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5341A - 发送设备、方法和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发送设备、方法和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5341A
CN114245341A CN202111412423.0A CN202111412423A CN114245341A CN 114245341 A CN114245341 A CN 114245341A CN 202111412423 A CN202111412423 A CN 202111412423A CN 114245341 A CN114245341 A CN 114245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ata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
transmitting device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24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勒尔
P.巴苏马利克
堀贵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14245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53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4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separate channels for security data
    • G06F21/43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separate channels for security data wireless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1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taking into account QoS or priority requi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1Inter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or service data unit [SDU] definitions; Interfaces betwee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4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detecting congestion or overload dur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发送设备、方法和集成电路,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其中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其中发送设备包括:电路,获得在发送设备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在应用层中生成车辆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车辆数据与指示车辆数据的优先级的优先级指示一起转发到传输层,在传输层中,取决于与车辆数据一起获得的优先级指示以及在发送设备中提供的将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与优先级指示值相关联的映射,确定所获得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一个,以及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及发送单元,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侧链路接口将车辆数据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Description

发送设备、方法和集成电路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5月15日、申请号为201780034416.7、发明名称为“对V2X传输的服务质量的改进的支持”、申请人为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对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的改进的QoS支持。本公开提供对应的(车载)移动终端、基站以及对应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
基于WCDMA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第三代移动系统(3G)正在全球范围广泛部署。增强或演进这种技术的第一步需要引入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增强型上行链路(也称为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从而提供具有高度竞争性的无线电接入技术。
为了为进一步增加的用户需求做准备并且对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具有竞争力,3GPP引入了称为长期演进(LTE)的新移动通信系统。LTE被设计为满足运营商对高速数据和媒体传输的需求以及对未来十年的高容量语音支持。提供高比特率的能力是LTE的关键措施。
称为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和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UTRAN)的长期演进(LTE)的工作项(work item,WI)规范被定稿为版本8(LTE Rel.8)。LTE系统代表高效的基于分组的无线电接入和提供具有低延迟和低成本的完全基于IP的功能的无线电接入网络。在LTE中,指定了可扩展的多个传输带宽,诸如1.4、3.0、5.0、10.0、15.0以及20.0MHz,以便使用给定的频谱实现灵活的系统部署。在下行链路中,采用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无线电接入,这是因为由于低码元率、使用循环前缀(CP)及其对不同传输带宽布置的关联使它对多径干扰(MPI)具有固有的抗干扰性。在上行链路中中采用了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的无线电接入,这是因为考虑到用户装置(UE)的受限发射功率,广域覆盖的供给优先于提高峰值数据速率。采用了许多关键的分组无线电接入技术,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传输技术,并且在LTE版本8/9中实现了高效控制信令结构。
LTE体系架构
整体LTE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E-UTRAN由eNodeB组成,从而向用户装置(UE)提供E-UTRA用户平面(PDCP/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协议终止。eNodeB(eNB)托管包括用户平面报头压缩和加密功能的物理(PHY)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以及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DCP)层。它还提供与控制平面对应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功能。它执行许多功能,包括无线电资源管理、准入控制、调度、协商的上行链路服务质量(QoS)的增强、小区信息广播、用户和控制平面数据的加密/解密以及下行链路/上行链路用户平面分组报头的压缩/解压缩。eNodeB通过X2接口彼此互连。
eNodeB还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演进分组核心),更具体地,通过S1-MME连接到MME(移动性管理实体)和通过S1-U连接到服务网关(SGW)。S1接口支持MME/服务网关和eNodeB之间的多对多关系。SGW路由和转发用户数据分组,同时也充当eNodeB间交接期间的用户平面的移动锚点,并且充当LTE和其它3GPP技术之间的移动性的锚点(终止S4接口并且中继2G/3G系统和PDN GW之间的流量)。对于空闲状态的用户装置,当下行链路数据到达用户装置时,SGW终止下行链路数据路径并触发寻呼。它管理和存储用户装置上下文,例如IP承载服务的参数或网络内部路由信息。它还在合法拦截的情况下执行用户流量的复制。
MME是LTE接入网的关键控制节点。它负责空闲模式用户装置跟踪和寻呼过程,包括重传。它涉及承载激活/停用处理,并且还负责在初始附着时和在涉及核心网(CN)节点重定位的LTE内交接时选择用户装置的SGW。它负责认证用户(通过与HSS交互)。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信令在MME处终止,并且它还负责向用户装置生成和分配暂时标识。它检查用户装置的授权以在服务提供商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上驻扎,并且强制执行用户装置漫游限制。MME是网络中用于NAS信令的加密/完整性保护的终止点,并且处理安全密钥管理。MME还支持合法的信令拦截。MME还提供用于LTE和2G/3G接入网之间的移动性的控制平面功能,其中S3接口在MME处从SGSN终止。MME还对归属HSS终止S6a接口,以便漫游用户装置。
LTE中的分量载波结构
3GPP LTE系统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时间-频率域中在所谓的子帧中被细分。在3GPP LTE中,每个子帧被划分成如图2所示的两个下行链路时隙,其中第一下行链路时隙包括第一OFDM码元内的控制信道区域(PDCCH区域)。每个子帧由时域中的给定数量的OFDM码元(在3GPP LTE(版本8)中的12个或14个OFDM码元)组成,其中每个OFDM码元跨越分量载波的整个带宽。因此,OFDM码元由在各个子载波上发送的多个调制码元组成。在LTE中,每个时隙中的发送信号由NDL RB×NRB SC子载波和NDL symbOFDM码元的资源网格来描述。NDL RB是带宽内的资源块的数量。量NDL RB取决于小区中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并且应当满足
Figure BDA0003374655170000031
其中Nmin,DL RB=6,并且Nmax,DL RB=110分别是由当前版本的规范支持的最小下行链路带宽和最大下行链路带宽。NRB SC是一个资源块内的子载波的数量。对于正常循环前缀子帧结构,NRB SC=12并且NDL symb=7。
假设例如采用OFDM的多载波通信系统(如例如在3GPP长期演进(LTE)中所使用的),可以由调度单元分配的资源的最小单位是一个“资源块”。物理资源块(PRB)被定义为时域中的连续OFDM码元(例如,7个OFDM码元)和如在图2中例示的频域中的连续子载波(例如,用于分量载波的12个子载波)。在3GPP LTE(版本8)中,因此,物理资源块由与时域中的一个时隙和频域中的180kHz对应的资源元素组成(对于下行链路资源网格的更多细节参见例如3GPP TS 36.21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第6.2节,可从http://www.3gpp.org获得并且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一个子帧由两个时隙组成,使得当使用所谓的“正常”CP(循环前缀)时,在子帧中存在14个OFDM码元,并且当使用所谓的“扩展”CP时,子帧中存在12个OFDM码元。出于术语的原因,在下文中,等同于跨完整子帧的相同连续子载波的时间-频率资源被称为“资源块对”或等同的“RB对”或“PRB对”。
术语“分量载波”是指频域中的几个资源块的组合。在LTE的未来版本中,术语“分量载波”不再使用;作为替代,该术语被改为“小区”,其是指下行链路以及可选的上行链路资源的组合。在下行链路资源的载波频率和上行链路资源的载波频率之间的链接在下行链路资源上发送的系统信息中指示。
对分量载波结构的类似假设也将适用于以后的版本。
用于支持更宽带宽的LTE-A中的载波聚合
2007年世界无线电通信会议(Worl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WRC-07)决定了用于高级IMT的频谱。虽然决定了用于高级IMT的总体频谱,但是实际可用的频率带宽根据每个地区或国家而不同。但是,在可用频谱概要决定之后,无线电接口的标准化始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在3GPP TSG RAN#39会议上,批准了关于“FurtherAdvancements for E-UTRA(LTE-Advanced)”的研究项目描述。该研究项目涵盖要考虑用于E-UTRA演进的技术组件,例如以满足对高级IMT的要求。
高级LTE系统能够支持的带宽是100MHz,而LTE系统只能支持20MHz。如今,无线电频谱的缺乏已经成为无线网络发展的瓶颈,并且因此难以找到足够宽得用于高级LTE系统的频带。因此,迫切需要找到获得更广泛的无线电频谱带的方法,其中可能的答案是载波聚合功能。
在载波聚合中,两个或更多个分量载波被聚合,以便支持高达100MHz的更宽的传输带宽。LTE系统中的几个小区被聚合到高级LTE系统中宽得足够用于100MHz的一个更宽的信道中,即使LTE中的这些小区可能处于不同的频带中。
至少当分量载波的带宽不超过LTE版本8/9小区所支持的带宽时,所有分量载波都可以被配置为LTE版本8/9兼容。不是所有由用户装置聚合的分量载波可能必须是可版本8/9兼容的。可以使用现有机制(例如限制)来避免Rel-8/9(版本8/9)用户装置驻扎在分量载波上。
用户装置可以取决于其能力同时在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对应于多个服务小区)上接收或发送。具有用于载波聚合的接收和/或发送能力的LTE-A版本10用户装置可以在多个服务小区上同时接收和/或发送,而如果分量载波的结构遵循版本8/9规范,那么LTE版本8/9用户装置只能在单个服务小区上接收和发送。
对于连续和非连续分量载波两者,都支持载波聚合,其中每个分量载波在频域中限于最多110个资源块(使用3GPP LTE(版本8/9)编号(numerology))。
有可能将3GPP LTE-A(版本10)兼容的用户装置配置为聚合源自相同eNodeB(基站)的不同数量的分量载波以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不同数量的可能的不同带宽。可以被配置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取决于UE的下行链路聚合能力。相反,可以被配置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取决于UE的上行链路聚合能力。当前可能不能配置具有比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更多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移动终端。在典型的TDD部署中,分量载波的数量以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每个分量载波的带宽是相同的。源自相同eNodeB的分量载波不需要提供相同的覆盖。
连续聚合的分量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间距应当为300kHz的倍数。这是为了与3GPP LTE(版本8/9)的100kHz频率光栅兼容,并且同时保持具有15kHz间隔的子载波的正交性。取决于聚合场景,可以通过在连续分量载波之间插入少量未使用的子载波来促进n×300kHz的间隔。
多个载波聚合的性质仅暴露至MAC层。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对于每个聚合分量载波,在MAC中需要一个HARQ实体。每分量载波存在最多一个传输块(在上行链路不存在SU-MIMO的情况下)。传输块及其潜在的HARQ重传需要映射在相同的分量载波上。
当配置载波聚合时,移动终端只具有一个与网络的RRC连接。在RRC连接建立/重建中,与在LTE版本8/9中类似,一个小区提供提供安全输入(一个ECGI、一个PCI以及一个ARFCN)和非接入层移动性信息(例如TAI)。在RRC连接建立/重建之后,与该小区对应的分量载波被称为下行链路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在连接状态中,每用户装置始终被配置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下行链路PCell(DL PCell)和一个上行链路PCell(UL PCell)。在配置的分量载波集合内,其它小区被称为辅助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其中SCell的载波是下行链路辅助分量载波(DL SCC)和上行链路辅助分量载波(UL SCC)。对于一个UE,最多可以配置五个服务小区,包括PCell。
MAC层/实体、RRC层、物理层
LTE层2用户平面/控制平面协议栈包括四个子层,RRC、PDCP、RLC以及MAC。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是LTE无线电协议栈的层2体系架构中的最低子层,并且由例如3GPP技术标准TS 36.321,当前版本13.1.0(NPL 2)定义。下面与物理层的连接是通过传输信道,上面与RLC层的连接是通过逻辑信道。因此,MAC层在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执行多路复用和解复用:发送侧的MAC层从通过逻辑信道接收的MAC SDU构造MAC PDU(称为传输块),而接收侧的MAC层从通过传输信道接收的MAC PDU恢复MAC SDU。
MAC层通过逻辑信道为RLC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参见TS 36.321的子章节5.4和5.3),逻辑信道是或者写大控制数据(例如,RRC信令)的控制逻辑信道或者携带用户平面数据的流量逻辑信道。另一方面,来自MAC层的数据通过传输信道与物理层交换,传输信道被分类为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取决于其在空中如何被发送而被多路复用到传输信道中。
物理层负责经由空中接口实际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即,物理层在传输侧通过空中接口携带来自MAC传输信道的所有信息。由物理层执行的一些重要功能包括编码和调制、链路自适应(AMC)、功率控制、小区搜索(用于初始同步和切换目的)以及用于RRC层的其它测量(在LTE系统内和系统之间)。物理层基于传输参数(诸如调制方案、编码率(即,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物理资源块的数量等)执行传输。可以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3GPP技术标准36.213当前版本13.1.1(NPL 3)中找到关于物理层功能的更多信息。
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控制无线电接口处的UE与eNB之间的通信以及跨越若干小区移动的UE的移动性。RRC协议还支持NAS信息的传送。对于处于RRC_IDLE的UE,RRC支持来自网络的传入呼叫的通知。RRC连接控制覆盖与RRC连接的建立、修改和释放相关的所有过程,包括寻呼、测量配置和报告、无线电资源配置、初始安全激活,以及建立信令无线电承载(SRB)和携带用户数据的无线电承载(数据无线电承载,DRB)。
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主要包括ARQ功能并支持数据分段和级联,即,RLC层执行RLC SDU的成帧,以将它们置于由MAC层指示的尺寸。后两者独立于数据速率最小化协议开销。RLC层经由逻辑信道连接到MAC层。每个逻辑信道传输不同类型的流量。RLC层上方的层通常是PDCP层,但在一些情况下,它是RRC层,即,在逻辑信道BCCH(广播控制信道)、PCCH(寻呼控制信道)以及CCCH(公共控制信道)上发送的RRC消息不需要安全保护,因此绕过PDCP层直接进入RLC层。
用于LTE的上行链路接入方案
对于上行链路传输,功率高效的用户终端传输对于最大化覆盖是必要的。与具有动态带宽分配的FDMA结合的单载波传输已经被选作演进的UTRA上行链路传输方案。与多载波信号(OFDMA)相比,偏好单载波传输的主要原因是较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以及对应的改进的功率放大单元效率和改进的覆盖(对于给定的终端峰功率,较高的数据率)。在每个时间间隔期间,节点B为用户分配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唯一时间/频率资源,由此确保小区内的正交性。上行链路中的正交接入通过消除小区内干扰来保证增加的频谱效率。借助于在发送的信号中插入循环前缀,在基站(节点B)处理由于多路径传播引起的干扰。
用于数据传输的基本物理资源由在一个时间间隔期间的尺寸为BWgrant的频率资源组成,所述一个时间间隔例如映射编码信息比特的子帧。应当注意的是,也被称为传输时间间隔(TTI)的子帧是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最小时间间隔。但是,有可能通过子帧的级联将比一个TTI更长的时间段的频率资源BWgrant分配给用户。
层1/层2控制信令
为了向被调度的用户通知其分配状态、传输格式以及其它传输相关信息(例如,HARQ信息、发送功率控制(TPC)命令),L1/L2控制信令与数据一起在下行链路上被发送。假设用户分配可以在子帧间改变,L1/L2控制信令在子帧中与下行链路数据多路复用。应当注意的是,用户分配也可能基于TTI(传输时间间隔)来执行,其中TTI长度可以是子帧的倍数。TTI长度可以在用于所有用户的服务区域中固定、可以对于不同的用户不同,或者可以甚至对于每个用户是动态的。一般而言,每个TTI只需要发送一次L1/2控制信令。不失一般性,以下假设TTI等同于一个子帧。
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发送L1/L2控制信令。PDCCH携带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消息,其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括用于移动终端或UE组的资源分配和其它控制信息。一般而言,可以在一个子帧中发送若干PDCCH。
一般而言,在用于分配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特别是LTE(-A)版本10)的L1/L2控制信令中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分类为以下项:
-用户标识,指示被分配的用户。这通常通过用用户标识遮蔽CRC而被包括在校验和中;
-资源分配信息,指示分配用户的资源(例如,资源块,RB)。可替代地,这个信息被称为资源块分配(RBA)。要注意的是,分配用户的RB的数量可以是动态的;
-载波指示符,如果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的控制信道分配涉及第二载波的资源(即,第二载波上的资源或与第二载波相关的资源)(跨载波调度),那么使用载波指示符;
-调制和编码方案,其确定采用的调制方案和编码率;
-HARQ信息,在数据报文或其部分的重传中特别有用,诸如新数据指示符(NDI)和/或冗余版本(RV);
-功率控制命令,以调节所分配的上行链路数据或控制信息传输的发送功率;
-参考信号信息,诸如所应用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覆盖码索引,其将被用于与分配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或接收;
-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分配索引,用于识别分配的次序,这在TDD系统中特别有用;
-跳信息,例如,指示是否以及如何应用资源跳,以便增加频率分集;
-CSI请求,用于触发在所分配的资源中传输信道状态信息;以及
-多集群信息,它是用于指示和控制传输是发生在单个集群(连续RB集合)还是多个集群(至少两个非连续的连续RB集合)的标志。3GPPLTE-(A)版本10引入了多集群分配。
应当注意的是,上面的列表并非详尽的,并且,取决于所使用的DCI格式,并非所有提及的信息项都需要存在于每个PDCCH传输中。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几种格式发生,这些格式在总体尺寸上以及如上面所提到的在其字段中包含的信息上有所不同。当前为LTE定义的不同DCI格式如下并在3GPP TS36.212,“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第5.3.3.1节(当前版本v13.1.0(NPL 4),http://www.3gpp.org可找到,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详细描述。3GPP技术标准TS36.212,当前版本13.1.0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子章节5.4.3中定义了用于侧链路接口的控制信息。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NPL 1:3GPP TS 36.211,版本13.1.0
NPL 2:3GPP TS 36.321,版本13.1.0
NPL 3:3GPP TS 36.213,版本13.1.1
NPL 4:3GPP TS 36.212,版本v13.1.0
NPL 5:3GPP TS 23.203,版本14.0.0
NPL 6:3GPP TR 23.713,版本v13.0.0
NPL 7:3GPP TS 36.300,版本13.3.0
NPL 8:3GPP TS 23.303,版本13.4.0
NPL 9:3GPP TR 21.905,版本13.0.0
NPL 10:ETSI EN 302 637-2 v1.3.1
NPL 11:ETSI EN 302 637-3 v 1.2.1
发明内容
