形卡箍(200)开口,所述内凹(110)为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的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10)的开口两端外侧设置成向内的弧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的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10)和所述内凹(110)均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凸起(210)对称设置于所述弧形卡箍(200)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的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卡箍(200)的弧度大于180°且小于3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的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220)的外侧一端设置成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的旋翼拓展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卡箍(200)侧壁对应U形的所述凸起(210)镂空处设置通孔。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旋翼和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旋翼拓展固定结构,所述固定座(100)设于无人机旋翼架上,所述固定座(100)的内侧通过若干筋条连接所述无人机旋翼架。
CN202120732534.9U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 Active CN214566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2534.9U CN214566146U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2534.9U CN214566146U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66146U true CN214566146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25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32534.9U Active CN214566146U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66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3606B (zh) 卡扣组件及空调器
EP3004662B1 (en) Clip, curtain airbag mounting structure and pillar garnish mounting structure
JP2009164561A (ja) 電子装置ケーシング
US20090028659A1 (en) Clip
AU2022200722B2 (en) Fitting structure
EP2428690A1 (en) Clip
CN214566146U (zh) 一种无人机及其旋翼拓展固定结构
JP4376680B2 (ja) クリップ、および、エアバッグ本体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06347649B (zh) 桨叶连接器及共轴双桨结构及无人机
CN109579424B (zh) 冰箱内的搁架组件和冰箱
CN106870421B (zh) 用于无叶风扇的基座及无叶风扇
CN101662006A (zh) 电池盖卡锁结构
CN218055597U (zh) 无人机外壳组件及无人机
CN210942244U (zh) 螺旋桨保护件和无人机组件
CN211442752U (zh) 一种螺旋桨保护罩、螺旋桨组件及无人机
CN211106418U (zh) 一种打印机
WO2022142287A1 (zh) 门体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07035919B (zh) 冰箱及用于冰箱线束出线的线套组件
CN214267941U (zh) 整流装置及无人机
CN110118458B (zh) 装饰件安装结构及冰箱
CN212098751U (zh) 一种气囊安装壳体
CN211501189U (zh) 一种自恢复式拉带解锁结构
CN112607061B (zh)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半水滴式头罩
CN210565537U (zh) 一种连接机构
CN210723339U (zh) 天线安装结构和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