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发送车辆数据和用于适当地考虑服务质量要求的改进的发送设备和对应方法。独立权利要求提供了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有利的实施例受从属权利要求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其中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其中发送设备包括:电路,获得在发送设备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在应用层中生成车辆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车辆数据与指示车辆数据的优先级的优先级指示一起转发到传输层,在传输层中,取决于与车辆数据一起获得的优先级指示以及在发送设备中提供的将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与优先级指示值相关联的映射,确定所获得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一个,以及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及发送单元,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侧链路接口将车辆数据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将车辆数据从发送设备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的方法,其中发送设备执行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方法包括由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获得在发送设备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在应用层中生成车辆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车辆数据与指示车辆数据的优先级的优先级指示一起转发到传输层,由传输层取决于与车辆数据一起获得的优先级指示以及在发送设备中提供的将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与优先级指示值相关联的映射,确定所获得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一个,以及由传输层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及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侧链路接口将车辆数据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控制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将车辆数据从发送设备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的发送设备的处理,其中,发送设备执行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处理包括:获得在发送设备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在应用层中生成车辆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车辆数据与指示车辆数据的优先级的优先级指示一起转发到传输层,由传输层取决于与车辆数据一起获得的优先级指示以及在发送设备中提供的将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与优先级指示值相关联的映射,确定所获得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一个,以及由传输层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及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侧链路接口将车辆数据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提供了关于如何经由侧链路接口支持车辆通信的特定服务质量要求的若干方面,特别是当UE负责无线电资源分配时。基本场景是发送设备(诸如车载UE)应经由侧链路接口将车辆数据发送到其它设备。车载UE应支持UE自主资源分配以及基站控制的资源分配。
对应地,根据第一方面,必要的服务质量参数与车辆数据一起发送到负责车辆数据传输的下层。然后,在由车载UE执行的UE自主资源分配中使用服务质量参数,以便获得用于传输车辆数据的合适传输参数,同时尝试实施服务质量要求。然后根据获得的传输参数发送车辆数据。
根据第二方面,定义了不同的服务质量配置(分别具有服务质量参数),并且车载UE根据服务质量配置之一执行车辆数据的资源分配和传输。具体地,应用层生成车辆数据以及QoS配置指示,并将两者转发到负责的传输层。进而,传输层确定对应的服务质量配置和服务质量参数,并基于此执行UE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便获得必要的传输参数。然后,传输层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
根据第三方面,执行UE自主资源分配或基站控制的资源分配是取决于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的。对应地,车载UE支持为侧链路接口提供的这两种资源分配模式,但是根据要发送的数据执行两者之一。假设服务质量仅由基站控制的资源分配支持。具体地,应用层生成车辆数据并且可以例如生成对应的服务质量支持指示,该指示指示是否应当由下层支持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指示可以与车辆数据一起被转发到车载UE的对应传输层,然后车载UE执行由服务质量指示指示的资源分配。由此获得的传输参数(考虑或不考虑服务质量要求)然后用于实际发送车辆数据。
根据第四方面,通过附加地考虑车载UE的聚合最大比特率来改进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级排序过程,该最大比特率指示由车载UE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的车辆数据的最大吞吐量。这个附加参数限制了要由发送设备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的车量数据的吞吐量。
对应地,在一个一般的第一方面,这里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通过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发送设备的应用层生成车辆数据并将车辆数据与优先级指示和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一起经由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传输层基于接收到的优先级指示和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传输层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对应地,在一个一般的第一方面,这里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从发送设备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方法。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通过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该方法包括由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车辆数据在应用层中生成,并与优先级指示和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一起经由侧链路接口被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传输层基于接收到的优先级指示和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传输层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
对应地,在一个一般的第一方面,这里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通过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发送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由其无线电小区中的无线电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该系统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发送设备的应用层生成车辆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车辆数据与指示一起经由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传输层取决于与车辆数据一起接收的指示来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之一。传输层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传输层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
对应地,在一个一般的第一方面,这里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从发送设备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方法。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该方法包括由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由无线电基站在其无线电小区中广播的系统信息由发送设备接收,该系统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车辆数据在应用层中生成,并与指示一起经由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传输层根据与车辆数据一起接收的指示来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之一,并且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
对应地,在一个一般的第一方面,这里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通过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为发送设备定义聚合最大比特率,该最大比特率指示经由侧链路接口的发送设备的最大允许总车辆数据吞吐量。发送设备的应用层生成车辆数据并将车辆数据经由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传输层为车辆数据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的选择。传输层执行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级排序过程,用于分配所选择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侧链路逻辑信道过程将聚合最大比特率视为对由发送设备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的车辆数据的吞吐量的限制。传输层使用所分配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将所生成的携带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对应地,在一个一般的第一方面,这里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从发送设备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方法。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为发送设备定义聚合最大比特率,该最大比特率指示经由侧链路接口的发送设备的最大允许总车辆数据吞吐量。该方法包括由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应用层生成车辆数据,该车辆数据经由侧链路接口被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传输层为车辆数据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的选择。传输层执行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级排序过程,用于分配所选择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侧链路逻辑信道过程将聚合最大比特率视为对由发送设备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的车辆数据的吞吐量的限制。传输层使用所分配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将所生成的携带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根据说明书和附图,所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加益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益处和/或优点可以由说明书和附图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和特征单独提供,并且不需要为了获得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而全部提供。
可以使用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的任意组合来实现这些一般和具体方面。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和附图更详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了3GPP LTE系统的示例性体系架构。
图2示出了为3GPP LTE(版本8/9)定义的子帧的下行链路时隙的示例性下行链路资源网格。
图3示意性地图示了如何在PC5之上建立用于ProSe通信的层2链路。
图4图示了用于覆盖(LTE)和底层(D2D)系统的发送/接收资源的使用。
图5图示了针对两个UE的调度指派和D2D数据的传输。
图6图示了用于UE自主调度模式2的D2D通信定时。
图7图示了用于eNB调度的调度模式1的D2D通信定时。
图8图示了用于针对非漫游场景的ProSe的示例性体系架构模型。
图9是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图,图示了车载发送UE的操作。
图10是用于第二实施例的图,图示了车载发送UE的操作。
图11是用于第三实施例的图,图示了车载发送UE的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基础
服务质量
多个应用可以在任何时间在UE中运行,每个应用对其服务质量具有不同的要求。例如,UE可以参与VoIP(IP语音)呼叫,同时浏览网页或下载FTP文件。VoIP就延迟和延迟抖动而言比web浏览和FTP有更严格的服务质量要求,而后者(letter)需要更低的分组丢失率。为了支持多个QoS要求,在演进分组系统内建立不同的承载,例如,与QoS相关联。
一般而言,承载可以基于它们提供的服务质量的性质分为两类,最小保证比特无线电(GBR)承载和非GBR承载。GBR承载可以用于诸如IP语音的应用,并且具有永久分配专用传输资源的相关联的GBR值(例如,通过eNodeB中的准入控制功能)。如果资源可用,那么可以允许GBR承载的比特率高于GBR。在这种情况下,最大比特率(MBR)参数设置可以从GBR承载预期的比特率的上限。非GBR承载不保证任何特定的比特率,并且可以用于诸如web浏览或FTP传送的应用。对于这些承载,没有带宽资源永久地分配给承载。
在接入网络中,eNodeB负责通过无线电接口确保承载的必要QoS。当建立新承载时,MME向eNodeB发信号通知承载设置请求(EPS承载标识、EPS承载QoS、会话管理请求、S1-TEID)消息,然后eNodeB将EPS承载QoS映射到无线电承载QoS。然后,它向UE发信号通知RRC连接重新配置(无线电承载QoS、会话管理请求、EPS RB标识)消息。
EPS承载QoS简档包括参数QCI(QoS类标识符)、ARP(分配和保留优先级)、GBR(有保证的比特率)以及MBR(最大比特率)。(GBR和非GBR类型的)每个EPS承载与以下承载级别QoS参数相关联:
-QoS类标识符(QCI);
-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
QCI是标量,它被用作对特定于接入节点的参数的参考,它控制将由LTE节点执行的承载级别分组转发处理(例如,调度权重、准入阈值、队列管理阈值、链路层协议配置等),并且已经由拥有该接入节点(例如,eNodeB)的运营商预先配置。在TS 23.203中得到标准化的QCI值与标准化的特性的一对一映射,如下表所示,该表基于TS 23.203当前版本14.0.0(NPL 5)中的表6.1.7。
[表1]
Figure BDA0003374655170000151
Figure BDA0003374655170000161
显而易见,每个QCI包含标准化的特性,诸如资源类型(GBR或非GBR)、优先级(1-9;越低的值意味着越高的优先级)、分组延迟预算(允许分组延迟的范围从50ms到300ms)、分组错误丢失率(允许的分组丢失从10-2到10-6)。通过预定义和标准化每个QCI值的性能特性,网络运营商可以确保向由来自若干供应商的各种节点组成的LTE网络中使用的不同服务/应用提供所需的相同最低QoS要求。
来自QCI的优先级和分组延迟预算(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可接受的分组丢失率)确定RLC模式配置(即,透明的、未确认的、已确认的)以及MAC中的调度单元如何处理通过承载发送的分组(例如,在调度策略、队列管理策略以及速率整形策略方面)。
逻辑信道优先级,LCP,过程
对于上行链路,UE使用所分配的无线电资源创建要发送的MAC PDU的处理被完全标准化;LCP过程被设计为确保UE以最优且在不同UE实现之间一致的方式满足每个配置的无线电承载的QoS。基于在PDCCH上用信号通知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授权消息,UE必须决定要包括在新MAC中的每个逻辑信道的数据量,并且,如果必要,还为MAC控制元素分配空间。
在用来自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构造MAC PDU时,最简单和最直观的方法是基于绝对优先级的方法,其中按照逻辑信道优先级的降序将MAC PDU空间分配给逻辑信道。即,来自最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数据首先在MAC PDU中被服务,然后是来自下一个最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数据,直到MAC PDU空间用完为止。虽然基于绝对优先级的方法在UE实现方面非常简单,但它有时会导致来自低优先级逻辑信道的数据的饥饿;饥饿意味着来自低优先级逻辑信道的数据无法被发送,因为来自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数据占用了所有MAC PDU空间。
在LTE中,为每个逻辑信道定义优先化的比特率(PBR),以便按照重要性的次序发送数据,但是也避免具有较低优先级的数据的饥饿。PBR是为逻辑信道保证的最小数据速率。即使逻辑信道具有低优先级,也至少分配少量的MAC PDU空间来保证PBR。因此,通过使用PBR可以避免饥饿问题。
逻辑信道优先级例如在3GPP TS 36.321的当前版本v13.1.0中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子章节5.4.3.1中被标准化。当执行新传输时,应用逻辑信道优先级(LCP)过程。
LTE设备到设备(D2D)接近服务(ProSe)
基于接近的应用和服务代表新出现的社交技术趋势。识别出的区域包括与商业服务和公共安全相关的服务,这些服务将是运营商和用户感兴趣的。在LTE中引入接近服务(ProSe)能力将允许3GPP行业服务于这个发展中的市场,并将同时服务于共同致力于LTE的几个公共安全社区的迫切需求。
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是LTE-Rel.12的技术组成部分。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技术允许D2D作为蜂窝网络的底层,以提高频谱效率。例如,如果蜂窝网络是LTE,那么所有携带数据的物理信道都使用SC-FDMA用于D2D信令。在D2D通信中,用户装置使用蜂窝资源经直接链接而不是通过无线电基站彼此发送数据信号。贯穿本公开,术语“D2D”、“ProSe”以及“侧链路”是可互换的。
LTE中的D2D通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发现和通信。
ProSe(基于接近的服务)直接发现被定义为由启用ProSe的UE使用、以使用E-UTRA直接无线电信号经由PC5接口发现其邻近的其它启用ProSe的UE的过程。
在D2D通信中,UE使用蜂窝资源经直接链路而不是通过基站(BS)彼此发送数据信号。D2D用户直接通信,同时保持在BS控制之下,即,至少当处于eNB的覆盖时。因此,D2D可以通过重用蜂窝资源来提高系统性能。
假设D2D在提供覆盖的小区的上行链路LTE频谱(在FDD的情况下)或上行链路子帧中操作(在TDD的情况下,除了当在覆盖之外时)。此外,D2D发送/接收在给定载波上不使用全双工。从单独UE的角度看,在给定载波上,D2D信号接收和LTE上行链路传输不使用全双工,即,同时进行D2D信号接收和LTE UL传输是不可能的。
在D2D通信中,当一个特定UE1具有传输的角色(发送用户装置或发送终端)时,UE1发送数据,并且另一个UE2(接收用户装置)接收它。UE1和UE2可以改变其传输和接收角色。来自UE1的传输可以由比如UE2的一个或多个UE来接收。
ProSe直接通信层2链路
简而言之,通过在两个UE之间的PC5上建立安全的层2链路来实现ProSe直接一对一通信。每个UE具有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该ID包括在其在层2链路上发送的每个帧的源层2ID字段中以及在其在层2链路上接收的每个帧的目的地层2ID中。UE需要确保用于单播通信的层2ID至少在本地是唯一的。因此UE应当准备好使用未指定的机制来处理与相邻UE的层2ID冲突(例如,当检测到冲突时,自我指派用于单播通信的新的层2ID)。用于一对一ProSe直接通信的层2链路通过两个UE的层2ID的组合来识别。这意味着UE可以使用相同的层2ID参与用于一对一ProSe直接通信的多条层2链路。
ProSe直接通信一对一由以下过程组成,如TR 23.713当前版本v13.0.0(NPL 6)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第7.1.2节中详细说明的那样:
-PC5上安全的层2链路的建立。
-IP地址/前缀指派。
-PC5上的层2链路维护。
-PC5上的层2链路释放。
图3图示了如何在PC5接口上建立安全的层2链路。
1.UE-1向UE-2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以便触发相互认证。链路发起者(UE-1)需要知道对等体(UE-2)的层2ID以执行步骤1。作为示例,链路发起者可以通过首先执行发现过程或通过参与包括对等体的ProSe一对多通信来了解对等体的层2ID。
2.UE-2发起用于相互认证的过程。成功完成认证过程完成了PC5上安全的层2链路的建立。
参与隔离的(非中继的)一对一通信的UE也可以使用链路本地地址。PC5信令协议应支持保持活动功能,该功能用于检测UE何时不在ProSe通信范围内,以便它们可以继续进行隐式层2链路释放。可以通过使用发送到另一个UE的断开请求消息来执行PC5上的层2链路释放,该消息还删除所有相关联的上下文数据。在接收到断开请求消息时,另一个UE用断开响应消息进行响应并删除与层2链路相关联的所有上下文数据。
ProSe直接通信相关的标识
3GPP TS 36.300,当前版本13.3.0,(NPL 4)在第8.3子章节中定义了以下用于ProSe直接通信的标识:
-SL-RNTI:(侧链路无线电网络暂时标识符)用于ProSe直接通信调度的唯一标识;
-源层2 ID:识别侧链路ProSe直接通信中的数据的发送者。源层2ID是24比特长,并且与ProSe层2目的地ID和LCID一起使用,用于识别接收方中的RLC UM实体和PDCP实体;
-目的地层2 ID:识别侧链路ProSe直接通信中的数据的目标。目的地层2ID是24比特长,并且在MAC层中被分割成两个比特串:
--一个比特串是目的地层2ID的LSB部分(8比特),并且作为侧链路控制层-1ID被转发到物理层。这在侧链路控制中识别了期望数据的目标,并且用于在物理层处过滤分组。
--第二比特串是目的地层2ID的MSB部分(16比特),并且在MAC报头内携带。这用于在MAC层处过滤分组。
组形成以及在UE中配置源层2ID、目的地层2ID和边链路控制L1 ID不需要接入层信令。这些标识或者由较高层提供或者从由较高层提供的标识中导出。在组播和广播的情况下,由较高层提供的ProSe UE ID直接用作源层2ID,并且由较高层提供的ProSe层2组ID直接用作MAC层中的目的地层2ID。
接近服务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从发送UE的角度看,启用接近服务的UE(启用ProSe的UE)可以以两种模式操作用于资源分配:
模式1是指eNB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式,其中UE从eNB(或版本10中继节点)请求传输资源,而eNodeB(或版本10中继节点)依次调度由UE使用的资源以发送直接数据和直接控制信息(例如,调度指派)。为了发送数据,UE需要处于RRC_CONNECTED。具体地,UE向eNB发送调度请求(D-SR或随机接入),随后是以通常方式的缓冲状态报告(BSR)(还参见以下章节“Transmission procedure for D2D communication”)。基于BSR,eNB可以确定UE具有用于ProSe直接通信传输的数据,并且可以估计传输所需的资源。
另一方面,模式2是指UE自主资源选择模式,其中UE自己从资源池中选择资源(时间和频率)以发送直接数据和直接控制信息(即SA)。至少一个资源池例如由SIB 18的内容,即,由字段commTxPoolNormalCommon来定义,这些特定资源池在小区中被广播,并且然后对于小区中仍然处于RRC_Idle状态的所有UE可用。有效地,eNB可以定义所述池的多达四个不同实例,即,分别用于SA消息和直接数据的传输的四个资源池。但是,在Rel-12中,即使UE被配置有多个资源池,它也应当始终使用列表中定义的第一个资源池。针对Rel-13移除了这个限制,即,UE可以在一个SC时段内在多个配置的资源池上进行发送。在下面进一步概述(在TS36.321中进一步指定)UE如何选择资源池用于传输。
作为替代,另一个资源池可以由eNB定义并在SIB18中发信号通知,即,通过使用可以由UE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字段commTxPoolExceptional。
UE打算使用哪种资源分配模式可由eNB配置。此外,UE打算为D2D数据通信使用哪种资源分配模式还可以取决于RRC状态(即,RRC_IDLE或RRC_CONNECTED)以及UE的覆盖状态(即,在覆盖中,在覆盖之外)。如果UE具有服务小区(即UE被RRC_CONNECTED或正驻扎在处于RRC_IDLE的小区上),那么UE被认为在覆盖中。
图4图示用于覆盖层(LTE)和底层(D2D)系统的发送/接收资源的使用。
基本上,eNodeB控制UE可以应用模式1还是应用模式2传输。一旦UE知道它可以发送(或接收)D2D通信的资源,它就仅使用用于对应发送/接收的对应资源。例如,在图4中,D2D子帧将仅用于接收或发送D2D信号。由于作为D2D设备的UE将以半双工模式操作,因此它可以在任何时间点或者接收或者发送D2D信号。类似地,图4所示的其它子帧可以用于LTE(覆盖层)传输和/或接收。
用于D2D通信的传输过程
根据Rel.12/13的D2D数据传输过程取决于资源分配模式而不同。如上所述,对于模式1,在来自UE的对应请求之后,eNB明确地调度用于调度分配和D2D数据通信的资源。具体地,eNB可以通知UE一般允许D2D通信,但是不提供模式2资源(即,资源池);这可以例如通过交换UE的D2D通信兴趣指示和对应的响应(即,D2D通信响应)来完成,其中对应的示例性ProseCommConfig信息元素将不包括commTxPoolNormalCommon,这意味着希望开始涉及传输的直接通信的UE必须请求E-UTRAN来为每个单独传输指派资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UE必须请求用于每个单独传输的资源,并且在下文中,示例性地列出了用于这个模式1资源分配的请求/授权过程的不同步骤:
-步骤1:UE经由PUCCH向eNB发送SR(调度请求);
-步骤2:eNB经由PDCCH授予通过C-RNTI加扰的UL资源(用于UE发送BSR);
-步骤3:UE经由PUSCH发送指示缓冲单元状态的D2D BSR;
-步骤4:eNB经由PDCCH授予通过SL-RNTI加扰的D2D资源(用于UE发送数据)。
-步骤5:D2D Tx UE根据在步骤4中接收到的授权发送SA/D2D数据。
调度指派(SA),也称为SCI(侧链路控制信息),是包含控制信息的紧凑(低有效载荷)消息,所述控制信息例如指向时间-频率资源的指针、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用于对应的D2D数据传输的组目的地ID。SCI传输用于一个(ProSE)目的地ID的侧链路调度信息。SA(SCI)的内容基本符合在以上步骤4中接收到的授权。D2D授权和SA内容(即SCI内容)在3GPP技术标准TS 36.212,当前版本13.1.0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第5.4.3子章节中定义,其中特别定义了SCI格式0(参见上面SCI格式0的内容)。
另一方面,对于模式2资源分配,基本上不需要以上步骤1-4,并且UE自主地从由eNB配置和提供的传输资源池中选择用于SA和D2D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
图5示例性地图示了用于两个UE(UE-1和UE-2)的调度指派和D2D数据的传输,其中用于发送调度指派的资源是周期性的,并且用于D2D数据传输的资源由对应的调度指派指示。
图6图示在一个SA/数据时段(也称为SC时段,侧链路控制时段)期间用于模式2自主调度的D2D通信定时的一个具体示例。图7图示在一个SA/数据时段期间用于模式1eNB调度的分配的D2D通信定时。在Rel.13中,3GPP将SC时段定义为由调度指派及其对应数据的传输组成的时间段。如从图6中可以看到的,UE在SA偏移时间之后使用用于模式2的调度指派的传输池资源(SA_Mode2_Tx_pool)发送调度指派。SA的第一次传输之后跟着三次相同SA消息的重传。然后,UE在SA资源池的第一个子帧之后以某个配置的偏移(Mode2data_offset)(由SA_offset给出)开始D2D数据传输,即,更具体地是T-RPT比特图/模式。MAC PDU(即,传输块)的一次D2D数据传输包括其第1次初始传输和若干次重传。为了图6(和图7)的说明,假设执行三次重传(即,相同MAC PDU的第2次、第3次以及第4次传输)。Mode2 T-RPT比特图(传输的时间资源模式,T-RPT)基本上定义了MAC PDU传输(第1次传输)及其重传(第2次、第3次以及第4次传输)的定时。SA模式基本上定义了SA的初始传输及其重传(第2次、第3次以及第4次传输)的定时。
如目前在标准中所指定的,对于一个侧链路许可,例如,无论是由eNB发送还是由UE本身选择,UE都可以发送多个传输块MAC PDU(每个子帧仅一个(TTI),即,一个接一个地发送),但是仅发送到一个ProSe目的地组。而且,必须在下一个传输块的第一次传输开始之前完成一个传输块的重传,即,每个侧链路授权仅使用一个HARQ进程来传输多个传输块。此外,UE可以在每个SC时段中具有并使用若干侧链路许可,但是为它们中的每一个选择不同的ProSe目的地。因此,在一个SC时段中,UE可以仅一次将数据发送到一个ProSe目的地。
如从图7中显而易见的,对于eNB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式(模式1),D2D数据传输(即,更具体地是T-RPT模式/比特图)在SA资源池中的最后一次SA传输重复之后的下一个UL子帧中开始。如已经针对图6说明的,模式1T-RPT比特图(传输的时间资源模式T-RPT)基本上定义了MAC PDU传输(第1次传输)及其重传(第2次、第3次以及第4次传输)的定时。
侧链路数据传输过程可以在3GPP标准文件TS 36.321v13.1.0第5.14节中找到,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其中,详细描述了模式2自主资源选择,在配置有单个无线电资源池或多个无线电资源池之间进行区分。
以上讨论的是用于D2D通信的3GPP标准的当前状态。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一直在讨论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增强D2D通信,这将有可能导致在未来的版本中对D2D通信进行一些更改。稍后将描述的本公开也适用于那些后来的版本。
例如,对于当前正在开发中的3GPP Rel.14,3GPP可以决定改变传输定时以便不再基于SC时段,如上面所讨论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例如,基于与Uu接口传输相同/相似的子帧)。对应地,关于如何可以执行侧链路(PC5)接口上的传输的上述详细示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应用于Rel.13,但是可能不适于对应3GPP标准的后续版本。
ProSe网络体系架构和ProSe实体
图8图示了用于非漫游情况的高级示例性体系架构,包括在各个UE A和B中的不同ProSe应用、以及网络中的ProSe应用服务器和ProSe功能。图8的示例体系架构取自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TS 23.303v.13.2.0第4.2章“Architectural Reference Model”。
功能实体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TS 23.303子章节4.4节“Functional Entities”中详细介绍和说明。ProSe功能是用于ProSe所需的网络相关动作的逻辑功能,并且为ProSe的每个特征发挥不同的作用。ProSe功能是3GPP EPC的一部分,并且提供与接近服务相关的所有相关网络服务,比如授权、认证、数据处理等。对于ProSe直接发现和通信,UE可以经PC3参考点从ProSe功能获得具体的ProSe UE标识、其它配置信息以及授权。在网络中可以存在多个部署的ProSe功能,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呈现了单个ProSe功能。ProSe功能由取决于ProSe特征执行不同角色的三个主要子功能组成:直接配置功能(Direct ProvisionFunction,DPF)、直接发现名称管理功能(Direct Discovery Name Management Function)以及EPC级别发现功能(EPC-level Discovery Function)。DPF用于向UE供给使用ProSe直接发现和ProSe直接通信必要的参数。
在所述连接中使用的术语“UE”是指支持ProSe功能的启用ProSe的UE,诸如
-通过PC3参考点在启用ProSe的UE与ProSe功能之间交换ProSe控制信息。
-通过PC5参考点打开其它启用ProSe的UE的ProSe直接发现的过程。
-通过PC5参考点进行一对多ProSe直接通信的过程。
-充当ProSe UE到网络中继的过程。远程UE通过PC5参考点与ProSeUE到网络中继进行通信。ProSe UE到网络中继使用层3分组转发。
-通过PC5参考点在ProSe UE之间交换控制信息,例如为了UE到网络中继检测和ProSe直接发现。
-通过PC3参考点在另一个启用ProSe的UE与ProSe功能之间交换ProSe控制信息。在ProSe UE到网络中继情况下,远程UE将通过PC5用户平面发送这个控制信息,以通过LTE-Uu接口朝着ProSe功能中继。
-参数(例如,包括IP地址、ProSe层2组ID、组安全材料、无线电资源参数)的配置。这些参数可以在UE中预先配置,或者如果在覆盖中,那么通过PC3参考点上的信令提供给网络中的ProSe功能。
ProSe应用服务器支持EPC ProSe用户ID和ProSe功能ID的存储、以及应用层用户ID和EPC ProSe用户ID的映射。ProSe应用服务器(AS)是在3GPP范围之外的实体。UE中的ProSe应用经由应用层参考点PC1与ProSe AS通信。ProSe AS经由PC2参考点连接到3GPP网络。
用于D2D的LCP过程,侧链路逻辑信道
根据Rel.13的用于D2D的LCP过程将与用于在Uu接口上发送的“普通”上行链路LTE数据的上面给出的LCP过程不同。以下信息摘自TS 36.321,当前版本13.1.0,子章节5.14.1.3.1,其描述用于ProSe的LCP过程;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当执行新传输时应用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每个侧链路逻辑信道具有相关联的优先级,该优先级可以是PPPP(ProSe每分组优先级,稍后说明)。多个侧链路逻辑信道可以具有相同的相关联优先级。优先级与LCID之间的映射留给UE实现。
MAC实体应对SC时段内发送的每个SCI执行以下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
-MAC实体应按以下步骤将资源分配给侧链路逻辑信道:
--步骤0:在具有可用于传输的数据的侧链路逻辑信道当中,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先前未被选择用于这个SC时段的ProSe目的地;
--步骤1:在属于所选择的ProSe目的地并且具有可用于传输的数据的侧链路逻辑信道当中,将资源分配给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侧链路逻辑信道;
--步骤2:如果剩余任何资源,那么属于所选择的ProSe目的地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以优先级递减的次序被服务,直到或者用于侧链路逻辑信道的数据或者SL许可被耗尽,以先到者为准。配置有相同优先级的侧链路逻辑信道应当同等地被服务。
-在上述调度过程中,UE还应遵循以下规则:
UE应根据以下规则将资源分配给侧链路逻辑信道
-如果整个SDU(或部分发送的SDU)适合剩余资源,那么UE不应当将RLC SDU(或部分发送的SDU)分段;
-如果UE将来自侧链路逻辑信道的RLC SDU分段,那么它应该最大化分段的尺寸,以尽可能多地满足许可;
-UE应当最大化数据的传输;
-如果MAC实体被给予等于或大于10字节的侧链路许可尺寸,同时具有可用于传输的数据,那么MAC实体不应仅发送填充。
注意:以上规则暗示侧链路逻辑信道被服务的次序留给UE实现。
一般而言,对于一个MAC PDU,MAC应仅考虑具有相同源层2ID-目的地层2ID对的逻辑信道,即,对于一个MAC PDU,UE中的MAC实体应仅考虑相同ProSe目的地组的逻辑信道,这基本上意味着UE在LCP过程期间选择ProSe目的地。在Rel-13中,允许在SC时段内具有多个侧链路许可。对于每个侧链路许可,UE可以如Rel-12中那样仅发送一个ProSe目的地组的数据。但是,由于UE可以被配置为在一个SC时段内具有多于一个有效侧链路许可,因此发送方UE可以将数据发送到不同的ProSe目的地,即,每个SL许可必须将数据发送到不同的ProSe目的地。
对ProSe的QoS支持
在Rel-13中,ProSe一对多通信一般支持QoS。出于这个原因,引入了所谓的ProSe每分组优先级(PPPP),例如,在TS 23.303,版本13.4.0(NPL8),第5.4.6节中。ProSe每分组优先级是与协议数据单元(例如,IP分组)相关联的标量值,它定义了要应用于那个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的优先级处理,即,PC5接口上传输的优先级处理。换句话说,ProSe PPP是用于在使用ProSe直接通信时允许分组的优先化的机制,包括用于ProSe UE到UE以及还用于ProSe中继。
当ProSe上层(即,PC5接入层之上)传递协议数据单元以便传输到PC5接入层时,ProSe上层从8个可能值的范围提供ProSe每分组优先级。
ProSe每分组优先级独立于目的地层2ID,并适用于一对一和一对多ProSe直接通信。ProSe每分组优先级由应用层选择,例如,基于超出本说明书范围的各种标准(诸如像语音分组传输的服务或者像与发言权控制相关的信令的控制信令的延迟要求)。
ProSe每分组优先级独立于UE接入介质的模式,即,对于ProSe通信是使用eNB调度还是UE自主资源分配模式。应用层不知道ProSe-UE的下层正在使用哪种分配模式。ProSe接入层使用从上层接收的与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ProSe每分组优先级来相对于其它UE内传输(即,等待在同一UE内传输的、与不同优先级相关联的协议数据单元)和UE间传输(即,等待在不同UE内传输的、与不同优先级相关联的协议数据单元)对传输进行优先化。
预期优先级队列(UE内和UE间)以严格的优先级次序被服务,即,UE或eNB在服务与优先级N+1相关联的分组之前服务与ProSe每分组优先级N相关联的所有分组(越低的数字意味着越高的优先级)。
关于接口本身的优先级处理将在TS36.321中指定,即,逻辑信道优先级LCP过程。对于每个侧链路逻辑信道,将存在相关联的优先级,例如,类似于遗留LTE UL操作中的逻辑信道优先级。侧链路逻辑信道的创建将留给UE实现,类似于Rel-12。除了在创建逻辑信道时考虑分组的源/目的地ID之外,UE还将考虑分组的优先级。本质上具有相同PPPP值(和相同的源/目的地ID)的协议数据单元将由具有某个相关联的逻辑信道优先级(其与PPPP相同)的一个侧链路逻辑信道服务。
如上面所说明的,在UE接收SL许可的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期间,UE在具有SL数据的侧链路逻辑信道当中选择具有最高PPPP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ProSe组,然后按优先级降序服务属于所选择的ProSe目的地组的的所有侧链路逻辑信道。
车载通信-V2X服务
已经在3GPP中在Rel.14中设置了新的研究项目,以考虑新的LTE功能对汽车行业的有用性-包括接近服务(ProSe)和基于LTE的广播服务。因此,ProSe功能被认为是为V2X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车辆场景中的合作服务对于ITS(智能交通系统)研究领域中的未来联网车辆变得至关重要。它们应该可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公路传输的碳足迹,并增加旅行期间的用户体验。
V2X通信是将信息从车辆传递到可能影响车辆的任何实体,反之亦然。这种信息交换可以用于改进安全性、移动性以及环境应用,以包括驾驶员辅助车辆安全、速度适应和警告、紧急响应、旅行信息、导航、交通操作、商业车队规划以及支付交易。
对V2X服务的LTE支持包含3种类型的不同用例,如下所示:
-V2V:覆盖车辆之间基于LTE的通信。
-V2P:覆盖车辆与个人携带的设备(例如,由行人、骑车人、驾驶员或乘客携带的手持终端)之间的基于LTE的通信。
-V2I:覆盖车辆与路侧单元之间的基于LTE的通信。
这三种类型的V2X可以使用“合作意识”为最终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服务。这意味着交通实体(诸如车辆、路边基础设施以及行人)可以收集他们本地环境的知识(例如,从附近的其它车辆或传感器设备接收的信息)来处理和共享这种知识,以便提供更智能的服务,诸如合作碰撞警告或自动驾驶。
关于V2V通信,当满足许可、授权以及接近标准时,E-UTRAN允许彼此接近的这种(车辆)UE使用E-UTRA(N)交换V2V相关信息。接近标准可以由MNO(移动网络运营商)配置。但是,支持V2V服务的UE可以在由支持V2X服务的E-UTRAN服务或不由其服务时交换这种信息。
支持V2V应用的设备(车载UE)发送应用层信息(例如,关于其位置、动态和属性,作为V2V服务的一部分)。V2V有效载荷必须是灵活的,以便适应不同的信息内容,并且可以根据由MNO提供的配置周期性地发送信息。
V2V主要以广播为基础;V2V包括直接在不同设备之间交换V2V相关的应用信息和/或,由于V2V的有限直接通信范围,经由支持V2X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RSU、应用服务器等)在不同设备之间交换V2V相关的应用信息。
关于V2I通信,支持V2I应用的设备将应用层信息发送到路侧单元,路侧单元进而可以将应用层信息发送到一组设备或支持V2I应用的设备。
还引入了V2N(车辆到网络,eNB/CN),其中一方是UE而另一方是服务实体,双方都支持V2N应用并且经由LTE网络彼此通信。
关于V2P通信,当满足许可、授权以及接近标准时,E-UTRAN允许彼此接近的这些UE使用E-UTRAN交换V2P相关信息。接近标准可以由MNO配置。但是,即使在不由支持V2X服务的E-UTRAN服务的时候,支持V2P服务的UE也可以交换这种信息。
支持V2P应用的UE发送应用层信息。这种信息可以由具有支持V2X服务的UE的车辆来广播(例如,对行人的警告)和/或由具有支持V2X服务的UE的行人来广播(例如,对车辆的警告)。
V2P包括直接在不同UE(一个用于车辆,另一个用于行人)之间交换V2P相关的应用信息和/或,由于V2P的有限直接通信范围,在不同UE之间经由支持V2X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RSU、应用服务器等)交换V2P相关的应用信息。
对于这个新研究项目V2X,3GPP在TR 21.905,当前版本13.0.0(NPL9)中提供了特定术语和定义,这些术语和定义可以重复用于本申请。
路侧单元(RSU):支持可以使用V2I应用向UE发送和从UE接收的V2I服务的实体。RSU可以在eNB或固定UE中实现。
V2I服务:一种类型的V2X服务,其中一方是UE,另一方是RSU,双方都使用V2I应用。
V2N服务:一种类型的V2X服务,其中一方是UE,另一方是服务实体,双方都使用V2N应用并且经由LTE网络实体彼此通信。
V2P服务:一种类型的V2X服务,其中通信的双方都是使用V2P应用的UE。
V2V服务:一种类型的V2X服务,其中通信的双方都是使用V2V应用的UE。
V2X服务:一种类型的通信服务,涉及经由3GPP传输使用V2V应用的发送或接收UE。基于通信中涉及的另一方,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V2V服务、V2I服务、V2P服务以及V2N服务。
许多ITS服务都具有共同的通信要求:
-周期性状态交换。ITS服务通常需要知道车辆或路边终端的状态。这意味着数据分组的周期性交换,其中数据分组具有关于位置、速度、标识符等的信息。
-异步通知。这种消息用于通知关于具体的服务事件。与先前的状态消息相反,将这些消息可靠地递送到单个终端或一组终端通常是关键要求。
第一通信类型的使用的示例可以存在于交通效率服务中,诸如远程车辆监视,该服务从车辆或安全服务(诸如合作防撞)搜集周期性状态数据,其需要关于周围车辆的运动信息以检测潜在影响。异步通知主要存在于安全服务中,诸如湿滑的路面或碰撞后警告。
为V2V通信定义和将定义不同类型的消息。ETSI已经为智能交通系统(ITS)定义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消息,参见对应的欧洲标准ETSI EN 302 637-2v1.3.1(NPL 10)和ETSI EN302 637-3v 1.2.1(NPL 11):
-合作意识消息(CAM),由车辆动态连续触发,以反映车辆状态。
-分散的环境通知消息(DENM),仅在与车辆相关的安全事件发生时才被触发。
由于V2V和ITS标准化相当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预期未来可能会定义其它消息。
ITS-站(ITS-S)连续(周期性地)广播CAM,以与其它ITS-S交换状态信息,因此比事件触发的(非周期性的)DENM消息对流量负载具有更大的影响。本质上CAM消息是由每个车辆周期性地向其邻居广播的一种心跳消息,以提供存在、位置、温度以及基本状态的信息。相反,DENM是被广播以警告道路用户危险事件的事件触发的消息。为此,由ETSI为ITS定义的CAM消息的流量特性被认为更能代表V2V流量。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周期性协作感知消息。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虽然上述信息中的一些已经被标准化,但是诸如周期性和消息尺寸之类的其它信息尚未被标准化并且基于假设。此外,标准化可能在将来发生变化,因此也可能改变如何生成和传输CAM的各方面。因此,CAM的上述详细描述应当被理解为为了说明目的而构思的示例。
为了使车载UE在侧链路上具有用于发送CAM的无线电资源,可以设想模式1和/或模式2无线电资源分配,如上面所说明的。对于模式1无线电资源分配,eNB为每个SA时段分配用于SA消息和数据的资源。但是,当存在大量流量(例如,高频周期性流量)时,从UE到eNB的Uu链路上的开销会大。
从上面显而易见的是,许多V2V流量是周期性的,使得3GPP已经同意对于侧链路V2V通信模式1(即,eNB调度的无线电资源分配),eNB和UE将支持侧链路半持久无线电资源分配。
对于UE自主资源分配模式(模式2),显然冲突问题(即,当多于一个Tx UE选择相同的RB来递送消息时)将影响用户所体验的QoS。对于Rel-12/13,由于PC5/侧链路的QoS不是主要要求,因此未讨论UE自主资源分配模式的数据(PSSCH)冲突问题。但是,对于V2X服务,不可避免地要改进针对UE自主资源分配模式的QoS。3GPP一般同意通过感测和“半持久”传输(也可以称为无线电资源预留)来改进UE自主资源选择的QoS。
更详细地,同意支持感测机制和半持久传输作为用于V2X侧链路的自主资源控制/选择机制。UE将在PSSCH(SA/SCI)内指示它具有关于所选择的周期性发生的资源的集合的数据,直到资源选择发生。这个资源预留信息(在SCI内用信号通知)可以由打算发送V2X消息以供选择资源的其它UE使用,使得已经由其它UE预留/预订的资源不被考虑用于无线电资源选择。这个资源预留/预订过程仅适用于具有某个周期性的分组(例如,CAM消息)到达的流量。
如上面所提到的的调度信息中的预留无线电资源的指示可以由其它(车载)设备监视(“感测”)。一般而言,在识别用于传输的候选资源集合时使用感测。为此,感测处理将频率资源分为不同的组:
-“不可用的”资源。这些是UE不被允许在其上发送的资源,因为这些资源已经被其它UE预订/预留。
-“候选资源”。这些是UE可以/能够在其上执行传输的资源,并且可以进一步分类为“主要资源”和“次要资源”。
应当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感测,以便不会过多地增加UE的复杂性。还应当注意的是,关于如何实现感测算法可能存在多种方式/选项。一种可能的实现选项是每个UE具有的映射,该映射具有最多跨越例如1秒的频率资源的预测,从下一个子帧开始。即,在分组到达UE中的缓冲单元的时间P,UE具有用于子帧P的所有频率资源到L的映射,L基本上表示最大时间跨度(根据QoS),直到分组应当被发送为止,不管每个资源是“不可用”还是候选。
基于SCI解码(资源预订/预留)确定“不可用”资源。应当注意的是,在3GPP中尚未最终确定用于传输的实际资源(从资源候选集合)的选择的细节,并且仍然需要讨论。一种示例性方法是在候选资源集合中随机地执行用于传输的实际资源的选择,从而为所有选择指派相等的概率。随机性可能是合适的,以便确保具有类似资源映射的UE选择不同的资源。只要候选资源集合足够大,使用随机选择就能确保具有相关观察的UE选择相同资源的概率低。作为基础,UE考虑被分类为用于(重新)传输传输块的候选资源的最近资源。可以应用进一步的限制以确保候选资源满足其它相关要求(诸如等待时间、带宽等)。所有这些资源构成用于传输的候选资源集合。另一种方法是还使用另外的基于能量的感测结果,以便在候选资源当中选择实际的传输资源(与随机选择相反)。应当注意的是,通过具有RB级别的信息的映射,UE具有完全的灵活性并且不需要知道传输块的尺寸以在感测时进行调度。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保证针对V2X服务的不同QoS要求,3GPP中的当前讨论提供了使用附加QoS参数的解决方案。PC5接口和Uu接口是有区别的。
例如,到目前为止针对PC5接口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是MME向eNB提供UE-PC5-AMBR(聚合最大比特率)作为UE上下文信息的一部分。因此,eNB可以通过适当地分配资源来使用UE-PC5-AMBR限制UE PC5传输。如所说明的,当请求资源(模式1-eNB被调度)时,来自应用层的优先级信息(例如,PPPP)被UE发送到eNB。然后,eNB将从由UE提供的优先级信息推断分组延迟预算和可靠性,并将其用于优先级处理。优先级信息与分组延迟预算/可靠性之间的映射可以基于例如O&M配置的提供或在规范中定义。
目前没有针对模式2UE自主资源分配讨论适当的解决方案,使得仅可以确保针对模式1的QoS要求。但是,模式1和模式2的QoS要求的相同处理似乎是优选的。尤其是,考虑到V2X应用(在目前)没有被告知关于由下层发送V2X数据所采用的模式。
而且,目前在3GPP中针对Uu接口调查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为V2X服务引入1个GBRQCI和1个非GBR QCI。
[表2]
Figure BDA0003374655170000321
很明显,3GPP社区目前正在调查如何最好地实现QoS以传输V2X数据的不同解决方案。
因此,本公开将给出促进克服上面提到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解决方案。
本公开的详细描述
移动站或移动节点或用户终端或用户装置是通信网络内的物理实体。一个节点可以具有若干功能实体。功能实体是指实现和/或向节点或网络的其它功能实体提供预定功能集的软件或硬件模块。节点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接口,这些接口将节点附接到节点可以通过其通信的通信设施或介质。类似地,网络实体可以具有逻辑接口,这些接口将功能实体附接到它可以通过其与其它功能实体或对应节点通信的通信设施或介质。
在权利要求书和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无线电资源”和“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应广义地理解为指物理无线电资源,诸如时间-频率资源。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直接通信传输”应广义地理解为直接在两个用户装置之间传输,即,不经由无线电基站(例如,eNB)。对应地,直接通信传输是在“直接侧链路连接”上执行的,“直接侧链路连接”是用于直接在两个用户装置之间建立的连接的术语。例如,在3GPP中,使用D2D(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术语或ProSe通信或侧链路通信。术语“直接侧链路连接”、“侧链路接口”将被广泛理解,并且可以在3GPP上下文中理解为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的PC5接口。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ProSe”或其未缩写形式“接近服务”应用于LTE系统中基于接近的应用和服务的上下文中,如背景技术部分中示例性说明的。在这个上下文中还使用诸如“D2D”之类的其它术语来指用于接近服务的设备到设备通信。
如在整个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车载移动终端”可以在新的3GPP研究项目或背景技术部分中说明的工作项目V2X(车辆通信)的上下文中示例性地理解。对应地,车载移动终端应广义地理解为移动终端,其专门安装在车辆(例如,汽车、商用卡车、摩托车等)中以执行车辆通信,即,将与车辆相关的信息传递给其它实体(诸如车辆、基础设施、行人),例如出于安全或驾驶员辅助的目的。可选地,车载移动终端可以访问导航系统处可用的信息(假设它也安装在汽车中),诸如地图信息等。
如在整个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和“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可以在3GPP接近服务的上下文中示例性地理解,允许两种模式用于资源分配;即,无线电基站根据其控制分配的模式1(即,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以及终端(或发送设备)根据其自主地选择资源(没有无线电基站)的模式2(即,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
如在整个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应用层”和“传输层”可以示例性地理解为负责相应过程(即,分别应用数据的生成(诸如车辆数据)和数据的传输(例如,还包括无线电资源分配))的UE/发送设备内的抽象实体。“应用层”和“传输层”可以或可以不与OSI(开放系统互连)层模型中的层对应。层本身可以在软件和/或硬件中示例性地实现,以执行其功能。在一个示例中,“应用层”可以是UE/发送设备的层3或ProSe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传输层”可以示例性地是UE/发送设备的层1和层2(即,分别物理层和PDCP、RLC、MAC层)。
如在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说明的,3GPP已经引入了针对LTE辅助的车辆通信的新研究项目,该项目将基于ProSe过程在各种车载移动终端与其它站之间交换V2X流量。此外,一直在进行讨论和提议,以支持服务质量要求,特别是对于经由侧链路接口的车辆通信。到目前为止,讨论集中在为eNB提供合适的服务质量参数。但是,在那种情况下,至少存在一个问题,即当用于传输车辆数据资源分配模式2时,其中UE自主地执行无线电资源分配(即,没有来自eNB的帮助),如何支持车辆通信的服务质量。
发明人构思了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以减轻上面说明的问题。
各种实施例的特定实现将在3GPP标准给出的广泛的规范中实现,并且部分地在背景技术部分中说明,其中如以下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那样添加特定的关键特征。应当注意的是,实施例可以有利地用在例如移动通信系统中,诸如上面在技术背景部分中描述的3GPPLTE-A(版本10/11/12/13/14或更高版本)通信系统。但是,实施例不限于其在这些特定示例性通信网络中的使用。
为了说明而做出的场景和假设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作为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示例。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的是,如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本公开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并且以本文未明确描述的方式应用。
各种实施例主要经由侧链路接口提供从发送设备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的车辆数据的改进传输,这还涉及无线电资源的分配。其它功能(即,各种实施例未改变的功能)可以保持与背景技术部分中说明的完全相同,或者可以改变但不会对各种实施例产生任何后果。这可以包括例如其它过程,诸如如何使用通过资源分配获得的传输参数由发送设备精确地执行周期性数据的传输,或者各种ProSe设备如何彼此发现。
可以应用各种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性场景是V2X通信,如背景技术部分中所例示的。因此,发送和接收设备可以是例如车辆中的UE、路侧单元、行人携带的“普通”移动终端等。
结合示例性和说明性V2X场景呈现并说明各种不同的实施例,这将从下文变得显而易见。假设车载UE(一般而言,发送设备)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能够基于D2D框架(即,经由侧链路PC5接口)执行车辆通信,如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说明的。对应地,车辆数据应由车载UE发送到该数据对其感兴趣的的其它实体(一般而言,接收设备)。
此外,假设车载UE支持两种资源分配模式,即,eNodeB控制的资源分配模式1以及UE自主资源分配模式2,其示例性实现在背景技术部分中进行了说明。一些实施例集中于改进UE自主资源分配模式2,以便适当地支持和满足服务质量要求。两种资源分配中的任一种由车载UE执行,以获得必要的传输参数,然后基于那些传输参数执行车辆数据的实际传输。
出于说明的目的,车载UE被认为具有包括各种层的协议栈,诸如层1(物理)、层2(PDCP、RLC、MAC)、层3(诸如IP协议、ProSe功能之类的非接入层)。各层执行不同的功能。出于说明的目的,协议栈被简化为仅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层和传输层,其中应用层基本上负责生成应用的数据(诸如车辆应用的车辆数据),而传输层负责通过(侧链路)接口传输数据(例如,由相应应用层生成的车辆数据或其它非车辆数据被传递到传输层)。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实施例。还将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实现和变体。
如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说明的,版本13中引入了所谓的ProSe每分组优先级(PPPP),以支持ProSe一对多通信的优先级处理和服务质量处理。PPPP允许ProSe上层(即,负责生成数据的应用层)优先化向下传递到下层(即,传输层)的数据分组(与PPPP一起)以进行传输。因此,传输层可以使用PPPP来例如相对于其它UE内数据(即,来自同一车载UE内的其它应用的数据)优先化接收的数据。
简而言之,根据第一实施例,除了PPPP之外,应用层还可以将与车辆数据的服务质量要求相关的参数转发到传输层。在传输层中执行的根据模式2的无线电资源分配过程考虑接收到的参数(即,PPPP和QoS参数),以获得要用于将车辆数据传输到接收实体的传输参数。由此,有可能实现用于还针对UE自主资源分配模式发送车辆数据的QoS支持。
在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性实现中,已经为3GPP LTE标准化的QCI特性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重用作QoS参数。具体地,3GPP已经标准化了不同的参数(诸如资源类型(GBR或非GBR)、优先级、分组延迟预算以及分组错误丢失率)以支持QoS(参见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TS 23.203 v14.0.0的章节6.1.7.2“Standardized QCI characteristics”)。可以看出在章节6.1.7.2中标准化的优先级级别与PPPP对应(如上面为ProSe通信引入时提到的),因此可以看作是与其它QoS参数分开的参数。可替代地,PPPP可以被视为另一个QoS参数。
简而言之,资源类型基本上指示在发送数据时是否保证特定的比特率。分组延迟预算定义了分组从发送实体(车载UE)到接收实体的发送所花费的时间的上限。分组错误丢失率(PELR)定义未成功递送到接收实体的分组的比率的上限。在考虑可能导致更高PELR的低分组延迟预算的同时,可以设置分组错误丢失率以便无需应用层消息重传就支持高可靠性。
根据第一实施例,负责车辆通信的应用层生成V2X数据。如前面所提到的,应用层在将V2X消息传递给下层进行传输时设置它的PPPP。应用层V2X消息优先级到PPPP的映射例如基于UE中的预先配置。UE上的这种映射的配置超出了3GPP的范围,并且独立于本文讨论的实施例。由于应用层一般知道要发送的V2X数据的类型,因此类似于对应的PPPP,应用层还可以向下层提供上面提到的与生成的V2X数据对应的QoS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样,应用层V2X数据与QoS参数之间的映射例如基于UE中的预先配置。V2X数据、PPPP以及一个或多个QoS参数沿着协议栈向下传递到负责执行无线电资源分配和V2X数据传输的传输层。
根据一个示例,QoS参数(以及PPPP)与每个分组一起被转发到传输层。由此,通过选择性地区分针对完全相同的PPPP的QoS要求,有可能适当地支持针对任何数据分组传输的QoS。可替代地,当PPPP与每个分组一起转发时,QoS参数可以仅在开始时(即,当开始新服务并且建立下层中的相应侧链路逻辑信道时)(例如,一次)提供给传输层。然后,车载UE的传输层可以基于接收到的PPPP将与相同PPPP一起转发的后续数据分组与先前接收的QoS参数相关联;为特定PPPP配置的一个侧链路逻辑信道与在建立那个侧链路逻辑信道时接收的QoS参数相关联。这具有减少层间通信的优点,因为不需要与每个数据分组一起发送QoS参数。
如上面所提到的,车载UE根据模式2(即,UE自主)执行资源分配,以获得必要的传输参数,由此将例如以与eNB对模式1资源分配所进行的对应方式进一步考虑PPPP和QoS参数。更详细地,执行模式2资源分配通常涉及选择合适的调制方案和编码率以及选择足够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以发送编码的数据。此外,D2D数据传输将有可能涉及传输块的盲重复(例如,没有HARQ反馈)以便增加传输可靠性。假设总传输的次数是灵活的并且未预先配置,那么无线电资源分配还可以涉及确定应该由车载UE总共执行的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次数。
应基于从上层接收的针对要发送的V2X数据的参数来执行资源分配。例如,可以选择调制方案和/或编码速率,使得可能满足分组错误丢失率。类似地,通过增加一个传输块的总传输次数,车载UE可以降低分组错误丢失率。因此,可以基于分组错误丢失率来选择传输的次数。
另一方面,在无线电资源分配期间例如当车载UE基于先前获得的感测结果确定可用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时可以使用分组延迟预算。由于同意支持用于车辆数据的PC5传输的自主资源控制/选择机制的半持久传输的感测,因此发送设备基于在感测窗口上执行的感测结果选择未使用/空闲的无线电资源用于数据分组的传输(包括重传),其中传输资源应位于延迟分组预算内。例如,在分组延迟预算为20ms的情况下,车载UE应确保在分组到达UE的缓冲单元时在20ms内发生数据分组的所有传输。而且,分组延迟预算可以用在车载UE中以确定到期数据分组(即,超过分组延迟预算的数据分组),在那种情况下可以丢弃这种数据分组。
当分配所确定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V2X数据的传输块时,例如在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中可以使用从应用层接收的优先级级别(或PPPP)。在一个示例性实现中,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被分配为以V2X数据的PPPP(更具体而言,根据V2X数据的PPPP建立的逻辑信道)的降序发送数据。这样创建的传输块然后由车载UE发送到其它接收设备。
图9是图示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实现的图,该图示出了由应用和传输层执行的功能。由此显而易见的是,应用层生成V2X数据,随后确定V2X数据的对应优先级和QoS参数,并将其提供给负责传输的下层传输层。传输层进而基于接收到的参数和优先级执行UE自主资源分配,并且继续经由PC5接口将V2X数据发送到其它设备。
而且,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外的实现,可以向车载UE提供关于UE-PC5-AMBR(用于侧链路接口的聚合最大比特率)的信息。UE-PC5-AMBR可以被理解为允许UE通过侧链路接口进行传输的最大总数据吞吐量。换句话说,当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数据时,UE限于特定的平均比特率(每单位时间的数据)。根据这个一般定义,AMBR是特定于UE的以及特定于接口的,但是适用于所有侧链路逻辑信道(即,携带车辆或非车辆数据的侧链路逻辑信道)。
在一个变体中,UE-PC5-AMBR可以在来自eNB的对应专用消息中被提供给车载UE,例如,在附接过程期间。在附接过程期间,MME根据来自HSS(归属订户服务器)的UE订阅和网络运营商的策略获得UE-PC5-AMBR。然后,在用于UE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过程期间,将这个UE-PC5-AMBR从MME发送到eNB。然后,eNB还可以向UE通知UE-PC5-AMBR值。可替代地,可以基于一些预先配置向UE提供来自更高层(应用)的UE-PC5-AMBR值。
UE-PC5-AMBR可以用作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中的参数,以便限制要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的数据的量。在一个示例性实现中,可以在侧链路LCP过程中使用令牌桶算法来实现这种限制(例如,类似于在背景技术部分中说明的普通遗留LCP过程)。具体地,可以为侧链路逻辑信道定义令牌桶,使得只要桶不为空(即,>0),无线资源就只能被分配给侧链路逻辑信道。但是,也可以预见不使用令牌桶算法的其它实现来应用由UE-PC5-V2X-AMBR参数给出的限制。
以下给出这种经调整的侧链路LCP过程的具体示例性实现。如在当前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中所做的那样,UE将以严格的优先级次序将资源分配给侧链路逻辑信道。出于简化的原因,这里不考虑目的地(ProSe目的地)的选择。对应的下层(即,MAC)应在以下步骤中将资源分配给(相关的)侧链路逻辑信道:
1.具有可以用于传输的数据的所有侧链路逻辑信道以优先级递减的次序被服务,直到用于侧链路逻辑信道的数据或SL许可耗尽或者桶为空(以先到者为准)。
2.MAC实体应将桶级别减少上述步骤中服务的MAC SDU的总尺寸。
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下层(传输层)向应用层指示车载UE配置有/正在使用的资源分配模式。在应用中使用这个信息,以便决定是否需要为传输层提供针对数据分组的QoS参数。更具体地,仅针对车载UE在UE自主资源分配模式(模式2)下操作的情况,应用层需要向下层提供QoS信息/参数。
第二实施例
在下文中,给出第二实施例,其处理与第一实施例解决的问题相同的问题,即,在具体实施方式的开头说明的问题,即,如何经由侧链路接口实现对车辆通信的服务质量支持,具体而言,车载UE正在执行UE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
简而言之,根据第二实施例,定义了至少一个服务质量配置,该配置指示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然后,拥有QoS配置的发送设备根据要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的车辆数据选择合适的QoS配置。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由车载UE根据模式2执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在获得传输参数时考虑一个QoS配置的QoS参数。根据所执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以及对应获得的传输参数来发送车辆数据。因此,当执行模式2资源分配时,也有可能支持经由PC5接口发送V2X数据的不同QoS要求。
如已经结合第一实施例所说明的,可以重用标准化的3GPP LTE QoS参数(即,分组延迟预算、分组错误丢失率、资源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服务质量。关于结合第一实施例做出的这些QoS参数,参考更详细的说明。
可以定义各种不同的QoS配置(也可以称为QoS类),以区分适于车辆数据的服务质量要求。如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说明的,已经就如何在Uu接口上定义V2X数据传输的QoS要求提出了建议。具体地,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的QoS配置(分别由QCI 75和79确定):
[表3]
Figure BDA0003374655170000391
根据第二实施例,该表的这些QoS配置可以作为如何将QoS应用于PC5侧链路接口上的V2X数据传输的指导。具体地,一个可能的QoS配置然后将资源类型定义为GBR,分组延迟预算定义为50ms,并且分组错误丢失率定义为10-2,而另一个QoS配置然后将资源类型定义为非GBR,分组延迟预算定义为50ms,并且分组错误丢失率定义为10-2。应当注意的是,以上仅仅是示例,并且可以适当地选择参数的不同星座和值。
如从上表中显而易见的,对Uu接口上的QoS要求预见不同的优先级级别。关于对侧链路接口的QoS支持,鉴于ProSe每分组优先级(PPPP)已经被标准化以指示D2D(车辆)数据的优先级,可能不需要列出的QoS配置的优先级参数。换句话说,PPPP可以与QoS配置分开使用。
另一方面,标准化针对不同QoS配置的优先级也可以是有意义的,从而对于车辆数据具有一致的QoS定义,而与生成车辆数据的特定应用层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将不使用PPPP(因此不会将其转发到下层),或者PPPP(如果由应用生成)可以被由所选择的QoS配置给出的优先级覆写(仍然可替代地,如果转发,那么PPPP可以覆写优先级)。
可选地,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的车辆数据传输的另一个可能QoS参数将是重复次数,即,传输块的总传输次数,如第一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明的。
在任何情况下,因此可以定义不同的QoS配置,分别区分QoS参数(诸如分组延迟预算、分组丢失率以及资源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实际上,因此可以针对其QoS要求以不同方式处理不同的车辆数据。
关于如何向车载UE提供QoS配置存在若干可能性。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性实现,eNB在其无线电小区中广播关于不同QoS配置的信息,使得所有(车载)UE接收该信息。例如,eNB可以广播特定于V2X的系统信息块,包括QoS配置(以及可能还有其它V2X相关的信息)。可替代地,可以通过具有QoS配置的专用信令来提供车载UE,例如,当配置资源分配模式或者车载UE可以预先配置有QoS配置时。
在任何情况下,假设车载UE因此被提供有不同的QoS配置,并且因此可以选择性地使用适当的QoS配置来满足经由侧链路接口传输车辆数据的某些QoS要求。应该选择QoS配置以便适于要发送的车辆数据。应用层V2X数据与合适的QoS配置之间的映射例如基于UE中的预先配置。可替代地,可以通过使用由eNodeB广播的系统信息块(例如,上面提到的特定于V2X的系统信息块)或如上面概述的专用信令将V2X到QoS类映射提供给车载UE。
生成车辆数据的应用层可以正确地确定哪个QoS配置最适于生成的V2X数据,并且可以将对应的指示与生成的数据一起提供给负责经由侧链路接口传输V2X数据的下层(传输层)。进而,传输层可以确定QoS配置以及因此对应的QoS参数,然后在无线电资源分配过程期间使用这些QoS配置和QoS参数来获得用于传输V2X数据的必要参数。由应用层生成的用于识别为所生成的V2X数据选择的QoS配置的上述指示可以例如类似于QCI,即,3GPP标准中已知的QoS类指示符。如上表中所呈现的,在3GPP讨论期间示例性地建议QCI值75和79,以识别为经由Uu接口发送的车辆消息定义的两个QoS类。以类似的方式,QCI值可以用于区分车载UE要使用的不同QoS配置。在被通知关于QoS配置指示符值时,传输层可以确定旨在针对传输V2X数据要满足的对应QoS配置。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性实现,应用层将QoS配置指示符与数据分组一起转发到下层。基于这个信息,下层(传输层)知道对于这个数据分组的传输要应用哪个QoS配置。可选地,应用层还可以将用于V2X数据的PPPP转发到传输层;具体而言,对于QoS配置未指定优先级级别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QoS配置还指定了V2X数据的特定优先级,那么理论上不需要单独的PPPP指示(或者PPPP将被由QoS配置给出的优先级覆写,或者反之亦然)。
图10是图示第二实施例的示例性实现的图,其中QCI用作应用与传输层之间的指示符,以识别对应的QoS配置。由此显而易见的是,在生成V2X数据时,应用层确定V2X数据的对应优先级(例如,PPPP)以及应针对V2X数据在下层中强制执行的QoS配置。对应的QoS类指示(即,QCI)与V2X数据一起提供,以及可选地与传输层的优先级一起提供。进而,传输层基于接收到的QCI确定QoS配置并因此确定对应的QoS参数。UE自主资源分配可以由传输层基于接收到的优先级和所确定的QoS配置的QoS参数来执行,以便然后根据其执行V2X数据的实际传输。
可替代地(图10中未示出),不是使用QoS配置指示符作为用于识别数据分组(或者分别是侧链路逻辑信道)的QoS配置的指示符,而是可以在所述方面使用PPPP。如前面所说明的,PPPP指示在应用层中生成的车辆数据的优先级;应用层V2X消息优先级到PPPP的映射例如基于UE中的预先配置。然后,传输层从应用层接收车辆数据以及PPPP,并且在此基础上确定将哪个QoS配置应用于所述V2X数据的传输。不同PPPP值与QoS配置之间的合适映射可以例如基于UE中的预先配置。另一种选项是在由eNodeB广播的对应系统信息块中接收PPPP到QoS配置映射,或者经由来自eNB的专用信令接收。可替代地,可以从应用层向传输层提供PPPP到QoS类映射。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利用每个分组将指示(可以是QoS配置指示符或PPPP)从应用层转发到传输层。
以上说明使得基于要发送的车辆数据确定QoS。但是,还可以看出第二实施例的实现在于将QoS配置应用于相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具体地,车辆数据通过不同的侧链路逻辑信道来处理,例如,通过它们的优先级进行区分,使得具有相同优先级(并且具有相同的源和目的地ID)的车辆数据由相同的侧链路逻辑信道处理。QoS可以被视为通常应用于特定于承载/逻辑信道的级别的概念。因此,还可以说传输层识别要应用QoS(配置)的侧链路逻辑信道。
在不同侧链路逻辑信道的数据在一个TB中被多路复用的情况下,例如,在侧链路逻辑信道过程期间,应当基于具有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来选择用于无线电资源选择和随后在PC5接口上传输传输块的QoS参数(例如,分组延迟预算或可靠性)。可替代地,用于无线电资源选择和传输块的后续传输的QoS参数应当基于具有最严格要求的QoS参数,即,使用所涉及的逻辑信道的最小分组延迟预算。
在任何情况下,传输层都获得针对V2X数据的传输应当满足的相关QoS参数。因此,传输层(例如,具体而言是MAC和物理层)可以在考虑QoS参数的情况下执行模式2无线电资源分配和V2X数据的实际传输。已经结合第一实施例提供了关于如何考虑不同QoS参数的细节。简而言之,可以选择调制方案和/或编码速率,使得满足分组错误丢失率。分组错误丢失率是确定一个传输块的总传输次数的重要参数。可以在无线电资源分配期间使用分组延迟预算来基于先前获得的感测结果确定可用资源,从而考虑到数据分组的传输将在分组延迟预算内发生。此外,丢弃到期的数据分组也可以取决于分组延迟预算。QoS配置(或者可替代地PPPP)的优先级级别例如在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中使用,以便在分配无线电资源时优先化侧链路逻辑信道。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进一步实现,可以向车载UE提供关于UE-PC5-AMBR(用于侧链路接口的聚合最大比特率)的信息。如已经结合第一实施例所说明的,UE-PC5-AMBR可以被理解为允许UE通过侧链路接口进行传输的最大总数据吞吐量。关于如何为车载UE提供UE-PC5-AMBR,有若干可能性,例如,在携带QoS配置的系统信息广播内。可替代地,UE-PC5-AMBR可以在来自eNB的对应专用消息中提供给车载UE,例如,在附接过程期间;详细参考对第一实施例进行的相应段落。UE-PC5-AMBR可以用作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中的参数,以便限制要通过侧链路接口发送的数据量。如已经针对第一实施例所说明的,该参数可以用作令牌桶算法中的参数。用于侧链路LCP过程的这种令牌桶算法的一个具体的示例性实现结合第一实施例给出,并且也可以在第二实施例的上下文中使用。
因此,在资源分配模式1下QoS处理留给负责所述方面的eNB的同时,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也有可能在经由PC5接口发送车辆数据时支持对由车载UE执行的UE自主资源分配模式2的QoS处理。
第三实施例
在下文中,给出了第三实施例,其处理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解决的问题相同的问题,即,在具体实施方式的开头说明的问题,即,如何经由侧链路接口实现对车辆通信的服务质量支持,具体而言,车载UE正在执行UE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对于第三实施例,示例性地假设QoS支持主要由模式1资源分配提供,而根据模式2的UE自主资源分配不一定支持QoS要求的满足。具体地,一个示例性假设是QoS支持主要应用于模式1资源分配,其中eNodeB确定针对车辆数据的QoS参数,例如,当请求无线电资源时从由车载UE发送的PPPP以及调度请求和/或缓冲单元状态报告。接收的PPPP与(例如,对应的QoS配置的)QoS参数之间的对应映射可以例如在eNodeB中预先配置。但是,根据这个示例性假设,未向车载UE提供关于QoS参数的必要信息,使得车载UE在执行UE自主资源分配时不能考虑数据的QoS要求(模式2)。
根据第三实施例,车载UE支持两种资源分配模式,并且还被配置为取决于要发送的车辆数据而执行无线电资源分配。更详细地,如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说明的,在现有技术中,车载UE根据来自eNodeB的配置(例如,基于对应的UE自主模式2资源池的存在)确定要应用哪种无线电资源分配。可替代地,UE将要使用的资源分配模式还可以取决于RRC状态(即,车载UE是否是RRC连接的)或取决于UE的覆盖状态(即,在覆盖范围内、在覆盖范围外)。另一方面,第三实施例通过区分不同数据并选择性地应用模式1资源分配或模式2资源分配来提供解决方案。
简而言之,车载UE(例如,应用层)生成要发送的车辆数据,并将其传递到负责实际传输的传输层。取决于车辆数据(例如,是否应该为那个数据支持QoS),选择合适的无线电资源分配模式,然后执行所选择的资源分配过程以获得合适的传输参数。例如,如果应当为特定的车辆数据支持QoS,那么车载UE将选择模式1资源分配并且将对应地从eNodeB请求无线电资源,eNodeB将在考虑特定车辆数据的QoS要求的情况下确定传输参数。另一方面,如果不应当为特定的车辆数据支持QoS,那么车载UE将选择模式2资源分配并且将自主地自动确定传输参数。在任一情况下,利用所获得的传输参数,传输层然后执行数据的传输。因此,通过执行或者模式1无线电资源分配(以能够满足特定的QoS要求)或者模式2无线电资源分配(如果不应当支持特定的QoS),有可能选择性地将QoS支持应用于特定车辆数据传输。
图11是示例性地图示第三实施例的实现的图。由此显而易见的是,传输层负责基于V2X数据例如基于合适的映射,确定使用模式1还是模式2资源分配。因此,传输层然后将执行之前确定的对应的模式1或模式2资源分配,然后根据通过资源分配获得的传输参数继续发送V2X数据。
在第三实施例的示例性实现中,要使用的适当无线电资源分配模式的选择可以基于来自应用层的指示。换句话说,生成车辆数据的应用层将指示是否应对特定的车辆数据应用QoS。对应地,合适的QoS支持指示与车辆数据一起被转发到负责的传输层,负责的传输层然后遵循接收到的指示执行对应的无线电资源分配(根据模式1或模式2),以获得必要的传输参数。在一个示例性实现中,标志可以用作QoS支持指示,该标志与车辆数据一起被转发到下层。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现中,通过将特定的PPPP值与模式1或模式2无线电资源分配模式相关联,PPPP可以用作QoS支持指示。类似地,考虑到在考虑PPPP(对于相同的源目的地ID)的情况下建立侧链路逻辑信道,使得每PPPP存在一个侧链路逻辑信道,可以将某些侧链路逻辑信道配置为使用模式1资源分配以确保QoS合规性,而将其它侧链路逻辑信道配置为使用模式2资源分配,其中不保证满足具体的QoS要求。换句话说,车载UE基于具有可用于传输的数据的侧链路逻辑信道来确定要应用的无线电资源分配模式。
关于如何配置哪个逻辑信道(分别是PPPP或特定的具体数据)将使用哪种资源分配模式,有若干可能性。合适的映射可以或者由上层(生成车辆数据的应用层)定义或者由eNodeB配置。例如,eNodeB可以在其无线电小区中广播合适的映射,以便由该小区中的所有车载UE获得,或者eNodeB可以在所述方面单独地向车载UE发送专用消息。作为示例,某些较高优先级的车辆服务(诸如与安全相关的传输或与语音呼叫相关的传输)可以被配置为利用QoS支持(例如,短分组延迟预算或低分组错误丢失率)来发送,并且因此应当使用模式1无线电资源分配模式被发送。相反,其它车辆服务可能无法从QoS支持中受益,因此根据模式2的资源分配就足够了。
因此,取决于无线电资源分配模式,车载UE可能必须首先连接到eNodeB。具体地,当发送要对其执行模式1无线电资源分配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车辆数据时,车载UE必须与eNodeB连接(以便能够发送调度请求和/或缓冲单元状态报告),因此,如果尚未连接到eNodeB,那么必须首先建立与eNodeB的RRC连接。然后,发送设备可以以通常的方式通过从无线电基站请求传输参数来执行模式1资源分配,例如,包括首先发送调度请求,并且响应于被提供合适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发送指示要发送的车辆数据量的侧链路缓冲单元状态报告(仅用于与模式1资源分配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如前面所提到的,eNodeB负责通过在所述方面选择合适的传输参数来处理与车辆数据相关的QoS要求。然后,传输参数(例如,频率时间资源、调制和编码方案,可选地要为传输块执行的总传输次数)被传输层用来执行车辆数据的传输。
因此,根据第三实施例,模式1和模式2资源分配分别取决于数据而被执行,因此取决于数据(或者换句话说,取决于处理数据的侧链路逻辑信道)而选择性地支持QoS。因此,即使在模式2无线电资源分配本身不适合支持QoS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实现对具体车辆数据(即,受益于QoS)的一致的QoS支持。
作为结果,UE有可能同时执行两种无线电资源分配,即,当在一个子帧中发送两个或更多个单独的传输块时(例如,当使用MIMO时或者当使用载波聚合时)。
而且,考虑到根据第三实施例所配置的侧链路逻辑信道可能与不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模式相关联,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需要在所述方面进行调整。具体地,在被提供对应的传输参数(包括要分配的频率时间资源)之后,传输层通常执行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以便将接收到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分配给具有可用于传输的数据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侧链路LCP过程应只考虑与资源分配模式相关联的、提供要由侧链路LCP过程分配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的那些侧链路逻辑信道。例如,假设车载UE执行模式1无线电资源分配并且对应地从eNodeB接收到传输参数,那么后续的侧链路LCP过程应当仅考虑与模式1无线电资源分配相关联的那些侧链路逻辑信道,使得可用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被优先分配给模式1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反,假设车载UE执行模式2无线电资源分配并且对应地自主确定传输参数,那么后续的侧链路LCP过程应当仅考虑与模式2无线电资源分配相关联的那些侧链路逻辑信道,使得可用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被优先分配给模式2侧链路逻辑信道。
示例性实现可以预见两个单独的MAC实体,一个负责执行模式1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侧链路LCP过程,另一个负责执行模式2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侧链路LCP过程。可替代地,可以在车载UE中仅提供一个MAC实体,然后根据需要交替地负责执行针对或者模式1或者模式2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侧链路LCP过程。
第四实施例
在下文中,给出了第四实施例,其处理与前述实施例所解决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具体地,应提供经由侧链路接口传输车辆数据的改进的QoS支持。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具体实现中,另外的QoS参数UE-PC5-AMBR(用于侧链路接口的聚合最大比特率)被认为用于UE自主资源分配,具体而言是在由车载UE执行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中,以将无线电资源分配给具有可用于传输的车辆数据的各种侧链路逻辑信道。
根据第四实施例,预见到了另一个QoS参数,即,特定于V2X的UE-PC5-AMBR,该参数定义UE允许通过侧链路接口传输车辆数据的最大吞吐量。对应地,当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时,UE被限制到特定的平均最大比特率。与先前提到的UE-PC5-AMBR不同,这个新的QoS参数(例如,可以被称为UE-PC5-V2X-AMBR)仅指车辆数据,即,指携带车辆数据的侧链路逻辑信道;它不应当被应用于限制经由侧链路接口的非车辆数据的传输吞吐量。因此,UE-PC5-V2X-AMBR特定于UE、特定于侧链路接口以及特定于V2X侧链路逻辑信道。
UE-PC5-V2X-AMBR可以以各种方式提供给车载UE。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示例性实现,eNodeB可以在对应的专用消息中发送参数,例如,在附接过程期间(以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针对参数UE-PC5-AMBR所描述的类似方式)。具体地,在附接过程期间,MME根据来自HSS的UE订阅和网络运营商的策略获得UE-PC5-V2X-AMBR。MME进而可以在针对UE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过程期间将这个参数转发到eNodeB,eNodeB然后可以在广播或专用消息中将其进一步转发到UE。可替代地,可以例如基于某个预先配置从更高层(应用)向UE提供UE-PC5-V2X-AMBR。
代替UE-PC5-AMBR,可以在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期间使用新的QoS参数UE-PC5-V2X-AMBR,以便限制UE每次可以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的车辆数据的量。在一个示例性实现中,可以在所述方面使用令牌桶算法。可以为携带车辆数据的侧链路逻辑信道定义令牌桶,使得只要桶不空(即,>0),无线电资源就只能被分配给V2X侧链路逻辑信道。但是,也可以预见不使用令牌桶算法的其它实现来应用由UE-PC5-V2X-AMBR参数给出的限制。以下给出这种经调整的侧链路LCP过程的具体示例性实现。对应的下层(即,MAC)应在以下步骤中将资源分配给(相关的车载)侧链路逻辑信道:
1.具有可用于传输的数据的所有侧链路逻辑信道以优先级递减的次序被服务,直到用于侧链路逻辑信道的数据或SL许可耗尽或者桶为空(以先到者为准)。
2.MAC实体应将桶级别减少上述步骤中为车辆侧链路逻辑信道服务的MAC SDU的总尺寸。
在与非车辆侧链路逻辑信道(诸如携带例如MCPTT(关键任务推送)的数据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中将不考虑UE-PC5-V2X-AMBR。换句话说,对于非车辆数据的传输没有限制,并且侧链路LCP过程将分配可用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而没有对非车辆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这种限制。可替代地,先前讨论的UE-PC5-AMBR可以用于在侧链路LCP过程期间限制非车辆数据的吞吐量。参考前面结合第一实施例的描述。
对于UE具有同时为在PC5接口上传输而建立的车辆和非车辆侧链路逻辑信道(例如,MCPTT流量或语音呼叫)的情况,根据实施例的UE不会在一个传输块(TB)中多路复用车载和非车辆数据。因此,根据实现,UE在执行资源选择和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时将仅考虑某些侧链路逻辑信道(或者其仅全部车辆侧链路逻辑信道或者全部非车辆侧链路逻辑信道)。为此,下层应当知道哪个侧链路逻辑信道分别是车辆侧链路逻辑信道还是非车辆侧链路逻辑信道,无论由应用层提供的数据分组携带车辆数据还是非车辆数据。这个信息是根据由应用层向下层(传输层)提供(例如,与数据分组一起)的一个示例性实现。可替代地,PPPP可以指示数据分组是否包含车辆/非车辆数据,即,某些PPPP值是为车辆数据保留的。作为另一个替代方案,源层2ID或目的地层2ID可以指示侧链路逻辑信道的数据分组是否携带车辆/非车辆数据。
因此,车载UE也能够为模式2无线电资源分配强制执行UE-PC5-V2X-AMBR参数。
其它实施例
上面针对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V2X数据的场景描述了关于如何实现QoS支持的四个不同实施例。上面的各种实施例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如下文所说明的。
第四实施例通过附加地考虑UE-PC5-V2X-AMBR(即,用于经由PC5接口的车辆数据传输的、特定于V2X的聚合最大比特率)来改进由车载UE执行的侧链路LCP过程。第四实施例的这种改进可以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组合。
例如,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UE-PC5-V2X-AMBR将是车载UE在向各种V2X侧链路逻辑信道分配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时附加考虑的参数(例如,通过根据第一/第二实施例执行无线电资源分配而获得)。UE-PC5-V2X-AMBR可以或者替代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UE-PC5-AMBR,或者可以用于限制车辆数据的传输吞吐量,而UE-PC5-AMBR参数可以用于限制侧链路LCP过程期间非车辆数据的传输吞吐量。
而且,对于第三实施例,UE-PC5-V2X-AMBR可以用在从eNodeB获得对应的传输参数之后由车载UE执行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中。虽然可以假设对于模式1资源分配,由UE-PC5-V2X-AMBR给出的对应限制已经由eNodeB应用,但是同样有可能在由车载UE执行的侧链路LCP过程中实现对应的限制。同样,对于模式2资源分配,虽然在资源分配期间没有考虑其它QoS参数,但UE-PC5-V2X-AMBR仍然可以用在侧链路LCP过程中。
第三实施例基本上允许资源分配取决于要发送的数据,或者换句话说提供资源分配可以特定于特定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解决方案。因此,通过将那个数据(或更确切地说,对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与模式1资源分配相关联,有可能强制执行针对特定数据的QoS要求;在第三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假设模式2资源分配不(或者至少仅以有限的方式)支持QoS。有可能将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组合。虽然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解决方案也是由车载UE执行的模式2资源分配考虑QoS参数,但是为了eNodeB的利益,仍然可能对车载UE进行控制,使得车载UE针对具体的车辆数据执行特定的资源分配模式。此外,结合第三实施例提到的QoS支持指示可以被视为在第一实施例的各种实现中与车辆数据一起转发到下层的另一个QoS参数。另一方面,关于第二实施例,资源模式指示可以是QoS类/配置中的另一个QoS参数。对应地,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传输层将执行如QoS参数所指示的对应资源分配模式。
另外的实施例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发送设备的应用层生成车辆数据并将车辆数据与优先级指示和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一起经由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传输层基于接收到的优先级指示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传输层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侧链路接口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
根据除第一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二方面,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指示以下当中的至少一个:
-分组延迟预算:指示在所述车辆数据变为可用于传输时允许发送所述车辆数据的上限时间,
-分组错误丢失率:指示允许的车辆数据丢失率,
-资源类型:具有或不具有有保证的比特率。
根据除第一至第二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三方面,执行用于传输车辆数据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
-选择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和/或
-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可选地基于分组错误丢失率,和/或
-确定指示车辆数据的传输次数的重复次数,可选地基于分组错误丢失率。
根据除第一至第三方面之一之外的第四方面,发送设备还支持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和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发送设备被配置为取决于要发送的数据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和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传输层取决于车辆数据而确定用于传输车辆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分配。传输层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并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来传输车辆数据。
根据除第一至第四方面之一之外的第五方面,为发送设备定义聚合最大比特率,指示经由侧链路接口的发送设备的最大允许总数据吞吐量。可选地,聚合最大比特率由控制发送设备的无线电基站配置。聚合最大比特率用于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作为对发送设备经由侧链路接口的数据吞吐量的限制,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由发送设备执行,用于分配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
根据除第一至第五方面之一之外的第六方面,发送设备确定是否超过了车辆数据的分组延迟预算,并且在肯定的情况下,丢弃车辆数据。
根据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从发送设备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方法。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该方法包括由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车辆数据在应用层中生成,并与优先级指示和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一起经由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传输层基于接收到的优先级指示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传输层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侧链路接口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
根据除第七方面之外的第八方面,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指示以下当中的至少一个:
-分组延迟预算:指示在所述车辆数据变为可用于传输时允许发送所述车辆数据的上限时间,
-分组错误丢失率:指示允许的车辆数据丢失率,
-资源类型:具有或不具有有保证的比特率。
根据除第七或第八方面之外的第九方面,执行用于传输车辆数据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
-选择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和/或
-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可选地基于分组错误丢失率,和/或
-确定指示车辆数据的传输次数的重复次数,可选地基于分组错误丢失率。
根据除第七至第九方面之一之外的第十方面,为发送设备定义聚合的最大比特率,指示经由侧链路接口的发送设备的最大允许总数据吞吐量。可选地,聚合最大比特率由控制发送设备的无线电基站配置。聚合最大比特率用于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作为对发送设备经由侧链路接口的数据吞吐量的限制,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由发送设备执行,用于分配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
根据除第七至第十方面之一之外的第十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步骤:由发送设备确定是否超过了车辆数据的分组延迟预算,并且在肯定的情况下,丢弃车辆数据。
根据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发送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由其无线电小区中的无线电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该系统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发送设备的应用层生成车辆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车辆数据与指示一起经由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传输层取决于与车辆数据一起接收的指示来确定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传输层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传输层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
根据除第十二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十三方面,在特定于车辆通信的系统信息块中接收系统信息。
根据除第十二或第十三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十四方面,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指示以下当中的至少一个:
-分组延迟预算:指示在所述车辆数据变为可用于传输时允许发送所述车辆数据的上限时间,
-分组错误丢失率:指示允许的车辆数据丢失率,
-资源类型:具有或不具有有保证的比特率。
根据除第十二至第十四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十五方面,系统信息还包括聚合最大比特率,指示经由侧链路接口的发送设备的最大允许总数据吞吐量。聚合最大比特率用于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作为对发送设备经由侧链路接口的数据吞吐量的限制,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由发送设备执行,用于分配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
根据除第十二至第十五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十六方面,与车辆数据一起发送到传输层的指示是优先级指示,指示车辆数据的优先级。传输层使用接收到的优先级指示和存储在发送设备中的映射来确定一个服务质量配置,该映射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服务质量配置与优先级指示值相关联。可选地,该映射在无线电基站在其无线电小区中广播的系统信息中接收或由应用层提供。
根据除第十二至第十六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十七方面,应用层确定使用哪个服务质量配置并生成指示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的服务质量类指示。与车辆数据一起发送到传输层的指示是生成的服务质量类指示。可选地,优先级指示与车辆数据一起发送到传输层,优先级指示指示车辆数据的优先级。
根据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从发送设备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方法。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该方法包括由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由无线电基站在其无线电小区中广播的系统信息由发送设备接收,该系统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应用层生成车辆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车辆数据与指示一起经由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传输层取决于与车辆数据一起接收的指示来确定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并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来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侧链路接口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
根据除第十八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十九方面,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指示以下当中的至少一个:
-分组延迟预算:指示在所述车辆数据变为可用于传输时允许发送所述车辆数据的上限时间,
-分组错误丢失率:指示允许的车辆数据丢失率,
-资源类型:具有或不具有有保证的比特率。
根据除第十八或第十九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二十方面,系统信息还包括聚合最大比特率,指示经由侧链路接口的发送设备的最大允许总数据吞吐量。聚合最大比特率用于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作为对发送设备经由侧链路接口的数据吞吐量的限制,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由发送设备执行,用于分配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根据除第十八至第二十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二十一方面,与车辆数据一起发送到传输层的指示是优先级指示,指示车辆数据的优先级。传输层使用接收到的优先级指示和存储在发送设备中的映射来确定一个服务质量配置,该映射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服务质量配置与优先级指示值相关联。可选地,在由无线电基站在其无线电小区中广播的系统信息中接收或由应用层提供映射。
根据除第十八至第二十一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二十二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由应用层确定使用哪个服务质量配置并由应用层生成服务质量类指示,该指示指示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与车辆数据一起发送到传输层的指示是生成的服务质量类指示。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将优先级指示与车辆数据一起发送到传输层的步骤,该优先级指示指示车辆数据的优先级。
根据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发送设备支持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和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发送设备被配置为取决于要发送的数据而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和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发送设备的应用层生成第一车辆数据和第二车辆数据。应用层将第一车辆数据和第二车辆数据经由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传输层取决于第一车辆数据确定用于传输第一车辆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并取决于第二车辆数据确定用于传输第二车辆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分配。传输层根据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分配为第一车辆数据执行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并经由侧链路接口将第一车辆数据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传输层根据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分配为第二车辆数据执行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并经由侧链路接口将第二车辆数据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根据除第二十三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二十四方面,在执行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时考虑用于数据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要求,并且在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时不考虑。
根据除第二十三或第二十四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二十五方面,多个侧链路逻辑信道中的每一个侧链路逻辑信道与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或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相关联。发送设备基于车辆数据所属的侧链路逻辑信道来确定用于发送车辆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可选地,所述多个侧链路逻辑信道是为了发送车辆数据而建立的,并且基于由应用层与车辆数据一起提供的优先级指示来配置。
根据除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五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二十六方面,所述多个侧链路逻辑信道中的每一个侧链路逻辑信道与特定无线电资源分配之间的关联由以下配置:
-控制发送设备的无线电基站,可选地,其中无线电基站向发送设备发送包括关于关联的信息的广播或专用消息,或者
-发送设备的应用层。
根据除第二十三至第二十六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二十七方面,用于传输车辆数据的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
-如果发送设备未连接到无线电基站,那么连接到无线电基站,
-通过使用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发送指示要发送的车辆数据的量的调度请求和/或侧链路缓冲单元状态报告,从无线电基站请求传输参数,
-响应于该请求,从无线电基站接收用于发送车辆数据的传输参数,可选地,其中传输参数包括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指示车辆数据的传输次数的重复次数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传输第一车辆数据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
-选择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和/或
-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和/或
-确定指示车辆数据的传输次数的重复次数。
根据第二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从发送设备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方法。发送设备支持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和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发送设备被配置为根据要发送的数据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和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该方法包括由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发送设备的应用层生成第一车辆数据和第二车辆数据,并将第一车辆数据和第二车辆数据经由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发送设备的传输层取决于第一车辆数据确定用于传输第一车辆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另外,传输层取决于第二车辆数据确定用于传输第二车辆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分配。传输层根据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分配为第一车辆数据执行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并经由侧链路接口将第一车辆数据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传输层根据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分配为第二车辆数据执行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并经由侧链路接口将第二车辆数据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根据除第二十八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二十九方面,在执行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时考虑用于数据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要求,并且在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时不考虑。
根据除第二十八或第二十九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三十方面,多个侧链路逻辑信道中的每一个侧链路逻辑信道与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或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相关联。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由发送设备基于车辆数据所属的侧链路逻辑信道来确定用于发送车辆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可选地,所述多个侧链路逻辑信道是为了发送车辆数据而建立的,并且基于由应用层与车辆数据一起提供的优先级指示来配置。
根据除第二十八至第三十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三十一方面,所述多个侧链路逻辑信道中的每一个侧链路逻辑信道与特定无线电资源分配之间的关联由以下配置:
-控制发送设备的无线电基站,可选地,其中无线电基站向发送设备发送包括关于关联的信息的广播或专用消息,或者
-发送设备的应用层。
根据除了第二十八至第三十一方面之一之外提供的第三十二方面,用于传输车辆数据的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
-如果发送设备未连接到无线电基站,那么连接到无线电基站,
-通过使用无线电基站控制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发送指示要发送的车辆数据的量的调度请求和/或侧链路缓冲单元状态报告,从无线电基站请求传输参数,
-响应于该请求,从无线电基站接收用于发送车辆数据的传输参数,可选地,其中传输参数包括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指示车辆数据的传输次数的重复次数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传输第一车辆数据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
-选择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和/或
-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和/或
-确定指示车辆数据的传输次数的重复次数。
根据第三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为发送设备定义聚合最大比特率,该聚合最大比特率指示经由侧链路接口的发送设备的最大允许总车辆数据吞吐量。发送设备的应用层生成车辆数据并将车辆数据经由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发送设备的传输层执行车辆数据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的选择。传输层执行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用于分配所选择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侧链路逻辑信道过程将聚合最大比特率视为发送设备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的车辆数据的吞吐量的限制。传输层使用所分配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将所生成的携带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根据除第三十三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三十四方面,在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中使用聚合最大比特率作为用于车辆数据的令牌桶算法中的令牌桶的上限参数。
根据除第三十三或第三十四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三十五方面,应用层生成非车辆数据,并且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在分配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非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时不考虑聚合最大比特率。
根据除前述方面中任一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三十六方面,发送设备是车辆移动终端、路侧单元或移动终端。
根据第三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从发送设备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方法。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车辆数据。为发送设备定义聚合最大比特率,指示经由侧链路接口的发送设备的最大允许总车辆数据吞吐量。该方法包括由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发送设备的应用层生成车辆数据并将车辆数据经由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车辆数据的传输层。发送设备的传输层执行车辆数据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的选择。传输层执行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用于分配所选择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侧链路逻辑信道过程将聚合最大比特率视为发送设备经由侧链路接口发送的车辆数据的吞吐量的限制。传输层使用所分配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将所生成的携带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根据除第三十七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三十八方面,在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中使用聚合最大比特率作为用于车辆数据的令牌桶算法中的令牌桶的上限参数。
根据除第三十七或三十八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三十九方面,应用层生成非车辆数据,并且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在分配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非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时不考虑聚合最大比特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发送所述车辆数据,其中所述发送设备包括:应用层,生成所述车辆数据,其中所述应用层将所述车辆数据与优先级指示和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一起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所述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以及所述传输层,基于所接收的优先级指示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其中所述传输层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所述车辆数据。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指示以下当中的至少一个:-分组延迟预算:指示在所述车辆数据变为可用于传输时允许发送所述车辆数据的上限时间,-分组错误丢失率:指示允许的车辆数据丢失率,-资源类型:具有或不具有有保证的比特率。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为所述发送设备定义聚合最大比特率,指示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的所述发送设备的最大允许总数据吞吐量,可选地,其中所述聚合最大比特率由控制所述发送设备的无线电基站配置,以及其中所述聚合最大比特率用于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作为对所述发送设备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的数据吞吐量的限制,所述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由所述发送设备执行,用于分配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所述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从发送设备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发送所述车辆数据,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在应用层中生成所述车辆数据,并将所述车辆数据与优先级指示和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一起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所述车辆数据的传输层,以及基于所接收的优先级指示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由所述传输层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由所述传输层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所述车辆数据。
根据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指示以下当中的至少一个:-分组延迟预算:指示在所述车辆数据变为可用于传输时允许发送所述车辆数据的上限时间,-分组错误丢失率:指示允许的车辆数据丢失率,-资源类型:具有或不具有有保证的比特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发送所述车辆数据,其中所述发送设备包括:接收单元,接收由其无线电小区中的无线电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应用层,生成所述车辆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车辆数据与指示一起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所述车辆数据的传输层,所述传输层,取决于与所述车辆数据一起接收的所述指示来确定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并且所述传输层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来执行所述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及其中所述传输层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所述车辆数据。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指示以下当中的至少一个:-分组延迟预算:指示在所述车辆数据变为可用于传输时允许发送所述车辆数据的上限时间,-分组错误丢失率:指示允许的车辆数据丢失率,-资源类型:具有或不具有有保证的比特率。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与所述车辆数据一起发送到所述传输层的所述指示是优先级指示,指示所述车辆数据的优先级,其中所述传输层使用所接收的优先级指示和存储在所述发送设备中的映射来确定所述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所述映射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服务质量配置与优先级指示值相关联,以及可选地,其中所述映射在由所述无线电基站在其无线电小区中广播的所述系统信息中接收或由所述应用层提供。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应用层确定使用哪个服务质量配置并生成指示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的服务质量类指示,其中与所述车辆数据一起发送到所述传输层的指示是所生成的服务质量类指示,以及可选地,其中优先级指示与所述车辆数据一起被发送到所述传输层,所述优先级指示指示所述车辆数据的优先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从发送设备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发送所述车辆数据,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接收由无线电基站在其无线电小区中广播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在应用层中生成所述车辆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车辆数据与指示一起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所述车辆数据的传输层,取决于与所述车辆数据一起接收的所述指示,由所述传输层确定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并且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由所述传输层执行所述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及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所述车辆数据。
根据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指示以下当中的至少一个:-分组延迟预算:指示在所述车辆数据变为可用于传输时允许发送所述车辆数据的上限时间,-分组错误丢失率:指示允许的车辆数据丢失率,-资源类型:具有或不具有有保证的比特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发送所述车辆数据,其中为所述发送设备定义聚合最大比特率,指示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的所述发送设备允许的最大总车辆数据吞吐量,其中所述发送设备包括:应用层,生成所述车辆数据,其中所述应用层将所述车辆数据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所述车辆数据的传输层,所述传输层,为所述车辆数据执行所述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的选择,所述传输层,执行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用于分配所选择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所述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所述侧链路逻辑信道过程将所述聚合最大比特率视为对所述发送设备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发送的所述车辆数据的吞吐量的限制,以及所述传输层,使用所分配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将所生成的携带所述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在所述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中使用所述聚合最大比特率作为用于所述车辆数据的令牌桶算法中的令牌桶的上限参数。
根据前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应用层生成非车辆数据,并且所述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在分配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所述非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时不考虑所述聚合最大比特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从发送设备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发送所述车辆数据,其中为所述发送设备定义聚合最大比特率,指示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的所述发送设备的最大允许总车辆数据吞吐量,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由应用层生成所述车辆数据并由所述应用层将所述车辆数据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转发到负责传输所述车辆数据的传输层,由所述传输层执行所述车辆数据的所述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包括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的选择,由所述传输层执行侧链路逻辑信道优先化过程,用于分配所选择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以生成携带所述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所述侧链路逻辑信道过程将所述聚合最大比特率视为所述发送设备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发送的车辆数据的吞吐量的限制,以及由所述传输层使用所分配的频率-时间无线电资源将所生成的携带所述车辆数据的数据分组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本公开的硬件和软件实现
其它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使用硬件、软件或与硬件协作的软件实现上述各种实施例。在这方面,提供了用户终端(移动终端)和eNodeB(基站)。用户终端和基站适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包括适当地参与方法的对应实体,诸如接收单元、发送单元、处理单元。
还要认识到的是,各种实施例可以使用计算设备(处理器)来实现或执行。计算设备或处理器可以例如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等。还可以通过组合这些设备执行或体现各种实施例。具体地,在上述每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每个功能块可以通过LSI作为集成电路来实现。它们可以被单独地形成为芯片,或者可以形成一个芯片以便包括功能块的部分或全部。它们可以包括与其耦合的数据输入和输出。取决于集成度的差异,这里的LSI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或超LSI。但是,实现集成电路的技术不限于LSI,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可以使用可以在LSI制造之后被编程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中可以重新配置置于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置的可重配置处理器。
另外,各种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或直接在硬件中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现。软件模块和硬件实现的组合也是可能的。软件模块可以存储在任何种类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例如RAM、EPROM、EEPROM、闪存存储器、寄存器、硬盘、CD-ROM、DVD等。还应当注意的是,不同实施例各个特征就另一个实施例的特征而言可以单独地或任意地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如具体实施例所示,可以对本公开做出许多变化和/或修改。因此,本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要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8)

1.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车辆数据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发送设备执行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用于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发送所述车辆数据,其中所述发送设备包括:
电路,获得在所述发送设备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
在应用层中生成所述车辆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车辆数据与指示所述车辆数据的优先级的优先级指示一起转发到传输层,
在所述传输层中,取决于与所述车辆数据一起获得的所述优先级指示以及在所述发送设备中提供的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与优先级指示值相关联的映射,确定所获得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一个,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执行所述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及
发送单元,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将所述车辆数据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都指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分组延迟预算:指示在所述车辆数据变为可用于传输时允许发送所述车辆数据的上限时间,
-分组错误丢失率:指示允许的车辆数据丢失率,
-资源类型:具有或不具有有保证的比特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映射是在由无线电基站在其无线电小区中广播的系统信息中接收的或由所述应用层提供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所述电路在所述应用层中确定要使用哪个服务质量配置,并生成指示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的服务质量类指示,其中与所述车辆数据一起被转发到传输层的所述指示是所生成的服务质量类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在不同的侧链路逻辑信道在一个传输块(TB)中复用的情况下为了发送所述车辆数据,基于与优先级指示相关联的不同侧链路逻辑信道中与最高优先级指示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传输TB。
6.一种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将车辆数据从发送设备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设备执行用于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发送所述车辆数据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发送设备执行的以下步骤:
获得在所述发送设备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
在应用层中生成所述车辆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车辆数据与指示所述车辆数据的优先级的优先级指示一起转发到传输层,
由所述传输层取决于与所述车辆数据一起获得的所述优先级指示以及在所述发送设备中提供的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与优先级指示值相关联的映射,确定所获得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一个,以及
由所述传输层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执行所述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及
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将所述车辆数据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都指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分组延迟预算:指示在所述车辆数据变为可用于传输时允许发送所述车辆数据的上限时间,
-分组错误丢失率:指示允许的车辆数据丢失率,
-资源类型:具有或不具有有保证的比特率。
8.一种集成电路,控制用于经由侧链路接口将车辆数据从发送设备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的所述发送设备的处理,其中,所述发送设备执行用于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发送所述车辆数据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所述处理包括:
获得在所述发送设备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
在应用层中生成所述车辆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车辆数据与指示所述车辆数据的优先级的优先级指示一起转发到传输层,
由所述传输层取决于与所述车辆数据一起获得的所述优先级指示以及在所述发送设备中提供的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每一个与优先级指示值相关联的映射,确定所获得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配置中的一个,以及
由所述传输层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服务质量配置执行所述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以及
根据所执行的自主无线电资源分配,经由所述侧链路接口将所述车辆数据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
CN202111412423.0A 2016-07-18 2017-05-15 发送设备、方法和集成电路 Pending CN1142453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79995.2 2016-07-18
EP16179995.2A EP3273634A1 (en) 2016-07-18 2016-07-18 Improved support of quality of service for v2x transmissions
PCT/JP2017/018128 WO2018016157A1 (en) 2016-07-18 2017-05-15 Improved support of quality of service for v2x transmissions
CN201780034416.7A CN109314841B (zh) 2016-07-18 2017-05-15 对v2x传输的服务质量的改进的支持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4416.7A Division CN109314841B (zh) 2016-07-18 2017-05-15 对v2x传输的服务质量的改进的支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5341A true CN114245341A (zh) 2022-03-25

Family

ID=566158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4416.7A Active CN109314841B (zh) 2016-07-18 2017-05-15 对v2x传输的服务质量的改进的支持
CN202111412423.0A Pending CN114245341A (zh) 2016-07-18 2017-05-15 发送设备、方法和集成电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4416.7A Active CN109314841B (zh) 2016-07-18 2017-05-15 对v2x传输的服务质量的改进的支持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4) US10757030B2 (zh)
EP (5) EP3273634A1 (zh)
JP (2) JP6983216B2 (zh)
KR (1) KR102409541B1 (zh)
CN (2) CN109314841B (zh)
BR (1) BR112018077038A2 (zh)
MX (1) MX2018015723A (zh)
RU (2) RU2728541C1 (zh)
SG (1) SG11201811168QA (zh)
WO (1) WO20180161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44677B1 (en) * 2016-05-13 2020-04-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mechanism for qos implementation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EP3522629A4 (en) 2016-09-30 2020-05-13 LG Electronics Inc. -1- METHOD AND DEVICE FOR A TERMINAL FOR SELF-SELECTION OF RESOURCES ACCORDING TO PRIOR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150465B (zh) * 2017-06-16 2020-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同步信号块指示确定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JP7053806B2 (ja) * 2017-09-11 2022-04-1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制御信号のためのリソース選択
EP3697147B1 (en) * 2017-11-20 2022-01-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ervi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WO2019139414A1 (en) * 2018-01-11 2019-07-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carri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82908B2 (en) 2018-01-19 2021-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and/or apply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9148506A1 (en) * 2018-02-05 2019-08-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same
CN110120878B (zh) * 2018-02-05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链路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53125A1 (zh) 2018-02-06 2019-08-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157739A1 (en) * 2018-02-14 2019-08-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same
US11297526B2 (en) 2018-02-15 2022-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US11291030B2 (en) 2018-02-16 2022-03-29 Intel Corporation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s
US11510108B2 (en) 2018-02-16 2022-11-22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mechanisms for vehicle-to-everything mobile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10887897B2 (en) * 2018-02-27 2021-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chanisms for sidelink resource scheduling
US20190281491A1 (en) * 2018-03-12 2019-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gestion control handling
US11212034B2 (en) * 2018-03-14 2021-1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ignaling QoS class indicators
CN111247859A (zh) * 2018-03-15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S2966613T3 (es) 2018-03-29 2024-04-23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Calidad de servicio mejorada para v2x
TWI711327B (zh) 2018-04-03 2020-11-21 美商Idac控股公司 合作車間有效資源使用方法
CN110366132B (zh) 2018-04-09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785662B2 (en) * 2018-04-20 2020-09-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loud-based network optimizer for connected vehicles
US11159925B2 (en) 2018-05-08 2021-10-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V2X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385248B (zh) * 2018-05-17 2022-06-03 Idac控股公司 启用关于高级车辆至所有事物(v2x)服务的pc5通信参数的配置的过程
WO2019226026A1 (ko) * 2018-05-25 2019-1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 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545536B (zh) * 2018-05-29 2021-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资源池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240548A1 (en) * 2018-06-14 2019-12-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by ue in nr v2x
US11076318B2 (en) * 2018-06-20 2021-07-27 Apple Inc.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communication authorization in Fifth Generation (5G) systems
GB2574887B (en) * 2018-06-22 2021-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twork and control thereof
GB2574908B (en) 2018-06-22 2021-04-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twork and control thereof
EP3829198A4 (en) * 2018-07-24 2022-04-20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HIEV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VEHICLE COMMUNICATIONS
KR102574099B1 (ko) * 2018-07-24 2023-09-04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차량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7127205B2 (ja) * 2018-08-01 2022-08-29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ユーザ機器及び通信方法
EP3834574A1 (en) * 2018-08-07 2021-06-16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resource reservation to satisfy new radio (n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v2x)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EP3834541B1 (en) * 2018-08-09 2023-04-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20030793A1 (en) * 2018-08-10 2020-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idelink qos
US10979874B2 (en) 2018-08-10 2021-04-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ulti-connectivity based vehicle-to-everything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0838899B (zh) * 2018-08-16 2021-12-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通信链路资源分配方法及终端
US11115890B2 (en) * 2018-08-16 2021-09-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transmission carrier reselection procedure due to high congestion lev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839284B (zh) * 2018-08-16 2024-03-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请求资源确定及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10839285B (zh) * 2018-08-16 2022-08-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054812A1 (en) * 2018-09-13 2020-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election of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for v2x messages
US11070954B2 (en) 2018-09-21 2021-07-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tributed QoS control for multicast
EP3854157A4 (en) * 2018-09-26 2021-11-1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VEHICLE-TO-ALL COMMUNICATION THEREOF
WO2020068252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Convida Wireless, Llc Uu based sidelink control for nr v2x
WO2020064851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ation of side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and enhanced vehicle-to-anything services
CN112771975A (zh) * 2018-09-27 2021-05-0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调度的辅链路资源分配的时延减少
CN110972197B (zh) * 2018-09-28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10368465A1 (en) * 2018-09-28 2021-11-2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Ue capability dependent sync priority determination mechanism for v2x communication
WO2020063893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Mediatek Inc. On-demand network configuration of v2x ue autonomy in new rad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WO2020074057A1 (en) * 2018-10-08 2020-04-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ser equipment for v2v communications
SG11202104091WA (en) * 2018-10-29 2021-05-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mode in sidelink, terminal apparatus, and network apparatus
EP3874776A1 (en) * 2018-10-31 2021-09-0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Proximity awareness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US20210385685A1 (en) * 2018-11-01 2021-12-09 Apple Inc. Qos-aware congest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n-device coexistence solutions for nr v2x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WO2020088781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delink device for providing sidelink quality of service information
US20200153926A1 (en) * 2018-11-09 2020-05-14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Scalable vehicle data compre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234285B2 (en) * 2018-11-13 2022-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V2X mobility support for mode 3.5/RSU scheduled mode
US11032370B2 (en) * 2018-11-14 2021-06-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a vehicular macro cloud
US11224007B2 (en) 2018-11-19 2022-01-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sidelink radio bearers
CN112385262A (zh) * 2018-12-17 2021-02-19 英特尔公司 新空口车辆到万物侧链路通信中的资源利用和服务质量支持中的技术
CN111328069B (zh) * 2018-12-17 2022-05-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模式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KR20200079418A (ko) * 2018-12-24 2020-07-03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일대일 사이드링크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1385885B (zh) * 2018-12-29 2023-08-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模式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431673A (zh) * 2019-01-10 2020-07-17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中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US20220159620A1 (en) * 2019-01-10 2022-05-1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s, apparatuse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s for determing sidelink resource
KR20200087698A (ko) * 2019-01-11 2020-07-21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물리계층 세션 아이디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145666A1 (ko) * 2019-01-11 2020-07-16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물리계층 세션 아이디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094343A (ko) 2019-01-30 2020-08-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직접 통신 베어러의 서비스 품질을 관리 및 설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3475158A (zh) * 2019-02-13 2021-10-01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5g中面向连接的车辆对x(vtx)通信的装置、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20150913A1 (en) * 2019-02-14 2022-05-12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r configur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JPWO2020166088A1 (ja) * 2019-02-15 2021-12-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0177027A1 (zh) * 2019-03-01 2020-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EP3709760B1 (en) * 2019-03-14 2021-09-29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idelink logical channel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455083A (zh) * 2019-03-20 2021-09-28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多资源分配模式配置
CN111726836B (zh) * 2019-03-21 202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149721B (zh) * 2019-03-27 2021-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呼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198415A1 (en) * 2019-03-27 2020-10-01 Apple Inc. Sidelink admission control mechanisms for new radio systems
EP3716661B1 (en) * 2019-03-28 2023-07-0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a vehicle and for a base station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757476B (zh) * 2019-03-28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4466383A (zh) * 2019-04-01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
US20200229171A1 (en) * 2019-04-02 2020-07-1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of autonomous resource selection in new radio (nr)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sidelink communication
US11356212B2 (en) * 2019-04-05 2022-06-07 K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link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15460571A (zh) * 2019-04-23 2022-1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执行的方法
KR20200125391A (ko) 2019-04-25 2020-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전송 우선순위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11866796B (zh) * 2019-04-30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无线承载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67082B (zh) * 2019-04-30 2023-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侧行链路逻辑信道的复用方法及装置
TWI742619B (zh) * 2019-05-02 2021-10-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系統中請求單播傳送的側鏈路無線電承載配置的方法和設備
US11412560B2 (en) * 2019-05-02 2022-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unicast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WO2020237556A1 (en) * 2019-05-30 2020-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layer messaging for congestion control
CN110234095B (zh) * 2019-06-11 2022-04-15 南京林业大学 接收到位图情况下的冲突检测避免方法
CN112087732B (zh) * 2019-06-12 2022-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252711A1 (zh) * 2019-06-19 2020-1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US11363602B2 (en) * 2019-06-27 2022-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iggering resource allocation configuration switching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WO2021007852A1 (en) * 2019-07-18 2021-01-2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idelink and uplink transmissions of nr supporting v2x
CN111294758B (zh) * 2019-07-22 2021-10-01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逻辑信道优先级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US11638176B2 (en) 2019-07-29 2023-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admiss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US11503492B2 (en) * 2019-08-02 2022-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gestion control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s
KR102339018B1 (ko) * 2019-08-02 2021-12-14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라디오 베어러를 해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279558A1 (en) * 2019-08-05 2022-09-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transmission of logical channels over sidelink
US11671970B2 (en) * 2019-08-07 2023-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CP restriction enhancement
US20220303821A1 (en) * 2019-08-13 2022-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83931B1 (en) 2019-08-23 2023-03-0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mmunicating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messages
CN112616191A (zh) * 2019-10-03 2021-04-0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链路传输的逻辑信道优先级排序的增强方法及发射器用户设备
WO2021066382A1 (en) * 2019-10-03 2021-04-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reques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586464A (zh) * 2019-10-03 2022-06-03 欧芬诺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装置的侧链路配置
WO2021065154A1 (ja) * 2019-10-04 2021-04-0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US11432118B2 (en) * 2019-10-22 2022-08-30 Autotalk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ext-based reliable V2X operation
WO2021087955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功率分配方法以及装置
CN112822778B (zh) * 2019-11-15 2023-12-0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侧行链路传送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US11849444B2 (en) 2019-12-13 2023-12-1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015083A (zh) * 2019-12-20 2021-06-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服务质量参数的获取装置以及方法
US11528769B2 (en) * 2019-12-20 2022-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cast link radio link failure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WO2021140267A1 (en) * 2020-01-07 2021-07-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5088360A (zh) * 2020-02-06 2022-09-2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基站及通信方法
SG10202001577TA (en) * 2020-02-21 2021-09-29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mode 2 resource (re-)selection for packet delay budget limited scenario
CN111464973B (zh) * 2020-02-21 2022-01-11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确定车辆驾驶模式和驾驶路线的方法
CN114762368A (zh) * 2020-02-28 2022-07-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QoS保证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JP2021140367A (ja) * 2020-03-03 2021-09-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車両、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方法
US11882588B2 (en) 2020-03-20 2024-0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sidelink transmission with relay
US11792770B2 (en) 2020-03-20 2023-10-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restrictions for relayed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US11838894B2 (en) * 2020-04-08 2023-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or priority configuration for relay user equipment
US11770343B2 (en) * 2020-04-09 2023-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age of a helping user equipment during sidelink retransmission
CN115245027A (zh) * 2020-04-22 2022-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和终端
EP3905732B1 (en) 2020-04-27 2024-04-17 Volkswagen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of a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t least one moving communication partner, computer program,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teps of the method, and vehicle
CN113676303B (zh) * 2020-05-15 2023-0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546835B2 (en) * 2020-07-15 2023-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occupancy management of new radio sidelink in a star topology of user equipment
US20230269728A1 (en) * 2020-07-22 2023-08-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rom v2x to vehicle
WO2022021142A1 (zh) * 2020-07-29 2022-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QoS参数的设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29943A1 (ja) * 2020-08-05 2022-02-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230239902A1 (en) * 2020-08-28 2023-07-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ized channel acces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shared channel
CN112381462A (zh) * 2020-12-07 2021-02-19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 一种类人体神经系统的智能网络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12584353B (zh) * 2020-12-09 2022-07-1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车载终端v2x消息过滤与转发系统
CN112908011B (zh) * 2021-01-29 2022-03-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能耗的无人驾驶HD Map数据分发方法
CN115002828A (zh) * 2021-03-02 2022-09-02 索尼公司 用户设备、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DE102021203975A1 (de) * 2021-04-21 2022-10-27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paketvermittelten Kommunikation eines Verkehrsteilnehmers
US11690074B2 (en) * 2021-05-14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transmission resource aggregation for in-coverage new radio sidelink operation
EP4371357A1 (en) * 2021-07-15 2024-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dure design for selection between shared discovery pool and dedicated pool
US20230087091A1 (en) * 2021-09-17 2023-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ata multiplexing based on packet delay
CN113938948B (zh) * 2021-09-23 2024-02-0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边链路终端间协作信息发送配置方法和设备
WO2023245481A1 (en) * 2022-06-22 2023-1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adline 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86646C2 (ru) * 2004-09-27 2006-10-27 Дмит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Волынский Бортовая сеть связи подвижного состава
CN101009631A (zh) * 2006-01-24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QoS控制方法和系统
EP1909521A1 (en) * 2006-10-02 2008-04-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supporting quality of service over a connection lifetime
CN101163102B (zh) * 2006-10-10 201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接纳控制方法及策略决策功能单元
RU2373658C2 (ru) * 2007-12-24 2009-11-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центр радиоэлектронной борьбы и оценки эффективности снижения заметност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ГУ "ФГНИИЦ РЭБ ОЭСЗ" МО РФ) Некогерентный приемник частотно-манипулированных сигналов с минимальным сдвигом
CN101534559B (zh) * 2008-03-11 2012-09-05 朗讯科技公司 资源分配器及资源分配方法
US8032081B2 (en) * 2009-03-31 2011-10-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Using V2X in-network session maintenance protocols to enable instant chatting applications
CN101790239B (zh) * 2010-02-23 2012-09-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调度方法和前向业务调度器
US9253753B2 (en) * 2012-04-24 2016-02-02 Zet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lc-Forc Series Vehicle-to-vehicle safety transceiver using time slots
US9129532B2 (en) * 2012-04-24 2015-09-08 Zet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LC, ForC series Hybrid protocol transceiver for V2V communication
US9736847B2 (en) 2012-07-20 2017-08-15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Fast access in V2V communication services by dynamic resources allocation
WO2014015470A1 (en) 2012-07-23 2014-01-3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Vehicle gateway access in cellular network for vehicle communications
EP2723133A1 (en) * 2012-10-18 2014-04-23 NTT DoCoMo,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within a cell of a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GB2513634B (en) * 2013-05-02 2020-08-19 Cisco Tech Inc Power management in a cellular system
KR20150049489A (ko) * 2013-10-30 2015-05-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통신 네트워크 기반 정체 구간 내 통과 시간 제공 방법
GB201402308D0 (en) * 2014-02-11 2014-03-26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42879B2 (en) 2014-05-19 2018-04-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resource colli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47294B1 (en) * 2014-05-30 2015-09-29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channel switching to support V2X communication
WO2016013826A1 (ko) * 2014-07-20 2016-01-28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조건 기반 d2d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237578B1 (en) * 2014-08-26 2016-01-12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Spectrum allocation scheme for femtocells
WO2016078684A1 (en) * 2014-11-17 2016-05-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frame structure, a device for receiving a communication signal, a device for sending a communication signal, and a method for receiving or sending a communication signal
WO2016167550A1 (ko) 2015-04-13 2016-10-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D2d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 트래픽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RU2694814C1 (ru) * 2015-06-23 2019-07-17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е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ОБРАБОТКА ПРИОРИТЕТОВ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ProSe
US10616864B2 (en) * 2015-08-07 2020-04-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wireless sidelink direct communications
EP3420763B1 (en) * 2016-02-25 2021-05-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based on a priority map
US10638455B2 (en) 2016-04-11 2020-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
EP3255950A1 (en) 2016-06-06 2017-12-13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on d2d relay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68560A1 (en) 2022-03-16
EP3485689A4 (en) 2019-06-05
KR20190051894A (ko) 2019-05-15
RU2020124424A (ru) 2020-08-03
JP6983216B2 (ja) 2021-12-17
WO2018016157A1 (en) 2018-01-25
RU2766567C2 (ru) 2022-03-15
RU2728541C1 (ru) 2020-07-30
JP2019522430A (ja) 2019-08-08
US20210250302A1 (en) 2021-08-12
JP2022020826A (ja) 2022-02-01
US20230254260A1 (en) 2023-08-10
EP3739804B1 (en) 2021-12-08
US11025554B2 (en) 2021-06-01
US20200351212A1 (en) 2020-11-05
MX2018015723A (es) 2019-04-29
RU2020124424A3 (zh) 2021-09-03
JP7271644B2 (ja) 2023-05-11
US11658914B2 (en) 2023-05-23
EP3273634A1 (en) 2018-01-24
EP3968560B1 (en) 2023-07-12
EP4221065A1 (en) 2023-08-02
EP3739804A1 (en) 2020-11-18
CN109314841B (zh) 2021-11-09
US20190124015A1 (en) 2019-04-25
CN109314841A (zh) 2019-02-05
BR112018077038A2 (pt) 2019-04-02
EP3485689B1 (en) 2020-08-26
EP3485689A1 (en) 2019-05-22
SG11201811168QA (en) 2019-01-30
KR102409541B1 (ko) 2022-06-15
US10757030B2 (en)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71644B2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1764910B2 (en) Initial and retransmissions of data for V2X transmissions
US11595977B2 (en) Semi-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V2V traffic
CN109479302B (zh) 用于v2x发送的改进的半持续资源分配行为
CN109792721B (zh) 用于v2x传输的改进的无线电资源选择和感测
JP7162702B2 (ja) V2vトラフィックのための改善されたセミパーシステントリソース割当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